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调查心得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7 16:29: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调查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调查心得

篇(1)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5-0147-0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了解影响和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诉求,推动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2014年7月,江苏泰州市科协与老年科协共同组织了全市范围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泰州市科技人员状况调查表》收回475份,有效答卷434份;《泰州市企业科技情况调查表》收回146份,有效答卷124份。与此同时,我们抽样走访调查了三市三区18家企业,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与交流。

一、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按照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精神,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这次调研涉及的5家国有控股企业、2家集体企业、103家民营企业、5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其他9家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本次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泰州的中小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市场决策,更有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迫切的创新需求。各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不同,战略与管理行为选择各异,加上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差别,创新活动各有招数,各有成效。几个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一)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

接受调研的124家企业年收入总额是440.20425亿元,研发经费总投入是16.25888亿元,研发总投入占总收入平均比重为3.69%。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大有不同,部分企业占比较高,也有部分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与企业的规模并无确定的关系,与企业所在区域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

(二)科技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

在被调查的124家企业中,工人总数是4.518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8948人,科技人员占工人总数的比重为19.80%。相比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明显上升,说明泰州的中小企业较注重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科技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34名科技人员中,从事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达340人,只有94人服务于传统产业。434名科技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本科毕业生135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62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55人,中级职称125人,初级职称131人,还有93人没有职称。企业高学历人员的比例不高,高职称的科技人员太少,甚至有些企业对职工的职称评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科技人员对自身的职称评聘也没有足够的关注。特别是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并不与职称挂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内部评聘职称,收到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但不鼓励科技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职称评聘,其背后担心人才流失的用意也是明显的。

(四)科技人员工资情况

124家企业中,科技人员年平均工资在2万~5万元的有31家,5万元~10万元的最多,有55家,10万~20万元的有18家,20万~30万元的有20家。124家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年工资状况表明,科技人员的工资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五)近5年企业的专利情况

124家企业近5年的专利数,在0~10件的有24家,在11-20的有19家,2l~50件的有51家,51~100件的12家,100件以上的有18家。以上数据可看出,近5年企业专利一般在50件以下,专利数目不够多。

泰州的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科技创新,大多有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不少企业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有的成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有自己的专利。大多企业取得了喜人的科研成果,但从总体看来,泰州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处于全省的中游水平,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产品数、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全社会研发投入数、上争计划项目数等等,与南通、扬州、镇江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制约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资料分析,从座谈中大家关心的话题分析,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全社会支持不够

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主管科技创新工作的某个或某几个行政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而且要理性选择关注与支持的重点。目前,泰州市相关的职能部门比较重视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推进与支持,对小改小革热情不足,支持不多;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关注不多,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新兴产业的创新上。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么门槛过高,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要么是“阳光普照”,缺少政策的激励性,花了钱却难以发挥推动作用。

(二)科技合作缺少长远的运作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但从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是项目合作、阶段性合作,而不是持续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合作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反映了合作双方的无奈心态,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与通盘设计,合作双方在齐心与协力方面以及长久合作方面都存在可以改进的余地。而同行业企业之间因为利益的相关性,激烈的竞争使知识与技术外溢受到严格的限制,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情况几乎成为不可能,这与如今科技创新需要联合作战的大趋势是相悖的。

(三)企业主与科技人员创新的动力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稍稍强一点,制度设置上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地方。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般说来,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足够的人力、没有足够的财力,创新带来的效益明显不足以引起企业主的兴趣。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少,学历职称低,创新研究的知识不够,热情不高,信心不足。这种不平衡在泰州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企业家的素质不高,政府投人不够、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这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完全的道理。对这些缺陷与不足,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得到弥补与解决,不可能靠某个时段的努力、某个方面的工作就能排除影响科技创新的所有障碍,重要的是要细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可以由企业努力做好的,哪些是必须得到政府扶持的,哪些通过科技人员的自身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哪些又必须是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才能发挥作用的。

三、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必然体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创新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与诱人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依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二级、三级的指标。创新投入包括财力投入、设备投入、研发团队投入;产品开发的周期、研发成果的数量、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生产设备水平、生产工人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标准化水平、资源利用率等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实施能力;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占有率、品牌强度等营销指标和销售水平、利润水平、出口创税水平产品创收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热情、员工的创新理念热情、创新战略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个环节都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当然,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创新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与阻碍作用。强调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四、推进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立足基层一线,创新激励机制

泰州市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科技人员短缺的现状,要求泰州的科技创新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美国的一项评估结论是70%的原始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科技创新是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新,依靠理论的创新、依靠实验室的探索,但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方法创新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说,生产一线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线,广大一线工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不能忽视“能工巧匠”作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创新的成果可以从小改小革入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可以在少数企业中看需要而建设,在绝大多数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眼睛向下,努力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把工人中的“嗡嗡制度”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对工人提出来的建议,理论不必深,有益就好,成果不必大,有效就好,奖励不必多,持之以恒就好。参与的人多了,参与的热情高了,就能培育出企业的创新文化,个人就能在活动中增加才干并逐步成长起来,企业就能在日益兴起的创新中发展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改造、点滴创新中获得的奖励收入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工资增长无法比拟的。激励机制的创新也是重要的创新。在落实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提升精神奖励带来的激励作用。政府定期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高规格、大范围的表彰,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访,高调宣传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传播科技创新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氛围与风气,构建全民创新的文化。

(二)加强科技人员的引进、培训

许多企业有好的项目,亟需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来研发。但泰州的中小微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科技人员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研中发现,434份科技人员状况调查,有197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学术团体或科技社团,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术交流,有203人两年中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转化或新产品的生产。有234人没有参与有政府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有71人都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科研工作。他们因此感觉到苦闷与困惑,不少科技人员表达了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的愿望。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应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鼓励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叠加,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专家讲课,努力提升现有科技队伍的创新水平,巩固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三)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财力上,加大对有效中介机构的支持

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特长,帮助企业突破信息不畅、交往不广的局限性,帮助企业在与科研院所之间、与同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高速路与合作的“立交桥”,组织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中介机构在企业研发需要、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在专利申请、政策实施、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业务提升方面给予指导。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在组织、协调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具有专业性,政府在引导协会工作、发挥协会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企业的科技人员对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的过去有着良好的记忆与强烈的向往,而在中介机构的组织下还是有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的。

(四)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

篇(2)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对我国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疆兵团企业自2007年成功发行第一期短期融资券以来,通过短期融资券已累计融资107亿元,有效地改变了兵团企业以银行贷款为唯一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局面,促进了兵团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兵团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金额、信用评级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兵团企业使用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兵团企业扩大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的建议,期望能为其他地区和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提供借鉴。

一、新疆兵团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现状

2005年5月《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新疆兵团企业及时抓住金融市场机遇,利用短期融资券从货币市场筹集资金,截至2011年5月底,新疆兵团共有10家企业,累计融资107亿元,余额29亿元,为兵团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一)发行规模逐年增长

新疆兵团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到2011年期间,兵团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分别募得资金10亿元、12亿元、22亿元、50亿元、13亿元,发债规模逐年递增。发债企业由2007年的2家递增至2010年的7家,平均规模由2007年的5亿元增至2010年的6.25亿元,其中2010年单只短期融资券达到12亿元,发债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都有了较快的增长。

(二)发行期限以1年期为主,最短7个月

从发行期限来看,1年期占主导地位,共发行17只,95亿元,占总发行额的88.9%;期限最短的是7个月,占总发行额的11.1%。

(三)发债企业信用等级较高

兵团已发行的19只融资券中,企业主体评级均为AA或微调,属于偿还债务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小,违约风险很低的地区优质公司。其中兵团国资公司、农六师国资公司和石河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后续的发债过程中主体信用评级均有所上调,说明金融市场对兵团企业的信用评价提高。短期债项评级均为A-1,市场评价为还本付息能力最强、安全性最高的短期债券。

(四)发行主体均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在已发行的19只短期融资券中,以各师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融资平台的14只,占73.6%,以上市公司为融资平台的3只,占15.8%,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的2只,占10.6%。发债企业均为兵团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是兵团及各师打造的发展地区二、三产业的融资平台。

(五)主承销商多是在短期融资券承销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银行

目前,参与短期融资券发行的主承销商有25家。在兵团企业已发行的融资券中,共涉及到建行、农行、招行、浦发银行、交行五家承销商,其中浦发银行承销47亿元,这几家银行属于短期融资券承销规模位列前10的银行。选择有实力的承销商是实现短期融资券成功发行的因素之一。

二、兵团企业使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兵团企业使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原因分析

1.短期融资券市场化程度高,发行程序及申请手续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发行

短期融资券采用备案制发行,发行企业无需资产抵押,只要有愿意承销的中介机构、愿意购买的投资者,就可以向央行提出申请,央行对业绩优良、信誉度好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持鼓励态度。企业一般可在两个月内完成备案材料的准备,央行20日内将完成对材料的审查并发出备案通知,完成一个完整的发行过程只需花费3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行程序及申请手续相对比较简单,较公司债更易筹得资金。据联合资信统计,2010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为6 742.35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46.19%,占到当年债券产品总发行规模的6.99%(见表2)。在债券市场上,非金融企业融资工具中,企业短期融资券比重相对最高;其次是中期票据;最后是企业债。在兵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兵团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申请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通过几次滚动发行,兵团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得到了提高,短期融资券市场是一个重视“信用积累”效应的市场,在取得投资者信任后,企业以后再融资就变得顺利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融资数额较大而且稳定

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短期融资券的一次申请额度可按不超过企业净资产40%的比例申请,企业净资产规模越大,融资额将越大,而且一旦发行成功,在发行期间,融资额不受金融市场变动影响。

3.融资数额灵活

短期融资券实行备案余额管理,企业可一次申请余额,分次发行。企业在核定总额度后,只需在每期融资券发行前5个工作日,将当期融资券的相关发行材料报央行备案即可发行。如果发行人前一次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能如期偿还的话,可以发行新一期的短期融资券。余额管理制使发行人可根据市场利率、供求情况和自身融资需要、现金流特点决定产品的发行时机和产品期限结构,灵活性较强。

4.融资速度较快

短期融资券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银行间市场聚集了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等,资金规模大,有利于发行人在短期内完成融资。

5.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优势明显

根据目前债券收益率结构,1年期短期融资券与短期贷款利率相比,具有约2个百分点的成本优势,即使考虑到发行费用在内的发行成本,短期融资券与银行贷款相比,成本也要低15%~20%。2007年至2011年,兵团企业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利率基本分布在2.65%~5.58%之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至2011年六个月至一年的加权平均银行贷款利率为6.89%、7%、5.31%、5.35%及5.7%,按照同期兵团企业已发短期融资券加权平均利率计算,2007年―2011年同期为兵团企业减少利息费用支出1.7亿元(见表3)。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风险防范意识需要加强

目前,兵团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已具有一定规模,占到新疆短期融资券融资额的56.8%,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兵团企业提出了发行申请。短期融资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同其他融资方式一样,也存在着许多风险。一是审批风险,短期融资券发行需要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三年的审计报告,有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公司对企业主体、债项进行信用评级,企业前期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若企业的发行材料没有通过央行的审核备案,企业的前期投入将白费。二是利率风险,发行短期融资券从材料准备到正式被批准一般历时3个月,若在材料准备期间央行票据利率上升,将使发行利率升高,加大短期融资券的资金成本。若发行的是固定利率债券,在发行期间,央行下调贷款利率,其他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也将下降,加大短期融资券的机会成本。三是市场风险,短期融资券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是由承销商与发行人根据货币市场状况、企业主体及债项信用等级,在参考央行票据利率的基础上协商确定,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变化将影响到短期融资券利率的确定。四是违约风险,短期融资券是短期信用融资,最长期限为一年,融资规模较大,到期还款压力大,若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动,到期不能及时归还,企业的声誉和融资能力将严重受损。

2.信息披露需要加强

企业一旦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即成为公众公司,按照央行颁布的《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企业需要按季度进行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对披露的信息内容、方式、跟踪频率等事项都有明确的指导性规范,而且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融资券存续期内,如发行企业发生诸如:(1)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2)超过净资产百分之十以上的重大损失,;(3)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4)涉及发行人的重大诉讼;(5)发行人发生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等情况时,发行企业还需及时向市场作临时披露,对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要求较高,市场约束力较强。发行人未按照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央行有权停止该企业继续发行融资券,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就因短期融资券的信息披露时间与下属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时间相冲突,而向银行间市场出具了延迟披露2009年度审计报告和2010年1季度报表的说明。兵团已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下属企业众多,更要关注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因此,融资券发行后,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由专门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承担信息披露工作,并随时同承销商沟通,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者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3.短期融资券要与其他融资方式相结合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发行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但短期融资券毕竟属于短期融资,即使采用一次申请余额,分次发行的方式,资金使用的期限也比较短,无法满足企业期限在3―10年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多元化、多层次融资工具组合来实现最优融资结构。企业还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其他融资方式。在兵团已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中,天业集团于2010年10月25日发行了12亿元人民币六年期固定利率的企业债券,并于2010年12月15日发行了6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期中期票据。农六师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在积极筹备发行融资时间更长的中期票据。

三、兵团企业进一步扩大短期融资券融资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乎要求的发行主体

发行短期融资券需要对企业主体及金融产品本身进行信用评级,企业主体信用等级将对债券发行利率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主体评级主要考察企业自身的产权状况、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经营状况、财务质量、抗风险能力等。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取得较低成本的资金,发行企业必须是管理规范、资产规模大且优质、还本付息能力强、银行信誉好的优质企业。因此,兵团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现代企业意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按照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要求,打造合乎要求的发行主体。

(二)做好发行前的可行性分析

短期融资券融资数额大、融资期限短、财务风险高,企业一定要在发行前做好充分的调研。首先,企业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预测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估计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利率风险。其次,企业要了解当前的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相同或相近期限的国债利率,商业银行的投资偏好等,准确把握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市场风险。最后,企业要深入分析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需求,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及风险,充分了解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成本、发行条件,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的成本及可能性,确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必要性。

(三)选择确定合适的中介机构及承销机构

《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必须向央行提交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审计意见书,有资质的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以及信用评级公司出具的企业主体及债项信用评级报告。企业在选择中介机构时,最好选取同企业联系密切的中介机构,这样可减少制作备案材料的工作量,缩短材料准备时间。在选择承销商时,应选择资金实力雄厚,市场把握能力强,能提供高效、专业的财务顾问及承销服务,最好还可提供余额包销的承销商。

(四)取得符合发行要求的信用评级

随着短期融资券发行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大幅增加,发行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有较明显的提升。据联合资信《2010年短期融资券利差分析报告》的统计,2010年主体信用评级为AA-占发行总量的90%以上。如果企业信用等级过低,会导致发行利率提高,若考虑到承销费用和其他中介费用,其发行成本可能略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无法实现短期融资券成本低的优势。

(五)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备案材料的制作,做好资金使用规划

发债企业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备案材料的制作及提供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各项资料,尤其是要做好发行后三年盈利和现金流预测,做好偿债计划及保障措施,这三项材料的质量对提高企业的评级水平,降低发行成本,有着重大的影响。短期融资券融资数额较大,若不做好资金使用规划,将造成资金的沉淀。融来的资金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则需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时间表;若用于归还贷款,则需了解准备归还的贷款是否到期,有无可提前还款的约定,并需提前同相关商业银行沟通,尽量降低发行短期融资券而产生的资金沉淀成本。

【参考文献】

[1] 时文朝.公司直接债务融资研究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篇(3)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4-0151-03

[作者简介] 吴利萍,农行新余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鞠瑞麟,农行新余市分行办公室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

周水根,农行新余市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敖皖秋,农行新余市分行风险部经理、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江西 新余 338000)

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小企业贷款,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银行制定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试行)》等,新余市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地方经济结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银行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为深入了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情况,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我们组织力量对新余市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融资障碍分析

近几年,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25000多户,实现总产值112.1亿元,占全市63%,完成销售收入110.4亿元,上缴税金3.8亿元,利润总额达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40家,完成销售收入53.6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利润总额达3.5亿元,增幅明显高于全市中小企业平均增长幅度。2006年前6个月,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51.8%,高出全省平均增长水平29.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体力量。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和企业反映当前新余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信贷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信贷结构不合理,许多中小企业存在零贷款经营的问题。据调查,有60%以上中小企业为零贷款,其中小企业贷款户数仅为38%,贷款余额只占五分之一。在现有中小企业贷款中,农村信用社的投放占全部贷款近百分之五十。企业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很难短时间内做大产能规模。另一方面,银行流动资金跟进配套不足。近年来,一大批外资和本地民营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项目建设上,并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由于配套流动资金不足,致使一些项目无法满负荷生产。

当前,新余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然狭窄,一是自筹资金。二是银行借款。企业成立时,基本是自筹资金,民间融资。当企业希望发展壮大时,大都依靠银行贷款。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银行有效信贷支持不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企业、银行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企业方面看

1.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银行不愿支持。许多小型企业负责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能力较低,只是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创业立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风险大。

2.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采取独资或几个亲朋好友合资合伙的单干式或家庭式经营组织形式,小规模、封闭型、经营管理能力的局限性,企业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家族化管理倾向较为严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偏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重复建设和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行业,高危行业等。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少,缺乏足够的有效资产作抵押,寻求担保困难。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资产少,企业自我积累意识能力差,且有部分中小企业主存在“套用别人的钱发展,赚了钱是我的,亏了钱是别人的”意识倾向,造成自身积累远远滞后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企业寻求发展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以抵押,常常告贷无门。

4.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难于把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些中小企业不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做多套账,为了融资故意夸大资产和盈利,为了少缴税款,人为少报销售收入、盈利数据,账表不实、账实不符,使外界对其真实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周转、财务状况捉摸不透,银行在考察中小企业时难于把握。在加强银行风险防控,不断加大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情况下,银行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难免慎之又慎。

5.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银行不敢支持。在当前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的情况下,部分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意愿差,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有些企业负责人信用观念淡薄,在银行贷款到期后,不是主动筹集资金还贷,而是将资金继续进行扩大生产,总是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心态,造成银行对其采取强制手段,并放弃对其贷款支持,而其他金融机构也不敢支持,最终出现告贷无门的现象。

(二)从银行方面来看

1.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规模论”思想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一是认为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金额小、笔数多,评估论证繁琐,花费成本较高,在贷款营销中热衷于大客户、大项目,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了解不够,考虑较少。2006年3月末,全市5家商业银行1000万元以上的客户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高达75%,最大十户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44.4%。二是片面强调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内部管理不规范,信誉不良等因难,未能将上级行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积极主动地落到实处。

2.严格的抵押担保贷款方式成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难以逾越的门槛。按照《贷款通则》规定,银行发放贷款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抵押,而且要求担保企业必须是A级以上企业,但在目前的经济运行下,具备担保能力的企业很少,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具备条件的担保企业。另外,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大量采取集体、合资合作经营方式,不同程度存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不明晰。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产权不明晰的资产不可用于抵押,小企业仅有的少量资产,往往达不到有效抵押和担保的要求。与此同时,进行资产抵押时,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环节多,手续繁琐,费用较高,企业难以承受。

3.统一的评级标准,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被拒之门外。信用等级评定是企业取得银行融资的通行证,只有符合信用等级要求的企业才可能得到银行融资支持。目前商业银行采用统一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及标准,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管理水平、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实际上大中小型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中小企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成长期,资产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按统一的评定标准很难达到等级要求,但部分中小企业实际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却因达不到信用等级而被拒之门外。

4.融资产品单一,业务运作环节多,难于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分布较广、经营灵活,对融资的需求多样,现银行相关融资产品主要是围绕大中企业设计的,信贷资源配置以及具体操作方式等都是以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适合办理大宗批发贷款业务;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还缺乏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操作规程,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一笔完整的信贷业务需要经过申请、评级、授信、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发放信用、支付使用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耗时长,不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要短、频、快的特点。

二、农业银行信贷支持对策

当前,新余农行信贷投放结构仍然比较单一,支持对象相对集中,应创新工作思路,对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给予资金支持,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群体。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同样能为银行带来效益,服务好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银行健康、全面、稳定发展。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认识。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农业银行自身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在信贷业务实践中不再以企业大小区分信用级别,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寻找、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要更新营销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效益与服务和产品多样性的关系,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营销力度,拓展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积极支持其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农行自身健康、协调发展。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散、小、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是“急、频、小”,对单户企业考察论证的当期市场成本要比大企业高,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以培养成客户群,贷款额外负担度小,银行贷款风险被分散,可以有效避免集中性风险,有利于银行稳定发展。二是中小企业大多处在成长期,任何一个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今天的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明日的大企业。通过对中小企业精心培育,形成一批忠实的、稳定的客户群。因此,要从政策、制度上鼓励和支持银行业务人员自觉树立长远发展意识,精心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成长性企业。三是应充分认识到小企业具有运行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随着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及产业提升、技术革新和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极具发展潜力。

(二)科学制定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评级、授信标准。现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以清偿能力和意愿为核心,从信用履约、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和发展能力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但有一个前题条件,就是客户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真实。而当前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因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以及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还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这类企业报表失真。现有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这类企业作出客观真实评价难度很大,容易出现错误判断,造成信贷潜在风险,同时又使部分中小企业实际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却因达不到信用等级而无法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在对中小企业评级、授信中适当减少财务指标因素分值,增加非财务指标分值。突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品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企业销售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额,销售纳税额,企业工资水平,用水用电、物料消耗等方面的考察,尽量避开可能失真的企业报表,准确把握住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具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业能更好地融通资金和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赢。

(三)创新业务流程,以更加快捷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急、频、小”的需要,应以客户为中心,按照客户的需求和为客户提供最方便和最优质服务的思路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建立能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运营机制及相关业务流程,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要“急、频、小”的特点。设制可循环信用,企业合理资金需要可一次审批,多次使用,减少重复运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如有合法有效、且易于变现抵(质)押物作担保的,可以免评级提供信用支持,突破“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规定,适应小企业市场要求。

(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考核制度。一是改变农业银行对信贷业务实行通用的、统一的考核制度。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统一的考核办法中的一些指标对于中小企业业务而言并不实用,应根据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薄弱,设备和技术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等特点,研究制订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考核办法,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健康发展。二是合理确定小企业贷款责任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要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分清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是主观上的故意或失误的按终身责任制处理,是市场或不可抗力等原因的,则应允许贷款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对积极扩大有效贷款客户,特别是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常年维持原有客户不变,信贷业务萎缩,贷款效益差的信贷人员给予必要的惩罚。

(五)改革和完善服务手段,创新金融工具,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根据中小企业“散、小、多”,资金需求、服务需求多样性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手段,区别不同企业实行差别服务。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产品,增加小企业通过票据市场融资的机会,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多样性的需求。完善客户经理制,加强客户经理培训,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增强客户经理对中小企业的分析判断能力,准确捕捉客户需求情况和我行提供服务的可能,为企业提供方便、灵活、快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篇(4)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67-02

企业薪酬调查是由政府定期组织实施的以企业中不同职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水平和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为调查内容的抽样调查。它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薪酬调查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薪酬调查的岗位与实际岗位存在差异。这个实际上牵扯到企业特征和职位匹配的问题,很多企业调查往往就是很简单地统计一下该岗位的薪酬水平,没有具体去考虑所调查岗位在职责方面的差异。其次是调查的薪酬信息不全。很多企业参与薪酬调查,为了更省钱,只是调查一下相关岗位的市场薪酬水平。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岗位的薪酬水平,而且还要了解具体的薪酬结构,包括福利信息、薪酬激励项目等。另外,调薪应该说是很多企业中的难点,但是又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内容,这时候企业在进行薪酬调查的时候就不妨了解一些市场中相关企业的调薪幅度、时间、周期和方式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市场薪酬数据信息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薪酬设计。最后是调查方式不合理。这种情况在大型企业一般很少见,但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较常见。

现以某企业为例论述此次薪酬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2016年6月某市开发区劳动局要求某企业上报企业薪酬调查系统中的薪酬两表。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2016年此次企业调查的人数确定难:因合并重组等原因,某企业报地方上1000多人,报税务局700多人。企业决定此次收集范围人数200多人,用工形式为合同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两种。其中合同制用工人数60多人,劳务派遣用工100多人,分布在20多个实体中上岗。调查中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统计局没给发通知)也统计在该企业中,此次按劳动局要求单位人数250人以内的可抽样调查50人,此次上报薪酬工资抽样调查人数53人,企业人工成本表由财务部提供。二是参加工作的时间确定难:有的工人反映在企业上班已好多年,但直到2013年才和劳务派遣公司签了合同。还有2014年和企业签了合同,但2015年企业才安排上班。最后决定以签合同的时间定为上班时间。以上两点同时反映出企业管理决策出现了困难。三是薪酬调查中发现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不规范,有的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过高,有的人员劳动报酬达不到最低工资(休息期间),工资中个人所得税问题,奖金发放的归类问题,工资发放中有的实体没有规范薪酬管理。如没有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分项做表,加大了此次统计上报的难度。四是从事工资发放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时学习的素质差,给此次统计上报增大了难度。如工资表中不及时更新缴费基数、不按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工资发放,其它加班加点工资的归类、奖励绩效所占比例等问题都有待高水平专业性人才来解决。五是企业人工成本表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各实体财务上没有完全对应的分科目记账,大多实体没有快速提供薪酬工资统计的能力。企业应加强对会计、统计从业人员的实时培训,以便今后更快更好地提供薪酬工资统计资料。六是各科室内、各实体内部分工明确,但缺乏相互配合,部分单位在此次调查中还有扯皮现象。从完成任务上来说各实体虽都能及时上报,但工作效率不是太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七是在不同的企业中岗位的职责和分工是不相同的,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岗位之间的差异和匹配度,否则就是调查出来的薪酬数据也是不准确的。企业人工成本表和薪酬工资表如表1和表2(见第267页)。

此次调查报出时间为2016年7月,为了便于各单位上报,企业从2016年6月开始由专人收集薪酬调查资料以便及时上报劳动局。由于企业所涉及实体较多且所处地理位置分散(有的单位常年在野外),所以为了方便大家企业由专人建立了工作群和工作邮箱,这样各单位的联系便利起来。统计人员有时为了收集资料还要到野外一线去,企业中统计人员的这种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里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以及统计人员相互沟通协调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各单位统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互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长期形成的工作经验以及应变能力,决定了他完成工作任务的成败。企业今后一定要重视培养员工的忠诚、敬业、积极、负责、效率、结果、沟通、团队、进取、低调、成本、感恩意识,以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希望企业今后多加重视人力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招录有一定人力专业水平的员工和提升高层管理的人力专业知识以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2016年企业薪酬调查培训手册[c].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5

[2] 做一名让领导很舍不得的员工[z].远达人力资源,2016(5)

篇(5)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049-02

继富士康员工“13跳”之后,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个体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则很有可能导致极端恶性事件的出现,这给员工家庭和企业都将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Caplan提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problematic situation),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psychological distress),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Caplan,1954)。企业员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危机状况应当受到广泛地关注。因此以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今后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一、调查设计与数据来源

1.调查对象。在江浙地区共调查民营、国有、外资、合资等25家企业,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0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率为91%。样本的基本情况是:男性303人,女性245人;已婚280人,未婚268人;工作年限1年及以下46人,一至三年为157人,三至五年为137人;五至十年为121人,工作年限十年以上87人。

2.调查工具。采用Derogatis,L.R.编制的SCL-90作为心理危机的校标问卷,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涉及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主要包含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心理危机量表用以评定受测者最近一个月来的心理危机水平。

3.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企业员工心理危机的总体状况。企业员工心理危机总体状况,与全国常模(n=1388)进行比较后发现,躯体化(1.389±0.546,Z=0.194,P>0.05)、抑郁(1.537±0.624,Z=1.449,p>0.05)略高于全国常模,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人际敏感(1.585±0.655,Z=-2.461,P

2.企业员工心理危机水平在性别、婚姻及工作年限上的差异分析。将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企业员工在心理危机各因子及总分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在心理危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婚姻状况的企业员工在心理危机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已婚企业员工心理危机状况要显著好于未婚的企业员工。

对不同工作年限的企业员工在心理危机状况上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除躯体化和敌对性外,不同工作年限的企业员工在心理危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进一步的事后检验表明,在心理危机总分上,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要好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员工,工作五至十年的员工则要好于工作三年以下的员工。统计结果表明,工作年限越短的企业员工心理危机状况相对较差,心理危机水平随工作年限的增加,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三、讨论与建议

1.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强迫症、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上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员工心理危机水平,导致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水平在多方面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2.企业员工心理危机在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不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已婚企业员工的心理危机状况要显著好于未婚员工,由于已婚者相对于未婚者而言,会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而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冲个体的心理危机水平。社会支持能够起到很好的心理危机保护因子的作用。

3.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企业员工心理危机水平会有所下降,工作年限较低者,其心理危机水平相对越高,尤其是工作三年以内的年轻员工是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这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工作年限较低者,因为相对比较年轻,在面对困扰时,应对方式还不够成熟老练,因此心理危机水平会相对较高。其次,工作年限较低者,相对而言未婚者较多,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心理危机也会较为严重。最后,工作年限较低者,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属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面临着工作适应的问题,他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工作的要求,因此更容易出现不适应,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要及时关注新员工的心理状况,给予员工积极的心理支持,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Caplan,Gerald.Support systems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Behavioral Publications,New York,1974.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童辉杰,杨雪龙.关于严重突发事件危机干预的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3,(4):382-386.

篇(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42-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大学生作为社会就业市场的一分子,深切体会到就业竞争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出现了不同的就业观念。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位大学生的家庭安宁,更关系到高校的持续良性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第一,受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使用人单位需求总量下降。数据显示,2013年,到各高校开展招聘的单位和提供的岗位数量有所下降。目前,社会服务业、制造业的用人需求降幅明显,三资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招聘吸纳人力的情况不如往年,很多出现减招和停招的情况。

第二,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导致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态度不积极。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应届毕业生签约人数不足三成,在很多专场招聘会上,女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工科专业女性毕业生很多未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女生大多选择考研、考证,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明“限招男生”、“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将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拒之门外,有的单位虽未明确表示拒绝女生,但最后也会以各种借口淘汰女生。目前,女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女生就业率为男生的82%左右,每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中,约70%是女生;就业质量低: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专业相关性较男生低,女大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较低;就业的底薪也普遍比男大学生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导致了部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态度不积极。一些工科院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开设热门专业,造成热门专业的学生数量激增,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与此同时,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条,导致性别歧视现象泛滥成灾,女大学生就业处境异常尴尬。

第三,女大学生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使其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基于这些问题,笔者以淮阴工学院机械学院的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主体,对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能力做了调查研究,对女大学生就业观产生的多种原因进行了分析。

二 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分析

就业观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一种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对就业意义、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等方面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女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从就业过程来看,普遍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工科类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急躁、紧张等焦虑心理,为深入了解,特对40名即将毕业的理工科女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显示:(1)已经应聘就业的共2人,占到全部人数的5%;(2)正在应聘就业当中,用人单位已经有回应的有6名,占到全部人数的15%;(3)没有应聘就业成功,仍然在联系用人单位的有32名,占到全部人数的80%。

通过以上问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理工科的女生就业还是很困难的,在毕业之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仅仅占到总数的20%。结合客观的原因,许多女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有的女生愿意选择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理由为机械专业毕业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能干什么,担心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反而影响以后的生活,自己本身也不愿意从事比较辛苦和劳累的工作。在就业观的形成上,家庭不可避免地成了影响大学生的重要因素,而当大学生在就业遇到困难时,最希望获得的是来自家庭的帮助与指导,部分女大学生也因家庭原因而产生就业惰性,不愿意自主就业。

三 解决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21-02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而言在科研资金、人员等方面占有优势。做为农业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就河间市龙头企业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迈出新步伐

2012年河间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5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6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沧州市级龙头企业31家。龙头企业总资产8.3亿元,固定资产3.4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8家,2000万元以上的15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7.4%。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的不断创新。

1.农业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通过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壮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河间市国欣总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拥有自己的国欣棉花研究所,有科技人员45人,承担了国家及省级多项研发项目。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育种水平,在河间市有6000余亩的科技示范区,200余亩的病圃试验田,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南繁工作站,在湖北建立了潜江试验站,配备成套的先进检测设备,达到了每年有1~2个新品系的研发速度,目前拥有3000余个品系资源。为加快技术升级,总会投资120多万元,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建立了国欣生物技术实验室,将新品种选育工作提高到分子水平,此类实验室目前在我国种业应用为数不多。国欣总会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发展成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信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成为了我国种业50强企业。

2.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

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国欣总会在致力于棉种研发推广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研制纯棉制品。2007年成立了河北国欣纯棉家纺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一流的棉胎生产流线,日加工能力近千套。通过不断改良设备和加工工艺,先后研发出金尊系列无网棉被、可水洗棉被,目前正在开发纯棉衣裤。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11年被授予首批“中国棉花”标志企业,获此标志的企业全国仅有四家。河间市新兴鸭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樱桃谷肉鸭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区。从最初单纯的农场饲养,不断延长产业链,发展到现在集种鸭繁育、社会放养、屠宰加工、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的“高效生态网上养殖模式”,从过去每人只能饲养管理1000只肉鸭,年收入2万元,提高到现在每人管理4000只肉鸭,年收入超过8万元。为实现从“鸭场到餐桌”的全程优质化生产,公司不断进行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建成了全国一流的肉鸭屠宰生产线,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认定,成为全国第十一家进京备案的禽类企业。

3.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据统计,2012年河间市3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10.8万户,带动生产基地35万亩,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的收入达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中鸿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河间市林果业唯一一家有资质出口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为加快果品产业化发展,2008年公司成立了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达到出口级别的优果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85%以上。通过引进新品种,使市场份额稳定在30%以上。目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经销量1.5万吨以上。企业的发展也给果农带来了增收的机遇,目前入社社员2700户,水果种植面积8000余亩,社员户均增收3600元,累计带动果农增收972万元。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吸纳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带动了运输及包装物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加快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不但使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还极大地提高了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国欣服务总会为例,为加快棉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仅科技服务每年就投入大量的活动经费,2006年科普活动经费为180万元,现在增加到260万元。科技服务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科技服务热线、8支专家科技下乡服务队以及短信服务。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上,达到了每年2个新品种、3项植棉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在各地建立了15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受惠棉农达到10万人,带动农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从2004年的423元,提高到2009年的530元。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组织”称号。新兴鸭业在与养殖户签订订单的基础上,实行“六上门”服务:科普培训服务上门、送资金服务上门、供鸭苗服务上门、供应饲料服务上门、防疫治病服务上门、产品回收服务上门。通过一系列从头到尾的全程服务,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5.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造就了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农业龙头企业不但注重自身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还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大批的农民科技明白人。新兴鸭业公司拥有一个高标准的科普服务室,配有投影仪、电脑、科普光盘以及16类1500多册科普图书,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公司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在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两年来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18期,培训会员、农民群众近5万人次。

二、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创新投入不足

由于龙头企业创新经费基本依靠自筹,而大多数龙头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增长不明显,没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在河间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的只有2家,占1.9%;龙头企业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的只有1家,占0.95%。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有的企业有研发成果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市场推广。

2.引进、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较低

由于龙头企业比较收益低,引进高科技人才的能力不足,而龙头企业现有的科技研发人才较少,平均素质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河间市龙头企业中,国欣总会拥有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10人,其他龙头企业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由于缺乏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大多数龙头企业扎堆于中低端产品市场,竞相争夺有限的利润空间。

3.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河间市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加工设备落后,即使有较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却又跟不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业企业甚至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分级、洁净或包装等。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只能进行一种转化层次较低的粗加工,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十分有限。

4.自主创新成果推广难度大

农业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动力都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实际已成为了农民的副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低、信息匮乏等问题突出,龙头企业要求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这种条件下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广成本高、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1.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农业龙头企业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有实力、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要努力研制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改造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储量和附加值;实力不足的龙头企业,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努力进行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企业现有技术水平。

2.增强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首先,农业龙头企业自身要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树立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训,建立龙头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营造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3.建立科技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要制定完善的科技投入机制,在每年度的企业利润中按照企业发展需求,按一定比例抽取经费,投入科技研发、引进人才、储备技术等方面。二是吸引外来技术、资金参与企业科技创新。运用外来技术入股、借助外来资金研发、产生效益收入分成等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4.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农业龙头企业要将人才的培养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任用选拔以及考核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5.加强地方性农业科研开放性平台建设

篇(8)

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小企业贷

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突出问

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xxx县组织有关部门、法律专家和企业法人代表经过深入探讨

论证,充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xxx县情和企业发展实际,从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

担保体系入手,于2004年5月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由政府出资200

万元发起,全县中小企业自愿入会,信用联社提供限额资金支持。经过两年来的运作,目前

累计担保贷款3亿元,贷款余额9000万元,初步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有力地促进

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运作方法

1、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企业主思想认识

为了解决大部分企业主认为担保中心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思想顾虑,先后组织原经贸委、

原乡企局、信用联社、财政局等部门同志,深入到民营企业广泛宣传组建信用担保中心的重

要意义及有关运作办法,并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印发了担保中心章程草案,交给大家反复

讨论,使广大企业主充分认识到通过信用担保,不仅可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可以增强

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最终实现银企双赢。通过

广泛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县14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100多家纷纷提出申请

,主动要求入会。

2、严格准入条件,积极吸纳会员企业

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信用担保中心和信用联社抽调业务骨干,先后对

提出申请的100余家企业逐个进行考察和评估。主要从其法人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

经济效益、偿还能力、风险等级、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和评估。经过严格审核,先

后分七批把资产负债率低、经营状况好、信用度高、发展前景好的83家企业确定为会员单位

。同时,定期举办会员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及

时还贷,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3、科学评定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数额

信用担保中心与县信用联社抽调专业人员,对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规模、

负债状况、效益情况、资本构成及法人、股东基本情况,逐一建立企业基础档案资料。并参

照市联社制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结合我县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一套可操作的企业

等级评定标准(分为aaa级、aa级、a级和bbb级四级会员企业)。根据每个会员企业的信用等

级,按其交纳基金比例和固定资产净值比例设定每个会员企业的贷款最高限额。担保贷款总

额控制在基金的4倍+全体会员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15%范围内。

4、严格审批制度,规范担保程序

对每笔担保业务,先由会员企业提出申请,信用担保中心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前调

查、初审,落实反担保措施及还款资金来源的基础上,经担保中心理事会讨论,交信用联社

贷款管理委员会进行集体审核通过后,与会员企业签订信用担保合同,然后由信用联社发放

贷款。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与受保企业签订信用担保合同的同时,签订反担合同,由

受保企业的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土地使用权以及其它一些可抵押资产进行抵押。

担保合同须由理事会授权,由理事长亲自或委托中心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及理事长、中心

主任印鉴后,才能生效。

5、实施保后跟踪制度,强化外部监督管理

为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信用担保中心制订了“贷款企业跟

踪调查表”。在要求贷款企业每月必须如实上报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三项原则,即深入企业

监测与定期审验报表相结合原则、物流与资金流同时跟踪原则、监控责任落到具体人头原则

,由担保中心和信用联社及时进行跟踪问效。专管人员每月到企业审查一次,重点检查抵押

物有无变化、有无流失及资金流向、产品库存、经济效益情况。为确保担保中心正常运行,

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企业局、财政局、人民银行、信用联社

等部门对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和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管理;会员

企业在互相监督的同时,对信用担保中心的工作运行情况也进行监督。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初步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的问题。担保中心成立以来,恰遇

国内棉纺织行业原料和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企业急于购进原料,资金短缺,担保中

心及时发挥“加油站”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资,帮助大部分企业顺利度过了难关

。经过两年来的运作,累计为82家企业担保276亿元,余额10000万元。其中2004年6—12

月7笔3840万元;2005年1—2月258笔15亿元;2006年1—7月140笔8818万元。

2、广大中小企业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和信用意识普遍增强。入会中小企

业在

原料购进、产品销售、市场信息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进而培养磨炼出了一批民营企业家

群体。同时,广大中小企业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元—7月份,又有12家企业批准申请

为信保中心会员企业,使会员企业总数达94家,入会基金突破1500万元。信用环境的改善还

使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大大提高,2004年6月—2006年6月县信用联社仅从担保中心

会员企业中获得贷款利息收入1400余万元,且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3、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再就业的增长。据测算,信保中心82家会员企业,

在受保期间,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000万元,新增利税4000万元,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700

0个,不仅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

就业。

4、较好地培育和扶持县域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通过组建信用担保中心

,政府部门学会了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去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使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得到增强,助推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棉纺织工业

企业已发展到107家,固定资产23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今年元—7月份,全县限额以上棉

纺织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加值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2%。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xxx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在推进过程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担保贷款最大限额的限制与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

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只是得到了初步缓解;二是少数企业信誉不佳,整体信用

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信用风险仍然存在。

四、几点对策

新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作,为全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供了较

好地范例,对下步组织和推进全市担保业务良性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认识。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信用担保中

心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发

展信用担保中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遵循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加强监

管、稳步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发展,力促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地发

展。

2、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保证担保基金安全。一是要适度将上级部门扶持

小企业的各种发展、引导基金、资金转为对应的扶持担保基金,放大资金倍数,支持担保中

心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要建立补偿机制,政府每年可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补偿担

保机构因赔付造成的担保基金的损失。三是要从担保收入和担保基金增值部分中提出适量的

险准备金。四是要动员各会员企业根据规模大小,按比例增加部分基金,以此弥补风险补偿

资金,保证担保基金的总体规模不萎缩。

3、培育优质会员企业,完善风险控制手段。一是信保中心要以民营企业

为依托,以现有会员企业为基础,广泛培育优质会员,建立优质企业信息资料库。二是按照

区域产业导向,逐步扩大受保企业数量,对新申请入会企业,必须有两个理事推荐、理事会

通过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对有争议的会员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时,须有推荐单位提供担保,

同时,严惩失信行为,确保积极稳健地为会员企业服务。

三是加强与各会员企业的联系,建立以

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对在保项目进

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

4、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风险处

置委员会,协调担保中心

处理有关的清偿事务,有效地规避担保风险。二是理顺银行与担保中心的关系,真正建立

起银行和担保中心的风险联动机制,有效分解和化解风险。三是加强担保中心自身建设,注

重选配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定水准的专业队伍。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建

篇(9)

一是市场主体的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内有一些咨询机构曾经过毕业生起薪数据,但由于经费、人力等方面的局限,起点薪酬调查的范围小、渠道窄、样本单一,往往只涉及部分地区和行业,不具有规模性和权威性,在全国范围内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由市场的起薪信息大多以产品形式出现,客户使用需要付费,这种盈利性一方面限制了使用者范围,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另外,各机构间的统计口径不规范,信息缺少连续性和及时性,常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一定困难。

二是政府部门在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服务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的工资指导价位中包含毕业生起点薪酬信息,但其中很多只提供了毕业生分职业的起点薪酬,缺少分行业、分专业和分学历等更全面的价位信息;各地区间起薪的口径不一致,缺少中央层面的统筹规范,地区间的信息缺乏衔接和联动,如对比2011年广州和北京两地的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发现,广州市公布的起薪信息涵盖了180多个职业类型,而北京市只涉及113个职业,而且未提供起薪平均数;还有很多地区仍未形成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政府在毕业生起点薪酬服务方面处于“缺位”状态。

三是全国毕业生起点薪酬调查体系的建立具有诸多应用价值。调查成果将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信息,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有助于企业了解行业和地区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从而为企业制定招聘策略、薪酬策略甚至人才战略提供依据;将有助于各类毕业生了解市场薪酬信息,合理形成薪酬预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将有助于高校合理判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科学设置招生计划、课程及提供就业指导等,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将有助于为广大家庭和教育投资机构提供价格信号,促进社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毕业生起点薪酬公共服务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如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定期的职业展望手册(Occupation Outlook Handbook)和工资数据库(BLS Wage Data)中都含有毕业生起薪信息。此外,美国大学雇主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每年都年度薪酬调查报告(Annual Salary Survey Report),报告主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起薪信息服务。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开展的基本工资结构调查(Basic Survey on Wage Structure)中,都包括起点薪酬分报告,该报告主要服务于企业和新毕业生(New Graduates),内容包括分性别、分专业、分地区、分职业、分行业和分企业规模的毕业生起点薪酬,数据对全社会免费开放使用。

针对当前我国各学历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可以尝试在国家劳动力成本统计和国家薪酬调查体系框架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牵头,通过调查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中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获取起点薪酬数据,同时组织有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分析,撰写相关报告。

篇(10)

十堰市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40年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商用车公司为主导,地方企业为依托,整车企业为骨干,众多汽车配件企业及汽车经销企业产业化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并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目前,我市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专用车等全系列发展态势,产品覆盖整个商用车领域。十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卡车之都”、“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基地。十堰地区虽然不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

二、十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一)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

1.有龙头企业带动。一是东风公司的带动。十堰作为东风公司商用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宏伟目标,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将是十堰汽车工业的最大龙头。二是东风渝安的带动。东风渝安是东风公司与民营资本合作成立的专业生产微型车的整车企业,由于产品选型准确,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青睐,呈供不应求之势,几乎连年实现成倍增长。三是三环专汽的带动。三环专汽是省内除东风公司以外的第二大商用车生产企业,近几年的产销量在1万辆以上,位居行业前10名,对我市汽车零部件的带动作用明显。

2.汽车零部件产业比较发达。在东风公司的带动和帮助下,我市地方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产业优势明显。一是产品品种齐全。在商用车领域,各种类型的零部件一应俱全,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大到车身、车架、车桥等主要总成,小到汽车螺丝钉,在十堰境内几乎都能找到生产厂家。二是生产手段齐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能力较大。从工艺手段来看,铸造(包括压力铸造)、锻造、汽车模具制造等多项工艺全省第一,数控机床、大型加工中心、专业化流水线等已得到广泛采用;从生产能力来看,重点企业的主导产品都达到25万辆份以上,铸造、锻造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10万吨。三是产品系列化、市场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部分产品基本形成了产品系列化、市场多元化格局,实现了与北汽福田、济南重汽、安徽奇瑞、郑州宇通、江西五十铃、安徽江淮、沈阳金杯、厦门金龙、广西柳汽等多个主机厂配套,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3.专用车(改装车)发展前景广阔。专用汽车具有特殊用途,与普通载货车相比,具有生产批量小、附加值高的特点。近几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发展异常迅猛,平均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我市的专用车(改装车)从1981年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专用车(改装车)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共有自主品牌的汽车16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及底盘品牌有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装车品牌有12个。全市专用车(改装车)行业现有生产能力达10万辆以上。其中:工程自卸车占我市专用车产销量的70%左右,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不足方面主要表现在

1.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品牌。由于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引进产品和技术,缺乏产品研发的实践,没有形成产品研发的整体力量,没有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引上下功夫。另外,随着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迁往武汉后,地方汽车工业技术综合研发和集成创新出现了空白。组建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中心势在必行。

2.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差距比较明显。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东风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一些地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没有跟东风新结构调整的步伐,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不少企业仍然沿用东风公司八十年代的工艺装备,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易受到假冒产品的冲击。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毛坯件、工艺加工协作件、零散小件占生产总量的90%左右,独立的总成件、系统件仅占10%。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基础较弱,长期滞后于整车的发展,技术更新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底。

3.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低。全市规模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270户,除东风公司以外,全市地方20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3家(东风渝安、东风实业、三环专汽),10亿元以上的1家(双星东风)。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信贷投向

目前,各银行普遍感到对本地汽车行业的整体状况不甚了解,对市场前景和信贷支持的风险难以把握。建议政府相关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利用期刊、季度分析会、论坛、年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向银行汽车行业信息,进行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信贷投向。

(二)创新金融服务,实现汽车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篇(11)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而且是必然的趋势。为使我国企业尽快地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战略的思想,认真地研究并借鉴西方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和制定进入、占领和巩固国际市场的相关竞争战略,针对当前战略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解决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企业营销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营销策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和表现

就营销策略本身来看,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运作方针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对营销资源的消耗率,将企业的目标期许通过一定的手段转化成行动力,由于企业营销策略具有宏观和微观性,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的每一步都可以以具体形式和步骤之一的方式予以表现。

(二)企业营销策略制定的注意事项和影响

企业营销策略的出现源于长期以来对企业营销思想和文化的升级和模式化。在企业营销策略制定时,最容易对其产生误导作用的即为定位、情感、品牌三方面。其中定位是企业在当前状态下对自身情况的审视,并结合市场变化、目标人群需要的变化、新的技术方法的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表现等所作出的战略性调整。而情感主要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情感、企业客户群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忠实度、企业在其营销策略当中所使用的情感策略三方面来体现。品牌则是企业得以生存、立足和取得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企业营销策略在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各种重要因素务必被明确考虑到位,包括企业在未来历史时期的定位是否需要转换、企业的对外宣传思想与主题、可作为本策略长期合作的渠道、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各项支持是否会修订或者取消,同行业竞争者竞争点的改变、企业品牌的成长和发展、特定情况下公共关系的应对和问题的处理、在赢利额度提升或降低时战略目标的调整问题,以及对客户群体的合理维护、对新客户的争取和开拓等方面均有企业营销策略的调控“影子”。

三、华为的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铁通一号工程”由铁通总部对国内三个知名厂家进行招标,但各省分公司有权自己选择机型。除华为公司以外,另外两个厂家分别为B公司和Z公司。接到任务后最重要的事是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J省铁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链以及关键人物的个人背景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了解相关各厂家与J省铁通交往的历史和现有设备使用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对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

华为公司的设备在J省铁通以往只有少量的应用,客户的反映一般。优势在于设备功能比较强;劣势在于价格相对较贵,客户关系十分薄弱,平时与客户几乎没有交往。而B公司在J省铁通已有八千门的交换机在网上使用,由于设备比较陈旧,功能较差运行不很稳定。但该公司与J省铁通有长期的交往,关系密切。而且当时铁道部持有B公司的股份,所以B公司有来自铁通上层的支持,在客户关系上占有明显的优势。Z公司设备性能与华为公司不相上下,优势在于其设备价格低、市场策略灵活,但该公司产品在J省铁通从没有过应用,同样没有基础。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相比之下B公司对我们的威胁更大,是主要竞争对手。

随着投标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厂家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对手不仅各自抛出更优惠的条件,而且通过高层关系向客户施加影响,正是我们的劣势所在。为了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我们适时提出了华为公司的优惠条件:如果客户购买华为公司交换设备超过二十四万门的话,华为公司将赠送八千门的交换机设备。此时,我们考虑的不仅二期项目的市场占有率问题,而且为下一步传输设备进入J省铁通埋下了伏笔。可以预见的则是,交换设备间的传输问题将马上成为客户的迫切问题。由于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优惠承诺,使客户更加坚定了使用华为公司交换设备的决心。在二期项目招标中,客户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订购华为公司交换机设备近二十九万门,金额约一亿元人民币,“铁通一号工程”由此结束,华为公司交换设备在J省铁通本地网上已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作用

在销售过程中,抓住客户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抓住了重点。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作为本地网建设的基础对设备生产厂家而言其销售同等重要,哪个都是不能放弃的。但在销售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把握节奏。在“铁通一号工程”项目过程中,我们没有为了展示公司的实力把公司的各种产品统统介绍一番,当时只重点针对客户当时最关心的交换设备进行交流和介绍。而在得知“铁通一号工程”二期项目被我们拿下之后,当客户马上面临传输问题的时候,我们则提前一步提醒客户该考虑传输设备问题了,才开始对传输产品进行介绍。此时客户已经拓展了一些用户,对传输设备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失时机地向客户建议,把原来向客户承诺赠送的八千门交换设备等价转换成传输设备,客户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紧接着我们又从提高客户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向客户推荐华为公司的智能网产品。

四、结论

总之,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手机IT行业的著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创新本土化营销策略,塑造卓越的形象和引导培育市场需求,从而在中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外部环境竞争的日趋激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与时与市俱进,赢取更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于维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