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固定资产盘点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方面的薄弱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医院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移动多、损耗大、更新快以及品种繁杂和科室共用等特点,这就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管理不当造成的医院固定资产多头购置、设备利用效率不高、核算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在很多医院都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者责任权利关系,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发展活力,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1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
(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内部控制缺失。整个医院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散,权责分界不清,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造成固定资产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
(2)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核算机制。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不减值。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消耗,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医疗设备大多数为高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周期快,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与资产的减值准备,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
(3)清查、盘点制度不严密。医院不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前清后乱,边清边乱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单位在盘点后延期生成盘点表甚至连盘点表也没有生成。
(4)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不严格。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不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报废的固定资产却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资产账面数不实。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使财产流失或视为废物丢弃,造成固定资产亏损。
(5)管理方法落后。现在很多医院虽已经实施信息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静态管理,大量的数据仅靠手工录入,远远不能满足高层次动态管理的要求。
2关于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1)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明确管理工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综合监督、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审定资产采购计划、组织和领导清产核资,审核大宗资产报废时向上级部门呈送的报批手续等。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采购、领用、调剂、维修、报废、清理的核算与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总账的管理,筹集采购资金、监督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参与固定资产清理工作。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审批、验收、调剂、维护、修理工作,做好闲置资产的检测、维护工作,办理报废鉴定,做好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审核工作,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的建设、管理维修、保养和报废工作等。
(2)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实行固定资产三账一卡管理。医院财务部门要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二级明细账,分类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总价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总务科和设备科设置三级明细分类账,按照固定资产类别分设账页,按照保管、使用单位设置专栏,每月对各项固定资产的增减日期序时登记,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实际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固定资产卡片一式三联,第一联交医院财务科;第二联交设备科和总务科作为明细账;第三联随物交使用部门保管。固定资产的卡片要做到物在卡存、物转卡移、物毁卡销。按照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对医院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保证医院储备足够的设备更新资金。
(3)严格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医院应定期清产和盘点。清查时,除了点清固定资产数量外,还要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清查完毕后,认真填写实盘数,对于盘盈、盘亏及出现异常的固定资产,要在备注栏里注明并及时处理。对于盘盈的要及时入账;对于盘亏的,写出书面报告,分清责任原因,做好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待集体讨论决定并报上级领导和相关国有资产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做调账处理。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已经达到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无法修复,主要结构陈旧、性能落后、严重影响安全的,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技术管理部门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并经医院领导批准后报主管部门和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财务部门建立相应报废备查账,在资产处置、变价收入收到后核销,调整账卡,保证账账、账物、账卡三相符。并经常同管理部门核对备查账上的报废资产,以保证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5)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力度。应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并入医院综合管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系统把各科室、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连接起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能掌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库存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合理组织资产购置和调配闲置的资产,而且也有利于使用部门核对和管理本科室的资产,同时网络信息系统还可以随时提供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能够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依据。
3结论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节约病人的费用。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真正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的基础。有了合理的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与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费有勇,姜林.新时期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28).
我分行下辖桂城支行、桂园支行和南海分营,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屋及建筑物、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办公日常用具等,分布在分行各部门使用。经过盘点,截止2014年X月X日,固定资产原值XX万元,净值XX万元。我分行平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各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盘点固定资产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我分行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把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务必取得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的圆满成功。为此,成立由分行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组织实施,并对各部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仔细安排,强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按照上级行的精神,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2、明确规定,掌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要求
为搞好本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我分行召开了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会议。会议对盘点人员就固定资产盘点范围、盘点内容、领导机构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盘点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填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做了示范。通过这次会议,全体盘点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自己的盘点工作任务,掌握了盘点工作的方法与步骤,为圆满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
我分行本次盘点工作共分为准备、盘点、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组,工作组分为实物盘点工作组、财务帐册工作组、使用台帐工作组、资料整理工作组,明确各工作组的责任人、组员、分工范围等。要求各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任务。本次固定资产盘点的重点工作为盘点阶段和总结阶段。盘点阶段主要工作是各盘点小组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对盘点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是由帐册工作组与使用台帐工作组将各自的帐、卡与实物盘点工作组提供的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盘点确认,确认后由资料整理工作组进行整理,交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1、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
本次固定资产盘点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
2、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登记工作
本次固定资产盘点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
3、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
经过本次固定资产盘点,我分行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截止2014年X月底,共有房屋及建筑物XX幢(处),建筑面积XX平方米,价值XX万元;各类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办公日常用具等共计XX件,价值XX万元。
四、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
1、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分行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制定适合分行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新机制,切实用制度管理好固定资产。
2、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把好出入关,健全账、证、卡,加强核算,确保资金账、实物账一致。
二、制定管理办法,了解策略。
1、新添置固定资产类物品,由使用单位负责人申请,经校长审批后方可采购,购回后登记上册,经保管室验收鉴定后才能报销。
2、外单位赠送的物品和奖品,根据校长室安排,交有关人员保管使用,并办理入库存、领用、入帐手续。
3、固定资产借用分校内借用和校外借用两种情况,校内借用一律由借用部门出具借条,经领导签字后方可借出,校外借用除按上述手续办理外,还须征得校长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借出。
4、固定资产的处理与报废,必须按物品的名称、数量,金额、列表。经主管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签字,交物管小组审核,报校领导批准,由物管小组收回处理的物品应注销帐、卡。处理报废物品所收回的一切款项,全部上交财务部门,有关批件和交款收据由物管小组妥善保管,以备存查。
5、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安放整齐,保持清洁,干净,加强管理,注意维护保养,该修的要及时修复,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6、要动员群众,教育群众,树立“爱护公物为荣”的新观念,发动群众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现象,人人都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和义务。
7、对固定资产管理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管理较差的单位和个人,经予批评。管理有显著成绩者,发给一定数量的奖金,对管理很差者,除批评外,要扣发资金,严重者要在全校通报。
三、落实盘点制度,实施操作。1、自查阶段
各负责人对管理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与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对于以下资产异常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具体说明如下:
(1)、对于存放地点变更的资产在固定资产明细表中“备注”一栏予以注明。
(2)、对于盘亏、闲置不用的资产在固定资产明细表中“备注”一栏予以注明。
(3)、对于盘盈的资产在固定资产明细表中“备注”一栏予以注明,并且做好记录。
(4)、对于损坏、报废的资产在固定资产明细表中“备注”一栏予以注明,并且分别记录,并按相应的权限报批,根据相关规定,只有批准报废后,才能按标准给予补足。
2、复查阶段
(1)、由财务处人员会同各负责人资产管理员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现场复核盘点,并检查标签的情况及资产使用状况;
(2)、复查完毕后,资产盘点表由盘点相关人员(包括盘点人、复查人、各部门负责人)签名确认并加盖部门公章后交回财务处。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资条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额标准。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固定资产管理。(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产特点。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体制所致,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到职工思想意识都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普遍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制度,更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只有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或者临时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简单的登记。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没有有力的奖罚制度等。总之,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通常都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 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工作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性资金得以迅速增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之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难以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不少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尽管也有清查盘点的会计程序,但却从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约束。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一经盘点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且账实不符的原因还无据可查,会计核算中的漏错现象难以及时更正,造成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3 资产管理工作弱化。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是由单位的财会部门和相关的物流供应部门共同管理,前者对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进行账簿方面的登记管理,后者一般对固定资产的实体部门进行盘查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制度性的保障,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账簿登记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司空见惯,很多设备购置后未能及时登记造册,致使固定资产游离于管理人员的责任之外。不仅如此,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后不用、少用、挪作它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反映了财务部门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作为的责任疏失。尤其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一些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只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形式,例如单位部门之间的资产划转一般都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资产调拨程序执行。
4 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资产流失问题普遍存在。因为事业单位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其各项活动具有非营利性、强调社会收益,不需要核算成本,因此也无需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且该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地起到价值补偿作用,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加强实施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为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2 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资产核算水平。遵循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有关国家规定,做好固定资产会计基础工作,全面反映固定资产存量状况,严格管理制度,健全手续,明确责任,建立固定资产统计报告制度。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政策,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程序,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 重视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强化资产的内控机制。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应定期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查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再分别到各业务部门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的固定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也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更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责成责任人进行赔偿。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固定资产决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二是健全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三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四是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制度。
4 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无论使用何种资金购置的或者是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以及基建形成的资产,都要明确资产的状况、存放地点、分类造册、记入卡片,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其次,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盘点,并查清各种固定资产存放地点、使用人员等情况。对专用设备要按制度操作,专人使用维护,提高其完好率。同时,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损坏、损失赔偿管理制度。最后,要严格报批制度。对国有资产产权的变动转移、报废、调拨等涉及固定资产的处置事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办理变动转移手续。
5 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和无形损耗,减少有形损耗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状况的基础上,严肃职工纪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实现。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则需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陈旧落后的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高新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而固定支出的隐性损耗则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科学进行成本、计提折旧的核算等财务操作,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状况和使用状态。
四、小结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09,(05).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就是固定资产:一是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二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建筑物、设备、仪器、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经济林木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会计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从会计的角度分析,固定资产主要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盘点方法
(一)盘点前准备工作
1、组成盘点小组,明确分工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组成专门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盘点小组应当由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并且制定完善的盘点制度,确定小组分工和盘点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
2、盘点前摸查
固定资产包括很多种类,而且使用的情况经常变动,财产的产权结构也比较复杂,这就为盘点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应当在盘点之前对固定资产进行摸查,召开前期部署工作会,对固定资产包括分布、占用、构件、产权、变动、担保、抵押、未入账资产等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为了保证准备的充分,前期部署工作会应当由资产前管理负责人、现管理负责人、资产使用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参与,制定出盘点的目标和任务。建议动员各个部门首先进行部门盘点,将盘点的结果制成表格上报,方便整体盘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盘点计划
在盘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制定好固定资产盘点计划,使盘点工作具有针对性。盘点计划中应该包括资产的产权和抵押资料的收集与认定、财物清理、实地盘点、损益鉴定、损益证据收集和损益报告等内容,对这些工作的时间、地点、对象、责任人都应当形成详细的规定,并且应当对盘点的程序和方法做出详细的解释。
4、根据账务清理结果,制定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
固定资产的类型很多,包括房屋、土地、建筑物、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电气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图书、文艺体育用品、陈列品、家具办公用具等等,这些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都有详细的备案。所以在盘点的时候应该根据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情况,收集有关固定资产的合同、发票、产权证明文件、使用说明和结算书等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分类明确的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
(二)实地盘点并核实有关情况
1、盘点前准备
实地盘点核实是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企业在进行盘点工作之前,应准备好分类及盘点明细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盘点标识卡、产权证明材料、使用方向证明资料,规划好盘点的时间、路线、先后顺序、分组情况,以及对毁损、报废等存在重大变化情形的内、外部会审小组或鉴证小组的组成及议事程序及工作底稿,以及财产损失证明文件的取证安排、申报材料的组织和呈报、总结撰写等工作底稿,形成书面《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并下达至所有参加盘点人员,在单位资产清查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统一组织实施,根据需要还可聘请中介机构协助。
2、账内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的盘点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通过对固定资产分类,可以提高盘点的速度和准确性。对账面记载的固定资产盘点,应当对固定资产的位置和使用部门、类型型号、编号名称、采购日期和投入日期、使用方向和使用情况、产权归属、数量和原值进行详细的核对,对于出现的变动的资产,应当查明变动是否合理。
如果固定资产中有涉及担保和抵押的,应当根据合同,对被担保单位的名称、性质、与本单位的关系,担保方式、担保起止时间、担保金额,贷款金额、以偿还金额、逾期未偿还金额等信息进行核实。
涉及租赁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资料核实租赁资产的批准机构和批准文号,对方单位名称、出租合同或出借证明,出租资产本年应收及实收金额等情况。
另外,盘点核实过的固定资产应当做好标注,避免重复盘点。
3、帐外固定资产盘点
此项过程要注意五个问题:
(1)对帐外固定资产,根据盘点前准备会议了解到的关于固定资产的情况和对照各部门盘点报表,与账面上有关固定资产的记录进行核对和筛选,再除去租借、寄存等状态的固定资产,制定帐外固定资产的清单。这个过程需要对账内固定资产进行实地勘察。
(2)对于账外固定资产基本情况中的资产来源、未入账原因以及产权价值等问题进行重点清查。如果这部分资产是来自社会或者他人捐助,应当按照重置成本入账;如果是已经计入成本费用之中的,应该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做相应调整账务处理;如果这部分资产是用账外的资金采购的,应当按照采购资金性质做追加资本、差错更正或原渠道退还处理。不管是记账差错更正还是评估入账,都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
(3)将账外固定资产的价值证明、调拨证明、捐赠证明、合同协议、产权证书、声明书、移交证书等相关文件整理存档。
(4)将盘点过的资产做好标记,避免重复盘点。
(5)以账外固定资产盘点的结果为基础,补登固定资产卡片,在盘点报告中需特别指出。
会计主体固定资产属于会计主体所有,任何部门和个人在盘点中都不能隐瞒、漏报。盘点账外固定资产,将账外资产纳入账目之中,将历史中的各种漏洞与不足补充完整,是保全资产安全完整的的重要措施,对于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盘点前制定的固定资产明细表与固定资产盘点结果表进行对比,确保盘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三、固定资产盘点中的问题处理
(一)盘亏的固定资产
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账务信息扣除账面净值和责任人赔偿,剩下的部分应当经过固定资产所有者、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盘亏情况说明等资料的说明,才能认定为损失。
(二)盘盈的固定资产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经过固定资产所有者、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估鉴定证明、盘亏情况说明等资料的说明,才能将盘盈资产入账。
(三)对于损坏报废的固定资产
对于损坏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账务信息扣除账面净值、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偿,剩下的部分应当经过以下手续确认以后,才能认定损失:
(1)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书。
(2)固定资产损毁报废的说明及处理意见批准文件。
(3)索赔情况说明。
(4)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损坏和报废,应当具有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报告。
(5)如果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应当委托相关技术鉴定机构鉴定。
(四)被盗固定资产
对于损坏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账务信息扣除账面净值、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偿,剩下的部分应当经过相关机关材料证明、企业内部批准文件和保险赔偿情况等确认右后,才能认定损失。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盘点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会计主体中所有人员的参与,才能保证盘点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了解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对于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和完善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朱勇,王宁,焦安群.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盘点系统的设计[N].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2
[2]赵建革.论医院固定资产盘点[J].中国卫生产业.2012
[3]王维波.浅谈成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二、清查的主要美容做法
(一)领导重视,腹部如何减肥,组织得力。丽容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清查工作,把清查工作作为11月丽容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由站长张帆任组长,副站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站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相关职能科室进行了明确分工。
(二)宣传到位 ,求实创新。为更好地达到清查效果,丽容专门下发了《关于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的通知》文件,就清查范围、清查内容、领导机构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丽容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各部门的清查人员召开了清查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了轻舞计财电[2008]399号通知,并对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填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清查开展情况及时宣传,使每一位职工对清查工作都有一个较高的认识 ,积极配合清查工作。
(三)(去皱纹)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清查工作共分为准备、清查、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工作组分为实物清查工作组、财务帐册工作组、使用台帐工作组、资料整理工作组,明确规定各工作组的责任人、组员、分工范围等。对工作任务量大、责任重的实物清查工作组又安排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兵强将担任清查登记人员,设立四个清查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电子信息设备、机械设备、工具器具、站场设施等设备的清查,明确了各小组的清查范围及工作职责。
(四)(抗衰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本次清查的重点工作落在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上。清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清查小组对全站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是由帐册工作组与使用台帐工作组将各自的帐、卡与实物清查工作组提供的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由资料整理工作组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清查工作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清查的主要成果
丽容领导和各部门都能高度重视清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该项工作的落实。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针对清查工作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一方面掌握清查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就清查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沟通解决。
经过此次清查,丽容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是全面落实了丽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丽容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二是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三是清查出一批使用年限20年左右的基建项目,这些项目由于站场的不断更新改造,已经被拆除、填埋,产品多种多样,此次清查后汇总上报公司申请报废。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采购、处置审批随意性大。部分企业未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处置审批制度,未能对资产采购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极易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随意处置资产,将资产处置收入作为部门“小金库”或人个据为己有,增加部门或员工侵占固定资产机率。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资产信息登记不全。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后,未及时、认真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型号、使用部门填写不全,当资产使用地点发生变化时未及时更新卡片记录,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二是资产调拨、报废处置未按程序进行。由于企业领导及员工尚未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随意将资产在各个部门之间调剂使用或未经批准处置,不但造成财务账与资产实物严重不符,导致财务部门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及存放情况。
3.固定资产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由于固定资产实务分布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部门,因此,增加了企业财务或资产管理部门的核算与管理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在各部门提供发票、报废审批等原始凭证后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入账,由于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漠视,未能及时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向财务部门反馈,加之财务部门由于工作职责所限,未积极对各部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了解,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增加了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贪污舞弊的机率。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固定资产定义、分类标准及折旧年限不统一。一是部分企业只针对大型生产设备明确规定计提折旧年限,未对计算机、发放给员工的手机、空调等固定资产明确规定计提折旧年限,导致财务部门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违反《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得随性更改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二是部分企业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分类,未使用国家统一的资产分类名称,造成企业资产分类混乱,不利于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2.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部分企业在购置、处置固定资产时,未及时增加、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及累计折旧,导致资产账面与实物不符。例如,企业未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办公楼进行登记入账,虚减了企业资产价值及少计提当期折旧。
3.未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认真盘点。企业未在内部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或由于重视不足,未认真执行盘点制度,在实际资产盘点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现象,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数量、磨损及存放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产因账实不符被员工恶意侵占、丢失及因存放环境较差造成资产损耗。同时,由于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使企业无法及时发现长期闲置资产,导致企业资产重复购置,降低资产使用效率。
二、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建议
(一)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措施
1.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领导应带头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摒弃以往只重生产、销售,忽视管理的思想,促使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积极配合资产管理、财务部门工作,及时提供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等信息资料,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顺利开展及账实相符,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资产规模等情况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具体应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资产盘点制度、采购与处置审批制度、内部监督体系,以文件形式在企业办公场所进行公示。通过将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员工内部晋升考核、奖金发放等相挂钩,保证企业部门及员工认真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分工。企业应在内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资产采购可行性分析、资产盘点等工作。企业应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资产管理部门支持,并督促其他部门给予资产管理机构工作必要的支持,以保证资产管理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措施
1.统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折旧年限。一是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且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的机器、工具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登记入账,以保证资产定义的正确性,避免财务人员随意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降低企业资产被个人恶意侵占风险。二是企业应会同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统一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与分类、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内容,由企业领导带头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提高财务人员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度。
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保证资产账实相符。企业应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并强调固定资产盘点的重要性,对每次盘点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在与财务账记录认真核对后,将盘点差异及时汇报管理层。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人员应及时按照领导指示进行账务处置,相应增减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以保证资产账实相符。
3.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企业除按照会计准则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账与卡片。登记账与卡片应按资产类别详细记载固定资产购入时间、型号、原值、残值、使用部门或存放地点等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应保证将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登记账与卡片。
4.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一是企业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纳入部门业绩考核、个人升迁范围,调动企业部门及全体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降低企业固定资产被恶意侵害的风险。
作者:李潇月 单位: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