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基本功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6 08:31: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因特网的基本功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关于域名(DomainName)的概念,立法上并未有统一的规定,学理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诸如,“域名是指与因特网上数码地址相应的字母数字混合语符列”;“域名,又称网址,是一个通过计算机登上因特网的人在因特网上的地址”;“域名是联接到国际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地址,它们是为了便于人们发电子邮件或访问某个网站而设计的”;“域名,其实是因特网协议(IP)地址的一种容易记忆的字符串,它对应的是纯数字的地址”;“域名就是指Internet用户用以确定其在网上的位置,并与其IP地址相对应的名称”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解释,“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因特网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从商界看,域名已被誉为企业的网上商标”。

篇(2)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进行资源共享的由网络互联所形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世界。我部已于1996年8月初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获益匪浅。

1 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国内又把它称之为互联网络。也叫Internet。自1993年因特网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建成了六个因特网国际出口信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网(CSTNET)两条,国家教委科研网(CER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国家科委的科技信息网(STINET),并且在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带宽及速率也在增加。这些网络的建成在促进学术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医学信息网于1995年联接Internet网络,该网络在全国设立11节点,其中包括西藏地区。

2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2]

2.1 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服务资源可用来连接和使用因特网主机,连接建立之后,该用户所在的计算机就可以作为远程主机的终端一样使用。通过使用telnet,因特网用户可以与全世界的许多数据库、图书馆、文件库、大学信息系统以及其它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学图书馆、研究所、政府机构等向用户开放他们的数据库,对我们医药工作者来说,可通过Telnet进行医药文献查阅或获得任何所需信息。

2.2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E-mail)

电子邮件允许向一个或一组因特网用户发送消息或电子邮件,也可以用来接收和存储从其它用户发来的消息或邮件。优点是快速而可靠,使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电子邮件是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的一种快速、简单和经济的通信或信息交换的方法,是因特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数以百万计的因特网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E-mail改善了他们与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或朋友们的通信能力,也为他们在信息获取、科研合作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非常重要的源泉、动力和手段。电子邮件还支持主题范围甚广的电子讨论会,这种讨论会把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共享成果。

E-mail还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另外一种服务,那就是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虽然某些电子期刊需要某些特殊的软件才能显示他们的内容,但是更多的电子期刊是以文本方式分发给所有订户的。现在因特网上有许多与药学有关的电子期刊。

2.3 邮递表(mailing list)

邮递表是由一系列E-mail地址构成的邮递清单,或者是说由许多邮件接受者的用户名及其域名组成的花名册。当你把电子邮件发往邮递表时,你的邮件就会自动发往这个邮递表的每一个成员。

2.4 查询服务(finger)

查询服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可以用来显示因特网主机上任意用户的个人信息。②可以查看哪些人正在使用某个因特网主机。③可以与那些提供某些特殊信息而建立的因特网主机进行通讯,从而获得某种信息如天气信息、地震信息等。

2.5 匿名文件传输(FTP)

匿名文件传输FT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服务。利用这种服务你可以从Internet中的数以万计的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中免费拷贝到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软件。如果你需要某个应用软件,技术文件,需要阅读某种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因特网用户,你就会发现,匿名FTP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给予极大的帮助。

2.6 文档服务器(archie)

文档服务器是因特网资源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在因特网环境下的以信息查询为目的的电子目录服务资源。这个数据库系统定期查阅因特网各文件库,确定可以提供给因特网用户的文件。这样,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只要访问archie,给出需要查找的文件名,就能知道该文件的出处了。

2.7 新闻论坛(usenet)

新闻论坛是涉及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为数众多的多样化综合性新闻或专题讨论组的总称。每一个讨论组(discussion group)都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讨论。

2.8 查访信息(gopher),广义信息服务系统(WAIS)和WWW

查访信息和广义信息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因特网用户。这两种软件是菜单式(menu)驱动程序,用户不必再键入长长的命令来完成某一操作,而只要以菜单的方法发出命令或请求,服务软件就会自动地去完成你指定的任务。WWW则是另外类似的服务系统,但与gopher和WAIS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超级文本”为基础的信息检索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2.9 联机交谈(talk)、IRC(internet relay chat)及其它

与电话相似,因特网同样也具有交互式(interactive)“同步通信”的能力。这种“同步通信”要求信息交换的双方同时进入因特网工作,而且信息交换是实时完成的。

talk可以把你的计算机与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可以把双方键入的内容实时的传给对方。这种对话的表现形式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的同时你可以看到他(她)键入的内容,他(她)也可以实时地阅读到你键入的信息。

IRC是通过使用信道(channel)完成信息的交换。你在键盘上键入的内容会立即出现在那些恰好与你使用同一信道的各用户的屏幕上,有点象通常的电话会议。

其它服务资源还有white pages,whois,布告栏系统BBS,电子杂志和多用户空间MUD等等。

3 应 用

我部自1996年8月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综合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资源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了联系,与美国、日本和英国医药科研机构联系,得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最新信息、AIDS研究进展、新药信息、日本的医疗科研信息、英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等,在mailing list中,我们用lists命令获得了诸如BIOMED-L(biomedical ethics),APA Division12(clinical psychology),MEDNEWS等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题讨论组的地址。我们通过telnet了解到由FDA的数据库提供的最新报告和期刊,我们通过gopher查找美国National Library ofMedicine中包含数据库(CATLINE)的图书、包含数据库(AVLINE)的视听资料、以及包含数据库(SERLINE)的期刊,获得了与在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FTP获得了一份涉及到药理改革的清单,通过FTP和gopher了解了自公元前5000年以来的药品禁用简史,也了解到一个汇集药品信息,包括药用简史、文章,苦艾酒的FAQ、麻醉剂、大麻、LSD、菌、鸦片乃至等的pharmacological cornucopia。通过usenet围绕biotechnology展开讨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如细胞识别,蛋白连接等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

网上提供的与医学有关的另一个服务是由生命卫星Satelife提供的卫生网(healthnet)信息服务,它是基于现代卫生信息的严重短缺和卫生人员与院校、图书馆、医院及其它组织分离,没有足够资金订购医学杂志或保持订阅,并由于电话、传真与交通费用昂贵,妨碍了卫生人员共享有关信息。通过药物电讯网进行讨论。Healthnet的进入有E-mail,gopher及WWW方式,此外,healthnet的E-mail(基本药物目录电子邮件)可用于向E-mail索取文件目录,把新的报告如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药物政策、标准治疗指南通告有关人员,获取诸如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出版物及《INTRUD通讯》等。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网上(bmi.ac.cn)我们得到了在研课题的有关信息[3~8]。

4 因特网上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未来

4.1 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医药信息网络仅举一例:医药信息网(PharmInfo net)是由美国VirSci公司创建的,通过因特网免费向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和可靠的医药信息,其几乎涵盖了医药信息的药品数据库(drug DB),疾病数据库(disease DB),医学专题综述(medical sciences bulletin),新药数据库(drug PR),用药问答(drug FAQ),医药市场(dharm mall),最新医药信息(electrical highlight bulletin),安全用药指南(safe medication practice),医药新闻组(sci.med.pharmacy archive),医药信息网的主要电子出版物,医药信息服务等十二个方面。

其它医药信息资源还有Pharm Web (WWW.pharmweb.net),FDA(http//WWW.fda.gov),军事医学科学院(WWW.bmi.ac.cn)[3,5]。

但要在数量庞大、日新月异、高度分散的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相当不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浏览、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三种方法,最常用为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其包括使用网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如Yahoo(WWW.yahoo.com),Infoseek(http:

//WWW.infoseek.com),FDA(WWW.fda.com),Altavista(http:

//WWW.altavista.digital.com),Webcrawler (WWW.webcrawler.com),Lycos(WWW.Lycos.com),Open Text(WWW.opentext.com),Excite(WWW.excite.com)等,此外通过网上SOS E-mail也可得到所需信息[6,8]。

4.2 未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因特网是我们通向信息社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座桥梁,全球教育已成趋势,许多大学已在网上开设了医学教育课程,甚至出现了网上虚拟医院,科学研究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合作的产物,因特网使之成为全球性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将被更有效的利用,科研的进展和数据将会及时地交流和通报(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相同水平的重复项目将会减少。此外,全球性的医疗保健、全球图书馆、全球会议中心、全球娱乐、全球商业已指日可待(有些已成现实),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旁听WHO的各种会议,并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张勤 曾仁杰 郑慰 孙伟张 张丽如 (成都610083总医院药学部)

高伟(成都610013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马鸿飞主编.Internet资源与使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45~64.

[2] 夏云编.Internet实用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52~173.

[3] 黄国志.医学网址大放送.电脑报,1998-03-30(18).

[4] USA FDA Homepage,1998-09-27.

[5] 军事医学科学院主页,1998年9月2日.

篇(3)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进行资源共享的由网络互联所形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世界。我部已于1996年8月初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获益匪浅。

1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国内又把它称之为互联网络。也叫Internet。自1993年因特网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建成了六个因特网国际出口信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网(CSTNET)两条,国家教委科研网(CER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国家科委的科技信息网(STINET),并且在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带宽及速率也在增加。这些网络的建成在促进学术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医学信息网于1995年联接Internet网络,该网络在全国设立11节点,其中包括地区。

2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2]

2.1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服务资源可用来连接和使用因特网主机,连接建立之后,该用户所在的计算机就可以作为远程主机的终端一样使用。通过使用telnet,因特网用户可以与全世界的许多数据库、图书馆、文件库、大学信息系统以及其它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学图书馆、研究所、政府机构等向用户开放他们的数据库,对我们医药工作者来说,可通过Telnet进行医药文献查阅或获得任何所需信息。

2.2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E-mail)

电子邮件允许向一个或一组因特网用户发送消息或电子邮件,也可以用来接收和存储从其它用户发来的消息或邮件。优点是快速而可靠,使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电子邮件是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的一种快速、简单和经济的通信或信息交换的方法,是因特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数以百万计的因特网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E-mail改善了他们与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或朋友们的通信能力,也为他们在信息获取、科研合作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非常重要的源泉、动力和手段。电子邮件还支持主题范围甚广的电子讨论会,这种讨论会把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共享成果。

E-mail还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另外一种服务,那就是电子期刊(electronicjournal)。虽然某些电子期刊需要某些特殊的软件才能显示他们的内容,但是更多的电子期刊是以文本方式分发给所有订户的。现在因特网上有许多与药学有关的电子期刊。

2.3邮递表(mailinglist)

邮递表是由一系列E-mail地址构成的邮递清单,或者是说由许多邮件接受者的用户名及其域名组成的花名册。当你把电子邮件发往邮递表时,你的邮件就会自动发往这个邮递表的每一个成员。

2.4查询服务(finger)

查询服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可以用来显示因特网主机上任意用户的个人信息。②可以查看哪些人正在使用某个因特网主机。③可以与那些提供某些特殊信息而建立的因特网主机进行通讯,从而获得某种信息如天气信息、地震信息等。

2.5匿名文件传输(FTP)

匿名文件传输FT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服务。利用这种服务你可以从Internet中的数以万计的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中免费拷贝到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软件。如果你需要某个应用软件,技术文件,需要阅读某种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因特网用户,你就会发现,匿名FTP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给予极大的帮助。

2.6文档服务器(archie)

文档服务器是因特网资源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在因特网环境下的以信息查询为目的的电子目录服务资源。这个数据库系统定期查阅因特网各文件库,确定可以提供给因特网用户的文件。这样,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只要访问archie,给出需要查找的文件名,就能知道该文件的出处了。

2.7新闻论坛(usenet)

新闻论坛是涉及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为数众多的多样化综合性新闻或专题讨论组的总称。每一个讨论组(discussiongroup)都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讨论。

2.8查访信息(gopher),广义信息服务系统(WAIS)和WWW

查访信息和广义信息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因特网用户。这两种软件是菜单式(menu)驱动程序,用户不必再键入长长的命令来完成某一操作,而只要以菜单的方法发出命令或请求,服务软件就会自动地去完成你指定的任务。WWW则是另外类似的服务系统,但与gopher和WAIS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超级文本”为基础的信息检索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2.9联机交谈(talk)、IRC(internetrelaychat)及其它

与电话相似,因特网同样也具有交互式(interactive)“同步通信”的能力。这种“同步通信”要求信息交换的双方同时进入因特网工作,而且信息交换是实时完成的。

talk可以把你的计算机与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可以把双方键入的内容实时的传给对方。这种对话的表现形式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的同时你可以看到他(她)键入的内容,他(她)也可以实时地阅读到你键入的信息。

IRC是通过使用信道(channel)完成信息的交换。你在键盘上键入的内容会立即出现在那些恰好与你使用同一信道的各用户的屏幕上,有点象通常的电话会议。

其它服务资源还有whitepages,whois,布告栏系统BBS,电子杂志和多用户空间MUD等等。

3应用

我部自1996年8月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综合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资源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了联系,与美国、日本和英国医药科研机构联系,得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最新信息、AIDS研究进展、新药信息、日本的医疗科研信息、英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等,在mailinglist中,我们用lists命令获得了诸如BIOMED-L(biomedicalethics),APADivision12(clinicalpsychology),MEDNEWS等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题讨论组的地址。我们通过telnet了解到由FDA的数据库提供的最新报告和期刊,我们通过gopher查找美国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中包含数据库(CATLINE)的图书、包含数据库(AVLINE)的视听资料、以及包含数据库(SERLINE)的期刊,获得了与在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FTP获得了一份涉及到药理改革的清单,通过FTP和gopher了解了自公元前5000年以来的药品禁用简史,也了解到一个汇集药品信息,包括药用简史、文章,苦艾酒的FAQ、麻醉剂、大麻、LSD、菌、鸦片等的pharmacologicalcornucopia。通过usenet围绕biotechnology展开讨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如细胞识别,蛋白连接等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

网上提供的与医学有关的另一个服务是由生命卫星Satelife提供的卫生网(healthnet)信息服务,它是基于现代卫生信息的严重短缺和卫生人员与院校、图书馆、医院及其它组织分离,没有足够资金订购医学杂志或保持订阅,并由于电话、传真与交通费用昂贵,妨碍了卫生人员共享有关信息。通过药物电讯网进行讨论。Healthnet的进入有E-mail,gopher及WWW方式,此外,healthnet的E-mail(基本药物目录电子邮件)可用于向E-mail索取文件目录,把新的报告如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药物政策、标准治疗指南通告有关人员,获取诸如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出版物及《INTRUD通讯》等。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网上(..)我们得到了在研课题的有关信息[3~8]。

4因特网上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未来

4.1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医药信息网络仅举一例:医药信息网(PharmInfonet)是由美国VirSci公司创建的,通过因特网免费向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和可靠的医药信息,其几乎涵盖了医药信息的药品数据库(drugDB),疾病数据库(diseaseDB),医学专题综述(medicalsciencesbulletin),新药数据库(drugPR),用药问答(drugFAQ),医药市场(dharmmall),最新医药信息(electricalhighlightbulletin),安全用药指南(safemedicationpractice),医药新闻组(sci.med.pharmacyarchive),医药信息网的主要电子出版物,医药信息服务等十二个方面。

其它医药信息资源还有PharmWeb(),FDA(http//WWW.fda.gov),军事医学科学院()[3,5]。

但要在数量庞大、日新月异、高度分散的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相当不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浏览、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三种方法,最常用为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其包括使用网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如Yahoo(WWW.yahoo.),Infoseek(http:

//WWW.infoseek.),FDA(WWW.fda.),Altavista(http:

//WWW.altavista.digital.),Webcrawler(WWW.webcrawler.),Lycos(WWW.Lycos.),OpenText(WWW.opentext.),Excite(WWW.excite.)等,此外通过网上SOSE-mail也可得到所需信息[6,8]。

4.2未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因特网是我们通向信息社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座桥梁,全球教育已成趋势,许多大学已在网上开设了医学教育课程,甚至出现了网上虚拟医院,科学研究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合作的产物,因特网使之成为全球性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将被更有效的利用,科研的进展和数据将会及时地交流和通报(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相同水平的重复项目将会减少。此外,全球性的医疗保健、全球图书馆、全球会议中心、全球娱乐、全球商业已指日可待(有些已成现实),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旁听WHO的各种会议,并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张勤曾仁杰郑慰孙伟张张丽如(成都610083总医院药学部)

高伟(成都610013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马鸿飞主编.Internet资源与使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45~64.

[2]夏云编.Internet实用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52~173.

[3]黄国志.医学网址大放送.电脑报,1998-03-30(18).

[4]USAFDAHomepage,1998-09-27.

[5]军事医学科学院主页,1998年9月2日.

篇(4)

电子阅览室是一种以电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集电子文献、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利用与浏览复制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电子阅览室的出现,成为目前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它已赋予了图书馆薪的内涵。而随着数字资源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用户上网方式和上网行为发生了巨大变革,电子阅览室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新一轮的挑战。

1.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电子阅览室的主要功能在于解决电子类出版物的数据信息共享和综合管理查询技术问题,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子书刊、信息能够实现网上分类查询并提供检索服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引导学生拒黄反黄、健康上网的任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1 媒体网络学习功能

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 为用户学习、授课、继续教育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多媒体的电子阅览室,读者利用各种多媒体应用光盘和教学软件,如多媒体英语教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使读者可进行广泛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树立起网络学习的观念,提高获取网络文献的能力。

1.2 书目信息检索服务及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近年来, 大学图书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大学图书馆购置各种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我馆购置大量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如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MD Consult医学全文数据库、NatureCALIS数据库等。借助于电子阅览室,读者可利用图书馆数据库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读者还可以很方便地检索联机数据库或因特网的信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内各种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图书馆主页设置了电子资源、书目查询、新书通报、个性化服务等特色化服务。

1.3 宣传教育

大学图书馆所拥有的馆藏、设备、人力等资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加以宣传,被用户所知,才有利于用户的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用户教育功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服务功能。 如: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技能、各种软件的下载利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等,都是用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应肩负起用户信息道德教育功能。因教学需要,本馆电子阅览室提供教室给学生上医学情报检索课。

1.4 文化娱乐

电子阅览室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功能,是与图书馆的内涵、职能相一致的。用户在学习科研之余,也需轻松轻松,文化娱乐也成为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一项辅助服务功能。其出发点、落脚点在于使用户能充分地利用网上各种信息资源。

2.电子阅览室的发展

2.1 电子阅览室的现状

以电子阅览室的硬、软件建设和功能变化为主线,我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95到2004年经历了开始、快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而自2005年起,因网络的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的上网需求得到有效分流,电子阅览室,特别是大规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消退阶段。

在现阶段,我馆电子阅览室规模也在扩大,拥有计算机220台,也具有电子文献阅览、下载,互联网利用、教学与培训等基本功能,管理模式还处在封闭式模式,管理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而对于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就不容乐观了,下表将列出本馆几年来学生上机情况:

由表可见,电子阅览室利用率的下降存在很多因素,设备陈旧导致速度太慢;计算机的持续降价和网络的普及使大多数人不再将电子阅览室作为自己上网的场所;在高校中,多数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都可以通过IP控制在全校范围内供全校师生使用;而无线网络的使用让问题更加尖锐化。

2.2 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读者信息素质的提高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变革,一些新近建设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方面打破原有观念,尝试了一些变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这些变革中我们不难想像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

第一,“开放”是2l世纪图书馆公认的办馆理念之一。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性体现在环境开放和管理开放两个方面。目前,通透式、大开间设计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子阅览室开放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图书馆空间的利用,更利于电子阅览室规模的变更,也更方便读者上机。除了开放的空间,我们还可以独立出一些小空间,提供更舒适的上机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而管理开放主要指的是撤消门禁系统,原则上实施无人管理,让读者享受更充分的自由。

第二,电子阅览室的虚拟化是针对实体的电子阅览室而提出来的,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无线网络利用电子资源。由于无线网络的实用性、经济性及空间上的弹性,它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读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馆外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电子阅览室并不是图书馆电子资源与读者之间的唯一桥梁,所有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网络终端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虚拟化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免费服务将是大势所趋。2002年《IFLA因特网宣言》出台,声称“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要向公众提供对因特网信息的无障碍获取,支持团体、个人自由地获取知识,取得事业的发展和成功”。事实上,目前发达国家的多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服务,在我国港澳地区免费服务也是一种主流,例如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等。这几年,在内地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电子阅览室的免费服务。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电子阅览室提供免费服务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雷音.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及创新服务.现代情报,2006(8):176-177

篇(5)

 

【正 文】

目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在高校中普遍建立起来,且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加强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电子阅览室代表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因而必然会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与期望。

首先让我们来要了解电子阅览室的定义、性质: 1、电子阅览室定义:电子阅览室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未来——数字图书馆馆的雏形。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集电子文献、印刷型文献的检索利用与浏览复制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的多功能、现代化阅览场所。2、电子阅览室的性质:首先电子阅览室是学校图书馆内部组织有机的组成部分。论文写作,功能管理。。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学生开展电子阅读、接受文献宣传与检索文献信息、网上学生信息整理与引导和学生信息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聚集电子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优势并能拓展与延伸传统阅览室的服务手段、方式和功能,因此,它必须坚持为社会文化、科学、教育服务的方向并要具有规范与控制学生的网上行为,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因特网的以区别“网吧”的特性。正确的认识电子阅览室的定义及性质有助于我们建设和管理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1 电子阅览室的基本功能:

1.1电子阅览室是学生广泛开展电子阅读的活动场所

基于电子阅览室的定义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特性,学生使用电子阅览室可获取的不单单是图书信息资源,而是获得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学习效能的提升。

区别于传统图书馆阅览室的阅读形式,电子阅览室所提供的主要是电子型文献,如馆藏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图书以及多媒体电脑光盘和网上多媒体信息。学生可通过视觉、听觉等直观接受的形式获得更为新颖、方便的阅读环境,因而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阅读心理,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和阅读效果。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还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内进行各种课程学习。

1.2电子阅览室是学生接受文献宣传与检索文献信息的窗口

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都会向学生推介一些各方面有影响、有益的图书以及对学生学业有帮助的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并且提供检索入口以方便信息的获取。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标志着图书馆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有鉴于现代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及网络使用能力,电子阅览室成为学生接受文献宣传与检索文献信息的窗口。那么,图书馆通过电子阅览室在网页上 “新书推荐”或“书评”等服务项目,让学生及时了解本馆最新的馆藏信息;再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终端对书目数据库进行检索。电子阅览室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本人借阅情况的信息查询;第三,由于因特网服务功能无限拓展性,电子阅览室能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信息查询以及网络数据库等服务,使学生获取馆藏文献以外联网上更丰富的资讯及多元化的文化知识。

1.3电子阅览室是网上学生信息整理与引导的中心

电子阅览室的电脑设备通常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对获取的信息予以梳理,也做一些导航站之类的东西使学生快捷有序的检索知识。

网上的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但交叉重复、质量参差不齐等特征。面对无限、无序及优劣混杂的因特网信息资源,如何做到去伪存真、去芜取精,这对学生来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因此,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更为重要的职能还是 “网络导航”,成为网上学生信息整理与引导的中心。主要任务有二:其一,它要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组织的功能,对因特网上的有关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开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其二,它要规范与控制学生的网上行为,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因特网。“网络导航”是电子阅览室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1.4电子阅览室是学生信息教育的主要阵地

现在的大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等并不陌生,但对如何有效率的获取知识信息还是缺乏素养的。电子阅览室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获取信息的素质教育,包括指导学生掌握检索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等。电子阅览室以其拥有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以及所提供的馆藏书目数据查寻、馆藏电子读物阅览、馆藏光盘数据库检索和网上信息资源和相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配备成为开展信息教育的最佳场所。

2 电子阅览室管理分类与管理

2.1设备维护及软件管理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软件的安全完整是电子阅览室发挥服务功能的有利保障。目前我馆电子阅览室采用的是硬件日常随坏随修和寒暑假全面检修相结合的以及软件分时分批更新方式,确保了阅览室的正常运行。

2.2上网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提高系统可靠性,我馆电子阅览室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路由过滤设置与每台计算机加装杀毒软件、安装还原卡等,并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主要是满足程序兼容性好,运行稳定等条件。目前的管理软件具有:(1)计时管理;(2)收费管理;(3)远程监控;(5)统计查询等功能,初步实现了电子阅览室安全管理的功能。同时还把计算机硬盘分成三个区,保护C区和D区,留出E区供读者临时存放文件。做到及时升级、更新病毒库,防止病毒的入侵和扩散为读者提供一个安全、通畅的设备环境。

2.3人员管理:

(1)读者管理

严格执行本馆《电子阅览室读者入室须知》及国家互联网使用相关规定,但同时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管理理念.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读者的交流,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论文写作,功能管理。。对于无意识违章者应以教育为主,采取亲情管理,绝不能无谓地激化矛盾,和读者一起共同搞好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加强读者管理宣传教育是关键,目前我们通过电子阅览室的相关的系统功能,提醒功能以及其它一些宣传手段基本达到这一目的。

(2)管理人员管理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管理好电子阅览室的决定性因素。论文写作,功能管理。。这里说的高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维护技能,同时还应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电子阅览室的工作性质不仅要求馆员要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还要求管理人员以自己掌握知识技能帮读者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是关键。不可否认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论文写作,功能管理。。论文写作,功能管理。。

2.4服务管理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都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永恒的主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也不例外。除了前面所说对管理人员有要求外,主要我们还要在后台把我们所有数字资源管理好,并且变被动文献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服务,把最好、最有用的信息用更简便、更直观的方法,在最恰当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切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好电子阅览室。现在我们已把相关的数图介绍及操作说明和链接直接捆绑在图书馆网页上,也制作了一些导航站之类的东西供学生更详细的了解与掌握,取得较好反响。随着信息技术部机房的改建,我们会考虑增加设备,合理配置资源,把数图资源适度分散安装存储,以期减少出问题几率,保证提供稳定优质的数据服务。

2.5环境管理

为读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灯光、温度、空气流通等除要满足机器设备保护的需要,还要满足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以人体的感觉舒适为宜。从未来发展看电子阅览室的环境营造是影响其使用效能的重要因素,因为读者之所以选择去图书馆除了获取相关资讯外,更多地是为了享受既能共同学习又能保持相对安静、独立空间的学习氛围。就好比如今有了网络,可以从网络上看电影,但人们有时还会选择去电影院看大片是要体验那声、光、电营造故事氛围和分享与其他观众同悲同乐的心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营造适宜的环境,使读者能在愉快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更能增加其智慧与创造力。

2.6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基于以上阐述各项及管理措施的提炼与总结并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遵循,制度也需要随着具体情况变化做及时的调整。在笔者主事信息技术部及电子阅览室以来已经对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订完善,并在修订完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制度完整性、严肃性以及其所应具备的、合理的人性化因素,从而尽可能避免了一些制度与人、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矛盾。

展望未来: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拓展将随着图书、信息数字化的进程而日益提升,终将会替代传统图书馆。但它也只是数字化的一个中间过渡产物,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及共享性增强与便携式设备的普及,图书馆也许未来就只是成为一个收集与整理与信息的加工中心。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这是由于实现知识共享是网络技术的最重要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因而也是信息化的本质。论文写作,功能管理。。另外,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J].现代情报,2007,(7).

[2]吕秀云.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与管理[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6,(2).

篇(6)

中图分类号:TP309

因特网逐年普及,各类学校对于网络的使用也更是广泛,校园网的建设对于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意义,因而保证其信息安全尤为必要。但是,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却着实令人堪忧,其突出的安全问题值得研究分析。所以,基于当前现状,在校园网络中对其安全问题实施防火墙技术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建设性技术。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结合当前计算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当仁不让的核心技术就是防火墙技术,同时,对防火墙技术现状的分析研究,对其做出未来的发展设想也是很必然的。

1 校园网络安全

1.1 校园网络的安全需求

校园网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是很高的,是全面的,通常表现形式为:网络安全隔离,网络安全漏洞;有害信息过滤等多种多样。校园网络对于其网络安全正常可靠运行的需求是很大的,总之,校园中整个网络的全面性运行的前提是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做支持,方案制定之后继而合理的实施在网络安全上面,这对于分析和研究校园网络的安全尤其有必要。与学校而言,制定一套安全管理方案和设备配备方案是最科学的,以此来保证校园整个网络的全面安全可靠运行。

1.2 校园网络面对的安全威胁

针对校园网络的安全威胁,总结来说,包括冒充合法用户,病毒与恶意攻击,非授权进行信息访问,或是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等。另一方面,对校园网络安全性构成威胁的还有因特网自身的因素,类似网络资源的性质,其资源信息良莠不齐,各式各样,一旦没有进行过滤筛选就放到网络上,一定会造成校园网络安全威胁,其中包含的大量流量资源,造成了网络堵塞,缓慢不运行的上网速度,大量的非法内容出入,并且对于校园生活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2 防火墙技术概述

2.1 包过滤类型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总体来讲就是一系列功能不一的软硬件组合,其功能通常包括存取,控制等,它工作的原理就是在校园网以及因特网之间进行访问控制策略的设置,从而决定哪些内容可被读取,哪些内容被控制在浏览页之外,如此一来,就保护了校园网络内部非法用户非法内容的入侵。防火墙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数据组进行控制,只对合法的内容加以释放,过滤掉网络杂质。

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是直接通过转发报文,工作领域是IP层,这是网络的底层,在合适的位置对网络数据进行有选择的过滤,有一个形象的称号称呼这一防火墙技术即为“通信警察”。包过滤防火墙对每一个传入保的基本信息进行浏览,进行过滤,一般查询内容都包括源地址、协议状态等,这些基本信息一般性情况下都能对其内容做出大致统筹,然后与系统源设定的信息规则进行比照,指引可行性信息,拦截网络垃圾。

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其优点显而易见,其选择性过滤的功效着实对于校园网络安全做出了保障,并且,这一类型的防火墙技术产品通常是廉价的,有效的,安全的,现在学校一般比较通用,这一手段的运行过程完全透明,并且其运行效率,工作性能也是很高,总体来讲,就是指其性价比很是惊人。然而,其必然伴随着不少的缺陷,尚未达到很完美的境地,类似于包过滤类型的防火墙技术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对于其网络欺骗行为不能进行彻底的制止,而且有些协议的数据包压根不适合被过滤,譬如“RPC”、“X-WINDOW”等。

2.2 服务器类型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在网络周边建立相关的监控系统,以此来保障网络安全,达到网络可靠运行的目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规则和系统策略来进行网络安全检测,继而改变穿过防火墙的数据流,来达到保护内部网络安全的目的。由于校园网络与防火墙的工作环境特别兼容,因而,学校网络实现信息安全的一大重要保障就应当是采用实施防火墙技术。

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就是基于服务器,服务器是一种程序,其主要形式就是客户处理在服务器的连接请求。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的连接意图时,它将对此请求进行网络核实,然后将处理完成的信息进行实质性传递,呈现在真实的服务器上,最后对发出请求的客户做出应答。

基于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虽然其安全性能很高,但是它对于用户而言是封闭的,不透明的,工作时有很大的工作量,对于真实服务器的要求较高,另外,服务器通常是需要身份验证或者是注册的,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影响到期工作的速度。所以,针对这一缺陷,基于服务器类型的防火墙不太适合于高速下的网络监控。总之,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性是有很大的提高作用的,并不能绝对的根除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以外,对于网络内部自身攻击或是病毒很难防御。要想保证网络彻底安全,防火墙技术是核心,且需要辅以其他精准措施。

3 校园网络安全方案及优缺点

3.1 专用的硬件防火墙设备

专用的硬件防火墙设备是以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为基础的,这一类型的防火墙速度极快,将校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做出了极其有效的隔离。通过网络控制,校园内部网络被允许上网,而校园外的网络用户就被隔离,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访问,当然,也会有其他的网络浏览方式,类似加密然后授权等,这必然有效的保护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这一方案的防火墙,其特点就是基于硬件,并与路由器做“合体”技术,路由器购置中,便自动植入了防火墙设备,以此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安全。但是,尽管这一设备安全,快速,但是如此专业的软硬件一体设备,其价格自然可想而知,非常昂贵。

3.2 服务器及相关防火墙软件

服务器及相关的防火墙软件也能够实现硬件防火墙的基本功能。采用“UNIX系统”以及该系统内部内核自带的IP地址,当然也包括其中的防火墙软件,能够很好的实现硬件防火墙的基本功能。由于当下Windows 2000或是其他的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致使其对于IP地址的支持能力极为有限,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病毒感染,或是漏洞频出的现象不能很好的避免,所以对于这一安全方案,在服务器的选择上尽量避免Windows 2000。服务器常年运行,若要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其所有的出口流量等全都需要经过这一服务器,所以方案设备配置时,一个性能高的,经久耐用的专用服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此加强其工作稳定性。这一配备的投资较为节省,而且性能很好,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园网络安全。因而,针对以上两种方案,学校对投资校园网络建设时,结合财力,性能,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防火墙方案选择。

4 结束语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跟进,保护其安全就显得尤为迫切,防火墙技术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使用者对于其信息安全的需求,但是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及项目还是很多,譬如如何对防火墙技术进行危险系数的评估等技术尚需得到研究开发,总之,防火墙技术为计算机尤其是校园网络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欣.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45-46.

篇(7)

1 蓝牙的结构体系

蓝牙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层和高端应用层三大部分组成。

    1.1 蓝牙的底层模块

底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模块,所有嵌入蓝牙技术的设备都必须包括底层模块。它主要由链路管理层LMP(Link Manager Protocol)、基带层BB(Base Band)和射频RF(Rodio Fraquency)组成。其功能是:无线连接层(RF)通过2.4GHz无需申请的ISM频段,实现数据流的过滤和传输;它主要定义了工作在此频段的蓝牙接收机应满足的需求;其带层(BB)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物理链路(同步面向连接路SCO 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和异步无连接链路ACL Asynchronous Connection Less),负责跳频和蓝牙数据及信息帧的传输,且对所有类型的数据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前向纠错码FEC(Frequency Error Correction)或循环沉余度差错校验CTC(Cyclic Redundancy Check);LMP层负责两个或多个设备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及链路的安全和控制,如鉴权和加密、控制和协商基带包的大小等,它为上层软件模块提供了不同的访问入口;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HCI(Host Cntroller Interface)由基带控制器、连接管理器、控制和事件寄存器等组成。它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了一个调用下层BB、LM、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统一命令,上、下两个模块接口之间的消息和数据的传递必须通过HCI的解释才能进行。HCI层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运行在主机上,而HCI以下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过传输层进行交互。

1.2 中间协议层

中间协议层由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发现协议SDP(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串口仿真协议或称线缆替换协议(RFCOM)和二进制电话控制协议TCS(Telephony Control protocol Spectocol)组成。L2CAP是蓝牙协议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协议实现的基础。它位于基带之上,向上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服务。它主要完成数据的拆装、服务质量控制、协议的复用、分组的分割和重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及组提取等功能。L2CAP允许高达64KB的数据分组。SDP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协议。它工作在L2CAP层之上,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可用的服务及其属性,而服务属性包括服务的类型及该服务所需的机制或协议信息。RFCOMM是一个仿真有线链路的无线数据仿真协议,符合ETSI标准的TS 07.10串口仿真协议。它在蓝牙基带上仿真RS-232的控制和数据信号,为原先使用串行连接的上层业务提供传送能力。TCS是一个基于ITU-T Q.931建议的采用面向比特的协议,它定义了用于蓝牙设备之间建立语音和数据呼叫的控制信令(Call Control Signalling),并负责处理蓝廾设备组的移动管理过程。

1.3 高端应用层

高端应用层位于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分。一个完整的蓝牙协议栈按其功能又可划分为四层:核心协议层(BB、LMP、LCAP、SDP)、线缆替换协议层(RFCOMM)、电话控制协议层(TCS-BIN)、选用协议层(PPP、TCP、TP、UDP、OBEX、IrMC、WAP、WAE)。而高端应用层是由选用协议层组成。选用协议层中的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点到点协议,由封装、链路控制协议、网络控制协议组成,定义了串行点到点链路应当如何传输因特网协议数据,它要用于LAN接入、拨号网络及传真等应用规范;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层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对象交换协议)是三种已有的协议,它定义了因特网与网络相关的通信及其他类型计算机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蓝牙采用或共享这些已有的协议去实现与连接因特网的设备通信,这样,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蓝牙技术和其它通信技术的互操作性;OBEX(Object Exchange Protocol)是对象交换协议,它支持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提供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相同的基本功能。该协议作为一个开放性标准还定义了可用于交换的电子商务卡、个人日程表、消息和便条等格式;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无线应用协议,它的目的是要在数字蜂窝电话和其它小型无线设备上实现因特网业务。它支持移动电话浏览网页、收取电子邮件和其它基于因特网的协议。WAE(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是无线应用环境,它提供用于WAP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

2 蓝牙硬件的实现

蓝牙的技术规范除了包括协议部分外还包括蓝牙的应用部分(即应用模型)。在实现蓝牙的时候,一般是将蓝牙分成两部分来考虑,其一是软件实现部分,它位于HCI的上面,包括蓝牙协议栈上层的L2CAP、RFCOMM、SDP和TCS以及蓝牙的一些应用;其二是硬件实现部分,它位于HCI的下面,亦即上面提到的底层硬件模块,它已在图1中标示出。下面讨论蓝牙硬件模块的结构与性能。

蓝牙硬件模块由蓝牙协议栈的无线收发器(RF)、其带控制器(BB)和链路管理层(LMP)组成。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都是利用片上系统技术SOC(System-On-Chip)将这三层功能模块集嵌在同一块芯片上。图2为单芯片蓝牙硬件模块结构图。它由微处理器(CPU)、无线收发器(RF)、基带控制器(BB)、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闪存(Flash程序存储器)、通用异步收发器(UAST)、通用串行接口(USB)、语音编/解码器(CODEC)及蓝牙测试模块组成。下面分别叙述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

(1)蓝牙基带控制器

蓝牙基带控制器是蓝牙硬件模块的关键模块。它主要由链路控制序列发生器、可编程程序列发生器、内部语音处理器、共享RAM裁器及定时链管理、加密/解密处理等功能单元组成。其主要功能:在微处理器模块控制下,实现蓝牙基带部分的所实时处理功能,包括负责对接收bit流进行符号定时提取的恢复;分组头及净荷的循环沉余度校验(CRC);分组头及净荷的前向纠错码(FEC)处理和发送处理;加密和解密处理等。且能提供从基带控制器到其它芯片的接口(诸如数据路径RAM客户接口、微处理器接口、脉码调制接口(PCM)等。

(2)无线收发器模块

无线收发器是蓝牙设备的核心,任何蓝牙设备都要有无线收发器。它与用于广播的普通无线收发器的不同之处在于体积小、功率小(目前生产的蓝牙无线收发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只有100mW、2.5mW、1mW三种)。它由锁相环、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等组成。发送部分包括一个倍频器,且直接使用压控振荡器调制(VCO);接收部分包括混频器、中频器放大器、鉴频器以及低噪音放大器等。无线收发器的主要功能是调制/解调、帧定时恢复和跳频功能同时完成发送和接收操作。发送操作包括载波的产生、载波调制、功率控制及自动增益控制AGC;接收操作包括频率调谐至正确的载波频率及信号强度控制等。

(3)微处理器(CPU)

CPU负责蓝牙比特流调制和解调所的所有比特级处理,且还负责控制收发器和专用的语言编码和解码器。

(4)Flash存储器和SRAM

Flash存储器用于存放基带和链路管理层中的所有软件部分。SRAM作为CPU的运行空间,在作时把Flash中的软件调用SRAM中。

(5)语音编/解码器CODEC(Coder Decoder)

语音编/解码器CODEC由ADC(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口(ADC)、数字接口、编码模块等组成。主要功能:提供语音编码和解码功能,提供CVSD(Continuous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ion)即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及对数PCM(Pulse Coded Modulation)即脉码调制两种编码方式。

(6)蓝牙测试模块

它是由DUT(Device Under Test)即被测试模块与测试设备及计量设备组成。一般测试 设备被测试设备构成一个微微网,测试设备是主节点,DUT是从节点。测试设备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其主要功能提供无线层和基带层的认证和一致性规范,同时还管理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测试。

(7)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Keceiver Transun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接口。

功能:提供到HCI(Host Confroller Interface)即主机控制器接口传输层的物理连接,是高层与物理模块进行通信的通道。

3 TR0700单芯片介绍

RT0700单芯片是Transilica公司的蓝牙产品,其结构如图3所示。它把无线收发器与基带都集成到一块CMOS芯片上,替代传统的串行语音和通用串行接口电缆,为语音和数据业务提供无线连接。

3.1 结构及工作原理

RT0700单芯片由收发器、基带、语音编/解码器(CODEC)、带有4个可配置的8bit接口的8051微处理器、两个串行口双高性能的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4KB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6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等组成。

收发器由低噪放大器(LNA)、电平控制器(PA)、混频器、鉴频器、控制寄存器、发送滤波器、振荡器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来自接收天线上的信号经低噪放大器(LNA)放大后,送至多级滤波器,多级滤波器具有预选择功能,它把LAN的输出信号限制在2.4GHz的ISM频段内,去除负频率成分,输出适合进行下变频处理的信号。I、Q混频器把蓝牙频段的信号移频至低中频(IF)传输的调制信号。复合滤波器负责从下变频信号中滤除无用信号和噪声。鉴频器使用过采样技术从IF信号中取出蓝牙低调制指数信号;发送器由发送滤波器、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振荡器、天线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发送滤波器是一个高斯数字滤波器,它对发送环Tx输入的数据进行数字过滤;振荡器的功能是驱动一个外部的晶体振荡器或者接受一个外部的时钟信号,向频率合成器提供一个低噪声的参考频率。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频率合成器的输出功率放大到1mW左右,且对频率合成器起缓冲作用,减少负载变化对合成器的影响;发送天线:当使用差分输入的LNA时,它可以是一个低噪声的平衡双极天线;8051微处理器是一个8位的微处理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实现蓝牙协议栈。它具有一增强的指令集、二级数据指针、扩展的SRAM和双UART。在TR0700中对一些重复性的操作诸如分组的组装和拆解、加密、地址编码/解码、纠错和同步等都由硬件来实现,这样能降低处理器的开销,有效地提高响应性能。TR0700除了8051微处理器本身所带有的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外,还定义了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它还引入了一些特殊的中断,如一个带有特殊保护的外部中断INT3等。RT0700的基带操作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数据/地址、端口、测试。

篇(8)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高等教育应该承载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当然,第一、第二功能实际上也可以包括在服务社会之中的,但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大家把教学、科研突出地列为基本功能了。应该说,现代高等教育把服务社会、服务社区作为自身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一种进步,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相比,更是有着本质的提升。正是在"服务社会"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最近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当成自己的任务,也正是在"服务社会"的理念指导下,大学办起了科技园。

闻名于世的硅谷是个大学科技园,她60%以上的企业产品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美国第128号公路区域也有一个出色的科技园,那里靠着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在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个科学园创建于1971年,大约在十三年前,我到那里去看过,那时候科学园的规模并不很大,但现在呢?小小的剑桥城,十万人口,有一千个注册科技企业,40亿英镑的年售销额,相当于500亿人民币。今天的剑桥大学,又成立了她第二个科技园,称之谓"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对于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例证还可以举很多,甚至,历史很短的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先锋和模范的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晚起步的200多年,正好就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200多年。1800年,美国处于农业时代,90%的农民生产100%的全国粮食,到了1900年呢,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业人口仅占30%,再后来,到了工业社会占全国劳动人口3%的农民生产120%的全国粮食,大部分人呢,当工人,进入制造业了,搞工业化去了。

1837年发明了电报,1876年电话,1895年无线电,1948年电脑,1957年卫星,1958年集成电路,1964年因特网,1966光纤,这就是人们讲的信息革命了,到了1980年,美国的农民和工人加在一起,已经不到劳动人口的50%了。人呢,当白领了,进入第三产业了,搞信息化去了。

篇(9)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大学的历史应该是一百多年吧,如果为了证明大学的历史悠久,就将中国的大学追溯到孔夫子那里,或者是朱熹的岳麓书院,未免有些牵强。其实,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和讨论最近几十年的世界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才是最现实、最重要的。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高等教育应该承载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当然,第一、第二功能实际上也可以包括在服务社会之中的,但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大家把教学、科研突出地列为基本功能了。应该说,现代高等教育把服务社会、服务社区作为自身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一种进步,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相比,更是有着本质的提升。正是在"服务社会"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最近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当成自己的任务,也正是在"服务社会"的理念指导下,大学办起了科技园。

闻名于世的硅谷是个大学科技园,她60%以上的企业产品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研成果。美国第128号公路区域也有一个出色的科技园,那里靠着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在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个科学园创建于1971年,大约在十三年前,我到那里去看过,那时候科学园的规模并不很大,但现在呢?小小的剑桥城,十万人口,有一千个注册科技企业,40亿英镑的年售销额,相当于500亿人民币。今天的剑桥大学,又成立了她第二个科技园,称之谓"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对于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例证还可以举很多,甚至,历史很短的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先锋和模范的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晚起步的200多年,正好就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200多年。1800年,美国处于农业时代,90%的农民生产100%的全国粮食,到了1900年呢,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业人口仅占30%,再后来,到了工业社会占全国劳动人口3%的农民生产120%的全国粮食,大部分人呢,当工人,进入制造业了,搞工业化去了。

1837年发明了电报,1876年电话,1895年无线电,1948年电脑,1957年卫星,1958年集成电路,1964年因特网,1966光纤,这就是人们讲的信息革命了,到了1980年,美国的农民和工人加在一起,已经不到劳动人口的50%了。人呢,当白领了,进入第三产业了,搞信息化去了。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今天与我们北邮签约合作的宏福集团座落在郑各庄,是农村,但是我们看到,这里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农民住进了楼房公寓,大多数村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土地的使用方向也就随之而变化了。

篇(10)

1构建稳定可靠的企业网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建设不同要求的企业网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必须的。即便是一个最小规模的工作室,最简单的局域网都能给用户带来资源共享(文件共享)的便利和费用的节省(比如共享上网)。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网是各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企业网带给用户的就不仅仅只有资源共享及节约费用了,而是能和运行在其上的信息应用系统共同带给用户新的生产力。运行在企业网之上的信息应用系统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的各个方面,能极大提高企业效率。因此,企业网的建设已是规模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网的稳定可靠也成为企业网建设中最重要的追求。

本文后面阐述的思想及技术实现适用于1 000人左右的企业用于构建稳定可靠的企业网。本文对网络建设中的常规思路及通用做法着墨不多,以介绍经验为主;重点介绍冗余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如果读者的业对网络的要求较低或从降低成本考虑,可适当降低冗余配置程度,比如核心与各汇聚局域网以单链路连接、单因特网宽带接入等,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靠性大大降低。本文的思路与技术实现已经在实例网络中得到体现。

2构建稳定可靠企业网的几个要点

2.1稳定可靠的网络结构

确立网络结构时,除了要考虑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外,更应看重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的设计。

首先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各种拓扑结构各有优缺点也各有针对性,如果没有特殊需求,一般建议选择星型拓扑结构,因为这种拓扑结构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便于管理及故障点容易检测和排除。此结构是目前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的主流结构。但是星型结构在可靠性方面有个大缺陷,就是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对此缺陷,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弥补,这个措施就是中心节点的冗余配置。企业网的中心节点一般是核心交换机。中心节点的冗余配置不是指设置2个中心,而是指加强作为中心节点的核心交换机的配置,使得中心节点非常可靠,不容易失败。

接着,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清晰合理的层次结构也有利于网络的稳定可靠。网络具有层次结构,既有利于后期的管理,也有利于故障的隔离。在实例中,把网络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接入层直接为终端提供接入;汇聚层终结VLAN;核心层以转发各局域网网间流量为主。

然后,确定同城不同区域局域网的互联方法。这部分可根据企业应用系统的要求,同时根据成本花销情况(毕竟租用电信运行商线路是很昂贵的),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互联方法。可以租用数据专线,也可通过因特网以VPN的方式互联。本例中,采取的是数据专线做互联主链路,VPN做备用链路。

图1就是按照上述思路强化了结构的网络实例拓扑图。针对星型结构的缺陷,中心节点由2台核心交换机组成。核心交换机与各局域网都以双链路连接,因特网宽带也采取双链路接入。

图1结构加强过的实例网络拓扑图

2.2IP规划及路由策略

IP规划及路由策略问题往往容易被中小型企业网设计者轻视,但等网络建成了,才会发现由于前期缺少策划导致后面的工作很繁琐。

由于中型企业内部网段比较多,如果仍然像在小型企业网那样在私有网段内随意指定IP地址段,往往会导致后期的路由指向困难及其它问题。

而路由策略不仅要考虑是否要启用动态路由,还要考虑采用路由聚合,及支持策略路由功能等。启用动态路由的理由是应对可能的IP网段太多;采用路由聚合的理由是简化路由指向;策略路由能解决一些基于源地址的路由指向。

规划IP时,适当考虑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技术,便于灵活调整子网的个数及主机的数量,以满足网络划分的不同数量要求。也要考虑路由聚合,把便于路由聚合的IP地址段分配给同一局域网内。

在核心层启用互联网段,用于各汇聚层网络的互联互通。

2.3远程接入及访问因特网部分的设计

这部分通常的网络方案设计中,设计人员喜欢既配置了路由器又配置防火墙。其实,如果路由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只选配防火墙。

本网络实例中,防火墙不但承担了对因特网的访问任务,还承担了外埠分支机构的VPN接入任务。考虑到现代企业对因特网访问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实例网络安排了双防火墙双因特网接入。

而针对外埠分支机构的专线接入,可直接接入核心交换机,也无需路由器。

这样做的好处是结构简单,在功能上也没什么缺失。结构简单的好处是低故障率,出了故障也容易排查。

2.4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其实是开始于设计阶段的,设计网络结构时要考虑后面的运行管理,比如分层的网络结构让VLAN终结在汇聚交换机。IP在规划时考虑到路由的聚合,会给后期的路由指向带来方便。

谈网络管理,必然要涉及网管软件。网管软件不是网络管理的必需,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它的作用就越大,也越重要。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尽量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管理因素而又针对性地设计,以求网络开始运行后,在没有采用任何网管软件前能够手工地较快速地定位故障点,进而排除故障。

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网络的网管软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选择网管软件首先要清楚,自己要管理什么,是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其次,在技术上要清楚,网管软件大体分三个层次,即网元治理、网络层治理和业务治理,而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治理?基于以上原因,网管软件更适合在网络系统建立并运行后,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平台级的网管软件。开始阶段可选择由设备厂商提供的网元治理类的网管软件,比如CISCO Works。

3热备功能的实现及其它功能的说明

结构上做了冗余设计,要真正地发挥设备和链路的热备的作用,还要进行相关设定后才能实现。其它功能也是企业网必须具备的。

3.1HSRP实现双机热备

HSRP原理,首先由多台路由器组成备份组,此备份组可看成是一台虚拟的路由器,有独立的虚拟IP,网内主机以这台虚拟路由器为网关。在备份组内有一台路由器是活动路由器,由它来完成虚拟路由器的工作,当此台活动路由器出故障时,组内的另一台路由器会接替活动路由器,来完成虚拟路由器的转发工作。而这些,对网内主机是透明的,它们只能看到虚拟路由器。CISCO大部分3层交换机都支持HSRP。

以某VLAN为例给出设置要点。

1、在核心交换机A上

Interface VLAN7

ip address 192.168.7.253255.255.255.0

standby7192.168.7.254/*虚拟路由器的IP

standby7priority 110/*设置优先级

standby7preempt /*设置抢占模式

2、在核心交换机B上

Interface VLAN7

ip address 192.168.7.252255.255.255.0

standby7192.168.7.254

standby7preempt

3、在网内电脑上

把网关设置为192.168.7.254

3.2SLA实现双链路自动切换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品质保障协议,可用于网络侦测,通过发送指定协议的报文来侦测链路的情况,根据链路情况选择路由。

如果第二链路是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租用线路,实现此功能相对简单。如果考虑降低成本,一线多用,可用宽带线路通过IPSEC VPN来搭建第二链路,这就多了IPSEC VPN的设置工作。

由于IPSEC VPN的实现因网关设备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就省略这部分设置的说明,只说明下交换机端的设置要点。实现原理: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通过(ICMP)PING远端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来验证第一链路的状态,如果第一链路失败,则激活第二链路,实现故障切换。使用对象跟踪功能(object track)保证静态路由的可靠备份。

ip sla 1

icmp-echo 192.168.1.6 /*ping远端交换机第一链路接口

timeout 1000

threshold 2

frequency 3

ip sla schedule 1 life forever start-time now

……

track 1 ip sla 1 reachability/*跟踪ip sla 1,如果没有返回ping包,则track状态为down

……

ip route 192.168.176.0255.255.240192.168.1.6track 1/*只有track状态为up时,此静态路由建立。如果track为down,则下面这条路有开始转发数据。

ip route 192.168.176.0255.255.240.0192.168.1.210

注:远端网络由若干C类网段组成,所以掩码是255.255.240.0,这里采用了路由聚合。要采用路由聚合,必须先有网络地址规划,即便是私有地址,也不可以随意指定。

3.3其它功能

其它几个基本功能,有些是必须要采用的功能,比如VLAN、DHCP、访问控制列表等,能满足基本的网络管理要求;有些则是高级功能,如策略路由、QoS、动态路由等,能满足一些高级的网络管理要求,或者能提供管理的方便性。

对于VLAN、DHCP、访问控制列表的使用,是企业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网络管理员都应熟练掌握,本文不再赘述。而那些高级功能,则在网络运转起来后,根据需求决定是否采用。我在此提醒一下,有些功能需要交换机OS(操作系统)的升级。比如策略路由,一般三层交换机预装的OS都不支持,如果本企业确实需要这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升级OS来得到。

4结束语

基于上述思路具有了冗余设计的实例网络在建成后,除了正常提供基本的网络功能外,在运行过程中还经历过一系列的故障的考验。某台核心交换机的一块接口业务板曾经损坏,由于是双核心交换机配置,得以迅速切换到另一台交换机,短时间内恢复了用户网络。核心网络与某局域网的电信专线连接也因为电信方的故障而中断过多次,而因为采用了基于SLA技术的设置实现了链路的自动切换,对用户应用并没有造成可感知的延时。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实例网络在强化冗余能力方面的设计是成功的。

篇(11)

2技术创新

多媒体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多媒体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而且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你会发现,几个月前才掌握的技术,到现在已经落后。多媒体机软件技术的进步,为多媒体软件制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简化制作、普及制作

早期的电视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体系主要用一些高级语言编写,难度相当大,除专业人员外,其它人员几乎不可能自己开发软件。而目前,多媒体技术软件主要用方正奥斯等软件为集成工具;图形处理软件也越来越“傻瓜化”,像“我形我素”等图形处理软件使用起来都非常简单;动画制作软件也由DOS下的Animator发展为Windows界面的AnimatorStudio或Director、Flash。这些软件的使用都比较简单,就是不会计算机的一般人员,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学会简单制作。电视画面中应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时并不需要掌握这些软件的全部技术,只需要了解这些软件的一些简单知识即可。大力提高多媒体软件技术运用水平,是我国许多软件技术开发的重点,有了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才可能推动现代化的科技发展。

2.2优化制作、精品制作

我们都常说,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多媒体软件的制作中一方面强调要普及制作,另一方面又鼓励多出精品,精品就是一种创新。司空见惯的软件不太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制作精细,适用美观的软件能极大的刺激我们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多媒体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精品软件制作更为容易。以Flash为例,以前还不太引人注意,但目前,用Flash制作的精美电视多媒体画面已在网络上广泛流行。Flash制作的矢量动画小巧精美,宣起了一种独特的多媒体文化。

3多媒体电视的软件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多媒体通信的发展,电视机生产厂商看准了这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试图将电视多媒体网络终端技术给予开发,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电视的软件技术,推出了多媒体电视这个新概念,让电视走进通信领域。其基本设想是增加现有电视机的交互功能和处理数据和文本的功能。实现的途径有两条。(1)不改变现有彩电的所有设计,另外设计一个被称作机顶盒(STB,SetTopBox)的设备。该机顶盒实际上是一个简易程序。这样,电视机与STB相连,再通过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可由电话线与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net)相连,并成了因特网的终端,借此可实现多媒体通信。(2)开发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新型电视机,称多媒体电视(Compu-vision)。这种电视机不仅具有原电视机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软件的基本功能,所以它也可与因特网相连,成为多媒体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它的交互性可实现家庭购物,远程教学、随选电视(VOD,VideoOnDemand)、交互式游戏以及从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

4结语

综上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的电视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体系主要突出在多媒体制作软件技术在电视画面制作当中的应用。

作者:陈浩宜 单位:淄博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