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学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病死率也已跃居第一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Hcy水平越高, 动脉硬化病变越重。血管功能的下降要比血管结构的改变早一些,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ABI是能准确反映动脉功能异常的早期指标。本文对Hcy、ABI及baPWV进行检测, 探讨分析这三个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查体中心及心内科门诊患者225例。入选标准:按照2007年制定的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学会(AHA)的诊断标准, 经过心电图、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以及患者临床表现确诊为冠心病的150例患者。依据血Hcy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H)组(Hcy≥10 μmol/L)和高同型半胱氨酸合并冠心病组。HH组患者80例, 其中男38例, 女42例, 平均年龄(62.4±9.5)岁;HH合并冠心病组患者70例, 其中男36例, 女34例, 平均年龄(61.9±9.2)岁。再选取75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血Hcy水平的测定 所有受试者均于就诊次日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 EDTA抗凝混匀, 4℃离心分离血浆, 全自动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 型号AU2700)检测血清Hcy水平。
1. 2. 2 ABI、baPWV的测定 首先采用日本Colin公司全自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时, 受试者取仰卧位, 静息15 min, 分别输入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 使用高精度的双层袖带, 同时测量四肢血压, 单侧ABI的计算为该侧踝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之比, 最后取左、右两侧ABI的低值作为该患者的ABI值, ABI的正常范围0.9~1.4;通过自动波形分析仪记录双侧肱踝baPWV。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Hcy水平及ABI、baPWV比较:HH合并冠心病组70例, Hcy为(23.2±12.0) μmol/L, ABI(0.736±0.087), baPWV(1591.63±165.32)cm/s;HH组80例, Hcy为(15.6±15.0) μmol/L, ABI(0.825±0.124), baPWV(1472.35±171.12)cm/s;正常对照组75例, Hcy为(8.3±12.0) μmol/L, ABI(1.119±0.136), baPWV(1320.56±156.34)cm/s。HH合并冠心病组Hcy高于HH组和正常对照组, HH组Hcy高于正常对照组(P
3 讨论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血清中Hcy浓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Hcy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可以用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也可以用来推测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预后。ABI是早期诊断周围动脉疾病最准确可靠的无创检查指标, 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是预测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研究表明血Hcy水平越高, ABI越低。baPWV是指从心脏泵出的血压通过血管到达手和足的速度, 测量简单、无创、可靠、重复性好, 是目前评估动脉血管弹的经典指标。一般来说, baPWV越快, 动脉可扩张性越差, 硬度越高;反之, baPWV越慢, 动脉可扩张性越好, 动脉僵硬度越低[3]。本文中研究结果显示, ABI值比较:HH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Hcy水平、ABI及baPWV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可用于预测、评估冠心病危险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廖二元, 黄从新, 等.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73.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此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及教室走廊,张贴一些读书名言及学生自创的凡人凡语,营造教室的书香氛围。第二,通过学校和年级组的共同讨论,向学校领导及学校各科任课老师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统一思想,不再把学生在自修课看课外书作为违纪违规来处理,使学生更自由地选择看书的时间。另外帮班级集体统一征订优秀报刊,精选时文,如《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等时文报刊,建立一个固定的班级阅读书库。第三,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本好书,到本班语文教师那里登记,并带在身边随时阅读。所有的书籍登记后供全班调配,互相借阅。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看完一本。第四,用家校双边互动时间尽量向学生家长推荐学生阅读书目100本,建议家长定期购买优秀书本,统计学生家中拥有书橱和书房的百分比,以及家庭藏书数,从而促进家庭读书氛围的形成。
二、拓宽课外阅读范围
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分组轮流主持和轮流讲,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时,教师要大力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安排一部分学生做好示范。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就广了,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现在有的地方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认为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让心中的红杏能更自由地出墙来,而一年四假制将为他们满足这种愿望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注重课外阅读质量
引导学生读文学名著原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的有些文本是长篇名著节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而不能要求学生只读“名著导读”和青少年版本的名著简缩本。要求学生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本名著作扩展,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加强对局部的理解,从而立足课内,带动课外,从课内有力地向课外拓展辐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分析感悟能力、自主欣赏评价能力和自主吸收迁移能力。
四、完善评价制度
经过研究得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激发、方向的引导、成果的展示等就无法激活,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时间、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资料查阅法。定期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每周末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量化,一个月统计得分,根据分数确定课外阅读的等级。
(二)按统一的计划自主学习
在网络技术普及迅速、比较发达的今天,学校鼓励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的老师直接上网学习,并要求自己按照继续教育要求认真自学,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期末上交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积极应用远和资源
本学年来,我班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搞得轰轰烈烈,每学期开校初和学期末学校都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从基本操作、文字输入与处理、电子表格、powerpoint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并且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每天空堂时间主动到电教室进行操作训练,经过培训,现在我的全体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金山文字(word)编写教案、编排试卷,会用电子表格统计学校成绩,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在学校教务处的的组织和领导下,我班积极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我积极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自制制作课件10多个,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资源库,为今后的教学研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我科NICU共有护理人员29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27名;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1名,护士13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助理1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生12名。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固定不变。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实行分组
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能力分为6个APN护理小组,每组设有带班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助理2名,实习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实行组间交叉分管病人,即每组主班护士与另一组责任护士共同为一个病人的责任护士,实现24h持续看护病人。
1.2.1.2带班组长评选条件及职责
6位带班组长由在NICU工作4年以上的护士公开竞选产生,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做好本小组护理工作的质控、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协助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保证本小组护理工作安全、优质。
1.2.1.3质控小组长任职资格
由6位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等质控小组长。
1.2.1.4质控小组长职责
(1)仪器管理小组长:·1362·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8月第28卷第15期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摆放有序,仪器表面清洁、标识明确,做好日常保养,参与晚夜间临床护理工作质控。每周清点、整理、维护,保证在有效期内,保证物品基数,处于备用状态,建立档案并检查使用情况;每周检查药品有效期、基数,督促班班交接清点,保证用药安全;建立维修仪器登记本,定时跟踪;
(2)备物小组长:进行预算、统筹,保证ICU常用物品、药品的基数满足临床所需,认真落实“五常法”,做好床边物品的消毒,参与晚夜间质控。每周检查物品、药品的有效期、基数,建立快过期物品药品登记本、外借物品药品登记本,保证用药安全。定时清查、签名,及时补充所用物品、药品,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将每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结果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本上,督促大家查看;
(3)查费小组长:每周查看医嘱有无漏费、多收费等情况,建立查费登记本,每月进行总结,对经常漏费、多收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患者解决费用问题;负责所管病区护理人员收费培训;
(4)教学组长:认真落实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1次/周小讲课或查房;监督带教老师认真带教;每周批改实习护生的周记及读书笔记;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5)护士培训小组长: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1次/周培训学习;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落实情况;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6)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做好护士助理的管理:关心体贴护士助理,使其安稳、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认真落实护士助理的培训;培养护士助理的责任心、耐心;带领护士助理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患者的三洁六短、基础护理落实到位;预防院内感染;落实护士助理的排班;
(7)每周科室进行2h质控。
1.2.1.5量化考评
每月护理组长对质控组长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落实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分为特优、优、良、可、差5个等级,每月考核特别优秀每月加9分,优秀加7分,良好加5分,可加3分,差不加分。考评结果与是否续任、年度评优及晋职称直接挂钩。
1.2.2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护理部的季度检查分数(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来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别;
(2)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参考南方医院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设计而成,患者满意度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为3分、2分、1分,医生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0分;
(3)职业承诺量表:采用Blau(1989年)编制的职业生涯承诺量表,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其中,“非常反对”计1分,“反对”计2分,“中立”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承诺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8.094%[2]。为方便统计,2010年1~3月和2011年4~6月,每月按数字表随机抽取20名患者、10名医生、2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和职业承诺分值实施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提高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药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提高。
2.2医患满意度
提高考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说明实施后,医患满意度均提高。
2.3护士职业承诺
得分提高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实施后护士职业承诺提高。
3讨论
3.1设置质控小组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设置质控小组长前,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实等无人监督,导致护理质量较差。设置质控小组长后,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负责仪器、备物、查费、护士助理、护士培训、护生教学工作,检查护士落实情况并依据其工作表现打分,有效地约束了护士工作时的不自觉性及随意性,杜绝了护理无法落实到位、护理往往流于形式的现象[4]。层层落实、层层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质控网络[5],由下而上层层把关,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实现了护理工作的24h持续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已有研究揭示,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其统计成绩均好于基础较差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学生数学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功底差的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抵触情绪,对学好这门课程失去信心;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也会因统计学计算多、容易出错等问题而感到这门课难度大。高中数学基础成为制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作为民族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文理兼招,数学基础不仅薄弱,而且层次差距很大,在传统教学中很难改变高中数学基础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所造成的困难。将SPSS软件纳入到心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计算、公式等困扰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1.2有利于突出心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计算问题,借助SPSS统计软件,有效解决了困扰学生的计算、公式问题,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用数据描述心理问题,揭示心理问题简明、便捷与高效。当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数学能力,不再为概念计算、公式推导所困扰时,教学内容就容易突出概念的应用、各类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等内容上来,增强了统计思想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关注计算向关注原理与思想转变。
1.3扩大了心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
与软件结合的教学,不仅没有降低教学的难度,反而扩大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挖掘数据的能力,这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理论与思想为基础。当学生不再被计算与繁琐的公式所困扰,统计理论的应用空间就自然打开了。通过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的具体操作,学生逐渐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试验设计,不同的试验设计都有彼此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借助统计软件,数据描述能够用多种图表的形式自由展示,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数据分布的特点与意义;对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条件与要求,提高了他们对统计原理的实践能力。
1.4增强统计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
统计图表、假设检验计算结果等是数据处理最终需要呈现、报告的内容,对结果的解释也是需要采用规范、准确的表述。借助SPSS软件的输出报告,转换成为WORD文档,图表规范,数据不会发生再次抄写错误,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统计报告、正确描述统计结果的好习惯。
2具体教学内容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心理统计学的逻辑构架和SPSS软件的特点,着重构建了以下几方面的联系。在基本概念部分,纳入了SPSS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录入,要求学生能够将调查问卷、实验结果熟练转换为SPSS的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描述统计部分,利用SPSS软件描述统计输出结果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对数据分布获得感性认识。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等概念放在数据分布的背景下,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正态分布的意义与作用,数据分布特征的感性认识对假设检验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理解也非常有帮助。同时,SPSS输出结果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学专业符号的识记。假设检验部分基本理论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对不同实验设计选取正确的统计方法,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个心理现象可以采用不同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原理,开拓了学生对T检验、F分析与事后检验的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卡方检验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期SPSS操作的基础,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在课程后期选取近期发表在《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等刊物上采用高级心理统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解读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演示用SPSS软件如何实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3能力拓展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描述、常用假设检验的基本统计方法,感受到的是心理统计学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高效、简介与便利的特点。在教学后半期,增加每周提交两篇阅读心理学期刊中研究成果的读书笔记这一要求。一学期的心理统计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对高级心理统计学的认识得到提高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掌握了SPSS软件使用方法,使学生摆脱了具体运算的困扰,再加上对心理学期刊研究成果的大量阅读,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高级心理统计学的内容并不是遥不可及,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有部分学生会通过网络等媒体自学高级心理统计的SPSS操作方法,并将其展现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
3.2统计方法的使用与创新
掌握了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用SPSS软件完成课堂教学的操作内容,对心理学学术期刊成果的大量阅读,可使得学生对通过数据整理、分析与挖掘来揭示心理规律这一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认识到对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已有的测量选取不同的被试群体开展研究等都是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规律的有效手段,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及时补充与更新,而这些经验对他们毕业论文选题会产生直接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2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阅读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谈谈浅见。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悦读"名著
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1课文引路,"诱"读名著。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1.1.1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吊起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1.1.2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如,开展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
1.1.3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1.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读书报告会、撰写颁奖词、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活动,促使学生阅读名著。
2.教给阅读方法 ,会读名著
文学名著,顾名思义是中外文学史上有定评的,在语言运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1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2.2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2.3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者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包括:
(1)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2)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3)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3.引导自主阅读,善读名著
名著阅读应是自觉的行为,只有主动阅读才会有独立深思和自由人格。
教师方面,自认身处避远农村,职业竞争不强,无失业忧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学习,不去读专业方面的书籍,致于文学书籍更是读得更少。教学上,不去探索新教法,知识陈旧迂腐,教法涛声依旧,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对继续教育搞形式、走过场。由于不读书不学习,工作计划、总结、论文写作等教学材料不会写或懒得写,上网下载,应付差事,投机取巧,结果评职称论文因下载被取消的事屡见不鲜。教学质量低劣把罪过推给“两基”。教师自身阅读和读书尚且如此,学生读书阅读又如何养成习惯呢?语文阅读教学的土壤在何处?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需抓好以下几点: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是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读书环境,创建书香校园。我国古代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环境育人,环境成就人。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学校书香氛围的大环境绝对不能缺少。如果校园读书氛围尚未形成,学生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的。学校教师在营造书香校园上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师生共创浓厚的书香校园。学校要出台规章制度,规定教师每个月每个学期读书的数量,并检查读书笔记,还要求写随笔、写论文,将读书作写作活动列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作为评优选模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用制度鞭策教师学习。同时,推广教师公开学习,在校园读书长廊、读书亭、花前树下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将教师的读书经验推广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与教师一同读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二是要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提高图书借阅率。
随着“两基”的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图书配置也相当丰富。可是,许多学校和图书只作摆设,没有发挥作用。学校要设法动员学生借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图书借阅方面要创新方法,免去繁琐的登记、签字等手续。可在班级设立借书小组,由小组统计学生需要借阅的图书书目,然后统一到图书室借书给学生读,简化借书手续,给学生读书提供方便。
做好这两方面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解决了无书读的问题,为学生阅读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引导了。
三是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有计划、有目的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求知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感悟文本的良好习惯。
2.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用、多比较,语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
3.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授与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而已,课堂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语文课的课时,应拿出若干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作、名著,从书中去打开眼界,扩展胸襟,造就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精神。
4.在读中思考,感悟欣赏,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如果缺乏思考,就无法将书面死知识转化为被吸收了的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要从纵横、从生活、从时空、从宏观、微观等角度思考,将书本知识活化为自己的知识。还要将知识进行感悟欣赏,让它完全被自己吸收,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四是要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爱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而兴趣又往往是在一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必不可少。如: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语文活动,学生要完成好,之前事必要精心准备,写演讲稿,故事搜集,朗读材料搜集,还要将它们理解透彻,有感而发。要完成好,就必然缺乏不了阅读的过程,并且要精读。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兴趣,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一
旅游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适应现代旅游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与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步,中国旅游教育发展也极为迅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旅游高等教育从最初的8所发展到693所。同时,旅游教育也日趋规范化,从最初以专科和职业培训为主,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教育体系,标志旅游专业高等教育正式纳入教育部管理与指导范围,开始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专业目录中的位置。
旅游教育在急剧扩展和发展的同时难免出现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原因一,旅游教育培养定位不准。旅游产业界与学界普遍认为,高等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事实上由于师资、设施、课程设计、教材等方面的问题,一般只是培养了多而不实理论知识,在管理实务与操作技能方面,却不如专科生或中专生的“中间产品”。因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面临着与中专生较为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其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不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缺乏明显的优势,原因是在人才市场,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能够从事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工作,如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好地从事市场营销、策划、计调等岗位的工作;同样,中文、外贸、外语、传播等专业毕业生,则在公关、文秘等岗位显现其优势;信息技术毕业生则在电子商务、网络设计、更新、维护等技术方面更胜一筹。所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面临着与相关学科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其三,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需求的矛盾。事实上,我国旅游产业供不应求只是相对的,目前旅游产业界就业人员素质偏低,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不需要高素质人才,而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没有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技能偏低,而低技能人才被高技能人才所替代是时代的趋势。从1999年、2000年参加全国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员统计分析,研究生以上学历仅为0.7%,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的学历普遍偏低,中专、高中及其以下学历者占51.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7.2%。而未来旅游业必将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空间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增多。
以上情况可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但应有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却被诸多相关专业毕业生所替代,而旅游专业本科生却缺乏替代其他专业的能力。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选择范围日渐狭窄,尤其是发展后劲不足,专业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如何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化培养日益显的重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他专业的替代性将越来越小,如何实现这样的跨越成为未来旅游业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旅游教育应表现以下特征:1.厚基础,宽口径,体现旅游产业综合性特征。2.前瞻性与适应性,体现我国旅游教育与国家发达国家旅游业接轨,并与中国旅游相适应。3.职业性与实践性,体现旅游教育与“产学研”相结合,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旅游教育的特征,才能实现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不可替代性,从而避免“中间产品”的出现。
二
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应强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学科交叉为支撑的学科依托发展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学科领域更具特色。随着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日趋复杂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地吸取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并且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促使自身的进一步完善,这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更新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随着高等院校培养适应市场的旅游人才,这种多学科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日益凸现出来。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专业性很强的不可替代性的高素养高技能人才。旅游专业既综合而又有特色,不仅相关学科都要通,而且相关学科相关领域还要精,而这正是其他专业学生所不能替代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替代相关专业的学生,但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能替代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才是旅游教育的成功。
2.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而这种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而阻碍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传授,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将教学、学习和研究中的直接经验置于高度优先的地位,整合社会的、情感的、理智的和道德的多维度的教育,真正地尊重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我们把意义和真理看作是建构性的,是在学习社区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交谈、思考、写作和批判而逐步地建设起来的。
融会贯通授课内容。教学授课“面面俱到”势必“面面不到”。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宽口径,厚基础”,将专题讲座深入到课程教学中,每节是一个汇集具体知识点的小主题。每章则是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点的讲座。而一门课就是由若干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若干讲座所组成,从而妥善把握深讲、略讲、学生自学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点,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在案例教学中强化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强化过程,早在20世纪初就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可。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辅助于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这种与实际社会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饭店管理领域的有关案例,深入浅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比如在饭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以饭店业真实发生的具体事件为教学资料,经过师生的互动与讨论,共同探讨企业行为与决策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课堂上随时与学生交流,捕捉学生发言中精彩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和升华。这种亲验型、参与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有助于构建学院与外部案例环境的网络组织状态。
三
建构主义主张支架式教学,即“预热”、“探索”、“独立探索”。在这样的过程中,由教师的引导,进入学生自主的探索,教与学的地位发生显着变化,旅游教育的综合性特征,更要求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即建构主义所广泛重视的合作学习。
旅游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字型机构,“T”字型的“|”主要是指纵向知识,指旅游专业理论和技术应用,而“T”字型的“一”主要是指与旅游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外语等。尽管这些学科不是旅游专业本身,但它们的许多理论、应用技巧与旅游专业的联系极为紧密,对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做好旅游工作起着启迪和指导作用。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同样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并及时了解学生状况,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在学生的参与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查方案设计:计划4学时;选择调研主题,制定调查方案。
第二,调查问卷设计:计划8学时;按照指定选题,设计问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卷修订;问卷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团队,以5至7人一组)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到达熟练设计不同问卷的实践教学目的。
第三,调查方法:计划14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网络调查。在“调研100”“、调研中国”、问卷星等网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网络调查问卷,并实验注册、答卷、解析和数据编译等工作。
(2)CATI电访调查实验。在统计学重点实验室完成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的使用,试访问,并通过抽样框的使用,掌握电话调查的访问技巧,达到调查方案对该方法选择的要求。
(3)小组座谈法。主要通过“模拟焦点群组访谈”实验,锻炼学生主持会议、协调沟通和整理定性资料的能力。
第四,数据整理和分析:计划10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问卷数据编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问卷和问题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化为定量数据的技能,掌握市场调查的数据整理技术。
(2)问卷信息甄别和数据审核,保证问卷数据质量。
(3)掌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等基本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制图方法。
(4)掌握统计分析写作的要求,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而言,实践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同。职业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72课时)的30%~50%,即为22~36课时。从教学内容看,以36课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精选,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班级校内实验室教学,则重在选用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活动。从教学改革和创新上看,该课程通常以5至7名学生组建学习团队的方式,贯穿于本学期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要求之中,以学习团队为单位提交调研分析报告(附设计方案、问卷)作为平时考核的计分依据。
如果仅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则仍可能存在诸如学生参与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较少,现场协调控制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数据、报告接受社会检验的较少,应用能力弱等不足。为此,有必要把对上述能力的培养放置一部分在课堂之外,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本文策划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当地商务局搭建的校政企合作平台,以加入本地电子商务协会的方式,补充、推动和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化学习和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培养目的。
2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伊始,笔者对学生提出“555”的要求,即:至少阅读5本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关注5种专业性杂志期刊,撰写5篇读书笔记。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要求,综合概述为“多看、多练、多写”。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相关专业网站,通过间接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从理论上了解如何开展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和基本分析方法。当前,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多样,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益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时下流行的网络检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多种方案,思索、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多练,就是要求学生有机会多加练习,积极投身于模拟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通常的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类:一是竞赛类活动,如校园技能节中开展的“网店设计”大赛、调查大赛、ERP沙盘竞赛、各类社会组织面向职业类学生举办的一些赛事,是学生们练兵和加强团队合作的好机会。二是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暑期的顶岗实习(特别针对中国移动10086呼叫班的学生)活动等,是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好时机。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地域来源分布主要在江苏淮安各地,有很好的条件参与本地的调查,尤其是面向基层的调查;加之,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围绕着一定主题而开展的,因此,事前做好调查项目规划,一举两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效将会更加显著。三是个人或团队自选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或基于专业兴趣,或有创业需求,或打算提前介入特定行业(职业)、或完成课程而主动选择的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不是模拟,而是实战,因此,参加这类锻炼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尽量减少犯错,最大限度地展现和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效果比较明显。多写,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激发写作动机,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读书笔记、调查方案、调查分析报告、竞赛作品、热点征文、活动方案规划、新闻报道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主动参与的各种练习写作的机会。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教材上三言两语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积极参与、修改、补充、完善之后,在获得需求方的评价(否定或认可)之后慢慢积累起来的能力。
3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关系的处理
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非常积极,有时不惜放弃一些课堂教学时间;有的学生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记忆几个基本概念,学习和实践的收获有限。为此,要求学生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1)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如喜欢的行业或职业、将来有条件打算介入的领域等),进一步明确该课程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如:想进入营销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会计行业等,首要应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时间是专业所要求的时间和知识内容,是将来入行之本。要结合课程教学课内外安排为自己拟定切合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计划,并灵活实施。
(2)分清各阶段计划完成项目的主次,把握阶段的重难点。在面对实践工作或学习任务时,既要学会兼顾全面,同时也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合理调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期间学生如果频繁陷入兼职的繁杂事务之中或以实践之名忽视课堂学习,长期以来,会导致缺乏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终将得不偿失。那么,在什么时间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适宜呢?大赛类实践通常不受时间影响。鼓励和要求学生把社会实践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或学习之余的空余时间,充分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时间,而且撰写实践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以时间换空间,例如电话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82-02
“语文,语言是基础,文学是根本。文学总是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渠清如许”,可以取“名著”这活水,从中撷取优秀作品,用它们滋养学生。
一、制订名著阅读策略,开发名著阅读资源
(一)立足年龄、合理分层的阅读策略。 “童年是一个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这些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反映在阅读内容也应当是千差万别。也许有人说“一流的作品,不仅没有国籍,而且也能冲破读者的年龄界限。” 但人们评价《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时也曾说过“青年读《堂・吉诃德》觉得滑稽可笑,中年读《堂・吉诃德》对主人翁肃然起敬,到老年再读则潸然泪下”。确是如此。我们且不说浩如烟海的书山,其中能达到如《堂・吉诃德》般一流的著作到底占多大比例,即使就这个评价本身来说,不同年龄阶段对作品的理解,真能与塞万提斯的初衷相投的有多少人?正因为此,在名著阅读时,我们坚持按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阅读书目,且把篇目分成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次,供学生阅读参考。
(二)尊重选择,张扬个性的阅读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有的在读书写作表现为“走偏”。爱好细腻的,读冰心散文,读婉约词人。喜欢科普读物,军事文化一并咀嚼。这与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发生了冲突。过去我们一起习惯于找平,削长补短。文笔凝重的,我们建议他要添几笔亮丽的色彩,喜爱“小桥流水”,我们偏要他读“大江东去”。教师手里总是绾着束缚人的绳索,不自觉地扼杀个性。要萌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真正清楚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只有他才能决定自己的一切,就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选择,也才有可能使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在自由阅读课上,每位学生读的文章或许不尽相同,但形成的语文氛围却相当浓郁,学生最终达到的语文素养也是殊途同归。
(三)关注生活的阅读策略。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生活中的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根据这种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文坛卷起“韩寒”风时,学生读《三重门》,在读书沙龙上评书及其人。他们还客观地看待韩寒现象,得出了“一个人可以不全面发展,偏科并不可怕,可怕是他一无所长、无所事事、无所追求”的认识,使自身受到教育,让老师得到启发。《明朝那些事》风靡一时,学生购买阅读,投入讨论。关注生活与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
(四)师生共同构建的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世界是精彩纷呈的,是无限的。学生读过的名著教师不可能都读过。即使是教师没有读过的书,教师可以深入学生中间,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查一查目录,看一看重点章节,问一问读书的感受,与他们交换意见。
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介绍一些名著阅读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学会运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法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在欣赏时注重体验、感悟,不要求面面俱到,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审美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探索名著阅读新的交流方式
(一)读书沙龙――展现个性阅读。“阅读是吸引,写作是倾吐。”学生读名著,每有会意,随时随地记下来,变成自己的读书笔记,于读书沙龙交流。读书沙龙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创意地阅读名著,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读书沙龙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例如围绕“哈利・波特”系列,有的认同广告、书评中的说法“充满了令人激动的情节”“为人们机械刻板的生活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而有的则认为故事情节平平,骑扫把飞行等不过是对传统西方文化的“朝花夕拾”。双方各执一词,展开了小小的辩论,甚至由这股“哈利”风联系到中国影视,还剖析了中国电影业没有一套商业机制,思维缺乏创新,许多片子雷同等弊端。唇枪舌战、礼尚往来,学生反应的敏捷性、表达的条理性、应变的灵活性均得到训练,也培养了不盲从不迷信的批判性。
读书沙龙还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倡导一种新理念:教师要与学生同读。教师不再是匠气十足的“释疑解惑”者,而是一个激情的初读者,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层面解读名著,平等对话。读书沙龙的组织、活动等自在学生,他们可以根据需要特邀嘉宾。如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特邀音乐老师参加沙龙,音乐老师结合作品解说,提高了他们的审美素质,增强了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
(二)家庭读书会――塑造人格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遇物则诲的灵活性、血缘伦理的权威性与朝夕相处的长期性,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孩子道德养成与发展的最主要的阵地和最自然的舞台。
家庭读书会提倡的是父母与孩子同读,彼此平等、民主地评论、畅谈。教师需要做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树立起“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书”的意识。当父母们乐意带学生出入书店,与孩子共享文学作品时,家庭逐步营造起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学生(下转184页)(上接182页)耳濡目染,必将受到熏陶。同时,父母与子女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就增进了,距离也拉近了,孩子心灵和人格的也得到了正常培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名著阅读带来的思索
(一)名著阅读充分发挥了语文育人的功能。语文科目的目标是“人”。文学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它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的人文性也表现在要以文学作品学习为主。名著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形成对灿烂文化深深的依恋,并具备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语文学习的能力。名著阅读,还通过典型形象的感召力和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受到感染,并将其蕴藏的精神力量浸润到自己的心灵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对人的内化作用。
(二)名著阅读磨练阅读思维能力。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名著将文学形象所特有的模糊性、典型性发展到了极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阅读就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读书沙龙提倡的个性阅读,又给予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机会,使他们清楚自己在思维广度、深度、独立性、目的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96-03
当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种类、范围亦迅速增多,这带来一个后果,即人们更加偏爱生动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而且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结构不合理[2]。同时,大学本科教材体系日益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一般来说,学生只要基本了解教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总之,在很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阅读了课本(包括部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这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距。应当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这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扩展课堂内容、增加学生获取系统信息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课程教学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思路
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范围(包括学术著作、一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等)或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阅读和研究。二是明确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课外阅读来增强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必要调整,即将单纯的课堂讲授改为“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指导(答疑、讨论)”。四是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即将原来的闭(开)卷考试改为“期末闭(开)卷考试+课外阅读内容和效果考核”。
通过上述改革,以期实现如下目标:其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限于课本,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相关专业著作、论文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三,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倾向,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四,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课堂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研究性、讨论式的主动学习。
2 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笔者在进行《旅游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每人阅读5篇学术论文(或1本专业著作)的要求,并于学期末逐一进行了考核。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平均阅读7.08篇(以阅读1本著作折合10篇论文计),总体完成任务要求的141.6%,完成阅读任务最好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85.2%,完成任务最差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11.8%;263名学生中,仅有2人未能完成阅读任务(占学生的0.76%)。具体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从学生阅读的范围来看,涉及到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41%的学生成系列地阅读了诸如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会展经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自己感兴趣的论文。但对于旅游统计学以及旅游研究中涉及数量研究的论文较少涉猎。
从学生阅读的文献来看,学生阅读了包括《旅游学刊》、《城市规划研究》、《旅游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论坛》、《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复印报刊资料)等主要旅游类研究期刊,还阅读了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金融研究》、《经济评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东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大量的知名学术期刊;部分学生阅读了诸如《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选择与成本》(布坎南)等经济学著作和《旅游管理》(尼尔利珀)、《生态旅游》(Weaver)、《中国旅游研究》(戴斌)、《旅游策划创意攻略》(吕志镛)、《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吴必虎)、《旅游项目策划》(杨振之)等旅游研究类著作;甚至还有2名同学阅读了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的博士论文。
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看,全部学生都按照要求作了读书笔记,从笔记及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情况来看,总体优良率为65.78%,合格率为99.24%。第二学期期末,笔者对学生阅读意愿和感受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205份,收回204份,有效问卷203份。统计结果如图1。
图1表明,学生阅读意愿明显增强,明确表示“不会”的学生由69.96%下降到7.39%。虽然明确表示“会”的学生比例也由30.04%下降到25.61%,但67%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术论文。实际结果肯定是,67%表示“可能会”的学生分化为“会”、“不会”,即便只有其中50%选择“会”,那么,实际选择阅读论文的学生比例超过50%。有1.48%认为阅读论文收获“大”、4.93%认为阅读论文收获“比较大”的学生,选择了今后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论文,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缺乏阅读相关论文应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而“读不懂”,产生了对于学术论文的畏惧情绪;二是因为对于理论问题没有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学术论文,感到收获“大”的占59.61%、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占38.92%、感到收获“不大”的占0.98%、感到收获“无”的占0.49%;前两项合计为98.53%,后两项合计为1.47%。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绝大多数感到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收获;少量的学生感到收获“不大”或者没有收获,其实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不大、习惯不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3 学生的主要收获和阅读存在的主要困难
3.1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的主要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第一,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仅仅学习课本的不足;第二,使学生了解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爱好读书、“爱上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学术论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意识到依靠自己能够读懂学术论文;第四,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认为“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旅游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第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到“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要全面观察、仔细分析,辩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科学的严谨和学习科学所需要的态度。
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一,扩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了解了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法”;第二,使学生对于许多特定问题(诸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会展经济、国际旅游岛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并且,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3]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自身独特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数据收集方式、处理方法和写作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学术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第一,增强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不少专业术语不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部分学生学会了通过网络信息识别文献,如有同学通过中国知网()发现石美玉教授论文下载量很大,而引发兴趣,阅读了石美玉教授多篇论文;第二,帮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专业性问题从多方面论证的思考方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了理性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在科学方法、在数据、在事实的帮助下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
4)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通过阅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课程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深化和扩展,且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地,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应该说,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提升,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相比,教学、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即便那些自此以后几乎不再自觉阅读学术论文(著作)的学生,其记忆也是深刻的,笔者对于毕业生的回访中显示了这一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学术论文(著作)的阅读是一个较高水平学习的开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机会,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特别是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学生因此开始大量阅读学术期刊(著作)而十分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3.2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存在的主要困难
1)学生查阅资料中,存在资料不足的问题。第一,尽管图书馆已经拥有一定量的旅游期刊,但复本不足,当较大量的学生需要阅读时,数量不够。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较为一般的期刊、甚至个别学生选择非学术期刊进行阅读。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术术语不理解,图书馆拥有的相关工具书的品种和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个经常性的困难是经常遇到各种经济、管理模型不理解,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知识不够。
3)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及时的指导。由于未能建立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沟通渠道和机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
4 学生阅读指导的改进
4.1 学生阅读资料不足问题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来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从中国知网来看,主要的旅游类期刊基本能够在出版后一个月内上网,学生可以阅读到最新的研究论文;同时,通过中国知网,学生可以十分便捷地查到特定期刊、特定主题的论文,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阅读。
4.2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问题
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解答或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解决,如有条件时建立助教制度。另外,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答疑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阅读中的疑难。
4.3 学生阅读过程的控制(激励)问题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难的是坚持,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激励),才能使大部分同学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应当对于阅读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5 结论
前述结果及耿春红等、张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急切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约束[4,5]。以课程学习为主导,运用课堂教学的约束力,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为直接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建立起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约束―沟通―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改善学生的阅读结构,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捷.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57.
[2]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