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生态,甚至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以视频为主要d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有专家认为:核心素养是要在很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教育事件,然后在一个孩子身上积淀下来的这种持久发生作用的品格和能力。这个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影响孩子一生,并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素养。
微课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微课建设这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旨,创新体制机制,用心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启动微课建设以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师论坛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手段,构建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微课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硬件及软件的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与学校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摆脱了机制束缚,提高了教师素养,才能激发生长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名师指路:2015年10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微课培训。无锡市电教馆主任支渝应邀前来作了《职业院校微课创作介绍》的专题讲座。培训围绕微课的结构组成、特点重点、模式、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还展示了往年获奖作品并进行点评。崇拜名师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反应,渴望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求。要把这种心理需求变成教师的心理追求,需要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统筹协同:2016年2月20日,学校举行全校会议,会议重点谈了微课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强调各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整合,凝聚校内力量,减少内部阻力,将微课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科学规范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试点引路:2015年11月,学校选派10位选手参加市级优秀微课资源评选,专家和选手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研讨,对参赛作品脚本一一点评并作了针对性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选手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积极探索,培育典型,挖掘经验,面上推广,于2016年3月21日组织以“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为主题的全员培训。
主题沙龙:2016年6月2日,学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题沙龙研讨活动。全校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操作经验,围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及功效、微课制作中内容的选取、微课制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微课建设应充分考虑“十分钟注意力”,精心设计,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原则,依托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平台,走“不会做―学会做―做好―做优”的发展之路,有效促进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成立研究团队,搭建教师教育实践之梯
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很远,但是一群人一起走会走得更远”。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提高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
微课建设是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进行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从传统的教师演变为一个学习者,最终与其他成员一起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主题沙龙”交流发言中,笔者将微课建设比喻成旅行。旅行的乐趣有时不是在于你找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路过了怎样的风景,遇见了怎样的人,体验了怎样的生活。同样,在微课建设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微课的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以及微课的应用,但我们不应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同伴的互助、资源的积累、硬件和软件的运用、细节的追问。
一次微课的建设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你用眼睛看外界的五彩缤纷,也用心去回味你人生的绚烂多姿。你与你自以为的传统教育渐行渐远,且行且享受,回味、憧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倾听不同的故事,经历不同的人生,成就不同的新故事。
微课建设,不仅要追求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发展。微课不是为了适应课改而改变,而是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改变,我们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三、追寻管理艺术,引领教师自觉建设之路
曾记得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千军万马的诀窍是什么。这位五星上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旧绒线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捏起线头,沿着桌面慢慢拉动。“你看,如果我拉它,这根线就会跟我走遍天涯海角。”接着,艾森豪威尔改用手指推线头,绒线立刻蜷成杂乱无章的一堆。“可如果我推它,则只能越推越乱,整根绒线哪儿也去不了。这就是领导的艺术!”这个案例一方面传递了被领导者在“主动”与“被动”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另一方面说明了领导的艺术在于“示范引领”而不是“强迫命令”。
微课建设也是这样,成功的关键是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建设。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让教师从身边小问题开始,想办法梳理、解决问题,并制成微课程。微课建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间可以通过微课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教育不仅是“解惑”,更应是“解放”,知识不仅需要“学会”,更需要“会学”,教师和学生一样,他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为此,学校颁布《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微课建设方案》,制订3~5年微课培训规划,后期再安排一系列的微课培训项目,让教师在微课学习、设计与制作、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
四、聚焦课堂教学,开启培养核心素养之门
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课堂上应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给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培养出有素养、个性化的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将制作的微课通过“锡山中等专业学校网站”和“锡山终身教育平台”,与教师或学生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在全校会议和例会上,我们通过教师论坛等形式播放微视频,引起教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微课又可以作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在家长会、班会课等场合播放制作的微课,让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领会主题。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所以,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必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升、完善。
在聚焦课堂教学时,我们分享骨干教师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深厚理论积淀形成的素养,也分享年轻教师精美微课带来的清新;分享微课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分享微课中的合作创新。当然,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团队已把微课加工成微电影,呈现动态思维,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抽象的知识,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虽然有的微课案例并不完美,但它能激发师生的思考,引爆内部智慧,让他人看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带来的启发层出不穷,可以自主解决许多问题。
今后,在微课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观,进一步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躬身前行、潜心研究,用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微课也终将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课程”中,落实在平常的、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课堂”上。
关键词 :高职;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新疆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编号:GJWHKJTSXM20143179)
作者简介:刘蓓,女,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56-03
在信息网络时代,数字化、智能化高职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常态,各种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成果都是通过校园网平台服务于师生和服务于区域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呈现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希望,腾讯—麦可思2014年底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大学生(65%)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或管理。其中,他们希望手机在课堂中实现的功能主要为“分享教材、课程”等资料(“211”本科:64%,非“211”本科:71%,高职高专:61%)。在现代技术渗入教学的今天,微课将逐渐成为课程教学不可缺的一部分。笔者自2013年开始结合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实施,开始进行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尝试,现已完成“舞蹈基础与创编课程”中“民族舞蹈”微课作品15部,通过两年教学实践及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微课设计方案模式。
一、问题聚焦、目标明确的微课选题
制作微课首要的关键问题就是选题,选题则意味着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1]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这个中心,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合与设计。教师要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要对学生的学情充分的了解,遵循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对课程内容按其内在关系进行完美切割,建立起以“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导向”、“技术作品导向”、“专题讲座导向”等微课系列,服务于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目前,由于微课的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平台、交互平台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和微课制件等原因,并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做微课,像逻辑推理性强的课程内容、知识量大知识复杂的课程内容、技术步骤复杂时间长的课程内容都不适合制作微课。在确定微课选题时,知识类的微课要注意逻辑关系,最好用知识导图来展现知识的逻辑结构;技能类的微课更要注重直观的视觉表现及动作分解,最好用简图和三维动画的方式,展现技术操作的要领;兴趣类鉴赏类的微课要注意趣味性、生动性,要将真实画面引入微课课程。微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情感,使学生愿意在课外自主学习本课程。
二、阶段清晰、素材详实的微课方案
微课的教学方案要从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始,首先是确定学生学习行为应达到的目标,其次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微课专题内容设计。一般情况下微课专题内容设计有:导文引入、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思考感悟、点评及总结等环节。导文引入要像讲故事那样简要介绍微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知识点、掌握的技能动作;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本节微课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上能够达到的、可以测量的学习行为目标。学习过程要求阶段清晰,每个学习阶段目标明确,内容和素材要详实,要有要点及注意事项。思考与感悟是记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要把学生瞬间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使学生在课前学习和课后复习微课过程中能够深入的思考及质疑,也为课程的现场教学提供一个学生交流的载体。点评及总结是教师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思考的一个过程,最好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展示。最后就是根据微课内容,确定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编制可以进行“实施”与“摄制”的微课脚本。
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微课的内容要精炼、紧凑、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要避免不相关的内容;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内容分析得足够清晰,设计的足够合理,微课呈现的学习情景才会逻辑清晰,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才能真正发挥微课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师生互动的微课实施
接下来是进行微课教学的现场录制和实施。一个好的微课“脚本”应该确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借助什么样的器械,教师有什么样的行为,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嵌入的学习素材和资料是什么,等等。只有规范可操作的微课“脚本”,才能进行微课的实施。微课实施的第一步是微课教学环境的设计,这个环境设计要符合微课的学习目标和微课的学习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感观的美感,要有职业的氛围,要有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场地。第二步是微课教学现场录制,要求教师情感饱满,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语言要清晰,逻辑性强,要具有吸引力,学生要积极投入并不间断的进行思考及质疑。好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使微课充满着情景交融和思想的交会,这就是一节好的微课实施。微课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教师要根据微课“脚本”,不断完善微课的实施过程,使摄制好的微课达到教师理想的目标。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学习资源的再建设、素材库的建设、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对于技能技术性微课,还有企业操作规程库的建设、企业产品库和企业案例库的建设。微课就是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一个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2]使学生好学和乐学。
四、画面优美、动感适当的微课制作
一个优秀的微课实际上是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3]在微课实施过程中,要和摄制人员广泛的进行沟通,讲清教师的意图和微课中的关键点。微课摄制人员要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素材中的场景再现可以通过演员扮演和音像资料真实再现等方式实现,场景再现要真实客观,要符合企业技术生产的原貌,尽可能的恢复真实的环境,能够顺利地把学习者带入所需要的职业环境中。展现微课图像效果最重要的步骤是微课的后期制作,要求微课的片头充满现代感和职业特色,符合高职学生审美需求。微课实施过程画面要优美丰满,不能单调。对于关键性环节要有字幕,要进行慢动作分解,对于极为重要的核心技术环节,还需要用FLASH等软件进行简约式和动画式展现,提高微课教学指导的效果。
五、课前学习、课中思考的微课使用
微课在课程教学中,并不能取代教师的现场教学,只是教师现场教学的一个补充。微课使用一般是在学习某一涉及微课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校园网或课程学习微信群,给课程学习的学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就进入到课程学习阶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在课程现场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自我练习。微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满足更加细化的学习者需求,让每一名学生的所学更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4]使高职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成为师生间进行知识深度探究、辨析、互动与实践的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六、注重情感、重在行为的微课评价
微课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微课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微课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增进的程度和学生对微课内容设计、微课展现形式有何更好的建议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确立“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微课选题,组建学生建设团队,由学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微课,使微课的建设与开发过程成为师生合作进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真正成为建设微课、使用微课的主人,这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资源,它打破了章节系统化的学习内容,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产品为导向、以案例分析为导向、以专题为导向的学习体系,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教学没有身临其境的缺陷,使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微课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凝练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己的教育教学价值,形成自己教育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要的载体。两年的微课教学实践使笔者逐步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基于更多更系统化的课程微课资源,建立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慕课”,使课程资源真正能够开放,服务于社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6-7.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77-79.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27-0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渗透于教育领域。从幻灯、投影到多媒体计算机,从电视、电影到电子书包、iPad,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两年,在Web2.0环境下,“微信” 、“微博” 、“微电影”等“微”样式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把焦点聚集在“微”字上,期望通过“微”形式变革我们的教育。微课在“微”时代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
一、微课的界定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 2008年秋首创的,他指出微课并不是指为了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1]根据戴维・彭罗斯的定义,微课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建构,并且是为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服务的资源。
在国内,微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研究并下定义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另外,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现在的学习正走向碎片话、微型化和移动化,传统的教学资源受到了很大挑战,笔者认为微课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所生成的为了学习或教学的短小视频资源。这种新型的资源,特别适合与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相结合,在非正式的移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微课与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
通过微课的定义知道,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表现形式,那么微课和传统的教学录像之间有什么区别,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分别从视频时间长度、内容单位、教学目标、灵活行、交互性、扩充性、情景行、资源丰富程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程度等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所示,微课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教学目标比较单一,重在突出一个“微”字,因为短小,就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并且微课不仅仅包括微视频,还有与之相关的微教案、微设计、微反思等,资源相对传统的课堂录像比较丰富。但是,也正是因为微课的短小,不能让学生涵盖所学内容的全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感受。
二、微课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微课和传统课堂录像的区别,那么微课建设的现状如何呢?笔者参考中国微课网(http:///)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截止到2013年6月27日)上传的作品总量为20607个,笔者分别从地域微课建设、各学科微课数量、各年级微课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类型微课所占的比例四部分进行分析,另外还选取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这些方面来映射微课建设的现状。
1.微课建设地域分布
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地域教育资源建设的不平衡,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建设也必会出现地域的不平衡。根据中国微课网上的数据得知,地域间微课资源建设差别是非常大的:如山东省上传的微课数量多达10607,而、青海等省没有上传的微课资源;另外,又比如像陕西、四川、海南等省上传的微课数量都不到50,由于省份过多,笔者把微课数量小于50的删除掉得到的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微课学科数量分析
根据中国微课网上传的参赛作品,了解到现在的微课不仅涉及主要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且还涉及中小学的副科课程,如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等;并且还有很多与生活常识有关的知识,如游泳的注意事项等。那么,具体学科的微课数量是多少呢,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笔者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列出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3.微课数量年级比例分析
现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与传统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的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微课建设就是为了在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的。微课从无到有,再到现如今的积极实践,微课资源的建设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规范和成熟。在中国微课网中,微课资源涉及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级,笔者对存在的微课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4.微课类型比例分析
对于微课的分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划分,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在中国微课网上,按照教师教学方式将微课类型分为讲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以及其他类型。教师在上传微课作品时首先就要选择自己所制作的微课类型,根据其中的数据,笔者了解到各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讲授型(80%)、解题型(4%)、答疑型(1%)、实验性(3%)、其他类型(12%)。现在建设的微课资源中主要还是以讲授型为主,类型分布很不均匀。
5.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分析
前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微课建设的总体情况,对于具体学科具体表现形式微课的建设情况仍不是很清楚,在此,笔者抽选观看次数最多的前50名微课进行分析(观看次数最多的高达3万多次),以期对具体学科的微课建设有所帮助和指导。在前50名中,各个学科的数量如图4示,从图4中可以指导,最多的是语文学科,有16个,其次是数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数量都是7个。
微课有四种呈现形式,分别为背景音加PPT演示,两分屏,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以及专门制作的课堂录像的微课,有没有那种形式的微课更受到学习者的欢迎呢?在对中国微课网上的前50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背景音加PPT形式的微课有22个,两分屏形式的微课有13个,截取以前视频的片段有10个,专门制作课堂录像的微课有5个。微课形式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制作微课时要选择合适的微课形式。
三、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如此多的微课资源,几乎涉及所有学科中的重难点,面对如此丰富的微课资源,应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呢?微课短小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非正式的泛在学习,即它是对正式学习的一种辅助和支持,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对于微课的应用途径,在此在两中学习方式中进行具体的思考,一种是混合学习,另一种是网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1.混合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所谓混合学习其实就是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此借鉴“翻转课堂”是思想,认为微课应该是在课前由教师选择并提供给学生的,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以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进行思考。另外,由于微课大多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这就需要教师把一章或一个知识体系的知识地图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将要学习是知识点在整章中或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等。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微课的应用途径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自由学习,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而进行的学习。教师一方面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辅以练习,使学生可以一步步攻克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在论坛或其他交互平台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把这些常见问题的解析制作成微课,不断更新微课资源,并且链接到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方便其他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微课建设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微课网上,有专门的一个功能模块――答疑解惑,在这个功能模块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网站管理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在答疑解惑模块中有568个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观念类问题和技术类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微课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理念问题
不论是以前的小班化教学还是专题性质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微课所倡导的一些思想,这些问题笔者在前面已经有所提及。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我国课程改革的10多年时间里,都或多或少地听说或者经历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正是因为经历过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许多老师对微课的态度从他们所提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是想尝试但对效果表示迷茫;另一方面,近两年微课进入人们的视线,现阶段对于微课教学的实践还是处于探索的阶段,教师的观念只关注微课的“短”、“小”等外部的特点,而对微课建设所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等考虑不周全,即和传统的教学相比也许只是把录像的时间缩短了,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的做法。
2.技术问题
笔者在分析答疑解惑功能模块中的问题时发现,对于现在的教师来说,技术问题仍是制约教师建设微课最主要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录制教学视频,如何进行后期的编辑,以及如何再PPT中插入多媒体文件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从一方面映射出制作微课所需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只有少数老师掌握。其实,制作微课非常的简单,教师首先不要望而生畏;其次对于设备只需一个麦克风,一个屏幕捕捉软件,就可以生成教学视频,如果是教学实录的话,再需一个视频后期制作软件即可。
五、微课建设的建议
1.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开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既不统一也不健全。然而,任何实践都要有理论作为支撑,微课的建设也不例外,在没有真正了解微课“是什么”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大量地开发微课呢?所以健全微课建设的理论基础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在建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虑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心理理论,即了解如何更大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价值。
2.提供微课建设的教师培训
培训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微课,首先要让教师对微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并且对微课所倡导的思想如何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进行思考,有自己的心得;其次,也要对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对如何制作微课进行培训。一线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所制作的微课有一定的针对性,他们本就应该成为开发微课的主力军,但一些教师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加以培训来改变现状,让更多的教师来建设微课资源。
3.追求微课建设的共享与开放
现在的教育领域,最热门的除了微课外,还包括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等,在MOOC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并且没有学生人数的限制。它建设的理念就是一种开放和共享的思想,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学校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这也是微课建设所应该追求的。但现在有关微课的网站中,有许多是收费的,但微课建设的理念是追求优质资源的共建和共享的。并且,微课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也可以避免重复资源的建设,有利于开发更多样的资源。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非常适合人们现在所追求的学习方式,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持移动数码设备和无线网络将越来越普及,微课所支持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良意.开展微课程科研课题实验 促进名师迅速成长[J].福建大学学报,2012(10).
摘要:微课程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传播的途径。体育术科的教学特点与微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特点吻合。文章基于微课程发展视角,对体育术科教学视频资源制作进行思考,以期为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 体育 术科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27—02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吴剑(1974~),男,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微课最早源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 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及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教授所提倡的60 秒课程[1,2]。国内学者胡铁生于2011 年第一个将微课的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一定的阐释。随后,焦建利、张一春、黎家厚及吴秉健等师范院校的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微课程的发展,并对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诸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视频课程资源的建设,它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使得抽象、生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鲜活、形象,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喜爱, 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课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
教育部于2012年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教学大赛,标志着微课程教育在高校的正式启动。本届比赛共有25个省份112 所高校182 门体育微课参赛[3],其中12 门获奖。在全部参赛的182 门微课中,术科132 门,占72.5%,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术科项目。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对于提高体育术科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微课概念研究
在先前学者对微课程概念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碎片(知识点),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小型化的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程具有讲授知识的针对性、知识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及自主学习的目的性等特点。微课程建设是Mooc 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连在一起,最终形成现代Mooc 教材,通过PC、手机及平板等终端设备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概述
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止2012 年,共建设各级、各类精品课程14446 门(国家级2682 门、省级5648 门)。201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4]。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分两类:一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升级转型;二是新课程的建设。其目的在于课程资源建设及共享,为广大受众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差异呢? 如表1 所示,二者在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及服务对象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精品课程以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为起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及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课程的实践条件及教学评价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突出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资源设计为起点,注重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保障及共享,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的环节。
3 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微课化的思考
3.1 微课信息传递特性适用于体育术科视频资源建设
微课主要通过视频与音频信息的叠加, 同步向学习受众传递知识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80%的信息通过视觉感受器进入大脑,14%的信息通过听觉感受器进入大脑,6%的信息是通过其他感受器(嗅觉、触觉及味觉)进入大脑[5]。也就是说,人们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来接受外界知识信息的感知。在体育术科教学过程中,示范法与讲解法是讲授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者对技术动作建立直观的感知, 继而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对技术要领建立进一步认知, 从而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微课正是运用不同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及音频向学习者进行某一知识碎片的全景介绍。比如在足球项目踢球技术微课制作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观看踢球的完整技术,比在传统教学现场更加的全面、直观。现代多媒体制作技术可在展示技术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技术环节技术要领的音频,使示范与讲解叠加,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2 体育术科教学内容单一性适应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体育术科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差异较大, 理论课教学更多时候是多个知识点的串讲。而在一般情况下,体育术科教学在一个单元重点讲授一个知识点(技术或战术),其中讲授部分不超过十分钟,这与微课程的时间特性高度一致。据此,在进行术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时,针对某一个技术或战术,通过十分钟左右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包含示范、讲解、易犯错误及多个针对性练习组成的微视频。将该技术或战术在实际比赛中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剪辑而成的微视频, 作为拓展资源进行建设,既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3 体育术科微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体育术科微课程应包括课程内容介绍、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及实战应用)、易犯错误及练习方法。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资源与音频资源进行同步剪辑。示范应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进行展示,便于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技术环节的特征,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动作技术要领。讲解除了介绍动作要领之外,还必须要介绍该动作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所有的技战术学习的指向都是比赛。在易犯错误部分,除了要介绍错误的形态特征,还必须要讲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练习方法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展示。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 为微课程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视频及音频资源外、3D 技术、动画及PPT 都成为微课制作重要的技术手段。
4 结语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微课程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微课程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国民体质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必将进一步提高,而对运动健身知识的学习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基于微课的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库, 必将给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在提高运动健身知识的同时,促进我国国民体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2]梁乐明,曹倩倩,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
一、微课的起源与发展
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今天热议的微课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1],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pgn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概念。他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012年10月,胡铁生又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面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013年2月,胡铁生又提出微课概念3.0版本: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脂、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从以上微课概念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看出:我们把微课定位从最初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一个简短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一种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线网络学习课程”(微型网络课程),体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2012年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3年8月,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各省职业教育微课比赛,微课迅速地融入了小学、中学、高校、职业教育,直至社会大众的教育。
二、微课在中职教学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建立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微课作为5~10分钟的教学资源有着天然的制作整合优势,并且5~10分钟的教学长度适合中职学生在线学习。因此,微课是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最方便快捷的途径之一。微课资源的建设是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微课资源相对缺乏,中职教育的微课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操作技能更适合制作成微课。职业教育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中职教师下企业吸收新知识再编辑成教时间长,速度慢,如果中职教师可以把下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制作成微课,及时更新,那么职业教育的特色方能明显,这样教出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用工要求。
(二)挑战
1.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还没有培养成上网学习的习惯。学生上网大多看新闻、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聊天和逛淘宝,很少有学习的。要制作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吸引中职学生上网学习呢?这是所有中职老师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我认为,中职的微课内容既要有原创性又要新颖,还要体现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
2.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学习缺乏热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微课学习?利用在线激励制度和考勤行不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中职老师共同思考,特别是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认真考虑。
3.教育工作者们能否正确的协调利用微课资源于课堂教学。毕竟很多一线的老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按照每节课45分钟备课、上课、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的模式,现在让老师们引导学生去进行微课学习,上课就是做课堂练习和指导学习进行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短时间很难适应,从而直接影响微课资源应用的课堂效果。
4.微课是近两三年才进入我国教育领域的,中职老师对微课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而且非信息技术专业的中职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多媒体特别是音频、视频软件的操作水平都很有限,因此,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微课,对中职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三、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中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的越来越多,这些产品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课前或课后能够利用电子产品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起到预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这必将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必将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现在大多数职校的网络教学环境都已具备,网络上的教学视频也很多,老师也试着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很少在课后看视频学习或复习。经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职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弱,没有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学生对课堂教学都没有多在兴趣,课后就更不会主动下载网络视频学习,因此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很低。
2.网络视频内容多而全、容量大。视频资源的容量很大,知识点也很多,时间一般都在45分钟左右,而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在8―10分钟,因此学生对学习这些容量又大时间又长的视频资料的兴趣不高。
3.教师设计的项目或任务不能体现职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和特色,加上中职老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不足,使得学生学完教材知识后,操作技能仍然很差,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决。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就业。
主题明确、内容单一、时间很短的微课正好解决了以上问题。教学中,我把EXCEL图表的创建制作成一个微课,图表的修改制作成2个微课,将EXCEL中常用的10个函数制作成10个微课。我把这些微课作为新课的导入和课后学生的复习巩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把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学习资料放到计算机室的教师机上,供学生下载使用。这些微课程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研水平。
四、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思考
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确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但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微课的选题要突出、要“微小”。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典型例题等等,避免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如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等)创作微课。例如,有的微课以图文并茂的海报的制作为选题,这根本不是一个微课所能解决的问题。选题要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这样的微课才能适应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微课件制作时要简洁流畅,图文并茂、层次分明,使用的文字尽量少,字体要大些、颜色搭配合理,背景要干净,不要出现过多无关的图片和文字。
3.有的老师认为微课就是课堂实录,教师出镜、出声过多,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说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益。因此要高度重视老师的微视频技术的培训和提升。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及合成方式制作微视频。
4.一部分老师制作的微课,过度追求动态化和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表现形式上,这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很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只是满足于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根本学不到实在的知识。
5.采用团队模式开发系列微课程。老师个人制作微课的能力和水平都有限,应注重发挥团队协作开发微课,特别是系列化专题化微课程,提高微课的建设水平和开发效率。
6.加强微课智能化、一站式平台的建设。单个微课起不了多大作用,整合和汇聚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才能发挥微课的综合效能。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发了很多微课资源,但是有的微课只停留在比赛层面,还有的微课在网上只能点播观看,学习利用率不高。因此,要尽快建设一个集微课制作、应用、管理、评价、交流、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在网上网下移动式、碎片化学习。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中职教师而言,微课有效改进了中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锻炼了中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微课创新了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对中职学生而言,微课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能力,满足了学生的移动式个性化学习方式。我们相信,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必将推动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05-02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工具之一,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众多《数据结构》教材,这些教材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同时也存在一定显著的问题:(1)教材出版形式单一,缺乏丰富的配套资源;(2)部分教材过分注重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3)教材过分关注如何方便教师教学而未考虑如何方便学习者进行自主性学习。为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设和开发满足时展需要的《数据结构》多元化教材刻不容缓。
二、微课的内涵与特征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微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应用的热点。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以教学时长短小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微小课程。学术界对微课展开了讨论和研究。胡铁生[1]分析了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并针对高校微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张静然[2]对国内外微课的发展现状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地梳理。范福兰[3]对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索研究。梁乐明[4]对国内外微课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微课的设计模式。微课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教学用时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这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若用时过长,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通常只突出某一知识点,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3)教学活动完整。微课内容虽少,但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4)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的容量一般在几十兆,方便学习者实现移动学习。
三、基于微课的《数据结构》多元化教材建设的特色
传统教材主要由教科书、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纸质材料组成,所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表F形式也较为单一。基于微课的《数据结构》多元化教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纸质版教科书、习题集、微课视频、CAI课件、程序源代码、演示软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含在内,形成新的知识传授模式。基于微课的《数据结构》教材建设将促进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数据结构》教授和学习方式朝着教学资源多元化、学生学习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多元化教材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方便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传统教材的使用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多元化教材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授和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学习模式。多元化教材通过微课的形式全面阐述《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涵盖线性表、树、图等所有章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微课教材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利用时间碎片,随时随地、自由、灵活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多元化教材真正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2.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多元化教材将文字、音频、微课、图文、动画完美融合,使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水平和学习状态有选择性、自主地学习,对于已经学会的内容可以快进跳过,对于需要思考的程序可以暂停,遇到暂时听不懂的算法可以多次重放,有助于学习者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元化教材采用理论知识结合案例的编排形式,充分利用我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真正突出南京邮电大学重实践的办学特色。教科书中大多章节均增加了实践案例,例如线性表、树、图等章节,通过对实际案例地分析,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将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以体现知识点的实践价值和应用意义。
四、基于微课的《数据结构》教材的设计
多元化教材主要包含纸质版教科书、微课、CAI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纸质版教科书、微课是多元化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教科和微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1.纸质教科书的设计。纸质教科书的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案例驱动为导向。纸质教科书的编写必须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组织编排教授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真正获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数据结构》中有许多数据结构和算法都来源于生活,如:队列、树、图等。以现实生活中关于队列、图等的例子作为案例引入,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算法之间的关联。案例通常主要由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知识关联、问题实现、问题总结等多个模块组成。
下面以拓扑排序算法[5,6]应用案例为例,简要阐述案例的编排。问题描述:编写一个对某专业各学期课程进行安排的算法,其中每门课需设定课时,各学期的总课时不能超过一定的上限。问题分析:各门课程之间有的是相互独立的,而有些课程之间则是存在先修关系的限定。知识关联:拓扑排序是判断工程项目安排是否合理的重要算法。问题实现:以课程为顶点,以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为边,建立有向图,对图中顶点进行拓扑排序,并同时考虑每学期选修的课程数和课时数的限制。问题总结:这是一个主要针对拓扑排序算法进行应用的案例,它同时也涵盖了堆栈、排序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微课的设计。微课的设计原则是认真筛选、梯度递进、逐步启发。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筛选出《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确认微课教学内容。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拓展思路引导创新”的“梯度递进”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逐步启发的模式,引导学习者厘清思路、探究问题,提高学习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散列表中的删除元素问题为例,阐述微课设计中使用“梯度递进”式的教学步骤。(1)发现问题:在散列表中删除元素时,若仅是直接删除元素将可能导致表中后继的一些元素无法被查找到。(2)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思考后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将后继元素全部前移一个位置。(3)分析:这种办法不可行,后继元素全部前移一个位置将使部分元素偏离基位置。(4)拓展思路:在散列表中增加标记数组记录元素状态可解决上述问题。(5)引导创新:再次引导学习者思考,散列表的结构改变之后,对之前的查找算法和插入算法有何影响?该如何解决呢?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突破传统教材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构建基于微课的多元化教材,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3]范福兰,张屹,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4-28.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5]陈慧南.《数据结构――使用C++描述(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严蔚敏,李冬梅,俏懊.《数据结构(C语言版)》[M].第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Construction of Diversity Textbooks for "Data Structures" Based on Micro-Courses
WANG Hai-yan, LUO Jian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基础‘微课’”的发展很快,举国上下非常重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主
>> 基于Moodle平台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建构 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 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 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就业目标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分析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高职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的探讨 基于慕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学者网平台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改革实践 基于常职院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唐丽娟.基于计算机基础“微课”的教学资源库开发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3]刘建华.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4]周新成.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教师:下,2014,(11).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6502
0引言
近年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人文基础薄弱,在思想深度和广度、思辨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戴炜栋,2007;宋林珊,2012)。近年来,国内英语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着眼于英语专业如何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培养“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胡文仲、孙有中,2006)。因此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了研究型“语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笔者以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130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研究型“语言工作坊(workshop)”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同时,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微课”资源,探究基于微课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手段
“工作坊(workshop)”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英文简称为“workshop”,主要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个概念源于教育心理学,是将由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对话、沟通、共同探讨、共同调查、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规划或行动方案等)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过程。这种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集研究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参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语言工作坊”是一种参与体验互动式的语言学习模式,它将主题学习与互动相结合,教学互长,鼓励参与和思辨、创新以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团体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使成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共同研究思考,提出方案,促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开始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深入应用,微课成为现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学习形式。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acgrew教授(1993)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1995)所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现今广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David Penrose(2008)提出的。
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国内外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三大类。第一,微课基本理论。很多涉及微课的文章只是介绍了微课的概念产生,含义、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胡铁生,2011&2014;金陵,2013);第二,微课相关技术和设计。技术研究主要是微课资源的平台建设,或者是基于微课的课程建设和设计(梁乐明,2013;余胜泉,2014);第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颖,2013;卢海燕,2014;刘红霞等,2014;刘锐,2014),这些探索涉及了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和课上课下的使用方式,教师角色等。总的来说,微课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对微课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做了研究,但深度不够,同时对技术及评价标准的研究还有待加深。
国外微课平台建设已较为成熟,也已经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可汗学院,它是由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旨在向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而国内微课资源在教学上的实践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微课资源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微课引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基于微课资源进行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2基于“微课”资源的课堂设计
“语言工作坊”教学模式不同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讲练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内容主题与互动相结合,教学互长,鼓励参与、创新以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库,丰富课上课下资源,从而调动学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面互动,积极学习。
第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待。要建设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实际需求。笔者在问卷和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着就业焦虑心理,他们急于了解未来职场对于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期待学习到更加实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主题设计时除了关注人性剖析的主题,例如爱、自由、勇气、理想、责任等,也需要考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事件及经济发展态势,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入职场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了解企业文化,进行职业设计与规划或开展对于创业的思考。
第二,语言学习主题系统的分解和版块设计。在此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定语言学习的目标和版块,将教学目标、学习项目、学习要求和学习过程都目标化、具体化和层次化,并提供相应的网站及微课资源。在设计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收集各方资料,开展访谈、问卷等形式的社会调查,组织影像录制、英文报刊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商务谈判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
第三,指导教师仍然是该模式实施的核心,在教学模式中主要起主题设计者、项目组织者、微课资源设计开发者、教学导向者,学习研究推动者、学习效果评价者作用。
第四,学习小组是该教学模式的中心主体,每4-6个学生组织自己学习研讨的小组,便于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协调,也可以在小组中充当“教”的角色。各个小工作坊积极参与,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等方式鼓励学习者共同参与,促进教学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成果的汇报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例如各工作坊之间展开辩论,进行英文话剧表演、职场模拟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展示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3翻转型教学方式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认为: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由于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便捷和容易,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课堂时间更多地放到第二步吸收内化之上。
笔者的研究团队所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课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微课资源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智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的学习范式。全面颠覆传统“手工”作坊,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面互动,将传统课堂元素移至课外,将口头讲授变为视频媒介,将“一个单元”变为“多个微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设微课视频资源库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但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选择能让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的,不需要在课堂听老师讲授传授的知识点、重点内容,采取学生课下自学的方式,了解基本知识点。腾出实体课堂输入时间,解放师生围绕课本和知识点“传输接受”的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和话题开展讨论和分享,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可以组织同头课的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制作课堂教学视频,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学习“小环境”。通过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英语优势资源在校内和校际教师间的共享。既有利于教师自身思路和视野的开阔,又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资源。
此外,网络上的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速度。此外,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每年会邀请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种类繁多,看法新颖,对学生英语学习和思维启发也非常有帮助。
5评价体系创新
在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模式下,通过集体分享、团体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鼓励学习者共同参与和积极参与,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和即时的评价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基于“微课”资源的论坛或平台也可以使教师突破课堂限制,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研究型“语言工作坊”模式下应该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要进行反映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估
(summative assessment),也要进行反映自主学习过程
摘要:当前,微课已成为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微课建设从中小学基础教育起步,逐步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文章从微课的核心概念入手,简述微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意义,并分析国内外建设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微课建设的基本模式,以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进行微课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微课;教育信息化;工业分析与检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68-03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教育界也兴起微课建设热潮。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小学微课资源征集和评比活动,该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了“微课”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的概念界定,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是,有关微课的核心概念达成两点共识:一是以“微视频”作为微课建设的核心;二是微课需要围绕学科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制作。
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微课全称应为“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这一概念既强调微课的资源构成和制作途径,又涉及教学过程,比较全面和完善。
微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10~2011年,国内仅有极少数学校尝试微课教学实践。到2012年,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等纷纷组织各级别各类型的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应用推广等活动如火如荼。
2012年9月~2013年8月,全国范围内的微课大赛接踵而来,如《中国教师报》组织了“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另外,广东省、浙江省也积极组织省级微课培训活动。如今,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随着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微课建设,人们的认识也逐渐发生转变。早期,开展微课建设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性,提高易用性。此阶段,微课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室、实训室等真实教学场景拍摄而成的视频剪接而成。视频形式比较适用于教师的观摩与交流,而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并且,此阶段人们将微课定位在“一种新的资源形式”或者“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微课的扩展性、互动性、动态发展性尚缺少思考。
后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提升到“微教学活动”,并重视微课的应用研究,包括应用培训指导、应用模式和策略、应用机制、应用效果与评价。此时,微课被视为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由于强调了微课的应用功能,除“微视频”和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产生了“微反思”(教师本人)及“微点评”(学习者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学习者的反馈意见等)。在这种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微课教学资源具有生长性,不再是静态的。胡铁生创造性地提出微课的“6+1”应用模式,强调了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微教案、微课件、微联系组成静态技术化资源,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则是在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智慧型资源。
最近,微课又被视为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王觅提出,微视频课程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总和。这种以微型视频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新型微型网络课程,具有普通网络课程微型版所不具备的真实的、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具有主体鲜明、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半结构化、易于交互等特点。
微课的建设意义
从微课的核心内涵、功能作用进行分析,微课建设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1)可依据课程知识点,整合一批短小、精悍的视频材料,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资源。(2)可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途径,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3)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4)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而且也能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国内外微课建设模式与方法策略
微课建设已经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获得了充分发展。高职教育在微课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范例。如何借鉴国内外的微课建设策略,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微课,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以下分析现有国内微课的建设模式和方法策略,借鉴国外可汗学院的先进经验,并提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微课建设方法。
目前,国内中小学基础教育微课建设纷纷参考广东省佛山市的建设模式。佛山市教育局依据新课程标准,整体规划,通过“征求评审式”和“项目开发式”两种模式进行。一方面,通过向基层教师征集微课,统一上传到规定的平台,评审出优秀的微课;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招标及立项申报的方法,由具有丰富课程建设经验的学校牵头,组建微课建设团队,组织项目实施。而微课上传平台由教育主管部分负责建设和维护,满足共享和应用的需要。同时,建设好的微课库,可通过集中展播、教师观摩、专家点评和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以获得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平台,一线教师广泛参与,将评审评优与立项开发相结合,既保证微课的学习范围,又兼顾微课的内涵质量。
国外比较著名的微课建设模式为“可汗学院”模式,由美国教育家萨尔曼·可汗(Salman Kahn)建立。可汗学院是一家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目前开设了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其免费网上课程在脸谱网上有7000多人注册,在推特上有2900人注册。
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不同于普通视频公开课,具有鲜明的特色。(1)微视频主题明确,每段视频只讲授一个知识点,短小精悍。(2)视频课程“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一般画面比较简单,一块写字板上配有文字、公式和数字,没有教师出镜。这是为了减少其他画面的干扰,使学习者专注于授课内容。(3)教育游戏化,枯燥的化学、物理、数学学习过程像玩游戏闯关,攻关成功便会奖励一枚“勋章”。其中,“满十分过关”的学习方式,激励学习者完全掌握视频中练习内容,获得满分,才可继续前进。(4)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既方便教师充分了解学习者状况,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学习情况。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学习时间频率柱形图、学习知识点饼形图、学习技能进度图等,涵盖了学习者时间维度和学习内容空间维度。
可汗学院的视频授课材料绝大多数由可汗本人制作,制作经费主要来自美国的各大公司,如微软、谷歌等提供的赞助。可汗学院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包括视频制作、内容选取、游戏教育和数据分析等,显示出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而且,美国部分中学已经通过学习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家中先观看可汗视频,记录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指导,答疑。
这种微课建设模式是完全由民间组织的力量来建设,内容的选择依赖于建设者的自身兴趣、学识和经历。其建设成功具有偶然性因素,在我国复杂的教育国情下,很难简单复制成功。但是,可汗学院的微课建设策略则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推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高职高专微课建设的模式
以笔者的观点,我们可借鉴广东省佛山市提出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模式。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专业大类均设有相应的社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如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或者相应的教育协会等。其中,对于化工技术大类而言,已经成立了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可以协调和组织石油与化工行业内部各兄弟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如化工技术专业大类中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可组织国内相近专业的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倡导资源共享。因此,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由具有丰富课程建设经验的院校组成团队,按照职业行动领域分解学习情境及其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牵头的学院可建设微课平台,其他参与的学院承担所分解的建设任务,并执行相同的数据建设标准和上传格式。并且,所有的微课视频,可以向所有一线的基层教师征集,通过评比和项目申报形式,获得较优秀的课程资源。所有的课程资源经过上传,可供各相关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共享和交流。同时,微课的建设经费可以来自建设团队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国家、省及市级项目获得,也可以来自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赞助,并结合学院的配套经费投入。
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建设模式,可满足本专业相关学院的课程需求,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途径,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微课建设的方法
在宏观的建设模式上,我们已经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重点院校负责,面向所有一线教师开发,以评比和申报方式,建设专业各学习情境的微课的模式。那么,在微观方面,即建设方法和步骤,在细节上又该如何实现呢?
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前期课程建设过程中,“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和“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这两门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编制,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确立,学习资源及素材的建设,课程学习网络平台的建设等等,均已获得了初步的成绩,为后期微课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课建设的方法可采用两种思路。一是基于已有的视频课程资源,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进行加工和剪辑,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微课资源。当然,对新的微课资源,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开发。例如,采用传统的视频课程建设方法,在教室或者实训室,拍摄简短的视频录像,如“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可拍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采用现代的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在电脑中讲解PPT,直接进行录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这一知识点则可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制。
这两种视频制作方法各有特点,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交叉使用。对于一些实训类课程内容,涉及具体的实践技能点,可采用现场摄制法。可请信息中心的专业教师参与,利用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并在后期制作。其中,学生的学习场景,教师的示范操作要领和学生的操作失误等等,均可呈现在视频中。而对于一些理论型课程而言,比较重视逻辑推理和演绎内容,可通过录屏软件,教师在电脑屏幕前边讲解PPT或其他形式课件,边录制教学音频。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DB/OL].(2012-09-10).http://dasai.cnwei
ke.cn/?c=news&a=newsdetail&id=76191.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名词、新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微课作为教育领域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为有机的一体,这也成为当下高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来自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学者戴维•彭罗斯的微课程概念,同时也提出了微课程建设的五个步骤:列出课堂教学中需要传递的核心概念;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时长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至课程管理系统。国内微课程研究方兴未艾,作为新兴研究热点,在微课程的具体名称、界定范围、资源组织模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微课依托信息技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是一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长特点,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技能点展开录制,这种小而精致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这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二、艺术院校微课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艺术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相较于普通院校,艺术院校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艺术专业为主,微课这一形式在艺术专业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可以使教学更为出彩。[1]从当前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微课本身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要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微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在教学设计上往往是录制一段上课视频就当作是微课教学视频,完全没有理解微课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在微课的规范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微课应是一个小的教学流程的体现,包括了开头的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信息、教学互动以及结尾教学总结和作业布置,而这些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这种不规范的微课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建设策略分析
1.强化微课教学理念。微课教学建设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教师是微课教学的践行者,要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不断提高深化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引导教师针对对待微课设计、开发、共享,深入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让教师在教学理念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微课教学在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2]2.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微课建设中涉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融入微课教学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3.注重微课教学建设的深入推广。微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仍处于发展阶段,从管理层来说,应不断推动微课教学传播推广工作的展开,将微课教学深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之中,努力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影响力,使其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微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教学推广应用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微课教学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在微课教学建设要从教师、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体系,将微课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使其作用在时展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老师们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2.微课带来的线上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因微课视频短小,利于网上传播,使用也很方便,不仅适合线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不用受时间、场合的约束,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交流,也方便学生、家长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我们获得广泛、全面、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老师研究水平的提升。微课制作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的教学经历、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制作课件能力较强,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录制的微课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值得研究。
(二)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微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2.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3.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二、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一)使用微课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技能训练中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的成绩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技能大赛的参与以及获得的成绩已经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我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成绩,笔者申报并主持了市级课题《技能大赛背景下动画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在课题小组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技能培训的成绩。例如,在三维动画制作培训中,对于角色建模,还要求对人体骨骼、肌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明暗、物体机理的理解表现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虚实、强弱、色彩有很好的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节奏、镜头运用、速度把控的能力,对于角色动画,还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节奏、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场等物理模拟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等等。技能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培训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