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的数学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4: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的数学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的数学教育

篇(1)

数学化思想最早由荷兰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提出,将数学化思想定义为借助数学思维客观看待问题,并加以解释和整理,实现数学化组织和完成。随后,相关学者对数学化思维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化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数学化思想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数学思维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并实现问题的解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思想,确立数学化思想理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数学化思想的作用和教育价值,教师要转变思维,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化思想,并确立数学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进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从本质而言,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和\用数学思想方法后,才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快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化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分,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各个数学元素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明确数学思想,进而养成良好数学思想习惯。

二、拓展方法,构建数学方法策略体系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相似性质,推测二者其他性质方面相似性,这种方式属于主观意义上的不充分似真推理,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往往要开展一系列逻辑论证,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入类比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入到数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类比“方程”概念,提出“不等式”概念,出示第一组:1+2=3;a+b=b+a;S = ab;4+x = 7,第二组:-7 < -5; 3+4 > 1+4;2x ≤6;a+2 ≥0;3≠4,观察这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含义,明确小于、大于以及不等于等情况,自主对以上式子进行区分,从方程概念过渡到不等式概念,加深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印象,强化数学思维,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化归法

化归法主要是将原问题进行变形和转化,形成熟悉的问题再进行解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化归法作用于问题本身,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入化归法,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和转化,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中,为了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两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合两个对角;把平行四边形叠成一个圆柱,验证对边相等;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四个角的角度,进而使得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能根据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数形结合法

“以形助数”、“以数辅形”是数形结合法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形”的直观性明晰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以“数”的精确性凸显“形”的属性。在实际应用中,数形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路,将问题解剖开,明确各个数量关系和几何性质,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中让同学在演算本上画出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式,然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y=2x2 的图像,并根据图像谈论其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知识探究中,以抛物线为切入点,用描点发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图像特点,明确此图像为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y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使得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并明确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进而落实数学化思想。

三、结束语

在引入数学化思想的过程中,除了从思想和方法入手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构建友好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环境的活力和生机,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篇(2)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穿插了较多的数学史料,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引入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初中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简析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初中教材一共有六册,在这六册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通常体现在“阅读与思考”中,根据数据统计,“阅读与思考”共有15处,其内容详细,具有真实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史知识。如在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科书中,“阅读与思考”中加入了“海伦―秦九韶公式”、“黄金分割数”和”圆周率π”等内容。在课后习题中则引用了古算题,共有12道,不仅有古代文言文历史原题,还有白话文对原题的解释。除了“阅读与思考”和古算题之外,还有“专题片段”、一些数学家的简介和数学著作的书影等数学史内容。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数学史较多,但是用途较浅,大部分只是作为铺垫,容易让人忽视其重要性,让老师和学生误认为只需了解,不必深入探讨史料之中隐藏的数学思想,老师和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史料的内容,数学史料的价值无法呈现。

2.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老师而言,数学是难教的科目,对学生而言,数学是难学的科目,数学课堂如果过于枯燥无味,即使是在激情澎湃的年龄,也难以让人兴致勃勃、认认真真地听课。数学本身并非无趣,只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起,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愿意自觉专研数学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听史料的过程中思考其中蕴涵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2 引导学生自觉探究数学知识。

顾名思义,数学史就是有关数学的历史,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数学史的引入,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其中的奥妙。同时,数学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2.3 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史中众多的优秀作品,如《九章算术》、《四元玉鉴》和《海岛算经》等,通过对其内容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基础,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情感,能降低学生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难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专研和探索精神,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苦难的勇气,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了解古人伟人专研探索数学知识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直面困难和失败,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3.1 重视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分为同时期和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它的存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自然情景是同时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则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掌握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数学史的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讨数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强化所学知识。

3.2 丰富数学史内容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数学史的引入数量较多,但其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且数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较单一。因此,可把数学史转变成数学文化史的形式解读,让数学与哲学、政治、艺术、经济等多方面挂钩,尽可能地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多样性,阐释数学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让数学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补充数学教学与数学史相结合的资源,开发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的数学史资源库。数学史的内容,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不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水平范围的,要讲究实事求是。编排教材时,对数学史的内容应仔细挑选,史料应编排在适当的位置。此外,教师和学生一同回顾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谈论为数学发展史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明白数学知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史史料的选取,应呈现多元化,可选取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些国家及地区研究在数学知识研究上的发展历程,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3.3 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

教师的数学史修养程度,决定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结合。数学史本以历史形态存在,由于教师对数学史的理解与诠释,使数学史逐渐向教学形态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担任主角,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史修养,认可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意义,理解数学史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材料,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把数学史植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一般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学历史资料,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或者陈述,内容过于单调,应有针对性地对讲解方法进行改良,使历史资料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3)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位施教者都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才能不辱使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简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我国传统观念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和作用,课堂上要以教师为圆心画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好似天经地义,其实这与教学理论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格格不入,要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种对立的思路来解决同一问题,独立地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解答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其次,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只要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热情,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于是就有了主动探索的空间,相继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因为教与学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创新须达成统一。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寻找办法,总结规律,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二、创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掌握具有创新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丰富和提高自己。第二,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过渡,创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三,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探究材料,积极开展适于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立足于提高学习兴趣,扩展数学视野,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敢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篇(4)

所谓的数学化思想,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这个再创造,并不是要学生们创造出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而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当指导学生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数学系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的产生和演进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系统的数学观念,并改进自身的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

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差

诚如我们所知,一方面,由于处在小学向初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另一方面,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初中数学的难度显著加大。因此,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更确切地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难以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学习

目前,人口的密集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我国大部分初中难以实现小班教学。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大班教学的情况大量出现。显而易见,在大班教学的体制下,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师兼顾众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困难重重,更难于跟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缺乏教师的指导,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遭到打击,同时,教师课程任务的加重也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教学效率的降低。

3.对数学化思想重视不足,教学与学习过程过分偏向实际操作

一方面,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过分偏重实际应用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考试压力和老师教学方向上的引导偏差,也大多沉浸在题海战术当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双方都忽略了数学化思想的学习和应用,老师没有将数学化思想引进课堂,没有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学生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也缺乏创新思维,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化思想的核心,与其说是让学生学习数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参与到数学产生与

发展过程,还能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系统,培养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培养数学学习素质。在初中数学中贯彻数学化思想,学生可以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老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寻出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转变教学方式,创设积极、活跃课堂氛围

引进并运用数学化思想,关键是就在学生身上。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进行互动教学和体验教学。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适当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和求取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诚如我们所知,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想要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数学思想由“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等串联起来,而这些思想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方方面面,毋庸置疑,归纳总结能力更是学生培养数学化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必要前提。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例如,老师可以将具体的公式、定理教授给学生,并适当向他们展示相关题目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但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对相关知识点、相同类型的题目和不同的数学思想,都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这是加强数学化思想在教学中应用的必经过程。

3.多元化风格,让学生在数学化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思想的热情

如上面分析,数学化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的产生和演进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系统的数学观念,并改进自身的数学素质。因此,想要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一方面,老师应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引进多元化,实行合适教育和分层次教学,这也是和当前素质教育观念契合的。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适当地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解题和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感受到自豪,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

总的说来,数学化思想在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中都占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探寻出一套加强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方法和理论体系,是我们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一大工作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篇(5)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言传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篇(6)

一、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德育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执行)》的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了德育目标;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将“情感与态度”列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对初中阶段(第三学段:7到9年级)的德育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1、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5、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上述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将“情感和态度”列为教学目标,并有效利用前面提到的德育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努力达成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1、要充分发挥老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过程既是一个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形象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师的仪表端庄、整洁而大方,会给学生美的感受;教师语言表达简洁,概括能力强,用词得当,词汇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学生会学得多,学得快,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热爱之情,还会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沟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与减的互逆,乘与除的互逆,性质与判定的互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渗透个性品质的培养。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改理念。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加入到小组内帮学生解决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后,派代表再到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通过这种形式,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这对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满足每一位学生交流倾诉的愿望,既是尊重别人,又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好方法。因此,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信这对他们今后与人交往,学会共同生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收集学生难以看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动力。

其次,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会学生自己收集图形、设计图形,如: 设计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行业的标志,为班上设计班徽、标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长大后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5、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篇(7)

在初中数学教育课堂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仍然被一线数学教师应用到课堂中,使得现代教育理念无法完整的体现出其本质的优越性,理论知识的时代性、生活实践的具体性、数学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被传统数学教育理念隔山安置,再加上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时间过长,思路模式传统化,数学语言边沿化等突出问题,阻碍了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模式的全面发展,如何培养现代数学科技新人,这为我们工作在一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明确教育目标

在现代新教材中融入了近、现代数学内容,全面精简整合了传统的数学内容。很大程度上灵活了数学内容,简化了课程例题,但数学内容不断扩展,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这要求所有的数学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第一,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理念知识。在传统的数学理论知识之上,适应现代数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数学理念知识,系统初中各领域涉及到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第二,预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规划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预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使得学生有所进步。

第三,预期提高学生成绩。在学生原有的数学成绩之上,为学生设定一个目标成绩线,总结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缩短讲课时间,腾出课堂时间专门为某个或几个学生重点讲解遇到的例题和无法理解的基础知识,让其更快的跟上课程进度走。

二、活跃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要全面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靠教师组织课堂展开的有效性,以及利用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亲自的实践,调动课堂学习状态。比如在求三角形某边的中点时,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裁剪成一个三角形,在各边标明长短,然后让学生把某两角重合,某边中间出现的一个点就是此边的中点。让数学课堂成为一节实践课,这样就能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就有利于整体调动每个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编组讨论,互相学习,调动课堂气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始终控制着整个课堂的时间,这让更多的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老师可以通过编组,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回答问题,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提升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

第三,利用媒体教育的手段,激活课堂气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于工作在一线上的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应在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教学,比如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三角形大小,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某条边的中点,让其在科学技术中掌握数学的技巧和解题思路。可以在计算机上绘制二维坐标,表明方向,然后让学生寻找某分数、某小数位于坐标的哪一点,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活创造思维的形成

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是逻辑运算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逻辑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领域中只基础培养和启蒙培养,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领域中是重点培养和关键培养,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激励要挖掘的关键部分。如何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呢!

(一)一题多答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育的中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题思路为线索,多方寻找某一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在例题中教师可以透过透析、分解、交汇、拓展、延伸有关涉及到的知识面,然后沿该题含有的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知识折射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基础形成。

(二)一题多变

课堂教学例题解析中,往往都是在理论知识的面域中深化例题、变换例题,一题往往散发成若干题,层层推进,这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要灵活运用和数学认知能力要全面,而多数学生不具备这一点,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以一胜多的效果,引导学生打破死板套路、固定解题模式、一题一解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由“死”通“活”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简单形成。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6-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初中数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数学教学中去,成为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数学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总结,简要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经说过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这句话不但为教师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数学教育中来,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与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依据学生志趣与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学生数学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智慧与潜能得到开发,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教学

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应用广泛,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结合数学科目的特点,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目标,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初中素质教育主要包含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教育三个方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的事迹与数学成就,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在我国一些先进的数学成果,藉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其次,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中所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数学的应用意识,并精心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习惯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指面对数学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同样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决定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积极探索思维能力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开拓思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篇(9)

一、利用数学人物故事渗透感恩社会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数学人物故事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题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安排,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的教育,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例如,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贫连初中都没有上,但其坚持自学,获得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赏识,被安排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并逐渐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助教,为他研究数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感受到清华大学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成为我国数学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数学家陈景润早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厦门大学任教,但由于他一门心思钻研数学,并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国家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将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让他专心研究数学。为了报效国家和社会对他的关心,陈景润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我国赢得了不朽的荣誉。通过数学人物故事教育,学生从这些数学人物身上认识到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认识到自己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进而从心底里产生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认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便将来报效国家和社会。

二、利用数学知识拓展渗透感恩自然与生命的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和数学人物故事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拓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和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等情感。例如,在讲解数列的知识时,可以将数列知识拓展到资源利用方面,借助我国资源的枯竭程度,计算我国资源每年的平均损耗量,以这个平均损耗量为公差,计算我国资源储量的枯竭年限。通过该知识在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展,使得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有个大致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从我做起,自觉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宣传节约资源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可将三角形知识拓展到结构平衡领域,将一个平衡的三角形机构比作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一旦有个角出现意外,对三角形来说都是致命的,整个三角形的完整结构就会被打破。也就是说,整个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其他成员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因此,教育学生必须热爱生命,不能由于受到一些小的挫折就轻易以自杀结束生命,更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伤害自己的家人或他人,等等。

作者:苏祥 单位:广西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

篇(10)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an Yi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social sciences, the more urgent nation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s. Correspondingly, ou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 need to focus on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mong them,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innovation, especially by the people's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timulat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我国的教育产业发展至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纵观我国数学的教育史,其存在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论证训练,以考试为唯一准则的教学,往往会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吸收。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待着老师授课,而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应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学习方式,故应倡导教学创新,让学生融入学习。

1. 强化教学创新理念

1.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授课,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目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对学习的间接需要变成他们的直接需求,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内部的动机及浓厚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开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各抒已见,对学生的疑惑报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1.2 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

比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题目为“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试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这类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有同学说“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也有人“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 -19”等等。初中数学的教学往往会有多种运算方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找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1.3 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举足轻重,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以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作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探求问题。课堂的授课不应遵循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角,少数的学生是配角,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的老旧模式。课堂应是学生担任主角,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多向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2. 游戏创意教学渗入课堂

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对于某个数学问题,若以类似游戏的模式发问,例如以一种极其普通且有趣的事物引导,或将一个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情境作一个巧妙的观察,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此时,人们就会是以一种愉悦且自愿的心境来探究一门学科,而这份探究的心境会使所学的学科更易于被人们所接纳,就如古谚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初中教学应遵从学生心理发育活动,从他们爱游戏的天性入手,重视学生游戏中所具备的教育意义,使孩子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快乐的进行学习。如此一举两得,在满足孩子玩乐天性的同时,也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还能培养启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理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数学学习探索中不断发掘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3. 活动课数学教学

3.1 活动课教学

活动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科式的教学,又与学科式的教学相辅相成,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需包含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课两个部分。初中数学的活动课应探索数学课程问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生动丰富,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实践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动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创新,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通过自我实践来进行数学课程探索,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实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生活的能力。

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旁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发展等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养成对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有效地学习。

3.3 多媒体丰富活动课教学

篇(11)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要求。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创新教育既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然成为当下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营造数学创新教育氛围

创新能力虽不是生来就有,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创新的潜能,只有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才能将这种潜能转化成为现实中的能力。笔者以为,要想挖掘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就应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适宜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

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

“学高为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自身具备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创新热情产生很大的鼓舞和引导。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掌握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高和丰富自己。

2.创设学生求知的教学环境

“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在教学中,若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体验情境,激发兴趣,从而在感受情境之美、之趣的同时,实现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保护学生的个性与妙想

创新往往就蕴藏在一些奇思妙想之中,它或是大胆,或是幼稚,或是出格,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都应予以保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需要的焕发,增强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经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求知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创新产生于思维,而思维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既难易适度,又能吸引学生,激发求知心理。只有这样,利用恰如其分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一位学生,倘若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又怎会有学习的激情和信心?更不必说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理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创造适当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其建立自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3.利用数学之美,培养创新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还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感知数学为生活带来的色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相互交融,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创新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大都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让学生记住并应用前人总结的规律和方法,严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要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为学生充分揭示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