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级钳工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瞄准需求,用好政策
迁安市职教中心的职业培训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确定了“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致力于加速构建长短并进的大职教发展格局;得益于迁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机遇;得益于国家、省、市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利于职业培训发展的良好政策。
1.迁安市对办学的强力支持和职教园区的建设,为职教中心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多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形成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元措施为职教发展聚力,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出了构筑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构筑教育培训功能中心位列首位,核心就是依托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将迁安教育做大做强,使教育既发挥基本功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又能作为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打造教育培训功能中心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政策。
为改善民生、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市财政投资建设了迁安职教园区,共占地1800亩。园区按照资源共享模式建设,主要包括市职教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和市奥体中心。其中职教中心占地552亩,投资3.98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有机械、电子电工、汽修等8个实训中心112个实训室,设备总值4800万元,可满足全日制在校生7500人、年短期培训10000人教学需要,软、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2.迁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职教中心提供足够的培训空间
近年来,迁安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立足原有产业基础,提出“四五”转型攻坚计划,确定了构建“3+5+6”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着力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煤化工、包装建材、食品医药、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五个产值超百亿产业板块。培育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消费购物、养老养生、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在政策的吸引下,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中海油、徐州重工、红星美凯龙等40余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随着大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企业刚性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教育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7家,超千万元的200多家。未来五年企业为迁安市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需求达8600余人。但在所调查的13.6万企业职工中,在职工人(在职职工数减去管理和辅助人员数)8.5万人,占在职职工的62.5%;技术工人2.4万人,占在职工人28.2%;高级工以上0.55万人,中级工1.1万人,初级工以下0.75万人,分别占迁安市技术工人的22.9%、45.8%、31.3%。因此,现有企业职工队伍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此外,大量普通毕业生、不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转岗人员、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提升就业技能,因此,学校未来办学在职业培训方面空间巨大。
3.国家、省、市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为职教中心职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04年国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5?9 0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培训工作,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2007年迁安市政府以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政策为基础出台了《迁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培训工程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收费标准在2000元以内的技能培训实行全免费培训;参加免费创业培训人员,成功创业满一年并招用2名以上员工的奖励3000元,同时根据招用人数按每人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创业成功人员。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的,还一次性发放3000元的创业补助。
2009年迁安市对全市在职职工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为岗前技能培训的一半,资金由市财政解决。
2014年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其中种养大户人均补贴2500元,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均补贴800元。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政府支持的培训工作中,以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设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的高度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整合资源,强化功能
1.主动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培训基地
2004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各行业、各部门分散的资金、项目等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和综合效应。学校积极主动与各部门寻求合作途径,探索共同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迁安市人社局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二是依托迁安市安监局建立河北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级资质);三是依托迁安市质监局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四是依托迁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五是依托迁安市农牧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六是依托迁安市委组织部建立县域特色人才项目基地;七是依托迁安市财政局建立迁安市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八是依托迁安市总工会、迁安市人社局成立迁安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九是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借助“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功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迁安市职教中心在政府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迁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实行指导委员指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指导委员会由市人社局、教育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组成,负责对集团的建设、改革、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集团理事会由首钢迁钢、燕山钢铁等15家企业和迁安市职教中心组成,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迁安市职教中心,实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功能,已与60多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涉及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引校入厂、引企入校、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等。学校在4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32家企业在学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长期与燕山钢铁公司、九江线材有限公司、轧一钢铁集团、东安超商、锦江饭店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首钢迁钢、燕钢、松汀、轧一、荣信等企业举办首席技师培训班;在迁安市总工会组织下开展了五届全市职工技术比武。
3.实行一校带“多点”,构建覆盖全市的教学网络
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在职职工和农村偏远地区学员参加培训,依托当地场地、设备设施,学校在全市6个乡镇、8家骨干企业建立了14个职业培训教学点,同时利用乡镇社保站社会职能,建立了19个招生宣传网点,为当地有培训意愿人员咨询、报名、资料审核工作提供便利。
4.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
为充分发挥各行业培训基地的功能,学校不断完善内部机构建设,成立了技能培训科、创业培训科、社会培训科、职业能力建设处、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等部门,分别对应各培训基地,负责相应培训项目的招生、培训、就业、协调等方面工作,实现了“培训部门与政府部门”“培训部门与行业企业”“培训部门与培训项目”的三个对接,实现了职业培训的专业化。技能培训科负责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科负责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负责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在职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考核鉴定、职工技术比武等工作,社会培训科负责联系其他行业培训项目及业务。
科学施教,提升层次
1.依据职业标准,结合成人培训特点,制作功能齐全的教学培训包
学校的培训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7项11类23个职业(工种),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培训内容难易不同、培训标准高低各异,学员来源渠道复杂、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差距大,很难统一标准。学校针对这种现状,成立了以职业培训科室主任为组长,吸纳专职教师、学员代表、政府职能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组成教学研究小组,通过认真研究每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分析学员构成,精选培训教材,优化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大纲,细化培训计划等环节,制定了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功能齐全的培训教学包,包括该职业(工种)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模拟试题和考核标准等,尽量突出声光像等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使培训内容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达到实效。
2.培训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流职业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注重培训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积极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校内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不间断。多年来,学校共派出专职教师参加人社、安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省、市级培训125人次,现共有企业培训师4名,创业培训教师8名,创业指导师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安全生产培训教师15名,注册会计师4名,会计继续教育讲师5名,各职业(工种)考评员24名。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职业培训兼职教师。共聘请创业指导专家5名,行业、企业专家12名,政府职能部门领导14名,大学教授8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使学校的职业培训教学团队能力逐步提高,影响逐年扩大。
3 .创新培训模式,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培训功能,让各级优惠政策和学校资源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学员,学校改变原来坐等企业、学员来校培训的被动局面,大力开展送技术入企业、进农村、到社区活动。多年来共开展入企业培训216班次196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40000课时;进农村培训112各班次60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9000课时;到社区培训12各班次700余人,累计完成教学时数1000课时,解决了培训与生产不能兼顾的矛盾。在培训教学上积极开展互动式、模块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广泛采取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基地实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指导相结合等培训手段,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4.强化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途径对全市企业进行调研,明确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需求数量,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培训学员QQ交流群、微信平台,结合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了解培训学员就业、创业、发展等情况,了解企业、学员对培训的建议,从而完善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打造品牌
2004年以来迁安市职教中心以“服务政府,为政府分忧;服务社会,为百姓解难”作为职业培训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培训工作,共完成各类培训15.2万人。其中,完成技能培训4 6 9 1 7人,包括:初级工3 3 2 3 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完成创业培训6752人,创业成功3215人,带动15676人就业;完成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8252人,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9346人;其他人员培训22000人,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共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8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86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服务水平,为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促进了小微企业成长,丰富了区域经济结构
2004年以来,6752名有创业意愿的学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有3215人创业成功,带动15676人就业,迁安市十大创业明星中有两位是职教中心的创业培训学员,有效促进了全民创业工程,实现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的学员中,有1.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使那些靠种地为生的普通百姓走进了生产车间、走向了超商、酒店;有0.5万下岗失业人员成功转岗,使他们从原来不适应的岗位走向了新的岗位。
4.提高了市域技能人才总量,改变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
2004年以来,已培训企业技能管理人员1520人,完成技能人才培训46917人,包括:初级工33235人,中级工11423人,高级工2137人,技师122人,使我市高技能人才数量由5500人增加到7759人,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由16.5%增加到22.1%,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5.提高了企业员工操作水平,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并在各类技术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燕山钢铁黄瑞山、松汀钢铁王学超、津安钢铁杨检等学员在迁安市职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炼铁工、炼钢工、钳工组一等奖,荣信钢铁公司学员周金在唐山市职工技术比武荣获气焊工技术状元。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篮球作为一项集体协作的运动,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篮球运动要求每名队员在比赛中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而且要求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指挥才能,将全队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战术、制定战略。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简述普遍联系的观点及质量互变规律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的体现,以供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作为参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组成的简单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进攻的基础。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有传切(空切)、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既指每一个事物内部各要素、部分或方面及其发展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无不体现这一观点。传切战术传切战术是指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配合。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传切配合是项基 础的进攻配合。要求各个跑到队员之间都要相互观察自己的跑到路线,假动作要逼真、变向切入动作迅速、侧身看球并且要求传球队员动作要隐蔽、及时准确。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培养队员培养运动员的篮球视野,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合一” “人球并重”。只有各个队员及人与球之间处理好传接球时机、传与切的关系。此战术才能熟练地应用于比赛之中。
2.突分配合突分配合是指持球队员突破以后,遇到对方队员补防或协防及时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佳的同伴进行攻击的配合方式。这里的“突”与“分”突出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当持球队员遭遇对方补防或协防时,采用突分配和可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压缩防区,给同伴创造最佳外围投篮或篮下进攻的机会。要是突分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优化就要求队员在突破中动作要快速、突然。在准备投篮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攻防队员的位置变化及时、准确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更好的同伴。当持球队员突破后,其他进攻队员要摆脱对手,离开原先位置切向空隙区域。准备接球进攻获取抢篮板(要求突破队员要突破快速、突然,还要传球准确无误:无球队员要积极摆脱防守,积极寻找空当)。篮球运动本就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只有积极发挥各个队员的积极性、审时度势篮球的技战术水平才能达到最优化效果。
3.掩护配合是指进攻队员选择合理位置,借用自己的身体用正确的技术、动作挡住同伴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攻击或其它进行攻击的一种配合方法。掩护形式多样,但从掩护组成行动上来看:一是者主动给同伴作掩护,是同伴摆脱防守。二是摆脱着主动移动,利用同伴的身置将对手挡住,是自己摆脱防守。掩护配合是攻破紧逼人盯人防守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掩护配合要求掩护者应选择正确的掩护动作和位置,掩护的一瞬间掩护着的身体是静止的,并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双先后交叉放于胸前,有利于保护自己和攻守对抗。同时,要求被掩护者应选择嘴角摆脱角度,隐蔽掩护意图。掩护的同时同伴间根据防守变化组织中投、突破、内线进攻。在掩护教学训练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内部联系,突出整体系统观念,有条不紊的把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4.策应配合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通过各种传球方式与外线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里应外合的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在策应配合教学和训练中要求策应队员突然起动摆脱对手,占据合理有利的策应位置。策应队员接球要求两脚开立、两膝微曲、两周外展、用身体护球,准确判断场上攻守变化情况及时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好的同伴或个人进攻。传球后跟进或抢篮板(策应对队员不要站在限制区内,传球要隐蔽、及时、准确)。外线队员传球后利用起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接到策应队员的传球后迅速做出投篮、突破或传去的最佳选择。只有把各个环节用合理的方式衔接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策”的效果。同时还要求接应队员传球后,利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或吸引对方防守,给策应队员或自己营造出传球、突破或投篮的时机,真正做到“应”的效果。总之,只有正确策应者及接应者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将“策”与“应”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策应的整体性效果。
二、质量互变规律 1.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形式。其中量变到质变有两种形式:其一,事物事物数量的增减一起事物的质变。其二,事物内部结构引起的质变。篮球的教学与训练也离不开这一哲学规律的指导。所以,篮球进攻基础配合要熟练地运用到比赛之中,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反复磨练。这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同时也可通过总结经验,对某些技术结构和技术环节的调整达到新的境界。这是通过调整事物内部结构引起的事物的质变,它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互变规律就是我们平时苦练加巧练的哲学依据。
2.关于“度” 所谓“度”就是事物自身质的最高限度。在进攻基础配合教学和训练中,要适时讲解各个配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个队员速度快、传、投、准确、换位及时、站位合理。否则战机会转瞬即逝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总之,在篮球实际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不仅要注意对基础战术各个环节的组合训练,而且要注重对队员自身篮球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做到“人球并重”“人球合一”的整体训练和同步训练:同时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则应正确把握苦练、巧练和训练的强度,只有充分把握各个配合各个环节的联系,把握进攻防守中质量互变规律才能促进球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俊文.哲学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2] 王福华.对篮球运动基本特征的哲学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系作为哲学的基本观点,要求篮球教学与训练应遵循集体协同规律、动态变化规律:质量互变与度的把握规律也是苦练与巧练的哲学依据。二者为篮球进攻基础配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篮球作为一项集体协作的运动,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篮球运动要求每名队员在比赛中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而且要求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指挥才能,将全队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战术、制定战略。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简述普遍联系的观点及质量互变规律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的体现,以供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作为参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组成的简单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进攻的基础。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有传切(空切)、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教育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既指每一个事物内部各要素、部分或方面及其发展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无不体现这一观点。传切战术传切战术是指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配合。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传切配合是项基 础的进攻配合。要求各个跑到队员之间都要相互观察自己的跑到路线,假动作要逼真、变向切入动作迅速、侧身看球并且要求传球队员动作要隐蔽、及时准确。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培养队员培养运动员的篮球视野,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合一” “人球并重”。只有各个队员及人与球之间处理好传接球时机、传与切的关系。此战术才能熟练地应用于比赛之中。
?2.突分配合突分配合是指持球队员突破以后,遇到对方队员补防或协防及时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佳的同伴进行攻击的配合方式。这里的“突”与“分”突出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当持球队员遭遇对方补防或协防时,采用突分配和可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压缩防区,给同伴创造最佳外围投篮或篮下进攻的机会。要是突分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优化就要求队员在突破中动作要快速、突然。在准备投篮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攻防队员的位置变化及时、准确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更好的同伴。当持球队员突破后,其他进攻队员要摆脱对手,离开原先位置切向空隙区域。准备接球进攻获取抢篮板(要求突破队员要突破快速、突然,还要传球准确无误:无球队员要积极摆脱防守,积极寻找空当)。篮球运动本就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只有积极发挥各个队员的积极性、审时度势篮球的技战术水平才能达到最优化效果。
?3.掩护配合是指进攻队员选择合理位置,借用自己的身体用正确的技术、动作挡住同伴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攻击或其它进行攻击的一种配合方法。掩护形式多样,但从掩护组成行动上来看:一是者主动给同伴作掩护,是同伴摆脱防守。二是摆脱着主动移动,利用同伴的身置将对手挡住,是自己摆脱防守。掩护配合是攻破紧逼人盯人防守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掩护配合要求掩护者应选择正确的掩护动作和位置,掩护的一瞬间掩护着的身体是静止的,并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双先后交叉放于胸前,有利于保护自己和攻守对抗。同时,要求被掩护者应选择嘴角摆脱角度,隐蔽掩护意图。掩护的同时同伴间根据防守变化组织中投、突破、内线进攻。在掩护教学训练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内部联系,突出整体系统观念,有条不紊的把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4.策应配合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通过各种传球方式与外线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里应外合的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在策应配合教学和训练中要求策应队员突然起动摆脱对手,占据合理有利的策应位置。策应队员接球要求两脚开立、两膝微曲、两周外展、用身体护球,准确判断场上攻守变化情况及时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好的同伴或个人进攻。传球后跟进或抢篮板(策应对队员不要站在限制区内,传球要隐蔽、及时、准确)。外线队员传球后利用起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接到策应队员的传球后迅速做出投篮、突破或传去的最佳选择。只有把各个环节用合理的方式衔接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策”的效果。同时还要求接应队员传球后,利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或吸引对方防守,给策应队员或自己营造出传球、突破或投篮的时机,真正做到“应”的效果。总之,只有正确策应者及接应者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将“策”与“应”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策应的整体性效果。
?二、质量互变规律 1.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形式。其中量变到质变有两种形式:其一,事物事物数量的增减一起事物的质变。其二,事物内部结构引起的质变。篮球的教学与训练也离不开这一哲学规律的指导。所以,篮球进攻基础配合要熟练地运用到比赛之中,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反复磨练。这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同时也可通过总结经验,对某些技术结构和技术环节的调整达到新的境界。这是通过调整事物内部结构引起的事物的质变,它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互变规律就是我们平时苦练加巧练的哲学依据。
?2.关于“度” 所谓“度”就是事物自身质的最高限度。在进攻基础配合教学和训练中,要适时讲解各个配合的基本要求,要求各个队员速度快、传、投、准确、换位及时、站位合理。否则战机会转瞬即逝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总之,在篮球实际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不仅要注意对基础战术各个环节的组合训练,而且要注重对队员自身篮球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做到“人球并重”“人球合一”的整体训练和同步训练:同时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则应正确把握苦练、巧练和训练的强度,只有充分把握各个配合各个环节的联系,把握进攻防守中质量互变规律才能促进球队的快速发展。
?
?参考文献:
?[1] 江俊文.哲学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2] 王福华.对篮球运动基本特征的哲学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44-1
0 引言
随着国家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竞争就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竞争[1],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加工制造业基础庞大坚实的基础。钳工实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课时演练,通过一定强度和难度的实训操作练习,培训后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大大缩短了行业新手的培训成本;在保证基本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实训训练更加着眼于理论向技能的转化过程,力求浓缩精炼,更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实用性。钳工实训的主体是企业大量的基层技术劳动者,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是劳动者良好的精神品质,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保证。钳工实训一方面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员工攻坚苦练的业务素质,劳动者思维训练在实践过程中也得以强化。
1 吃苦耐劳优良素质是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充分条件
企业的人员结构是呈金字塔形的,随着全国高校逐年的扩大招生,依据国情现状,企业希望新员工具备一定的劳动者基本素养,即所谓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企业需要更多的积极肯干、吃苦耐劳的劳动者,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技术工人。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本科生、专科生充实到一线工作的局面。
在实训前要充分作好实训动员工作。讲清实训目的,摆明道理,鼓舞士气,宣布规则。可以从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讲起,告诉他们工厂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机器零件坏了,怎么用量具测量工件、如何绘制零件图纸,以及如何加工制作零件等。
2 训练有方循序渐进是实训教学的关键步骤
以锯割教学项目为例,讲述实训教学项目循序渐进的方法步骤。
2.1 第一步,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知识包括:锯割原理,锯条的材质、种类,锯弓的构造,锯条的安装,锯弓的握法,锯割时的站立姿势,运锯方法,运锯速度及行程[2],运锯的压力和推力的施加,运锯时身体重心的调整等。由浅入深,一边讲一边演示。实际操作练习中,不划线锯割带铁(70mm,宽度大约10mm左右,10条/人)。锯口质量要求:锯口竖直,没有较大偏斜即可。
训练目的:让学员掌握锯割的基本操作方法。这是正确动作的定型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它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像盖楼的地基一样。教师在巡回指导上可以循着如下顺序:安装锯条-站立姿势-握锯-锯割工件-控制速度及行程-控制竖直向下的压力方向和大小等等[3]。训练过程中,学员一边做,老师一边重复动作要领,直到动作基本正确,身体各个部位基本协调。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演示,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锯缝偏斜的纠正是难点,在锯割练习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讲解效果更好。
2.2 第二步,给出锯割尺寸公差,讲解锯割尺寸的控制方法
2.2.1 锯割尺寸的控制方法 划线方法,起锯方法,运锯调整方法,如何看线及余量大小,锯偏的改锯方法和收锯方法等[4]。讲解的同时必须伴随着准确的示范。
2.2.2 学生实际操作内容是 锯割75角钢5条,尺寸公差3±0.30;平行度0.30。
2.2.3 训练目的 让学员掌握控制锯割尺寸的方法。学员通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为了达到锯割尺寸而忽略了正确的操作姿势。不正确的操作姿势根本无法保证锯割尺寸的精度。在此过程中讲授锯割尺寸的测量方法,判定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2.3 第三步,锯割圆钢(∮50mm或∮60mm左右,尺寸公差3±0.30,平行度0.30)
训练目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锯割技术。
教学项目编排紧凑、强度大是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的必要方式。紧凑的编排可以让每个学员都能紧张地投入,形成整体努力向上的氛围,让每个人都不得不干,甚至自己积极主动地找时间干,以这样的氛围做基础是达到实训良好效果的有力保证。
3 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转化过程中完成思维训练
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互补性。工人的技术水平、思维方法提高不上去,从小的方面说将导致零件的报废;大的方面说将直接造成机械设备,乃至系统的瘫痪。
经过上述三个过程的训练,学员的锯割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引导学员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更加全面、细致,如何应用理论于实践,又如何从实践摸索经验改进操作技能,进而重新验证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理论与实践的多次结合将大大促进生产者的工艺水准并完善了生产者自身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 结论
钳工教学实训操作的核心就是劳动者首先具备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通过必要的科学合理的实训项目安排,通过细致而严谨的反复操作演练,在理论与实践的多次结合过程中,完成了企业新一代生产力量的培养,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隋福海,吴全生.机修钳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黄涛勋,等.钳工(初级、中级、高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TK226+.3 文献标识码:A
技工学校着重是要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并能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达到初级、中级或高级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而生产实习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经。
钳工是制造、维修、加工、机械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工种。因此,钳工技术工人的培养,向来都受到社会的重视。钳工生产实习基本知识,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实习项目之一,它是以掌握技能为主,加工为辅,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的实践性教学。作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几个步骤,要明确各步骤中的要点,要求和目的。使学生既可在生产实习中巩固相关工艺理论课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又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指导技能实习的学习中,促进了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加强了生产实习的观念。学生经过实习技能训练后,逐步由学会制造简单的制品和各种手工工具,发展到制造机器零件和装配机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应针对每个不同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条件,通过感知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出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技能及心智技能。
技工学校的生产实习教学任务,是根据技工教育的目的和规律而确定的。生产实习教学和文化技术理论教学一样,也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跟技术理论教学不同的只是生产实习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技巧为主。生产实习教学的内容同样体现在教学计划,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材之中。规定了教授课题的深变和广度以及范围和要求,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为正确地把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要搞好生产实习教学,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存在着就为混一张毕业证,还有一些学生是被家长逼着来上学。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虽然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过去作风懒散、厌学的坏毛病,还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不刻苦,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如果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我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机械行业紧继续大量熟练的专业技术工人。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时,我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组织学生招开实习动员会,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钳工实习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主观上对实习感兴趣。而且在钳工实习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和学生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结合生产实际,分解钳工实训目标。
学生只知道为什么学习和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课题的设置上动脑筋。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另外,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我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个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三、 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钳工教学方法初探主题词:钳工技能目标基本技能感觉综合操作评价摘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对钳工实训目标分解,作到心中有数。培养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操作训练,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五、掌握“四新”知识、改革培训教材部分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面向未来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的劳动者,操作技能必须注意基本功训练,但又不能忽视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对本专业要专,对相近专业技能也要有所了解与掌握,以及先进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应有一般的知晓,还要跟踪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知识。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既要传授操作技能,又要讲授新科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几年以来我在本校从事钳工生产实习指导教学工作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钳工技能培训中部分课题内容过于简单的手工操作练习,操作技能方法较陈旧,缺少了结合理论知识、心智技能训练与技能操作联系,造成社会用工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脱节。目前正在使用的劳动版(钳工生产实习)教材仍未安排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培训内容。这使得技工实习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种情况应引起教材权威出版部门的注意。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知识,必须从改进现有培训教材开始,在培训教材中增加新技术的"四新"内容。在给本校编写的“初级”、“中级”钳工教学大纲中已增加些新技术练习内容,经过实践效果也比较好。如从“10级”、“11级”在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已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期满参加钳工考证“10级”99.8%、“07级”99.5%的合格率,证明了教学方法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的体现。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专多能,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工艺分析、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技术技巧能力等等。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求。在生产实习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现代种种技术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技术技能训练。在多种技能训练中有主有次,一专多能,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意技能训练的广泛性以及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并有计划地实行操作技能训练的多样化。如“10级”学生在正常钳工生产实习技能训练时,加入了五金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的培养(近期2/12至12/12已在校制成了“钻床”、“划线平台”所需要用的台架,现投入使用),使学生得到不同工种的技术技能实习训练,并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
总之,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教学工作,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崇高的赞赏,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钻研新的技术,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研究探索,生产实习的规律,逐步实现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为规范,认真做到:目标明确、课题、工艺、技术先进、方法科学、有严密的系统化和阶段性,教学课题要标准化,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文明生产知识的教育,把生产实习教学工作提高到新的台阶。
为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包钢高级技术学校从1992年初步建立了通用工种的实习基地,初步完善了电教等实验条件。先后筹措资金建起了钳工、车工、电工、电焊、气焊实习车间,2003年建起数控实习车间,2012年建起实训中心,扩大实训规模,包钢高级技术学校已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技师培训基地,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突出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由知识灌输型为主转变为实践能力提升型为主。随着受教育者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实践能力上的提高。如何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当前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各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员工培训必须保证实习条件,努力提高包钢职业技能工人的操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实践素质,这是培训教育适应市场竟争的一大优势。
以往的企业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满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包括满足企业的需要,并经常将是否满足需要作为测量培训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予以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社会经济瞬息万变,仅仅靠个人和企业原本的经验进行培训需要的选择已远远落后。而作为职业的培训机构,他们的成熟标准之一在于能够预见并提出社会、企业、个人等在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多类培训要求,从而有可能将适时培训和预期培训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设计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直到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培训的积极作用。包钢高级技术学校从2000年到2014年开展了通用工种培训,培训工种有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电工、维修电工、车工、磨工、铣工、刨插工、镗工、钻工、加工中心、电焊工、气焊工、起重工、起重机驾驶员、汽车驾驶员、冷作工、油漆工、锻造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管道工、汽车修理工、叉车工、叉车司机25个工种。包钢公司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对已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鼓励和引导在岗职工持“双证”及“多证”上岗。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知识更新型培训永远是需要的。但这些知识的学习今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技能的增强。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更新知识、而技能的培训则将更多地依仗培训机构的努力、包括精心设置的环境、课程,特别是成功的模拟或实训。包钢高级技术学校现已达到培训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25个工种实训规模。
1.2下面以钳工为例,如何提高技术。
1.2.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钳工牵涉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按钳工的特点备好课做好每次讲课计划,有足够的信息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内容,对钳工关键技术和最新技术内容讲授不能停留在一般概念介绍上,要给予全面系统的讲授。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及时抛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将前沿钳工技术引入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潜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经常不断的学习最新钳工知识,才能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经常不断的到生产场去熟悉最新的设备,向操纵者学习操作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钳工教学的需要。
1.2.2采用合理实践教学方法
钳工是理论与技能很强的一门工种,在钳工技能培训中分17“课题”,依次为平面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锪绞孔和攻套螺纹、复合作业(一)锉配、矫正与弯形、复合作业,(二)刮削、立体划线、复合作业,(三)一般夹具制作、部件装配、液压件的性能试验、和卧式车床总装配,下面以最简面划线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技能培训。第一步:教师演示阶段,教师亲自动手划线,边划线边讲解,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划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此阶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步:学生动手操练阶段,教师先进行划线演示,这次演示的目的和重点与第一步阶段时的演示有较大的不同,这次演示重点要传授学生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演示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单独操练,安排学生操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轮训形式,也可以是比赛形式等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步:巩固总结和评估阶段,在安排学生动手操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停的对各个组进行巡视和指导,收集学生操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进行重点总结。最后可以采用课堂提问或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操练抽考等形式进行考核,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进行课堂后评估提供帮助。
一、2004年我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回顾
2004年,我队遵循“简便易行、注重实效、不断创新”员工培训规划,在实用、速成上下功夫。一是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新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评级办法》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思想意识,并编写了详细的“教”与“学”计划,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二是以集团公司、矿开展的首届职工技能竞赛为契机,将技能竞赛和作业现场延伸,对照《作业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中诸如回柱放顶、放炮、瞎残炮的处理、支柱等工序进行理论与技能讲解,现场手把手的岗位示范操作,促进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练中精。三是开展了“学习金牌工人、争当金牌工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启发教育全体员工以学习许振超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在能吃苦的基础上添加“技能型、学习型”。全年组织员工培训26场,培训1800余人次,员工持证率100%,有9名同志获得了“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35名员工取得了初级工资格证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的看到我队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具体讲一是“两镑有力就能干煤矿”的陈旧观念仍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上存在;二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员工流动性较大,出现反复招工、反复培训,培训工作量大;四是部分员工把学技术看作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所有这些,在2005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梳理,下大力气加以改进。
二、2005年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2005年,我队紧扣《羊场湾煤矿2005―2007战略规划安排》,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三支队伍,创新三个机制”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过程与最佳效果并重的原则,做到学习内容在岗位上查找、技能培训在岗位上开展,学习效果在岗位上体现,将教育培训向生产现场全过程延伸渗透,强化“一日一题、一旬一问、一月一季一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强化证件管理,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实现员工持证率100%。
2、人员现状:目前我队现有195名员工中,已取得初级资格鉴定证的有30人,取得中级工资格鉴定证的有2人,高级工的3人分别占全队总人数的17.9%,面对员工素质严重偏低,人员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2005年我们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中,我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员工出勤率管理上,打破“大锅饭、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实行定岗定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树立看素质、看实绩、看技能、看贡献的用人机制,将工分制和得分情况与技术贡献大小、苦、累、险捆绑在一起,形成“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技术高低收入不一样,贡献大小收入不一样,”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出勤率,全年职工出勤率保持在85%以上。
二是在员工流失率管理方面,我队将本着“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机制,彻底打破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为那些生产骨干的短期合同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打消他们临时挣钱的短期思想,达到以点带面,同时根据我队现实,我队的人员流失率全年控制在10%以内,增加一项合理的淘汰率,全年计划抓3―5个典型,主要是文化层次低、技术素质差,但又不学习、不进步的人进入淘汰程序,来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环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日前,云南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苏靖林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到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洽谈校企合作相关事宜。
洽谈会上,企业方领导就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说明,并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苏靖林校长向企业方领导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及办学实力。学校向三环分公司赠与了锦旗和实训基地牌匾,并与三环分公司签定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校企合作协议》及《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这为今后学院开展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邀请职教专家到校指导示范校建设工作
日前,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邀请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家到校指导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并为模具制造专业教师带来了一场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讲座。
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家就“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工作如何开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资金如何使用”“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意义在哪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遗产是什么”等四个方面做了专题讲解,并针对学校的模具专业创建工作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荆门市技师学院
成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
日前,荆门市技师学院举行仪式,向18名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技能专家颁发聘书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邀其对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第一阶段的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等均已完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将参与基地实训设备采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
结合荆门市的实际情况,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将重点围绕化工、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焊接加工等专业。项目完成后,即成为以化工、机械制造、电气类为主体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集教学、研究、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年高技能人才培训在2000人次以上。
厦门技师学院
新增17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
近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正式批复厦门技师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增加17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即:汽车维修工(初级工至高级技师);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初级工至技师);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工至高级技师);可编程序系统设计师、模具设计师、车工(高级工至高级技师);维修电工(技师至高级技师);电切削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工至技师);高级测量放线工;中、高级计算机维修工;电焊工、花卉园艺师(初级工至高级工)。
随着可鉴定工种的增加,大大促进了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组织体系的完善,必将推动鉴定工作规模发展和鉴定质量提高,推进职业资格等级优化的多重发展。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包揽2013年盐城市
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各项目金牌
日前,在2013年盐城市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上,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朱素莲、周海伟、周秋荣等选手包揽了各项目金牌,将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选拔赛。
这次竞赛由盐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和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竞赛设置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车工、机械设备安装工3个竞赛职业(工种),设置了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共7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在竞赛中获各工种前三名的选手,由盐城市总工会授予“盐城市五一创新能手”称号,由盐城市人社局授予“盐城市技术能手”称号等多项称号。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操作技能
校风
班风
因材施教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勤于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并具备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本领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根据这一宗旨,职业学校应加强生产实习教学。各类职业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按大纲要求,编制教学计划,课题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并做到每个章节有小考,每个课题有评分,每个课题有点评,每次课做到认真引导入门和巡回指导。
钳工技能是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注重技术,又需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性情绪相关的个性倾向。它虽然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技校学生在技能培训方面,尤其是培训之后的第二学期起,技能训练的兴趣不浓,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厌烦参加技能训练。
我校为职业类学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训练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
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
三、 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
四、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操作训练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忽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细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细锉修整。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
五、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形成良好学风
严格技能培训过程中每个课题的评分标准。因为只有评分细致严格,标准具体明了,才能体显认真训练的学生成绩的真实。也能促使训练中不认真的学生无法投机取巧,从而从根本上端正学风和校风。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六、校风和班风建设是培训学生技能的保证
(一)技工学校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好动、缺乏自觉性,缺乏纪律观念,同时极具随意性。因此要求实习指导指导教师根据各个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耐心细致组织教学。
钳工作为所有工种的基础工种,在机械零件和设备的生产,装配和维修过程中承担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好的钳工,除了要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技能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高,本人就着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对如何上好《钳工技能培训》课提出粗浅看法,仅供同行参考。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学会关键使用量具和测量方法,是开展钳工训练的基础
要训练成一名好的钳工,应从钳工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量具开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如果一名钳工不会正确使用量具,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在生产,装配和维修过程中就会失去标准,便不知道到哪一个时刻才表明自己的工作已经真正完成并且合格。所以,本人在培训钳工时,第一时段便要求学生认识量具,正确使用量具,使用方法,拼读数,人人过关,让学生学会如何选用和保养量具,从量简单的钢板尺,直角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角度尺和游标高度尺等开始,这一时段,刚开始时可集中安排2到4节课进行训练,日后这一项工作还将贯穿整个训练中,初训练时,大多数学生不习惯测量,经常会出现“埋头苦干”不计后果,结果一测量尺寸小了,所以只有反反复复地叮嘱学生经常测量,测量时间应比加工时间多才行,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质量观,形成一种操作的标准,也只有这样,才有前提要求学生保证尺寸和精度,久而久之,让学生不断地反复测量和操作,他们将形成一个观念,就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钳工,必须先成一名合格的检测员。
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是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有力保障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测量能力后,便可进入钳工常用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功训练了,此时,首先让学生从最最基本的锯,锉,錾操作的正确姿势训练,本人认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操作姿势,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洞悉操作真谛,也才有可能用比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操作水平,正如一个人学走路只有真正做到全身协调,才有可能走的潇洒,走的轻松,又好比习武,如果马步练不好,习武就不可能有很高的造化。
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并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初学者彻底改变生活中的习惯动作,真正掌握正确的钳工操作姿势,除了我们自己做示范动作外,还必须讲清动作要领和正确姿势的重要性,并且手把手的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姿势,及时督促他们改正。这样,通常经过一周时间便能收到一定效果。
紧接着,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浅入深让学生一步步学习并掌握锯削,锉削,錾削零件上常见外表面操作方法和要领。此时可检查学生所加工工件的平面度,垂直度,角度及表面粗糙度的情况,随后又再慢慢过渡到内表面的加工操作训练及内表面加工工具、设备的正确使用等等。最后进行锉配训练,这一过程,需要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钳工基本操作,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保证综合训练质量,扎实的基本功是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有力保障。
三、形成合理的工艺思想,是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关键
作为一名钳工操作人员,如果只具备扎实的操作基本功,而没有合理的工艺思想,只会按照他人指定的过程来操作,那他将会成为一台不择不扣的“机器”,失去人类本该有的灵性,更谈不上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创新,而且人一旦成了“机器”那也只能越用越旧,越用越落伍,最终免不了被淘汰的结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每一道操作不仅仅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为了下一道工序做准备,甚至是为了最终实现一定的使用性能而努力,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了合理的工艺思想,才有可能顾全大局,保证生产质量,真正实现生产的目的,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从基准与非基准之间的区别和选择开始,向学生一步步地灌输工艺思想,让学生知道要保证加工质量,达到使用目的,零件上的哪个面该先加工,哪一面该后加工,再由两个的加工过渡到三个面的加工,进而对多个面的综合加工。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由简单到复杂,便能使学生学会将图纸上的要求转化为实际操作中的工艺过程,并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其合理性加以验证,从而慢慢地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钳工操作技能水平。
当然,工艺思想的培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只有借助于基本功和综合课题的长时间操作训练和经验总结,才有可能慢慢形成和不断完善。
四、相关工种的学习和运用,是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必要措施
作为一名好的钳工,在任何生产过程中,往往不仅仅局限一个单一工种的操作,哪怕在单一操作过程中,也往往避免不了要和其它一些相关工种打交道,此时,作为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钳工来说,相关工种的学习,也显得相当重要。比如,把一些其它工种的加工思想借用到钳工操作过程中来。有时往往会使整个操作过程变得简单且容易保证精度,又比如,把一些其它工种的加工思想借用到钳工的操作中来,有时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高效率,再比如,在设备维修或零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其它工种的操作,此时的钳工如果也能胜任工作,那岂不是省却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此外在很多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和一些加工工序车间产生承前启后的关系,这就更需要对相关工种有一定了解。
所以,在让学生进行钳工训练的同时。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结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让他们多接触相关工种的操作,了解一些工种的加工原理,方法和过程,并与钳工操作取得很好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学习和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是钳工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推广和运用。那么作为我们的钳工,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新的设备,新的加工工艺和新的加工技术。如果此时你不能够适应,对新的东西便会感到束手无策。此时的你,还能称自己有很好的操作水平吗?
比如,传统的切削加工理念强调一一硬的材料只能用比更硬的刀具才能进行切削。所以,我们总会把淬火处理放在零件的半精加工之后,等淬火完了,再加上一道精加工工序(磨削),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加工质量,而新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工艺,如电火花线切割,不得不让人重新的改变传统观念,如今,一些零件的成形加工,完全可以放在淬火处理之后,从而减小了热处理所引起的变形对零件精度的影响,减少了加工的工序步骤,大大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所以,要想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水平,除了平时多进行些实际操作外,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大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充电,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学习中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地让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职业技能的鉴定
为了检验训练效果,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结束后,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根据技能掌握程度由老师推荐,学生自愿分别参加钳工高,中,初级职业技能鉴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总之,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要想在日所能有所成就,便只能从最基本的学起,钳工的技能掌握也是如此,只有先从测量的学习到基本功训练,再从基本功训练到工艺思想养成,再从工艺思想的形成到综合能力的训练,最后,还只能在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使自己的钳工操作技能水平真正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Unit 76199 of PLA,Zhuzhou 412005,China)
摘要: 专业实行鉴定机制不仅为学生日后上岗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也给专业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本文阐述在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Abstract: Specialty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not only provides powerful technical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future, but also requires higher skill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 authent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关键词 : 鉴定;问题;对策
Key words: authenti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73-02
0 引言
2010年伊始,油料专业实行全新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标志着这项工作已进入实质的鉴定考核阶段,对单位保障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行鉴定机制四年来,依据鉴定大纲、鉴定要素和专业工种评定标准,笔者所在单位每年组织鉴定油库司泵、油库安全、油库焊工等11个工种,鉴定人数600多人,通过率仅为40.3%。作为一名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评员①,笔者感到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陋见,以供商榷。
1 油料专业实行鉴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鉴定大纲难度较大 工种鉴定的难度由该工种的鉴定大纲决定,鉴定大纲难度越大,工种鉴定难度就大。油料专业制定鉴定大纲时,为了重点突出该工种实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单个工种的组题要求,在建试题库时,加大了相关专业教材选取范围,增加了一些鉴定点数量,造成了单个工种鉴定难度较大,有些甚至超过了同一国家鉴定工种。仅以油库钳工(初级工)为例,其大纲要求选用《油料专业基础知识》、《油库专工基础知识》、《油库钳工》和《油库电工》四本教材,理论鉴定点达300个,鉴定试题库中理论题达1046道,而国家要求鉴定的钳工(初级工)鉴定只选用《钳工》(2005年8月第一版)一本教材,本书试题库的题量只有315道。相比较,油库钳工(初级工)的鉴定难度大得多。
1.2 考务系统维护困难 考务系统建成后,鉴定站②考务人员熟练掌握编程开发、熟练进行故障排除的能力较弱,缺乏维护经验。单位也存在着“重建轻管”少数现象,停留在“简单应用”层面,平时用得少,鉴定才启用;上传下载速度慢,更新换代少;鉴定题库题量大,检校时间长,劳动强度强,“纠错补漏”困难。
1.3 考评队伍良莠不齐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办法》中要求考评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理论知识和较高操作技能水平,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或者高级技能等级以上资格,熟悉了解相关工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相应的考评经验;高级考评员必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资格,并取得考评员资格一年以上。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考评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油料专业考评员都是由培训学校的教员兼任,在教学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形下,要想成为一名理论和技能俱佳的高水准考评员,一时难以如愿。造成考评员队伍良莠不齐的原因:
①实践知识“储量”不足。大多数油料专业的考评员大都从院校毕业,理论基础全面、扎实,但受所训院校条件制约,实践知识的积累明显不够。②专业素养“储备”不够。院校学习时,实训时间相对较少,难以达到中级以上专业技能,部分考评员专业素养先天不足,影响了技能鉴定质量。③进阶培训难以完成。各级对考评员的理论知识更新比较重视,但对技能水平的提高放任“自流”。鉴定站进行自训,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培训程序和培训手段,缺少必需的经费支持,技能进阶较难实现。④考评员来源单一,流动性大。考评员大都由担任各种油料技术任务的人员兼职,来源少,人员流动快,容易造成考评员队伍“断层”。
1.4 鉴定与培训衔接结合不够 油料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大纲要求:单个工种等级鉴定内容囊括四至五门课程,鉴定点数最少200个以上,几乎涵盖所有知识点。而油料专业培训期限只有三、四个月,不能把全部鉴定点内容教给学生,只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结合上岗需求,突出重点,精讲基本内容,精练基本操作。而在培训期末对学生的技能鉴定时必须按鉴定大纲内容进行鉴定。因此,鉴定和培训存在很大地差异性,使得鉴定培训结合不够紧密。
2 主要对策措施
2.1 着眼专业实际,量“身”定做鉴定大纲 鉴定大纲要求被鉴定者独立完成一种职业功能,实现职业活动项目。油料专业工种多,单个工种又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应对其进行性分析,量“身”定制鉴定大纲。
①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定制鉴定大纲。国家职业标准是一种国家级的工作标准,是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依据国家工作标准定制鉴定大纲,不能随意“超”标和扩大范围。②根据工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定制鉴定大纲。油料专业工种技术性强,参数繁杂,精度要求高;动用设备仪器多,操作程序复杂。例如,油库电工参数呈“隐”性,“看不见,摸不着”;油料化验参数呈“显”性,主观性较强,易累积视值误差和操作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精密度;油库专工工艺复杂繁杂,要求被鉴定者职业素养较高。因此,从工种“个性”出发,定制出符合油料专业特征的大纲。③按工种工作内容或工作程序定制鉴定大纲。确定单个工种鉴定大纲内容时,应按该工种的国家工作标准,将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安全知识和要求熟练掌握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相关规范等编进大纲,合理区分“要素”分类,划分等级区域,科学分配占分比例,量“身”定制出适用的大纲。
2.2 着重系统维护,提高“善管真用”能力 鉴定站考务人员是考务系统的使用管理者,良好的驾驭考务系统能力是确保完成鉴定工作的关键,鉴定站要把提高考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作重点任务来抓。①加强培训,为考务人员增“能”。鉴定站本着“立足自训、增加送训”的原则,采取自学、送学的形式,提高考务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②明确责任,为考务人员立“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规定》、《职业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评审规定》等规章制度,建立考务人员职责,明确目标分工,健全激励机制,丰富完善管理制度,正规考务人员管理。③定期维护,为考务人员定“规”。依据《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运行管理规定》,督促考务人员定时运行使用,定期维护排查,定期升级更新。
2.3 着力转变思路,确立前瞻式培养理念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考评员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必须确立起与考评员队伍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建设良性循环。①考评员培养要立足长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油料专业实质性开展时间短,鉴定工种多、参数精度高、操作步骤繁琐和技术含量高。各级应把考评员队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用前瞻式开放眼光,制定长远培养规划,使“同步教育”和“超前教育”、“近期适应”和“长远需求”协调一致,实现考评员队伍高素质跨越式发展。②考评员使用要注重长远。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主体力量,决定着专业工种鉴定工作水平和质量。对考评员使用管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定》,结合鉴定站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使用计划,扩大考评员选才范围,采用动态、外聘和内聘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出走一批,补充一批,确保高水准专业考评员队伍稳定。③考评员培训要务求实效。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谋求考评员培养的最大效益。采用“订单式”培训、请专家讲课和单位自训的方法,增加实践知识“储量”,不断提高考评员队伍的专业素养。
2.4 着手考评体系,加大培训鉴定衔接力度 从工作需求出发,运用模块化[1]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兵动手能力,建立完善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评体系[2],促进培训鉴定经常化,加强培训鉴定对接。①培训紧跟鉴定科目。按照油料专业鉴定要求进行科目实训,达到培训鉴定同步。②考核接轨鉴定内容。以油料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加大鉴定科目考核的力度,考核鉴定内容,促进训练鉴定衔接。
注释:
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指在规定的工种(专业)、等级和类别范围内对职业技能鉴定对象进行考核和评审的人员。
②鉴定站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