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茶叶的品质特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背景
茶业的发展与中国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茶业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历代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面貌。我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茶叶,而茶树的品种资源的差异,树冠的构成状况,病虫害的预测与控制都与茶叶的高产优质密切相关。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的重要材料。筛选和培育优良的茶树品种, 是茶树育种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分析, 以其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树生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茶树树冠结构的构成状况,影响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树龄茶树的树冠结构进行科学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如合理修剪,施肥以达到理想的树冠结构,有效地提高茶叶产量,增进茶叶品质,适应机械化作业,便于采摘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塑造丰产树冠。
控制茶树的病虫害,是获取茶叶高产优质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茶树分布地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提供了病害滋生的有利环境。已记载的我国茶树病害有130多种。茶树病害发生种类,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所不同。据估计,由于病害,茶叶产量每年要损失10%―15%,同时还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树病虫害防治历来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管理措施。茶叶病害的防治,往往因为诊断上的失误,使防治药剂选择不当或失去防治时效,造成病害发生严重。提供一种较准确且操作简单的茶树病害诊断方法,使茶树病害能通过简单的特征或病状,就可初步诊断出发生病害的种类,及早对所发生的病害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病害损失的有效方法。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但国内外对茶叶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茶叶理化审评方面,依然是使用传统的感观评测方法对茶叶进行评定,将计算机技术用于茶叶领域的为数不多。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茶叶的各种外形,内质作为各项指标,使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即可对茶叶品质进行分类与识别。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叶为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科研和生产实践均已证明,要想获得高的经济效益,茶叶的高产和优质是关键因素,品种的好坏,树冠的构成状况,病害的预测与防治是关键环节。
2.1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目前收集和保存的茶树资源已达3300多份。但是, 我国对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 基本上仍停留在外部形态特征的描述上。须海荣等对茶树资源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收集了我国主要产茶省有代表性的茶树种质资源100多份材料的基础上, 并经统一管理和栽培, 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湖南农业大学唐和平,陈兴琰早在1995年就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三个方面进行测定,采用数学方法综合分析,探讨了茶树种质资源的形状差异和亲缘关系。2001,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罗军武教授等运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茶树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茶树品种资源的分类和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年,罗军武教授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们,利用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对40个茶树品种(系) 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2.2 树冠结构的研究
在茶树树冠结构的研究方面,张颖彬等研究了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荼芽萌发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立体留养的茶树因留养时间长,在肥培管理条件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情况下,其茶芽较平面留养树冠的更为肥壮。杨德庄总结了丰产区经验,得到茶树要丰产其树冠结构必须达到的目标,为丰产树冠结构的塑造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专家根据树冠结构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品种在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树冠结构的达标测定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罗军武、唐和平、黄意欢选用湖南省规范化栽培茶园1~18 年生的槠叶齐品种为材料, 以与产量、品质密切相关的14项树冠结构作为指标,根据它们的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年,罗军武、唐和平、黄意欢以小乔木型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灌木型品种槠叶齐为材料, 对湖南8个地(市) 规范化栽培茶园1~18 年生两类型品种茶树树冠结构的15 项指标进行系统调查, 并运用计算机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两类型品种树冠结构指标随树龄的增大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各项树冠指标均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予以表达。研究结果还表明, 两茶树品种在1~6年生期间, 各项树冠指标增幅较大, 7~14年生期间树冠指标的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不大, 树冠结构比较稳定;14年生后, 一些与茶叶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的指标, 如新梢密度、生产枝密度、百芽重、一芽三叶长度和单叶面积下降幅度加大。同时,从两类型品种树冠结构指标的变化来看, 茶树类型不同, 树冠结构动态变化存在着差异。
2.3 茶树病虫害研究
随着工业的发达,茶树病虫防治已由传统的农业措施防治过度到使用农药的化学措施防治,尹勇对茶树主要的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类防治方法。但这些都需要首先对茶树的病虫害进行早期的预测和诊断,进而才能在还没造成严重发病的情况下进行防治和控制。2003年,徐云等采用数值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先将茶叶上发生病害的种类,按照病害发生时具有的病症及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将组中各个病害的病状特征分解为单独的特征性状,对每一个特征性状给予对诊病的意义的量化分值,做成各病害组的数值诊断表,再利用数学的方法,对各量化的分值进行比较,得到诊断结果,利用诊断病害的可信度表达诊断的准确性,当病害准确度达到60%以上的分值时,可以认为诊断准确,点击详细资料即可得到有关该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
2.4 茶叶品质鉴定与分类研究
在国内外,茶叶品质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成分比较复杂,茶叶的品质并不能通过某种成分的量化就能表达的,它是各种茶叶成分的综合反映。近100多年来,各国在茶叶品质评价的内容和深度上都不断有新的发展,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提高了感官审评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审评外形、开汤审评内质两个方面,分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五个评审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许多因子。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评价茶叶的特征和品质,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但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2004年,周亦斌等综述了国内外运用相关的仪器和技术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进行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外形和汤色评价,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香气评价和电子舌技术在茶叶滋味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发展趋势。文别提出了机器视觉系统,就是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它是用计算机实现部分人类视觉的功能,把所测对象映射成数字图像,并模拟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图像和识别图像,进而对所摄图像进行分类或分级。计算机辅助品质检测可以使品质指标定量化和标准化,而且计算机图像处理的精度优于人的视觉精度,对颜色和外形变化的反应也更灵敏。所以其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茶叶颜色和外形的评价。2006年,李姣等开发了茶叶鉴定专家系统,选择形状、色泽、纤维素、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这六个指标作为参数,将茶叶的理化分析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开发了一种功能齐备、智能性强的茶叶鉴定专家系统。
3 结束语
目前关于茶树、茶叶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它们的生理生化方面,运用生物技术或数学方法进行研究,或者生物技术与数学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其中虽然也有,但是很少。所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来对茶树、茶叶进行研究是当前很热门的一项技术。
参考文献
[1]罗军武,施兆鹏,沈程文,刘春林,龚志华,黄意欢.茶树品种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茶叶科学,2002,22(2):140-146.
[2]杨德庄.茶树丰产树冠的构成与塑造[J].福建农业,2003,(6):21.
[3]尹勇.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1998,(20).
[4]徐云,梅红,林莉,施晓群,周汇.茶树病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研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2):93-100.
[5]李姣,何东健,杜子鲁.茶叶鉴定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福建茶业,2006,(2):18-20.
[6]须海荣,董尚胜,骆耀平,童启庆.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理特性[J].茶叶科学,1997,17(增刊):100-103.
[7]唐和平,陈兴琰.茶树品种资源氨基酸组成与亲缘关系的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5,21(2),126-129.
[8]黄建安,李家贤,黄意欢,罗军武,龚志华,刘仲华.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J]. 园艺学报,2006,33(2):317-322.
[9]张颖彬,梅鑫,徐懿,张奇华.茶树树冠的不同留养方式对早春萌芽量的影响[J].中国茶业,2005,(4):40..
我国茶树种类繁多、茶叶产地分布广,这些给茶叶的类别、等级、产地、采摘时间等的鉴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矿质元素是表征地域差异的较好指标,其依据是生物组织不断从它所生活的环境如水、土壤和空气中累积各种矿物元素,由于不同地域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与组成有其典型特征,所以不同地域来源的茶叶中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实践中,经常使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不同地域土壤、动植物、水等矿质元素的含量。高建会等人用密闭高压消化ICP测定茶叶等植物性样品中15中痕量稀土元素Ce、La、Nd、Y、Pr的含量[1]。储溱等人采用ICP 测定茶叶中P、Zn、Fe、Mn、Mg、Ca等14种矿质元素含量,建立了对植物样品中多种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的方法[2,3]。
光谱能反映样品的组成和结构信息,相同或近似的样品有着相同或接近的光谱。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光谱来区分被测样品质量的“好”与“坏”。然而,通过简单比较离子数量上大小是很难实现对茶叶等农产品进行品质和真伪鉴别的。主成分分析可以用数量很少的几条本征谱,在不丢失主要光谱信息的前提下,取代原来复杂的原始光谱,解决了由于谱带的重叠而无法分析的困难。但是简单的主成分分析仍然不能很好的分析茶叶这种具有复杂信息的品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一种降低茶叶红外光谱图原始数据的维数、提取反映茶叶信息的主要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特征基方法。特征基理论即基于主成分分析思想建立的统计分析方法,每进行一次特征提取就好比是一次主成分分析过程。特征提取是为了建立茶叶的光谱特征基,就是选取变量建立特征基的过程,建立特征基后即可对所要分析指标进行投影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材料和茶叶产地纬度
我国茶叶资源辽阔、种类繁多,根据茶叶生产的发展、土壤气候条件、茶类和茶树品种等特点分为四大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华南产区、西南产区。其中江南产区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等原因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而且该产区纬度分布范围较广,所以本实验就主要以江南产区为例同时在其他三大产区各选一种茶叶进行研究。茶叶样本为:云南普洱、台湾乌龙、泉州铁观音、福建碧螺春、安溪铁观音、苍南龙井、君山银针、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1.2 样品制备
将10g待测茶叶放置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40下干燥12小时至恒重,干燥处理后的待测茶叶放入磨碎机内粉碎30秒(粉碎机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各15秒),取出过40-60目颗粒筛后收集到干燥密闭容器备用。准确称取试样0.5克于石英坩埚内,低温碳化,在500摄氏度下灰化完全,用5毫升1+1盐酸提取残渣,移入25毫升比色管内,定容至刻度,澄清后上机测定。
1.4 仪器及工作参数
VISTA-MPX等离子光谱仪工作参数为:功率1.00kw;等离子气流量15.0L/min;分辅助气流量1.5L/min;雾化器压力200Kpa;狭缝宽度20μm;内标元素波长Cd228.8nm;观察高度10mm;一次读取时间10秒;数据采集重复次数3。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元素茶测定结果
ICP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茶叶样品的7 种矿质元素,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茶叶中B、Cu、Fe、Zn、Mn等元素的绝对含量变化较大,但与生理活动相关的K、Na、Ca等离子含量相对稳定; B、Cu、Zn、Mn和Fe元素在各茶叶中的相对含量具有相同变化的趋势;对于同种茶叶的普洱茶,经发酵后的熟普洱比生普洱中各元素含量都稍高。
2.2 二次特征提取用于ICP光谱分析茶叶采摘时间的分析
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用的是ICP数据,该数据包括14种茶叶的P、B、Zn、Fe、Cu、Mn、Na、K、Mg、Ca 10种元素的含量。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最终找出了与茶叶采摘时间关系最密切的4种元素,即P、K、Ca、Na这4种元素。将每种茶叶的P、K、Ca、Na 4种元素的ICP数据进行矢量归一化和平滑预处理,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得到代表主要信息的特征因子,并选取了第一和第三特征因子建基,得到投影图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在投影图上从右下方至左上方,茶叶投影主要是按采摘时间分布排列的,其次投影分布包含一定的产地信息。投影图右下方茶叶的采摘时间较早,随着向左上方的移动,其它茶叶采摘时间逐渐变晚,从春分前后开始,至清明、谷雨这段时间,大部分茶叶被采摘,这段时间也是绿茶采摘的最佳时机,如黄山毛峰、龙井、信阳毛尖等。一般情况下,绿茶的采摘时间最早,青茶和黑茶的采摘时间较晚,因此在投影图上可以看出,从最右下方的黄山毛峰和龙井等开始逐渐向左上方至王霞普洱、安溪铁观音等茶叶投影的分布,正好符合了按采摘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的顺序。由此可见,用ICP检测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还将对分析茶叶产地有指导作用。
3 结语
本文利用ICP光谱测定了不同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茶叶采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变化的茶叶与矿质元素的分布存在近似的直线关系。由此可见,用ICP检测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茶叶的采摘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方法还将对分析茶叶产地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安溪铁观音品质特征主要是肥壮、紧结、卷曲,色泽砂绿,有各种自然花香味,香高味长,滋味醇厚甘鲜,回甘味强,汤色金黄、橙黄或绿黄,叶底青蒂绿腹红镶边,直观地说其品质风格的形成取决于鲜叶原料及制作工艺的发挥。
1 鲜叶质量是形成特色品质的内在潜质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制好茶必须有优质的鲜叶原料。优质的鲜叶特征是叶芽壮、芽梢重、节间短、叶张厚、叶色浓绿光润,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各种有机成分比例协调。
鲜叶质量的优劣与产地地理环境、气候、土壤性状、栽培管理措施等有着密切关系,鲜叶的内含成分都有一定差异。
海拔较高,茶园温射光多、气温低、温差大,有利茶树体内碳氮物质的代谢,水分充足,促进物质合成的酶活性增多,有利于鲜叶中积累较多的芳香物质。海拔低,气温高的,热量丰富,鲜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品质较差。安溪属亚热带丘陵区,全县有70%的茶园海拔在300~850m的范围内,其鲜叶持嫩性强,具有良好的制茶原料。
茶园如何用肥对鲜叶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鲜叶水浸出物和香气成分的总量。平衡施肥,可供给茶树充足的必需元素,所以茶园土壤性状好,制出的茶叶有浓醇、鲜爽的风格。安溪铁观音品质能保持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对茶园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
茶树合理修剪,生理机能增强,光合作用物质的合成积累增加,鲜叶品质相应提高。
合理采摘包括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是安溪铁观音采制的特殊要求,以驻芽2~3叶完整嫩梢为最好。采摘过嫩不利于做青,易产生“死青”或造成香气低沉。采摘过于粗老,鲜叶内含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低,纤维化程度高,制成的茶叶香低味淡。采摘时间掌握在晴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左右进行,有利于制茶着香。否则,均达不到制茶要求。特别是根据芽梢形成蛀芽的不同时间,分批按采摘标准采摘后,也把枝梢上的新叶片采下,分批采制,这样不但可增加采摘批次,调节茶树生长期,还可确保鲜叶的匀净度。鲜叶原料优质、纯正、均匀、新鲜是制作优质茶的前提。
2 做青程度是决定特色品质的核心
做青是由摇青与摊青相间交替进行,是铁观音制作中最复杂、最精湛的工序,是形成特色品质的关键。做青过程实质上是半发酵的酶促氧化、水解、合成等生化的综合过程,表现在芳香物质的变化、蛋白质的水解、色素的变化等。摇青是“动”,控制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促进的过程,通过摇动擦破叶缘细胞,使叶背气孔缩小或关闭,改变水分散发的速度和方向,迫使叶细胞中的水分发生扩散,细胞间隙“充水”,促使青叶硬挺,青草水分渗透散发“拔水”,并进行一系列化学变化,使青叶呈柔软状态,“消青”,发酵红变,香气形成和显露,叶色转黄绿色。在做青过程中,随着“摇”与“凉”的进展,鲜叶气味不断发生变化,其叶像变化规律是青气由淡渐浓,继而青气逐渐减退,随之是清香逐渐变浓至花果香显露。做青适度特征:梗蒂饱,水青绿,叶脉明亮,叶肉黄绿,叶缘呈朱红色或带红点,叶面凸起,叶缘稍向背翻卷,叶质柔软,青草气退,显现花果香。
铁观音品质形成与做青时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室内温、湿度高低密切相关。如北风天,气温低、天气凉爽、湿度适中,制出的茶叶品质好。南风天,气温较高、天气闷热,制出的茶叶品质相对较差。冬风天,气温低、湿度大,制出的茶叶品质最差。就技术而言,摇青、摊青的次数和时间是依据气候环境、品种、水分含量、季节等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每批茶青摇青4次,第一、二次宜轻摇,重摇会过早散发大量水分,使反应物质转化不充分,品质下降。第三、四次根据天气转变情况掌握适当重摇,转数逐次增加,摊叶厚度由薄渐厚,摊晾时间逐次延长,使水分散发和芳香物质二者转化协调,从而,形成较为理想的色、香、味品质。在低温条件下,应用轻摇薄摊长时间晾青,适度“拔水”的轻发酵,叶片破伤率减水,水分散发均匀,茶青进行较缓慢的生理生化作用,并保留更多的芳香物质,因而形成鲜香甘锐的香气滋味和汤色呈浅金黄或绿黄的品质特征。
掌握各个历程的摇青、摊青适度必须认真掌握每一次的量变和质变的叶态的各种变化,程度不足或过度都不可取。做青不足,给品质的香气、滋味留下臭青气或味涩,色泽暗绿色并呈硬肉状,做青偏足,香气淡飘或呈地瓜叶味,汤色偏红,显不出铁观音的特色品质。
秋、冬茶鲜叶叶质相对较薄,含水量较少,采用轻晒重摇的轻发酵,保持水分和茶青的鲜灵性,形成了翠绿芳香的“秋色、秋香、秋味”的品质风格。
3 杀青适时适度是形成铁观音特色品质的保证
杀青是铁观音“发酵”阶段的归结,是巩固发展阶段形成品质物质的保证。杀青时机的把握,在铁观音制作过程中具有“点睛”之功,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杀青前“发酵”适时的青叶由于叶温明显升高,在短时间内(15-20分钟)即表现为强烈的浓郁香气,叶色迅速转为青黄绿色,此时,及时通过高温杀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使低沸点的青气味受温湿热作用挥发散失,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显现出来,方能最大限度确保和增进茶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杀青过早,青味尚未褪尽,造成香中带青味,滋味 ,杀青过迟,造成香气低沉。因此,适时杀青是铁观音色、香、味的巩固与发展的关键。
杀青程度的掌握是影响杀青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据不同的做青叶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高温杀青叶的翠绿色泽,提高香气的清新和鲜爽度的保证。但温度过高或程度过头了,易于炒焦或不均匀,温度过低,青味难以熟化,滋味有青涩感或青黄味,低温长时间杀青,还会使青叶再发酵,产生不正常红变,青叶泛红,品质下降。杀青适度的叶子特征,是叶色由青黄绿转为暗黄绿,叶张皱,失去光泽、无焦边,手捏有刺手感略成团,稍有弹性,气味清纯,茶青减重率为35%-40%。这样,充分保持和发挥了铁观音的特色品质。
诚然,晒青、包揉、烘干等其他辅相关因素对茶叶品质是有影响,但很大程度上鲜叶质量、做青程度、杀青适时适度才是铁观音品质特征形成的突出特点,更是铁观音特色品质构成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才形成了色、香、味独特的安溪铁观音,深受人们喜爱。
参考文献
[1]林雄毅,谢南松.华安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J].福建热作科技,2007(04).
1茶叶品牌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产茶大国,茶产业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茶叶的国内和国际贸易蓬勃发展,茶叶市场经济增长迅速,茶叶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茶叶品种较多,茶叶消费者由于自己的喜好以及主观意识影响都有固定的茶品选择,对某种茶叶品牌形成固定依赖,所以茶叶经营者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成为茶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可以简单认为是企业的符号、设计、标记,直接目的是便于消费者便于辨认出茶产品的来源,与其他茶叶销售竞争者区别开来。品牌对于企业来讲是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的综合反应体,是企业产品质量得到认可的标志,反映着企业形象、文化、精神以及企业竞争力。企业品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已经成为产业领域经济实力的标准,其作为企业的巨大无形资产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茶叶品牌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之一,该品牌创立于1892年,其每年的销售量占全球茶品贸易量的40%左右,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其一个品牌的年销售额就超过我国一年内茶叶的出口值。由此可见,茶叶品牌在茶叶经营者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茶叶经济竞争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茶叶品品牌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名茶、好茶因为没有品牌包装而失去应有的市场,所以茶叶牌建设和发展是我国茶产业发展战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2基于知识产权法的茶叶品牌建设
建设茶叶品牌可以提高茶叶消费者的忠诚度,扩大产品营销市场、增加企业利润,是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品牌时代环境下,拥有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品牌与市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才能获取更大的市场价值,因此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凸显自己就要以品牌为中心,围绕品牌展示营销活动,由品牌发展带动企业发展。品牌属于商业用语,从法律的角度上分析,企业品牌在本质上其实就是知识产权,在西方国家,知识产权被称为是智慧财产权,并定义为“相关主体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地域性以及独占性等特征,包括商业秘密、商标、专利以及地理标志等。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增值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革命改变了工业革命以后以物质性资源为主导的资源形态,如果依旧依赖物质性资源将会使国家经济止步不前。例如在茶叶的营销过程中,茶农的种植以及小企业的简单加工所获取的利润相对于茶叶复杂加工以及现代化包装中获取的利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这就说明了茶叶品牌(即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第一,品牌专利。在我国的《专利法》中,专利是指“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专利可以是一种产品、可以是一种生产加工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技术方案。茶叶相关专利主要体现在茶叶的深加工过程以及茶叶包装过程中,在传统加工基础上采用高科技手段对茶叶中的关键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等处理的过程就是对茶叶的深加工,当前深加工处理后获得的产品有冰茶、红茶、速溶茶、茶多糖、茶氨酸、茶多酚等等产品,这些经深加工得到的茶产品具有各种神奇功效,被广泛用做制造医药、化妆品、食品以及日用产品的天然原料。茶产品的外观设计主要包括产品形状设计、包装图案设计等,另外还包括存放茶叶的容器设计,所以茶叶的的外观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专利意识增强,我国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茶叶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制定专利战略,加大对产品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及时通过申请专利保证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独占地位。第二,品牌商标。商标是指企业经营者为了与其他经营者产品(或者服务)区分开而在自己产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一种专业标志,商标的形式可呈多样化,由文字、符号、图形、颜色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简单、易于识别,能够迅速将商品区分开是品牌商标直接目的以及重要特征。对于茶叶经营者来讲,商标就是品牌的主要载体,茶叶品牌的保护关键就在于对企业商标权的维护,所以茶品牌的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商标的保护以及商标的发展上,一个成功的商标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引导企业走向更长远的发展。英国茶品牌“立顿”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创业史,企业产品利用品牌效应可以提高出售价格,可以进入高级场所,而我国的茶品由于缺乏品牌包装而处于劣势,由此可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第三,地理标志。“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福建铁观音、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特色名茶,这些名茶品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茶产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最终成就了茶叶的优良品质。这些茶叶多是以茶产地命名,经过悠久的历史传承,茶产地的名字也就成为茶叶的代名词。知识产权上规定“将表示某产品来源于某地区,该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称为地理标志”。对于茶叶来讲,地理标志具有3方面特征,一是表明茶叶来源;二是茶叶品质独特,具有较好声誉;三是茶叶的独特品质归因于茶叶地理来源的特殊性。茶叶地理标志与商标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茶叶地理标志的使用表明了企业与其他经营者的区别,表征着自己独特的品牌建设之路。第四,商业秘密。企业的商业秘密主要是指企业的秘密技术,包括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诀窍、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另外还包括企业的秘密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主要包括经营信息以及技术信息,具有秘密性、实用性以及保密性特征。在茶产品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总有一些不适合申请专利或者公开的技术信息,此时就可以通过商业秘密的方式对此类信息进行保护,这样不仅可以吸引顾客,避免品牌资源流失,同时也是扩大品牌效应的有效手段。
3茶叶品牌的发展
茶品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品牌的维护以及品牌的推广。茶叶品牌的维护要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坚持以质取胜,把好产品质量关,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品牌表征着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同时也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的支撑,所以茶叶品牌的发展过程中要狠抓质量,同时实行无公害生产;二是要加强品牌意识,以品牌求生存、求发展,将品牌意识融入到整个生产经营中,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做到“视品牌如生命、爱品牌如眼睛”;三是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制度,以保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将培育人才、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视为品牌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品牌的推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品牌宣传,经过多种方式的反复宣传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品牌、接受品牌,以便取得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二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多参与社会组织活动,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消费者忠实度;三是要注重诚信,做到“来者是客,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明码标价”,以诚信促进品牌发展;四是在内销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扩展国内外市场;五是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于茶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部门要引起重视,给予一定引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茶叶品牌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为茶品的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保护茶叶品牌的合法权益,促进茶叶品牌长远发展;六是实施品牌发展多元化战略,结合人们的物质需求进行品牌延伸,例如同种茶叶产品不同花色的设计,从茶叶食品、茶饮料、茶礼品等等多个方向推出不同花色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拓宽品牌的市场领域,提高品牌效应。
4结语
以上是对基于知识产权法的茶叶品牌建设与发展的简单探讨,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茶品牌建设不容乐观,为了充分发挥茶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茶叶经营者应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建设和发展茶叶品牌,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中国茶叶品牌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卢秀龙,吴声怡.基于消费者的茶叶品牌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州市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57-160.
[2]韦玲勇,刘晓东,罗小梅等.广西茶叶品牌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14,(4):202-204.
[3]陈旭军.设计中国茶叶品牌、掌握市场主动权和品牌话语权的发展路径[J].福建茶叶,2010,(3):54-59.
中图分类号 TS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31-01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茶树种质资源、茶树品种性状特征、各类茶叶品种的适制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资料收集,发现不同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对黄茶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内含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不同品种在同一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差异和适制性的研究较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桃源大叶、尖波黄、槠叶齐、福大61、群体品种、沩山种、湘妃翠等7个品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对照茶样是君山茶叶公司提供的君山银针和君山黄袍。
1.2 试验方法
1.2.1 黄茶加工工艺。不同茶树品种原料的黄茶的制作工艺:鲜叶摊放杀青闷黄揉捻烘焙成茶。加工成的黄茶部分粉碎过40目筛后用于分析内含成分,其余留存用于感官审评[1-2]。
1.2.2 内含成分测定方法。茶多酚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氨基酸总量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采用全量法测定,叶绿素用乙醚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含水量采用120 ℃条件下1 h烘箱快速法测定[3-4]。
1.2.3 黄茶的感官审评。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即干评和湿评。具体程序:取样评外形称样3 g150 mL沸水冲泡翻汤看汤色嗅香气尝滋味评叶底。评定黄茶的外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因子[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茶树品种的性状调查结果
茶树品种的物理性状影响着茶叶干茶的外形、色泽以及茶的香味等。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影响茶叶适制性的主要物理性状是树型、芽叶大小、芽叶色泽及芽叶上的茸毛。一般乔木型茶多酚含量较丰富,尤其酯型儿茶素含量特别高,而灌木型茶树茶多酚含量往往比乔木型低;茶树品种的叶片大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试验茶树的品种资源都是灌木型,叶色以黄绿或绿为主,叶型以中叶为主,茸毛较多,抗寒性较强。
2.2 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内含成分比较
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是影响茶叶滋味的主要化学物质,因不同的茶树品种加工的黄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不同,故茶叶的滋味、香气和汤色等品质也不同。通过比较以上7个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的内含成分可知7个品种的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5%,桃源大叶、福大61、槠叶齐、湘妃翠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38%、4.73%、3.69%、3.62%,比对照茶样的含量高。茶多酚含量25%~38%,试验品种间茶多酚最高的为尖波黄37.59%,最低的为湘妃翠25.24%,湘妃翠与对照样接近。
酚氨比是指茶多酚含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是衡量茶叶适制性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酚氨比能反映滋味品质的好坏,高级茶比值低,低级茶比值高,两者含量比值高的茶,其滋味具有浓而鲜爽的特质。7个试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中,湘妃翠、福大61的酚氨比相近,且小于7;尖波黄、沩山种和群体品种的酚氨比均超过10;槠叶齐、桃源大叶的酚氨比居中。
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是鉴定茶叶滋味浓醇度和茶叶耐泡性的常规指标。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的茶水浸出物含量,表明各试样的水浸出物较为丰富,含量为42.21%~49.29%,与对照茶样接近,这说明7个试验茶树品种属于“浓醇型”滋味类型,且都表现出良好的耐泡性。
内含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适制黄茶较好的是福大61,其次是湘妃翠,再次是桃源大叶和槠叶齐,最后是尖波黄、沩山种和群体品种。
2.3 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叶绿素含量比较
茶叶色泽是茶叶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叶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是构成干茶和叶底色泽的物质基础。通过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原料所制成的黄茶以及对照样的叶绿素总量及组成含量,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茶样存在着差异。7个品种的叶绿素总量排序:湘妃翠(1.04%)
2.4 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黄茶感官审评比较
不同品种按同一工艺制成的黄茶品质存在差异,对照茶样各项审评因子都比试验茶样好。外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因子与对照茶样作比较:就滋味而言,最好的是福大61,其次是湘妃翠和桃源大叶,其余的品种都不好;就外形色泽而言,湘妃翠和尖波黄为绿黄,其余茶树品种干茶色泽都不达标;就汤色而言,除尖波黄黄中泛红,其余品种都能体现黄茶“黄汤”的品质;就香气而言,湘妃翠、槠叶齐、福大61为清香,尖波黄带花香,桃源大叶为浓香,沩山种、群体品种带烟味;就叶底色而言,尖波黄较好,为嫩黄,福大61、槠叶齐、桃源大叶相近,为黄绿,湘妃翠叶底带红梗应是杀青不足导致的[7-10]。
综合上述,7个茶树品种的茶样中,感官审评品质最好的是湘妃翠,其次为尖波黄、槠叶齐、福大61、桃源大叶,最差为沩山种及群体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黄茶的品质特征为黄汤黄叶,不仅叶底黄,汤色黄,干茶也亮黄,而且香气清悦,滋味纯和爽口[6]。凡具备上述2点,才能称黄茶。就黄茶适制性而言,7个试验品种中除湘妃翠综合指标达到黄茶标准,其余品种都没达标,这说明本次试验的加工工艺技术有待改进。但本次试验发现了适制黄茶氨基酸含量高且酚氨比适中的品种,如桃源大叶、福大61、槠叶齐、湘妃翠等品种[11]。
4 参考文献
[1] 杨伟丽,肖文军,邓克尼.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61-63.
[2] 龚永新,蔡烈伟,蔡世文,等.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0(2):31-34.
[3] 刘晓,齐桂年,胥伟.黄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9(4):10-12.
[4] 陈斌.黄茶加工工艺[J].农村新技术,2008(12):70-71.
[5] 周继荣,陈玉琼,孙娅,等.鹿苑茶闷堆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5(11):87-91.
[6] 周继荣,倪德江,陈玉琼,等.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4(1):93-95.
[7] 刘晓慧,王日为,张丽霞,等.山东黄茶加工工艺的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0(2):29-32.
[8] 陈岱卉,叶乃兴,邹长如.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J].福建茶叶,2008(1):10-13.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属江北茶区,镇巴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曾被作为多朝贡品,“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便是最好的见证。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年生产茶叶4000余吨,主要产品以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为主、红茶等其他茶类为辅,以无污染(输京水源地、全国生态示范县)、富含硒(与紫阳同处中国第二富硒地理带)、香高、味浓、耐冲泡的优异品质深得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 秦巴毛尖的品质特征
1.1 秦巴毛尖概述
秦巴毛尖是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茶叶技术人员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历史贡茶“中园毛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茶工艺研制出来的半机械化生产的烘炒型中档名茶,1986年6月在中国农科城杨凌通过了由中国茶叶界泰斗王泽农教授、阮宇成、程启坤、沈培和研究员及王自佩、吴幼婷等茶叶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科技鉴定。阮宇成研究员品饮秦巴毛尖茶后,挥毫题写“秦巴名茶放光彩,毛尖一杯精神爽”。程启坤研究员留下了“秦巴毛尖茶、色香味俱佳”的赞幅。该茶利用镇巴独特的自然优势生长的茶树,选用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鲜叶,经过摊放―杀青―清风―揉捻―解块―初烘―毛火―足干―提香―精选而成。秦巴毛尖不但兼具汉中仙毫优雅的形态,汉中炒青的浓郁口感,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特的香气。自上市以来就以其形美、香高、味醇、耐冲泡、富含硒的优良品质深的消费者的认可,在汉中、西安、北京、甘肃、山西、河南等地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市场半径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1.2 秦巴毛尖茶品质特征
外形肥壮秀嫩,茸毫显露,色泽嫩绿,栗香高锐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完整亮丽成朵。
2 茶叶动态烘干机主要技术参数
本文所使用的茶叶动态烘干机为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HT-60型茶叶动态烘干机。技术参数如下图:
3 使用犹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对比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6日,所使用的的茶鲜叶为紫阳群体种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茶鲜叶(其中一芽一叶初展60%,一芽一叶40%),鲜叶数量为240kg,均使用6CFS60热风杀青机杀青(杀青程度一致),杀青后摊晾90分钟,使用6CR40/4揉捻机组揉捻(投叶量、加压时间、方法、揉捻程度均相同),揉捻叶解块后分别采用初烘(6CH60动态烘干机)―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和初烘(6CHP200烘干平台)―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两种方式干燥。对干燥后的茶叶组织专业评茶员进行感官审评。
3.2 感官审评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外形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茶由于揉捻叶在烘干机筒体转动过程中进一步起到了紧条的作用,更利于秦巴毛尖茶条索紧结;但是揉捻叶在与动态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茶毫脱落,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的效果;而揉捻叶含水量高,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其高热风能够迅速降低在制品的含水量,不易发生“湿热闷黄”,让秦巴毛尖茶的干茶色泽更绿。
4.2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内质的影响
4.2.1 对汤色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揉捻叶失水均匀、失水速度快,形成干茶色绿,开汤后汤绿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巴毛尖;同时因为筒体转动的“脱毫”作用让秦巴毛尖汤色更清澈明亮。
4.2.2 对滋味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因其揉捻叶在与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细胞进一步破碎,冲泡后水浸出物更多,滋味更浓;而筒体转动过程中“脱毫”轻微降低了茶汤的鲜爽度。
5 小结
综上所述,茶叶动态烘干机在秦巴毛尖茶加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一是使用茶叶动态烘干机加工秦巴毛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手工辅助紧条的劳动强度,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加工成本。二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更浓符合秦巴毛尖茶主销区―大西北人的饮茶要求。三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筒体转动摩擦“脱毫”,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开汤后茶汤鲜爽度有所下降。茶叶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而茶叶动态烘干机已在陕南茶区大面积使用推广,各加工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特性选择使用,改良加工工序,扬长避短,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郑宗林、蔡如桂,汉中茶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0-74
[2]陈孝钧,茶叶标准化实用新技术,113-115
中图分类号 TS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4-02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Process on Quality of Ultra-tea Powder
LIU Yang 1 ZHANG Wei-min 2 HUANG Ting 1 LI Wei 1
(1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Environment,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5; 2 Qingzhen Hongfengshanyun Tea Co.,Ltd.)
Abstract Ultra-tea powder is a new type of tea product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Using modern ultra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to crush the tea into micron or even nano-particles ultrafine powder,not only maintain the tea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use of nutrition and heath functions,but also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tea products and rich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summer tea or autumn tea fresh tea leaves(a bud in three leaves),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quality of ultra-fine tea powder.Under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indoor withering(6 hours),microwave fixation(microwave power 420 W) and hot-air drying(80 ℃),the quality of ultra-tea powder was preferable,with the higher levels of polyphenol,amino acids and water extracts,lower levels of caffeine.This method for fresh tea leav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ultra-tea powder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ultra-tea powder;production process;quality;effect
我国是产茶大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的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茶叶是我国在世界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和特色的产品,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长久以来主要利用茶树嫩芽、嫩叶制成成品茶,再冲泡饮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1]。传统的热水冲泡方式只能浸出茶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而部分维生素及绝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以及部分矿物质等不溶性或难溶性的成分如仍留存于茶渣中被丢弃,则影响茶叶保健功效的利用率[2]。超微茶粉是近年在超微粉碎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茶制品,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微粉碎成200目(74 μm)甚至达到1 000目(12 μm )以上的茶叶超微细粉[3-4]。与普通茶粉相比,超微茶粉有效保持茶叶应有的色香味特征,茶粉的表面积增大,易于机体吸收,进而提高人体对茶叶营养的吸收率。同时,超微化的茶粉具有较好的固香性和溶解性,可用于开发新型茶产品,丰富茶叶的不同利用方式,拓展茶树资源的利用范围[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于2016年6月采自贵州省贵阳市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以福鼎茶树1芽3叶为采摘标准。
1.2 试验方法
1.2.1 加工工艺。试验按绿茶萎凋、杀青、烘干的基本加工步骤,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具体加工工艺见表1。干燥后茶样使用球磨仪(频率15/s,处理时间90 s)制得不同处理的超微茶粉,4 ℃冷藏备用。
1.2.2 检测方法。茶多酚含量采用《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中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采用《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8314―2002)中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咖啡碱含量采用《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2―2002)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采用《茶水浸出物y定》(GB/T 8305―2013)中方法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比较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茶粉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萎凋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萎凋是多种茶类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后续的制茶工序以及成品茶的品质影响很大。在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逐步散失,酶活性增强,引起鲜叶理化特性的变化,为茶叶特征性成分的形成奠定基础[6]。室内自然萎凋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室内进行,日光萎凋使茶鲜叶直接接受日光热能,萎凋速度显著增快。但日光萎凋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制约,进而影响萎凋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7-9]。
随着萎凋的进行,茶多酚含量逐渐下降,人工光照萎凋能够显著提高氧化酶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其含量显著低于室内自然萎凋叶;蛋白质在酶类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氨基酸[10]。袁林颖等[11]的研究表明,萎凋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加;部分咖啡碱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由束缚态转化成游离态,含量得到提高[7]。
由表2可知,在不同室内萎凋和日光萎凋条件下,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但在萎凋8 h处理后略有升高;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随萎凋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加,萎凋6 h后日光萎凋制得茶粉的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室内萎凋;不同处理间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小,在萎凋6 h处理后达到最大值;日光萎凋程度大于室内萎凋。
2.2 不同杀青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不同杀青工艺与茶叶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11]。在微波杀青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做高速振动,迅速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具有使鲜叶迅速升温、加热均匀、杀青质量好等优点[12]。倪德江等的研究表明,蒸汽杀青所制茶叶色泽较绿,多酚含量较高,夏秋茶使用蒸汽杀青效果较优。
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条件的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茶树鲜叶,不同加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随着杀青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咖啡碱含量明显增加,但在蒸汽杀青150 s及微波杀青45 s处理后品质下降;不同处理间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小[13]。
2.3 不同干燥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干燥是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除便于茶叶保存及运输外,更是提高茶叶香气、固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微波技术由于其加热时间短、花费低,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来提高产品质量,在茶叶加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绿茶的粗老气和苦涩味等不良气味[14]。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叶内质成分的影响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较大,随干燥温度和功率的增加而茶多酚含量逐渐增多;对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制得的超微茶粉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微波干燥。
3 结论与讨论
超微绿茶粉的品质特点可归纳为色泽绿、颗粒细、口感好,具体表现为:外形色泽翠绿亮丽,颗粒细腻均匀;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翠绿[14]。在本试验探讨的不同加工工艺中,不同萎凋、杀青、干燥条件均对超微茶粉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在室内萎凋(6 h)、微波杀青(功率420 W)、热风干燥(80 ℃)的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茶粉,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茶汤滋味鲜爽浓醇,苦涩味较轻,品质较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超微茶粉的加工与生产对于增加茶青下树率、改变中低档茶树鲜叶的利用方式、提高茶叶综合产值、丰富茶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清镇市红枫山韵茶场茶树鲜叶为试验对象,初步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为研究适合贵州省超微茶粉的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贵州省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丰富产业结构探寻思路。
4 参考文献
[1] 屠幼英.茶与健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30-31.
[2] 李琳,刘天一,李小雨,等.超微茶粉的制备与性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53-56.
[3] 张正竹.超微绿茶粉加工技术[J].茶业通报,2006,28(1):19.
[4] 黄亚辉,陈晓阳,郑红发,等.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J].福建茶叶,2003(4):9-11.
[5] 王镇.超微绿茶粉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12):73-74.
[6] OWUOR P O,ORCHARD J E.The effect of degree of physical wither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lack tea[J].Tea,1989(10):47-52.
[7]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等.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3,33(5):465-472.
[8] 董连源.谈日光萎凋及其经济效益[J].茶叶,1990(3):27-29.
[9] AKIO KOBAYASHL.The impact of rolling on tea aroma formation during solar withering and indoor withering[J].Agric Biol Chem,1985,49(6):1655-1660.
[10] DEV CHOUDHURY M N,BAJAJ K L.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wit-hering of tea shoots[J].Two and a Bud,1980,27(1):13-16.
[11] 袁林颖,周正科,胡增旬.不同杀青方式云芽名茶品质与香气特征[J].西南园艺,2000,28(2):48.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04-01
滁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江淮之间,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的生产,茶叶在滁州地区生长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滁州市茶叶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其逐渐成为安徽省的产茶大市,该地区的茶叶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居安徽省前列。本文对滁州发展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相关问题分析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滁州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1 滁州市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1.1 温度
温度影响茶树地理分布,制约茶叶生育速度,茶树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 ℃,≥10 ℃活动积温在4 000 ℃以上。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为8~9个月,可采期7~8个月。温度低于适宜茶叶生长温度,致使光合作用减弱,影响茶叶正常生长[1-2];温度>25 ℃,增加茶多酚含量,茶叶产量高,但茶叶会出现老化,影响茶叶品质。
滁州市年平均气温15.4 ℃,年平均最高气温20.1 ℃,年平均最低气温11.4 ℃,该地区温度条件能很好地满足茶叶生长发育。滁州市茶叶生产区域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物质,夜晚温度较低,有机物质消耗减少,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1.2 水分
茶树性喜潮湿,生长期间需大量且均匀的水分,休眠期需水较少[3-4]。水分不足,空气湿度过低,会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叶片失水10%光合作用受限制。要求茶树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为1 500 mm左右,但在夏季多雨季节,年降水量超过3 000 mm,而蒸发量不及降水量的1/2会使茶树出现霉病、茶饼病。茶树生产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滁州市年平均降水量1 035.5 mm,梅雨期长23 d,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春、夏、秋、冬季平均降水量分别占年总降水量的22.56%、48.87%、18.16%、10.41%,降水条件能够满足茶叶生产所需水分。
1.3 日照
茶树耐阴,但也需要一定的日照,在荫蔽、多漫射光的条件下,紫外线较多,增加了茶叶中的含氮化合物,新梢内含物丰富、嫩度好,茶叶品质高。直射光中过强的红外线会增加茶叶的纤维素,使茶叶叶片出现老化的情况,导致茶叶品质下降。茶叶生产期间光照百分率
2 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2.1 倒春寒
茶叶生产期间温度降至1~5 ℃时,茶芽会受到损害,温度下降到-2 ℃,影响花芽生长发育,下降到-5~-3 ℃时,茶叶大部分受到冻害,甚至死亡。滁州春季(3―5月)极易发生倒春寒天气,而此时正是茶叶出芽期,如遭低温天气,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
2.2 干旱
茶叶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滁州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8月以后,很可能出现夏秋伏旱天气,会给茶叶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2.3 风雹
滁州地区夏季有时会发生风雹天气,很容易使茶树的枝条被折断,茶叶被打落,严重影响茶叶的生产与产量。
3 防御措施
3.1 提高气象预报测报水平
气象部门要提高气象预报测报水平,及时为茶农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指导茶叶生产。同时,遇干旱、冰雹天气要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降低灾害性天气对茶叶的影响,减少茶农的济损失。
3.2 拓展气象信息渠道
利用电视、广播、12121电话、手机短信、预警大喇叭、互联网等,进一步拓宽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渠道,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确保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进村入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至农民手中,确保茶农能够提前做好防御,减少灾害损失。
3.3 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安排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定期对茶农提供相应指导,解决茶叶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当碰到倒春寒、干旱、大风、冰雹灾害性天气时,要提供专题气象服务。同时,要对茶农进行茶叶种植气象条件相关知识及气象灾害防御技巧培训,增强农业抵御气象灾害能力,有效提升茶叶种植效益。
4 结语
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因而对温度、水分、日照等的要求较高,倒春寒、干旱、风雹等气象灾害会对茶叶正常生产造成不利。滁州市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综合分析气候变化情况,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科学指导茶叶生产,降低灾害天气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促进滁州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王远泰,雷玄肆.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5(2):33-35.
[2] 张利才.南糯山种植茶叶的气候条件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12):82.
中图分类号 S571.1;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73-02
Abstract As a novel,efficient and accurate non-destructive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th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have a great advantage in tea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 sales areas.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bove technology in tea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garden management,processing monitoring,quality grade division and species & origin identification.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and aimed at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tea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field better and faster,and simultaneously boosting the industry of tea leapfrog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hyperspectral imaging;tea;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application
我国作为世界茶叶产销大国,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及利用历史。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全国茶园总面积接近293.3万hm2,毛茶总产量达到243万t,总产值达到1 680亿元。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快速发展,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及贸易出口健康跨越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有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手段多依靠理化分析及感官评审等传统技术手段,均不同程度上存在操作繁琐、费时耗力、人员要求高、样品破坏性大等不足[1],且无法实现对茶叶种植、加工及经营过程中质量安全指标变化的实时监控分析。光谱技术是近1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实用分析技术之一,以其高效无损、经济准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业[2-3]、医药[4]与食品[5-6]等诸多领域,该技术可较好地满足茶叶“从茶园到舌尖”全过程中实时准确、全面客观的品质监测要求。
1 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简述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基本原理
近红外光谱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谱的光谱区域,为波长范围为780~2 526 nm的电磁波,此波段的光谱对样品中X-H键(如C-H、O-H、N-H等)振动的倍频、合频及差频具有特征吸收,不同的吸收峰位置及吸收强弱可间接反映出该样品特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及浓度信息[7]。因此,通过获取近红外图谱,并结合恰当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分析模型,即可对茶叶中多种质量成分及安全指标进行实时无损定量或定性分析[8]。
1.2 高光谱成像技术基本原理
高光谱成像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其兼具光谱分析和图像识别双重分析能力,该技术可比普通多光谱成像获取更大范围内的光谱特征参数(主要包括空间、光谱和辐射三重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可用来生成复杂模型,用以判别、分类、识别图像中的物质,同时也能够更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被测产品固有特性[9]。该技术可被应用于茶叶种植管理、病虫害监测及等级产地鉴别等质量安全控制领域。
2 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2.1 茶叶种植管理监测
利用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时快速监测茶园鲜叶中叶绿素、氮素、水分、农残及病虫害等生长指标对于全面客观掌握茶树长势、估测产量、营养诊断、灌溉施肥及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杰文等[10]以茶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7种不同的特征参数提取算法分析了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基于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提取算法的模型分析效果最佳,可较为准确地测定出叶片表面叶绿素的分布。王胜鹏等[11]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不同叶位置及嫩度茶鲜叶含水量、粗纤维和总氮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取得了较满意的预测结果,并提出了基于NIRS技术评价茶鲜叶质量的新方法。郑建鸿等[12]利用荧光高光谱图像技术和光谱角算法快速无损检测了鲜茶叶表面的多菌灵农药残留,并达到了预期的监测效果。刘建雄等[13]基于遭茶尺蠖啃食的茶园高光谱图像数据,建立了690~790 nm与520~580 nm频谱范围的茶尺蠖啃食程度的拟合模型,研究表明,特征光谱信息能够有效反映出茶园遭茶尺蠖啃食的严重程度,说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茶尺蠖危害可行。
2.2 生产加工监测
通过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茶叶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水分等内部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无损快速监测分析,对于促进茶叶工艺提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孙耀国等[14]基于3个波段(4 000~5 376、5 376~7 143、7 143~10 000 cm-1)近红外光谱信息,建立了绿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3类化学物的PLS分析模型,在进一步优化波长范围的基础上,得到了较满意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对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4、0.920和0.960。陈寿松等[15]开发出一种茶叶含水率的近红外在线快速监测技术,并综合分析了茶叶传输带动静状态、摊叶厚度、测定高度、茶叶等级等因素对在线测定茶叶含水量精确度的影响。胡永光等[16]使用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基于SPXY样品划分算法,分别建立了192个绿茶杀青叶料样品的PLS、PCR与BP网络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基于5个主成分的PLS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吴瑞梅等[17]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分析绿茶汤的氨酚比(即氨基酸与茶多酚的含量比值),从而提出了基于NIRS技术的绿茶滋味品质估测模型。
2.3 质量等级划分
当前茶叶质量等级划分多以感官评审(如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结合内部品质检测进行划分,但感官评审技术性强、对环境等客观因素要求较高,且受评茶员的主观影响较大。Hall等[18]在1988年最早对不同地区、品质的134个红茶样品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近红外方法与感官评审法的效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周小芬等[19]以大佛龙井茶为分析对象,采用NIRS-PLS模型,分别建立了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单因子得分、五因子总分及六因子总分共7个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五因子总分模型预测性能最好(Rp为96.65%,RMSEP为1.52),进一步说明了NIRS技术对大佛龙井茶品质等级划分具有较强可行性。陈全胜等[20]设计了一套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系统,对4个等级200个样品的炒青绿茶M行了判定,判别分析模型训练集总体回判率为 97%,预测集总体识别率达94%,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同时兼顾茶叶内外品质分析,可应用于茶叶质量等级划分。于英杰等[21]应用高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5个不同等级的铁观音样品进行了等级判别分析,在最优模型下,所建模型对未知等级样品的正确判别率达到92.86%,表明此技术可适用于铁观音茶叶等级的无损快速准确划分。
2.4 种类及产地鉴别
利用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茶叶种类及产地进行快速准确鉴定是鉴别茶叶真伪、规范茶叶市场秩序和实现茶叶源产地及名优茶品牌保护的有力措施。陈 波等[22]利用4 000~9 000 cm-1的近红外光谱谱图,通过聚类分析对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茶等5种中国名产进行识别,结果表明,NIRS技术在茶叶种类识别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陈全胜等[23]以碧螺春茶(真碧螺春初产地为江苏,伪碧螺春样品初产地分别为安徽、湖南和江西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228个样品5 500~6 5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信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算法,建立了碧螺春茶的真伪鉴别模型,所建判别模型对训练集样品的回判鉴别率达到93.48%,对预测集样品的预测鉴别率达84.44%。章海亮等[24]通过采集不同茶叶样品在380~1 023 nm波长范围内的512幅光谱图像,并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龙井翠绿、庐山云雾、婺源毛尖等6个品牌名优绿茶的LS-SVM区分识别模型,预测集识别率达到了100%,并采用ROC曲线对该分类模型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LS-SVM模型可实现对绿茶品牌的鉴别。蔡健荣等[25]采集了试验样品的漫反射高光谱图像数据,并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算法提取出4个纹理特征参量,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了碧螺春茶叶真伪鉴别分析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判别率分别达到100.00%和96.25%,取得了很好的鉴别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红外与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茶叶传统理化分析及感官评审方法的可行替代方法之一,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各环节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但也不容忽视地受到模型建立难度大、适应性(稳定性)不强、检测灵敏度不高、光谱仪成本高昂等诸多实际因素的制约,导致该项新型技术在我国茶产业中快速普及及推广尚待时日。为切实提高近红外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领域应用的实用性、推进该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进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延伸对茶园土壤有机质、矿质元素、重金属污染物及更多茶树病虫害等方面的探究,以全面、客观地指导茶叶精准种植;二是扩展进行多茶类、多品种茶产品的在线监测、品质分析、质量判别、真伪鉴定;三是加强对分析模型转移、传递等方面的研究,以增强模型的通用性与稳健性。
4 参考文献
[1] 郭桂义,王广铭.我国茶叶产品国家标准理化指标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4(3):45-52.
[2] 王加多,周向阳,金同铭,等.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分析上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4):447-450.
[3] 刘燕德,张光伟.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2,28(5):223-226.
[4] 肖雪,梁琼麟,王义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仪器,2011,5(17):9-12.
[5] 刘建学,杨莹,韩四海.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3):389-393.
[6] 李文采,刘飞,田寒友,等.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鸡肉菌落总数快速无损检测[J].肉类研究,2017,31(3):35-39.
[7] 王铭海.猕猴桃、桃和梨品质特性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模型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8] 王志岚,陈华才,尹军峰,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10-111.
[9] 彭彦颖,孙旭东,刘燕德.果蔬品质高光谱成像无损检测研究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0,40(6):586-592.
[10] 赵杰文,王开亮,欧阳琴,等.高光谱技术分析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分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2):512-515.
[11] 王胜鹏,宛晓春,林茂先,等.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J].茶叶科学,2011,31(1):66-71.
[12] 郑建鸿,吴瑞梅,熊俊飞,等.基于光谱角算法的鲜茶叶表面农药残留荧光高光谱图像无损检测研究[J].激光杂志,2016,37(6):57-60.
[13] 刘建雄,李明,陶栋材,等.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茶尺蠖危害程度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315-318.
[14] 孙耀国,林敏,吕进,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绿茶中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04,21(5):940-943.
[15] 陈寿松,郑功宇,金心怡,等.茶叶含水率近红外在线快速测定及其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2014,34(4):337-343.
[16] 胡永光,陈培培,赵梦龙,等.绿茶杀青叶料含水率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8):174-179.
[17] 吴瑞梅,吴彦红,艾施荣,等.茶叶外形品|的高光谱图像量化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2):413-418.
[18] HALL M N,ROBERTSON A,SCOTTER C N G.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prediction of quality,theaflavin content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black tea[J].Food Chem,1988,27(1):61-75.
[19] 周小芬,叶阳,周竹定,等.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大佛龙井茶品质评价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11):2971-2975.
[20] 陈全胜,赵杰文,蔡健荣,等.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评判茶叶的质量等级[J].光学学报,2008,28(4):669-674.
[21] 于英杰,王琼琼,王冰玉,等.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铁观音茶叶等级判别[J].食品科学,2014,35(22):159-163.
[22] 陈波,靳保辉,梁宏,等.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聚类分析鉴别中国名茶[J].光谱实验室,2012,29(5):2901-2905.
茶叶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其中绿茶占很大比例。为了提高茶叶的加工质量和产业现代化,有必要在茶叶初加工业和深加工业上应用新的科学技术,而先进的微波技术在茶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绿茶具有“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加工特点。
1.微波在绿茶加工中的作用原理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茶叶中的H2O是极性分子,当绿茶处于交变电磁场中时,材料中原有处于杂乱状态的极性分子会随外电场的方向做定向排列,由于外电场是一种电场方向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电磁场,故极性分子也随之以极快的速度改变方向,产生高速摆振,分子间的剧烈碰撞与摩擦,产生热能,温度上升。
2.贵州绿茶黔湄601品种特点
2.1品系 该品种属无性系品种,是贵州湄潭茶叶研究所培育的品种。
2.2形态特征 绿茶属小乔木大叶型品种,5年生树高390cm,叶片半斜上着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展,叶缘微波,锯齿浅密,叶质柔软,叶尖钝,叶脉9~11对,芽叶绿而肥壮,茸毛多,育芽能力及持嫩性中等。
2.3生长特性 该品种3月中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二芽二叶),属中芽种。休眠期为10月中旬,盛花期在11月上中旬,结实能力强,种子成熟期为10月中下旬。产量高,抗高温干旱、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
2.4适制性 适制绿茶。所制绿茶外形条索肥壮、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灵、滋味醇厚、叶底绿而亮。
3.微波在绿茶加工中的特点
3.1加热均匀快速由于微波可以穿透材料的内部,穿透深度随频率而变,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所以微波在加热物体时内外同时加热,不会出现“外焦里生”的现象。与常规从外到内加热不同。微波杀青时,茶叶表面温度不高,平均50℃,出叶时不需吹风冷却,叶绿素和香气散失少,因而色泽翠绿、香气醇厚。其加热速度很快,是常规加热的几倍到几十倍。
3.2 选择性加热 由于各种材料特性不同,故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即每种物质的损耗角正切tgd不同,由于水的tgd 很大,所以吸收微波比其他材料强,水分多的地方吸收微波就强,水分少的地方也就容易蒸发,有利于绿茶的干燥处理。
3.3 微波易控 由于常规加热具有较大的加热惯性,升温降温都需要一些时间,而微波加热就无此惯性,可即开即停,有利于温度的即时控制,便于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
3.4 设备体积小,无污染由于微波较常规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相同的条件下,微波设备的体积要更小得多。由于微波加热只对被加工的物料进行加热,对炉体及周围环境不加热,无热辐射等。所以周围环境温度低,同时无燃料排出的烟尘等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有利于环保和产品的卫生等,工作环境也舒适卫生。
4.传统加工和微波加工方式茶叶品质对比及分析
传统热传导方式使茶叶杀青欠匀、欠透,且易造成焦边,使成茶有烟焦味,杀青叶色泽亦欠绿,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微波加工技术成果的取得,使茶叶加工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茶叶色、香、味、形保持不变,营养成分损失甚少,完全达到了我国名优茶的质量标准和出口创汇国际市场需求的标准。且微波技术杀青、干燥的茶叶色泽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高档绿茶色泽特征,同时茶叶水分含量比传统方法加工的茶叶低5%、水浸出物含量增加了10%、咖啡碱含量增加了33.3%、茶多酚含量增加了4.2%、氨基酸含量增加了 7.1%,这充分说明利用微波加工技术加工的茶叶品质得到了提高。
5.茶叶微波杀青与干燥机设计
5.1综合考虑设备加工、操作、维护、物料等因素,最好采用连续式多谐振腔式微波干燥器形式为茶叶微波杀青。通过单个谐振腔的叠加组合,可得到理论设计所需功率,便于茶叶杀青、干燥工艺的研究和确定,即微波功率大小在设定的范围内可按需调节;可简化整机设计,板块形式,组合安装,加工、运输、维修方便。用户使用既可小批量生产,又可连续不断大批量生产;防微波泄漏性能好;设备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
5.2 由于茶叶叶片较薄,同时考虑到茶叶加工企业生产名优茶的产量不会偏离实际,在对绿茶加工中选择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用于茶叶的杀青和干燥。
5.3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初始含水率、鲜嫩程度等均有所不同,因而将微波功率、杀青时间等均设计成可调式,从而使各种茶叶均能达到理想的杀青效果。
5.4铺料厚度一般8~12mm比较适宜。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057-03
Introduction to Graphical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ea Packing Design
CHEN Zhi-ying, HAO Jia-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China )
Abstract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packaging design of graphic desig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t can efficiently deliver goods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study the tea packing design, you need to study the tea packaging design of graphic language.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verview and tea packaging design of graphic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and factor analysis, the elements of graphic language and the value of graphic language in tea packaging, analysis of graphics language uniqueness in tea packaging, so as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graphic language in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tea charm, to enhance the competence of packaging products sold on the market.
Key words :graphics language; tea packaging design; message
Internet :.cn
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图形语言不仅能传播信息还能促进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茶叶包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并不具备很好的竞争力,随着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茶叶市场发展迅速,要求其包装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图形设计占据包装设计的半壁江山,因而研究图形语言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有很大的意义。
一、图形语言概述
图形语言出现在人类语言之前,在人类的声音还不能进行有序的语言表达时,视觉形象便是人类语言表现的重要媒介。古代大量的原始岩画、石洞壁画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图形语言的概念形成①。
图形语言是用具象图形、意象图形、抽象图形的图形样式构成的,来表现人类情感世界。它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下形成一定的认知度后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表现。而且,不同的人因为生活经历、知识储备以及情绪变化对图形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因此,图形语言具有随意性、变化性、个人性的趋向,所以其语言价值具有审美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图形语言具有“世界性”。文字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同一民族还有不同的方言。当今,语言的差异阻碍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图形语言却不存在交流的阻碍,它对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如今,图形语言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或者说读图时代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二、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
(一)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分类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主要作用就是把商品的功能与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心理反应,从而促成购买行为。优秀的包装设计中,图形就决定了一个商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因而图形语言在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习俗,也被誉为“茶的故乡”。因而茶叶包装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同时期的茶叶包装设计都是对那个时期科学技术、审美理念和社会文化的反映。当今,茶叶的包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元素,概括为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意向图形来表现,每一种图形的应用都是对本品牌的一种解读和宣传。
茶叶包装中的图形要素概括可包括以下几类图形:茶叶实物具象图形、茶产地地域特征图形、茶品牌形象图形、象征表现图形。
(二)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分析
茶叶实物具象图形就是依据茶叶的客观自然形态,用写实性的手法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很直观的表现物品的特征,可以让人通过已有认知度和经验,引起人们的识别和联想。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具象图形的表现形式是茶叶的摄影图片或者有关茶叶的绘画图形等,这些图像能够准确的传递商品的信息,例如茶叶的品种、颜色、品质等等。因而对于茶叶包装设计中具象表现的形式比较普遍,因为有关食品类的包装设计能直观的表现物品形态的图形语言,可以增加商品的可信度,从而拉近消费者与商品的距离。并且对于花茶类型的茶叶品牌,运用具象图形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不同花茶的摄影图像区分茶叶类型,丰富包装设计的可能性。图1、图2是品牌为“每时佳”的花茶的包装设计。此包装设计就是以花茶的真实摄影图片作为包装的主体图形,更加直观、丰富的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且图像形式展现出此产品清新脱俗的品牌特征。
茶产地地域特征图形就是有一部分茶叶包装上同样是通过摄影或者手绘插图的形式,展现此款茶叶原产地的风貌特征,塑造茶叶品牌的健康、安全以及闻名中外的形象特征,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图3、图4是湖心亭普洱茶包装设计。湖心亭是上海最古老的茶楼,在这里人们品茶、观看茶艺表演、研究茶道文化,可以说湖心亭既是上海市地标性的建筑又是中国悠久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因而湖心亭品牌包装设计就是借助当地建筑的特征作为其图形语言,深刻表达了品牌悠久的文化沉淀和品牌影响力。
茶品牌形象图形就是在茶叶包装中主体图形是以茶叶品牌的标志为主。就是运用抽象图形表现。抽象表现是通过点、线、面的几何图形或者有文化意义的符号来表现的形式。抽象图形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像具象图形表现形式直观,但是却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抽象图形更自由、更丰富,不仅可以传递商品信息还可以传递品牌的基调。抽象图形可以来自于文字语言。文字是意义的载体,文字往往产生新的概念、新的创意,通过提取文字的意义运用于图形创意中。抽象图形可以来自旧元素的新组合,这种组合可以是两个不相干的事物的组合,通过一个共性的点有机结合,产生新的意义。抽象图形可以来自于文化底蕴。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创意与文化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庞大的文化底蕴作为创造的基础,才会找到更多的创意素材。抽象图形可以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寓意和象征。比如吉祥图形,都是人们通过提炼、概括后赋予图形以丰富的意义。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应用和借鉴。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抽象图形的表现形式应用更为广泛,更能代表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这种包装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利用其较高的品质保障和品牌信任度作为商品销售手段。因为标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文化。著名茶叶品牌“八马”的logo采用的书法中文字,图形运用中国古代“礼仪马”的形象。表现一种温文尔雅的风范和对礼的崇尚,与八马品牌定位一脉相承。整个包装设计中主要展现八马标志的图形形象就可以最为产品最好的宣传手段。(图5、图6)
象征表现图形就是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与茶叶无关的物品作为主要图形,通过借喻、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展现产品的基调与品质,突出品牌的性格,增强了商品的个性和趣味性。意象表现以某种物象的形态为基本图形,进行主观、情感的处理,或是以装饰、符号、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区别于抽象表现,意象表现是投入更多的人类情感因素,对客观物体进行取舍和保留,保留一定形态特征,却有明显的个人情感设计。观者通过观看图形引发联想,达到设计者要表达的“意”的部分。茶叶包装设计中意向图形表现有很多,比如将中国的水墨山水画的图形运用到包装设计中。画家对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一种图案符号,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既表现出饮茶文化的底蕴,又体现出产品品牌文化的内涵。徽六茶叶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六徽茶叶品牌就是弘扬“中国礼徽六茶”的文化底蕴。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为了发展茶叶线上销售渠道,因而六徽品牌对网络平台进行调研,找到网络用户大多是年轻群体,为了更好地展现六徽产品的形象,包装设计既要趋向于年轻、时尚的风格又要融合六徽文化,因而茶叶包装瓶身设计为六边形,图形设计结合徽州六大标志性文化元素:松、鹤、塔、亭、马头墙、水库,并且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元素进行提取。整个包装视觉更加统一新颖,即体现了徽州文化悠久历史的传承,也将六徽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元素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图7、图8)
三、图形语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价值
(一)美学价值
进入消费领域,商品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美的形态,这种美的价值往往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联系密切,没有美的形态,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会随之贬值,商品就无法在消费市场脱颖而出。包装设计有时候反映一个时代,它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习惯,因而包装是体现一定社会审美和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
当今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消费心理以及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的新变化必然产生新的美学观念,因此包装设计应该充分调研市场审美动向和群众消费心理,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包装设计才能激发消费者更高的消费欲望,促进商品销售,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图形语言在包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什么样的图像才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怎样将图形语言运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从而在茶叶包装这个领域起到引导作用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情感价值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转向产品文化附加值上,一个品牌的品质、基调、层次、心理满足等个性要素的特征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驱动力。
人们会不自觉的将对包装设计的感觉转移到产品上。但是很多企业不重视包装对产品的影响,然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包装盒产品是存在隐性的联系,这种隐性的联系就是情感联系。
“感人之心,莫先乎情”,好的包装设计就是与消费者的一种情感交流,情感的设计理论基础就是人性化。图形语言是最能表现情感的有效途径,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如何利用好图形语言的创造性,让包装自己说话,脱颖而出,从纷繁的商品中跳跃出来体现商品的独特性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创新价值
当人们的消费从满足物质层面向满足精神层面方向变化时,包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就受到重视。从目前很多商家在包装设计中图形语言的应用状况来看,想要在图形语言上吸引消费者的兴趣,没有独特的风格是行不通的,而想要形成独特的风格不仅突出自身品牌还能体现品牌价值,继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就需要创新,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美学的着眼点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传统文化的图形语言如何与包装设计相结合。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文化内涵,以及有关饮茶的诗句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字或者图形,进行提取概括并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为包装设计创造更大价值。
结语
在研究茶叶包装设计中深刻感受到图形语言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茶叶包装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类型,并分析图形语言在茶包装设计中各个类型表现形式的价值,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茶叶包装,这对茶叶包装设计领域有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能让包装设计在茶叶品牌领域得到更多关注。
注释:
①浙江万里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班石. 图形语言[N]. 美术报,200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