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风险调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查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了解消费者主观风险感知程度与食品的客观风险之间的偏差,为科学防范可能因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引起的食品行业震荡和社会混乱提供提供风险策略依据。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0317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zh150)、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盛佳玮(1993-),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马颖(1975-),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营销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从2008年三鹿奶粉的问题开始,国内几乎所有主要奶业品牌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怀疑;转基因食品、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加工食品中的有害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发被人们所关注。
风险感知,指个体对存在于外界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并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认知的影响。大众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着食品行业和市场的稳定,其态度更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开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的考察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调查背景
1.1 荆门市食品行业概况
荆门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及食品工业的集中地,食品工业现已成为除化工行业外的第二大行业,发展速度位居全市工业行业前列。荆门市的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沙洋县官垱镇、京山县雁门口镇等3个地区被选中成为湖北省全省21个具备创建“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示范区”条件的示范区。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7家,主营业务收入710.7亿元,增长20.07%。全年全市生产大米729万t,增长15.8%。全年食品行业完成产值732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此同时精品食品品牌日益增加,2013年,全市有效使用农业“三品”标志的有218家企业439个产品,其中,无公害产品321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9个,其中国宝桥米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充分发挥中国农谷品牌优势,制订完善食品加工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126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
1.2 荆门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1.2.1 监管网络
全市有食品安全牵头部门1个,监管执法部门8个,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四级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管网络逐步健全,初步形成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法责任监管为主和群众监管为辅的监管网络体系,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可控。
1.2.2 监管改革
按照国家、省有关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要求,荆门市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同时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已构建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责任体系,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链接和无缝监管。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底,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办理食品违法案件2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8人,严厉打击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样本的选取
计划在荆门市内选取3处主要的街道和商业区,向消费者随机发放300份(每处100份)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荆门市不同状态的消费者,在样本选择方面兼顾不同境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调查对象严格保密,确保可信度。
2.2 调查实施
队伍严格按照科学调查方法设计问卷,问卷共20题,采取的是抽样、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并对调查活动进行了如下安排:一是对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要求是成年人,男女比例尽量均衡,各个年龄段都要涵盖;二是调查访问的对象应是来自荆门市的消费者;三是调查人员要在答题现场,对答卷人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64%。
3 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数据统计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情况详见表1、表2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样本特征方面,女性达到59.9%,男性达到40.1%,18-35岁参与问卷调查者占到总数的70.8%,本科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占了总数的56.3%,其他职业、学生、民营企业员工的比例分别为35.4%、32.3%、14.1%,基本符合目前各项相关调查的结论,由此构成的消费者样本较好地代表了整体。
从表2可以看出60%左右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十分担忧,时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认为消费者无法避免购买到有问题的食品,对食品安全现状持悲观态度。另外,消费者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并不满意,近70%的消费者表示对问题食品的投诉或者协商只有一部分时候可以成功。同时,76%的消费者认为荆门市的食品安全状况虽然有不足,但是处在可控,平均分达到65.01分。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问卷中列出的10种食品品类,30%~55%的消费者认为大多数品类食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适中,一般是不太容易发生的。同时,有近40%的消费者选择速冻食品是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最大的品类。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的检验。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是α的信度系数。使用SPSS19.0计算出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调查问卷的α=0.75,表明该问卷设计合理,信度较高。
(2)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经对本问卷进行计算,本卷能对超过80%的变异做出解释,公因子负荷达到0.598,因此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实际测试。
4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消费者总体风险感知状态趋近客观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荆门市消费者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态总体与客观实际风险状态相符。从文献调查来看,荆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荆门市近十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只有个别由消费者个人因素引起的食品卫生事件,如2010年荆门市沙洋县吴某一家因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而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本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态度较为乐观,总体主观感知状态较为理性。
4.2 消费者对个别品类食品风险感知存在偏差
虽然荆门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总体较为客观,但在对个别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上,明显仍与其客观风险存在偏差。一方面,消费者对部分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其客观风险,如速冻食品品类,荆门市的消费者对其风险感知程度却居于所列10种食品品类最高,主观夸大感知了其风险水平。与此相反的是对风险的偏低感知度,例如荆门市消费者对因饮食习惯原因对卤制品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低,忽视了其食品安全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荆门市消费者对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荆门市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付出了更多关注;消费者目前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处于较合适的水平;基于食品品类而言,消费者对各个品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仍旧存在偏差,且夸大风险感知和忽视风险感知共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能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5.2 建议
研究认为:了解消费者担心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自身却难以控制、避开对问题食品的购买,有无能为力的焦虑感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消费者正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认知:
(1)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增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消费者应该科学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食品企业和政府。
(2)自觉避开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可以充分利用食品标签,鉴别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消费。
(3)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化个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应该懂得积极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法厂商进行投诉和举报,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时,其前期风险感知程度会呈现相应的降低。
另外,除消费者自身努力外,相关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和媒体也应同时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风险感知回归理性。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食品企业应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真实的标识和宣传,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或偷换概念;媒体则应在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时,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在严谨的调查后得出结论,不应为了追求公众吸引力而使报道夸张失实。
参考文献
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风险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定义、内容、国家政策、学校对策等宏观方面入手来研究,大部分也是分析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高校学生实际掌握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教育途径和教育现状这些微观实际的层面进行研究。从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来说,李晓明“论高校学生的安全风险教育”的观点认为应该包括: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风险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风险教育包括国家安全风险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风险教育、消防安全风险教育、交通安全风险教育和心理安全风险教育。二者都将安全风险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本文认为这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总的说来,高校安全风险教育定义和内容的研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校安全风险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和途径来实现的教育措施。建议主要针对安全风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
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西安石油大学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认真设计调查问卷。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在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资料室、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相关的论文,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参阅了国内外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的著作与论文,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陕西省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调查在西安石油大学内主要是采用宿舍为单位的整群抽样,在其他高校采取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150=200份,有效问卷190份,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现状
45%的大学生在学生宿舍使用过大功率电器,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出,主要集中在热水壶、电饭锅、吹风机三大常用电器;6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消防栓或灭火器等消防器材;32%的大学生很少或不留意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以及“安全出口”等安全标志;25%的学生不完全知道所在公寓楼、教学楼的安全通道,如表1-1所示。高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大学生一般4~8个人一个宿舍,在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而又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不留意安全通道具置的情况下,万一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2.财产安全意识现状
25%的大学生离开寝室(如去其他宿舍)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40%的学生发生过至少一次校园失窃事件;50%的大学生曾经在离开座位时把手机等贵重物品放在桌上,如表1-2所示。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阅历浅,以及自身财产意识淡薄;以至于诈骗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实现单纯、富有同情心对其进行诈骗。还有个别学生被骗到非法传销组织,进而发生了学生骗学生、学生骗亲朋好友的连锁现象。说明大学生还需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3.人身安全意识现状
30%的大学生不了解遇到自然灾害时的逃生方法;45%的大学生有可能会和陌生异性单独见面;60%的大学生表示在遇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时肯定会选择报警;50%单独外出时,通常会告知家人或朋友您的行踪;60%的学生认为晚归宿舍会有危险,但是有人陪同的话,安全感会更多一些,如表1-3所示。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安全不能采取完全可行的应急措施。
4 卫生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同学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肯定会服从学校安排,说明学校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还需对学生进一步做说服教育工作;40%的同学在购买食品时肯定会注意生产日期;50%的同学基本上不关注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表1-4所示。
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环节进行实地调查时亦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管理存在问题,部分人会随便吃路边摊,个体商贩有些饮食卫生难以达标,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这都应当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5 交通安全意识现状
65%的大学生经常搭乘摩托车或“黑”出租等无经营执照车辆,尤其是西安石油大学的学生们,由于要往返两个校区,要经常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应该时时小心,保护自己。40%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安全主要依靠行人的自觉性,30%大学生看见别人闯红灯,也就“随大流”了,如表1-5所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这样的侥幸思想:法不治众。希望大学生们进一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6.高校开展安全防卫课程现状分析
开设安全风险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50%;开设了自卫防身课程的学校50%;发生过歹徒抢劫等暴力事件的学校占50%,参加过类似安全防卫演练的学校占83%;被调研的所有高校对开设自卫防身课程必要性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达到100%,如表1-6所示。这说明了陕西高校对安全风险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的薄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结论与对策
陕西高校大学生的总体安全风险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对安全意识的调查中,当代大学生除了日常生活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较强之外,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都较薄弱知识方面的欠缺是导致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降低安全意识的另一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安全风险教育和自卫防身课程在陕西省高校还属于起步阶段。安全风险教育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或天灾的机遇很少。因此,导致安全风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所以近几年陕西高校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有些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作为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还是有必要为大学生补上这重要一课。
对策和建议:
1.普及知识,分析案例,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须首先普及安全知识。以各高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教育。[9]同时应注重安全风险教育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案例短片,贯穿到教学中,使安全知识在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展开,这样会吸引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安全风险教育效果。
2.参与教学实践,提高防范技能
如果将安全风险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将安全逃生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制,安全逃生课以防灾预警和人身防卫为主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并把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作为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这种引导学生安全需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形成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
安全风险教育训练体系应该是以自卫防身理论与实践为基础,以防范对象为前提,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集水上、火灾、野外、中毒、酗酒等的遇险求生急救,事先犯罪预防,临场脱身,解脱、摔法、擒拿、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散打、拳击等格斗技术为一体,融入特有的自卫防身思想和学术体系,使其成为既适合遇险救生、日常自卫,事先犯罪预防等,又适合于休生养性、强身健体的多元化体系。
4.在高校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课程
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将时刻提醒学生对生命的护卫。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如何防范暴力犯罪及对付犯罪,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于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保证他们生命、财产及家庭的安全。实践证明,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紧跟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紧跟当前加强安全风险教育、打造平安校园的形势,迎合了大学生身心需求。[7]凭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在高校开展安全风险教育、自卫防身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可行的,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雷福民,权德庆.体育统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2010,02
[2]张锐.安全风险教育与自卫防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3:27-38
[3]郭凤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0,06:15-17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5:12-15
[5]王东敏,张锐.大学体育教育基础之上的安全风险教育实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2013,3:249~251
[6]杨得志.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8,07:05-06
[7]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等.大学生安全风险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4期,2010,12:148-149
[8]王能武.高校安全风险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77-79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本省和本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部署文件、实施方案、记录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疾病监测人员、临床医生、实验室检测人员、样品采集和保管人员、数据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访谈,整理汇总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2 结 果
2.1 体系建设
在组织领导方面,平凉市卫生局成立了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监测工作方案,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按职能和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建立了平凉市级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中心,负责开展化学污染物检测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选择一所市医院、两所县级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医院,开展了食源性异常病例和事件监测。在资源配置方面,配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人员12名,全部经过法律法规、操作技能、质量控制培训;对实验检测设施及环境进行了升级改造,理化实验室进行了区域隔离控制,致病菌检测环境按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进行了净化改造;配置了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原子吸收仪(AA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全自动直接测汞仪、液相色谱仪(LC)、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生化培养箱等设备,基本能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基本要求。在经费投入方面,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先后配置了价值270万元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平凉市政府一次性投入3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及必需检测检验设备的购置。省卫生厅三年累计下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39.68万元,平均每年13.22万元,市财政每年拨付工作经费5万元,累计每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经费18.22万元,占年均经费需求63.62万元的28.63%。
2.2 工作开展情况
2.2.1 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
自2011年开始,按照《甘肃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工作方案》要求,选择崆峒区4个超市、6个市场及店面销售场所为监测点,开展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工作,共采集婴幼儿食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蔬菜、水果、食用菌、坚果及籽类、肉及肉制品、蛋类、酒类、淀粉及其制品、食用油等进行了金属毒物(铅、砷、镉、汞等)、农药(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添加剂(甜蜜素、苯甲酸等)、防腐剂(亚硝酸盐)等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累计检测样品2800份。2011年在平凉“4・7牛奶中毒事件“处置中,第一时间检出中毒因子亚硝酸盐,为案件的侦破和成功做出了贡献;2012年5月检出国内某知名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总汞含量异常,经省级有关检测机构复核和国家级机构确认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对该批次的食品及时发出了召回预警,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2013年4月,发现并报告了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汞含量超标问题,经上级复核确认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为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2.2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选择平凉城区4个超市、6个市场及街面餐馆、专卖店等食品销售场所食品进行采样监测。涉及食品样品16大类,主要有肉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凉拌菜、果蔬类、速冻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桶装纯净水、城市流动早餐等,监测项目15个,累计检测样品1100份,检出致泻性大肠杆菌、铜绿杆菌、阪崎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84株,取得有效科学数据7000多个,摸清了本区域市售食品风险较高的食品种类、主要污染致病菌和污染水平。2.2.3 食源性疾病监测
监测医院均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了监测工作方案,进行了监测技术人员培训,以组织开展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参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技能竞赛及模拟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处置等形式,有序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全市累计报告腹泻病例7377例,初步建立了以临床症候群为基础、以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现有的国家传染病报告网络为依托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网络报告、管理、主动监测信息平台,形成了以市级医院为联络点,向县、乡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卫生服务点延伸的监测模式。
3 讨论
经过三年的努力,平凉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工作中也存在四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采样难度大,由于民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意义认识不足,在食品安全风险检测样本采购时,大多数食品生产者及经销商户怕出问题、惹麻烦,以各种理由拒绝采样或提供不真实的样品信息,加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采集人员无采样证件、无制式服装标识等,极易造成误解,采样工作经常受阻;二是人力资源不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样品量大涉及面广,检测项目杂、参数多,技术要求高,而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从事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仅4~5人,人员数量明显偏少,补充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三是经费投入不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实验室检测、试剂耗材购置、菌株毒株转运确认、仪器检定维护、实验室环境维持等需要大量经费,经实际测算,食源性致病菌每年检测3600项次,共需经费39.6万元,化学污染物每年检测1600项次,共需经费24万元,以上两项每年累计需检测经费63.6万元,而实际每年到位经费18.22万元,仅占28.63%,缺口很大;四是监测能力有限,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进入餐桌,品种繁多,受机构条件、监测能力和经费的限制,采样的规模有限,尚不能做到对产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过程(生产、流通和餐饮各环节)、地域分布(城市到农村)的全覆盖监测。尤其食源性疾病监测,目前仅限于3个哨点医院搜集信息报送监测数据,覆盖面极其有限,加之食源性疾病监测专业技术要求高,普通医生对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概念生疏,难以界定和做出正确判断,哨点医院只是接受行政命令式的被动监测,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辖区实际,借鉴其他地区的思路[1]、[2]、[3],笔者认为,今后应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作为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主要手段,亟待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协调到位,对于样品采集食药监部门要积极出面组织协调,必要时下发强制性文件,选派执法人员全程参与;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抓好县级以上综合医院的食源性疾病和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工作。二是技术支持到位,省、市人社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人才引进和选调方面要为疾控机构大开绿灯,多渠道引进检测检验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省、市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使所有检验人员掌握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检测准确性。三是经费保障到位,省、市人民政府要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经费拨付和疾控机构及哨点医院的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按进度拨付,确保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经费给足、用好。四是信息利用到位,对监测数据和检测结果,市级疾控机构要及时按规定程序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汇总分析,适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馈沟通,业内专家也要对不涉及国家和部门机密的数据信息进行交流传递,充分发挥监测评估信息科学指导决策的作用。五是舆情应对到位,对度高,社会影响较大的监测评估结果,省级和国家层面复核确认后,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统一口径,主动进行舆情应对,合理引导舆论走向,积极消除负面影响,力争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40份。调查的结果主要从调查对象、风险管理意识、事故时间分布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等四个级别,共40人。各个级别的人数。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中,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的施工技术人员为调查的主体,为3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7.5%。这部分调查对象处于施工第一线。最能反映现场施工情况。风险管理意识把施工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按熟悉程度和重视程度从轻到重分为7个等级。其中第1等级在风险管理熟知情况调查结果(图略),没有风险管理意识的施工技术员人数为6位,有风险管理意识的施工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数目为34位,占参与调查的全部人员的85%。并且,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最高的人数为25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62.5%。可见,施工企业对在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事故时间分布情况针对事故发生的时间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白天、晚上和工程即将结束时。事故发生的时间方面,40位调查对象认为48%的事故发生在工程即将结束时;40%的事故发生在晚上。并且,通过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面对面聊天发现,多数的施工管理者也认为晚上和工程即将结束时为事故多发时期。
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保证护理安全和降低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如何让实习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过程中的这种职业风险,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观,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采取正确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实习过程中护理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成都卫校2008届毕业的756名实习护生;年龄在18~22岁,实习时间近一年;学历层次,中专护生287人,大专护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实习医院包括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6所,二乙医院8所,其它医院7所。
1.2 问卷设计
根据牟雪梅等[1-3]对护理风险的描述,通过咨询专家、出院病人回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风险情况及常见原因;对护理风险认知及经历护理风险的心理行为反应。
1.3 调查方法
为实地调查,通过各医院护理部将事先打印好的问卷发给各科护士长,由护士长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说明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最后收回问卷逐项统计。 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5%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2.2易导致护理风险原因调查结果
2.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调查结果
2.3.1对护理风险是否可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7.0%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护理风险发生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
2.3.2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22.2%的认为较小,16.1%的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2%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2.3.3 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后果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65.2%的认为风险发生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医疗纠纷; 21.6%的认为会遭到批评或指责影响实习和就业;7.4%认为医院的病人会减少,丢失市场份额。4.8%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2.4护理风险发生后实习护士心理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普遍存在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实习护士由于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短,操作技术水不够熟练,缺乏护患沟通,备皮时损伤皮肤,导尿时造成尿道损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纠纷[1]。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调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经历过护理风险,发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总数的35.2%,因此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关注。
3.2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 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成都卫校2008届毕业的756名实习护生;年龄在18~22岁,实习时间近一年;学历层次,中专护生287人,大专护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实习医院包括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6所,二乙医院8所,其它医院7所。
1.2问卷设计
根据牟雪梅等[1-3]对护理风险的描述,通过咨询专家、出院病人回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风险情况及常见原因;对护理风险认知及经历护理风险的心理行为反应。
1.3调查方法
为实地调查,通过各医院护理部将事先打印好的问卷发给各科护士长,由护士长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说明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最后收回问卷逐项统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5%
2结果
2.1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2.2易导致护理风险原因调查结果
2.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调查结果
2.3.1对护理风险是否可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7.0%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护理风险发生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
2.3.2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22.2%的认为较小,16.1%的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2%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2.3.3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后果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65.2%的认为风险发生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医疗纠纷;21.6%的认为会遭到批评或指责影响实习和就业;7.4%认为医院的病人会减少,丢失市场份额。4.8%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2.4护理风险发生后实习护士心理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
3讨论
3.1护理风险普遍存在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实习护士由于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短,操作技术水不够熟练,缺乏护患沟通,备皮时损伤皮肤,导尿时造成尿道损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纠纷[1]。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调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经历过护理风险,发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总数的35.2%,因此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关注。3.2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039-03
引 言
蔬菜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作为流通对象,通过农产品的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相关环节,要求在物流过程保持低温或恒温,并做到农产品保值或增值,使其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该物流过程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及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蔬菜通过物流体系参与市场流通实现其市场价值,蔬菜物流对于当今农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蔬菜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及作业要求保持产品鲜活等特点,蔬菜物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蔬菜物流有着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高要求,因为蔬菜跟工业品不同,蔬菜是具有生命的植物性产品,其自身的易腐、易损性决定了蔬菜冷链物流的低温、低耗和高效等特点。因此,蔬菜冷链物流过程中,存在各种物流成本风险。
在考虑物流成本的情况下,本文以中长途蔬菜物流为研究对象,并以蔬菜物流及其各环节作为风险评估的要素,对物流系统及物流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了解物流系统及各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防范,以降低蔬菜链物流及其各环节安全风险。
一、蔬菜冷链物流风险因素的识别和确定
(一)蔬菜冷链物流环节划分和安全风险因素的确定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蔬菜物流的实际情况,借鉴冷链物流环节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冷链物流环节划分的方式,经过理论分析、访谈、风险测量指标编写与优化等过程,将蔬菜物流环节划分为产后加工、产品包装、储存、装卸与搬运、运输、信息6个物流环节,然后在进行实际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蔬菜冷链物流系统6个环节及其所属的16项风险因素测量项(表1),并由此确定蔬菜企业的成本费用科目包括产后加工、产品包装、储存、装卸与搬运、运输、信息6个方面。
(二)问卷的评分尺度
根据表1蔬菜物流环节风险测量指标的界定及分析,本文设计了蔬菜物流环节过程安全风险的调查问卷,各研究变量的测量问题统一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进行设计,请物流相关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或亲身感受对问卷各项测量问题的风险程度进行选择,不同的风险程度对应不同的分值,具体评分尺度为:“低风险为1分,一般为2分,比较高风险为3分,很高风险为4分,特别严重高风险5分。”
(三)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方法对经过验证的数据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结 语
在考虑物流成本的前提下,针对蔬菜中长途物流风险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在确保所得数据信度和效度都可接受的前提下,然后采用模糊数学算法对蔬菜物流环节风险问题进行评估,得出如下结论:
1.将蔬菜物流过程分成6个环节,针对各环节所属的16项安全风险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证调查。
2.运用SPSS17.0对229份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信度检验,得出量表调查数据Cronbacha在0.7以上,通过信度检验;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769,Bartlett X2的球形度检验显著,其概率值为P=0.000
3.考虑物流成本对蔬菜物流进行风险评估。以模糊数学法对蔬菜物流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使用调查问卷数据应用于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大样本数据作为评判权重,使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229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分析、运算及评判,得出各物流环节及物流过程的风险,该结果有利于对蔬菜物流过程中物流成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朱伟生.物流成本管理 [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2] 李建华,顾穗珊.物流成本及其管理模式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88-94.
[3] 唐立新.农产品物流风险分析[J].江苏商论,2011(4):84-86.
[4] 何开伦.重庆市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建议[J].包装工程,2006(6):130-132.
[5] 叶晓晖,吴超,栗红玉,等.物流安全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2):115-122.
[6] 杨改,许茂增.物流安全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07,29(2):33-3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63—07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并下发了一系列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延长学生活动时间的文件。但是,中小学体育的“缩水”情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们对学生健康与学习成绩的认识程度、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等等。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体育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据教育部、公安部和卫生部等部门的初步统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60%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户外。因此,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体育风险事件的发生,取消或禁止开展那些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以及身体活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甚至不开设体育课程。上述做法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现状,明确学校体育风险类型,从而构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为解决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评估、预防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富锦、阿城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影响因素,初步构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全面了解此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查阅大量关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文献,并对检索所得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 此研究所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与运动安全体系”课题组所制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的18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小学生家长代替小学生答卷,中学生及家长均参与调查(见表1和表2)。
1.2.3访谈法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牡丹江等地区的部分学校体育负责人、教师和校医为访谈对象,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EpiDate软件对统计获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5层次分析法将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因素的各项指标两两进行专家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发放专家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所选专家均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常年研究运动损伤和体育保健的学校体育专家。
2 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分析
2.1.1学校在运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问题。在调查的25所学校中,只有9所学校制定了《学校体育课安全标准》。因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以及制度执行差导致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出现率为19%,说明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评价的一个指标。
(2)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问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引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有32.4%的人认为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布置、场地器材数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见表3),说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质量、布置等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3)学校体育中医务监督问题。本次调查发放了“校医版”和“学校常见损伤记录卡”两种与学校医务监督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医务设施齐全,有着较为完善的医务监督制度。调查结果显示,有29%的人认为医务监督问题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医务监督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4)学校在体育安全教育方面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43.8%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体育安全急救知识的培训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33.3%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黑龙江省学校在体育安全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存在严重问题,也说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教育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2.1.2体育教师在运动安全教育与防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41.7%的人认为体育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和学生个人安全检查不严格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35.2%的人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安全问题的详细讲解与示范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因素是导致运动风险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2.1.3学生自身特点对运动安全的影响通过学生因素对运动风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出现违纪行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学生不进行充分准备活动,学生隐瞒疾病运动风险的原因,学生不愿参加练习以及饮食问题是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学生因素中有3项导致运动风险出现率超过30%,有2项在10%以上(见表4)。该结果说明在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时,学生因素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1.4家长对学生运动安全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学生运动安全的影响因素,有17%的人认为家长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2%的人认为家长缺乏对孩子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家长因素也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一个指标。
2.2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建立客观、有效评估的基础,能否准确、科学地完成评价关键在于指标确立的合理性。此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位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安全评价、教师安全评价、学生安全评价和家长安全评价。各一级指标包含二级、三级指标。
2.2.1学校运动安全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学校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排在前列,包括体育器材布置不合理,数量、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位列第八位;医务监督不利位列第九位;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差位列第十位。
因此,学校层面的安全是评价学校体育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安全评价指标包括运动安全制度、运动环境、运动安全教育与检查、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人数和医务监督6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共包含18项三级指标(见表5)。
2.2.2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和学生个人安全检查不严格位列全因素总排序第二位,体育教师因素是导致运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包含运动安全检查、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意识、运动安全能力4个二级指标(见表6)。二级指标共包含9项三级指标。
2.2.3学生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身体素质和组织纪律性等是运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时,学生因素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包括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意识与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3个二级指标(见表7)。二级指标共包含12项三级指标。
2.2.4学生家长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的运动支持、运动安全教育是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一个指标,包含运动安全教育1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见表8)。
2.3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说明
研究通过调查、访谈学校体育领导者、体育教师、学校体育专家、学校医务保健人员、管理专家,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个指标;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2个。根据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3.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说明
(1)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体系作为最高层,即总目标,设为A;中间层有两层,把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家长运动安全因素,四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层1,设为B;把运动安全教育与检查等14个二级指标作为准则层2,设为C。把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运动安全知识培训等42个三级指标作为最底层,设为D。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后,请专业人员对各层次中的准则、指标及最底层的各个方案两两比较其重要性,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再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然后将特征向量归一化(使各个分向量的和为1)后所得到的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就是该准则下各个元素的权重。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一般定义为:CI=λmaxn/n-1。此外,当元素很多的时候,判断矩阵的规模较大时,还需要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表9给出了1—10阶正互反矩阵在1 000次试验后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其他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相比,AHP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一致性检验,保持专家逻辑思维上的一致性。CI与RI的比率称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即CR=CI/RI,当CR
(4)层次总排序。在求得单一准则下各指标的权重后,还要计算各个层次所有元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完成以后,也要作一致性检验,这也是从上到下逐层进行的。类似地,当CR
2.3.2
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根据上述层次分析法的统计运算得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见表10)。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学校层面因素、体育教师层面因素和学生层面因素,其次是家长层面因素。
(2)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项,二级指标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制度、运动安全教育等14项,三级指标包括运动安全制度、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前安全检查等42项。
(3)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一位的学校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4579;第二位的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3494;第三位的学生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1444;第四位的学生家长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0483。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该体系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进行科学评价。
(4)此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权重分布,尚未进行评价体系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检验工作,拟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此次研究调查对象相类似的学校进行可行性检验工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88
0 引言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厂商的经济利益。从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评价并不理想,甚至有些消费者并不认同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反映了大众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满意度,也直接成为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总而言之,许多消费者对现有食品的供给产生了安全风险认知的偏差。Hornibrook等通过建立感知风险理论计算模型,研究了购买超市高级牛肉消费者的风险认知的情况和规律。高艳等构建了食品安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模型的相关假设进行检验实证。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文献中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及测量方法和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并重点分析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理论,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1 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
风险认知是心理学中的概念,周应恒等将风险认知定义为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感知到所购买产品性能达不到预期的可能性,外界环境中的复杂多样性会造成个体风险认知产生较大差异。个体主义的风险认知理论亦称为风险的心理测量理论,在主观情况下,运用多种心理测量标度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表达明确、成熟、影响力的特征。通过个人的经验数据概括出社会公众特征。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主要可以分为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两种,下面对两种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1.1 双因素模型
双因素模型又称不确定性后果法,它将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划分为两个维度:即认知到的风险作为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利的购买所带来后果的严重性。两个维度可用来预测消费者风险认知的大小。对两个维度该相加还是相乘,学者们持不同的意见。
1.2 多维度模型
利用风险要素法,可将风险认知分为多个维度来研究。而国内外学者对感知风险维度的划分方法可以总结如表1所示。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六维度风险构面,即包括心理风险、财务风险、性能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
1.3 风险认知的测量方法
测量风险认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心理学测量范式和实验法。心理学测量范式是由Slovic等人提出来的,是目前多数风险认知研究中采用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利用李克特量表进行量化,最后通过赋值评分得出被测试者对风险认知大小。在心理测量范式中常运用揭示优先法和表达优先法两种方法。揭示优先法是从历史的角度,利用统计数据以及损益比等分析材料,对风险进行判断。表达优先法是假设公众自动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并直接要求被测试者表述其看法,但这一方法的主要困难是样本的确定。国内研究比较倾向于心理学测量范式,但是该方法也有不足,例如在调研时往往描述的是被访者之前的经历,而不是对未来的描述,且风险感知是动态的,不利于调查者收集。实验法是以实验控制的方式,探讨风险认知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Liu等基于多层次方法,提出了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种层次的危险评估框架,指出风险危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交互作用。
2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
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可以得到消费者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产品信息、风险态度、参与程度和信任等五个方面因素。
2.1 个体特征因素
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结构、收入、居住地等。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是影响消费者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杨柳等研究得出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显著地影响农户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担忧程度。曾寅初等研究表明女性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认知高于男性,于铁山却指出在食品安全本身风险认知方面,男性对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要高于女性。周萍入等则认为性别、年龄影响不大,职业有一定影响。
2.2 产品信息因素
从信息来源角度来看,食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包括政府、社会中间组织、企业和消费者这四类主体的信息。电视和报纸是当前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主要途径。周萍入等认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渠道的获取显著影响消费者安全风险认知。积累、补充和搜索产品知识可以降低消费者对风险后果评估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但由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容易产生偏差。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对购买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提品风险信息的不完全性、媒体报道的偏差、竞争激烈的加剧程度等因素造成消费者不能客观地感知产品风险水平,不利于做出科学的购买决策。新闻和娱乐媒体对塑造个体上的风险认知和社会层面的风险认知影响很大。减少风险认知偏差的措施主要包括提高消费者对超市的忠诚度,让消费者了解零售商在供应链方面的政策和投资策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属于主观的判断,这给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3 风险态度因素
风险态度是消费者面对不同风险水平的一贯选择趋向或消费者接受风险的意愿程度。大量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实证研究表明,消费者的风险态度与风险认知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消费者的风险认知与风险偏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偏好风险的人往往形成低水平的感知风险,而厌恶风险的人则反之。消费者的态度又与人口社会特征相联系。周萍入等认为风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风险认知有影响,其中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较显著。赵俊晔等对受访者进行调查,有99%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水果或多或少存在农药残留,表明绝大多数人对水果安全持消极的态度。稳定其风险偏好,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具体措施有:提供差异化与多样化的商品、保持风险信息渠道的畅通、优化产品的质量控制系统、提高产品结构的差异化程度、培育核心竞争力及提高供应链的协调程度。
2.4 参与程度因素
参与程度又称为“卷入程度”,指消费者与所购买产品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表现为对产品的兴趣、关心程度等,是影响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商品的价格很高时,消费者感受到损失金钱的风险水平会越高。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感知风险显著地受到阶段性因素的影响,比如消费的频率、个人经历。如果公众的关注程度越高、安全意识越强,那么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越高。
2.5 信任因素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信任因素包括对信息主体、信息途径和信息本身的信任。实证结果得出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措施的信任程度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例如对于消费者而言,食品安全的信任属性是与高水平的感知风险相联系的。人们对绿色食品信息了解越多,信任程度越高。张文胜等人通过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通过朋友和家人的信息途径传播的乳制品安全信息,受到信任程度较高。另外,消费者对政策部门信息、专家意见以及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疑虑,企业盲目进行品牌宣传及规模扩张可能会增加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的不信任。
3 结论与展望
国外在研究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时考虑了消费者一些复杂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对象为蔬菜、饮品、牛肉等食品,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模型有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普通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分层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然而,笔者还发现了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有关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方法较多,但是国内许多学者只是简单地将国外的理论应用,而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第二,研究的影响因素过于集中,基本上都是从人口统计学的特征入手,很少有文献是从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角度进行研究;第三,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研究较少。综上所述,应该进一步研究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以测量消费者安全风险认知水平,深入探索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合理地引导消费者的安全风险认知,减少消费者的认知偏差。
参考文献
[1]赵俊晔,武婕,张峭.北京市草莓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事件中消费者风险认知和消费意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12):35-39.
[2]王常伟,顾海英.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监管满意度与支付意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89-95.
[3]杨柳,邱力生.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南的案例研究[J].经济经纬,2014,(06):41-45.
[4]Martin W E,Martin I M,Kent B.The role of risk perceptions in the risk mitigation process:the case of wildfire in high risk communit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1(2):489-498.
[5]Penney U.Exploring the urban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local fo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14,42(7):580-594.
[6]Hornibrook S A,Mccarthy M,Fearne A.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risk:The case of beef purchases in Irish supermark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05,33(10):701-715.
[7]高艳,石岿然.感知信息不对称、透明度及购买意愿――基于“食品安全”问题背景下城镇居民的实证分析[J].食品工业,2015,(01):226-231.
[8]周应恒,卓佳.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研究――基于三聚氰胺事件下南京消费者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02):89-96.
[9]于铁山.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武汉市食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01-108.
[10]Oh S H,Paek H J,Hove T.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risk characteristics,genre-specific media effects,and risk perceptions:the case of H1N1 influenza in South Korea[J].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5,25(1):14-32.
[11]Cunningham S M.Th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Risk[J].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1967.
[12]Yeung R M W,Morris J.Food safety risk:Consumer perception and purchase behaviour[J].British Food Journal,2001,103(3):170-187.
[13]Roselius T.Consumer Rankings of Risk Reduction Methods[J].Journal of Marketing,1971,35:56-61.
[14]Jacoby J,Kaplan L B.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J].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1972.
[15]Stone R N,Gronhaug K.Perceived risk:Further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discipline[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93,27(3):39-50.
[16]刘燕,纪成君.口传视角的消费者食品安全负面信息感知风险――维度与测量[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36-40.
[17]周萍入,齐振宏.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认知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5-10.
[18]Slovic P.Perception of risk:Reflections on the psychometric paradigm[J].Social Theories of Risk,1992,236(3):112-112.
[19]Liu Z,Nadim F,Garciaaristizabal A,et al.A three-level framework for multi-risk assessment[J].Georisk Assessment & Management of Risk for Engineered Systems & Geohazards,2015,(9):1-16.
[20]曾寅初,夏薇,黄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与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01):38-42.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isk Assessment
Yu Ying-tao 1 Li Xin 1 Xue Jun 2
(1.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2.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29)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purpose, scope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s,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specific work processes and methods, tools, and related items necessary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jectmanagement requirements. Good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 Keywords 】 risk assessment; risk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0 引言
政务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通过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了解信息与网络系统目前与未来的风险所在,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影响的程度,依据系统的风险和威胁,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有效解决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1 政务系统风险评估概述
1.1 风险评估的概念
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关心的是保护政务信息资产免受威胁。风险评估是有效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在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程序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对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采用模拟化攻击的方式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确定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级别。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发现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可能的危害,为后期进一步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严谨的安全理论依据,为决策者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构架安全体系以及确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选择可靠的安全产品、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层次提供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指导模型。
1.2 风险评估的范围
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内容与范围需要涵盖整个系统,包括系统安全管理的状况、网络及安全防护技术架构、通信链路、系统数据及业务系统加密情况、系统访问控制状况等。在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中,“人”是关键要素,无论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手段多么现代化与智能化,都需要“人”去操作、运行和管理。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那么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会减弱,安全漏洞就会增加。
1.3 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3.1指导原则
由于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进行评估时就需要本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原则,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管理,从设备到人员,来具体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和分析步骤,避免遗漏。在评估时一般需遵循的如下几个原则:标准性、可靠性、可控性、保密性、技术先进和成熟性、全面性、高效性、持续性。
1.3.2相关法规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47号);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73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984—2007)。
2 政务信息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2.1 系统调查
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点在本次调查数据整理中可以显现出来。以访谈法为基础调查方法对某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展开调查,谈及对安全教育的理解。被访谈体育教师认为:“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并非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论灌输过程,还需要教会学生风险辨别的方法,将案例分析、活动体验与理论灌输三个方面做好融合与协调,才能够发挥实效。”可见,多数体育教师能够意识到体育教学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个人对于风险识别教育的看法。在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更愿意看到更加形象的宣传片以及亲身体验情境,在情境中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提升安全问题风险识别能力。整个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点与《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需要依靠具体的教育策略支撑。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策略
(一)培养安全至上意识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行动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但识别风险的能力则有待于去具体培养。体育学科由于学科自由性受到青少年的推崇与热爱,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做好安全教育的渗透。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前期准备阶段,可以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做好基本知识点介绍之后阐述活动安全内容。当然,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显然不可取,我们可充分运用多媒体以及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视听感觉上受到冲击,更直观地了解安全问题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自我保护,树立健康第一、珍视生命的思想理念。一旦学生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得以形成,则证明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已经发挥实效。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拓宽了传统体育课堂的学习领域与涵盖范围,明确指出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具备与掌握安全生存的基本能力。但这一目标如何在教学实践当中具体呈现,则需要发挥安全教育之风险识别教育的效用与价值。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创新性严重不足,安全教育与风险识别教育也未得到重视。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体育教育要求,需要做出调整与更新。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安全防范知识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能够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处理,树立榜样意识,让学生学会风险识别;另一方面,体育课堂内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可以借助相关工具与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在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愿意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去感受安全及风险识别的重要性。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安全问题与风险识别的重要性。例如,在整节体育课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逃生技巧、逃生注意事项与步骤等,让学生大致了解安全逃生的技巧。体育授课时可以通过实践演练的方式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运用课前所讲的逃生技巧进行演练,课后教师需要对逃生技巧的基本动作与逃生过程的意外处理方法做出最后的总结。通过整个体育课程的全过程设计,可以发现学生实践体验能力明显增强,对风险的认知也有所提升。可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全程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掌握风险识别的内容与安全逃生技巧。
(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场地、器材与设施都是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感受体育课魅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当然,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借助多种器材完成教学,可见器材与教学环境构成了体育课堂。因此,在开展风险识别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感受风险因素,理解风险因素,学会规避风险因素的产生,进而保证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万虎,钟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研究追溯与风险应对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