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辩论的技巧和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3: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辩论的技巧和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辩论的技巧和方法

篇(1)

1.引言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锻炼其心理素质,学习辩论技巧,提高其辩论能力。

2.2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 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 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营造辩论气氛,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Constructive Speech)和反驳总结环节(Rebuttal)。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Point of Information)。活动时长20分钟,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正方一辩(Prime Minister)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而反方一辩(Leader of Opposition)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双方攻防技巧单一,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正方二辩(Member of Proposition)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power of love)。此时反方二辩(Member of Opposition)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Speaking Order)和时间分配(Timing)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掌握较差,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双方均有学生紧张,肢体语言僵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有转移主题之嫌,攻防技巧单一,缺乏自发性。从Matter,Manner,Method,Spontaneity方面评估,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效果不甚理想。

3.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兼顾其它语言能力,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孙亚,2005)。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消除不利因素,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text-analyzing capability);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开阔其视野,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氛围,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掌握好辩论时长,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大为增加,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coordination)、促进(facilitation)和指导(guidance)。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怎样的学习材料,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因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文秋芳,1999:186-187)。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2005,(3).

[3]文秋芳,赵学熙,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立民,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2)

一、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辩论,又称论辩,一般认为,辩论是指持不同见解之人彼此通过言辞阐述理由,进行辩驳争论。由于辩论首先是通过言辞进行的,因而,语言是辩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于语言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在辩论中的地位和辩论目的的实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视语言为表意的工具,从来没有把语言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与古希腊历来对于语言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逻各斯的规定性

在古希腊人那里,语言乃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是什么呢?逻各斯就是语言的本质。据说,逻各斯这个词最早是赫拉克利特使用的。他把逻各斯当作世界万物的尺度。这也就是说,逻各斯意在划界,它要界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同时也是它事物不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因此,一个事物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成为这个事物,才能保有成为此事物的本质。在此意义上,逻各斯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规定性。

逻各斯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逻各斯。语言也是一种事物,因此语言也有语言的逻各斯。不过,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是区分神人、区分的标志。语言是人说出来的,但是是语言规定人的存在,而不是人规定语言的存在。因为,支配语言的是语言背后的逻各斯,规定语言本质的是逻各斯而不是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在此意义上,是语言说人,是语言来言说人的本质,而不是人说语言。逻各斯支配语言,语言支配人,因此,人在说语言的时候,必须遵循逻各斯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的言说要符合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而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就是真理的道路。

(二)真理的追求

逻各斯是通达真理的道路,逻各斯就是真理。真理与意见相对。无论真理还是意见,都是人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表达出来的。人是理性动物,人追求真理是有可能的。人通过语言把真理说出来。但人往往不能辨识真理,因此,人经常说出来的不过是意见。而且,意见往往会与真理相混淆,人们却以为自己说出来的是真理。所以,真理就要在人的言说中把自己显露出来。人通过语言言说,把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通过辩论讨论意见,从而在意见与意见的交锋中,真理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语言的真正目的和存在根据,乃是真理。基于语言的媒介,真理显现出来了。但只有遵循了辩证法的要求,真理才能在人的言说中展露。因此,真理、语言与辩证法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人在言说时不能乱说,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言说出真理。所以,逻各斯是言说语言的内在要求。即只有在遵循逻各斯,也就是遵循逻辑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而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行动。如同哲学一样,辩论的本质是“爱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

二、法科学生辩论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选题失当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各组织者一般都会设定选题。但是,许多选题只适宜于进行辩论游戏,而无助于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大学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期间谈恋爱弊大于利)”、“应先成家后立业(应先立业后成家)”、“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无私的)”,这样的论题,无论是肯定的命题还是否定的命题,支持任何一种意见的个案都是无限的。因而从论据的选取上说,任何一方在逻辑上都无法真正得到论证,也无法真正反驳对方的论题。

(二)指导教师指引方向失误

一般在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中,都会有相关老师的指导。但是,指导老师的方向性错误,可能会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谈论者之间必须在同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否则,当两者自说自话,最终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从辩论的形式要求看,是没有遵循辩证法要求的结果。这就要求辩论必须严格遵循辩论规则,特别是辩证法的要求。

(三)辩论规则的违背

辩论时必须遵循辩论规则。这里所说的辩论规则,主要是指辩证法。古希腊时的辩证法要求辩论双方首先有一个辩论的共同起点。也就是说,不论辩论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命题,首先要求自己和对方应该就共同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辩论才能够展开。然而,很多法科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哗众取宠,注重舞台效果,而不遵循逻辑的要求。因此,辩论获胜的一方,往往是胜在技巧上,而非是对问题本身有什么实质性的认识推进。造成的结果是,以技巧妨害了对问题实质的探究。

(四)背离正义道路

中国传统上历来反对以“技”害“道”。在当前法科学生的辩论中,以“技”害“道”实为祸不浅。不遵循辩证法要求进行辩论,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致使辩论技巧畸形发达,离真理越远。法学是世俗之学,以满足社会秩序的维持及人与人之间基本欲望为基本要务。然而,法学这门实践学问,同时有基本的正义价值作支撑。对于学习法律者而言,法律不仅是谋生之职业,还是社会之公器。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不但要学“技”,还要学“道”,法科学生所追求的是依循法学方法,将正义等价值实现于法律案件,从而合乎正义地解决法律问题。为达到此目的,学习辩论技巧,必须有所持,有所守,哲学要追求真正,法学必得追求正义。

三、回归辩论的本质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论的本质是逻各斯。逻各斯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实质规定性,辩证法则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形式规定性。而辩论的目的,则是追求真理。辩论的研习对于法学来说必不可少,不过法科学生的辩论练习要想走上正途,就必须回归辩论的本质规定性。

篇(3)

随着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教学的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翻译教学本身正面临很多问题,亟须找出能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办法和出路。[1]本文作者找到了辩论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办法,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明其实践性和可行性,从而真正解决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当今问题重重的翻译教学解决了难题,找到了出路,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翻译教学必须进行切实的改革才能应对国家和社会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迫切要求。在我国,翻译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 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其实际效果与学生的反响却不容乐观,翻译教学中问题重重,翻译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当今大多数翻译课堂上,翻译教学手段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无需考虑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感受,教师“填鸭式”地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翻译教学呈现出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特征。[2]笔者认为,国内的英语翻译教学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改变以教师一言堂教授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法问题,这对英语课堂教学和改革具有直接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语言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就能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互助,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3-5]

(二)网络技术辅助与翻译能力的拓展

研究者对翻译能力的理解不尽一致。较传统的看法认为译者至少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言外知识和敏锐的感受能力,翻译能力就是“有无翻译经验及掌握与运用翻译技巧的程度”。总之,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把翻译能力看成语言转换及交际能力。但也有研究者提到运用翻译工具进行翻译辅助的能力。翻译能力并不只涉及运用语言本身进行交际的能力,还包括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翻译工具来协助译者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6]

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可以借助网络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译文进行参考,还可以检验译文地道与否,从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与质量及准确性。

三、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上课之前

教师提前一次课给学生布置翻译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翻译作业应与下一次课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有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难度上,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 长度上,材料不宜过长,几个句子或者一小段即可;内容上,要具备鲜活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该翻译作业的内容涉及下次课的讲课重点,所以,教师在布置翻译作业的同时,还要交代必须注意的翻译部分,并告诉学生,这些该注意的地方就是下次课的讲课重点,并让学生提前预习讲课重点。

以定语从句的翻译教学为例,教师布置了一小段话作为翻译作业,里面涉及几个定语从句,而定语从句的翻译就是下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时候,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要提前预习定语从句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并在翻译时特别注意定语从句的翻译。

(二)第一节课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该次课的第一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必须完成四个步骤:

首先,在全体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新课句型特点及翻译技巧并了解翻译作业原文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在网络的辅助下,独自完成各自的翻译作业。

然后,待每个学生完成各自的翻译任务之后,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根据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内部确定自己的公共邮箱,小组成员把个人的译文发到自己组的公共邮箱,认真阅读组内成员所有译文。

接着,组内成员凑到一起,充分讨论,努力理解全文,利用各种翻译技巧,综合每人的译文,取长补短,优化完善,整理确定小组最后的“完美”译文。

最后,组内成员准备辩论材料,就辩论中其他组同学可能提出的各种质疑或问题做好相应的反驳和准备,确定小组辩论代表,并把最终译文及相关资料制作成课堂展示多媒体电子文本。(对于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将会在第二节课上时得到解决。)

这一阶段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第二节课

同样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该次课的第二节课,在第二节课中,学生也必须完成四个步骤:

1.教师简单介绍翻译技巧

第二节课同样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开始,教师首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定语从句的翻译教学为例, 教师用大约5分钟简单讲解定语从句的特征及翻译技巧(更为详细的补充解释放在下一步的辩论中进行),让学生在自己对定语从句预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深对定语从句的理解和学习。

2.小组代表课堂展示多媒体译文

在教师大体讲解完重点教学内容后,学生自愿或者由教师随机挑选一个组开始该环节。这一环节持续10分钟。小组代表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译文,解释关键词语,陈述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分析困难句子结构,讲解重要句型,尤其是刚学习的新句型(比如上面提到的定语从句)。在这一过程中,讲解者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课堂初始教师的新课讲解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若是讲解者在教师新课讲解之后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有新的想法,想修改自己的某部分译文时,在他讲述译文过程中要及时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译文;第二,对于讲解者该组成员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讲解者要在讲解译文时及时提出来。对于教师,教师应尽量避免打断讲解者,要多做记录,以便后来评析。其他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讲,适当做记录,为接下来对讲解者的评价及辩论做好准备。

3.问题与辩论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左右。学生自愿或者教师随便挑选学生向译文讲解者(答辩方)提问,提问范围广泛,大到译文结构、翻译方法、语言分析等,小到选词或者发音等,然后讲解者针对提问问题进行回答。期间,学生与讲解者(答辩者)或其小组进行辩论。学生对讲解者(答辩方)的讲解进行评论,肯定或批评,肯定译文的优点,批评其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而讲解者(答辩者)或其小组对学生评论不当之处进行反驳。学生针对不同意之处继续对讲解者(答辩者)或其小组进行辩论。

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保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学生辩论过程中,教师也应针对辩论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向讲解者及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做答,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辩论的气氛。当问辩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受知识所限而使辩论受阻碍时,教师就要发挥其指导者的作用,指点迷津,“化解双方矛盾”。

以上面的定语从句翻译教学为例,讲解者在展示自己译文的同时要讲解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及技巧,然后,学生对其提出问题并进行辩论。期间,教师针对定语从句翻译方法及技巧问题再向学生及讲解者提问,从而对刚上课时教师对定语从句讲解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这样学生对新课定语从句的翻译学习也了如指掌了。

4.教师总结

辩论结束后,教师就要“趁热打铁”, 总结辩论整体情况及本节课重点内容。采用启发式、指点式教学,首先教师吸收学生译文中的合理及精彩之处,认可讲解者译文、电子课件及讲解中的“亮点”,尤其对学生新句型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教师应重点做出评价。其次,分析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尤其辩论中争执的地方和中断的地方,都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和盲点,要让学生牢记。最后,在学生的译文基础上,提出几个可能的译文,要让学生知道,没有标准译文,译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翻译课堂中采用新的教学法――网络辅助下的辩论式教学法,发现学生积极愉悦地学到了新课中新句型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笔者认为,翻译课程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路,改变以教师一言堂讲授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引入网络辅助技术,以建构主义和合作原则为指导,采用辩论式教学模式,改变翻译人才培养方式,从而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 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

教育学刊,1998(5):47-48.

[3] Nuan,David.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1992.

[4] Johnson,D. W.&Johnson,R. 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M].MA: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89.

[5] Slavin,R. 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and Pr-

篇(4)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位文化伟人,开创了墨学,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明鬼等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为了宣传他的主张,墨子四处游说,言传身教,广征博引,以理服人。墨子的辩论与众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样气势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庄子那样纵横跌宕、变幻莫测,而是朴实无华、推理严密。墨子的辩论讲科学、重事实,有理有据。“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以辩来别同异、明是非,形成其独特的“墨辩学”。墨子的辩论用词准确、语言缜密、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一、墨子辩论语言的表达特色

语言是辩论的物质手段。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称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论辩家,他们的论辩语言各具特色,有的言简意赅,循循善诱;有的恣意纵情,奇特浪漫;还有的驳难离析,淋漓尽致等。墨子的辩论,语言简朴、平实,准确、生动。如在《墨子非攻下》中,针对许多好战的国君常借商汤、武王的征伐行为,为自己的掠夺行为辩护,“今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战为不义,非利物与昔汤放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墨子辩驳道:“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在这里,墨子明确区分了“攻”与“诛”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其语言准确击中对方要害,墨子以简朴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可谓一字千金。

墨子的语言不但准确,而且精炼。《墨子修身》篇说“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就是要求论辩语言要精炼。有一次墨子的弟子禽滑厘问他:“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辟然,而人不听之。今鹤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十分精炼地说明了墨家反对说大话空话,但不反对说有用的进步的合时宜的话。

墨子的语言不但简炼,而且生动感人。例如,有人反对墨家“兼爱”的思想,并再三向墨子发难。因而墨子与他们展开辩论,《兼爱下》记载了这次辩论,对方说墨子的“兼爱”主张虽然好听,但不实用,“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墨子立刻反驳道:“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墨子认为如果“兼爱”思想只是好听而不实用,别说你们,就连我自己也要对它进行批判、指责,并进一步指出,哪有好东西只是中看不中用呢墨子的语言简明生动,在先秦诸子中,是无与伦比的。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墨子的语言“意显而语质”,也正是总结了墨子辩论的语言特色:准确、简炼、质朴、生动。

二、墨子辩论语言的逻辑技巧

墨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辩论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文化、逻辑、语言、思维、心理、角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先秦时代而言,中国形成有自己独特特点的关于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墨家的思维形式结构论是中国‘辩学’或‘名学’的奠基。”墨子在辩论中创造性地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学说,揭示了逻辑所构成的这三种思维形式的区别。墨子的辩术是我国古代辩论科学的精华。《墨子小取》所谈“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及“以名取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假”、“效”、“譬”、“侔”、“援”、“推”,以及《墨子大取》讲的“故”、“理”、“类”等,都成为墨子的辩论法宝,体现了他高超的辩论语言技巧。下面从“假”、“譬”、“援”、“推”四个方面探讨墨子辩论的逻辑技巧。

(一)“假”式反证法

《小取》:“假者,今不然也。”《经下》:“假必悖。说在不然。”《经说下》:“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犹氏霍也。”“假”就是假使、假若、假如、假设,指在论证一个命题的时候,先假定与这个论题相反的命题存在,然后根据这个命题的虚假来证明原来的论题的正确性。简单地说,“假”就是为了证明某个论题,就先假说它为相反的论题并由此推出错误来的证明法,即我们今天说的反证法。“它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由假推真,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一种论证方法。”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墨子强调,要注意假定的命题必须是错误的,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是正确的,即“假必非也而后假”,否则,不但不能证明自己的论题,相反,倒证明了论敌的论题。例如,要证明狗是没有姓的,就假定狗姓霍,而霍是霍氏人的姓,姓霍的人是不允许狗姓霍的,他们会反对这个荒谬的命题。于是,就证明了狗是没有姓的。又如在《节葬下》中,说当时的贵族统治者主张实行“厚葬久丧”,“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厚葬久丧”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墨子对此用“假”驳斥了厚葬久丧者的谬论:“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晏退;使士大夫行此,则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人,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纫。”为了批驳“厚葬久丧”,先假定它是对的,让国人都去遵守、执行,然而依从了这种主张。将会给国家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执政者无法正常治理朝政,士大夫、农夫、百工、妇人都不能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富贫众寡,由此证明了“厚葬久丧”的荒谬。

(二)“譬”式证明法

《小取》:“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譬”就是譬喻,是说明道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举例和形象比喻,它所举的事例必须是双方已知和公认的,而且必须以承认此物与他物属同类为前提,否则就不能达到“举他物而以明此物”的证明目的。《荀子释难篇》:“谈说之术,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譬喻就是因为直言不能将其事讲清楚而产生的,对于别人不信之“故”用譬喻来讲明。所以墨家将其借来作为“明故”的证明方法,这正是王充在《论衡目纪》中所说的:“何以为辩,喻深以浅。”墨子喜用譬,也善用譬,他根据不同的“譬”式要求,经常采取三种譬式证明法。第一,取像于其物,以说明一般的规律。如《墨子所染》:“子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认为,人的思想犹如一块白布,时刻受周围环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善人则善,染于恶人则为恶,比喻习染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交游不可不慎。第二,取譬于成事,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如《墨子耕柱》:“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县子硕问墨子谈辩、说书、从事三种为义的方式中,哪种最重要墨子以现实生活中人人皆知“筑墙”一事为譬,巧妙地说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墙筑起;为义和筑墙的道理一样,喜于谈辩的就谈辩,长于说书的就说书,善于从事的就从事,只有谈辩、说书、从事三者同时并举,通力合作,才能达到为义的目的。墨子如此譬喻,形象生动,使人有推窗观日、开门赏月的明快之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第三,以寓言作譬,以明辨义理。如《公输》:“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以寓言作譬,铺张扬厉,步步进逼,穷理析义,不容不信,终于使喜好攻战的楚王不得不大呼“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运用“譬”式证明法,或说理以阐明自己的主张,或驳斥以攻破敌人的谬论。或譬醒以激发他人的觉悟,取譬明理,把精当的论述与摹拟形象的描绘融合于一体,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三)“援”式推论法

《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孙诒让据《说文手部》所云:“援,引也。”解释为“谓引彼以例此。”“援”就是援引例子,即引彼证此,这种推论方法,就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墨子“援”式推论所用的前提必须是对方说过的话或行过的事,或者是某人说过的话(如“圣王之道”、“先王之书”、“古书之言”)或行过的事并已为对方所承认和肯定了的。根据这个前提,墨子进行推论。如在《鲁问》中,鲁阳文君对墨子说反对“食其子而赏其父”的恶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墨子道:“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在此,墨子以鲁阳文君所深恶痛绝的恶俗——“食其子而赏其父”作为前提,巧妙地推论出“杀其父而赏其子”同样是恶俗,有力地鞭挞了鲁阳文君好攻伐,使人民战死,又从而赏之的罪恶行经。这样的类比,入情入理,雄辩有力。

由于墨子的“援”式推论只要求其“然”必须相同,而不要求其“所以然”也相同,如只要承认“楚人非人”与“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属于同类性质的命题,就可以由“子之然”类比推出“我之然”,至于为什么要承认“楚人非人”或“白马非马”的原因和根据等,就不便追究。所以,在使用这种推论方法时,可以暂时难倒对方,使自己获胜,但却不一定得到真理。

(四)“推”式推论法

篇(5)

Debat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work analysis

YU Kai-wen

(Bao tou Iron & Stee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ongolia,01401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ebate for two years as a college student to guide teachers and judges, for participating debater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gam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argeted put forward the debate before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 and techniqu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ctivit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Debate;Can not win;Skills;Methods

0 引言

2012年的首届内蒙古大学生辩论赛,笔者作为指导老师和同学生们一起参加,运气还不错,冲进了决赛。今年笔者担任包头市大学生辩论赛的评委,又应我学院学生会邀请作指导老师。因此,有必要对两次参赛的经验进行梳理,理清思路,为今后参加这类的活动提供参考。

1 辩论赛暴露出的问题及分析

1.1 参赛辩手在赛场上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准备不够充分;其次,逻辑不够清析;其三,高度的紧张;其四,性格上的弱点;其五,团队组合不够和谐;其六,碰运气。

1.2 参赛辩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由于参赛辩手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只完成大学期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欠博且不精;比如在题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辩论中,正反方都没有找到突破点。正方继承的突破点可选书法,反方创新的突破点可选《孙子兵法》。

其次,参赛经验欠缺。由于多数辩手是第一次登台,缺乏唇枪舌战经验,大二的学生要比大一的学生经验更丰富,紧张的程度要低。通过参加辩论赛,可发现学生性格上的特点,扬长避短。如有些选手的思维及表达非常适合参加这类比赛,而有些辩手不适合。

再次,辩手们自己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对将遇到的对手更不了解。运气是有的,但运气只占三分,三分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七分是靠充分的准备。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指导老师进行较系统的辅导。

2 辩论赛前必要的理论指导

2.1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2.2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2.3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2.4 实用艺术

2.4.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4.2 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 辩论赛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1 辩论的原则

3.1.1 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3.1.2 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3.1.3 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3.2 参加辩论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3.2.1 要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

3.2.2 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2.3 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3.3 辩论的技巧

3.3.1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比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3.3.2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3.3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看的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3.3.4 避免硬伤

如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绝对化、情绪的控制、风度问题、进行人身攻击等漏洞。

3.3.5 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3.4 辩论的方法

3.4.1 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3.4.2 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3.4.3 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4 结束语

纵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辩手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辩手的主观能动性,给出框架的指导,激活他们的智慧。不可事无具细,更不能代劳。注意发现每个辩手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润泽.趣味论辩学[M].西苑出版社,2012.

[2]陈国庆,注译.道德经[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篇(6)

2倾听要准确在辩论中想要获胜,除了善于表达之外,还有就是要善于倾听。主持人的问题必须要准确地理解到位,不然就很容易答非所问。仔细倾听能比较容易抓住对方的漏洞和错误,这样能更准确地给予对方有力的反击。

3善于调用知识和经验优秀的演讲和辩论都离不开自己在行业经验的丰富积累。在希拉里和川普的辩论中,希拉里每次的演讲和回答都向大家在展示她丰富的从政经历,所以: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可以说是在临场发挥时,对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调用的过程。因此演讲与辩论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是:信息调取的速度与自己脑海里的信息储备量,总之做一个多总结、多读书、多分享的人,容易在辩论和演讲中取得胜利。

4拥有“逻辑”这个好武器大家都认为要有出色的演讲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口才。而最强大的应该是思考逻辑、知识储备、策略和文化底蕴,在不以欺骗为目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能说服你,那么他的综合智慧是很优秀以及值得去借鉴的。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那么以下五种常用逻辑需要你熟练使用:

比如:

川普在现场辩论的时候,曾经三次连续追问希拉里:既然不是克林顿,那就是奥巴马了。这样的问题竟然让对方无言以对~~

空间逻辑主要是通过画面感来提升对大家的影响力,比如:当川普攻击希拉里时说,美国现在很穷但是却坐飞机到处乱花钱的时候,希拉里就可以采用空间逻辑来说:我们在中东取得了什么成果;我们在亚太地区取得了什么成果;我们在俄罗斯又取得了什么成果;将这样一来将大幅度提升她在现场的演讲气场~~~

时间逻辑是在演讲和辩论中经常会被用到的方法,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比方说:希拉里在多次的演讲中就用经常谈到自己过去的政治经历。那么我们要如何熟练地运用这样的逻辑方法呢:

• 在增加就业岗位这个问题上,美国正在。。。。。。

• 在过去的1年中,美国已经。。。。。。

• 那么,在最近的几个月中,美国。。。。。。

• 最后,在未来的一年里,美国将基于某几组数据,做出如下的一些改善措施~~~~比如:。。。。。。

什么事情都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例如当当两位竞选人被主持人问到:你将如何把工作带回美国?”这样的问题时。川普的回答是:

我用我父亲给我的财富成为了更富有的人,我能把这个事情让它同样在美国发生。不能让公司离开美国,而要向跨国企业征税!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开展:

·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父亲给我一点钱。。。。。。

· 从国家的经济政策来讲。。。。。。

· 从外交方面的政策来讲。。。。。。

5掌握应变能力好的应变能力才能使演讲与辩论变得更好,如果你的对手不断地打断你的话(川普在辩论中26分钟的时间曾打断了希拉里的讲话25次),当对方攻击你弱点时,都是在考验对手的应变能力。快速应变的能力就是智慧的表现,变换角度谈问题是应变能力的核心,让听众接受你的谈话,这一点上面希拉里的策略略微有效。当对方提到 “邮件门”时,希拉里被逼得无路可退,最后采取了承认并认错的方式来对抗,这应该算是一种特别好的应变策略,这样能够让一些选民接受她这样的“口头认错”~

6素养少不了情商的培养演讲和辩论中的情商,具体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不能轻易被对方激怒,二是用能够让听众比较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解观点和阐述问题,同时还能带动大家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同情、愤怒、憧憬。在辩论中,第一点两位竞选者都应该做到了,而第二点两人却只顾互撕,忘记了带动听众们的情绪。那么带动情绪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带入故事、有画面感、用情感词汇,这些方面去带动和打动自己的听众。

感知自己,理解别人。在这一点上,希拉里表现得稍好,而川普的风格却更受年轻广大年轻人和网友的喜爱!

7挑衅要有策略性辩论的重要策略少不了策略性回答,小瑞总结了三种基本策略:

•推卸 • 攻击 •解释

篇(7)

为什么对辩论指手划脚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的辩手个个感觉良好,而观众却不买他们的账?

为什么现在的辩论成为无聊的口舌之争?

为什么我一口气问了几十个辩手,他们却都不能告诉我辩论赛是在做什么?

他们还总是说一些诸如“思想的碰撞,理论的交锋”自己也觉得心虚的话。

倒是一位观众来的直接――“辩论赛就是把对方扳倒”。各位辩手,是不是觉得他说的很恶俗?但你们想一想,你们各位在台上争得脸红脖子粗,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说到这,你又不爱听了。好,我们换一个文雅一点的说法:辩论赛与辩论是不同的,区别在于辩论是一种交流手段,是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而达成双方的共识,而辩论赛则是要想办法证明己方观点的正确和对方观点的错误。

那让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怎么把对方扳倒?也就是说,你们凭什么打赢比赛?

有几位高手已经说了,要“剑胆琴心”,“要有智者的当机立断,仁者的温文尔雅,凭借放怀天下舍我其谁的胸襟,凭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于谈笑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如果你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你不用来辩论了,去随便做点什么都比搞辩论强。你只是一个平常的大学生。不要对你正在玩的东西抱有那么高的期望。要知道,正常的赛制之下你方发言的时间只有23分钟,平均每个人只能说5分多一点的话。也就是说你只能说一千多个字。就这一千多个字也是在对方的百般干扰下完成的。没有时间让你去表现你那高贵的气质。还是省省吧。

又有“资深辩手”说了,要靠逻辑、理论和技巧。什么是逻辑?辩题永远不是辩证的,双方都不可能用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你们谁都不掌握真理。什么是理论?据我所知,目前没有人知道关于辩论赛的理论是什么。因为它还不是一门学科,根本就没有理论能帮你去赢得比赛。什么是技巧?话说得漂亮就叫技巧?怎么把话说得漂亮?话说得漂亮给谁听?对手不会因为你话说得漂亮就认输的。

说到这,我只能很遗憾的说,至今我还没能遇到一位能告诉我辩论赛是怎么获胜的辩手。

如果连这种问题都没有人能搞懂,辩论还有什么希望?

2

我并不想反对什么,也不想提出什么,我只是在说辩论的现状。作为一名辩手,我觉得这种现状让我很失望。

说到足球,我觉得这个例子举得很好。是,足球的目的有很多,对于参加者来说,可能是要锻炼身体,可能是要赢得奖金,也许只是为了吸引女孩的目光……;对于观看者来说,他们大多是“关注的是在结果刺激下的过程”。这些都没错,但这是对足球来说,而不是对足球的职业球员与教练。如果他们只知道足球是“思想的碰撞,体力的交锋”,而不知道怎么过人和射门;如果他们只知道足球是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而不知道用什么队形;如果他们只知道球是要踢到一洞里面,却不知道如何用11个人与对方的11个人进行进攻与防守;那么足球还可能像现在这样吗?我想不会。

可是现在的辩论赛却是这个样子,辩手们不知道如何取胜。他们只知道要把对手扳倒,但拿什么可以扳倒,怎么扳才算扳倒。他们根本不知道。人们只是看到4个青年才俊在台上滔滔不绝,却不知道他们想做什么。如此下去,辩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另外多说一句,现状如此,还有人想回避现实,说辩论越来越受欢迎了。看看现在的辩论都成什么样子了。再看看新浪上关于辩论的讨论――“辩论死了?”。我想如果一个东西活得生机勃勃,别人是不会去讨论它死没死的吧。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再问,辩论赛到底是如何取胜的?

如果还是没有答案,我想大概辩论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

3

说了这么多,现在是公布我的答案的时候了。

其实很简单,辩论赛得胜的根本在于――“说服观众”。

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很不服?

哈哈哈。当你真正的悟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很自信的说上一句:“只要是辩论赛,只要我在场,没有不赢的可能。”怎么?不相信吗?

告诉你,所有的辩手都有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把太多的目光集中在对手身上,忘记了台下的观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你的对手会承认你说得对吗?不会,永远不会。

你靠什么赢得比赛?靠观众心服口服的掌声,靠评委的肯定。评委也是观众的一种,你在说服所有观众的同时也要说服他们。

我想这才是辩论赛的出发点,也就是说辩论赛是你和对手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去说服观众,谁让观众相信了自己的观点,谁就胜出。如果你打过够多的场数,你应该能理解我的话了。

再多说一句,说服不等于迎合,说服不等于讨好,说服不等于不考虑对手的说服。

还有,说服就是要无所不用其极的去说服,不要去说那些观众听不懂的理论和逻辑,不要自娱自乐,不要去诋毁别人的说服方法。开放,去接受一切新的作法。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40-03

本文讨论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巧,所以先解释一下“课堂教学技巧”。教育专家常提的“课堂教学技巧”包括两类课堂教学行为:第一类是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的语言技能应使用的手段,比如介绍生词;第二类是为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操练,比如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掌握新的语法项目。第一类主要是教师行为,而第二类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行为。

为了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和在汉语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我们根据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既考虑到语言教学项目,又结合语言技能训练,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课程设置方式,即精读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等。

而口语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讲话,以提高语言交际的实际能力。学汉语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流利地使用汉语在任何场合下进行无障碍交流,因此,我们先讨论口语课的课堂技巧。

我们根据口语课和口语技能训练的特点,拟分为以下六部分讨论:

一、教材处理过程

口语课一般都是围绕一段或数段课文进行的,口语课的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老师多先处理课文,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操练、扩展和发挥,最后达到掌握当堂学习的技能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练习目标集中,课堂好组织,但缺点是比较刻板,和实际稍有脱离。

还有一种方法是先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围绕本课要学生掌握的功能、情景点或词语,先组织小的练习,然后再进入课文的练习。

例如:教师要引进下面这段“问路”对话:

A:请问,去西单商场怎么坐车?

B:在校门口坐372到西直门,然后换地铁。

A:在哪下车?

B:到建国门站下车。

A:麻烦您了。

B:不客气。

实际引进过程可能是:

师:请问,去火车站怎么坐车?

生1:老师,我不知道。

师:(对学生2)请问,去火车站怎么坐车?

生2:可以先坐54到财大,再换BRT。

师:在哪儿开始坐车?

生2:在校门口。

师:坐BRT几号线?

生2:坐BRT1号线。

师:很好。请你完整再说一遍。

生2:在校门口坐54到财大,再换BRT1号线。

师:好。在校门口坐54到财大,然后(!)再换BRT1号线,在哪下车?

生2:在终点站下车。

师:麻烦您了。

生:不客气。

……

通过这种方法,练习了本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点之后,再练习一两遍课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突出本课的语言点,对它进行比较充分的练习,容易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基础对话练习

基础对话练习,主要是为了针对学生最急需的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实用的练习。

(一)定向提问

教师提出要提问的项目,让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回答。

比如初级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成员、住址、专业、价格、数量、时间等。中高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兴趣爱好、个人感受、择友标准、民族风土人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等。

(二)自由提问

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步骤:

1.老师利用讲课前或快下课时的10~20分钟时间,向学生发出指令,每人可向老师提出1~2个问题。

2.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作简短答复。

这一练习的优点是,学生问的多是自己感兴趣或不解的问题。因老师的回答而得到了满足,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融洽。

三、情景练习

即教师给出一个情景,由学生说出在此情景中应当说的话或根据情景用所要求的语言项目对话。

一定的语言交际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如不设置情景,学生只会问一些简单的话,因此情景练习,就是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必需和实用的交际项目,达到正确的交际目的。

例1:师:你宿舍的门锁坏了,你要打电话找工人来修理,怎么说?

生:麻烦您,师傅,我们宿舍的门锁坏了,请马上来修理一下,好吗?我住在A栋宿舍楼208室。

例2:情景:在商场,乙是卖衣服的,甲看见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很想买,但又觉得价格太贵了,经过讨价还价,甲买了衣服。

甲:请问,这件衣服多少钱?

乙:150元。

甲: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一点儿?

乙:你给多少钱?

甲:要是130元的话,我就买。

乙:太少了,你再加点。

甲:便宜点,以后还常来呢!

乙:好吧,就130元,给你个批发价,以后常来!

甲:好,谢谢老板!

四、表演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表演。

口语课上的表演练习是以训练口语能力为目的的,不需要什么表演技巧,只是说话和动作(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的结合。表演练习便于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记忆,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项目用于交际中去,是训练学生自动处理语料的一个生动活泼的方式。

表演练习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表演小组,然后每一组分角色、准备道具、设计台词等。

2.进行。请学生按所分配的角色上台表演。教师可在旁边稍稍提示。一组表演完毕,轮换下一组。

3.总结。教师只就语言点进行强调,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对于在交际中的错误予以纠正。

例:表演练习:撞车

练习目的:(1)练习道歉;(2)活用学过的语言项目

教师先介绍情景,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学生A扮演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学生B扮演行人,学生A骑车把行人B撞倒……

A:对不起,你怎么样?

B:我的腿疼得厉害,哎呦……

A:我不是故意的,现在我送你去医院吧!

B:我起不来了。

A:那我背你去医院吧!

B:你骑车太不小心了,我可真倒霉!

A:你自己也有错儿,在马路上怎么跑这么快?

B:你快点送我去医院,我疼死了!

A:你太重了,我背不动,你等一下,我去叫出租车。

B:你可别跑……

全班同学们集体鼓掌……

如果学生口语水平较好,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话剧,这种表演可以训练学生用汉语来思考和活用汉语的能力。

五、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讨论是训练汉语非母语的民族学生用汉语思维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最佳形式。教师所选择的讨论题目应该是大多学生关心的或很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只有关心和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讨论只是为了练习口语,因此,教师只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作总结,而不应对讨论做什么结论。

讨论的步骤:

1.准备。公布讨论题目,学生准备发言提纲。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发言时常用的句式或词语结构。

例如:我认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觉得……,我同意或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无论……都……,等等。

2.讨论。教师应尽量让每个人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胆小汉语水平又较弱的学生要给以鼓励,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来帮助发言。

3.总结。纠正语音、语调和语法的错误。

六、辩论

口语课上的辩论是组织学生就某一个大家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或最近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展开辩论,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一种课堂练习活动。

辩论是一种较高级的口语练习活动,适合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每一次进行辩论练习时要有一个明确的语言学习目的,比如某些语言项目――语法、词汇和表达技能等等。切不可只定题目,而不规定语言项目,使学生辩论后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Chinese Speech and Debate

Teaching and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HEN Lingling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106)

Abstract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the "listening, speaking" two parts of capabilities in the language of the four modules; especially emphasize the ability to speak. In independent institute language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comparable, thus, independent college should train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 speech and debate a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oral communication in two major sections, independent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has an essential role. From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departure to university lectures and debates based curriculum, expand elaboration.

Key word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peech and debate; course teaching

1 演讲与辩论简介

演讲与辩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演讲是指在公共场合,采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手段,针对某个或某些具体的问题,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个人主张或见解,阐述道理或者抒发内心的情感,并进行鼓动的一种语言活动。演讲能对个人的口语表达技巧及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训练,对学生个人的胆量及表达能力是一个极有利的锻炼。

而辩论是针对某一问题上,参赛双方采取争辩的方式以捍卫自己的观点,通常情况下,由于辩论赛采取的是驳斥对方观点的形式,因而场面是极其激烈的。辩论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有条理的逻辑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以及在赛场上雄辩的能力,因而辩论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同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演讲与辩论的有效教学

2.1 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随着现代教育逐渐提倡注重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导地位,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着重的思考,从多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演讲与辩论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由于尚未掌握一定的技巧,对陌生的话题较不熟悉,因此,教师要寻找同学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故事、笑话等。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顺利开展教学,让学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从“逼着学”到“主动学”。这个过程一定要忌讳偏难的话题,这样的话学生难以开口,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在课程教学进行到中阶段时,教师要适当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阐述演讲与辩论的技巧,包括两种口语表达方式与一般表达方式的不同,肢体语言的合适应用等。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优秀人才的讲演与辩论,从中观摩技巧,逐渐学习在不同主题下如何运用言语表达以及肢体语言征服听众。

2.2 合适安排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方法

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对一些场景进行简要模仿。在中级阶段,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摩大型赛事的比赛现场,领会大型比赛的氛围,观摩优秀的演讲者与辩论者是如何征服受众,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表达内容的框架,培养学生的及时思辨能力,在即兴演讲与辩论赛中快速做出反应。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演讲及辩论赛的实战演练,选择题目,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积极准备,并在课堂上展现成果。

2.3 合理考查,公平评价

教学需要进行考核才能明确教学的进展、问题,因而,教学的考核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这种考核对于鞭策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在演讲与辩论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需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占30%)及最终成绩考核(占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演讲与辩论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等综合情况,而最终成绩是学生的个人演讲与小组辩论的综合成绩。这样的综合性考查机制能有效让学生参与学习,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同时,还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独立学院院校的学生由于一开始便存在底子薄、态度差的问题,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不会对他们作出积极的评价。因此,一个积极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教师在学生作出一定努力之后,进行公平、积极的评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在后续的学习中冲劲更足。

3 有效演讲与辩论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会倾听,注意倾听。倾听是一门重要的说话艺术,据相关调查表明,人与人的交往中,听的部分占据了55%,由此可见,听的艺术之重要性。在演讲与辩论中,倾听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接受对方发出的声音,而是通过倾听和思考,将这些听到的声音转化为重要的信息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加以思考、分辨,提取核心内容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声音发出者在讲话时的神情动作,注意领会其中的要领,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思考。

(2)表达要自信。在交流中,说话者必须要有底气,这样才能让受众觉得表达是有据可信的,尤其是在征服听众的演讲与征服对手的辩论赛中。这便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习强有力的表达技巧,在交流中、演讲中、辩论中,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在表达时自然得体、大方有度。

4 总结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缺乏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前人的看法上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语文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典型课程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认为现阶段的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从教学者与学习者两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止上述的演讲与辩论训练,其他的如讨论、复述、交谈等也都是极其有利的方式,教学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2.学习有条理的辩论方法,初步学会有气势的辩论技巧。

3.多元拓展,了解有关太阳远近的科学知识,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从以上三个目标定位来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古文的知识,包括停顿、节奏、通假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两个小孩辩论的艺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一方面,我们还要明白关于论题的科学知识,读懂孔子这个人。

在以往的课中,我们过多地开发了阅读教学的阅读功能,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语文,这就离不开口语交际的运用。可以说,语文课大部分是要依靠口语交际的语言作为交际素材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在叙述、提问、辩论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学习应该跟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本课的教学,就可以从“辩”字入手,指向口语表达。

一、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初步感知古文的韵味;接着检查朗读,疏通读音,读准节奏。同时,在借助重点词句的朗读中理解短文的意思,了解通假,最后齐读展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试图拉近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之后,引领学生初步领会其文意,让学生读通、读好,经历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真实过程。

二、理解文意,辩得明白

首先锁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理清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依据;然后呈现非连续性文本(表格),让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说话,感受两小儿辩论过程的条理性;第三步借助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两小儿辩论的气势;最后,补充孔子资料,以“孔子是否有智慧”为辩题,学习文中辩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这一板块的设计努力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从特定的文本中发现“争辩式语言”的交际形态,并契合文本特点进一步尝试运用。同时,借助板块的活动,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再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说话训练,由学生自己理清辩论的观点、依据及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课文情境迁移练习,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提升过程的展现。

三、熟读成诵,演得形象

借助“演戏”的情境,先由学生自主背诵,巧记台词,再通过个别汇报,强化辩论式语言表达语气,最后集体表演,内化积累。

学古文,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增加古文语言的积累,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演戏”,尝试将“理”与“趣”融通,一方面在表演中发现辩论展示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在演中说出趣味,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篇(11)

口头语言是指用有声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表达方式。它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口语表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往往关系到生活、学习、工作的成败得失。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对于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使培养对象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要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受用终生的基础。

1 高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1.1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说话的准确、清晰、简明,与其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有密切联系。高职毕业生的口语表达要做到说话不走样、不零乱、不嗦,力求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要求有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

1.2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毕业生在择业、应聘、就业和工作实践中,将面对许多重要的口语表达场合,如介绍自我,介绍相关的技术知识、经验等,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1.3清晰的语言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就是运用说明、叙述等表达方式把要介绍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讲述出来,做到表达的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达的声音要明快优美,做到语速适中、语调自然、音量适度,并配之以恰当的姿势。

1.4运用语言技巧的能力

要想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说理明人,打动对方,达到口语表达的目的。

2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2.1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

(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

(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

(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2.2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

(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4)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