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3: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

篇(1)

红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取31。

磷: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ti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8。ti是指钛,钛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22,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VB族。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

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但其相对丰富,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钛的矿石主要有钛铁矿及金红石,广布于地壳及岩石圈之中。钛亦同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岩石、水体及土壤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硅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由二氧化硅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沙石,各种天然的翡翠玉石中。

硅的化合态是由于地球的造山运动和火山喷发而出,在这种情况高温下,硅的化学性质变的很活泼,故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

硅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i。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855,有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种同素异形体,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第三周期。硅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元素,在地壳中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百分之26.4。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正确推断化学元素,需要运用很多基础知识,经常用到或涉及的知识有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推断元素

例: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恰好是它电子层总数的五倍,又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你推断它是什么元素?

分析:如果能确定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确定元素的种类。因此,我们可以设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w,最外层的电子数为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根据题意得:w=5N=3Z,即5N=3Z,由于Z≤8,所以N≤4。又因为N与Z都不会小于0,所以只有当Z为5,N为3的时候才符合,这样就能解得w为15,从而推出该元素为磷。答案为P。

二、依据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推断元素

例:有以下几种元素:xA、yB、zC、wD,其中B的负二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C的正一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且:x+y+z+w=82,w=y+z,由上推断:A、B、C、D各是什么元素?

分析:B的负二价离子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它是硫元素。同样的道理,C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一样,说明它是钾元素。因为w=y+z,所以w=16+19=35,推理出D为溴元素,再将数字代入到x+y+z+w=82中,得到x=12,推理出A为镁元素。

答案:A、B、C、D四种元素分别为:Mg、S、K、Br。

三、依据化合物的组成来推断元素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加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题意得到X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都等于14,这样推理出X为硅元素。答案为4。

五、巧用内层电子数推断元素

在原子中除了最外层电子外,其他电子都称为内层电子。灵活利用内层电子数的规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内层电子数的规律:

(1)第1、2、3周期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分别为0、2、10。

(2)质子数之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内层电子数之和,将内层电子总数分解为若干个2和10的加和形式(加和的项数=元素的种数),在根据各项的数值即可确定元素所处的周期。比如,已知三种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为14,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规律将14分解为2、2、10,它就表面有两种元素在第2周期,一种元素在第3周期。

(3)若已知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同主族的,设b为主族序数之差,则同族的两种元素的族序数a等于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加减b的和的三分之一,另一元素的主族序数即为a减b。若已知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是相邻的,那么b只能取1。

篇(5)

这是古代哲人们就开始思索的问题。

留基伯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在致力于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分割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达到不可能分得更小的地步。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接受了这种物质碎片会小到不可再分的观念,并称这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由留基伯与德谟克里特提出的原子论哲学作为“最系统、最始终一贯,并且可以应用于一切物体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语)是对早期希腊各派自然哲学的大综合,并将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推上一个光辉的顶峰。

德谟克里特

在他们的观点中,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是坚实的、内部绝对充满而没有空隙的东西。原子数目有无限多,它们彼此间性质相同,其差别只表现在形状、大小和排列上。原子在虚空中不停地运动,运动中原子间会发生碰撞,有时会粘着并组合在一起。于是,一组原子组合成一种东西,而另一组原子组合成另外的东西等等,这样万物就由作为实在的建筑石料的原子和虚空构成了。

其后,哲学家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先后接受了这种原子学说,后者在其著名诗作《物性论》中以动人的笔触全面介绍了原子学说,使之成为古代原子学说理论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在中世纪,一些阿拉伯的思想家接受了原子论,而西方的经院神学家们却因它与宗教学说教义相冲突而激烈反对这种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与原子论相关的思想出现在布鲁诺、伽利略、弗朗西斯・培根等人的著作中。

伽桑狄

在此之后,法国哲学家伽桑狄(1592-1655年)接受了原子学说,他的有说服力的著作,使人们对原子学说的关注得以复苏,并引发了科学家的兴趣,从而将原子论引入到现代科学中。“古代哲学家的那些理论,现在又在大声喝彩中复兴了,仿佛是现代哲学家发现的”(玻意耳语)。原子学说在17世纪得以复活。更重要的是,哲学家的思想火炬开始传递到科学家手中。

化学家的原子

英国化学家玻意耳受伽桑狄著作的强烈影响,他相信:“宇宙中由普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体的最初产物实际上是可以分成大小不同且形状千变万化的微小粒子,这种想法并不荒谬。”在《怀疑的化学家》(1661年)的书中,他提出“猜测世界可能由哪些基质组成是毫无用处的。人们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它们究竟是什么”。他把任何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将其分解成更简单组分的物质称为元素。在他看来,“元素……是指某种原始的、简单的、一点也没有搀杂的物体。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体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谓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后来的化学家拉瓦锡也把“元素或要素”定义为“分析所能达到的终点”。

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更进一步阐述了化学原子学说的基本观点: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同一元素的所有的原子,各方面性质特别是重量都完全相同,而不同的元素的原子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就发生化合。道尔顿关于化学原子的伟大概括,最早记录在1803年9月6日的笔记中,1808年正式发表于《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由此近代原子理论得以建立。

道尔顿

当时,经过18、19世纪许多化学家对化合物组成进行的定量研究,已逐渐得出一些定律,如定比、倍比和当量比例定律。原子理论作为一种可资运用的有效方案,可以成功地解释这些定律,这为原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道尔顿的学说不能从化合比例决定原子的相对重量。比如原子学说可以解释水总是由氢与氧按1:8的比例合成,但氢、氧的相对重量我们还是不知道,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水中氢氧元素各有多少个原子。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组成,因此水分子可表示为H2O,但在十九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水分子却被表示为HO。

水分子

为理解某种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各有多少个原子以及得出正确的原子量所需要的东西实际上早在1811年就被提出了,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的分子。遗憾的是,这一假说长期未受重视。直到1860年,在卡尔斯鲁厄举行的首届国际化学家会议上,有化学家强调了阿伏伽德罗假说对化学的重要性后,阿伏伽德罗假说才很快征服了化学家的心灵。

于是,在化学家眼中,被假设为不可再进一步分割的“元素”成为构成宇宙的基本成分。随着人们发现的元素数目的增加,化学家手中的原子数也逐渐增长。20世纪早期这个数目就达到了92个,这意味着世界上有几十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寻找了2000多年的简单的统一性在哪里呢?是否存在更为基本的“原子”,几十种不同的元素都由其组成呢?

1815和1816年,在伦敦行医的医学博士威廉・普劳特发表两篇文章,在文章中分别提出:所有相对原子质量均为氢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倍;氢是原始物质或“第一物质”,而其他所有元素都只是氢原子的组合体。

篇(6)

1、ba的相对原子质量:137.327。

2、钡是碱土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ⅡA族的第六周期的元素,是碱土金属中活泼的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barys,原意是“重的”。化学元素符号是Ba。是一种柔软的有银白色光泽的碱土金属。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从来没有在自然界中发现钡单质。钡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矿物是重晶石(硫酸钡)和毒重石(碳酸钡),二者皆不溶于水。钡在1774年被确认为一个新元素,但直到1808年电解法发明不久后才被归纳为金属元素。钡的化合物用于制造烟火中的绿色(以焰色反应为原理)。电解熔融的氯化钡或用铝还原氯化钡,可制得金属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篇(8)

一、合情推理的含义

合情推理这一概念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在他的名著《数学与猜想》中提出的。波利亚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数学教育,我国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也深受其影

响。笔者认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合情推理有助于科学发现。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情推理呢?这个问题要做出一个很清晰的界定是有困难的。但根据笔者的了解,合情推理的主要特征大体如下:①合情推理区别于论证推理和演绎推理;②合情推理为猜想提供依据;③论证推理是可靠的,合情推理是有风险的;④论证推理用于证明,合情推理用于发现;⑤有效地应用合情推理是一种实际技能,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学会。

以上是我对合情推理的简单描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它对化学的影响,同时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合情推理对化学的影响

合情推理虽然是数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数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它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那么,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它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合情推理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发现的化学元素增加到了63种。直到19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论文《元素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谜团才逐渐解开。他在论文中写道:“我从最小的原子量选取元素,把它们按原子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发现元素的性质好像存在着周期性,甚至元素的化合价也是一个接一个按它们原子量的大小形成算术的序列。”后来门捷列夫沿着这个思路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等未知元素的性质,并为这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空位。他在周期表中没有完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指出了当时测定某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有错误。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门捷列夫科学地发现过程就是进行合情推理的过程:首先,

有一大堆复杂的看似并不相关的材料——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性质。然后,将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排序、分类、比较,将相类似的归并为一类,发现类似性质的元素之间总是隔着一定数目的元素,通过归纳发现元素的性质可能存在着周期性,进而大胆猜想元素的性质可能表现在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上。论文中清晰地记录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中间充满了想象和猜想。

三、有机化学中的合情推理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有二百余年历史了。但到目前为止,不管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还是研究有机物的性质,或是研究有机物的合成,在研究过程中都充满了猜想,所以,进行合情推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DNA结构的确立过程。当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只是合情推理的一个产物,因为那时还没有完全能够证明此观点的实验数据。我们试想,如果他们一定要等到“证据确凿”才敢公布的话,我想那DNA双螺旋结构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发现早就归别人所有了。

综上所述,合情推理不仅推动数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也同样推动了化学的进步和发展,特别在有机化学领域,进行合情推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高中有机化学的考查与此密切相关。

四、合情推理在高中有机化学考查中的体现与运用

高中有机化学的考查内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有机物研究方法的考查,还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考查,但是,不管考查的内容是多么的不同,考查的能力却大多集中在“推理能力”上,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具体在考题中所涉及的“推理能力”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演绎推理,学生在推理过程中,只要知识和逻辑正确,结果是没有风险的。学生在这类题的解答过程中感觉是较为“放心”的;另一类则是合情推理,根据现有的不够充足的证据和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

断,并对自己的猜想和判断承担风险。学生在这类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感觉是“不安”的。

从考查能力要求上来看,合情推理比演绎推理要求更高;从科学创新的角度来看,合情推理的考查比演绎推理的考查更有意义。因此,本文接下来将重点探讨的就是有机化学中涉及合情推理的考查以及如何采用合情推理来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道2007年全国理综卷II的高考题:

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什么?

在解答本题时,我们不得不用到不完全归纳法进行推理:已知1-3三种烃的碳原子数均为2,氢原子数分别为2、4、6;4-6三

种烃的碳原子数均为3,氢原子数分别为4、6、8;7-9三种烃的碳

原子数均为4,氢原子数分别为6、8、10。因此,推知10-12三种烃的碳原子数均为5,氢原子数分别为8、10、12;13-15三种烃的碳原子数均为6,氢原子数分别为10、12、14……我们非常顺利地顺着这个思路,合情地得出了我们需要的结果。但是,严格地讲,此结果并非是排他性的,它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入手的不完全归纳的结果,它是不能完全得到证明的,所以,此结果是有风险的。这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带有猜想性质的推理,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所以,此题正是考查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能力。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合情推理的运用似乎并不是很难,不要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是一道2008年天津的高考题:某天然有机化合物A仅含

C、H、O元素,与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

看完上面的框图你就会发现,此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物质可以作为演绎推理的起点。因此,此题一开始就必须运用猜想和可能性的不完全归纳等合情推理形式进行推导。具体如下:在推导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起点的选择。在框图中,物质A、D、E、G、P和S都有一定的信息提供,但经过合情推理,我们发现G的分子结构的可能情况最少,它只有两种情况:

而其他物质的可能性都非常多,因此,选择G作为推理的起点相对最为合理。接下来我们对G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进行演绎推理,在推到物质E时,我们发现如果G的结构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符合条件的E将不存在。由此,我们才能真正确定G的结构。G一旦真正确定,其他物质就可以通过演绎推理较为“放心”的得出。因此,合情推理在这里起了具有“发现”意义的作用。这道题目中G的猜测和论证过程与DNA双螺旋结构的猜测和论证过程极为相似,后者也是先通过合情推理得出可能的情况(双螺旋结构),并公开发表,然后大量的科学家论证其真实性。

以上例子就是高中有机化学中关于合情推理考查的典型代表,像这样的考查类型在有机化学的高考题中举不胜举。

如,2009年天津理综卷的一道题目:请仔细阅读以下转化关系:

A是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是由碳、

氢、氧元素组成的酯类化合物;B称作冰片,可用于医药和制香精、樟脑等;C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D中只含一个氧原子,与Na反应放出H2;F为烃。

此题中物质F结构的确定是解决整道题目的先决条件。对于F结构的推导也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利用已知的分子量和E到

F的转化条件对F进行合情推理,得出多个可能性结果:分子式为C5H10的所有烯烃(共5种),然后利用C、D和E之间转化的框图及已知对C和D的描述进行推理论证和排查,最终得到唯一的确定性结果。此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合情推理—可能性结果—推理论证—确定性结果。

通过对此例的分析,我想关于有机化学考查中合情推理的体现和运用不需要再重复举例,读者自己感兴趣可以做更大量的研究,相信能给出更多的范例,供我们分析。但我们都知道,无论多少例子给我们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始终是“不可靠”的,带有“猜想”的,因为它始终是不完全归纳的结果,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

最后,我也给读者一个带有合情推理的结论。

五、合情推理的结论

高中有机化学主要考查学生的能力,而考查的各种能力中又以推理能力为主,推理能力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其中合情推理比演绎推理要求更高。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有机化学教学中不断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把合情推理作为区别于演绎推理的一种理论向学生介绍,为学生在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持。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高效、正确的解决高中有机化学考查中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必须按照此过程进行分析:合情推理—可能性结果—推理论证—确定结果。

以上是我经过有限的分析与研究得出的结论,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若要使此结论真正属实,需要同行作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9)

A. 矿泉水 B. 蒸馏水 C. 雨水 D. 自来水

2.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 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4.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二氧化硫、石油B. 水、啤酒C. 氢气、高锰酸钾D. 水银、空气

5. 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 Cl2 B. 2N2 C. Cu D. CO2

6. 航天飞船常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3 C. +5 D. +7

7. 2007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 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② 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③ 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④ 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⑤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8. 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 原子核质量较大 B. 原子核体积很小

C. 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9. 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3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0. 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

B. 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 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1. 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12. 哈尔滨某化工厂曾发生爆炸,大量泄漏的硝基苯(化学式为C6H5NO2)造成松花江大面积水体污染。下列关于硝基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硝基苯是氧化物B. 硝基苯由碳、氢、氮、氧4种元素组成

C. 硝基苯分子由14种元素组成 D. 硝基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6分)

13.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酒精(C2H6O)由______种元素组成。a体积酒精与a体积的水充分混合后,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2a,原因是______。

14. 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______。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填编号)。

① 核电荷数 ② 相对原子质量 ③ 电子层数 ④ 最外层电子数

15. 某省已经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利用农作物发酵生成的葡萄糖(C6H12O6)分解可以得到乙醇。葡萄糖是由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另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是______。

16. 如果我们呼吸的清新空气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如果清澈的水是来自我们的眼睛,那我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充满快乐吗?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为主题,开展一次科学调查活动,请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紧扣上述主题,围绕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水污染提出两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1) ______;(2) ______。

17. 填写下列表格。

三、简答题 (共12分)

18.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关系,例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相等,请再举两例:(1)______;(2)______。

19. 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填序号。

(1) 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2)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______。

(3) ⑤与⑦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0. 下表是某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8年4月的全省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中的一部分。

(1) 主要污染指标表述的文字中,涉及到的化学元素有N、______等。

(2) 属于重金属污染的河段是______(填编号)。

(3)造成总磷超标的主要来源可能是______。

(4) 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能导致水质恶化。已知藻类含有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的物质,上述哪个河段最有可能出现藻类大量繁殖?______(填编号)。

(5) 请你提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共10分)

21. 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作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内容如右图所示。

(1) 碳酸氢铵中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 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01%)。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属于______(填“虚假”或“真实”)广告。

(3) 每袋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kg。

22. 为了消除碘缺病,我国政府规定某地区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右图为广东盐业总公司生产的加碘盐的部分标签。

(1)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 从“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______。

(3) 为确保碘盐中碘的最低含量,1 kg碘盐中至少应加入碘酸钾______mg(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1. B 2. D 3. B 4. D 5. B 6. D 7. B 8. A 9. D 10. D 11. B 12. B

二、13. 3 分子间有间隙,当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混合后,相互渗入对方分子的间隙里,混合溶液的总体积就会减少 14. 10 ② 15. C、H、O O CO2

16. 饮用水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哪些因素能够引起水源污染 (或: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17.

三、18. 略(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19. (1) ②③ ⑤ (2) ③④⑤ (3) MgCl2

篇(10)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中涉及的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等化学概念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微观与现实中数量的不同和统一问题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元素与数量

元素是一类有着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是区别各种物质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氢是氢元素,碳是碳元素,氧是氧元素,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的概念将这些物质天然地分离开来.同种元素可能有不同种类的几种原子,如目前发现的氢元素就有三种原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氕、氘、氚,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是1,但是中子数分别为0、1和2,原子核外电子与质子数相等都为1,所以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三种原子的质量相差很大,基本上是1∶2∶3的关系,在物理性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氕、氘、氚三种原子就形成了同属异形体,在化学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各种各样的元素的质量在相互比较时,由于质量都非常小,并且每种元素都有若干种类的原子,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麻烦.因此,对质量这个量的一种统一就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化学发展的道路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元素以及原子之间的差别的本质就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别,电子数又等于质子数以维持原子的电平衡.而各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是没有区别的.实验表明,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所以人们引入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与现实中的质量就有了一定的区别.

事实上,人们发明了更加简便的方法,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常数为6.02×1023.这样,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量就通过数联系了起来,1mol的碳十二原子的质量就是12g,1mol水分子的质量就是18g.

二、化学反应与数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结构或者新的分子,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反应也是离不开数量的,不同比例的反应物会生成不同种类的反应产物.

例如,一个碳原子在充分燃烧时可以与两个氧原子形成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但是如果是不完全的燃烧,一个碳原子就只能与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CO气体,是一种对人类有剧毒的物质.一个氮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可以形成NO气体,这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其在空气中继续氧化,再结合一个氧原子,就会生成棕红色的NO2气体.如果在反应时控制反应物的量不准确,造成反应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篇(11)

二、回眸教学片段,品析精彩瞬间

片段1:引入课题——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

引言:为了揭开物质构成和变化之谜,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这些物质: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请大家判断它们的组成元素.

过渡:酒精里面到底含有什么元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

师:先请大家来猜想一下,酒精中可能会有哪些元素,如何验证?

生:含有氢元素:燃烧后有水生成.含有碳元素: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师:根据大家的猜想,请一个学生利用我提供的实验仪器验证我们的猜想.(提供的仪器:酒精灯、火柴、干冷的烧杯两个、澄清石灰水等)

学生实验:由二名学生进行实验,一人操作,另一人进行观察并把实验现象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烧杯壁有水雾生成说明生成了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师: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能说明酒精中含有哪些元素?

生: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师:请你回答一下,为什么说可能含有氧元素而不是一定含有氧元素呢?

学生回答:因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氧元素可能来自空气也可能来自酒精中,无法判断!

师:很好,考虑得很严密.对于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今天我们是定性研究酒精的成分,确实无法判断.当我们学完第四章,学会定量研究化学实验时,我们就可以证明酒精中确实含有氧元素.

师: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却仅有100多种.那么到底什么是元素?我们该如何表示元素?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四个角度加以学习.首先来学习元素的概念.

片段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类思想.

导入:大家都去过超市,为了方便人们的购买,超市把成千上万种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进行摆放.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把100多种元素按照规律排列.请大家看这张元素周期表,它是如何排列的?

生:思考、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颜色提示,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师: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生: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分类.

师:对于元素我们在课前大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元素扑克牌,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交流一下.请找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元素扑克牌由教师提前1周时间安排学生做好,每位学生做一种元素的相关信息的小卡片,可以设计谜语、小故事等.)

师:请20号元素来展示一下.

生:猜猜我是谁?

师:请铁元素来展示一下.好,课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换一下,增长元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