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3 16:36: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篇(1)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法医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依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的推断和确定的一门学科。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但在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上有别于病理学。因此,法医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病理技术和病理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法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除考研外绝大多数在基层公安局担任法医工作,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常规病理组织制片技术,虽然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了常规病理技术,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法医专业学生对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仅为5%左右,因此,加强法医专业学生病理技术学习是法医病理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法医病理学主要采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因此,除了要求法医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求他们复习并巩固病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专业学生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的知晓率,然后通过对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以动画形式将常规病理技术各项步骤进行播放后,要求同学们查阅文献建立实验动物(家兔)模型,将实验动物行系统尸体解剖,结合所做动物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取各组织器官,以2人为一组进行取材、固定、脱水等处理,并包埋成石蜡块,切片后行HE染色制成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描述病变的特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方法和创新能力,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项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在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的设计、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法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要求专业学生系统的掌握尸体解剖检查的程序、方法,而且一个完整系统的尸体解剖除了肉眼检查外,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常规病理技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础,在各个关键步骤,由指导教师示范并精心指导,使学生亲自感受各步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技术水平,使学生们掌握常规病理技术的各个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能较熟练的操作。因此我们以2人为一组进行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和切片漂片、烤片、脱蜡、染色等操作。在取材过程中是两组取同样的组织器官,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固定组织好的组织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放入自动脱水机当夜随机脱水、透明、浸蜡,第二天早上包埋;包埋好蜡块后,每组有固定好和未及时固定好的同一组织以及厚薄不同的同一组织两个,由学生自己切片来感受,在切片过程中由指导教师解释取材、固定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组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流程的每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组织切片的制作和结果的判断。同样运用对比方法切取5um、7um 、8um、10um厚的组织块进行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等,由学生自己观察不同厚度的切片的镜下特点,同时和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厚度切片的形态特点,结合所做切片总结在漂片、烤片、脱蜡、HE染色过程中的事项。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我们所获的标本是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建立动物模型(乐果中毒,分别经口、灌胃、腹腔、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四种方式致毒, 分4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立题和实施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进度、 实验室开放时间,审阅学生的实验设计, 并给予宏观的启发式指导和鼓励, 结合法医系教师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启发、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方法。

将所建立动物模型分别记录三种不同方式致家兔死亡的乐果致死量, 期间观察其瞳孔、心率、呼吸等状况。接着进行系统解剖后,观察各脏器颜色并取心、肺、肝、肾、注射部位肌肉等组织块,自己动手并制作组织切片,结合查阅的资料和法医毒理学以及病理学知识,观察病变,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下来,然后由指导老师进行复核、批阅, 指出不足或者错误。

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讲解常规病理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建立动物模型,如何设立对照观察病变,则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设计完成后,进行引导和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提出的正确想法给予肯定,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获取知识,以更好地发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构建本科到研究生过渡的桥梁。

五、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指导教师,不但要搞好教学和教学研究,还要了解相关学科和前沿学科的技术和方法进展,以便搞好科学研究。通过自身在知识上的不断更新和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走上创新之路。同时,指导教师还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组织病理技术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实验操作,要顺利完成并掌握该项目,需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因此,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指导老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细致的工作,不能有半点的虚假,要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法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科研奠定一个夯实的基础,我们应注重在常规的病理技术学习过程中注入基本科研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组织病理技术的过程中,将镜下观察形态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不但能巩固理论知识, 还能进一步掌握一些组织切片的基本诊断方法;初步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两大类: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①尸体解剖(autopsy),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②活体组织检查(biopsy),即用局部切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③细胞学(cytology)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①动物实验,是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②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形态学科中重要学科,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学医师,都要掌握病理学科中教学、诊断、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仅懂得教学、研究,不会诊断,这是不够的,因单纯病理教学是枯燥,乏味,没有临床病理实践,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附属医院病理学医师,仅懂得诊断、研究,不会教学,这也是不够的。病理学科中教学、诊断、研究这三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以下是我个人观点谈一谈教学与研究、教学与诊断、研究与诊断三者的关系:

一、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病理学教学和研究活动是不能分离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还有医学科学研究工作。教师仅有教学工作,而不搞研究工作,即使这位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缺陷,因为他带出来的学生可能也只会教学,不会研究,这样教师是一个不完整的高校病理学教师。只有病理学教学,还会做病理学研究工作的高校病理学教师,才是合格的高校病理学教师。因为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相互相成、相互促使,不能孤立存在的。比如:病理学教师在心血管病理方面,特别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有很深的研究及理解,他们在给学生上心血管疾病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栩栩如生、生动活跃,增加教师自信心。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病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更不能孤立存在的。

篇(3)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随着医学各学科的不断发展,病理学又分为人体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临床诊断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实验病理学等等分支,研究的对象不同,手段也不同。因学时和教学条件有限,在教学工作中,首先侧重于基础病理学讲授和认知,掌握基本理论,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针对此现状,病理教研室利用现有的工作条件,开展了《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尸体解剖》的教改活动,运用病理检查手段之一的尸体解剖方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各脏器病变,损伤部位及病理变化,体验疾病诊断过程,分析死亡原因。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扎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锻炼在今后工作中运用病理知识的能力;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同学们学习兴趣。

1 对象及方法

1.1 教改对象

参加的20位学生均为2007级临床医学班和法医班同学。课题成员的选取面向2007级所有授课班级,以“自愿加入”为原则,主要选取对病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课题开展时,病理学课程教学正处尾声。此时,同学们已经对病理学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并且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病变。

1.2 教改方法

1.2.1 现场观摩尸体解剖

随机观摩尸体解剖。在尸检过程中,掌握尸检的注意事项、解剖顺序、方法、取材、自我保护等系列知识。对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一个明确、直观认识。死者均为非自然死亡,且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对死者的死因,经现场了解后,成员心中有一初步判断。巨大的好奇感及探求欲望,促使成员密切关注尸检每一个细节。在老师进行尸检和讲解时,成员需做详细记录:包括体表检查、各脏器的大小、状态、病变和各系统可能的致死性病变等等。

1.2.2 参与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利用课余,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参与到病理切片制作过程。成员在实践中,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熟悉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如何正确的组织处理方法及步骤,且在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石蜡、切片以及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方法等各环节中可能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

1.2.3 定期进行教学内容讨论

每隔一周开展一次教学内容讨论,内容为上周观摩的尸体解剖。主要讨论死者的死亡原因,并根据尸检肉眼观察各器官实质病变及镜下微观病理改变,结合所掌握病理知识,给死者下死亡诊断。最终汇总由教师统一点评,分析并给出最终诊断。

2 效果

参与教改的成员知识结构框架完整,思路清晰,触类旁通。通过参与此项教改,学生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实践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于每一个体病例能辩证的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内在因素与外界影响的关系、形态变化与机能的关系、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所学病理学知识得到复习,为今后各学科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对后续课程学习有极大帮助。

3 讨论

本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基础病理学知识后,利用尸体解剖资源,进一步涉入到临床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和法医病理学的学习,巩固和应用所学过的各门基础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所遇到的尸检案例的案情,也使学生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在病理讨论过程中,成员没有课堂束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次教改,经过现场观摩尸检、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尸检后的病理讨论这一完整过程,激发了小组成员内心学习潜能,将病理学知识由机械性的记忆转变成形象+理解式的记忆;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对强化了风险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dvantages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 Teaching

in Pathology Teaching Practice

SUN Yuhong[1][2], PU Junjie[1], LIU Shuangping[1], LIN Zhenhua[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2] Yanbian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solutions recommendations, etc. In short, researc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al skills; innovation ability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世纪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然是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各学科各领域开展研究型教学,使高校学生适应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本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要求,以及医学院基础医学中病理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坚持下列教学理念:首先是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知识教授与掌握,强化医学病理学概念,激发病理学创新研究精神:第二是坚持“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医学本科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三是坚持相关课程的整合,形成系列化的基础医学完整教学体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第四是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结合,课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启发、引导,课外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式提倡科学研究,为优秀的医学本科学生尽早进入科研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笔者所在的研究型学习病理学教学研三合一体创新团队,组成成员有指导教授、专业教师、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医学教育是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要求均较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视教育体系。近年来,团队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基于原有的教学理念,增加新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医学病理学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以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大学生中开展此类研究性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任课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综合和延伸,作为学生参与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开展医学生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以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为主的病理学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医学生的病理诊断技能、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医学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医学本科生所学知识,从实际背景和科学问题出发,设立医学情境,在指导教师教育引导下,确定实际病理学问题,通过观察、实践、分析、归纳、论证等方式进行学习。病理学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开展打破了以往病理学教学中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病理学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根据专业所需,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2 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型教学的目的

病理研究性教学主要以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作为亮点。本科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医学院对于大学生研究性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本院其他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数目也逐渐增多。本届学生反映在研究性教学与实践中有机会积极思考、认真操作,取得良好的病理学研究成果并可以在本科阶段发表相关科研或研究文章。开展大学生病理学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即是让医学本科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病理学基础知识,熟悉临床病理操作技能,了解病理学分子层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技术手段,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医学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的学习平台。

3 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深度

教学内容中的学术深度是指基本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①

(1)从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医学病理学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原理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病理学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医学学习中拓展性地灵活应用这些概念、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医学实际问题。例如在总论的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涉及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这样的病理学内容,看似是十分基础的理论,但前瞻性地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引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西方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于亚洲人群,但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具有年轻化和普遍化等趋势的实际问题,这一基础病理理论就开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2)从病理学实际病例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病理学与外科学,尤其是术后诊断密切相关。病理学的一些概念、机制讲授起来有时会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便可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在讲解较为枯燥内容时应当注意引进相关的疾病的病理实例,授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炎症细胞的形态时,研究性教学法教师首先通过炎症细胞在血液中运行、附壁、游出并向炎症发生部位趋化运动的视频引导同学掌握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分析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这样做就可以使得这些枯燥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的影像资料,并从动态的角度使学生了解炎症的作用机制,从医学病理学实际的发病机制层面上加深了这些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3)从临床上的病理医疗事故病例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大多数病理学诊断事故导致的医疗事故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这些事故的原因都包含多方面因素。手术标本部位、临床资料的完备程度、医患沟通、病理标本制作、诊断医生的知识等等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医疗事故真实案例进行病理教学,在学生中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例如,在呼吸系统教学中,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非常重要,无论从影像学还是冰冻切片病理学等方面,炎性假瘤都必须和肺癌相鉴别。临床上对于炎性假瘤诊断的病理误诊率较高,在某医院手术过程中,冰冻切片送诊时,由于病患的占位病变影像学资料及血液标志物等均倾向提示占位病变为肺癌,在病理医师根据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其为肺癌后,外科医生对该病患进行了肺叶切除术。但在术后病理石蜡标本的会诊中,术中冰冻切片诊断被判为误诊,该病患的疾病其实为炎性假瘤。这种术中误诊具有一定的不可规避性,主要由于冰冻切片的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需要病理医生具有极强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准确诊断。这种负面病例研究性教育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医德教育、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从学科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与病理学学科发展与沿革过程的内容,适当引入教学内容相关的病理学发展史以及著名病理学科学家的故事,例如在讲解宫颈癌病理变化的时候,介绍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讲解HPV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发现者,也是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祖尔豪森教授的生平事迹及科研成果,这样的相关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

(5)通过医学科学实验提高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病理学团队教师均具有较好的科研履历,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病理学教学内容和自身科研内容相结合,使病理学知识常常出于最新状态,并紧密与科学前沿结合。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指导教师团队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但应当避免参与项目过大、过难。研究性教学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来设立,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科学实验计划项目要强调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内容与医学病理学具有相关性,学生的实验要注意自主性、实验操作独立性、遇到科学问题时解决方法的实践性和协作性,应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

4 实施病理学研究性教学获得的成效

4.1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l世纪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教学可以发现并顺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这也是培养起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研究性教学把大学教育视为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充分重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偏向,以此为教学发展的前提要求。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通过课内教授、课外沟通、实验实践及病理诊断实例,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兴趣课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以此熟练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整体医学教育水平。

4.2 师生互动式研究性教学可以转变师生的教学理念

在病理学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理念发生转变。教师从原本的照本宣科,多年不变的教学概念中转变思想,废弃了极少改动的教学课件,重新评估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病理学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还是对自己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考量。在完成一次完整的研究性教学后,教师均感觉完全改变了呆板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教学兴趣,获得成就感;而学生也从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等学习方法中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前沿知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师生一起探索知识,这样做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密。

总之,大学生研究性教学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提升团队精神,在今后的医学高等教育中应适当推广,不断完善,加快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通讯作者:林贞花

篇(5)

烟草作为我国特殊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烟草种植规模扩大化,田间生态单一,烟草病害呈现局部加重趋势,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经济损失严重。为响应国家提倡的两减一增计划,如何防治烟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提高产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需加强烟草病理学的基础研究和烟草病害防治人才队伍建设,保证烟草安全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烟草病理学作为烟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及烟草主要病害症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等,对烟草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植物病理学科不断发展,新概念、新成果不断更新,面对知识的持续不断更新,技术改进与发展,探究新的教学思路、方法及授课方式成为高校老师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通过农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的探索,我们结合烟草的特殊性建立新的初步教学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自主实践,强化解决烟草病害防治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烟草安全生产的植物病理人才。

 

一、明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制定教学大纲

 

烟草病理学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同时也满足当今社会对烟草专业人才的需求。其中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根据青岛农业大学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规划,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烟草专业的重要任务。

 

烟草病理学作为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烟草专业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为满足烟草公司在农业生产中对烟草专业人才需求,经过植病教研室和烟草公司共同调研和科学论证,制定了烟草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其中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规范等内容有很大变化,要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加大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烟草病理学基本理论和重要病害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对烟草病理学新知识、新动态和新技术的了解,使学生满足当前现代化农业安全生产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

 

目前烟草病理学的植物病害理论知识部分内容陈旧,很多内容参考《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内容讲授过多的陈旧概念和理论,而忽略了新理论概念、新技术和宏观策略上的思考。目前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创新,学科之间的交叉,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引入生态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新知识。

 

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植物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给出的定义较为空洞,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在“烟草病理学”授课时将IPM这一重要概念以具体病害为例来阐述,以丰富学生的新概念和新知识。

 

在讲授烟草黑胫病与烟草互作时,结合现在研究比较成熟的致病疫霉与马铃薯的互作,介绍烟草疫霉及其他疫霉的基因组,疫霉无毒基因,以及疫霉与寄主(马铃薯晚疫病和马铃薯,大豆疫霉和大豆)基因对基因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在讲授病害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治时,介绍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Nature》上发表的“稻米基因多样性和病害控制”(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科研论文内容,来加强学生在病害防治上的生态学概念。

 

我们在讲授病害防治时给学生注重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如美国已有4株枯草芽抱杆菌生防菌株,得到了美国环保署(EPA)商品化或有限商品化生产应用许可。其中QST713为美国AgraQuest公司开发出来的活菌制剂,商品名Serenade,不仅通过美国环保局(EPA)的登记而且还得到食用作物病害应用的审批和认可,通过叶面施用能防治蔬菜、樱桃、葡萄、葫芦和胡桃多种作物的白粉病、烂根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病害。

 

GBO3由美国Gustafson公司开发注册,商品名为Kodiak。GB03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或者拌种可以预防棉花、豆类和花生等由镰刀菌、曲霉属、链格孢属和丝核菌属所引起的根部和种子的真菌病害,其分泌的挥发性物质还可以直接促进植物生长。这些新知识、新进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新概念和新技术的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理论知识是烟草病理学重点,因此在病理学基础知识授课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由过去板书,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转变成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形成教与学相互交融的方式。在制作烟草病理学课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把大量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典型特征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在教学中穿插视频和动画,将教学中的枯燥知识理论以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也会播放国外著名教授讲授的视频,通过对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制作课件过程中,不断改进课件相关内容,补充新概念和理论,促进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上关于植物病理学和烟草病害的知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制作授课课件时,添加图像、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和掌握知识。“烟草病理学”教学初探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立了烟草病害相关网站。网站中有烟草病害分布、主要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及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目前市场上最新有效药剂)。另外对一些主要病害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均有介绍。此外,还不定期更新与烟草病害相关的新闻与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另外推荐给学生一流的国际植物病理学网站,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它有力地激发烟草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知识的容量。

 

五、考核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知识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检验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但传统考核方式以试卷笔试为主,从试卷中很难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老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与方法上进行改革初探,采取了学生分组课件讲授及课件制作,课堂课下问题讨论,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衡量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和老师授课质量。

 

1.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由于烟草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在学习烟草病理学理论知识之前,因此学生对烟草病害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讲授烟草病害知识时,可将部分主要烟草病害分给学生,让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一种病害,组内学生可以分别负责不同内容。课件内容主要包含症状、病原及相关研究动态进展,病害循环及现在大田中的防治方法。并且在病害研究进展中需展示最新的相关文献。课堂上每组由一名代表讲解15分钟,然后讨论5分钟,然后教师再点评和补充相关知识。

 

2.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为加深学生对烟草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能力。在课堂或课下,通过课堂提问、课下QQ群、微信群等互动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烟草病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与烟草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可就实际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提问老师,形成师生之间相动讨论,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增强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针对烟草病理学的重点问题,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最后老师总结。

 

3.期末考试。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烟草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并评定成绩。试题内容采用多样化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填图、判断、简答和问答题,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而不是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功夫。

 

以上措施在烟草病理学课程改革效果中发现,学生主动学习性要高于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在学生课件讲授中表现积极主动,课件制作精美,讲解认真,课堂讨论气氛活跃,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实践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结束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8-02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性学科,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日趋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1]经过教学各环节的锻炼和培养,可以激发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下是本人指导病理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中的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

医学院校的重中之中体现在教学这一方面。从对教学授课的准备,到组织实施、考核上报、讨论讲评,是一项极其严肃、细心的工作。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以学生为主,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病理学课程,更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强化,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才能牢记病理学改变,所以对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作为教师,在课程讲解时,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更要有好的方法方式,不能是死板的板书讲解。教师高涨的热情才能吸引学生热爱课程。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例如,我们所在的病理教研室所做的是自治区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尸检,学生可以跟随学习,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相对于老师的单纯讲授更容易掌握。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身临其境,能对本实践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我们在尸解过程中表现的不辞辛苦、不惧危险、耐心细致地查找死因的态度也可以言传身教地感染到每一位学生。经过磨练,研究生热情膨胀,积聚社会责任感,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也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共同进步,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生、老师、培养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的安排研究生教学实践时间

病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临床专业型和学术型,临床专业型大部分是医学院的应届生,没有参于过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病理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而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则有过在各个医院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工作过的经验,对病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课程讲述方法及技巧还不太完善,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程度不够高。病理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病理学的研究生参与到教学里来,深化了研究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并对研究生的思维拓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研究生参加教学的时间定在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正是我们学科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学期。

三、强调教学观摩和认真备课

1.教学观摩。由于研究生对病理学掌握和了解的不同,以及每一个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不同,再根据我们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所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我们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设置为实验课教学,在上实验课之前需要经过听课阶段。研究生要认识到在听每一位教师授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所讲授的内容,而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学习教师在授课时的方法及技巧,并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特别是在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前带领阅片、课中辅导、课后绘图、总结等环节。为了能出色地完成每一节实验课的授课,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始至终听资深病理学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有益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研究生往往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应该虚心听课,认真学习老师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讲授教学重点、难点,又引用了怎样的临床病例,以及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作为研究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要做到在熟悉讲授内容的同时,学习授课方法和技巧。

2.书写教案和认真备课。经过上述听课阶段后,方可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其中,认真、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教案。而书写教案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创造性劳动,绝不是教材内容的单纯重复。教研室要求研究生重视教案的书写,严格按照教案的格式和标准,重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要做到重点内容无遗漏、新近观点有依据,书写准确,语言精练、通顺。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研究生撰写教案,对其教案进行审阅,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同时还要求研究生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案的调整和修改。而研究生撰写一份好的教案又是一个提高、巩固、再学习、再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

四、注重试讲和应用现代教学模式

1.认真试讲。教师可以利用试讲的机会,来克服研究生的胆怯心里,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查出自身问题,弥补不足。研究生第一次试讲,心里都比较紧张、茫然,他们往往不是太清楚课程的安排,开始讲什么,怎么样结束。所以利用试讲这个机会就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讲解课程上,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授课者吐字发音标注,还要有适中的语速,锻炼研究生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前提纲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深一层次的理解。病理教学要注重讲授的技巧性,注意抓住四个要点:教师要在讲清概念上下工夫,进行准确透彻的分析;每次课程的讲解思路要清晰,各节之间要相互关联,层次清晰,进而达到让学生能提高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好课的主要标准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要注意讲解的技巧,语言要精练和准确,吐字清楚,讲话速度要慢,让别人能够听清楚明白。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准备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发言,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要不断创新,改变单纯的讲解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进步,让他们都能自信满满的讲授课程。除了备课和试讲之外,还要强调对研究生的授课进行督导和总结。

2.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也显得额外重要。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是病理学教学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改进学生的病理学学习模式,将传统课本教学搬到计算机屏幕上,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平台。将病理切片制作成全片数字化图象,即数字切片或虚拟切片,学生不通过显微镜,直接在计算机上直观阅片。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建立病理学信息平台,便于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的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用户认证进行一定范围的病例讨论[3]。建立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总而言之,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锻炼,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与总结,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大大缓解了教研室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为病例教学事业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新疆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将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定为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找出病理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 病理学 课程设置 教学设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形态学学科,也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强化病理学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体现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病理诊断。因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觉得“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1.目前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学生基本概况。我院为二类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均来源于初中毕业生,起点相对较低。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意愿、同学鼓动、亲戚介绍等方式走入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的方法认识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及误区,导致出现厌学、抵制学习、上课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初中教育使学生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下已习惯教师全盘讲授的灌输式教学,而高职的教学安排进度快,课程内容与初中衔接不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与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三是很多学生只从感性上认识医学,听说过医生、护士的辉煌,而没有理性的认识过医学,无法想象医学的复杂性与艰难性。四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上所表现的出的差别,无形中增加了《病理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中的难度。

1.2 《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由于《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艰难性及教学的艰巨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发生在细微组织结构上的,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被观察到的形态学特征。因此也曾被医学生称为“医学基础四大杀手”之一。从教学方法上讲,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教材、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就很容易出现讲课时表达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于“等待式”学习,即等到学期末,课程结束前教师复习时才开始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千方百计希望教师勾画考试重难点,应付考试。

1.3 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不足,不能提前预习,课后不能巩固所学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前都要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已上过的内容,给新课程学习的时间大打折扣。

2.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教学计划中《病理学》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三年制高职学生长,在经过第一年《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学习后,已经为《病理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开设时间稍早、只开设一学期,而本课程教学内容多,需要穿插部分临床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差的班级还要略带复习基础。所以在一学期有限的学时内,要将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因此,个人建议如下:

2.1 教学方式。采用过渡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慢慢适应和接受。每门课任课教师应相对固定,并且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善于研究学生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基础课对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并加强学习上指引、督促教育, 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提高学习兴趣。

2.2 课程设置。可以将整《病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拉长为两个学期完成,一是能让学生总结并运用第一年学习《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病理学》,二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职医学教学模式,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对《病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建议

3.1 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基础。改变教师采用教三年制高职护理的思维模式,结合专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比如临床护理上常见的压疮,在病理学解释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受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根据压疮的形成机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清洁,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及基本技能,学会关爱患者。

3.2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直观性。专业课教学不同于公共课教学,公共课有初中及以前的学习为基础,专业课内容繁杂,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电教片、多媒体等方法来增强教学直观性。必须让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除侧重形态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外,还应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治,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活检、尸检、动物实验、组织与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学在目前学习及将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病理学的学习,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认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3.3 优化教学方法。可采用典型病例讨论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总结分析误区及知识要点。增加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及理解程度。以病例讨论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用系统整合法,以各器官系统为主线,在学习病理知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把同一疾病在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科中出现的病理改变、病理与临床联系等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将知识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学生从临床角度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3。

3.4 深化实验教学方法,提高理性认识。通过对病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动物实验的观察,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针对护理专业开展联系相对紧密的实验,比如用“炎症”实验可以说明护理上的“压疮”、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型“创伤”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病理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61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methods, it i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philosophy. Research teaching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to play an active rol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l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summary o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Path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社会要求医学院校培养出更多能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与创新性研究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出更多科研-临床复合型高级人才。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教学团队尝试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病理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等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初显成效。

1 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研究性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与认识的内在规律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在学生学习中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①同其它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内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②

2 病理学教学应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医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

病理学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③病理学通过上述内容揭示疾病的本质,学习病理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治及预防奠定坚实的病理学知识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把病理学理论的传承性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注重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纵观病理学的发展,近年来分子病理学等病理学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病理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例如,本教学团队每学期均设立5~6项本科生科研创新课题,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分子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来,让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发展与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这种在教学中把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教学实践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需要。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本,进行病理学教学。传统的病理学教学顺序基本遵循教科书中的顺序,即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经过和结局、治疗与预防。这种刻板而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安排极易让学生产生疲劳,而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对当堂课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习的目的性及自主性,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开展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病理学的知识点;通过研究性教学,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到的知识内容将远比传统课程中教师所灌输后掌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在横向知识的联系上更为活跃,有利于病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2)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是必要的,但交流应该是平等的。在传统病理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与此相反,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是课堂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惑、树立科研思维的层面上来,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平等,学生在积极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会提出更多见解,而教师则应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在知识掌握中的错误理解,这种交流必定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对于课题的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要相结合。在接触病理学的初期,以学生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病理学问题的。因此,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点的共享,互相启发,相互争论,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最终掌握扎实的病理学知识。

(4)研究性教学中需要注重病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结合。近年来,分子病理学、遗传学和传统病理学的迅猛发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分类提供了新技术及方法,这些知识点的结合对于病理学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医学本科生,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打破学科的“独立性”,加强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并逐渐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及科研思维。

(5)研究性教学实践不仅限于课内,课外实践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病理学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课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病理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充分利用学科承担的医疗纠纷等法医病理学尸体解剖案例,让学生直接参加观摩教学,并对尸体解剖所获得的病理标本进行取材、切片染色、镜下观察,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勇于探索的科学习惯。指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本的方法,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病变特点,通过该临床病例分析,使他们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内容、研究方法,提高对病理学的学习热情。收集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完整和典型的迷你临床病例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探刻了解临床病理联系的意义。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综合考虑问题,在问答题中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邀请名师,给学生进行学术报告,使学生对高水平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利用暑期学校使本科生真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从论文的查阅,研究方向与路线的设计,实验及数据的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全部环节中都有所领会,对以后继续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4 病理学教学中实践研究性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团队为适时评价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方便交流与勾通,应用了腾讯QQ即时通讯软件。在课前用QQ群了解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并安排每堂课的新内容或利用QQ空间的日志功能进行平时小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练习、提问、实际操作等注意了解学习进程中的情况,调节教学进程,并确定学习效果。课后通过作业或考试等方式检查学习结果,评定成绩。另外,开办暑期学校,使学生在假期参与科研活动,自2013年以来学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也反映了研究性教学的成果。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深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创造更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环境与条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通讯作者:林贞花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研究性教学在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为GH4016

注释

篇(9)

病理学基础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链接纽带。主要通过对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其教学目的是为学习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学习中职病理的整体观念

病理学基础总论的内容有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炎症、局部血液循环阻碍、肿瘤等,这是对基本病理与演变发展过程的描述,同时是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病理学的各论是针对病例演变过程的具体描述,这也是基于病理学总论之上针对病变器官的功能及新陈代谢、结构及功能病因、病理特征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二者贯穿完整的系统化体系结构。学生学习各论知识只会针对某一个问题以单一的思维考虑,却不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机械化地记忆单一病理特点,没有注意到病理的变化是由基础病理演变而来的。因此,在进行病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系统认识病理规律,这将有利于研究疾病的特征及发展过程。不断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不能偏废,树立学习中职病理的整体观念。

二、中职病理的教学方式

1.动态思维方式教学

研究病理学可以发现疾病发生的根源,同时可反映各种疾病不同的演变情况,这种演变过程易引起临床表现的变化,用动态的思维方式研究疾病的特征变化,才可以系统化地理解临床病理在治疗中的演变特征,从而使疾病得到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所以,进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病理特征演变同临床医学的联系。以往病理学教学模式只针对疾病某一个阶段的特征,这是一个精致的疾病状态,容易使学生对疾病及病变产生静止或者定格认识,对于研究动态病理的演变过程非常不利[1]。各类疾病都极其相似,比较难以判断哪种疾病,学生对疾病理解没有动态的思维方式,主要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机械化地死记硬背,而没有系统化地将其理解。到最后造成学生只对记忆的知识有一定认知,对于具体的疾病演变无法判断。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培养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病理学习形成整体认知观念。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文字、声音、图画、视频等融入教师设计的课件中。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记笔记、听课,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所要讲解的病理知识结构、图像及疾病的演变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具体病理变化形成直观认识。如组织的损伤修复、癌细胞的扩散、炎症时液体细胞渗出的过程等一些病理变化过程,这样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有信心学习、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

3.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使学生不能自由发表意见,无法对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显微镜观察大量形态学图像。对学生而言,记忆这些图像比较有难度,即使对病理学知识点及图像死记硬背也无法形成整体认知观念,所以很容易遗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于疾病的演变过程有个整体认知?这需要熟悉掌握每个阶段病理特征变化同临床表现的联系性。也就是不但要掌握病理图像,而且要系统化地认识病理变化特点,这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中讲解病理学时,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问题启发式、故事启发式、案例启发式、类比启发式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使讲解的内容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如讲授静脉性充血知识时,可以通过血压计对一名学生进行测试,把压力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数分钟后,让学生对前臂肿胀、发紫、指尖冰凉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导入新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同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其相同之处和差异有个基本了解,再进行归类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类似疾病的异同形成正确理解,同时能将其应用于研究病理变化中,从而系统化掌握各方面知识。

三、结语

篇(10)

1 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病理教学要适应护理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树立新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充分认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将新的病因观贯穿于病理教学的始终;其次要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入手,根据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来制订病理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列出教学目标,要在传统的病理教学基础上,使之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护理改革的需要;第三,要处理好病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不足,以致能达到整个护理教育的连贯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理解。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兼顾:(1)要兼顾临床的需要;(2)要兼顾相邻学科的需要;(3)要兼顾本学科达标情况的需要;(4)要兼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

2 提高认识,确立病理学新的地位

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属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而在新的护理教育改革中,由于增大了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比例,相对来说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内容削减,课时也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是说病理学不重要了,而是要求教学内容更精练、更实用、更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因临床工作护理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患者,这就离不开病,离不开对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认识。如果说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那么,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就是为自己打好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病理学作为临床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由于疾病各自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 病理变化不同,在临床可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病情,护士要根据这些不同的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这就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疾病及其病理过程。因此病理教学必须结合临床学科及临床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我省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病理学总学时数,大纲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做了新的调整,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特点,从满足临床学科的教学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篇(11)

    病理学发展必须跟上医学发展的趋势,将基础医学研究和检测手段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中。针对肿瘤特定分子变异类型的靶向药物,如易瑞沙治疗EGFR基因突变及克唑替尼治疗ALK融合基因肺癌患者[4-5]等治疗手段的进展,也在要求临床医生不仅掌握临床诊疗知识,而且还要理解分子病理学诊断报告中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意义。由此可见病理学的“桥梁”学科的作用之大。对每一例肿瘤患者都必须根据具体特点,包括临床因素、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甚至基因特征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些临床治疗需求也对病理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理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依据形态学对疾病的诊断,而且要深入到疾病的分子水平,将基础研究中的成果通过分子病理的诊断应用于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病理学,尤其是分子病理学的发展是转化医学理念具体实践的要求

    病理学从大体形态学的观察逐步深入研究到分子水平,分子病理学针对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措施以及预防治疗的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科学问题,主张基础与临床密切合作,临床医师对疾病的特点和进展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再由基础研究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提供临床实践建议,最后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向临床应用,从而提高总体医疗水平。笔者在美国着名M.D.Anderson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亲身体会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优势;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临床医生、病理医生和基础医学的研究人员为完成一项临床课题彼此交流协作,多学科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基于此模式,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够及时高效地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在实践中检验基础研究的成果,一旦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其成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将是巨大的,最终受益的将是患者。因此从我们医学生本科阶段起就应该培养他们严谨、积极、协作的工作和学习意识。

    3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

    当前医学生病理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语言的描绘方式进行形态学教学,较为枯燥抽象,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尝试进行以下变革:

    3.1病理课程数字化

    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组织和编写以转化医学为中心的病理教材、多媒体教案和教学计划,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和试点,深化和丰富转化医学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及教学医院的相关科室已经引入数字病理系统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示教切片和相关大体标本采集为数字切片和照片并存放在数字病理系统中,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下自由登录该系统的远程会诊模块,随时调阅和复习教学资料,极大地方便医学生的学习条件。课堂上学生还可以与教师互动,将遇到的问题实时发送给任课教师来寻求帮助,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病理课程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病理教学由抽象向生动、由单纯理论学习向理论联系实践转变,逐步建立起转化医学理念的教学体系,这对于临床型的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

    3.2组建病理转化医学交流平台

    此平台可以提供传统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所涉及的常用技术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微量组织的显微捕获及核酸或蛋白提取、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及基因测序等),使医学生在熟悉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的同时,应用经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分析这些疾病的分子水平的变化特征,对将来走向临床岗位能深入浅出地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尤为重要。通过这种平台可以培养医学生自觉地理论联系实践(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一方面增加了医学生在学习病理课程时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了解,另一方面为临床医学生提供进入基础研究领域、了解基础研究技术手段及研究现状的机会,不仅可以丰富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也可通过实践增加感性认识,对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深刻地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有所帮助。

    3.3转化医学交流平台的开放性

    此平台接受医学生在寒暑假中的见习或实习。安排医学生参加一些相关临床基础转化实验实习,在学习传统病理形态学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学习临床病理诊断到分子病理诊断延伸所需的实验技能,了解分子病理诊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作用等。医学生通过医学实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病理学不仅有疾病治疗前形态学的诊断,更有分子病理诊断,使其能理解病理诊断在临床治疗中“金标准”的指导意义。在转化医学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可使医学生认识到转化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