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保险公司最初的业务开展以及财务管理是在政府监督之下进行的。伴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和金融混业的发展,国家对基层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管有所放松。入世后,我国保险业开始国际化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我国保险业吸收和借鉴了许多国外的优秀成果,同时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保险公司财务监管的力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人员队伍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我国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西方成熟的保险行业和财务管理体系,我们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的开展,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在逐渐加大,这对于如何化解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类风险,使之不进一步衍生出新的不良问题,保证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运用渠道不够多元化
在国家对保险行业资金的运用监管力度有所放宽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明显趋于多元化,同时这也得益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完善,但同发达地区的保险行业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依然不够多元化且投资的创新能力较低。从目前的行业资金运用情况来看,过多的资金以银行存款沉淀在银行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利息,远不能满足保险产品所要求的投资收益水平以及保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的新领域来保证给付的可靠性。
(二)未能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风险因素
保险行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在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目前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偿付能力的边界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是利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与法定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比值来判断和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是该比值规定在实际的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中并没有被很好地被执行,目前我国部分保险公司 的偿付能力依然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的手段和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在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程序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制度方面,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脱节,难以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对比化;在具体细节上,如报表报送不及时、财务数据不完整、信息收集效率低下等;在监管方面,监管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且只注重合规性检查,忽视安全性检查和风险评价,实际绩效大打折扣;在单据统一方面,基层公司单证的印制、领用、保管、使用等制度既不统一又不规范,各种单证之间的衔接、制约不紧密,单证有意无意的流失情况经常发生,单证混乱往往造成数据失真,资金流失。此外,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支付手段的出现,对纸质原始单证及电脑生成的电子单证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单证管理也要系统化、科学化。这些不完善的地方如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诱发保险公司的财务危机。
三、我国基层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完善的对策
(一)完善基层保险公司治理结构
1、调整资金规模与业务规模的比例
目前各国对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都作了限定,不仅注册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是在营业中也要求保持资本金的最低限度。而目前我国保险资本金规模与业务规模不太相适应,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应只作法律上的规范,对于资本金规模达不到标准的保险公司,该保险公司必须对其业务规模和资本金规模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符合法律规定的经营标准。同时,在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中更应加强公司内部的实际监管和控制,使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无论是注册时还是经营中,都满足法律规定的标准。
2、提升监事会的地位,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
为强化监督的作用,应扩大监事会的职权和地位以此来平衡审计关系。鉴于目前基层保险公司的监事会功能较弱的情况,各保险公司应逐步调整监事会的人员构成,增加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的加入,以此来强化监事会应有的监督功能,同时扩大监事会的职权范围,赋予其对公司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的监督权,进而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监督决策者和经营者的行为应给予考虑,在绩效考核方案中应将其设计进去,摈弃单纯看重结果的做法,加强对过程,特别是财务信息产生过程的关注。建立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的机制,使其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目标函数一致,达到所有者、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三方经济利益上的相容,以期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
(二)加强体系建设,完善财务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同国际接轨,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日益实现专业化以及集中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
第一,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市场主体,其中保险行业是有机的组成部分。近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保险主体规模不断上升,外资保险公司逐渐加入到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当中。在此过程当汇总,太平洋保险公司也尝试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从市场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规范企业行为。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有利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早日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第二,适应我国日益严格保险业监管的要求。随着金融市场监管不断严格,各种监管制度越来越成熟,对保险业监管的重点也从市场准入、销售经营监管转向保险偿付以及企业财务等领域。所以为适应这方面的变化,太平洋保险公司需要应当目前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第三,适应日益激烈的保险业市场竞争的要求。保险行业的发展可谓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竞争模式从垄断经营转向全面铺开[1]。一方面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不断成熟,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的金融风险产品更加强调规避风险,一方面销售保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从之前线下销售逐渐发展成为多方面以及多渠道销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太平洋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从而推动财务管理同业绩管理之间的融合,最终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有利位置。
二、改进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设置赔偿支付监管机制。想要弥补目前太平洋保险公司赔偿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业务开展的具体状况规划资本金最低标准,构建风险资本机制,针对赔偿支付制度进行持续的改进。其次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行业的特点做好风险预防工作,确保赔偿支付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向社会公开。再次是保险公司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分类监管制度[2]。保险公司需要针对自身及分公司赔付水平做好合理评估,出现能力不足问题需要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并结合市场行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第二,合理设置投资的比例。纵观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情况,拓宽资金的应用方式有重要价值。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资金应用渠道选择的时候,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保险行业应当在未来资金应用当中慢慢扩展并且严谨审查,实现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保证保险投资利润增加,并且确保资金的流通性以及安全性。在此过程当中,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国外的监管措施,做好资金的监督管理,控制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合理设置不同领域的投资,尤其是要规划行业资本的权重,掌控资金流通的方向,保证资金运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改善财务检查方法。财务报告尤其是财务检查可以说是实现保险监管的重要手段,应当在监管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以为内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降低实际应用的效果。这就需要太平洋保险公司改善自身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方法,防止沿袭传统的做法,实现监管的电子化以及信息化,改善财务信息管理运作效率,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接轨。第四,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需要确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从而制订细致全面的目标后进一步量化,确保目标能够客观计量,有利于执行与考核。其次需要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技术,根据保险公司业务需要与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编制预算,具体而言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等不同的编制方法,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再次需要意识到预算管理作为全员参与、全程跟踪以及全程控制的工程,为保证预算主要指标的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依据责任部门的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第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环境,一方面能够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发挥职责间的不兼容性,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间的制约,一方面通过执行财务经理等部门的委派制,科学布局分公司的架构,避免分公司的总经理权限太大而失去有效制衡。除此之外,在保险公司内审部门审计之外,还需要构建对所辖公司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财务岗位以及重要业务采取随机查询方式稽核,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要进行专项的审计检查。保险公司还可以聘请会计事务所或者是审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整体运作以及管控状况进行审计,从而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对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关系到业务开展环节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也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一、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我国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一般为国有独资,国企粗放型管理的通病在这些公司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无法通过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扩展业务,甚至不能实现对各营业网点的网络化管理。同时,基层公司也大多存在着财务工作标准化不足的现象,致使各项业务不得不依靠人为操作的模式来完成,进而造成了数据失真、信息传递慢、弄虚作假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保险业整体市场竞争力的低下,在面对外资企业先进的运营及管理模式的冲击时节节败退,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地对现有经营及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国有保险公司仅存的多网点优势就会逐渐沦为一个耗资大、效益低的沉重包袱。因此,中国的保险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改造公司的业务及财务处理程序,尽快将各营业网点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最终促使我国保险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二、如何做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单证管理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内容既彼此独立,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信息管理
我国保险公司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业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做好这些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与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相连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还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各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准确、高效。
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之后,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直接进行缴费,公司也可以通过直接进行赔偿款的划拨,这些行为会通过公司业务处理中心反映给财务管理中心,并生成各类财务报表。所以一定要注意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各类财务报表的标准及内容的统一性,以便于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统计资料进行监控。
2.资金管理
由于营业网点比较分散,因此在利用银行的支付系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资金收付变得更加分散,因此必须要将经营活动中一切涉及到资金的管理工作纳入到统一的财务管理工作来,以便在确保资金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其增值性。
对于资金的管理必须要从源头开始,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可知,对于信誉的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七点,所以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统计和跟踪,对于那些未及时交费的用户要及时解除相关的保险责任,确保资金的回收。
另外,有关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对资金收付的管理工作,确保资金的安全性的流动性。各下属公司要及时将保费存入收入基本户,余额则存入公共基本户,在总公司的统筹管理下,根据相关制度将公共基本户的资金上划或投入到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以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单证管理
单证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与资金管理的纽带,它不仅能够使这两者在资金和数据的交换上能够衔接的更加紧密,也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制约。在进行与资金的流转或收付有关数据的录入时,必须要有相关的单证以及单证制度作为依据。另外,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单证的流失往往是造成资金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保管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单证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以更好的确保资金安全。以外,有关单证的印刷、领取、流转以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录入也必须要有统一的流程,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单证管理系统。
除了财务单证之外,保险公司还有一种业务单证,这种业务单证有些与财务不发生任何关系,有些则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是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切忌不可忽略这部分内容,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三、结语
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和单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及核算体系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保险行业实现向企业化经营转变的重要措施。由于保险公司具有数据庞大、资金和单证较为分散、信息交流频繁的特点,因此尽早实现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应尽快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的规划设计,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信息、资金和数据的采集、整理及保管制度,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巧秦.保险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1
[2]刘汉民.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从管理手段上来看,财务管理从依靠各级财务人员进行管控向通过信息系统固化管理理念和运营思想的模式发展;从职能定位来看,财务管理从后台服务向战略统筹管理框架下的前、中、后台全价值链管理方向发展。尽管保险公司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客观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鉴于此,对于体系庞大、业务品类繁杂的保险公司而言,有必要研究财务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财务管理职能总的来说,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与保险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可分为战略财务管理和运营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主要强调其决策职能,运营财务管理主要侧重于计划和调控职能。
(一)财务决策职能财务管理作为保险公司全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充分研判外部信息的基础上,统筹战略目标、管理控制、资源分配、绩效评价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作用,所以需要强调并完善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能。战略财务管理强调的是财务决策职能,是为适应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而筹集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是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
就保险公司而言,首先,保险产品不是物质产品,所有经营活动本质上都是围绕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调配,在资金的变动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这一特点决定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需要从战略的层面统筹考虑战略目标的落地性,强化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能;其次,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投保人,所以其经营状况、财务管理能力对社会的影响性很大。如果财务管理不善,将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进而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第三,随着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的规模效应日渐凸显,大公司的优势与日俱增。俗话说小公司靠业务,大公司靠财务,随着保险公司规模的不断提升,整体运转更趋制度化,财务管理在公司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其职能的发挥,更侧重于整体性、长期性发展的问题,要参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设计,制定满足战略目标的各种财务配置方案,评价和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提供管理层决策后,保障最优方案在决策和执行中的统一。
(二)财务计划职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在履行决策职能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来实现计划职能。全面预算管理精髓是战略、预算和绩效的高度整合,并使之形成闭环,成为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根据发挥作用和实施计划职能的层级不同,全面预算可以分为战略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从战略层面看,全面预算需要突出对整体战略的支撑作用;从运营来看,全面预算需要层层分解,下达到公司内部各经济单位和部门,对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计划、部署,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有效的地方,统筹安排财务资源,严格投入产出的计划安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换句话说,就是在确定公司发展战略和分析内外经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年度经营计划编制预算,统筹财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综合平衡,保障经营计划的落地。
三、财务管理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主要为分权式和集权式两种模式,下面分别探讨各自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权模式存在的问题保险公司由于其经营基础是大数法则,需要在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来分散风险、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传统保险公司大多采取的是总、分、中支、支等的多级组织机构模式。由于投入不足和重规模轻效益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了推动业务的发展、调动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轻总公司的决策压力,传统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财务分权管理的模式,各分支机构逐级设立财务部门,负责本级机构的预算管理、费用报销、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财务工作,虽然规模增速上有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隐患,主要表现为:
(1)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职能不明,导致财务管理与业务部门的目标难以达成一致、以效益为主的合力难以形成。日常工作中,存在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的错误认识,一方面财务管理大多停留在费用报销、基础核算等工作上,忽视了对决策支持、成本控制和盈利预测,或者延续了行政报账式财务管理的思维,出现事事过财务、人人不把关的局面;另一方面,各级机构为了拓展业务,往往重规模轻质量,为了局部利益搞虚假保费收入、虚假赔款,甚至存在人为调节准备金、搞虚假利润的情况,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2)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包括财务预算体系、财务核算体系和资金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不足、资产管理体系基础薄弱、财务报告与检查制度存在缺陷等,导致财务管理很难按照公司发展的价值链形成有机整体。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财务计划职能很难发挥,缺乏对经营计划的量化和指导,缺乏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经营活动等有效的预测和控制,进而使得财务调控职能难以发挥,常常出现盲人骑瞎马的状况,资源配置存在盲目性,财务目标的实现也出现了靠天吃饭的不可控局面。
四、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则1.合法性。我国关于保险公司和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以遵循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要求为前提条件,保证其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合法性、合规性。
2.权责对等。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要注意总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责权划分、财务和业务的职责划分等,保证权责对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目标有效落地
3.适应性。不同的保险公司,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产品特点、市场情况、企业文化等都不尽相同,搭建财务管理体系时,不能盲目抄袭其他公司,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效益性。保险公司设立的目的是价值最大化,规划财务管理模式时,必须考虑到成本、收入、利润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保证长期稳健发展。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出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逐渐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行业之一,同时,也相应的取得了许多令人高兴的举世瞩目的成绩。
1.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问题
1.1人才理念的滞后
人才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观念的僵化,人才培养制度的相对落后以及缺乏对进步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研究。现代的企业尤其是保险公司,要把“人”当做是“自我实现的人”、“社会人”,而不是要把人看做“会说话的机器”或者纯粹的“经济人”。保险公司要综合的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或者方法来激发和不断的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使其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相反,要摒弃不把员工当人看待的腐朽理念,消除那些为了达到年度的销售指标而无节制的增大工作强度,致使员工无故高强度的不停加班,从而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导致许多员工因无法承受不断加大的工作压力而被迫选择离开。
1.2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
如果要是以金字塔的形状来分析现代企业的人才队伍的状况结构,那么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人才结构是严重缺乏构成塔尖上面的高、尖、精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还需要许多来充实塔基的多类型的、素质比较优良的整体性的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能够适应现在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的基层员工很多,甚至产生了剩余;另一方面,高层次的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市场的营销推广人员确实是相当的紧缺,此时的人才结构出现了矛盾和不合理性。企业所拥有的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员工的淘汰使用机制不完善,裁员和分流渠道不通畅,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率较地下,人才的调整机制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过程中。
1.3人才开发的单一性
人才开发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获取人力资本的渠道较为单一,且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较少;员工的培养、开发方式很单一;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的内容也较为单一和枯燥,而且培训期间忽视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准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保险公司要培养即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又要熟悉保险业务的高级的管理人才,其培训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时,保险公司对员工的考评也是不合理的,缺乏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业绩考核的指标权重也很是模糊,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人为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多部门都是一岗定终身的机制,严重的制约了员工潜能的挖掘。保险公司的薪酬收入水平不公平,干的多和干的少都是一样,缺乏具有诱惑力的薪资制度。
2.如何培养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型人才
2.1更新观念, 构建高校创新体系
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合理构架保险公司所需要的高端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体系。第一,传统的高校只是为了满足保险行业的发展,而设立了相关的专业,来培养四年制的保险公司的管理人才,而现在,我们提倡人才的全面自主发展。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推动员工的自主发展,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来解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的利益不断的提高。第二,传统的培养人才是传授的是前人的已有知识,而现代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即掌握了本国的财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又学习了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才能不断的发展改造固有的模式。第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传统的学习是以课堂体系为基础,而现代的则是要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主,从而能够灵活的面对所遇到的任何挫折和困难。
2.2尊重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培养财务管理方面创新型人才的本源是健全的人格魅力。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都把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我认为还要进行人格方面的培养。尤其在塑造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同时不断的进行自我熏陶、自我磨练和自我认识的提高,进而改造自我,完善自我。第二,与其他员工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以宽容的心理来对待所有的人,摒弃嫉妒、虚伪和猜忌等一些消极态度。第三,则是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公司的保险产品充满自信和希望,对未知的潜在人群较感兴趣,不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的目的是要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宽容、学会淡泊名利、学会自律,不被眼前的挫折所击败,不被保险客户的拒绝而郁郁寡欢,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2.3建立先进性的领导班子
先进且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公司实行股份制的新形势下,要按照干部“四化”以及德才兼备的原则来设立公司的领导班子。各成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努力的提高自我的政治素质。同时,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的考虑事情。不断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新经验,并试图解决新问题。上级领导要及时的深入到组织的基层部门,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下次的改革做调查和铺垫。
2.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因为保险公司的客户群体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和阶级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财务管理的内容的复杂多样,也要要求公司要有学习型的人员的存在,在遇到的问题中不断的学习成长。公司也要创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不要对员工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或者相对保守的制度规定,允许有想法的员工能够及时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员工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展客户,或者推销理念。对于公司财务的管理也是要以不变来应对万变,本着公司的总体宗旨不变,加以特色化,从而协调处理与财务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也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制度,鼓励那些提出改进措施方案的员工,以此,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结论: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说明了如何培养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能够在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尊重个性健全人格魅力以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11-01
一、 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
在公司中,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价,组织公司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旨在增加公司价值。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利率因素、市场竞争因素等,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公司利润降低或减少取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财产保险公司主营负债业务,管理风险因素,要从其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在资金的组成上,负债占大多数,现金流不足。负债和成本制约公司的利润并影响风险的大小。因此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效率的资金运营模式和充分发挥财务的杠杆作用可以更好的预防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特殊性出发,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各个方面管理控制风险,具体到财务保险公司主要是开发新保险产品、拓展业务、受理赔付、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吸引优质客户群资源等环节进行风险控制。
三、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探析
现阶段我国财务保险公司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承保费率低而运营成本高,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风险,亟需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中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化解风险。
(一)筹资结构不合理必然造成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融通的结构多元化,可以出售股票、债券,还可以吸收外资。如果公司从自身的营业状况出发,选择了正确的融资方式,就会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之,如果公司在融资策略上偏好风险高的方式,一旦不确定因素干扰融资效果,就会影响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二)投资失误也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财产保险公司要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资金,以此来保障相关方的利益。在资金的增值保值方面, 财产保险公司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在投资中也要实行差异化策略,不仔细评估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而盲目投资,极易造成投资失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益,在投资中一般会进行调研评估等,如果出现盲目扩张、追求高速度等非理性投资,就会减少投资收益,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承保和理赔漏洞会导致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进行承保和理赔活动,其中保费的计算及收取,理赔金额的界定和发放是否合理也是引发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着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需要根据不同层级风险的客户,制定最优的定价策略来减少成本,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控制公司的主要风险可以降低财务保险公司的风险概率。
(四)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也是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内部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现金流没有高效利用,不同职能部门权力交叉,没有建立科学清晰的财务制度等,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公司财务信息不透明容易诱发高风险的资金运转,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公司成本。执行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需要监督管理机制的配合,一旦有违规行为的发生要执行严格的惩处。
四、 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面对国际化竞争财产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其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长远经营发展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应对财务管理风险。
(一)筹资风险控制
融资时要在最小花公司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处理公司的委托问题,加强对公司现金流的控制,加强资金的统筹规划,在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利息,减少筹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公司要预防公司规模扩张、现金流短缺、合理定价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要合理配置资金在不同理财产品中的构成比例,差异化投资来分散风险,理性对待不同投资品的风险和收益,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同时要保留部分现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周转所需。要坚持稳健投资经营的理念,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要慎重。
(三)承保和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
在承保和理赔环节,财务保险公司要做好保险产品的定价策略,采用集约型的科学定价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在业务选择上要增强风险意识,推出有自身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吸引更优质的客户。同时要不断更新公司业务,及时停止盈利少的业务,把公司的主要资源放在高盈利的部门中。
(四)强化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手段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的奖励制度,制定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政策来加强资金管理。只有在制度上对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保证公司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在应对财务风险时明确责任,更好的防范和化解风险。
1.数据来源。
为避免个别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本文特收集了交强险实施前后整个保险业1999—2007年产险业务收入及业务毛利的财务数据,并据以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
2.交强险实施前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说明。
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我们将产险保费收入看成自变量,产险业务毛利看成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交强险实施前(1999—2005)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数据,得出模型为:
Y^=0.440165X+274280.9086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进一步分析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908,正相关特性十分显着。此外,我们还计算出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817,这说明在交强险实施前只有1.83%的概率属于随机因素来影响产险业务毛利,因此所建立的这条回归线是合适的。
3.交强险实施前后保险业产险业务经营成果的对比分析。
一方面,由产险业务毛利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交强险实施前产险业务毛利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75%,而在交强险实施后,2006年产险业务毛利的年增长率为27.78%,2007年这一比率更是达到了37.04%;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根据2007年产险保费收入的实际数据,按照上文所得的回归模型来预测2007年产险业务毛利的话,其预测数为9067608万元,这也明显低于2007年保险业产险业务毛利的实际数9772660万元。因此,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来看,交强险实施后保险业产险业务毛利出现了非常增长,我们认为这种非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强险保险费率水平偏高(这一结论将在下文费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加以利用)。
二、交强险的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由于交强险本身的独特性,其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交强险的实施强化了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不仅将商业保险公司带入了交强险这一服务领域,同时为公司的其他业务产品开拓了市场。我国交强险实施以来商业保险公司的实际投保数据表明,投保人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后,如果要购买其他商业险种,90%以上会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出单。另一方面,由于交强险具有社会救助的性质,其条款、费率水平由监管机构统一制定,各商业保险公司统一使用,国家又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实行“无盈无亏”的原则,加上对交强险的赔付是“无过错”的责任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商业保险公司运行成本的增加,从而加大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交强险的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这种复杂影响也对商业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对自身业绩的评价又片面地追求规模的扩张和当期的经营利润,从而忽略了业务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平衡(胡宏兵,2007)。然而,按照上文分析知,由于交强险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商业保险公司受理交强险业务会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如果商业保险公司还是与受理传统产险业务一样,在受理交强险业务时不注意业务审批,不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衡量的话,势必会加大保险期限内的出险频率,从而增大赔付率,影响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乃至导致整个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因此,从风险价值管理来看,要从源头防范和控制风险,并在理赔的各个环节做好应对措施,防止风险的产生和恶化:在受理每笔交强险业务以前做出风险评价,尽可能地防止赔付的发生;公司业绩考核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要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具有引导作用,使其能够体现商业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利于形成对风险进行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管理的理念;为交强险业务制定新的理赔流程,进一步完善核损管理模式并加强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联系,消除投保人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2.商业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这决定了商业保险公司资产具有明显的负债性,将这种负债性结合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所受理的产险业务实际来看,还具有短期性,从而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戴成峰,2007)。然而如前文所述,对交强险业务的赔付是“无过错”的责任范围,这样一来交强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于其他产险业务来说更高。因此,从资产负债管理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应重新分析公司整体的业务结构,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风险状况和实力来配置投资资产:充分考虑交强险业务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其平均偿还期,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对公司整体业务负债的影响,根据资产分配原则合理配置投资资产;在注重投资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保障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同时,要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着力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
3.从有关产险费率制定的精算模型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考虑到影响产险费率水平特别是车险费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保人的历史索赔次数或是历史索赔金额的大小,然而交强险业务是一项具有较高经营风险(主要是赔付风险)的业务,并且具有强制性,保险公司不能拒绝受理交强险业务,由此我们认为,交强险业务费率水平的影响因素不能单一地看作是历史索赔次数或者是历史索赔金额的大小,应该是多因素决定某项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再以风险的大小来决定费率的高低。因此,从费率制定的影响因素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应对交强险费率的制定建立一个风险影响因子库,在受理交强险业务前进行风险评价,以风险水平来确定费率水平。下面对我们所提出的这种费率决定机制做具体说明:
可行性说明。我们所提出的这一费率决定机制的主要思想是根据交强险业务的不同风险水平决定不同的费率水平,而这一思想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不同费率水平的法定可能性。根据前文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成果的对比分析所得结论:目前我国交强险保险费率水平偏高,这为交强险业务制定不同费率水平提供了法定可能空间。如果投保人风险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他/她的投保费率水平将收敛于法定最高费率水平,反之,则收敛于一个较低的费率水平。
风险水平影响因子库的建立。这种由不同的因子影响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再由风险水平来决定费率水平的思想,明显比由单一因素来决定费率水平更合理、公平。影响因子的选取对于不同的商业保险公司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都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子:
(1)投保人历史索赔次数,这是现有车险费率水平决定模型中考虑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从实际经验来看,以投保人历史索赔次数来作为衡量交强险业务风险水平的一个影响因子肯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投保人历史索赔金额,仅以投保人的历史索赔次数来考虑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明显是不合理的,也缺乏公平性,所以我们认为以投保人历史索赔金额来修正风险水平是必要的。
(3)投保人驾龄或车辆使用年限,单从投保人历史索赔情况来衡量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还是缺少说服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公平原则,所以我们将投保人驾龄或车辆使用年限作为交强险业务风险水平的一个影响因子,用来评价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决定费率水平的方法。这种费率水平计量模型建立的瓶颈在于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将前文所讨论的各风险水平影响因子赋予一个权重,以期能够准确合理地计量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这尚需要更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和业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在能够合理计量风险水平后,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车险费率奖惩系统,改进其中的负二项模型或二元风险模型,尽可能地准确计算费率大小。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现行交强险费率水平偏高。随后根据交强险业务本身的特性,分析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影响,其别提出了交强险费率制定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交强险费率影响因素时,我们结合前文对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数据对比分析所得的结论,提出了按照交强险业务的不同风险水平决定不同的费率水平的思想。这对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受理交强险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受理交强险业务时,商业保险公司虽然不能拒绝受理这一业务,但是可以根据个别投保人风险水平的不同,按照合理的方法制定差别的费率。此外,本文的研究对建立交强险费率的精算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控制不得力,预算管理成摆设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差的特点导致其财务预算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实务中很多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预算进行控制,或者由于预算编制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根本无法按照原定预算执行。同时,由于各财产保险主体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不同公司预算考核侧重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对规模的考核,有的侧重于对效益考核,这些考核指标的不统一,既不利于监管部门统一评价与监管,也不利于对自身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估。
2.核算结果不真实,报表数据不可信
(1)收入费用不匹配,核算结果不真实
由于财产保险是先收保费、后承担责任,费用发生期间与保单责任期间并不完全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现行核算制度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当期发生的手续费、业务管理费、税费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均按保单生效时间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而剔除首日费用后的保费收入则需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保险责任期进行分摊,这就造成了当期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不配比,在公司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费用确认时间的前置、保费收入的后摊,会导致其核算利润率低于实际水平;而当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萎缩时,由于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水平大幅度降低,但仍享受着前期保费收入的分摊,可能会导致核算利润率远高于实际水平,造成核算结果不真实,进而影响经营决策。
(2)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现象严重
近年来,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成为财产保险公司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各地保险监管机关也往往把费用真实性、数据真实性作为其历次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检查的重点,检查中也发现大量费用不真实的现象。
出现费用报销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机构对保费收入打折比例又作了限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往往通过虚构项目贴票的方式报销部分费用出来贿赂投保人或经办人,造成费用列支不真实;②监管机关对部分业务手续费实行了限高,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往往承诺给予保险机构超高手续费,而超高部分的手续费往往只能通过虚列费用的方式解决;③部分优秀业务人员月度业务绩效工资过高,导致其缴纳个人所得税也高,因此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往往采用所谓的变通办法,将其应得的部分业务绩效工资,采用虚列费用的方式支付予以解决;④通过虚列费用套取用于发放单位职工的奖金及其他活动经费等。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常见的虚列费用方式有:①在工资科目下,通过虚列业务绩效工资的方式,套取资金用于支付手续费和其他费用;②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通过虚列人员、虚增人员绩效等方式,套取劳务和派遣人员费用用于其他用途;③以“出单费”、“风险管控基金”等名义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用以冲减对应保单的应收保费;④虚列咨询费、会议费、修理费、燃油费、差旅费、通讯费、电子设备运转、房租水电费、日常办公耗材费费等方式套取资金用于其他用途。⑤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虚开手续费发票套取费用用于职工福利及其他用途。
这些费用的虚列,造成核算结果的不真实,一方面存在很高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也给财务预算及费用管控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严重误导了会计报表使用者。
3.风险管控不到位,财务管理风险大
(1)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费规模指标,虚签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计保费收入,造成资产和收入的虚增;
(2)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通过虚假注销保单,一方面冲减应收保费,降低其未能收回保费责任,另一方面在实际收到保费时放入“小金库”作为分支机构活动经费;
(3)通过虚假批单,虚假批减或批退部分保费给客户或留在分支机构作为其他经费使用;
(4)通过虚假赔案套取资金,即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理赔人员与被保险人串通,通过虚构赔案、扩大赔款支付金额等方式套取公司资金,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针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关于预算控制的问题
针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控制不得力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
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整体效益不佳、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的情况下,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要想求生存,就必须在业务数量上不断开拓,在业务品质上进行有效的预算调控,就需要建立以承保利润(考虑未到期准备金和未决赔款估损情况下)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分险种、分险别、分渠道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
(2)建立全面的考核和分析评价机制
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理财活动来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在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与公司运行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险公司所处的行业本身相比于其他的行业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好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当前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公司顺利实现各项发展计划、合理配置资金、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的机构组成十分复杂,各个部门设置的是否规范合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层级机构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报告制度与财务检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保险业务中产生的一些单据以及凭证的管理十分混乱,作为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始凭据,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其次,各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财务报告甚至没有经过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审计,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未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三)保险公司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受到传统的公司运营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保险公司在部门设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是很明确,致使公司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因为各自的权责不明而无法形成合力,很难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公司运行的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部门的绩效考核等都是有上一级的管理部门来统一安排的,并没有对各自的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致使公司发展的目标没有真正融入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同时业务部门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往往采用重量轻质的发展经营模式,致使财务部门的规范和调节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推动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管理的水平不仅仅是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对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公司对于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在进一步完善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进程中,首先要编制出科学规范的预算表,进一步推动预算审批制度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规范公司的各类支出,将预算工作落实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作为直接从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公司要加强对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依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权利职责还没有明确划分的现状,公司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和部门的设置,对于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落实工作。同时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依据公司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来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保险公司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司发展的进程中,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及时解决好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为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财务管理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艳.浅谈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J].消费导刊,2009,05:69-70
[2]汤倩颖.浅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0,28:147-148
[3]代慧芳.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07:97
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尚未消失,欧元区经济仍停滞不前,我国的实性经济也深受影响,经济大环境对于成长中的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财险公司)来说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克服目前的经营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每家财险公司管理层都在思考的问题。由于财险公司经营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被动性等特点,财险公司经营决策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进行前瞻性的趋势分析,这对每一个财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都是个挑战,本文介绍一些趋势分析法在财险公司盈利分析中的综合运用,这也是我们近一年来的探索,实践的结果,期望能对阅者有所裨益
一、趋势分析法基本概述
趋势分析法又叫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通过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趋势分析可以知道一家公司或一家下属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演变趋势,为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做好资源调配提供帮助。
二、趋势分析主要方法
财险公司进行趋势分析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会不同,趋势分析方法很多,但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一)以参照基期为标准,可分为定比趋势分析法和环比趋势分析法两种
定比趋势分析法是以某选定时期为基础,即固定基期,以后各项数据均以该期作为共同基期数,观察其趋势变化;环比趋势分析法是以上期为基数,即移动基础,各期数据分别以前一期数据作为基期数,基期不固定,且顺次移动,观察其趋势变化。
(二)以指标内容为标准,可分为绝对数趋势分析法和比率趋势分析法两种
绝对数趋势分析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间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其数量变化情况;比率趋势分析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间经营管理中有关联关系数据的相对数(或比率)进行对比,以揭示其相对数的变化情况。
从具体计算办法来看又可分为算术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二次曲线法等,在实务中,运用一种分析方法往往很难达到趋势分析的目的,经常需对以上各种趋势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三、趋势分析的一般步骤
趋势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是根据分析目的来设计的,目的不同,趋势分析的步骤和程序也略有差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趋势分析的对象和目的;
(二)主要趋势分析指标的选择;
(三)选定趋势分析方法、建立趋势分析模型;
(四)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和数据;
(五)深入研究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关联关系;
(六)形成趋势分析结果,提供对经营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三、财险公司趋势分析指标体系
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可分为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三大类,本文重点通过盈利能力指标来介绍趋势分析法在保险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为了剖析保险主要经营指标的走势及内在关系,可根据保险各经营指标的特征将保险趋势分析指标分为保费收入、经营效益、赔付管控、费用管控四大类,每一大类指标又可细分为几个小类指标,具体如下:
四、财险公司趋势指标剖析思路
进行趋势分析时,根据确定的趋势分析指标体系除了要收集、列出不同时期的经营数据外,最好将各项趋势分析数据综合在一张EXCEL表上,如进行一年以内的经营趋势分析,可使用往前追溯12个月的经营数据来大体上反映出总体经营情况及内在的关联关系,具体剖析方法如下:
(一)通过当月保费收入指标主要分析月份产能的变化情况、产能的稳定情况,但在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业务来源结构、险种结构进行进一步细化分析,从而判断当年度保单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的可能走势。
(二)通过累计保费收入走势主要分析保费收入预算达成情况、年度产能的变化情况、对固定性费用的摊薄作用及经营稳定性的提高程度。
(三)通过规模增长率,已赚保费比可分析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影响情况,结合赔付走势,初步判断利润空间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还是可能进一步缩小,从而预期其经营利润指标的可能达成情况。
(四)通过往前追溯12月盈利月份、亏损月份统计初步判断经营的稳定性及盈利水平。
(五)通过累计利润走势分析经营利润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化情况。
(六)通过已赚保费比率走势分析准备提转差变化情况,保费增长或减速对经营利润的影响及当年度保单经营利润是否形成跨年度漂移等。
(七)通过保险业务边际贡献率变化走势,分析消化固定性成本(指固定运营费用、固定人力成本等)后的盈利能力,进而判断加大固定性成本投入是否合理,其中保险业务边际贡献率=1-已赚赔付率-(销售成本保费率-摊回分保费用)÷(保费收入-分出保费)。
(八)通过已赚赔付率(分母为已赚保费)、已赚费用率在综合成本率中的占比,分析成本费用结构的总体情况,改善经营的空间有多大、经营走势是否正常及对经营政策是否需进行优化调整。
(九)通过再保后历年制满期赔付率、不同年度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数据比较分析,判断是否受到历史预估偏差影响及严重程度。
(十)通过不同年度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走势分析初步判断险种结构是否合理,后期历年制满期赔付率、综合赔付率的可能走势。
(十一)通过固定管理费用保费率、人力成本保费率、销售成本保费率、变动管理费用保费率的走势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资源投入的配比情况,结合赔付数据进一步对公司经营进行盈亏平衡点分析及本量利分析。
五、财务险公司趋势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趋势分析的重要性应达成共识。
时点指标有利于分析预算指标达成情况分析,但由于保险经营具有赔付成本滞后反映的特点,赔付一旦出现恶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调整和优化,规模越大调整期越长,保费产能变化及经营成本的变化也有类似情况,作为经营管理层在日常分析时不仅要关注时点分析,更要关注主要经营指标走势,这一点管理层一定要形成共识,并对分析资源进行组织调配。
(二)趋势分析指标在时间应有一定跨度。
没有一定时间跨度就难以看出经营趋势,一年以内的中期趋势分析可以用每个月的主要经营指标走势为分析时点值,一年以上的长期趋势分析可以用半年或每季度的主要营指标走势为分析时点值。
(三)在主要指标选择上应考虑到重要性原则
影响财险公司经营结果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趋势分析时想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都包括进来是不现实的,在趋势分析指标选择时,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各项可能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只能考虑和包括与经营结果影响比较大的关键指标。
(四)各项经营指标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
为了增加数据的可比性,各期使用的经营指标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如因经营需要对经营指标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应对前期同一指标进行追溯调整。
(五)要适度考虑例外因素对经营的可能趋势影响
对于台风、火灾等例外、突发因素从历史趋势数据很难做出准确分析,规模较小时尤其如此,在经营趋势分析及预算达成情况分析时,最好是在经营成本上要为可能的大额赔付留有预算缓冲空间。
(六)趋势分析工作应常态化,并形成会商机制
趋势分析结果须与管理层的所有人员共享,最好根据分析结果定期召开分析评估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并形成配套管控或纠偏措施,才能达到真正管理效果。
六、财险公司趋势分析法成功运用案例
××财险公司福建分公司2012年保费收入10683.64万元,经营利润638.34万元,如何做好财务规划和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产能和盈利能力,年初本人建议在下属中心支公司全面推广趋势分析法,对每一家下属中心支公司都建立动态趋势分析表,对其主要经营数据进行动态剖析,并下达财务管理建议,现以其中一家中心支公司2013年7月的趋势分析为例。
(一)××中心支公司经营趋势分析表:
单位:万元
(二)经营情况评价
1、保费增长速度尚可,尤其是2013年3月后保费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盈利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提高,2013年七个月经营6个月盈利,综合赔付率稳步下降,准备金提转差的影响明显减小,保险业务承保边际贡献能力明显提高,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
2、2013保单再保后承保年度制满期赔付率明显偏高,并且持续多月在50%以上相对高位徘徊,1-7月的利润贡献主要来自2012保单,随着2013保单对经营的贡献加大,后期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明显减小,经营利润进一步扩大能力明显削弱。
3、各项费用管控指标总体来看相对稳定,但人力成本保费率上升明显、固定运营费用没有明显下降,销售成本保费率明显偏高,规模效应并不明显。
(三)财务管理建议
1、保费收入虽实现较快增长,但新增业务来源主要为营运车,2013保单赔付率明显高于2012保单,经营的不稳定性后期会有所反映,2013保单赔付率在相对高位徘徊,说明赔付率在高位有一定支撑基础,后期必须加大险种结构改善力度,减少营运车业务占比。
2、保费规模的上升对费用的摊薄影响尚不明显,人力成本保单率明显上升,销售成本保费率较高,说明各项费用管控成效尚不明显,后期应加大费用数据细化分析,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降低费用成本,为赔付指标的可能上升提供更大利润缓冲空间。
分支公司管理层根据财务部门趋势分析建议加大了该机构的险种结构调整力度和费用管控力度,近期各项管控措施已陆续到位,该机构各项经营指标走势也明显趋好。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已实现下属机构全覆盖,并且每月根据其最新经营趋势进行动态评估和管理,从分析和管理结果来看,收到了非常好效果,各下属机构各项盈利指标普遍向好,目前这一分析管理模式已在全国各分支公司全面推广。
综上所述,趋势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态分析方法,能有效的克服静态分析法在分析范围上的不足,有利于引导财险公司管理层以趋势的眼光,而不仅仅是时点的眼光看待经营,由于保险经营成本的反映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的特点,趋势分析法在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尤其适用。 (作者单位: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崔也光,《财务报表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2]陈国欣,《财务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
[3]彭雪梅,《保险会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关键词 :人寿保险公司 营改增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改革,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
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改增试点方案。从2012 年1 月1 日起,在上海试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截止2013 年8 月1 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2014 年1 月1 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自2014 年6 月1 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试点范围。
2014 年3 月13 日,财政部税政司营改增试点运行的基本情况,2013 年减税规模超过1400 亿元左右。
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财政部正在酝酿于2015年度颁布金融服务业营改增政策,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改增的变化将对保险公司带来较大影响。根据已完成营改增改革行业的经验,政策颁布和政策实施的时间间隔已经越来越短,留给保险公司的准备时间将非常有限。
截至目前,虽然保险行业营改增具体政策尚不明朗,但是营改增将对保险公司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包括对于财务处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产品定价和信息系统等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从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寿险公司”)实战角度,提出提前准备,及时调整公司现有管理及业务流程,以应对营改增的冲击。
一、营改增背景介绍
要了解营改增,首先要了解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区别。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基本公式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基本公式是营业额乘上营业税适用税率。
目前,我国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流转税制,对销售货物主要征收增值税,提供劳务主要征收营业税。保险业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前中国增长最为迅速的生产业,但是我国对保险业实际上在重复征税。对于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的保险业,购进已纳增值税项目所承担的增值税不能抵扣,由此发生的增值税、营业税重复征税将导致保险业更大的税收负担,对整个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
从国际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看,目前全世界已有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通常会覆盖绝大多数货物和劳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逐步实现对于货物和劳务征收统一的间接税,使增值税覆盖绝大多数货物和劳务,符合国际惯例。
总之,增值税的“链条”完整了,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完善现行税制,有利于提升征管效率。
二、营改增对寿险公司现有财务、业务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营改增既能对保险公司的采购、管理带来益处,同时增值税相比营业税在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会计核算、人员操作及合规要求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保险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支持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一)机遇
寿险公司能够在收取费用或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时,通过明示的方式向服务接收方收取增值税;各项支出对应的增值税将不再是寿险公司的成本,因经营采购、接收服务而产生的进项税可抵扣,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上降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纳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增值税的统一申报与管理将为公司带来集团内各单位税务及操作流程整合与改进的良机;增值税的以票控税、特有征管等模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公司的税务合规以及业务流程的操作风险。
(二)挑战
营改增是对公司管理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具体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控五要素均带来较大影响;对承保、理赔、批改、收付费、佣金/手续费、再保、采购、税务等核心业务流程均需重新评估、改造;增值税合规管理工作将增加保险公司的合规成本,如人员培训、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等;现有的增值税的征管方式和征管理念对财税处理带来的挑战等。
三、营改增对财务管理流程的影响及应对
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如保险业全部采用简易征收,保险企业将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重复征税。采购产生的进项税其税率在营改增后高于原营业税税率,会增加采购成本。如不采用简易征收,保险业营改增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增值额的确定,例如由于赔付支出无法给公司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如何抵扣,进而如何确定增值额就很关键。
但无论怎样,在寿险公司的经营价值链中,营改增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首先,保险核心业务流程,包括:产品设计、承保、保全、理赔、收付费和单证管理等流程需要根据增值税相关要求进行改造,流程中的岗位职责、信息交接、重要表单样式、开票时点等需要重新检视、评估和再设计;其次,需要对会计和核算、财务管理、单证管理、税务等管理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评估,防止科目使用错误、虚开增值税票、进项税票过期、进项税分摊不清无法抵扣、操作失误等风险的发生。下面举例分析对保费收入、手续费支付等财务流程及发票管理的影响。
(一)对收入及税收流程的影响分析
1、对收入确认及税收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寿险公司对投连险的管理费收入作为收入核算,营改增后,对这部分收入的税务处理将随之明确;现行税法对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健康保险免征营业税,营改增后,将重新核算免税和非免税业务的增值额,将带来对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调整。
2、采取措施
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原则。
修订《会计核算办法》等制度办法,重新制定增值税下会计处理规则:对保费、赔付、给付、费用及资本性支出均需进行价税分离,分别核算不含税金额及对应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制定衔接过渡方案以核算营改增之前销售的长期保险;明确处置资产、视同销售、采购等业务环节的会计处理。
(二)对手续费计算与支付的影响分析
1、对手续费计算与支付的影响
对寿险公司中介业务手续费,主要是计算规则与数据口径的重新定义;手续费分摊、手续费发票与支付时点;发票、合同与付款信息一致性;进项税发票登记与保管等变化带来影响。
2、采取措施
梳理并调整手续费计算规则;明确手续费计算及其分摊规则;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手续费的自动计算;调整手续费支付流程,嵌入对进项发票的获取要求;建立进项发票的记录、存档、认证和接收流程;发票、台账与收付信息的每日核对;增值税发票信息的系统标示;对于已收票、未收票、待收票等系统存在报表和提示功能等。
(三)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经营数据分析与预算考核影响
调整考核指标的取数口径,需按照价税分离后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及资本开支进行分析;对预算考核取数口径的影响等。
2、采取措施
过渡期实行经营分析数据口径的对比分析;调整营改增后预算考核指标设计,重新制定考核政策,使考核更加符合公司战略导向。
(四)对发票管理流程影响分析
1、发票管理影响
以票控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开具、传递及管理难度非常大;操作复杂繁琐,每一张专用发票都需要通过税务机关认证方可抵扣,认证手续繁琐;增值税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确保及时取得符合规定的进项抵扣凭证,确保销项发票的管理严格;开票不及时可能会带来合规风险;进项税票获取不及时可能带来的抵扣损失等。
2、采取措施
在全流程中对增值税发票进行管理。制定全面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包含领用,保管,开具,寄送,作废,红字冲销,留存等流程;加强对采购发票的管理,包含发票获取、移交、认证、报账、退回等;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营改增 未雨绸缪 稳占先机》.德勤.中国.2014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