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工程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3 16:36: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工程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工程管理

篇(1)

引言

许多的专家学者们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如马辉提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创新训练”三位一体的结构,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工程项目进行总体把握[1]。但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实证方面研究较少,而且也没有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区别分析,而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在某些地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有着办学历史较短、经费短缺、生源差以及师资条件弱等劣势[2]。如果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过多地复制了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如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等,而没有把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发挥出来,就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好脚跟[3]。因此如何发挥福建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建立适合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课题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福建省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开设的课程,以供参考。

一、福建省建筑行业现状

调研课题组首先对福建省建筑行业的目前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许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反映部分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究其原因,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乃至课程实践体系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对学生上述专业素质很少有专门的培养,或者隐含在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接受调研的建筑企业建议学校可开设相应的课程尤其是课程实践环节来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训练,以解决上述问题。

二、初步拟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课程

1.确定调整课程范围

为保证课程调整及人才培养的合理性,课题组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框架中寻找可调整的课程范围,其建议的实践内容中有一个是“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4]。故课题组把“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部分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部分,而其他部分保持不变。同时课题组将在该部分设置6门相应的课程,每门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数为一周。根据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需求,课题组进行总结综合拟定了涵盖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等能力培养的12门相关课程,并以此清单为蓝本,展开课程的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及其权重

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除了有教学质量保证外,还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构建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机制[2]。因此首先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他们想学、爱学,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其次,民办高校的竞争归根到底仍是教育人才资源的竞争,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在于教师人才[5]。因此也应该征求该专业教师的意见,只有他们想教、愿意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果的。最后,市场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应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5]。因此也应该征求企业的意见,只有企业认可的课程才是最有用的课程。为此,课程组以上述拟开设的课程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分别对福建省内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分别代表该实践体系的受教育者、教育执行者以及教育成果评价者,他们的权重各占1/3。

三、拟开设课程的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认为大部分的工程管理毕业生存在人际交往差、工程类的公文写作能力差、沟通协调能力弱、职业道德素养缺乏以及心理素质低等专业素质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作为学生/教师/企业,您认为下列课程(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中国酒及酒文化概论、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职场口才综合实训、职场为人处事、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训练、生活中的心理学)中哪些课程应该列为重点开设的课程,哪些课程应该列为次要开设的课程。请按课程的重要性给分,0分代表不需要开设,100分代表最需要开设。调查组同时对上述12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备注解释,以便以调查对象理解。

2.问卷调查的开展

调查组采用邮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出学生类的调查问卷5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483份;发出教师类的调查问卷1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96份,发出企业类的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收回有效份数182份。

3.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分别对学生、教师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将该课程的得分与所有课程的总得分之比作为该课程的权重。对于教师,他们认为心理素质训练等心理素质方面课程更重要,而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重要性次之;对于企业,他们对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则要求不高。根据表2可以看出,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以及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等10门课程的累计权重为84.75%,超过80%,所以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重点实践课程。又因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方向相关课程设计与实习”建议周数是6周。因此可设置的课程数量最多为6门,则取前6门,也即取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重点开设的课程可以考虑安排其为选修课程。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建筑工程应用文写作应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次要实践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四、结论与展望

1.虽然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相比有着很多的劣势,但也有对市场变化反应快速、灵活的体制等优点。民办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就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也即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2.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践体系课程构成应该加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养方面的训练,而对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可以适当弱化。即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心理素质训练、职业道德与工作价值观、职场为人处事以及职场口才综合实训等课程或其相类似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其他课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开设。

3.本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的总有效样本仅为761份,样本数量略显不足,不能很有力地说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本文在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的权重系数的分配上仅进行平均分配,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上述缺陷,笔者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设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马辉.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1,10(9):40-43.

[2]向磊.论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李宏波.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篇(2)

1.1 工程管理审计的定义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即工程管理审计是既要对工程业务活动进行审计,还要对该工程的管理活动提出建议和评价。

1.2 工程审计的发展

工程审计之初,只是对工程造价的确认。随着人们对工程审计的深入了解,单纯的造价确认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造价确认就逐步延伸为对整个工程各阶段的审计,就此形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随着工程人员对审计理念的进一步理解,只对工程各阶段的业务活动进行审计还远远不够,还应对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由此产生工程管理审计。整个工程审计的发展历程简要概括为:造价确认――全过程跟踪审计――工程管理审计。

1.3 工程管理审计的关键内容

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和工程各阶段事项进行审计。对制度建设的审计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审计(梳理各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工程管理流程等)。重要事项审计主要体现在过程把关,如造价审核、招标阶段审计、工程款付款审计等。

1.3.1 内部控制审计是定期对建设工程归口管理情况、人员的职责和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工程项目的各个步骤中的实行情况等业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

1.3.2 造价审核,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步骤进行造价分析和确定。通过对投资的估算、招标控制价、工程变更价、竣工结算的审计来确定。

1.3.3 招标阶段审计是指的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和项目合同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和合同的审计。

1.3.4工程款付款审计是依照合同和项目进展情况对建设工程用款拨付进行审计。

2 工程管理审计的特点

2.1 全面性

管理审计模式下,进行审计的部门要通过工程立项,工程施工和后期验收、结算等一系列的方式来监督此工程项目的进行,确定其真实性和效益;确保此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期间的操作规范。审计部门的职责就是对工程项目的监管,以及对造价的分析和控制,这也是其主要的工作范畴。但是,审计部门并不等于替代了工程管理部门,两方各有其工作性质,工作范畴不同。

2.2 工程管理部门的审计要求

审计部门的工作就是监管工程项目的进行,在其管理审计方式下通过的一套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的进行提出意见和评价。在这种模式下要针对工程项目来进行不能脱离其监督对象,明确其目的。

3 高校工程管理审计的难点

3.1 内部专业人员不匹配

现今的各高校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数量远不及高校工程项目建设的需求量。事多人少,工程的各环节有时不能面面俱到,力不从心;其中以负责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人员尤为奇缺,此外还有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稀少,学法律、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士就几乎没有,面对较为专业的工程管理往往难以应对。

3.2 工程管理部门配合的问题

就高校而言,内部审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均为学校职能部门,级别一样,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所以事实上,工程管理部门处于不受审计监督的状态,一旦实行管理审计模式,可能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的反对。

4 工程管理审计在高校基建项目各阶段的规范化建设程序

4.1 项目决策阶段审计

4.1.1 项目建议书内容规划

项目建议书内容方面的审计主要是:此项目进行的依据和进行的条件,并进行初级步骤的规划和建议,进行资金预估,步骤的设想以及最终效益的总结。

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计

对可研报告的审计,要对全部的项目进行审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映,查看符合规定的理论依据。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各种项目数据的合理性提出意见,全面分析此工程项目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的和社会的,了解清楚各工程?目的程序步骤,真实客观的做出建议。

4.2 设计阶段审计

4.2.1 初设及设计概算审计

审查设计单位资质合规性,审查初设批准程序是否到位,设计概算是否合理。

4.2.2 施工图设计及设计预算审计

进一步审查确认设计方案,审查确认设计深度,为后续发包提供依据及建议,审查设计图纸的质量,以减少后续的变更与索赔,审查设计预算的编制(量、价及费用问题,依据问题,技术经济指标评价)。

4.3 招投标阶段审计

4.3.1 招投标过程中各项造价文件资料的评审

主要对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的合理性、正确性进行评审。

4.3.2 招投标过程中合同文件的审计

主要是对合同形式是否符合本工程的特点、规模、合同内容(尤其是造价相应条款的完备性)、风险分担的公平性、合理性、严密性、是否依法签订等进行评审。审查合同的核心内容、主要条款是否齐全:包括合同主体、标的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安全、进度、结算、变更和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和方式、保修、违约责任和争议的处理方法等。审查是否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合同的拟订与审核是否岗位分离,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签署合同。

4.4 施工阶段审计

此阶段审计的重点工作是处理合同履行中的各种变更问题和索赔问题。高校应严格控制项目变更部分,防止“低中标高结算”现象的发生。确需变更的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变更,严防先施工后审批的现象发生。

4.5 工程结算阶段审计

此阶段的审计方式较为成熟,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合同约定完成相关内容。督促工程管理部门催促施工单位及时编制工程结算资料,并对结算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计部门是否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计,是否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结算审计工作。

4.6 财务决算阶段审计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280-02

一、课程设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一)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有近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开设基础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普通高校在实施教育部1997年撤并部分本科专业过程中,把原来与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相关如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技术经济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进行重新组合,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二是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原来专业如投资经济、建筑经济等专业的基础上,改设为工程管理专业;再之,就是一些少数高校在学科和教师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也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学界认为目前工程管理人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如下看法: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结构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脱节;专业目录和课程体系设计比较落后,且缺乏学科交叉;三百所高等学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领域广泛等。中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要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教育,应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学科地位,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对工程管理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二)建设部的课程设置建议

对于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设部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的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 [1],其把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三部分,其一,公共课程共1 200学时;其二,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性课程共1 000学时,专业平台课程包括技术、经济、管理、法律4个基础平台,特别强调技术类的专业平台课程,该类课程总计850学时(其中50%用于技术类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性课程占150学时;其三,安排300学时,学校可根据其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使用。

该方案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平台课程,特别是突出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方案适用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开设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对于有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是强项和优势,但对无专业工程背景的院校,却是其弱项和劣势。

(三)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另一个更具有权威指导性的文件就是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各专业主要核心课程 [2],其中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专业编号110104)给出的主要核心课程如下:(1)管理学;(2)经济学;(3)应用统计学;(4)运筹学:(5)会计学;(6)财务管理;(7)工程经济学;(8)组织行为学;(9)市场学;(10)计算机应用;(11)经济法;(12)工程项目管理;(13)工程估价;(14)合同管理;(15)房地产开发与经营;(16)工程项目融资;(17)土木工程概论;(18)工程力学;(19)工程结构。

以上课程包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构成经济管理知识体系平台;同时还有八门工程管理与工程技术方面的主干课程,构成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基本构架,是各个高校在制订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计划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依据。在此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设置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因此该课程方案更适合于一般性质院校,即无论有无专业背景的院校,为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该核心课程体系建立的知识平台是充分的。

二、石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思路

(一)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石油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和石油石化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结合油田企业和石油化工企业在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安装、石化设备安装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生产活动,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因此该专业应该以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建筑工程学科相互交叉为特点,依托石油、石化企业,突出油田地面建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培养方向,体现“既懂管理又熟悉工程”的特色,培养学生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石油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要求

石油院校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投资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该了解石油行业的相关知识,对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环节、建设需求、管理特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石油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等,学生在掌握一般的工程管理相关基本理论和培养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也要能做到专业学习和石油生产相结合,突出行业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三、石油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1.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科大类科学制订培养计划。依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依照拓宽专业口径的思路按学科大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依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以及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的思路设置专业课程。

2.在保证通识课程教育的前提下,把专业基础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等前移,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专业课程,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进入校门之初就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传承石油类院校的办学历史与服务面向,在专业培养中体现石油特色,开设“石油工业概论”、“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钻井工程概论”、“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课程。

4.鉴于学生在“大四”学习中出现的考研、求职等“大四现象”,建议第七学期只开设选修课程,不开设必修课程,第八学期设置“毕业设计/论文”及专题报告等项教学活动。

在这些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路之下,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研究结果和教学经验,建议石油类院校可有如下表的课程基本设置:

四、小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从整体性探索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培育学校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培养新模式是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长期工作重大课题。建设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的两点思路:一要有准确的专业定位,结合石油特色方向,推进多模块培养目标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二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思考,课程设置的研究至关重要;此外,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分层实践体系构架、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也都是高等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立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2):4-7.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工程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管理专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主要分布在建筑行业、财经类、矿业、电力行业、各综合性大学等院校,其中包括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著名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毕业生,工程管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其行业背景不同,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不同,因此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分为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营及物业管理5个专业方向。相关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战略的需要,在上述5个方向中选择一至两个方向,并依此确定该专业的主学科归属与办学设置,或偏重于管理或偏重于技术,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向。沈阳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毕业生3届,在校生160人。该校作为电力行业背景的本科院校,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逐步打造专业特色,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电力工程建设管理。

一、设置依据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匮乏

电力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需要是我国长期现实,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对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为克服传统电力生产企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与高污染缺点,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传统电力工程的改造,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

2、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

3、优势条件

沈阳工程学院原隶属于电力部,是电力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为电力生产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贡献于电力生产企业的各个岗位。60年的电力行业背景为该院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生产与建设经验,同时储备了充足的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多年的管理系办学史也使学院拥有了大量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才。而土木工程专家则为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提供了一般工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保障。

4、满足市场需求

从学生就业角度看,通过对2010、2011、2012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能进入电建公司和电厂工作,基本都从事电厂的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但是,据反馈的信息表明,没有明确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不能很好满足电建企业工作的需要,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的电气自动化二学位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开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中增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并将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牢固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估价、方案策划、投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符合国情、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拥有将该专业方向办好的明智选择。

二、电力工程人才需求预测

1、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新建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加和现有电力工程项目的发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持续上升。

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

2、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质量预测

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我国的电力工程的规模呈现大型化趋势,从而要求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统筹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随着电力工程运营时间的增加,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影响着工程运营人员及周边公众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要求工程建设人才具有精细化作业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又使要求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准。

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

由此我们认为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为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拟开设电力工程方向。

三、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符合用人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电力行业市场调研以及该院的定位,其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第一,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该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

第二,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本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并且课程体系设置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课程列入专业课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既能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增加岗位就业竞争力。

第三,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五、结语

电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依托电力行业、企业,根据电力企业的需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建设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以适应电力工程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在培养方案里很多高校教育都要求学生能拓宽掌握专业性内容,并要具有一定的的实践能力,以其适应现在建筑企业的经营。同时,在工程技术方面学生对施工过程及技术上来严重缺乏具象认识,一些施工原理也是只能是一知半解。对施工实际情况缺少解决了解,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计划学时上的限制,学生根本没法接触一些专业的实验课堂,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使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建设管理方面学生对学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更是缺乏,学生因为得不到校外实践的条件没能参与具体某一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活动,当实操时工程管理的知识还存于表面的了解,大大脱离了对工程实践的能力,更不用说对每项技术的了解与解决的方法应用,由此看来,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没有适合需要的现代实践教育方法,学生得不到有效实践教学现实需求。

(二)课程配置不合理,满足不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分配一般流向于建筑企业为具多,通常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及建筑建设甲方。毕业生在这些企业工作数年后都基本会参加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希望能对口执证上岗并能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得到更多的待遇。目前,我国建筑类的注册职业资格有十几种考试,除了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取注册类的造价工程师和建造师及监理工程师等等的考证。这类的考证虽然要求和内容侧重点有所不一样,但考核的知识体系都有着共通点的内容,学生普遍反映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从学习的知识面到掌握知识的程度都无法满足这些考试的要求,学生原来学过的知识那怕有更多的内容是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上应该会更测重于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去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到各种专业资格考试。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教育的工程管理专业要实现创新体验式模式教育教学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一般要以仿真实践作为实验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参与预先要计划的工程管理项目,专业教师必须在学期前要制定下个学期的整个教学目标及内容,把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学混合结合在实习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上让学生多点运用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技术、招投标案例知识的素材。通过这方面让学生去分析,模仿管理技能的实践,再次提升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的了解及运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也可以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方方面面的提升。让他们能在工作上有了规划、协调组织、施工管理及决策能力。

(二)教学条件配套化,成立校企业实践、实验多元化培养

工程管理是以紧密围绕项目行性研究、质量、施工、造价、综合管理与仿真创新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的管理决策、项目管理、施工过程、还有采购管理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室里必须要配套完善,设配要运用到网络化教学、模型案例教学、招投标方案实例室等实训教学。工程管理主要是培养工程建设人才的专业,他既服务于地方建筑行业的经济类建设,同时也与各方的建设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与当地区域的一些大中型房地产建设企业拼为长期合作,以此联合达成培养工程管理高职生的合作协议。另一方面,要建立完整而健全的校企实践培养管理制度。通过在这样的实践基地去学习,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工程管理各项的活动,也为工程管理专门化人才培养提高更有力的师资条件。

(三)提高专业技术创新,开发WEB3D技的模拟仿真教学软件

工程管理学科具有较强、较大的综合性专业范围,这必须具有相应配套的实践环节。在教学技术方面教师可以大胆创新引进技术,可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设计一套基于WEB3D技术开发模拟仿真教学软件,这套WEB3D技术主要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虚拟世界提供关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让学生如同在身历其境一般。基于Web3D技术在运用实践教学中时,可以对学生学习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比如:项目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领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设定的“业主代表、项目经理、建设监管部门”等等角色,通过这个教学软件去模拟事故处理、施工工艺等过程。使得学生有尝试了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上能够预测最终的结果(费用、工期、质量等),使用模拟仿真教学是有利于贯通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让学生更多领略到工程整个过程的重点。

三、建立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的图文、音像、设计模型等资料库

当今有好多的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一些音像图文都缺少档案归纳。那么造成了每工项工程都有少许遗漏及不全。在工程建设中音像、图文建设、设计模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音像图文的详实、客观、可重复体现到历史情境也倍受培养工作者的青睐。在培养的同时学校及建筑企业应该多建立这方面的资料库推动每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音像图库资料的编辑、整理、存储、管理科学等特色,且应该是多个项目。这些存储的资料内容还要包括前期的项目策划、招投标、施工过程、工程监理、运营、验收等全过程,除此以外还把有每次的会议内容、决议文件、背景条件、实施过程等等都一一归纳存档。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对音像图文资料的了解,认真去研究体验到管理者的成功经验,也让他们可以形成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合理解决现场施工实习发现的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建立工程项目建设的图文资料库有利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一种创新成果,建立这样的资料库并非由校企一步完成到的,应该提倡各高校和企业都支持及共同创建资源共享。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民办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紧迫要求,对建筑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作为一个刚刚升格为本科的专业,以往的高职类人才培养方式及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本科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南通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民办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在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认真负责教学,学生基本能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不少学生存在上课走神、玩手机等情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加之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体现在《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制图》等课程方面,在课堂中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出现无心向学的情况;学生缺乏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中普遍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中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聊天、玩手机、睡觉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加之部分教师的课堂授课方法比较单调,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讲课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到学习上,在课堂中难以进行有效学习;一些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够和疏于管理等,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2.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1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特点。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因招生录取分数较低,生源参差不齐,学生总体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听懂教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学现象。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不端正,不太喜欢学习,特别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加之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等,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2教师教学内容偏理论化、陈旧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也日新月异,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年不变,知识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拓展和更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完全一样,上课的过程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自然提不起兴趣。比如《工程造价》这门专业课,一些老师依然沿用旧版本2004版《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然而建筑工程市场上早已开始使用2014版的《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新旧版本之间已许多计算规则已经改变。如果依然按照老版本讲,那么学生毕业之后就不能与社会接轨。一些新入职的教师,一经录用,立即上岗,从高校到高校,并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在讲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工程实例,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3.提高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3.1引进“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储备。“双师型”教师既能熟悉工程管理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兴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强弱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创建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并稳定人才,加强教师在职进修,鼓励教师去工地参加实践工作,多方式、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同时为教师提供多渠道课题申报,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2从内心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专业态度,即树立良好的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从内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做到爱岗敬业,端正教学态度,严于律己,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认真讲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教师的个人素养、工作态度、授课方式等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和赏识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树立“教学相长”的科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用丰富有趣的工程案例及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必须因地制宜,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规范教学管理为重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3.3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式和现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重难点、难易适度,更要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师渊博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注重课堂中师生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民办高校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意差异,也就是要进行层次教学。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本科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知识,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根据学生特点,注重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与此同时,要鼓励本科学生“走出去”参加国内和省内、市内的各种比赛,比如“江苏省大学生结构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工程管理大赛”等。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是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回顾。

3.4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适当增大信息量。从教师角度出发,如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适当加大信息量是很好的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反复强调为数不多的几个重点,那么就很难满足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打瞌睡,走神。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引入大量工程管理的实例或是插入当前社会最前沿的科技信息,那么既能提升信息量,更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4.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高校提高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而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围绕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理念等进行分析,为促进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松,王伟江.浅谈如何提高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J].科技展望,2015,15.

篇(7)

1定义

高校基建零星维修工程是高校校园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是指高校用于科研教学及师生生活的建筑、设施、公共空间、设备,因自然或人为造成损坏、安全性下降或功能缺失等问题时,以修理、加固、功能恢复、改造等为施工内容的项目。

2零星维修工程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的同时,学校建筑设施也正在逐渐老化,教学场所、科研场所、办公场所、运动活动场所、公共区域等等已满足不了现当今的使用要求,随之产生的是校园的扩建与改建工程,这些都高不断提升了高校零星维修改造工程的重要性。而零星维修工程其独特的问题,其表现形式如下。(1)工程种类繁多、施工点多、分布零散、单个工程金额小。因高校的特殊性,一般面积大,师生多,而且涉及的专业多,需求多而且不一样,需要零星维修的项目数量特别大,琐碎,小到增加一个五孔插座,都需要进行施工改造,但又必须安排施工队伍,单个工程的金额数量较小。(2)施工条件苛刻、工程进度要求高。因学校平日教学、周末安排各种考试,很多工程是不能安排到平日上课期间,休息时间,又要保证师生休息不受打扰,很多工程又不能安排到休息时间加班做。就会存在很多工程,使用方又会催促抓紧完成,又会各种时间都不能安排施工的尴尬。大部分基建零星维修都是安排在人员相对较少的寒暑假期间,以便管理,及施工的流畅性。但是寒暑假时间也是有限的,大部分基建项目在寒暑假集中开工,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管理人员少,问题存在严重。有的项目即使放假前采购、招标提前介入,暑假开始施工,都还是会觉得工期特别紧张。(3)高校管理人员严重紧缺。因高校工作对文凭的要求,在高校上班至少得硕士以上文凭。又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有文凭的宁愿到房产、施工单位拿高薪就业。文凭较低的又进不来高校工作。致使高校建设管理人员严重紧缺,施工量大、繁琐,通常会出现一个负责人同时负责几项或者几十项管理工作的情况,建设管理人员也有心无力很难将这些事管理到位。(4)施工无设计、监理、随意性较大。因高校零星维修的项目单个金额小,很多小项目基本上是找不到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或者说没有单独设计的必要,也就不会存在施工图,施工过程中仅有简单的施工说明,所做的工作都需要现场计量,又加大了管理人员工作。(5)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没有系统性。因为大部分高校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早,建筑设施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有的连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然而维修经费也会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这样一来,高校在进行维修计划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现象,缺乏系统性,从而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和维修效率的下降。简单举个例子,在屋面治漏方面,经常只针对漏水点补漏,而不整个治理,这里漏水点止住了,又串到其他薄弱点开始漏水,因而出现了这里不漏,那里漏的局面,修补无效的结果。

3零星维修工程一些对策

3.1管理人员加强专业学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零星维修工程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并不会因工程小而降低。工程管理人员要需具备沟通协调、引导监督、全局把控等管理才能,对新技术、新材料要与时俱进的考察,学习。

3.2引进专业人才、单位

篇(8)

按标的物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材料供应合同和设备供应合同。按承包范围不同,一般可分为总包合同、分包合同。一般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工期要求比较严格,其中有许多复杂的专业项目时,应选择总承包的形式,这样虽然会提高总投资,但可以避免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不当造成返工浪费、工期延误,相对节约了工程投资。此外,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工程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管理能力不强的现象,采用总包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建设方的管理难度。如果工程投资项目各专业交叉施工相互影响较小,且专业性较强,则可采用分包的形式,即建设单位直接与各专业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但在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各分包承包商向总承包商交纳的配合费和管理费的计取方式和数额,避免工程结算纠纷,建设方既可以有效地进行工程投资,又可以以费用补偿的形式将协调配合的责任转移总承包商。按合同价款形式不同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及成本酬金合同。总价合同对发包方最有利,而成本加酬金合同最利于承包方。高校工程建设项目一般是在新生入校时投入使用,因为工期的限制,前期工程的论证和准备工作都不是很充分,因此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大多采用费率招标,这样确定的合同形式一般都是成本加酬金合同,这种合同形式会导致建设方承担更多风险,而且无法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而承包商也不可能积极地去控制成本。对于设计工作滞后的情况,建设方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采用最佳合同形式,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

二、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现状

建设工程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并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缺乏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一,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间断性,学校对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很少培养和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一旦进行工程建设,职能部门只能调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大部分学校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物性工作,甚至有领导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就会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第二,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归档程序及要求,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

第三,合同签订不严谨。在高校工程建设领域,承发包双方普遍对合同不够重视,在签订合同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把合同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就缺乏可操作性与完备性。此外,由于建设工程涉及到的专业分工多,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客观能力与主观疏忽等因素的影响,合同条款之间、不同协议之间以及图纸与施工技术规范之间都可能出现矛盾,而现实中,熟悉工程实践的专业人员不具备订立合同的法律素质,学校领导对工程合同给予足够重视的也只能聘请律师来负责合同的审查,而熟悉法律知识的律师却又不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样的合同很容易导致与现实情况的脱节,从而引发合同纠纷。因此,为了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各个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有效规避合同风险。

第四,工作衔接程度不够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和大宗物资材料必须进行招投标,而高校管理过程中参加招投标的一般是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而真正的合同议定人和审核人往往没有参与招投标过程。对工程的进程了解不够全面,在签订合同时很容易使合同内容与乙方的投标书脱节,而在合同的常规解释顺序中,“合同书”排在“投标书”之前,所以法律只会承认合同书中的条款。

三、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建议

(一)合同签定过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要重视合同乙方的法律资格审查,既要审查参建单位的法人资格,更要重视委托人的合法性。因为目前机构和人繁多,经常出现中标后,施工企业更名的现象,如果委托书不及时变更,极易形成合同纠纷。

二要尽量避免工程合同主体不当、文字不严谨规范、条款挂一漏万、只有从合同没有主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等情况。

三要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工程审计单位和审计方式,确定审计费用的支付责任,明确审计费用计算方法或有关文件编号,施工单位应支付的审计费用要明确支付方式(一般是甲方代扣)。

四要尽量避免边施工边签合同或先施工后签合同的情况。合同签订不及时,不利于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五要重视材料供应合同的签订。材料供应合同中对于承包商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格的约定必须合理、无歧义。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对建筑行业一般惯例和有关规范的了解,掌握材料的市场行情,签订内容缜密、措辞严谨的合同条款,避免纠纷。控制了材料费的支出,很大程度上就能控制住工程造价。对于建设方采购供应的材料、设备,其采购合同要强调“货到验收”、“交货地点”等条款,合同中更要注明材料设备的型号、品牌、数量、色调、单价等。

六要充分利用询标阶段解决问题。目前高校多采用招标形式择优选择承包商或材料供应商,当评标委员会选出中标候选人后,学校的工程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询标阶段解决合同签订中的难题。实践证明,在这一阶段处理问题远比确定中标人后签订合同时再进行谈判轻松得多,达到的效果也较为理想。在询标过程中.可以让候选人明确并承诺在以后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费用怎样计算,避免以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如材料供应合同中材料质量、供应时间、卸货费用、验货交货制度、奖罚措施等;工程承包施工合同中关于项目负责人、管理班子人员的配备及更换、施工单位如有严重质量及偷工减料问题的处罚、文明施工的制定与实施、工程质量、工期奖罚、甲供材料的结算,另行分包工程的管理费用等,对未列入报价的费用项目则应要求候选人明确承诺视为已含在总报价中,不再另行计取。

七要注意合同谈判技巧。实践证明,在谈判中一味采取强硬态度或软弱立场都是不可取的,都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采取刚柔结合的立场则容易收到理想效果,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才能应付谈判的复杂局面;在谈判中要随时研究和掌握对方心理,

了解对方的意图;不要用尖刻的话语刺激对方,要以理服人,求得对方的理解;要善于利用机会,因势利导,用长远合作的利益来启发和打动对方;巧妙把握退让的尺度,使双方都能有得有失,共同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办法;对谈判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有经受各种挫折的思想准备,对分歧意见应相互考虑对方的观点,共同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应及时终止谈判,寻求时机再次谈判。

八要引入律师管理机制。签订工程有关合同必须遵循建筑业的法律法规,明确工程变更、索赔、合同价款的支付及调整方法,明确发承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工程发承包双方充分了解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及违约责任,并自觉履行义务。引入律师管理机制,不仅使合同签订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严谨化,保证法律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得以充分体现,还通过律师为建设方审查合同,避免了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漏洞,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

(二)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合同的严肃性,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防止承担违约责任。

二要重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变更在工程实践中非常频繁,变更意味着索赔的机会,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加强管理。合同管理人员应该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的文件,如图纸、各种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和业主变更指令,并对变更部分的内容进行审查和分析,对口头变更或要求等,要及时进行书面确认。此外,必须严格发文、收文签字程序,为今后解决争议保留证据。

三要加强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即合同的跟踪。首先,发生与约定不符的情况时,要及时协商,签订补充协议,并明确相应作废的条款、协议;其次建设单位应对与工程有关的合同进行分类,统一存档,便于查找。建设单位还应随时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工程承包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没有履行合同文件,根据合同规定,及时行使甲方的权利。此外,建设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支付报表,指派专人管理工程费用的支付情况,及时扣回预付款或超额支付款。

四要根据合同约定及对方履行情况,正确行使抗辩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施工质量差,建设单位就可以拒绝支付工程款,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反之,如果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承包商就可以暂停施工,以防范风险扩大等。

篇(9)

一、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过程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实践历经多年发展,从工程竣工结算开始,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内控基础性评价,进一步发展到目前要求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审计全覆盖。

(一)推广全过程审计

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后,高校审计部门更多采用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模式,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

这一阶段,高校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推广到工程各阶段,不再仅仅拘泥于竣工结算审计。全过程审计模式成为高校工程审计部门的标配,审计人员开始在事前、事中参与工程审计业务。

(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第46-53条专门描述建设项目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文件要求项目单位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建设工程审计方面,提出“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

2016年,《关于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部属高校等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其中包括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内控评价要求对业务内容高度熟悉,离不开工程审计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评价初步打破了工程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的界限。

(三)推动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制度建立

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要求各部属高校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

这一制度实质是学校投资决策机制,由学校成立决策机构投资评审小组,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对建设标准、投资计划、设计概算等进行评审,是确立审计标准的过程。实行投资评审制度,可以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目标,形成造价管控硬性约束。

二、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分类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按照审计维度和审计内容,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划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工程业务内控审计、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工程财务内控审计、工程财务事项审计(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审计是管“机制”的,事项审计是管“具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内容。机制主要是确定“谁、应该做什么、是否做到位”,针对的是部门管理;事项主要是某一项工程的某个环节是否遵守相应的规定,针对的是具体的事项。缺少内控,审计缺少抓手和骨架;内控达标后会大量节约事项审计的工作量。

在实践中,工程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业务和财务事项审计工作。工程造价审计,指工程业务重要事项审计中对造价的审计。工程招标审计,指工程业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招标阶段对造价的审计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包括控制价、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付款审计,指财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依据合同对不同阶段应付款项适当性、准确性的审计。造价、招标、付款等审计,均依赖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建立。

三、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重点

(一)工程业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是否对工程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否建立投资评审等投资约束和控制机制,是否对使用方功能需求进行管理,是否制定并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等。

(二)工程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建设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付款审核、复核机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和工程财务事项重点

不同审计阶段,业务审计和事项审计均可以分为造价审计和文书审计两类,具体如表2所示。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经历了审计单项重要事项(竣工结算)、审计多项重要事项(全过程审计)、审计内控与审计重要事项并重的发展。

四、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业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1.缺少实质性投资控制机制

以往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均需要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等。教育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的造价控制目标。尽管存在控制目耍还是存在部分工程造价突破设计概算、大量出现洽商变更的现象。投资控制未在工程开展前期发挥作用。

2.工程建设未归口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新建工程、修缮工程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建设管理制度不同、人员职责分工不同。建设工程是复杂的管理事项,需要专业人员分工配合,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职责分散不利于集中人力,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3.工程建设各阶段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第一,立项阶段未明确条件,部分工程未确定使用部门已经立项。在此条件下,工程管理部门无法确定建筑特殊的功能需求,是按照理科实验楼建设还是按照文科科研楼建设,是建设化学、生物类“湿”实验室,还是数学、理论物理类只需要用电条件的实验室。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改动,造成造价失控,严重浪费人财物。

第二,设计阶段未进行限额设计,也未建立各类建筑通用的建设标准,可能导致部分项目过于豪华或过于简要,均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第三,招投标阶段未建立招标控制价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建设工程招标委托市场招标公司进行,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文本均由招标公司安排。招标控制价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未能落实管理部门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责任,招标价格形成风险敞口,中标价可能远远偏离市场价。

第四,竣工阶段未落实结算管理审核责任。工程竣工结算由原合同部分和洽商变更部分组成,部分高校未建立洽商变更的审批制度,洽商变更金额较高。工程结算直接由施工方报送,工程管理部门未对结算进行实质审核,导致工程结算价格虚高,大幅增加造价失控风险。

(二)工程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建设管理部门未建立财务付款管控机制,内部未确定付款审核、复核流程,未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财务部门未建立工程款项支付的审核、复核、付款流程,相当于只履行了出纳“核票”职责,未履行财务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未突出重点

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据统计,在工程立项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80%,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70%。施工前基本决定了该项目造价的大半。

在工程审计业务中,部分高校未能在投资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参与,未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进行限额设计和功能需求管理,对设计概算、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重要环节缺少管控。施工阶段后紧跟管理部门,采用旁站式的审计方式,事无巨细,未突出重要环节、重要文件,削弱了审计效果。

(四)工程财务事项审计未覆盖

财务付款审计是重要的审计方式,通过审计可以确认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落实审核责任,是否按照合同和相应进度付款。能否付款的审核权限,能够增强审计管理效果,也是检验投资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五、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策略

(一)建立工程审计宏观管理概念

建设工程管理为复杂事项,需要建立一套机制,防止工程建设运行漏洞出现,否则审计部门将成为“第二基建工程部”,耗用大量精力用于核量核价,也容易出现管理越位风险。

抓宏观管理,就是抓机制,审计人员要做审计应做的事项,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例如,促进和规范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在项目立项阶段形成切实的造价控制标准,形成实质性控制目标,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进而控制施工图预算,最终控制结算价格。这一做法能强化工程造价管控,在立项阶段推动投资评审效果明显,就是审计应推动建立的事项。

抓宏观管理,要做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一方面促进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方面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审计应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让应做事的部门做好自己的管理事项。建立建设工程归口管理制度,对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性质的建设工程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机构,避免资源浪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防止工程新建、修缮等缺少管理依据;捋顺建设功能审核制度,防止未确定使用功能就进行设计或出现豪华装修;招标要建立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审核制度,防止价格失控;对洽商变更、工程结算应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审核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审核付款是否符合合同和进度要求,落实好“两支笔会签”制度。

(二)突出审计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审计嵌入重要事项管理,嵌入关键节点,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立项、设计阶段投入更多审计力量。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大额洽商变更、竣工结算为重要造价审核事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橹匾文书审核事项;建设工程付款为财务管理重要审核事项。

过程管理可以将造价审计由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预防,从减少损失延伸到防止损失事项出现。通过对重要造价文件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将审计机制嵌入整体管理流程中,强化了造价管理的效果,减少了审计风险。

篇(10)

1.1 工程项目缺乏立项、项目实施无计划性 近年来,随着全国大多数高校大规模扩张办学,原有各项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办公等的需要,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新建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为满足扩张办学的各项需要,高校的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新建建筑设施上,造成旧建筑物的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不能及时摆到重要位置,从而忽视了旧老建筑物的维修养护。维修工程的计划管理与新建工程相比较,预见性和可控性较差,而且涉及的类型较多,项目繁杂,点多面广,数量又大,加之各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对于各使用单位提出的应修的各项维修项目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有损必修,导致建筑物出现超负荷运转,致使建筑设施破损老化现象严重,长期恶性循环,致使楼宇提前老化,最终造成维修成本的增加。事实上,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一些急需维修工程项目列入下一年度财务预算中,但由于高校整体预算缺乏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又不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在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经常将一些已经列入本年度预算的维修项目延期或者直接拿掉。有时,又会因实际需要或领导批示临时增加一部分项目,导致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维修质量无法保证,致使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

1.2 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行业不规范 房屋维修工程由于修缮对象情况复杂多样,这就决定了房屋维修工程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房屋的翻修、原有结构加固拆除更换或地基基础加固补强等,大多数取决于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维修工程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熟悉各类新旧建筑,掌握维修工程的修缮专业知识和技术。由于我国目前高校后勤维修管理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从事维修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由以前的后勤管理人员转移过来的,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较为欠缺,缺乏最基本的维修管理技术,专业技能还不能达到维修管理的要求,多数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经验工作,加之服务意识不强,从而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行业不规范。

1.3 工程施工缺乏监控力度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的内容为屋面防水维修、上下水维修、门窗维修、地面及墙面维修以及一些改造及装饰工程等。这些工程一般采用小修、中修、大修及翻修方式进行维修。维修工程项目类型繁多,工程分布零散,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实施工程管理难度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工程管理比较粗放,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参与施工的单位大多数都不是正式的有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单位,大多是一些挂靠的一些小的个体施工单位,加之现场管理人员人数少,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导致工程质量不能达到要求。

1.4 工程经费控制不到位、工期控制难度大 房屋维修工程可变因素多,不可预见因素也多,施工条件和环境多变,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难以预测,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就存有一定的余地。目前,高校一般小额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由施工单位编制,上报建设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为求利益最大化,常常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虚报工程造价,高估冒算。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工期控制难度大。工期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施工方常常利用这一特点降低施工效率,施工时间的延长致使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较大。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现场工作不细心,对工程量了解不够精确,这就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容易钻空子,利用重复计算或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另外,忽视小型维修工程项目的审计,导致高校一部分维修资金的流失与浪费,这也是造成维修项目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2 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有效管理的途径

篇(11)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校园规划与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是摆在每一位高校建设管理者的头等问题。但是,实践中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使高校的基本建设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防范工程建设风险,协调工程建设管理内部关系

通常建设工程的特点是专业多、施工单位多、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控制难度大,因而风险较大。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合同管理工作,协调内外关系,保证项目质量、成本、进度目标的实现,最终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提高高校硬件水平和高校基建项目发展的需要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要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必须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因此,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有效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

(三)有利于保障高校基建工程领域和谐发展

加强合同管理,能够规范建设主体行为,保障建设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妥善处理出现的争执与纠纷,对整顿我国高校基建工程领域的和谐、有序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基建项目建设不断增多,基建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由于基建工程项目主体关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高校对基本建设项目合同的管理相对滞后,加之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使得高校在基建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①

(一)承包人违法转包与分包现象严重

在建筑工程领域,一些承包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中标后又将工程肢解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施工队伍,或者分包的施工单位又非法分包或转包。一方面使得发包人与分包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总承包人在控制成本和利润的情况之下不能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人员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总承包人与分包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一定情况下存在疏漏,尤其是非法转包,转包单位不具备建筑工程的相关资质和能力,直接导致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进而影响到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

(二)基建工程合同中权利义务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平等

合理地划分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合同制定的重要原则之一。从目前高校基建工程施工合同签订过程看,施工合同绝大多数的条款是依据发包人即学校的要求制定的。在签订合同中明显的一个误区是更多地强调了发包人的权利和承包人的义务,更多的条款详细规定了承包人的义务,表面上看似乎对发包人有利,但实际中却不利于施工合同的顺利履行。而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的合同条款也可能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作为显失公平的合同被予以变更或修改。②

(三)倒签合同、履约不严情况突出

鉴于高校基建项目本身的性质和基建工程合同标的额比较大,高校在签订合同之前,一般都会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合同的审批一般都需经律师、审计、纪检监察、财务等有关部门同时提出有关意见并作出相应的修改,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一定的流转时间,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基建工程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赶工建设的现象经常会出现,甚至有的工程未签订施工合同已经开工或已经完工,使基建工程合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约束作用和法律效力。

有些高校工程建设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变更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高校存在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也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和决算付款,这样就导致施工单位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 以各种理由延误工期,给建设单位施以压力,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③

三、高校基建工程合同条款约定需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的颁布、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规定和实施,在基建工程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基本有法可依,但是,实践中,有些法律条款的制定和实际执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求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部门在制定合同条款时还应针对合同的不同类型、项目的具体情况等全面把握、具体分析、依法制定、严格执行,加强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提升高校基建工程的管理水平。

(一)明确合同价款的约定方式

实践中,由于交易行为的不规范,发承包人在订立合同时,对"固定总价"这个概念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常常选择了固定总价后并未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和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尤其在近几年消费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只要签订包死合同,一旦遇到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标的价格就难以支撑这项工程,就可能引起毁约、停工这样难以收拾的局面,也使得施工方不得不承担责任,建设方的工期延长这样的互不利好的后果。④

因此,应正确理解适用固定总价合同,固定价格合同的固定是相对的,发生合同承包范围外的额外工程或变更是可以增减调整合同价款的。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才适合采用该种形式:合同工期短(一年以内)、设计图纸详尽、工程量清单及描述详细准确、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产地等明确、市场行情已充分掌握、合同工作范围明细的项目。⑤

(二)明确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

基建工程合同明确发承包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工程项目赖以实施的基本依据。另外,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在基建工程项目实施中还不用于其他性质的单位,除了基建工程合同中双方一般权利义务内容之外,还应针对学校的相关特殊情况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

1、对在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由于高校活动的主要人群为教师和在校学生,安全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十分重要,但是,时常由于管理疏忽和不慎管理,对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因此,在高校这种环境下,需要加强对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规定,应明确规定保障在校师生因承包人实施工程导致的一切损害、损失和开支及相应的索赔。

2、对高校各类重要会议或其他重要活动的保障

高校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有时会承接一些重要的会议或大型重要考试,比如高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因此,应明确对这一特殊情况进行责任的明确规定。要求承包人应在各类重用会议或其他事件发生时响应政府要求,并在投标书中考虑该类事件造成施工工作的时间限制所带来的工期和费用等风险,对于此类事件,发包人将不给予承包人任何费用和工期的补偿。

3、对工程流动资金的保障

由于多数高校作为国家公办院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国家会直接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的基建工程建设,但是由于部分资金来源为国拨资金,资金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工程流动资金的周转,因此,在合同条款中应明确约定,在整个合同履约期内,承包人应考虑并准备足够的自有流动资金,以满足本工程正常施工的需要,发包人和监理人代表不会接受任何因承包人生产资金不足而提出的任何性质的索赔。

4、明确总包对分包的相关的规定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普遍存在拖欠分包及农民工工资问题,其问题的纠纷直接影响到高校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保障高校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应明确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对分包项目的相关制约措施,承包人应切实加强分包队伍的管理,严格履行合同。如发生因拖欠民工工资等原因导致聚集事件等,全部责任由承包人承担,并对总承包人处以罚款。

(三)明确违约索赔的约定

基建工程合同中对索赔的约定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索赔可以促使合同双方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全面履行合同的自觉性,索赔对合同的双方来讲都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作为建设单位,一是,密切严格履行合同的条款,避免由于自身违约造成施工单位的索赔;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积累原始资料,依据合同条款,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向施工单位索取由于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期的延误从而减少工程的投资。

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在高校基建项目实施中,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节约资金,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减少合同纠纷利财产损失,对于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合同管理机制,以建设工程合同文本为依托,以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为纽带,对建设工程合同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管理,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注释:

①郭宵鹏:《浅谈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与控制》,《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8期。

②刘坤、田敬贤、白万勇:《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月第12卷第6期。

③杨胜雄:《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