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3 16:36: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

篇(1)

近年来,曾经长期受到冷落的中小企业业务转眼间成为商业银行的“香饽饽”,成为了各家银行的战略重点和市场竞争焦点。笔者所服务的建设银行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至上而下的中小企业客户专门服务机构,2008年开始又与淡马锡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中小企业“信贷工厂”建设,通过流程优化和产品创新优势,建设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服务效率和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在同业市场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领先优势。如何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的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加快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只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才能抓住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而推进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超过50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近10年间,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

二是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三是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我国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是我国商业银行扩大客户基础、分散经营风险、实现战略转型、履行社会责任,密切银政关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

2、只有持续关注、挖潜中小企业业务,才能保持银行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的“二八定律”理论受到了“长尾理论”的挑战。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众多小客户可以汇聚成与大客户相匹敌的市场能量。在大客户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之时,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通过电子技术抓住广大中小客户获得巨大利润。

从目前中小企业客户对银行的贡献来看,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在各家银行客户群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公私业务关联度高,中小企业业务潜力大。以笔者所在银行为例,2010年末,中小企业负债客户占对公负债客户总数比重超过95%,资产客户占对公资产客户总数比重超过73%,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利润的贡献度分别达到了13%、17%和8%,而且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其他各项业务的增长速度。

3、大中型客户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业务正在成为各家银行未来竞争的关键性业务

近年来,大企业、大项目的服务需求出现阶段性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客户基础薄弱、业务增长乏力已成为制约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大中型客户所面临的高投入、低回报的激烈同业竞争,2008年以来,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相继单独设立至上而下的中小企业客户部,各家银行为保持业务稳定增长,都纷纷将中小企业业务作为发展重点,中小企业业务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

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各级经营人员对中小企业客户重视不足,众多中小企业无贷客户的营销挖潜缺乏组织管理,营销挖潜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其次,中小企业客户营销力量薄弱,近年各家商业银行都纷纷设立了中小企业客户部,但是客户经理业务素质亟待提升,经营重心未能有效贴近市场。再次,针对中小企业客户营销、管理的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考核激励不到位。最后,对中小企业业务风险偏好尚待进一步协调统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效性强,客户对额度较为敏感,尤其在目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客户认为业务办理时间过长、审批条件过高,就可能转移他行。

三、商业银行加快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于中小企业业务的战略地位,以及当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要从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激励机制、风控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加大财务、人力资源投入,全力提升中小企业客户的综合贡献度。

在经营策略上,要逐步实施“三个转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要由“批零结合型”向“批量主导型”转变;金融产品销售方面,要由“信贷产品主导”向“全面产品销售”转变;总体经营策略方面,要由“产品销售”逐步向“客户经营”转变。

1、理顺经营模式,打造专业化、富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经营团队

一是进一步明确银行中小企业客户部职责定位,充实岗位配置。实现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管理职责到中小客户经营、管理职责的转变,建立中小客户的统筹运营机制。

二是进一步明确基层网点定位,强化网点经理作为本网点中小企业客户营销、维护的首席客户经理定位。银行的基层网点是营销、管理中小企业的最前沿阵地,网点负责人(网点经理)对于中小企业经营成果至关重要。要逐步将存量中小企业客户账户按照重点、潜在、清理三级分类进行梳理,将重点中小企业账户、潜在中小企业账户挂钩到网点经理,明确各类中小企业客户营销、维护目标,建立中小企业客户常态化走访维护制度。

2、明确经营重点,着眼“三率”,提升中小企业客户营销服务能力

“三率”是指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覆盖率、综合收益率,“三率”指标涵盖了客户、产品和收益的有机整合,提升“三率”是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提升重点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占有率。基层行要筛选好本区域内经济总量占比较大的主体区域以及这些热点区域的主要特色行业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区域内优势行业销售前100强中小企业;外贸行业年进出口总量2000万美元以上中小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国家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称号等中小企业。

二是提升存量中小企业客户的产品覆盖率。对存量中小企业无贷客户要加大资产业务、结算业务以及公私联动产品交叉销售;对存量贷款客户,要按照“唯一合作银行”标准,全面推进负债业务和战略业务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覆盖率。还有要推进小企业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的覆盖营销,大力推动小额无抵押、联保联贷、专利权质押、国内保理、网络联保联贷等特色创新产品营销,从而形成传统产品和创新产品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组合配置、打包服务的产品覆盖体系。

三是全面提升小企业业务的综合收益率。对小企业客户的定价应考虑原则性和灵活性,实施高风险高定价、低风险低定价、优质客户灵活定价方式。对一般客户要设定价格谈判底线,通过获取高业务收益实现风险覆盖。对同业激烈竞争的重要目标客户,则将小企业业务综合收益率与公司基本户、服务保理、高端信用卡等核心产品覆盖挂钩,视产品覆盖情况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3、加大对中小企业业务的激励考核力度,着力营造“全员关注、人人参与”的氛围,增强发展潜力

一是加大客户经理队伍激励约束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的激励考核。降低现有信贷客户经理薪酬体系中“平台”部分工资,提高买单工资挂钩价格,拉开客户经理收入差距,有效调动客户经理队伍工作积极性,提高对市场冲击力度。

二是加大网点经理对中小企业无贷客户维护挖潜指标的考核力度,加强中小无贷客户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考核。

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客户部对“中小无贷户存款”指标的考核力度,督促中小企业客户部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和无贷户的营销管理和组织推动力度。

4、下沉经营重心,分步设立贴近市场的中小企业业务区域经营团队,提升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从目前各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模式看,基层网点自主经营能力非常薄弱,多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式营销,对多变的市场需求难以做到快速响应。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呈现出集群化经营的特点,各地方政府也大力发展园区积聚经济,要求银行在现有基础上还要适度下沉中小企业业务经营重心。

按照中小企业业务“专业专注、贴近市场”要求,各银行应分步骤筹划中小企业经营分中心,深入到市场和客户中,快速组织分区域、分行业、分专业市场的高效营销团队,将中小企业业务的“办公桌”前移到基层网点。

5、强化创新意识,加大新业务新产品推广力度,保证中小企业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要积极针对商会、行业协会、产业园等特色平台,为特色集群客户量身订制贷款产品,对同一产业集群、同一行业类型的中小企业客户组织批量化营销。

二是大力发展小企业网络信贷业务。针对传统金融服务正逐步延伸到网络经济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交易频密现状,银行应加强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研究,为中小电子商务客户提供新型融资、服务渠道。

三是积极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更少,目前还是信贷政策支持的空白,有批量化发展的空间。银行应加强与政府科技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据库,与科技扶持资金、财政补贴资金相配套,推动发展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

四是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小企业资产大部分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形态存在,商业银行应加强“供应链融资”研究,接受转让应收账款作为无形“动产”,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

6、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统一前中后台风险偏好,确保中小企业业务稳健发展

一是定期召开前中后台风险偏好交流会。由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风险经理进行面对面交流,对项目申报及审批决策、贷款发放各环节存在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既有利于客户拓展又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可行方案。

二是将审批人的考核指标与中小企业经营部门的考核指标进行适度挂钩,引导审批人在把好风险关的同时,积极关注业务发展情况,形成趋同的利益共享机制。

三是切实加强中小企业贷后管理,确保中小企业贷款质量持续向好。

【参考文献】

篇(2)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对存贷利差收入存在一定的依赖。这种盈利模式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运行,商业银行需要向客户给予良好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降低外部不稳定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需要工作人员对各种经营要素的投入和组合方式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和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和细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优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一、对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小,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导致管理水平较弱,这样小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减弱。为了促使他们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进行扩张和重组,从而形成全国性的银行。这就需要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只有这样中小商业银行才能在大型商业银行林立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主要的服务对象可以定位为小企业和居民,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金融手段要有所区别,特色化的经营模式,更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将专职监事引入其中,同时设置内部的监督机制,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需要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建立考核机制,对员工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形成制衡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建立市场风险机制也很必要,有助于形成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客户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市场的各种金融需求。

三、促使商业银行形成综合经营模式

现阶段,我国世界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和本土银行会产生一定的业务竞争。在综合金融业务服务方面,外资银行的优势非常突出。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避免自身的业务短板,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监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国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保险,证券和基金等业务。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商业银行利用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子公司。一些非银行金融业务可以在子公司开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了政策许可,在信托业,基金业和金融租赁业方面可以发展,这样市场上就产生了信托业务,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和国外银行合资成立大型综合金融公司,经营多样化的金融业务。

四、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通胀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这样可以改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对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工作人员对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促使金融产品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打破现阶段金融产品单一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此外,通过投资保护制度,有助于完善投资保护制度,再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平台,就会进一步增强社会通货水平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落实各项金融业务,推动商业银行更加持续有效的发展。

五、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

我国商业银行保持业务透明度有助于促使公众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尤其是央行要重视业务透明度,促使货币政策操更加公开化,可以定期《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同时商业银行的舆论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对通过膨胀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再加上社会公众的支持,货币政策会实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落实质量。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业务实践经验,在商业银行货币操作透明度提升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会大大增强有效性。这样社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下一阶段取向也会更加明确,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金融决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克服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促使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文章主要从“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定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发展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6:73-85+126

篇(3)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一般来说,私人银行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每个客户经理身后都有一个投资团队做服务支持;通过一个客户经理,客户可以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但在中国,这还完全做不到。4.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此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5.客户对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

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

6.开展私人银行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三、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截止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共管理着超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其中,瑞士是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具有较多的参考价值。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开始时间较瑞士晚,但美国却是当前世界最大的在岸私人银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代表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和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得出以下启示:

(一)发展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业务

美国20世纪发展私人银行的环境与目前的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居民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个人理财方兴未艾等。从200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务出现了大举由批发向零售转移的趋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为将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应以发展在岸私人业务为主

瑞士是全球富人的“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绝非偶然。仔细审视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显然其中有很多条件都是目前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政治中立,客户保密制度,低税收体制,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

银行业声誉等,而这些都是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客观的说,我国银行

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暂时尚不具备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全套照搬目前西方的服务模式、业务种类和组织架构是不可行的,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提供西方成熟的“个人银行服务”。

(一)增强产品创新

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晚,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应该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

(二)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

其次,是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加强风险控制

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2004年10月,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因此,面对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迅猛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五)加强混业合作,拓展金融产品

篇(4)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对存贷利差收入存在一定的依赖。这种盈利模式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运行,商业银行需要向客户给予良好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降低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降低外部不稳定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需要工作人员对各种经营要素的投入和组合方式进行优化,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客户需求和金融市场的深入研究和细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优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一、对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由于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规模小,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导致管理水平较弱,这样小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减弱。为了促使他们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进行扩张和重组,从而形成全国性的银行。这就需要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只有这样中小商业银行才能在大型商业银行林立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主要的服务对象可以定位为小企业和居民,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金融手段要有所区别,特色化的经营模式,更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将专职监事引入其中,同时设置内部的监督机制,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监事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需要站在市场化的角度建立考核机制,对员工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形成制衡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建立市场风险机制也很必要,有助于形成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客户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市场的各种金融需求。

三、促使商业银行形成综合经营模式

现阶段,我国世界各大银行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和本土银行会产生一定的业务竞争。在综合金融业务服务方面,外资银行的优势非常突出。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避免自身的业务短板,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监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国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保险,证券和基金等业务。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商业银行利用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子公司。一些非银行金融业务可以在子公司开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获得了政策许可,在信托业,基金业和金融租赁业方面可以发展,这样市场上就产生了信托业务,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和国外银行合资成立大型综合金融公司,经营多样化的金融业务。

四、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

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通胀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这样可以改善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对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工作人员对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促使金融产品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可以打破现阶段金融产品单一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促使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此外,通过投资保护制度,有助于完善投资保护制度,再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平台,就会进一步增强社会通货水平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落实各项金融业务,推动商业银行更加持续有效的发展。

五、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

我国商业银行保持业务透明度有助于促使公众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尤其是央行要重视业务透明度,促使货币政策操更加公开化,可以定期《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同时商业银行的舆论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对通过膨胀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再加上社会公众的支持,货币政策会实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落实质量。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大量的业务实践经验,在商业银行货币操作透明度提升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会大大增强有效性。这样社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下一阶段取向也会更加明确,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金融决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克服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促使中小型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文章主要从“明确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定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发展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模式、管理层制定科学的通胀目标、通过通胀目标促使货币政策提升透明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王晓宇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翻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6:73-85+126

篇(5)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

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 ,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 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篇(6)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业务的现状

自1995年10月加拿大皇家银行在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以来,网上银行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无疑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热点。

从1996 年中国银行首次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Internet上,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网站。目前中国内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基本都设立了银行网站并提供网上银行服务,一些目前尚未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正在加快网上银行建设步伐。

在网上银行数量和规模扩张的同时,网上银行业务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国内网上银行除了普遍提供一般信息服务外,大部分银行都能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账务查询、资金转账、账户管理、支付、网上支付、银证转账、挂失等服务。一些银行对企业集团客户还能够提供资金监控、指令转账、财务管理、资金划拨等服务,对个人客户提供电子汇款、国债买卖、外汇交易、投资理财等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网上银行业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对待网上银行这个新业务还有待我国商业银行去摸索和总结。

1.我国商业银行安全性与立法制度的滞后

网上银行是新生事物,我国的各家银行可以说是仓促应战,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都没有及时到位。目前,我国涉及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立法工作还相对滞后,有关金融法规更少。《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均未涉及网上银行业务,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部门规章,致使银行在可能发生的与客户的纠纷中处于无法律依据的尴尬位置。此外,电子合同形式是否合法, 电子记录可否作为证据等均无明确规定。

2.我国银行电子化基础薄弱,网络环境存在技术风险

按照《网上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金融机构要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必须由经过人民银行认可的独立的、权威的、有能力的机构进行安全检测评估。但由于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在前,《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后,金融机构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大部分没有经过安全检测评估,安全状况堪忧。

3.我国还没有就网上银行业务制定可行的技术规范和实施标准

对于身份认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数据加密强度、商用密码产品、通讯安全控制措施等网上银行业务的核心技术,传输数据包括格式、用户接口(如IC 卡)标准等关系行际互联的技术参数,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各家银行各自保密,互相制约。更有甚者,某一商业银行系统内部也不统一,其各省级分行自行开发运行网上银行业务,自己建立身份认证中心,这种状况后患无穷。商业银行自建认证中心,自己为客户颁发数字证书,自己验证客户身份的做法,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商业银行将处于被动局面。

4.行业的经营水平不高

我国尚无纯粹的网上金融机构,网上服务大多通过金融机构自己的网站和网页提供,业务规模有限,盈利能力不强,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同时,我国的网络金融各业发展不平衡。银行业、证券业的网络化程度大大高于保险业及信托业,这种结构的不平衡不仅影响到网络金融业的整体推进,还有可能会影响网络金融的稳定及健康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业务的对策分析

1.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

要想加强银行内部使用网上银行的管理是指对银行内部操作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和人员建立逐级管理和分级授权的制度。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准入机制。如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必须进行审核一样,商业银行总行或管辖分行对下属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营业机构也需具有相应的报批和验收手续,进行业务、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和安全评估。只有满足规定技术条件和具有良好风险防范措施的营业机构,才能取得受理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申请、处理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发起的各种交易的资格。

(2)对网上银行业务内部人员的管理。虽然网上银行的各种交易由客户通过网络发起,但进入银行内部网和业务主机系统后,一般仍需由银行内部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后续处理,如打印网上银行的交易凭证,然后通过同城交换或电子联行等资金汇划渠道将付款人的指令发送收款人。例如中行的网上报税业务,因为是时实走账,选择的业务人员就是熟悉网络和业务操作,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处理客户提交的交易税单,定期与客户核对交易信息,避免未出账、走错账或重复出账。

2.加强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

银行对网上银行客户的管理是指银行对哪些客户可以使用网上银行,客户可以使用哪些网上银行服务,以及客户操作网上银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对客户的管理是网上银行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申请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资格条件的审查。鉴于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性,商业银行应对申请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规定严格的申请和审批手续。申请网上银行的客户分为单位和个人两大类。单位客户又可分为一般客户和集团客户(如总公司或母公司)。由于账户管理和结算制度方面的要求不同,银行一般对单位的资格审查严于个人,对集团客户严于一般客户。另外,银行还需依据《合同法》等法规制定规范、严密的网上银行业务服务协议文本根据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明确银行与客户在网上银行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2)网络银行可以使客户群体进行重新划分并对银行业务范围重新定位。网络银行为银行吸引主力客户创造重要条件,频繁使用网上银行业务是那些已经成为网民的年轻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客户群体,能为金融服务业带来丰厚利润。抓住这个客户群体,将是银行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网络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层面的互动对接,必然导致两个市场业务的交叉产生,所以,带动金融业务范围逐步向资本市场边缘业务、部分核心业务甚至衍生业务拓展。

3.加强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营销

网上业务创新应该从方方面面体现,而体现的是否完美就只能从实践入手,使网络银行可以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金融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希望金融界能提供更丰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使用新型的电子金融工具产生了强烈欲望和要求。借助网络银行,各种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项目不断产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产品需求和多样化服务需要。

结语

网络银行业务创新的出现向传统银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正在改变银行现有的结构以及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并进而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谢兴龙.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

篇(7)

1.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广义含义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而商业银行中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因体制不同而有所不同。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其投资银行业务是广义的范畴,包含了投资银行的全部内容;而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其投资银行业务则主要指不超出分业经营模式的涉及经营牌照的中介顾问和资金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重组顾问、债券承销、资产管理、投资顾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但并不开展涉及经营牌照如股票承销、非金融企业的股权直接投资、风险投资等业务、

2.商业银行的投行与纯粹的投行有什么区别

纯粹的投资银行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这些机构包括专业化的投行和综合化的投行。专业化的投行机构其仅经营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的市场或领域,如基金公司主要做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综合化的投行机构如证券公司,除了经营承销与经纪业务,也开展并购重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这些纯粹的投行要么更专注于某些领域;要么拥有业务经营牌照优势;或者是点与面的差别,或者是准入方面的差别。不论有何种差别,投行业务实质就是一种中介顾问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便是区别于传统资金与业务的新兴业务范畴。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关系

1.商行与投行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从体制上说,商行与投行相互独立;而从业务上说,两者又相互联系。

在体制上,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以外,欧洲和我国的金融业大都施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有明显的分界线,彼此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即便是混业经营的美国银行体系,也都在商行业务和投行业务中设置了防火墙,这就从体制上决定了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与模式。

在业务上,两者又相互联系。现代的商业银行所从事部分业务,也在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投行领域,如并购贷款。从商行角度,这是一笔贷款业务;而从投行角度,这是并购业务。这是比较典型的传统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的交集与融合。

2.商业银行为投行业务发展提供平台和资源

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兴的业务领域,无论是理念、模式、产品、服务、管理、队伍,都将是依托于商业银行现有的渠道和平台,并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逐步发展的。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而言,这样的平台和客户资源,无疑是孕育的襁褓、成长的摇篮。商业银行多年的经营与积累,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拥有大量的结算客户与信贷客户。这些分支机构,将成为有力的营销的前线阵地,搜集和反馈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需求;大量的结算客户与信贷客户,随着其不断的经营发展,都会或多或少的提出更多、更高、更综合化的需求,包括并购、债务重组、夹层融资、产业链扩张、资源整合、资产管理以及综合性的顾问等需求。而这些信息,将通过众多的分支机构传递上来,这些需求则是银行系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食粮”。

3.投行业务拉动商行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投行业务,也许会分流小部分传统业务领域的资源,但更多的是投行业务成为了一把尖刀破冰而行,其对商行业务的拉动效应远远大于对商行业务的分流效应。目前的商业银行,由于一些制度性和经营理念的原因,其传统的产品线较为固定与饱和,可模仿性较高,服务的可提高空间也不大。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多,产品逐渐趋同,银行之间竞争加剧,使传统的商行产品与服务落入了拼价格、拼关系的恶性竞争中,银行的经营苦不堪言。

投行业务则不同,投行的产品与服务大多为个性化(非标准化)、综合化、专业化,可模仿性不高;或者模仿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则形成了竞争优势。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一般也不具备市场定价参照物,不会落入拼价格、拼关系的局面,并且可以多方面、多层次解决客户的需求。这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无疑在获得业务资源的同时,赢得客户信任,进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因而,投行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突破“价格、关系”僵局、获得优质业务资源、赢得信任与赞誉以及最大化获利的尖刀。通过投行业务和手段介入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传统的产品如贷款、结算、销售、保管等业务即可顺势进入,形成了投行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拉动效应。

4.商行业务发展后对投行业务的反哺

通过投行手段切入,商行跟进服务,商行现有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均能实现对企业的支撑,支持其经营与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其经营上、管理上、资本运作方面又会提出更高、更综合、更专业的需求,这又为投行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形成了“割韭菜”的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必要性

投行业务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扩大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对商行业务形成了强而有力的拉动效应,所以投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缺投行不可,投行将在这条道路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投行业务的优势

其一,理念优势。相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思维,投行业务的开展需要预判市场、预测未来、预估发展态势,并且需要动态的调整模型、数据与结果,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理念,否则将会因准备不足而与转瞬即逝的机会失之交臂。而这种理念,则需要培养超前意识,不断的跟踪观察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为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这将在业务上形成先发制胜的效果。

其二,营销优势。投行产品与服务是非标准化的,投行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是基于需求去拟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综合化匹配需求的。相对于推销即便是组合式推销固有的产品而言,这种模式更切合客户的要求,更能受到客户的认可,更有利于获得业务机会,营销的优势就更明显。

其三,产品与服务优势。投行的产品与服务基于各种各样的需求,个性化的拟定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这些产品与服务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经验,需要解决的是一揽子的综合需求,这是既成的商行产品模式所无法替代与完成的。

其四,效率优势。投行业务中非常注重的一点是机会的把握能力,除了前瞻性预判做好准备外,还需要灵敏的反应和快速高效形成解决方案,并且很可能需要在瞬间出现转机时刻快速执行。因此,高效性亦成为了投行的一个有效竞争优势。

其五,效益优势。作为投行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以及所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难复制性,该项业务的收费将可带来商业银行的最大化收益,并带动其他传统业务的开展,拉动效益显著。

2.投行对商业银行的促进与完善

投行基于其具有竞争性的优势,在发挥其自身效应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与体系形成了促进与完善。

其一,加剧竞争,分化阵营。开展投行业务将直接加剧商行之间的竞争态势,并决定在竞争中的位置。纵观国内商业银行,较早、较好开展投行业务的机构如工行、建行,其通过投行手段“俘获”的客户就较多,议价能力就较强,中间业务收入就较多,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就越强。

其二,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趋于同质化,仅能拼价格、拼关系的产品与服务推销环境下,融入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解决方案与创设产品交易,便能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投行开路、商行跟进,进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其三,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用好投行这把尖刀,引入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理念,将收益较低的票据、贷款等卖出的同时,将收回的资金投向于收益更高的资产,支持贡献度更大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

其四,分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投行业务组成部分的资产证券化、表外理财业务等,通过将自身持有的债券、贷款、票据等资产证券化卖给其他投资人,实现资产的出表(资产负债表)或表外管理,如银行将期限较长的城建贷款卖出或证券化。腾出信贷规模向多个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从而降低资产的行业集中度和期限集中度,实现风险分散,并可通过资产流动性管理,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其五,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实现综合化经营。并购顾问与融资、股权投资与融资、资产与债务重组、夹层融资、债券承销、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战略顾问、经营管理顾问、综合性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无疑将大大丰富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既有投行业务,又有商行业务,既可以满足一般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又可以针对特定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提供顾问服务与产品服务,还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进而实现综合化经营。

篇(8)

(一)储蓄存款总体走势波动较大。

上半年储蓄存款起伏较大,呈“”形波动。年初充分抓住“两节”吸存旺季,及早行动,存款呈现快速增长,月份时点新增最高实现万元。月初呈现逐级回落走势,月份又创造时点新增的新记录,万元。月中旬开始又出现储蓄存款大幅下降的局面,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造成储蓄存款波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⒈新增存款结构中季节性大额存款占比较大,自然增长比例较小。可以说多年以来我行的储蓄存款增长主要靠季节性大额存款。年初存款的增长主要由于吸收了一部分季节性资金,如粮库、种子等部门存款和地方企业改制对职工工龄买断资金,随着这部分资金陆续支取,我行的存款也随着逐级下降。应该说大额存款为我行储蓄存款增长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其稳定性差的原因也使我行存款历年来一直呈现上下波动的情况。

⒉分配政策不连续,兑现不及时影响了部分员工的吸存积极性和持续性。由于每年年初市行都要对当年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因此每年的⒉月份都成为政策真空月,因此员工对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持一种观望态度。特别是今年季度绩效工资一直未兑现,也使部分员工对吸存的认识淡漠。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全行吸存工作的开展。

(二)储蓄网点之间存款增长呈现分化状态。

全行各储蓄所的存款增长情况十分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大虎山市场储蓄所、储蓄专柜、建新储蓄所存款呈现稳定增长,住宅楼储蓄所、建行储蓄所、大虎山储蓄所、房产储蓄所增长乏力或呈现负增长局面。出现上述分化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⒈区位分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储源特点。我行几年来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充分说明部分储蓄网点的区位分布不合理。如住宅楼储蓄所、建行储蓄所由于位于多家金融机构储蓄网点的密集区,且周边储源有限,因此上述储蓄所多年存款增长不力。特别是近年来同业不正当竞争手段频出,使我行这些储蓄网点在众多网点夹击中难于突围,实现自然增长,只能通过个人吸储维持存款稳定。大虎山储蓄所曾是我行的高产所,但由于去年工商银行一家储蓄所迁址至邻近,并以其代办铁路资金结算的优势,铁路职工工资,从源头上分流该所存款。从目前看来上述不利局面还难于改变。

⒉由于历史的不利因素尚未消除,影响了存款增长。大虎山储蓄所由于年连续出现几起不良事件,在当地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工行储蓄所分流,使该储蓄所存款在去年一度连续个月下降。扭转不利局面,原创:重新实现快速发展局面还要假以时日。现建行储蓄所是原建行储蓄所和桥东储蓄所合并而成,当时桥东储蓄所不足万元,从帐户变动情况看,近三年来原桥东储蓄所存款转存较少。近三年来该所储蓄存款大约下降了万元。虽然不能说该所存款下降是桥东储蓄所撤并造成的,但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从中我们也应认识到远距离合并储蓄所造成存款流失的情况还要深入进行分析。同样住宅楼储蓄所于×月×日并入储蓄专柜后,原住宅楼储蓄所周边大客户也先后流失,截止月末,该所储蓄存款流失近万元。

(三)信用卡个人卡存款较年初呈下降趋势。由于近年来储蓄卡的使用普及和储蓄卡的功能替代,使目前信用卡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因此信用卡个人卡存款增长乏力,由年初的万元,下降到月末的万元。

(四)中间业务收入呈现快速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将中间业务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应该是近一两年的事。特别是今年个人银行业务中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特别快。截止到月末“速汇通”手续费收入实现万元,是去年同期的倍还要多,根据目前业务开展情况到年底该项手续费收入将突破万元。这应该是不小的数目,当前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内部上存资金利率下调预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中间业务收入日益成为我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下半年即将在储蓄专柜推出基金销售、保险等业务,这将更加丰富和增加我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二、开展了以教育储蓄为重点业务宣传和形式多样的市场营销工作。通过更新橱窗业务宣传标语、印发教育储蓄宣传品下发辖区中小学校,扩大居民对教育储蓄以及建行储蓄卡、“速汇通”业务的认识。截止×月×日,教育储蓄存款余额万元,较年初增长万元。特别是大虎山两所目前教育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万元,也是两所存款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各储蓄所长印发“业务联系卡”,对万元以上存款建立客户档案,并对这些客户分期进行了回访,了解客户需求和对建行服务的要求。通过上述工作稳定了客户的存款,并发现和争取到一批潜在的客户,如东方摩托车公司,通过几次走访已从农行转存到建行。进一步加强工资业务营销业务,抓住有关信息,积极公关,争取部分单位退休人员工资业务。

三、通过外出参观和讨论学习方式提高一线员工的服务意识。

针对一线员工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局面,在市行协调帮助下分两批次,组织储蓄所长和大部分储蓄员工到先进行凌河支行、铁路支行,以及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鞍山市府广场储蓄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广大储蓄员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服务认识,从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特别是通过先进单位有关人员的经验介绍,使储蓄员工掌握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为了使所学尽快成为所用,组织全体储蓄员工结合参观学习进行有关“如何提高一线服务水平”的主题讨论。

四、建立健全基础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和考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储蓄一线人员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储蓄会计核算百分制考核办法》、《储蓄一线员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成立了相关的考评小组,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考评。通过个月的运行,各储蓄所的服务、核算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在市行的核算检查、服务暗访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二、影响我行个人银行业务的不利因素

(一)同业竞争压力较大。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存量为万元,我行的存量占比为,如果按全口径地区存量计算我行存量占比为接近%。截止到月末我行的增量占比为负数。(截止到×月×日存款新增地区占比为,排名第三。)与同业相比,我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具有自己特色,如个人电子汇款业务、银证转账业务都是我行率先开办的业务品种,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源头性产品上,明显处于劣势,如工商行的工资业务基本占据地区%的份额。农行的借助网点优势抢占了建行、工行退出后的存款市场。截止到×月×日,农行本年新增存款多万元。此外在内部管理上,如一线倾斜政策、绩效工资考核机制上都有一定特色。

⒈工商银行:作为地方老银行,客户基础较为雄厚。在工资业务上近乎垄断了地区优质客户群体。这一方面由于决策有远见,抢占先机,特别是借助业务内部互动优势,通过财政结算资金,从源头上控制了各财政拔款单位的工资。现工商银行户,人,月均万元。按%资金沉淀计算,年均增长存款万元。在宣传上近年来抓住各种时机进行广泛宣传,使工商行在居民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线倾斜政策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已形成人才向一线流动,人人喜欢到一线的良好氛围。

⒉农业银行由于近年来经营压力加大,使其在员工激励政策制定上加大了力度,实行每月扣发部分工资与存款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这种相对直观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我行、工行先后从新立屯、大虎山等地区业务退出。农行并适时进行宣传,抢占地区存款市场。同时由于今年农业银行加大贷款投放,以贷吸存的效应得到体现,部分个人、私营户也增加了在农行的储蓄存款。

⒊中国银行在进入黑山后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网点布局。网点建设在同业中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充过用工环节,形成了一定吸存关系网。在绩效考核上通过环比计算,按月考核,促进了存款的增长。

⒋地方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这两家机构,在吸存政策上采取十分灵活的政策。直接或间接给客户的息外优惠,吸引客户存款。今年年初以来工商、建设信用社由市商行新派主要领导,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加大激励力度,调动了员工的吸存积极性。

(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不确定性。

绩效工资分配政策不稳定一直是困扰我行吸存的重要因素。每年都要对绩效工资分配进行调整,使部分员工对吸存持一种观望的情绪。原创:特别是在分配政策上不确定使部分储蓄员工和其他员工对我行的绩效工资分配的信任度降低。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暴露出一定的不合理性,从而也影响了部分储蓄员工的吸存积极性。从更广泛意义上讲,没有真正体现奖惩的激励政策,不能充分的更广泛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吸存热情。此外由于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内部基础管理工作无从依托,不能发挥利益分配的激励作用,促进基础管理,如核算、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三)服务水平缺乏质的提高,难于在同业中形成优势。通过近期服务参观和加强考核、检查,广大储蓄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和真正体现差别化、亲情化的服务,差距还很大。一方面在服务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抓,另一方面员工教育培训近年来从上级行到基层行都比较弱化。员工素质相对低。用人机制上,包括在临时工使用上一直没有真正得到优化,一线倾斜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明显,优秀人才不能合理向一线流动。

(四)一线保障支撑上还有待加强。应该说近年来全行围绕一线转,二线为一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扁平化管理,二线后移,许多支撑需要上级行支持配合,有些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如机具老化,维护压力得不到缓解,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点钞机严重不足,且一直没有明确的维护人员,经常影响正常营业。网络故障虽然逐渐减少,但对于一些故障调整等问题,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甚至一笔挂账长达几个月。

三、我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有利因素

⒈全行上下对储蓄存款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近年来无论是市行还是县行对储蓄工作都给予充分重视,认识到储蓄存款增长对全行一般性存款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人力物力也即予大力支持。年初对部分网点进行了整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营业环境。市行专项资金进行季度增存奖励;统一一线员工夏季着装。

⒉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已初步得到落实。六月末季度绩效工资兑现后,在储蓄所中掀起了一个个人大力争拉存款的良好局面。这应该是对分配政策落在实处的积极回应。当然在政策中存在的需要加以审慎解决的客观不利因素,也影响部分储蓄员工和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⒊储蓄员工对加强服务、核算管理有了正确认识,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目前在业务日益趋同的情况下,服务水平成为各行的重要竞争手段。特别是我行在源头性存款不利情况下更需通过优质的服务逐步稳定和争取客户。

⒋我行特色业务优势逐步得到体现。目前我行的“速汇通”业务系统已全面优化,“全国联网、小时到账”,已赢得客户的青睐。代划体彩、福彩业务,银征转账,已成为建行的品牌。“免填凭条”又一次成为同业的第一,在客户反响较好。正在调试即将上线的基金销售业务和酝酿推出的保险业务都将成为我行竞争优势。

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好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紧迫感和积极性。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员合同制和即将推出的“星级员考核办法”都将调动广大储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或建议

⒈在全行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基础上健全“储蓄一线员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将存款增长和服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纳入绩效工资的分配,更充分全面调动储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基础管理、原创:扩大存款市场份额。

⒉加大对源头性存款的吸存力度,建议全行联动,发挥部门协作、整体作战的优势,争取一些尚未实行工资的单位。

⒊抓住目前我行陆续推出的“免填凭条”“基金销售”,结合“速汇通”升级有利时机进行一次广泛的业务宣传活动。

⒋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工作,一方面为员工尽量创造良好的业务学习条件,另一方面配合工会组织好一线员工的业务竞赛活动。

篇(9)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应用作用

(一)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及时转变经营观念

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首先其工作地点主要在乡、镇和农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紧联系,同时,地方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比较大,农村商业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而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各个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对农村更加重视,在农村纷纷设立网点机构,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大多采用的是提高储蓄的利率水平以及降低贷款利息等手段,来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揽储收息任务,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对中间性业务的开展程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这样比较严峻的局面下,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这对降低银行的成本费用,改善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扎根于农村,主要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商业银行,其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不仅需要对自身的良好经营来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实现银行经营理念,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提高经营风险的能力

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农村商业银行因其服务对象为最基层的“三农”,客户文化程度和法制理念普遍较低,信用风险相对较较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的出台,银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也加大,但农村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和设备力量相对薄弱。而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分析风险产生原因、计量风险程度,来寻找控制风险、防范风险的措施,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经营。

三、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制后成为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员工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而要想使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就是要加强银行员工的重视程度,对整个农村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进行完善[2]。首先,需要对整个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考量,对所有网点机构进行分析,对资本的平衡结构进行检测,对员工的素质和各级的组织结构、发展规划以及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有一个整体的客观的认识。同时在总行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整个农村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制度;下级的各个职能部门和营业网点也要设立相对应的负责精细化管理的机构,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递,信息的收集和及时反馈,对精细化管理的程序进行监督,对全体员工管理理念做细致引导,最终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制度

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中,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准确的成本认定,可以对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的开展,资金的有效流通起到很好的促进。如何建立完善、准确的成本认定,首先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部门对整个银行有一个综合的分析和整体的了解。对银行运行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中的成本有清晰的认识,防止成本认定不到位,造成缺失现象。其次要注意成本认定的范围包括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两种。同时,财务精细化管理要对费用的分摊建立良好的机制。要本着收益和分摊相匹配的原则,要对各个部门的费用分摊数额进行精确计算。例如,在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中推出了一种新的借记卡,那么这种借记卡在办理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的核算要做到科学和准确,并最终计入到这种新型借记卡的业务中。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中,需要对以下的各种费用进行注意:宣传方面的费用,用于招待的费用以及相关资产的折旧费。这些费用的分摊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必须通过合理的计算,将这些费用平均分摊到相应的部门中,确保成本核算的合理和准确。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7日

随着营改增工作在各行业的逐步推进,金融行业的营改增工作提上日程。据证券日报及路透社报道称,金融业营改增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金融业营改增后的税率确定为6%,采用一般计税方式,征税范围与营业税基本一致。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一员,意味着商业银行必然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审时度势,提出加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商业银行“营改增”征税范围

目前商业银行中涉及贷款、结算、信托、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和其他金融业务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一旦实施营改增,这些业务将改为征收增值税,面临着销项税额的计算、进项税额的抵扣、增值税额的缴纳、增值税发票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商业银行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必然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导致商业银行成本增加。短期内商业银行的纳税成本可能会增加。由于刚开始执行营改增的政策,银行在短期内难以获得足够的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较少,如果按照6%的比例计算缴纳增值税款,比按5%的营业税率高,并且也会导致相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加,并且在计算所得税时亦不能扣除应交纳的增值税,而在缴纳营业税时,营业税作为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是计算所得税的抵减项目,因此这些因素将导致银行的纳税成本增加。

营改增后,银行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必然需要购买增值税开票系统。同时也相应的要求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更新、或者开发新的系统,调整好原来的业务流程,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这些都需要一大笔支出,无疑会增加银行成本的投入。

长期以来,银行一直缴纳营业税,银行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与营业税相关的会计处理、纳税业务比较熟悉,但对于增值税的业务就很陌生,特别是增值税业务比营业税要复杂很多。为了让工作人员能正确进行营改增后的相关业务处理,必须对他们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这必然会导致银行成本的增加。

2、商业银行面临的税务风险增加。由于增值税具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增值税的取得、领用、抵扣、缴纳税款等都有严格而且复杂的规定,一旦违反法规,将面临严重的行政、刑事处罚。商业银行刚执行营改增政策后,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对增值税的相关政策理解或认识有误,很可能会导致少计、漏记或计算错误、或者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或者没有及时抵扣,甚至可能为了多抵扣进项税而虚开、代开发票等现象;少缴税而少计收入,少开增值税发票等,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都是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让银行面临税务风险,甚至行政、刑事风险。

3、会计核算方式及结果有所改变。营改增后,会计科目需要增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以及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转出等三级常用科目;在具体的计算金额时,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银行在确定收入、成本时的金额有所改变,需要把增值税额单列出来,无疑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相关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化必然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的数值,资产负债表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三、“营改增”下加强银行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银行长期以来执行的是营业税,财务工作人员对营业税的相关会计处理、纳税申报业务比较熟悉,而对于与增值税相关的业务则很陌生。因此,必须加强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对银行业增值税的政策、增值税相关会计业务处理、增值税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相关税务筹划知识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自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能从根本上熟练掌握增值税相关的法律知识及业务知识,并能结合公司的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运用,从而减少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核算、行政、刑事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银行工作人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减少计算错误的风险。总之,在加强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律道德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加强纳税管理。增值税的管理工作比营业税要复杂,涉及到增值税发票的领用、保管、使用。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特别是增值税的抵扣环节,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要满足相关的条件才能抵扣,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变成偷税漏税,从而承担法律风险。因此,必须严格依法使用增值税发票。增值税的缴纳是根据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差额计算缴纳的,公司在平时涉及进项税额抵扣业务时应尽可能选择能提供进项税抵扣发票的公司,尽可能取得多的合法的进项税额抵扣发票,从而减少纳税成本,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同时,必须严格守法,坚决杜绝增值税专业发票的虚开、伪造、非法出售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所以,银行在纳税管理上切不可疏忽大意,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法律教育,加强税务的管理与监督。

3、完善银行业务流程。营改增后,银行的相关业务流程会有所改变。为了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有关的业务流程。首先,银行要建立并完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业务如何处理,每个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要求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工作人员遵照执行;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应该改进、完善相关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将增值税处理相关内容纳入软件开发中,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实现自动开具发票,录入进项税额,计算销项税额等,从而规范公司的业务处理,避免手工复杂且容易犯错的问题;最后,要加强复核、审核流程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离不开监督,只有有效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工作,才能避免出错。银行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岗位,负责监督复核的工作,以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审核。

4、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分事前、事中、事后。事前通过建立起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的操作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事中通过对工作人员工作的复核与审核等监督工作,及时避免可能的错误;事后进行审计核查、考核等方法以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实行营改增后,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这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由于增值税业务的复杂性,结果的重要性更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增值税相关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控制,以保证增值税发票使用正确,进项税额充分正确抵用,增值税额计算正确,及时缴纳,杜绝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从而确保银行工作依法有序,正常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的收入规模

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不运用或者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或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等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近年从我国国有银行的年报数据来看,各家银行为了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都在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随着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中间业务总体获得收益高于正常营业收入,以平安银行年报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再创新高。2015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00.64亿元,同比增长47.65%,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7.74%提升至31.26%。7家股份制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速均超过4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占比超过20%。表明中间业务开始逐渐取代传统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

(二)中间业务的种类

虽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中间业务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发展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层次较低,主要集中于日常简单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二、中间业务与经营绩效关系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常研究中间业务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第一种是研究中间业务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王曼舒、刘晓芳(2013)基于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0年季度数据,定量分析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和净息差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Barbara和Claudia(2005)研究了法、德、英、西班牙、意大利这5个欧洲国家的银行业从1994年到2000年的数据,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产出效率水平与中间业务收入正相关。但仇保妹(2011)分析认为中间业务收入与银行ROE成反比,从而得出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没有对银行净值收益率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国内商业银行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之间只能通过降低收费和增加宣传来扩展中间业务,形成恶性竞争。第二,中间业务创新程度对经营绩效的作用。朱明星(2013)对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银行创新水平的高低对绩效水平影响,发现中间业务能显著改善银行绩效。郭媛媛,林鸿(2008)以国内银行业可量化部分讨论创新绩效,对12家上市银行1998至2005年的数据的分析,虽四大国有银行的总资产报酬率在此期间与金融创新保持总体一致,但股份制银行在观察期最初四年间的总资产报酬率并未随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应增加。第三,是间接因素影响中间业务发展进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作用。陈昆(2016)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依靠资产负债业务获取利润空间大大减小,中间业务就变得很重要。彭明雪等(2016)指出,经营效率和中间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

本文将重点从单一指标体系分析中间业务种类即多样化中间业务对经营绩效的研究。

三、中间业务多样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一)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选取指标

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主要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性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利润率(ROA),资产利润率(ROE)。

(二)中间业务的多样化评价指标

中间业务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业务渠道的拓宽以及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因此,中间业务收入的多少可衡量业务多样化程度,但由于国有控股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差异过大,故本文采用相对指标即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中间业务多样化程度。同时要控制变量,控制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相同,消除银行资产规模的影响,我们常采用取对数的方法即LNA/10。

(三)计量经济OLS模型

为找出中间业务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下面对2011~2015年国有商业银行经整理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

1.变量相关性分析。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系数小于0.5,相关性较小。

2.回归分析。以多元化程度X1和资产规模A为自变量,以绩效ROA为因变量,得到如下结果。R2=0.9575;调整后的R2=0.9151;中间业务收入/经营收入系数24.184;T检验1.4477;P值0.0245

分析结果可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即多元化指标和规模指标是影响绩效的主要原因。自变量多元化中间业务、A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为1.4477、4.7168,通过T检验。故该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都较为合理。其次,多元化指标X1的系数为24.184,说明多元化程度与绩效呈正相关,即多元化程度每提高1%,公司资产收益率上升24.184%。资产规模指标A的系数为45.92,说明公司规模与绩效呈正相关,即规模指标值每提高1%,公司资产收益率上升45.92%。对比两个自变量系数,可知多元化程度对绩效影响弱于规模的影响,但资产规模增加也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额外费用,故一味提高银行资产规模并不能很好提高银行经营绩效,适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有利于银行经营绩效提升。

四、政策建议

(一)规范业务定价规则,完善定价体系

加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的微观研究,在中间业务多样化,银行服务进入收费时代后,明确收费对象,谁委托谁缴费.

(二)构建完善的中间业务产品开发机制

建立规范、高效的中间业务创新管理部门,从市场调研到系统开发以及后续的产品营销宣传,专人专责,定时进行员工培训,提出新的想法开拓市场。同时当中间业务开发后,需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规划,将产品推入市场,提升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增加竞争。

(三)银行规模经济与成本费用的合理控制

发挥大银行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规模扩张实现降低平均成本,进而获取额外收益,成为城商行提高经营绩效的便捷手段。但从经营效率看,规模更大的城商行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经营效率,规模扩张没有带来管理能力的提升,反而会有成本费用增加。所以从宏观上统筹成本投入问题,既要考虑债务资本的成本,也要重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注重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做好成本节约。

参考文献

[1]仇保妹.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金之窗.

[2]周瑾.美国金融集团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的研究[D].2009.

[3]张漫雪,潘朝康,贾笑天.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及面临的问题[J].华经济视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