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2 16:35: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综合实践探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

篇(1)

综合与实践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中以数学内容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有效地丰富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发展,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尊重W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或是裁剪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图形,让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或是剪的是什么图形,然后教师再给出合理的评价,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绩感和满足感,使学生更投入到数学教学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让学生发展得更好,让数学教学效率更高。

二、关注活动组织,采用多样化活动形式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丰富课堂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见到的钟表进行回顾,想想电子表、秒表、时钟等计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时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计时的方法查看在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或是观察每节课下课时时钟的指针变化,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了解得更为清晰透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钟表资料,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使学生不仅扩充了视野,还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以探索为主线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实践,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有效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功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对学生作出指导,使得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对去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中对学生手把手进行教学的模式,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126+80=?计算时,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笔算的形式对其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也可能像之前学过的两位数的计算一样对其进行拆分,还有的学生可能采取另外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大脑智慧,自主进行学习,使得学生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能促进学生大脑智力成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四、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整合多学科设计实践活动

采用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立足于实践设计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数和代数》相关内容时,在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更好。比如《万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乘三位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都可以设计到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也能让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为全面、透彻,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习进行整合,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采用综合与实践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教师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展得更为完善,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局限于“就教材读语文”,片面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而语文综合性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把学生的学与用、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近些年来,综合性实践活动,已经逐渐走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高效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学完《我叫神舟号》这篇课文后,教师设计了收集、整理图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空,想象自己坐在月亮船上,遨游太空。接着告诉学生,太空已经不再是人类的梦想。引导学生从哥哥姐姐用过的教材或是报纸上,搜集图片如“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等。然后剪下来,在班上用一两句话解说图片中的内容。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后,笔者开展了以“学习英雄,我奋进”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英雄事迹,并在班级以故事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评价,评出班级“故事大王”。这就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走近自然,感悟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核心。要想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通过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笔者先是设计了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不会偏离,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清丽典雅,散文色彩浓厚。在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是向别人请教。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基本的了解。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习渠道,学习热情高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然界是神秘而伟大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真实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对自然便能产生喜爱之情。从而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边环境逐渐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课题。比如在《云雀的心愿》课后,笔者组织学生调查了周边的自然环境情况。特别是学校周边小河的环保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校周边小河今非昔比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保护小河的建议,最终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一实践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体验了真是的自然环境。在观察与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认识到人们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常识,掌握了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其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四、延伸课文、拓展教学

课文的眼神与教学的拓展,能给为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材,适当地延伸,就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技能。比如在《用冰取火》时,先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原理。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原理进行自己的小发明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总之,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使得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呈现多元化。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培养综合性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瑞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河南教育,2002 (2) .

[2] 钟永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

篇(3)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系统不完备。而如今倡导将课本内容与综合实践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个人能力。综合实践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学会自主思考、探索、获得知识,这样最终取得的学习更有效果。合作学习法是综合实践中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简要论述如何更好地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是该课程开展的第一特征。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搜集实践学习互动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独立或者以合作形式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等,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开展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地测量的综合实践项目《数学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人一小组,让他们观看学校的布局,分别测量计算教学区、就餐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然后由学生负责人统计各个小组的数据,得出校园总面积,并分析这种面积的划分与布局是否合理。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于怎样测量面积是最简单的,有学生想出用固定长度的绳子测量,也有学生想出用运动的小车走过测量边的时间计算长度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综合实践互动开展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体现的是整个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将数学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课程。而且数学本来就与各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接受能力,适当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慢慢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例如,在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研究之食堂数学问题》研究中,我就运用统计学知识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整个研究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在于弄清学校食堂的剩菜,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剩菜问题。整个研究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学生小组至少要统计十五天数据。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呈现他们的调查数据呢?这里我教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及直方图绘制,从而让数据表达得更清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结果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研究不同项目时,其实得出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且喜爱这门课程呢?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他们学习活动的评价,这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并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教学结果不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能力的独立成长。

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学生的评价资料,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我开展了三方面评价:一个是组内评价:这个评价由组员做出;第二个是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评价;第三个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如在上述案例《食堂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开展评价。根据学生最后做出的调查,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分享和评价;以百分制分别给组内成员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评价结果会显得更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六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实践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将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也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特性。

篇(4)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要步骤。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

 情境创设 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如《植物种类知多少》的探究活动前,一教师特别准备了不同种类的两种花(一种草本,一种木本)请学生闻其味辨其形,并谈谈“更喜欢那一种,为什么?”因其味道、形状迥异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个究竟,这样营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示了问题

的 导向。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小些、具体些,这样更受学生欢迎且易实施。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即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组建研究小组;进而引导学生从研究学生的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考虑,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计划。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等得做事要有计划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实效的提高。

  二、重视自主探究

 这以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例如《研究温度计》的第二阶段(探究阶段):温度计里的液柱为什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医生用的体温计不能测量温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定的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多方调查,并统计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情况;请教师和家长关于“温度计的发展史”等相关问题,利用双休日到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温度计的种类、由来、用途等,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懂得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了解古文化、现代科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再如,我在《保护环境   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赣榆县金山镇龙王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龙王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有组织学生交

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由于活动的开放学生在探究中常会萌发出许多以外的新问题。如《保护环境  爱我家园》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大气也有毒,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要“抽铅”?其中的“铅”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毒?《植物与动物》活动中,学生提出:为什么施过肥的小麦可以吃?而人却不能直接食用肥料?为什么动物能冬眠?而人却不能冬眠?……学会求知,不断创新、不断建构——这正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体验探究价值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如《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的小制作》这一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了:(一)确定主题,制定计划(1—2课时);(二)自主探究并解决制作过程中疑难而新鲜的问题(5—7天);(三)自行设计各种各样“佳作”,畅谈“进行小制作”的奇思妙想(2—3天);完成主题活动的自主评价(1—2课时),这样一个“长时历练”。在上述各种特定的“履历情境”中学生积极进取,实实在在的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有位学生通过制作的探究在自己的过程记录表中写下如此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每年到秋忙假,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我多想尽快摆脱,一

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进行稻谷脱粒,激发了我的创作制作,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大胆创设并完成了花生脱粒机小制作,我将我的研究成果交给爸爸看,爸爸夸我是小爱迪生,并将我的小创制真的制成了小型花生脱粒机,今年我再也不用摔花生。显然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 学生“长周期、慢节奏”得自主探究实效我们特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及时探究所得,进行记载整理,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得探究价值。

  四、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发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得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评价研究。

  首先,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得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档案袋中得活动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学生活动另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例如,巧用电磁的实践活动中,有位学生是这样书写自我成长记录的:这次,我实实在在的学会了正确使用电烙铁,我先把电烙铁接通电源,过了一阵子,电烙铁前段似乎在冒烟了,起它触到小锡盒了。咦!触点周围的锡立刻变软了,并通过松香的化合作用自动粘在了电烙铁上了,我又马上拉拢了导线与事先绕上数匝红铜的铁钉,在它们之间点了几下,又给吹了几口气,哈!导线与铁钉牢固的接在了一起,成了一支太公钓鱼的无钩钓竿了!我欣

篇(5)

第二,对于现如今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来说,中国的数学教育在近十年内并无太大的变化,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教师认为一直遵从这种教育是没问题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一直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任教时间可能多达十数年,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也是循规蹈矩,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综合实践数学课程,同时也无法认识到综合实践的小学数学课程给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和小学数学带来怎样的好处,更有的教师将其认为是一个知识点,粗略地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行领悟,就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不重视,所以说要想让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首先就需要让教师进行一个清楚的定位。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是言传身教,即教师在讲?_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课,而教师所讲的内容大多也是根据以往的授课经验以及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所以,为了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能够顺利实施,首先就需要转变师生共同的观念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来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好处,首先,小学生还处在心理和智力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往往能够加深孩子们的记忆程度,所以,通过这种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更快,同时,由于是实践教学,大多的实践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孩子们喜欢,而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通过这种教学就能够改变孩子们对于传统教学的观念,不仅如此,学校也需要适当的组织教师进行授课,传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深入剖析知识点等等。

第二,对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来说,首先应当确立一个明确任课方向,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校为辅助的这样一个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即严厉苛责等决不能出现,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去接受实践活动课程,其次就需要确立教学主题,虽然原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出现过类似的知识和学习主题,例如《自行车里的数学》、《房子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然而教师却并没有将此进行深入剖析教给学生,例如房子中的数学,人们都知道三角支撑的建筑是任何图形中最坚固的,然而为什么坚固,怎样的三角形才更坚固等等,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不会深入剖析,最终导致这类的课程以失败告终,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引入相应的活动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活动的目的之后,让学生们自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去讲解,并且纠正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一个个的问题,一些实践课程可能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探索然后总结探索后的资料进行陈述总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这种探索和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数学课程深入人心。

篇(6)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落实课标,拓展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很多班级开展各种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如“读书之星”的评比,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自主地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定期举行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学到好的读书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二、走向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很多班级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三、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学生可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这样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做得好,可能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如果评价过程不全面、不合理或在评价的某一细节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课的操作进而产生不良的效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价值和成果价值这两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两点。而前者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果的赞扬和肯定,更多时候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注和心理的慰藉。学生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所得的学习成果,虽然显稚嫩,但不乏独到见解,应该充分肯定去赏识学生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空间,使学生保持连续不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连续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同的选题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认识收获,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鼓励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总结。在小组评价中,应从学习他人的优点入手,培养学会认识他人长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结自己的收获时,鼓励他们对学习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次综合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综合与吸纳,克服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割裂现象;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有利于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7)

综合与实践在新课改下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家长所重视,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小学数学是学生各方面思维开发与发展的最基本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作为教师和各级教育研究人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性,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此简要叙述了个人一观点。

一、如何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在数学问题设计中,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对数学应用问题以人为编造为主的模式,应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创新。如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当中,学生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学生要学会画图、计算各类型所占的比例。针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同学体育运动爱好的方法制作有关体育运动爱好的统计图。首先学生准备三到四项常见的体育运动,然后去询问50个同学朋友,通过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得出各项体育运动的数据,然后再分别计算各项项目的比例,最后画出统计图。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亲身去实践体验和捕获数据,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轻松透彻,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上述例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设计课程问题时,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问题设计,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综合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动手操作。动手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依次带动大脑、语言的发展,让身体各个部位都参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上得以体现,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加注意动手操作。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课本中,有一节课叫做“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刻对于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是十分可疑得到锻炼的。如果老师只是拿着课本说应该怎么做,对于还是小学的孩子是很难去理解接受的,并且还会遏制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欣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会大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极大地帮助。

(三)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思想方法的掌握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在学习当中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考数学课本中讲到了“鸡兔同笼”这个问题,这一课题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鸡兔同笼,有15个头,50条腿,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牢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进行尝试解决,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进行记录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与班上同学的交流可以得出很多方法。即: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的方法。

列表法和假设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列方程是属于比较新的知识点,因此下面就采用列方程来讲解下“鸡兔同笼”这一经典例题的解题过程。由题意可以分析得出,鸡和兔子一共有15只,且鸡的腿加上兔子的腿一共有50条,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假设在15个动物之中,有X只兔子,那么鸡的数量就是(15-X)只,我们知道兔子有4条腿,鸡只有2条腿,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一个方程,即:4X+2(15-X)=50,从而可以化简得2X+30=50,最终就可以计算出X=10,那么15-X就为5,那么就可以得出兔子有10只,鸡有5只。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一例题,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合作思考,同时让学生们自行解决类型相似、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接着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的讲解与指导,逐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根据了解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不难看出里面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比如运用列方程的思维,需要学生先理清楚题目当中的各种关系,然后通过假设一个X,并列方程来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指导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在问题解决中渗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中所必备的思想,对以后数学的运用与学习有着实质上的帮助。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对以后数学实践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总结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开展为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本文结合个人有限的知识积累简要了论述了一些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尽到一点微薄之力。

篇(8)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教改中,素质教育被提上议程。在迫切呼吁中国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浪潮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对当代小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当代小学生掌握教科书中内容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还能使当代小学生劳逸结合,培养勤动手、勤思考、勇于创新、勇于挑战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主动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促进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顺应当代学生教育尤其是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潮。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呼吁教师应当尽快转变传统角色的定位,以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钻研者和创造者的身份来充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中的内容里阐述了这样一段话:“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并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因而,有的学者认为:不可以没有教材,课程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前提,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者对课程资源问题却没有给予较好的解决,设课之初即过分强调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行开发,为防止活动的学科化倾向,对应不应为学生编制使用教材的问题更是讳莫如深,使得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始终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便沦为“三无”课程(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状态,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课程的健康发展了。

二、当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各学校都极其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代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87%的教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不好教、难教,实施起来有困难。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活动计划性太粗略,落实性和可执行性同样有待加强。其次,这种问题的出现在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安排的可实施性及教师对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要量体裁衣对课程的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灵活教学手段。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培训需要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规划。

1.自主收集并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材料的选择要求尽量符合现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难度要适中,课题不能过于复杂,也不可以过于肤浅。过于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容易导致小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挫伤,不利于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容易气馁,形成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反之,如果实践活动太简单,小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则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空洞,达不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的初衷,还浪费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

2.创建指导教师小组,提倡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分组,改变了传统的给学生分配教师的教学安排方式,由学生来选择教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以分成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更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策略的实施办法

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形式,它不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观,教学观及对教程的设计理念及学生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的教学实施能力,甚至相关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的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我们知道,制订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一个比较成功的课程实践活动方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想办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的设置,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1.活动资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和素质教育提倡之前,小学教学活动场地几乎都局限于教室内。封闭的教室就像一堵大的围墙,把小学生与外界社会和大自然相隔开来。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条纽带,为小学生认识世界、融入大自然开辟了一条渠道。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维,不能太过于复杂。贴近生活并融入生活,才能指导生活并在生活中启迪学生。譬如说:准备一堂综合实践课程,了解农民伯伯如何辛勤劳动种植粮食以及感受植物生长历程。组织活动时,我们需要学生带好自己熟悉的种子,如:黄豆、花生等。用分组法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相应分组,一组可以选用一个小盆子,取好土壤,把种子埋在土壤里。另一组则用透明的瓶子等小容器,将容器里倒一部分水,将种子放在水里。前一组可以通过对土壤的收集等准备工作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体会到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后一组则在不断地观察中感受种子从发芽到长出嫩绿的新苗这个阶段,记录种子成长过程的同时,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一些参观、走访、调查之类型的活动,从而使他们在简单的观察、交流、沟通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

2.活动目标要合适,能够对综合实践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最核心的就是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灵魂。因此,活动方案中体现的活动目标必须得当,能够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3.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和有效开展,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有了有效的准备工作保证为前提,教师才能够顺利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下去。

4.活动过程要考虑全面,时间分配要合理

要首先确定好活动环节。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要有活动导入、合作探索、交流总结、实际操作、展示评论和开拓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六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教师要按照这六方面的比重安排好时间,对活动合理展开。建议活动讲解的时间占活动的比重略小(建议讲评环节占10%),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综合实践课堂中的主体。

综上所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各学校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会越来越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能够很好地制订出活动方案,来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4.

篇(9)

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获得更高音乐素质。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欣赏音乐和演奏音乐,体会到音乐中的意境,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乐理知识不断积累的背景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更出色。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音乐思维获得创造性发展。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资源得到共享。既然是合作,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习惯。例如,进行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学时,可以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与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情感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歌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大雨和小雨的区别。你能根据什么变化判断天空要下雨?学生通过小组分析和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进行小组自学歌曲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更快。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一边哼唱一遍记忆歌词,还有的先把歌词记下来再学习演唱。等学生都能演唱出这首歌曲后,教师拿出各种演奏乐器,让学生进行为歌曲配乐的音乐实践活动,小组之间通过倾听和探究,使歌曲的配乐演奏得更好。通过积极参与这种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增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音乐的形式多样,可以欣赏音乐,可以演奏音乐,还可以倾听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每一种学习方式中,音乐教师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中的美,促进他们积极深入到音乐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通过音乐实践中的主动探索,对音乐知识掌握得更牢,促使自主探究。

篇(10)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科学等知识解决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问题,其涉及深奥的自行车传动原理,并要将其转化成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需要学生经过细致观察、严密分析,还有一系列的关系式推导才得出结论.因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不但涉及内容比较多,活动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可以通过课前探究活动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中山市小榄丰华学校六年级两个初始水平相同的教学班进行实践研究.在研究中实验班在教学前一周,教师在教室摆放了一辆普通自行车,并布置了相关的探究活动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课前探究活动,而在对比班没有进行课前探究活动.实验班课前探究活动任务如下:(1)复习自行车的传动原理.(2)观察自行车的构造.(3)测量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为了验证开展课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及对本课教学的实际意义,笔者从教学用时和课后检测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教学中详细记录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在课后自编了4道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关系式“蹬一圈所行驶的距离=后轮周长×前后齿轮齿数比”的理解应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课堂教学用时来看,两个班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但两个班完成教学任务所用教学时间明显不同,实验班教学用时40分,对比班教学用时47分,对比各教学环节用时情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一“提出问题”,两班用时同为4分,而在教学环节二“分析问题”,两个班教学用时差异明显,实验班用时17分,对比班用时22分,教学环节三“建立模型”和教学环节四“解释应用”,两个班教学用时稍有差异,实验班环节三用时15分,环节四用时14分,而对比班环节三和环节四用时分别为16分和15分.分析在教学环节二中对比班教学用时之所以明显多于实验班的主要原因是,对比班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前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蹬一圈走多远就是脚蹬踏板一圈,后轮所滚动的距离,后轮转动的圈数就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在建立这一表象时,对比班教师要经过反复播放动画和借助模型演示,学生才能明白,而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开展了课前探究活动,学生较容易建立这一表象.综上可知,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建模,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从课后检测结果分析,第一题为填空题,给出前后齿轮齿数和车轮直径,考查学生直接运用关系式求蹬一圈走多远.两班正确率相近且都在95 %以上;第二、三题为选择题,第二题给出前后齿轮比值相同但直径不同的4组数据,第三题给出前后齿轮比值不同但直径相同的4组数据,两题均让学生选出走得最远的一组,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决定蹬踏板一圈所行驶的距离的关键因素,一是车轮的直径,二是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在比值相等的情况下,车轮直径越长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车轮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比值越大所行驶的距离越远.两班正确率也较为接近,均在90 %〖WTBZ〗以上.第四题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前齿轮齿数和蹬一圈自行车所走的距离以及后轮直径,求后轮齿数,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关系式的变式运用.此题实验班与对比班正确率差距较为明显,实验班正确率比对比班高出23.6 %.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开展课前探究活动对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基本问题时并无较大影响,而在考查学生通过关系式的变式解决问题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实验班对关系式的推导与模型的建立过程更为清晰.同时,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得知,选择题对比班的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答案,而实验班很少有人计算,而是根据“前后齿轮齿数比值相等的情况下,车轮直径越长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车轮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越大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这一规律做出的选择,这也再次说明了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经历关系式的推导、由分析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四、结论与讨论

篇(11)

一、源“生活”之大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立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离不开生活。从学生生活中选题 “微主题”选题的根本。

1.立足学生的家庭生活

我校地属开发区,半数以上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爸爸、妈妈工作非常繁忙,孩子们很多时候、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处理,自理能力相对较高,自己煮饭是常有的事情。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我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题为“我的一道拿手菜”活动,第一课,主要是交流和报菜名,先让学生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烧菜经验,接着让学生自己填报自己的拿手菜,对于那些没有烧过菜孩子,就鼓励他积极尝试进行“我的第一道菜”活动。由老师联系家长,请家长作为孩子的课外辅导员参与活动,利用早上完成自己的拿手菜带到学校,让其他同学来品尝自己的拿手菜,最后评出最受欢迎菜式、敢于创新菜式、健康菜式等对活动进行一个总结。通过这次一次烧菜展示和体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2.立足学生的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区安全教育平台的119消防安全教育,我开展了“安全撤离我能行”的微主题活动。学生结合安全平台学到的消防知识,为我们学校各个班级的设计安全撤离的路线。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安全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沿“兴趣”之大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微主题”的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

1.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结合我校“传统节日文化”大主题的开展,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放飞风筝、放飞梦想”微主题活动,第一课时,让学生以写作或者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梦想写下来或画出来。第二课时,将自己的“梦想”系在风筝上,进行放风筝活动。这次的“微主题”活动有效地将学习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

2.关注学生的热门话题

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受到了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热捧,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了“我的撕名牌游戏”。第一课时,交流与设计。学生交流“撕名牌”活动的优缺点,分析危险的地方,接着在小组中讨论、对“撕名牌”游戏进行改良,加上一些趣味的问答题和数学题,答出题目的方可撕对方的名牌,并且规定撕的动作,尽量安全。第二课时,体验与感悟。学生们体验自己设计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改进自己设计时的不足,最后将自己的活动体验写下来。活动中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游戏津津乐道,玩得不亦乐乎,安全性也提高了。

三、叩“能力”之大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指出“能力目标”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笔者认为“微主题”的开发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能力发挥。

1.关注学生的能力缺口

独生子女时代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严重不足,在活动中孩子们往往表现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和合作。根据学生这一能力的缺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设计“夹弹珠比赛”这样的微主题活动,学生们6人一组,每人一根筷子,两两合作,夹出盆里的弹珠,规定时间内最多的获胜。在弹珠一次一次滑落中,学生们懂得了互相鼓劲、加油。当弹珠成功夹出的时候,合作能力也植根在了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