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题申报的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题申报是高职院校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教科研、办学水平的指标性工作,具体反映了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课题申报的意义
高职院校课题申报是课题研究迈出的第一步,是课题研究的必由之路。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进行课题申报,没有课题申报就没有课题立项和课题研究。高职院校课题申报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和提出一个或若干个职教问题,遵循职教规律,着眼职教特色,选择恰当课题,通过专家论证,获准正式立项,进行认真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取得预期成果。这样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申报中的问题
(一)申报不积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仍旧比较缺乏科研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其原因是高职教师普遍都认为自身能力和条件有限,对科研项目申报感到非常困难。导致广大高职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即使申报,也申报的是一些较为低级的自立课题。其实,随着国家队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大多数职业院校已经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是大部分高职教师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以为科研工作有难度,也不是硬性考核要求,所以项目申报不积极。
(二)选题不新颖
少数教师不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没有真正深入实际,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优势和特色进行选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寻找一个课题进行申报,根本没有进行细心的论证,缺少学习,缺乏积累,不是偏离教育课题的研究要求,就是模仿他人的研究课题,选题不新颖,出现了“扎堆”撞车的现象。
(三)论证不清楚
论证内容“散”,缺乏创新,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论证不充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不够,对项目的应用前景及实际价值体现模糊等等;“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一栏中答非所问,含糊其词,或表述不清,使申报项目缺少主题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有些内容不管字数有没有要求的,都是长篇大论,没有抓住重点讲。
(四)团队不合理
“近亲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往往因师资条件受限,不能组织一个专业、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团队,而常见的是以系、教研室等行政单位组成的项目小组运作,甚至是“夫妻店”形式组成的临时性课题组。“近亲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组建。
(五)服务不到位
现今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还处于被动服务的局面,在目申报上,没有做到超前服务、及时服务、周到服务,仅仅是做一些简单的“传递员”工作,对申报者的情况、申报课题的内容等方面了解不深入透彻,无暇全面细致顾及到各分院的具体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一般采取教师自由申报,不逐项预先进行项目论证,缺乏组织指导,对项目本身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把关和审查。这种申报形式对于今天越来越强的科研竞争显然是落伍的。
三、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的策略思考
(一)选题是关键
要做到选题精准,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紧扣课题指南。申报的课题名称不宜过大、过长,同时要避免照搬课题指南,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前期研究基础等情况,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区、熟悉的研究领域,将指南的选题缩小到能够驾驭的范围。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课题指南覆盖的范围宽泛,题目众多,如何在众多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就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色,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或者学科特色。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是否有前期成果是对申报人员自身研究能力、前期准备情况、能否高质量完成本研究任务做出正确评价的基本考量指标。
(二)论证是核心
首先,要做好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的意义。在述评时要把握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和评价,并阐明自己研究的核心以及区别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亮点”。其次,要重点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要做到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层次要合理,重点突出,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简明扼要。第三,要厘清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思路是课题研究的大纲,清晰的研究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如果是基础研究,就应该在体现出开拓新;如果是应用研究,就应该体现出针对性;如果是综合研究,就应该体现出交叉性。第四,要阐明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创新之处就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创新点与选题的新颖性密切相关,选题或者研究内容缺乏新意,那么研究也很难有创新之处
(三)团队是支撑
随着科学发展的分支化趋势和综合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越来越高,面对复杂的科研项目研究,更多地需要组建科研团队来进行联合攻关。科研团队成员在科研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当然这种整体优势绝不仅仅是科研人员数量上的优势,而是要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达到质量上的整合效应。
第一,科研团队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科研团队一般5-7人为宜,人数太少可能会综合研究水平不够,人数太多可能会人浮于事。团队成员年龄、学历、职称、知识能力要合理,既要避免“单兵作战”现象,又要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应用研究的课题,课题组成员除了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外,应尽可能吸纳1-2 名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既便于调研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科研团队不仅要形成合力,还要突出特色。要整合优势资源,凝聚科研力量,组建科研项目攻关团队。一是要围绕申报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把不同学科、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科研人员组合起来,二是要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整合科研团队,并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学术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提高项目申报的竞争力。
第三,科研团队不仅要有本单位人员,还应根据需要吸纳外单位联合申报。在申报科研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时,单独申报往往科研力量相对单薄,竞争力不强,此时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企业或科研院所共同申报,借助对方的科研实力来充实自己的研究力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项目获得立项的机率,还有利于在科研中取长补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引言
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亦如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必须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及管理办法引进来。在各个高校单位,需要及时的对某个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做充分了解。如果不使用计算机来实现一种管理策略,那将是很低效的。科研申报管理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的。
2系统开发平台
本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B/S结构,根据MVC模式来实现系统的数据层(Model)、视图层(View)和业务逻辑层(Controller)。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即Model-View-Controller,它把应用程序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包含了系统的核心数据、逻辑关系,封装了应用程序的所有数据,一个Model可以为多个View提供数据,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View就是把Model中的数据以及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以特定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同样的Model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的View表现,每个View都有一个更新操作,当用户执行该更新操作时,View重新获取Model中数据,同时更新显示给用户。Controller是Model和View之间的枢纽,由它来控制Model中数据的传播,确保Model和View之间的对应关系。满足用户对系统实时性的需求。在本系统中对MVC的具体实现是:用户通过browser发送请求给web服务器,运行在服务器端的Servlet接受请求,Servlet是Java在服务器端的应用技术,由包含 Java虚拟机的 Web 服务器加载。系统中Servlet充当应用程序中的Controller,Jsp页面作为View,JavaBean表示Model,Controller调用对应的Model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给用户相应的View。
3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底层关系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一系列产品组成,功能强大,不仅能够满足最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商业 Web 站点存储数据的需要,还能为个人或小企业提供易于使用的数据存储服务。系统主要有以下数据表:
用户信息表tb_user:记录用户的详细信息,userid是主键,用户依据level字段的不同值享有不同的权限;
系部信息表tb_dept:记录学院所有系部的详细信息,其主键是depid,和用户信息表tb_user是主外键关联关系;
项目信息表tb_project:记录各申报项目的申请审核以及结题审核的情况,和用户信息表tb_user是主外键关联关系,其表中userid是外键;
日志查看表tb_log:记录进入该网站的所有用户在该网站进行的所有操作,以便追踪和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梅花树形表treeview:用于设计后台管理界面的梅花树形菜单。
4 科研申报系统概述
为了保障系统安全,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本系统将分为四个级别:科研处(最高用户)、系部级用户、普通教师级用户,以及一般浏览用户(未注册)。登录系统的用户相互之间的信息是不公开的;已注册的用户可以进行课题申报,并需要上传相关科研项目申请书及科研项目实施协议书。
申报的流程是:申报的课题首先进入系部级进行审核,由系部级用户下载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所上传的申请书并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由系部级用户在申报的课题中添加批注,然后重新上传;反之若是未通过或者项目申请需要修改时,则会在该教师的个人课题管理栏目中给予相关提醒。
当系部级审核通过时,则接下来由科研处级审核,审核的流程与系部相似。科研处审核的结果包括:通过,需要修改,不通过。不论是哪种结果,都会于该教师第一次登录该系统时给予及时提醒。只有科研项目申请通过科研处的审核方可开展该课题。当开展的课题结束后,则教师须按照项目申请时相同的流程向系部级,科研处申请。只有当科研处通过审核后,该课题方可结束。
5 科研申报系统的开发技术
文件上传对于任何web应用程序都是一个很有用处的功能。比如,在基于web的email中使用文件上传在消息中加入附件;在技术支持站点可以使用文件上传接收从用户处发来的错误日志和缺陷告文档;在web应用中使用文件上传,通过友好的web界面在用户间共享文件等等。在本系统中,用到的文件的上传,是利用jakarta apache公司提供的commonsfileupload组件,只在表单字段中定义一个file类型的input,同时在form表单中加入了不同的编码方案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在该系统中,我们运用文件上传功能将用户申请课题的实施计划书上传到服务器的文件夹中,当系部以及科研处用户审核时,从服务器端下载对应的计划书,并将审核后的意见加上批注重新上传到服务器上。
6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3%,“十二五”以来继续高速增长,2013年达到11906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76%以上。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种类繁多的政府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项目、各类评奖、各类认证等科技项目,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也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随着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政府科技宣传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参与科研项目申报,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较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来支撑,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申报人员职业能力和所处行业领域等不同,其申报质量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尽管有好的项目,但因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指南学习不透彻、没把握好最佳申报时机、申报材料没有体现出创新性和先进性、申报材料严谨性和逻辑性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获得评审专家认可,未获项目立项,令人惋惜。基于此,笔者对当前企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笔者科技管理工作经验,提出科研项目申报相关策略,以期为企业科研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2 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
很多科技企业管理层对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一知半解,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科技政策和申报指南研究不透彻,对科研项目申报的工作要求不重视。企业管理层只看到了科研项目申报的经济效益,没有看到政府科技立项的社会品牌效益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管理层对本行业发展比较熟悉,但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政策研究不够,企业科研项目与政府科技规划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与潮流,导致科研项目与申报指南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重视技术开发与市场拓展,但对科研项目申报、政府部门沟通、政府组织的科技活动等认识不足,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管理体制配置不足,导致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很低,影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没有做好企业科技发展规划与科研项目申报计划
科研项目申报实质上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科研项目申报的成功是企业科技创新规划能力的成功。科研项目申报体现了科技开发、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产权、产学研、科技与经营人才等方面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这些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企业制定一定的科技创新规划与实施计划。同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需要编制申请报告,准备附件资料,涉及行业背景、人才团队、技术方案、运营方案、市场方案、投资分析、财务预算、社会效益、知识产权、科技查新、项目备案、用户报告、资质认定等,有些资料需要一定的准备周期,从材料准备和协同工作方面来说,科研项目申报需要进行一定的筹划,制定详尽的科研项目申报计划,但是大多数科技企业还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突击申报状态。
2.3 没有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
科技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项目管理技术与具体科技项目相结合的产物,科技项目管理过程是建立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项目的特点而进行的,按照科技项目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立项、实施过程、项目验收管理。尽管部分企业对科技政策有点了解,清楚些许申报渠道,但是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较为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建立立项管理制度,对于科研项目申报采取简单粗暴的“突击申报”方式进行,具体表现为:缺乏项目前期的调研工作,或者草率摘取项目内容作为创新点,或者没有很好地总结项目承担单位的优势,如此种种皆是因科研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的申报准备不充分现象,评审专家难以评价申报项目的先进性以及承担单位的科研实力,从而影响项目的获资助率。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处李永德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获资助的申报项目主要存在创新程度低、缺乏应有前期研究工作等问题。
2.4 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
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监理及验收、科技宣传、与政府部门接洽、研发机构管理和运营等,看似琐碎,实则十分紧要,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人员,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项目申报时难以编写出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材料组织零散、缺乏秩序,甚至没有准备妥当申报前必须的财务审计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等证明材料,使企业科研项目难以获得政府立项。
2.5 技术创新性与核心竞争力阐述不清晰
国家和省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主要围绕能够整体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产业核心技术,以获得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加强高技术前沿战略部署,研发内容具有前沿先导性、能推进相关新兴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面上项目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研发内容具有先进性。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或是已有基础上的再创造。对照这些要求,多数企业的项目仅以突破企业核心技术为目标,缺乏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研究。同时大多数企业在申报时不注重查新,不注重项目产品与同行类似项目产品进行参数对比,课题的创新性得不到第三方和数据的支撑,评审专家难以评判。
2.6 企业重申报轻实施
大多数企业都是重申报轻实施。申报时动员公司各方面力量,热情很高,十分重视。项目立项后,对项目执行过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项目实施缺乏计划和有效监管,大都没有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对于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没有进行计划落实,项目实施难以按计划推进,遇到困难也没有专人负责解决,不利于项目的执行。验收时临时抱佛脚,验收证明材料准备不足,导致项目验收不成功,影响企业信用记录,从而影响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形成恶性循环。
3 科研项目申报策略分析
3.1 做好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充分的政策研究能够确保申报资料的准确性,积极的申报规划能够确保申报准备工作充分,提高申报质量。良好的项目申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政策研究与申报规划:
首先,企业科研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国家与地方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了解国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支持力度,研究、分析本企业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资助的可能性。
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研究、分析历年科技项目申报通知,根据历年的科技申报政策和企业科研项目情况,制定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企业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获得公司管理层的认同和公司相关资源支持。
最后,对于资金支持较大的重点项目,如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企业应该编制重点项目专项申报计划,进行部门分工与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提交申报资料,发挥申报计划对各部门的约束力,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合理的规划与计划能够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环节,要严把科研项目立项关,从源头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企业应设立相应的科研管理部门或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每年定期(一般是每年12月份或1月份)组织技术开发部门策划、确立并申报企业科技项目。规范的立项流程主要包括:
首先,技术开发部门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查、收集信息,科学分析、预测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同类企业、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寻求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技术开发部门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策划、确立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等科研项目,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评审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拟立项项目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供立项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后,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公司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各技术开发部门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上报公司,由公司进行决策,确定年度公司科研项目。
在项目申报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项目的选题,要选择符合国家和企业战略目标、符合市场需求、有资源有条件地实施,并且能够申报成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开发项目,要根据政策研究结论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高项目中标率。企业要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要根据科技部门的项目指南从国内外技术现状、本企业技术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要认真审查项目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从项目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实施路线、进度安排、项目经费等方面确保项目开展是必要的、创新的和可行的。
3.3 提前统筹项目资源,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科研项目申报时间一般都很短,从申报通知发出到申报截止时间大多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在项目通知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申报材料难免局促,会对申报材料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项目申报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的公司内部部门有档案部、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等,公司外部部门有审计公司、查新机构、科技主管部门、环保局、发改委等,需要提前统筹的项目资源包括人事资料、财务信息、技术文档、市场调研报告、公司资质、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环评报告、备案文件等,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申请、获取上述这些项目资源,同时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撰写一份立意新颖、层次合理、词句妥当、财务分析清晰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以提前部署可避免仓促准备申报材料带来的质量隐患,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3.4 加强政府部门沟通,掌握申报流程与关键点
政府沟通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另一关键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的政策信息,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府部门对企业情况和项目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常政府部门更倾向于熟悉的企业和项目,对于不熟悉的企业和项目保持高度警惕。企业应该积极向政府部门汇报企业和项目情况,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项目申报成功和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首先,在政府提倡建立“服务型机关”的大环境下,“公仆们”是非常欢迎企业去登门拜访寻求帮助和指导的,同时政府部门的发展也需要企业的积极支持,比如定期上报企业报表,积极去科委部门进行项目备案,让政府部门多多了解所辖企业的发展状况,让政府了解到自己企业在行业里技术水平是领先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企业运作是正常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管理团队是过硬的,这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是有好处的。
其次,企业要多沟通、多问询,掌握项目申报的渠道和要点。一般来说,如果是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考虑从当地科教部门往上申报;如果是产业化的项目就从发改委往上申报;如果是技术改造类项目就从经信委往上申报;当然还有特殊项目可考虑从财政、中小局等部门申报。
最后,项目申报上去后,也要及时跟进项目评审情况,即使项目没有立项成功,也可以向主管部门多请教,找到失败原因以便下次改正。
3.5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育创新创造氛围,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从根源鼓励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励有章,有功必奖,及时兑现,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积
极性。
其次,引进行业技术领军人才,给予其广阔的发挥平台和一流的人才、设施配备,形成包括可研分析、技术开发、技术验证的研发团队,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最后,加强科技合作,一方面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研院所共同探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合作开发,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拉近技术革新与落地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3.6 重视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
规范项目申报的另一个重点是项目申请经费的详细、合理预算。预算是确定项目资助额度和经费支出的直接依据,要高度重视。科研项目如果缺乏经费预算或者预算不够科学合理,很难得到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也不利于项目规范管理和控制。如果项目经费预算得合理,不但能够提高项目的中标率,而且可以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科技人员要根据相关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说明各项支出的用途,并要注意项目主管部门能给予的经费支持额度,注意申请金额不可超得过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管理,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进行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调整,应按照相应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的预算调整,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展,项目经费按计划使用,从而确保项目顺利验收,保持良好信用记录,为下一次申报项目奠定良好信用基础。
3.7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与项目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实施与验收关系项目的成败也是影响企业后续项目申报和企业诚信,所以企业不仅要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同样也要重视项目实施与验收工作。
科研项目获得政府资金立项支持后,企业应根据课题任务书和考核指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公司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课题任务,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课题任务。
项目验收前,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照课题任务书评估课题完成情况。如果课题完成情况与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指标差距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果课题是按计划顺利实施的,验收时则根据要求准备相关验收资料,重点针对课题任务和考核指标准备相关的科技成果证明材料,评审专家主要考察企业的科研证明材料,权威机构提供的证明资料对项目验收起着重要的加分
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科技扶持政策越来越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同时申报要求和评审也越来越严,“临时抱佛脚”或“一枪头”的申报方式的弊端愈加明显,所申报的项目往往在专家评审阶段就遭到淘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科研项目立项和申报工作,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如何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如何获取更多的政府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支持,如何推动企业科
《“蚕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是某中心小学申报的一个课题。该小学近年来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了“养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喜欢,教师开心,上级教育部门认可,可谓皆大欢喜,成果丰硕。为了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把这项活动与学校特色创建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想就此申报一个课题,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学校更好发展。这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路径,不仅可行,而且有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说它可行、有用,因为它充分践行了我们中小学草根教育科研致力追求的一种境界:教育教学实践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去申报课题,目的是为了改进“养蚕”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样的课题当然具有生命力和价值。遗憾的是,在具体撰写课题申报书的时候,他们自认为理论水平不够,研究能力有限,于是开始心虚了,不敢朴朴实实地表达了,也或许是为了使课题更富“新意”,他们没有申报《养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而是申报了《“蚕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二
认真辨析这两个课题,对理解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如何求真具有典型意义。《养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本体或者说对象是“养蚕”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何将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的学习渗透进这一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这是他们近年来实实在在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这就是“把工作当作研究”。而《“蚕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本体或者说对象是小学的学科教学,如何将“蚕文化”应用到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中去,改造我们的学科教学,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他们没有做也没必要做的,这就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在课题论证阶段,有些老师一时转不过弯来,认为这两种表述大同小异,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结构都是有意义的,“事故”不同于“故事”,就如从南京到上海与从上海到南京,两者之间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明你要从南京到上海去,却去研究如何从上海到南京。那样做,实际上是偏离了教育科研求真的本质。
有人追问,那《乡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是否可以?答案是当然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是一个地域储存在那里并不断丰富、升值的一笔财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知觉,这种乡土文化实质上已经静悄悄地渗透进你的学科教学中去了。有意识地对此做些研究,自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问题是真的。而《“蚕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则是虚拟的,问题是假的。有人觉得如何将“蚕文化”应用到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中去也可以研究,也能将课题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子课题去操作,文法上也能讲得通。其实,你真要固执地默默做些探索和实践也未尝不可,虽然他不符合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就像你去研究怎样体罚学生一样,与我们的教育发展目标,与我们的教育发展纲要以及学科课程标准都不相符。探索归探索,倘若作为一个课题去进行申报、开展研究则不太妥当,因为这是屠龙之术,即使你有研究心得,也没有你推广使用的市场。这是我们论证任何一个课题首先应该做出的价值判断。论证课题不能总是纠缠于文理,而是应该首先明白事理,遵循生活常理。
三
申报课题时不敢老老实实说话,这是当前教育科研中的一个大问题。简单的教育常识,明明白白的教育实践和探索,在与大家交流时都能介绍得清清楚楚的内容,一旦以课题申报书或开题报告形式进行表述时,就变得深奥艰涩,难以卒读。正如该小学近年来如何探索开展“养蚕”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实践内容、实践形式以及实践历程等,从校长到老师都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们也听得明明白白,可是写成申报书或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我们却读不懂了,真所谓一上升到理论,就把大家都明白的问题说得糊涂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浮躁虚夸的社会心态是根子。堆砌新词,用长句兜圈子,非要把大家都懂的说得大家都不懂,这种文风对我们也有直接的影响。当然,在这个问题上,课题评审者、课题指导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一旦课题评审者、课题指导者都喜欢所谓的“创新”,课题申报者也就会想方设法折腾出一些花里花俏的新瓶子。评审者有这个要求,申报者就只能东拼西凑,在包装上下功夫,说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新东西。我们倡导教育科研求真,还包括报告的撰写要讲真话,老老实实,讲一些普通人能听得懂的“普通话”。
20*年12月,我们申报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据全国规划办的领导说,以“校园文学研究”为对象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全国尚属首次。我们感到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年多来,在*大学、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国中语会的指导下,在各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众多大中小学同仁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作阶段工作汇报。
一、工作回顾
1.隆重召开开题会。20*年4月21日~22日,课题组在*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召开开题会。*等专家应邀出席了开题会。我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论证、指导,从不同侧面对课题研究发表了意见,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内容与策略。会后,我们还参观了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附中”,我还应邀在北师大附中作了题为《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学术报告。关于开题会的消息,20*年5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以《“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校园文学研究“升格”》为题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积极组织子课题申报。开题会之后,课题组积极组织各地学校申报子课题,发展实验学校,建立实验基地。目前,已有数十所大、中、小学报送了申报材料,包括*师大附中、*实验中学等名校在内的许多学校已完成评审立项工作,并陆续召开开题会,进入了研究阶段。石家庄十七中、大连开发区七中、本溪高中等校先后被确定为示范实验学校。辽宁大连等实验基地已经和正在建立。
3.严格实行规范管理。课题组建立了办公室,完善了管理办法,为每个子课题组建立了管理档案。课题组彭小明、王世龙还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先后到石家庄十七中、乐清市虹桥中学、苏州市一中分校、*市潞河中学、*市五十中学进行调研及现场指导。
4.搭建实践交流平台。课题组充分利用“中国教育文学”网站,报道课题研究动态,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上线文章达66篇,点击达3万余次。课题组积极与《中学生》《小学生生活》杂志合作,在该刊开辟“点击文学社”“互动写作”“自主写作”等栏目,刊发各实验学校师生作品。课题组承办了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发现“新人”,推出“小作家”,受到的肯定与表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研究成绩
1.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各地“校园文学”活动开展较多,但理论研究欠缺。作为课题研究进入教育部规划课题,还是第一次,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成果不多,如何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我们经过反复探讨,初步拟定为(1)校园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3)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4)校园文学与人的发展研究等四大板块,抓住了研究的重点,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基本构建了校园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2.陆续形成校园文学研究系列成果。例如我们出版了专著《校园文学与创作》,发表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研究》。在我的指导下,*大学六个本科生、两个研究生也参与了研究,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博客与校园文学研究》《网络:校园文学的新平台》等也已定稿(已发资料袋)。*大学人文学院04中本一班学生李斌斌(笔名那那)还出版了三本头长篇小说《何处金屋可藏娇》,并正在写《长安妖娆》。课题实验学校——浙江乐清市虹桥中学的“生态写作研究”,石家庄十七中的“校园文学美文美读”探索,大连开发区七中的“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学有机整合”实践,辽宁本溪高中的“校园文学博客研究”,四川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的“儿童文学启蒙校本课程研究”,湖南临澧县四中的“高中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研究进长。
3.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推动了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多的学校选择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板块的子课题。占申报的子课题有三分之一强。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也备受关注,如湖南桃源凌津滩镇中学、江台安丰中学等就较有成效。校园文化建设、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等也都进入了许多学校的视野。
三、问题和困难
1.研究进展不平衡。部分学校在立项后没有认真进入实质性研究,以拿到子课题立项“证书”为终点,没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2.缺乏深入的探索。部分子课题组存在着停留在过程描述层面,写作论文时往往停留在“怎么做”甚至只是“要怎么做”,而不去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规律”等等,因此没有从理论层面研究,没有新的思路、新的进展。
四、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管理。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总课题组将严格管理,如不能研究或不作为的,将不发“结题证书”。
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而言,开展教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经验,探寻经验背后的教育原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教科研课题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类,二是教学类。两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教育类课题可以分为学校发展类、学生发展类、教师发展类等;教学类,主要包括课程建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1.选题要有价值、可行、新颖
(1)有价值。有价值,即看是否有用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研究的必要。如,小学生作文互批自改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问题链导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实践研究、学校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案例研究、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情感的阅读教学研究、以道德银行培养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实践研究等,就有研究的价值。而小学生扫地习惯的养成研究、语文教学中背景资料出示时机把握的研究、小学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实践研究、学生订正使用橡皮与胶带纸的比较研究等,只能作为微型课题,其研究周期过短,一般不需要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申报了,批准立项的可能性也不大。
(2)可行。可行,即遵循量力原则,学校或教师有能力做。如,建构“三味”校园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小学尚美理想课堂的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教学有机衔接的实践研究等,是贴近学校实际的有意义的课题,学校是有能力做的。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儿童观、学习观的研究,营养与儿童身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小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教师课程能力的建构研究等,这些课题因其理论性较强,很宏观,基层学校及教师研究就很有困难。
(3)新颖。新颖,即有新意,与别人研究的项目有所区别,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下列课题就不够新颖: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小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策略的研究、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研究,先学后教的实践研究、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而下列课题就较为新颖:区域民间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语文读写交互作用的实践研究、“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文化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构建“儿童本位”课堂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晨间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将大众化课题变成有特色的课题
学校和教师申报课题,“撞车”现象较为常见。大家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好现象,但相同的课题一般只能批给一个单位,这就无法满足大家都想拥有自己课题的需要。因此,申报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特色。
(1)选取独特的视角。如,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大众化的,特色并不鲜明。可以变为:社会即学校理念下“发生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其独特之处就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再如,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可以变为:“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这样,就突出了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某个方面,课题组也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2)突出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如,农村初中人格塑造的实践研究,就是较为泛化的课题,可以变为:农村初中“超我”人格的实践研究。这就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三重境界”理念下的研究。再如,润文化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可以变为:润体,润智,润心:无痕教育的校本实践。一方面抓住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不留痕迹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润文化有了实在的支撑。
(3)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研究。如,信息技术刚刚在教学中应用的时候,学校可以申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就可以申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再如,快乐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变为:王艮“乐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这就具有了地域背景,因为王艮是姜堰历史文化名人,在现代研究“乐学”,就具有特殊意义。
3.关注当前热点话题
(1)校园文化。如,泰州大浦小学: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智慧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南京成贤街小学:儿童文化视野下立贤教育的校本研究。这些都已立项成为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课堂观察。如,基于“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基于生成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基于“疑”为支点的课堂教学观察等。
(3)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如,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儿童自由创作中想象力的开发研究、用童话创造幸福教育―――普通小学童话教育的校本研究、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导航”新学习方式研究、“情理语文”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智趣课堂”实践与研究等。
这些课题着力于个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存在。围绕个性化解决这样的问题所形成的课题就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
(4)德育方式的改变。如,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实践研究、以“关键事件”促成儿童积极情感觉醒的德育实践研究、当代小学生平民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些课题都是努力改变当前教育说教式、形式化的问题。
二、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最忌含混不清。如,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绿色课堂”与“有效教学”一般不要出现在同一题目中,因为两者概念有交叉。下面是该课题的变化过程: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小学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主动发展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一般包含这样的要素:学段或学校性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新童谣文化实践的研究。
课题名称也可以有变化。如,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简中求道:高中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结构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化学意义理解的实践研究;农耕方式:追求教育本真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中一定要包含关键词,即核心概念。没有核心概念的课题,肯定不是好课题。此外,课题题目不等于论文题目。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就是论文题目,而不是课题名称。
三、如何高质量地填写好申报书
申报书中相对重要的栏目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预期成果等。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很重要,它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面以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例来谈。
在申报书上是这样填写的: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以能为中心
以能为中心,即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平台和机会。课题中“教学”,并非专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一切校内外的教学活动。
概念中的“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明晰、丰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研究中,我们觉得申报书中对“能力”的界定并不清晰,没有弄清其本质。通过学习《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杨九俊主编),我们对“能力”的概念界定逐步明晰了:
(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东西是一些“因素”。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能力”概念总是与特定任务的完成相关,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能力”指称相关诸“因素”的特定关系。
2.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的阐述要简洁。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是这样阐述的:
研究目标:
努力改变当前“以师为中心”“以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行为,探寻“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及操作策略,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内容:(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论研究。(2)“以能为中心”的各科课堂教学方法、操作策略及评价研究。当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何“以能为中心”设计教学预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地实施预案,是本课题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探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并努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各科主题作业实践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以能为中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且应该在学科课外作业及实践活动中体现。如何改变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为主的现状,具有研究的实际价值。(4)小学各科各学段认知能力培养序列及相应策略研究。
梳理出小学各科各学段能力培养的序列及目标要求,形成相应的培养策略。
研究重点为第2、4两条。
子课题的确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现状的调查与文献方面的研究。二是操作方法及策略的研究。三是评价的研究。四是案例的研究。
3.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一般与子课题联系起来。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都是论文)为:(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性思考。(2)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评价策略。(4)“以能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及实践活动实施策略。(5)论“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方法。
二、课题分类:
1、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以校级立项课题为基础,校级立项课题是学校课题管理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逐级选择推荐,逐步形成由校、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组成的课题网络。
2、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分为学科类课题和非学科类课题两大类。
三、课题管理机构和管理内容:
1、校级各类立项课题均由校教科室负责管理。校级以上立项课题根据相应级别教育科研机构制订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
2、课题管理的内容包括课题申报、课题方案制订、论证及立项、课题的实施、阶段总结报告和实验报告、课题的中期检测、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成果的推广等环节。
四、课题管理程序: (一)、课题的申报与立项。
1、每年九月份由课题负责人选准课题,填好课题申报表,写出课题实验方案送校教科室。教科室根据所报课题进行审阅。并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对有较高学术价值、便于操作的优秀课题向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推荐,争取立项。其余的作为校级课题。
2、立项原则:鼓励性原则。鼓励全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并通过科研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行性原则。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深入开展研究的精力。能制定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实用性原则。强调教育科研对本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强调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切实的促进作用。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正确,研究目标明确,立论根据充分,内容具体,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二)、课题的实施
1 、校教科室管理的课题范围是校级课题和以我校名义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
2 、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3 、周期一年以上的课题每学期必须制定阶段性课题研究计划,应按时写出阶段性研究总结。
4 、课题组长要经常性组织教师研讨,收集资料,及时记录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研究体会,按月向校科研室汇报。
5 、课题申报人应维护课题研究的严肃性,要设法保证课题按时结题。同时,更要注意科研的科学性和对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可作不断的改进或提高。
6 、课题一经立项,不得随意变更或终止,因故不能按时结题或不得不中止的课题,须书面说明理由,由教科室备案。无不可抗拒原因而不按时结题的,不得申报新一年课题。
(三)、自查、检测
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末要写出阶段实验总结,向学校教科部汇报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并将实验过程中积累和收集的资料、数据等一并交校教科室存档,便于学校对实验中期、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评估。
(四)、课题结题与鉴定管理
1、凡符合结题条件的课题,由校科研室负责鉴定工作。课题负责人向校科研室递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附下列资料: 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全部研究成果反映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文字、图表、录音、录像、软件和事物等)
2、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由上级科研部门给出鉴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09-03
立项评审、结题鉴定和成果评奖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三个实质性环节,可以“课题审定”概括之,其特征是“回头望”,即同行专家(承担裁判角色)在审阅了你的报告及材料之后,对你过去的努力与行动给予适当的评判,并赋予总体上肯定与否的结论。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仲裁活动,属于终结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一、课题审定的类型
(一)立项评审——择善而从
立项评审是指申报者将课题申报方案交到对应级别的科研管理部门(即课题管理单位)后,该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是否立项进行评判的过程。如立项评审通过,则标志着该课题正式纳入规划管理序列。实际上,立项评审是科研管理部门依据科研规划对课题研究方向、规模、分布等要求,邀请专家对所申报课题进行质的和量的审定。其目的是让合适的课题由合适的人来承担,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立项评审的主要指标有:⑴选题方向正确,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⑵研究切口适宜。要求所申报课题有比较明晰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假设)与研究内容。⑶研究设计得当,所申报课题能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有可行的研究步骤。⑷支持条件具备,拥有研究所需要基本的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如经费、图书资料)。⑸研究已有基础,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初步研究成果,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评审专家主要是依据这些要求,对课题申报方案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课题立项与否。
(二)结题鉴定——脱颖而出
结题鉴定又称结题评审,是指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对上交的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课题研究是否完成的过程。如结题鉴定通过,则标志着该项课题研究任务正式完成,并已达到规划管理对结题的要求,可颁发结题证书。结题鉴定是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真伪辨别和优劣鉴定的工作,既是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评价,更是对学校在课题研究上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检查,不仅能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普及,也有利于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素质。
结题鉴定的主要指标有:⑴科学性,这是科研成果的基本属性,主要考察研究问题提出是否有依据,资料取得是否客观可靠,能否对研究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得出科学的结论。⑵创新性,即研究成果是否有特色或新见解,是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⑶实践性,即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无针对性,在实践应用上是否具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⑷规范性,指课题研究的操作是否规范,文本表述是否准确,行文逻辑是否严谨等。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待规范背景下尤其要强调这一点。
(三)成果评奖——大浪淘沙
成果评奖是指课题结题后一定时间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从上报的课题成果中,筛选出优秀成果并赋予等第的评价过程。它可分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奖两类。其目的,一方面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师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教育科学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最终为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果评奖的主要指标有:⑴方向正确,即课题研究方向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符合当下的新形势要求。⑵质量上乘,即指课题研究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学术价值高低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对教育规律的发现、知识经验的改造有无突出的贡献,是否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形成的新方法与策略能否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等。应用价值高低则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区域和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及新课程实施中有无被推广应用,对解决教改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无促进作用,对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有无明显的成效。⑶社会认同。课题研究成果社会认同度主要看其在何种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成果有无发表或出版,研究论文是否获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同行与专家的认可等。⑷简明易学。成果理论简明,方法易学,切实可行,能在更大范围内被实践者乐于接受。其中成果推广奖评比,更要注重对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适切性和实效性的考核。
课题立项评审与结题鉴定,在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主要是达标性评判,合格者即获得通过。而成果评奖则是选拔性评判,是成果优选并区分出不同等第。三者构成逻辑递进关系。
二、课题审定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评审,不仅由评审者决定,更要由评审客体来决定,客体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评审所采用的方式。目前课题审定的主导方式是同行专家评议,其合理性是基于学术产品的特性。具体可分为会议审定、通讯审定和直接认定三类,同时可结合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之。也可采用其它变通方式。
(一)主要方式
1.会议审定,也称会议鉴定。这种方式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召集同行专家,以会议形式对课题的申报方案或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作出课题是否立项、结题或获奖的裁定。往往是专家们先阅读文本,然后面对面交流,对分歧的意见,通过讨论逐步达成共识。在汇集到更具体的、全面周到的评审意见后,由各个专家独立打分,最后统计、评定结果。当评审课题过多时,可按类别分组进行评审,以提高效率。会议审定是由专家组集体充当裁决者的,因人的从众心理,必定有评审者容易受别人观点所影响(特别是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使评审结果难以完全民主化。还有会议审定往往保密性不好,易受人情关系干扰。
2.通信审定。以通信方式把评议材料(包括评审要求与说明)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对评审内容写出评语和打出分数,并将评审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寄回科研管理部门,以进行统计得出评价结论。这种方式需要专家独立工作并作出判断。专家可坦率地发表意见而不受外界干扰,评审比较公正。另外,通信审定相对会议审定而言,效率较高,成本也低。但是,通信审定过程中专家之间缺少交流,可能因对评审的课题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审定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
3.直接认定(即免于审定)。对课题在一定范围内已获得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价、专业刊物发表或正式出版作品、获政府或教育部门奖励等,科研管理部门可以直接认可其结果。常用在结题工作、子课题备案中。
(二)辅助手段
1.实地考察。即去考察现场,查看实物,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研究伦理问题)进行详细的查询。实地考察应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了解事物的总体与局部。做到边考察、边记录、边分析,然后作出评价结论。这样的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可靠。
2.答辩展示。即通过答辩会来展示成果,让研究者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并答复专家等的质问。答辩展示更多地围绕研究过程中的亮点和薄弱环节展开。
课题审定如结合使用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手段,不仅加强了课题审定的客观性,弥补仅凭文本材料来评审的一些缺陷,而且能发挥评审的导向功能。通过研究者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可以启示研究者完善课题各个环节,有利于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做准备,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对科研方法与知识也得到了实时培训。这些辅助手段,虽然收益大,但成本高、投入大,比较费时、费力。一般用于重大课题的评审或有潜质课题的精品锻造。
(三)变通方式
为提高申报方案与结题报告的质量,可采用二轮审定制与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审定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教师上报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教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材料进行第二次审定。现场会是先由选中的几位教师结合课件分别报告思考的情况,然后是其他听讲教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申报方案或结题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立项或结题鉴定。因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专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而他们参与科研的目的更多是提升自己,所以也可以给个别很有意义的课题或很投入的教师,在规划时间许可范围内留个缓冲期,如二次修改、延缓结题等。
可以借助于OA系统,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业务流的信息化,如课题材料可直接在网上、递交、审核、鉴定,教科资源的网上录入、统计分析等。这种在线评审的操作,可以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并且专家和同行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并且能有效地对审定结果达成共识。也因只是呈现电子化材料而避免了浪费,更加灵活经济。
现在教师小课题研究方兴未艾,教师可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只要能清晰地阐释、呈现就行。如某学校的校级小课题,用对话式(汇总所有等待评价的小课题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式(以学期为单位展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讲演式(让教师讲小课题研究故事)等,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结题鉴定方式,达到了“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之目的。
三、课题审定的组织
由于同行审定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介入,需要严格的程序加以保证。规范的操作程序优于评价者对审定标准的主观把握,程序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客观性对保证评审的公正、公平相当重要。
课题审定的一般程序是:材料准备聘请专家专家审定公示发文。
(一)材料准备
课题审定首先要准备好申报材料,不同类型的课题审定应准备不同的课题材料。如,立项评审应准备课题研究申报书与研究方案;结题鉴定应准备课题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成果评奖则需要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主件及相应效果证明的材料。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评审需要,要求申报者上报经申报人单位审核盖章后的申报材料(常是一式3份),然后逐一进行核实登记,且分门别类(可按学段或学科分类);同时准备相应的评审表,明确审定要求,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为减少对审定过程的不必要干扰,要做好评审相关资料的保密工作,对有些材料要作匿名处理,便于评审专家能客观公正地行使其评审权利,确保课题审定质量。
(二)聘请专家
聘请专家是课题审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专家资源库,以供各类课题审定选用。在具体选择专家时,要把握好一定的标准,聘请的专家要有足够的学术资格和评审水平,且熟悉本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同时也要注意到专家在学科、学段分布上的广泛性。评审专家选择对保证评审质量和提高评审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坚持专家回避制度,避免参与其直接相关的课题审定。做好所聘专家信息的保密工作,以防有人托关系说人情,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三)专家审定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类似问题,如项目研究范畴雷同,经费核算不准,过程控制不够及时,评价验收不规范,技术推广滞后或者未推广等问题,结果造成很大浪费[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识领域广、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这一切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项目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创效益。
1 科研项目管理新特点
项目管理体系包含对进度、范围、质量、资金、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整体等九大管理领域,其中前四项属主体领域范畴,最后一项属综合管理,其余四项属辅助领域范畴[2]。就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而言,其内容涵盖一般项目管理框架外,还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1 创新性
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科研项目创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新发现,体现出对新知识体系的贡献,即基础性研究,也可以表现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潜在的效益,即开发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创新是各类创新的源头,那么科研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为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灵活的反应机制,服务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创新,即在课题管理中,找寻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管理组织方式,将课题研究思维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课题管理思维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增强对课题管理的成功标准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1.2 知识性
科研所科研项目组研究成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知识产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开发创新能力、转变和创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能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判识、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1.3 不确定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辨识风险,查找它们的来源信息,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对内部成员有效沟通失败,成本预测不全面,项目进度把握欠佳、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远,市场预测偏移,外部因素干扰等。当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未知因素减少,风险概率随之降低。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采用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或者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综合研究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建模,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既然科研课题管理有自身特点,属于一个特殊的管理范畴,那么从项目前期准备、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评价结题到成果转化等各阶段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以下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全过程管理。
2.1申报准备阶段,强化长期科研的意识,为申报课题做铺垫
在项目申报通知前,一方面积极组织讲座及交流会,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讲解和宣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增强职工和科研人员科研信心,发扬雷厉风行、协作配合的科研作风,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将来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提前开展系统论证和大体设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结束的过程,一般项目从组织申报到上报申报材料往往半个月,仅依靠这么短的时间准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申报者在了解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前提下,有一个长期的科研申报准备,需要从事科研的人员具有“长期科研”意识;最后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在配套经费、试验设备、办公环境、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2.2申报立项阶段,切实组织好科研选题和队伍组建工作
申报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的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选题不当或填报表格时,没有认真研读吃透通知精神,导致申报的课题偏题、课题重点不够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失误,导致申报的项目中标率偏低。因此该阶段须做好:
第一,选好课题,严把申报质量关和遴选关。科研管理部门接到申报通知后,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动员,鼓励生产人员及科研人员认真填写科研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时的唯一依据,填写申请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申报成功,这其中题目重要性可以达到50%~80%,所以说题目的选定又是重中之重。一个好题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尽量使问题细化,从纵深挖掘,从内涵挖掘;其次要有有价值,能体现某个领域的创新或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要有竞争力。总之,选择科研课题既要考虑能够最佳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填报申报表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邀请组织专家评议申请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价值高的申请课题预选上报,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的申报立足于高起点,提高立项成功率。
第二,组建好研究团队。对于一个研究所而言,科研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单个学科、单个部门或者单个项目成果的累加。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首先提倡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次整合优势,挖掘特色,将科研实力集中到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上来,全局统筹规划,以联合协调的科研格局,协调组织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申报,适时引入“外援”,当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主体必须是研究所本单位人员,并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联合攻关,避免个体的、单一学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动单打独斗。对于主要参加者人数不应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课题的内容选择3~5人较为合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综合研究或应用对策研究,生产部门的人员最好有一些,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在成员搭配时,尽可能合理,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使科研课题研究在一个团结、和谐、技术过硬的团队中开展。
2.3项目实施阶段,切实做好中期检查及进度、成本、技术统一协调
申报立项获准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给课题组转发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抓好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组织落实等科题启动工作。一旦课题研究实施,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对课题进行查促,避免过程管理失控或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经费超标和课题延期,出现弄虚作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科研项目能否按时结题及确保资助效果的关键环节是科学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中期检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时实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节点进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项目启动后3个月和结束前3个月必须各设定一个节点检查,检查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在科研计划书中明确的课题节点任务、目标执行情况应逐一检查,形成节点检查报告,将作为阶段性预算分割、产值分配和考核项目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对项目研究意义、进展程度、研究水平等进行阶段评估与考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解决,以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3]。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自始至终,是反映项目研究状况最直接的指标,经费管理要实现专款专用,科学地管理。如果经费管理不当,不仅不能够有效约束项目研究人员遵守管理规定,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课题目标不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经费资助实效,这种在经费使用上先算后花,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概算严重,对课题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项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控制结点,在以进度和技术为依据,以实现既定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 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注重预测性,从时间、经费、技术等各方面预判,做好应急预案,解决突发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进度、经费、技术这几个约束因素间寻找平衡,以获得整体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调整项目组,使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2.4 项目总结阶段, 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转化工作[3]
第一,严格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科研项目最终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项目结题程序,认真履行结题验收,既能鉴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3],因此科研结题验收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科研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很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课题研究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并认真初审提供的材料,对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再向立项单位提出结题申请并交结题验收评议组,以便检查验收,通过结题的项目及时移交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报和转化。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结束,而是项目的另一个新的起点。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后的追踪管理,以此为契机,推动项目成果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规范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结题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册,报送并存档,并提供所有材料的电子版,这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二是督促课题组在时机成熟时申报鉴定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从优化政策环境、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三是抓紧成果的报奖申请,通过科技奖励达到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通过符合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与国际化、开放型、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充满活力、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制度,达到提高科研水平、丰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收入、实现科技目标,从而整体提升科研所研究实力。在管理中应做到:
3.1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等特点,实施以柔性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3.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研人员为原则,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58.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立项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档案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总有一些问题经常出现。笔者以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科技立项中落选的57个项目为例,对存在的问题作以简要解析。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完全照搬课题指南的原题。存在这类问题的项目有19个,占总数的33.3%。理论上讲,课题指南是各级档案科研管理部门为指导档案科学研究工作而编制的。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制的,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同时,课题指南只是指明了一个选题的方向,具体如何选题、如何命名还需要研究者结合自身实际作进一步的细化。课题指南的每个题目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可以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多,作为研究者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好不要照搬照抄指南的题目。比如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的课题指南“档案馆(室)功能建设研究”,它实际包含了档案馆(室)建设的发展方向、功能完善、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选择、档案馆公共服务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一个课题组都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部研究透,我们要根据自己或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研究方向、研究能力、资源环境及工作实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取其中一个方面、一个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1.2 研究内容不明确,技术路线不具体。存在这种情况的项目有18个,占32.6%。研究内容是对研究对象及其技术指标言简意赅的描述,技术路线是对研究的步骤及每个步骤所采用研究方法的表述。他要求措辞准确,表达清楚具体。但有些项目由于选题太大,研究内容比较多,想说清楚却又无法说清楚,泛泛而谈,没有重点。这种课题,不要说来自基层的档案工作者,就是专家教授也没法做,至少没法在一年内完成。在表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先说大环境,再说中环境,到论述研究内容时就三言两语甚至没有,对研究工作的实际内容缺乏恰如其分的表述,不知道其真正要研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对项目所要研究的内容没有吃透,不知道怎么去研究,所以先论述一番凑个数。此外,在研究技术路线表述上,要么没有,要么笼统地用“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或“拟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一笔带过,使得评审者无法了解研究者的思路、方法、步骤,无法判断项目研究的可行性。
1.3 研究人员自身条件和所报的课题题目所需条件差距过大。存在这种现象的项目有15个,占26.3%。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层档案工作者,所选题目过大,超出了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比如基层的档案人员研究“档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问题。作为基层档案工作者很难了解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及中原经济区相关省份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即便能够了解到整体情况,也很难从全局上来把握,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或其他行业的专家教授研究档案实践工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却没有档案学背景或工作经历,课题组中也鲜有档案工作者。比如有一个项目“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策略研究”,从课题组的组成人员情况看,研究人员全部是图书馆的同志,虽然专业技术职称很高,但没有一个来自档案专业,也从没有做过档案工作。
1.4 所选课题重复率高。存在这种现象的项目有19个,占33.33%。这其中又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题目相同。今年同样以“档案信息网站开发利用研究”为题的就有4项,以“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为题的有3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对课题指南理解存在偏差有关。对待这类课题,评审时只能够让那些角度新、论述具体明确,有能力完成项目的申报者承担了。二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一课题重复,其中有一个单位就有3个课题名称一模一样,研究内容也大体相同。三是申报题目与本单位以前研究或者已经被评过奖的项目重复,这种情况,有2个项目存在。
1.5 所选课题缺乏实践基础,或者应用范围过窄,或者不具代表性,研究价值不大。存在这类问题的项目有10个,占17.5%。例如“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档案管理系统”,所选的研究对象和其他行业的档案资料相比没有特殊性,实际上就是把英语教学资料管理起来,和正常的档案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研究的必要性不大。再如“企业档案规章制度实用性研究”,作为企业的档案规章制度没有应用性毫无疑问就应该废除,没有研究的意义。
1.6 所选课题太老或者超前,存在这种情况的有10项,占17.5%。有些课题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研究的热点课题,现在又拿来研究。例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档一体化建设研究”等题目都是在几年前重复出现的课题。或者是有些课题就已经形成规范性文件或者在档案工作实践中就已经实施。而有的同志还在讨论其实施的必要性,而不是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还有个别课题过于超前,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概念阶段,却拿出来去研究如何实现,有点为时过早。
1.7 论述过于简单,或有错误表述。存在这种现象的有14项,占24.5%。一种是论述过于简单,三言两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使人无法从中获得相关的研究信息,无法就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判断。另一种是表述错误,比如“两个体系建设”的提法早已被“三个体系建设”所替代,然而有些同志还在提“两个体系建设”。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人对申报者的研究能力产生疑问。
2 准备档案科技项目申报材料时需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在申报过程中产生以上类似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 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选题工作。选题从根本上决定着项目研究工作的总方向,制约着研究工作的全部过程,决定着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是项目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课题的来源渠道有很多,如从课题指南中选取,从文献中选题,从学习、工作经验中选题,从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趋势中选题,等等。在这里笔者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课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大局形势,要符合档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河南省档案局承担的2012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文化建设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为例,该课题就是紧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形势,以及河南省文化强省战略深入发展的大环境结合我省档案文化建设的实际而选定的题目。二是要贴近档案工作实际。档案科研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又服务于档案工作实践。这是档案科研工作的大方向。只有立足于档案工作实践的研究项目才能够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才会有现实的针对性,得出来的结论才有说服力,有研究的价值。
2.2 要详细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在确定选题方向后,需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学术发展状况,全面掌握该问题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科研选题的社会价值如何,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已做了哪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关键在哪里。然后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从中发现问题,并在新的起点上选择具体的研究内容。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中国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对所选定的题目按照关键词进行查询。中国知网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10个有重大影响的数据库,其所搜集的信息基本涵盖了当前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已有的研究内容可以找出其研究的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找出新的研究角度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对于没有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找出研究的理论根据。
当然基层的同志可能没有条件上中国知网,但可以利用谷歌、百度、搜狗、有道等搜索引擎针对自己所确定的选题内容进行大致的搜索。找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资料,进行大概的了解,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实际和理论阅历对所选定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判断。从而在描述项目必要性时,能够做到论述恰当。
2.3 要做好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包括要研究的内容及其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在研究工作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等。
对于研究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理论基础的研究内容,任何一项研究都要有理论支撑,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只有准确无误地将相关理论研究透彻,这项研究才能有更好的拓展空间。二是要周密计划好调查研究,就是要设计好调查研究的内容、范围等,以便对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摸清研究对象的现实情况、存在问题,以便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在这个计划之下,对于某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还可制订更详细的具体工作计划。也许在研究工作开始后,你会发现原计划某些地方不符合实际而进行调整,但是你却不能否认在项目申报之初制订详细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在申报之前,对课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和详细的计划,在填写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就会思路清晰,有助于项目申报的成功。
引言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1]。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多数高校开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同层次院校对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尽相同。独立学院由于其自有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较少,在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更多依赖于母体学校教师资源[2],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跟踪手段难以有效落实。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厘清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了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划分了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学生、指导教师和辅导员6种角色,引入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控机制,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跟踪监控需求,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1系统需求与流程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效率,根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方便参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各类用户。不同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不同,如面向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应具有基础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监控、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系教学秘书需要维护本系指导教师信息、分配毕业设计任务、管理选题、监控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中期检查以及安排答辩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在线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使用本系统完成在线申报题目、审批或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报告、评阅学生论文等;辅导员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和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工作。
1.2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①系统初始仅有一个系统管理员账户,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添加教务管理员、各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账户;②教务管理员设置当前学年度,添加其它基础信息,导入本学年度学生基本信息表,生成学生账户;③系教学秘书录入或导入本学年度指导教师信息,生成指导教师账户,分配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④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个人任务在线申报课题;⑤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在线审核,所有课题审核完毕后,按专业开放选题;⑥学生在线选题;⑦选题结束后,学生按阶段完成课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按阶段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阅,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同监控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情况,并做好各自的跟踪管理工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划分
按照不同权限用户功能的不同,设计本系统的核心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介绍
(1)管理员维护模块:包含添加管理员功能、删除管理员功能和管理员密码清零功能。(2)数据库维护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3)教务管理员的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当前学年设置、部门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和职称信息维护功能。(4)学生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查询、删除学生和密码清零功能。其中教务管理员具有学生信息导入和查询功能。新学年开始时,教务管理员将有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信息通过Excel表上传并导入到数据库中;系教学秘书可以删除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学生,还可以清零重置学生密码。(5)指导教师维护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本系指导教师的信息维护工作,包含指导教师添加、指导教师集中导入、查询、修改、删除和密码清零功能;此外,该模块还包含教师信息统计功能,可以按职称、学历、类别分别进行统计。(6)毕业设计任务分配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分配本系当前学年毕业设计任务。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如果一个教师分别指导两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那么任务表中对应该教师两条任务记录;一个课题任务最多可以有两名指导教师,但只能有一名导师负责使用本系统管理课题指导任务。(7)题目申报模块: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题目申报页面,题目申报页面显示教师的任务列表和已申报题目列表,教师根据任务列表中的任务数进行题目报审,申报题目数不能超过总任务数。在题目被审核之前,指导教师可以修改已申报题目,题目审核通过后就不能再次修改。(8)选题管理模块:由系教学秘书管理,包含题目审核、选题控制、题目分配与题目变更4项功能。其中选题控制功能采用按专业分时段选题策略,由系教学秘书控制各专业开放选题的时间段,以减轻服务器压力。题目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将一部分定向题目分配给指定的学生,例如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参与专业集中选题,由系教学秘书提前分配其所在企业的指导教师申报课题。(9)学生选题模块:本系统不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提高了选题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在选题开放之前,学生可以查看所有已申报的题目。(10)过程管理模块:主要指在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各阶段流程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对各阶段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或审阅。系统严格控制学生按照阶段流程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前期环节没有完成,后期环节就得不到相应权限,避免了各环节的次序颠倒[3]。(11)毕业设计进度跟踪模块:包含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情况明细,该模块实现了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毕设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跟踪。图2展示了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秘书看到的题目报审与选题阶段某个时间点的实时进度情况,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已完成选题,软件工程专业正在选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题目申报和审核,网络工程专业正在申报题目。单击图2中某专业“已选题”列对应数字,系统将显示该专业学生选题情况明细表(12)系统各类用户具有不同权限的文件上传、数据(含报表)导出功能、资料下载功能、个人登录历史查询以及个人信息维护等相关功能。
2.3数据库设计
系统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adminuser(管理员表)、teacher(教师表)、stu(学生表)、syear(学年表)、dept(部门表)、major(专业表)、rank(职称表)、ttask(教师任务表)、project(题目表)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管理员表和教师任务表,如表1、表2所示。其中,管理员表中fpath字段用于保存服务器相对路径,路径对应文件夹中存储该用户上传或者导出的文件,用户对该路径拥有访问权限。
3系统实现
3.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JavaWeb技术实现,动态jsp页面采用EL表达式、JSTL标签技术,前端页面样式使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并采用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了基于组件式开发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4],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更加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维护。
3.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1)MVC设计模式。Model为模型层,又细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接口DAO和数据持久层实体类,用于完成系统业务逻辑;View为视图层,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主要用于数据信息的输入采集和数据的显示输出,本系统所有jsp页面用于完成视图层功能;Control-ler为控制器,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信息,本系统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2)过滤器(Filter)技术[5]。系统使用过滤器技术实现了字符编码过滤和URL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其中6类系统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分别由6个过滤器实现。以教师用户为例,将教师可访问的资源组织在路径“/t/”下(包括教师可访问servlet的URL也映射在此路径下),然后创建过滤器Tfilter类,并在配置文件web.xml中使用<filter-mapping>标签将Tfilter与教师可访问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教师资源请求的拦截控制,其中过滤器映射的定义如下:<filter-mapping><filter-name>TFilter</filter-name><url-pattern>/t/*</url-pattern></filter-mapping>(3)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ServletContextListener)。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例如当前学年、部门信息、专业信息等)是所有用户的共享数据,通过使用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实现了将基础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存放至appli-cation作用域中,方便用户共享和使用,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管理员更新这些基础信息时,需要同时更新数据库和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数据。(4)Bootstrap框架。Bootstrap框架属于css框架,它在支持html5和css3的浏览器上表现特别好,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支持也相当优秀[6]。本系统使用的是Boot-strap3.3.6版本,它对IE9及更低版本的IE浏览器兼容性不好。本系统设计时专门针对低版本IE浏览器引入了html5shiv.js和respond.min.js两款插件,使IE支持ht-ml5中的新标签并能够识别@media,支持响应式布局。(5)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7]。系统设计时使用jQuery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状态更新页面和异步提交数据,减轻了服务器和宽带的负担,提升了Web程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