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智慧课堂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2 16:34: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课堂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智慧课堂的特点

篇(1)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使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Photoshop、flash等工具进行信息的集成时,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是学生使用相关工具完成的电子作品,因为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全面反映了创作者的规划设计、技能运用与审美情趣。因此,作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恰当良好的评价方式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激励并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所谓作品评价,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再根据完成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作品评价方式,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作品展评等。常说“教无定法”,笔者认为这其中也包括“评无定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不断地探索适合不同内容的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有以下两个特殊性:①教学环境一般为多媒体网络环境;②课堂作品为电子作品。结合本人技术特长,以及“动画”、“图片”等类型作品可以直观显示于网页上的特点,笔者在教授《计算机动画初步》这一内容时,尝试了一个新的评价方式,即搭建了一个“动画之星”的评选平台,让学生将完成的动画作品提交至平台,直接显示于网页上,所有学生可以直观地浏览作品,便捷地参于评价,即时得到反馈。在实际的教学实验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教学设计思路及流程

2.1教学内容

《计算机动画初步》,选自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5章第2节《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

2.2教学目标

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感受创作的乐趣。

2.3教材分析

教材上选用了“七巧板的变形”作为范例,笔者认为该范例存在以下不足:

(1)造型设计复杂,对绝大部分首次接触Flash软件的同学来说,会在图形的绘制上花费过多的精力。

(2)新颖性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3)不具有开放性,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

结合大纲要求,笔者舍弃了教材范例,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动画形象及背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素材供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于体验“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享受创作的快乐。

2.4教学流程

如图1所示。

(1)导入新课、了解原理:动画原理介绍。

(2)概念类比、模仿入门:简单动画示例。

设计思路:通过将动画制作的过程与学生熟悉的演出流程进行类比:工作区(舞台)元件制作(聘请演员)动作排练(演出排练),让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较容易上手操作,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3)分层任务、自主探究:分层练习提高。

设计思路:在“基础模仿”的前提下,让力所能及的同学借助《在线帮助系统》进行“练习提高”与“挑战自我”,同时,由于同学们知晓了本节课最终将有“动画之星”的评选活动,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素材仓库”中提供了可供自由选择的丰富素材,也更有助于他们的自由发挥,从而在课堂上呈现出创意无限、多姿多彩的作品。

(4)欣赏评价、情感激励:作品提交及“动画之星”评选。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借助“评价系统”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评价标准,反观自己作品的不足。同时,丰富多彩、创意十足的学生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愉悦的心灵感受,营造出欢乐的课堂氛围,使学习者能够在一种无限快乐与回味无穷的情境下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使评价效益最大化。

3 评选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平台使用Asp技术及Access数据库搭建,开发工具选择Dreamweaver。

3.1数据库设计

使用Access新建数据库文件zptj.mdb,并添加两个表:表zptj用来存放学生提交的作品相关信息,表格结构如图2所示;表zptj_tp用来存放投票及评论信息,表格结构如图3所示。

3.2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2.1作品提交

首先使用Dreamweaver设计提交界面zptj.asp,如图4所示,然后编写提交处理程序zptj_rsp.asp。当学生上传作品时,使用文件上传组件将学生提交的作品提交到服务器的指定文件夹中,与此同时,将“姓名”、“作品名称”、“作品在服务器的url”、以及“提交者IP地址”写入到数据库的zptj表中。

3.2.2“动画之星”评选

3.2.2.1作品显示

使用Dreamweaver设计作品展示页面zp_show.asp,并添加Asp代码,从数据库获取所有作品信息,并分页显示在页面上,同时,为每一幅作品增加“推荐理由”和“投上一票”功能,如图5所示。

3.2.2.2投票

编写“投上一票”的处理程序zptp.asp。该程序关键点在于,为防止个别同学的恶作剧,从而影响评价的有效实施,投票平台应对“为自己投票”、“反复投票”做出限制,处理方法和流程如图6所示。

3.2.2.3为自己投票

在程序中通过比较投票者IP地址与作品提交者IP地址是否一致,如果相同,则认定为自己投票,否则是为他人投票。

3.2.2.4反复投票

当某同学为他人的作品投票时,程序会在zptj_tp表中查询出该同学是否有过投票记录,如果没有,则认定为首次投票,程序会将“被投票的作品编号”、“投票人IP”、“推荐理由”写入数据库zptj_tp表中,同时将zptj表中该条编号的作品的投票数加1。否则,认定其为反复投票,将限制其投票权利。

4基于系统的互动评价

4.1贯穿于任务的参考评价标准

在开始分层任务之前,公布参考评分标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为后面能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计算机动画初步》分层任务及参考评分标准如下:

(1)总体要求:内容健康、美观大方、构图合理、动作流畅。

(2)加分因素:创意新颖、情节有趣等,加520分。

(3)分层任务:①基础模仿(必须完成):动画形象移动,加60分;②练习提高(选做):给动画加背景,加10分;③挑点自我(选做):多对象运动,加10分。

4.2互评投票并写推荐理由

完成创作并提交自己作品之后,即可自由浏览并欣赏他人的作品。浏览的过程,也是对照评分标准对所有作品进行衡量比较的过程。待教师宣布“动画之星”评选活动开始之后,所有学生将给自己衡量出的最高分作品投上一票。在投票的同时,还要求对该作品写出推荐理由和评分,这样能够让投票者对自己所选作品的优点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思考,从而对自己创作作品的缺点与努力方向也会有比较清楚地认识,指导自己以后的创作。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是这样安排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的:教师使用“电子教室系统”选择一位学生的作品转播至所有学生桌面,然后请一位或几位学生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选择的作品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教师难以把握学生整体完成情况;②当一位学生评价时,其余学生聆听思考,耗费时间较长且评价的覆盖面很小;③学生被教师突然提问,当场作答,难免紧张,评价内容往往缺乏深度、比较肤浅。

学生通过评选平台进行评价时,有效地解决了上面几个问题:①所有学生的作品均提交至平台,由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同时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完成质量;②所有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参与评价,而且评价内容可实时反馈至页面,耗时短,覆盖全体;③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思考,并整理为文字在平台上,认识较为深刻。

4.3“动画之星”自评与创作分享

在评选结束后,教师根据平台显示的投票结果,宣布得票数最高者为本课的“动画之星”,并发放小礼品予以鼓励。同时,请“动画之星”获得者给所有学生分享一下创作主题、创作思路、制作方法、操作技巧等,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通过榜样的“现身说法”,既是对榜样的激励,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请“动画之星”谈一谈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遗憾和继续改进的思路。主要目的是让所有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培养他们养成不断反思、精益求精的良好思维品质。

4.4教师综合点评

最后,教师根据所提交的作品所反映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做出点评与更正,避免学生只对评选活动乐在其中,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的现象。

5结束语

篇(2)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31-05

智慧课堂呼唤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表现,更是当今教师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努力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而且要善于将自己的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智慧启迪、开发、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创造智慧。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教学本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文本、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反思,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深刻理解教学文本、敏锐把握教学情境,灵活应对教学事件,自如驾驭教学课堂,始终彰显道德德性和生命意义的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其基本特征为:

1.实践性。教学实践智慧是一项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它既不同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也不同于实践技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形成,它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情境的不断建构,依托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即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智慧对话才能真正获得。如此看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必须是在实践中养成,必然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动态性。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有赖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又是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实践智慧也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并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和内容,从而让实践智慧得到充分而自然的生成。

3.真理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直觉认识”。[1]其真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具体应用;第二,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教师运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灵活而恰当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4.独创性。教学实践智慧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体独创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性别、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教学的感悟、对情景的敏感度就会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其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职业生涯的不同,必定会对相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实践智慧。

5.缄默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体面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它以行动为导向,综合体现了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点,是逻辑推理所不能解释的,也很难通过语言进行传递的。[2]这正与波兰尼所勾画的缄默性相吻合。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原则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教育智慧,它体现了教师灵动的教学机智和随机应变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智慧。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立足整体原则。教学实践智慧体现在教师进行着的、真正发生的教学过程中,能比较全面、动态地体现教师的教学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师生对话,还要把教学视角向前延伸到前置课堂(准确解读教材、准确判断学情、有效教学设计等),向后拓展到后置课堂(主动的教学反思、学习效果的客观分析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其实践智慧。

2.理论积淀原则。先进的教育理论是人们对教学现象的能动反映,对教学实践活动理性思考的产物,对教学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夯实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底蕴。

3.合作共享原则。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行为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兀兀穷年的探索和追求,还需要依靠团队的互助合作,汇聚集体的智慧结晶,才能渐次形成。学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组建具有较强团队意识的教师共同体,让全体教师学会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体验研究收获,分享成功喜悦,逐步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4.持续关注原则。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在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和和谐发展。鉴于此,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自觉地把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谐融通起来,使自身的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教育的知性、理性、情感等有效嫁接、整合、融化,才能升华为教学实践智慧。

三、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策略

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彰显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致力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发现、积淀和生成。

(一)科学设计,绘制智慧蓝图

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这就充分说明,科学地、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是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基石。

1.智慧解读文本,把握教学核心。谈到课堂教学的原点,一般老师都认为是教学设计;其实不然,课堂教学的真正原点是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者只有认真阅读教材,深刻解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和要义,才能对文本价值进行二度开发,把文本的“原生价值”转换、生成为“教学价值”,实现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对接。也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显山露水”搭建好平台。

第一,品读文本,敏感感知。在解读文本时,教者要读出文本的韵味,读出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感悟,也就是说要具有一种对文本的敏感,一种初进文本时所特有的感觉: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灵光一现、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一脸茫然、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深刻印记……从而由表及里,诠释出隐藏于敏感背后的东西——极为珍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价值。第二,吸纳精华,弥补不足。仅仅依靠自身的原始阅读,难以把握文本的深度;依托教学参考用书这个“拐杖”,也往往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就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弥补个体阅读的不足,使文本解读得更深刻更到位。第三,扬长避短,批判吸收。文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虽然凝聚了作者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出现瑕疵。这样,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带着批判的目光,深入研读,发现文本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并加以灵动“处理”,将其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凸显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2.智慧设计蓝图,彰显实践智慧。教师之文本解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智慧设计和智慧教学。因此,教师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一核心设计“教学蓝图”,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地进行。

第一,设计起点,凸现学生的“学”。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紧紧突出“主动学习”的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设计……

第二,设计理念,围绕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在设计价值取向上,要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要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主体上,要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第三,设计要素,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考虑诸多要素(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等),但学生之“学”是核心要素,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情;编制教学问题时,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特点;设计课堂观察和评价时,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关爱学生,启发诱导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之学”为根本,统领其他诸要素,让他们以快乐的心态,自主地学习,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

(二)有效教学,收获智慧硕果

具有智慧性的教学设计,只有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气息和活力,才能彰显其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智慧。

1.智慧理答,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教师要能让课堂平静的思想荡起无数的涟漪,在与学生一次次的对话中不断地抚平和掀起,使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从而不断扩张课堂的张力,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正是彰显课堂张力的智慧快车。[3]

第一,激励性理答,点燃学生激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爱、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激励性理答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鼓励方式,但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的、恰到好处的激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有效回答,迅速捕捉、找准极具激励性的支点、亮点和美点,用富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话语加以表扬和鞭策,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点燃起他们心中的求知火花,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正能量。

第二,发展性理答,提升思维品质。建构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发展性理答的基本特点,它包括追问、转问、探问、反问四种理答行为。追问,就是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教师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故意来个“回马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是让学生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探问,就是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智慧地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进而让学生透彻理解,真正掌握。转问,与探问同中有异。当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把问题抛向其他学生(或学生自己把问题转问同伴),其目的是让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形式,实际上表达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穿透语言文字的表面形象,探索文本的核心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彰显学生的学习智慧。

第三,再组织理答,升华学生智慧。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加以组织或概括。此时的理答,充满睿智和精妙,或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认识的精度和清度;或推波助澜,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或理性提升,催生学生情感的浓度和厚度。简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智慧理答,收获到的是学生更有深度和宽度的回答,回报的是学生更为精彩、更为精辟的回答。

2.智慧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灵动。如果说预设是教学实践智慧的孵化器,那么,生成就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成果库。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合作等活动,产生交互影响,让“生成”之花在课堂绽放,让凝聚着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烧起来。

生成,分为两类:精心预设的生成,未曾预设的生成。课堂教学,不仅要“精雕细琢”,重视预设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更有实效;还要“高瞻远瞩”动态的课堂生成,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错误、疑问、创见等),把其中有价值的新问题、新信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巧妙地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播撒智慧的火种;同时,对没有价值的“节外生枝”,也要恰当处理,使之同预设的轨道“无缝对接”,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殿堂。

3.智慧过渡,让课堂教学更自如。无论是传统课堂的线性教学,还是现代课堂的块状教学,其内部结构都是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知识(能力)系统组合而成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借助睿智的过渡语,激活、、衔接各个子系统,才能建构一个完善的认知系统。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过渡语,讲究过渡语的起承转合,让过渡语随教学自然催生,随学习灵活生成。

第一,饱蘸情感,拨动学生心弦。用充满感情、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之中。主要方法有:一是以情动人。根据文本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场景,用富有变化的情感语言作为过渡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激昂时,高亢激越,令人肃然;悲壮时,慷慨陈情,为之动容;委婉时,细雨霏霏,使人感怀;凄凉时,悲哀宛转,让人揪心……二是悬念诱惑。创设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去主动解开诱惑力极强的疑团。三是幽默风趣。用适宜的幽默语作为过渡语,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进入下面环节的学习。四是智慧点评。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给予积极鼓励、友情提醒或善意纠错,自然引起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二,设问质疑,点燃思维火花。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显著特点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块”,然后组织对话教学。那么,如何把这些“各自为政”的板块有机地衔接起来呢?通过巧妙设问和睿智质疑来过渡,就能架起板块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贯通并深入发展,自然地从前一个教学板块“”到后一个教学板块的学习。主要方法有:行文并行,并列句过渡;逐层推进,递进句过渡;前后对照,对比句过渡;花开两支,转折句过渡;事理抽象,比喻句过渡……

第三,总结示范,提升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归纳,教师如能用过渡语加以总结和示范,并导入到后续学习之中,不失为一种良策。这种过渡语,既带有总结性,对学习方法有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使学生对所学方法有整体的把握;又凸现示范性,对学生的指导、借鉴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为下一环节的展开起到铺垫和引领作用。如此过渡,融总结和示范为一体,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好,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智慧板书,让课堂教学更精美。充满智慧的板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重点的呈现,教法和学法的一种指导,更是教师对文本细读后的概括,对文本咀嚼后的提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务必精巧设计板书,让课堂教学因板书设计而彰显智慧——主题鲜明,闪耀思想美;目标明确,彰显点睛美;内容紧凑,凸显简约美;精巧安排,展现格式美;图文并茂,体验和谐美……

(三)理性反思,走进智慧殿堂

教师实践智慧的释放,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要对精心编制的教学设计和用心经营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判,加以理性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使自己逐步拥有更丰富的、更睿智的教学实践智慧。

1.求真崇是,客观审视教学得失。面对精心设计后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理性解剖,实事求是,客观审视教学的优劣得失: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合作探究是否流于形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批判性反思,不仅直观具体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善于将教学经验系统化,使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拥有更丰硕的教学实践智慧。

2.向善崇德,努力完善自我人格。康德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之反思,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合理性,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凸现,从而将教学实践智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一,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反思。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智慧发展。所以,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反思,就是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要求,并获得成功;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困惑和疑难等因素……

第二,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自觉反思。教师是一名教育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同时,教师又是一名特殊服务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人员一样,“每个人都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尽力给他的顾客(学生)带来愉悦,这就要求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动地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自主建构。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之教学反思,必须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如下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彰显其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其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其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发展性,促进其多元发展。

3.唯美崇研,不断追求艺术境界。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4]反思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此看来,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实践智慧的审美过程,就是积极探寻适合学生和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实现从“搬运工”向“研究者”角色转换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艺术过程,不断攀登教学实践智慧这一神圣殿堂的过程。

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是一方个性张扬的思维场,是一棵心心相印的思想树……教者只要浸润于课堂教学实践,致力于实践智慧的开发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就会在智慧课堂的大熔炉里得到不断锻造、显扬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彦杰.教师的实践智慧及生成途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2).

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学生角度,智慧的课堂,学生要对所学知识有兴趣,能够自发、主动的构建知识;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本身的获得,更有能力的发展,数学方法的习得,数学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教师角度,智慧的课堂不仅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还能对教学过程有所反思,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特点剖析

基于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特点。

民主。智慧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权威性,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

灵动。智慧的数学课堂应是充满趣味的灵动的课堂,这里有学生主动的参与、体验、感知,有教师巧妙的引导、智慧的提问和生生间的相互补充,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智慧的课堂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让课堂更具生机,充满灵性,魅力四射。

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不应只是简单、低效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智慧的课堂是高效的,它能让不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

三、 小学智慧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智慧课堂内涵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构架智慧数学课堂的策略也不胜枚举,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身对智慧数学课堂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 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需求

柴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这课,考虑到内容较为枯燥,课前我创设了几个家电宝宝比赛谁的价格更便宜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当裁判,这样的举措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需求。而现在部分优秀的低年级课例将所要教学的知识进行统整,编成完整的一个绘本故事,想必出发点也在此吧。

(二) 设计问题探究,促使自我建构

“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交流中提高,在探索中实现自我建构。在二年级《认识角》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角,提出问题,怎样让这个角变大,怎样又让这个角变小,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悟到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并且在汇报时能形象地用手势来表示,我想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角的这一特点已经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比教师将结论强加给他们来得真实有效。

(三) 组织合作学习,形成学习共体

著名的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曾大力提倡合作学习,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碰撞,实现同客体的新的相遇与对话,能产生并琢磨自己的思想。教师、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中参与教学活动,彼此之间可以很容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意味着将个人思想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将独立学习模式切换为互惠互助模式。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面积》一课要求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提供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比较,比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孩子们认真地操作交流起来:有的想到了重叠的办法;有的想到用直尺去量边的长度;还有的用小方格或小纸条来测量……笔者把这些想法从各个小组中搜集起来,并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中展示。孩子们认真倾听,还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认为测量的办法更适合推广。这样的合作学习,给优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享受思考的成就感,同时也为学困生答疑解惑,让他们从同伴处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笔者认为这样的互动互助、交流分享,正是智慧数学课堂所需要的。

篇(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对于智慧课堂的基本阐述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足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

三、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新的教育改革也要求教育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学习空间就是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良好工具,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究:

(一)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设定教学目标

能够较为自主性的,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对于智慧型学习人才的判定标准。网络学习空间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为智慧型人才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不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需要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能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目标。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会将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表,包括对于时针分针的区分以及钟表的基本构成、认识整点时间等。智慧课堂则可以将教学目标优化,对时针、分针以及秒针进行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的读法等方面。

(二)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问题或者任务的设定,既要在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超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能力,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对问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避免学生落入思考能力僵化的窠臼中,使学生在自主积极性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开展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同时,利用小组的合作竞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竞争意识。

(四)注重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情感变化

智慧课堂的建立需要更多考虑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展示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帮助,增强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诸多的优势,决定了教师需要对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认真思考。

作者:张翠萍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话教育,2015(7):49-54+65.

篇(5)

课堂是教师挥洒激情和智慧的舞台,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我在教祈使句时是采取做游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 做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获胜。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祈使句并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或该两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通过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汇聚了知识,碰撞了思维、交锋了思想,融合了情感,尤其是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二、 让智慧点燃激情课堂

新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尽情释放。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给予学生智慧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引路指航。

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架设起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台。 转贴于

三、 让智慧提升速度课堂

笔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式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扬长避短,让智慧的花朵在每位学生中绽放。

四、 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篇(6)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和智慧相结合的领域。众所周知,智慧与知识和文化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智慧往往能够更加突出知识的界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能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这样一代代受过教育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思维开拓。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教学智慧展开了讨论,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智慧体现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教学智慧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师智慧的主要特点

1.教师智慧的机敏性

一名教师的教学敏锐性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因此,需要教师具备机敏的思维,为孩子解答疑难。教师运用自身的智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引导的好坏能显示教师的智慧之高深。当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的过程中,遇到课堂提问或者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能够从容应对,化解课堂尴尬,减少学生对提问的压力,避免给学生带来回答不正确或者无法回答问题的压力,方显教师智慧。

2.教师智慧的艺术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对教师都具有崇拜感和顺从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施展自身的魅力,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带入一个新的高度,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3.教师智慧的创造性

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具备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方能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将课本知识深入挖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普通的、简单的教学过程中,彰显教师不平常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从而展示教师的智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的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挖掘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展现教师的存在价值。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智慧彰显的主要途径

1.合适的课程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头做得好,后续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正式教学前的课堂导入环节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课程导入得好,那么整个课程就会显得格外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程导入环节能够很好地衡量教师智慧的高低。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明显的灵活多变,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提供的内容,适当地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情感激发与共鸣是教师导入课文常用的手段,语文是具有明显情感色彩特征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生主动地去关注和体会古人的情怀,要求教师能够创设出一种教学情境,讲学生在一开始就进入状态,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积极地学习。

2.课程讲授的智慧。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也是尤为重要的。教授课程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教师需要慎重地安排教学计划,合理地调整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所占用的时间。教授的课堂特色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评判标准。优秀教师的教授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彰显教师智慧。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就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说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大脑的快速运转,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课堂板书的智慧

板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体现。板书的大多数内容就是就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知识重点。但是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对板书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应在板书的书写过程中融入教学智慧,分清主次,通过总分总等模式为学生构建清晰明了的教学步骤,突出重点板书。板书不仅展示教师汉字的书写功底,还展示一名教师对于逻辑思维的控制力。板书的语言严谨、诙谐,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地发挥板书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他能够开发孩子的智慧,使孩子了解世界的千变万化。小学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对待小学语文教育,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实现环环紧扣,实现教学智慧的发挥,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授业解惑过程也是彰显教师智慧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智慧的最大化。

篇(7)

“慧教巧学”的宗旨就是通过机智教学,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智慧教育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旨在引导教师发现智慧、发展智慧、应用智慧、培养智慧。机智教学是智慧型课堂最明显的外显特征和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它关注情景和时机,突出表现了实践智慧的具体性、灵活性、可变动性。智慧型课堂的构造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多个环节,体现了课堂教学由“技术技艺”回归“实践智慧”的本质转变。因此,智慧课堂更需要介入教学研究的力量,而这种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往的模仿式经验研究,需要教学研究方式的创新,需要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境,围绕问题探究,以引起教师的反思和创新意识为目标,着力营造“ 用爱心和智慧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策略性教学者,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慧教巧学”的涵义是指教师基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精选学习材料,优化教学程序与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率达成学习目标并满足学生需求的理念驱动和实践操作。“慧教巧学”是教与学两方面智慧的有机结合,“ 慧教巧学”= 教的智慧+ 学的智慧 =“ 为巧学而教”的智慧 。从静态结构上看,“慧教巧学”是“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上的教学智慧;“观念”体现在教与学的设计上,“行为”体现在教与学的实践操作上,从动态上看,“慧教巧学”是在教与学的情景下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价值取向上看,“慧教巧学”是科学性与人文融的师生生命历程,是轻松、愉悦、和谐、高效的。

二、“慧教巧学”之校本研发

“慧教巧学”研究是我校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切入点是“慧教巧学案”。

我校由校长挂帅,教科处、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通过基于常态的教学而展开校本培训,如邀请湖北师院专家上门传道、外出学习取经、建立学校教科研群、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按照“全面分析、准确定位、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入手,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为每一节课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程目标。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学段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基本思路,完成“预习先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拓展延伸”五步导学文稿。

与此同时,建立集体备课机制,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借鉴编写练案的成功做法,采取“个人构思生成个案交流研讨专家审核优化学案形成共案”的流程,共生智慧编写巧学案。巧学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防止将学案编成了教案或习题集。我们重在“慧”和“巧”上做文章,多在“导”和“启”上花功夫。为了保证质量,还邀请湖北师院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和审稿工作,并建立激励评价机制,鼓励老师大胆创新,精益求精。2011年秋季,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巧学案出炉并投入使用。

为提高导学文稿和巧学案的实效性,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在每周一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将上周使用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反思,进一步完善学案。

通过实践、反思、完善之后的巧学案成为老师课堂减负增效的好工具,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老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用起来爱不释手。

三、“慧教巧学”之学案导学

“慧教巧学”的重心在课堂。我们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独立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立足教材、学案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总结了四个凡是: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做到精教慧启,巧学乐求。

我们的基本模式为:

1.学案引领,自主巧习: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预习评价的要求是: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或归纳,同时用红色笔标注出疑难问题。

2.解疑论惑,合作巧探: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至6人最为合适,以前后位置就近为宜。同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的评价和鼓励方案。在小组长组织下,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每个人成为质疑者、释疑者。其中的巧,体现在组长和组员角色的到位,即合理组织、学会借智。

3.展示点评,慧讲巧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实验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老师要给予及时适度的评价和激励。当对较难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辨,并相机点拨。巧拨在于点醒学生,点深点透问题,让学生有幡然醒悟之感,拍手叫绝之举,刻骨铭心,记忆犹新。

4.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巧学案上设计的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让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或小组验收或集体矫正或教师批阅,并当堂统计达标情况。

5.意义建构,慧引巧做:引导学生基于本课目标进行系统性的意义建构,明确本节课核心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布置下次课的预习,让学生充分做好学具、资料查找等学前准备。同时,引导学生针对本课的知识点和主要问题,完成适量而精简的课后作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慧教巧学”之课堂诊断

开展“慧教巧学”研究是基于当前教学活动自主学习表面化、合作学习僵化、探究学习神化、课堂提问泛化、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化,以及备课无创意、授课无激情、作业随意定,变蛮教苦学为慧教巧学。

为了将巧学案在教学中落到实处,观课议课、诊断反思就必不可少。进行课堂观察,量表要先行。开发量表是整个课堂观察的核心技术,是突破口。教师要利用观察量表进行分工与记录,让课堂观察作为一个合作体,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障其专业性,避免课堂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与“不合而作”。尤其是让老师们头疼的“怪问题”、“ 怪答案”、“ 怪动作”、“ 怪要求”、“ 怪事件”等,观察量表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校依托湖北师院的技术支撑,借鉴黄石教科院中小学高效课堂诊断量表,制定了“慧教巧学”课堂评价标准。

学校每周邀请湖北师院专家,不定期邀请黄石教科院教科研人员与学生家长代表深入课堂,听常态课、研讨课、示范课。各备课组每周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 、同课异构 、互助式观课 、反思式观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参与听课的专家、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教学环节(五步导学)、时间分配(精讲点拨)、教学手段、学生参与、课堂气氛、课堂生成、当堂反馈等。看课堂是否出现老师“满堂问”、“满堂夸”,学生“满堂探”(小组探究)、“满堂看”(看多媒体)等华而不实的表象;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是快乐健康的;课堂是否有序、有趣、有效。指导专家及时与讲课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还提炼出书面建议;同组老师开展集体议课,主讲人要有课后反思,小组要有课后点评。

通过对课堂运行状况的诊断与反馈,形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折射智慧光芒。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62-02

教育不断改革,智慧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智慧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结合真实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展开。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教育需要借助课堂来实现,所以运用智慧教育理念的课堂被称作智慧课堂。实施智慧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它还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

(一)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是在近几年出现的,对于它的定义并没有明确规定,曾有教授认为:学习者的智慧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得到提高,使得学习者的发展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点,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智慧课堂还具备一定的规定性,例如,思维性、自主性以及多元性和探究性等。根据上述描述,可以得出智慧课堂的主要工作就是锻炼学生的智慧能力,并且在培养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

(二)构建智慧课堂的技术路线

一个好的智慧课堂决定着是否能够实现智慧教育和学生智慧的好坏。实施智慧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能够感到快乐。所以智慧课堂的特点是,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因此,智慧课堂的技术路线就是:从日常学习问题出发,并针对问题运用智慧教学理念结合智慧教学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尽管网络学习空间运用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依然可以发现网络学习空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研究发现,尽管老师运用了网络学习空间,但是教师们的运用方式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中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空间,供学生查阅。而我国当前网络学习空间的运用还没有普及,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没有因为网络学习空间而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网络学习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解决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师生进行学习的问题。使得信息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但是这样也减少了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时间。

(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完成了教学设计,就开始展开教学实施工作。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过于形式化,例如在《圆的面积》的学习中,老师仅是复制教材上的习题以及相关内容到网络学习空间,这样就使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过于形式化,与传统的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在实施教学工作时,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没有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不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对网络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

(三)反思和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有些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后,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给予客观的评价,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往往只是系统地进行评价,并没有深入研究。例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学习中,老师把练习题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第二次课堂上,老师只是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资料,忽略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功能。另外,老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上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查阅学习记录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进行辅助。

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应结合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和教育之间的交流。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促进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学目标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

智慧型学习人才的标准是: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并且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为智慧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因为网络学习空间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但是在设立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一年级《认识时间》,传统的教学,教学目标会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1.让学生认识钟表,其中包括钟表的构成,以及对指针的区分,这样学生对钟表进行简单的认识,了解钟表的构成;2.让学生在认识钟表构成的基础上,学会认识整点时间。

在智慧课堂上,可以将课堂优化为:1.学生能够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且认识分针和时针以及秒针,知道分钟走一圈,时针就要走5小格(一大格);2.学生掌握时间的读法,对于钟表应该先读时针,再读分针,最后是秒针,学生可以掌握快速读时间的方法,分针在“3”表示一刻(15分钟),在“6”表示半点。

(二)用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或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望,在进行智慧课堂时,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的方式展开。但是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不要太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望,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不能太过简单,因为过于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设计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同时注重问题及任务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二年级数学广角:“数的组合”中的问题是1、2、3如何组合成不同的两位数。尽管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通过故事的是形式展开教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2.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3.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学生回答时,教师把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三只小动物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选择了第3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3种方法。

(三)结合学生的情感变化

学生也是存在感情的,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能够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求教学结合众多学生的需求,例如有些学生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就要给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等。

四、结束语

网络学习空间有利于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和教育的交流,给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伟大蓝图,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参考文献:

篇(9)

一、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语言

《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流畅清晰、富有诗意,与文本娓娓道来、情韵悠长的语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例如让学生去概括文章的内容,她提出两个要求“全面、精炼”,让学生去概括“和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教师示范了“人物+状语+动词短语”的句式结构,教学语言的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入门,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听《琵琶行》,首先被吸引的,也是授课教师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如果说《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语言具有富有诗意、操作性强的特点,那么《琵琶行》的教学语言则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智慧。首先,授课教师将叙事长诗《琵琶行》的特点概括为“有故事”,并用“有事故的人”“有故事的音乐”等小标题,引导学生细读、深读文本,理出其中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有故事”三个字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于是整个课堂就在学生饱含兴趣时展开;其次,教学语言特别有感染力,一位专家在评课时提到,“《琵琶行》的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的要求很高,教师如不能用富含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联想,学生就无法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而授课教师充满感染力和同情心的引导和讲解语言,深情并茂地使学生处在悲剧美的欣赏氛围中。

二、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

回味《故乡的榕树》的教学设计思路,体会课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品位“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活动针对文本内容、结构、语言、意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而又紧紧围绕“品味语言”这个核心,运用“读、说、体会、表达、模仿创新”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声有色地绘景,诗意地抒情,解决了学生“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的表达困境。

《琵琶行》的课堂鲜明地体现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首先,以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基点,课堂在学生自读文本,表达对诗歌语言、思想情感看法的基础上展开,体现了 “学生在我心中”的课堂教学理念;其次,授课教师的以“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唱琵琶篇”的铺垫为发端,继而提出提携课堂的总问题“《琵琶行》为何如此著名,它的巨大艺术魅力来源于哪里?”来作为串联课堂的线索,再以具体的设问和追问,直扣文本,从“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四个维度,引导学生们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和鉴赏。

在文本的鉴赏环节,教师试图抓住作品内外的故事,营造“有故事”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辛酸故事中感受故事,感受音乐,感受作品之美。正如一首诗歌有“诗眼”一样,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点睛之笔――抓住一句“同时天涯沦落人”,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深切体会诗人和琵琶女“同是”沦落人的“沦落情”,品味“沦落音”的语言魅力。教师设计的“诗人和歌女为何‘同是沦落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也直指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三、智慧课堂要有“用教材教”的智慧

篇(10)

新课改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而智慧课堂则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皆采用此种教W方式。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时需要重点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应用策略。

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利的一面。但小学生同样思想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能长时间关注某一事物,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加上教学改革中重点强点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探究。教学目标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小学数学综合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足,难度较大,概念知识点琐碎且抽象,很多学生打退堂鼓,学习积极性逐渐消退,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分析如何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之智慧课堂策略

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推行智慧课堂策略呢?智慧课堂的特点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活跃数学讲解时的课堂气氛,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述。

1.利用知识点培养学习习惯

现阶段智慧型学习人才的标准是,学生学习时可以自主有创造性地进行,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师生交流不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构建智慧型课堂时,引导学生学习,创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可以创设车轮的车轴为何装在圆心的问题,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如果轴心没有在圆心行驶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车轴在圆心时骑起来又是什么感觉,让学生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认识到圆心到圆周的距离相等,进而引出半径相等,只有车轴装在圆心才能保证骑行的稳定;当学生对圆半径或直径等知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可以给出圆的半径,让学生认识生活中什么物体是圆的:当半径为15cm时这种圆是什么?学生可能猜测盘子、披萨,当半径为145m时有可能是怪圈等,通过这种情景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明白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通过问题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设置问题时根据学生知识程度进行,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但问题不能太过简单,同时要具有开放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智慧课堂结合学生情感变化,也就是依学生需求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知识时,将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作为切入点,引出直角三角形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当锐角=30°时,教师引出三角形角度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角度不同时三角形属于什么类型?各类三角形特点是什么?每个三角形都有什么特点?存在何种关系?同时组织学生参与讨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研究,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各类三角知识,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讲解“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引出抽象的图形,通过对比得出角的概念:由一个定点与两条边组成。借助教学工具、一个图钉与两根硬纸条,指导学生制作出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接着可以让学生利用软吸管制作一个角,指出角顶点与边分别在哪,引导学生加深认识,提高对各部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以创设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的责任在于点燃,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花,激扬学习的动力。在智慧课堂应用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活场景,通过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授认识时间这一章节时,智慧课堂授课环节中可以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实物钟表让学生认识秒针、分针及时针,明白分钟走一圈时针仅走一格,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时间读法。如,分针在“6”表示半点,“12”表示整点。

例如,张虎家准备装修客厅,客厅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爸爸为了考查张虎的数学知识,让张虎帮忙计算地板砖所需费用。解答这类题目时张虎首先要测量客厅面积与单块地板砖面积,根据地板砖单价计算总价。整个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忽略可定面积并不等于瓷砖总面积,这就需要考虑余量问题。

总而言之,智慧课堂本身就是有效与高校课堂的升华,整个教学中需要智慧,学习也需要智慧,教师结合新课改要求,构建有效、生活化的课堂,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最终上升为数学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知识点讲解、问题设置及生活化教学三方面展开论述,给出智慧课堂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篇(11)

智慧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构成是现阶段我国教学理念和实际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学研究学者对于小学智慧型课堂的创造理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其研究时间过短,促使现阶段还没有构成完善的创造依据。以此,小学教师在应用小学智慧型语文课堂的时候,需要全面化的研究和分析,提升智慧型课堂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效,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应用。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丰富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实际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教学指挥的艺术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换解决问题的方向,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艺术课堂。第三,教学智慧的机智性。其主要展现在教师为学生构建出自然完善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第四,教学智慧的创作性。小学时期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有效的创新理念,从而深入研究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语文课堂中,结合自我的机智形式向学生展现教学知识,展现教师的创造性。第五,教师智慧的暗示性。教学智慧的暗示性在课堂中展现为,教学工作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同时结合语言、行为以及素材等形式的暗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暗示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喜爱和关怀,解决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依据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构建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之间,构成教学和学习之间的智慧。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构建学生资源的观念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关注度。第二,教师需要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分为,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第三,教师需要创造互动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并且对教师是实施深入的研究。

(二)关注学生的地位

以往的教学形式过于关注教师的地位,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结合灌溉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环境。因此,建立智慧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促使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更好的发展学生个体价值,实施优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创造有活力的教学课堂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地位,创造丰富的、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和教师在同一地位进行学习。以往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教学,但是智慧型的小学语言课堂关注学生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引导学习形式,以此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智慧型小学语言课堂的方案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保障教师和学生之间具备良好的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应用,以往的师生关系已经不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完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方向,促使教师从教学支配者变成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归纳教学的经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容易出现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之前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不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依据教师的智慧型更好的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有效的实施下去。

(三)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同时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桥梁,为实际教学任务提供有效的依据。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行为交流等,还可以小学语文课堂创造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可以全面化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引,促使学生在教室预定的教学方向进行有效的知识研究,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小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夔香.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