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
1.1病害根治难
水产养殖动物都生活在水中,病害容易反复出现,很难根治。研究发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无法根治的主要种类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病毒性感染疾病和血液相关疾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条件较为简单,发生率较高,感染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面积死亡,会给水质带来一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1]。
1.2新病害不断出现
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繁多。养殖用户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实现科学化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种类一同进行养殖的现象。养殖动物的习性等不同,导致新病害不断出现,给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水产养殖,引进国外水产养殖动物,可能导致新病毒、新细菌的产生,甚至造成新病害的出现,促使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进一步失控,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面积死亡现象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2]。
2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发展趋势
2.1培养优良的水产养殖动物品种
水产动物养殖需要重视水产动物的疾病预防和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需要有优良的品种。选择养殖水产动物种类,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科学优化水产养殖的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对病毒形成抵抗力的品种,是加大水产动物成活的有效方式。培育水产动物的优良品种是一个复杂过程,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都在投入人力、物力研究,试图培育新的水产动物品种。当前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基因重组等。选育优良品种,总结水产动物品种的饲养方法,提高水产动物成活率,这是增加养殖户收入的主要方式。
2.2科学合理使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药物
利用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科学性不够。有的养殖户根据经验给水产动物用药,有时会让水产动物的疾病加重,没有起到水产动物疾病治疗的作用[3]。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症下药。根据水产动物疾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让药物起到对疾病治疗作用。安全用药是水产动物养殖的关键因素。在药物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水产动物疾病医治,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3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水产养殖体系化
水产养殖体系化是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规范化,对水产养殖户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安排技术人员对水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水产养殖的科学化,促使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病毒、细菌等交叉感染等。水产养殖体系化的建设,对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动物饲养的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这是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4]。
3.2药物应用
【分类号】:F426.82
水产品以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正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首选食品之一。正因如此,水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费者的关注。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性支持,推进我国水产品企业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先进化管理转变。
1.GMP定义
良好操作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是一种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卫生的自主性管理制度,是为保障食品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生产企业具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和控制方法(Metlaod),精良的生产设备(Machine)、合格的从业人员(Man)和优质的原料(Material),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食品,保证产品的质量。
GMP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良好操作规范,不但涉及到加工过程,而且对于工厂选址、厂房设计等硬件也做出了要求,是一些软件实施的基础。它为工厂提供了从选址到生产再到成品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提示。即使是从未接触过GMP的人员,通过培训,也可以有效地执行。
2.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食品的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两大类。传统加工主要是将水产品进行腌制、干制、熏制、糟制和天然发酵等手段进行保藏处理,方式简单,长期以来大多是以小作坊和个体户生产为主,加工环境粗放,加工方式落后,工业化程度很低,所以水产食品的生产一直处于较封闭的农业经济圈子里,与其他工业产业的交流很少,新工艺、新技术、新包装引进慢、消化慢,产业相对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入,水产食品加工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化程度以及技术含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形成十多种包括鱼糜制品加工、海藻加工、罐装和软包装加工、干制品加工、冷冻制品加工、调理食品加工、综合利用等在内的现代化水产食品的加工技术体系,成为推动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水产品行业的发展,目前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正面临着质量控制水平不高的难题。近年来,水产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化学污染物污染、异物掺杂、违规使用添加剂、标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业的声誉,并成为制约我国水产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3.水产品加工的安全控制现状
3.1水产品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随着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健全,已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MP、SSOP和HACCP计划,明显地促进了水产品的质量改善,但我国水产品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产品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主要是土壤、水质)遭受污染,致使水产品质量受到危害;二是在渔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鱼药、饲料及添剂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一些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受利益驱动,使用明令禁止的药物;三是我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鱼药、鱼用饲料管理不到位,致使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四是水产品冷冻加工的规范性不够全面。
3.2水产品加工的主要安全危害及其来源
3.2.1生物危害
水产品的生物性的危害分为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危害。水产品中生物性危害导致的疾病占全部危害的80% 左右,且不确定因素多,难于控制,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水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
3.2.2化学危害
水产食品中的化学危害比较其他原料的食品来得更为复杂,除了因自然环境
恶化以及滥用药物导致的残留外,水产品原料自身也携带一些天然的海洋生物毒
素,主要有贝类毒素、西加鱼毒素、河豚毒素以及组胺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
是危害水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3.2.3物理危害
水产食品的物理危害主要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管理不严格而混入产品的金属碎片,玻璃碎屑等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外伤的事故。金属杂质的危害可通过对产品采用金属探测或经常检查可能损坏的设备部位来予以控制。玻璃杂质的危害可通过肉眼检查玻璃容器、定期检查生产线是否有玻璃破损、适当调整加盖设备(非完全控制)或通过X――射线设备或其他缺陷检测系统检查产品来予以控制。
4.水产品加工的GMP关键要素
4.1卫生条件确认
卫生因素是影响水产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GMP要求的重点之一,在对产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认证对,首先应当考虑影响水产食品卫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的卫生确认;人员的卫生确认;原辅材料的卫生确认;储存和运输的卫生确认;生产过程的卫生确认。
4.2质量管理体系确认
水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食品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食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了解各种影响食品卫生因素的基础之上,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趋势
1水产养殖信息获取技术
1.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信息采集,实现整体上的信息收集,从位置区域与地理信息等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归纳。通过水产养殖遥感技术能够对于水域养殖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的关注与了解,确保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于水产养殖进行实施的管理。当然遥感技术在应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无法对于水产养殖时的水质状况以及具体的参数数据进行收集,遥感技术更多的是实现空间上的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的监控。
1.2知识收集技术
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与获取时可以以很多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养殖信息的记录来创建养殖日志,实现对于养殖情况的系统化分析与了解。此外还可以查阅文献来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在收集之后均可以整理为信息化的技术资料将其纳入信息库之中,这样方便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
1.3网络传感技术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传感器来及时的收集相关的参数信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水质传感器,通过水质传感器来对于水质进行及时的监控,从而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鱼类传感器,这一类传感器多是通过对鱼的形状、颜色以及纹理来实现对于鱼种的分辨与识别,从而及时的对于养殖的鱼的种类数量进行及时的收集。
2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对于水质的监控管理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质是保证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只有确保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鱼群的数量及质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水体的质量。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来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在对水体进行监控时主要是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电导率等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信息的收集建立一个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指标出现异常就立刻进行示警,以便于及时处理,避免因为水质的因素影响养殖质量。
2.2疾病的预防与诊断
水产养殖不同于牲畜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疾病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并且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一旦发生较难处理,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由于很多养殖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均是过量养殖,鱼类的数量超出了养殖区域的合理容纳量,这样以来就容易导致疾病的种类更加的复杂多变,并且因为鱼类的数量过多导致了鱼群一旦爆发疾病会难以控制。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于养殖区域进行管理,科学的规划养殖的数量与种类,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养殖鱼类的健康。并且一些水产养殖专家开发出来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检测与诊断,例如:UML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鱼群疾病的监测与诊断,实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
2.3水产养殖饲料的配置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种类以及喂养的具体时间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的调配养殖饲料。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于养殖饲料的种类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对于饲料中所添加的营养成分对于鱼群的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的预测,并且预测出鱼群的生长趋势,准确的预测出饲料中所缺少的营养成分,从而来对于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养殖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建立养殖模型,通过模拟养殖对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判断,实现养殖效率的最大化。
3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1信息获取的自动化
以往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需要收集养殖的数据时往往是由人工来进行的,但是以人工来进行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一方面是获取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收集工作量较大,有时候会导致信息收集时发生偏差,导致信息的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收集信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收集周期,而水体环境的复杂多变往往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应用信息化收集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整理,这样以来不仅仅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还能给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3.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信息获取范围、广度、精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传感技术和集成传感的发展,遥感和3S技术在农业领域水产养殖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水产养殖特性的不断结合,使其对水产养殖信息获取的精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水产养殖基础数据的水平,保证了水产养殖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3信息处理向模型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计算机算法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较传统的处理方式更高效,时效性和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水产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因子较多的问题,并且组合模型、复合模型和三角形法等的使用使模型的构建方法更多元化。
4结语
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的水体环境以及鱼群生长状况等一系列因素,而以往的人工控制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对水体的有效控制与鱼群的状态监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水产养殖;病害现状;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相关的病害防控任务也异常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现状,阐述了未来我国水产病害控制技术主要发展趋势。
1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现状
1.1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世界上,中国的水产养殖量比较多,是唯一一个超过捕捞量的国家,并且水产养殖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有鱼类、水生植物。贝类和甲壳类等。同时形成规模化的水产养殖的种类已经超过等了60种,但是每种养殖的水产品都会受到病害的侵袭。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的造成侵害的病害的种类已经在200种以上了,其中具有几十种的常见病,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是水产品病害常见的病原,在2006年,病毒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11.02%,细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57.63%、而真菌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4.24%、寄生虫性疾病占生物源性疾病的24.58%。
1.2复杂的发病情况。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因此我国水产养殖具有较大的跨度,在此基础上,养殖水产品的水域环境也呈现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库等,从这种情况来看,我国水产品养殖的水域环境确实比较发杂,这样一来,水产品的病害情况也会呈现很多类型,造成复杂的现象。因为不同的养殖条件和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的不同都会促使水产品病害呈现不同的状况。此外,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3重大疫病暴发流行。对于水产养殖行业来说,重大疫病的暴发和流行对其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降低了水产品养殖的成活率,对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利益损失,在重大疾病的发病期间,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水产品类型是草鱼,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袭,我国的草鱼数量急剧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了90%;而我国的主要出口水产品类型对虾,在受到白斑综合症或者是桃拉综合症病毒,那么对虾也会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这样的话,不仅降低了对虾的数量,还对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出口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特色养殖品种患鳜鱼如果受到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现状
2.1轻预防重治疗,病害防治观念较为落后。我国水产品养殖人员往往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不加强水产病害的预防,而是在水产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进行治疗,这样一来,不仅防防治效果不明显,还会浪费大量的药物和人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从事水产养殖工作人员的病害防治意识较差,同时也没有综合的掌握水产病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造成水产病害的防治水平大较低,仍处于初级防治阶段,在控制水产病害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方式是化学药物,而对于水产品病害风险预判和管理的能力比较缺乏。
2.2药业落后,研发能力不高。在防治水产病害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从农药和兽药当中移植出来的,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药理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而防水产病害的过程中吗,药物使用的程度和药物的给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药物治疗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任何的疗效在,不但如此,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存在很多的弊端。
2.3缺乏快速诊断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还不是很完善,缺乏技术指导和依据,肉眼、凭经验行事是基层病害工作者对病害检测过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误判误诊现象。而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低和设备配备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严重缺乏。
3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
3.1病害风险评估。在进行水产养殖过程中,很有必要对水产动物进行疫病风险评估,然后在根据评估的结果去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这样能让水产动物疫病的传播有所控制,缩小疫病流行的范围。进行风险评估主要就是根据决策需要,并将科学作为评判那些不确定事件的过程,作出逻辑判断,然后再结合现代数学方法还有专家的经验,这样一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就建立成了,通过指标值得确定和权重的确定,还能够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风险程度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合适的阀值来确定,还可以依据风险因素所占有的权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政府在防控重大疾病的时候有效应用了风险评估,并以此作为支撑体系,在国际上很多疫病防治研究领域也有效应用了病害风险评估,其应用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3.2在远程诊断技术方面。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为水产养殖病害的预警预报及诊断治疗提供了信息快速传递,分级管理平台。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开发的鱼病远程监测预警与诊断系统,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测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平台是建立在以B/S结构为主的Web浏览器平台上,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及时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利用水产病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诊断技术,建立了水产病害专家数据库和水产病害文献资料库,通过“水产病害远程诊断技术系统“建立的业务应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按点部署的视频采集子系统,实现了数据传递、自助查询、在线交流等功能,可提供电子答疑、用药指南等咨询服务,以可视、交互的方式,实现病害的自助诊断和专家远程诊断。
3.3免疫调节剂方面。应用免疫增强剂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机体抗病能力有所增强,免疫调节剂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防御反应并诱发宿主防御反应,尤其是对高低等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应用先天性免疫增强制剂在水产动物中还是比较多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剂,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几丁质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药制剂,这些防治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水产动物中。比如罗氏沼虾在受到应激刺激以后,其机体生化指标还有抗氧化能力有会有所变化,要在应用大黄蒽醌提取物的话,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投喂含有壳聚糖的草鱼饲料时,可以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而对草鱼头肾、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等有显著上调作用;海藻硫酸多糖和壳聚糖对刺参主要组织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可以显著促进鲤鱼免疫细胞的活性,并促进白介素基因的表达。
4结论
总而言之,水产品的种苗能够实现全国的互换,并且呈现较为频繁的状况,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样性,而病害发病的时间和频率也不固定,由原来的季节性发病转向全年性的发病形式,对我国水产平养殖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康安娜.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2(6).
[2]方朝辉,徐小雅.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2(10).
[3]张志华.河北省启动水产养殖病害精准测报试点工作[J].河北渔业,2009(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3-02
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我国水产专业高等教育一些教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对市场需要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拙见:
一、改变现有招生方式
1.招生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不要细分专业。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有什么特色,以及这些专业的社会价值何在,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报考专业时失去了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听从于家长或教师的所谓推荐安排,而家长和教师在替学生选择专业时,总是受限于他们自己的阅历、学识水平、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走入校园后,随着其眼界的开阔及学识水平的增加,以及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1]。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因此我们建议按专业大类招生,可解决学生报考专业的误报和退学问题。
2.按行业招生,降低录取分数,使有志于水产行业的学生能够就读水产专业高校。水产是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专业,故国家应有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水产为艰苦行业,应按行业招生,纳入特殊行业招生,进入提前批次招生。如在日本,大学录取方法是采取试读方式,水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录取,保留学籍一段时间。对那些从水产相关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来的学生,他们愿意学习职业需要的课程,特别是那些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课程,他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动机尤为强烈,可适当考虑特招。现毕业生的就业已无省界限制,故招生计划应打破省界,使生源较好的省有较多的招生指标。
二、全面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则是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为了全面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当前水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必须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水产实践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水产专业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等。因此,选配一批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才能使授课内容贴近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前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通过拓宽师资来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进修、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教师流动等举措,如实行教师分流机制,可分为基础科研系列、应用研究系列、成果推广系列、技术服务系列、科技入户型,建设学术梯队(包括科研梯队、教学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现行学生单一考核模式
1.改革目前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转变,变“死记硬背式”考核为“综合创意式”考核。如采取以开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的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依赖笔试的考试办法,变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变以理论考试与水产专业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改变考试题目的内容。考试题目应设有启发式、动态式、辐射式等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再则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到课情况等,把学生课堂学习与平时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考评。
四、改革现有专业设置体系
1.形成新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2]。目前我国渔业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涉渔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我国渔业经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组建一些新专业群。随着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宽专业面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改革专业设置与扩大专业方向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学生专业覆盖面,增强学生对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如加强诸如水产品深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水产品保鲜专业、苗种培育方向、病害防治方向的培养力度等。
2.专业设置要考虑跨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新变化和要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边缘学科[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而不断地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老专业更新或被淘汰,而新专业不断涌现[5]。
3.创建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应的授课内容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6]。专业学科群是一种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科群的综合教学方式对其所属各学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7]。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专业集群―专业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相关专业集群,再由这些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8]。水产专业设置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品牌学科基础上发挥品牌学科优势,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的品牌专业,逐步办成有特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水产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首先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9]。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严峻考验就业形势,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1.应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责任感认识的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关键期,学风、班风应在头二年树立起来,因此应提倡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引导管理模式,让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教授或老教师亲身去指导学生,在指导过程可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也可以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2.应加强职业生涯设计与培训。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故水产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推出适合水产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实习前期的职业训练,并跟踪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水产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培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灵活办学的体现,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是发挥高校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必要环节[10]。因此,高校水产专业的教育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参加水产行业的实践锻炼,比如用2~3个月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教育[11]。
4.应该加强本科生的心理引导训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高校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12]。因此心理引导训练作为适应新形势大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必要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并开展一些“以人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96-98.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3]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94(4):170-172.
[4]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03:47-49.
[5]江剑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增刊:147.
[6]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增2):51-53.
[7]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6(10):3,19.
[8]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249.
[9]史义成,翟龙江.搞好专业建设强化能力本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1999,(4):36(37).
1、抓好冬春开发,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冬春季节是渔业开发的关键时期,高效设施渔业的鱼池改造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各地要抓住省委、省政府重视农业,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机遇,用好用足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资金,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渔业开发。继续开发荒滩、荒水和低洼低产低效农田,扩大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以上。同时抓好现有池塘、大中型水面和提水养殖水面的改造,搞好渔业主产区水系、输电线路和路桥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推广微孔增氧设施、活水机、增氧机和投饵机等水产养殖机械,积极建设发展保温、增温、控温与流水、活水相结合的工厂化养殖设施,发展鲟鱼、虹鳟鱼和观赏鱼等中高档名特优水产品的集约化养殖,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市渔业综合发展后劲。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渔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现代渔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根据我市农业的资源状况和区域位置,渔业作为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调优常规鱼类,积极发展特水”的方针,继续适度压缩常规鱼产量在水产品总产中的比重和低质水产品在水产品中的比重,扩大优质名牌大闸蟹、中华鳖、青虾、龙虾等特种水产品及“六小品种”等地方特色优质水产品的比重。在沿江和城郊地区,引导企业和个人适度扩大休闲渔业规模,不断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现代高效渔业建设,年新增高效渔业面积8万亩。同时,根据城市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需求和国内农产品市场销售专营化和超市化的需要,围绕我市虾、蟹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改善加工水产品包装,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附加值。
3、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发展优质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是水产业的生命,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苗种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和《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要求,抓好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水产繁育亲本定期更新制度,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加强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强化水产苗种管理,尤其是水产苗种繁育期的用药管理,实行水产苗种药残定期抽测制度。同时,要按照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搞好养殖水面的清淤改造,改善养殖水域的水质、底质和生物组成,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和规格档次,改进饵肥结构和投饵施肥方法,在积极推广全价配合饲料的同时,严格禁止禁用药物的使用,严格规范渔用药物的使用,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单位使用天然饲料,发展有机水产品或绿色水产品生产。加强水产投入品的管理,提高渔业投入品检查的执法频率和处罚力度。全面建立水产养殖池塘档案制度,渔药处方制度和投入品管理制度,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改革经营体制,发展品牌渔业。发展品牌渔业是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辐射面,提高渔业效益的重要措施。首先,抓好现代渔业载体建设。坚持渔民自愿和“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引导合作社搞好工商登记,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引渔民投资,为渔民服务;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次,抓好水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与建设。主产区应把产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引导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水产品经纪人参与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提高市场交易规模,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扩大市场辐射范围。第三,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要按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拉动的思路,培育壮大一批有生产规模、有市场信誉、有市场带动能力的水产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虾蟹产品加工业,加快适销对路的小包装、速冻加工水产品开发,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最后,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以重点规模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水产专业协会,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整合品牌,共用一个商标,同创一个品牌。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意识,改进水产品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借助各种现代传媒和展销会、博览会等,大力宣传推介我市名特优水产品,提高我市水产业知名度,做大做响我市水产品牌。
5、强化执法管理,打造法制安全渔业。认真落实《省渔业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和市政府《市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和《市水域滩涂养殖功能规划》,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渔药生产经营、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和渔政执法,做好全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细化工作,以《规划》引导水产养殖业科学发展,依法检查管理水产养殖生产、渔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渔业捕捞活动和渔业标准化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全面做好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上报工作,将水产生产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厉打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与饲料添加剂和电、毒、炸、偷等渔业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维护水产品消费安全。同时,努力抓好水产增殖放流工作。年上半年在万福闸以南、廖家沟夹江水域的四大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举办一次大型放流活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把握苗种质量和放流时间,提高放流效果。另外,尤其是要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渔船和船用产品检验,加大低质渔船专项治理、渔船报废和“三无”渔船清整力度,严格渔船强制报废制度,严查“三证不齐”的渔船,有效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并建立渔业安全生产紧急防范预案,以提高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中图分类号:S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01(2016)02-0153-04
宁德市位于闽东北沿海,海岸线长1046km,海域面积44500km2,潮间带面积447km2,均占全省的1/3左右。大小港湾29个,多为口小腹大、港道深、海面宽,包括全国著名的三都澳港,其中的官井洋和东吾洋是全国少有的大黄鱼、对虾产卵繁殖和幼体育肥的理想场所,也是多种经济鱼类索饵越冬的场所。优越的水域环境繁衍了大量海洋生物,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甲壳类、贝类和藻类达数百种。因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宁德市成为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海水鱼养殖基地,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造就了应运而生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宁德市大力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精优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提升水产加工业整体水平,推进水产加工业的稳步发展。本文在调查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1-3],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以期对宁德市的海洋渔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水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所裨益。
1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
2015年宁德市渔业总产量为88.6×104t,总产值188.0亿元,大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0%;水产品加工总量29.2×104t,加工总产值111.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6%和17.0%;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欣欣向荣,呈现出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特征。
1.1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批初具现代企业特征的水产品加工厂快速成长。目前宁德市水产加工企业总数达到300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7家,初步形成了集养殖、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水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不断提升,规模日趋扩大,水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1.2产业集聚初现雏形
近年来,宁德市为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冷链、统一排污、统一研发、统一展示”的原则进行建设,集中配套强化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科研平台、公共码头等设施,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设施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水产加工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建设有三个加工产业园区:一是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加工园区,位于三沙镇陇头村,规划面积700hm2,一期建设187hm2,已投资近5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18家,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其中霞浦新日鑫工贸有限公司、霞浦黄渔国水产有限公司等10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产品有大黄鱼、海参、紫菜等;二是霞浦县经济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松港街道小沙村,水产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00hm2,已投资2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20家,现霞浦海津食品有限公司、霞浦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生产紫菜、海参、海带等水产品;三是蕉城区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规划加工园区面积68hm2,总投资达2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基本完成填海造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已有33家加工企业登记入园,并规划建设。这些加工园区的高标准建设为发展壮大水产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贸易日显多元格局
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多元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已成为全市主要的出口支柱产业。水产品出口继2014年突破10亿美元后,2015年水产品出口增长仍保持旺盛势头,全年水产品出口22.0×104t,出口创汇12.9亿美元。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市场已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稳固日、韩、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欧美、非洲、中东等其他市场。
1.4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为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宁德市注重引导水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按照“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产业拉动”战略,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对扶持发展渔业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促进企业争创品牌。至2015年全市共有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全市省级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3家。全市水产行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件,在全省设区市中位居首位;国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9件,省著名商标41件,其中“宁德大黄鱼”跻身全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在我省打造的“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市的“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均榜上有名,占全省二十大渔业品牌的25%,逐渐形成了具有闽东特色的水产区域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渔业品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1.5精深加工取得突破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加工经验,并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鳗鲡、海参、鲍鱼等加工生产线,在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率的同时,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转化,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开发了独具闽东特色的蒲烧大黄鱼、蒲烧鳗鱼、各种特色鱼片、鱼类罐头、鱼松、海带寿司、盐干海参、缢蛏等加工产品,各种风味的即食食品如即食大黄鱼、即食海苔、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即食对虾等也不断研发创新,一批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特别是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等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鱼卵、鱼鳞等废弃物中提取卵磷脂、胶原肽及蛋白粉等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向多元化发展。
2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工生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加工规模和产品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水产品加工产业同样亟需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
从总体上看,宁德市大小加工企业已达到300多家,但呈金字塔形分布,规模以上企业偏少。部分企业虽然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提高了工艺和技术水平,但就全行业而言,“低、小、散、弱”的落后状况依然存在。大部分企业仍为粗放型加工企业,采用传统冻、干、腌等粗加工手工操作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处于低水平状态,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和终端产品少,加工附属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
2.2产业园入驻率低,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处在雏形阶段,虽然在霞浦、蕉城等地建设有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但产业园入驻率不高,规模小的水产加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入驻产业园建设生产,依然散落各地,各自为战,导致资源、信息、风险不能共享共担,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大,集群效应和区域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产业难以壮大发展。
2.3发展遭遇瓶颈,产业要素优势减弱
水产品加工业是集合资源、资金、人力、科技、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产业性质的工业。目前宁德市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地处沿海,凭原有土地、厂房、技术、设备等资产无法申请到银行抵押贷款和政府扶持,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近2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多方融资困难,造成企业周转资金严重不足。土地资源贫乏,难以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土地支撑,许多水产品加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都受到土地问题的严重困扰。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行业用工遭遇困境,熟练工人短缺、季节性用工紧张、用工成本逐步攀升,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缺乏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宁德市尚未出台对水产品加工业在税收、用地、资金等方面扶持的优惠政策。加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总体上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新产品研发、新市场拓展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热情和投入不足,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3对策与措施
3.1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扶持渠道
发展现代加工业,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一是宁德市应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用活用好省里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水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配套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发展软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宁德市把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高科技新产品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引导多方资金投入,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引资,同时利用银行贷款、战略投资者、企业自筹等社会资金参与加工业发展,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3.2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
一是要由政府牵头,引导成立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吸纳水产加工企业、水产养殖大户、水产营销企业入会,构建水产品加工业信息平台,做好水产品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顺应发展趋势,全面推行“互联网+”水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宁德市水产品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加工企业构建自己的水产品专业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水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使经营者、消费者实现共赢,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集中采购配送服务。
3.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通过调研推出一批对宁德市水产加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攻关项目,以课题招标、合作开发等形式,重点解决水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特别是低值鱼、贝类、藻类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推动技术转型升级,引导全行业由简单仿制向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二是要积极探索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帮助大型龙头企业创建自己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研发一批市场需求大、增值潜力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系列化水产加工品,其中重点研究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食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提升水产品加工附加值,扩大鱼类、藻类、贝类加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4提升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加工企业创建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水产品品牌建设。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宣传,通过举办“互联网+大黄鱼节”、“鲈鱼节”等节庆和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突出精品展示、推介与交流;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等品牌效应。二是组织和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海峡渔业博览会”、“休闲渔业博览会”等水产品专业展会和招商活动,扩大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宁德市独具特色的名、特、优水产品深入人心,增强宁德市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路世勇.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0):14-16.
中图分类号:F0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26-02
一、我国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状况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商业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的生产离不开信息的流通,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不断发展,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订购水产品,享受水产品送货到家的便利服务。但是,我国小规模的水产品企业生产格局,并由于水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得网上销售的水产品以即食水产品为主,其次是水产干货制品,品种涉及鱼、虾、蟹、贝等等,鲜活水产品极少,以及物流,产品质量等问题都使我国水产品贸易发展受到相应限制。总的来说,我国的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虽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案例简介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数据处理构建调研模型等方法对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和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两个案例的水产品现有营销方式和其在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面的发展状况。
三、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认知认同度实证分析
1.水产品营销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状况。从访谈结果得知,吴川市博铺菜篮子基地目前的销售已经有垄断迹象,佛山,湛江,茂名,北海等地的大客户串通,价格决定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对被收购鱼的农户有很大影响。但是基地负责人表示并没有考虑利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改变目前的销售现状。其一,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程度不高,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只是简单地网上销售,平常也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其二,基地负责人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不信任,认为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网上销售的水产品的质量不看好,特别是生鲜的水产品,风险太大;其三,基地负责人表示基地的技术人员太少,无法创造基地特色吸引顾客和打造电商平台。而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一月起开始迎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力开拓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领域,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不断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行业竞争力。为抢占国内市场资源,国美水产公司同时推动B2B、B2C和O2O等多种线上渠道发展,并与顺丰优选、一号店和本来生活网等生鲜电商进行深入合作,近期正在与天猫、京东和苏宁等平台电商谈合作。未来,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将把主要发展资源投放在国内市场,并主打国外精销。针对国内市场公司将着力提升中西连锁餐饮及工业化客户(如三全等)渠道销量,同时布局优质线下渠道,以及B2B、B2C、O2O等线上新渠道,而针对国外市场,公司将大力提升非美市场销售占比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2.水产行业员工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状况。吴川博铺菜篮子基地的员工大多是中等文化水平且年龄皆是40岁左右,大多数不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当问及是否知道电子商务营销时,员工们都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从没有听说过。经解释之后,员工们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还是有些认同,一是认为目前基地的发展需要扩宽新的发展渠道;二是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以此吸引更多技术人员的到来。据调查了解,广东国美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文化水平较高,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普通层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有一些担忧,其一,线上销售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消费者,物流则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水产品本身具有鲜活易腐烂性,不易存储和冷藏,加上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还不成熟,使得水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其二,公司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管理,与消费者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通过京东,天猫等商业网站进行少量的销售;其三,消费者对加工的水产品,特别是深加工水产品,不了解其来源途径和加工生产链,担忧其质量安全,因此更愿意选择到实体店购买;其四,现在我国的水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营销且销售路线单一。水产品行业的员工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是否会使用计算机等因素的影响。
3.普通养殖户对电子营销方式的认知认同程度。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多属于中年年龄阶段,文化水平也是属于中等水平,有些养殖户还不会利用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访谈结果得出,吴川市普通养殖户大部分不知道什么是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小部分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只是简单地在网上买东西,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了解到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B2B,B2C等模式,但了解不深入。对于水产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的模式,大部分养殖者表示看好,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人都懂得上网买东西,方便又便宜;另一部分养殖者认为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销路虽然广,但是风险也很大。首先,现在的消费者对网上购买的水产品的质量都存在疑虑,特别是鲜活的水产品;其次,鲜活水产品不易运输且现在冷链物流还不是很发达;最后,他们认为现在国家虽然有政策在先,但是要想发展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这些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4.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营销方式认知认同程度分析。通过走访吴川市民,我们共取得问卷205份。其中,男性90人,女性115人;涉及年龄段从10岁到61岁不等,其中青年人即15~24岁的居民居多,而今后的电子商务市场走向也正由他们所掌控。参与本次调研人员的职业从政府工作人员到学生均有涉猎,其中学生居多;了解到的月收入范围从1000~5000元及以上不等,消费者的收入状况能够影响他们购买情况,消费者的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能够影响到他们购买的方式。
第一,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知情况分析。根据问卷调查,34.1%的被调查者知道了解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其他大部分消费者简单地认为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就是在网上买水产品而已。这34.1%的消费者中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且学历在中上等水平。这说明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只有懂得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消费者才有所了解。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购买意愿、购买方式和对销售网站的了解三者息息相关。并且我们可以认为,对销售网站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消费者是否会选用电子商务购买水产品。
第二,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认同情况分析。消费者在认知的前提下,对电商认同的程度各不相同,但是从问卷结果来看,消费者对电商购物有以下几点的担忧,首先,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键,尤其是鲜活水产品的新鲜度,长时间的运输不能保障产品的新鲜度,且运费比较贵;其次,消费者不能亲眼看到产品实体,只是通过商家的介绍了解,这样无法了解水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对于水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消费者比较习惯到实体店购买,何况湛江实体海鲜市场本身已非常多,实体店购买更方便,无需再到网店;最后,鲜活水产品是日常三餐食品,网购到货时间太长,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消费者选择网上够买水产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网上购比较方便,不用出门,消费者对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比较满意(如上午预订,下午就到);第二,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是水产品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他们愿意追寻潮流;第三,一些山区很难买到水产品特别是海鲜类的水产品,水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能够弥补地区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第四,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第五,随着水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消费者认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愿意选择在网上购买水产品。
四、结论和对策
针对水产业销售负责人,员工,普通水产养殖户,消费者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认知,认同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以提高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高效统一的宣传体系。在电子商务领域,
宣传决定了销量。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开展节日促销等的活动,有利于提高知名度,扩展客流量。
二是打造高品质冷链物流体系。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标准物流术语将冷链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并定义了冷藏仓库区的温度要保持在0℃~10℃范围内,冷冻仓库区的温度保持在0℃以下。[1]冷链物流体系作为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制约点,发展好冷链物流体系,才能使生鲜水产品进军市场,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多样化。
三是因地制宜,丰富水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营销的内容。不同的地区对水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在实体市场坚不可破的地区,要学会避开锋芒,寻找新的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点;而在实体店匮乏的地区,要大举进军、迅速占领市场,以求效益最大化。
四是技术人才和电商人才是水产行业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专业的技术人才克服水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等的问题,加深对水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了解。
参考文献:
水产品加工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只有发展了水产加工业,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带动整个水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业,既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加快水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水产业发展后劲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出口创汇的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尽管是渔业大国,但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很弱,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精深加工不够、品牌少、质量低。面临着国际化程度不高、质量保证体系滞后、出口市场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加之信息体系落后、进出口组织化程度较低,使水产加工业发展之路更加"山重水复"、坎坷不平。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量约占水产品总量的10%左右,且95%以上为海水鱼,淡水鱼加工量不足5%,其他大多只能鲜销。因此,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入世之机,从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这不仅符合国际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们自身的发展要求。只要我们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渔业大国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水产加工业,就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
天。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国水产食品的深度加工发展仍然较慢,出口品种仍以速冻品、鱼类罐头、干品及鲜活品为主,加工增值不明显。因此,加强水产加工的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专家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快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二是开发合成水产食品;三是开发水产保健食品;四是提高优质水产品深加工的品位和档次;五是开发美容食品及新型水产饮料食品和调味品,这也是当前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我国来说,要根据行业特点,立足市场,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水产加工品,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优质传统加工品,如利用银鱼、鲚鱼、沼虾等小型鱼、虾采用干、熏、糟等加工技术,生产盐制、干制、熏制、糟制水产品;系列冷冻保鲜品,如冻全鱼、冻鱼块、冻鱼片等;保健食品和模拟食品,如鱼糕、鱼丸、鱼卷、鱼饼、鱼香肠、仿虾仁、仿蟹肉、仿扇贝等鱼糜制品;罐头制品,如将传统的荷包鲫鱼、豆豉鲮鱼、熏鱼、爆鱼、茄汁鱼、凤尾鱼等按需要制成硬罐头或软罐头;还有水生植物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制品等等。
围绕这个方向,可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第一,要联合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结合,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精水产品的加工;第二,在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方面做文章,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及快餐水产食品;第三,重点研究解决淡水鱼加工综合利用及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冷冻性、鱼肉中泥土异味和脱腥、海水中上层鱼类深加工、贝类产品的净化加工等难题;第四,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开发海洋药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第五,要重视发展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抓好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组建龙头企业集团,带动水产加工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开辟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基地联市场,走渔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提升水产加工业运行质量与效益
1.建立完善水产品加工质量保证体系水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国外,美、日等国早已开始实施haccp质量保证体系,凡进入这些国家的水产加工品均须符合haccp质量要求。目前,我国已成立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认证中心,农业部渔业局已组织制定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今后,水产加工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以及饲料和鱼药等生产领域。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水产、环保等部门及有关水产科研机构,逐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全面临控,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应对入世挑战。
2.加快健全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水产品的国际贸易迫切需要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作为保证。为此,我们要以中国的渔业贸易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心,强化信息咨询体系建设,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既要抓好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又要注重信息的质量,争取的信息能引导渔农以销定产,并有利于出口企业捕捉国际商机,生产适销对路水产品,保证水产品货畅其流。这一方面需要研究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卫生质量法规、标准等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国内特色水产品、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促使双方及时、快捷地进行交流。
3.创造性地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要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加工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致力于多元化市场的建设。尽管我国水产加工品出口已逐步走向市场多元化,但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仍然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近年来我国对上述五大市场出口的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90%左右。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极易产生市场依赖性,从而影响出口效益。因此,我们应在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同时,针对各地区市场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时尚的水产品,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以减少个别市场波动给水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
4.尽快建立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水产领域。进一步开放水产品市场,鼓励各类资本直接进入水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积极培育大中型现代化渔业企业,以承接大规模的外商投资;鼓励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渔业建设和水产产业化经营,特别是水产品的深加工。
5.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技部门要把渔业标准化作为从传统单一渔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渔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条件,围绕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精心制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水产品食用卫生安全,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对水产品生产加工进行控制和管理。目前应当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为重点,加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达到国际标准。
6.提高水产业组织化程度我国近年来水产品出口综合单价持续下跌,且出口屡屡受阻,这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关,但也与行业竞争无序及行业自律欠缺是分不开的,它充分暴露了行业组织化管理落后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落后的行业管理将很难赢得未来的水产品国际竞争。在面临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所谓的紧急限制进口措施的情况下,行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应建立多种联合经营组织,采取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组织群体。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调节进出口,维护行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应培植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将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经济互补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
四、抓好引导调整,促进水产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加水产加工业的投入一方面要给水产加工业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对其研究、试验等攻关项目要提供经费;在土地使用、城建规划、税费减免及外贸扶持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扶持其发展。另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要发挥导向作用,并且引导金融部门及社会资金广泛投入,争取多元化投资发展水产加工业。如解决出口水产加工品收购资金,对出口水产品各项税费征收标准进行清理,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对大宗水产加工品出口提供信用担保等。
一、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缺乏科学的水产养殖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得非常难以控制。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二、国内外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概况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我国水产业的巨大发展,我国水产业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对国际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和发展上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渔业类型由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变已率先完成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新兴养殖行业开始崛起,其中高密度水产养殖就是一个刚兴起的科技水产养殖行业,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已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国渔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科技、经济进步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极大地拓展了水产养殖的生产领域。
(2)大幅度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提高了增强了开发新资源、新品种的能力。
(4)高度促进了渔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1、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
(1)加注新水来调节水质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调节水质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注新水。在生长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与晚秋则每隔10~15天加一次。具体情况也要根据水池及所养殖鱼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调节水质
池塘中浮游生物过多时就威胁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时就要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冲水对水蚤数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泼洒不同浓度的敌百虫可以选择性的杀灭各种浮游动物,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池水中过多的蓝藻,可以全池泼洒硫酸铜。但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后,要立即大换水,即换掉池水的1/2~2/3。
3)化学方法改良水质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学药剂,能够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够调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价格优廉、用法简单,是目前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用于改良水质的生氧剂还有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总之,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四、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防治鱼得病及传染
鱼类养殖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与鱼类是否得病及病情的传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鱼类养殖时务必注意鱼病的防治。鱼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鱼种消毒及合理放养三个基础工作。清塘可以首选生石灰清塘法,这种方法更为经济实用。其次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时操作人员务必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顺风泼洒。鱼体消毒通常使用食盐水、漂白粉、硫酸铜和敌百虫的方法。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杀虫是必不可少的。杀虫后要进行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并采用科学喂养措施,这样在较为正常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鱼类疾病发病率很低甚至不发病。
鱼病的防治重点在于调水。调水工作主要有调水、改底、肥水和抗应激。而调水的重点在于增氧、改底和保持水质稳定。池中氧含量的增加,一方面要补充溶氧,一方面还要减少耗氧量。
五、我国高密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展望
根据对我国资源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扩大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不断化,不健全的病害防治体系;不完善的水产养殖种苗培育体系,不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不够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产业链结构。就是这些问题,对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地制约作用,更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方向。针对以上问题,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便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水产业的发展趋势。下面是就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的几点分析:
(1)注重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2)进一步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利用
(3)不断加强水生生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配合饲料的使用
(4)积极开发技术设施养殖,发展高效养殖业并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产养殖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养殖技术水平比较低,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渔民的养鱼水平不高,还有不能有效地预防鱼病等问题。科学的养鱼方法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饲养,一般要对水质进行调节,水质的调节方法有常规的、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调节浮游生物的数量、化学方法调节水质等,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注新水。还有鱼种的选择和饲养密度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选种的来源,提倡自己培育;注意饲养密度可以避免发生养殖事故,鱼食的选择与投放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标准进行选择与投放。能否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关系到鱼类养殖能否达到高产,预防工作主要有池塘、鱼种的消毒和鱼的合理放养。
海洋休闲食品作为休闲食品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的休闲食品行业消费上看,健康和营养消费已经成为消费者消费的首选方向,海洋休闲食品营养丰富且平衡,食用方便,符合现代人健康均衡的营养需求,可以预见海洋休闲食品将会被推向一个新的消费领域。
海洋休闲食品市场现状
在生产原材料供应上看,由于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事海洋产品生产的企业在原料采购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在潜在竞争者方面,因为海洋食品休闲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越来越多的海洋企业开始进入海洋食品深加工领域;在同行业中,獐子岛、棒棰岛、国联水产、上品堂等海洋食品行业领军集团,竞争非常激烈;在替代品市场和消费群体方面,虽然消费者能够接受新潮的海洋休闲产品,但是高营养的谷物类休闲产品在价格因素上面占据优势,将会成为海洋休闲食品的最大劲敌。
海洋生物品种丰富,可以直接食用的约2万种,在目前的海洋休闲产品中主要有鱼、虾、蟹、贝、海藻五大类产品,丰富的海洋食品造就了海洋休闲食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是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海洋休闲食品行业中,主要是以低端的休闲食品为主,中高端市场几乎还未被开发。虽然低端休闲食品迎合了大众消费者的口味,但是这样的市场定位在消费市场上缺乏研究与细分,既闲置了高端市场,又在低端市场上产生了更激烈的恶性竞争。
海洋休闲食品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休闲食品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行业,也是海洋产品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也会成为休闲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了海洋产品与休闲产品两大优势的“海味零食”,在未来的发展上有着更好的机会。
1、 规模化生产
海洋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海洋产品生产企业成本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强大的压力,小规模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将会被淘汰出局。在未来的市场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成为海洋休闲食品行业的主流,这种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2、 全面发掘产品需求
海洋休闲食品低端市场恶性竞争,中高端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市场使海洋休闲食品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海洋休闲产品的中高端市场终将被激活,这种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延伸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企业所要做的就是针对产品进行合理设计,精准定位,为未来高端海洋休闲食品战略规划做好铺垫。
3、 品牌化战略是主要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海洋休闲产品市场,没有品牌的产品是缺乏竞争力的,成功地塑造了品牌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产品溢价和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将会是未来精细化市场环境下最具区别性的企业符号,也是最能够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
4、 营销策略多样化发展
低端海洋休闲食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张胜军认为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够为企业迅速打开销售通道。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差异化发展,以此吸引消费者,传播企业品牌;营销渠道方面要采用复合渠道模式,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产品推广上需要体现海洋休闲食品天生、健康、营养的特点。
5、 行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