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媒体设计与艺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各项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同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作为艺术与数字相结合的产物,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设计亦是如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探讨了新媒体艺术设计。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科技的紧密结合已经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亦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获取、处理与传递信息,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新媒体这一全新概念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通常所说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指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的传统媒体艺术设计的新形态,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如网络技术、通信媒介、云计算等。同时,新媒体艺术设计表现形式上亦与传统媒体有着天壤之别,如手机系统终端、数字代码语言、多媒体光碟、虚拟云等新媒介。当然也有一些是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它们更多地是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后所形成的媒体方式,如电子杂志、数字电视、电子报、数字广播等。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传播速度迅速、范围广泛
新媒体艺术设计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传统媒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帮助媒体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主要载体是互联网、通讯终端等无线技术,借助高新手段在传播速度和范围发挥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传统媒体如需一条新闻消息,往往要通过记者采集、综合、信息转发等多项环节。而新媒体在传播程序上较为简单,只需简单的下载、上传,就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共享,传播形式除文字外,还有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优势明显。
(二)传播费用较低
传统媒体在制作、传播等环节往往花费较高,人们获取信息也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而新媒体则较大程度上减少了以上环节的费用,一般都是免费传递信息给人们。
(三)互动性强
传统媒体在信息交流时,受限于时间或空间的阻碍,互动性较弱。而新媒体则在互动交流与双向沟通上拥有较大的优势,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选择的主动性需求,并依靠新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多项交流。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新媒体艺术设计全面的认识
由于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包含艺术设计学、现代媒体学、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多方面内容,故对其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复杂性、融合性等特点。而现阶段国内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上缺乏深刻的思考与吸纳,传统艺术设计理念犹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上的认识程度不够,未能与时俱进追随新媒体的发展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
(二)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化人才
众所周知,专业化、系统化的设计人才是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基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自身属性,要求艺术从业者既要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设计等美学理论,也需对媒体领域的影视创作、视频设计、音频剪接等流程理解清晰。而当前教育架构下的设计人才的知识体系较为狭窄,仅仅熟悉设计理论或设计流程,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缺乏总体的认识,这并不能满足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
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
(一)提高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
为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相关企业应加大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与重视力度。需要全面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复合型的新兴学科,其在内涵理念、艺术特点、艺术形式、设计要点等方面的新特征、新变化,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挖掘符合我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模式。此外,还应积极走出去,与艺术设计理念先进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大胆引进吸收最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并积极创新。努力塑造出完美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产品,满足艺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蓬勃发展。
(二)培养专业化艺术设计人才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高等艺术院校要深入研究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既拥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又能熟知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方法,如此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后期的专项培训和辅导下,必然能够成为称职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为我们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此外,艺术领域诸如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书籍编排、装饰设计、摄影摄像等专业学科并不是互为独立的,各学科之间处于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状态。因此艺术高校可根据学科研究与现实状况,努力建立自身健全的动态教学资源体系,为各学科之间的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搭建艺术教学新平台,培养学生的设计功底与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
结语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现代数字科技发展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前,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更加全面和深入,成为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完善专业体系架构,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打造成熟市场,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媒体产业与艺术产业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邱志勇.新媒体美学――兼论数字艺术的本质与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1).
[2]曹光辉.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剑南文学,2011(7).
1数字媒体的概念和发展
数字媒体的发展扎根于传统的展示设计中。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数字化媒体更加丰富多样,并能在现实中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媒体领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展示设计方式,促进了展示设计的全方面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至今仍然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并在展示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媒体艺术的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让展示设计重新焕发出活力的创造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媒体发生如此大变化的根本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展示设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工作。展示设计在现实中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发展和变化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将先进的科技融入其中,以满足人类更为长远的发展。
2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现状
2.1从业者自身素质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发展向前进了一大步,但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某些从业者素质不高,过于浮躁和过分看重自身利益。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对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就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展示设计。虽然在为从业者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却不是长久之计。在这个过程中从业者不再遵循职业道德,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了艺术发展才是技术应用的关键。
2.2作品缺乏创新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从业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过分依赖技术,原来所具有的创造技巧不断退化,对艺术的敏感度和感知度不断降低,这样创作出来的展示设计作品没有了以前的创新性,而是重复度高的大众化产品。失去了艺术欣赏价值。从业者们自身也的文化素质也没有跟上发展的要求,太过依靠数字媒体,使得数字媒体没有发挥出本身的价值。
3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1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视频中
当前的具体设计很大程度依赖数字媒体技术来完成,使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来创造,使成果表现出来更加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从而更加全面的展示出作者的创作思想。因此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应用于展示设计当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尤其是通过视频设计,呈现动感的直观的设计效果,还可以和音乐相结合,使作者的创作理念表现的更加完美。
3.2使艺术形态发生改变
数字媒体的技术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视觉,听觉感受。但是这是以我们深入了解先进的技术为前提。并能将数字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展示设计相糅合,才能真正的实现共赢。只有深刻地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和展示设计的相互关系,正确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长处,改变具体设计的艺术形态,更好地传达信息,才能展示出新的设计效果,使具体设计得到巨大的发展。
4数字媒体艺术和现代展示设计相结合的前景
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项新的技术,在和现代展示设计的结合中,有着非常大的可塑性,为现代展示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思路,和形式,并展示O计得到创新性的发展。受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展示设计出现了一大批新的作品,展示设计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实现了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前景是十分光明的。数字媒体技术在具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使展示设计从静态变为了动态。实体和虚拟可以相互转换。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不断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前进,还打破了地区限制,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样,个性化的设计空间。
5结语
现在世界发展的潮流是越来越信息化,新型的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手段与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这类设计方式不信使设计空间更加宽广,还可以使人类新技术更加发展。在这个互赢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如何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适应信息化时展的要求。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实现自身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不断走向数字化时代,我们要紧跟潮流,也要关注信息时代出现的新的实际情况,只有着眼于实际、关注现实、并有着坚定的信念来发展数字媒体,才能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展示设计中,更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部分,为社会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WWw.133229.cOm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在我国人才培养问题中,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人才的培养才是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优点在于提倡培养适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为环境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众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和“环境技术人才”就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当前国内人才的数目和需求并不成正比例,在我国,许多地区依旧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书中提到了当今人们的素质和教育问题对于环境艺术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进入艺术领域,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下降,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正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在环境艺术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人才培养问题最为关键。《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便为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思路。书中认为,首先,早在学校培养阶段,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科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和互相取长补短,因为只有具备对数字工具娴熟的操控能力、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并且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也不容忽视,过硬的教师团队是保障人才素质的关键。当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将这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数字科技和网络科技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先驱者,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他是信息化时代最有价值的产物。人们的生活中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信息方便快捷的传递特点,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冲击了传统时代中一些落后的交流手段。新媒体艺术设计在为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人们视野的同时,也有着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创新能力。所谓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在传统技术支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造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上,这就要求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探究,不断延伸新媒体的艺术形态设计,为人们带来更多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优化人们的生活。通过不断地研究创新,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更高效的服务于人类。
2 新媒体的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新媒体艺术设计经过不断地探究已经在信息化道路上逐渐成型,基本特点主要有几个特点:
2.1 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是非常便利的传播方式
但随着新媒体的传播的热潮,很多传统的方式是都受到了冲击,对传统方式有一定的削减力量去。其次传统的模式下,在不同的媒体之间存在着边界,比如像阅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看电子书获得知识,人可以通过广播收听来获得知识,在这两种途径上,关于读书是没有办法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但新媒体的力量可以解除这些边界条件的限定,是接收消息与发出消息的承受者可以互动,更方便的利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2.2 新媒体艺术设计节约成本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会有各个环节的设置,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完成,这样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关键是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在加大成本的同时,又没有更好的方法去的节约传播费用,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可谓是游刃有余。因为新媒体的编辑设计过程,大多都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又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进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无需印刷,取材,售卖等像报纸、广播等传统过程那样的繁琐,仅需要编辑信息在数字科技的大背景下一键解决所有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环保节约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念,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信息的机会,这就是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艺术设计为大众带来的福利。
2.3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效果强
传统信息在互动性这一方面几乎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比如作者在发表书籍以后,要想看到读者的意见反馈几乎是一件历时很久的事情,但在新媒体的艺术设计中仅仅需要在书籍观看后进行评论就可以让作者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读者的意见反馈,甚至是作者与读者的相互交流,信息的传播十分方便,再者各种宣传渠道也得到了有效的扩宽,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上的宣传内容更为具体,艺术感更强,人们的接受能力与传播效应都能达到一个高峰,实现了传统方式所难以企及的传播特色,也实现了社会信息交流新的里程碑。
3 新媒体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的融合及创新
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媒体艺术设计短频快的发展模式下要注意到与传统艺术设计模式的相互冲击,让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有所创新,才能更有益于今后在数字大背景下更久远的发展。
3.1 新媒体艺术设计与传统媒体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
在探索的过程中汲取传统的经验才更有利益外来方向的设定,以及创新基础变扎实的过程,在与传统媒体艺术设计理念的交汇过程中首先要搞明白真正艺术形式的设计目的,不能因为创新而失去了传统理念指导方向的宗旨,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媒体创新的根本所在,对传统设计精华的学习沉淀。是为了汲取力量,厚积薄发。传统的媒体艺术设?是新媒体艺设计进步的根本,也是数字化应用理念改变的最好证明,两者完美的融合,才是数字化新媒体艺术设计最高的体现。
3.2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创新主要是审美过程与审美意识的培养提高过程,也是数字化应用背景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必然发展结果,新媒体艺术的表达形式主要是数字化技术的掌控,更精准的掌握数字化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设计理念和设计品位,在能让人们接收到信息交流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文化气息的渲染,满足人们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与审美需求,使得在美学优雅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创新不但要在内容上体现出来,也要在应用推广模式上加以创新。新媒体设计要避免设计只注重表象而忽略了整体的效果,传统的设计推广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而打破这种模式来推广新的设计理念模式需要一定的技巧,对拓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信息传播不断地向数字化靠拢,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选择有效可行的推广方式进行运营推广。
4 促进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相结合及发展前景
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之下,新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各种新型技术的兴起,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兴起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生活中让人们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感,从设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到设计项目的实施审核,都有着非常专业和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成果更有保障,更能周全的帮助服务社会。科技的进步在发展发的过程中不但存在无限的机遇,同样也存在无限的挑战,在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去摸索开发总是需要莫大的机遇以勇气。我国在面临这一挑战的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迎战准备。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基于社会基层的方向上了,他需要走的路更长更远,国际的天空需要中国新媒体头角的展露,只有在社会领域的支撑上独立,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迈出更广阔的步伐。
1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声光电技术,来对色彩、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图形等进行综合抽离,这样就可以用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技术来替代原来的抽象信息;它既包括一系列的现代先进硬件,比如计算机、网络、激光、投影等等,又包括很多的软件技术。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先导,它的依据是大众传播理论,现代设计艺术起到指导的作用,目前,在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开始应用数字信息传播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特征:具体来讲,数字媒体技术包括这些特征,一是高效性,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除了有较好的即时传播功能之外,还可以无限复制,那么目前的群体复制拓展就替代了以往的传统个体制作。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已经逐渐被数字制作所取代,这样生活中的劳动重复性就得到了大大的减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二是交互性,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享受到的信息更加的丰富和多元,人们还可以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信息可以被人们实时的获取到,这样信息可以多向和可逆的传播。三是虚拟性,数字媒体技术的模拟手段十分的强大,人们在将思想意图表达出来时,可以变得更加的方便和精确,人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强大的功能。
2数字媒体技术对设计艺术语言的影响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现代设计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得到了创新,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影响下,有了全新的风格,并且在物体的制造方式以及图像处理等方面,也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设计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数字领域,这样设计艺术表现力就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更加富于感染性。
具体来讲,数字媒体技术对于设计艺术语言的影响,呈现出了这些方面的新艺术特点,一是平衡感,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静态画面构图的平衡,依据视觉力学相关的原理来严格的分布画面中的图形、文字元素等,让人们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平衡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对称和均衡;第二个方面是运动中的平衡,指的是某一个静帧画面在运动过程中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些元素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运动形成的视觉力场,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体验的,又可以实现整个运动过程的平衡。二是虚实感,不仅静态画面的前后空间表现可以体现出设计艺术语言的虚实感,动态影像的景别变化也体现出了虚实感。在艺术设计之中创造一种虚实感,不仅可以对意境进行强调,让其更加的动感,还可以将画面的主体给突出来,画面的空间感也可以变得更强。三是节奏感,通过有机组合画面元素,可以形成静态设计作品的节奏,视觉上的节奏美主要是通过大小的变化、前后的变化以及虚实的变化实现的;依据时间的递增可以实现动作作品的节奏,它主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声音的韵律和声调节奏、叙事节奏等等,叙事节奏是利用镜头的剪辑所形成的。
3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设计艺术传播媒介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传播媒介的特点主要有:直接、多维、动态,并且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受到时空的限制也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图形图像来讲,这种媒介中的影像更加的精确,并且可以无限复制。现代设计艺术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促进了非物质化媒介形式的产生。相较于目前的媒介形式,我们提出了非物质化媒介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媒介中的设计元素并不是具体的可触摸的物质形态,而是依附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比如游戏中的画面设计等等。与传统设计相比,以媒体界面为主的设计内容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实体材料并不是设计的主体,设计的主体是一种新形式,它凌驾于具体物质之上。二是媒介的互动性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由互动媒介替代了原来单一的展示媒介,人机对话得以实现,信息传递是一种双向的过程,并且是互动的、可交流的。设计艺术的创作者以及他们的受众,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比如图像、声音、文字以及动画等等,时空也不会限制到这种交流,双向互动交流也可以实现,互动媒介还可以有效的交流和共享信息。三是对传统单一的媒介内容进行了整合。传统的设计艺术媒介通常都是单一的形式,有着十分单一的表现内容,而数字媒体技术则可以有效的整合各个媒体,设计艺术也不再拘泥于媒体形式,各个媒体形式的特点都可以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将设计者的思想以及内容给全面系统的展示出来。
4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艺术思维空间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的视觉、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和认知方式,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让人工思维和数据处理为基本形态的多媒体影像文化替代了以往的传统媒介的文化形态;数字媒体技术既可以将客观现实再现出来,又可以对现实进行虚拟,可以拓宽设计者的思维,设计方法也更加的有效,设计表现也更加的独到,修正方法也可以更加的便捷,储存以及沟通交流也变得更加的方便。数字媒体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影响到了设计艺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设计师的思维空间,提高了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它让设计师的设计变得更加的自由,也可以将全新的艺术效果体现于设计作品之中,这样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就可以得到显著的增强。
5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那么它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必将得到创新。可以说,数字多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了技术和艺术,它让现代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等都得到了拓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多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小一.基于数字多媒体时代分析艺术设计的教学[J].考试教研版,2012,2(14):123125.
生活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广告、电视、服装以及生活用品都是通过设计而来,可见生活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经济已经面向全球化,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走向科技信息社会了[1]。时代是进步的,所以用以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替中,在设计的领域里电脑设计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并且慢慢开始取代传统手绘设计。电脑设计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成功的完成了以前只能依靠双手来完成的手工设计,并且值得称赞的是,电脑的效率十分高,可以完成数量很大的工程[2]。以此趋势发展,手绘的应用领域越来越狭小,而计算机设计则是顺风顺水,占领到了有力的地位。在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复杂的文字处理和繁琐的工序,如果将这些工作全部用手绘完成,不仅困难而且耗时长,如果利用电脑处理就不一样了,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任意的修改。因为手绘设计的完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的人才可以,如果利用计算机就又不一样了,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也可以完全学得会,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熟练的操作。正因为电脑功能的强大,手绘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下面将从文字设计作为例证,找出手绘与电脑设计的利弊,以及将来的发展和变异。
一 手绘在现代文字设计中的尴尬现状
现今,如果和业内人士谈及到设计,他们所讲到的,我们所看到的,似乎都与电脑有关,比如说软件、程序、命令和图层等等,这些领域都要用到设计作品,而完成这些设计组品的工具就是电脑。甚至,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标志设计招标时,所提交的竞争作品大都是电脑设计而成的,手绘的作品根本就与之无缘。那么,再把目光转到学校,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都不进行手工绘制,而是利用电脑软件完成[4]。学生们都是比较注重电脑的学习和操作的,他们只要熟悉常用到的设计软件,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课业了。其实,人们却都忽略了一件事情,电脑仅仅是一种视觉传递的手段,我们却将设计中较为关键的计划、规划、摄像和问题的解决轻视化了。俗语说心手相应,也就是人们心中所想的事物,通过手来表达才是最合适的。在设计领域中,只要是有一定追求想得到更高设计能力的人,大多数都会采用手绘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但难以让人相信的是,即使手绘的作品再怎么优秀,都无法改变电脑设计作品横行业界的现况。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手绘设计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渐渐的完全被电脑设计的空间、材料和质感的效果所吸引,那么我们所引以为傲的手绘设计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了。
可见,似乎现在的社会环境对手绘设计的发展十分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手绘设计走到了尽头。无论科技发展有多快,社会有多进步,这些都离不开人的掌控,所以机器再先进,也无法代替人的作用。电脑可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和设计,但只有这样也不能完全取代手绘设计,尤其是文字设计。当下设计领域比较依赖电脑,也只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必然现象,这种按照一定程序来完成设计作品的方式,毕竟有很多的弊端。手绘作品中所能展现的灵动和扩散思维,无法在电脑设计的作品中清晰的展现出来。
二 手绘文字设计与电脑文字设计的异同
不论是手绘设计还是电脑设计,都是用来进行视觉传递的。从设计的起源开始,都是设计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用电脑或手绘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观察他们在设计上所展现出来的优势,电脑能够做到高精确度、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并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而且操作简便[5]。可是,机器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点呆板、冰冷和没有活力,无法将作者的真实心声百分百表现出来。手绘作品在这方面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了,因为手绘设计本身就是作者思想和灵感想碰撞出来的火花,所以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渗透出作者的心声。手绘作品中的文字是作者激情的影射,所以更加亲切和生动,会给看字的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比如说,如果设计者想在包装盒上展现书法字,用电脑来设计的话就显得非常古板,表达不出设计者的想法;将其换成手绘的以后,就发现突然多了几分生气,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可见,手绘设计的独特的魅力是无法被取代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学习的时候,手绘要比电脑困难的多。从学习的时候开始,设计师对电脑的依赖度就十分高了。可事实上,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设计师都是用手绘方式来完成各种作品的。对于这些大师而言,他们在面对利用电脑软件设计数字媒体文字的做法并不特别支持,甚至有时会持反对的态度。传统的手绘方法,在使用时会觉得有些缺少科技含量,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却可以将文字的精髓展现出来,让设计作品中充满活力和艺术生命力[6]。在现实生活中的作品中,比如海报、包装纸和标志等,手绘设计的文字更可以将作品的灵魂展现出来。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电影特效、平面处理等具有复杂工序并且对作品的真实度和仿造度有很高要求的作品中,电脑还是要比手绘实用的多。所以,手绘和电脑设计这两种传递手段都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它们不需要互相取代,只需要互相补充就好,只有在合适的时候使用适合的手段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
三 手绘是文字设计的原点和终点
设计者灵光一现的设计理念经过延伸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创意,而我们所分析的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表现手法。如今电脑在设计领域慢慢开始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可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就算电脑的分量再重要,也无法让手绘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因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两个手法,在同一个领域的作用肯定是此消彼长的。仅从文字设计来看,对于以手绘设计为主的设计者,通过手绘设计过程的复杂工序,可以完全释放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慢慢的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设计理念和作品完全的融合在一起[7]。相对而言,利用电脑设计的人,因为设计的整个过程变得简单了,这样作者就会变得有较强的机械性,失去了最先的艺术灵感。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在进入佳境之前都要有一个慢热的过程,只有在繁琐的工序中,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进行作品的绘制,才可以让最先的设计理念升华再升华。
要进行手绘设计,就要求作者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手绘技能的培养也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专业级的训练,才可以真正掌握手绘的规律和技巧。这只是入门的第一步,所以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手绘大师,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虚心的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慢慢达到想要的高度。作为一个初级学员,需要几年的绘画训练,以及大量的设计经验,才可以了解到绘画的技巧,感受到手绘的魅力。也就是说,想要掌握手绘设计的技巧很难,理解手绘的精髓更难。
日本著名设计家佐野宽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从艺术家到设计家,没有从设计家到艺术家。”[3]这句话重点是在强调艺术家和设计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以艺术为功底的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就必须兼备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甚至更需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在我国,目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位数不少,比如陈绍华、韩美林、韩家英等等,他们都是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手绘完全可以惟妙惟肖的传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内在含义,这是电脑再先进也无法做到的。
设计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是依靠设计师手绘来完成的,所以作品的好与坏就代表着设计师的水平高与低。设计者会更加看重绘制出来的效果图,效果图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判断手绘作品好坏的标准和尺度。而电脑的闯入,让手绘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其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可电脑设计的崛起相信也只是有时段的,在将来,手绘会让人们再次发现它的优势,在设计领域掀起另一波。
四 正确看待手绘与电脑的关系
传统的手绘设计真的要丢弃并且完全可以被电脑设计取而代之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设计的本质内容。将计划、规划、设计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的活动,统称为设计。设计的核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整体设计和构思的框架搭建;第二,将解决计划、构思和设想等问题的方法以视觉的方式传递出来;第三,达到传达目的以后的措施。也就是说,设计师依靠人的大脑来完成的,灵感与思想之间可以擦出设计的火花。那么对于设计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设计的手段就是为其锦上添花的。手绘的设计手段和电脑的设计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是现代社会逐步呈现出商业特性,数字媒体文字设计的趋势让设计艺术面临很大的冲击。西方的文化价值伴随着经济的步伐慢慢的渗透到国内,并且对我们的传统民族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上升到更深的层面可以演化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也可以看成是观念和语言的分歧[8]。
在设计领域,我们要从自己的思想深处认识到手绘的重要性和电脑的先进性,这样才可以让设计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现出来。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都是设计的表现手法,都要从设计自身的要求出发。所以,必须在教育的初期就强调学习手绘的重要性,让初学者在认识的初期就了解到其重要性,充分对二者的优势有着科学的认知。不容忽视的,手绘方式是传统观念和语言的保留和继承,可并不是说电脑设计就是现代的手法。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是设计者的传达手法,所以决定作品是传统还是现代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要从实质上去分析和辨别,然后正确的对待手绘和电脑。
参考文献
[1] 刘洋;论视错觉图形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2.04:26-28.
[2] 郑国喜;图形开眼法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2.10:36-39.
[3] 陆一文;图形设计中的“显著点”[J]包装工程.2012.10:46-51.
[4] 陈岩,唐建. 论艺术设计的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 建筑与文化. 2010(10) :112-115.
[5] 张宏. 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J]. 湖南包装. 2007(01):1-2.
【关键词】云技术 云计算 计算机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
云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化和个性化。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科,同时需要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资源,云教育正可以为计算机教育提供这些便利。
1 云技术特点
云时代使得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云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共享是云的本质特征,云技术可以提供虚拟化的计算模式,处理设备和计算设备并不再局限于用户正在使用的某台设备,用户的计算机在使用云技术的情况下仅仅作为交流需求和结果的输入输出终端设备。云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软件应用能力。云的本质是共享,云的特点是大量、高速、多样和准确。云技术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单独地一台计算机的CPU处理能力,云的存储量可以高达YB计算。云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将会带动教育中的一场改革创新,是推动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的一大助力。云技术应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将会大大带动学生的学习效率。
2 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发展与变化都十分迅速的学科,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以及更新速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共享资源,很多技术人员为了方便学习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源代码公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丰富与充实学生学习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都是过时的技术,与社会上公司的应用需求完全不符合。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资源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 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
对于资金充足的学校,可以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实验,尤其是进行大数据的计算时,需要有资金购买计算数倍。但是大部分的学校资金是有限的,拥有的技术是较为落后的,计算资源严重不足。
2.2 先进技术更新速度慢
计算机学生的学习到的资源如果跟不上时代,就会导致进入社会的时候无法适应。例如学习FLASH动画设计的时候,很多高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学重点仍然是较为落后的普通帧动画技术,对于最新的ActiveX等技g却没有教学。
2.3 共享程度低
每个学校都拥有一定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有重合部分也有不交叉的部分。但是无论哪个学校的资源都是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进行这些资源的整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3 云教育技术在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中的应用
3.1 以地域范围为单位建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
域域网教育资源使用的组织结构是三层结构,即为校、县和城。可以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一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国内已有省份建立了高校论文搜索共享的平台,很多高校已将图书馆资源进行了整合。域域网的共享资源中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网站,而是多个站点组成的。这三层组织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进行资源整合,因此资源中心是组织结构中的上级,而不是某一个站点。通过三层组织结构整合的资源非常丰富,并不只是教育和学习素材,一同整合的还有很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习需要的工具资源,例如搜索引擎,讨论组和邮件等。
3.2 建立“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建设模式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计算的工具,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这个工具对其他行业进行服务,因此计算机有学科交叉的性质是必然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实验室的计算机研究方向不同,各个实验室研究的方面更具有专业性。为了建设基础教育可以按照学科和教材两个维度建立分类管理的资源群。虽然学生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但是计算机的特点导致研究时存在较大的交叉性,因此为了整合区域内的教师资源、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可以建立分类管理数字化网群。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模式可以表示为如图1所示。计算机的研究方向非常多,按照学科进行组织和管理方便学生进行查找和学习。在涉及到交叉学科的知识的时候, 学生可以通过检索工具迅速进行学习。但是实际上资源库存储的是资源的索引目录,并不是资源,这样可以提高云技术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3.3 利用MOOC等网上教学模式
云技术改变的不仅是资源共相的模式和范围,同时改变的还有学生的学习方式。云技术对于终端设备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有作为输出的连接网络的设备即可,既可以是平板、手机等手持设备,也可以是计算机等计算设备。目前的云教学平台的搭建模式主要是“云+网络+终端设备+应用软件”。最典型的的教育方式就是mooc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方式的重要改革,计算机的学科本身是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的,因为计算机技术不断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甚至一些领域还无人涉及。通过mooc,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自由,而且可以使得学习的范围突破教室。而且云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条不受时间于空间限制的交流渠道。
3.4 云技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云平台可以存储各种数据,包括教师的教案以及学生的课堂交互等。这些数据是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的,通过合适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核实,可以进行科学迅速的教学评价。例如学生的作业情况得分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学生学习的峰值在什么时间等。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数据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评估,这样可以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云”的特点,以及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云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共享程度还存在一定局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都需要进一步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