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晴,最高温度37度
这是活动开展的第二个双休日。上午八点,娇阳似火,在局主任科员康九根同志的带队下,第一工作组深入到北坑村开展走访活动。北坑村是该全县有名的种烟基地,家家户户都种烤烟,一般种有十几亩,多的达22亩。根据上次摸排掌握的困难户情况,上午九点,工作组来到一户叫王发生老人的家里走访慰问。这位王大爷年过七旬,老伴长年有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去年,王大爷患有眼疾,花去了一万多块钱治疗费,但最终还是左眼失明,生活很困难。工作组向他说明了来意,送上200元的慰问金。王大爷很感动,非要留吃午饭。工作组婉言谢绝了他。为了表示感谢,他特意从地里摘了自家种的一筐香瓜送给工作组,工作组人员无不被大爷的纯朴所打动。
午饭过后,工作组顾不上休息,来到烤房集聚地。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烤房,承载着村民的希望。工作组边加入扎烟劳动中边与村民聊天。41岁村民王小勇介绍起这几年自家种烟增收情况,笑得合不拢嘴,尝到种烟甜头的他,今年把自家分到的15亩地全改种烤烟,预计毛收入4万元左右。他说收完烟还可种二晚,地里一点都不担误。像他这样的种烟户,村里比比皆是。
下午四点,有人在烟地里剥生烟中暑晕倒了,工作组立即参与急救,把人送往诊所。一阵忙乎后,近几傍晚,炊烟袅袅,累了一天的工作组离开村庄。
2013年6月23日,星期日,阴转晴,最高温度37度
上午八点,闷热的天气有点透不过气来,在局总审计师谢晓兰同志带队下,第二工作组来到戈坪乡舍龙村开展走访活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种可视的艺术形象,这种可视的艺术形象能够给人们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感染力。那么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小学美术的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应当是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欣赏到美,以美为前提的春风化雨式的美术教学容易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所作所为都应当使得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教育。因此,美术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去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切切不能带有多少强制性的条条框框,小学生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也应当是接受不了的,倘若我们的小学生不乐意接受那也不可能获取任何效果的。所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笔者所坚持做到的一点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呈现还是类似于涂涂塌塌的美术课程方面的训练,都要求小学生感兴趣。我们应当充分地意识到的是小学生毕竟只是小学生,他们不是画家,不可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举,但当他们也在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板有眼的进行美术方面的创新创造时,则无需我们再去做些什么无用功了。窃以为我们要做的春风化雨其关键是在“化”字上做实和做好文章,如何去“化”出我们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如何去“化”出学生创新创造性的学习美术、学好美术的动力是我们必须要探究的,内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关键是要使学生经常有成功的欲望,尤其要有成功的可能性来予以支撑才行。倘若学生经常没有成功,那么学生也就很少有其学习的兴趣可言。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春风化雨需求我们要有理想的课堂
刘轶姝
(丰县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700)
摘 要: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享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但在小地区仍然有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是英语这一科,到了初二以致出现了大面积的后进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约束能力都不好,导致英语成绩较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英语教育;初二英语
一、关心和鼓励后进生,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后进生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经常受到家长、教师的训斥、惩罚和同学的指责、嘲笑,以为教师轻视自己,同学瞧不起自己,家长也歧视自己,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大都存在着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因而他们最需要信任、关心和鼓励,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所以在英语课上即使他们不举手回答问题,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当空气,在学生读书或讨论的间隙,我们从他们的身边走过时可以轻声询问,了解情况,关心、鼓励他们,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逐渐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二、帮助后进生制定学习目标
初二又是新的起点,只要努力学习英语也能迎头赶上,并与他们一同定出班级一学期教与学的总体计划。例如:每周的一三五默单词,
成绩好的同学全对能够得到奖励,而后进生默对五个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背诵课文时后进生要求背诵较短的段落,如果实在不会背,
可以找小组长用默单词来代替,同样可以得到奖励。久而久之,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子最后是课文,总会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
三、善于发现、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次次失败会使他们的自信丧失殆尽;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他们潜在的自信,帮学生找回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走向新的成功,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称赞
后进生一般都对正常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破罐子破摔”想法大有人在,其优点往往被缺点遮掩。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挖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那不起眼的闪
光点,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再给予表扬、激励。例如我班的王龙同学初一入班
时英语只考了26分,字写得很不工整,每次默单词都错很多。于是连续几天晨读课我都在他跟前转悠,听他读单词,听到读错的时候我加以指点,上课开火车领读单词时他完成的很好,我特地表扬了他,同学们都为他鼓掌。从此这位同学学习英语的态度日益端正,成绩也明显好转。
(二)转换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回课堂
要让学生把心放到课堂上,那么课堂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为此,我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活跃,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利用图片、视频、简笔画、实物等进行教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表扬,在备课时,我不仅吃透教材,而且更多的是考虑学生,有感觉我对他们的关注,也能让他们都有机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机会在同学展现自我。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如果能把这种天性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处于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中。因此每单元第一课时的Comic strip 我都让学生分组表演,使他们在生动夸张的表演,欢乐愉快的情绪中轻松的掌握内容。做到乐学、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他们愿意上英语课,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忽视甚至歧视他们的存在。
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
造成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家里做生意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缺少学习的动力。有的是因为迷恋小说、游戏、
玩电脑等;有的是学习不专心;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的一时受挫,改变了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出他们落后的原因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做到有的放矢。
对那些因学习和生活受挫而改变学习态度的同学,要及时找他们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重整旗鼓”。而对那些有特殊爱好和兴趣的同学,则要帮助他们把爱好和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
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我经常让同学代表读一些励志故事,激发学生们的斗志,这样有利于大范围地、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同时进行。也可以是个人谈自己的理想、谈个人读书体会、请尖子生介绍心得体会等等。然后让每一位同学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具体的,可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会目的明确,逐渐进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每个学生的进步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后进生来说,如何找到符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式尤为重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以达到不需要老师教,学生就能掌握知识。”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得好,“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为此,我要求他们课前预习,上课集中精力,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和质疑,做好笔记。英语后进生都有个通病,就是记不住单词。为此,我先给他们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让他们掌握遗忘的规律,然后给他们介绍科学的记忆方法,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及时的督促他们复习。后进生通常都比较懒散,如果不反复的复习,那么就会前功尽弃。
对于广大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来说,转化后进生,促进后进生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课题,是我们为人师表应尽的责任。我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更新和发展,为适应新教材的改革,新形式的教育,我们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努力不懈地在教学中摸索和总结。
当今的初中生已基本上形成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再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班主任可以采取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经常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效应。为使学生自己动手,自我管理,我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班队会活动等向学生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在新生入学时,我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与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说明,进行初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生活上的重要转折,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和锻炼是主导活动,而游戏和玩则是辅的。我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将部分家务活分给孩子干,并充分尊重和时常听取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我也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料理能力的培养,每次班级开展活动,我总要听取学生们的建议。班级中设有一个小信箱,班干定期拆箱,集体讨论。这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亲手操办,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表现了自我,锻炼了自我。
二、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即班规。
对学生的管理,如果仅靠师生间的个人感情,则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及随意。因此,开学之初就要制定一个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班规。更重要的是班规的落实。在其操作过程中,如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行,这就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了。但这并不等于班主任完全撒手不管。在其实施中,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支持、帮助、指导,必要时给予纠正。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我非常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做到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和集体不断前进。
首先,一名好的班干必须在学生中有威信,这样学生信服,班干有热情,才会更好地工作。
班长乙,刚刚开始工作时,胆子较小,不大敢管事,我针对其自身特点,制定"二必须",一、必须以身作则做遵规守纪的典型;二、必须提高成绩,争取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这两点做到后,学生自然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成绩提高了,威信自然就有了。
而对于他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我总在班上及时予以肯定,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威信和自信心,使乙同学逐渐成为老师得力的助手。
其次,权力"下放",是我对班干搞好工作的又一策略,如班干有权对全班同学进行值日评定,规范评分,有权掌握班费管理,有权评选优秀学员等。而"放"的同时,我又注意总结"回收"。不时纠正班干工作的偏差。总结经验,使学生干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
因为"收","放"得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当我参加活动不在校时,班干能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管理班级,其他学生也能各到其位,自我约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成为名副其实"班级小主人"。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更显得十分必要了。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2、变“苦学”为“乐学”。
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科本身的价值以及学习它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因此,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励,少批评多表扬。相信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学生走出“苦学”而进入“乐学”的境界。
3、变“学会”为“会学”。
为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一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可用身边同学的成功经验,用“未来社会的文盲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人”来启迪学生认识研究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有规律可循,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某种学法优劣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既要有整体上的指导,又要注意个别指导。三是要创造条件进行学习方法法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学生具备了“会学”的强烈愿望,加上老师有力的指导和广泛的学习方法交流,“会学”的境界就不难达到。
四、循循善诱、耐心做好困难生工作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刺头--后进生,教师往往对这些后进生相当头疼。我也不例外,常常感到对班级的学习困难生付出了许多,而反馈却极少,我为此焦虑不安。
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请教那具有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教师,吸取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对那些学习困难生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多观察、少歧视的态度,努力寻找各个学生不同的突破口。
学生丙,第一次语文测试仅得十几分,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因之一是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而该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成绩不理想,找到病因,就好治疗。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家长深入谈论了学生的学习问题。该生家长也对孩子的学习深感焦急,表示今后不管多心,一定抽一个人在家督促学生学习。我将每天的知识重难点,以联系卡的形式写给家长,家长根据联系卡,督促学生学习。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给该生补习所学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该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考试取得了"九十分"的高分,看到学生的成绩单,家长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抓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了!"
五、团结各科任教师,共同加强班级管理。
二、案例分析
1.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经常抱怨自己没文化,不懂教育也没时间管孩子,只能采用棍棒式教育,希望以此来督促他改正自己的毛病。加上教师平时对他的关注不多,让他逐渐产生失落感。他父母亲都是残疾人,母亲是瘸子,走路要拄着拐杖,平时很少出门,不能做农活,只能在家开个小卖部。父亲左眼是瞎的,生得很矮小,平时用自行车背个鸡笼到农村里买些土鸡再到市场上去卖。这个家全靠夫妻俩做小生意维持着。黄在家排行老大,家里还有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弟弟长得白净帅气,乖巧懂事,而且只比他低一个年级。弟弟放学回家每天都帮助家里做家务,做饭烧水。学习努力,是班干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黄无论长相还是学习都赶不上他的弟弟,父亲每天在外做生意,母亲腿脚不方便,做饭、做家务都是靠弟弟。黄放学经常找理由拖延回家时间,跑到河堤去玩,跟同学去河里捉鱼,总要玩到天黑才回家,家里事什么也不管,所以时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从小他都觉得父母很偏心,只爱他的弟弟,不喜欢自己。所以,他每天过得都不开心,没有笑容。他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孤儿,没人疼爱,没人喜欢,没有依靠。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古怪、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还时常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2.从小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性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管教,久而久之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无论教师责问他还是说好话他一律都采取“屏蔽”的措施,对教师不信任。
3.上学的时候,因为他比较内向,所以教师对黄关心、关注不多,时间久了,他就逐渐产生了失落感。不按时完成课外作业,经常被教师批评,教师家访后又被家长打骂,有时还另眼相待。慢慢地,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觉得自己就像个废人,活在世上没有温暖,没有意义,一无是处,越来越自卑,逐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考试成绩每科在20分左右。他总觉得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会嘲笑他。特别是女同学,没有人愿意跟他说话。他平时穿的衣服也很破烂,而且非常不整齐,不是领子歪就是扣子斜。
三、案例解决
(一)注意重视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自卑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的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会高度警惕地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只要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变得忿恨,想报复别人。黄的种种表现,其根源就在于自卑。平时他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笔者找到他,都是先帮他整理好衣服,摸着他的头,跟他分析错误原因,而不是单纯地批评。而且他家里穷,没钱交学校的早餐费,不能到学校吃早餐,别人在教室吃早餐时他无所事事,到处乱逛,招惹别人取乐。于是,笔者先帮他垫了早餐费,让他早上能跟同学们一样到学校吃热腾腾的早餐,让他感受到和同学们一样的待遇。他的行动及思想也慢慢地发生了些许改变。平时,笔者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也有闪光点:热爱劳动,力气特别大。平时班里的劳动他最卖力。学期过半的时候,笔者根据他的特点,让他当班里的劳动委员,他就更加卖力了,平时劳动都很积极,总是想自己一个人做完。笔者也就及时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多余无用的人。此外,笔者多次召开“我爱我的班”“夸夸同学的闪光点”之类的主题班会,借机教育学生“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顾及他人的感受”“要宽以待人”,班会结束时,总要夸夸他的改变。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针对家人对其破罐子破摔的情况,笔者经常对其进行家访。去他家坐上一小会儿,把他在校的优秀表现转达给他的父母,并给出一些建议,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信任。笔者建议他的家长改变棍棒教育的方法,平时多关心他,请他妈妈在家多提醒孩子平时衣着注意整洁整齐,作业提醒他做。他爸妈接受了建议,不再动不动就打他,平时也注意给他买新衣服。记得他第一次穿新衣服进教室,笔者走到他身边,小声对他说:“你今天真帅!”他高兴地笑了。那是第一次看到他笑,笔者说:“你笑起来更帅了,希望以后经常看到你的笑容。”
(三)建造和谐、平等、友爱的班集体氛围
笔者让同学们意识到黄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能歧视他、嘲笑他,要多帮助他。当黄与男同学争执打闹的时候,笔者都会劝说学生谅解他、宽容他。这样不仅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还令他开开心心地融入了集体。“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体谅他人的感受,做事之前想想是否伤害了同学。”这是经常跟他说的话。他特别爱下军棋,水平也比较高,班级举行军棋比赛时,他居然获得了亚军。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他上课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可以考60分左右了,获得了学校的进步奖,也获得了“劳动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从此,他的言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欺负女孩子了,也不大声跟老师说“我又怎么了”,衣服也穿得整整齐齐的了,跟别的孩子没有了距离,经常看到他的笑容。以前的老师看到他都说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案例反思
俗话说得好:“治病得治根。”抓住病根,方能对症下药。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教育好学生,作为班主任,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方能因材施教。
1、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言行必然要表现出他们的真实行为和思想。因此,洞悉学生的内心 主观臆断,以免对学生心灵造成伤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
2、班主任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班主任与学生交心要善于选择方式、技巧以及态度,并且营造恰当的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使学生无所顾虑地倾吐真实的心理活动。这样,再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
二、利用一切课堂,全面渗透德育
生活处处是课堂,好事坏事都可以让学生明白一点正道,知道什么是对,什么不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德育渗透。例如:利用语文中的《失物招领》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其实是自己在破坏环境,在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只要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弯弯腰,主动捡起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需从小事做起。另外,还利用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怎样的穿着才是美,怎样的语言才是美,怎样的行为才是美”,让学生在讨论中知道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还有我自己的言传身教,也以德育为重,看到地上有纸屑、窗台上有一粒瓜子壳、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我不但会叫同学捡,而且总是亲自动手。对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声关切的问候,一个严厉的警示,都会让学生懂得:老师希望我怎样做。所以,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班主任老师利用这些生活的课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并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去影响他们,做到潜移默化,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
三、班主任要有爱心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根系发达,终能长成参天大树;育人要育心,教师品德高尚,终能育栋梁之材。”作为一名班主任,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学生的工作――从一个毫无规矩的顽童教育成一个懂规矩、守纪律、品德好、知识丰富的人,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复杂、繁琐,了解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付出爱,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关心他们,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1、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就是舆论,它可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中个别成员的言行乃至集体的动向。对于班级舆论,班主任必须加以引导。错误的舆论对于班风建设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学生毕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附和盲从,组织学生讨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所能遵守的班规,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2、树立榜样
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
3、鼓励竞争
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俗话说的好,“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我所带的班级,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在年级中总是名列前茅。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内驱力。内驱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理想的层次愈高远,目标愈明确,提供的动力就愈强劲愈持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何激励学生提高理想层次呢?可以收集那些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事迹报道、传记等,适时介绍给学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育介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抓住契机,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是提升理想境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非智力因素
一、问题综述
当前在我们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是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待都曾经出现过两种误区。一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幼儿教育提前进行小学各科文化知识的教学,想让孩子提早起跑。结果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早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得其反。二是过度忽视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的客观事实,在幼儿教育阶段只重视游戏和幼儿的自由发展,忽视良好学习心习惯的培养准备,导致幼儿到小学阶段后完全无法适应,造成厌学、怕学现象。
二、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不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幼儿阶段教学活动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小学阶段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单一、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及必要的考试制度,使学习成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
2.幼儿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教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周到和细致。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捷、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幼儿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窄。
4.幼儿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进行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5.社会及家长都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幼儿的学习压力小、自由多,没有非完成不可的社会任务;相对来说家长对小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很高。
(二)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主。而上小学之后则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过渡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认识不清,两个机构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二是对过渡阶段的儿童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造成了许多幼儿入学后适应不良的问题。
三、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的实施策略
我们在认识了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后,从德、智、体、美等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幼儿园应当进行多种教育活动,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的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是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方面主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培养独立性方面,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影响,独立性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这方面的教育与主动性的培养是一致的,可以在统一活动中培养。在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后有利于缩短入学后不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在幼儿园和家庭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能给幼儿创造很多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同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4.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幼儿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注意力集中的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要求,习惯才能建立。(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地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性的情感体验。(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幼儿园应当坚决反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让幼儿在小学学好教学,并能在今后保持学习的后劲。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幼儿写字作准备。
总之,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使全社会对此都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学前教育研究,1995,(3)
[2]韩迎春.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研究述评.求实,2007,(1)
[3]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1.关于学风和学风建设
1.1学风的概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这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习风气与治学风气、学术风气高度相关。而一般所讲的学风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
1.2学风的影响
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风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思想和行为的整体反应、主流反应,学风对学生学习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其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3学风的构成要素
学风的构成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学习目标是出发点,是学习动力产生的根源;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是学风的关键点和难点;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是最终学习成效的保障;学习效果是落脚点。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
1.4良好学风的表现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2)管理体系。学生工作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3)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各项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4)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棠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5)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科技活动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如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等这些活动要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愿参加的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也包括科技讲座和文化沙龙活动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对学风的反映:一是看活动形式和内容;二是看参加活动的人数和主动参与程度;三是看活动的效果。
1.5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
影响学风的因素相当的多,可以说“事事皆关育人,事事皆关学风”。概括起来,影响学风的关键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若将学风建设比喻为一场战争,则: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兵,学生因素直接导致这场战争的胜败,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让爱学、好学的学生带动大多数学生使之“蔚然成风”;教师是学风建设的将领,教师因素能让主力兵们更忠心于这场激烈的战争;学校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兵法,学校因素决定了这场战争战术的运用,及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家庭教育是学风建设的精神食粮,家庭因素应该是这场战争坚实的后盾;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是学风建设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决定着这场战争应采取何种战略。
1.6 学风建设的基本观念
学风建设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战争,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于学风建设应达成如下共识:(1)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2)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均应以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是否形成良好学风为根本的检验标准。(3)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4)学风问题要标本兼治,从治标入手,努力解决一些存在的不良现象(如狠抓考场纪律、严处考试作弊等),以治本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学风建设贵在因时、因势、因人利导,而最关键的就在于在育人的整个系统和各项环节中加以有效“疏导”。
2.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思考
2.1学风建设机制
关于学风及学风建设的问题,管理学院党政及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在思想认识上高度一致,认为“学风贵导,育人于微”,且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持之以恒,因此明确提出了“党政协同,齐抓共管,党建、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四位一体”的学风建设工作 机制,并将之贯穿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
2.2学风建设目标
据《礼记・中庸》中对“学风”的描述,我们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引导学生: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因此管理学院学风建设的目标即浓缩为“博学、好问、慎思、笃行”。
2.3学风建设思路
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倡导“博学、好问、慎思、笃行”之风,以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主题,促进学生“长才干,懂担当”为主线,大力实施六项工程建设,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2.4关于六项工程建设
管理学院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六项工程建设,即旗帜工程、双导工程、引领工程、而立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这六项工程的实施,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学、好问、慎思、笃行”学风的形成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4.1实施“旗帜工程”,切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是严把入党关,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厘清入党程序,制定党员发展流程图。在党员发展上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近一步完善团员青年推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学院推优实施细则。完善分党校培训制度,改变班级名额均等制,坚持党支部推选、团支部推选与班导师推选相结合;在培训内容方面,强化社会实践活动、视频教学、与优秀学生党员面对面等环节,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另外,加强对学生党支部支委成员的专题培训。
二是抓好教育关,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和党支部建设。按专业为单元划分学生党支部,将专业学习与支部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党支部支委成员队伍建设,按要求有效开展民主生活会和各项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活动,重视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维护党在青年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2.4.2实施“双导工程”,切实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学生导学。以专业导、课程导、行为导、榜样导等为内容,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人格修养、励志图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引导,实现朋辈式互学共进。在榜样导方面,依托奖学金颁奖典礼等,注重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同时,以学生导学为依托,试点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导航。本科生阶段,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导师,每个年级的每个专业明确一名专业导师,在对学生的人生和学业的导航上起到引领作用,并通过专业导师交流日、班导师系列专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素质拓展和品德锤炼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研究生阶段,硕士生导师以导研为重点,引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坚守学术诚信。
2.4.3实施“引领工程”,切实推进思想教育。
思想引领。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和形势政策教育,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的十精神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团日、报告会、知识竞赛、图片巡展、主题讨论会、参观实践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引导青年学生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引领。强化文化育人功能,致力于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支持配合学校开展青年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学子百家讲坛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寻求在成效、成绩上有新突破。继续办好主题文艺活动、寝室文化节、志愿者文化节、精品团会竞赛、大型主题团日等既有品牌活动。同时,依托各专业系,组织策划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类科技创新与学习实践活动,打造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队伍引领。加大对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新闻传媒中心、大学生科技联合会和大学生艺术团等团学组织指导力度。激发团支部活力,规范团支部建设,举办学院团支部建设成果巡礼。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依托学院分团校,分别针对院级学生骨干、班级学生骨干,举行春季、秋季学生骨干培训班。规范学生组织换届工作,开展各学生组织负责人的公开竞选。构建科学合理的团务工作体系,加强团员日常管理。
2.4.4实施“而立工程”,切实推进就业工作。
孔子曰:“三十而立”,即三十岁时人当自立。实施“而立工程”,就是让大学生不仅通过四年学习顺利找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更是要通过日常工作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立志通过自己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明天,真正在精神上、物质上、人格上实现“三十而立”。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一些90后大学生,因家长溺爱和不良社会影响,缺乏进取心和独立意识,有严重的等、靠、要心理,消极对待就业。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观教育,把通过就业成就事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积极就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把自立自强作为人生奋斗的重要目标,把担当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崇高品质。同时,在毕业生教育中开展毕业礼宣誓活动,加深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和对人生未来的期待。
二是认真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一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学院根据学生就业意愿组建直通考研班、直通公务员班、直通出国班和直通创业班等,并专门配备有关老师开展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指导,全面推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常态化建设,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讲座)为基础,以个性化就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三是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及时摸清就业状况,对就业难的学生群体重点进行就业帮扶指导。班导师要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积极引导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学生工作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实践部学生干部、就业qq群、就业信息员等及时传送最新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鼓励有意向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到西部、到基层及“三支一扶”计划中去。
2.4.5实施“阳光工程”,切实加强学生阳光心态教育。
一是构建“心理健康辅导员-班导师-班级理健康委员”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辅导员均应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同时对班导师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班导师、辅导员与学生的一对一谈话制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做好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对不同时期学生易发心理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反馈、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育阳光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以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各种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掌握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乐观、阳光面对生活,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积极利用微博、网站、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阳光心态下茁壮成长。
2.4.6实施“温暖工程”,做好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困难学生帮扶多样化。紧紧围绕学生适应困难、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五大帮扶主题,做好帮扶工作。重点做好新生适应帮扶工作、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困难生认定与变更工作、勤工助学工作、临时困难补助与学费减免工作、医疗保险工作等。突出强调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做好重点服务,围绕重点学生做好个性化服务,做到“学生有要求,我们来响应,学生有困难,我们来帮助”,努力实现“诉求有响应,困难有帮助,服务有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是社会实践全员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植树、带薪实习、军训、三下乡、社会调研等活动。努力探索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和特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评优评奖制度化。完善学生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各项评优评奖细则,规范评优评奖程序。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平时表现与特别表现相结合,在学院内合理、适当调整评优评奖名额分配。同时,制定学院级表彰奖励办法,推动学院级荣誉表彰制度化。
四是安全教育常态化。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加强网上学生舆情信息的收集。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组织优势,建立学生思想动态专项调查机制,强化对学生思想动态的研判,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配合党政切实维护好校园稳定。充分发挥班级负责人、寝室长和信息联络员的作用,构建学生安全稳定网络。
参考文献:
[1]郝雅翰.再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9,(7).
[2]刘煜.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对策与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8,(6).
[3]田飞 曹威麟.学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
[4]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黄少成 唐勤 钟平.从一个假设的心理学模型探讨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4).
[6]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在教授一门学科之前,教师本身要深刻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性质以及教学特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思品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活动课程,并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着力引导学生践行道德与法律,促进其正确思想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是思品课恒定的主旋律与方向。《天下父母心》一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为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产生感恩之心,形成孝敬父母的内心情感冲动,为体贴、关心父母等实际行动提供情感基础。
2 思品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1、创设情景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可以用情景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师再适时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便容易水到渠成。在《天下父母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韩国“岁月号”最终短信曝光的视频贯穿课堂,学生深受感动。接着,笔者创设情景:“爱的短信”
当我们,也处在这一艘游轮上
当船身,开始倾斜
我们是不是也想起,在出发前一刻
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嘱咐
或许你觉得厌烦,或许你觉得嗦
但是现在的你,是否有那么一丝丝的后悔
因为我们没有能给他们一个拥抱
因为我们没有能与他们好好告别
那一句“你好烦”或许就成为了我们与父母最后的诀别……
现在,你知道船开始沉没
现在,你了解生还几率不大
拿出你的手机,发出最后一条短信给你的父母,告诉他们一句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过的:“爸妈,我爱你……”
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收到了许多感人的短信,学生眼中含着眼泪,读出了他们对父母最后的只言片语――
“爸妈,我爱你们,好想再回家吃一次你做的韭菜馅饺子……”
“其实,我一直没有让你们骄傲过,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儿子。”
“我后悔的是,今天早晨出门,没有和你们用力的拥抱。”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心中充斥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活动教学法。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可以让教学变得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内化知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天下父母心》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借用了当下较红的一档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用其中的环节贯穿课堂,既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乐趣。
(1)首先,笔者介绍了简单的活动规则,将学生分组
每人抽一张扑克牌
黑桃A和梅花A为一对、黑桃2和梅花2为一对,以此类推……
红心A和方片A为一对,红心2和方片2为一对,一次类推……
黑桃和红心为父母,梅花和方片为子女。
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代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宝贝任务一:
你知道从孕育开始一直到你出生再到你成长,你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什么吗?
让学生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以及教育,如:给我们起名字,抚育我们长大,教会我们走路、说话,教会我们怎么做人……让学生了解父母不仅养育了我们的身体,还塑造了我们的灵魂,体会天下父母之爱。
(3)爸妈任务卡一:
从孩子出生开始,你是怎样规划他的未来的?
让学生以父母的角度去规划孩子的将来,体会父母对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感受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的出发点是一片爱子之情。
(4)宝贝任务与爸妈任务二:
儿行千里:
1、你希望工作的地方是……
2、距离父母的车程是……
3、你打算多久回来一次……
4、在预计最坏的打算是多久回来一次……
父母担忧:
1、你希望子女工作的地方是……
2、距离你的车程是……
3、你希望子女多久回来一次……
将两组分别作为父母和子女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父母的出发点是孩子,孩子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发展。当父母的意见阻碍孩子发展时,父母一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使学生明白尽管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各异,但本意都一样,都是渴望儿女成才与幸福,天下父母同心。
3、实践教学法。初中思品课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以《天下父母心》为例,老师在教授本课之前,就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分组照顾婴儿、与父母进行角色转换等…,对于学生能感受父母之爱,体会父母苦心等,都是很好的机会,实现了学生形成孝敬父母的内心情感冲动,为体贴父母和关心父母等实际行动提供了情感基础。
4、生活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么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生活化,即接近学生生活和经验。教师要下功夫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能够借助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导入了“爸爸去哪儿”中王岳伦写给女儿的一封信。然后教师问:“你们收到过父母写给你们的信么?”学生在下面纷纷摇头表示从来没有。教师用课件展示在上课之前搜集的班级学生父母发来给学生的信――
“项宇泽,成绩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唯一的成功标准,首先学好做人,老爸相信你!加油!”
“梦涵,爸爸妈妈好爱你,虽然爸妈有时会唠叨,有时也会生气,但这丝毫不会减少我们对你的爱。你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是我们唯一的心愿,我们会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无微不至地关爱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不要害怕,爸妈会一直陪着你。”
“倩倩,妈妈对你很严格。我知道你有时也很反感,妈妈知道你很懂事妈妈很欣慰,妈妈很爱你,有时教育的方法不好,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也请你原谅。妈妈爱你的心是 不会变的。蒋倩倩妈妈”
“亲爱的豆豆,妈妈今天又要外出学习,在遭受打击的期中考试之后,妈妈与你共同分析、交流了你学习的状况,现在留你独自面对和思考。其实人生必然会遇到诸多挫折,我希望你拥有力量,越挫越勇。对于你的为人,我们希望你坦荡、真诚,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希望你懂得宽恕、包容和感恩。爸妈是弓,你是我们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静止的弓深爱那飞出的箭,我们给你爱和自由,希望你尽可能发展你自己!陆煊承妈妈。”
在学生读完爸妈写给他们信后,我分明看到他们眼中的泪光。我相信,在这节课后,对于本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肯定是一个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其对学生的关爱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常用严父慈母来形容这份爱。但面对当代中职生,我们带着一份慈母的关爱和严父的要求去教育学生,结果不一定为学生所接纳。教师真爱学生必须注意爱心教育的艺术化,首先,要坚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吕型伟先生言)的育人观,相信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片树叶都能吐绿增色。其次,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将严慈相继和温情脉脉的心理抚慰、发自内心的情感互动和互换角度的充分信任紧密相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将自己与他人的命运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老师只有采取多种多样、润物无声的方式,才能了解和贴近学生,老师付出的真爱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老师采取的方式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是奠定师生情感相通的基础。
二、师生交流人性化,增进和谐关系
什么是教育?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是这样理解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今天,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学生,不能再一味地强调和推行简单粗放的管理。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而苏联作家温・卡维林曾说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俯下身子,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真诚地承认。让学生觉得,他与老师的谈话是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的,这样,老师才能以交换心灵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定位老师的角色。交流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生活中心心相印、和谐快乐,这应当是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生动写照。
三、班规制订民主化,加强行为约束
班规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班级的依据,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其约束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所以班规的制定必须在以法纪校规为依据的前提下,由全班学生提议、讨论通过,而并非班主任个人意见的分条罗列。班主任可以是班规制定的参谋者和指导者,其主要作用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并督促班委会和学生依归行事。言出于己,其行必恭,集体的约定才具有更普遍的约束力。这样的班规才能把学生的行为定向管理起来,使每个学生都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发挥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顽强的行为意志,更有助于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高质量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增加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学生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班级的制度规范,听从教师的管理。
2.给予关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处在学习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呵护,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在他们眼中是非常神圣的,其重要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因此,我们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并努力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而这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要加强沟通,通过沟通更深入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需要;二是,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参与中和学生变得更亲近,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三是,要给予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一个微笑、一句你真棒、一个拥抱、一朵小红花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一来,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了,班级管理工作自然也能够更顺利地展开。就像徐培老师一样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在平时对于一些好的想法和答案,也要及时地赞扬和夸奖他们,对于一些不是很好的想法,我会给他们指明方向,对于一些错误答案我会及时纠正和鼓励,这样一来,他们更愿意和我交流沟通,也更愿意和我诉说自己的想法和心思,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顺畅、高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