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农村经济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2 16:34: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农村经济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一、新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大环境

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迅猛,较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无论是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还是思想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想要进一步改善新农村的经济面貌,走一条适合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全面审视日新月异的大环境。大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有利和不利的环境。

1、新村经济发展不利环境

第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加快。中国经济正以较高速度运行,而此成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内的城市化,以及对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城市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工作机会的不断增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种农村人口转移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外出劳动力多是农村主要劳动力,而留守劳动力主要是老弱病幼或妇女,这就造成农村在生产要素的供给上对外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同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马路、 电、 水、 通信等基础设施主还是依靠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主集资修建,国家只给与部分补贴和资助。这种政策将导致农村的基础建设大大落后于城市。

2、新农村经济发展有利环境

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和投资,当全球经济不景气,消费能力下降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便受到制约,而依靠城市化的发展,以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又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政府已经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挖掘内在的消费能力,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激发人民的创造性,提高经济活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农村也可以尝试着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二,中央缩小收入差距的决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已然实现,但现在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除了通过调整税收以及普及各种社会福利来实现财富的转移,政府还迫切希望农民的收入能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因此,国内的政策环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力的。

第三,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问题不断爆发,北京雾霾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让人们心生鼓舞。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绿色往往只是点缀,拥挤的街道,不断排出的尾气是城市令人头疼的一面,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需要更多依靠土地资源充裕的农村,让农村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面旗帜将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第四,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食品问题频出,从婴幼儿奶粉到地沟油,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对绿色健康的食品的需求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网络购物的兴起,便捷高效成了物流公司以及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农村作为各区域的衔接地带,若能发挥地域优势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面前显得逊色不少,几十年的努力虽使得农村面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与城市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众多农村面临的困境其实是相似的。

第一,人才短缺。农村在生活条件上、薪资待遇上,对人才是缺乏吸引力的。缺少具备长远眼光、较强分析能力、对本地区的各种条件有深刻的认识的管理者,同时也缺乏丰富的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这两类人才的缺乏,使得大多数的农村难以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想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得跨国人才这道坎。

第二,基础设施薄弱。想要经济迅速提升,引入工业是不错的选择,能为农民就业和政府税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大多数农村的水、电、公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无法给企业提供舒适的生产条件,因此对企业是缺乏吸引力的。

第三,特色不足。新农村建设在大张旗鼓的进行,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相同的村村通公路,相同的村民新建住房,缺乏特色,不免有盲目建设之嫌,这些还是有政策支持的乡村,更多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农村往往很难有大的变化。全国除了少数几个地区有条件有能力进行机械化作业,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着传统的农作物,收入上很难有大的突破。中国农村众多,每个村落自然条件和禀赋不一,仅依靠单一无特色的发展方式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腾飞。

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1、工业带动经济。

为沿海部分工商业转移做好准备。通过与荆州市纪南镇政府人员的交流,对该镇的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该镇通过原有的较好的烟草包装工业基础,吸引了包装业上下游工业的入驻,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保障了村民的收入,又使得地方政府有更多税收来给人民提供福利。采用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政府出地修路,企业出钱、提供厂房设备和岗位。但此法应用更适合劳动力充裕、工资要求相对较低的地区,且运输成本不能太高。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中国农村众多,各个村子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文素质上差异很大,只有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自身的发展模式才是明智之举。

第一,农业特色经济。选择将农村第一产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是个不错的选择,食品问题频发,公众对健康绿色食品需求更加强烈,采用合作社或大农庄的模式,使用机械化和安全无公害的种植方式,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方便监管,除了常规农作物、家畜,还可以引入适合当地生长且市场需求大的特色物种,如大城市稀缺的土猪,保健药品原材料等。若遇到难题,可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

第二,旅游特色经济。对村中的房屋、公路进行改造,使其更具有地方特色,人文特色,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渴望在节假日有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具有特色的乡村将是不错的选择,如荆州太湖镇的桃花村,每到桃花盛开时,就会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既缓解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此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农村离大城市较近,且有着好山好水,若能具备这类条件,便能有着很大发展空间。

四、结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其实是很大的,选择途径也很多,但再好的设想也需要有人付诸行动,地方政府想要改变本地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就必须把握新时代经济大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地投入人力、财力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篇(2)

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

就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尽管产业结构方面有了一定的调整,却依旧是将传统的农业作为主要产业,很多农村居民依旧是将外出务工、粮食作物以及家禽养殖等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相关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局面中有大约百分之四十的收入是来自外出务工部分,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收入是来自农作物耕种,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收入是来自小家禽养殖。整体来说,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是将外出务工以及传统农作物耕种作为主要的部分,传统作物自身增收比较难,同时效益也较低,农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农村的劳动力涌向城市,继而使得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人员支撑。产业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农村在增强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对家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及投入依旧十分低。此外,农产品自身的输出以及相关销售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是很乐观,由于村民难以走出农村,加上经济发展理念和科学素质较低,很难真正找到销售和推广农产品的有效途径与渠道,继而也就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二、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做出转变和调整,继而使得农村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加强对农村畜牧产业建设力度,使得畜牧产业进一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另外还应当进一步发展观赏种植业,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追求得到满足之后,也开始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加以完善和优化,继而有效避免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层面上的单一性。对传统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加以转变,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基础设施是其中一项硬性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做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农村的经济是否会实现较好发展,要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往往就只是一句话而已。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农村产业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能够确保我国农村各个产业都能够顺利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助于更好地引进优秀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文化,真正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加强的同时,还应当依据自身的环境因素以及自身的地理位置等,突出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继而使得农村的产业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来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不断完善。

(三)进一步加强村民思想教育,完善产业理念

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这样就需要基层的领导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进行宣传教育,继而使得村民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说在农村的宣传栏中鼓励以及支持村民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引导农村村民摒除等要靠等落后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宣传农民生活中农业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在农村积极构建文化站来实现科技兴农,通过这一文化站为农民更好地引进生产和种植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增产和增加效益,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发多种振兴农业发展的产业项目,多为当前农村居民积极谋划致富的途径和渠道。这就需要基层的干部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多为农村产品拓展和寻找新的销售市场,积极招商引资以及创建新的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农村中的人口有更多收入来源和机会,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通过多方面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人才加入农村建设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对于农村经济建设而言,大学生人才更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通过创造以及完善农村环境和条件,继而吸引更多的农村大学生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对于农民而言,农村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致富的空间与机会,可是当前我国农民自身的文化和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需要农村积极引入优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其中大学生村官的招录机制就是其中一个相抵较好的方式和途径,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文化素质较高,贴近农村之后,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民自身的实际状况,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科学知识和文化理念进行有效地结合,将其带入农村经济建设中来,使得农民自身的种植技术以及文化知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导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帮助农村领导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逐步完善,继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推动,这样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应当从财政等方面入手加大支持力度,使得对学生村官的待遇能够有所提高,使得其自身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能够更加明晰,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农村发展的支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社会需要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例,国家针对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依旧有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说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方面不够科学,农民自身的意识以及素质较低等等,这样就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想方设法增加农民自身的收入,对农民的生活条件进行逐步完善,继而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地推动,继而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现在的农村和农业经济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的体制正在被逐渐破除,形成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城乡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越来越多,互动越来越紧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更是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要把握好机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但是现有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种种新问题,笔者试从几个方面探析新农村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基本情况分析

1. 农业种植的利润大大增加。在免除农业税后,种地除去必要的生产成本,没有其他支出,所以,农民在土地种植中有了利润;根据当前情况分析,农民仅种植粮食作物,每年的纯利润收益就在1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其秸秆、富余粮食等的增值效益。

2.畜牧养殖已成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从调查看,各户均养殖牛羊鸡等畜禽,不仅消耗了多余的种植副料,还增加了收入,其收入部分约占整个家庭收入的2成以上。

3.外出务工已成趋势。从调查看,现在村内坚持种地的大部分是4O一60岁之间的人员,20―40岁的绝大部分在外务工,或者两者兼顾,且外务工的收入已成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大约占到总收入的3―5成。虽然这部分的打工收入在农户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但是,对改善家庭生活状况补助不大,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打工者在城市自身消费高,且都有向城市转移的倾向。

4.国家的补贴政策保障了农民种地利润所得,增强了广大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国家种地补贴已近农业种植成本的20% ,大大高于物价上涨水平,这样就基本抚平了农民对生产资料上涨的怨气。

5.农业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现在农民土地种植中,约有2.5%是雇佣农业机械化的费用,如果加上自身已有的农机费用,大约应占一半,畜力、人力已经很少,虽然提高了种植成本,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从而促进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二、当前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农民依靠土地种植,促进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种植土地的利润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是相对较低的。在现实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民种地的收益是最紧迫的问题。

2.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对较低,不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年轻学生学习最好的考大学进了城,较好的上技校进城打了工,只有那些学习差的留到了农村,文化水平明显太低,另外就是缺乏农业技能。

3.农民因病、因教育致贫的现象还存在。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现象,或因看病上学而致贫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4.农民扩大生产缺乏保障。在当前的农村,有一部分有闯劲的农民,走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但他们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使他们停步不前。

5.农业灌溉的自动化水平还较低。主要原因是受现实小片农田承包责任制的制约,因自动化水平的限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制约了农村劳力的进一步解放,因此,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已成当务之急。

三、解决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现代农业运行体制

1.稳定农业政策。当前正是农民休养生机的时期,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的保障。现实中正是农民从事土地种植业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这对保障整个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政策不仅要稳定,而且还要逐步完善,让农民在种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于那些现实中缺少土地的人,国家可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他们从另一条道路上富起来,形成农民致富的多业并举,从而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要想加快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首先是要建立完善农业产品的保障机制,保证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面对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快改革征地和农村基地建设用地制度,其次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作保障,加大力度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农业生产力,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度推广农业新技术。

3.农业实现产业化,加强政府引导,合理规划产业结构

努力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实行,有助于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区域化分布,专业的生产,社会化的服务,现代化的管理,帮助农民拓宽了收入来源,可以形成产供销,以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龙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经济的自我积累,发展。

4.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下一步在提高作物种子的品质上加大科技投入,包括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提高作物的营养品质等方面。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文化及专业技能水平。

一是加大对农村普通教育的投入,包括经费投入和提高师资水平两个方面。二是加大对农村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设立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农村人员可免费人学,招收的对象是那些普九后没有升入高中的学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代新型农民将由此而诞生。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1.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资金就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任一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资金的大力支持。据统计,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只占有金融的15%左右,剩下的尽被城市占有。即使这样也有专家提出,在这农村金融的l5%中,真正用于农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仍占少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现象。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包括政府政策对“三农”的倾斜,合理分配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农业在财政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的稳定,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政策,形成对农业投入的长期机制,促使农业的弱势局面得到改善,向发达行业迈进。

2.加大农村医疗和教育保障。新农合的建立,使农民受益匪浅,但力度还应加大,面还要更广。在教育上应设定一定的教育基金,帮助那些上学困难的孩子

3.增加农民的抗御风险的机制。农民种植业的风险主要是技术和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风险越来越小,因此,市场将成为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解决农村基层水利问题

关于基层水利问题首先,解决当前农村基层水利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抓起,坚决落实中央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科学的水利发展观,综合考虑,全面展开。在当前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前提下,不妨先尽快进行试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其次是尽快建立供用水预报制度。将各地情况根据当地土壤、作物种植以及天气趋势等因素结合起来,向社会,并将本地水资源储备、水利用以及可引调水的相关信息及时,以使农民提早储备,早做打算。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基本保障,现在我国经济结构正处改革调整时期,大方向结构把稳,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要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宝瑞:《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D】.产业化论坛,2009;

篇(4)

本届香蕉节最大的亮点还是在香蕉展示及交易上,整个香蕉展馆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富有黎、苗族及地方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整个展厅面积达到800平方米,设有48个标准展位,一共有100多家香蕉种植运销大户争相参加展出。由于参展的企业过多,展位供不应求,出现两个企业共用一个展位的情况,进厂参观的群众近3万人次。据海南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本次香蕉节非常成功,扩大了海南香蕉的影响,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把海南的香蕉产业做大做强,把名牌香蕉推销出去,越办越大。

篇(5)

村支两委班子,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带头人,是村民群众搞好经济、促进发展的领头雁,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处于农村一线的村班子干部思想观念如何、工作水平如何、作风转变如何,直接关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基层村班子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政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导向。可以说,农村班子的强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杨梅山村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根据群众的意愿,把党员群众拥护、工作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和有发展干劲的村委会主任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年轻有为的村民小组长提为村委会副主任,进一步强化和充实了村班子力量。从新班子建立以来,由村支两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新修社道5条,近10公里,维修村道4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打井90余口,充分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行路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也结束了村民种马铃薯、卖马铃薯时肩挑背磨、人背马托的历史。

培育一批新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达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然而,富裕的生活不是他人赐予的,要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己来创造。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杨梅山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作用,在全村培养了致富带头人21人,培养乡土人才54人。一是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由村上主办,聘请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讲,采取集中培训、院坝培训和茶馆培训等多种方便群众的方式将马铃薯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送到村,送到组,送到户。二是开办村图书室,集中存放农业科技图书和报刊杂志,使村民在农闲时或茶余饭后可以走进图书室了解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设立两个农技报务热线。白天拨打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电话,晚上拨打驻村干部电话,方便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不懂、不会的技术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

篇(6)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广大农村,为促成他人进行涉农交易而从事中介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农村经纪人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活农”。就是能够将零敌的农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组织起来,与市场衔接,形成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农业实用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应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找到出路。农村经纪人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从现实情况看,农村经纪人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村经纪人具有熟悉农业生产经营,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是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桥梁,是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鹤壁市浚县善堂镇经纪人采用“市场+经济人+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临河西瓜市场、光明村茄子市场、什村大葱市场、双庙蔬菜市场,他们整日穿流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其自身见识广、信息灵,以及网络的作用,吸引河北、山东、山西、安阳、鹤壁、新乡等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日成交量13万公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善堂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鹤壁市开发区的农村经纪人利用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与当地14户粮食经营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定期把农民的小麦、玉米等粮食发往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当前农村经纪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经纪人素质较低。少数经纪人受多种因素影响,无视商业信用和职业道德,经营中不择手段地压级压价、欺行霸市,影响了自身形象。经纪人营销组织较散,产品检疫把关不严,产品包装粗糙,导致一些农产品进不了城市超市。

二是农村经纪人经纪行为不够规范。同行之间、同业之间往往为争夺市场相互排挤、搞无序竞争。

三是农村经纪人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经纪人信息采集手段比较落后,季节松散型、家庭单干型所占比例较大,宏观上难以把握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等。大部分农村经纪人都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无组织状态,并没有充分利用起社会的合作和分工机制,而分散经营使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是农村经纪人业务结构不合理。营销经纪人居多,科技经纪人和文化经纪人缺乏。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找到了经纪活农这个着力点。依据国务院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监督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的职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队伍素质。定期召开经纪人会议,认真学习国家工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规范经纪人队伍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首要环节来抓。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放宽农村经纪人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经纪人的素质,提高经纪人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

二是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明确经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引导经纪人相互间交流经验,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每个县区建立经纪人协会,实行分片、分组管理。加强经纪人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争创“诚信经纪人”活动,提高农村经纪人的信用意识。建立经纪人的学习制度和年检制度,制订经纪人票证、现金收结制度,促进经纪人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细化帮扶措施。对农村经纪人开展定期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对农村经纪人骨干的培养。在农副产品的销售旺季,实行上门帮扶,指导合同签订,督促履约,调处纠纷,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经纪人注册、使用和保护农产品商标。

篇(7)

一、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是为促进农村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因此农信社的经营活动要以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农业发展为宗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信用社有助于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从农信社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门槛低,需要贷款的农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方便。第二,农村信用社通过贷款给农民,优化了资金结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通过收取利息盈利,以往农信社的资金没有借贷出去,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农信社把资金贷给农民,既充分利用了资金,又为农民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农业发展,进而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第三,农民利用贷款对农村各项设施进行改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比如,农村的灌溉设施对农田的意义重大,交通设施对农村与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这些设施的完善需要贷款支持。修缮各项设施既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第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的缺点是利率高,贷款人难以背负高利息,而且容易发生借贷纠纷,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建设。从信用社贷款利率低,而且手续简便,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信用社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优化,明确产权归属。为贯彻“三农”政策,有必要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体现信用社的支农本色。同时通过改革,划分产权归属,加强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另外,明晰产权可以对信用社的经营起到激励作用,改进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顾全大局,坚持逐渐过渡、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也不相同,导致各地区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产权制度时要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每个信用社要根据各自的自身条件、当地的经济水平、企业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产权关系,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股份制企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更适合当地经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对经济发展适中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权制度。

2.农村信用社需要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务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农民提供贷款、理财等服务,可以说信用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一要坚持信用社扶持农村的宗旨,通过加大基层网点的覆盖率,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农民通过信用社融资、贷款,为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贷款,为需要存款的农民创收,加快农村资本的流通,以达到帮助农民,为信用社增加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才能使农民和信用社双方都得到发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农民真正从信用社得到实惠。构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县乡级政府要明确信用社的具体负责人,并鼓励村干部发挥宣传、带头作用,为信用社信用度的构建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切实起到扶农助农的作用。三要在信贷业务中建立客户经理制度,信贷业务是信用社的主要业务,需要一批专业的金融人才来管理,同时客户经理也可以为农民解答疑问,提供咨询服务,为农民推荐更优惠的服务品种,并给农民介绍国家最新的贷款政策和各种信息。客户经理不仅能推销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又能为农民选择最实惠的服务。

3.坚持以农为本,提升农业产业化升级

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实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如下作用: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农产品品种的升级、收割设施的购置等,提高农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农村开拓休闲产业,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原生态生活方式,赋予农村的各项资源以商业价值。比如“农家乐”产业可以让人体验乡村生活,农村观光产业可以让人体验种植的乐趣,这些产业发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大规模的养殖业不仅能给农民创收,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四要支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设施,改进电路设施,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结论

可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可以为农民解决资金困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信用社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提供多种类的业务,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

篇(8)

1概述

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基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全面发展,下面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具体阐释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上世纪中叶被提出,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主要的方向是要全面迈向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概念就是在吃饱的同时还有精神的享受,此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世纪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全新的历史背景和指导理念下的一个综合性的农村变革的开始。纵观整个时代背景,我们提出建设新农村的理念,不仅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的急切的需求,还是巩固和增强农业主要地位,保障按时实现全面小康终极目标的需求,既是新思路,也是老想法。新思路就在于进入了这个新世纪,有新的发展诉求,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日益蓬勃,我们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农村更好的融入和谐社会。2.2从经济学角度解析新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优化和进步,决定我国要发展新农村,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增加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缩小与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做到区域化平衡发展,缩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经艰险,从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到今天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定前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资金和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的支持,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今的工业化的腾飞,这是功不可没的,因此现在工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反哺农业,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对农村的补贴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虽然有各方大力援助和支持,仍然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问题,我国的农业要养活十几亿人,耕地面积已经极为庞大,我国的耕地资源正在渐渐流失,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匮乏,农村的土地还面临着被征用甚至遭到污染的侵害,农业人口和资源也在流失之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在有些农村地区凸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村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矛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不解决农村的经济问题,不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就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放缓了前进发展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农民素养的提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要有新的思想,以及新技术的全方位的应用,只有用新的科学技术培养新型的高素质农民,让农民应用高科技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加强国家对它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缺点与弱势,所以不能够简单的进行市场的调控,还应该增强政府宏观的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控制,现在我们已然具备了城市助力农村发展的条件。

3新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综合生产力低。当前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道路交通、水电供应、水利条件都比较差,第一个是水利条件弱,不能防治灾害,大量的水利设施的投入不足,损害严重,设施老化。第二个是农田比例不够标准化,这使得总的生产力降低,难以形成较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三是有些地区城镇规划的公路都十分破烂崎岖,导致农村的资源很难转变成经济发展,农村基础的薄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3.2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村及组织运转日益艰难。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缺乏规范管理,经济收入日益缩水,而债务却日益增加,使得村级组织运转困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大力倡导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没有新的发展举措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致使营收困难,经营乏力,农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要承担加倍的损失和付出所有积蓄的代价,这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发展规划导致了如今的局面,没有把农村的生产力和创造的价值有效利用,资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农村的集体组织运转已经十分艰难,使得农民的发展信念产生动摇,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3.3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效益低。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市场需求多样化,转向生产高收益产品,导致农村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许多农民盲目的跟随转变,不考虑自身优势,使得种植风险增加,不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需求与农民的生产劳动没有搭配衔接好,致使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市场无法消化吸收,而其他产品则陷入供不应求甚至短缺的现状,农民的辛勤劳动化作流水,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效益降低,这就是盲目的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后果。3.4人才的缺乏,制约经济发展。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想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这就使得农村人才严重缺失,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孺,使得其发展陷入困境。农村经济发展不完善,难以承担更多人的经济收入压力,迫使很多的大学生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离家外出务工,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经济需要的建设人才都流失了,高效的生产方式需要新技术和人才,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境。

4如何解决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4.1加大投入,加强农村设施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的基本设施和环境。4.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设立集体经济分工,每个人都有固定职位,并且做好宣传与管理,强化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思路,不走落后于时代的老路,创新发展集体经济。4.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经营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发展优势产业,去除劣势,不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推进产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整体提高,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4.4引进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助力。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鼓励年轻人来农村探索,政府可以出专项资金用来培养专业人才,前提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鼓励那些学业有成的人才回家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更要重视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只有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张立英 单位:沈阳市康平县东升乡政府

参考文献

篇(9)

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的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落实“长久不变”的要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必须紧紧围绕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这根主线,以加强农村土地纠纷的调解仲裁为重点,以规范土地流转为突破点,推动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发展。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流转服务平台(即村有站点、乡镇有中心、县市有市场)是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凸现。一是成就了一批农民企业家。二是建成了一批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有组织地向种植能手、龙头基地集中,形成了一大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辐射范围广的种植基地。三是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通过土地流转,使一大批青壮年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外出务工。同时提高土地的社会综合效益,近年来从经济收入情况来看,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务工收入对农户纯收入的贡献呈逐年上升趋势。四是提高了农民种植水平。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接受了新的种植技术,种植大户、特别是龙头基地的经营者是农民更实在、更直观的榜样,看到了自身的差异,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种植水平。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矛盾日益突出,法律的宣传普及使更多的农民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土地方面的纠纷已经成为农村纠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领导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要求,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高效运作,力争实现仲裁机构合法化、人员专职化、装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2积极推行合作社发展新形式

推进合作社行政村全覆盖,促进合作社规范建设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推进器。专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许多问题,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长治市提出了“三依托、三依靠、一联合”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上同步提高,健康有序发展。大学生村官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屯留模式”的推广,引导鼓励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合办、参与农民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村干部已经成为农村创业富民的带头人。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长治市逐步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知名品牌。23家合作社的12种产品得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种产品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10种产品进行了有机农产品认证;5种产品进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长治市区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有99家;获QS产品认证的合作社有11家。2012年合作社的农产品在国家、省、市等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上走俏。品牌效应、示范社带动、政府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3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篇(10)

前言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必须也要不断地发展,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较城市经济而言不会落下。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因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农民务农积极性降低

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收入渠道有所拓宽,其收入也显著提高,相比之下种粮的收益率便处于劣势。因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更多的务农人员选择非农业行业或将种粮作为副业。

1.2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的充足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保障,然而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生产要素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导致非法占地、盲目开发、浪费土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我国农业水资源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下,农业灌溉过程中的蒸发渗透严重,浪费现象屡见不鲜。生态环境的恶化阻遏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要素的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石。

1.3 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国家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由于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跨国粮食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渗透而不断被削弱。由于市场调节能力滞后,农业产品内部结构的波动加重了农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调控的难度系数继续增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 新农村条件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养殖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同时要因地制宜,基于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地区农业特色。把农业和市场经济紧密集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集约型农业。

2.2 加强农业资源的统筹利用

传统的农业生产完结时往往伴随着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恣意排放,例如每年水稻收成后堆在田里的秸秆就会被燃烧,这样严重恶化了空气质量,造成了雾霾天气,使得周边城市能见度极低,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实行资源的循环、统筹利用。

2.3 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利用

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可以促使农民根据资源的不同性质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活动,提高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性和效率,使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大幅度提高。只有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提高劳动人口素质问题,才能解决经济管理中的效率问题。探索农业高产新途径,重点是如何控制农作物基本生物变化过程,提高其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2.4 加强政府对农业的综合管理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不高,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也略显不足。农业投入的低水平状况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国家对农业的综合管理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向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农业基础教育方面倾斜,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2.5 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_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3 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向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的结合,既避免农业发展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

3.2 有利于重新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宽,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地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3.3 有利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3.4 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由于我国是一个的农业大国,首先,如何通过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制订出一套有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付诸实施,从而保障我国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其次,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我国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他们的密切关注。如果我国能够成功地开创出一种成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或保障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路于来,则对面临着同样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必然的选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农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篇(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农村物质文明相辅相成,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不断提升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真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从发展新农村经济的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许多的途径和方法,文章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和转付力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中必须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新通过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更好的带动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原则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与农村建设的信贷扶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没有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或许寸步难行,因此,地方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与金好融机构实现合作,努力推行一批重点支持扶持项目,加大对农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结构项目的支持。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伴随着科技进步,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已经成为一道现实课题;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与经营流转机制,积极采用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市场作用,加快实现与土地相关的农田、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努力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监督和引导,积极帮助农村建立相关的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等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真正得到实效,真正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