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即时通信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即时通信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兴起的新型通信手段,由于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自诞生以来广受青睐。按易网国际《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定义,即时通信(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传递文字、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实现沟通信息实时收发及相关辅助信息即时更新。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上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人都有固定的“好友”作为信息的“受众”。一旦有事发生,可以马上在小范围信息,同时以复制链接的方式向好友或群,使更多人知晓,因而对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
复杂网络理论是分析网络特性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网络特征时一般使用两个特征来衡量网络,即特征路径长度和聚合系数。前者是网络中所有节点对路径长度的平均值,后者是所有节点聚合系数的均值。在即时通信网络中节点A相邻节点的相邻节点很大可能和A相邻,现实中即A朋友的朋友很可能也是A的朋友。由于在即时通信网络中存在群的概念,很多人可以集中交流,一人可对多人信息传播。根据以上分析易知即时通信网络是一种小世界网络,即具有最短路径和高聚类系数的一种网络结构[1]。根据以上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型,不但考虑了各个节点的状态,而且加入了各状态间的转换概率。
2即时通信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
在病毒传播模型SIR[2]中,节点分三种:S(Susceptible)易染状态、I(Infected)感染状态、R(Removed)免疫状态。1991年ANDERSON和KEPHART又增加了潜伏期状态E(Exposed),提出SEIR模型[3]。在研究了即时通信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特点后,我们提出IM-SEIR模型。为描述方便假设有信息A在即时通信网络上传播,S表示节点还没收到A,E表示已收到但还没激活A,I表示节点浏览后接受(信任或转发)A,R表示拒绝A,情况如图1。SE:A传到节点后,节点由S转换为E,此时信息未被激活,α表示接受到A的概率。EI:节点浏览并信任或转发了A,概率为β。ER:节点虽浏览但并未相信也没将A传给其他节点,概率为ε。IR:节点由信任变为不信任A,概率为γ。SR:节点被阻止收到A,概率为δ。RI:节点由不信任变为信任A或把A传给其他节点。
3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传播模拟
3.1模拟假设笔者利用IM-SEIR
模型模拟关键因素,通过改变参数取值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假设用户数量N=1*108初始态S(0)=1*108、E(0)=0、I(0)=0、R(0)=0信息尚开始未传播。且认为在有限时间段内,用户数量相对稳定。
3.2正面信息自由传播假设此时系
统中有一正面信息可自由传播,仿真使用参数α=0.01,δ=0(服务商没有屏蔽信息),β=0.08,ε=0.01,γ=0.001,θ=0.003,结果如图2。正面信息在0-200时间内迅速被80%左右的用户接受,约20%的用户最终不接受信息,和现实拟合。
3.3负面信息受限传播
3.3.1参数δ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图2中R状态的节点0-600时间内缓慢增长到稳定状态,I在0-250内迅速增长到最大值;图3中R在0-100内迅速增长到最大值后稳定,I在0-600内缓慢达到最大值并稳定。比较可知平衡时I和R的节点数量基本无变化。假设此时有一负面信息,δ代表服务商对信息限制的概率。分析可知,服务商的阻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用户接受信息的时间,不能改变最终接受信息的用户量。
3.3.2参数β、θ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商务应用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不过,飞信业务可不是简单的IM(即时通信)工具,它以无线通信应用为主,互联网用户为辅,能让客户实现真正的自由沟通。
首先,飞信支持多种终端接入以保证信息可以在不同终端之间互通,无论是传统的PC接入方式,还是更为自由的手机,足以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登入即时通信系统,更能随时随地与好友进行在线沟通;第二,飞信不仅支持传统及时通信系统的好友添加管理、多人语聊等功能,还充分整合了图铃下载等更丰富的娱乐功能,可以实现沟通娱乐两不误;第三,飞信具有不可比拟的安全性,在防盗号功能和信息安全方面,飞信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是值得信赖的安全的移动通信服务。
飞信在试商用期间,就已经有了两千多万用户。试商用期间,根据用户反馈,中国移动不断完善飞信的界面、功能和服务,先后推出了Fetion20061.0、Fetion20062.0等版本,尽可能地让操作简单化,功能却尽可能地强大,满足不同客户的沟通需求。就以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为例,去年12月,我国台湾省发生了7.2级地震,导致经过台湾的海底光缆线路发生严重故障。在此影响下,上海的MSN用户也无法实现登录上网。MSN出现阻断后,许多用户开始使用中国移动“飞信”业务,发现可以非常顺畅地沟通。所以,在今年1月,上海公司的飞信用户就已经超过70万。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95亿,使用率达到77.2%”,这些数字远高于美国、韩国等。然而,细看之下,却发现绝对数量称雄并不足以让中国互联网骄傲。
以中国互联网最热门的业务即时通信为例,用户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盗号、网络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用户的权益和体验。以5分制计算,用户对互联网的安全性的信任统计平均得分不足3分。安全可靠的交流环境和沟通平台成为中国网民最大的诉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近日,即时通信领域的老玩家MSN特地推出了“知人•有信MSN”的品牌新主张,再次强调用“真实”行走互联网江湖。
面对竞争“信”先行
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再一次把即时通信的巨大市场前景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引得各家摩拳擦掌。
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即时通信老大腾讯不仅推出了新的测试版本,还了Linux版本,意图进一步扩大在桌面市场的占有率;中国移动的飞信则凭着免费短信吸引了大量用户,市场份额迅速蹿升,直逼腾讯的最大竞争对手MSN;百度、淘宝等以网站起家的企业,也纷纷投入、布局即时通信市场。
当战得越发白热化时,大多数即时通信工具都推出了在线游戏,以增加或维持用户的粘性。MSN却另辟蹊径,打出另外一张牌。
2005年,MSN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年就提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品牌定位,强调“熟人网络”。2006年,“白领精英、办公人群”的高端路线让MSN的品牌定位变得更加明朗。在MSN副总裁刘振宇看来,这样的定位瞄准的是最具有购买力的人群,也就是对广告主最有价值的东西,非常符合MSN关注互联网广告的商业模式。“从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就开始准备参与竞争。”刘振宇告诉记者。“竞争环境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打起一把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这把伞就是我们的品牌。”
据刘振宇介绍,“知人•有信”的概念背后还有四个支柱来诠释这个主张――真诚、可信、时尚、进取,就是要向用户和整个行业传递MSN对互联网的解读,即“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不健康、不和谐的东西,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环境里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东西。”
“‘知人’与MSN从头到尾的策略是一致的;‘有信’就是要坚持所谓的信任,是我们在互联网的一个立足点。特别把‘知人•有信’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地提出,其实是对过去4年MSN中国历程的一个归纳和诠释。”刘振宇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MSN都会高举“知人•有信”的大旗,引领用户走向真诚可信。
新定位带来新突破
对于MSN“知人•有信”的新品牌主张,艾瑞咨询集团研究副总监曹军波表示:“这是对MSN白领路线的一次升华。”
白领是从传统的人口特征分析角度对用户进行划分,但中国网络服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网民受众碎片化特征的形成,从年龄、收入等基本人口属性划分用户的单一方式,已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
“‘知人•有信’不但更精准地塑造和把握了MSN目标用户群体的核心特征,也极大拓展了单一白领的范畴,有利于MSN进一步获取更多的新用户,且将对MSN后期营销领域带来可观的积极影响。”
了解即时通信领域的人都知道,尽管MSN进入中国后没用多久,就成为市场份额第二大的即时通信工具,但对比腾讯的发展壮大,MSN就显得有些不温不火。这次MSN也希望借“知人•有信”的新品牌主张扩大自己的用户群,把每一个对真实、可信赖朋友圈有需求的人,都变成MSN的用户。
据刘振宇透露,新主张将会给MSN带来新变化:
首先,是产品层面的变化。近期内,MSN将Messenger 9.0。而另一方面,MSN一直坚持本土创新,拥有一支本土的产品研发团队,这在整个微软MSN全球来说为数不多,让MSN在中国市场得以保持灵活的状态。
第二,是推广方法的变化。现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长,已经不是在白领这个范畴了,而是向更低端的地区发展,已经延伸至四级甚至五级城市。因此,MSN正在计划把产品推向二、三级城市,特别是把二线城市作为重点区域。品牌的宣传已经推广到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而在具体的措施上,MSN则选取了多个角度,比如通过大众传媒(Mass Media)做大规模空降式到达;把产品推进网吧; 用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方式等,让产品能够尽可能地到达用户。
不过,刘振宇表示,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获得更加广泛的用户群,在坚持以互联网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下,除了传统的展示类型广告,还要对包括搜索型竞价排名广告进行不遗余力的推动。此外,进一步挖掘用户产生的商业价值,在扩大用户的同时不稀释含金量。
为了更加直观地诠释“知人•有信”的新品牌,MSN还特别推出了包括情场篇、职场篇和社交篇在内的一系列广告宣传片,用主角所处环境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用户可信赖沟通平台的需求。“根据统计,我们的广告片一经推出,三天视频点击率就超过百万,现在已经突破千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刘振宇对新品牌定位下MSN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评论
用诚信逃离垃圾信息
某日,一个对娱乐始终保持着极大热情的同学发给我一个链接。
“病毒?”
“不是。看看,快男俞灏明给MSN新拍的广告片。”
广告片中,一边是韩国美女简美妍受到网上各种人士的骚扰惊恐不已,另一边则是俞灏明享受着自己清爽的空间。
看完,我笑了。不是笑她“奔三”的人还迷快男,也不是为广告片主角的俊美,而是这里面强烈的对比,幽默地表达出现实的一面。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XMPP-based Real-Tim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troduction
Liu Wei
(Information Center of Suzhou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ompany Ltd.,Suzhou215007,China)
Abstract:XMPP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industry fields.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architecture,concept and core features of XMPP.
Keywords:Real-time communication;XMPP;XML
一、XMPP协议起源
第一版XMPP技术于1998年由Jeremie Miller开发,当时名为Jabber,目的是用于可靠的在线交流,之后改名为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与状态协议,该协议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交换数据,最初专用于即时通信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XMPP已成为即时通信协议中最可靠最具灵活性的协议之一。
二、XMPP协议特点
XMPP协议是自由、开放和公开的,当前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有多种实现,其源代码也都是开放的。
XMPP协议是标准协议,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将其标准化并收录到技术规范RFC 3920和RFC 3921中。
XMPP协议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很容易为其添加新的功能,由此使得XMPP协议在即时通信之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网络管理、协同工具、远程系统监控和网络游戏等。
XMPP协议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简单认证安全层(SASL)和传输层安全(TLS)技术已内建在XMPP技术规范中。
三、XMPP架构分析
XMPP技术使用一种松散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有些类似于电子邮件网络服务,没有唯一的服务器负责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而是很多的服务器都分散在不同位置,每一台服务器只为特定一批用户服务,如果位于不同服务器内的用户有通信需求,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将服务器连接起来就可以。当一处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只会影响当地的用户,而不会对其他用户中断服务。
四、XMPP基本概念
首先,任何系统的使用都需要一个账号,在XMPP的世界里这个账号称作Jabber ID简称JID,JID的格式和电子邮件地址类似,例如就可以是一个JID。
其次,在上面的JID中,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域(Domain),比如上面的,在登陆的时候客户端就是用这个域去寻找可用的XMPP服务器而不是用IP地址。
另外,由于XMPP服务器允许同一账号重复登录,比如同时在手机和电脑上用登陆服务器,这时手机的XMPP客户端软件会自动在账号后面追加一个资源名(resource)例如/mobile,而电脑的XMPP客户端软件提交给服务器的全名则可能是/pc,这样在不同设备的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XMPP服务器里被区分开来。形如JID/resource这种账号形式XMPP社区通常将其称为full JID,而当没有resource的时候则称为bare JID。
XMPP技术是基于XML流(XML stream)的技术,当和XMPP服务器创建会话时,需要先和服务器建立一个TCP长连接并在这个连接上给服务器发送XML流进行服务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服务器也会给客户端发送XML流来回应请求。一旦协商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就会通过XML流和对方用以下三种XML节(XML stanza)进行数据交换:,和。
这三种XML stanza是XMPP技术的最基本语义单元,下面对它们的用途做说明。
标签用于将信息从一处通过服务器传送到另一处,常用于一对一聊天,多人聊天,通知,预警和报错,下面的例子就是用户a给用户b发送了一条“Hello”的文本消息。
to="b@123.lit"
type="chat">
Hello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34; UrchinTrack();
标签用于通知或转发客户端的状态信息,比如上线下线等,下面的例子是用户a将自己的状态信息“xa”(离开)和附加状态文字“go to library!”发给服务器,服务器会将a的状态转发给订阅了a的状态的在线用户;
xa
go to library!
这个标签用于请求-回应操作,类似于HTTP协议的GET,POST和PUT方法,它和前面的,的最大不同在于发出请求后一定要收到回复即使回复是空的,通常客户端针对好友列表管理的添删改查操作都是用这个标签操作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在PDA上登录的用户向XMPP服务器请求这个账号的好友列表数据。
id="rr82a1z7"
to=""
type="get">
接下来是服务器的回复。
id="rr82a1z7"
to="/pda"
type="result">
五、XMPP核心功能
作为服务于即时通信的技术标准,其核心功能不外乎两个――消息发送(Messaging)和状态(Presence),这里对这两项功能做相应说明。
(一)状态
在XMPP网络中,查看他人的状态信息(Presence)并非是需求方一厢情愿就够的,需要得到被查看方的允许,因为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自己在网络中的状态被别人随意看到。
所以当用户需要看某人的状态信息时,他需要向对方发送请求并得到对方的允许,XMPP术语将这个发送请求称为subscribe request.
上面是用户向用户发出订阅状态信息的请求。
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会收到如下的XML stanza:
如果用户c不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收到的信息则是: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a会把c加入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同时c也会把a加入自己的好友列表中(针对不同的XMPP服务器实现,c不一定会加a)。
接下来分析用户登录过程中,用户的好友如何获得用户的上线状态的。
1.用户客户端和服务端协商建立XML stream;
2.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登录初始状态的XML stanza,如;
3.服务器检索出有哪些人成功订阅了这个用户的状态;
4.服务器将这个用户的状态发送给这些订阅者。
在登录完成之后使用客户端过程中,如果用户将自己状态由在线(available)改为离开(away),也是通过类似流程将新的状态信息通知给这些订阅者的。
(二)消息传送
这个部分分析XMPP的聊天消息是如何快速的从发送方转到接收方的。
由于XMPP的设计初衷就是应用于即时通信,故而在处理实时传送消息数量很多而每条消息内容又相对较少的聊天业务时,在设计和实现上做了很多优化。
还是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用户给发一条消息“Who are you?”,XML stanza的内容如下所示:
to=""
type="chat">
Who are you?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03; UrchinTrack();
用户jack将消息发送给这台服务器后,服务器从这个XML stanza中取出“to”地址,对其它内容则不做任何处理以提高性能,发现目标地址是服务器,于是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马上和服务器建立一条XML stream(如果之前和有过通信则建立XML stream的步骤可省略)并将这个XML stanza发到服务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93
[中图分类号] TP39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166- 02
1 Intranet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向着信息时代方向发展,企业办公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深受着相关人士的重视。这一过程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的由原来陈设简单的文案、打字机转变为计算机、互联网、Intranet等新技术,同时与之相关的企业网络结构发生了优化和更新。
1.1 Intranet技术背景
传统意义上的Intranet技术主要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构成的,它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上形成的一套新技术,是以分组交换作为重要目的来处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工作中,我们通过IP/TCP协议来对整个网络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然而,伴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以文本信息传输为主的网络技术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视频、语音、图像等动态信息传输为主的。基于此,企业对即时通信网络要求日益严格,以Intranet技术为主的通信研究也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1.2 Intranet技术分析
Intranet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内部网,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实际上,Intranet网络在应用中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因特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是沟通企业部门内部之间的重要手段,是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资源共享与交流的主要手段。在目前的工作中,Intranet技术的主要核心是以WEB计算机为基础,通过TCP/IP协议为前提的新模式,并且还需要及时的设置相关的防火墙,从而将Internet与内网及时的连接起来,建立科学、可靠的技术基础。
1.3 Intranet发展
Intranet技术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Internet技术的新模式,它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对Internet技术进行更新和优化,是基于这一技术可靠性基础上以网络结构为要求,从而优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管理与维护不方便、整体设计差的问题。Intranet技术在目前的应用中,能够及时进行优化,提高网络传输安全性,使得企业内部的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封闭的网络环境,使得内部人员不受限制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输,而对于人员则需要进行设置和授权,从而保证了企业机密安全。因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以Intranet技术为主的新模式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但能够对企业内部工作提供保障,同时对于外部人员的访问也有力的给予了控制,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2 计算机网络即时通信特征分析
在Intranet局域网的应用当中,以CSMA/CD算法应用最为广泛,它对于各个站点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在工作中首先实现了对信道的监听和控制。在管理工作当中,一旦信道在空闲的时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甄别,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内网运行中,每一个信息都需要随机的进行监听,对于那些与检测器发生冲突的信息及时的停止发送,同时生成冲突报告,然后继续等待随机传输的实践。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另外当发送完成之后再次进行检查,避免因为碰撞而影响到质量问题。
在目前的内网通信工作中,Intranet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在源节点上会存在即时数据和非即时数据的竞争,同时还可能存在着其他节点即时数据和非即时数据的碰撞,就会造成了在虽然历经了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即时数据并没有传递出去,对于Intranet的整个的传输机制来说,由于对于某一个节点出现的故障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隔离,从而影响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即时性。
3 计算机网络通信时间约束分析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网络中通常采用的介质存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通信任务管理与控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计算机通信网络出现数据帧的冲突还有碰撞。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对于介质的存取的控制也就叫做介质访问控制,实现了对于各个站点访问通信子网媒介时机的控制。
4 计算机通信网络Intranet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监控网络系统上,Intranet得到了普遍应用。基于Intranet技术的监控系统,根据统一的数据接口进行开发,从而确保图像和监控数据等的接口和数据格式具有统一性,同时,基于Intranet技术的监控系统,能够满足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的一致性,诸如控制系统以及视频传输等Intranet联网运行的设备经过兼容测试进行使用。
5 结 语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以计算机为主的办公行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信息系统安全以及网络通信的及时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让学生体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是哪一种?……选完后,让我们来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你们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再与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如何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几个环节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的送别情景融为一体,学文更是应用,拓展更是熏陶。学生在学文中理解了男人之间送别的豪情与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思送别的区别,更会把这其中的送别诗、送别的想念诗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物我两相合的境界。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会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
二、充分运用情境,调动语文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是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披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如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的了解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披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了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体味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三、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其中除了强调要注重圈点勾划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动笔写。读能陶冶性情,写方能抒其心态。光读不写,学生往往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浮光掠影的粗浅认识;只有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独特感受,从而享受读书和审美乐趣。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沉痛而悲伤地结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用电脑投影了一首刘倩倩小朋友写的诗《你别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在配乐的情境中聆听诵读,再轻声跟读。读着读着,学生们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轻轻抽泣,老师没有劝阻,没有评价,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写,让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不少学生仿写出一首首送给小女孩的诗,也有不少学生议论热烈,有的想像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欢乐情景等,学生写得真挚动人!紧接着,那位教师又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学生读得动情,写得高兴,议得热烈……抓住了这个的读训练点又达到了写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还告诉了学生学语文、写作文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经验等等。这种读写自然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其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对等网络模型P2P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热点技术。P2P就是peer to peer,也叫对等网络或对等连接,它与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或客户端/服务器(c/s)最大的不同是降低了对服务器的依赖,并且在P2P网络中各peer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peer同时具有client和server的特点。P2P模型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或资源就可以直接通信,进行文件传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应用的实现,例如 P2P 即时通信、文件资源共享、P2P电邮系统、娱乐内容管理和传递、分布式拍卖系统以及其它很多应用程序的整合。应用层和服务层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3.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建立在JXTA平台上的P2P即时通信软件,其功能类似于目前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如QQ、ICQ和MSN等软件。本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局域网内的即时通信功能,具体的功能有对等点的发现、对等点之间的一对一通信、对等点之间的文件传输和视音频传输以及对等点到对等点组的一对多通信,同时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 网络模型设计
因为JXTA平台本身基于P2P技术设计,可以避免大量信息通过中心节点造成过度负载而引起的系统变慢和崩溃的情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即时通信应用。另外,由于程序基于Java Applet开发,网内节点都必须通过中心服务器获取程序,为了体现P2P 的负载分散特性和 C/S结构的集中式同步节点状态的优点,这里采用P2P的非完全集中式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所有节点都与服务器相连,上下线信息均通过服务器同步和分发,节点在获取组内其他节点的在线状态后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而直接与节点相连。
3.3 模块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从功能上分为用户界面(GUI)模块、通信模块、资源模块等三大模块。其中资源模块涵盖产生和存储应用需要的所有资 源,主要有用户的各种管道广告信息、本机网络资源和国际化资源。如图3所示,三大模块相互协作构成本软件的基本框架。
初始状态下,程序通过入口函数传入用户名等信息,同时完成通信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的初始化。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用户界面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设计。
3.3.1 用户界面模块
用户界面是软件和用户交互的最主要方式,本软件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使用Java applet实现,设计的原则要求简单明了,另外由于是嵌在网页中的程序,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本界面设计尽量简洁,其总体结构如图 4所示。
本界面使用Swing工具包进行开发,它以抽象窗口工具包(AWT)为基础,可以使跨平台应用程序使用任何外观风格。同时,Swing开发人员用很少的代码便可利用Swing灵活丰富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创建出优雅的用户界面。
3.3.2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是程序与外界交互的最重要的部分。本程序的通信机制是在JXTA 协议基础上开发的,而JXTA的节点发现机制(Discovery)中发现新节点需要很长时间,非常不适用于局域网,因此本系统重新设计新的节点发现机制。JXTA协议中用于通信的组件主要有Pipe和Socket,其中Jxta BiDi Pipe用于节点之间的文字通信和信令传输,Jxta Socket用于节点之间的字节流传输,本系统中用于文件传输,Jxta Propagated Pipe用于对等点组内的广播型文本通信。
(1)发现机制的设计
JXTA提供了对等点发现协议(Peer Discovery Protocol),对等点之间利用这个协议来资源信息以及发现被其它对等点出来的JXTA资源信息。
网络中的发现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在本地网络上发送多播信息;如果本地没有想要的节点就会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使用集合点(Rendezvous Peer)之间的通信来发现外网的对等点。
由于JXTA中查找采用多播的方式,网络规模较大时容易产生网络风暴,同时,因为所有的地址信息都通过哈希函数转化而来,物理上相近的节点可能转化后在遍历顺序上相距甚远,从而导致发现效率的降低。在实际使用JXTA发现协议过程中,发现已上线的节点需要10秒甚至更多的时间,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选择自己设计更适合的发现机制来完成节点的信息工作。
在设计的发现流程中,对等组内所有节点的用户信息和在线状态信息都储存在服务器里,节点和服务器通过建立JxtaBidiPipe进行通信,避免了因多播产生网络风暴的风险。一个节点首先通过已知服务器的通告与之建立BidiPipe并传送其上线信息,随后服务器更新在线列表,并将上线信息分发给组内其他的节点, 其他节点根据获得的信息与之建立连接,最终对等点间的通信便可进行。
4. 结语
随着P2P应用的普及,P2P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而其中专门用于P2P计算的开放性网络计算平台的JXTA技术,解决了当前分布计算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了统一、互操作以及异构的应用,提供了一整套开放协议和开源实现,解决了己有P2P系统的一些缺陷,使人们开发P2P系统变得简单自如。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一个在JXTA平台上开发P2P应用系统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即时通信系统。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且实验条件的限制,程序在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信息安全方面,本系统采用了建立安全管道的机制进行通信,一定程度地保护了消息,如果采用比较成熟和主流的数字签名、消息验证码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消息则更优。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即时通信系统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安全性和互通性也将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浩然,安海燕,刘治波.在VPN上架设P2P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08(9):10-12
[2] 舒忠梅.基于P2P的视图维护架构及方法研究[D].中山大学, 2005:1-2
[3] 郭庆玲.JXTA仿真分析及其在P2P移动流媒体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 2008:1-2
[4] 李蓬.JXTA框架下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4):61-63
[5] 姜超.JXTA分布式计算技术[J].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5(1):31-34
[6] 刘居亮,潘郁.P2P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微处理机 ,2008(6):75-77
[7] 詹晓亮.P2P局域网文件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华大学, 2010:1-2
作者简介:
范伟(1977- ),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韩双霞(1970 - ) ,女,河北藁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无线传感与通信控制;
叶冬芬(1978- ),女,浙江衢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编码
编码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就像声音的波形原本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但由于计算机采样的关系,必须要确定采样的时间间隔,以及振幅的变化范围(Scaling),将这个变化范围分成多少个小格(Leveling),真实的一个振幅如何找到它应该对应的那个小格(mapping),以及这个时间-数字化振幅的数据文件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储(Saving),将模拟转化为数字过程称之为编码。换句话说,编码的核心是一组对应规则,这组规则可能很自然,像十进制到二进制转化一样自然,也可以非常繁琐,像一个密码本一样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但是只要对应的规则确定之后,编码的大部分工作就完成了。
通讯
通讯与编码是彼此独立的两个过程,每种通讯的需要就对应一种编码的需求,如一开始一段歌曲在音乐厅里有歌手传递给听众,之后听众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歌曲的欣赏,于是歌曲被谱成歌谱,写在文字上,听众如果不能请来歌手,就必须根据歌谱自己演唱。之后人们发明了唱片,振幅和时间的信息基本上被等比例的刻录在唱片上,由制作唱片的人编码,根据同一套编码体系由播放唱片的机器解码,这个解码的过程是简单而容易理解的。唱片在不同的人间直接传递,通讯方式是自然的、容易理解的,人们甚至难以感受到这个过程是在通讯,通讯更难以成为一个被人重视的重要领域。但是人们听音乐始终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人们天然的就具有双向传递信息的需求,而且期望这种体验,在远距离的前提下,就像面对面的谈话一样畅达,所以电话出现了。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编码变得非常准确,一段音频被数字化之后,不像唱片时代一样传输和复制起来会有一定的制作误差,被计算机数字化的音频可以完全地拷贝给另外一个人,从一张软盘到另外一张软盘,这个过程当中通讯比原来方便了。直到网络时代的出现,计算机通过网络技术实时地和另外一台电脑实现通讯,通讯的过程中涉及通讯协议、保密方式、传输方式、通讯信号的增强等新的领域,此时,通讯技术相对于编码技术被凸显出来。在信息技术实验当中通讯类的实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凸显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实验。例如,将声音的强弱作为信号的手段,以未加密的二进制协议,通过双头耳机线、一台电脑将耳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入到另外一台电脑的麦克风端口上,另外一台电脑将信息解码后,用同样的方式向第一台电脑通讯,这样的过程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是能够实现的,使用Scratch等简单的程序语言,学生是可以从原理层面上掌握通讯的技术特点和核心概念的。因此将通讯作为信息技术实验的一个核心概念提出。
效率
效率问题一开始就出现在计算机和单片机的产生过程当中,计算机一开始的社会需求就源自于人们对于提高大数据的运算速度即效率的追求,同样各种功能各异的单片机和机器人生产的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效率,而在信息技术实验这个领域中,效率同样是一个需要重要提及和研究的主题。常见的效率比较的过程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算法效率比较。这类效率的比较常常出现在各种程序设计的竞赛中,如在一定的代码长度和一定的内存使用空间内,哪种算法执行的时间更短一些,这种过程常常是现在程序设计课程在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②新软件和旧软件在效率上的比较。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总是认为新的软件一定比旧的软件好用,大公司的软件一定比小软件好用。事实上,基础教育具有公益的性质,基础教育并不是为垄断的软件企业提供消费者的一个渠道,而应该是培养理性的,具有充分自主性和选择能力的适应未来软件市场的合格消费者,因此让学生比较不同软件的使用效率、性价比,同一款软件改进之后的工作效率,是我们讲授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的一直被忽视的教学内容。③是否要研发新技术的判断力。学习了如何比较和选用软件之后,作为一个初步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初步具备了编写应用软件的学生,在面临真实的工程问题时,需要判断工程项目使用旧的但是执行效率低的算法还是用新研发的执行效率高但是研发过程存在风险的新的算法来实现,这个过程无论是在编写软件还是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都是常常出现的,需要许多个案例来帮助学生判断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判断力。④技术路径的效率比较。软件的编写或者工程任务的完成,其技术路径和研发方式有很多,如有一个人完成的、分小组完成的,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部分、一环套一环完成的、也有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相对完整、使用迭代过程完成的,这些都是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些技术路径的效率的比照,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实验这个领域,效率的概念是需要用具体的过程,具体的数据来让学生体会和研究的,远胜于教师简单地给出结论。
“潜传播”可算作一个较新的名词,在“自媒体”的语境下被人们关注从而成为一种现象。但若溯其源流,“潜传播”在中国古代即已有之,只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技术工具的缺失以及封建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专制思想,使得大规模的“潜传播”既无实现的有力媒介,也无实现的“自由”。
尽管如此,“潜传播”依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存在并延续,从远古时代一直持续到明清之后,可以说,只要有统治阶级充当绝对“把关者”的传播,就有民间以童谣、野史、说书等等方式的“反传播”和“潜传播”。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史,归根结底是传播与反传播、“显传播”与“潜传播”对立斗争史,加之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使得“潜传播”作为一种现象与整个中国文明史相依相随。
但在传播学领域,其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却是在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自媒体”真正拥有话语权的21世纪。可即便至今,“潜传播”也不算是一个有着较高认知度和热度的传播学名词。该词曾在文学研究领域被提及,系从诗歌传播研究的视角,是说“诗人因作品涉及个人私密或自感作品尚不成熟而不想让其逾越自我传播的范围”或是“作品因某种客观条件限制而进入不了其他传播渠道,只能暂时居留于自我传播而等待消失或扩散”。显而易见,这仅是将“潜传播”限定在自我传播的范围内,并不具有较大的传播学意义。
迄今还未有人对“潜传播”这一概念给下过明确定义。但在专业领域内,“传播”的概念已经被清晰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而“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隐藏;不露在表面;秘密”之意。由此,不难将“潜传播”定义为:通过特定的符号、方式、渠道进行的非公开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
自媒体时代“潜传播”的通道
古已有之的“潜传播”可以通过童谣、江湖暗语、书信、地下印刷品以及人们的口耳相传来实现,但规模往往有限,传播效果亦不明显,更要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强权”的把关人渐渐式微,“潜传播”的发生开始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较完备的技术条件。如今,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场规模巨大的“潜传播”的发起者或参与者。但至今“潜传播”的通道仍相当有限,一方面博客、播客、网络论坛社区、网络音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缺乏“潜”的属性,一方面此类通道大多有着较为强势的“把关人”。目前来看,“潜传播”发生的通道主要为手机短信、网络即时通信以及基于SNS构建的新型专业社交网站。
手机短信是几类主要的“潜传播”通道中隐蔽性较强的一种,它最大的信息传播属性是完全私密,除发送者外,他人不但看不到短信的内容,甚至连“传播”的这种行为――收发都难以完全察觉。此外,由于具有即收即发、快捷便宜等特点,手机短信一直是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最喜爱的信息沟通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和大众化的一种“潜传播”方式。然而,手机短信的“潜传播”还主要限于人际传播的范畴,传播内容也以有限数量的文字(目前每条短信不允许超过140个字符)为主。
与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潜传播”相比,网络即时通信(QQ、MSN、移动飞信、阿里旺旺等)则真正意义上为“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举起了旗帜。基于网络即时通信的“潜传播”已经远远超出人际传播的狭小范畴,它以超强的即时性、群集化、隐蔽性、自主式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成为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乃至大众传播为一体的复合化“潜传播”工具。通过网络即时通信,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可以实时、高速、隐蔽的在传播对象间传递和分享,而“QQ群”式的隐性网络动员和组织方式更是为“潜传播”创造了令人心仪的技术条件。网络即时通信是目前传播效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潜传播”通道。
SNS社交网站近年来大热,从国外的“脸谱”(Facebook)到国内的“人人”、“开心”,吸引了无数青年。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总的来说,社交网站构建起来的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部分社交网站实行“封闭式”注册,不注册个人ID或“加好友”、“加圈子”,便无法进行“社交”和“分享”。此外,如“人人”等社交网站具有严密的分级隐私设置,对于特定群体的准人许可和回避有效的维护了用户的隐私权――这也是传者对内容的控制加强的体现。而传者一旦具有较强的内容传播控制权,“潜传播”便有了实现的自由。和手机短信与网络即时通信相比,社交网站中的“潜传播”处于“熟人网络”之中,传者的个人身份相对容易验证(特别是实名制注册ID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传播不良信息很容易确定信源。因此,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的“潜传播”其隐蔽性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但需注意的是,目前众多社交网站已渐渐向“集成性传媒平台”的方向迈进(如网络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的融合,典型的有QQ校友与QQ),这一趋势将赋予SNS社交网站以更加强大的“潜传播”功能和社会自组织能力。
“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而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从特定角度和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传播,其基本传播模式自然可以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中找到依归,并没有达到颠覆传统网络传播模式的程度。但是,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似乎更适用于“显传播”,对于“潜传播”这种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并不十分契合,在结构和要素上,两者依然有着显著区别。
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由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提出,他将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进行概括,建立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该模式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概括,将电子邮件、BBS论坛、音频视频等纳入网络媒体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四个要素,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图例展示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
前已述及,理论上“潜传播”的传播模式仍属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范畴,但传播系统的开放程度、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效果等却 有所不同。基于此,笔者在分析各传播要素和条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种更适于描述“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在“潜传播”传播模式中,传/受者(C/R)既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同时又通过SMS/IM/SNS等通道进行着非公开的信息传递和分享,从而在社会大系统中构造出了一个个“潜空间”(图中黄颜色部分),该空间中的信息很难被外人所知,但却可以在其内部迅速传递。亦即是说,在信息流动方向上,主要是自外而内或是内部循环,由内而外则是较弱的流向。
在“潜空间”中,由于工具的便利性,内部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加之SMS/IM/SNS的使用者之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相识度,这就使得“隐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具有普通传播难以企及的强传播效力和圈内成员的群体自组织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自媒体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广播、组播、点播(P2P)等,但对于“潜传播”,广播必不可能,其主要传播类型是组播和点播(P2P)。而在信息符号的使用上,“潜交流”者之间既可以使用通约的语言符号,也可以使用中国古代“江湖暗语”似的非通约符号,这就更加巩固了“潜传播”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选择“潜传播”而不是“显传播”,既可能出于个人隐私原因,也有可能是目的或行为的不可告人。此时,隐藏在社会信息传播大系统中的“潜空间”就成了一颗颗危险的炸弹,将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也正是笔者为何将图2中的“潜空间”用刺眼的黄色表示的原因。
但总的来说,“潜传播”并不都是有害的传播,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效力的特殊传播形式不受时空、现实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成员之间沟通便利,地位平等,组织方式灵活,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近年来,我国通过“潜传播”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荣誉、关注民生、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践行公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潜传播”的引导与控制
和相对易控易导的网络“显传播”想比,“潜传播”的出现和风行的确给传统的中国信息传播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媒体公信力以及政府的公众舆论引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对“潜传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最大化缩小“潜空间”。“潜传播”有时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当主流信息缺失时,民众只能通过“潜传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容易激化,一些较为激烈的民意诉求往往通过“潜传播”酝酿和积聚,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当由“潜传播”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部门要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和主流媒体及时向公众权威信息,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尽量缩小充斥着不确定信息的“潜空间”。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P2P Real-tim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Mode Study in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Chen Hanbin1,Liu Xingjun2
(1.Dongguan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523750,China;2.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523808,China)
Abstract:P2P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s information society,the emergence of a new era of media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have been widely used.This paper aims to look for possible application mode,P2P real-tim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explore and test data transfer integration approach.
Keywords:P2P;Network communication;Laboratory Department;
Application mode
一、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现状
(一)初级化
目前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呈现出初级化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目前被应用于医院检验科的网络技术都较为初级化。一般而言,医院检验科主要采用基于内部网络设计的数据库和Excel表格等软件进行相应的信息建立和传递,而这种初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并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高效,信息难以检索,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初级化的通信技术并不能够完全承担繁复的检验科信息传递工作。
(二)零碎化
零碎化是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应用的又一特点。由于通信技术在全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在某些贫困地区通信技术还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基础设施及思维方式的短缺使得通信技术的应用遇到了很多阻碍,而这又直接导致了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呈现了零碎式的参差不齐的状态。有的医院没有引入通信技术的应用,有的医院虽然引入但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只有部分医院对于通信技术在检验科的应用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三)分散化
分散化是指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中存在的信息统计不系统导致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的特点。如前所述,不同的医院引入通信技术的应用存在时间前后、质量高低的差异,因此在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及数据的统计口径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而这些瑕疵直接导致信息在医院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传递、医患间的及时交互,及医院间的信息分享渠道并不顺畅,成为了阻碍检验科在医疗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绊脚石。
二、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模式
(一)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
1.信息传递过程更加即时。检验科承担着医疗机构内受检对象的检验工作,而在面对部分急诊病人或者手术病人的检验时,就需要检验结果的即时沟通以便争取医疗时间获取医疗效果。顾名思义,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为即时,因此通过P2P通信系统的建立就能够使得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更为简单省时,结果检验并审核后自动从检验科发出,并通过网络即时把信息传送到检验申请科室,以标准普通话广播的形式提醒医护人员,报告已出并自动冒泡在远端计算机屏幕上,从而使得医疗工作高效进行。
2.信息传递成本更加低廉。P2P系统的建立使得分布式节点概念得到强化而弱化了服务器功能,因此在硬件购置方面节省了大笔费用。另外,P2P即时网络系统的建立将会使得远程诊治成为可能,这就为医院节省了大笔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医疗费用得以降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社会现象。
(二)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模式
1.平台构建。(1)硬件平台:P2P的硬件设备省去了服务器这类大型器材的使用,只需要在连接的两台安装PC机,并保证两台PC机均处于网络环境下可以上网,同时带有音箱视频摄像头和话筒等视频音频输入设备。(2)软件平台:数据库的应用采用SQL,即时通信软件的开发语言采用C++与DELPHI、VB、PB等开发,软件上利用Socket套节字技术,可以轻松方便地实现。部分中间件及插件需要第三方组件及插件的支持。如PB开发即时通信程序时需用到PowrSock.pbl组件库、VB开发时需应用Winsock.OCX组件等。
2.软件开发。(1)即时信息录入系统:通过集成国际上流行的医疗检验标准制作相关的检验表格,对于不同的检验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和语音命令编码,然后据此建立即时信息库录入系统。而即时信息录入系统的建立需要依靠有效且易操作的界面支持,这样就能够使得信息的录入更为方便;并且通过录入系统的建立,能够统一检验数据的标准,从而使得检验数据更为系统且便于分析。而医生的录入只需要按照界面提示选择检验项目并输入检验数据即完成信息的录入。(2)即时信息交流系统:即时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将会使得检验数据一经录入便能够使得所有处于P2P通信系统下的PC机都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检验结论,在实现无纸化操作的前提下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即时通畅。而该系统的建立仅需要在P2P网络通信系统下建立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样就使得录入数据库的信息自然而然的在内部网络共享,这样还能够使得信息的传输具有保密性,有效保护病人的隐私。(3)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医师能够通过目录获取实时的更新信息,一目了然的组织框架将有利于临床医师方便调取患者的检验信息资料,并且让相关科室的医疗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使得素不相识的医疗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能天衣无缝。
另外,信息档案管理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数据、诊断结果等多方面材料,这样将会使得患者的治疗及复诊更为方便。
三、结论
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会有效克服通信技术在检验科应用的众多不足,通过硬件平台的开发及软件应用的建立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及时有效。因此,基于P2P网络即时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检验数据传输系统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