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

篇(1)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对于传统文言文来说,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极为枯燥。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依据文言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便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采取文言文诵读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牢固性。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也是较为单一的模式,先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诵读、对语句进行疏通,之后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三个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其一是将知识作为中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二是将教师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只关注灌输;其三,是将课文的诵读作为中心,在课堂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三、灵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如果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设置,不断引导学生探求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力

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诵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文本进行诵读、熟读是首要任务。对文言文进行反复地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幻化成有声的语言,直至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境界,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要仔细听读课文,这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2)要明确节奏、合读课文,也就是要学生边标画节奏,边对课文进行泛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大意弄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将句子读破;(3)要分读课文,可分组也可竞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2)

二、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就是复习。复习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问,通过复习无疑会使学生要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操练,教师会经常地在那些由教师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练小组、小队中指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介绍新材料,而介绍新材料又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若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才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篇(3)

课堂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对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从教师的角度上看,就是教学内容能顺利的传达到学生那里,知识信息能成功的转换为课堂交流信息,不让主要知识信息再传递中消失;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要保证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接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深化,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因此,要提高可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从自身教学情况出发,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各种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方向是多样性的,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采取综合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课文教学要求本身。初中语文是属于基础教育,是以培育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主的,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基本目标之上,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诗词基础教育后,在阐述文章思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探索的方向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教师从文化层次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诗词中的“月亮”这个意象进行探索。我们知道,“月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诗词中更是频频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诗词,找出其他也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或者文章,并让学生对找出的文章中“月亮”的意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月亮”这个意象进行初步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对比,找出继承和发展的品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月亮”这个意象有深刻、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遇到关于“月亮”的诗歌分析中,把握文本深层意义,进而真正进入诗歌语境,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是系统的,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长期有效的,不是在课堂上有效,在实际学习中无效的教学方式。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大部分初中在这一阶段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得到满足的,因此,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情绪波动有所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如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有梦想,都有“远行”的梦和冲动。因此,教师在《在山的那边》中跳出传统的教学需要,在进行基本内容的教学后,以“在山的那边”为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希望远行的目的地进行阐述,对自己的远行进行各种想象,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或者写出短文。这样从学生的内心想法出发,容易吸引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有助于获得学生的认同,而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三、增加学生心理效能,提高学习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是当前许多中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或者是从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都是题中之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谓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学生心理效能越高,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评价越高,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学习的信心就低,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确定。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避免一刀切或者笼统化的教学设计,而是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的各方面,对学生学习的个部分有组织的计划和设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一、注重朗读,提高教学效率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确实存在难度,学生甚至缺乏必要的停顿、断句的基本常识。由此,想学好文言文,自是困难重重。对此,笔者认为,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大声朗读、默读、集体齐读、独自诵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读法,都能对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不一样,而这些,学生是无从知晓的,就需要教师范读以正音。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能让学生读准字音,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从而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翻译全文,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其实,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能根据工具书,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大意。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再利用工具书进行逐字逐句地按顺序直接翻译;其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适当对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再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的要求,对直译出来的内容进行增补,使语言更加完整、丰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文言文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年号等等,不用翻译。

三、综合归类,举一反三

文言文之所以难,对于初中生而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文言实词和虚词来看,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虚词则因其用法不同而意思也不相同。例如:《马说》里的“食”字和“其真”一词:“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两个“食”字的读音、词性及意思均不相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个“其真”的意思也完全不同。虚词的难度更大,一个虚词的用法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相关规律,降低学习难度。如常见的“之”字,其用法很多:作代词,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等;作助词,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作动词,译为“去、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但是这种用法很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此类知识要善于归类、总结、积累,切实掌握其用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切不可忽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教学方法,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27-01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选择的文言文作品都是十分经典的,这些作品对于改善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因此,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互动教学法

建构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主要强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索与交流,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不单单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文言文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角色互动。角色互樱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交换,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尝试让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授课者的角色。例如,在《出师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组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归纳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常识等语言现象,并且推荐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进行讲解。教师在每个小组讲解完后稍加点拨即可。第二,表演互动。初中很多文言文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表演互动来体现互动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例如,在《塞翁失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善术者之父以及其他角色,设计扮演“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设计扮演“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等。这些情节与语句都是人物性格的精髓之处,学生将其捕捉并且通过自己的演绎与表达展现出来,这样不单单可以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词汇,同时还可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与文章内容,积极主动开展学习。

二、诵读教学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看似传统,但是对于当前文言文教学来说十分有效。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大多句式整齐,押韵上口。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形成一种情感,有助于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与主题思想。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只有认准字音,读准字音,才能够体会文言文抑扬顿挫的音律美感。在正字音的过程别要注意文言文中出现的异读与通假字情况。例如,《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者,阳夏人也”,其中的“夏”读作“jiǎ”,并不是传统的读法“xià”。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注释。学生初读时难以透彻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就可以初步了解大致的含义,降低诵读的难度。例如,《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鸿鹄之志”,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鸿鹄”是什么意思,在诵读时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这时可结合书中的注释“鸿鹄,即为天鹅”来理解,“天鹅”的对应者为“麻雀”,而“陈胜”则对应“佣耕者”。如果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注释,那么即使教师不进行讲解,也能够对文言文的含义与中心思想了解大概。在采用诵读法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范读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教师范读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范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让学生参与。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例如,用笔标注教师范读中停顿、重音的地方,关注教师范读的韵律、节奏以及声调。第二,读得声情并茂。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有丰富的感情。例如,范读《出师表》,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教师的声音略带哽咽,加上投入的表情,可以让学生陷入对文章主题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深思中。

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十分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互动法、诵读法外,多媒体法、情境法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6)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国拥有灿烂的文化,想要吸收古文化的精华,就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一定要懂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和现代文教学对比来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状况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分离。教材中编写的文言文内容,和农村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多数文言文所写的内容与故事情节通常为如今的农村初中学生所没有经历的,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重视文言文自身的特点,不考虑农村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计文言文教学,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由陌生逐渐地转变为排斥。致使文言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

二、提升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对策

注重知识的积累,扩展迁移。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学习,而不注重积累,要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判断一个学生文言文功底是不是很强,不能只是看其是不是能够把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熟读,而是看其能不能运用所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就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迁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例如,对《五柳先生传》的学习,语文教师就可以把《桃花源记》中部分内容进行对比阅读,然后是朝现代迁移,将文言文里的词义和现代汉语词语相结合,进而有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把握。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文言文教学对于农村教学来讲更是一个难点。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只要可以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就应该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求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相信农村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7)

一、有效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文言文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学生首先要对文言文课文感兴趣,才能够保证教师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并收到实效,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一般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例如设置情景模拟、讲故事比赛、穿插历史典故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上课之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例如在讲解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首先开场白:“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语文课前,我们先来学习一首歌如何?”,这种打破常规的开门见山的方法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为了想知道教师葫芦里卖什么药,肯定都会异口同声说道:“好!”。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高度关注下,将相关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二、开展因材施教、形式多样的文言文教学

初中文言文知识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演”。例如在讲解《核舟记》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不同小组朗诵不同段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深度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活动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乐”元素。例如在讲解课文《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将江涛演唱的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动听的流行歌曲中领悟课文主题思想。通过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求知欲;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写”元素。

三、指导学生开展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朗诵文言文课文,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文言文规律和古文韵律,熟知其内容和知识要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首先从字音练习开始,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生僻字和古今异义字,还有一些比较绕口的句子,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口误和断句失误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文言文字句读音指导,提高他们驾驭文言文语句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墨子的《公输》这篇文章时,教师在组织学生朗诵课文时,“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这一句中的“滑”字是一个通假字,它在古文中不是读huá,而是读gǔ音。此外,在《陈涉世家》这篇文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句中的“被”字也是一个通假字,它的读音也不是beì,而是要读成pī。初中文言文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特殊字、语句的发音技能等,同时加强对学生对这些语句的读音、朗诵停顿、朗读语气等的训练。要围绕提高学生的朗读发音标准水平,来合理设置朗读训练任务和课程,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朗读情感,加深他们对文言文背景故事和历史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全体朗读等方式开展朗读训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古文意境,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背景图片等方式来培育浓厚的古文朗读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文言文学习自信心,并及时发现朗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指导他们改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针对文言文内容难易性和长度来合理制定朗读时间,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充分尊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营造宽松、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有效扩展学生学习知识点。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教师的知识权威容易受到学生的质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真实客观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们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培育轻松、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解新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堂预习作业,让学生自行了解课文背景、作者和文本结构等,也可以让学生来讲解部分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疑难知识点,畅通全文意思,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质疑、提问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思考、踊跃提问,对一些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只要学生分析合理、论据充分,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出错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敢于表达自身观点的勇气,再对其的回答内容进行点评,帮助其了解错误原因。长久下来,语文课堂就会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好文言文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手段,本文只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更多的同行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来。

篇(8)

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通过更多地接触和熟悉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更好地熟知和了解,才能被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吸引,对自己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使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增强。教师要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使学生轻松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把文言文和现代语言相互融合理解,结合古人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文化表达特点,使学生被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深深吸引,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文言文知识。

1.初中学习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

1.1初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初中教师的教学办法是逐字逐句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文,总是过多讲述,不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是一味接受教师的答案,把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写在文言文的注解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思考任何问题,只是呆板地死记硬背。教师没有让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作用,逐渐形成教师讲学生记的死板教学方法。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学习兴趣较低,造成文言文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吸引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力量,不能让学生产生对经典知识探索的兴趣,学生不能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使得学习变得死板、无趣。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改变,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对文言文知识能更透彻理解,从而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长期的、机械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文言文的情绪。

教师的教学办法、教学活动不能激发学习的探索欲望,长久下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反感情绪,不愿意了解文言文的知识内容。在长期的、机械的学习中学生提不起精神,对文言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不能走入作者身处的情境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放弃了文言文的学习,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道障碍,学生没有更大的动力跃过这道心理障碍。教师要从心理和实际困难两个方面关心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增强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和理解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锻炼磨炼意志。

1.3教材中文言文知识不全面,内容不够广泛。

初中文言文教材内容不够全面,只是摘要优秀的部分让学生学习,学生不能对文言文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起来会有一些阻碍。教材内容的限制使学生对文言文部分内容不能完全明白,影响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以外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更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通过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从而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使学生积累更多文言文知识,明白更多道理。

2.学生学好文言文知识的解决办法

2.1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与文言文知识拉近距离。

文言文知识与我们的时代相隔较远,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教师要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入古代情境中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文言文内容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比如《醉翁亭记》,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政治背景,作者当时所处的年代的历史情况,使学生更能了解作者要抒发的情怀,对作者的表达手法更加惊叹,优美的文字使学生更乐于阅读和记忆。对文章中描写的美丽景物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景象,使其更有画面感为文章增加生机和活力。教师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感受、所思所想勇敢表达出来,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更有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使学生真切进入画面中,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学习更有信心,对文言文知识有更熟悉的感觉,从心底增加对文言文知识的热爱。

2.2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不断掌握所学内容,使学生更主动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成长中不断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互动学习当中,在优美的字里行间感受古代人们的智慧,古人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深刻的理解,一个成语就能讲述一个历史典故,到处可以发现古人智慧的头脑,让我们可以参考和学习这些优秀的艺术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2.3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古代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

初中教师用丰富的语言能力把学生带到文言文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在意境中对文言文课文的了解。教师用优美的朗读方式把学生带入课文化的意境中,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文字魅力,学生在意境中用心感受作者的思想,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在思想和意境中提高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加智慧。

2.4教师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能力。

教师积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文言文的了解和探索中,学生更能被中华传统的美德和文言文表现方式吸引,使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受用终身。教师传达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独立学习和进步,真正爱上文言文这一古典的传统文化,从中提高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

总之,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心智更成熟,理解和表现能力更强,教师要真正做把文言文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美德,更好地继承和发挥古典文化的精华,影响更多的学习和探索古典文化的魅力。相信通过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生一定会对文言文知识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理解优秀的文化知识,让我国的古典文化发挥独特的艺术魅力。

篇(9)

初中学生应该锻炼的语文素养是全方位的,虽然文言文的学习有难度,教师与学生还是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提升一个境界,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增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由于文言文和我们生活中的用语差别甚大,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提高语感。文言文虽然拗口,但是它的本质还是语言,学生们要通过大量的朗读,学会正确的断句和理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宜的调整或改变教学的节奏和方法。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要增加总结归纳的环节,教会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不要死记硬背。通过这样的几个过程,学生们会慢慢的对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注意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来说,关键就是文言文的诵读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熟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文言文朗诵比赛,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课本当中文言文的朗读比赛,对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拓展一些课外的文言文进行朗读,比赛完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告诉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投入感情,把握好文言文的韵律,把文言文当中所蕴含的情感朗诵出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经常让学生起来进行朗读、范读,通过长时间坚持朗读,培养文言文良好的语感,对于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14-01

一.农村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八十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为了解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于2015年秋季学期设计了一份问卷,对灵川县潮田乡初中及海洋乡初中两所学校七至九年级学生共952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1、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环境欠佳。从问卷问题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环境调查统计表”)反馈可知,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文言图书拥有量很少,71.6%的学生家庭文言图书拥有量是2册以下,62.3%的学生从未选择文言文类课外读物自由阅读,这样的教育环境及阅读习惯制约着文言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2、尽管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篇目已经进行了筛选,但许多内容和情节往往是现代农村初中生没有亲历、没有听说、不能理解的。同时许多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农村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学文言文,使学生不能产生亲切感,实用感,对文言文产生疏离的心理。

3、农村初中教师教授文言文教学手段生硬单一。调查发现:高达68、8%的农村初中学生知道要多学文言文,却只有13、5%的学生喜欢学文言文,平日里教师授课要求学生机械背诵多,死记词句翻译多,理解朗读少,探讨赏析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好学。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教师以为初中是义务教学,学生只要粗浅的了解一点基本知识点就行了,忽视文言文教学向课外迁移。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踏在薄弱的文言文教学这块“薄冰”上负重而行,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谈何容易啊。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五字教学法”

课标指出: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中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业十六年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探索出一种“导――读――议――记――用”的文言文“五字教学法”,它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条有效的教学思路。

1、导。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必须缩短二者距离。要学好文言文就要特别注意一课之始的“导入环节”。例如教《孙权劝学》时可以利用“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导入;教《木兰诗》时,利用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导入……以此来营造浓厚的走进古文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读。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重视文言文的朗读,指导学生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带着问题听读。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有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可以是有关文中重点人物重点句子的识记的等。

(2)学生自由仿读。仿第一步的读法,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译读。教师指导学生读懂文意,概括大意。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注解,口译原文,在此环节上可强调运用口译的“留、替、调、补、删”五字学习法。

(4)读出语气和感情。这是在以上几步的基础上对文言文的朗读提出的最高要求。

3、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议”的过程中体会丰富的感情、感悟深沉的思想,理解精巧的结构,品味优美简约的语言。

(1)让学生在课堂上评价他人朗诵的断句、感情到不到位。通过朗读教师可以清晰的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并且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评读中不断进步。

(2)让学生为全班同学讲解课程。学生通过对文章知识点的整理,会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

(3)让学生对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可以通过书面或是口头的形式分享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

4、记,即积累。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从古典文学中优选出来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变化多样的词义,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篇(11)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的语言,记录了我国文化中最灿烂、最辉煌的历史文明。我们作为中国民族的一分子,需要且必须传承这一文化瑰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文言文,又要学好文言文。但是当前的文言文呈现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常年凄凉景象,其教学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现状。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上存在的偏颇。由于文言文久远的年代性,相对于白话文、现代文的学习来说,学生会遇到更多的语言障碍。因此,多数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上,片面地强调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翻译,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沉闷、单调,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有时候,为了单纯地赶进度,直接将现成的翻译和答案教给学生,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字词,更是得过且过。教学中严重忽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枯燥。多数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依旧是采用传统的“串讲”模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前奋笔疾书,不知所云。课下只能是对着笔记,死记硬背,效果平平。虽然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大剂量”地、华而不实地“灌输”罢了。

2.学生学习现状。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是决定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一大影响因素。就目前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阅读上的陌生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久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的语境和环境,学生在阅读、学习和使用中都会产生语感陌生、语境不明的情况,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导致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较差;其二,由于文言文基础知识,技能淡薄,在翻译文言文时,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接触部分的文言文,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对于很多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文言文语法,依旧似懂非懂,在翻译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三,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方法不恰当。在多数学生看来,文言文的学习无非是为了应对高考,忽视文言文的文化内涵、阅读美感等,功利性太强。片面的文言文学习认识,衍生学习过程中不恰当的学习方法。

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对在培养学生了解、接收名字的文化传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此重要的教学作用,绝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存在的。因此,高中语文老师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和探究,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拥有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端正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欲望。

2.创新教学方法。传统串讲式的教学模式死板、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花费经历大,时间长,而且收效甚微,因此,要实现文言文的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创新教学方法。

(1)课前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之一,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高耗低效”的问题,课前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一些准备的内容和时间放在课下进行,高效地利用课上的每分每秒,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预设中要特别考虑课堂的引入环节,切实做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探究。完成课前导入,接下来就是课堂的教学阶段。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拥有初中学习的基础,虽然高中难度加大,但是很多学生依旧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注释自主学习文言文。因此,教师可有效地利用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在小组探究中,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切不可“荒废”。

(3)教学验收。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之后,各小组的组长负责对于整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书面的表达,对于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并挑选其他组员,进行其他字词句的翻译。之所以要挑选其他的组员进行翻译,一方面是为了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提高自信,另一方面可全面地了解小组合作的成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针对其中的疑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和细讲,为学生答疑解惑,画蛇点睛。

(4)总结归纳。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文言文也不例外,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越多,掌握的相关知识就会越丰富,在理解、分析和应用中会越熟练。因此,做好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文言文中,很多知识、句式用法都是相同的,教师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联想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应是因循守旧的,否则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认清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又要转变教学方法,将更科学、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