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辩论的论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典考题]
例1.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方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改为“_____”。
(2)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
解析:这是一场关于“汉语魅力”的辩论会,题干中不仅列出了正反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同时也列出了各自的辩词,从中可感受双方交锋的激烈。第(1)小题中用词不当的是“膨胀”一词,这个词语常用来借指某些事物扩大或增长,用来形容“学习的热潮”不妥,可改成“高涨”。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辩词应该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而反方中的第②句讲的是幼儿的学习负担,既不能证明反方观点,也不能反驳对方的观点。
例2.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
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理由。
(2007年嘉兴市中考题)
解析:题中的材料只是为你观点的提出设置背景,首先要认真研读朱永新、余秋雨等人的观点及理由,然后对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立场明确了,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阅读”的体会写出理由了。答案示例:1:设不设节日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我们大家要认同“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要加强阅读。如若不然,便是形式而已;如若认同了,一个国际读书日就足够了,何必再增设“嘉兴青少年阅读日”呢?2:其实设阅读日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意识,呼吁大家真正地读书,读好书。赞成增设“嘉兴少年阅读日”。3:阅读好的书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品位。没有阅读,那是我们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如何传承?赞成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
例3.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资料:
[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换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着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 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 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 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 父亲、师长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2007年陕西省中考题)
解析:要辩论首先得有辩题。辩论赛所设置的辩题,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应当是具有对抗性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同时要使双方都有话说,而不是明显一边倒,要使听众觉得双方讲的都似乎有理。解答这道题可以先选定“相关言论”中的一句,仔细推敲进而设置正反双方针锋相对的辩题。如选定第①句言论,就可以这样设置辩题:正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反方:白话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看过2006年世界杯吗?在2006年世界杯上1/8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黄健翔在解说到最后阶段时出现了“疯吼”现象。在比赛进行到伤停补时阶段时,意大利队获得一个制胜点球而挺进八强。解说员黄健翔因多年解说意大利足球而对意大利足球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由于兴奋过度,黄健翔在解说时用嘶哑的喉咙“疯吼”着对意大利的赞扬的话而深刻地抨击了澳大利亚足球。对于这一现象,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八)班同学展开的一场辩论赛的节选部分。假如你是反方成员,请写出你的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黄健翔是一个优秀的解说员。解说员不是机器,难免倾注个人的情感,可以理解。在演说比赛的过程中有如此的激情,能够带动全场的气氛,将比赛带入。这正是对足球这一充满激情的体育运动最好的诠释。
反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学校准备搞一次辩论会。现在由你担任辩手,请选择其中一方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50个左右)。
我的观点是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4.某校初二(1)班同学阅读了名著《西游记》后,对猪八戒这个形象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陈述?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所以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符合辩论格式,如有“我方认为”或其他表明观点的语句,同时观点要鲜明,理由阐述正确,符合语境。
2.示例:正方:利大于弊,网络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方便快捷,可以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对于青少年增长学识,不无裨益。反方:弊大于利,网络阅读囫囵吞枣,不利于深层理解;且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青少年心智发展有负面影响。
3.示例:(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事实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一、主评型。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
(一)以《时事开讲》为模型的对话式新闻评论。《时事开讲》作为我国第一档“个人化的新闻评论节目”①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是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并引发了凤凰卫视评论节目的成型。该节目采用两人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评论员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扮演的却是“发球者”的角色,因此评论员成为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凤凰卫视也因此成就了曹景行、石齐平、阮次山这些明星评论员。此外,这种模式的新闻评论节目还有《央视论坛》《新闻1+1》等。
(二)以《锵锵三人行》为模型的家常式新闻评论。《锵锵三人行》所表现的正是处于私密空间家人、朋友闲聊的场景。三个人,三杯茶,把大家关注的问题提出来,不设门槛,随意轻松地闲谈,甚至会经常跑题。这正是人们生活中每天都会体验的交流方式,跟家人聊天寻求一吐为快,这些话也是聊给自己听的。这也同样成为《锵锵三人行》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在家常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都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身兼“发球者”“踢球者”两个角色,主持人成为了此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有人评价《锵锵三人行》失去了窦文涛,也失去了它的品牌效应。苏州电视台的《三剑客》也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三)以《实话实说》为模型的沙龙式新闻评论。这里的《实话实说》是指早期由崔永元主持的以多方观点交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部分节目。这些节目坚守了“每周一个话题,每题一个热点,每点一次舌战,每战一道火花”的理念。这也正是沙龙式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一虎一席谈》《时事辩论会》以及央视新开播的《我的今日之最》都是沙龙式新闻评论节目的典型代表。沙龙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嘉宾是意见性信息的传播主体,主持人这时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主持人的不参与是为了保持辩论双方观点性信息的平衡,同时为现场嘉宾或者场外嘉宾预留第三方立场,最终使节目呈现出尽可能多元化的意见性信息。
二、述评结合型。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比例近似1:1,另一类比例近似1:4。笔者将比例近1:1且以两种信息交替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边述边评型,将比例近似1:4且以两种信息平行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述后点评型。
同时,一方面,依据承载节目内容主要传播符号的不同,将边述边评型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焦点访谈》为模型的调查式新闻评论节目。在这种模式的新闻评论节目中,画面是承载节目内容的主要传播符号,“用事实说话”的“镜头”是叙述性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另一种是以《新闻会客厅》为模型的新闻当事人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这种模式则是以声音作为承载节目内容的主要传播符号,叙述性信息主要是通过新闻当事人的“现场口述”来表达。
另一方面,沿用人们熟知的节目类型名称,将具备鲜明的主持人点评风格的述后点评型分为三大类:一是资讯组合类,以《中国周刊》《世界周刊》为典型代表。在这类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尖锐的点评外,节目新闻信息的特别组合为主持人的点评起到了铺垫作用。二是民生新闻类,以《1860新闻眼》《南京零距离》为典型代表,主持人通过“说新闻”,一语点醒梦中人。三是读报类,以《第一时间・马斌读报》《有报天天读》为代表。主持人
通过解读后的总结来树立节目的舆论导向。
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辨析
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所划分的两大类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时效性、审美性以及受众参与性等方面都具备各自的特点。
一、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要素辨析。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要表现为:
(一)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主要呈现“嘉宾核心式”和“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两大形态,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嘉宾核心式”体现在以《时事开讲》为模型的对话式新闻评论节目中。在这类新闻评论节目中,用“新闻评论员核心式”代替“嘉宾核心式”更为准确。另一方面,“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体现在家常式新闻评论节目和沙龙式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两者都需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节目的固定风格。
(二)述评结合型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主要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的形态。主持人在这些类型的节目中,既是叙述性信息的载体又是意见性信息的载体,虽然叙述性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同,但主持人(出境记者)对意见性信息的点评才是节目的关键要素。因此,主持人的点评与这类节目密切相关,是节目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辨性辨析。新闻评论节目中思辨的过程即是论点、论据、论证的构成过程。论点、论据、论证成立的基础是客观性。因此,新闻评论节目的思辨性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客观性基础之上的。作为载体的电视对新闻事实客观性的表述方式,因为声画符号的优势,以至于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更多用纪实性来替代客观性。新闻评论节目应以思辨性为核心,当电视的纪实性凸现时,评论节目的思辨性也随之被弱化了,述评类新闻评论节目就是其典型代表。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节目的思辨性将逐渐被凸现出来,而新闻画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思辨性深入发展的空间,因此,有声语言才是拓展节目思辨性较好的传播符号。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对话逐渐成为了新闻评论节目的主要表达形式。节目思辨性也并非因画面的缺失而失去了其依存的客观性,众多此类节目的成功说明主持人和嘉宾语言陈述方式的科学性能有效地保证事实的客观性。
因此,思辨性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其地位会越来越突出,发展领域也会随之扩大,表达手段更是多样化。目前,它既是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征,同时是所有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之本。
三、两类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与性辨析。主评型和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因为传播信息比例和节目形态的差异以至于受众参与性在节目中也有不同的体现。
当新闻评论节目的早期形态――言论性短评和政论片出现后,有学者归结了“以言论为主的电视评论节目在接受学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化”这样的结论,同时将原因定为“节目对事实的转述及其结论,使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内在要求基本不能实现。”②这种情形在《时事开讲》《实话实说》等一系列言论节目成功后得以改变。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其接受效果并没有弱化,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要求也得以实现。受众的“参与性评论”已经不是《焦点访谈》制片人赵微所说的“通过对记者提供的事实的理性思考,共同参与完成对事件的评论”,而是受众具备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在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随时听到受众的声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通过电话连线或者网上留言。
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受众的参与性依然通过提供事实来获得,受众更多是作为新闻当事人出现在节目内容中。此外,众多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的受众参与性还是有限的,主持人的单向主观传递,成为了这些节目的特色。
通过以上对两大类型新闻评论节目的评析,我们应该意识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将是多元化的,新闻评论节目间的区别将更加细化。只有综合各方面的要素深入剖析,才能找到打造新闻评论节目品牌的关键点。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栏目责编:胡江银
中图分类号:TN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1影视编辑技术的发展――线性编辑技术和非线性编辑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影视后期编辑的技术有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技术两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先单一采用录像机、磁带和刻录设备的“剪、辑”技术逐渐被由计算机系统操作的“非线性”编辑技术代替。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即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 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编辑”,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而线性编辑实际上就是通过录像机一对一或者二队一的台式编辑,录像机将母带上的素材通过电――电复制在另一台录像机上完成第二版复制,这中间完成的诸如出入点设置、转场等都是模拟信号转模拟信号,但是无法随意修改,一旦需要中间插入新的素材或改变某个镜头的长度,整个后面的内容就全得重新制作。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线性编辑而言的。他们两者都是影视制作后期编辑的重要手段。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不能跳跃进行,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带的线性记录为基础的,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而不能进行增删,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编辑。
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性能参差不齐,指标各异,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另外,大量的设备同时使用,使得操作人员众多,操作过程复杂,可操作性相对降低。正因为如此,非线性编辑目前被更广泛地应用在电视节目后期编辑中。
2 电视广告节目的特性
2.1 受众分析
广告传播的目的是针对特定的受众群进行宣传以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而受众群一定是小众人群,其具备区别于大众的共性特点。受众群的特性包括受众的文化素质、年龄结构、收入水平、生活圈和意识形态等特点。在制作电视广告节目前,需要针对销售产品的销售群进行特点分析,以此确定节目形式的播出方式,即称为策划。例如产品的价格、样式、用途、附加值的不同确定针对销售对象的画面选择和解说词编写,以达成视觉及听觉刺激,即素材选择。再通过编辑人员的素材选择和特效运用,将画面和解说词串联起来,将视觉和听觉刺激的过程统一起来,制作成完整的节目,即编辑。由此可见,电视广告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有自身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围绕特定销售人群开展,完成策划、素材选择和后期编辑制作的整个过程。
2.2 节目形式分析
电视广告节目单从节目形式上分析具备宣传性和商业性两大特点。广告的最初作用即广而告之,对销售产品的品质、内涵、公用进行宣传,让受众了解产品适合于自身的特性以刺激购买欲望,满足消费需求。因此,除了“告知”受众的宣传特性,广告节目还必须承担“推销”的商业性。因此,编辑画面和语言的特点,既要内容准确、真实,又要找准“诉求点”,放大产品的附加值,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附加值可以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心里价值等等。
由此,广告节目独特的特性决定了在编辑广告节目的过程中,应该把策划过程中的受众分析及节目的“主题”――要说明的具体内容,或者称之为“论调”确定好,才能在接下来的素材选择和风格确定中找准定位。“快、准、狠”地在有限的节目播出时间内把产品的诉求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完美结合起来,使得节目信息量最大、需求满足程度最高、播出效果最好。
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3.1硬件要求
同所有的影视节目的硬件要求基本一致,电视广告节目的技术设备除了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配置外,素材拍摄的摄像机和视频监视器也是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有相应的选择标准。但是,对于节目的艺术性处理上,即对素材的整合过程,需要对编辑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2软件要求
成功的电视节目往往是集体创作的结晶。高质量的节目往往是主创(编导)和协作(节目编辑)的协同配合。主创者与协作者的沟通往往是节目诉求表现的重要因素,好的沟通对于整个节目的创作和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双方的思维模式包括审美、技艺、沟通、态度都对一部作品最终的表现力起决定性作用,也必将影响到广告节目作品最终的商业性的体现。
由此可见,广告节目对于后期编辑的要求,更加体现在市场的分析上。在此基础上,广告节目的“广告性”被满足后,其“节目”的编辑作为有效表达方式来更好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一、光电编码器概述
光电编码器归属于数字式传感器的范畴,它集光、机、电与一身,借助信号转换完成测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光电编码器的应用不但越来广泛,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光电编码器的优点在于抗干扰能力强、结构多样、测量精确度高、分辨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等。目前,光电编码器在医疗卫生、工业生产、商务办公、交通运输等等诸多领域当中都有应用。不仅如此,微型的光电编码器还被应用于军用领域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军用装备的整体水平。
(一)光电编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光电编码器的构成
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光电编码器一般都是由光源、码盘、接收元件、放大电路、电源、接口电路、转换电路、角度输出接口以及测速接口电路等几个部分构成。
2.工作原理
在整个光电编码器装置当中,码盘是比较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贮存轴角绝对位置信息,一般都被固定于轴系上,并随着轴的旋转而旋转。通常情况下,码盘上刻划的均为同心圆码道,各个码道均是由扇形图案组成,这些扇形图案有分为透光和不透光两种,具体用来表示角度代表的一位变量。当光源经由码盘及副尺后会被光电接收器读取,由此可以转换为电信号,这部分信号经过放大电路之后,再通过接口电路处理便会进入到数据系统当中;当单片机采集到相关数据之后,会自动进行精码细分,同时对粗码进行二进制处理,使其转变为自然二进制码,然后以精码为基础,对粗码进行校正,最终形成总代码,并利用角度接口完成角度位置信息的输出。
(二)常用的编码方法
1.增量式编码器
这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光电编码器之一,这种编码器一般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就代表有一个增量位移,由此可以产生出于位移增量等值的脉冲信号,但却并不能通过该脉冲信号确定出增量的准确位置。增量式编码器虽然无法直接获得轴上的绝对位置信息,但能够获得相对的位置增量,其可以输出两组脉冲信号,这两组信号的相位相差为90o角,它们属于正交信号,通过对这两组信号初相差的判断,能够获得旋转方向,码盘旋转一周,便可以输出一个零位标志信号。
2.绝对式编码器
这是一种能够在任何时刻、位置均可以对机械位移进行测量的编码器,由测量所得的结果全部都是绝对位置数据,并且相同位置在断电再续电后测试的结果完全相同,正因如此,使得测试结果相对比较安全,一般不会丢失。最为重要的是,即便存在不正确的测量结果,也不会对后续的位置测量造成影响,换言之,绝对式编码器的可靠性更高。
二、光电编码器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一)光电编码器的具体应用
为了对光电编码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1.在轴转速测量中的应用
光电编码器不但能够直接对角位移进行测量,而且还能够对轴的实际转速测量。由上文可知,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信号为脉冲信号。故此,可以采用测量脉冲频率及周期的方法来对轴的实际转速进行测量。基于脉冲计数的轴转速测量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一,M法测速。该方法具体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内对脉冲的个数进行测量,以此来获取被测速度。通常情况下,应用该方法测量轴转速时,要求转速必须足够快,若是转速过低,则会导致计数值过少,这样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在应用中需要对此予以注意;其二,T法测速。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两个相邻脉冲的时间来对轴的转速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能够用于较低转速的测量,并且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分辨率。
2.工位编码
对于绝对式编码器而言,它的每一个转角位置全都对应一个固定的编码输出,如果编码器与转盘之间为同轴相连的话,那么转盘上的每一个工位所安装的工件也都有一个编码与之相对应。当某个工位转动至加工点位时,与该工位对应的编码则会由编码器输出给控制系统。举个简单的例子,对工位编码进行说明:想要使4#工位上的工件转至加工点位处等待加工,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带动转盘旋转,同时,绝对式编码器输出的编码会发生不断变化,假设1#工位的二进制码为“0000”,当输出由3#工位的“0100”转变为“0110”时,则代表转盘已经将4#工位旋转至加工点位处,此时电动机会自行停止转动。
(二)光电编码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使其对光电编码器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编码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机械制造水平较之以往大幅度提高,这为光电编码器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大体上可将光电编码器的发展方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系列化
由于各个领域对光电编码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光电编码器产品逐步朝着制造标准化和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型号产品的推出,可以使用户的选择性更多。
2.体积小型化
目前,国外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反射式光电编码器,其不但具备较高的精度,而且体积也非常小。而我国在编码器小型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应当将开发小体积的光电编码器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
3.可适应各种恶劣工况
由于光电编码器常常会在一些比较恶劣的工况下运行。为此,除了要确保编码器具有良好的精度之外,还应当使其具备抗冲击、耐腐蚀、抗高温、防震动等能力,这也将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
三、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使光电编码器能够在各个领域内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除了要加大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之外,还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相关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既要实现产品系列化,又要使编码器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得到应用,这对于促进光电编码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建宏.简易绝对式光电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和通讯方式[J].电气传动,2010(9).
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供电公司,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状态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襄汾供电支公司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流程,意在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最终使设备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
一、开展状态检修的意义
主要在于:(1)开展状态检修,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状态检修实施的结果是减少现场工作量,特别是减少了变电所全停的次数,因而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得以明显的提高。(2)能够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线损,且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节省了成本。(3)能够减少倒闸操作。在实施状态检修情况下,调度在安排计划时,为了使设备维护单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设备检修仍按春季适当安排;对先进设备或室内设备,在试验单位不要求试验的原则上不安排全所停电。对有两台变压器的110kV、35kV重要变电所,一般采用设备轮流停电检修而不安排全所停电。编制计划时,协调有关单位将定检予试任务和全年的送变电设备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进行设备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要求有关单位提报设备停电定检予试计划的同时,统筹考虑设备治理的具体内容,做到一次停电,一次完成。(4)能够提高人身和设备安全。通过状态检修减少了大量的停电检修和带电检修工作量,减少了发生人身事故的机率。由于计划检修时间比较集中,在2~3个月时间内进行,有时每天都有停电检修,工人很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人身事故的险情在系统内时有发生。状态检修由于减少了停电次数,减少变配电设备操作,从而减少变配电误操作的机率,对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十分有利。
二、状态检修的解决方案
(一)抓住设备的初始状态
这个环节包括设计、订货、施工等一系列设备投入运行前的各个过程。状态检修不是单纯的检修环节的工作,而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必须予以关注的全过程的管理。需特别关注的有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时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不应在投入运行前具有先天性的不足。状态检修作为一种设备检修的决策技术,其工作目标是确定检修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在设备运行之前,对设备就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各部件的出厂试验数据及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
(二)注重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
对设备状态进行统计,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对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举足重轻。首先,应用新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试验,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大量地采用新技术是必要的。但在线监测技术的开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决的。在目前在线监测技术还不足以满足状态检修需要的情况下,要充分运用可利用的在线离线监测装置和技术,如红外热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等,对设备进行测试,以便分析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其次,从设备管理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管理与技术紧密结合。建立健全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及时进行内容完整、准确的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新设备应用、新的运行情况出现及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等;各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缺陷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总结,分析重点是频发性缺陷产生原因,必要时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上报相应技术改造项目。
基于上述基础,应用现有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管理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资产为核心,以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主线,涵盖变电运行与检修、试验、继电保护、调度和安全监察等专业,涉及送电设备运行和检修管理、变电运行管理、设备定级管理、变电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修计划与管理、各类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设备的绝缘和化学试验管理、设备缺陷管理等的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要利用系统所具有的分析和统计功能,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比较高效的信息。比如断路器的切断短路电流的次数、变压器经受短路冲击的次数、设备检修的时间、历史上设备试验结果的发展趋势等。
(三)制订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流程
首先,根据采集到的状态信息,对变电设备状况进行评分,评分值可基本判断设备健康状况,并以此作为延长或者缩短检修周期的依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评分所依据的信息称为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运行工况、预试数据、缺陷、检修、在线监测数据、家族缺陷等。对设备健康状况评分,目前采用综合分析,加权计算方法,实施百分制评价,对一些重要状态信息合理选取加权系数,并通过分析计算,提高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基于对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经济、合理的维修、试验计划。设备检修的目的是通过检修消除设备缺陷,恢复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出力,保证设备在检修周期内稳定可靠运行。对此要积极探索,结合安全性评价、反季节性预防措施、反事故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计划中有关检修改进的项目,初步形成一些状态检修原则和规定,产生基于设备状态检修理念的试验、大小修计划,对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做到了有的放矢,减少了检修工作的盲目性,大幅度减少检修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可用率。襄汾供电支公司从2009年开始试行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几年来逐步完善了状态检修制度。制度规定了状态检修的原则、参量、状态信息的选择和维修、试验策略等,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指导。
修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语言形式。修辞格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人们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修辞格的运用,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人们的情感世界更加生动精彩。修辞既是人们对语言的创造使用,那在形式上就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变异,也就是说,修辞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异性,包括对语法的变异、语音的变异、文字的变异、逻辑的变异以及词语搭配使用的变异。
一、语法变异
修辞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不像科学语言那样要遵循语法规范,艺术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语法规范的超越。“语法以表达理性为唯一目的,而修辞则以表达情感为主,为了表达情感,修辞往往不受物理之真的限制,而描绘的是心理感受,描写的是心理宇宙之真,不是物理世界之真。”①例如:
【1】大雨初晴的地面就像天堂的舷窗突开,楼前楼后的几片水洼地,镜面一样,里面却是天,异常清澈的天和云。以前路面也有过积水,可是,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天堂窗景的感觉,好像连路过的风,都屏住了呼吸,呵护着水洼地面的至清至净,它纹丝不动。仿佛你一伸脚,就踏到了天堂。 (小说月报《豌豆巅》)
这样的语言描写,如果从语法的角度看,它必然是不规范的。就像句中的“风”,它会“屏住呼吸”吗?“风”怎么懂得“呵护”呢?这样的句子不符合事实,但却符合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它表面上不符合物理之真,但它却创造了一个忠实于审美主体的情感世界。语言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在心里的内化,它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既有理性的,也有情感的。人对世界的感知总是因人而异,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能创造出这么新奇的语言。
二、语音变异
在修辞活动中,语言表达者经常会利用语音的变异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在所有的修辞格中,双关和飞白是利用语音变异的典型代表。如:
【1】风吹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花李花落。
棒打烂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 (《刘三姐》)
【2】凯蒙寝具,为“梦享”而生。梦享中国,“五”动全城寝具文化节! (云南信息报)
例【1】中,“桃”、“李”、“锣”与地主莫怀仁请来同刘三姐对歌的“陶”、“李”、“罗”三个秀才的姓同音,刘三姐利用双关中的谐音双关,狠狠地奚落和嘲讽了这三个蠢秀才,表现了刘三姐聪明、直率的性格。例【2】中的“梦”与这个寝具名称中的“蒙”谐音,这既是为名称作解释,也是在为品牌做宣传,可谓一语双关、一举两得。例【2】中的“五动”与“舞动”是飞白的用法,这里把“舞”写成“五”,一是暗示活动时间是在五一劳动节期间,二是暗示活动期间全场五折,这样的广告,真是对语言的极度创新,让人充分体验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文字变异
修辞格在使用过程中,对文字的变异是很常见的。这种变异在跳脱和成语的活用中比较普遍。如:
【1】 余荩哀求般地说,让我走。又说,放了我吧,放了我们吧。可那西窗的斜阳……(不过是海市蜃楼,无望的幻影,你就看不到吗?余荩心想。) (小说月报《流动青楼》)
【2】 一个大反派倒下了,兔死who悲还真的很难说。动辄就说who之大幸,既失之天真,也有麻痹大众之嫌。 (云南信息报《兔死who悲》)
例【1】中使用的修辞格是跳脱,该用文字表述的部分作者却用了“……”来描写,让人有了遐想的空间,言尽意不尽,生动的反映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绝望和烦乱的思绪,使人回味后才能得其意于言外。例【2】中使用的修辞格是成语活用。“兔死who悲”是从“兔死狐悲”抽换而成的,用来分析死后国内各界的反应,可为形象生动,让人耳目一新。
四、逻辑变异
语言大体上可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范,而艺术语言则是对语法规范的违背,它服从于情感逻辑,符合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比如移就和通感。例:
【1】他只是那么不声不响的,像一股温暖的微风,使大家感到点柔软的兴奋。(老舍《四世同堂》)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修辞格对逻辑的超越。“兴奋”本是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作者用一个“柔软”来修饰它,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但这样的语言却显得那么新颖、形象,它比那些符合逻辑的语言形式更能打动人心,更有生命力。
五、词语搭配使用的变异
很多情况下,修辞格会对词语的搭配使用进行调整,组成很多看似无法搭配的句子,但细细品味,我们便能体会到语言那种富于变化的“个性”。例如在拟人和拈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修辞格对词语的灵活运用。例: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是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是时时袭击我的心……(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2】这个冬天总是下雨,淅淅沥沥的,到处湿漉漉,这又湿又冷的冬天似乎把什么都冻住了,连爱情也冻住了。 (琼瑶《彩霞满天》)
例【1】中写“悲愤”时用了一个“袭击”,这是拟人的手法,两者本来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可往往这种超常搭配更能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把作者的那种悲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用的是拈连修辞格,说冬天冻住了一切,也冻住了爱情,这就使得整个语言有了一种跳动的灵性,也多了一份美感,让人遐想无限。
总之,修辞格以它特殊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创造了另一个语言天地,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超越了科学语言的规则,体现为一种对语言的变异性、创造性。在修辞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语言的灵动魅力,修辞的语言是一种跳动着的、有生命的语言。
参考文献:
漫画的电影化演变
漫画的电影化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当文字在画面中出现,并甘为画面组成一部分的时候,平面图画中就出现了声音,这种视听化的转变绝对不是巧合,而是叙事的需要。18世纪末欧洲的一些单幅的讽刺漫画里就出现了以文字代替对话的形式,随后传入美国,美国人理查德?奥特考特改进了这一手法,将文字置于一个画框中,并应用在其多格漫画《黄孩子》中。这种符号化的表达象征画面中的声音和语言,不仅增加了阅读趣味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漫画的交互功能,给读者带来了虚拟的听觉体验。1933年东方色彩出版公司的MaxwellGaines为了更好地利用印刷设备闲歇的空档,决定翻印已出版报纸中的连环漫画,用大幅纸张印刷并折成8页,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漫画书《连环画大阅兵》诞生了,而且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第二年该公司又出版了《驰名连环画》,以此开启了以月刊形式出版的漫画。紧接着国家期刊公司于1935年2月出版了《新趣漫画》,该杂志用原创角色贯穿始终。1938年DC漫画公司推出了《超人》,其顿时成为全美无人不知的虚拟漫画英雄。漫画终于从报纸上的幽默小丑角色中脱离出来,并且不再为其到底是“绘画还是文学”而苦恼,因为它是一种独立的视觉叙事艺术,而绘画和文字只是它辅助叙事的工具,并非其本体属性。就这样漫画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传媒,不断推陈出新,几年间大量的漫画角色问世——蝙蝠侠、神奇女侠、绿巨人,连环漫画成为好莱坞影片的重要改编素材,不仅为出版、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还影响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英雄”“超人”等都成为那个时代美国的代名词,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心中。相比较而言,早期的故事漫画似乎更近于一种图像小说,因为它的画面构成仍然受到普通绘画的影响,没有过多的镜头表现,只是对故事的纯粹转译,在动感十足的视听艺术迅速崛起的年代这必然是一种倒退。1947年日本的手冢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在漫画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沉闷构图布局,借用电影拍摄中常用的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配合画面来表现故事剧情,抛弃了原有的固定格局,通过充满形变的画框对读者进行心理暗示。另外拟声词、拟态词的出现,更为漫画凝固的瞬间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使漫画变得充满视听动感,利用点线面的构成传达出丰富的感官享受(包括听觉、味觉、触觉、感觉)。类电影漫画(MANGA)的出现,带动了漫画的发展,直到今天漫画仍然拥有大量的粉丝群,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独特的表达视听的模式,使那“没有声音的声音”和“没有运动的动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类电影漫画的未来
在审美立体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新艺术门类的产生,为其提供了创新和传播渠道,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艺术形式,人们感受与接收艺术的方式都随着时代在改变。而市场法则的作用则催生了以大众审美趣味和消费导向为转移的流行消费文化的产生。当代的消费文化以图像文化为主导,在其无孔不入的渗透下,视觉乃至视听艺术都面临着改革的转向。自苹果公司推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来,流行文化中强调人性化的呼声从未休止,伴随新媒体设备的研发,电影、漫画也开始向互动化和多感知化发展。借助数字特效合成技术,漫画很快研发出新的表现形式——动态漫画。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类似于动画的视频短片,在原有的单格图片的基础上加上了镜头的推拉摇移,并且其中角色有简单的肢体语言,最后配以旁白、对话、背景音乐、声效等音响效果,使得漫画由虚拟视听转向了真实的视听体验。2005年,《电锯惊魂》动画版由师门电影公司制作,这是一部由电影品牌衍生出来的新视听漫画;而2008年首映的长达123分钟的《守望者:动态漫画》将动态漫画荧屏化,以电影的形式重新解构了漫画的本体特性。华尔街一份期刊曾这样评论道:“华纳兄弟尝试了一种利用公司漫画资源创造新价值的方法,他们创造了一种能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的视频形式的漫画。”可以说,动态漫画的出现模糊了漫画与电影、动画之间的界限,这种转变的本质原因在于视听化叙事更适合大众理解阅读,能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真实视听体验。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这个新兴事物,创意咨询师吉奥福利则认为动态漫画纯粹是个实验品。其最大的发展问题在于,它的市场受众群几乎是不存在的。虽然在形式上,它兼备了漫画与动画电影的特点,但却没有明确对“动态”的需求动机,这种PPT似的图片切换和原始动画般的简陋动作,其实是阻碍了漫画自身的画面隐喻性,使其在与动画、电影等视听艺术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在阅读传统漫画时,读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镜头之间的衔接,凭借想象为角色赋予动作和声音,这种对封闭知觉的勘探被粗糙的补件动画破坏,减弱了阅读漫画时自我创造的。但对一个新兴事物投以苛刻的眼光是不客观的,为此我们需要给动态漫画更多的时间进行修整改造。2010年,IPAD问世,无疑给了动态漫画一个新的展示空间。随着数字交互体验的不断完善,漫画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动作表现,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实现漫画、动画、游戏共生的艺术形式,这开启了新的阅读模式,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的阅读习惯,使受众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阅读”。将游戏的交互体验融入到电子的阅读,使漫画有了新的发展契机。2011年,一部动画短片《莱斯莫先生的奇幻飞书》现身于各大动画节,短片描述的是一个书迷进入一个藏书馆,馆中的书本都被赋予生命,可以飞翔、跳舞、演奏钢琴。如果说这个片子的编剧并无特别出彩之处,那是因为它的出现只是一个铺垫。同年在iTunes开售的同名互动应用程序,实现了剧中对书的一切幻想,用户可以依据剧情的发展,通过手指的滑动制造刮风效果、为天空上色、按曲谱演奏钢琴,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说短片是对电子书时代的一个隐喻,而这个应用程序才是实现这个隐喻的幕后操刀手。这款互动应用模糊了静态绘本和动画电影以及互动游戏之间的界限,它的出现绝对可以引领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如果一定要为它定名,笔者认为animangame(带有交互体验性质,有一定动态效果的漫画)最为合适,即为animation(动画)、manga(现代漫画)、game(游戏)的复合形式。它的出现颠覆了漫画单一的视觉艺术形式,避免了动态漫画中呆板的动作模式,为阅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体验。但需要我们给出答案的是,这到底是一种动态的交互漫画还是具有漫画特征的交互游戏?通过对类电影漫画演变过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受到了大众的消费观念以及传播媒介的制约。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漫画从起初利用视觉符号引发多感体验到现在的视听真实化,从表现形式上越来越倾向于电影艺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漫画实际上是众多消费文化中的一员,因此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增加自身的用户体验便成为它的目标。所有目的只为了满足大众对图像叙事艺术的渴求,因此类电影漫画走向视听交互化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趋势。
编辑工作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编辑专业的岗位职责,要求编辑必须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编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是以杂家、评论家、信息的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随着大众传播模式的转变,媒介制作者队伍中的编辑也应重新定位。因为编辑工作是以编辑学为基础的,而编辑学所反映的内容,已跨越、渗透到各学科领域,所有学科的内容以及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无不与编辑实践密切相关。编辑学是研究范围最广阔的一门横断学科。因此,编辑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转变传统的编辑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一名编辑应该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立体型,多维网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获取相关的新知识,并且能够消化、吸收新知识。
2 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现状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节目是声画结合的艺术,一则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离不开解说、同期声与画面的有机搭配组合。然而,我们每天看到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声画结合上却时常有缺陷,削弱了应有的宣传效果,比如,有的电视新闻节目解说词滔滔不绝,节奏很快,而画面却在慢悠悠地推拉摇移;有的画面出什么解说词就说什么,造成严重的声画重复,使观众得不到更多的信息,没有新鲜感;还有的是声画严重脱节,解说与画面各走各的路,使观众不知所以然;也有的是画面与解说都不按自身规律运行,画面支离破碎,前后重复,解说就事说事,无主题无重点。更有甚者,画面胡拼乱凑,没有主体,解说结构混乱,语病百出……除去这些具体问题之外,有时电视新闻节目在整体编排上还有疏误,如缺乏整体性、板块性,没能使各档新闻节目按新闻规律规范地采用不同序列进行科学合理地编排,整体宣传效果自然下降。上述这些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由,编辑工作薄弱是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重采轻编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了,必须认真审视编辑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其工作内涵,尽快增强编辑意识,强化编辑工作。
编辑活动本身是社会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精神产品生产的最后阶段。精神产品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不仅需要作者(记者)要有自觉意识,更需要编辑在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严格把关。因而,编辑这个“守门员”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审稿、选稿和修改加工上。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电视大众传播这一专业活动中,使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的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删改、取舍、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在单个性画面的基础上构架成完整的系统的声画结合的电视节目的物化劳动的过程。可以说,前期拍摄和稿件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后期编辑来修改补救,而后期的编辑工作如果不到位,则会使前期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益。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对电视新闻节目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各级电视台要真正重视新闻编辑工作。这就要求电视台,特别是基层市(地)、县电视台,真正把新闻编辑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改变重采轻编的做法。这就要选用新闻理论扎实、新闻编辑业务过硬、具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作编辑工作,并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给他们创造学习与提高的条件,不但在电视台内部而且要在全社会树立编辑高于记者的思想观念。其次,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编辑要养成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良好习惯,不断地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地学习掌握党关于新闻宣传的新要求、新课题,不断地学习掌握新闻专业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能,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新闻宣传相关的其他行业的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本领,完善自己的编辑知识结构,尽快从“为人作嫁”的编辑中解脱出来,成为编辑学家。编辑在审阅和修改稿件时,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就是说新闻宣传应该是有灵魂的,灵魂就是思想、观点、路线、方针等,每一则新闻稿件也是应该有一个新闻核的,要宣传什么,就首先要运用科学态度来分析、观察和处理,并有所取舍,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客观事物及其所体现的思想要求和当前形势结合起来。如果只有新闻事实而没有思想,新闻就缺少核,缺少灵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只有运用创造性与超前性思维,编辑才能发现并揭示稿件中新闻事实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产生新的独创的思维成果,从而把一则普通的新闻稿件修改加工成优秀电视新闻作品。
一是要准确定位。广大的电视编辑要充分认识到,电视节目不仅要提高收视率,更要注重发挥电视节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广大的电视编辑要始终坚持,高唱主旋律,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要通过编辑电视节目,引导广大的电视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促进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作为电视编辑要身体力行,要不断增强电视节目的时代性、艺术性和政治性,要严把电视节目的质量关,要坚决抵制那种单纯片面的追求收视率,而放弃艺术性和时代性的错误作法,切实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广大电视编辑要冷静地分析和研究当前电视节目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业务能力与电视传播要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进一步提升电视编辑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电视媒体发展的要求和电视节目制作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增强自己导演策划电视节目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导演策划能力,要多多选取那些受众易于接受,能够引起受众兴奋点和关注度的电视节目形式,不断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编辑应当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对于记者反馈的信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将更好的电视节目呈现给观众,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编辑要进行自主创新转变,将自己培养成从优秀编辑到“全能型”专业编辑的转变,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记者一起,共同为受众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向上的电视节目,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辉.信息时代期刊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的转变.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70-01
一、古典题材与现代性
古典,一般指古代人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富有那个时代显著的特色。古典也可指典故,这与时尚文化是相对的。就目前而言,追求古典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大多是青少年,老年人则更重视传统文化。一般而言,“传统”具有世俗性,而“古典”则具有权威性,“传统”与“古典”之间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别。中国古典文化一般具有温柔清丽、庄重含蓄的特性,我们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看来,改编古典题材的舞剧大多都是从古典文学里选取出来的。
中国传统舞蹈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的变异,二是精神气质的变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出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变化,也体现出传统舞蹈在新时期的一种自我调整特点。因此,传统舞蹈“现代化”的“现代”不应狭隘地理解为西方现代舞的“现代”,而是现在式的“现代”,这是一种时态意义上的现代化。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给传统的舞蹈加入了现今的思想观、道德观、世界观。随着人们三观的变化,注入其中的现代化思想也将随之有所改变。要想对一个古典题材进行改编,就必须打破其原有的故事架构,注入新的理念,从新的组织中得出一个新的故事结构。
二、古典题材改编的现代性舞剧
(一)舞剧之《游园惊梦》分析――从故事情节解构出发
舞剧《游园惊梦》是上海金星舞团由《牡丹亭》改编而成的一部现代舞剧,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舞剧分“闺塾惊梦”、“写真离魂”、“魂游冥誓”、“冥判回生”四幕,以剧中男女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极其浪漫的爱情为主线,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讲述了一个至情至爱的故事。
该舞剧将西方思想与东方文化经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嫁接,使其不单是一个舞蹈形式,而是在肢体语言上加入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情节,使其更加现代化。如,第一幕“闺塾惊梦”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情感,把生活化的动作进行丰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感悟、动作,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给旧的事物注入新的灵魂,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更贴近现代人思想的人物。
(二)舞剧之《贵妃醉酒》分析――从人物视角入手进行重组
舞剧《贵妃醉酒》由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改编而来,分三个部分:“输液”“条凳在行动”“我扮贵妃”。通过对杨贵妃华丽唯美形象的改变,表达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解剖、氧化、浸泡,从而建立出一个两种不同时代文化的对视。
这部舞剧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时过境迁的种种变化以及人性的一种病态。当一名带着眼镜的老学者推着整车的垃圾食品上台时,一名200多斤的女演员从中肆意取食,这样的场景突显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原本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趋势,在现今看来却是啼笑皆非。种种对比,表达出了人们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
三、对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的建议
通过对这几部舞剧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舞蹈编导中古典题材的现代性改编的几种方法:
1.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从形式上出现不同。还有就是剥层:对故事人物的真实以及人性上的逐层剥减,发掘出更深层的情感,不过“剥”的程度是根据编导自己的视角,会更主观一些。
2.借事言志。借故事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对比,或是辅助。方法基本上是对原有故事的扩展或是将故事的另一面展示出来,但后者大多是个辅助或贯穿的作用。不过在改编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一定的逻辑思维,既然大多数的改编都是反映人的种种行为,那就不能太过,不能超出人们的正常思维,扭曲人性的一面。太抽象的表达就脱离了现实基础,那么也就不能正确表现出人性的一面。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当语音、诗词、音乐都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时,人们便以舞抒情。面对中国繁多的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主要是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形式上出现不同。注意人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难以琢磨的,准确地抓住一种细微的感情,是可以展开许多连带的人生哲理或人性的另一面的。人性与现实生活是相互依附的,脱离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要注意将二者的关系进行适当的改编。
参考文献:
[1]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19-02
一般的保护级电流互感器参数选择,是在故障时通过互感器的最大短路电流不应超过其准确限值电流,在该电流下互感器的复合误差不超过规定值。随着系统容量不断扩大,变电站低压侧系统短路电流越来越大,某些特殊负荷(如35kV站用变)正常工作电流较小,在这些设备出口短路时(短路位置如图1所示),短路电流可能达到正常工作电流的数千倍,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通常按负荷电流选择,以便于测量和保护整定。这样确定的互感器在短路时需要承受数千倍的短路电流,铁芯可能严重饱和而影响其传变特性。若电流互感器按在短路故障时不饱和条件选择,则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将远大于负荷电流且需具有较高准确限值系数,这将造成电流互感器投资增加以及保护整定计算困难、测量精度难以保证,这在正常负荷电流较小的回路的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始终是一对矛盾。致使设备选择面临两难的局面。
1 站用变保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通常220KV变电站共配置2台容量315kVA的35kV站用干式变压器负责给全站交流负荷供电(如图1所示)。
1.1 变比选择过小可能引起保护拒动
按额定容量计算,站变高压侧一次额定电流为5.2A,这是按变压器满载计算出的数据,实际工作电流还要小。若仅按负荷电流的大小来确定保护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对于35kV侧的电流互感器,选择10/5A的变比就足够了,但35kV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很高(约20kA),如果当电流互感器和站变高压侧绕组之间发生短路时,则短路电流倍数高达2000倍,在此电流的作用下铁芯严重饱和,CT的二次绕组传变的电流波形极度畸变,一次电流大部分转变为铁芯励磁电流,以维持磁通的平衡,严重时二次侧只能产生波形很窄的尖脉冲电流(如图2所示)。
而目前的微机保测一体化装置的采样频率较低,都是利用一定长度数据窗内的若干个采样数据计算电流的大小,如果二次侧电流波形畸变成很窄的尖脉冲,在一个数据窗内可能仅采样到少量几个点的真实故障数据,其他各点采样值均接近于零,这样计算出来的故障电流肯定偏小,难于保证过电流元件能正确可靠的动作,有可能造成站用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及定时限过流保护拒动的事故。保护装置拒动后,只能主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经延时动作切除故障,扩大了停电范围,失去了动作的选择性。近年来在35kV系统中,曾经出现过在电流保护计算灵敏度很高的情况下,发生保护拒动的事故。
因此仅采用按负荷电流的大小确定保护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参数在实际工程中是不可行的,还必须同时考虑保护安装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和互感器的负载能力与饱和倍数来确定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1.2 变比选择过大造成保护整定困难
考虑到35kV系统侧的短路水平,增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实际变比选择了800/5A,但增大变比则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
(1)由于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过大,造成实际二次电流过小,不利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监视,使电流互感器二次断线难以检测。
(2)目前国内主要继电保护厂商的站变保测一体化装置的电流保护启动元件的整定值范围一般为0.5~100A(CT的二次侧电流为5A时),而变比为800/5A时。高压侧二次额定电流为0.0325A,就算高压侧过流,过流保护的电流定值无法达到0.5A。
在我院设计的220kV变电站中已出现数例因站变高压侧变比选择过大而造成保护整定计算困难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抬高定值降低灵敏度的方法解决.
2 配置电流互感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于站用变压器的容量远小于系统的短路容量的情况,出现大的短路电流流过CT的情况完全超出了其正常工作范围,单靠改进二次保测装置来适应这种不正常状况并非长久之计。
2.1 限制一次短路电流水平
一次系统初步设计时应设法限制短路电流水平,新建变电站的低压侧可采取装设限流电抗器或主变低压侧分列运行的方式来限制短路电流,使站变高压出口短路时的电流不至于过大,以某220kV变电站为例在主变低压侧两段母线并列运行时的短路电流为27kA,而采取分列运行时短路电流水平可以限制在20kA左右,此方法无需增加设备简单有效;采用加装限流电抗器的方式,虽然可以将短路水平降至预期水平,但是需要增加设备投资及变电所的占地面积,目前已投运的220kV变电站低压侧很少有采取装设串联电抗器来限制短路电流水平的,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选用准确限值系数高的设备
可以与生产厂家协商,选择准确限值系数更大的电流互感器,这样可以降低电流互感器一次额定电流,以满足保测装置的测量精度的要求,经对国内电流互感器制造水平现状的调研,以容量315kVA变压器为例,当选用准确级为5P80的电流互感器时,变比可以选择250/5A,此时额定准确限值一次电流为80×250=20kA>18.98kA 满足短路时的测量误差小于5%的要求。但是要使短路电流达到额定电流80倍而准确度不变,要求二次电流随一次电流成正比变化。这样,必须电流互感器铁芯中的磁通不能达到饱和,更不能过饱和。为满足这一要求,铁芯材料的导磁性要非常好,且铁芯截面要做的非常大才可以。尤其二次容量要求大时,铁芯更应如此,如要求达30VA或者更大,按上述要求生产出的电流互感器,其体积非常大,不适合在35kV开关柜狭小的空间内安装。
2.3 减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
相关试验表明[3]CT的二次侧负载对保护能否正确动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CT的二次负载接近等于零时,即使一次侧电流很大,CT也不会饱和。实际工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小CT二次侧的负载。
目前微机保护的交流电流回路的功率消耗在二次额定电流为5A时不超过1VA/相;额定电流为1A时不超过0.5VA/相,可以忽略不计。CT的负载主要是二次连接电缆的电阻,将保护装置下放就地安装,大大缩短了二次电缆长度,减小了互感器的负载,减小了CT饱和的几率。
因功耗正比于电流的平方,将二次额定电流从5A降至1A,在负载阻抗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二次回路功耗降低了25倍,互感器不容易饱和。但减小了CT的二次额定电流也会对保护装置产生负面影响,二次电流减小后,则须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同时考虑设备价格时,在CT一次额定电流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二次额定电流选用5A为宜。
2.4 采用新型电流互感器
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全面开展,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和数字式保测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CT不含铁芯,它在一次特大电流下不会有饱和的问题,在大的动态范围内能保持良好的线性特性,因而其二次侧能正确地反映一次电流的数值,从几安培的小电流到大至数十千安的电流均能准确测量从而提高了保护动作的准确性,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站用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问题。但由于制造工艺和造价的限制,光CT并未得到全面的应用。
3 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计算
目前已有人专门做了试验研究[3],以探究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时二次侧所接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动作的问题,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反应电流有效值、平均值的继电保护,如整定值不超过互感器准确限值电流,即在互感器饱和前能保证动作,则电流继续增大的过饱和情况下仍能保证保护可靠动作,而对于微机保护能否正确动作是和每个周波的采样点数有很大关系,当微机保护采样率为每周波36点,能保证保护可靠动作。当采样频率为每周波12点时,建议过饱和系数不超过6.5。当采样频率为每周波18点时,建议过饱和系数不超过13[3]。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并不需要要求CT在短路电流下完全不饱和。
下面以某具体工程为例说明设计计算过程。
站用变容量315kVA,额定电压38.5/0.4kV,UK%=6.5站用变高压侧出口短路电流为Isa=20kA;站用变压器保测装置选用南瑞继保RCS9621型,每周波采样24点,电流互感器变比选择200/5A、5P20级,二次额定容量10VA,3s热稳定电流50kA,动稳定电流125kA。
(1)计算过饱和系数为Ksa=Isa/(Kalf×Ipn)=5,在试验结果要求的范围之内,虽然在一次侧20kA的电流作用下CT会饱和,但是能保证保护可靠动作。
(2)二次负载校验,保护装置功耗按0.1VA,接触电阻0.1Ω,二次联接电缆按长度为2m,4mm2的铜导线.计算二次实际负载为2.82VA
4 结语
35kV站用变高压侧出口的短路电流很大。为了保证在高压侧出口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至于造成CT严重饱和,确保电流互感器可靠工作,CT的变比不能选得太小。但由于站用变压器容量相对较小,高压侧正常工作电流很小。因而CT的变比又不能选得太大。太大会导致CT的二次侧电流很小,从而直接影响保护装置交流的采样精度和整定。然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希望能选用变比既能保证过负荷时测量精度的要求,又能在出现大短路电流时也能实现电流的正确传变的电流互感器,这就希望能制造出小变比、高准确限值系数、高动、热稳定性、体积小的电流互感器。由于受到制造能力的限制,目前国内市场还没有符合要求的相关产品。但文献[3]的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工程中尤其是出口短路时是允许CT饱和的,保护的采样频率满足要求,就能保证正确动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 866-2004,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但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沈从文无形中也深受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中国正统文化的影响,其创作明显是站在传统男性中心话语立场上来叙事的。这一点,从小说名字“丈夫”就可以反映出。作家着力表现和塑造的核心人物是“丈夫”。从通篇小说来看,也完全是以“丈夫”的眼光去打量周围世界的。小说其他人物的出场和存在,都是围绕着“丈夫”这一核心叙事人物来架构的。围绕丈夫,写了在花船上做“生意”的妻子老七、“小毛头”五多、掌班大娘、“独眼睛”水保、醉鬼兵士、查船的巡官等。小说叙事的聚焦人物是丈夫。丈夫到“花船”看望做“生意”的妻子老七,自己作为男性的意识和尊严一次次被践踏、亵渎和丧失,终于从蒙昧麻木走向自觉醒悟,痛下决心带着妻子“回转乡下”。小说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丈夫”的微妙心理变化。“丈夫”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的震动,成为作家着墨最多、最精彩的地方。最后小说写道“男子摇摇头,把票子撒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捂着脸孔,像小孩子那样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将“丈夫”的心理描摹推向了。极度压抑和身份“失语”的“丈夫”,其男性心理围栏在这一刻彻底崩溃。在这里,“丈夫”既是实指,又是虚指;既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写照,又是一个精神群像的象征。“丈夫”无名无姓,对水保称自己为老七的“汉子”,船上的五多叫他“姐夫”。文中又有“这种丈夫”“这样丈夫”的表述。“许多年青的丈夫,在娶妻以后,把妻送出来,自己留在家中安分过日子,竟是极其平常的事了。”看似概念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实质上却反映出了湘西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小说反映了沈从文一贯的人性思想,表达了自然人性的复苏回归,透露出灵魂深处的悲哀和无奈。透过“丈夫”这一形象的塑造,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湘西男权(夫权)文化的失落。因此,其人性视角的背后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话语色彩。“沈从文使用的,是‘男性中心’社会里男性观察异性的眼光”,“沈从文对两性关系,几乎始终是由男性方面估量的”[2]。当然,这是无意识的,恐怕连沈从文自己也未必能意识到。但小说叙述无形中回避了人物悲剧的真正主体,即在男权话语主宰世界中身体沦为工具和人格倍受践踏的妻子“老七”。同时,还有像“老”“皱皮柑”的大娘和“小毛头”五多那样的生存在湘西下层社会里的悲惨女性。
而这一点,在黄蜀芹根据《丈夫》改编的电影《村妓》(1996)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电影与小说相比,改编前后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人物表现重心发生了偏移。在小说《丈夫》中,沈从文重点表现了丈夫这一人物形象,作者对妻子老七始终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甚至没有过多正面的描写,也没有表现鲜明的矛盾冲突,而是围绕着丈夫的心理变化展开情节,侧重对丈夫的心理刻画。而在电影《村妓》中,作为女性导演的黄蜀芹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把镜头更多地投向了“老七”这一角色。电影深刻剖析了湘西社会下层女性的悲惨命运。导演黄蜀芹在改编电影时,有意对片名做了一次大“手术”。不再以“丈夫”来命名,而选择以“村妓”为电影片名。这种片名的变化,顾名思义,明显更偏重于对女性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影里,导演将镜头更多地投向了“老七”这一角色,影片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偏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偏移?这与黄蜀芹导演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探索有关。影片将它的叙事视角转向女性,对女主角老七、鸨母五婶以及船上的少女帮佣五多进行了深刻的形象刻画,突出了女性作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悲剧命运,突出了反抗传统礼教的主题,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得作品的社会意义更为深邃。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七为了家庭选择到花船上。除了老七之外,人老珠黄的鸨母五婶为了生活也曾经在花船上,五婶虽已容颜尽老,但依旧怀念年轻时曾经风光的日子,从箱底翻出曾经的金主送给她的腰带(在湘西,是属于男人的贴身之物,送给女人表示想拴牢这个女人),无限缅怀。小说中那个“还只想到梦里在乡下摘三月莓”天真的五多,在影片中也被塑造成一个终日梦想着长大“做生意”的少女,时常偷擦老七的胭脂、偷戴老七的腰带。女性形象塑造之外,原著中的水保,“是一个和平正直的人”“一个道德的模范”,有着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善良性格,“受人尊敬不下于官”。但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水保和鸨母五婶因为想得到张老板的钱而变得利欲熏心,他们却想让老七嫁给张老板。另外,电影中还有意增加了一个张老板的客形象。导演对人物形象重新“创造”,都是基于电影主题表达的需要。视角立场嬗变的背后,深刻反映了黄蜀芹的价值导向和艺术 探索。
说:“改编不单是技巧问题,而最根本的还是一个改编者的世界观问题。每一个改编者必然有他自己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它总是要反映到改编的作品中去的。”[3] 黄蜀芹是一个具有自觉女性意识和鲜明艺术个性的导演。女性导演的独特身份,赋予了她先天性的角色意识和性别观念。黄蜀芹曾言:“电影要拍出个性来,就要融入导演的自我,这首先有性别,性别中再有个人。如果‘性别’都迷失了,怎么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呢?”[4] 她追求电影艺术的个性化表达,并认为个性首先来源于导演的性别。在她看来,女性导演应该有女性意识,影像叙事的视角也应该有“东窗视野”。“如果把南窗比作千年社会价值取向的男性视角的话,女性视角就是东窗。阳光首先从那里射入,从东窗看出去的园子与道路是侧面的,是另一角度,有它特定的敏感、妩媚、阴柔及力度、韧性。女性意识强烈的电影应当起到另开一扇窗、另辟视野的作用。”[4] 所谓“东窗视野”,就是女性视角。在这个形象化的比喻中,隐含着黄蜀芹对电影女性视角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体验。其中融入了身为女性导演生命个体,所体味到的被压抑、被遮蔽的女性经验。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拨和颠覆,是个性化的艺术探索和创新。黄蜀芹独特的女性身份、张扬的女性意识、敏锐的“女性视角”,使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女性经验纳入自己的电影艺术世界里。与小说不同,电影《村妓》唱出了一曲女性主义的凄婉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