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银行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1 11:58: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银行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银行学论文

篇(1)

与学生学习极具关联的自身因素可从两方面去分析。

1、基础水平。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效。考察途径主要有:第一,高考成绩。以高职类经济管理专业近三年学生为例说明。2009年招收21人,最高分为428,最低分为376,均分约394.6;2010年招收23人,最高分为420,最低分为350,均分约388.3;2011年招收35人,最高分为408,最低分为360,均分约377.6。高职生三年均分比同期师范生均分相应低约26.3、27.6、29.6。第二,观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听讲、查阅笔记、课堂训练,以及师生交流等普通方式掌握学生水平。了解到学生基础水平相对薄弱,与同期师范生有一定差距,并且伴随高校扩招,整体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

2、心理特质。

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一,兴趣爱好。通过问卷调查、交流等方式,发现高职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专业课程缺乏浓厚兴趣”,到弱校上学,无非是高考分数太低,抱着只要混到一张文凭就行的消极态度而做出的被动选择。第二“,自悟”程度。禅宗有语,叫做“自渡(度)自悟”,反映的是学习者的自省程度。高职生普遍缺乏理想追求和明晰定位,不知如何奋斗进取,不知在新的教育阶段学什么,怎么学,是比较“迷茫、困惑的一个群体”。

(二)教师状况。

定西师专自建校以来一直从事师范教育,教师在学校转型过程中,他们的弱势就暴露出来“,会动口不会动手”,知识领域显得偏狭。引进的高职专业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人才较少。目前,现有教师只有依据发展形势及个人兴趣,通过短期培训、自学等渠道实现转型,承担高职教学任务,但是还未完全摆脱偏重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因而难以完全胜任高职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任务。

(三)学校状况。

学校在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最大局限是实训资源不足。如《银行学》,由于缺乏实训资源,特别是校内模拟实验室处于空白,实际操作无法开展。一般采取的外向型实践方法,却受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制约,几乎没有可能,操作技能的培养很欠缺。实训资源的建设还有一定的滞后性。

(四)社会状况。

目前的社会现象对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首先,社会氛围。追逐功利却又轻视诚实劳动,不公正、不公平等负面现象严重地冲击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不学习,不上进,却要求享受奖励成果的气氛在弥漫。其次,就业形势。整个国家就业形势很严峻,招考几乎吸引了所有学生。招考脱离本专业,强调公共基础,导致学生早早在二年级时就基本放弃对专业课学习,几乎人手一本各种版本的辅导书。

二、教改的关键是创新

教改就是革弊推新,化困促学。《银行学》教改应该做到:

(一)明确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指引教改方向。首先,明确目标。课程目标就是培养从事金融服务的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其次,科学定位。一是普及金融知识,高职层次的理论传授,如总理指出的“普及金融知识”就行,做到简洁明了,浅显易懂;二是突出技能训练,它是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要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加大实训资源建设和加大实训强度。总之,教学定位要做到简说强练。

(二)创新教学。

要将培养目标切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成为教改的重心。

1、选择适宜的课本,并不断更新。

课本是学习的主要依据与参考,为此教师要做好:第一,选择适宜的课本。首先要熟知各种版本的教材体系、特点、内容、新旧状况、适合对象,对其全面把握;其次,进行选择。目前所选用曹毅主编的《货币银行学》,相对其它版本比较适合高职生学习水平。该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是:内容简洁常识化,适合“普及型”理论教学;按照国际体系编写,使教学有方向、有针对;金融理论与经济生活联系密切,操作性、实践性强。第二,适时地更新补充。《银行学》讲解货币及货币运行的基本知识,而金融业务的创新很快,使得课程的更新特色更加明显。课本的编撰往往有一定的时滞性,不能够完全满足学习之需,如电子银行、网上交易、理财产品等先进内容在课本中缺失,而这些金融现象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已很普遍,所以教师还要关注现实生活,进行资料搜集,适时的补充更新。

2、创新教法。

教学要顺应形势,新颖的教法是体现教改的重大举措。

(1)前提条件。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作为《银行学》课程教师应该做到:第一,培养职业习惯,密切关注社会财经,及时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了解货币与经济运行动态,这样才真正符合学科特点,在授课时能够做到说理有案、以案说理、案理结合,同时,还能丰富教学内容。第二,搜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各种业务资料,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加强教学的真实、直观和丰富。

(2)创新教学方式

第一,把握语言特性。语言是信息传递工具,它的特性不容忽视;课程内容就是源自真实生活,所以要把握语言特征,力求通俗形象,富有时代气息。如讲解通货膨胀概念时,就可用日常菜品的上涨为例,使用“逗你玩”、“辣翻天”、“算你狠”、“唐高宗”、“将你军”、“向前冲”“,直升机”等网络词语和大众化语言,说明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及程度。第二,教法新颖可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方法有:其一“,沙场点兵法”。就是在学生已有一定水平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自学,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己有;然后,确定一到二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将自己的知识展示演练;最后,在部分学生各陈己见评价后,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得失,这样学习更有实战性和针对性,是理论与技能的并重训练。其二“,周立波音乐总结法”。海派清口的一大特色就是将所讲的内容,在最后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配以新词演唱。如课本第二章“信用与利息”,在学习结束后,突破课本“要素总结法”,采用流行歌曲《黄土高坡》,改为货币版,词唱为“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市场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讲信用,还是算利息,都是为了钱,为了钱……”在轻松诙谐中去加强记忆。其三,“情境模拟法”。这是为克服实训基地与条件的局限而弥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时,以结算业务为例,找出几个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往来的银行和客户关系方,进行实际结算操作,训练事项包括单据的准确填写、账务的划拨等流程,强化操作技能。其四“,外向型”学习法。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实践最佳场所,但会拒绝学生实践,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学生要利用自己经常到银行存取小额款项之便,善于搜集出具在柜台上的单据;观察营业员的业务操作;询问一些业务知识,因为银行大力加强金融创新,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打出各种广告,介绍业务,急于促销,所以利用这种便捷,获取信息,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渠道。

3、揭示本质,培养兴趣。

通过内容挖掘,揭示出课程本质,就是如何赚钱,可谓“生财之道”,符合现代学生的价值观,能够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

4、构建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改也有着极强的助推作用,也需要教师用心经营。

(1)融洽教学关系。

高校普遍存在的师生关系状况就是互不了解,双方仅是教与学的机械组合。对此,教师,尤其是对于转型的教师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学生交流,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说“法”,教师的历史就是学生的现状,师生走过基本相同的道路,学习心理大致相似,一般存在该学的时候不爱学,爱学的时候不知怎么学等一系列成长中的困惑。交流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心智特征与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消除对“外行”教师的排斥感,同时也树立自信、自强,明确奋斗目标。融洽关系使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外界人脉关系。

每个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同学、朋友等人际网络,建立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良好关系,他们大都具备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很强,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深刻理解金融与市场关系,务实性很强等优势,是个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型的教师务必抓住机遇,一旦遇到自己不能完全理解,甚至空白的知识时,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会大有收益,诸如计算利息日期时“算头不算尾”,单据填写“十万”大写为“壹拾万”等等这些课本中空白的业务常识;甚至,建立校企合作,邀请他们进入课堂,辅助教学,弥补教师缺陷。

三、教改评价是归宿

一切教改的成败得失应该有其检验标准与方法,应该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正确认识评价意义。

评价是对教改工作效果的一种检查机制,通过它可以明确认识到已取得的进步,还需改善之处,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同时又起到督促与监管的作用。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学关涉到各方利益,因而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由学生、同业、社会及其教师组成,每个评价主体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每个评价子系统从不同角度反映评价结果,共同形成评价的总体结论。在设计时,考虑评价主体认知的差异性,学生评价主要由在校学生构成,突出学生的满意度,同业评价要突出教改的特色与创新,社会评价突出就业人员岗位技能的强弱,教师的自我评价更具综合性。

(三)评价内容合理化。

目前,一般的评价体系由教学态度、授课内容、教学效果等多项一级指标组成,每个一级指标之下又设二级指标,虽然比较全面,但显得过于笼统。课程评价体系遵循一般课程体系以外,还应有不同课程特点的指标,不应该一个评价体系全部使用,而是做到一般与特殊的结合,高职类的评价更应突出技能训练指标。

(四)评价方法灵活性。

只有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够全面反映教改质量。克服以前评价模式单一呆板,预先通知评价对象等弊端,可实行文本与网络相结合;实名和无记名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直接考核与间接考核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问卷相结合等广泛形式与渠道,灵活实施,并将其设立为一种长效机制。

(五)评价结果真实性。

评价结果要实事求是,特别是面对问题或不足时,应该抱着指出缺点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发展,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的正确态度进行。坚决革除把评价流于形式,照顾情面,担心指出被评价者太多问题或严重问题,对其以后的考核、晋升不利,从而出现秘而不宣或评价空泛的陋习。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问题要解决,优点要继续发挥。

篇(2)

2从教师反馈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是主体。就教学含义的实质而言,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这个教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所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关键核心就是“人”,需要以人为本。目前高校教学反馈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反馈,但是教师自身作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本身对于教学的反馈途径较少。这主要体现在:①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较少,只能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答疑和作业环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有反应、课后会参与答疑和讨论的只是部分学生,教师对其他学生了解较少。甚至只能通过导员来间接接触,直接交流情况较为少见。②教师对于学生反馈情况了解不及时,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通过层层环节才能转到任课教师手中,时效性较差。对此,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上教育以及最新兴起的“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致,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从实验教学提升金融学专业教学质量

从高校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应该联系到金融业行业背景,密切关注金融业改革动态和各种发展变化,不断推进金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此,金融学专业在实验教学上加大了力度,并将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①建立金融实验室,购入了丰富的金融数据库资源,与强大的硬件资源一起,为学生实验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金融专业相关软件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对金融专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并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金融学专业与实际金融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在金融实验室中,通过先进的硬件资源,及时准确的传输资本市场的实时动态数据,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模拟操作,增强了他们的证券分析能力。每年的模拟炒股大赛,不但吸引本专业同学,还吸引外专业乃至其他学校同学参加。保险软件引入多项真实案例,丰富同学们的保险知识,并锻炼他们开发险种的能力。理财软件使得同学们能够分析个人理财情况,并出具相关理财报告。②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环节,在多门课程中,新增了实验环节,使得同学们了解了课堂内容如何实际应用,并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并促使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实验环节,不仅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原始创造力,金融学对学生的理性思考和逻辑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实验,可以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推演逻辑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③在四周的教学实践环节,用整块的时间对同学进行某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实训环节虽然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但为了突出与现实接轨的特色,保证了综合业务实训的模拟仿真性好、实用性强。实训的内容与做法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和现实情况,设置了“真实”的岗位和流程,设计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的方法,准备各类“真实性”的软件、数据、资料、合同、点钞纸等等。通过设计灵活的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的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训练任务。

篇(3)

音乐是通过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是通过组织化了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音乐的手段是音响,文学的手段是语言;音乐长于抒情,文学善于描写。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但经细致研究,不难发现,两者在表现特征上却体现出某种一致性,即文学艺术中所具有的语言性、情节性、冲突性、抒情性等品性,在音乐艺术中也有所体现,音乐艺术突显出的文学特质,使得音乐艺术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学品性。

一、音乐的语言性

语言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文学的美蕴藏在语言的含义之中。音乐虽然不是直接以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但音乐同样具有文学语言的特性。音乐的语言就是声音,声音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音乐的美就存在于声音自身之中,音乐的语言也同样依靠音乐的音响因素来体现。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曾经这样说:“人们常常抱怨说,音乐太含糊,耳边听着音乐,脑子却不清楚该想些什么;反之,语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但对于我,情况却恰恰相反,不仅就一段完美的谈话而言,即使是只言片语也是这样。语言在我看来是含糊的,模糊的,容易误解的;而真正的音乐却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胜过语言……。”①可见,作曲家已把音乐当做一种崇高至极的语言方式,认为音乐的语言是无限丰富的,认为文学语言的表达有局限和晦涩难懂。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其小说《春潮》中写道:“我们无法描写萨宁读了这封信后的内心感受,没有一种言辞可以充分表达出这些深刻而强烈的并且是不太清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只有用音乐才能把这些感情表达出来。”②其中,文学家肯定了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联,同时也指出了音乐语言的超越性,那就是音乐中不仅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内容,而且音乐还具有比语言表达更多的可以提供想象的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语言不仅只停留在语言能够表达的范围内,而且是具有更为丰富、更为深刻内涵的语言。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音乐艺术的语言性特征得以显现,使得音乐中的文学品性更为突出。

二、音乐的情节性

情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素。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有故事情节及情节的展开。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和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由来和发展都是围绕着人与社会和自然等客观世界的联系而进行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虽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情节表现,但同样具有表达情节的特性。音乐作品无法具体地展现某种情节的发展过程,但音乐所展示的情节是一种建立在象征、模仿、表情和暗示基础上,同时与人们的内心相通,并将人的联想与想象活动渗入其中的表现过程。

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们有共同的表现题材,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示的是一连串现实的客观事件所造成的不同的错综复杂的情节,而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曲是利用那些富有象征或暗示意义的情感因素来展开情节。莎剧的故事情节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身在两个世仇家族中,他们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结为夫妻。罗密欧因杀死朱丽叶的表哥而被迫逃走,朱丽叶在劳楞斯神父的帮助下以假死来拖延时间,并派人通知罗密欧前来搭救。后因送信人未能及时赶到,罗密欧误认为朱丽叶已死,其悲痛万分拔刀自尽,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自尽也以死相随。莎剧中的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是按照文学的结构逻辑展开的。而交响幻想曲则依附于奏鸣曲式的结构过程将故事的情节一一展现出来。乐曲首先是庄严、暗淡,略带沉思和忧郁的引子,随后由强烈的切分音的粗暴节奏和带有惊慌和凶兆的不协和和弦构成的呈示部主部,紧接着是明朗、温柔和富有幻想的呈示部副部,紧张、激烈的展开部,最后是热情、激动的再现部以及悲怨、凄婉的尾声。这是一系列的音乐事件,而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音乐事件时,实在无法判断故事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这些事件只能与人们的内心相通,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将想象和联想活动渗入,音乐的情节也随之明确而具体地显现出来,由此,人们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富有情节的文学性内容。所以,情节是音乐的文学品性的又一体现。

三、音乐的戏剧性

戏剧性,就是矛盾冲突所造成的戏剧化效果,它是文学的重要因素。戏剧性好象只是文学的专属,其实音乐中也同样存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体现文学的戏剧性特征。

音乐的矛盾冲突与文学的矛盾冲突在表达手段上有所不同。文学的矛盾冲突是通过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闯入,导致事态急转直下,或者由两种对抗的力量造成鱼死网破的斗争。莎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矛盾冲突就是由一系列事件的闯入造成的。其悲剧性起源于两个家族的敌对关系,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两个敌对家族的背后竟出现了一对痴情的恋人。当罗密欧失手杀死朱丽叶的表哥被迫逃走,朱丽叶又面临迫嫁的关头,这时,第一个戏剧出现了。危急关头,劳楞斯神父设法帮助朱丽叶,这使矛盾得到了缓和,使第一次冲突平息下来,实际上平息后的冲突中却孕育着更大的冲突,以至酿成最终的悲剧结果。音乐的矛盾冲突是通过音响中所包含的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来展现的。其突出地体现在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与复调、和声的手段上。奏鸣曲式的呈示部是由主部与副部这两个相互对置的部分构成,这就好象矛盾的提出;展开部使呈示部的主题发生变化,使其不稳定,就好象矛盾被激化;再现部使主副部在调性上得到统一,使音乐又趋于稳定,好象矛盾的解决。这种矛盾冲突和解决的戏剧性过程正是奏鸣曲式的结构支柱。除此之外,复调的手段也能很好地体现音乐的矛盾冲突。在布拉姆斯《悲剧序曲》的呈示部中,高声部是充满着热情气息的木管乐器的三连音,低音部却是布满阴森气氛和带有疑惑的问句,低音部仿佛对木管热情的主题提出挑战。由这两个主题表现的冲突正是此曲悲剧性展开的关键因素。再有,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再现部也表现出类似的冲突。高声部由木管和弦乐用很强的力度奏出一个果敢的主题,而低音铜管却嚎叫一般地在下方吹出一个绝望、哀婉的音调,好像一个勇敢的“我”和一个绝望的“我”的真情对白。和声手段也是表现音乐冲突的关键因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甜美、幸福的呈示部尾声之后,一个突如其来的不协和和弦打断了人们平静的思绪,音乐随之进入了紧张、剧烈的斗争场面,通过和声手段,引发出两种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从而体现音乐的戏剧化。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中的冲突无法展示出敌对关系,却能暗示这种敌对关系相持的形态;它无法告诉人们是什么样的事件闯入,但却能体现这种事件的意想不到的力量,这种形态与力量就是音乐的冲突,是音乐戏剧化的表现。

四、音乐的抒情性

抒情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学的抒情主要表现在表达情感、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三方面。文学作品对情感的表达是丰富而深刻的,所以,抒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音乐虽然不是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来表达感情,但音乐的抒情性是音乐艺术本身最为突出的特征,同时,也是音乐的文学品性的突出体现。

音乐的抒情不象文学的抒情,文学的抒情往往有具体的对象,音乐的抒情是通过音响把抒情内容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特别是纯器乐曲,它似乎是作曲家所有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集中体现。柴科夫斯基曾经写道:“你怎样能够表现在一部器乐曲时掠过脑际的一些漠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由,而且充满了生活中的所有经验,通过音乐倾泻出来。”③可见,音乐的抒情性超越了文学。音乐包容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音乐的抒情更富有内涵。这是文学语言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音乐的抒情主要是“借情抒情”,即借客观的描述来达到主观表达的效果。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楼台相会一段音乐中,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对奏就是梁、祝互诉衷肠、依依惜别的情感表达。这段音乐就是借助了某种客观的情绪气氛的描述,来象征主观上的情感交流。前面的“情”是情绪气氛的体现,是客观的“情”,后面的“情”是内心情感的体现,是主观的“情”。二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再者,音乐的抒情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加以解释,它与人们的心灵相通。然而,一旦联想介入音乐体验的过程,这一系列概括性的表达则将闪现出文学性的抒情内容。

综上所述,音乐与文学含有许多共性因素,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特征。音乐具有的文学品性,使音乐的内容丰富多彩,意味无穷。

注释:

①萨姆•摩根斯坦.《作曲家论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

版社1986年版第77-78页。

②钱仁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引自《音乐研究》1983

年第1期第30页。

③冯•梅克.《我的音乐生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版第116页。

④王次昭.《音乐美学新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年12月。

⑤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9月。

⑥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篇(4)

一、前言

现今的高校对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及效果的评价、隐性课程的评价。但是在评价实施的实效性、客观性、针对性等方面各高校有所不同,并且侧重点及均衡性方面各校也有很大的差异。受传统“三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课隐性课程的教学一直不被重视,从而也造成许多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体育隐性生课程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学校体育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所获得的体育教育性经验的总和。它重视体育环境对学生的潜在作用,主张利用环境中的各种体育教育因素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许多教师只是重复教材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没有培养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的技能和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联系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隐性课程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对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体育教育,则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明确方向嘲。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具有开展早、人口多、水平高的特点,特别是中国女排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处于世界领先行列。高校实施公共体育课程“三自主”选课以来,选修排球课的学生大都是对排球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面对越来越多选修排球课的学生,以及他们浓厚的学习热情,排球教学当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密切关注课堂中隐性课程因素的影响,提高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是造就一代有竞争力、创造力、高素质的各类有用人才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当代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地为祖国:[作五十年奠定坚实良好身心基础的平台,塑造健康之体魄、陶冶健全之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大学体育的最终目标。通过长期的运动实践和体验,大学生不仅形成了对身体健康与身体活动的正确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同时还将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学体育的归宿是:促使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习惯,奠定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石。从当代大学体育的目标和归宿可以概括出高校公体排球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排球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增长才智。培养学生进行排球运动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排球锻炼的价值,让排球运动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三、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外在表象

(一)讲解老女排历史,增加竞技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迁移

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学生态度品质教学迁移相当普遍。教学中对中国排球历史、特别是“女排五年冠”等内容的讲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初学技术的练习中学生对自己和对同学态度,能对忍让、礼貌、耐心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教师精炼的技术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严谨的处事态度和精益求精的风格。竞争是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竞争,从而有助于培养参加者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高校排球公体课中的教学比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每次战术配合,每次得分他们相互鼓励,每次失误他们相互包容,这次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师的教学艺术起到表率与熏陶作用

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直接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一个谈吐诙谐幽默,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自然受学生喜欢,容易在学生当中树立教师威信。

(三)高校排球公体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隐性课程的优良载体

1.合理安排教学比赛,使学生体验胜利与挫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习技术,比赛的时间、场次少,这样大大制约了学生排球运动综合能力的发展。技术缺乏在实战中运用,也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得不到正面的体现。排球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项目。如何使竞技性这一特点与学生技术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练习欲望?比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为比赛最能体现技、战术的应用,考验人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素质,同时比赛的效果非常显著,胜者会信心倍增,继续坚持、提高自己的技术;败者则会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认真总结。比赛与学习技术相结合,学生通过比赛可明确自身的差距,练习时乐于接受指导,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强。

2.适时考核,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考试成绩的好坏,习题解答的对错以及所学知识在应用中的成效等,都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高校排球公体课教学中,可将一学期需要学习考核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各项技术之问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技术学习的迁移。同时,不失时机的考核,对学生学习既是压力,又动力。因为每次技术考试学生都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进而获得成功感。

(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体验成功的喜悦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比如,在高校排球公体课中,学生为了技术考试、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就必须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示范,并进行大量练习,开动脑筋研究战术对策,遵守纪律等,这些为实现预定目的,在活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心理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从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焦虑可激起人们改变身体现状的紧迫感,促使人们做出努力以谋求达到某一目标,由于焦虑牵涉到对个体自尊心的威胁,因而它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对体育运动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担忧失败,力图避免由于学习不良而损害自尊心,就会产生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并使个体的注意集中当前的学习任务,这种焦虑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克服困难是锻炼人意志的有效途径。体育运动中的训练与竞赛,无一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在高校乒乓球实践课教学中,及时的安排技术测试,以及进行教学分组比赛,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制造一些困难,有利于学生意志的培养。

四、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小样本对比实验

篇(5)

银幕是指能接受幻灯、投影、电影等设备所投射出的光束,并在其表面显示图像的白色特制平面,也称之为放映银幕。它对放映画面的亮度、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和放映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使银幕达到良好的放映效果,就必须对银幕的种类、光学原理和使用方法等进行充分的研究。

一、银幕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银幕按幕面的光学特性分为两大类:反射式银幕和透射式银幕。反射式银幕不受尺寸限制,但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大,包括各种规格的手动挂幕和电动挂幕。如升降幕、支架幕、地拉幕、桌幕、金属平面幕、弧面幕等。反射式银幕按照光学原理分为漫散反射银幕和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透射型银幕画面整体感较强,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能正确反映图像质量,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包括各种规格的硬质透射幕和软质背投幕。透射式银幕按照光学原理多为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

1、漫散反射银幕

漫散反射银幕是放映电影和幻灯投影中常用的一种银幕。其特点是银幕表面能将照射到幕面上的光线,在较大扩散角范围内,均匀分散地反射到各个方向,在银幕的前方任何不同的角度观看银幕影像时,其亮度基本不随方向和角度而改变,散射角大,颜色准确自然。

2、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

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的特点是将照射到幕面上的光线经过反射并重新分配后集中于一定方向的角度内,因而在这个角度内银幕亮度高,观众在这一角度内观看时图像清晰明亮:但偏离这一特定的角度时。银幕亮度有明显下降。另外,有一些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对某些颜色具有排斥作用,会使彩色影像的颜色失真。

3、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

方向性漫散透射幕的特点是当光线照射到银幕上时,在以入射光线为中心的立体角内都有透射光,在入射光方向上透射光强有最大值,偏离此方向越远透射光强越小,因此看起来入射方向最亮,远离此方向则变暗。这种幕放映时,可不用遮暗。

二、银幕的几个重要光学指标

1、银幕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

光线投射到银幕上,通常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穿透银幕。我们分别用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表示银幕材料对入射光线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程度。

反射系数=银幕反射的光通t/照射到银幕的总的光通量(1)

透射系数=银幕透射的光通量/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2)

吸收系数=银幕吸收的光通量/照射到银幕上总的光通量(3)

对于任何一种幕面光学材料,这三个系数之和都等于1。

即: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吸收系数=1(4)

各种银幕的光学材料都可用上述三种系数表明其特性,某种材料的吸收系数大,说明射到它上面的光通量损失大。无论是何种银幕都要求吸收系数值越小越好。吸收系数的大小与银幕光学材料的吸光性、厚度和颜色有关:材料吸光性高、厚度大、颜色深,则吸收系数大。与其它材料相比,白色材料吸收系数值最小。

反射型银幕要求反射系数大,透射系数尽量小。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反射系数越高,银幕反射的光线就越多。幕面就越亮。透射型银幕则要求透射系数尽量大,反射系数尽量小。

2、银幕的亮度系数

银幕的亮度系数Rα,就是在同一照明条件和规定的观察条件下,当入射光线沿银幕法线方向时,在观看银幕一侧与银幕法线方向成α角方向的银幕亮度Bα与同样条件下理想漫散幕的亮度BO的比值。即Rα=Bα/BO(5)

理想漫散幕是抽象的一种理想银幕,即反射系数(或透射系数)为1,并且能将全部入射光能量以完全均匀的亮度反射(或透射)到半球空间内。

显然,由式(5)看出亮度系数Rα是角度α的函数,不同银幕的亮度系数Rα可用亮度系数特性曲线表示,它表明银幕表面亮度系数根据观察方向不同而变化的情况,如图1。

(1)当银幕是理想漫散银幕时:Bα=BO,Rα=1。其特性曲线如曲线1所示。

(2)当银幕是实际漫散银幕时,亮度Bα在近法较大幅度内与。α角无关,仅在α接近90度时,亮度才有所降低,其特性曲线如曲线2所示。所以漫散反射银幕的光能量分配在一定范围内是均匀的。观看者在此范围内观看银幕时,亮度大致相同。

(3)当银幕是方向性漫散银幕时,在银幕法线(假定入射方向沿法线)方向的某个范围内Bα可以大于BO,因而Rα>1,但随着α角的增大,Bα不断减小,Rα则随着不断减小。当α超过一定值时,Rα即小于1,其亮度特性曲线如曲线3所示。由于方向性漫散银幕对入射的光能量在空间的不同方向上重新分配,光线集中在某个方向上,其亮度系数大于1,但是这些方向上的亮度提高是依靠降低其它方向上的亮度来实现的,反射系数(或透射系数)并未超过1。

我们把亮度系数的最大值称为银幕的增益。漫反射银幕典型的亮度增益值在0.8-1.0之间,而方向性漫散银幕的亮度增益可以从1.4直到2.0,甚至更高。所以方向性漫散银幕也称增益银幕。对于增益银幕,我们不能只虑它的增益系数,还要考虑银幕的亮度特性曲线是否平缓。低增益系数银幕的亮度系数随着角度的增大降低的幅度较小。高增益系数银幕的亮度系数随着角度的增大降低的幅度较大。也就是说,对于高增益银幕,我们希望其亮度特性曲线越平缓越好。

经多年试验和验证,电影界已形成银幕亮度标准,且被全世界采用。在SMPTE公布的与影院放映影片有关的银幕亮度标准中,规定银幕中心亮度为16英尺朗伯(55cd/m2)。边缘为12英尺朗伯(41.25cd/m2)。这是放映机上无影片运行、白光下所测得的银幕亮度值。该标准同时指出银幕中心亮度不宜过亮,也就是说不应有热点(hotspotting)。通常,银幕亮度取决于放映机发出的光流以及放映灯和银幕之间的光损失,也就是反光镜、镜头、放映窗玻璃所造成的光损失,以及从银幕上反射光线的损失。

3、银幕的散射角

散射角也称为视角,是指亮度系数为Rα=0.7Rαmax(Ramax指该银幕的增益)时的2a角称为散射角,如图1所示。散射角在选择银幕时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参数,观看者观看银幕时,应处于散射角范围内,这样才能获得较为清晰、明亮的图像。一般来说银幕的增益越大,散射角越小:增益越小,散射角越大。

4、银幕的清晰度

银幕画面清晰度是放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银幕上影像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通常以解像力来表示,即每毫米可分辨的线条数,单位为线对\毫米。解像力越高。并且银幕中心和四周的解像力相差不大,则银幕上的图像显得越清晰。一般来说,银幕的解像力达到50线对\毫米就可以达到比较良好的图像清晰度。

三、常用的几种银幕

1、白色布幕、白色塑料幕、布基涂塑幕

白色布幕由白布精漂而成l白色塑料幕是由白色聚氯乙烯制成,布基涂塑幕是在幕基(布或其它织物)上喷涂一层白色聚氯乙烯或白色硫酸钡涂料而成。这些银幕都属漫散反射式银幕,光线反射柔和,亮度均匀,增益不高,对放映环境透光遮挡要求严,反射系数在0.7~0.85,散射角在140度左右。

2、金属银幕

金属银幕均属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金属银幕可提供更大的辐射强度,就像镜子反射光一样,这种银幕的亮度系数范围较广,一般在1.5~10之间。使用这种银幕时应注意,增益越高,散射角越窄。该银幕的缺点是密度不易做均匀,从而造成平整度受影响,因此,建议不要用这种材料制作太大的银幕。

金属银幕分为铝箔反光幕和银粉幕。铝箔反光幕是在幕基(如麻布、白细布、漆布、塑料等材料)上喷涂一层铝反射层或刷一层铝粉漆。也可将铝板表面腐蚀或喷砂形成白色无光泽表面。这种银幕随制作工艺不同,反射系数通常不超过0.65,亮度系数可在1.5~4.5之间,散射角一般不超过50度。银粉幕是在幕基上均匀涂上银粉使之反射投影光。

金属银幕中有一种称为金属光栅银幕,它是在幕基上涂布一层含有增塑剂的白色聚氯乙烯,再涂含铝粉的清漆,干燥后在专门的机器中加热到200度C,并压出光栅网格。这种幕的散射角水平方向为1000,垂直方向为500,在此范围内亮度系数平均为1.3,在法线方向为1.5。这个范围内反射光占全部反射光的81%,占放映机有效光通量的52%,因而金,属光栅银幕光效高,均匀性好。

3、玻璃微珠幕

玻璃微珠幕是在幕基上涂一层白胶漆,然后再均匀喷上一层直径为0.02~0.03mm的透明玻璃珠,经干燥后而成。玻璃微珠幕属于方向性漫散反射印幕,具有耐老化、不易褪色、色彩还原性好的优点,银幕增益为2~4之间,幕前中心亮度为580E左右,反射系数0.75以下,散射角约为50度左右。此类银幕玻璃珠直径越大,散射角越小,亮度系数越大。这种银幕不能折叠,不能用手指、锋利硬物碰触幕面,否则容易造成污痕和裂纹。

4、穿孔银幕

通常放映时为了使声音与画面效果配合协调一致扬声器最好放置在银幕后的正中央处,这时就会影响声音的高频特性。为了提高声音保真度,可使用穿孔银幕。银幕穿孔既要获取最佳的声学特性,又要使观众观察不到幕孔。穿孔银幕的构造是在幕面均匀打上很多小孔,一般孔的直径在0.5-1.2mm之间,小孔之间应有5.5mm的间隔:小孔面积总和占银幕面积的2%~5%左右,这样观众在观看影像时看不到小孔。穿孔银幕有不同的幕面构造。常见的有橡皮穿孔幕、塑料穿孔幕、玻璃珠穿孔幕、金属穿孔幕等。银幕经穿孔后,其表面特性不变,只是改变了音响效果。穿孔银幕因幕面有孔,透光较多,亮度将降低。

5、毛玻璃银幕

属方向性漫散透射银幕,用毛玻璃制成,一般尺寸不大,方向性特别强,最大亮度系数可达13。

四、银幕的选择

银幕类型、形状和尺寸三个因素影响着银幕上的影像。银幕的选择主要依据放映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银幕的类型、银幕的尺寸和银幕的形状。

1、银幕类型的选择

方向性漫散反射银幕,由于亮度系数大,散射角小,所以适合用于窄而长的放映场所。对于宽而短的放映场所,则应选择散射角大、亮度系数均匀的漫散反射银幕,这种银幕能使各个方位的观众都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对于无任何遮光条件而又明亮的放映场所,可考虑选择透射式银幕,其抗杂光干扰性能特别好。放映立体幻灯或电影,则必须选择金属银幕,因为金属银幕的反射不改变光的偏振情况,其它材料的银幕反射改变光的偏振情况。

2、银幕形状的选择

银幕的外形一般有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适用于电影放映,正方形适用于幻灯、投影放映,银幕的宽高比例要适合于放映设备显示的图像比例。银幕大小与影像格式的关系如表1所示

银幕形状还普遍认为应遵守漫反射银幕为平面、增益银幕为弧形这一准则。其理由是如果漫反射银幕采用弧形设计,银幕上相互之间由于光的散射会使亮度降低,而且有可能使对比度下降,所以漫反射银幕通常为平面设计,增益银幕弧深为弦长的5%(弦高比20:1)。弧形大的银幕可容纳更多的观众。所以,选择弧形银幕设计时推荐使用增益银幕。

篇(6)

现在传统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着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将相关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因此导致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并且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无法将音乐教学的科学性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音乐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属于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并没有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也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很多音乐教师只是音乐课本为根据开展音乐教学,并不会对学生采用一些扩展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

二、将现代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由于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很少能够与流行音乐进行接触,其对流行音乐的了解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因此学生很难通过对正确的音乐知识的利用有效的理解流行音乐,也无法对音乐教学中的各种相关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从而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中包含的一些深刻的含义,并且能够使学生全面的认识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区别。

(一)选择音乐评论的方式使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对个性化予以了过多的追求,并且非常喜欢流行音乐,这是由于其个性化需求能够在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并非是流行音乐具有深层含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对流行音乐中的思想情感有所感受。教师首先可以将一些音乐知识讲解给学生,然后再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中播放,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赏析,并且使其采用评论的方式对音乐进行自由评论,将自己的看法发表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比如选择《听妈妈的话》在课堂中播放,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赏析,尽管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简单,但其中的感彩确实非常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感彩,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表演练习使学生将音乐知识全面的掌握住

音乐文化通常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因此需要学生对其进行不断的体会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来,并且可以与音乐之间开展心灵的沟通,最终能够使音乐的内涵能够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中。所以,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将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住之外,还要将更多的机会创造出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音乐学科的实践性是比较强的,因此学生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往往能够在音乐的情境当中很好的融入进去,最终能够出现强烈的心灵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对流行音乐予以正确的接受,并且能够对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起到升华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在校园的各种流行音乐比赛中参与进去,并且集中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以音乐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加强音乐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各种表演活动,合理地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让每个小组选一些具有较高的表演天赋的学生作为选手进行比赛,在完成比赛之后,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其中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在这种对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将更为全面的音乐知识掌握住。

(三)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学生能够对流行音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与流行音乐进行接触和了解的,因此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根据,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从而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并且将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出来,最终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选择某一风格或者某一时期的音乐作为讨论对象,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流行音乐的时代背景、风格特色以及特点等具有更深的了解,并且能够对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篇(7)

1、流行音乐的涵义

从广义的角度讲,流行音乐的涵义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广大群众接受,并备受其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从狭义的角度讲,流行音乐又被称之为通俗音乐,来源于英文单词Popular Music,其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

2、流行音乐的特点

(1)流行音乐的参与性,因为流行音乐反映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强调的是个人情感经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大了其参与性;

(2)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3)流行音乐的商品性,因为其传播载体是各类磁带、DVD等传媒工具,具有较强的商品性;

(4)快速更替性,流行音乐为了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快速更替;

(5)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即流行音乐的流行性或时尚性;

(6)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流行音乐的传播,必然需要传媒工具的科技性作为支撑。

(二)传统音乐的涵义与特点

1、传统音乐的涵义

从广义的角度讲,传统音乐的涵义是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有着诸多审美风格的音乐,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并对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狭义的角度讲,中国传统音乐是指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以及“民间音乐”三大类,其中“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2、传统音乐的特点

(1)与西方音乐存在着在旋律、音阶、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区别

(2)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

(3)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学具有紧密的联系

(三)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流行音乐的创作源泉来源于传统音乐,传统音乐影响着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因为传播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音乐。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从某个角度来讲都处于一种相互斗争与排斥的状态,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以相互依存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二、流行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冲击表现

因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极为迅速,它已经走进了小学校园,并影响着小学音乐教学。这种现状已在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重视这种情况。流行音乐冲击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表现:

(一)在现今校园内,许多小学生,特别是4、5、6年级的小学生对流行音乐如痴如醉,戴着MP3,听得可谓是趣味十足,并时不时地哼上几句。流行音乐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比如快餐文化观念、低俗观念、还有不正确的爱情观念正在侵蚀着我们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让小学生过早地接触这些复杂的社会观念,是不明智的。长此以往,有可能颠覆小学生对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的认识。

(二)在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对音乐课上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普遍不感兴趣,却盲目地喜欢流行音乐,这已经对小学音乐教学形成了一种挑战的局面。其实,以小学生的知识、阅历水平来讲,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出来。只能简单地觉得流行音乐旋律明快,歌词通俗易懂,感觉亲切,体验快乐。这样下去,就有可能是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的小学生对传统音乐毫无了解,对流行音乐一知半解,根本达不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流行音乐既然广泛传播,“存在即合理”,它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传统的音乐教学相对枯燥,很多作品的题材相对难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一直都在考虑是否吸收新的元素,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流行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冲击,未尝不是一次将积极乐观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机遇,既满足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和了解的需求,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纳入了我们的音乐教学之中。

三、如何应对流行音乐对音乐教学的冲击

(一)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流行音乐的价值

小学生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他们的辨别判断能力受自身知识、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流行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演唱者的音色与发声,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星的音乐,分析其歌曲的特色,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根据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传授学生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对流行音乐有了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不在去追逐那些低俗的流行歌曲,提高了小学生在音乐上的认知能力。

(二)音乐教学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本来就具有血与肉的联系,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利于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一直以来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以“欣赏为主,学习基本乐理知识为辅”的模式为主,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融入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的第五课《妈妈的爱》的时候,先以满文军的《懂你》开头,这种用相似主题流行音乐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篇(8)

根据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人对于个人资产的态度上,比起财产的收入,更加关注财产的损失。也就是说,在投资行为中,投资人对于财产损失的恐惧远远大于财产收入的希望,这种心理称为投资人的损失厌恶。投资厌恶的直接后果便是投资人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对于资产进行相对保守的操作,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差,宁可将资金放入银行进行储蓄也不愿意将资金用于投资。而且由于我国国民对于投资行为的认识不足,不愿意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操心,宁可固守自己的财产。这样,就是的银行存款这种非常缺乏活力的理财手段成为我国国民的主要理财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我国的资本投资市场起步较晚,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目前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阶段,多年来的股票行情走低让投资者不断失去信心,在高风险面前望而却步。在这种大背景下,投资者无法对自己的投资进行有效的配置,投资量极低。这样,即使银行采用了降息的方式鼓励投资,减少储蓄,投资者仍然倾向于把资金存入银行。

2.由于心理账户的原因,商业银行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收缩。

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全部财产的各个部分的时候,态度是有区别的,对于某一部分的财产,人的估价往往会比实际的价格高,这样,在使用或者利用这部分的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的谨慎小心,因为财产的拥有者非常不愿意看到在其心中重要的财产蒙受损失,这就是心理账户效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具体一点,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是银行存款,主要的支出,或者投资方式,是银行信贷,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银行对于贷款存在着心理账户效应,因为贷款的风险和贷款收入直接影响到了银行的信誉和生存,因此银行对于贷款的发放非常慎重。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有着一定的准则和规则,需要一个门槛来限制,这样就使得银行面临一定的规则约束。这种约束使得银行不得不调整贷款使用比例,减少贷款率。从前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投资高峰期,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重工业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银行的存款量降低,对于信贷的发放就更加谨慎,尤其是对于工业企业的信贷发放。

3.外币涌入导致人民币升值,羊群效应加剧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种投资减少,信贷紧缩的环境,这样就使得信贷申请的难度不断的加大。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由于限购令的存在,处于低谷,股市也并没有从低潮中走出,国内投资的渠道很少,但是与此同时,大量海外资金通过汇率编程人民币进入国内市场,存入银行,成为银行的存款。这样就使得银行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对于信贷的严格把关,我国的银行正处于一种流动过剩的格局。

二、利用金融效应分析流动过剩的不良影响

1.商业银行在竞争的环境下风险加大。

在银行的流动过剩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样银行为了尽快的减少滞留在银行内部的流动资金,就会对于大客户进行争夺,多家银行竞争同一个客户的方式通常为降低利率和降低信贷的审批门槛,从而导致恶心竞争和其他不良的影响。降低贷款利率将会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从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收入情况,降低贷款的审批门槛将增加引入不良客户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不良贷款率增加,使得银行在竞争过程中的贷款风险增大。

2.严重影响银行的收益。

在银行内部的储蓄资金过剩的情况下,银行收入面临很多收入上的困境。因为我国商业银行本身最大的收入在于利差收入,这种利差收入在存款较多,贷款较少,内部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第一,贷款渠道少,钱贷不出去,就无法收入贷款利率。第二,存款额度过大,使得银行的储蓄成本和存款成本都有较大的上升,因为银行需要为每一部分的存款支付利息,而且现在民众倾向于将活期存款改为定期存款,这样利率会更大。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了巨大的挤压。

三、如何采取措施限制并治理金融市场流动过剩

1.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财产,让居民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放心的将资金进行投资。

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在转型时期,在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上不完善,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我国的医疗体系的费用巨大,子女教育问题有着很高的支出,使得普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普通民众手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对于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从而不愿意冒着风险将资金进行投资,使得我国整体内需不足。为了扩大内需,就需要增加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使得普通民众衣食无忧,就能够提高其投资的积极程度。首先,我们应当扩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同时应当利用税收和其他调节工具对于贫富差距进行有力的缩减。第二我们应当努力加强弱势群体的保障,如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加强农村消费者的扶持力度,降低消费品的价格,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预期。第三,我们应当在消费品本身下功夫,首先我们应当丰富商品种类,为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的人定制属于其阶层和价位的商品,改善消费环境,能够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敢于消费。第四应当坚定不移的贯彻我国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弱势群体集中于农村,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能够将农业人口从一种保守的投资态度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渠道,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就能够有效的将消费者的资金“转存为买”,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储蓄率的降低。

2.改善商业银行金融方面的创新经营。

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通过自身的各种途径和手段调整自身的收入结构和辐照结构,对于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改变信贷的投放结构。使得信贷的投放不仅仅集中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客户,还应当拓宽贷款发放的渠道,扩大到中小客户和个人信用贷款市场。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在经营模式上积极创新,为民众提供一些新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能够使得民众能够在较低的风险情况下,,通过理财获得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的收入。如果民间资本投入到理财市场,银行就能够通过这一新的经营模式,改善负债结构,减轻流动资金过剩的压力。同时扩大了业务量,增加了银行收益。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创新应当学会在不同的金融因素之间相互连接,这样就能够将银行的存款,债券,货币市场紧密的连接起来。银行还应当适当的开发一些金融衍生品,这样就能够使得银行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

3.扩大资本市场,克服投资者的从众心理。

我们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得金融股市场的结构得到调整。同时应当提高资本市场的流通速率,并鼓励银行和国企进入股票市场。同时,企业也不一定仅仅能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可以通过自身面向全社会发放债券的方式,培养机构的投资者,使其成为未来在我国金融和投资市场的主导力量。我们还应当统一全国的债券市场,拓宽信贷发放渠道,降低外来资本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4.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提升产品定价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管理是它们比较核心的功能,另外,产品定价能力也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特征与其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品在设计上,除了要注重其结构和服务流程之外,合理的定价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来看,其资金配置的效率并不高,而且服务存在着很多的盲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风险定价能力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要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加强其对产品的定价能力,使产品的定价更加精确,更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和竞争,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篇(9)

个性化作文,简单来讲,即是学生自主创作、表达自身真情实感,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特色的高品质、高质量作文。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综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育实践表明,从多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的激发与调动,而且还有利于其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并提出创新型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教师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首先应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创新,也才能凭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得所写出的作文更具灵动、自由与个性。

例如,在学习了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玛蒂尔德、骆塞尔先生以及伏来士洁太太三个人物的角度尝试改写或者续写原文,此“以读促写”的方式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尊重其创新式的作文表达

篇(10)

1临床资料

1.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入院时出现局灶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2)在发病后72h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评估,评分下降1分以上。(3)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4)除外TIA和脑栓塞。所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63.3±7.79岁。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入院治疗年龄、性别相当的脑梗死患者36例。年龄64.6±8.6岁。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压,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空腹静脉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感染者10例(27.8%),入院前有近期感染史(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4例,入院2h后出现感染征象6例,对照组中有感染者2例(5.6%),入院前有近期感染者1例,入院后24h内感染者1例,从感染人数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29例(80.6%),在脑卒中发病时,血压较平时明显增高,给予降压药物,血压基本恢复正常,但却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对照组高血压19例(52.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糖尿病和高血糖者21例(58.3%),对照组糖尿病和高血糖者8例(22.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TCD显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内动脉狭窄10例,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两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大便潜血>(+)4例(11.1%),对照组大便潜血>(+)1例(3.3%),两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脂异常者15例(41.7%),对照组血脂异常者3例(8.3%),两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者11例(30.6%),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增高者2例(5.6%),且为轻度增高,两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通过对3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析,认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3.1感染脑卒中发病后最初24h内高热,即使体温轻度升高,也是预后不良和与原发病无关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因素,体温升高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对危险度增高8.2倍。一些研究者[2]指出,起病前后近期感染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文献报道[3],白细胞的聚集加重了缺血性细胞损害,白细胞计数增高是人类卒中的危险因素,与预后严重有关。另外,本组资料还表明,脑血管病以起病后的感染居多,病后感染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影响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3.2血压由于缺血脑组织部分或完全丧失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该缺血区的脑血流几乎完全依赖动脉血压来维持脑灌注。在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有高血压史,其动脉的血压基线较高,脑血流的自身调节范围也较窄,部分患者是由于病后各种刺激引起的短暂反应性高血压。有观察[4]卒中住院病人血压升高可达80%以上,同一过性儿茶酚胺增高有关,尽管开始时血压可相当高,但在随后2周内常会自行下降。因此,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可进一步减少脑血流量,并增大缺血范围,反而使脑缺血性损害加重,预后更加不良。对于明显情绪激动或烦躁者,应适当镇静,解除紧张情绪。对颅内压升高引起的Cushing反应,应积极脱水,对缺血性卒中原则上应选用不使血压下降过多过快的药物,以免影响脑灌注。

3.3糖尿病和高血糖高血糖通过增加缺血缺氧区的无氧酵解而加剧组织乳酸中毒,继而加重缺血损害,产生自由基,抑制人体内皮细胞DNA合成,内皮胞功能失调,引起血管壁损害,加重脑梗死的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不仅有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在微血管有基底膜增厚的改变,微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糖尿病患者主要病损在小动脉,梗塞灶常在白质深部,且较少侧支循环,一旦发生脑梗塞,由于高血压可促使神经元内山梨醇和果糖累积,诱发细胞内高渗而加重细胞缺氧及水肿。缺血加重高血糖时,产生过多自由基是导致神经元和脑血管损害加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则宜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4颅内或颅外大血管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5]之一,大多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闭塞的动脉位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动脉闭塞而侧支循环不良或根本无侧支循环建立,更会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3.5大便潜血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大便潜血>(+)使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一些关键治疗方法,如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溶栓、血液稀释等受到限制,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大便潜血阳性者,应注意复查大便潜血,除外假阳性。

3.6高血脂进展性脑卒中组的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的增高。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使血液粘度增高,白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小板聚集增强,循环阻力加大,血流缓慢,使血栓加重的几率增加,风险度提高[6]。

3.7高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促进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导致血液流变学进一步恶化,加重缺血[7]。

总之,我们认为及时发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将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侯熙德.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处理原则[M].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7(40):230-231.

[3]张国瑾,赵增荣.国外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651-67.

[4]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1461-47.

篇(11)

首先,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就决定了流行音乐很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就算学生有类似的想法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对流行音乐有一种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展现艺术性,演唱缺乏科学指导,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也没有古典音乐正式,那样振奋人心。因此,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后,初中生学习流行乐的热情没有那么高,教师对流行音乐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这对引进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唱度比较高,音乐形式新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有积极健康的音乐元素的曲目,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受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的影响,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不同音乐视角去鉴赏艺术,在全新的领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的学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音乐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性格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流行音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尊重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意见,在教学中尽量引起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地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提升课堂的效率。其次,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音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获取情感意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引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旋律和歌词的流行音樂,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被作者的积极一面所影响。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流行音乐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导初中生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今后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曼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双方在流行音乐的理解和选择上发生分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流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科学设置课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不是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二者在交融中发展,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的趋势,传统的音乐对人的艺术性的提升更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进行穿插,以传统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对流行音乐的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两种音乐形式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将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流行音乐的魅力。

(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精神需求也不同。初中生的年纪处于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一些波动。这时候青春向上的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没有复杂的感情,适合初中生。

(六)运用形式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