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我校制定了《国庆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高效课堂评价制度》《国庆小学教研制度》《优质课评比及奖励办法》等制度,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规范了教学行为,使教学在常态下走向可持续发展。如《备课制度》明确规定第一次是集体备课,即由一位教师先备好课并在备课组中说课(主讲),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第二次是个人备课,在备课组统一重点、难点、进度的前提下,形成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轮流担任“说课”的主讲。每一位教师都在“集体备课”中受益,当轮到主讲时,每一位教师都不甘心表现得比他人逊色,主讲人除了按常规要求备课外,总是尽可能地多收集信息,完善备课资料,提供资源支持,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会获得一种帮助别人的愉悦。
二、着力落实,强化教学活动执行力
精细化管理要重过程、重实效,因此,岗位职责要明确,层层管理都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有评价。
1.教学工作月检查。为了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每月都对教学常规进行一次检查,包括教案、作业、反思、学习笔记等。常规检查必须“细密”,不能走马观花。检查有方案,有记录,有评价,要把每个教师的亮点都挖掘出来,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反馈,每个年级组再挑出最好的教案在教师中传阅。由于检查严密,才能挑选出很多优秀教案,把优秀教案在每个教师办公室进行传阅,教师学习完毕都要签名,教务处还在每个教师办公室张榜表扬。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自身的工作减少失误,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兴趣,促进钻研得深入,做到精益求精。
2.推门听课。推门听课是看高效课堂是否走向了常态化,也是最能发现一个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最直接的方式。推门听课是看教师是否精心打磨了教学细节,是否竭力追求了教学过程的精细,教学方法是否精当,教学艺术是否精湛,是否做到了每一节课都有序高效。每节课结束,检查人员都对当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馈,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要求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互听、互学、互帮的氛围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实施。
三、着墨活动方案,优化教学活动的细节
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就是不寻常,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好就是大成就。因此,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要求必须是“精品工程”。活动呈现如下特色。
1.教师热情高涨,参与人数众多。在参加本学期赛课活动的人员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更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在活动中我们坚决杜绝人情分、关系户,一切靠实力来证明一切,如果教师榜上有名,证明他是我校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反之,也不要气馁,说明他的进步空间还很大!
2.准备充分,精彩纷呈。在此次赛课活动中,参与教师均准备得相当充分,大多数教师在说课中采用了脱稿,其富有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处处显示着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更值得可喜的是,有几位中年教师的说课,设计独特,处处闪烁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时时透露出睿智的教学策略以及先进的育人理念,其干练的教学风格、独到的质疑精神、巧妙的课后拓展、精心的习题迁移,令我们当场拍手叫好!
3.与时俱进,彰显个人独具特色。本次评选中,参赛教师无不体现出崭新的教学理念,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难能可贵的是参评教师扬长避短,均充分展现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有的教师以操作取胜,有的教师以扎实的基本功见长,有的教师以设计学生游戏呈现教学智慧,可以说,均充分体现出教师睿智的教学思想。
4.说课规范,教师基本功扎实。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教师都能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过程)——说板书设计”的基本思路进行,说课程序规范,尽管此次活动中,参赛教师参赛的科目不同,年级不同,但无不体现出教师扎实的功底。
5.教学手段先进,善于借“外物”辅助教学。在说课教师中,绝大多数教师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影子,能借助“外物”来辅助教学,高效省时地开展课堂教学。
四、着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团队的境界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中叶提出。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考核来提高财务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步推广到社会各个行业。因此,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顺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内部优化管理的大趋势。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坚持人为本为,以踏实务实、细致谨慎的态度,认真落实好校内财务工作的每个细节,其实质是一种实现校园财务管理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财务精细化管理核心是在于账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精细化。其中包含了制度、执行、考评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通过深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细化工作分工,逐步形成和建有层次、有系统的校园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办学模式改的继续推进,现代社会大多高校逐步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现代管理思想不断渗入,这注定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校园财务管理也应主动发展,积极进取,实现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运作,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国家与社会优化教育资源。
(一)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由简单机械的记账验算工作向经营管理转变,并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的动态控制分析、事后的总结核算来对财务管理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经营管理,从而不断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实现校园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与优化。
(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对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与每一笔资金,长此以往对于学校资金运作的最优化大有裨益,不仅对于资金的进出详尽统计,使财务更加条理清晰,而且通过对账目的分析经营,取消消费过度以及浪费的支出项目,从而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逐步深入校园管理制度,成为一种共识与文化,渗透于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有助于校园和谐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教育环境。
(三)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校园财务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对于现代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财务制度,尤其是中学内部的体制改革,对于巩固中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打下夯实基础。
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人员意识淡薄,欠缺积极性与上进心;在预算方面如编制缺乏科学性;财务绩效分析缺失;风险管理体制落后等,这都成为发展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细节隐患。进而也就导致在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时候,缺少相应的数据与凭证依据,无法有效的开展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均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即使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也只是注重表面形式,太过随意,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致使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预算执行力相对比较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致使学校无法真正落实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三、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所谓精细化,即去粗取精,细致入微,不断细化内部工作结构,从而发掘事物内在的规律与联系。学校内部的相关部门要树立这种科学理念,并不断向其他教员职工推广。相关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本着严谨、细致的精神,在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精益求精,并且逐步落实问责制度,责任到人,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财务精细化并非纸上谈兵,而要脚踏实地落到实处。高级管理人员要承担起一个转变模式的领导带头作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使精细化理念得到贯彻,改变传统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主动求新求变,使理念深入人心。
(二)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其便捷高校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在传统的纸质账本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信息时,引入高效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使财务管理摆脱繁琐的计算,更加注重财务经营分析、绩效管理等,同时优化财务工作模式,细化工作内容,最终达到财务精细化的最终目的。
(三)优化系统内部人力资源
财务的逐步精细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学校内部财务人力资源要不断优化。学校通过制定长效的学习机制、定期业务考核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财务管理讲座等相关文化活动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尤其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对计算机技能进行培训,推广高效、科学的财务理念与财务模式,从而带动学校内整个人力系统向一个更高水平升级。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学校体系中,尤其是中学,尚未形成成熟的财务精细化制度,因此这是一项繁重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古语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警示我们在财务上要将业务从细微之处做好做精,顺应社会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将财务精细化逐步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推行。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向社会提供合乎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学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不仅要搞好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搞好财力资源,这就要求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下功夫,实行精细化管理。以“细”为起点,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快速向前发展。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为提高效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三个转变”为核心。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三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活动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也可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其次,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需要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以定员为原则,制定出教学、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各类支出定额。在编制方法上,不仅采用“基础+增长”的模式,还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三是经费管理精细化。学校的所有经费一般都实行项目管理,经费项目反映该项目所有的收支明细。如学校的办公经费,此经费项目就反映学校办公经费拨入及支出情况。经费管理精细化实际就是经费指标控制过程,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中,利用现行会计科目既实现正常会计业务,又实现经费指标控制。
二、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财务管理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宣传力度不足。长期以来,大多学校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学校的各个部门如:教学、行政、后勤等,没有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缺乏合作交流;学校财务人员对于学校各项业务了解有限,其支出的真是性也是知之甚微,很多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报账式”之上。这些对于学校的教育文化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是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分析与调整等部分组成,虽这些部分看似简单,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很多学校采取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简洁,缺乏精细化的讨论研究;最后,执行力度不足,随意增减经费的情况非常普遍;接着就是监督方面还有待提高,因经费在上半年充足,有些学校对于支出并不进行控制监督,使得在下半年学校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三是财务绩效无人问津。为加强我区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提升后勤保障水平,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特点颁布了《新浦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教育经费的通知》。这项文件的实施,对基层学校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将经费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对学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诸多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在学校内实施“大财务”战略,改变那种把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为单纯的后勤服务工作,而要将其视为整个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学校的财务活动。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更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掌握本校财务管理的状况,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本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校长负责、全员参与”为特征的“大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实施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引导校长和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特别是要克服教职工中存在的“此事与我无关”的思想。让教职工真正感受到“大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好处,是调动其积极参与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要对各个岗位的财会人员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力求通过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带动机构职能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改善。只有使机构、人员、岗位和职能真正符合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支能应对挑战的财务专业队伍,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办法,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当家理财和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并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防止财经违规事项发生,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在财务部门实施以绩效为基础的财务监督制度和财务人员轮岗调换管理制度。注重人本管理,制定财务人员资格认定、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培养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三)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精细化管理各项财务流程。
200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支付中心”,学校财务由单独核算改为报账形式,也就是说,学校的支出款项都有“支付中心”集中办理、集中记账,学校报账后无凭证、无账簿。而对于上级有关验收检查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料,都还要学校会计来完成,“支付中心”不予负责。由于学校没有账簿,对有关数据归集、汇报是极为困难的。我校目前是新浦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发展也非常重视,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近年来对学校的验收检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任何一项检查,学校会计需要提供有关经费投入情况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学校搞什么创建、什么教学活动,都与钱挂钩,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强化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各校要加强调查研究,健全监察机制,明确监管对象和内容,推动健全内部、外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四、结论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做精。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要求学校财务工作也必须顺应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乘势而上。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正确认识压力和挑战,适应所处的环境,战胜压力,捕捉机遇,推动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应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加快学校财务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
[2]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2011.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少儿,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混乱,以至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必然引起教育质量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教学秩序混乱;财产管理不到位,必然发生公物受损;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学校管理者大至每学期制度的设计、计划出台,小到每一天从晨检、从学生生活、活动;从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的坚固程度;从学生每时每刻的饮用水的质量到每天上下学的校车安全,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这样才能使学校达到人文气息浓厚,整个校园呈现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净化、美化景象,师生精神风貌好,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奉献,富有工作激情,学生健康、勤奋、文明、活泼,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充满朝气,校园平安、文明、和谐。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否,在基本环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管理起决定作用,正所谓管理出效应,细节定成败。在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笔者个人认为:
一、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挖掘人才、用好人才、发挥每个人才得潜力从而实现合力的最大化,是每个领导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人才是第一资源,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是领导的首要职责。为了把全校教师的干劲拧成一股绳,做到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在工作中精诚团结,互助合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群策群力,贡献力量,并都能以身作则,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航作用。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教师教法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多开展示范课及展示课,多开展教师三笔字等基本功的比赛,一楼可以展示学生作品,三楼可以展示教师写的小黑板粉笔字,及毛笔作品等督促教师每日练习基本功,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生的能力才能有发展有提高。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问题上,要注意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所以要格外注意教师的人品与工作作风;要注意考查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要防止人才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使教师培训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以取得最佳人才教育效益。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能优化学校的管理品质,提高管理的效能,继而提升学校的教育影响力。我们要经过不懈的努力,让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优异成绩,树立起一个“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德高尚、校风文明、水平一流、成才有望、教有特色、学生满意”的学校新形象。让学校以健康的发展态势,昂首行进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
二、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带来的弊端,促进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制订并完善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本目的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本化。坚持职、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制度与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教师的管理上,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色以及教师的心理,关心教师的疾苦,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努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教师们能心情舒畅的投入到教学中,并对教师工作业绩实施激励性考核评价,没有激励性考核制度的工作就像一潭死水,不会有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创新。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三、明确管理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效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精细化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出出风头、凑凑热闹、开几次会、考几次试;而是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既要消除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又要克服追求时髦,搞形式主义等不良做法。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节做精”。一是具体要求,便于操作。二是规范程序有据可依。三是健全计划,狠抓落实。四是环环相扣,一环不让。五是重点突出,抓住中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管理精细化了,教育教学质量就必然会大大提高。六是量化考核奖惩分明。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公平公开公正,合情合理合力。七是研究探讨清除梗阻,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及时清除梗阻,使管理的路径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
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副校级干部各自管理一条主线的工作。各年级组长、处室主任分别负责一个年级的工作。每位领导都要做到责任明确,积极协作,优质高效,甘于奉献,共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把全校教师的干劲拧成一股绳,做到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在工作中精诚团结,互助合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群策群力,贡献力量,并都能以身作则,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航作用。
四、深刻理解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16—01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所学校要发展和提升,就要关注现代管理的前沿理论,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理念,构建精细化管理平台,形成学校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这是学校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一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
一、 教育思想和理念要精细化
1. 精细化管理要从提高认识入手。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化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
2. 精细化管理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一是从要求抓起,每件事要求越明确越具体,就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二是从规范程序抓起,规范的程序建立,不但有据可依,而且能够忙而不乱;三是从环节抓起,环环相扣,一环不差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3. 精细化管理要从构建制度入手。学校各项制度的制订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要兼顾学校制度的延续与创新,更要注意与校情、学情相结合,考虑使用的持续性,每项制度制订之前,要深入调研,确保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
二、 教师队伍管理要精细化
1. 坚持领导班子职责明细化。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觉悟高、懂业务、会管理的领导班子。如何管好这支队伍,是调动全校上下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以身示范,真抓实干;协调好人际关系,处理好矛盾;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知人善用、敢于创新。一所学校只有在制度上优化,管理上细化,用人上亮化,真正树立起健康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2. 坚持教师管理精心化。首先,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定期举办师德培训,从而使全校教师树立忠诚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操,形成“团结协作、争先创优、追求卓越、敬业奉献”的教师从业精神。其次,建立竞争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充实、调整、培养,使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并且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机制的建立,竞争上岗,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使教学名师不断出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 教育教学过程要精细化
一、 精细管理要形成理念认同
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品格或境界,学校要实施精细管理,管理者要精心营造精致化的校园环境和精致和谐的人际氛围,形成处处讲求精致,人人追求精致的共同价值追求。
首先,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校长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表现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行事态度和行事方式,在管理者的内心确立精致化的价值追求,让师生真切感受到精致化的工作作风。行政团队的行事态度和行事方式会让老师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开展细节研究,着力营建精致文化。学校积极落实“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每一件简单的小事”的工作理念,倡导教师关注细节,追求卓越。学校秉承这一重要行为准则,营造民主宽松包容的人文环境,脚踏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律意识。
二、 精细管理要落实分层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负责制并不等于校长包揽一切,事必躬亲。校长要充分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发扬民主,大力倡导“自律”,致力于在教师中形成“时时有管理,处处见管理,人人会管理”的良好态势,致力于在行政中形成“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分权管理”的行政执行方式。逐步理顺个人负责与集体领导、学校整体效益、各职能部门效益与教职工个人效益的关系,促使教职工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放在学校整体和各职能部门的局部之中。学校多年来的稳健发展是学校统筹兼顾的结果,更是各条线、部门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的结果。
三、 精细管理要研究问题,突出重点
精细管理不是事无巨细、物无轻重,不是缓急不分、平均用力。有了重点,管理者才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这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策略。当我们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的时候,学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必须要按原有章法努力抓好,教学这个中心要始终不能丢(这是学校一以贯之的管理重点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 推行教学免检制度
教学“六认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增强教师执行教学“六认真”的自觉性,是学校“六认真”工作的核心问题。基于对教师的信任,学校推行“六认真”免检制度,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荣誉感,给予骨干教师更多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也使得学校行政层面能有更多时间跟踪指导相对薄弱的教师和初入职场的新教师,从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能。
2. 加强课堂随机督查
教学流程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对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核心问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重心必须从检查教学文本的规范,转向课堂教学的有效,学校行政的“巡课”、“随堂听课”、“综合调研”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巡课”、“随堂听课”教导处每周随机安排的,“巡课”我们重点关注课程执行情况,教师上课精神面貌和学生学习状态;“随堂听课”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教师常态课的质量,督查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反馈,加强指导与改进。在管理中,我们关注到了教师对随机督查的可接受度,如果思想工作不到位,老师有误解和抵触情绪,这项管理就难以实施好。为此我们对老师进行了思想动员,讲清这样做的多种好处,尤其是对他们自身专业发展的好处。随机督查工作才能深入有效的开展,并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3. 落实减负增效工作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学校依托“百节好课”,开展一课多磨活动,扎扎实实提高常态课的效率;落实“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当堂完成课堂作业;落实“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关注学困生,见缝插针加强个别辅导,尽最大努力提高合格率;取消语数教辅资料的征订,有针对性地开展周周练,提高作业的含金量;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课程和阅读活动(学校把课外阅读的指导纳入语文课程,每周一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轻负高质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4. 改进绩效评价制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让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保障,学校必须预先制定全面、详尽、周密的计划,甚至考虑到细节。
1.1 学校工作有整体规划
首先由教职工讨论、修改,制定《学校章程》和《学校发展规划》;每学期末要制定好下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并将学校的目标细化到可以实施的具体工作,然后各部门和个人依此制定学期计划,以及工作行事历。每一星期也都有工作安排计划,本周要做什么、何时达成、责任人是谁都有明确要求。
1.2 具体活动有实施方案。
如关于如何收文的问题,在收到上级来文后,学校领导及时批阅,明确阅办人,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按照“及早宣传——培训指导——中途提醒——再次把关”的思路,确保上级文件精神落在实处,确保各项活动取得佳绩。再如,学校组织校级广播操比赛,提前一个月就印发《比赛方案》,把比赛宗旨、比赛时间场地安排、奖项设置说清楚,引导教师平时加强训练,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1.3 规章制度有操作标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形成的做法、经验,需要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同时,稳定的制度又反过来保证工作精细化的延续性、持久性。一整套精细化、可行性强的制度可以引导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明确奖惩措施,保障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可着重建设以下四类制度:
一是职责类。其目的在于明确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如《领导干部分工制度》、《岗位职责要求》等。
二是规范类。其目的在于提供具体的工作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如《教学常规规范化基本要求》、《教育教学工作月度检查制度》、《班主任月度例会制度》等。
三是鼓励类。其目的在于彰显学校品牌和特色建设的方向,而以鼓励为主,减少教师“必须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的被动接受,可以使得教师发展具有个性特色和活力,同时可以把教师注意力引导到为学校整体发展尽心尽力上来,使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和谐共进。如《骨干教师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四是制度建设类。其目的在在于不断地完善。制度自身的活力方面,有《学校制度制定及修改制度》。要求制度要符合新的管理理念,具有创新性、示范意义;可操作化,制度内容要具体,要便于教师操作和量化考核;层级化,新提出的要求可作为“规定”、“要求”提出,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成熟后再提炼为制度;民主化,制度建设必须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充分吸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灵活化,定期根据实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制度修改完善。
2.重视细节,强化评价,让精细化精神落到实处
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坚决、不持久,也就只能沦为摆设,必然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入手:
2.1 把目标细化——确保有序推进。
集中致力于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即少提大而空的目标,多做细而实的目标。比如教学管理中,把“提高每门学科的双基水平”的目标,分解为语文教师要抓好识字过关、朗读过关、写字过关、阅读和写作过关等,数学教师要抓好口算、笔算、应用题、动手操作等,英语教师要抓好单词过关、口语过关等。再比如后勤和总务方面,把“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放在第一位”的目标分解为“卫生无死角,维修无漏洞,工作无事故,要求无拖延”的工作标准,具体到让每块玻璃都不破,让每块瓷砖都完好,让每间教室都明亮等。
2.2 把小事做好——规范管理行为。
精细化管理不仅要关注管理细节,重视“小事”,更要把“小事”做精做好。如对教师备课这一常规性工作,每周都查,不仅要查备课的节数,还要依据“备课制度”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各项工作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办法,时时检查。检查内容、情况都作认真记载,检查结果视情况作个别反馈或在周前会上反馈,并纳入月考核。
学校还要加强制度落实的检查和考核。每天都有行政值勤检查、行政蹲点检查,重点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常规检查,如教师执行课程计划、课堂教学常规、学生的眼保健操、广播操等情况,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以规范。
2.3 把细事做实——完善管理环节。
重视小节
学校要以“小”为切入口,以“实”为落脚点,抓好每一个小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如对于拟好的工作计划,要把有关工作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由各部门拿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并安排好工作日程表。每周都把“工作安排”打印出来下发到各办公室,并在周前会上布置。每项工作都有承办人和督办人,每周末都对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小结,使过程管理精细化。
抓住环节
要注重抓好每件事的环节。如丹东市朝阳小学每学期都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上课前,集体备课,上课时,全员参与,上课后,认真评议,并以此课为案例进行反思、分析,撰写在“教育随想”笔记本上。“备课——上课——评课——反思”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人组织,专人检查落实,以此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把握细节
细节更多表现在别人不容易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地方,如厕所、操场四周包括花坛里的卫生,教室、办公室物品的摆放等,都是学校在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细节,而这些就是整体链条中的弱环,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延伸管理的触角,避免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
2.4 把人人关怀——提高管理效能。
2.4.1 关注每位领导。学校领导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干部的素质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才能做好,做到位。要求学校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能提高管理意识、管理才能和管理技巧,对每项工作都能细构想、细安排、细检查、细评价,加强和教师的情感沟通,让学校的各项事务、目标、成果、制度为大家所认同、所遵守、所理解、所分享。
2.4.2 关心每个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动员广大教师全员参与学校管理,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明确教育者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工作和集体中的位置。为教师们购置教育专著、书籍或编撰信息资料,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师资培训,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教师座谈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39-03
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财务“触角”也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效能,强化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也变得任重道远。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学校的财务项目越来越多,财务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目前,职业学校的财务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所有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的各项数据,不仅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具体的学校经费运行情况,而且可以为学校开源节流、厉行节约提供决策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其丰富的内涵及规范的流程。
一、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在操作中抓制度抓落实,利用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组织的各个环节,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1]
(二)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职学校实行收支两条线并纳入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用进行学校利润考核。但是,行政管理费用、学生实习实训材料、培训业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收支成本核算。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实施以及管理人员三方面着手。
(一)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制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要想保证精细化管理方案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对应的激励制度,全方位地覆盖管理范围,确保各个岗位都有规范的、可行的管理制度。
1.学校要制定出财务规章制度。财务部门是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的参与者、实施者,应代表学校制定出完整、全面、系统的财务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职能部门划分,明确部门职能分工,细化工作岗位说明、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等相关的制度。
2.根据相应的财经法规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以相应的《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法规规定的会计内部制约制度和工作基础规范为基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
3.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制度,要从实际出发,确保可操作实施。应细化管理要求和措施,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保证制度纵向和横向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二)规范化的岗位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规范化,就是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管理制度,认真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
1.明确分工,完善岗位职责。实施精细化管理最重要是落实责任,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即使制定再好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施起来也力不从心、形同虚设。精细化管理就要求落实责任,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将流程规范化,通过不断地检查督促来确保各部门、各员工恪尽职守,认真履职,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各个岗位分工明确、积极配合,工作顺畅、有序。
2.定期检查,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应组织加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在管理制度的施行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和检查方面,通过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等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组织的管理制度要稳定地优化,并不断提高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提高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保证制度的成功有效执行。由于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利润指标,因此,中职学校应结合办学特点,建立适合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
(三)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
学校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要求合理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科学地展开。
1.科学设置岗位。一是将财务制度健全到每一个相对应的具体岗位上,并对职能进行分解和评价,明确职位的任务和职责。二是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与岗位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搜集的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正确认识岗位性质和特点。三是分析和设计设置数量及具体岗位,系统地分析各个岗位的性质、特点、职责和任务,并确定承担岗位任务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四是将岗位按照既定的客观标准,进行系统地评比和衡量。五是根据前面分析和调查的结果,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权限以及人员任职资格等所有岗位设置相关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文件。[2]
2.提高专业素质。财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要配备专业人员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财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如参加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等。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因此要经常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新内容、新规定,以更好地满足不断更新的财务管理要求。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很有必要,要警钟长鸣。财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思考,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立志为学校的发展诚信服务。
三、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经常对目前的财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对其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以使绩效获得重大改进。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应该使学校的管理流程的相关成本费用最低,从而获得绩效的改进。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建立项目管理体系。
(一)办公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是学校总务后勤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办公用品和办公物资、维修材料及配件等的精细化管理,以更好地掌握学校基本运行消耗,减少浪费,促进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仓库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物资采购的进出管理,仓库负责人对物资验收入库和使用出库的流程进行单据跟踪,确保进出库记录准确,单据及时送达财务;二是物资退货和报废的管理,当物资发生退货和报废时,严格按程序办理,财务通过仓库单据办理;三是仓库保管的管理,仓库负责人对仓库的内部管理包括物资摆放、卫生和安全管理;四是物资盘点的管理,期末,财务和仓库的账实盘点。
(二)学校设备管理
中职学校的设备主要有两大类:办公设备和专用实习设备。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系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中职学校设备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第一,成立设备管理专职机构。中职学校的设备管理复杂,学校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并在学校总务处下设立资产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第二,设备采购预算管理。设备采购纳入学校部门预算;第三,设备采购管理。学校设备采购要进行政府采购方式,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标规定执行;第四,设备验收和调配管理。设备验收要及时入库并进行设备标识,开具设备增加入库单,单据及时流向财务,设备调配要及时进行单据跟踪;第五,设备处置管理,设备报废要经过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按照财政规定进行处置;第六,设备账册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分类明细台账,专人负责,期末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总账核对;第七,设备盘点。设备盘点每学期一次,对单据和台账进行检查,核查设备实物,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三)学生实习成本效益的管理
学生实习是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编制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实习。学生在技能实习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实习材料和器具。怎样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尽可能降低实习消耗成本呢?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1)建立专门的实习材料仓库。与学校行政仓库管理相比,实习材料仓库需要更专业更系统的管理,仓库管理者和保管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应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制度操作执行,收发存管理更细致、更专业。(2)合理配置实习材料。严格按采购制度公开透明采购材料,降低采购成本,合理配置实习专业与工种必需的实习材料和工量具。(3)跟踪管理材料使用。材料使用按学生实习班级、实习专业、实习工种分类登记,定期汇总,随时跟踪。对材料消耗较大的工种和班级重点检查,杜绝浪费。(4)控制损耗,降低成本。仓库和财务紧密结合,全方位落实仓库管理制度,控制材料损耗,对学生实习操作产生的废料进行再利用,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对外合作交流成本管理
中职学校在开展对外培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也要建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设计组织管理流程。财务管理应渗透这些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专人负责,进行分类成本核算。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做到精益求精。
总之,中职学校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完善有效的制度管理下,规范操作流程;需要财务、业务和教学协同,强化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真正做到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学校各个环节的有效落实,才能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2]仇小微,朱学义.浅议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精细化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Delicacy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UN Ya-fen
图书管理员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因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一个目标。建立图书管理员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图书管理,明确和落实图书管理员的责任,确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规范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发挥学校图书的最大效益,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图书管理员要认真学习管理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第二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图书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图书管理员要承担自己所在岗位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细化自己的职责。第三是图书管理员制度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图书管理员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校图书还需要有统一的管理工作底稿,做到信息共享。为此,必须从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
二、开展考核评估,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动力
考核评估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好培训。这是学校对图书管理员日常管理的基本方法,更是图书管理员提高基本素质的保障。因此,要有计划地开展系统培训,使每个图书管理员掌握一定的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
(二)考核评估要在同行业中综合对比分析。在对各个兄弟校图书管理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兄弟校中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以便为长期的评估建立比较系统的数据库,从而在管理方式、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目标上均有所拓展和改进。
(三)考核评估要成为加强图书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主管领导要采取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精品化。
三、坚持图书管理创新,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为了适应未来图书管理的需要,图书管理者应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思考和实践新的对策。
(一)管理创新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原动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组织创新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之中,论述了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和市场剧变的新世纪,谁能感觉敏捷,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反应,力争处处先行一步,谁就会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管理上的创新能使图书管理工作打破常规,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图书管理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从而能以超前的意识果断决策,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二)管理创新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外在需要。以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这样就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通常会窒息那些最初很难识别的新生事物的嫩芽,致使图书管理僵化,抑制了首创精神。而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图书管理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
(三)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管理工作改革的内在需求。图书管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新的运行特点,图书管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合理取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管理创新是一个繁杂的过程,无论是在理念、体制、程序等方面都必须深系实际,所以一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创新,工作中就要尊重客观事实,既不能只强调创新而不尊重客观实际或背离客观事实,也不能认为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是为了出风头、摆花架子,而应该找到一个上级的路线政策和兄弟校的好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最佳工作结合点,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创造地形成适宜本校具体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关注什么
王玉国、翟慎娟在《中国教师》2011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最初动力是国家投资办学管理体制的变革,目的是为了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指向是学生,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学生发展不仅包括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的潜力。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工程,其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与需要,我们才会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避免只看眼前利益、不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另外,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农村学校的存在与发展对传承乡土文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学校是农村文化的“集散地”,通过学校,广泛播下农村文明的种子。学校文化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在传承农村特色文化、培养农村孩子的乡土认同感等文化根基方面作用巨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农村特色就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同时也会对教育的育人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一个学校如果缺乏与之紧密关联的文化根基,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有强烈的文化归属与文化认同感。
教育如何适应数字化学习时代
张民生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撰文认为,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去审视这一数字化学习时代的变革法则。在这中间,有几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一是数字化学习并不是在教室里用上新科技就行了,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思考如何用新技术创造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个性化的、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一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建设。二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应试才教与学。三是利用新技术了解学生,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库,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并在这一过程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也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四是面向每个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让学生体验选择、协作和创新。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行政人员,都应该知道,学生是天生的信息化一代,一定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迎接数字化学习时代的挑战。
1.提炼制度,凝聚精细化智慧。我学区学校在制度的制定、实施、完善等环节方面处处都体现人文理念,遵循“因事而发―民主讨论―修订成稿―试行完善―依时增删”的程序,让制度的制定变成“师生的参与―反思自省―纠错整改”的过程,这样自然而然的会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和自觉的遵从。(1)德育工作系列化。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班集体考核细则》、《学生住宿管理章程》,落实学生日常规范,培养良好习惯。把难以量化的德百工作,设法加以量化、系列化。(2)教学工作主题化。我学区学校制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明确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3)安全管理经常化。建立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将门卫制度、校园管理制度、教师值日制度、食宿管理制度,疾病预防报告制度、校舍安全检查制度、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制度汇编成册。
2.健全精细化管理的领导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协调配合促进管理精细化。安全组负责学校安全精细化管理,由分管副校长、班主任、路队长组成;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处负责,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政教处负责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评比的精细化管理;教研组负责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精细化管理;宿管会负责学生住校的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的岗位工作责任制。
二、以务实作风保障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作为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坚持开展“两个会、两交流、两总结”活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思想保证。“两个会”即开好每周的领导班子成员会,安排部署本周学校的工作重点;开好每周的教师会,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两交流”即学期初学校中层领导、班主任、教师兼职计划交流会和每学期的学校德育工作交流会;“两总结”即做好周评比、月小结和期中、期末的总评总结。使教师开展工作心中有思路、肩上有任务、行动有方向、经验有推广、自己有创新、他人有学头、工作有比头、落实有检查、结果有评价。
三、以人文关怀丰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1.“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要在努力加强教师教育思想建设的同时,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物质激励等,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人人参与竞争,人人机遇均等,人人心情舒畅,人人都能发挥最大潜能的工作环境。
2.必须要文明施教,关心、善待、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建立平等、民主、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讲课、蹲下身子与学生谈心,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3.要积极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校每学期都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和德育表现,建立和谐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力求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