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步骤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校自去年起在全校开展“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使用学案改革教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革命,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互相活动为载体、一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的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性、前瞻性与预见性;我是一名从事近三十年教学的教师,一直以英语教学为主,对于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还算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可是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提出似乎不太适应;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不影响学生,就对高效课堂、学习过程和探究创新作了扎实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现在总结一点浅显的经验,与同行共同交流。
高效课堂“六步骤”
“学案”与“导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它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是确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新型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二是导航思路:学案设计思路应该具有:(1)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悟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是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排除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为下一个步骤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是巩固知识: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达到巩固。
五是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够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掌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针对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补充。
六是评价总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总结的价值不可低估。
探究创新“五动作”
我们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探究创新之前实施五个动作,即: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做;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点、学会学习和探究创新的关键。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效课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县灵井镇一中高效课堂实施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性等特点,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在倡导高效课堂形势下语文课改的有效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使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新课改靠近,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由教师点拨下节课预习要点,并下发导学案。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使学生课下能自主学习,小课堂变成大课堂,让乐趣充满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在学生结对子的基础上解决学困生的预习问题。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效课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县灵井镇一中高效课堂实施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性等特点,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在倡导高效课堂形势下语文课改的有效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使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新课改靠近,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高效的生物课堂就是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有效预习有备而来
预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效课堂要求有效预习,即预习目标明确,有规范、详实、可操作的学案引领学生预习,学生把握该“方向盘”能很好地实现有效预习目标。
1.学案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通常听到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这么说:“同学们,大家课下把xx节提前预习一下,我们下节课进行学习。”显然,这样的预习目标模糊,预习的过程不可监控,预习的效果不可测量。
引导有效预习的学案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时才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对预习效果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
2.学案使预习过程简单有效
学案编写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问题解决过程的活动为线索的原则;二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为线索的原则。即在编写学案时把学生在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序列,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所以,要求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应富有深度,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如,笔者把《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与应用》学案的问题设计为:①通过阅读第一段内容,如何快速繁殖动物优良性状品种(试管动物技术)?②请思考试管婴儿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有何异同?③请思考体外受精完成需要的具体步骤及每个步骤方法是什么?④假如你是一位胚胎工程师,你将如何设计“试管牛”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图?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困惑与思考来到课堂进行展示,寻求交流与合作,使得课堂上既有知识的生成又有学生情感的升华,真正体现深度和高效。
3.学案使预习成果可测评
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有效预习也不例外。有效预习学案的预习成果是要展示的,所以能很好地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做到可以测评,预习效果有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准备地来到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在一个班上教学一个定理,在推导公式时,把证明步骤给忘了,只好抱歉地请同学自己看书。而在另一班上同样内容时,教师吸取了教训,把证明步骤准备得很细致,讲授也十分顺利。他向教导主任谈起两节课的情况,并评价自己第二节课上得好。主任却说:“那可不一定。咱们可测试一下。”他请别的老师就这个内容出了几道检测题,对这两个班考察了一下,结果居然是第一个班的成绩好很多……该实验说明自主学习的课堂实效更高!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看课堂中学生能否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展示学习内容
研究显示:课堂听讲的学习效率为10%以下,阅读为10%,视听为20%,课堂表演为30%,交流研讨为50%,动手实践为75%,教会别人学习的学习效率为90%。可见,“教会别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这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精讲点拨的作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未解决的难题,或新生成的疑题,同时要注意发挥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也不要过快地进行评价或接着提问,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包括回答者在内的所有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得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2.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后的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教师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思想,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定能生活得积极、自信、快乐。就连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尽情展示。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三、高效课堂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活动成效的优劣是与课堂氛围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效发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使课堂教学变成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这样既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的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
总之,我们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创新,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对于高效课堂,许多教师都觉得深不可测,认为它离我们很远,其实高效课堂就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机地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教师导学案中设问导学的启发下,通过小组合作、当场检测、拓展延伸等手段进行说、写、听、想、做等有效环节的展示,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大家全身心投入“的目的。那么如何让高效课堂更高效呢?
一是传统教学步骤+自主学习+展示交流=高效课堂。魏书生谈到教学改革时,他说过一段话: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不是把传统的东西一概推倒重来。他把传统比喻为一棵大树,改革不是把这棵大树砍掉,而是让这棵树不断萌发新枝,彰显生机。当然对于老树上的一些枯枝败叶一定要予以剪除。魏书生的这个比喻,对于我们当前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很有启示:(1)实施高效课堂其实不难,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基本不变,只是将原来课堂中教师包揽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而已。(2)对实施高效课堂不要怕。不要认为高不可攀,因而无所适从;也不要刻意求新,认为传统的方法都不可取。我们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花的心思和精力。
二是课前预习要适可而止。教师不要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全部通过预习去掌握。这种费时太多的预习不能持久,学生在课堂上激不起学习欲望,课堂生成效果不佳。预习要适可而止,费时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保持预习的常态化、高效课堂实施的常态化。
三是教学中不能重学案,轻课本。很多学生课本上干干净净,没有圈画批注,这说明学生没有看课文。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去看书,而不能在学生不看书的基础上来展示或者回答问题,即使问题很简单,答案就在书上也不例外。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径,路必须让学生去走,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并根据课本去“学”。学在展示前,而不是在展示中;自学是展示之本,展示是课改之魂。只抓魂,不抓本,则魂之易失也。故教师要将导学案和课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语文课要以阅读为主,通过阅读去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敦厚小学)
“三环六步教学法”是在“导学法”实践的基础上,以分层教学思想为技术指导,运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不断规范、总结的具有课改推进性、实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明确目标(1分钟)。
目的: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即学习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
1.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目的:让学生知道花多长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自学效果等等。
步骤: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
(2)教师指导自学方法;
(3)教师明确自学要求。
2.自主自学(9分钟)。目的: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独学)能力。
步骤:
(1)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自学课本,从中发现问题,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等待交流解决;
(2)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第三步:小组研讨(7分钟)。
小组研讨是展示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的组内小展示活动。(展示即发表、暴露、创造、提升。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初步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第四步:质疑点拨(13分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93-03
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就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前精心设计课程。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极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这里面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很重要。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要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课堂的主动学习者。
二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抽象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容易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化学充满激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呢?教学中,可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积极优化化学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优化化学课堂,可以从课堂导入、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入手。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有的学生听不懂,于是放弃了学习化学;有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融会贯通。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的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实验,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可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
事实证明,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的应用和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避免盲目地死记硬背,实现高效的教学。
四 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为例进行简单剖析。与以往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不同,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引导帮助让学生按实验操作步骤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并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汽水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气体,现在我们用汽水来完成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仔细观察可得出气体的颜色,并闻气体的气味。
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步骤2:在汽水瓶口套一个气球,轻轻摇动瓶身(或微热),汽水中有大量气泡冒出,随后会发现气球渐渐胀大,气球中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气体。取下气球并扎紧,放置在空气中发现气球下沉。
结论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步骤3:在瓶口塞上一个橡皮塞,插一支20ml的注射器(针孔要穿透橡皮塞并保持通畅),轻轻摇动瓶身,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随即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吸入约10ml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下注射器,吸入适量水后用橡皮泥堵住针孔并摇晃,观察到二氧化碳体积减小。
结论3:二氧化碳溶于水。
2.有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汽水瓶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发现气体不能被点燃。
结论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瓶中,发现木条熄灭了。
结论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
步骤3:用细线拴一只活蝗虫,伸入汽水中上部的气体中,发现蝗虫不一会便死亡。
结论3: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步骤4:在汽水瓶口塞上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一端伸入到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并轻轻摇晃瓶身(或微热),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式为:CO2+H2O=H2CO3(板书)。
结论4:二氧化碳与水会发生反应。
步骤5:打开瓶盖,在瓶口处放一片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并摇晃瓶身,过一会儿发现玻璃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O(板书)。
结论5: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会发生反应。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课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气体的环节中,学生积极构想出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节课的成功之处为:
第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死狗洞之谜”的视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七个实验,实验的材料阶梯蜡烛、喷壶、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第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2)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4)如何从深洞或古墓中取一瓶气体带入实验室研究?(5)如何进入长时间不开的地窖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
第三,教学方法得当,教会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现象得出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然后再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地攻破了难点。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17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高效课堂要注重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成群结队去旅行》这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索。
一、主题“任务驱动”与媒体“情境创设”相结合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展示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把教材内容作适当改动,以主题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对各景物素材的复制、翻转、旋转等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并把任务设置成难度不同的三个层次:(1)复制图形,变出小鱼。(2)缩放图形,变化小鱼。(3)翻转图形,变形小鱼。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播放MTV“美丽的海底鱼类”让学生欣赏,并引出课题。然后,出示素材和示范图,并引出学习任务图:利用素材组合成海底鱼类图。这样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集中“讲解演示”与个体“尝试探索”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但“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个体的“尝试探究”相结合。为此,我在设置第一关任务――“复制图形,变出小鱼”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的集中演示操作,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和要领。
让学生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运行复制、粘贴命令”的要领。
三、组间“竞赛评比”与组内“互助合作”相结合
“竞赛评比”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但“竞赛评比”也有缺陷,会导致一些落后学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组间的“竞赛评比”与小组内的“互助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
为此,我在设置第二关任务――“缩放图形,变化小鱼”时,先强调注意点:在选中状态下用拖动双向箭头。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合作,在小组间竞争评比,变化出大小不同的小鱼,最后评选“冠军小组”。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异,导致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同。这时,采取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形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提供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个人“自主学习”与同桌“讨论交流”相结合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好教师不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样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
为此,我在设置第三关任务――“翻转图形,变形小鱼”时,先做旋转小鱼。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读一读操作步骤,自学以后和同桌讨论收获和疑问。接着,师生交流分享学习经验:选中小鱼后,先单击“旋转”命令,再单击“角度”选项。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练习完成旋转小鱼。再练习翻转、扭曲小鱼。
让学生研读书本,学习操作步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形成有疑难先找书本帮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自己的疑难困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了学生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识,使学生懂得与他人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重要意义。
总之,“四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建构起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魏成刚.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2012,(02).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指立足于“课堂”,改革传统教法,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低耗高效”,真正搞素质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正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课堂高效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模”,可以学指导思想,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风格;而明确操作步骤,则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高效课堂是否需要建立模式,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存在分歧。其实,教学有法是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过“临帖”的有法阶段,就不会有信笔挥毫、自由顺畅的个性教学;没有经过“有法”的必然王国,便不会有“无定法”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课堂教学的效果受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保证。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大法必依、小法灵活的原则,要在共享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完善个性教学。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尽快在“建模”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教学风格,彰显个性的教学艺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学习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轻松、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有些策略还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去探索、完善。下面介绍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策略。
(一)双人解读策略
这个策略是教师指定某些学习资料(不可艰深),要求学生共同研修,并且能向其他同学解说,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字或影音数据。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节,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时,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讨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通过共同研修过程中的悟与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认识,更养成了学生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再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学生实验中,利用此法,不仅能让同组的两人快速地学会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步骤:
1.两人组成一对,在指定时间内共同研修一份数据。
2.研修完毕后,一人当总结员,另外一人当检查员。总结员将数据的要旨或重点告诉检查员,检查员可以提问或补遗,直至达成共识。
3.两人交换角色,报告及检查数据的要旨或重点,直至达成共识。
(二)交叉检核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检查具体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期末复习过程中,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运用此法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加快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识记速度;此外,通过有意识地变换方式“为难”对方,还能让学生知晓易错之处,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步骤:
1.对教材要求非常清楚明确的硬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代表全组到别的小组接受检核。
3.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或指定组员代表为考官,到其他组进行检核。考官可以进行随机抽问或考核所有组员。考官核实答案,给予鼓励或分数。
所谓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研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计算机化和投影机之间的融合,能够切实的满足课堂互动教学的需求.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双重集成,多重交互,使得教学资源能够达到高效的沟通,这些特点足以使得其成为学习的好帮手和教学的好工具. 具体来讲,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高效化提升方面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便捷的批注动作,可以方便教师更好的批注重点,及时反馈教学难点;其二,个性化隐藏功能,使得其成为练习和复习的好帮手;其三,灵活的拖拽功能,动态化展现知识规律,实现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其四,智能回放功能,便于做好课程总结归纳,以便查缺补漏;其五,高效作图,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是理科教学的好助手;其六,高效存储和积累,便于教学资源的再次利用.
2. 现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还存在以下的缺陷和不足:其一,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者意识不强,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资源设计存在缺陷,处理不好教学进度和思考吸收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不好教师电子白板操作能力和学生电子白板操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片面的展现教学技术,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从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其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使用面不够广泛,使用效能未能完全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很多情况教师并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效率提升上,而是关注于评比课程上,难以保证交互式电子白板切实的发挥效能、其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意识淡薄,难以保证小学的各个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切实的发挥其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效能,这也给予实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实践效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
3.1 注重课堂导入,创设健康课堂氛围
小学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面对的教学主体是小学生,其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积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去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此次我们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的课程为例,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利用步骤应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立足小学生的数字理解情况,将温度计引入到教学中去,以小动画的方式展现温度计的效能,不仅仅可以在夏天测量出40度的高温,还可以在冬天测量出负10度的低温;其二,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演示温度计从零度慢慢变化到负10度的过程,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负,为什么会出现负数,负数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其三,在学生对于温度计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之后,利用白板中的温度计充分的展现出教学中负的概念,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快的去理解什么是负数. 可以说在上述整个步骤中,课堂导入步骤连贯,课堂氛围健康和谐,课堂效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
3.2 充分利用白板,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为了能够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有时候涉及到很多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另外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教学资源,这都给予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此处我们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课程来讲,其教学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其一,积极结合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体系中的方格图,使用电子白板笔进行计量和画画,引导学生去计量图形平移的距离;其二,要求学生到白板上去演示,仔细观察学生在白板上进行的图形移动情况,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去,并且成为学习主人;其三,对于学生在白板演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正确的方式去演示白板的平移和旋转情况,以实现查缺补露,达到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3.3 合理利用白板,突破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