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合同管理政策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同管理政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合同管理政策

篇(1)

本刊记者请北京市政府参事、原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柴晓钟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为什么会出台这个《意见》?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柴晓钟认为,合同能源管理近几年来在北京也得到较快发展。节能服务企业的数量初具规模,据初步统计已有近200家;节能服务企业的实力也逐步增强,相当部分的企业已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力量和资信等级,多数企业可以提供从节能诊断、设计、施工,直至运行管理等“一条龙”的服务;节能服务企业在节能领域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600多个,投资10亿多元,年节能350万吨标煤以上,减排二氧化碳250万吨以上。

柴晓钟强调,但也要看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节能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柴晓钟认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台一些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是完全有必要的。

明确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大方向

《意见》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柴晓钟认为,这个指导思想强调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引导的作用;强调了在合同能源管理中要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从而达到“两个促进”的目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意见》提出了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这两条原则把市场的作用与政府的作用,企业的积极性和政府的意图,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也符合我国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柴晓钟说。

《意见》提出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柴晓钟认为,这个目标从时间安排上基本是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内,是实事求是的,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意见》里提出的政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意见》提出,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柴晓钟认为,这条政策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第一明确了资金来源;第二明确了支持方式:资金补助或奖励,资金补助应该是对项目投资而言,奖励应该是对节能服务企业而言;第三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也要拿出专门的资金来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估计这条政策还要制定具体的细则去落实。这方面北京市走在了前面。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与北京市财政局已经联合出台了有关政策,根据不同情况,最多可以给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00万元的资金补助或者节能服务企业200万元的奖励。

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意见》提出,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前提下,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

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三免三减”。

三是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

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

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人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

“上述四条政策含金量很高,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都涉及到了,而且允许用能企业用于节能改造的支出进入成本。这些政策会有效地调动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这些政策国家有关部门都会陆续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柴晓钟说。

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意见》提出,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该分别予以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柴晓钟指出,以上规定,从会计制度上解决了税收扶持政策的落实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费用的来源问题,即:由财政按能源消耗费用进行列支。

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意见》提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等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

柴晓钟认为,合同能源管理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节能改造资金先由节能服务企业投入,然后节能服务企业再以分享节能效益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得投资回报。因此,项目的融资就成为了限制合同能源管理推行的一个重要问题。政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了一些要求,也提出了一些具体途径,对解决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会有帮助,但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意见》提出了如下措施:

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

《意见》提出,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柴晓钟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得好坏关键在节能服务企业的能力和好坏。也就是说,节能服务企业决定了合同能源管理。因此,政策特别对节能服务企业提出了要求,鼓励他们从各个方面人手做大做强。

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

《意见》提出,节能服务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业绩突出的节能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要制定节能服务行业公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柴晓钟指出,在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过程中,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可以组织培训,协调甲乙双方的关系,客观公正地核定节能量,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规范等等。这方面,北京市做得比较好,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营造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2)

欧盟委员会近年来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措施,这些措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国际层面上,欧盟引入了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限制成员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发展;第二,在欧盟内部层面上,成员国政府制定了法律和政策,对已形成的电力、燃油等能源市场秩序进行改造重建,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拓展了市场渠道。

欧盟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在1990年的排放基准上,从2008年到2012年减少8%温室气体排放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使得欧盟各成员国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费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在欧盟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欧盟实行了电力、燃油等能源市场进行自由化改革,使得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降低能源消费价格成为能源供应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损耗,成为各能源供应商青睐的解决方案。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市场结构各不相同,各国间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也有较大差别。在欧盟内部,有的成员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法律政策也相当完善;有的成员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项制度还有缺陷。欧洲各国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大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第二个层次是中等发达的国家,如法国,瑞士,意大利,捷克;第三层次是发展欠缺的国家,即其余的欧洲国家。[1]

一、德国

自20世纪90年代初节能服务产业在德国出现以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在德国不断发展,目前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最为完善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节能服务市场。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一直致力于建立高度市场化的节能市场,并不断开发清洁能源,注重保护环境。德国已经在节能服务领域形成完善的法制体系,并且设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节能市场的监督管理。为了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德国出台了大量的合同能源管理执行标准和合同范本,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采购设备、节能改造设计等环节予以规制。同时,德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对节能市场的相关性企业减免税收,对采用节能服务的公司给予财政补贴,极大的促进了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在德国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德国在柏林设立节能伙伴机制(Energy Savings Partnership,简称ESP)。节能伙伴机制要求政府等公共部门必须加入到节能市场之中,对公共建筑和设施进行能源管理外包。之后又在在节能伙伴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节能伙伴附加计划(Energy Savings Partnership Plus),附加计划使得节能伙伴机制不仅局限于公共领域,而是推广到更多的相关领域,例如医院、写字楼、私人住所等。

在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方面,除了私营的节能服务公司外,德国还有所谓的“交互模式”(Interacting Model),即公共机构内部节能服务部门(Public Internal Performance Commitments,PICO)。该部门承担公共机构内部节能服务职能,相当于节能服务公司,自行组织实施节能措施,并自行融资。这种机制在基金多来源于市政基金,缺少节能承诺和约束,但是,有助于开展大量的节能活动。[2]

二、奥地利

尽管在欧洲众多国家中,奥地利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较晚,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跻身欧洲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的领导者行列。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开始于1998年,到目前为止,奥地利已经有几十家节能服务公司,其中五家主要的节能服务公司占整个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合同能源市场投资潜力大约在5亿欧元。

奥地利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主要模式是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并且主要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由公共部门参与的项目,例如对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等。从1997年到2005年,奥地利有超过1000个公共建筑进行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仅在2004~2005年度,就节能改造大约800个公共建筑。奥地利公共部门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较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般持续的时间也在10年左右,可以保证20%左右的节能效益。对于私有部门,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缓慢,但是最近几年,奥地利政府对于私有部门的节能市场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在奥地利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率先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在政策制定上,政府规定对于节能效益较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享受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诸多政策优惠。此外,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节能效果,奥地利的一些地区对于公共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具体环节也有所规范,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能源审计,同时规范能源审计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二、影响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项财务管理原则

1.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客户才是主体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多元化。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所有人控制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他们也承担着最大的风险、回报以及权利和义务,但是企业的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人员也承担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让通信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消费者了。通信企业在确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策略的同时,出来要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主要的是要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使企业在壮大发展的同时与各方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关系,这样才能在经营中加强通信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划分不够精细化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引领下,通信企业的产品及管理的划分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要更加精细化,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传统的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只是对企业资金账务的简单核算、登记,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单纯的反应,无法为企业的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决策的数据依据。而如今要想提升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转变财务管理的模式,转变管理职能,使其转变为动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的财务内容进行细化,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有力支持。

3.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欠缺可行性

如果管理缺乏可行性,再优秀的管理方案、再完美的管理策略都只是纸上谈兵,长期忽视它的缺点任由其发展下去只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严重者则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员工整体综合素质低下,与其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不匹配;二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欠缺往来业务之间的协调性;三是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懒散懈怠、执行力差。因此通信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确保财务管理的可行性。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1.加强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细化消费市场

一个企业为之奋斗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合理的安排其组织架构,这样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的优势力。首先,通信企业应该明确本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从自身特有的产品特点、消费主体及经济情况出发,兼顾各方利益,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对不同年纪和层次的消费者进行调研,通过财务分析模型,区分不同的管理目标群体,以数据的形势展现,并以此为依据,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们的需求。其次,对比各种组织架构的优缺点,再以该目标为基础制定与之相匹配、且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区分不同的消费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营销。

2.加强通信企业预算机制,完善支出的审批流程

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事先规划,通信企业可以从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预算机制,在全公司范??内大力加强预算的管理理念,使公司内部的全体员工都意识到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一家的责任,而是公司上下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主动积极参与进来的。然后,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预算机制的有力施行。同时,也要有一套完整严谨的支出审批流程,从源头上杜绝冒支、超支等劣况,确保企业在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同时严格控制相关费用的支出额度,为通信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

篇(4)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包括节能潜力分析、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服务。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用能单位专门进行节能改造的资金投资。用能单位只需以节能效益来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举例说明:某政府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合同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无偿将原有的功率大、耗能多的道路照明灯替换为节能型LED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工程后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并间接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每年将节省的电费按照双方约定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据此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而政府除了在合同期内分享小部分节能效益外,还将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LED路灯的所有权及全部的节能效益。政府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互利共赢。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产生的背景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长久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尤其是对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几乎到达了极限。各种自然资源竭尽枯竭,人类社会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

与此同时,随着对能源的消耗的日益增加,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例如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燃烧过多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燃料燃烧后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会造成海洋经济、农业等减产甚至部分物种的灭绝。再比如频频出现的雾霾。因此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比如鼓励使用太阳能和开发新能源。早在1970年,2000多万美国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解决洛杉矶雾霾危机。在美国民众环保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政府于1970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1973年,美国实施联邦能源管理计划,旨在推动联邦政府通过实施合理划算的能源管理和投资加强国家的能源和环境安全。联邦能源管理计划的具体方式为,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设计、出资建设节能项目,联邦机构用节省的费用支付。这就诞生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随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模式在加拿大、西班牙、德国等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登陆中国。首次试运作的三个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获得了较大的节能效果、温室气体CO2减排效果和其它环境效益,而节能服务公司也取得了较大的利润。随着一些财政奖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更加推动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账务处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未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会计核算做出明确规范。在实践中,不同的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对会计核算的处理都有差异,在此笔者根据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了解,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会计核算表达自己的看法。

(1)发出存货时,将存货转为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借:存货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2)取得安装施工、维修等发票时,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3)分期取得节能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其他业务收入

同时,根据分享节能效益的期限,摊销成本。

借:主营/其他业务成本

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四、涉税事项与相关税收政策

(1)所得税政策

根据财税[2010]110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增值税政策

篇(5)

根据《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扎实部署,迅速开展了审查清理工作,现将总结如下:

一、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结合我局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明确规范性文件清理范围、清理分工、清理方法和清理流程。组织局机关各股室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2019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包括直接影响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理工作采取各股室自查梳理,政策法规股审核排查,局领导研究公开清废和总结上报四个阶段进行。

二、政策措施专项清理情况

篇(6)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主要问题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目前,以县局为主的运维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好。由征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组成的多头运维管理模式运行情况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各业务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认为数据监控管理工作是征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分管的业务数据不能做到实时监控、按时分析。

二是运维体系运行不畅通。基层分局操作人员仅凭实践经验和目前技术水平,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归属于业务类还是技术类,究竟应该向哪个部门上报,往往产生很多疑问,而且多头分管不利于问题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三是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省市局在解答基层提出的问题时,通常是以解决问题为原则,没有及时分析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相关建议,基层工作人员不明就里,只知道按部就班地操作,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种无谓的重复,不仅影响了正常工作,也浪费了运维工作人员大量宝贵时间。

四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整体应用水平和运行质量。为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虽然明确了基层技术人员只有前台数据修改维护权限,但核心的维护工作均由省局信息中心完成,从根本上限制了基层技术人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利于基层运维工作的开展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建议及基本策略

随着省局数据集中模式的顺利实施到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税收征管数据的省局集中带来了系统管理集中、纳税服务集中、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等一系列变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县市局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合理、高效地运维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办法。为了加强数据日常管理与维护,切实提高数据应用质量,提升数据分析运用水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税源监控能力,应制定〈〈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数据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的采集、应用、、监控、维护等,为抓好数据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打下基础。

(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职责。一是县局业务部门及稽查局负责监控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质量,负责审核、处理、答复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修改请求,负责提出本部门数据采集的业务需求,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可以对外公布数据的审核报批工作,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二是县局技术部门负责数据管理软件安装维护,负责本单位数据、操作问题的接收处理,协助业务部门做好数据质量分析,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级税务机关的打印机设置、打印机序号初始化、打印参数初始化等。三是县办税服务厅负责数据的录入,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四是各基层分局负责数据的采集与录入,负责监控本单位的数据质量,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及问题数据的上报与清理,负责本单位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本单位岗位人员的操作辅导等。

(三)建立地税系统内部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数据分析利用制度。信息管理部门要建设实用的数据分析利用信息系统,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计财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要以税收(基金)税源预测分析和税收(基金)税源变动分析为重点,及时分析掌握影响税收(基金)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努力提高税源监控和税收风险防范能力;要充分利用综合征管系统强大的统计报表模块,细化税收会计核算,统一报表录入口径,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力争取消手工报表,切实减轻基层计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征管部门要建立信息采集规范标准,严把数据采集关口,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要积极推进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国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比对等工作;要利用集中的征管数据,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分析、税收预测预警、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等工作,强化对户籍的管理和对税源的监控;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管税能力。纳税服务部门要利用地税网站群和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纳税方式,加快推行以财税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缴税方式,积极推行税务网站、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税政部门要利用综合征管系统数据开展分税种征管状况的监控分析,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结合行业经营和核算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工作。发票管理部门要实现地税普通发票信息化管理发票,扩大机开发票的使用范围,探索试行网络发票和税控收款机管理发票的新措施,为采集发票信息提供业务支持。法规部门要与征管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相配合,提出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的业务需求,探索应用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对地税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执法监察。

(四)要确保数据维护渠道的畅通。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各分局应在系统管理岗配备一名熟悉业务的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各分局产生的问题数据首先由该同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不能处理的要按业务类别通过运维系统上传县局对应科室。县局各业务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解答本部门的问题,如本部门不能解决的,要提交县运维小组集中讨论后再传市局。县局征管股设置数据维护岗,该岗位人员主要负责协调业务组和技术组之间的工作,确保运维工作的连续和畅通。

篇(7)

一、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优势和现存问题

B2C电子商务供应链是指利用互联网及快递,把商品直接送进客户手中的一系列过程。通过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不仅可以把货物直接运送到顾客手中,避免中介的参与,降低价钱,还可以直接对商品质量负责,尽快回应客户的反馈。由于是直接利用B2C电子商务供应链进行商品派发,所以不需要空间进行销售,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商品的种类。正是因为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这种优势,才促进了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则是为了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其中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仓储配送以及销售部门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协同管理,以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可以加快B2C电子商务企业对于新形势的适应;同时,通过对B2C电子商务的整合,可以和客户进行更直接有效的交流,可以改进服务,以提升企业的效益。B2C电子商务供应链想要高效的运行,就必须依靠高效的物流系统;现在较为流行的方式是自建物流系统,比较成功的有京东、苏宁、亚马逊等等。这些B2C电子商务企业会通过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实现货物的直接派送,这一点不同于淘宝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情况。但这种供应链系统信息都是B2C电子商务公司内部进行管理调节的,如果有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就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同时,信息集成也是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中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信息集成要求对动态的数据进行实时整合和处理,实现无缝化管理。但就目前状况来看,由于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设备的限制,信息集成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对B2C电子商务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以协同管理的角度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进行整合 B2C电子商务供应链实际上就是在商品从原料到成品最后被卖进客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环节以及人员组成的一个供需圈。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现今的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主要是围绕着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的;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开始加大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速度。作为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企业在供、需中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涉及到原料的采购,从产品设计到加工以及销售它都有参与,这就加大了企业运营的压力。而B2C电子商务的出现则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企业与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的销售压力,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根据在协同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可将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协同分成下面两个方面。

1、企业内部所进行的协同

在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者相同部门,不同分工的部门之间进行协同被称为企业内部协同。一件产品从原料到消费者的手中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首先由采购部门进行原料的采购,其次生产部门则将原料加工成一件件合格的产品,然后产品会被送到仓储部门进行保存或者销售部门进行销售。协同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的资源、信息以及人力进行合理管理和分配,使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尤其是B2C电子商务企业,虽说外在看起来就是一个网上销售平台,但其内在却是十分的复杂,甚至比起一些做线下销售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企业中任何一个部门控制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整个B2C电子商务供应链崩溃,所以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协同管理,才能与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相结合,为实现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打好基础。

2、企业外部所进行的协同

与内部协同相对应,企业的外部协同主要是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配合。现在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市场的经营方向很难确定,为了应付现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以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为联系的企业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和合作。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尽快完成对市场形势的控制,还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客户的认可。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协同合作,那么其在整合过程中就会产生种种矛盾,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也就无从说起了。可见,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合作十分重要。

三、协同管理视角下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策略

在过去,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中的内部过程,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企业对产品从原料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所进行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协同管理策略的视角来看,它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而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物流配送企业,都是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所以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系统的考虑,并把协同管理策略运用其中。同时为了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就要改变过去的观念,实现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把协同管理的策略真正用到B2C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整合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整合。

1、完善供应链的硬件设施。

在B2C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必须要有完整高效运行的配套系统才能进行更好地整合,以适应其发展。只有具有完整配套设施的供应链,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营,才能保证对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掌控。所以,每个处于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要根据需要尽快建立基础设施,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以保证能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实现协同发展。既然B2C电子商务供应链是以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那么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快网络设施建设,无论是内网还是外网,都要重视起来,不能因为网络问题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造成损害。同时,还要把内网和外网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实现互联网“互连”的功能,不仅要使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都能共享,还要实现其无障碍无延迟的进行信息传输。作为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物流是与消费者联系最为紧密的,在进行产品的运输中,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就是物流信息,所以物流设备的建设应该是重中之重。如果运输更依赖第三方物流,那么B2C电子商务供应链可以除去其不必要的部分,不必进行整合,以此来节约企业的成本。同时光有完善的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只有建立了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完美整合。

2、加强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整合的管理

在硬件设施能满足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运行的条件下,还应该通过制度的完善并加强管理来实现其有机结合。对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主要还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这个目标,在对其整合过程中应该对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设立。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信息方面。只有实现信息的同步以及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才有意义。二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本质上来说,利益才是联系整个供应链的纽带,所以对利益的分配一定要合理,不然就有可能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导致供应链的解体。三是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危机处理机制可以根据状况作出反应,尽量减少损失,以保证结合体的正常运营。

3、从文化协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整合

相对于以上两个方法,文化方面的协同管理更有其优势。利用文化交流在各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使各成员有共同的追求目标,使他们为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做出更大努力。文化协同体现在精神层面,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作为一种商业模式,B2C电子商务供应链也不例外,为了实现其更好地整合,可以利用文化精神对整合起到促进作用,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还能让整合变得更加容易。为了实现文化协同,各成员之间不仅要加强沟通与交流,还要对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规范,以防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协同管理策略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运用,以期能在整合过程中实现对其灵活熟练的应用,这样才能让B2C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合得以顺利的进行,在进行协同管理策略下实现总体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琳宏、于海滨:浅谈基于推荐的电子商务系统[J].科技信息,2010(9).

[2] 邓美秋、陈英杰、宁斌:商贸批发市场经营模式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2(25).

篇(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有Q 波及无Q 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为了探讨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笔者对70例ACS 患者的血清Hcy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男39例、女31例,年龄41~72岁。正常对照组为70例健康体检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40~70岁。所有对象均排除感染、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且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 B12。对照组与ACS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清晨采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1 h以内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北京九强公司提供的Hcy循环酶法检测试剂盒,在OLYMPUS AU40O型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Hcy含量为(39.18±5.23)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含量为(14.97±2.91) μmol/L。ACS组血清 Hcy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①Hcy造成内皮损伤及功能异常:Hcy抑制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Hcy 使过氧化脂质水平升高而致内皮细胞损伤;Hcy还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使一氧化氮生成减少;②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Hcy可致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使小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③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在伴有Hcy的人体和动物模型中,呈现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TXA水平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降低,前列环素水平降低,导致了血栓形成;④对脂质代谢的影响:Hcy促使 LDL-C氧化修饰及泡沫形成[1]。目前测定Hcy的主要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偏振法,前者费时费力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后者需要昂贵的配套试剂盒,分析成本高。北京九强公司推出的循环酶法Hcy测定试剂盒的原理是:基于小分子捕获技术 SMT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在 TCEP作用下,氧化型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游离型Hcy,游离型Hcy与共价底物S-腺苷甲硫氨酸SAM (s-adenosylmethionine)催化反应形成蛋氨酸和S一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SAH 被SAH水解酶水解成腺苷和Hcy,形成的Hcy可以循环加入反应,从而放大了检测信号,生成物腺苷(Ado)立即水解为次黄嘌呤和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转化为NAD+,样本中的Hcy的浓度与 NADH的变化成正比[2]。笔者采用该循环酶法对70例ACS患者的血清Hcy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CS组血清Hcy含量和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篇(9)

ARDS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缺氧性呼吸衰竭,该病的发生与创伤、机体功能性休克、肺内外感染等方面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1]。在该病发病初期,患者肺泡-毛细管血管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大而使得肺泡之中的液体出现显著性聚集反应。此时若不采取有效的液体管理,那么则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水肿、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2]。如何为ARDS患者提供充足的容量以保障其尽快复苏,同时还可以规避或者加剧肺部水肿等是ARDS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一个极为关键性的问题。然而经临床实践证实,这两种液体管理策略无法达到相应要求,且患者预后状况不佳。本研究观察组主要采用了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2009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100例ARDS患者,均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所提出的诊断标准。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男/女为29/21;年龄32~75岁,平均(50.28±4.30)岁;APACHEII评分18~26分,平均(22.44±3.09)分;SOFA评分为8.5~10.7分,平均(9.17±1.00)分;入ICU时氧合指数140~161,平均(149.22±12.39);入ICU时急性肺损伤评分2.2~3.3,平均(2.80±0.45)。经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主要包括[3] ①符合ARDS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发病急促;③氧合指数(PaO2/TiO2)在200 mmHg范围内;④经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双肺均有斑片状浸润阴影;⑤未见左心房压力上升的临床依据;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主要包括 ①年龄

1.4液体管理策略 两组采取如下的液体管理策略,如果患者存在休克现象,MAP

1.5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为:总共为144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项目: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严格按照上述几个项目,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4]。

1.6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1 w内液体平衡情况、肌酐水平、CVP、休克发生率、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60 d死亡率及治疗后生存质量。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及"n(%)"的形式加以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液体平衡情况对比,见表1。由下表可知,两组24液体平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对比,见表2。由下表可知,两组在CVP及存活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对比 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近期生存质量进行对比,见表3。

3讨论

ARDS发生于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以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损伤而造成的弥漫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等不良症状,从而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衰竭,主要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特征为肺容积锐减、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等,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以及呼吸窘迫等不良症状,经肺部MRI显示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5]。PPI可增加血管外肺水(EVLW),而EVLW的增加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这也是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高病死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目前多数人认为ARDS本质是炎症,其致病因子激活了细胞和体液因子,从而导致了体内过度或失控性炎症反应,晚期多并发MODS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24液体平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开放性液体管理相比,限制性液体管理效果更为显著,ARDS患者预后情况更佳,应在实际过程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陆舒,赵宏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策略[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2):154-156.

[2]季勇,黄亮.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1(9):1709.

篇(10)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为了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现对80例ACS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和Hcy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ACS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龄50~76岁;均符合ACC/AHA(2001)诊断治疗指南标准[1]。正常对照组为80例健康体检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44~75岁。所有对象均排除感染、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且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

1.2 方法 清晨采取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1 h以内离心分离血清待测。hs-CRP采用上海科华公司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Hcy采用北京九强公司的循环酶法试剂盒,均按试剂说明书在日立7020型生化分析仪上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s-CRP和Hcy含量及异常检出率比较 ACS组hs-CRP含量(16.28±11.75)mg/L,66例异常,异常检出率82.5%。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3.28±0.79)mg/L,4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5.0%。ACS组Hcy含量(22.17±5.93)μmol/L,有52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5.0%。正常对照组Hcy含量(13.79±3.58)μmol/L,仅有2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2.5%。经统计学处理,ACS组血清Hcy和hs-CRP含量和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2.2 两组血清Hcy水平和hs-CRP水平的相关性 经直线相关分析,ACS组的 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13,P0.05)。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与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症介质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目前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的炎症标志物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CRP能预测心肌梗死、中风、周围动脉疾病、心源性猝死[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Met)代谢的中间产物。有证据提示,Hcy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机制而引起血管疾病[3]。新近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浆Hcy水平升高是AC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4]。为了探讨ACS患者血清hs-CRP和Hcy的含量变化,作者对80例ACS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和Hcy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ACS组hs-CRP含量(16.28±11.75)mg/L,有66例异常,异常检出率82.5%。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3.28±0.79)mg/L,有4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5.0%。ACS组Hcy含量(22.17±5.93)μmol/L,有52例异常,异常检出率65.0%。正常对照组Hcy含量(13.79±3.58)μmol/L,仅有2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2.5%。经统计学处理,ACS组血清Hcy和hs-CRP含量和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综上所述,ACS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和Hcy含量均异常升高,两指标都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ACS。

参 考 文 献

[1] LibbyP,RidkerPM,Maseri A.Inflammationandatherosc1erosis.Circulation,2002,105:1135-1143.

篇(11)

合同管理风险隐含在整个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的全过程,主要集中体现在履行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准确把握合同管理风险的类型,分析产生的原因,切实采取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

1.1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范围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受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等制约和影响,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规避的。而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1.3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责任划分,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合同管理制度因素和人员素质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因素

合同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合同管理人员须认真仔细地对各个业务单位报送的合同进行审查、把关,严格做到“四不”标准,即:不规范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合法的合同不加盖公章、不经审核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有巨大经济风险的合同不加盖公章,才能从源头上避免不完善合同的发生,切实提高合同签订的准确率。

3.3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