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医把脉基础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把脉基础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医把脉基础知识

篇(1)

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张思红忽然感觉脚心奇痒无比,他以为是被蚊子咬了,擦了点风油精。但半个月过去,奇痒不断加重,张思红的两只脚底竟然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斑,且有小脓包。

张思红找到公司附近的小诊所,一位老中医给他把脉,查看了患处,说:“小伙子,你患的是局限性的银屑病,是由地方潮湿或是水土不服引起的。”

囊中羞涩的张思红问道“医生,有没有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药?”老中医开了一点药给他,并让他用韭菜与大米一起煮熟,取其水洗患处,每天两次。张思红照着老中医的嘱咐做了,效果很好。后来,张思红每次去拿药,老中医都会给他列出新菜谱,而且都是对治疗疾病有益的。这让他觉得非常神奇,决定跟老中医学习。

2006年12月,张思红在老中医那里不仅治好了银屑病,还学到了不少食疗法。一次,工友小许突然不停地上吐下泻。张思红见状,根据在老中医那里学到的方法,立刻拿来几片白菜洗净,开水一烫,然后扭出菜汁,让小许喝下。一会儿,奇迹出现,小许竟完全恢复了。

从那以后,每逢周末休息,张思红就在深圳南山农贸市场摆地摊卖菜,并对前来买菜的顾客简单推荐一些食谱。日子久了,回头客就多起来,小本生意的收入居然不亚于菜场商贩。

2008年12月,张思红辞去深圳环保公司的工作,拿着赚来的3万元回到成都,开了一家“中医蔬菜行”。

B 口口相传生意旺

每天清晨,成都八里桥路的毛大姐都会在小区门口的菜摊买菜。12月的一天,她突然发现小区里多了一家卖菜的门面,店铺里不仅贴满蔬菜的药用性能,还有中医食疗菜谱。“中医和卖菜还有关系?”毛大姐好奇地走进店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迎上来,要帮她手诊,他说是用中医知识进行手诊,就能知道身体缺啥东西。

啥东西?真有这回事?毛大姐把手伸过去,张思红认真地端详一会,发现她的手很白没有血色,且面色萎黄。“大姐,您平时感觉神疲乏力,有时还会头晕耳呜吗?”“是,是!”毛大姐悄悄打量眼前的小伙子。

“您有时会胸闷心慌,食欲减退么?”“对的,我就是老觉得不舒服,但又感觉不像有病的样子。”这小子还真不错,懂得这么多,毛大姐心里暗自嘀咕。

“大姐,根据我的手诊,您患有轻微的缺铁性贫血,需要多注意饮食,严重的话必须去看医生。”“贫血呀,怪不得,头老是晕沉沉,蹲了起来,就找不到方向。”

“大姐,您可以用赤豆跟糯米还有红枣煮粥吃,这是专门治贫血的方子。”张思红边说边拿笔列出食谱,递给毛大姐。

毛大姐兴奋地买了菜和杂粮,心想,今天不但得到免费“门诊”,还知道了自己身体的毛病,得向邻居们炫耀炫耀。于是,每碰到一个人,她都喜滋滋地说:“隔壁开了一家中医蔬菜行,对症卖菜呢,可安逸了,你过去瞧瞧哟!”

经过毛大姐的传播,前来“中医蔬菜行”买菜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周末,店里走进一位老大爷,张思红忙着招呼他。“大爷,您坐,哪不舒服,”安顿老太爷坐下之后,张思红拿起其左手,仔细端详,“大爷,您老的手怎么那么青,平时有胃痛且伴随着头昏失眠吧?”“是、是……老是失眠,也没得法子了。”

“您用鲜藕汁加三七粉和生鸡蛋一起熬汤喝,少饮酒,不要吃辛辣东西。”张思红开了密密麻麻的一张食谱,让老大爷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食疗。半个月后,这位消除了失眠困扰的老大爷开始天天跑到八里桥来买菜,他成了张思红蔬菜店里的又一位“铁杆粉丝”。

看手诊只是帮市民了解病症,并不能代替正规的医治。张思红坦白地告诉顾客,他只是通过中医理论推行一种健康理念,而蔬菜食疗主要是针对一些普通的常见疾病和慢性病,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健康人,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

C 与对手合作

2009年2月底,“中医蔬菜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张思红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他很想再聘请一个有一定中医学基础的帮手,便在店门口贴了一张招聘启事。可半个月后,没有招来一个应聘者,生意却反而逐渐冷清,每天只有十来个人买菜看手诊,按照这种趋势,店里根本用不着请人帮忙了。

3月5日清晨,张思红到蔬菜批发市场去进货,经过市场门口时,看见一家新开张的铺面,他猛一抬头,“药膳蔬菜行新开张大酬宾”一排字印入眼帘。张思红愣住了,好家伙,这不是在克隆自己的生意经嘛!这间铺面也是二十多平方米,已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

张思红一打听,得知老板是一位从四川大学医学院刚毕业的女孩。他的心不禁一沉,人家是堂堂的大学生,知识扎实,自己哪是对手,看来,经营上还得动动脑子才行。

首先,为了降低成本,张思红直接向生产地的农民大量收购新鲜蔬菜,又托朋友从深圳购买了一些国外进口蔬菜,以丰富品种。他把食物的药性分别制作成不干胶标签,贴在蔬菜包装袋的表面,比如山药、淡菜可以益精血;小茴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让顾客一目了然,薄利多销。此外,张思红还保证每天上架的都是采购不超过两天的新鲜蔬菜,这一点得到许多顾客的赞许。

篇(2)

一个人,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幸运的;而更幸运的是,这份职业又正是自己的天赋所在。连建伟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1966年,中学毕业的连建伟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没能继续读书。就在这个“无事可做”的时期,他的一位叔公建议他学习中医,并送给他《药性赋》和《药性歌括四百味》两本书。没想到,正是这位叔公和这两本医书,引领连建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校期间培养出的扎实的语文功底,使连建伟读起晦涩难懂的古医书时游刃有余,乐趣无穷。看到连建伟对中医有如此天赋,这位叔公便将自己珍藏的所有中医书籍都送给了他,其中包括整套的中医院校教材,这使虽然没有进行过在校中医学习的连建伟,具备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少年时期的连建伟,除了沉浸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研读外,对中医临床也“蠢蠢欲动”。连建伟主动找到当地名中医,站在他们旁边看如何给病人诊治。这种半天读书、半天看“诊”的日子,连建伟差不多过了三年。有一次,连建伟的一个邻居因患肺结核吐血不止,早被疾病折腾得贫困潦倒的邻居再也没钱去县结核病医院治病了,于是便想到了学中医的连建伟。没想到的是,连建伟根据医书上记载的古方,5服药下去就使邻居的病情明显好转,止住了吐血。这是连建伟人生中的第一个病人,而此时他才十六七岁!邻居病情的好转不仅让连建伟学中医的信心倍增,也让周围的人知道了他“会看病”的消息。

机遇:十年磨一剑

1973年,“”后的全国第一本中医杂志《新中医》出版发行。连建伟特别喜欢阅读其中刊登的我国中医泰斗岳美中先生的文章。这位尚未见过面的“会写文章”、“会给看病”的同行老师,成了连建伟尊重、崇拜的“偶像”。1977年9月的一天,还在嘉兴县建设卫生院工作的连建伟,鼓起勇气给岳美中先生写了一封信,并附上3篇论文,希望能够得到岳老的指点。很快,连建伟收到了岳美中的亲笔回信。岳老在信中鼓励连建伟好好学习,不要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没有用武之地。回信中,岳老还带给了连建伟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北京中医学院将开办中医研究生班,每个省招收一名学生,考试科目主要是中医四大经典。岳老希望连建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研究生班学习。这个消息让连建伟倍感振奋,似乎这十余年的中医经典研读,冥冥之中就是在为这个机会而准备!

1978年10月,连建伟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生班。后在岳美中教授的指点下,连建伟选择了方剂学,成为该院首届方剂学专业研究生,并师从我国中医名家、十九代祖传中医王绵之教授。

“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提起已逝世多年的岳美中教授,连建伟深情地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虽然岳美中教授没有亲自带教过我,但我一直都把岳老当成恩师。在北京读书期间,岳老中风住院时,我经常去看望他、照顾他。岳老在清醒的时候,就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临床经验,我回去后就会把他讲过的话记下来……”连建伟教授说,岳老曾经在病床上为他取了个“字”――“乾乾”。因为《易经》中的第一卦就是乾卦,里面说“君子终日乾乾”。“乾乾”的意思就是不泄气,不断学习,自强不息。这是岳老对连建伟的期望,也是对年轻一代中医的期望。岳美中教授带给连建伟最深刻的教诲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他一直都记得岳老的那副对联:“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意思是说,做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心,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时刻警醒自己,操持医术随时可能误人性命。

在跟随王绵之教授学习方剂学的日子里,连建伟学到了许多临床诊疗知识。王教授的严格要求使连建伟在以前自学的基础上,中医知识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名师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为连建伟铺设了成才之路。

1980年年底,连建伟在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浙江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工作。1987年,他担任中医方剂学教研室负责人;1988年,被正式任命为该教研室主任。1992年和1993年,他先后担任基础部(现基础医学院)副主任、主任。自1998年至今,连建伟教授一直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2001年,连建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2002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专家”,时年51岁的他,是当时获得这一称号的最年轻的“老中医”。

用中医架起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身为博士生导师的连建伟教授,带教过很多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洋学生”,他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带着对中医的热爱,远渡重洋,来到连教授身边学习。但相对来说,境外学生中最多的是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生。连建伟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渊源颇深,自2003年第一次招收了该校的学生后,该校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慕名报考他的研究生。此外,连教授还是台湾中国医药大学荣誉教授和台湾长庚大学客座教授,为海峡两岸的中医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005年,连建伟教授应台湾长庚大学邀请,赴台为该校中医系八年制学生讲授《金匮要略方论》。连教授融会各家、深入浅出的启发式教学,受到了台湾中医学生的欢迎。2008年,其授课讲稿《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出版后,也反响很好,成为海峡两岸中医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真实记录。连建伟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在海峡两岸中医界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

连建伟教授以纯粹的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用药精妙、疗效确切、价格低廉,许多疑难疾病仅服用数服中药便能收到很好的疗效。对于自己高超的医术,他谦虚地归功于古代的名医:“我用的好多方子就是一两千年前记载的,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连建伟教授称得上是传统中医的虔诚“教徒”,他坚持认为中医应该按照其自身规律和特色发展,不能被“西医”所左右,更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要求中医。他说:“西医注重诊断,对急诊的治疗效果明显;而中医多从治本入手,治疗较彻底,对疑难杂症较为拿手。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我们学中医的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现代技术,让中医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铺轨’到国际上去。”

从事方剂学研究的连建伟教授认为,对古人的方子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通过临证去体会,把握其应用。在用古方时不是用“死方”去治“活病”,而是可以数方加减,灵活运用,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中医方剂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疗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唯一标准。他说:“汉代《伤寒论》中有113个处方、《金匮要略》中有262个处方。迄今保存的自古以来有方名记载的方剂就达6万余首,虽有药物组成但无方名的也有6万余首,这多达12万余首的方剂若能得到继承并加以创新,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委员心声:

医疗要坚持公益性,崇尚医德

在采访中,连建伟教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据统计,浙江省农民2009年的人均纯收入是10007元,居全国之首。然而,2009年浙江省住院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用是7600元。这样算来,富裕的浙江农民如果住上一次院,就只剩下2407元了,平均每个月只有200元,他们会立刻成为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由此可知,那些还不如浙江发达的地区的农民就更难了。因此,在本次全国“两会”上,连建伟教授提出了《关于坚持公益性,崇尚医德,乃医改成败关键的提案》。在提案中,他明确提出,“不做不必要的检查,不开大处方,能用基本药就不用贵重药,能用国产药就不用进口药;要做患者的知心人,不做‘机器人’。”

对于目前仪器检查的大行其道,连建伟教授认为,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他十分重视脉诊和舌诊。他说,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中的“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辨痉湿病脉证治”等,都强调了脉和证,并把脉放在前面。“王绵之老师也很重视脉诊。我有一次得了肺炎后,舌质红绛,不易恢复,后来到京出差时找王老治病。他仔细地为我诊脉后,在处方上很详细地写了脉诊情况。我们要向老一辈学习,学习他们的中医基本功。”

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60-02

社会以民生为本,高校以就业为本。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伴随着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显现。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家长的焦虑,如何把脉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研究破解大学生双向选择的窘况,是政府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既要重视大众化同时也要重视精英性、既要重视人才的就业教育,更要重视人才的创业教育,牢固树立围绕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教育结构、狠抓教育质量、打造人才品牌、提高素质保证就业的高等教育理念。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我调整的责任,也有高校改革转向的责任,更多的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在总结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作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高校“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创造性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全面促进学校就业率提高和学生就业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以及正确认识自我和实施正确的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在就业教育体系上实现了“三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四个化”,即就业信息网络化、就业指导全员化、就业工作全程化、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同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在学生刚入校后,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中涵盖大学生对专业认知情况、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应的职业范围,知道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职业指导理论,使学生了解职业基础知识;开展学生职业兴趣测定、价值取向与职业性格测评和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考评等,让学生能够全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好规划。大学二、三年级主要开设的课程内容有求职择业技巧、就业礼仪培训、资格认证介绍、择业常识准备及就业路径导航等。大学四、五年级学生进入了毕业阶段,此时的就业指导课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准备自荐材料和作好求职应聘的准备。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包括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获取,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理教育及就业服务指导等。通过不间断、全程化的就业相关课程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并引导学生大学的整个阶段学习。

二、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育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制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办法》,根据课外活动的不同类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社会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文化艺术类、学生组织活动类、技能考证类等六类。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应累计获得六个第二课堂学分,且至少获得四种类型的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研究,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资助、支持同学们开展实践性很强的科技活动,并自2007年开始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研究项目以基金形式进行管理。2010年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荣获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三、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在支持因素,激励因素,指导因素和评价因素等方面建设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因素主要包括领导重视、资金支持、硬件支持等,学校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制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创业教育基金管理办法》,并在校团委专门配备创业模拟竞赛场地和专业设备;激励因素,主要指政策激励、成功激励、竞争激励,增强创业信心和决心。学校通过设立奖励科技创新奖学金,以此表彰先进,激励优秀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创业,并参与到创业中来,培育创业土壤,并以此促进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指导因素,就是指完善的指导教师队伍和教师长期的指导热情,学校各学院聘任专职教师作为创业指导教师,同时学校还与哈市道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同时哈尔滨团市委特开展哈尔滨市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评价因素,是指用教务的评价体系来认可学生的创业成果和创业能力及指导教师的付出。

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学院及所属专业作为毕业生的基层单位,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领导机构。从上到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目标明晰、层层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学校2006年成立招生就业处,专门负责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办学的一项长期根本任务来抓,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并将其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每年组织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评估,通过全校性就业工作会议总结回顾工作,布置下一步工作重点;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就业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将就业创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组织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坊,引进北森朗途职业测评软件,免费为全校学生服务。

五、校友会网络体系构建

校友是高校十分重要的资源,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成立校友工作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校友会工作。学校成立校友总会并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校友分会,先后建立上海、深圳、陕西和吉林等六个校友分会,同时成立了欧美同学会。通过毕业生各专业班级学生的毕业周年聚会,紧密联系分散在各地、各岗位的校友。紧紧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来开展校友工作,整合开发校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校友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校友立足自身岗位,以校友会为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在本行业内的影响,积极把企业引进到母校,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三年来,校友为学校联系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六家,同时帮助学校开展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等工作。

六、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

积极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实现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及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就业市场。学校每年都组织各学院派出5—6支考察队伍赴外省市拓展就业市场,每年都要到达10多个省,20余个城市,走访200余家用人单位。这种做法对于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供求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走访和调研时,学校还向用人单位发放了《毕业生就业宣传手册》,让用人单位及时地掌握学校的基本状况和人才培养情况。学校为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力度,每年都制作印有学校名称字样的礼品,在走访和召开供需见面会时赠予用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校领导还不定期回访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领导和毕业生代表深入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意见,了解市场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就业市场开拓思路。通过就业指导课及讲座形式,将目标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行情、目标单位的价值观及其用人政策等关系毕业生切身利益或对毕业生有帮助的信息及时向毕业生传递。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政府、社会与学校三者紧密配合,良性互动。本文总结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六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车志远.对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1,(11).

篇(4)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a)-0127-05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various aspects, which takes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way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so on, enhances the professional building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s the new model met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ally, so as to provide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s in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our university" for short) in recent 10 year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experience and ways of our hospital in the training of establishing new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mbined wi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s from 4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aspects of "double-teacher typ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Academic leaders, training of enterprise and teacher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re the core of "double-teacher typ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rovinci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base and sustained practical teaching during 4 years smoothes out employment road for students,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and reform methods is made combination with the target of cultivating development demand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r the local, aims to form a talent training pattern constituted by two teaching module of enterprise and school, with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course and practi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utorial system, and so on.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reform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fac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lated field.

[Key words] Special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s; Comprehensive reform;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长期以来,湖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足点,注重加强专业内容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03年,为适应医药卫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校开始招收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并设立中药制药方向。2009年,药学专业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到2011年药学院成立,学校投入一千余万,对药学院软、硬件全面升级,药学专业(中药制药方向)便进入了快车道。近五年来先后成为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人才项目,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建设项目,建设成了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校级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等等。目前,该专业办学定位准确,服务面向明确,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方面具有特色,培养出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本文将从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2+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介绍我校药学院在专业综合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推动药学相关专业的综合改革。

1 “双师型”师资队伍

1.1 专业带头人

应选择学历职称高、实践技能水平高、教学学术水平高、师德高的“四高”教师为本专业带头人。定期派遣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问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建立激励机制,明确目标责任,促进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搭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校企研发中心,激励专业带头人确定以武当中药品种为主要研究方向;聘请美国休斯敦大学、香港大学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专业兼职教授,帮传带本校专业带头人快速成长。聘请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Ming Hu为外籍院长,为学科建设把脉。经过5年的建设,校内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过20%,有企业实践经验教师比例达80%,形成一支70人左右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2 企业教授的培训与聘用

聘请合作企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科研和论文撰写等教学活动。学校、企业的授课教师进行双向培训,企业人员到学校主要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每期不少于1周;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每期不少于1个月。定期召开由校企双方参加的教学研讨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高技能,以科研引导教学的目标。

1.3 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在本科生教育中培养出一批具有潜质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1-5]。我校采用双导师,即学业导师和职业导师的机制。新生入校即建立与其对接的“导师制”,给予其生活、学习和职业生涯上的指导。最初2年在校以基础理论学习为主,学生重点完成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暑假和寒假期间强化专业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及学校现有实验室条件精确定位方向;将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或者企业的特色技术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课题研究。后期1年的实践学习中,实训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内的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药学实际,深入到中药产品的研发、生产、设计、营销和管理等环节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实施本科导师制,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使学生在教学计划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特长。

2 全面升华实践教学,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

建立由“认知教育、实践训练、联合培养、企业创业”四个阶段构成的“四年校企实践合作不断线”实践教学模式[6-8]。实行早期实践、连续实践、多次实践和多时实践,建设省属一流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培养,选派高水平教师带教实验,激励学生开展自选性、协作性试验,努力使学生达到“四能”,即能识药、能验药、能制药、能研药。

2.1 按照“一体两翼,两个结合,三个环节,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

“一体两翼”是指以构建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和专业见习实习为主体、以课外科技创新和综合社会实践为两翼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两个结合”指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三个环节”指见习环节、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实践训练,见表1;“四年不断线”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不中断。在整个实践锻炼过程中,始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之比达到4∶1∶1。

2.2 省级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专业途径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9-10]。我校以校内省级重点实验室“武当特色中药研究实验室”“武当山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新制剂研究开发”“药物分析”三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和“中药药理(肿瘤)研究”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以及“湖北医药学院中药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作为培养产业人才的开放实验室,完善管理办法,优化运行机制。把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的科研方向作为学生设计性、自选性、综合性实验选题的主要依据,目前通过导师的实验指导,学生完成的设计性、自选性、综合性实验达到总实验项目数的50%。逐步完善企业的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中药制药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了我校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和制药工程两大专业600余名学生的见习、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此外,在校内建设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标本馆和百草园,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密切与九州通、湖北天圣清大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神龙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十堰神农医药科技园有限公司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单位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多项重大成果取得突破,达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

3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应用学导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结合课程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3.1 开放式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

积极推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开放教学资源。通过成立“小神农科研小组”、药用植物盆景和中医药文化进课堂、药用植物野外采集、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认知和兴趣。在开放《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的辅导体系和标本馆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建设专业课和特色课程的辅导体系;将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五门特色课程安排到企业生产车间和野外药用植物采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广泛开展技能比赛、科研设计大赛、专业趣味活动等,使学生能在比中学、学中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2 课程与教材建设

按照“厚基础、强能力”的总体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特色课程等四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达到2.0∶2.9∶2.4∶0.5;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学时之比达到4∶1∶1;建成专业课程自学辅导体系(参考书、题库、教学光盘等)。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公开出版3本以上特色教材,编制实验实训教材讲义5本[11]。特色课程模块为校企联合或与其他学科协同开发。课程以实训教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解决中药生产过程中的中药材养殖、栽培、植保、饮片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具体课程包括:①湖北省中药资源开发现状,主要介绍湖北省中药资源分布、资源种类、开发应用前景及开发现状。②鄂西北中药资源开发,主要介绍鄂西北(神农架、武当山地区)特色中药资源与开发,神农架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特色、资源分布、特色资源和开发应用现状。结合鄂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产业建设,建立鄂西北特色中药资源(房陵丹参、柴胡等)GAP基地。③湖北省中药资源文化,以神农医药文化、李时珍医药文化和鄂西北生态文化为主线,介绍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和中药资源文化,提高学生对湖北省中药资源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和中药资源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能力。④湖北省及鄂西北中药饮片生产及标准研究概况,主要讲授湖北省及鄂西北中药饮片生产现状、生产工艺改革、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及应用现状。⑤中药制剂实用技术,包括“半仿生提取法(SBE)、大孔树脂吸附法及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中药传统制剂、丸剂、膏剂”“滴丸、分散片、固体分散体、微囊等制剂的制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软胶囊制剂技术”以及“中药注射剂、粉针剂制剂技术”等几个板块。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药制剂理论和实用技术。

3.3 开展以问题为主导大教学(PBL)

借鉴药剂学教研室PBL教学的经验,在中药制药专业课中推进PBL教学,对开展PBL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12]。我院药剂学学科自2003年开始探索以问题为主导大教学,探讨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经过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数届学生的反馈总结出了PBL教学法在本科药学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了PBL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表明PBL教学模式在大学三到四年级的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适用、专业课比基础课更适用、实践实习课程较适用。我校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在中药制药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中开展了PBL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正对药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特点,教学改革中大力缩减课堂授课学时,扩大学生自学空间;开放实验室、标本馆、实训室、自主学习中心、图书馆、百草园等,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积极开展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制订相应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4 “2+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3-17]。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种新型的“2+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人才培养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大板块进行,“3”是指培养过程实现三个方面的结合,即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堂教学与师带徒结合。依据人才层次的应用性、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类型的技能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方面特点,构建了“见习-企业实践实训-校企研发中心基本功训练和专项实训-企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渐进式实践体系。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操相衔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力改革课内理论教学的形式,采用了课堂理论教学与边讲边练、专业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形成理论学习与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增加部分专业特色实践课时,如在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企业核心文化、人文素养等。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我校中药制药专业毕业生已经在各个企业茁壮成长,学生就业率一直在省内同等专业前茅。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借鉴:首先,学生的发展问题,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希望学生为当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贡献,但是很多学生想继续考研深造,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深造而与用人单位解约,这给学校和企业带来了很多问题;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科研技能、操作技术等问题,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因为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成就感;再次,培养计划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建设的企业特色课程模块补充实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解决中药生产过程中的中药材养殖、栽培、饮片加工炮制、中药制剂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能力,但是目前由于资金和企业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课程开发进展缓慢。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针对性解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中的问题,深化专业建设改革、实现校企合作,探究实践新模式、有效评估,完善质量考核机制,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分析,才能够促进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让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合理[18-20]。

[参考文献]

[1] 付轶.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 王卓然.新制度主义视阈下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建设探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3] 杨金铭,赵景会,李锦莲,等.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以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2):171-174.

[4] 彭鹏,姜迎.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5(6):153.

[5] 刘文丽,程杉.关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01-202.

[6] 侯霞,郝保水,刘建宾,等.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2):189-190.

[7] 吴建波,陈娅.大学校外实践基地长效稳定机制探索[J].黑河学刊,2014,202(5):115-117.

[8] 吴艳丽,夏春艳,孙小菊,等.应用型本科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创新性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80.

[9] 黄丽平,赵宝林,吉玉兰,等.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6):73-74.

[10] 叶春霜.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1):65-66.

[11] 陈吉炎,涂汉军,涂自良,等.中国武当中草药志[M].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9:13-17.

[12] 杜士明,朱海涛,董永成,等.PBL与LBL在“药物制剂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1):75-77.

[13] 杨靖,王建民,刘春奎,等.基于“卓越计划”的烟草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06-207.

[14] 沈忠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48-49.

[15] 王晓婷.中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比与反思[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57-58.

[16] 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31-133.

[17] 刘阳,谭B隽,王传林,等.试点学院框架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1):198-200.

[18] 代晓宇.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4(6):52-53.

篇(5)

【素材展示】

崇义友善:毕万昌

“我是某工兵团汽车连雷锋班现任班长毕万昌,2009年12月,深藏着父母亲朋的殷切期望,怀揣着对军营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对英模雷锋的崇敬之情,从哈尔滨入伍,走进光荣的‘雷锋团’。”高亢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场,崇义友善好青年毕万昌用军人的飒爽英姿展示着青年军人的青春风采。

2012年10月25日,团队组织新老雷锋班班长交接仪式,在雷锋老班长塑像前,在全团官兵注视中,毕万昌激动地接过雷锋枪和雷锋班班旗,并郑重许下誓言――“高举雷锋旗帜,传承使命担当,弘扬雷锋精神,坚守道德高地”。

毕万昌告诉大家:“上任伊始,我把历任雷锋班班长当作偶像,跟着先进学先进,照着雷锋做雷锋。”

有同学问毕万昌:“您怎么看待现在网络上不认同雷锋精神,甚至诋毁雷锋精神的现象?”毕万昌严肃地回答道:“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雷锋,不了解雷锋精神,没有认真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悟和学习,认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精神。”

在传播雷锋精神的道路上,有人质疑,说他们是在哗众取宠,是在捞取政治资本,但毕万昌始终坚持“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

执着奉献:焦翔

在过去几年里,焦翔在战乱的中东国家间穿梭,报道了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几个国家政权被或者内战的过程,经历过汽车爆炸、炮弹袭击、暴力抢劫、北约空袭、狙击手放暗枪。

2011年1月,焦翔刚到埃及,骚乱就爆发了。镜头下,百万示威民众与军警对峙,年轻人在催泪瓦斯中被打得头破血流。在博物馆,埃及法老的珠宝遭到洗劫,4000年的文物化为满地的碎片,博物馆馆长痛哭到几乎窒息。

焦翔说:“驻外第七个月,我冲进北约轰炸下的利比亚。恐惧笼罩着的黎波里,空气中都是死亡的味道。为了躲避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等敏感机构都安置在外国记者下榻的酒店楼下,这就意味着,我们就都成了他的人体盾牌。爆炸总把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每次惊醒,我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还好我还活着!”

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的,恐惧和死亡每天都在焦翔的身边笼罩着。

“康德曾有句名言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在战场坚守了1200天。”焦翔用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焦翔有很多自己的感悟:“洞悉乱象,把脉大局,我感悟到中国力量。不能任由外部干涉政权,这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捍卫,是大国的正义担当。”

爱岗敬业:肉孜买买提・巴克

肉孜买买提・巴克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六班班长。他告诉大家,今年是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60周年。60年前,这里飞沙走石,渺无人烟,经过几代克拉玛依石油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石油特色鲜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巴克感到十分的自豪。因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里,有巴克的奉献和努力,有巴克的辛勤和汗水。

而最初巴克走进油田的时候,语言是第一块绊脚石。他从小在南疆长大,上技校学的也是维语班,结果刚到单位时,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

巴克说:“师傅跟我们新来的员工聊天,让我搬一把椅子坐下,我听不懂,一直站着不动;问我在家排行老几,前面的人说他在家是老二,我想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就顺口说了一句‘老一’。”经过了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一跟别人说话,巴克就特别紧张,感觉自己是一个能听见的“聋子”、会说话的“哑巴”。

从那以后,巴克暗下决心,走到哪儿,他都带着一个小本,把碰泵、憋压、调参这样的专业术语记下来,分别标注上汉语、拼音、维吾尔语。不到一年,肉孜买买提・巴克不但能用汉语交流,还能用汉语读报念书。三年后,他的汉语水平达到了八级。2007年起,他还被克拉玛依第三中学特聘为“普通话宣传员”,成为克拉玛依市唯一的维吾尔族汉语宣传员。几年来,他已累计为3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汉语讲座。

巴克不仅用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完善自己,也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他成立了“红柳石油网”,将工作培训的课件放在网上与大家共享。“得到得多就应该付出得更多,要把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巴克说。

孝老爱亲:王东

山东人王东,有着典型山东汉子的直爽和憨厚,他用亲切的山东话跟台下的同学们说:“付出,让我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满足。”

王东义务赡养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陈凤兰15年,为这位体弱多病、贫困孤独的87岁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15年间,他为她求医看病、洗衣做饭、端屎端尿。

1999年的冬天,刚刚结婚的王东和妻子到安蔡楼镇常寨村岳父家走亲戚。王东性格开朗,与街坊邻居都聚在一起拉家常。这时候,王东注意到墙边树下一个老人独自一人默不出声,心中产生疑惑。从街坊邻居口中王东得知,老人名叫陈凤兰,老伴去世早,无儿无女,是个孤寡老人,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生活非常困难。就这样,王东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

这15年来,老人从未离开过他家;除了外出学习,王东也从未在外留宿。因为妻子外出工作过几年,他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妻子还长,她就成了王东心里的牵挂。

王东说:“现在都在讨论时间都去哪了,回想这15年时间过得太快了。我的时间除了上班、巡查线路,其余都放在了照顾老人和家庭上。”

也有同事朋友说王东是不是把老人看得太重了,可王东说:“看到老人生活得幸福,心里就觉得舒坦,同时我也感到了老人对我的信赖和真情。”

医者仁心:苏佳灿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苏佳灿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从5岁开始,父亲就让他每天早中晚背诵《中药汤剂》,背不下来不允许他吃饭。6岁时,偶然一次机会让他遇到了叔叔就地扎营,从此“军人”的梦想在他脑海里扎根。

在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四五十分却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背上行囊一个人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军医成长的摇篮――第二军医大学。大学五年,为了学业他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

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学习研究生课程。每天骑行40分钟,每周四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光,直到博士论文完成。他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

图书出版之前,苏佳灿带着初稿,分别到重庆、天津和北京找当时国内四位骨科权威专家审阅。卢世壁院士、王正国院士、郭世教授看过之后都赞赏不已,欣然题词。85岁高龄的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王亦璁教授主动为苏佳灿撰写序言,并在苏佳灿博士毕业时亲自飞到上海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20年前,当我面对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在救死扶伤和献身国防精神感召下,我毅然选择了第二军医大学,只为穿上橄榄绿,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服务军民的人民军医。”20年过去了,苏佳灿实现了成为人民军医的梦想,留下了近1万例的手术、近10万人次门诊的成绩单。

勇于创新:孟维

从一名徐工集团普通一线工人进阶为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研发创新团队带头人,这一路,孟维是怎样走过来的?

2002年,18岁的孟维刚从技校毕业,在技校学习的基础知识用到生产一线显得非常“小儿科”,孟维甚至无从下手,不甘心的他就开始“蛮干”。带孟维的师傅看不下去了,点拨他应该用“动脑筋”代替“耗时间”。孟维就听师傅的话,跟着师傅学习、向专家求教,几年下来,他竟然成为了一个数控车床维修的“土专家”,应付起了大大小小的数控车床维修工作。

正当他有些沾沾自喜之时,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选拔塞上,他受挫了。孟维不服气,动手删除了所有的加工程序,每加工一批产品,他就重新写一次加工程序,直到把所有的程序都记在脑子里。孟维每天训练12个小时,持续了大半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次比赛他拿了二等奖。比赛中与众多高手的切磋也让他意识到,“工人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事情,工作每天都是重复再重复,但是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水平”。从此,省级到国家级,孟维拿到的奖越来越多,他也因此走上了研发创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