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18-001

一、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师教学的第一环节

关于音乐教学设计的提法,基本都围绕建构在音乐学科特点之上,对教师、课程等设计加以界定,并强调音乐教学设计的任务、系统而全面的确立教育者、参与者、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活动中位置与作用。

首先,依据心理学,从国际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一流的教学设计专家,几乎都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的求学背景和学术造诣,而作为以研究者身份展开交叉学科间的研究,已经不是司空见惯的事,更何况教学的设计者与所面对的对象间,构建在尊重、理解、合作的前提之下,完成教与学的活动,研究的科学性才得以实现。

其次,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早期的理论中。它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流行,是和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者对学习理论研究的自觉反思分不开的。

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等。作为重要的学习哲学,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形成了一些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教学技术,已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等。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影响,包括关注学生主体感悟力;关注学习者个性差异;关注教学气氛的营造;关注学生探究与创新力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习与教学的崭新理论观点,强调“情境”“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使教学设计开始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注重学习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接轨,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实践依据

包含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设计,是为最终教学实践而预先设定的系统、科学的方案,也是宏观教学设计,最终都会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并得到落实,教学设计是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的,也就是教学设计的分类与层次,着眼于不同的类型与层次,具体操作才会有的放矢。

首先,从分类上划分,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宏观教学设计;第二类是中观教学设计;第三类是微观教学设计。宏观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系统设计”,它从改造教育、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肩负创设面向培养新世纪、新人才的教学体制改革。例如,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赖格卢特教授就曾经提出: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是“时间固定、结果可变”(也就是每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甚至还提出了同样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升学或者毕业,但是并没有达到同样的结果,培养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而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则是“时间可变,结果稳定”(也就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要量身定制,发挥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中观教学设计就比较普遍,它在课程的目标、性质、类型和结构上的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周期是十年。而微观教学设计的面是最广的,主要面对某一门学程开发,中观教学设计,主要在具体学科领域,或者若干互为关系的教学单元的层面上开展。被称之为“学科教学设计”,等同于“课程设计与课科中的单元、模块和课时,还可以包括教学片段设计。应用也最普遍,是教学设计真正用武之地。

其次,根据教学中问题的范围、大小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设计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总的教学计划要求,针对教学的内容、对象、环境条件来制定方案,通常由任课教师完成;以“系统”为中心,指由教师、学科专家与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完成;以产品为中心,即将教学中需要的媒体材料、教具等当作产品进行设计,往往需要确定哪些产品即有广阔市场,又能满足实现特定教学目标需求。

音乐学科在实施音乐教学设计活动中,在艺术性特征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音乐本身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教学设计能够在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地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艺术性的音乐学习精神家园同时,全面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科优势,同时,音乐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必要学科。音乐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担当的责任一方面是对学生实施的美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又可通过提升教学设计与研究效果,加强学科教学在逻辑上的教学系统设计效果,在音乐设计的研究中,遵循设计的一般方法、一般规律。开展能够促进学生高层次精神追求意识的培养教育。能够为学生个性发展、能力生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也正是从学生的高效学习需要出发的最基本要求,从有限的课时与教材容量中,探寻、研究更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因为,长久以来忽视音乐教学的局面还很普遍,特别是作为我国课程改革中,实施美育的高中音乐课程,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教材、无资料、无要求的“三无”,到今天以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名正言顺参与,并从理念的推广、制度的建立于落实等,都为教材的研发与使用、教师的培训、学生的广泛参与,制度的明确,都在很大程度上,将高中音乐教学纳入正轨。

篇(2)

双语教学通过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常其中一种为母语,而另一种语言为外国语(在本文中设定为英语)进行具体学科的内容教学。通过具体学科内容的学习以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达到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英语训练相融合的复合教育。双语教学在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教育学研究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国外相关论述有:

Taylor,D.M.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Ra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A.G. Reynolds (ed.) Bilingualism, Multicuralism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11;Brinton, D., Snow, M.A., Wesche, M.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New York: Newbury Housre, 1989;Snow, M. A., D. Brinton,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ng Language and Content. White Plains, NY: Longman,1997;Mohan, B, Language and Content.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1986

相对于国外双语教育理论研究,我国总体起步较晚。双语教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中国,逐步开展了双语教学相关研究,但高等教育双语教育研究目前显现出研究层次较浅,实证研究不足,学科不具体等问题,其中以音乐学科单科环境下的双语教学研究及实践尤其匮乏。目前已有的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双语研究的介绍述评,如袁平华、俞理明合著的《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袁平华著的《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中国双语课程模式探讨,如成晓毅著的《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康淑敏著的《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为例》;语言学研究及其教学研究,如邹天伦著的《英语音乐文献翻译与思维学》;中国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如朱晔著的《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现状》,张同利著的《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郑大湖著的《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以及将音乐学科双语教学作为英语课程的延伸研究,如杜鹃著的《音乐院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音乐英语的教学思考》,姚兰著的《音乐院校大学英语微课实施构想》等。而关于音乐学科双语教学学科特性,以及学科特性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与体现,及其实证研究的论证却是寥寥无几。目前已有的相关论著仅有邹天伦(2007)著的《英语音乐文献翻译与思维学》,郝苗苗著的《音乐英语技术类文献词语翻译问题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汉译本译文商榷》等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了音乐英语文献的翻译研究, 而赵琳著的《ESP理论视角下的音乐英语教学》(2012)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虽涉及音乐院校双语教学研究, 但仅仅就广义层面上论证了必要性, 以及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通用英语的差异,仍有待于进一步对教材构建中的学科特性以及课程实践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与论证。总体而言,现有音乐学科双语教育研究薄弱,较深层次的研究进展缓慢;非材料性理论研究占绝对多数, 实证研究匮乏;双语教学研究较为笼统,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各环节实证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我国音乐学科双语课程的相关教材相对十分匮乏。目前仅有四部教材,分别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张伯瑜编著的《音乐专业英语阅读教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靖宁、李庆瑞(2002) 编著的《音乐专业英语教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李亦雄、耿悦(2004) 编著的《音乐英语》;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缑斌、王中锋、董桂晔、郑玉章编著的《音乐英语》。四部教材均采用涉及音乐题材的相关英文阅读节选,配以生字表和文字性课后习题的形式, 教材的编配设计显示出明显的语言学特征,而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体现不足。

二、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学科特性与教学设计

(一)从教学角度看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

音乐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表现在作为声音和时间的艺术注重听觉体验和聆听过程;音乐本身的进行发展具有必然的内在邏辑;经过高度发展衍生的乐谱文献版本;以及音乐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专业词汇在完备扩充中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变迁。

(二)学科特性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以学科特性作为主要依据在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区别于普通英语课程,十分重要。教学中所涉及的英语本身不是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提高课程的综合价值。教学设计应尽量保留使用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学科的问题。探索符合音乐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案,建设注重学科特性的音乐双语教学体系,将具备学术与实践上的双重潜在贡献:1.进一步深入双语教学在音乐学科单科环境的具体研究, 拓展研究领域和提升研究层次;2.对音乐双语课程体系的学科特性展开研究、提出建设性方案以突破现有教材较笼统的语言学局限;3.以单科学科环境为前提, 通过实证研究深化音乐双语课程体系, 为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提出方案;4.为音乐学科双语教学主体研究积累一手的研究笔记。

(三)關于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中注重听觉体验

所有关于音乐的理解的文献都持有相同的观点:你不可能仅仅通过阅读关于音乐的书籍就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如果你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没有什么比聆听音乐更好了。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聆听音乐。[1]聆听音乐是音乐学科艺术实践的重要方式。音乐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出来,聆听的过程使音乐从抽象客观的描述转化为具体主观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感受与认知音乐的过程。

2.在教学中注重乐谱的阅读与甄别能力

乐谱是音乐的语言。乐谱包含并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如作品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连断语气,句法走向,同时又涉及调式和声,曲式结构,复调对位,声部配器等复杂因素,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在一起成为一部作品,乐谱本身即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音乐学科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音乐学科的专业问题,而不是语言学或其他学科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乐谱作为主要教程能够更直观的保留和使用音乐语言,以便更有效的促使课程解决本学科的专业问题以及保留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音乐语言既抽象又十分具体,音乐语言在遵循逻辑进行的前提下,在必要情况下也有可能脱离这些规则,以满足戏剧性发展和强烈情感的表达。阅读音乐语言本身的能力是音乐学科的专业能力的基础。

另外,音乐传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衍生出多种类别的乐谱版本,主要分为净版(Urtext Edition),手稿版(Facsimile Edition)和译版(Interpretive Edition)。不同版本的乐谱哪怕在同一首作品上相互间也会有些许差异,各个版本使用的方式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对乐谱版本的比较分辨是音乐专业人才有效研读乐谱的重要保障。

篇(3)

一、绪言

不可否认的是,音乐与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行为活动、人际交往关系有着很大的关联,是人类情感的一种集中表达方式,好的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初中音乐课堂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真切的感受音乐的内在魅力,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初中音乐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情感感知能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通过让他们欣赏音乐作品,真实的感受到词曲作者的感情。要注重音乐感知方面的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提升听觉、视觉以及歌唱技巧的能力。总之,音乐课堂要兼顾欣赏与训练,作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视听训练。

2.思维扩展能力。与文学作品落实于书面的、直观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是,音乐作品较为含蓄,学生必须通过耳朵去仔细的聆听,从而感知到这种情感的意向,初中音乐课堂正是要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充分扩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科学发声能力。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打好音乐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发声能力。一方面,要懂得科学的发声原理,能够通过胸腔、鼻孔、口等多个器官的有效配合,最终发出美妙的声音;另一方面,青少年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日常频繁接触到的港台歌手等流行唱腔的影响,应该教导大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刻意模仿他人,利用科学的方法发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歌声,避免东施效颦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方法

1.转变思想,重视音乐教学。 虽然我国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讲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年过去,应试教育余威仍在,影响依旧深远,很多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在初中阶段就剥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机会,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而一部分即使开设了音乐课的学校,也是形同虚设,时不时的被所谓的专业课 “挤走”。仅有的音乐课堂依然采取传统的跟唱式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堂上真正意义上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所以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转变相关负责人的思想,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为音乐课配备专业的教师和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2.加强师生互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初中音乐课堂,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和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比如说,让学生在欣赏完一段音乐之后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进行评价和引导。当然这种互动也不仅仅应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展开,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态势,以音乐教学训练为考察内容,对优胜的小组进行适当奖励,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可以频繁的交流,最后的结果就是可以同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准。

3.采用多种形式教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音乐课堂的的教学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机械模式,教师应该致力于挖掘多种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舞蹈的欣赏来提高学生对于乐感的掌控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过程,自行想象画面,编排与音乐有关的舞蹈动作,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视频、歌词等三者相结合,将音乐作品以类似于音乐录影带的形式整体表现给学生进行欣赏,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内在的魅力。

四、结语

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音乐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和气质的人。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注重挖掘多种教学形式,努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景润丽.浅谈初中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J].现代阅读.2012(1).

篇(4)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28-01

音乐教学设计与总体教学目标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音乐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过程设计应该独具一格,可以充分呈现教材的特色与老师的创意;教学措施的设计应该简单明了、满足学生兴趣;教学方式的设计能够展现时代的特色以及显著的音乐文化特点;教学工具的设计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功效。一言以敝之,音乐教学设计应为完成课程标准制定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目标,并利用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实现方法。这了达到这一目的,初中音乐教学需要通过教学以及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行为,培育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以及鉴赏水平、表现力以及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合理设计教学环境

为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觉到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老师在设计、创新教学环境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创造音乐情境,利用音乐语言、实物演奏、音乐效果渲染、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教学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情景,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室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场所,室内环境的设计质量,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它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室的设计必须具备强烈的音乐氛围,音乐设备布置整齐有序,黑板、墙面等绘有和音乐教学相关的乐器图、乐谱表、乐理基本知识等。此外,按照教学任务、内容的要求还应该合理摆放桌椅,最好是安排布置,当然还有圆形、半圆形或者其余的摆放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课桌椅的布置应该符合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学生活动的要求,不必苛求一种固定的模式。

二、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三个维度,即情感价值观、教学过程和方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具体明确,实现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音乐水平,提升音乐学习层次,同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衡量和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设计好音乐课教学过程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佳状况应该有效发挥音乐独有的魅力,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较为理想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为:感受音乐的魅力兴趣引导音乐融合激发想象艺术审美自我发挥艺术创造。从实践经验来看,该教学过程可行性强,能够充分体现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导作用。

四、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结构

按照音乐课标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结构,是达到教学任务、目标的根本前提。在设计音乐课堂的教学结构过程中,应该注重新旧结合、动静相宜、收放自如。演唱、演奏是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而音乐艺术的欣赏、乐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则是吸收行为。以学习歌唱或者器乐演奏为主的课程,应当以歌曲或者乐曲以及相关乐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以艺术欣赏为主的课程,也应当以演唱所欣赏音乐作品的主题或者它的主旋律相结合。

五、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

篇(5)

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最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互动,可以让高中学生通过音乐了解美,并且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带动学生的性格养成,目前由于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进行,所以通过此举措做好创新培养对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有积极意义。

一、当前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现状

第一,由于高中音乐教材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匹配度比较低,所以学生较难的通过高中音乐课养成完善的人格模式,由于高中教材中缺失教学的实际状况,多数教学都是大班统一开课,相较于国外的高中音乐教学更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衔接性。我国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地位靠后,这是由于社会不重视高中音乐课程,导致教学方法方面教材的编写和方法动力缺乏。由于音乐教学不作为主流的课程内容,所以像国外那样由专门的音乐专家和教师同步完成教学大纲编写的状况鲜少出现。

第二,当前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方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求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明显应试教学的痕迹,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开展,但是在此教师没有意识到一点,加之音乐课程是不同于理论份额的学科,如果运用低效的教学方式收效也甚微。换而言之,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大大减弱,教师是为了应试而教学,所以有时候会给学生灌输乐理方面的知识,导致该学科的艺术性降低,学生在没有获得较好艺术性培养的前提下,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性。

二、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师观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音乐教学设计开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即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由于音乐融合时间和情感,所以学生在良好学习气氛的带动下能够将音乐的美展示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快乐。为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学校需要从领导层方面重视音乐教学,不要将音乐教学看成是“副课”,要将音乐看成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课程,学生如果感觉学习很累,那么可以借助于音乐愉悦自己的心情,减缓身体的疲累。第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旦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学生都要将考上大学当成自己奋斗的理想,导致学习更为紧张,学习压力也会日渐加大,如果能够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那么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由此学校减少或者取消音乐教学的方法就不是很明智,教学可以通过音乐了解学生,逐步走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就音乐学音乐,需要通过音乐学习美术、舞蹈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形成互助学习理念,彼此之间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比如教学中讲授有关《民族乐器》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生活,要围绕着民族乐器做好教学内容研究。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初期需要给学生传授绘制或者制作乐器的技能,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不断的模仿乐器的发声技巧。但是教学时要明确该项技术的完成要有专业的艺术知识,通过技能、审美能力等要素的培养,给学生设计出美观、大方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到高质量的学习态势,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通过想象、绘画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并发挥学生的个人所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项目。学生通过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生龙活虎”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主导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实施多元评价,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在教学设计开展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带动学生的各项能力,目前高中音乐教学中,不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对学生积极和正面的评价,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并且在满足学生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这不仅有助于教学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无论是优等生还是有待改善的学生都要做好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阶段学习中是否取得过进步,这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举措,并且学生在此触动下也会努力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获悉,新课程改革在新形势下需要结合高中音乐课程创新教学理念,一方面兼顾教学目标,另外一方面提升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变化,由于课堂教学形式中的多样化实现有较多的困难,所以关键是要通过纠正原有的教学设计中的偏颇带动高中音乐课堂的发展,这是提升教学的有效途径。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44-01

我国高中音乐教学长期以来局限于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定势”之中,不但使得所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枯燥乏味,缺乏新意,而且也很难真正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局面急需突破。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特点,在综合考虑任课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之上,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各种学习资源,探索和制定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即在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所预期的、能够实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在大方向上对所进行的音乐教学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同时还为后续的教学评价提供参考的依据。一般来说,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满足科学、规范、明确的标准,同时还要能够直接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针对民歌《茉莉花》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如果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并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能力,就明显存在教学目标大而空,且不可测评等问题,不够科学、规范和明确。而如果设计为能够独立演唱歌曲,能够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并用描绘性的词语加以概括和表达就会更加清晰和明确,而且还更好的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完成所制定的音乐教学任务,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对教学的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目前,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可以概况为四类:(1)以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法;(2)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实践式教学法;(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语言式教学法;(4)以学生自行观察、实验、思考和讨论等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优劣,在开展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进行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自身的能力特长等等。

3.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置,主要分为导入设计、设计以及结课设计三个主要的部分:(1)导入设计是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引入教学内容的过程,在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好的导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多种方式来实现;(2)设计。设计,设计一般在教学的中间或者是四分之三处,通常最能够体现教学的成果,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竞赛、表演或是辩论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设计;(3)结果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切忌虎头蛇尾等问题的出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结课设计可以选择归纳总结式结课、采访式结课、设疑式结课以及语音萦绕式结课等等,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

音乐教学的创新所囊括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本文就主要针对其中最为主要的音乐教学观念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创新以及音乐教学过程创新进行简要的分析。

1.高中音乐教学观念的创新。音乐教学观念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创新的指南。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观念的创新时,一定要注意采用审视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新兴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并据此探索和提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2.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最为关键的是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据此来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组织的开放性和所组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让学生能够借此来体验音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3.高中音乐教学过程的创新。高中音乐教学过程的创新,应注意一下几点问题:(1)要注意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注意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2)要注意强调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的统一,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3)要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整体性影响,重视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7)

(一)认识“主题”

“主题”即为“内核”,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如何完成应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这不仅是确立教学主题的关键性,更是确立教学主题的重要意义所在,其次,这个“内核”总有扩展性,所谓扩展性即是主题的展开线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确定一个主题,而后根据某个线索来更好的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可以根据线索来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主题结构,遵循主题线索

现阶段我们在教授中学音乐时,大多会按照教科书的编排来一一进行,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显得”不够明确,看似我们教了许多东西给学生,学生们也似乎学到了不少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知识,但所谓“贪多嚼不烂”,对许多作品或者音乐体式的介绍讲解都需要有针对性。

笔者认为,即使是根据教科书的编排来一一教授,也应该遵循一定的主题规律。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的结构编排算是较为新颖的了,第一单元讲述的是“音乐的情感表达”,这一单元则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在音乐情感表现上的基础;第二单元着重是体现出“音乐的风格”,大致有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很显然的是,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时是需要将这三种风格很好的融合之后再讲解给学生们的,千万不能将他们肢解之后再讲解给学生。因为内容太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无论怎样,确立主题结构,遵循主题线索是相当有必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第四课,也就是“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这一课里,教师们在教授时可以充分安排时间来选取本地区的民歌的欣赏,这样的方式选择就更会使得学生们乐于接受,善于理解。

(三)善于组织主题,开发主题

这个工作显然是对于我们的教师提出来的,原因又要归结到我们的教科书编写体例上面了,虽然现在的教科书无论是涵盖面或者是知识容量等方面都较比先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仍然存在只有教学材料、编者提示、教学目标非常明显而单一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就要更多更大,善于寻找和研究教学主题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任务。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主题音乐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人文性与学科性的统一

音乐教育总归是情感教育,这是长期以来人们都愿意达成的共识,但是这只是一个对于教育“结果”的考虑,如果从长远来看,从教育的过程来看,音乐教育则更多的是一种感官教育,尤其是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们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多的是他们如何获得知识,而对于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方法来看,教材内容和主题确认往往会出现冲突,既要尊重教材内容,按照教辅大纲来上课,又要有鲜明的主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困难的事情。比如有些曲目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教师可以在一两个课时完成任务来安排的,这难免体现出不科学的一面。人文性和学科性这二者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二)开放性与集中性的统一

篇(8)

一、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柳斌在《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的审美教育》中谈到,“审美的特殊性质,在于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不是靠讲道理也不是靠逻辑的力量来说服人,而是靠形象,靠感性的力量来感染人。所以,它能够使学生在鉴赏与品味事物的过程中,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收到思想教育难于收到的教育效果。”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中学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美育不仅是教育的必修课,它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情的熏陶,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二、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谋求培养众多的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那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中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一)开放学科空间。

语文教师只教语文,历史教师只教历史,而音乐教师就只能教学生们唱唱do、re、mi,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规矩,可是一个真正优秀的音乐教师,他能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不仅仅只是音乐的知识和享受,因为音乐有时更象是一扇窗口,从中我们可以探究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演变,饱览名山大川、风俗人情,明辨人间美丑、人性善恶。

??? 音乐的内容是人类思想感情美和社会实践美的艺术展示。音乐是一种凭借声音音响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作品内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曲者的创作情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例如:描写春天的作品是很多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作曲家对春天的描写是和他个人的理解、认识、以及感情分不开的。春天在门德尔松的《春之歌》中象个欢笑的小女孩;在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中,却呈现出维也纳人民欢呼春天到来的万般喜悦;在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的《四季》中,春天则显得非常典雅,尽管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却惟恐惊动了宫廷中的贵妇;而我国的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又是一片江南春色,“飞花点翠”的春天带来了初夏的南国风光。在这些乐曲中,教师不但要启发学生看到春天的多种面貌,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个人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力求使学生与曲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二)开放欣赏空间。

音乐欣赏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人才。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2.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篇(9)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对音乐的了解和感悟,将其看做是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时不愿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音乐作为启蒙学科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忽视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而音乐被纳入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升。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充分汲取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感悟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领我们走进信息时代,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借助乐器或者自己单独演唱向学生教唱歌曲,学生被动地学习歌曲,没有用心体会歌曲的意蕴,课堂氛围渐趋沉闷乏味。教师应变革教学方法,在课前将教唱歌曲描述成一个故事,并用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音乐课堂中。借助PPT形式的音乐故事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PPT的同时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歌曲时的心境感悟,带着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学习和演唱歌曲。

例如,我们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我们很难从歌词上体会作者创作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这首歌,教师可以从歌曲的创作灵感、歌词赏析、蕴含情感和社会影响几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剖析,制作成PPT这种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的形式向学生一一传达,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歌曲之前深入歌曲,赏析歌曲故事。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的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音乐学习的兴趣,还帮助学生实现了与歌曲创作者的心灵对话,增强了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实施创作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创作,借助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经历了六年的小学学习历程后,在各个方面都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对于音乐这种艺术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树立创新观念,开发自己的创作潜力和艺术才能。

在初中音乐学习中,并不是歌曲的创作才叫做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在音乐课堂中所学的音乐节奏感设计和发明节奏小游戏,运用身体的律动对音乐的旋律进行表达,也属于音乐创作。课堂中,教师对歌曲进行教唱时,应鼓励学生在歌唱的同时身体律动起来,借助自己身体对音乐的感知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实现身体与音乐的共鸣。另外,对于那些艺术素质较高、音乐才能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还应鼓励他们勇敢地对所学歌曲进行改编,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将音乐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对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

三、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型师生合作关系

自古以来,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接收情况,师生欠缺交流,教师不能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率逐渐下降。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确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歌曲教唱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方案。对于学生难以演唱的歌曲,可以先为学生讲述歌曲创作的故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对歌曲进行一句一句的教唱,在保证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容易接受的歌曲,教师可以适当加快教学速度,鼓励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唱,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于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学习,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增添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保留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悟艺术的魅力。对于以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创新教学设计,借助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法,实施创作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型师生合作关系,改善初中音乐课堂现状。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篇(10)

自从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以前相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求音乐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小学并没有把这一政策加以落实,因此小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就要把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设计与改革。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分为两类,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布鲁姆将人类的目标依据分为三种,即认知,情感,动作。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理论依据就是参照人类目标分类理论所制定的。这三种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另外心理学家马克杰也针对人类目标理论将人类目标理论划分为两种,分别是测量行为目标和观察行为目标。针对马克杰所提出的理论,具有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适当的情境与实现条件。3.目标标准。4.动词的表述和应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

小学音乐课程 的教学目标应该依照国家关于音乐课程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在规划教学目标时,要在学生价值观的认知,音乐教学方法与过程,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二、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与解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和方式的目标设计与解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所以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内容进行分阶段教学。音乐教师还要认识一点的是,小学生进行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这也是音乐这门特殊学科的特点凸显。

关于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课堂方法和过程的改革可以让小学生达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个人情感充分展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课堂内容对课堂环境进行创设,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认为学习音乐是一桩乐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音乐课堂情境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创设,不能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和知识点目标设计与解析

小学音乐要把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体现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是依照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教材中要求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传授。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技能。把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生即兴创作,欣赏音乐的能力加以培养。

(三)小学音乐教学价值观与情感目标设计与解析

文章上文提到,人类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部表现的形式得以展现。同样的,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关于知识的具体活动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加以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外部表现的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反应,这也对学生的音乐心理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在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参考中都有一定的提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关于此目标的培养是站在音乐教师的角度进行阐述的,提示内容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上述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编写,做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帮助。

三、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

(一)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教材的选择

音乐能力的培养的黄金年龄段就是学生接受初等教育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总体来讲有两个特征,分别是:顺序性和阶段性。在关于小学音乐目标设计上应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进行选定,如果制定出了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堂计划,那么小学音乐教学目标就很难实施。另外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选择。在小学阶段,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爱玩,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学有着多层次的特点,这正是符合了小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综合目标实现,也是依靠教师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所达成的。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学生内心活动,总结出规律,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特长

小学音乐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小学音乐目标的设计中,音乐教师应结合自身特长,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乐意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发挥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教师要谨记一点,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领导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只有做好了引导工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小学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制定,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小学教师对其加以充分的利用,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11)

看似最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的乐曲时经常会显得无所事事。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但同时歌词却能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来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快乐的农夫》,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乐曲中有多次的主旋律反复,但对于三年级孩子的欣赏水平来说,层次不够清晰。我在处理欣赏时让孩子感受情绪为目的,首先完整欣赏,随后给出创编的歌词,将其中的主旋律加入歌词来演唱。在孩子能熟练演唱这一句话后,再来听辨第二遍,并让孩子听出刚刚演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老师在哪几次的间隔加入了乐器,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学生更投入了,也能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二、用乐器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音乐记忆

乐器进课堂不仅能更好地使孩子掌握技能,同时可以更加丰富地表现音乐。

三、用色彩辨别的方式去区分音乐段落,加深音乐记忆

类似单三部曲式的乐曲一般是比较容易区分音乐段落的,但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更具有趣味性而容易辨别的方式,让孩子给音乐描摹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的拓展欣赏曲《姑苏行》中,教师没有让孩子直接给乐曲分段,而是给出了三种不同色彩的卡纸,让每个孩子在听到不同情绪的段落时出示相对应的卡纸,一遍下来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准确地把握乐曲有几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了。

四、通过打击乐伴奏,肢体律动来加强音乐记忆

朝鲜歌曲《小白船》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歌曲,在欣赏中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并感受三拍子荡漾的韵律感呢?我想,打击乐伴奏是一个不错的点子,在初布感受音乐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哪些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准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通过这种音乐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很多少数民族的乐曲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孩子的自我表现欲望又非常强,其鲜明的节奏经常让孩子们不禁手舞足蹈,跟着音乐雀跃起来。如欣赏三年级下册《阿细跳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其特有的节奏型,并在最后两拍中加入跺脚、拍手、踢腿等富有彝族风格的动作,不仅让孩子乐在其中,也更加深入。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又能让学生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五、通过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音乐形象

这一类方法通常使用在低、中年级,有明确的故事情境。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稚嫩却真情流露的表演,将歌曲中的情绪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也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歌曲音乐形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