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资本结构。有的企业在初期投资利率较高,不加判断地、肆意、盲目地扩大负债规模,并不能良好地控制和掌握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和利息率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还债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企业规模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在有些情况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主观的防范风险意识较差造成的。有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缺乏良好的防范意识,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盲目进行经营管理。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很有可能导致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更有甚者,即使出现了财务风险,仍然不加重视,缩小风险的范围和危害,不采取及时的、合理的防范风险措施,任由风险的肆意传播。
(三)企业的资金组织运作不合理
资金组织的合理运作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发展需要,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的企业资金运作组织极为不合理,不仅导致企业的使用成本上升,而且因为资金的周转不灵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和投资效益。
(四)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作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潜在威胁。据调查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负债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负债经营中债务利息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进而引发风险危机。
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不强,负债过于沉重
有的企业实施借贷债务,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足够的资金偿还本金及利息,这种做法风险性极强。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滞后、变现能力不强,一旦没有资金偿还债务等,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诚信与信誉,对以后的借贷活动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和阻碍。企业的负债过多会造成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引发财务危机或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企业财务管理尚未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是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导火索,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市场局势也在不断与之发生变化,常常令人猝不及防。这提醒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要不断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与研讨,深入市场,了解市场,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三)企业的相关理财人员缺乏风险的安全意识
有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和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对防范风险的观念也比较薄弱,欠缺足够的能力和水平来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四)财务决策不尽人意,不够合理
目前,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过多地形式主义,且决策人员主观意念较强,将个人的主观判断强加到财务工作中去。同时,还有的财务决策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市场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对于决策内容欠缺全面的商讨与分析,盲目投资,扩大企业规模,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潜入。
三、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极大。具体的风险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其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并存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越大,风险程度也就越高。
(三)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人们无法禁止、消除它的发生,只能运用各种对策采取控制和防范
(四)激励性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企业进行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进行经济结构的最优重组,扩大企业的经济价值。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的致成因素有很多:投资项目无亏损,但盈利及利润跟正常水平相比较低;投资项目不能按照规定时期投产,或者有的是已经投产但出现亏损,企业的盈利较低。
(二)筹资风险
企业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负债规模较大;负债结构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
(三)收益分配风险
导致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因素:股利分配政策不科学,欠缺系统性;股利支付比例偏不合理,比例标准失衡。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各项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主要针对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变通性较大,企业在特定情况下无法提供融资,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风险的发生。
(二)违约风险
它是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指在交易过程中违反契约中的规定,交易双方不能很好地履行个人的职能和义务,或者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模效益,进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
(三)投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投资与风险是成比例的,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有投资就会有风险。
(四)筹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会有风险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成本利用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以及利率过高等方面。
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宏观环境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结合当今的宏观环境,掌握市场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制定防范风险的对应、防御措施,及时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宏观环境相匹配、相契合。以降低因环境原因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
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为了让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营,就需要建立高度的风险意识,企业内部的防范风险机制,能有效地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而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资本结构
制定合理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m度运用财务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效益;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将资金的成本降到最低。
(四)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
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作为论证的要点,要系统、全面地分析,切忌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到决策环节中。要最大程度地做到公正、公开,保证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清晰度。
(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首先,电信运营商有强大的互联网络和基础电信网络,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商务智能已经在企业间蓬勃发展起来,而商务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要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电信运营商都可以满足。其次,电信运营商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异地交易平台,且它的互联网技术是领先的。在这种技术下的大部分交易方式都可以以安全、有效、快速的方式进行。再次,电信运营商作为大型国企,一向具有良好的诚信度,这在电子商务操作中也很重要。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61.2%的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是因为安全性问题。网上支付有悖于中国传统的消费模式,使得消费者在接受时有一定的心理阻力。但事实上,网上交易的风险绝大部分是交易安全问题,而并非支付安全,只不过公众更容易把责任归咎于自己不了解的在线支付名下。
1、 做好变电站运行环节的交接班管理
变电站在运行维护风险分析与控制环节,必须做好交接班工作与值班管理相关工作。首先,在开展变电站交接班工作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其中,变电站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变电站运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好变电站交接班事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环节需要变电站管理人员事前仔细检查变电站全部设备,确保其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确保接下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工作,以及相关的变电站资料整理工作。变电站工作人员在开展上述工作时。必须确保自己提前进入接班室,做好必须的事前准备工作。其次,在做好变电站交接班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必要的运营交代情况。在进行实际的交接工作中,相关的值班长要通过口头形式,将变电站实际的运行情况转述给下一班的值班人员,其中包括变电站运营基本状况、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设备不足、特别要强调下一环节的值班人员关于变电站的运营状况及其运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将会为下一班的工作人员提供资料做好变电站运行记录工作,同时,还能方便变电站工作人员接下来的查阅工作。在整个环节,值班长必须及时做好的必要的变电站检查工作,包括核对变电站的模拟信号,并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做好安全工具的检查工作以及对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做好强调工作。最后,在对每一环节后开展值班交接工作时,值班长必须要带领其值班人员做好值班手续的填写工作,却经过确定后做好签字,完成交接班工作。
2、 变电站在运行环节的消防管理工作
在对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中,必须要强调做好变电站消防管理工作。变电站的消防管理工作,关系到控制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变电站运行环节遵循道德规章制度,同时,为提醒工作人员还需要时刻提醒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例如,将防火警示标志悬挂在变电站较为明显的地方,使得值班人员随时看到防火警示标志的提醒。此外,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还要做好必要的归纳工作。例如,消防设备要放在方便获取的明显位置,且位置必须是确定的,一旦确定相关人员未经允许不能随便移动,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定期的做好灭火器的检查工作。灭火器的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关系到变电站消防管理的核心关键环节,消防专职的工作人员通过定期的检查工作,进一步确定灭火器在合理的范围内正确使用,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做好对破旧灭火器的更换工作。
3、 变电站运行维护环节的防汛管理工作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中,防汛管理关系到变电站维护风险控制的核心部位。做好变电站的防汛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确保维护风险对关键核心部位的有效把握。因此,变电站有效维护分析环节,需要从以下环节出发做好具体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根据变电站内部实际运行的情况,及时的配置必要的防汛物资与防汛设备,同时,这些防汛设备必须交由专门的人员加以管理,并对其实施定期的实验,确保设备实施的有效性,最终,为防止意外发生奠定基础。其次,值班工作人员还要对瓦斯继电器和开关做好必要的防雨措施 。在对相关设备做好防雨检查,尤其要强调对机构箱等设备的实际情况做好及时的状况分析,以确保相关设备的密封性。此外,由于天气状况的特点,雨季更要做好变电站防汛管理工作。雨季如果不能做好及时的防雨工作,将可能使得地下室以及电缆隧道出现积水现象,直接会影响到变电站的排水性能,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必须对防水设备做好及时的检查以及变电站排水处理方法的革新。
4、 变电站运行维护中安全工器具的管理研究
变电站在运行维护过程风险分析与控制环节,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在实施这一管理过程中,值班人员需要做好安全工器具的具置的固定工作,以方便后期的寻找。此外,还要做好必要的场地卫生整洁工作,以及室内及时的通风工作。最后,对于经常使用到的基本器具,要及时的做好相应检查工作,以确保检查器具是正常运转。并对检查结果及时的做好修补工作,或上报上级专门部门进行专业处理,将风险控制在可能性发生的最小程度。
5、 结语
变电站的运行于维护指的是对变电设备开展必须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其中,还包括对变电所部分工作的巡视管理工作。要注意,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环节,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与设施较为复杂,就会导致异常情况的发生以及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在对变电站运行维护环节,由于涉及到的工作较为复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人员的思想无法集中。同时,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难以实施集中管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直接造成错误操作的发生以及设备的损坏,更为严重的将会造成人员人身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变电站运行维护过程中相关的经验总结与方法更新后,为变电站在运行维护环节中出现的风险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建成的水库已接近90000座,其中大型水库约500座,中型水库约3000座,剩下的一般为小型水库。水库占据了各地的水利要塞,为自然灾害的侵扰提供了关键屏障,有效的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安全有序的发展。但几年来,由于环境气候恶劣程度的不断增加,使我国的水库防汛工作越为困难。据统计,我国很多水库和大坝都遭遇超标的洪水灾害,有些水库甚至出现过溃坝的现象,所以,加强水库的防汛管理至关重要。
1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较广,按时段来分,主要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汛期的整治工作与汛后的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在不同时段不同时间点所侧重的工作方向也是不同,所以水库防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在管理方面更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从而来保证水库防汛工作的安全运行。
1.1加强防汛工作的管理手段
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水库进行例行检查、维修和加固,对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对抢险照明与交通道路等措施的补救和处理等,从而为水库的防汛工作提供的有效的基础保证。同时,还要在汛期到来时依据水库蓄水水位的上升情况,随时进行观测,并及时对各水位的情况做好记录,若有突况需第一时间上报。汛后要及时对水库的损毁部位进行修理,对汛期时的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用于日后开展防汛工作的参靠。此外还要对汛期所使用的器材进行清点入库,保证在下次汛期到来时相关器材的有效使用。
1.2提高汛限水位的有效监控
汛限水位作为水库汛期防洪调度与管理运用的重要指标,在水库的防汛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它不仅与水库的防洪安全有关,对水库的蓄水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汛限水位的有效监控上,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为水库安全防汛工作提供更多的保证。首先,应顾及下游河道的防洪要求与安全泄量,以多年来的汛期发生规律来说,防汛预留的库容与集水面积的大小对防汛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在获取汛期水位上的定量数据时,要确定水库工程最初所允许的洪水位与起调水位的最高数据,只有确定了这些数据,才能明确当年水库的汛限水位。而对于一些人提出的“空库度汛”的防汛管理理念,也应该跟其它的水库一样,对其设定一个更低的汛限水位,以免出现遇到特大暴雨便会失守的现象。此外,如果汛限水位超过防汛库容的可控制水线,便不可在用来蓄水,但仍可用来调洪、滞洪。
2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2.1 落实安全责任制
目前,我国水库的安全管理主体不仅有水利站、水利局,还包括了水利管理单位与各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主体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水库的安全管理力量,但是在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还是较为混乱,没统一的管理、实施方案,没有合理的事故责任制。所以,要想加强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就必须对防汛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M行有效落实,明确到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的相关职责,特别是水库的直接管理人员,更应该对其工作职责进行严格规范,从而保证水库防汛工作的安全管理。而对于水库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挑选专业的技术人才,在遇到突况时可有效进行控制,从而延缓灾情的发展,而对于那些因个人原因造成工作落实不到位,并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人要进行追究和查处。此外,在水库的值班制度上也需要进行完善,要保证汛期期间相关管理人员的24小时待岗,并随时对水库的水位进行巡查测量,避免隐患的发生。
2.2 水库的严格检修和改造
在我国,中小型水库仍占据着较多的数量,从实际情况来看,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常出现在中小型水库上。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剧增,人口的居住秘密也随着增高,对水库防汛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一旦相关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水库的防汛工作上,要转变传统的固守思想,居安思危,加大水库的检修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原则进行改造,绝不可以抱着简单补修的思想。此外,水库的管理人员也要严格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对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为工程改造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提高水库的防汛安全系数。
2.3 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在水库防汛安全的管理上,工作人员占据着主导因素。所以对于水库防汛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操作技巧,从而改变水库目前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同时,还要不断引入社会上的先进设备,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来编制更加精确的洪水淹没风险图,对水库的特大洪水防御预案进行落实;同时还要学习优秀的防汛管理理念,不断改进水库控制和运用的调度方案,施行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水库防汛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做好防汛工作,就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严格进行科学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水库防汛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来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兴,时守平.舒兰市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J].吉林水利,2011(11).
当前,正值汛期。IT对防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信息系统该如何架构才能对防汛真正起到作用?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防汛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当前系统:树状结构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本上是以各业务功能模块或子系统为实现目标,通过使用者向系统发出请求,系统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结果信息。其总体结构设计一般如图1所示。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洪水调度子系统、灾情评估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防洪抢险子系统、防汛会商子系统等。
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 实现防汛值班室(或防汛值班人员)对气象预报、卫星云图、测雨雷达、暴雨、河库水情、防洪工程运行状态(含工程监视图像)、城市积水、泥石流易发区情况、洪涝灾情的实时监视。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对防汛业务分析人员、决策会商人员以及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包括气象信息(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天气预报、暴雨数值预报、台风分析以及相关单位分析成果)、雨水情信息、工程信息、灾情信息、防汛抢险物资和队伍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责任、历史洪涝灾害记录、各种防汛预案等内容的查询。
洪水预报子系统 向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预报作业和结果查询。
洪水调度子系统 为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调度预案,根据水库或河道的洪水,可以计算水库或河道的洪水调度结果,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最佳的洪水调度方案。
灾情评估子系统 对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涝灾情评估的手段和结果,实现根据实时洪水以及调度成果,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并对淹没范围内的洪涝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风险分析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根据洪水调度成果,对实施调度的防洪工程以及相关水利工程进行工程安全分析,对实施的调度方案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防洪抢险子系统 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为决策会商人员提供就近抢险物资的调集方案、就近抢险队伍的组织方案,按照设定的抢险预案,给出物资、队伍和方案的组合方案。
防汛会商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决策会商人员和指挥领导。根据前面各种分析成果,以大屏幕为表现媒体,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支持下,以实时图像、成果图表以及相关文字等为表现内容,向决策专家、指挥领导全面反映气象、雨水情、灾情、工情、洪水预报、调度方案、物资调运、抢险队伍集合组织等,并同时生成会商纪要、调度请示、调度命令等。
防洪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决策系统文件和数据、图形的维护等功能。
未来方向:网状结构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改变以往以业务单元作为划分系统的习惯,采用以应急事件作为驱动机制,以防汛责任制和预案为基础,针对某一个应急事件,采取多种业务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按照以上思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将不再像图1所示的树状结构,而是如图2所示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系统将不再简单响应使用者的请求,而是可以根据防汛应急事件发生的类型和量级,主动地为使用者提供事件处理的流程和结果,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决策支持,而是可以智能地参与决策。
在图2的总体结构中,指挥决策支持流程的核心控制单元是事件分配单元。它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形成带有事件属性和事件详情的事件信息流,系统根据信息流内容的不同,将自动转到不同的功能单元。
通用事件 通用事件实际上是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集合,这类事件不分量级等特殊定义,是广义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系统将自动转向实时汛前监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单元,最终可以通过防汛会商得以表现。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系统。
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指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量级或某一特征值(如发生区域)达到一定标准,需要触发其他功能单元执行相应动作或提请指挥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在这一过程中,防汛预案和防汛责任制将起到过程引导作用。
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的镇江防汛指挥系统是该设计思路的一个初步实现。
未来,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出发点是将防汛指挥决策的过程贯穿始终,系统不仅对使用者提供分析结果,而且还对使用者提供过程引导。各功能单元不是孤立的单体,而是考虑了功能单元之间的联动效应。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互动关系,而是在系统内部的功能单元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实现了智能联动,可以使使用者充分感受决策支持的效果。
结束语:洪水资源化是要务
本报记者 张静
关键词: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调度风险;调度判断规则;风险识别;洪水资源
1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定义
出于调度方式的可行性与安全考虑,有必要透彻地理解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概念。一般而言,风险率主要是由调洪时候达到的最高水位或者是由下游泄水量所决定,因此可以得出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率指的是在进行实时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下游的泄洪量在有预报误差存在且没有办法进行校正时会远远超过安全泄量的概率,与此同时,校核洪水位也低于水库调洪的最高水位。一般情况下,水文预报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预报调度的风险率,虽然说这一风险率会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人为行动也会左右着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率,该风险率的正确与否关乎洪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理解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定义具有必要性。
2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识别
2.1实施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
实施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涉及到的环节比较的繁琐复杂,在各个阶段都必须要做好防汛准备,无论是从情报收集工作、应对策略的提出、信息汇报工作还是命令的执行等,做到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调度后的风险变化,避免造成非常不利且被动的局面,履行好水库防洪调度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总之,在进行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设计的预报调度原则,在仔细考虑好可能遭遇的各种利弊损失的基础之上,对调度的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协调好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2.2风险源识别
一般而言,风险源的识别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水库实时防洪预报调度风险源的识别;(2)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的风险源识别。就前者而言,实时防洪预报调度主要凭借的就是洪水预报、降雨预报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来进一步评判诊断洪水发生的量级,所以防洪预报调度的主要风险就是洪水预报的误差与降雨预报的差异。就后者而言,明确各种信息,比如进行调度的基本规则、调度的方式、防洪的具体水位等,这同时也是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的主要任务,经过对设计洪水过程的有效分类以降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设计风险。在进行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时,要充分考虑到防洪与兴利的效益、兼顾到上下游的要求等,不仅仅是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决策,还要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与水库的保坝标准,最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风险识别
在开展防洪预报调度工作的过程之中,由于预报信息很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而这些偏差容易导致水库在进行防洪时候出现风险。如果预报出现漏报的时候,极易使得进行洪水调控的时候出现泄流较小或者说调洪的水位偏高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水库的防洪安全性,更有甚者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所谓的水库下游防洪风险是说在存在预报误差的时候,容易致使调洪工作前出现泄流较大,使得下游的防护点出现的流量严重超过安全的范围,影响下游的防洪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供水短缺主要是由于空报误差引起蓄水量下降而导致的,由于这一风险往往比较的繁琐复杂,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对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中的风险识别,进而保证水库周围区域的人民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3洪水预报的不确定分析
3.1起调水位随机特征值的确定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水位起调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预报调度存在较大的风险。洪水调度的初始水位的随机性特征,不单单体现于防汛水位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洪水在发生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影响而出现一切差别。在建立洪水调度演算的数学模型的时候,通常会把已经确定的初始的时间当作一个起点。当预报峰现时间较实测推迟t时间段,则意味着水库发生误蓄,t时段的入库洪量可能抬高起调水位。图1给出了预报根据时间至实测洪峰出现时间之间时距为24h条件下,甲等、乙等精度等级的峰现时间预报如图所示。考虑水库汛限水位附近的水库库容关系和泄洪能力以及调洪初始时段的入库洪水过程,即可求得不同的误蓄、误泄时间对汛限水位的影响。
3.2水文预报误差与精度评定
导致水文预报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水文检验数据存在误差、水文预报的方法导致误差以及抽取样本存在误差等,所以一般很难有效地避免水文预报误差的出现。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报告得出,水文预报误差一般而言都是呈现出两端有限的偏态分布的规律。再加之水文预报的正确率相对而言较为疏松,所以用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两种方式并没有过大的差别,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可以用正态分布作为水文预报误差分析的基础。防洪预报调度是以预报的洪水过程而不是实测过程为依据的。因此,在实际实施预报调度时,仅仅通过大量预报实践的检验,应用统计方法来说明预报误差的随机特性。
4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
4.1水库下游风险控制
水库下游风险控制指的就是在预报调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凭借洪水的起涨变化来进一步透彻地分析探究洪水量级的概率且最大化地减少错误的频发,这有利于明确水库下游所允许的极限空报误差,主要涵盖应用洪水预报信息时水库防洪预报调度风险的计算与分析和洪水预报信息应用于水库调度时的风险分析。在进行预报调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逐级调节滞时泄流法,在我们断定指标与相关的标准相符之后,应该停留一定的时间段来进行具体泄洪量的改变,将许可的极限误差计算方法设计出来,其在近年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之中存在着较高普及与应用,还应该密切地结合极限控制指标的选定,它是严格依据大坝枢纽的具体情况而决定的,与此同时,也要分别选择防洪高水位与设计洪水位来当作极限控制的指标。
4.2水库风险分析
在进行实时预报调度的时候,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人为洪水,就是因为空报误差可能会提前加大泄量,所以在进行防洪预报调度的时候务必要仔细地考虑防洪预报累计的时序误差。水库风险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将进入水库的实际流量或者说大坝前的具体水位当作对洪水量级进行判断的重要指标,设计洪水使用频率分析法来进行推求,并且在汛期的时候,水位要控制在某一个特定的区间之内,依次进行推求其他极限控制指标下的极限误差。总之,实施水库风险分析有助于最大化地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符合提前均匀泄流的效果。
5水库防洪预报调度判断规则的选取
本文对于水库的防洪预报调度风险进行探讨主要使用的是6小时预报径流深水量为标准规范而进行防洪预报调度,之所以选取这个数值是因为通过对洪量与洪峰在水库所起作用的分析,通常6~12小时洪量起控制性作用。利用预报信息作为水库泄量的判断指标不仅有利于大大减少所需防洪库容的效果,还能够准确计算预见期内实测变幅的超越风险。另外,一般情况之下,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判断指标往往是参考峰前蓄水量、入库流量、水库下泄洪水流等确定的,但是论证选择也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同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风险的良好规避,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6调洪过程随机水库水位的确定
为了进行防洪调度的风险分析,必须确定调洪过程中水库水位的随机分布特征,水库调洪演算的随机微分方程,提供了求解水库水位随机过程的有效数学工具。在整个调洪过程中,水库蓄洪量总是随机变化着的,它影响着水库水位的随机消长,又受到洪水输入、输出等随机过程作用的影响,所以对水库蓄洪量的随机模拟最为重要,它是一个状态连续的平稳独立增量过程。因为影响洪水过程中水库蓄水量的随机因素很多,其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围绕其均值过程线作随机游走,其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7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究分析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水库的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向来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使得洪水预报理论、气象预报、手段与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短期洪水的预见能力已经大大的提高,预报调度风险率的确定关乎洪水资源的安全利用与汛限水位的合理选择。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员注重对水库的调洪风险与预报调度分析多进行深入的探究与钻研,促进二者之间的良好结合,妥善处理好预报调度风险率的定量评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与经济态势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升,王义民.洪水预报信息用于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orld saf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narrativ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rule, and authors have cooperated-builing project re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 stages of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practices and the author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prove three phase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i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an eff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eywords: three stage; Risk analysi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多大200余万人,平均每7秒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灾难(不包括安全生产以外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安全事故发展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案例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事故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36年,美国学者海因希里曾经调查研究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的事故占89.8%,而以设备和物质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只占10.2%。
2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四个阶段。事前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是预案、预控、预警;事发和事中两个阶段,由于事故的不同,可能有明显的节点,也可能是两个阶段难以划分。这个阶段重点是信息报告、抢险救援。事后阶段,重点是调查评估、恢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生产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机制,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安徽省近来年推行的“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很好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管理指南,真正起到了预防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作者目前亲身经历的施工项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就是个例子,在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指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可控状态,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甚至是轻伤事故。
“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即第一阶段预案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其重点是对即将实施的工程进行总体的安全分析和专项分析,编写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从某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性、集中性等要求。一般预案的编写通常结构与写法由标题、前言、主题、结尾、附件五部分组成,结合马鞍山项目工程实际,项目部按照预案编写程序编制了总体预案及防洪、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食物中毒、防血吸、防交通事故、防火等八个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演练,应急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项目部组织进行防洪演练,演练后针对演练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大量的演练经验,在2010年6月份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来临,项目部及时启动了预案,顺利安全的渡过洪水期,杜绝了人员伤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财产损失。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水上施工、桩基施工、墩柱施工、临时用电等工程,项目部一一制定了安全专项方案,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技术支持,奠定了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
第二阶段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这就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施工经验,针对项目月度施工生产计划,进行风险分析与辨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同时让安全管理人员对下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危险源辨识会是交通部在马鞍山大桥的试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施工单位通过每月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由驻地监理、总监办安全专监进行审批进一步完善补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风险分析结果与预防措施,通过每月安全例会对操作队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及带班长进行交底,便于他们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预警阶段,就是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元预警牌及时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班前会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项目部针对施工内容进行了施工单元预警区域划分,划分了主桥4#边塔、3#中塔、2#边塔、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结构加工厂等预警单元,在作业人员必经点设置了单元预警牌,由专职安全员结合施工内容、天气、施工环境及预控阶段分析成果进行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组织作业人员每日在预警牌前进行班前讲话,让作业人员掌握当日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强化安全作业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作业人员进行“三违”作业现象。项目部还成立了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专家或安全员授课、安全专题片放映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施工要点等教育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人安全意识,推动项目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Discussion about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Chen Fei , Wang Wei-qiang,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 Adapting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more and more underground substation put into oper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its structure and equipment, the underground substation exist many security risks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s introduc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risks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Zhong-zhou subs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 suggestions on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uxiliary system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asures,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 on underground substation'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ound substation; risk; auxiliary system; management
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成倍增长。原有的城网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区中心负荷密度大、无线路走廊、变电站站址选择困难等现实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供电现状不仅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供电部门的建设步伐。由于地下变电站在站址规划选择、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成为许多电力公司探索解决电网建设矛盾的新课题。然而,地下变电站不同于常规的地面站,在设备安全、通风散热、消防灭火、建筑防排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对变电运行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本文结合南方电网首座独立全地下变电站――110kV中轴站的运行管理经验,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浅谈地下变电站运行中的风险及对策。
1.地下变电站的建设现状
1.1 国内外建设情况介绍
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法国巴黎的POCH广场地下变,日本的丰岛地下变、水道桥地下变等等。我国地下变电站的建设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当时的地下变电站一是规模小,二是事故多。加上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征地拆迁费用少,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市场经济的兴起,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1-2]。国内最早建立地下变电站的有上海、北京、烟台、大连等大中城市,尤其是九十年代初建立的上海市人民广场220kV地下变电站,是国际上大型变电站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座超高压大型地下变电站。该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建成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地下变电站有近百座,其中超过80%为110kV变电站[1]。可以预测,110kV变电站在未来仍将是地下变电站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已建成的近百座地下变电站中,北京地区占大多数,另外上海地区也有不少,2010年4月份投产的500kV静安(世博)变电站是国内首座将500kV电源引入大都市中心区域的地下超高压变电站,在工程设计、施工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和世界第一[4]。
1.2 中轴变电站简介
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建成的110kV地下变电站相对较少。2010年广州局先后建成了南方电网的首座独立全地下变电站――中轴站,及之后的太古站。本文结合中轴站的运行管理经验,阐述变电运行部门在地下变电站的运行、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经验。
中轴站于2010年8月30日投产,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新中轴地下空间内,是独立的全地下变电站,基底面积为3817.1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7213.65平方米。变电站为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共分两层布置(-11.5米层及-7.5米层)。变电站为3T线变组接线设计,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全站总容量为3×63MVA。该站还首次安装了先进的高压设备局放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主变及GIS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及实时分析。此外,中轴地下变电站配置了完善的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站用电系统、冷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事故排烟系统。
2.地下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分析
2.1 地下变电站的特点[5]
与常规地面变电站相比,地下变电站因其封闭的有限空间决定了有如下特点:
a)内部结构复杂,进出通道少,大型机械进出难度较大,设备的检修、维护有一定难度。
b)地下空间封闭无窗,没有自然采光和通风。设备的散热通风必须依靠机械通风,内部依靠灯光照明,这些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地下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c)地下变电站对无线通信影响较大,无法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人员召唤。
2.2 地下变电站运行中的风险分析
2.2.1人身安全风险
地下变电站空间较小,方向辨识相对困难。因此,施工、运行、检修人员的作业空间相比地面变电站就小得多,发生磕碰、误碰电气设备、人身跌落的风险也较大。此外,地下变电站空气流通不畅,大量的SF6电气设备,抽风装置带入的外部灰尘,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或报警系统、通风系统失灵的故障,则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2.2.2设备安全风险
由于地下变电站结构复杂、大型机械难以进出,设备的检修、维护都因空间有限而导致设备、工具的搬运有一定难度[5-6]。尤其是主变压器、电抗器、接地变、站用变等要考虑设备更换时,作业的空间条件更为有限,现场作业的风险也更大。其次,地下变电站内部环境的温度控制,都是依靠站内冷却和通风等辅助系统完成的,当这些系统发生故障时,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控制将失控,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2.2.3 水浸风险
地下变电站防、排水要求高于地面变电站,特别是在站内防、排水系统不完善或封堵不到位的情况下,存在变电站水患和污水无法即时排除的风险,影响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保安)的日常工作生活;其次,受地下水的水压影响,地下建筑常见有沉降缝隙漏水、施工缝漏水、固定架漏水等漏水现象。当防水工程不足以抵挡漏水时,如不及时有效进行排泄,积累的渗水也将对室内环境构成威胁。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地下水丰富、地下有较厚软土层,水浸风险值得重视。
2.2.4 消防风险
地下变电站由于依靠外力灭火困难,报警、灭火设施及时启动及远方控制等都比地面变电站要求高。站内如电抗器等油浸式设备,电缆的绝缘层等可燃材料,能促进火势蔓延并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此外,管道、电缆穿越隔板的空洞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因此,地下变电站具有火灾蔓延快、浓烟易积聚、灭火扑救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主控设备将会受到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害,并极易造成大范围停电,造成双重的经济损失。
2.2.5 环境污染风险
地下变电站的环境污染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噪声,二是气体。为了保证地下变电站的通风散热,站内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通风散热系统,而该系统的进排风口设置在地上,成为噪声的污染源。地下变电站的噪声来源主要由主变散热器、地下设备通风机组等组成,因为风机排放的气流对风道与百叶窗产生冲击,发出的振动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近年来,在城市居民密集区,供电部门不时接到居民的噪声污染投诉,噪声扰民问题较突出[7]。
此外,为简化消防系统,减少火灾的风险,减少易燃、易爆的危险源,地下变电站大量采用无油化的设备,如SF6气体设备。如变电站发生SF6气体或火灾等紧急情况,通过排风系排出外部的SF6或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会给大气环境造成破坏,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地下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地下变电站的风险分析,结合中轴站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3.1 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提高运行人员对地下变电站存在风险的认识,在发生突发事故时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地下变电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结合上节分析的风险,充分考虑火灾、防汛防涝、环境污染、辅助设备失灵等情况,建立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演习。比如,广州夏季炎热多雨,防汛防涝工作是中轴站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防风防汛应急预案》重点检查防风防汛物资是否齐全,要求站内值班人员包括警卫人员都能清楚防汛物资的数量、存放地点、防汛器材使用方法,检查站内排水系统,特别是室内排水是否顺畅,是否有水浸情况,抽水泵运转是否正常,若发生变电站水浸现象,在确保人身安全前提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用防水沙袋堵截入水口,投入备用抽水泵加强站内排水等。
3.2 编制辅助系统巡维检查的作业表单
由于地下变电站的特点,使得站内通风散热、消防灭火、防排水、照明等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系统是地下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地下变电站与常规地面变电站主要差别所在,因此,为确保站内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编制辅助系统的专项检查的作业表单。比如,排烟、排风机、消防水泵、潜污泵的功能检查,防小动物设施检查,消防物资、备品备件包括应急药品、堵漏材料、防洪物资和个体防护设备等,建立相应的台帐,依照表单定期检查。
3.3 加强人员培训
相比于常规地面变电站,地下站辅助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影响着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站内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地下变电站一般实行无人值班站的管理方式,且地下变电站设备一般高质量少维护,运维人员接触熟悉设备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运维人员对地下变电站相关知识,尤其是辅助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站内环境的熟悉、逃生路线的知晓、站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其操作方法、辅助系统相关设备的安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备品备件的储存点等等。
3.4 积极试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0 引 言
以云南省A水闸的实际状况为例,考虑人、物、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特别是水闸主体结构、水闸的日常运行管理和自然灾害等隐患对水闸安全运行的影响,综合分析研究了水闸运行风险,并探讨了有效的风险转嫁措施。
1 水闸基本概况
水闸主要由闸室、防渗排水设施、消能防冲设施以及两岸连接建筑物四大部件组成。闸室是水闸挡水和控制过闸水流的主体部分,包括底板、闸墩、闸门和交通桥等;防渗排水设施是为了使闸基渗流处于安全状况而设置的,设在水闸的高水位一侧,低水位一侧设有排水设备,铺设了反滤层及排水孔等;消能防冲设施具有消除过水闸的动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流对河底和岸坡的冲刷作用;两岸连接建筑物是由岸墙和上下游翼墙组成,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流对堤岸的冲刷并为水流进出闸孔创造良好的收缩和扩散条件。
2 水闸的运行风险分析
2.1 水闸主体结构隐患
A水闸是建造在土基上的,而土基的抗冲刷能力小,北溪河道的断面宽度大于闸孔宽度,A水闸下的平面扩散角太大,且当年建造时多孔水闸中各孔开度并不完全一致,可引起下游水流的横向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较大范围的回流区,甚至形成折冲水流,产生立轴旋涡,破坏闸下的护底工程,引起严重的冲刷。此外,出现临界水流时,闸下不能产生正常的水跃,消能不充分,下游易形成一系列流速较大的水跃波,冲刷下游河床及岸坡,对水闸产生较大的损害。水闸地基长期处于水下,土体呈饱和状态,正常压密或欠压密的软弱黏性土在水闸附加荷载大于原压荷载的情况下,地基中将产生孔隙水压力使土粒问的有效应力降低。另外,土基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压缩性较大,而且常常分布不均匀,在水闸重量和外部载荷的作用下,可能由于抗剪强度不足而散失稳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水闸倾斜甚至断裂。在土基建闸蓄水后,土基在渗透水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渗透变形,特别是粉细砂地基,细小颗粒极易被渗流带走,逐渐扩大,造成漏水通道,在闸后出现翻沙冒水现象,严重时闸基和两岸会被掏空,引起水闸沉降、倾斜、断裂甚至倒塌。通过查阅水闸建造时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该处的土质为无黏性土,因为其颗粒之间黏结力不大,细颗粒会在地基中移动,靠近渗流出逸处首先有细颗粒被渗流携带到地表,从而改变了土的结构与组成,形成土的渗透变形,发生管涌。如果地基土的骨架颗粒被渗流冲动或带走,地基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坍塌,出现水闸事故。
金属钢闸门长期处于干湿交替、浸没水下及高速水流冲击等环境下,承受荷载,并受到日光、气体、温度、水质和水生物的侵蚀,以及泥砂石或其他漂浮物的冲击摩擦,易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脱落等损坏,且闸门的材料经过较长时期的受荷和运行,也会产生老化、疲劳甚至断裂、毁损等现象。
2.2 水闸的日常运行管理隐患
水闸平时拦河蓄水,到了汛期分洪泄水,兼有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的工作特点。挡河蓄水时,因上、下游水位差,水闸承受着水平方向水压力,有向低水位一侧发生滑动的可能,同时水位差引起闸基和两岸的渗流,水闸还承受渗透水压力,这种渗透水压力在水闸底部表现为自下而上的顶托力,减小了水闸的有效重量,即减少了水闸的抗滑稳定性;开闸泄水时,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流速很快,可引起水闸下游的冲刷,且水闸上、下游水位的宽幅变化较大,过闸水流的流态多种多样,再加上水闸的日常管理不善,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思想松懈、操作失误等易造成闸门开到顶限仍不停机,致使钢丝绳拉断,闸门坠损,或是闸门关到底限仍不停机,致使螺杆弯曲,闸门压坏,这些都可能造成闸门事故。
此外,闸门控制运行管理中未根据尾水位的变动情况,按照多孔同步、对称分担的原则启闭闸门,往往少数孔一开到顶,任意逼高上游水位,导致单宽流量过分集中,或开门不对称,导致偏流或是闸门提升过快,尾水位上升滞后,以至产生远距离水跃,尾水深度不足以产生水跃消能,出闸急流左右摆动,从而造成严重冲刷。还有气象水文预报不及时、不准确,给调度闸门的开启造成延误等都可能造成水闸事故。
2.3 自然灾害隐患
地震本身不是一种有规律的震动,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震动过程,每次地震的振动都可能造成水闸底板、护坦、消力池等底部结构产生裂缝,各部位伸缩缝错动或破坏,闸墩裂缝、翼墙倾斜、启门桥支架断裂甚至倒塌等,对整座水闸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据水闸管理处的统计,从建坝至今,水闸经历大大小小的地震总共有几十次,每次地震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水闸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内涝之初水闸尚能自排,随着外江水位上涨,必须长时间关闭闸门,形成水位迅猛上涨,使闸门承受超过设计水位的压力,甚至形成门顶漫溢。旧水闸大部分未能实现电脑自动控制启闭,当水位超过警戒线要开启水闸时,需从值班室调派人员到水闸控制室手动操作闸门启闭机开启水闸,加之水闸交通桥较狭窄,只够一人通行,且护拦较低(不及腰),遇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人员上下水闸不方便且危险,无法保证闸门的及时启闭;台风暴雨带来的电力供应中断也给及时开闸带来不便,闸门可能因不堪超负荷运行或顶底同时泄流的恶劣水流条件而导致破坏。
我国是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每年发生的雷电灾害有近万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虽然水闸在各突出部位都安装有避雷针,但年份已久,水闸的避雷针可能出现联接不佳或损坏形成断口,由于避雷针的构造和作用,断口以上的部分就形成一个隔离的导电系统,当雷电发生时,一旦上部和云中电起放电作用,强大的放电电流就会通过建筑物放出大量热量,引起雷击;同时雷电流经避雷装置和水闸建筑物等接地体流人大地时,将在雷电流过的接地回路中产生很高的冲击电位,对人体和其他物体产生放电,对建筑设施、设备等造成危害;此外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只对直击雷起防范作用,对感应雷却无能为力,雷电绕过避雷针打到建筑物上的绕击现象会时有发生。
3 水闸风险的应对对策和措施
通过水闸风险分析可知,水闸风险多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其发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发生,将会不同程度地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为此,可选择如下处理风险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使水闸风险损失尽量减少或得以避免。
3.1 采取切合实际的工程技术措施
针对A水闸的实际情况,可通过改进水闸出口扩散段的布置以及增加水闸消力池的消能效果产生稳定水跃,促使急流扩散,减少闸下护底工程的受损;对各种细小裂缝可采取Pt胶泥灌浆;为了提高A水闸的抗震能力还可采取换土垫层法增加土基的稳定性,减少水闸的沉降量;为了有效地控制钢闸门的腐蚀,对其表面重新上漆;采用新型避雷装置,如多短针消雷器、电子避雷器,导体或半导体消雷器、放射性防雷系统和多功能全方位防雷系统等,这类新避雷设备可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传统避雷针之不足,同时对水闸的各类防雷设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发现腐蚀断裂或不慎损坏,应及时修复。
3.2 加强水闸日常运行安全管理
在水闸安全运行管理上,要根据消能防冲设计条件,明确规定闸门的控制运行办法,采用对称、间隔、同步开启闸门等操作规程。当水闸开启时要保证中间部分的水闸先开,如果泄水量还不能满足要求再逐步开启两边的水闸,且保证水闸的开启高度一致;同时根据水情变化调整水闸的操作运行,制定合理的闸门控制运行办法,并在运行管理中严格执行。
3.3 制定完善合理的防汛方案
防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合理安排蓄、泄、滞、分的措施,达到减免洪水灾害和提高防洪标准的目的。在汛期应注意掌握水情的变化和闸址处建筑物状况,做好调度和加强建筑物安全的防范工作。为争取主动,确保水闸安全,还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在平时做好水闸设施的维修加固和河道清障工作,安排好防汛抢险的人力物力,并制定有效的防汛措施。
3.4 风险转嫁对策
风险转嫁是风险处置的一种有效手段,当企业无法通过其他的方法化解风险时,可以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通过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人。其中保险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转移风险的方法,即投保人(被保险人)通过购买保险,以小额的固定支出换取对巨额风险的经济保障,它是实现损失补偿的最重要的社会方式。
充分考虑A水闸的各类风险,并根据A水闸管理局的资产清单,设定A水闸标的的险种组合为:财产综合险+ 机器损坏险。
3.4.1 财产综合险
承保A水闸管理局全部固定资产由于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以及各种必要合理的费用。其中堤坝、渠道等属特约保险财产。
在投保了财产综合险的基础上,经与财险公司协商,可由财险公司加批地震扩展条款,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不超过主险保险金额的8O%。
A水闸管理局固定资产总计达2亿余元,其中水闸堤坝、渠道工程总投资额4744.67万元,各类设备和机械总计近480万元。保险金额按账面计算法确定。其中固定资产按账面原值加成数确定,即在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的基础上,再附加一定百分比进行确定;流动资产按最近12个月任意月份账面余额确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基本费率为0.24%,特约保险部分费率为0.35%,则A水闸财产综合险保险费=15255.33万元×0.24% + 4744.67万元×0.35%=5.219万元。
3.4.2 机器损坏险
演练人员:保安组、管理人员、工人
演练负责人:郑沐林(项目负责人)
主讲:朱世武
一、演练内容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已)、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及气候条件情况,施工中可能会遇到9级或以上台风,给工程施工带来危害。根据以上分析,并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难度和不利条件等,经多方讨论和分析,将台风确定为本项目的突发事件、重大风险或紧急情况。
2、突发事件及重大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项目部加大了在索取气象信息方面的投入,提高全员防洪防台意识,项目部定制了气象预报短信服务。
2)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详细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并密切注意气候变化及卫星云图的活动迹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3)台风处理方案
在预知台风即将发生后,待来临之前停止施工,将人员及有关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使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到最小。
(三)、应急资源分析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项目部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业主、监理、地方政府、医院卫生机构等。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及物资转移的相关设备。
3)上级救援机构: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二、应急准备
1、机构与职责
一旦发生台风安全事故,项目部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 长:郑沐林
副组长:林耿延
安全主任:朱世武
为使现场有序,行动有效,分别设了五个小组。
通讯联络组 组长:蔡坚锋
技术支持组 组长:林育宇
抢险抢修组 组长:林少余
医疗抢救组 组长:林坚锋
后勤保障组 组长:蔡海涛
项目部防汛办24小时值班电话: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和物资储备表
序号
材料、设备
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
性能指标
现在
何处
备注
1
挖掘机
台
2
现场
2
翻斗车
辆
4
现场
3
电焊机
台
1
现场
4
水泵
台
2
现场
5
发电机
台
2
现场
6
编织袋
个
10000
现场
7
应急车
台
1
现场
3、教育、训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4、互相协议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库在洪水控制方面起到拦蓄洪水,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重要作用,但若对水库调控不当,也会给下游及其它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汛期对水库管理单位来说,如何搞好水库的防洪调度,其重要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防洪调度是运用防洪工程或防洪系统中的设施,有计划地实时安排洪水以达到防洪最优效果。防洪调度的主要目的是减免洪水为害,同时还要适当兼顾其他综合利用要求,对多沙或冰凌河流的防洪调度,还要考虑排沙、防凌要求。其原则为:①将确保工程安全置于首位;②防护区的洪灾总损失最小;③妥善处理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在汛期兴利服从防洪,防洪兼顾兴利;④编制防洪调度方案,严格按调度方案进行运用;⑤由于基本资料、水情预报、调度决策等可能存在误差或失误,运行时需要留有余地,以策安全。防洪调度的决策是根据对雨水情发展趋势、防洪工程运行情况和调度成效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风险决策。防洪调度首先要做好水、雨情况的预报工作,预报的精度高低,预见期的长短,直接影响防洪调度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其次防洪工程标准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防洪调度的决策;最后还要统筹考虑防汛与抗旱、上游与下游、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不同利益的取舍,是进行洪水调度决策的难点。
一、水库防洪调度的特点
(1)防洪调度决策不仅需统筹考虑水库上下游的防洪矛盾,而且还要统筹考虑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多目标、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在洪水进程的不同阶段,决策者考虑的重点具有较大差别,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在初汛期,较多考虑腾库预泄,在主汛期,重点协调上下游之间的防洪矛盾,在汛末,较多考虑水库水位回蓄对兴利的影响(在汛末这一点尤为重要)。
(2) 防洪调度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有水情、雨情、工情等,在防洪形势严峻时,决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决策者的心理素质,以及决策者对决策风险的承受能力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些结构化较强,可以精确定量描述,如库容、泄流能力等;有些则难以精确定量,特别是水雨情信息,自动化遥测设备只能够监测到面临时刻以前的降雨,洪水预报只能保证预见期内的预报精度,对防洪调度而言,这些信息是不完全的,依据这些信息作防洪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水库防洪调度的以上特点,水库防洪调度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两点:一是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防洪调度中的多目标问题,构造反应洪水进程不同阶段决策者偏好的模型系统;二是建立完备的辅助决策功能集,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对依据不完全信息做决策的风险进行快速仿真,对实时防洪形势进行动态分析。
二、水库防洪调度存在的问题
1、通讯不畅,测报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约有80%的大型水库存在通讯质量问题。水库与调度指挥部门及下游保护部门一般靠有线电话或短波电台,这种有线往往又是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电话线路,保证率低,与外部联系困难。即使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半天方能接通,与洪水时效性强的特点极不相称。由于通信不畅,若遇大洪水,信息传递将严重困扰水库调度指挥。
由于库区雨情、水情测报手段落后,邮电、人工报汛滞时长,影响了洪水预报质量。据全国第一批43座病险水库统计,约1/3建立了遥测系统,2/3仍靠邮电、人工报汛。每到汛期,邮电线路遇暴雨接通率低,常常滞后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官厅水库库区有报汛站60个,但均通过邮电部门报汛,时效差,影响预报有效预见期。有的水库网测站布置数量不足,也影响着洪水预报的精度。如察尔森水库库区报汛站少,且无遥测站,只靠人工报汛,入库流量难以及时预报,精度不足。目前情况虽有一定好转,但还不尽人意。
2、计算工具落后
目前有些库区还在用试算、查图等原始办法作洪水预报,预见期很短。随着数学方法的计算机化,计算机取代了计算尺,使计算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但由于绝大多数水库没有配置计算机,洪水预报模型尚未完全采用,仍靠经验检查,使得洪水预报精度较差。
3、水库优化调度的应用研究滞后
水库优化调度,特别是综合利用水库的优化调度问题,虽然在国内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来一个很成熟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优化调度方法。一些研究侧重理论探讨,片面追求高水平、深理论,方法深奥,追求算法的完美,使得使用者难以理解,导致理论研究者多而实际应用者少;一些模型要么庞大复杂,操作起来不方便,要么过于简化,与实际有很大出入,使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水库群的实际工况。
4、对水库防洪调度的风险分析不够
防洪系统由堤防、分洪工程、水库等联合组成。在防洪调度时,要充分发挥各项工程的优势,有计划地统一控制调节洪水。这种调度十分复杂,基本调度原则是:①当洪水发生时,首先充分发挥堤防的作用,尽量利用河道的过水能力宣泄洪水;②当洪水将超过安全泄量时,再运用水库或分洪区蓄洪;③对于同时存在水库及分洪区的防洪系统,考虑到水库蓄洪损失一般比分洪区小,而且运用灵活、容易掌握,宜先使用水库调蓄洪水。如运用水库后仍不够控制洪水时,再启用分洪工程。具体动用时,要根据防洪系统及河流洪水特点,以洪灾总损失最小为原则,确定运用方式及程序。防洪调度是一个多目标、多阶段的、多风险的复杂决策过程。不仅需统筹考虑水库上下游的防洪矛盾,而且还要统筹考虑防洪与兴利之间的矛盾。在洪水进程的不同阶段,决策者考虑的重点具有较大差别,采用的策略是不同的。同时防洪调度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目前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只考虑单目标或单因素,造成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结果缺少客观实用性。另外,在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中,只重视客观因素,未充分考虑主观因素。
三、相应的措施
1、改进通讯手段,完善库区遥测站网建设
应改进水库通讯手段,保障与之调度指挥部门通信畅通;作好遥测报汛规划,逐步完善库区遥测站网建设。其对策是根据水库地理位置,使其与所在范围内的邮电、电力、部队、公安、气象等部门联合形成通信网络,对于边远水库宜选在短波电台进行通信。
2、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引入新的理论,成为水库优化调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发展趋势。
充分应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及大容量存储能力,研究快速、准确求解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的方法及算法,以提高水库优化调度模型效率。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开发出人机界面友好的具有智能化、敏捷化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也是今后水库调度决策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外,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在水库调度方面更广泛的、高质量的应用高新技术,可以使得调度决策变得更科学化、更智能化、更敏捷化,进一步提升调度决策的技术水平,使水库调度向着可视化、交互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前进。
3、加强水库防洪调度的风险分析
今后在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中,应综合考虑多目标、多风险因素下对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使风险分析的结果更好地指导水库的实际运用。
另外,还要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这类方法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但在水库调度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如调度决策和实施的不确定性等。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风险度的方法,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随机模拟方法,马尔柯夫过程方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于水库调度系统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相互渗透,应把别的学科的科学成果引用过来,在水库防洪调度分析中应用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不仅能促进这些方法本身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是对风险分析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探索。
结束语
水库的防洪调度工作必须从防洪调度特点的分析入手,针对防洪调度不同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能较好的解决防洪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合理调度、优化调度奠定基础,逐步实现调度运用自动化。关键是提前做好预防洪水的准备,才是唯一道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