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文诗歌大全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8: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诗歌大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诗歌大全

篇(1)

说修文联社是“支持全县“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和支持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即:全县所有商业银行近年来放出的贷款合计,其中县联社放出的贷款就占6096左右。可以说,在全县“三农”借有贷款户中,十有八、九都是信用社贷款支持发展的;除“三农”外,在全县其他各行业借贷款户中,75%左右都得到过信用社支持。又从放出去的贷款户数和笔数来看,农信社要比其他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多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修文联社不仅在全县商业银行中存贷款规模最大,贷款支持全县“三农”和各行各业发展最多,且还有“三个最多”,即:从业人员最多、资产最多、营业网点最多。

为方便群众、特别是方便边远地区群众办理金融业务,解决他们长期以来办一笔金融业务要翻山越岭数十里才能办到的苦处,修文联社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实施一是打造农村金融“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二是争取银监、人行等部门大力支持,新在农村集镇或较大村寨设立人工服务网点和ATM自助存取款机服务,三是大力在城区商贸集中场所安装pos刷卡机、离行式存取款机、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2014年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自目前,己在全县113个行政村设有“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农信银自助终端机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新在县内广田、乌栗、马家桥、桃源等处设立信用社人工服务网点和ATM自助存取款机服务。在县城、扎佐城等城镇商场、餐饮业酒店等,安装pos刷卡机近200台方便顾客刷卡消费。早已开通手机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2014年12月16日,首批离行式自动存取款机在县城龙岗广场(药材公司门市部旁)、扎佐镇珍珠湾小区开通营运。

修文联社与全县各商业银行相比,实现了人工服务网点和自助机具服务网点最宽、最多、最均匀,比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效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办理金融业务,特别是方便了边远大山深处10万群众就近就地办理金融业务,使他们每年节省用于到行政乡镇所在地、或县城办理金融业务耽搁的劳动日100多万个,节约车费等开支100多万元。

篇(2)

学会评估人生目标杨协亮

高中学子,教我如何读懂你广东教育(高中版) 李建军

话题: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郑蔼娴,王淼珍

这样的课,我喜欢陈健生

探索市场销售的秘密--综合实践结题报告太阳雨

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陈妙云

高考是考什么,考什么?杨一经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奥秘芮利文,彭修成

只有了解才能应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透视陈佳民

高中新同学:你的角色转换了吗?彭琳

走出数学笔记的误区陈京山

快速求解化学选择题八法陆建源

戴月行全玲

人生?不过如此!王媛

"我是鸡"陈济林

书海看人生刘卉丹

《麦子》赏读申青山

道德话题作文例说游晓林

只需13招,搞掂英语单选题朱显愿

英语书面表达高分策略邱玲

例说数学高效解题方法丁旭生

标点符号的连用商东冉

宪法专题中的政史学科考点提要林桂平

高考历史分析及对策全仁经

有关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方法广东教育(高中版) 徐辉

试金石佚名

偶尔可以牵着蜗牛散步章晴雨,李翰洋

血色母爱佚名

用宁静洗涤心灵琳合国

霍金宣告自己原先的黑洞理论"突然死亡"等

语顺则意达--阅读古诗方法摭谈盖英俊

情态动词高考考点诱视邹国如

非谓语动词作补语的考点大盘点张丽群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徐根

文言文阅读训练何传跃

2004年最有影响力的物理试题吴俊

英语单项填空模拟题王雅

和祖国统一温才荣

作文试笔二题阿琳

学会在错题本中"淘金"朱敬华,刘立新

漏解直线方程的情形胡彬

如何对对子--试析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拟对句秦志斌

高考备考减压有良方王极盛

科学论文解题方法点拨茹清平

有效的审题方法王晓东

万般无下品,平凡也能高何晟毅

议论文写作中有效选材的主要标准张玉玲

高考作文如何以立意取胜黄碧俊

议论文论据的引入方式何国跻

高考议论文写作审题举隅许喜桂

议论文论证材料的来源杨克敏

在高中英语课文学习中培养猜词策略邱彩花

动词在写作中的常见错误王凤琴

英语句子表达的灵活变通易桂清

根据要点提示组合或扩展句子有招数古和添

英汉句子翻译的四个技巧鲁江牡

阅读理解中细节题的解题技巧黄卓琳

向量几何运算的"华丽转身"——运用特殊化方法解答数学客观题之二彭建开

在比较中选择蔡远光

一类函数问题的难点突破高雨来

把根留住——辨析对称与周期雷小华

对隐含条件不能不理不睬罗华根

细节之大——函数观点求递推数列通项一例余学明

探寻突破口是高效解题的利器黄伟军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吗张松云

展现上海世博风采再助中国经济腾飞李振洋,严志标HtTp://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一)林良展

优化方法提高效率张铁牛

电学实验归类解析陈灶来

2010年高考广东语文模拟试卷李祎,刘军

高考语用题专项训练

基础写作预测题

2010年高考广东英语模拟试题(一)徐君婷

2010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模拟试题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测试题广东教育(高中版) 刘平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测试题刘志敏

摈弃苍白,追求"表现力唐惠忠

不要忽视自我的美陆璐

坚守良知坚守正义蓝碧涓

停停电,减减速周振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谈法向量与二面角雷小华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高考试题钟烙华

语法填空解题技法大全陈晓红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黄竞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于倡导金先新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广东卷)的解答看"读懂"广东教育(高中版) 宋晓霞

2009年高考数列备考录王佩其

数列新题型——新定义数列陈安心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赵莺

语法填空专题模拟练习

电场胡志坚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杜海坚

遗传的分子基础丁文韬

当代国际社会专题王勇军

文化与生活专题徐永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唐冬云

2008年化学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张玉彬,胥会敏

篇(3)

每逢语文考试,同学们都会对语文的各个考试点或多或少存在担心,有些同学不擅长些作文,有些同学不善于文言文背诵,又有些同学担心阅读理解拿不了高分,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考试中的难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审题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 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3)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 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4)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考生经验

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解答这些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三点: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通过上面对语文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答题技巧的知识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①首先应对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③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④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大汇总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够发挥的更好,考出理想的成绩。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 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 切景语皆情语。

篇(4)

 

一、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按Samovar(1998:48)的理解,就是指“具有足以改变交际效果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之间的交际”。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23)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见,跨文化交际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简而言之,就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既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也存在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词汇隐含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语言系统上,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但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最突出最广泛地反映文化差异。论文大全。事实上,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会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论文大全。如:“西风”与“west wind”而言,这两词是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但所涵盖的文化概念却完全不同。在汉语文化中,“西风”指“秋风”,还喻指一种势力或倾向,《红楼梦》第80回中,“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西风有时甚至是破坏者:“昨夜西风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王安石《残菊》)。看来,“西风”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与英语west wind 的内涵截然相反,对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温暖的春风,生命的催生剂,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诗歌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诗句,其中最著名当数雪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wind),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

O, wind,

If wintercomes, can spring be for behind?

(2)、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可以反映在许多方面。学生由于缺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英语的会话规则知之甚少,从而出现语篇运用失误。笔者曾观察如下一幕:一名外教邀请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做一次五分钟的教学示范,该生面对同学,说了如下一段“开场白”:

“Ladies and gentlemen,at fist I’d like to say, Miss Flora,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chance to stand here. Then I’ll tell my classmates, thank you for coming andlistening to me. Now I am feeling excited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to give an English class. I’m feeling nervous because I’m not sure whether Ican give you a satisfying class. If I can’t, I’ll say I’m sorry to waste yourtime.”

可以想象这位外籍教师当时对这段语篇的迷惑不解。

再如:曾有一位美国友人邀请一位中国学者到家中吃饭,这位学者在电话中不停地说“thank you。”最后还加上一句“I will try to come.”这使得这位美国友人十分纳闷,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这位学者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2、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间的文化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语言交际上而且反映在非语言交际上。所谓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行为,它是不依附语言代码而进行的交际,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代码无法替代的作用[3]。同语言交际一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在表达情感方面一般都比较含蓄委婉。即使中国女性在微笑时,也常常“笑不露齿”或“掩面而笑。”而美国人则截然不同,相反,他们情感外露,喜怒哀乐往往表露无遗。又如,美国人伸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和挑衅,而中国人伸舌头是一种自知失礼或失言表示尴尬的方式;再如,美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的数目是“二”,而中国人做出同样的手势表示的数目却是“八”。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ds,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交际双方不注重彼此间的这种文化差异,交际时必然会有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语用失误,使彼此间的交流产生杂障碍。

1、文化差异会引起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若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出现语用失误,闹出笑话甚至不快。让我们来分析以下两个例子:

(1)、田惠中笑迷迷地举起祝酒:“来,来。今天各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我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美丽的夫人……”

“去,去,去”!章淑娴扬着手,那样象轰一只苍蝇。“……再就是,我们美丽的密斯林远道而来。”

“什么密斯林,都老太太了。论文大全。” 密斯林又笑又摇头(谌容《散淡的人》)。

(2)、Philip Said:“Oh, Lucy, you are more charmingeach passing week. I guess no one can help loving you when they see you.”

(菲利普说“露西,你真是越发动人了。我想每个人看到你时,都会情不自禁爱上你。”)

Miss JohnsonSmiled: “Thank you,Philip, Thank you.”(约瀚逊小姐笑着说:“谢谢,菲利普,谢谢你的夸奖。”)

在例(1)中,中国女士章淑娴被男士夸“美丽”反应很强烈,用了几个“去”。而例(2)中,西方女士露西面对男士的称赞,欣然接受,视夸奖为一种礼貌的表示。这种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的不同源于中西心理文化特点的差异。若用中国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去对待外国人,后果不堪设想。

2、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差。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加了解,势必造成交际中的信息差。如:“girl friend/boy friend”与汉语的男女朋友字面意思相同,但内涵不同。英语文化中以“girl friend/boy friend”相称,其内涵与性关系有关,而汉文化中男女朋友则专指结婚前的恋爱关系,二者没有性关系;“Valentine’s Day”(情人节)在英语文化中是指将信、卡片或礼物作为爱情的象征赠给异性朋友以表示倾慕的节日,而在汉文化中“情人”却专指配偶以外的异性;“single parent”(单亲)在英美文化指单身父亲或单身母亲,意味着未婚或离异,汉文化中则指离婚或丧偶的一方;“love child”(私生子)在英语文化中未婚先孕女子一般不愿意在社会上公开自己的身世,将孩子称为“love child”显示了英美对其的理解和宽容,在汉语中“私生子”却反映了其与汉文化不相容甚而遭到歧视。

三、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表达又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包容多元文化标准是大势所趋。如果与外国人或赴外国学习工作,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努力做到“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arry A. et al. 1998.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3rd edition).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诗意的教学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种情绪、灵气和悟性是师生对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之后产生的。如果把整个语文教学比作夜空的话,那么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整个夜空中最耀眼最动人的星光,如果没有这些星光,夜空将是一片死寂,而星光的相互辉映则能照亮最黑暗的夜空。

为了高三语文教学充满诗意,我做了以下尝试:

1 吟咏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在高三如果光是孤立地把古诗鉴赏当作高考的一个专题是狭隘而无益的。古诗鉴赏教学是一个圆点,它辐射出去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人文现象、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和向往,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和至美。除了背诵默写之外,笔者会利用早读课,和同学们一起吟诵古诗,比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等。很多同学兴致很高,往往笔者刚开始读第一句,他们就接着吟咏不已。尤其是《春江花月夜》,虽然高考大纲上没有把其列为必背篇目,但是反复的吟咏,同学们已经深深为之吸引,其音律美、形象美及春水般源源不断的语势,都使得同学们欲罢不能,不仅不再是学习的负担,反而成为繁重的学习中的一种享受。

有时笔者也会补充一些课外的诗作,和同学一起朗读。比如笔者选了《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葬花词》和《咏白海棠》(宝钗、黛玉),自然吟咏,没有刻意去背诵,但有些诗句已自然而然铭刻于脑海,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段香”、“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等都是自然成诵,不仅了解了古诗意象,还能走近名著,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 读童书,找童趣

许多童话书都表现出纯真的心灵,表达出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真谛所在。笔者重点挑选三部童话书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第一本是《小王子》,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那慑人心魂的忧伤和对真爱的追寻,使同学们非常感动。第二本是《爷爷变成了幽灵》,不仅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幸福快乐的时光,而且蕴含这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死如平静的道别。第三本是《窗边的小豆豆》,可爱、幼稚、思想奇怪和行为惹人发笑的小豆豆,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幸运地走进了巴学园,演绎了一连串的真善美的故事。这是书本身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在笔者朗读的时候,教室里弥散这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我们每个人感觉走得更近,然后一起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本不觉得高三是在“炼狱”,连桌子上的强化训练和模拟卷也不再显得冰冷。

童书作家杨红樱也说:“现代孩子普遍的冷漠和老成导致了作文素材的缺失。现在写作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对所有问题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写出来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注。”读点童书,不仅可以积累作文素材,还可以让在高考重压下的压抑的灵魂得到解放,抖擞精神,调整心态,积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写作文的时候也可避免无感可发、无话可说、内容空洞。

3 我手写我心

篇(6)

不少中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我常问学生:你们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种目标的诱导下学生们读得最多的是作文选之类的读物,诸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优秀作文》……以作文选为主要课外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写作训练,最多不过像在浴盆里学游泳,终究写不出“大气”的文章,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做了适当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选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广泛博览。具体做法如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学生读书不只是为了写作,即使学习写作,只读作文选,你写出的文章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上永远是“学生腔”,难有创新。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广博地阅读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科普小品……只有广博地阅读,博采众长,写作时才能纵横捭阖、融会贯通、联想丰富、游刃有余。

2.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读物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刚刚由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到了八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及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羊脂球》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使阅读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就可能读到种类繁多的好书,视野更为开阔。

二、力求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维持对某一事物的热情时间较短。因此,丰富多彩又具有实效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1.小组竞赛。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利用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了同学间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2.自读自悟。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部分学生读书只是应付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选择读物不当,还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误导。因此,教者在给学生充分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

3.选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文学作品。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剧成为热门话题,中学生无法拒绝影视作品对他们的影响。及时介绍学生阅读被搬上影视舞台的文学原著,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增强,理解也会更形象、更生动。

4.成果展示。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三、把课外时间交给学生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愿望,但大量的课外作业吞噬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尽量少留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如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或读书竞赛活动。

篇(7)

美国中学实行宽松的选课制,语文课也更像是“阅读分享课”,虽然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锻炼写作能力。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的教材。尽管中学语文课深浅程度是可选的,但无论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都逃不掉:刚上初中的13岁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必须读六七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学期要完整地啃下10本左右名著。

小说、传记类国读材料在美国中学语文课上所占比例很大。从古希腊故事《特洛伊》《奥德赛》,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记》《罪与罚》《蝇王》等,都是学生经常被布置阅读的著作。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要完整阅读本著作,并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读一部作品,并且进度也相当,是美国人熟悉的“读书会”式语文教育。美国一些学区还大胆地引进了“工作坊”式的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并跟同学们分享。曾主张学生应该读“精华读物”的文学教授MarkBauerlein就表示,学生读《哈利・波特》还是狄更斯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信息时代保持阅读的习惯。

法国:诗歌、电影,哲学、名著都是教材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根据教育部订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世纪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的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兰佩杜萨(意大利作家)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译作。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2010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在已公布的200部经典电影中,中学生将能在老师的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中的男女主角“调情”,以及《赤胆威龙》中的枪战,并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需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

因此,法国中学生的“语文课阅读材料”涉猎面非常广,除了经典法国文学作品,还有萨特和加缪等的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的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的《利维坦》 (英国政治哲学巨著)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节录。

德国:“惊心动魄”的公民教育

20世纪90年代,德国曾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目的是让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包括语文在内的一些科目选取教材时还专门加入了展现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释社会现象。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次谈到教育的访谈中,曾举儿子安德烈上德文课的一个例子:安德烈的德文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作家)的剧本《伽利略传》。该剧本讲述的是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地球的原理,但原理不被教会所接受。与多数学生熟悉的伽利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论不同,布菜希特的剧本表现了伽利略面临选择时的两难:硬碰硬然后被教会迫害而死,或暂时屈服以保存自己。剧本的结尾是:伽利略选择了后者。

允许不一样的东西存在,仅仅展现了德国中学语文课的一面。在“不在吃饭就在思考”的德国,中学生的德文课的讨论更是与众不同。据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回忆,对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远不止“映射法西斯”,课堂上的讨论甚至涉及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机器间的关系,可以说己脱离了纯粹的语文教育。身为大学教授的龙应台称,这样的语文课让人听着“惊心动魄”,因为它实际上已触及了公民教育的范畴。

篇(8)

晨读课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时间 ,虽说只有短短20分钟,但只要这20分钟运用得好,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可能会让学生一生受益。也许很多老师会想,晨读时间只要老师在管理,学生在读书,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到底有多少效果,我们很难说清楚,很多学生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怎样让晨读成为一道可口的营养早餐,让晨读更加精彩,成为一天中最美的开始呢?

一、确保晨读时间,营造读书氛围

都说最悦耳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的确,每天早上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听到书声琅琅,就会倍感亲切。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打造书香校园,在这样良好的读书大氛围下,对于抓好晨读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们一定要保证晨读时间,不要让晨读时间被交作业之类的琐事挤走。晨读时间内只能读书,教师不能找学生谈话,不得安排其他活动;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诵读,形成师生共读书的美好氛围。天天如此,晨读在学生心里就有了重要地位,也养成了良好的晨读习惯。

二、落实晨读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每天晨读的任务要落实。没有明确的晨读任务,学生犹如无头苍蝇,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学生学习自主能力不强,看别人做这样,他也这样,看别人做那样,他又做那样,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二十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好的学习过程,更谈不上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次晨读前,为学生布置好详细、有层次性的任务,这个任务,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与教学过程的配合,又要保证学生按时高效地完成,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晨读,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班级晨读是按周次确定做好计划安排,每天都要先确定阅读内容。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补充内容。班级里要放一本晨读记录本,上面有每日晨读安排,在头一天,负责晨读的教师或学生填写好晨读学习内容,第二天把晨读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保证了晨读的学习效率。表格如下:

晨读内容记录表

三、补充晨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补充阅读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不仅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见识。我们以往的晨读都以读语文必备课文为主。对于这些课文,学生早已读得滚瓜烂熟。天天读这些东西,学生自然也失去了兴趣。其实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在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阅读快车》《语文新天地》《语文知识大全》《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都是很好的晨读书籍,还有童话、寓言、故事都可以是晨读内容。总之要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学生总是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读的时候,他们就自然而然地读得十分用心了。

补充阅读的内容很多,对于低年级教学而言,通俗易懂的儿童诗歌也不失为一种好素材。儿童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容易背诵,且内容与情感上都与孩子的生活、年龄更为贴近。中年级可以古诗词为主,高年级可以更多选择现代诗歌、名家名作和国学经典。

学生也要准备一本晨读摘录本,把感兴趣的美文诗词摘抄下来,或者是剪贴下来,配上自己的绘画,这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晨读本。日积月累,内容越来越丰富,晨读本也会越来越精彩。

我任教高年级时,我们的晨读内容是《论语》。我觉得国学经典特别值得一读,不同年级可以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我们可以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颜氏家训》《论语》中选录生命力强、传承久远的名段名句让学生诵读。

四、丰富晨读形式,调动学生兴趣

晨读形式多样化,强化了晨读的效果。晨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在晨读中,我们读的方式要多多益善。齐读、自读和带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边表演边读、诵读、比赛读、探究性读。每一种读法都会有独特的效果。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意识;分角色读可以增加趣味性;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探究性地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体会不同情境、不同语气的不同表达方式,增加朗读的感彩。

不论什么形式的朗读,人人都要读,人人都要参与,不能做旁观者。每一次晨读结束后,最好要引导学生针对读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价,以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了解不足,改变不足。好的要及时表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要让学生对晨读充满期望,充满信心。

五、树立晨读榜样,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篇(9)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写作语言积累少,写作时自然无从下笔。所以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当务之急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对学生最有效的主要有两个,即从教材中积累和课外阅读中积累。

1.从教材中丰富语言积累

众所周知,能够选进教材让学生学习的文章,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在平时教学时,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精彩内容,还要给学生下个背诵优美文段的任务。对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名句、修辞句子、诗句等,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上课前拿出来读5分钟。对古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除了要求背诵外,还要进行默写和运用写话。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就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年都要求学生这样做,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时都能把平时积累的内容运用到文章中去,写作语言的确丰富颇多。

2.从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写作语言。每年接手新生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作文大全》、《第二课堂》、《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书籍。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如优美的词语、生动的成语、幽默的歇后语、富有哲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描写生动的段落等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语言仓库”,以备写作时学以致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配套教材《作文训练》,除了积累佳词佳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每单元的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谋篇布局等,并借鉴例文的内容、形式、风格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的时候,读一读、背一背平时摘录到的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精美语言,他的写作语言就能丰富起来,等到写作时自然能得心应手。

二、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学生生活积累越丰富,写作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笔者主要在学生个人活动和学校集体活动中来寻找途径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积累。

1.在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个人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每天每个学生肯定都做过、见过、想过、感受过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事情,例如献爱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母爱等,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再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加工,提炼中心,积累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笔者每两周要求学生定向观察一些景物、植物、人物,或一个场所,一次活动,记下每次观察时新的发现,抒写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加深,就能获得丰富的典型素材。实践证明,从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学生印象深刻,一旦遇到写作需要,“材”如泉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2.在学校集体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如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发现写作素材,例如助人为乐的人、团结的集体、奉献的精神等。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从集体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学校每次举行的集体活动,笔者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校运会,让学生经历比赛的刺激,体会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班际拔河比赛,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捐款活动,让学生在献爱心的同时,发现谁是最有爱心的人。实践证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如果不指导就布置学生写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平时积累有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也难于写出优美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片段写作指导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也一样,先从练好片段开始,打好写作的基础。笔者每学年接手一届学生,利用开学后的几周时间,让学生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段,如外貌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等,要求学生在描写中恰当运用成语,灵活运用修辞。片段练习简单、容易,对不会写作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只要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写出佳作指日可待。

2.写作技巧指导

篇(10)

唯知识论: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把文章肢解为一个个零碎的实词、虚词、句式,没有整篇文章的文气感受,没有精神实质的体会挖掘,文言课堂变成了文言语法知识大全。

唯教师论: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好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可归纳为一种模式,即:作者、背景介绍――朗读课文――疏通词句――内容分析――巩固练习,教师按照备好的现成教案,以不变应万变,按既定的模式按部就班一一讲到,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接受能力。

唯教参论:以教参为中心,一味照本宣科。对教参的说法、课本上的注释等通通奉为“权威”,没有讨论,不敢质疑;对铺天盖地的各种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不加甄别,缺少整合,通通灌输给学生。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化典籍的精品,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文言文比现代文更有文化魅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知识面狭窄,是很难走出教材、走出教参的。教师本人都放不开,唯书唯参,怎样去引导学生放开呢?怎么会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唯背诵论:以背诵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没有分析,没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拓展,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唯考试论:以考试为中心,一味追求升学率。考什么教什么,只停留在字意的层面上,而且通过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等的标准化题型的反复操练,使整个课堂枯燥无味,把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给磨平了,使文言文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文言文呢?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把文言文当作一种文化,而不应当仅仅当作一种语言来教,更不应该当作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文言文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把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经由我们的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先秦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一直到明清代的散文小说,文言典籍里蕴藏着多么深厚的中华文化!我们让学生接受什么?就是接受这种文化,它里面包含着古人太多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

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必须转变观念,开拓思维,大胆创新,紧扣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才有可能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尴尬境地。

一、不断学习,提高内功

教学中无论是文的缺失还是言的缺失,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文化意识与底蕴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文化底蕴不足,面对教学困境,也想改变,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做的一些小小的改动,更多的只停留在形式上,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还是教师说了算,以教材为准,以教参为准,换汤不换药。放眼周围,凡是把教材、教参上的内容给学生靠透的,文言文考试成绩都在上游,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意识中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不能出教材教参之右的。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僵化的狭隘的应试意识,导致今天文言文教学的缺失。不提高教师的内功,很难教得文与言融合,很难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上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认为,教师内功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自身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学习提高,否则很难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内功的老师,才会在课堂中对学生有智慧的启迪,有内功才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起到有力的导引作用,才会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想的、智慧的碰撞。文与言的融合,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终身负责,传承文化精髓的意识在教学中的反应。

二、设疑激趣,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除对文言文的畏难和抵触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消除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如学韩愈的散文可让学生回忆背诵韩愈的诗歌,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自然介入课堂,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的经验因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大胆放手,体现主体

教师要懂得放手。首先要真正领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下,应该也可以独立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对于“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来完成;“课堂小结”这一教学环节,不一定非得老师来总结,让学生自己发表感言、归纳梳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重视积累,动手动脑

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时,手懒,不愿意写,嘴懒,不愿意背,以至于出现“课堂上热闹非凡,学完后一片空白”的现象。而文言文的诵读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当堂背诵积累,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评、品、议、背;也可以课外拓展积累,将同题材作品、同作家不同时期作品整理归纳,在比较鉴赏中开阔学生眼界。

五、勇于创新,优化课堂

篇(11)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时候使用的所有技术的一个总称,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管理工作的作用,还可以承担提供信息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来自教材中,然而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内容还比较单调落后,这样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找到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给教师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从中选出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内容变的多样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方面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现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和探知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知,并带动情商。对于农村的孩子,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陌生是没有去真正的看看,“美丽”一词是那么的缥缈。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使学生仿佛亲临其中,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红墙、黄瓦、庄严、美丽”,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变得积极踊跃。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古诗、诗歌、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如文言文《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此篇让小学生理解确有难处,非注释所能解决,即使翻g成白话文,也是生搬硬套。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大全动画片》,通过视频,学生不需教师多讲,自然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讲的道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变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开始,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主动进行学习,查阅、浏览、欣赏等。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可以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以上这些方面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小学语文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出创造力、操作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充分合乎当今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打破传统教材的资源限制,使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更加方便,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应该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