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的现状
国有企业年薪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逐步发展的,目的是推进责权利的结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最早可追朔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及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被层层推行。在国有企业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对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实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企业承担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一些产权明晰按母子公司体制运作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也采用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子公司对母公司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一般采取的做法是集团母公司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体系,做为集团内实行资产经营目标管理的统一办法和执行依据。每年由集团母公司分别与各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以统一的办法为框架,明确相关经营内容及指标、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及考核奖惩办法等,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进行考核和兑现。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核心工作就是年薪制。
2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薪制实施之初,加强了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明确了母子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企业集团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年薪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甚至被废止。究其原因:
(1)统一的实施办法因为忽略了子公司间的差异,而不能适用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子公司,进而导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年薪制的推行艰难。
(2)指标的确定不够合理。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较多,尤其是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集团母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对各子公司各项指标认真分析,再加上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往往实际完成的指标与责任书签订的指标相去甚远,以此来考核兑现显得极不公平。
(3)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奖罚不够分明,奖多惩少,再加上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之间长期的相处会出现相互串通,的情况,使得年薪制的执行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4)国有企业权力比较集中,长官意识较强,官僚风气较浓,人际关系复杂。对经营者的任用不完全凭能力,经营业绩的好坏不能与经营者的升迁挂钩。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薪制无法实施,企业效益下滑,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导致企业停产关闭。
3有效推进年薪制实施的探讨
3.1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集团往往都是国有独资性质,其子公司也多是全资子公司或母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其它法人入股或是职工持股会代表职工入股的情况,但其持股数量相对较少,总体上还是处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必须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吸收其它法人或自然人入股,增加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完善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各自职能,聘用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为核心,力求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有条件的集团母公司也可以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革,以摆脱行政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3.2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建设
任何政策或制度的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检验其不足,然后加以不断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办法也不例外。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例如市场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收入水平的变化、通货膨胀的产生、员工素质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发展过程等。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围绕这些变化来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的相关政策。比如经营指标的内容及相关指标值的调整,根据社会的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产生来调整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等,以使相关的指标更趋合理,年薪收入能够反映经营者的贡献,并起到激励作用,使企业经营责任制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构建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包括政策及相关制度或实施的办法,指标体系,经营目标、考核兑现程序和经营目标责任书等。
3.3保障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实施
1982年初,四川大学的一位老师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信,内容大体是说,在企业改革中,大型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资金有机构成高,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人的因素已降到次要地位,因此,这类企业不宜扩大自。小企业资金有机构成低,人的作用大,可以扩大自。根据总理的批示,就组织一些研究人员讨论这封信。我刚巧在北京,也参加了。
会上,多数人不赞成信上的观点。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蒋一苇和我都是不赞成信上的观点的,竭力主张在大企业搞扩大自,于是,我们商量,是不是可以联合组织一个工作组到首钢试点?在北京,首钢是大企业,是国家经委批准的八个扩大企业自试点企业之一,很有积极性,而我又是解放时接管首钢的“老人”,做过工会负责人,对厂里的领导、工人都比较熟。我们两人一拍即合,就从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四川省社科院各带了一个工作组,于1982年3月到了首钢,展开调查研究。
那时,首钢已在搞扩大自试点,虽然上边规定的试点条款并没有全面落实,但因为有了一定的生产计划权、产品销售权、利润留成权、资金使用权、职工奖励权,在整体经济面临许多困难的条件下(当时正处在宏观经济调整时期),把首钢的经济搞活了。实行经济责任制后,生产经营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责任感,同时,实行了有差别的奖励制度,打破了平均主义,提高了职工收入水平,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退休的老工人告诉我,他们每天早晨的任务就是喊儿女起床,青年工人赶着上班,一边吃早点一边跑步的人有的是。
我们感到,扩大企业自把国家、企业、职工的权、责、利关系明确了,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利益分配也有了一定的比例界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运行机制也发生变化了,新的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动力机制也形成了。企业的管理氛围焕然一新,职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整个企业几乎换了一个样子。说明扩大企业自的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出台
这种分配形式比过去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首钢的同志感到,这种形式对他们这样有机构成高、管理基础强、生产潜力大的企业来说,激励作用还不够大,还不能保证国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他们建议改为上缴利润逐年递增包干的办法,让这种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酝酿提出的具体意见是:
第一,以1981年企业上缴利润指标为包干基数,每年递增5%,10年15年不变,10年后,即1991年企业的上缴利润可由1981年的26810万元增加到43980万元,增长163%。如企业上缴利润递增小于5%,企业必须按规定缴足43980万元,如此,企业留利就会相应减少,如企业上缴利润递增大于5%,企业留利就会相应增加。这样,既可保证企业上缴利润的稳定增长,又可激励企业努力提高上缴利润递增率,取得一举两利的效果。
第二,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规定企业留利的使用方向和比例。经过讨论测算,首钢提出的方向和比例是:60%用于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20%用于集体福利,主要用于职工住宅建设,20%用于奖励和日常的福利费用。
第三,奖金与上缴利润递增率挂钩。如果上缴利润递增率达不到5%,职工奖金水平不变;如果连递增基数也达不到,则停发奖金,如达到或超过5%,每增2%可多发0.1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奖励。
第四,利用利润留成提取的奖励基金调整部分职工工资,实行内部工资制。具体办法是: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确实达到上一级技术标准并圆满完成岗位责任的职工,由企业予以“升级”;如果第二年完不成任务,就取消升级;连续三年保持合格的,再把级定下来;调出首钢的不带所升工资。
以上办法把扩大企业自的改革提升了一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上缴利润递增包干”。
实行这样一种改革涉及国家管理企业的一些根本制度,光靠企业是无法实施的,需要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才能取得效果。对于这个报告提出的观点和具体办法,多数部门和同志是赞成的,但有的部门和同志并不赞成,后又经过几个月的讨论,才达成一致。上缴利润递增率由5%调整到7.2%,包干时间延长为15年。
首钢试点一展开,就采取了几条重大举措:一是在全厂范围开展制定责任制的活动,把包干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形成一套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二是制定全厂的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规划,分步实施,为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提供物质基础{三是在职工中开展工资升级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和收入水平。这些举措直接涉及职工的长远和切身利益,劳动热情空前高涨,生产水平节节上升,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纷纷要求学习首钢经验,实行上缴利润增长包干制。国家经委从当时的实际出发,适时选择了二汽、佳木斯造纸厂等六户大企业在全国试点,更多的企业则学习推广首钢责任制的经验。
承包制得失
对承包制的批评集中在所有制问题上,承包制一度遭到冷落。1987年,全国各地对八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反思和总结,许多人认为,实行承包经营的责任制是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好形式。于是,经过国务院提倡,这个曾一度受到冷落的企业经营方式又兴盛起来,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半年多时间内,成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声势之大,前所未有。与此同时,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企业经营方式也得到推广。
前言
年薪制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高级管理人员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内一些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也大多实行年薪制,一般采取的做法是依据企业的效益及相关经营指标来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最终确定年薪的多少。年薪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具有相关的规范要求和分享标准以及原则,设计良好的年薪制可以起到有效激励和规范约束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作用。而企业集团的年薪制则是结合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推行而实施的。
1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的现状
国有企业年薪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逐步发展的,目的是推进责权利的结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最早可追朔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及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被层层推行。在国有企业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对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实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企业承担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一些产权明晰按母子公司体制运作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也采用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子公司对母公司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一般采取的做法是集团母公司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体系,做为集团内实行资产经营目标管理的统一办法和执行依据。每年由集团母公司分别与各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以统一的办法为框架,明确相关经营内容及指标、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及考核奖惩办法等,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进行考核和兑现。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核心工作就是年薪制。
2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薪制实施之初,加强了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明确了母子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企业集团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年薪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甚至被废止。究其原因:
(1)统一的实施办法因为忽略了子公司间的差异,而不能适用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子公司,进而导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年薪制的推行艰难。
(2)指标的确定不够合理。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较多,尤其是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集团母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对各子公司各项指标认真分析,再加上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往往实际完成的指标与责任书签订的指标相去甚远,以此来考核兑现显得极不公平。
(3)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奖罚不够分明,奖多惩少,再加上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之间长期的相处会出现相互串通,徇私舞弊的情况,使得年薪制的执行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4)国有企业权力比较集中,长官意识较强,官僚风气较浓,人际关系复杂。对经营者的任用不完全凭能力,经营业绩的好坏不能与经营者的升迁挂钩。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薪制无法实施,企业效益下滑,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导致企业停产关闭。
3有效推进年薪制实施的探讨
3.1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国内研究现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监督措施,极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的施工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自接到工程项目招标信息起,即开始了该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一定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各种制度,尽最大可能降低施工成本。 我国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确定和控制,而忽视了对成本计划、核算和分析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项目管理对项目内涵的不断拓展,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不全面的,加强了对工程项目成本全过程、责任成本以及成本信息化等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己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对成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进行了创新,但由于起步较晚,对于能够有效、全面地指导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距离。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业主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项目的成本目标实行系统的全面的现代化的管理,从而顺利达到完成工程并盈利的目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比较系统化、现代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以及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三种。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首先提出了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思想。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理论的发展,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内容,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思想、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项目全面成本管理思想是国际全面成本管理促进会前主席R.K.Westney先生借助“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提出的,他在1991年5月发表了《九十年代项目的发展趋势》一文,给全面成本管理下了定义,:通过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一技术去计划和控制项目资源、成本、赢利和风险。在建筑领域,实行工程项目的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实行全项目、项目全员参加、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对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该管理思想认为,项目成本管理应该是贯穿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因为项目的投资要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且项目实施之前的决策和设计方案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因此,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采取经济技术手段,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
(三)做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二、论文提纲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实施
四、案例分析-以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模式为例
(一)、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某集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策建议
五、结语和展望
三、参考文献
[1]庞峋,李书源.施工企业项目法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叶毅等.项目法施工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4.
[4]孙慧:《项目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池仁勇:《项目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王又庄:《现代成本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7]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前言
年薪制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高级管理人员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内一些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也大多实行年薪制,一般采取的做法是依据企业的效益及相关经营指标来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最终确定年薪的多少。年薪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实行年薪制的企业具有相关的规范要求和分享标准以及原则,设计良好的年薪制可以起到有效激励和规范约束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作用。而企业集团的年薪制则是结合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推行而实施的。
1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的现状
国有企业年薪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而逐步发展的,目的是推进责权利的结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最早可追朔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及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被层层推行。在国有企业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对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实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企业承担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一些产权明晰按母子公司体制运作的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也采用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子公司对母公司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一般采取的做法是集团母公司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管理的体系,做为集团内实行资产经营目标管理的统一办法和执行依据。每年由集团母公司分别与各子公司签订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责任书以统一的办法为框架,明确相关经营内容及指标、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及考核奖惩办法等,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进行考核和兑现。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核心工作就是年薪制。
2企业集团年薪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薪制实施之初,加强了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明确了母子公司间的责权利关系,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企业集团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年薪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逐渐流于形式,甚至被废止。究其原因:
(1)统一的实施办法因为忽略了子公司间的差异,而不能适用于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子公司,进而导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年薪制的推行艰难。
(2)指标的确定不够合理。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较多,尤其是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集团母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对各子公司各项指标认真分析,再加上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测,往往实际完成的指标与责任书签订的指标相去甚远,以此来考核兑现显得极不公平。
(3)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奖罚不够分明,奖多惩少,再加上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之间长期的相处会出现相互串通,徇私舞弊的情况,使得年薪制的执行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4)国有企业权力比较集中,长官意识较强,官僚风气较浓,人际关系复杂。对经营者的任用不完全凭能力,经营业绩的好坏不能与经营者的升迁挂钩。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年薪制无法实施,企业效益下滑,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导致企业停产关闭。
3有效推进年薪制实施的探讨
3.1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集团往往都是国有独资性质,其子公司也多是全资子公司或母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其它法人入股或是职工持股会代表职工入股的情况,但其持股数量相对较少,总体上还是处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必须推进子公司股权多元化,吸收其它法人或自然人入股,增加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完善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各自职能,聘用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为核心,力求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有条件的集团母公司也可以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革,以摆脱行政干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3.2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建设
任何政策或制度的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检验其不足,然后加以不断完善,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办法也不例外。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例如市场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收入水平的变化、通货膨胀的产生、员工素质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发展过程等。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围绕这些变化来适时调整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的相关政策。比如经营指标的内容及相关指标值的调整,根据社会的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产生来调整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等,以使相关的指标更趋合理,年薪收入能够反映经营者的贡献,并起到激励作用,使企业经营责任制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构建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体系包括政策及相关制度或实施的办法,指标体系,经营目标、考核兑现程序和经营目标责任书等。
3.3保障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实施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即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为重心进行成本控制。
2.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利润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项目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项目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所以在完成工程项目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但是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多建筑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2.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事实上,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但不是纯财务问题,它涉及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项目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
3.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因此,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项目成本首先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4.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出的制度是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1.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
(1)目标方针体系
在企业经营整体目标指导下,通过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再进一步分解到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形成明确的成本目标,层层落实,保证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实施。构成了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计划”环节。
(2)成本控制体系
围绕着工程项目,企业从纵向上各层次、横向上各部门以及全体人员根据分解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即相对于施工过程对招投标过程中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的事前控制,对施工阶段成本计划实施的事中控制和交工验收成本结算评价的事后控制。
(3)信息流通体系
是对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成本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的系统。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环节,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实际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用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成本管理控制中的情况,就是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检查”环节。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实施
(1)目标方针体系的实施
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化以后,由于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层次或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完成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只有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围绕工程项目成本的优化进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发挥各自在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不同职责,才能在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成本的优化目标。这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整体原则和能级原则。因此,成本目标必须从纵向上对公司、项目承包班子、施工处、作业班组、个人进行分级分解;从横向上对劳资、计划、生产、财务、材料、质量、安全、政工、后勤等进行分工分解。同时分解还要结合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人工、材料机械费、管理费的节约;质量、安全的管理等降低成本途径进行,使每一层次、每一部门以及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成本,形成一个矩阵式的成本管理保证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指导与服务的成本管理控制功能,使各级、各部门为工程项目的服务落实到实处,切实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不断优化目标成本。
(2)成本控制体系的实施
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对成本目标的控制,最终都要落实到施工现场上来。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计划成本目标,按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分级网络计划,以网络计划为基础编制相应的劳动力、材料、机械需求计划、施工组织准备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网络计划意识。在优化的网络计划控制下,实现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等资源成本目标的优化,以及质量成本、技术成本、安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优化:
材料成本的控制主要从订货、采购、运输、人库、保管、加工、利用、回收和维护等环节人手,根据施工组织计划下达的工程量和定额领料数量等一系列控制参数,保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成套齐备地供应,以节省材料的采购保管费,减少损耗,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成本支出。
人工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提高工效,节约劳动消耗量,这就需要根据施工进度组织劳动力,保持生产的均衡度,减少劳动力不足或窝工现象,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开支。同时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人工费审核制度,合理编制定员,进行劳动组织,加强职工的技术水平,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减少民工的使用,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根据机械设备的最佳经济寿命,使用机械时,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决定购买还是租赁,充分利用自己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搞好维护,合理选配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技术性能,以控制机械成本的支出。
(3)信息流通体系的实施
要做到成本信息反馈的高效和灵敏,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划分成本的开支范围,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健全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做好各级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成本管理机构和有效的项目管理台帐,应用管理的“新老七种方法”进行原始数据、资料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工程项目成本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反复过程,由于建筑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里,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得一定的利润,成本决策必须要反复比较多个根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作预测而得到的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成本目标,并经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做出成本计划。在施工中对成本目标实施控制,还需要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掌握执行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各项生产费用的形成、变动和影响因素,核算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纠正己经发生的偏差,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竣工阶段,根据整个工程的变化情况调整有关目标,得出实际成本和工程实际造价以利于最终结算,总结经验,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指导下一次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的收购、破产等现象也是越来越频繁。所以说,要想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财务风险,建立一个健全的资本运行机制和实行强有力的措施,以实现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目的,让企业在资金上有可选择的余地。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负债经营产生的原因、负债经营控制的策略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企业的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原因
(一)首先是企业对自身资金的配置不是很完善
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也实现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的自身的资金的积累还是比较薄弱,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资金来源、周转机制,有些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银行的贷款。所以,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的发展,只有在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负债,使得负债率越来越高。
(二)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金来源机制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拥有了资金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通行证。所以各企业都各尽所能,采取各种措施获得资金。但是,最近几年里一些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造成一些经营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出现了企业政策不到位的现象,该用资金的地方资金却被挪用;该节省的地方,资金却被大量的浪费。这些现象都造成企业资金的不足,致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负债经营。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策略
(一)首先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自负盈亏,它作为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约束的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意识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如果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毫无防备,必然会遭遇失败。所以对于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科学估计风险,积极制定相应的风险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使得企业的发展在负债经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二)把握好企业负债规模,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对于企业的负债一定要充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在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内。尽量避免对未来企业收入的过度预支。同时一定要使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这也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企业也一定要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也一定要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否则举债过多会增加财务风险。所以,一定要将负债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财务杠杆的反作用。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战略,能准确的预算企业陷入负债风险并且可能导致破产的可能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高度重视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性,在磨练与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预期的经营效益。这样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四)逐步建立抵御风险的预警机制,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的抵御风险的预警机制。方法是有很多的,比方说我们可以我们可以积极处理那些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闲置的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它们的现有价值;还有就是当企业资金不足而企业产品存货过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现存的产品,积极促销产品,降低产品的存货,实现资金的回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抵御负债经营风险的目的。
三、结束语
企业的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如果控制的好,就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做好抵御负债经营风险的准备,制定相应的积极措施对风险实现全面的控制,使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不断地尝试、摸索中实现资金的灵活周转与积累,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现象,最终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杉,李花玲.论述企业成本结构与资金结构[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一)城口经济要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要富裕,寓不开矿产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商下开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公路纽带,更高不开改变穷山恶水的山区面貌,这些与大自然抗争、战天斗地必须借助于爆炸物品的力量,因此,遍及城口的数十家工程施工单位,绵延数百公里的筑路大军,漫山遣野改田换地的农民,平均年使用炸药数百吨、导火线数百万米、雷管数百万发,使用量之大、使用人员之多,点面分散、乱存乱放、被盗、被抢、丢失、买卖、转借、交换、私藏等现象经常出现,涉及范围广,物资财富多,一旦出现问题将引起连锁反映、造成严重后果,虽然通讨数次整顿,没有达到明显目的,不在管理上采取强硬措施,很难维护好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对爆炸物品的强化管理、规范管理巳成为公安部门的当务之患。
(二)使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所依靠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1)一方面,部分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时松时紧、时冷时热的现象。另一方面专(兼)职员变动案件仍有发生,作为管理部门的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民爆物品管理工作如何服从服务于城口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全县人民甘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氛围,是治安部门在新形萤下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因而,城口县公安局治安科大胆的提出了对民爆物品的管理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以“权、责、利”相结合的创造性构想。
一、推出安全管理承包责任制的客观依据
(一)城口经济要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要富裕,寓不开矿产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商下开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公路纽带,更高不开改变穷山恶水的山区面貌,这些与大自然抗争、战天斗地必须借助于爆炸物品的力量,因此,遍及城口的数十家工程施工单位,绵延数百公里的筑路大军,漫山遣野改田换地的农民,平均年使用炸药数百吨、导火线数百万米、雷管数百万发,使用量之大、使用人员之多,点面分散、乱存乱放、被盗、被抢、丢失、买卖、转借、交换、私藏等现象经常出现,涉及范围广,物资财富多,一旦出现问题将引起连锁反映、造成严重后果,虽然通讨数次整顿,没有达到明显目的,不在管理上采取强硬措施,很难维护好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对爆炸物品的强化管理、规范管理巳成为公安部门的当务之患。
(二)使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所依靠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1)一方面,部分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时松时紧、时冷时热的现象。另一方面专(兼)职员变动频繁,有的身兼数职,顾此失彼,有的没有专职,无人问津,公安机关检查时,查有共证、看无其入;(2)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和个人由依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转化为按法规政策为企业服务和实施监督,尤其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后只管任务的完成,只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疏防范的倾向;(3)使用民爆牧品的单位和个人根本不撮管理,违反使用操作规程,没有专存仓库和气管人员;霄蕾、炸药混存混运;领发使用不记录,剩余不清退;甚至有的使用人员少用多领、乱领乱报、乱报乱发,造成爆炸物品大量流散社会。
(三)治安警力不足,使用单位防范力量薄弱,很难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县民警共7人专管爆炸物品工作的l人。使用单位设有安全职位,没有安全人员,更无领导亲自过问。靠治安科独立支持混乱的管理局面,企图靠现有公安人员把整个城口县安全防范工作包揽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不在各级领导中提高认识,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不事务单位、各部门、各阶层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营就不可能控制目前这种管理混乱的状况。
随着企事业单位体制的不断改革,下少单位和个人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钓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公安保卫部门面临着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从于市场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问题;面临着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综合治理闪部治安的问题;面临着与使用单位新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对爆炸物品的管理实行依法管理的问题。面对这些矛盾,我县治安部门在结合“严打”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探索适应我县实际情况加强民爆物品管理的新路子,推出并落实了与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承包责任制。
二、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形式
安全承包就是民爆物品的使用单位把民爆物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运输、储存、申领、发放分成若干任务和量化指标,随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纳入单位的经营管理。随单位的生产、经营渠道和任务下达到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与生产和经营同布置、同考核、同奖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权、贵、利相结合的办法,迈级落实,与使用单位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形成与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最终达到把民爆物品的规范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一)安全承包的内容
从我县今年推出安全责任制的实践来看,安全管理承包制所含的任务和指标有以下内容:一是作为管理单位的治安部门有督促检查、莫改隐患、技术安全指导,查处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责任,更有对举报的案件和事故线索及时查证核实,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呆的责任;二是作为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按要求配备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精通爆破技术的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必须设有储存仓库、配有专职保卫人员进行昼夜守候,雷管、炸药必须分开存放;严格申领、发放、使用、登记制度,实行限量领发、限量使用,剩余物资必须当日入库;严禁买;,转让、转借、赠送、交换,杜绝被盗、被抢、丢失等现象出现;严禁因管理不善,造成事故和案件;三是按照年使门量或销售量价格的15%缴纳抵押金,实行违约必扣,依约行事。
(二)安全承包的形式
一是实行逐级承包,即按行政隶属关系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由村、社、乡属单位向乡政府,乡政府以及区属单位向区公所,区公所以及县属单位向县政府层层签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既包安全管理,又包管理任务;二是实行专业承包,即由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向管理民爆物品的公安局签定安全管理承包责任制合同书,量化指标、分解细目,责任到人、承包到底,确保在管理上不出现任何纰漏;三是实行内部承包,即白直接从事使用、生产、销售的个人向所在单位的领导签定责任合同书,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具体细化,把每个单项指标落实到人头,确保使用、生产、销售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部位万元一失。这样就实行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格局,严密了系统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全方位、步层次、多渠道进行管理的综合治理网络。
三、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措施和效果
爆炸物品的使用点多面广,流散量也无法估计,对其进行全面清缴,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一项长远任务。目此,要提高认识,认真细地把民爆物品的收缴工作抓紧、抓扎实、抓彻底、不留空隙和后患,要从治理矿山、煤(石灰)窑入手,对使用量大的公路,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清理,一个工段一个工段地进行整治,从点开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发现一起清理一起、举报一起整治一起。主动出击、全力以赴,做到无一单位和个人漏网,无一爆炸物品散失到社会。其具本作法和措施是:
(一)建立责任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首先,从开展专项整治、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入手,提高对整治民爆物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胡先济为组长,常务副县长李仲权同忘、政法委副书记鄢居述同志、公安局长范洪友同志为副组长,有物资、农机水电、农业、工业、地质矿产、安办、综治办、工商、供销的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由治安科长王泗友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清理收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安排部署。各区、乡党政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班子,负责辖区清缴工作的组织实施,使整个清缴工作层层有人抓,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从重点整治入手,根据全县使用、管理混乱的情况,定时间分别对矿山、公路、农田基建、石灰窑煤矿进行清理。对个法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造册、交公安机关备案、查验对非法持有者限定时间主动上交,逾期下交将依法搜查、强行收缴,对柜不交出者,严厉查处;第三、落夹清缴具体指标和阶段性应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整治效果,与单位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如果清理整治不彻底,效果不明显,以及出现案件和事故的,年终综合治理达标考核时不能达标。整治民爆物品的成效如何作为衡量其它工作的标准。与此同时,以整治民爆炸物品为契机,明确责任人,直接向主管部门负责,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纪律、定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哪里出了问题,就层层追究责任。通过责任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各单位、各部门支持公安机关进行专项整治和长期规范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全县出现了上上下下齐心抓,方方面面;共同管的局面。
(二)建主管理机制,堵塞内部漏洞。
1.按照公安部公通字(1997)10号《关于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公安机关要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人手,坚决纠正执法下严,乱审批、乱发证的问题。结合巢尸清理、整顿、牧缴工作,查找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违反规定或超越职权甚至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审批安证等问题逐件追查、收回证件,对不适合担任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换。违法违纪的严肃查处。
2.使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必须熟悉使用、保管、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具备保管员、安全员、爆破员的资格和条件,设有专门的储存仓库,配有专职保管、安全人员,并且要建立出入岸领发、使用签字制度,实行限量领发、限量使用,剩余回收入库的制度,
3.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领导签字,具备规定条件,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审查同意,连同县公安局制发的“民爆物品使用回执单”,由使用单位填清使用数量和剩余数量,并注明保管和储存情况,经当地派出所或治安室实地查验后—并上交县公安局,方准购买。
4、爆炸物品的运输,—律实行雷管、炸药分开装运,专人专车押运,严禁用客车混运,一经发现,除没收爆炸物品外,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主管人员的责任。
5.各部门要形成经常性的检查制度,要定期下定期对销售、储存、使用爆炸物品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对非法运输、销售、使用的厂点要坚决予以取缔,切断流散社会的源头和渠道。
6、县公安局要将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狠抓落实,各区(镇)派出所要明确检查职责,治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层层落实责任制,使辖区涉及爆炸物品的隐患和案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建立监督机制,形成治理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对收缴民爆物品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搞好民爆物品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形势和斗争的需要,是加强我县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此,各区(镇)、乡(镇)党委政府把当前的整治和今后的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定了一名领导亲自挂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整治方案及实施步骤,支持公安机关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好,抓整治落实、抓具体实施、抓协调配合、抓执法查处和督促检查,党委政府要主动出击,当好指挥员和排头兵,使公安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在专项整治方面形成共识,共同参与,统一行动。
其次,广泛深入发动和依靠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菅的大气候,打一场人民战争。民爆物品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涉及面广,只有把基层组织重视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使清缴工作收到实效,才有利于今后长期的规范管理,才能减少和避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再次,各地、各单位务必克服畏难和厌战情绪,全力以赴,在思想上不能松劲,在行动上不能迟缓,要树立长期作战,下怕疲劳和连续战斗作风,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民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纳入全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并把它作为政府和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整治不彻底,明年继续整治,直到抓出成效。
(四)完善运作机制,加大打击力度。
一是继续完善审批制度,凡是购买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三员”资格,设有储存仓库,配有专职安全、保管人员,才能提出购买申请,经单位牛管领导签字,派出所审验,县公安局分管局长审批,由治安科办理准购准运手续。
二是严格控制购药数量,使用单位不能盲目申报,大量购买,公安机关必须限量审批,要根据使用单位的储存条件、安全因素实行限量供应。
三是要求公安机关干警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凡是违法违规行为和案件事故一定严肃处理、坚持原则,严格依法丑事,在清理收缴中要不循私情、秉公执法,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对发生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检查和整改,对严重刁符合安全条件的要停业整顿,收回安全许可证件,经验收不合格的坚决停止经营、使用爆破器材,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实行抵押金制度,在使用单位和销售单位向县公安局签定安全管理承包责任制合同书的同时,按年使用量或销售量价格的15%交纳抵押金,凡是使用单位或个人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发生违规行为、寒件和事故的,全年抵押金全部退回;如发生案件或事故一次的,全年抵押金全部扣完;如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一次的,扣全年抵押金的50%,出现两次的全部扣完。
我县加强民爆物品的管理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度,以期达到长期的规范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的管理目标。通过专项整治,全县已成立领导小组54个,投入力量6]4人,宣传面达7区1镇、41个乡、380个村、560个企事业单位,书写标语2500幅,召开会议54次,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专题宣传25次;整改隐患]25起,收缴炸药4500公斤,导火线2200米,雷管500发,治安处罚了48人,刑事拘留1人,逮捕1人:利用专项整治签定安全承包合同书250份。实践证明,通过专项整治和治安承包建立健全了多种形式的安全制度,实行了依法管理和齐抓共管,较好的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诚然,民爆物品的管理绝非签定—个单纯的责任书、交一定数量的抵押金就能解决问题,但芝全管理承包责任制所体现的责任到人、利益挂钩、依法奖惩的核心内容,为落实和规范民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有生命力的新事物、新举措,它在巩固“严打”成果,遏制案件上升势头,都将发挥积极而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对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纵观我县对民爆物品管理工作的实践,巳证明其在实际工作中日渐显示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还有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研讨和思考,主要表现有四:
(—)各级领导对实行责任制的认识问题。
目前,反映出的认识问题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犯罪问题的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搞安全承包事实上不能杜绝案件和事故的发生,而是作为一种新的举措,最大限度的实施预防,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案件或事故,实行安全承包责任制很有必要;另一种认为是,采取应急措施和权宜之计为宜,有的只催制度的建立、只催管理的落实、只催案件的查处、只管布置号召,压担子、压任务。可案件一破,什么管理、责任抛于脑后,甚至认为公安机关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纯属多此一举,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建设。我们认为,前一种认识符合当前治安形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安全责任制的核心内容是搞好防范,提高自防、自卫能力,增强使用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员的紧迫感,实行负重管珲、强化管理。充分发挥自身在人、财、物方面的优势,开展群防群治,推动责任制的落实,为自身的生产和建设服务、为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创造条件。
(二)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民爆物品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问题。
对民爆物品实行强化管理,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指标的量化和考核,与综合治理考核与奖惩实行有机结合,它的本身对单位预防案件或事故的发生,比较切实可行,此外,为了增强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心,实行抵押金制度,既使使用单位和个人增加了压力,使他们不管不行、不管不利,又避免了责任制流于形式,其措施恰到好处。然而,抵押金过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还会挫伤使用单位和个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抵押金过低,不但会使责任制不能落到实处,而且使用单位和个人根本不可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重视,我们认为,抵押金的收取按年销售量或使用量价格的15%较为适宜,既有利于各个单位经济承受能力,不会影响生产和经营,又有利于各单位增强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责任感。
(三)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问题。
前 言
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沉浮,经营风险与之相伴,不良资产与之相随。所谓“不良资产”是指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且无法实现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各项资产、债权及其它权利。这些不良资产,直接困扰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降低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因此,施工企业盘活用好现有的资产存量显得尤为迫切。
一、施工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
(一)应收账款中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运营不规范,市场竞争加剧。有些建设项目业主资金不到位,施工企业为生存,除支付现金保证金外还要垫资施工,工程竣工后,工程尾款和质量保证金难以按时收回。特别是一些长期拖欠款,不仅收回难度大,也容易产生坏账损失。即使能在若干年后全数收回,也已经严重“贬值”,其净现值已大打折扣。还有的发生时间虽短,但欠款单位经营不善,效益严重滑坡,还款可能性极小。这些可能确实无法收回但又没有合法证据的应收账款,无法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这部分差额,就形成了应收账款中的不良资产
(二)存货中的不良资产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因此,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有:1.积压淘汰、质次、贬值、变质、毁损的存货,这些资产对单位已经没有使用价值,并且长期挂在账上,其变现净值远远小于实际账面成本,已形成不良资产。2.施工中由于工程设计变更等原因导致提前购买的材料不能使用;特殊工艺形成的造价较高的特制模板,由于再用价值小,无法周转使用,形成呆滞存货。3.对存货中非正常挂账的“在建工程”,因建设单位资金短缺等原因,致使工程中途停建,计价结算困难,施工企业在法律上的债权又得不到承认,债权实际上早已形成单位的潜亏,这部分“在建工程”也已形成不良资产。
(三)固定资产中的不良资产
由于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管理分散的特点,固定资产的存放和使用地域广,搬运频率高,地域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增加了维修保养难度,致使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受到工期、施工场地等因素制约,经常出现“人停机不停”的现象,延长了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间,机械设备得不到正常的维修保养,长时间超负荷作业,加速了设备老化;项目衔接不连贯造成利用率低或长期搁置,极易形成闲置资产,以上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差距较大,形成了固定资产中的不良资产。
(四)对外投资中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迫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个别企业领导缺乏投资风险意识,盲目扩大对外投资,极易形成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一是重投资、轻管理,在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致使投资效益流失;二是由于受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连年出现亏损仍在经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实际上已是虚资产;三是企业将闲置资金购买有价证券,由于证券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尚未变现的部分,隐含了不良资产。
二、控制不良资产的具体措施
不良资产的控制必须找到根源,从根本上尽量杜绝不良资产的产生。
(一)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的控制
应收账款中不良资产主要表现为回收可能性极小或长期未发生变动,损失可能性极大的应收账款。首先,谨慎选择客户,对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誉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明确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到位状况、施工环境等,以免掉入“陷阱”,尽可能地规避死账、坏账风险。其次,完善合同条款及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已中标的工程项目,在签订合同时要反复推敲合同条款,对验工计价的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填写清晰明朗。合同一经确定,严格认真地按照合同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动双方应进行充分协商,并要有书面文件明文规定。再次,加强工程结算管理,依法清理工程拖欠款。施工企业按合同规定的结算期及时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工作,有关人员签认后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款。
(二)存货中不良资产的控制
加强存货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进料计划,科学确定材料库存量,充分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压缩短线物资储备,实现“长线”物资零库存。定期对库存材料清查,进行清仓查库,调剂处理呆滞材料,盘活存量资产。核算中,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同时,加强未完工程施工的管理,切实抓好各项工序的配套完成,尽快达到工程计价验收标准,使生产资金尽快转化为结算资金或合法债权。
(三)固定资产中不良资产的控制
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保护好资产,避免出现不良资产。对于因盲目投资而闲置的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被淘汰但仍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可以委托产权转让中介机构处置、调剂,充分利用资产价值,尽量降低不良资产的损失额度,还要扩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加快固定资产的调拨,防止资产闲置,提高使用效率,消除不良资产。
(四)对外投资中不良资产的控制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一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和严格的可追溯的决策责任制度,设立投资管理机构,运用科学方法做前期可行性分析,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二是建立对外投资管理责任制,实行对外投资经营考核制度,采用风险经营承包责任制;三是实行对外投资项目责任人跟踪监管制度,有效防范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施工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施工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主要包括:①施工合同管理;②施工进度控制;③施工质量控制;④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控制;⑤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等信息管理和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其中施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即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拓展企业经济效益空间,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
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为重心进行成本管理。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考核方面的管理。
施工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编制施工图预算是成本计划的一种形式。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基础是社会平均水平,按预算控制成本,企业是微利,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使企业达到社会先进水平,追求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施工成本,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于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组织和各级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其中事中控制最为重要。
事先控制进行周密的施工成本计划,在计划中分出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本企业职工劳动费用、民工费用、职工工资保险等费用和企业利润,将成本计划对施工各方责任人进行交底。
事中控制是对成本控制活动的约束,各方责任人按施工成本计划控制成本费用,当出现偏差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积极组织签证(索赔)工作。事后控制包括对施工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成本控制得失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方法,符合ISO9000中持续改进原则。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各项目应在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奖罚基金,体现多劳多得,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2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2.1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1.2.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1.2.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2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成本最优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科学合理的限度内,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各种相关因素的成本管理,达到目标成本最低的要求。要实现成本最低化,必须挖掘所有能降低成本的潜力,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上,落实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合理降低成本。
2.2 全面管理成本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为达到成本最低化目标,除了应注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分析,注重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外,还应充分注重对施工项目管理中所有会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采购、工艺和质量等因素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所有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
2.3 成本责任制。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然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做层层分解,进行分工负责。项目经理对企业下达的成本指标负责,项目部各负责人对项目经理下达的成本目标负责,以此层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划清责任,确保整体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4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有效化原则即指:以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的产出,以最少的人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这一原则的实施,需要采取行政的或经济的手段。
3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利润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项目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项目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所以在完成工程项目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但是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多建筑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3.2 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事实上,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但不是纯财务问题,它涉及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项目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
3.3 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
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因此,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项目成本首先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3.4 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出的制度是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4 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4.1 组织措施
首先要建立项目管理部。这是施工企业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非常有效的经验。项目管理部这一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要配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的工程技术人员。监理公司对成本控制也是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编制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图。同时,对成本进行细分,横向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4.2 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的先进合理、科学化与否,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综合效益。防止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中懂技术的轻经济,只求施工方案的可靠、便于施工,设计保守、浪费现象。因此,在施工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施工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技术指标选择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正确调度周转材料,合理堆放存贮等,找出降低消耗、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以便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
4.3 合同措施
招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如果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一些纠纷处理遇到麻烦。为避免合同方面的漏洞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必须增强合同管理意识。在发承包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及时对合同有关条款进行补充或修改。补充合同或协议要用肯定性、确定性语言,切忌商讨性、意向性等含混的用词。注意积累保存相关资料,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事宜提供依据。
4.4 变更管理措施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几乎每个建设项目都会有数量不等的现场签证,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代表除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外,还应了解现行预算定额的计算依据,实事求是地办理工程量签证,对于超出造价管理机构的价格方面签证最好由业主或业主委托监理来签认。
4.5 材料管理措施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中占相当大比重,有较大节约潜力。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塔吊等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提高利用率。
4.6 结算措施
重点要做好3个环节。①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要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②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程项目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③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重要性、问题、对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我国旅游管理的理论分析
1、旅游管理的定义。旅游管理指的是旅游业的管理者为了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运用管理的各种职能,对旅游业的人、财、物、部门、地区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
2、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是是协调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机构和旅游市场的关系的需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旅游管理是协调旅游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关系的需要。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企业是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旅游业是综合行业,需要对旅游者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加以组合设计,制成整体的服务路线,向旅游者出售,并保证供应。再次,旅游管理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在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它从一个侧面带动了交通、民航、饭店、餐饮、保险、娱乐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相当数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旅游业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导、服务、桥梁的功能。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随着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创办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服务等企业,这些企业产权和人事权分别归属不同的投资部门。除了国旅、中旅、青旅三大集团以外,其余几乎每一个旅行社就属于一个系统。以致旅游业系统林立,多头建设,各自为政。尤其是在客源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彼此之间跌价竞争,行业内部矛盾导致市场混乱。而旅游管理部门既无建设项目审批权,几乎也无企业登记管理权,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很难从宏观上协调、平衡和控制。
2、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旅游法律法规具有暂时性,缺乏后续法规。比如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条例》等这些条例都具有暂时性,但是后续的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这样就造成了旅游行业法律规范约束力的减小;其次,法律法规的涉及范围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比如说:在酒店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旅游管理的条文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侧重于酒店的治安管理;再次,在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中,涉及旅游者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条文比较少,对旅游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危害。
3、旅游产业结构失衡。首先,旅游商品业开发滞后。旅游商品业是旅游创汇的大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劳动密集度大的优势,也可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销售的体制上,旅工贸不协调,使旅游商品长处于自发状态,产品品种老化、单调,创新不足,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使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其次,旅游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受短线制约的紧张局面,原来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交通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客源形势较好,国际航班也出现了来华游客“一票难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交通口岸配置和发展滞后。
三、完善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管理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部门管理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所属企业的微观活动,显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将部门管理体制改变为行业管理体制,才能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行业管理是根据产品或劳务的不同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然后由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归属于哪个部门的旅游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均应统归旅游局管理。这种行业管理需要改革主管部门的职能,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