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
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
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
员:全体医院领导班子成员
二、建立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疾控中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管理及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帐号管理及信息保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漏报调查制度、肺结核病人报告轸诊制度、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管理规定、性病艾滋病疫情报告奖惩和保密制度、传染病防治工作培训制度、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咨询制度、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制度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规范。要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落实的监督工作。
三、规范管理
为保证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规定。
感染性疾病科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或病区和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专门诊室,负责传染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隔离,并承担对医院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皮肤性病科负责性传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展艾滋病自愿检测咨询工作,并承担对医院职工进行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放射科要有专人负责肺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工作,对病人信息进行认真登记,及时向传染病管理人员报告。
检验科要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病原学检查工作,对病人信息进行认真登记,及时向传染病管理人员报告。
所有临床医生要按医院规定收治传染病病人,对病人信息进行认真登记,及时将疫情信息报告传染病管理人员。
门诊部设立预检分诊台。
院感科负责对预检分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同时负责消毒工作,协同相关科室做好物资储备。
医务科负责传染病医疗救治、会诊的组织与实施,进行各临床医技科室间的业务协调。
公共卫生科负责监督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各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党政办公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24小时值班工作,并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新闻管理。
四、强化技术培训
定期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医技人员的诊疗水平。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疫情形势需要,及时组织专门培训。对于新进医技人员单独进行培训。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各医疗卫生单位、学校、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积极发挥学校医务室、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作用,切实把传染病防控工作抓好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预警监测,有效处置疫情
各医疗单位要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做好预检分诊和诊治工作,重点加强儿科、急诊科、留观室、输液室等关键科室的院感管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医疗单位危重病例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区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的主动搜索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安排专人动态监控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分析和研判疫情。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并按时上报区卫生局。
各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向辖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区疾控中心报告,配合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疫点消毒处理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停课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是肠道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点防控单位,在开学后要继续按照有关传染病要求,切实做好晨检、巡查、缺勤登记工作,发现有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其去医院就诊,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同时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开展疫情报告。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如果发现保育员、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咳嗽、出疹、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同时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教育小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
强化培训工作,加大健教宣传力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制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完善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组织制定全县传染病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目标任务指标,加强落实
1、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对霍乱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带菌者数、死亡人数、疫点疫区检索、疫情进展和控制等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并按要求填写霍乱个案调查表和个案基本信息表,由县疾控中心每日报告至市疾控中心。
(2)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按照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标本检测。要求监测病例平均每月不少于5份,全年不少于60份。
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5份。
3.麻疹监测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30份。
4、流脑监测
做好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报告工作,开展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5、乙脑监测
对报告的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负责病例标本的收集、运送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具体开展医疗机构乙脑病例主动监测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协助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工作。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和辖区内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自2004年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均得到了极大提高,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与反馈也得到了较大改善。2005~2010年将我院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近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临床资料
疫情资料均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用Excel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疫情概况:2005~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种,共12213例。6年中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种共3089例,丙类传染病报告种共9124例。
主要报告病种构成情况:2005~2010年我院报告的法定传染病前7位依次为,手足口病6403例(52.43%),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627例(13.32%),菌痢1338例(10.96%),流行性腮腺炎8178例(6.690%),梅毒783例(6.41%),肝炎303例(2.48%),淋病203例(1.66%),7种传染病占总报告数的93.95%,是本地区的主要传染病防治病种。按各年发病统计,前7位法定传染病构成情况,见表1。
重点传染病分析:①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是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主要病种,2008年5月开始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共报告6403例,占报告总数的52.43%。3年在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均排在第1位。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年龄多在5岁以下,成人发病较少。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菌痢排在第2、3位,亦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在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发病顺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第2位下降到2008年的第5位,2010年排在的第4位,在6年中占的构成比最低。6年共报告1798例,占报告总数的18.90%。发病人群以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占80.53%。③性传播、血液传播疾病:以梅毒、淋病、肝炎为主的性传播、血液传播疾病6年来交替居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前3~7位,分别报告为783例(6.41%)、303例(2.48%)、203例(1.66%)。梅毒在2007年已经跃居当年报告数的第3位,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占76.58%,其次为0~8岁的胎传梅毒,占20.81%。
讨 论
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是本地区的首要传染病病种,这与国内外许多地区报道的结果相一致[1~2]。近年来,手足口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引起一定数量儿童的死亡,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菌痢排在第2、3位,亦是主要传染病病种,与唐华菊报道的一致[3],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因此在肠道传染病控制的具体防治中,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强化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抓好“三管一灭”,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格肠道传染病疫点消毒处理和疫点管理;本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重点人群为儿童,针对这一特点,制定传染病科学防治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疫,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布置落实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本研究同时显示,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本地区儿童青少年高发的法定传染病。几年虽有下降趋势,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本地区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必须进一步强化计划免疫工作,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切实提升接种免疫效果;大力加强学校卫生和学校及周边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加强监测,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对有效控制流腮疫情也有着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占病毒性肝炎的90.23%,提示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控制乙肝。由于目前国际上仍缺乏治疗乙肝的特效手段,注射乙肝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在全社会人群中加强乙肝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从而提高人群对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人口的大量流动,性传播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梅毒、淋病6年来居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前3~7位,因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性传播疾病社会性很强,且与行为卫生有关,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一方面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只有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对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围绕中心工作,要及时、准确、全面提供信息;建立健全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事务管理,减少接待开支;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组织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意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卫生应急
继续做好卫生应急工作,将工作做扎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计划在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期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急能力工作培训,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的应对和处置能力。开展多部门协作和联防联控工作,加强与教育、广电、农林及媒体等部门的卫生应急工作联络,定期举办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卫生应急工作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和完善传染病方面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1-2次相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建立信息报告网络,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设定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同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重点传染病防治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相关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计划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培训。
2、深入开展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发热和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2015年准备开展2-3次督导。
3、重点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尤其是幼托机构聚集性病例疫情,及时开展调查核实,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4、加强外环境监测工作,5-10月份继续对易受污染的水源、食品等开展霍乱弧菌监测。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1、指导各医疗机构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能力和水平。
2、每季度开展一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工作,对报告质量合格和不合格单位,实施通报、奖惩等制度。
3、加强传染病报卡浏览、审核、上报工作,按月编写疫情分析报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规范、完整填写网络报卡。
4、对各医疗单位,网络直报人员卡片填写情况进行指导并调查。
艾滋病防治
继续深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的防治政策,按照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制定我县艾防工作年度计划。在艾滋病病人救治和感染者管理、高危行为干预、重点人群宣传教育、自愿咨询检测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疫情在我县的传播和蔓延。具体如下:
1、完成省卫生厅下发的全年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2015艾滋病民生工程。
2、扩大检测力度,对MSM人群,吸毒人群的干预,做好各VCT点性病网络报告核查。
3、积极参加省、市人员培训,做好12.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结核病防治
完成卫生厅下发的全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及门诊日常工作;完成结核病民生工程;进一步关注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疟疾防治
根据要求开展中央财政补助疟疾防治项目工作。计划于4月份开展中央补助疟疾项目工作启动会和培训班,上、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工作督导。
碘缺乏病防治
按照县级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要求,做好省级考核验收工作;制定我县2015年度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案并实施,维持我县继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健康教育
围绕健康素养宣传、烟草控制和重点疾病防治等开展各类疾病、各类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
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开发制作宣传折页、手册、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材料,统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栏。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健康教育督导和培训。
2、开展健康素养巡讲活动,持续深入宣传普及合理用药、烟草控制和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继续做好县电视台《卫生与健康》专题栏目。
4、参与开展各种卫生主题日活动,如3.24结核病宣传日,4.25预防接种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12.1艾滋病宣传日,三下乡活动和全县科技宣传周活动等。
免疫规划
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免疫规划项目;加强流动儿童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强化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落实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保持脊髓灰质炎、乙肝、麻疹等疾病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和高敏感性,进一步完善乙脑、流脑监测系统;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常规免疫监测计算机网络报告。
工作指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
2.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适龄儿童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3.麻疹病例监测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4.完成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任务,完成上级指定的其他强化免疫任务。
5.完成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查验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主要工作和措施
1、积极开发领导层,促进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视和支持。
2、加大疫苗接种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提供受种对象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
3、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加大接种人员补助经费使用督导力度,建立有效的奖惩和激励机制,提高接种人员工作积极性。
4、稳定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队伍,加大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知识培训。
5、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功能,提高各种疫苗合格接种率,重点加强:流动儿童管理、麻疹监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免疫水平监测、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功能延伸和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等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切实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够建和谐社会。
检验检测
1.重点做好全县各水厂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
2.做好结核门诊痰检、HIV筛查、健康体检和职业体检、狂犬疫苗接种人员的抗体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外环境霍乱监测、疟原虫血检、碘盐监测等日常检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00-01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因为一些地区的经济还处于落后贫困状态,可能导致健康不良。其次:人口大量增长和流动等问题这也将增大流行性传染病发生、传播;再次:大城市过度拥挤和不良环境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2至2014年辖区内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数。
1.2方法
我社区负责对本辖区内常住人口4万人的所有传染病进行访视、流行病学调查、去患者家指导消毒、随访。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的健康宣传培训,2014年做了7次传染病培训分别是疟疾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方法培训、世界肝炎日培训、自然医源性疾病的培训、呼吸道疾病的培训、肠道传染病的培训、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
2 结果
从这三年的传染病发病类型上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再次是血液传染病。见表1
从发病率上看,手足口除2013年有局部爆发以外,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肝炎、痢疾的发病率2013年高于2012年,但是2014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3年和2012年。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交往更加频繁、人员流动量增大,这样一来传染病的发现难度和控制难度就更大,苹果园社区的管辖范围常住人口4万人,处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针对传染病的特点,制定了我社区的防控措施。
(1)广泛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配合卫生局疾控中心普及人们群众传染病防治知识。
(2)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3)做好本单位及所辖区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流行性调查及疫情处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的隔离。
(4)托幼机构与中小学校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卫生保健制度。
(5)对外来人口聚集地及施工工地进行常规的检查宣传。
(6)平时要做好防控工作,勤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不合用手帕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佩戴好口罩等。
(7)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课间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8)今后我们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
(9)信息管理微机化网络化,保证传染病信息快速传递收集和分析,保证疫情管理质量。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是通过疾控人员传授基本知识,引导和促使人们自觉地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危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干预性活动。响水县采取语言、文字、图片、电化等多种健康教育手段,积极宣传当地各种常见传染病的一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主要危害,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连续等知识家喻户晓,养成了针对传染源要远离并尽量减少接触;针对传播途径要远离、洁身自爱;针对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合理膳食,养成加强锻炼、接种疫苗等良好习惯。我县在开展结核病卫生宣教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10年35%增加到了现在的90%。
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老百姓参与传染病防治的意识
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传染病防治知识,还能极大地提高老百姓参与防治的意识,这在响水县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严重者累及生命中枢而死亡,治愈后部分儿童会留下瘫痪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我县消灭脊髓灰质炎一方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政府的惠民工程,在人、财、物和预防措施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支持,特别是广播电视部门把它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无偿的播放宣传;三是全县广大家长和幼儿踊跃参与,在已开展的16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中,服苗率达98%以上。响水县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与全县人民积极参与防治分不开。
三、健康教育推动提高了传染病就诊率和治疗率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全民维护自身健康、采取三级预防的主动求医和遵医行为。乙型肝炎是体现当地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之一,其发病有密切接触聚集性的特点。从各种健康体检中查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宣传鼓励劝说其家族、邻居、同事等周围人群主动检查乙肝两对半,带动人群复查,一旦感染即进行治疗,无感染就进行预防。2003年起响水县实施了系列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由于注重层层宣传,认真落实项目中的惠民措施和结核化疗等重要事项,使很多人主动就诊,乡村医务人员报病意识提高,因病推荐就诊病人增多,全县肺结核的发现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还有助于肺结核病人完成规范化的抗结核化疗,2011年全县新涂阳病人治愈率达95.7%。
四、健康教育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最好“杀毒软件”
1上海市2006年重大传染病防治状况
在经历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和近年来禽流感、手足口病在部分地区流行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市在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努力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时研究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006年全市常住人口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7838例,发病率204.07/10万;流动人口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1148例,发病率219.27/10万。
2罗泾镇传染病防治基本情况
罗泾镇传染病防治的主要责任单位是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下辖的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镇组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传染病防治人力资源状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职工71名,其中执业医师约13人、预防保健人员9人、执业护士约1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46名。
传染病防治硬件设施:中心于2005年新建时按照一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建造了符合传染病诊治要求的肠道、发热、肝炎门诊诊室,消毒隔离设施一应俱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不设传染病诊室,不接诊发热和各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健康教育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罗泾地区地处上海最北面,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罗泾地区的许多农田改建为工业园区,涌入罗泾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在不断壮大。目前,罗泾地区常住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已接近1:1。
常住人口28716人,外来流动人口29000人。2006年罗泾地区常住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69.62/10万,流动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93.13/10万。发病率均低于06全市传染病发病水平,但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见表1)
3罗泾镇传染病防治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
罗泾镇的传染病防治组织由镇政府统一领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个相关部门参与,组成罗泾镇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个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形成“镇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负总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建立了一套与当时镇情相符合的防治工作运行机制。
每季度定期或疫情高发季节不定期对镇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进行督查指导,针对薄弱环节确立阶段性工作重点,强化整改落实,逐步消除公共卫生防控盲区,确保镇区公共卫生安全;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疫情调查后2小时内上报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及时组织指挥相关部门遵照应急处置流程和职责做好疫点布控处置、人员转移安置、治安维护、后勤保障、宣传发动等工作,并积极协助配合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流调、疫点处置等疫情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置工作,维护疫区的社会稳定,促进疫区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4分析
罗泾镇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市水平,疫情以散发为主。
疾病谱与本市疫情比较,疾病谱构成基本一致,传染病发病顺位有所不同。疾病谱主要以急性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和梅毒为主,这5种病种合计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00%;发病率由高到低顺位有所不同,本市前2位传染病主要是淋病、肺结核,而本镇则为急性病毒肝炎和痢疾。
罗泾镇传染病防治体系在控制传染病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目前罗泾镇传染病发病率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发生过禽流感等甲类传染病,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罗泾镇地处上海北大门,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罗泾镇的常住外来人口和流动外来人口也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借住在罗泾镇的自然村落里,随之带来的传染病防控压力也越来越大。
罗泾镇属于农村地区,村民普遍有养殖家禽家畜的习惯,且农村地区卫生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存在人畜共患疾病的隐患,通过家禽和家畜传染的疾病有可能引发传染病的流行。
5对策和建议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流行。
二、组织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正确分析判断手足口病疫情形势,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为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滕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各项防控措施的安排部署。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市卫生部门负责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疫情的监测报告处理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措施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负责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督促学校落实晨检和日消毒制度,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教职工和学生全面掌握防治知识;加强食堂管理,确保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饮食安全。市爱卫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全市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城乡环境。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道工作,组织广播、电视和报社等新闻单位,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财政部门负责落实防治工作经费,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公安等其它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各镇街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辖区内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
三、技术措施
(一)严格疫情报告,加强监测预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规定的病例判定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丙类传染病报告程序和时限报告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疫情信息,做好疫情的预警预报。
(二)规范疫情处置,防止爆发流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及时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镇(街)、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和日消毒制度,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加强临床救治,确保治疗效果。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年版)》等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诊断、治疗手足口病,减少误诊、漏诊。进一步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一旦发现患者,要做好患者隔离和重点部门的消毒,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交叉感染。要做好危重患者的筛查,实行会诊和转诊制度,一旦确诊,立即收治入院,重点救治。原则上村级医疗机构不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救治力量不足的乡镇卫生院不留观皮疹、发热患儿,不具备抢救条件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危重患儿,要立即将其转入定点医院进行施治,将重症患儿的防治关口前移,防止出现患儿死亡,确保治疗效果。凡诊断为手足口病典型病例和住院病例,诊断医生必须负责采集血样、大便标本,必要时应采集咽拭子,并及时通知市卫生防疫站取样,逐级报送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重症病人必须全部采集标本。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滕州市传染病医院)为我市收治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要加强儿科、呼吸科、传染科和ICU室等医疗救治力量,不断总结交流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尽最大能力减少死亡病例发生。同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和群众就医、社会公益活动等机会,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开展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开展诊疗技术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学校校医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切断肠道病毒的饮食传播。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管理。餐饮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原料采购,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无凉菜间的餐饮单位不得制作凉菜。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保证洗刷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加强饮水消毒,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单位要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加强饮水包括桶装水的监测。
(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采取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等措施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八)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市卫生局、教育局要加强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晨检、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发现问题。
四、保障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见卫生部网站)中规定的病例判定标准进行病例的诊断。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在重点地区和高发季节,要加大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力度和重症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监测方案,组织开展系统的哨点监测,以掌握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分布及变迁情况。
二、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中规定的治疗原则规范地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三、加强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地要组织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的强化培训,提高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水平。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从4月1日起全面恢复肠道门诊,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要求,从门诊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设置,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药械设备到位、硬件设施到位,并规范运转。二是要按照“逢泻必登、逢疑必检”的原则,加大检索力度,要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采样送检,特别是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检索率不低于10%,检索人数超过当地总人口数的1‰。三是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确保腹泻病人全部集中到肠道门诊就诊,不发生病人院内“分流”现象。四是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霍乱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霍乱疑似病例。
二、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疫情
各地要将监测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学校、餐饮服务场所等重点地区和餐饮服务人员、流动人口以及腹泻病人等重点人群,认真做好水产品的采样检测等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和流行因素变化趋势,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要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霍乱疑似病人,按照就地救治的原则,组织力量全力抢救病人,并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县疾控中心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落实疫源追踪、疫点内人群和病人密切接触者服药消菌治疗、疫点疫区卫生处理等控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确保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将霍乱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实现霍乱防治的“三不”目标。
三、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障饮水饮食卫生安全
霍乱疫情发生多与饮水饮食卫生因素有关。因此,要加强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乡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检测,强化对餐饮业人员食品卫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辖区内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安全管理。县卫生监督所要进一步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饮水饮食薄弱环节的卫生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学校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县疾控中心要结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饮用水卫生检测工作,对重点地区、重点食品增加检测频次,及时发现并消除饮食饮水卫生安全隐患,严防霍乱经食源性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
各医疗机构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卫生城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重点宣传不饮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无病早防、有泻早治等防治内容,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全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