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8: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25-01

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其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其中,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欲望。在进行语文内容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思维启发,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好伙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小伙伴”之g的故事,如有的学生说:“给小狗狗喂食,它就会依偎着我;我去哪里,它就跟着我去哪里,就像是我的贴身保镖。”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与分享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口语锻炼,也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经过了这样的渲染与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在良好的课堂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真切地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谊,进而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护动物之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

二、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的互动是构建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思想态度,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通过及时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使课堂气氛不再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课文《鹬蚌相争》时,由于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学习起来并没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文,然后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体会这则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如学生初步读懂这则寓言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教师设计几个问题:①鹬和蚌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②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③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这些问题巧妙地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渐深入体会这则寓言的深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则寓言故事表演出来,使其真正体会到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他人得利的道理,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三、鼓励参与,实施多元评价

篇(2)

一、教师加强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自身的语文职业素养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不断地加强。教师要从语文教材中汲取文学素养,充实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还要不断地阅读语文教材以外的名言名著,开阔教学视野。只要老师的文学修养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才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很好地把握教学,提高课堂上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面不是很完善,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考虑周全,甚至是经过课堂的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现象,导致语文课堂的低效率。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尤为恰当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还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定特定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初中生在情境教学的参与中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再别康桥》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起来朗读,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课本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进行很好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掌握教学知识,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把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于初中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第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篇(4)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87-01

新课改理念要求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而学习过程的递进和学习体验的多样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突破预设之外的新的构建,这正好是高效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教学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感悟,谈一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一、精心预设、虚实相生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但是,我们在预设时需要有意识地“留白”,即预先留下“空白”。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留白”。在课堂教学中,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二)驰骋想象,利用插图想“留白”。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

(三)联想回味,利用标点填“留白”。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会使人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四)余音绕梁,利用结尾悟留白。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可以在课尾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预以成规,生而创新

为了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体现出充满成长的气息,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以成规,生而创新。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

(一)让预设和生成在借题发挥,衍化生成。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往往与其认知水平、个体差异密切相关。面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知识难题,甚或与解读文本无关紧要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借题发挥,衍化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迸溅出创新的火花。

一位教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突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三味书屋那位先生家里的画为什么画着梅花鹿?为什么要学生对着梅花鹿行礼?”问题一出,全班哗然,连老师也始料未及。老师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衍化生成的好机会。在学生讨论无获后,老师进行了点拨:为什么要画梅花鹿呢?只能从谐音上来理解其寓意。“梅花”的“花”谐音“花”,“鹿”谐音“禄”,意味着学生读书可以换来荣华利禄。这就是封建时代的“读书论”。教师点拨到这里,学生的疑惑解开了,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篇(5)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词汇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词汇的理解记忆与应用,如何通过策略手段的研究习得词汇、加强词汇记忆已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因此,探讨高效课堂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近年来,西方学者在外语学习词汇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如Cohen(1990)、Nation(1990)等人详细论述了词汇学习的各种策略和其优缺点;Ahmed(1989)、Lawson和Hogben(1996)、Sanaoui(1992、1995)等人就学优生和学困生词汇学习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国内部分学者对我国学生如何运用策略手段来习得外语词汇也做了一些研究。如顾永琦、吴霞、王蔷、文秋芳等人就词汇记忆的看法作了大量的定量、定性等研究。但就高中生而言,如何掌握一些词汇学习策略,迅速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是有待通过实践去论证的。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为调查对象,探讨高中生词汇学习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问题设置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常用的学习词汇的策略有哪些?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有哪些?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有关系吗?对我们教师的词汇教学有何启示?

2.调查对象

我校高一(3)班(30人)、高二(9)班(40人),共7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选择原因之一是刚进高一的学生受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影响,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而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自主学习训练,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语言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词汇知识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两组学生在词汇使用策略上应该会有所不同。

3.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词汇策略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年级、班级、姓名、平均每周学习词汇的时间等。第二部分是由具体的词汇学习行为所组成的词汇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与认知策略。管理策略包括制订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选择性注意。认知策略分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查字典或电子词典、归类、死记硬背、做练习、联想、诵读、运用等策略。(问卷题目参照了有关学习策略文献,如O’Malleyand Chamot(1990),文秋芳(1996),丰玉芳(2003)等以及有关词汇学习策略的定量、定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SPSS20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高二(9)班学生要比高一(3)班学生能更频繁地运用管理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反映在:(1)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运用上下文及猜测、联想策略,包括正确辨别词性、词根及词缀的能力。(2)广泛阅读及运用等策略上的差异显著。高二(9)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一定的词汇量,加上平时的训练量,他们更多地选择更有难度的阅读试题来扩大词汇量,吸收文化背景知识,而刚入校的高一(3)班学生还没有什么意识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运用策略上,高二(9)班学生更多地将学到的词汇用于会话写作中,这不仅巩固了对所学单词形的记忆,更加深了对意的理解;而高一(3)班学生语言水平较低,会话、写作能力较弱,词汇运用相对比较困难。高一(3)班学生默写生词时只要求写出中文意思,而高二(9)班学生则被鼓励要求用英文释义,这与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同有关。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对词汇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二(9)班学生在策略使用上更为广泛,在技巧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反馈如下:一年级时记忆方法单一,以死记硬背为主,无论学习和运用都是一种感性认识,即就词认词。记忆手段和技巧比较呆板,不知道联想、归类,不会从语音、词根、同源等角度去认识。到二年级则基本摒弃了死记硬背的方法,由于词汇知识等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记忆单词时讲究技巧和方法,形式也很多样,比如学会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看待,会从一个基本词汇的各种词形词性的演变上去认识,触类旁通,朝着形象、联想记忆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向去努力,效果明显。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得知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高中生广泛运用管理和认知策略来习得词汇,上下文、广泛阅读、猜测等策略最受学生欢迎,而死记硬背则不受欢迎。(2)与高一相比,高二学生更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学习词汇,学习技巧方法上也表现出很多的灵活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用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结合习得词汇而不局限于死记硬背。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87-01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互动中,学生和教师的目的是一致的。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的优化是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和特长。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摆正师生关系,对学生应无私关怀,和谐共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从而使师生的交流毫无障碍,配合默契。因为,作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低下身段,在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说教”,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长期以来,有可能造成学生厌倦学习,情绪低落,抵触学习,在课堂上会做出一些小动作,以此来表达情绪。因此,教师应重视这种现象,主动承担解决矛盾的责任。用真挚的态度去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等去“征服”学生,使学生由“口服”到“心服”,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地理科学,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二 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在地理课堂中,不仅要优化学生情感生活的环境,而且要有目的地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从自然资源到人文地理,从祖国到世界各地,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如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物产,中国各地在经济建设中的人文景观美、名胜古迹、民族风情、艺术作品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到由于人类的无节制开发,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枯竭,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如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我出示材料让学生分析:(1)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每天“吞”掉全球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所制造的氧气至少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绿色的心脏”的美誉。(2)用多媒体播出被破坏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而,又提出问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绝大部分位于南美洲的哪个国家?如果亚马逊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保护环境,防止破坏森林资源,我们有哪些措施?通过这些视频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三 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课文中常有一些较重要但抽象或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适当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迁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大胆尝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强化训练的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开展教学。如在“跨省区域的发展”中有这样一则材料:2013年上半年,湖北恩施全州累计接待旅游者13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1亿元,同比增长36.4%,在湖北省的经济战略中,东有“武汉城市圈”,西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了打造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至关重要。我提出几个问题:(1)为如何保护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美的自然环境提几条建议。(2)联系本地的“客家土楼”,虽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发展不好,本地区居民在旅游业的收入甚少。让学生为“客家土楼”旅游业的发展出谋献策。于是,很多学生感到这是一个为家乡人民办实事的机会。学生从交通、旅馆、饭店、服务水平以及土楼内的垃圾、家畜粪便等探究本地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同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历史的积淀,语文自身的价值也越来越厚重,受到许多人的重视。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同时,对于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说,可以通过语文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缺乏改变和创新

当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遵循传统,采用传教式的教学模式,纯粹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将学生视作接收器,把知识输送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样由于缺乏创新而导致教学无效。看似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仅仅体现了教师的一面,而学生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被教师强制地灌输知识。正是由于教师占据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就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发挥,导致学生一方面不能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也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二)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

当今,由于应试教育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教师之言、书本之说视为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一味依附教师和教材,自己却不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退化,越发不敢质疑和创新。高中语文由于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而学生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死水一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疑和自己的想法,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却没有能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被教师和教材的一家之言所阻碍就不敢发声,这样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其敢于质疑、敢于发问的行为就无法得到肯定和实现。学习的过程,就是遇到疑问、解决疑问进而提升的过程,但是因为学生缺乏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提升。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科学

思维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犹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思维方法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反之则会阻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方法与高中语文学习存在冲突,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此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也未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盲目地使用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该归咎于教师,教师仅仅重视教学,而忽略了教授一些学生适用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习高中语文尤为重要,影响重大。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同样也是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促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单单传授知识,不能再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和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一扫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帮辅者。

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自身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在高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要积极转变,推陈出新,善于学习和创新,才能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其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质疑、提问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活动最终还是学生的事情,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发现疑问,不敢发问,那么学生必定是学不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生有疑才能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答案,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就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一点一点提高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就死记硬背,这样的结果使学生最终不能够学好高中语文。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和学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终得到解决的办法。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可以适当地点拨、指导和补充、完善,教师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学生合理的观点和看法,不能一味看重标准答案,应该看到学生的思想和个性。

篇(8)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有必要加入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法,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优势,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产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师要乐于接受知识

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巧。浓厚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创造能力;浓厚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1.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趣闻。教师对每堂课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开场白,讲神秘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趣闻秩事。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兴趣。

3.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这样效果也相当不错。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还应立足当地经济振兴,把社会需求这一目标作为改革方向

1.因为农村高中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实用型人才,而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生物学科,应为自身教学寻找到一片适于施展其才能靓丽天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而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兴衰、社会稳定和进步。而传统、落后种植和养殖技术,使多年劳作农民至今经济收入偏低,无法摆脱贫穷困境。如何让当地农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如何振兴当地经济,是每个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研究和解决课题。我们曾经对当地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许多农民还停留于一般传统劳作上,从事科学种植和养殖业人数比例是极低。因此,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结构,让更多学生学习和掌握实用性较强、对振兴当地经济有利生物学知识。

2.教师应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不断拓宽教学知识领域。尽量将课本知识渗透到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等实用技术中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以缩短课堂和社会距离。实践表明,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适时渗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利用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实际操作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这样使学生在实践高中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拓宽了他们知识视野,延伸了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知识触角。

三、高中生物高效课堂中的因材施教

1.我们提供给学生们生物教育高效课堂未必是有价值,未必是所有人必须。其实,生活是美,而生活中因为有了生物就变得更美。除了教材原因外,作为老师们我们也要好好对教学进行设计。为此生物教育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实际应用情景、通过老师们启发引导学生们进行猜想、试验、操作、讨论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实质从而实现问题解决。

篇(9)

1、从教师方面看

(1)课前准备阶段,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不能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与程序心中无数,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刻,没有挖掘、理解教学内容,甚至不知道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学停留在对文本的复述、浅层次的分析与归纳。

(2)教师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训练严重不足,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不够注重,探究性实验少,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及操作方案。

(3)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强,有些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有效反思,教师没有认真思考:教学中为什么还存在这些困惑,教师怎样从教学反思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2、从学生方面看

(1)学习方法存在诸多问题。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其原因可能是学生作业多,没有时间,抑或是没有掌握方法。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把回答问题和课堂参与等同起来,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学生的参与更多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是对教师的呼应,而缺乏思维的同步和情感的共鸣。要提高参与性就要解决: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等等。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下:教师观念的陈旧、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束缚、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因为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构建高效的课堂,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三、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的策略

第一、营造强势学习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这样就会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了基础。

第二、实行合作学习形式

指导化学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行小组学习形式,按平时学习成绩均衡搭配,合理分组、分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弱学生结对子,形成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形式。

第三、强化学生自主预习

实行学生没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好的课不上、自习不上课和讲评。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自我支配指导,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做到有预习提纲,有目标设计,有预习检测,有预习反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验、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质疑。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锻炼和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不走过场。对不善于自学的学生,要加以方法的指导;对于自学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对于自学认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还应到学生中去,做细致的调查,主要是中差生,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解决,典型问题在教后中评讲。

第四、指导学生课堂学习

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交流,交流预习课中的学习内容,以及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等,找出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交流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拓展和注重交流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要求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式,即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重视课堂动手习惯的培养,即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

第五、实施以观念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

形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思路。

第六、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课型

可以按: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全班展示,解决疑惑―当堂巩固,落实到底的基本流程设计课时教学程序,也可设计成单元教学。

第七、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化学实验直观性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 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化学实验,增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注重化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化学思想、观念思考问题。

第八、课堂教学实施“少教多学”

一节课教师讲授、质疑问难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第九、要强化反馈矫正和落实力度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34-01

高效课堂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对教学实施过程所作的一个整体性教学流程构建,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方法和方式等等。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起始状态、教师自身特点和条件等方面。

高效课堂构建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实施环节。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临沂的历史教学虽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通过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和一线教师的交流,发现距离市领导所提倡的轻松高效仍有较大的差距,现时的我市历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效课堂的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挖掘空间。

1.构建高效课堂应克服的两个制约因素

1.1课堂实施理念上,与新课程理念的“貌合神离”,直接钳制了历史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灵魂

应该说,大多数老师认同新课程的理念,曾表示“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理念可以接受、理解,但由于主客观的因素致使其无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但离我们太遥远,缺乏生存的基础”。有的老师缺乏实施新课程的毅力,承认“曾经按照要求实施过,但后来又放弃了”,回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等等。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在心理上是被动的,往往把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挂在嘴上,却很少付诸于实践。这种制约因素源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也是因为缺少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氛围。在现行的人才录取和评价体制下,家长、社会、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仍以“高考”为主,对教师固守传统教学观念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2教学行为上“穿新鞋走老路”,在实践上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老师们在“以不变应万变”的侥幸心理作用下,新课程的实施变成了“换汤不换药”的“教新教材”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目前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长远和终身发展,也是源于高考改革的“滞后性”及其与新《课程标准》的“冲突性”起了误导作用。旧的传统的考试制度和模式无法对当前新课程下的改革起导向作用。当传统的高考制度和命题模式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撞车以后,传统高考制度必然取代新《课程标准》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且很多教师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未能使自己向“研究型一专家型”发展,加之学科素养知识涵养等不深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法解决都束缚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构建高效课堂的五个要素

2.1呈现思考的情境或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准确有效的问题往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处理《》这一课,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鞭挞侵略者的残暴,歌颂中国人民的不屈和宽容者人性的高贵。处理“全民族抗战”这一问题中“人民群众支持抗战”设计下列材料:

(1)父送子“死”旗:四川安县王者成,送给他请缨出征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动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2)华侨支持抗战:抗战时期华侨义卖队走街串巷时高唱的歌曲:“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祖国呀!太太,买支爱国花,光荣花,买花救国救家乡呀!”

(3)1938年广州街头,一个名叫标仔的擦鞋童,决定将自己一天劳动所得捐献出去,支持抗日。

擦鞋箱上字条:本日擦鞋所得尽作献金之用标仔启

八月十三日

结合上面材料,引导学生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抗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思维。

在处理“日本的罪行”这一问题时,投放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视频资料《屠城血证》片断、日本残忍杀害民众的图片、日本当局否认的资料、70周年纪念的相关图片、张纯如用生命完成记录片《南京》的历程等。

以真实、感人的材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探讨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主张,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学生一种高昂、悲壮的感情充溢于课堂。

2.2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独立探究

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的未知的情境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破而产生混乱。为了消除这种混乱就产生探究的要求,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重组信息的能力,因此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探究需要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3问题的进一步延伸

求变是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演变,诸如变换命题的材料(文字变为数据、图表等),结合教材的结论、学生的已有经验等进行多向式探索,使学生始终感到问题“新”“奇”。推动学生再度进入问题的探索之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考虑学生心理可接受性与适应性的同时,教师所展现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发展性,也就是说,这些内容不要太容易,也不要太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区,要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有所收获,从而诱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积极学习的心理调配,使他们的学习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达到真正的愉快学习。

此外,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掌握六个要领:

其一,提供自由、安全、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但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也不会过于严肃;

篇(11)

应该说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都是以统一的教材为载体从人的实际出发而实施的。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如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给予夸奖鼓励。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使是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那将会趣味盎然,不觉得数学抽象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应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重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否则,一刀切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真正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就好比是电影导演一样,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就是说演员的一举一动是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哪怕是课堂生成,也应是教师所能驾驭得了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秩序和情绪体验的融合点,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前要“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讲就是要从5个方面研读教材:即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时要用活教材,即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而,教材的改进加工、丰富开发都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结合学生实际而动,不可随意、盲目的增减改变。

五、优化练习、激励评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策略

优化练习是实施高效教学的着重点。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方面,将单项与综合、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设计中求趣,在“探索”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到实处。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使其触类旁通,更能启迪思维,点拨思路,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