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绩效审计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电网企业营销审计的定义
营销审计是检验企业内部的营销环境、营销目标、营销绩效以及营销的具体方案等各个方面。企业必须开展的定期性、独立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营销审计工作。企业可以使用营销审计这一手段发现企业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营销效率和效果。
因此,电网企业营销审计是定期、独立、全面而系统地评估电网企业营销活动的营销环境、营销战略、营销计划、营销组织、营销组合、营销绩效和营销关系,发现营销问题,提高营销效率,改善营销绩效[1]。
2.电网企业营销审计的特点
2.1营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独立性既是审计又是营销审计的根本特性。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审计人员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员间的独立,包括形式独立及实质独立两种方式[2]。市场营销审计的独立性是指企业营销审计主体的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营销审计组织及人员与被审计人员间的独立性。
企业一方面必须独立设置营销审计组织以使组织保持较高的独立性,不可以由营销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兼任营销审计组织;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营销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必须使其不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
2.2营销审计对象的全面性
全面性是营销审计的一大特点。全面性就是指企业要求营销审计人员评估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全部元素,不是仅仅评估实际产生问题的营销活动。营销审计人员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而不去深入研究影响营销活动的根本问题,因此营销审计人员必须开展全面而完整的营销审计工作来找出营销的实际问题。
企业开展全面性的营销审计工作要求评估全部占主要地位的营销活动而不仅仅是几个有问题的区域。因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许多组织和个人,有员工、供应商、供销商、顾客、竞争者、传媒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营销审计对象开展全面的营销审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营销效率和效果[3]。开展全面的营销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找到营销活动的问题以及其真实的原因。
2.3营销审计步骤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企业要求营销审计人员在具有操作性的、细致严谨的框架基础上开展评估审核工作。营销审计基于营销策略、规章制度和营销计划来收集和整理营销审计所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在此信息的基础上全面评价营销策略、环境、制度、组织、功能、效率和效果来发现营销问题,抓住其潜在的机遇,协助落实或修正原有的营销计划,然后再组织实施[4]。
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营销环境、营销组织、营销目标和营销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营销的效果,而且企业还必须确定营销的效果是否达到,因此,营销审计应该包含一系列有序的评价步骤,如评估营销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营销目的和战略、营销制度等,然后基于评估结论制定并调整营销计划,最终提高营销业绩。
2.4营销审计时间的定期性
定期性是指企业无论处于什么状况都必须对营销活动按照固定时期来开展审计工作,这个固定时期一般为一年。营销审计不是企业营销活动产生明显问题而进行的临时工作,而是每年固定时期开展的工作。
企业应将营销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实施,应该作为一种有着周期、固定和预防特性的检查工作,而不能等营销活动出现问题才运用营销审计进行解决。持久而定期的营销审计对于正常发展的企业和处境不佳的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2.5营销审计客体对象的特殊性
电网企业营销的主营业务是电力销售,电力这个商品有着即发即用和不能预先存储的特殊性质,这就是电网企业营销区别于普通商品营销的特性。普通商品一般从产出到投入市场,顾客可以从市场购买所需的商品,并且市场也可以确保商品的质量,顾客有权按照商品的质量来确定其购买权,因此,普通商品在一定范围内是预先可见的,消费者购买时有自由选择权。
然而,电网企业提供了服务,电力商品和服务在性质上都有易损耗和不可分割的特性,而且顾客在购买之前意识不到将要购买的商品,也无法明确该电力商品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电力商品具有无形性和异质性,这就决定了电网企业电力商品的营销要比其它企业普通商品的营销困难。
电力商品与一般的实物产品不同,有着难以存储并无法感知的特性,基于营销审计客体对象――电力商品的特殊性,电网企业的营销审计不同于生产制造企业的营销审计,电网企业开展营销审计工作必须评估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
3.结论
电网企业营销审计与一般的制造业相比,有着以上五个特点,电网企业的营销审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营销审计的特性,充分发挥营销审计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网企业受到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的影响,然而我国大部分电网企业都没有察觉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寻找企业的发展机会合途径。因此,我国电网企业必须提高营销观念,充分发挥营销审计的作用。(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建.电力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4-38
校审工作作为电力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许多设计单位一直以来都将好的设计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与最重要的环节,不断强调着校审的重要作用。但是设计图纸出现了错误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电力设计与校审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行与片面行,校审的结果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校审人员对校审内容的侧重点难以把握。
一、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校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契机,国家电力企业也提出了构建“三集五大”的体系,积极变革与组织架构,能够改变管理方式,优化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改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电力工程设计单位的工作量与工作任务经常会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导致他们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大。这样很可能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电力工程的复杂性、短期内的设计以及承受着强大的工作压力等等一些原因,都可能造成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校审单位加强对设计图纸的质量把关。一旦出现了部分出版的设计图纸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都可能会对设计单位与电力工程单位造成致命的威胁,一旦出现了工程质量的问题,将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威胁、对社会正常运作带来影响,更会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所以,对于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校审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需要严格控制好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二、根据电力工程设计的特点如何做好校审工作
(一)规范化特点下如何实现规范化校审工作在实践的过程,许多设计与校审人员电力工程的规范的理解都无法做到全面的考虑与理解,然而校审工作大多数都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国家对电力设计的规定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国家电网的规定要求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校审工作节点上,让整个校审工作能够更加标准化、流程化,促使每个与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效的避免校审工作的随意性与片面性,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对设计的影响。(二)提高设计成果优化对于每一个电力工程项目设计主要目标:一方面,能够确保电力工程设计不出现任何差错;另一方面,需要在保障每个设计环节不出现差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案,真正发挥电力工程设计校审工作的作用,避免工程设计过程出现的错误,促使工程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设计的质量,最终达到最优化。最主要的就是能有效解决设计过程正确性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得设计质量水平达到最优化。(三)加强设计过程中质量监督国家对于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方面有着严格的法律要求,其中每一项电力工程设计都有着相关的规范作为国家电网要求作为重要依据,能够以电力工程设计的校审相关数据作为控制的相关参考。能够不断完善对电力工程设计校审质量监督与考核的标准。这需要配合校审工作对每一个项目与不同项目负责人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通过强调与突出质量的关键节点的重要性,有效的保障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四)能够在设计的过程充分了解业主的意见在进行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属于不可控制因素的范畴。针对于不同的电力工程的特点,可能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所在地用户需求的影响。需要充分关注不同地区人群对电力的需求特点,能够因地制宜有效的做好电力工作,切实保障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设计质量。能够根据设计人员对客户的需求与意见充分的了解以后,作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同时需要设计单位多进行对业主的防范,能够将相关的信息不断完善补充到校审工作中去,从而能有效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五)确保工作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的有效运行对于电力工程设计校审的应用在电力设计工作中,如何能够确保每一项项目都能够有效的落实,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促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实现了项目的各项工作流程的清晰,保障人力资源的充足性与合理运用性。
三、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项目设计的管理与效率都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然而工程设计的校审工作又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严格把握好校审工作能够将涉及质量的管理工作细化,通过质量的管理实现飞跃,保障电力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军.电力设计过程中的人因可靠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工程项目的特点可以推论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1)项目之间经济效益的可比性较低。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单件性和差异性,即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和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任何两个项目是完全一样的。因此,项目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不可比则是绝对的。在对项目之间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将不可比的因素予以剔除。
(2)工程项目收入的确定比较困难。工程项目施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施工工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期间由于设计变更,施工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工资标准、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单价的变动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化,诸多动态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的造价,因此加大了确定项目收入的难度。
(3)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具有多样性,计价依据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部分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而计价依据除设计文件外,还包括消耗量依据、单价依据、费率依据、价格调整依据等诸多方面。这一特点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必要知识,才能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
(4)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性。工程项目计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涉及政策、方法、依据等各个方面,不同的人计算出来的造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人两次计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承认一定幅度差异的存在,是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由于很多因素(如:变更设计、价差调整或索赔项目)长期难以确定、变数较大,因此,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也只能做到相对准确。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
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非常复杂,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标准的确定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客观性、可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可供选择的标准众多,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评价指标,却是相当困难的。
可供选择的评价标准主要有:
(1)行业标准:政府统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有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又可分为先进水平、平均水平)。
(2)企业标准: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的平均水平(参与指标计算的工程项目分类越细,范围越大,数量越多,计算出来的指标就越具有代表性)。
(3)预期标准:按照企业现有技术、管理水平和中标当时相关资源的价格水平,项目应该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
(4)调整后的预期标准:根据施工期间的客观情况变化对预期经济效益调整后的经济效益水平。
从上述标准的特点来看,由于行业标准无法及时公布,存在时差,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企业标准可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预期标准特别是调整后的预期标准作为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标准较为合适。
从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来看,由于企业可能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向项目经理部下达不同水平的责任成本预算或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使用项目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作为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则项目之间缺乏可比性。为了增加项目之间的可比性,经济效益指标最好采用毛利和毛利率指标(毛利=收入-成本-税金,毛利率=毛利÷收入×100%)。
2.收入的确定
由于工程项目具有计价方法多样性、计价依据复杂性和造价总额模糊性的特点,影响工程项目收入的因素复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收入确定的难度相当大。
工程项目收入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合同内收入和合同外收入。由于合同的约束,承包商和业主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合同内的收入一般比较容易确认。合同外收入主要包括变更、索赔、奖励等。由于工作量增减造成工程价款的变更,承包商和业主双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收入可能不能及时确认,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计回;施工组织措施的变更增加的费用,业主一般不予支付,但如果承包商事先能够征得业主同意,也有可能得到部分补偿;合同中一般对奖励和惩罚都有明文规定,比较容易确定;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价格变动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解决的,调与不调、调整的范围和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承包商与业主双方往往存在较大争议,确定比较困难;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时间补偿的要求。但困难的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因为事件的责任归属(即应不应该索赔),是工期索赔还是工期、费用索赔以及索赔费用的计算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往往久拖不决。
3.影响效益因素的分析
影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项目经理部愿意将其掌握影响效益外部因素的资料和盘托出,但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不易确认。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企业内部客观因素容易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料。由于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主观因素事关项目经理部的经营管理业绩,因此,他们往往设法隐瞒,资料不易获得,应当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内容的重点,二是审计工作的重点。
1.审计内容重点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应该根据审计的目的来确定。
在施工企业,一般都对项目经理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审计部门通过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为项目的中期兑现(工期较长者)和最终兑现提供客观依据。因此,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
内部控制制度是项目经理部做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对项目经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情况的审计,既是作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也能对健全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的确认当然是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任务。但是,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高或者低,为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必须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通过分析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项目经理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建议,为提高项目后期经济效益指出努力的方向,才能达到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有3个方面,即:确定经济效益、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具体来说,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有:
(1)项目经济效益的认定:
1)项目收入的确定:包括合同内收入、变更收入、索赔收入和奖励收入等;
2)项目成本的确定:成本是否与收入相匹配,有无多列、少列、重列、漏列,属于当期的费用是否在当期计入损益。
(2)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效果。
(3)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包括:主观、客观、内部、外部):
1)项目投标决策是否科学,投标报价有无漏项,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施工组织措施是否科学、可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经营措施与实际效果,或因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
4)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可索赔因素及实际索赔情况对效益的影响;
6)不可索赔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上仅列出了分析的主要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千差万别、复杂多样的,要根据下述审计工作重点的确定方法和审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的重点。
2.审计工作的重点
以上虽然明确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但是审计人员并不需要对所有方面平均用力,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确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重点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内控制度的了解、测试和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弱点进行重点审计。
(2)通过成本项目的节超分析,对节超较多的成本项目进行重点审计。
(3)通过分部分项工程盈亏对比,对亏损较多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4)通过对安全、质量、工期、协作队伍、材料、机械各项管理工作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对相对薄弱的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计。
综上可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对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求较高。了解、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是做好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较好的审计效果。本文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仅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策略作了简要的论述,并未涉及属于技术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提高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一、身势语
人类进行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主要依靠语言手段,所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内容本身,而忽视了在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其中,这种能通过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叫做身势语。从广义上说,身势语包括身体动作、姿势、头部动作、目光、神色、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坐立姿态、言语声音的音量语调等等。身势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很重要的手段。
身势即身体动作。它是言语交际中伴随话语并用以加强话语表现力或具有某种信号、符号等意义的身体动作和手势。作为符号概念的身势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单位,它可运用手、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体态动作完成某种交际任务。言语交际中人们运用符号系统表情达意通常只是在某个民族或社会团体范围内。所以身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性。通过对身势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它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具有普遍性和非普遍性等特点。在人们交际过程中有辅助语言功能、代替语言功能、表露情感及修辞功能。
二、英语身势语的特点
(一)普遍性
身势语的普遍性,即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所接受和具有相同理解的国际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作为表达感情的交流手段,基本上是共用的。不同民族的人民有许多相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如人们用笑表示欢喜、高兴和快乐的心情,用哭反映悲哀、难过和伤心的情绪。低头、脸红、甚至眼光不敢与人交流、不敢正视表示羞愧、内疚或歉意。同时人们还利用身体动作发出声音、传递信息。如鼓掌、拍手是最常见的不同发音器官而用身体其它部位发出非言语性声音的动作,这也是各国人民通用的一种表示致敬、祝贺、欢迎或赞同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二)非普遍性
身势语的交流手段更经常地表现为非普遍性。仅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群体或个人之间使用。在某种范围内,人们对某种声势语有共同的认识和理解,而没有相同背景的人却不甚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如“叩太阳穴”这一手势既作为“坏脑袋”,又可作为“好脑袋”的象征,因此导致“愚蠢”和“聪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含义。一般来说,大家用点头表示肯定,而用摇头表示否定。可是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朗和印度的部分地区人们却用摆头表示肯定。埃塞俄比亚及其他地区的人却用扭头这半个摇头的动作表示否定。而尼伯尔、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则用点头表示“不”。又如,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表示“OK”。这个手势及其含义在中国也普遍被接受并使用着。但是如果这个手势在任何国家都被认为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就要遇到许多尴尬了。欧洲人将这种手势视为猥亵下流的动作。如在马尔他指“同性恋”,在撒丁岛和希腊表示对男女之间的污秽行为。而在日本这一行为则表示“钱”的意思,在法国它则意味着“零”或“无价值”。
(三)民族特性
身势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这一点特点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英语中有些身势语确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
如咂指甲这个动作在美国人眼中表示“重大思想负担、担心和不知所措”。而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则表示“挑战和藐视”。又如摆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表示“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还有我们根本不熟悉的姿势: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动几次表示“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等等。以上这些身势语是只存在于一种民族文化中的动作,是该民族约定俗成的动作,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要了解这些身势语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
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某些身势语的非普遍性及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区性。
三、英语身势语的功能
(一)语言辅助功能
英语身势语作为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同时它还可以加大语义信息量,加强语势和深化表达内容。
例如,在赞扬某项事物时说:“Oh, Chinese food is really good.”(中国菜真棒),同时用手做出翘起大拇指的动作,那就使语言更加形象了。
再如,“眉目传情”是指青年或成年男女之间传递感情最常用的古老的方法之一。当人们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或者爱意的同时,真挚或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则更能让对方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倾诉、强化说话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替代语言功能
在某些场合中人们通常用身势语来替代自然语言进行交际,从而给交际增加了更加强烈的表现力。
例:A:Who are against this proposal?(有谁反对这项建议吗?)
B:Sam leaves the seat and slams the door.(山姆离开了座位,把门关得砰地一响。)
在这个例子中,山姆没有直接地用语言来回答说话者的问题,而是用了两个动作“leave the seat”(离座)和“slam the door”(猛地关门)来替代了回答,从而表达其反对这项建议的态度。这一点比他用语言来表示反对更加突出其要表达的态度,从而也看得出他对这项建议非常不满。
(三)表露情感的功能
人们在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做出某种表情或手势。这一般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这些自然而然表露出的身势语往往与人的内心活动是一致的。
例如,在两人的会话交谈中,说话人可能用左顾右盼的目光语来表示终止别人的谈话;用眼睛看着别人,可能意味着请某人说话;人们还可能在交谈中突然看手表的动作来表示自己想终止谈话;还可以直视或者不看对方的眼睛来表示对对方谈话不感兴趣等一系列内心活动。
英语身势语在表露情感这一方面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表示诸如兴奋、愉快、悲哀、惊讶等感情的面部表情行为是共同的,其表示行为的发生多是生理决定的。然而不少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文化而异,它们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某些身势语,如目光语、面部表情等往往可以表达人们深层心理状态或情感。
东西方或中国和西方身势语行为在表情功能方面的重大差异在于:中国人常常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的流露,他们对真实感情往往是“掩而不露”,中国有句词叫“笑不露齿”。即中国妇女在微笑时,也常常用手把微笑遮起来;而西方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外露,喜怒哀乐常常表露无疑。这就是为使西方人很难从中国人或东方人的面部表情猜测他们的真实情感。由此看来,身势语具有的表露情感这一功能也因文化的不同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四)修辞功能
这是指英语身势语在交际中也具有语言修辞手段中的委婉语和反语的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为了不使谈话对象感到难堪、窘迫或尴尬而采用一些特定的身势语取代语言。这种表示暗示的非语言行为,在表现上甚至比言语中的委婉语更加婉转。
如在中国古代,主人对客人不耐烦时把茶杯倒扣意思是下逐客令。有的仆人在看到主人眼色后开始扫地,也是一种逐客令。这时,知趣的客人会马上起身告辞。又如,在人们交谈中,如果听话者对谈话者感到厌倦或不满时,故意表现出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擦眼镜片等貌似下意识的动作,迂回地反映出对主持者的冷淡、不耐烦或不感兴趣的心理。这时,有自知之明的对方最好彬彬有礼地结束谈话,否则会出现交际中的尴尬。
身势语的另一显著的修辞功能是反意。有时人们在一边说话,一边使用与说话含义矛盾的身势语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这里,语言手段传达字面意思,不是真正要传达的信息,而非语言手段传达的反意才是真正要传达的信息。这种“口是心非”即语言的表面字义与体态语反映的深层含义是不同的,矛盾的甚至是相反的。
例如,父母在训斥或责罚犯错的孩子时会说:“你真是干了好事!”这种反意的效果我们只能从父母愤怒的面部表情和惩罚性的手势动作中感到她讥讽的口吻里透露出“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四、英语身势语与英语教学
传统的语言教学都是以教授学生语言技能为基础的,很少关注甚至是忽视英语身势语这些非语言交际。其实英语身势语作为交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应该也要列入到语言教学的任务。
长期以来,由于在教学中不太重视非语言技能,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反映,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英语身势语。其实,教师向学生介绍、讲解、帮助他们正确理解与掌握英语身势语,应该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和翻译一些英语文学作品时,常常因为不理解一些特殊文化的英语身势语,在翻译中出现些不合情理甚至莫名其妙的译文。这些都和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忽视对身势语文化的讲解有关,从而致使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
为了使学生准确理解英语身势语,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英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对英语身势语等非语言技能的重视,从而加大对这一主题内容的学习和研究。
利用各种课型如综合英语、阅读、报刊选读、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教材中出现的身势语,向学生讲解英语身势语的动作形式和内涵,在本课文中的功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掌握最常用、最典型的英语身势语。
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进行有关英语身势语内容的教学活动或课外讨论活动。
组织英语身势语的专题讲座或开设其相关的选修课。
利用英语角等相关活动,设置专门的英语身势语的相关主题,并进行深入讨论。
在以后的编写教材中应对身势语加以注释说明。
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对英汉身势语进行对比,同时也可以介绍其他国家或民族身势语,找出它们与英语身势语的差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身势语。
五、小结
人们在交流时通常是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人们用某种语言交流的同时,交替使用身势语等非语言手段,则更能达到准确传递复杂信息、表达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感情,进行广泛深入的交际目的。英语身势语的学习应该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英语身势语时,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功能及其文化差异。学习双语的人在转换语言表达的同时应能更好的使用与之文化相匹配的身势语,从而使我们的交际更加顺利和自如。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王逢鑫.非语言交流手段的若干语义问题[C].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校园文化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依靠,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面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首先要充分了解其内涵,明确其特点,关键在于认识和发挥其功能。
一、对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概括
在概括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的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之前,对校园文化的界定是必要的。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文化的阐述,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作为校园主体的师生及员工,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在长期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以校园精神为主题、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各种亚文化的总和。其内涵包括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依存、三位一体、不可偏废的。物质环境文化是指学校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及其表现出来的价值规范。
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师生的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集体舆论等;也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主宰整个大学师生员工思想和心态的精神倾向,它集中体现在大学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集中反映大学师生员工的整体面貌。[1]等等。结合学者们的阐述,可以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概括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包括校友)身上的群体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高校的校风。首先校园精神文化的创造和实践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包括校友),核心内容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培育师生团结意识、凝聚校园合力,约束规范主体行为,塑造师生人格等功能。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文化构成相比,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继承性。校园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来的历史积淀,如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和“爱国,进步,科学,民族”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志强”的校训,都体现了这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特点。
第二,时代性。校园精神文化特点不仅要表现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也要表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出高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以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所以,校园精神文化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既批判继承又发展创新,既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又要应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独特性。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相比,高校的校风学风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高校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文化和教育单位,与其他的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就是高校校园精神、办学理念、校风等方面的个性和独特性。所以,高校在内涵、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与企业、政府不同的独特风格。
第四,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首先,校园精神文化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其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构建创新氛围,以创新精神熏陶、召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除了具有校园文化的一般功能,其功能还表现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一种载体,体现着校园主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对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是一种目标导向,即引导校园主体向着一定的目标奋斗,既包括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又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其次是价值导向,即使广大师生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实现高校及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
第二,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一经全体师生认同和接受,能够产生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可以促进师生团结,增强校园整体合力和凝聚力。这种合力力不仅可以把校园人的行为、感情、凝聚起来,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也能产生推动作用。
第三,激励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校园精神、校训、校歌、校友等表现的,通过这些载体所包含的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能够使校园广大师生不断进取,不懈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激励全体校园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进取。校友,特别是知名校友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
第四,规范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规范功能具体是指它对校园主体具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约束的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明确表达着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规范、道德规范,对师生的行为“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有着明确的提倡或约束。此外,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上,更是以条文、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制约和保障着全体师生及员工的行为。如学校的校长、导师负责制、学分制、考试制度、寝室管理制度等,都规范和约束着制度相对人的行为方式。(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学院;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 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有故障出现于配电网中,将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有短路故障出现于配电网中,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识别故障类型,往往是对门槛值进行科学设置,然后将相应的逻辑关系给利用过来;但是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故障时所获取的电压、电流信息,如系统运行方式、故障位置、过渡阻抗以及故障时刻等等,不能够精确的识别和判断。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数字和智能技术,它综合了多种学科,吸引了最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进行故障诊断。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小波变换技术和神经网络,前者可以细分信号,后者的模式识别能力加强,将其综合应用,就可以有效识别配电网故障。
2 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
小波指的是小区域的波,这种波形比较的特殊,长度有限,0是它的平均值,小波分析源于信号分析和函数的伸缩和平移,它可以有效的处理信号,并且时频局部化特性较好,去噪能力较强以及可以对弱信号进行有效提取等,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那些非平稳信号的处理以及信号的时频分析中;小波分析指的是逐层分解低频段的信号,而经过研究,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发展出来了小波包分析,可以逐层有效的分解全频段信号,将信号的特征给更好的提取出来。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基础是现代神经科学,它作为一种数学模型而存在,十分的抽象;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可以实时运行人工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被人工神经网络所直接使用,而专家系统却需要用符号信号来替代这些数值数据之后,方可以进行使用。
3 小波与神经网络的结合
要想诊断配电网故障,就需要采集和处理信号,那么在分析和处理信息时,就可以采用小波分析法,而输入到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则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另外,因为其具备自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力,那么诊断自动化程度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配电网故障识别处理中,就可以有效的结合和应用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结合的时候,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一是松散型结合小波与神经网络:松散型结合指的是在神经网络应用中,前置处理手段采用的是小波分析方法,以此来将特征向量输入到神经网络中;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小波分析来在相互独立的频带内分解信号,这样各个频带内的能量值就会形成向量,不同的向量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故障;将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给确定下来之后,结合经验,对神经网络及隐层数和隐层单元数进行合理选择,就可以利用试验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对权值合理调整,构建相应的模型。
二是小波与神经网络的紧致型结合:紧致型结合指的是结合小波函数和尺度函数,促使神经元的形成,直接融合小波和神经网络,它将激励函数定义为小波函数。从实质上讲,故障诊断就是向故障空间中映射症状空间,可以用函数逼近来表示这种映射,另外,从函数逼近的角度也可以有效说明小波神经网络的形成。
4 配电网故障中小波与神经网络的应用
一是系统仿真:我们进行了配电网故障类型识别仿真模型的构建,以便将神经网络学习样本集的故障原始数据给获取到;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采用了35kv等级的母线电压,将0.1秒作为系统仿真时间,0.4秒作为故障发生时间,4800Hz作为采样频率,将分布参数模型应用到线路中,可以有效得出线路的正序参数和零序参数,将三相串联RLC负载作为主要负载,那么就可以有效得出来额定负载情况下的有功功率和感性无功功率,分别为50MW和24Mvar,将4800Hz作为系统采样频率。
二是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生成:如果有故障发生于电力系统中,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之前的一两个周波故障信号就可以被现场的录波装置所获取到;故障类型的不同,就会有较大差异存在于工频段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中。另外,零序电压还可以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相间短路和相间接地短路进行有效的区分。因此,在识别故障类型时,就可以将特征向量定义为三相短路工频段电流的幅值、电压的幅值以及零序电压;当故障发生于配电网中,不管是短路电流的变化,还是电压的变换,都会呈现一个非平稳的暂态过程,录波装置所获取的信息内容非常复杂,不仅有暂态部分,还有工频、谐波等稳态部分。因此,本文将小波变化技术应用进来,小波分解故障后两个周波的信号,之后对工频段信号进行重构,以便将反应故障模式的特征向量给有效获取到;将交流采样的测量原理应用进来,就可以对工频段的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和有效值进行科学计算。
三是神经网络的测试:为了利用测试样本来更好的测试训练好的网络,我们在测试短路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负荷条件,分别为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八十;那么就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结果,其中,如果神经网络输出结构在0.8以上,就说明有故障存在于本相中。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传统的配电网故障识别方法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确度不够,操作起来比较的困难和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配电网故障识别中应用了小波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在神经网络的输出方面,采用的是小波变换技术提取到的特征信号。通过测试,发现本方法有着较多的优势,构建的网络模型有着较快的收敛速度,并且鲁棒性较好,可以规避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故障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点位置等等,来科学识别故障类型,更好的进行解决,促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提高供电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配电网故障的特点以及小波与神经网络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郭三中.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0(12).
[2]赵峰,尹德昌.小波包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选线[J].自动化仪表,2013(9).
高校教师必须形成科学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即是指对学生本质属性及其特点的看法。科学的学生观建立在对学生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上。“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我们对学生身份的认识”[1]。当前,高校教师角色也应该定位在对大学生的充分正确的认识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充分认识这一服务对象。
1.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大学生是处在现实社会里的发展中的人。大学生一般都在18~25岁之间,属于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从生理上看,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体还在继续生长发育,一直要到22或23岁以后才基本稳定。“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加之由于内分泌趋于旺盛,大脑皮层兴奋性提高,表现出精力旺盛,同时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也在增强,能够细致的进行分析与综合,并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脑力活动。”从心理上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个性发展的成熟化趋于稳定性;2)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各种认识能力普遍提高;3)交往领域扩大,情绪强烈,容易激动,情感内容日益丰富;4)兴趣的深化并与职业成就相联系;5)规划生活、设想未来与预期社会化。”[2]因此,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2.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大学生也一样,然而在现行高校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做事轻做人,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其根源是教师眼里的大学生是片面的人,是只需发展部分素质而不是各方面基本素质都需要具备的个体,即一个完整的人。这种认识,对大学生的发展极其有害,人都是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具有德智体等基本素质的有机体,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活动的崇高理想,因此,终身学习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当明确树立大学生是完整的个体的学生观,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3.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
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的智力发展已达到最佳水平,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有极强的主体意识,是学习的主体。具体表现在:1)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大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立人格,以及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各种教育影响,而是有选择的接受。[3]2)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大学生,其现有水平,学习目标、能力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其差异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3)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大学生已是渐趋成熟的个体,有其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教师,学习中不唯书、不唯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4.大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高校教师应该把大学生看成是“学习者”,“学习者”强调了大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人,而我们以往所说的“受教育者”将大学生看成是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的“接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在终身学习时代,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他们更多的把学习与将来的就业和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既向老师学习,又自觉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空间内学习以扩充知识面,既学习书本知识,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既学习较为成熟的知识和技能,又渴望了解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理论和技术。把学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考虑,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但也容易导致“学习为了就业”的短视倾向,从而忽视“学习为了成才”这一根本目的。因此,大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是根据预定的目标来设计课程与教材,通过高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解、把握和再现现成的结论和固定的知识,大学就像工厂,高校教师将大学生塑造成预期的“产品”,而大学生则习惯了不假思索的拿来,习惯了毫不质疑的接受,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终身学习时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特征表明,传统教师角色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已不再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同时有碍高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笔者将以人们对教师的比喻来探讨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
1.知识的传授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是教书匠,这一比喻生动的概括了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为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提供了依据。教师是“人梯”“铺路石”,注重给予学生现成的获取知识的捷径,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仅仅表现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关系,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对大学生的终身学习极为不利。高校教师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应该给大学生传授更为高、精、尖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2.学生的塑造者――将学生看成有生命无思想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灵魂的设计,形象地描绘了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但将学生灵魂影响成预设的模样,忽略了个体特有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把学生当成有生命无任何思想意识的植物,可以由教师随心所欲的“修剪”。大学生思想丰富,能力各异,将教师看成“工程师”“园丁”,无疑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高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殊能力的培养。
3.真理的代言人――至高至尊,缺乏平等交流
我们常说教师是知识权威,真理的代言人,强调了教师至高至尊的地位,传统教师角色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在终身学习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在某些方面,教师也可能不如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并不是否认教师的权威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师生的共同学习也正是有益于教学相长。
4.一劳永逸者――忽视终身学习
“教师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比喻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给予,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的陈旧与更新日益加快,教师死守的那一桶水可能是臭水,给予学生的是有限和陈旧的知识,教师这一职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劳永逸,一旦当上教师,就不用学习。教师是“春蚕”“蜡烛”,强调了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却同样忽视了教师自身营养的补充,即自发地、积极地、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忽视了终身学习,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化成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高校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作为终身学习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三、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日益兴盛,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有人预言,五十年后,教师这一职业将会消失。笔者却认为教师的作用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曾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但是可以肯定地是,教书匠将被淘汰,教师角色必须转换。
在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培养学会终身学习的人,使他们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离开高校后仍能够坚持学习。终身教育不是终身学校教育,“大学的目的也不是转移知识,而是创造一种环境,提供种种经验,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构造知识,使他们能够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者共同体的成员。”这意味着,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的素质与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德洛尔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了教师的四点责任:第一,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第二,教师应以小组形式进行工作;第三,教师要保持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第四,教师要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负责。因此,高校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及时地转换传统教师角色,确立新的角色观,高校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好,才能充分凸显其真正的功能。
1.教育服务者
高等教育质量决定着一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而高校教师是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育产业化的争论中,教育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交学费进入高校学习,目的就是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高校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一名服务者,上升到法律关系上,教师有义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作为付费学习的大学生有权利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知识激增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很容易从外部获取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有许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时代,高校教师更大的功能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充分为学生学习服务,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从而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3.平等对话者
“有了新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就不那么需要教师了,而只是改变了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将信息变成知识和认识的那种师生间的不断对话,应是更加重要的。”[4]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个倡导平等的社会,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候也足以为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相互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师应当主动淡化或自觉打破作为真理代言人和知识权威的形象,把自己放平,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与创造,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共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4.终生学习者
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测算,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学习。21世纪,学习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成为教师,因此,在学习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普遍行为的终身学习时代,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只有成为终身学习者,他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需要教师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高校教师在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扩大知识空间,了解相近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系,还应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5.教学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作为教学专家,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完善专业素质结构,其次,还应该在实践中掌握教学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大学教师不仅为学生而存在,他们都是为科学而共处。作为知识界的楷模,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授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来改造老专业,发展科学技术,同时科学研究还有益于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有效的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作过精辟的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播僵硬的东西。”而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谈到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教学的专家与科学研究者。
参考文献:
[1]郑 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1.
【关键词】 微小病变肾病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 (MCNS) complicated with 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 (IARF). Methods:Fifteen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MCNS complicated with IARF (ARF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15 patients with MCNS without ARF (non-ARF group) who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pathological data and outcom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ARF group the average serum creatinine level was (307.7±168.6 )μmol/L. 11 cases manifested oliguria ARF (73.3%) and recovery of renal function (86.7%) in ARF group was found in 13 case.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higher and the degree of edema was more serious in the ARF group (P
Key words: minimal change disease;nephritic syndrome;acute renal failure
1966年Chamberlain首次报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患者并发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即特发性急性肾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eases,MCD)是原发性NS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现已明确IARF最好发于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但其发生机制至今不明。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7月-2008年5月我院成人MCNS并发IARF 1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情况,探讨成人MCNS并发IAR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理室肾活检确诊成人原发性MCNS共176例,将其中并发IARF的15例作为研究对象(肾衰组),同时从剩余的无ARF并发症的161例中就近肾衰组病理编号随机抽取15例作为对照(非肾衰组)。
1.2 诊断标准
1.2.1 MCNS的标准:①尿蛋白≥3.5 g/24 h,血白蛋白<30 g/L,符合NS的诊断标准;②排除继发性NS,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淀粉样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等;③肾活检病理:光镜肾小球无明显改变或轻微改变、免疫荧光阴性或仅IgM系膜区(±~+)沉积和(或)电镜下仅见弥漫足突融合,肾小球无电子致密物。
1.2.2 IARF的标准:①血清肌酐由正常范围突然升高至≥177μmol/L;②无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如性低血压或脉压小;③无明确引起肾小管坏死的诱因[如休克、造影剂或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方剂等)];无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或泌尿道梗阻等证据。
1.3 临床指标
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压、水肿程度、尿量、尿蛋白量、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素氮/肌酐比值、血脂、尿比重及B超肾脏大小等。
1.4 肾活检
经皮肾穿刺取得肾活组织,光镜行常规HE,PAS,Masson和PASM染色。予常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IgM,IgA,补体C3和C4,予间接免疫荧光检查HBsAg和HBcAg。其中,电镜检查肾衰组9例(占60%),非肾衰组12例(占80%)。
1.5 治疗情况
两组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标准疗法,肾衰组3例合用环磷酰胺,2例合用骁悉(马替麦考酚脂),非肾衰组6例合用环磷酰胺,1例合用环孢素;水肿程度较重者联合使用袢利尿剂+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代血浆;两组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或潘生丁),高凝倾向者使用肝素类药物抗凝;其中肾衰组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
1.6 疗效评定
根据血肌酐恢复情况将ARF治疗结果分为:治愈(血肌酐降至正常范围),好转(血肌酐下降50%以上),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NS的疗效评定:完全缓解(尿蛋白<0.3 g/24 h),部分缓解(尿蛋白0.3~2.0 g/24 h),无效(尿蛋白>2.0 g/24 h),恶化(尿蛋白较入院时增多)。
1.7 统计学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肾衰组临床特征与非肾衰组比较
见表1和表2。由表1可见,肾衰组多浆膜腔积液、少尿和低比重尿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肾衰组(P
2.2 肾活检结果
2.2.1 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肾衰组15例肾活检均在ARF发生后且肾功能未恢复正常时进行,光镜检查示肾小球无明显改变或轻微改变,免疫荧光检查阴性或仅系膜区IgM(±~+)沉积,其中9例行电镜检查仅见弥漫足突融合;非肾衰组15例光镜检查肾小球无明显改变或轻微改变,免疫荧光检查阴性或仅系膜区IgM(±~+)沉积,其中12例行电镜检查仅见弥漫足突融合。
2.2.2 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见表3。肾衰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肾小管上皮扁平化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肾衰组(P
2.2.3 肾细小血管的病理改变:肾衰组中1例老年患者见灶状肾细小动脉透明变性,余无殊。
2.3 转归
住院期间肾衰组13例治疗平均(30.4±25.7)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分别于治疗6 d和71 d后肾功能未好转自动出院,失随访,ARF好转率为86.7%;NS 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例自动出院,NS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合计达80%,NS的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时间为(47.8±22.4)d,平均住院时间为(50.5±22.1)d。
住院期间非肾衰组NS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NS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合计达100%,NS的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时间为(21.8±10.9)d,平均住院时间为(26.8±9.5)d。与非肾衰组相比,肾衰组NS的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
3 讨论
成人原发性MCNS伴发IARF在临床上并不少见,Jennette等[1]曾报告100例MCNS患者中有21例血肌酐大于177μmol/L,绝大多数肾功能损伤呈可逆性。总结我院1993年7月-2008年5月MCNS 176例临床资料,其中并发IARF 15例,发生率为8.5%,临床表现以少尿型为主,经短期治疗后急性肾衰竭好转率为86.7%,肾功能改善与NS缓解不平行,肾功能改善早于NS缓解,这些均与文献报道[2]相吻合。
关于MCNS并发IARF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潜在血容量不足、急性肾小管坏死、蛋白管型阻塞、肾间质水肿、持续肾小血管收缩或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因素有关。国外文献报告显示IARF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的严重程度相关[2-3],提示发生IARF者更有潜在的血容量不足。有人注意到IARF常见于老年患者,其发生与肾小动脉硬化相关联,认为可能是老年患者对缺血性损伤极为敏感所致[1]。我们的研究亦显示肾衰组的低蛋白血症程度较重,肾衰组中60岁以上占40%,但与非肾衰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这也许与病例数不够多有关。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CNS患者存在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肾小球滤过分数的下降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血浆流量相对无明显改变,扩容过量易致肺水肿[4]。本研究中,肾衰组水肿较严重和收缩压偏高,我们认为这与肾衰时的肾性潴钠因素有关。
不少学者认为,肾小管损伤是IARF发生的病理学基础[1,5]。在本研究中, 肾衰组易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个别可见小管上皮细胞核脱落和灶状小管上皮钙化现象,结合临床上肾衰组中低比重尿占46.7%,说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主要与急性肾小管损伤有关。
Lowenstein等[6]分析15例MCNS并发IARF,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水肿。然而, Jennette等[1]分析21例MCNS合并IARF病理,显示只有在肾小管损伤区域存在局灶轻微的肾间质水肿。据我们观察,虽然肾衰组部分病例存在间质水肿,但多呈灶状或多灶状,且肾衰组多灶状肾小管腔内蛋白管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肾衰组,支持大量蛋白管型堵塞肾小管导致肾间质水肿的结论。
值得注意是,在本研究中并非所有肾衰病例病理上都有明确的肾小管间质损伤证据。有研究显示MCNS并发IARF患者肾小球内皮素1表达增加,由此推测内皮素1可引起系膜收缩和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超滤系数下降,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总之,目前尚没有一种合理的观点能完全解释IARF的发生原因,其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ennette JC,Falk RJ.Adult minimal change glomerulopathy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 Am J Kidney Dis,1990,16(5):432-437.
[2] Smith JD,Hayslett JP. Reversible renal failure in the neph-rotic syndrome[J]. Am J Kidney Dis,1992,19(3):201-213.
[3] Waldman M,Crew RJ,Valeri A,et al.Adult minimal-change disea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outcomes [J].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7, 2(3): 445-453.
[4] Vande WJ, Mauel R, Raes A, et al. ARF in children with 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 may be related to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glomerular basal membrane[J].Am J Kidney Dis, 2004, 43(3):399-404.
关键词: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 分析 临床特点
传统中医中草药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西医不能替代的作用,最近几年,国外对我国中医中药的研究逐渐加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学者提出了中草药肾病的观点。最近几年,关于中草药毒性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后,木通类药物使用所导致了肾小管间质肾病呈现出多发和复杂临床特点,因此,为了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作者选取了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研究方法
1、一般材料的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结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2岁,这些患者中服用过木通中药煎剂的患者有16例,服用过含有木通成分的中成药34例,这些中成药分别是龙胆泻肝丸、是分清止淋丸、耳聋丸和排石颗粒冲剂,分别是29例,2例、2例和1例。
2、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几个标准之后,就可以诊断为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首先,患者使用明确的木通以及含有木通中成药成分的用药史,并且持续用药一个月内或者反复使用该种药物。在这些期间出现中发病症状;其次,无近期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利尿药物等药物用药史,无明显全身过敏症状;再次,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受损为主,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功能性减退;最后,除了外肾小球疾病以及系统性疾病肾病损伤并伴随出现肾小管是间质性病变或者感染其他相关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综合征。本次研究有32例患者经过肾活检病理确诊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3、临床观察标准
对所有病例是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患者服用各种药物的种类以及疾病的伴随情况。记录中病人肾活检时的各种理化指标。主要包含了血红蛋白、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近端肾小管功能、远端肾小管功能和肾小管滤过功能等几项指标。
4、病理指标判定
根据光镜确定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程度。将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坏死和细胞性脱落作为急性病变的指标。将肾小管是萎缩和间质病变作为慢性指标。根据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漫画指标的半定量结果。本次研究中上述32例患者分为了急性组(8例)、慢性较轻组(14例)和慢性较重组(11例),其中还有14例患者因为无法进行肾活检而被分进慢性组。其中有3例患者因为不能做肾活检因此没有被纳入其中。
二、结果
1、临床特点分析
表1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表1显示出了各组患者临床特点。中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就诊多为非特异性症状,主要症状为发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有时还会出现尿液异常。对尿液检测发现蛋白质含量低于2g,尿检有尿红、白细胞或者管型。常见明显的症状为肾小管功能异常,有的出现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功能异常。慢性较轻组和急性组没有出现是一般贫血表现。慢性组重症患有较多明显贫血情况,随着患者病情的增加,患者血清逐渐增高。
2、病理特点
对三组患者进免疫荧光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急性型患者光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上细胞中出现空泡和颗粒病变,有的出现了坏死、崩解解脱或者肾小管上皮再生,同时也伴有肾间质水肿。在电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型形态基本正常,个别细胞膜可以看到细胞膜内陷,其中线粒体和内质网膜呈现高度的肿胀,大部分细胞的微绒毛出现中脱落等现象,部分细胞出现破裂和细胞溶解的等。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慢性患者光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管呈现灶状或者慢性萎缩现象或者完全消失。有的患者个别性病例有小灶状淋巴和单细胞浸润,电镜检查和光镜检查有基本相同。此外,我们注意到急性、慢性轻型始和慢性严重组患者中有粗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缺血性皱缩和小动脉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狭窄。
3、治疗和预后
如表2所示,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急性型病人在治疗1~2个月后病情基本趋于稳定。并没有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好转的患者中预后接受了激素治疗。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病情比较稳定,有的患者病情呈现好转趋势。而急性组患者未接受治疗的在两个月内出现肾功能稳定。慢性组轻微性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激素刺激,大部分病人病情趋于好转,但是也有病人病情逐渐恶化。
表2 木通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患者的短期治疗与预后(x±s)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
1 一般资料
病例1,女性,23岁,主诉“发热,头痛5d,右侧肢体力弱2d”入院。入院前5d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2℃,并头痛,为全头轻度胀痛,在当地按“感冒”治疗,效果差。2d前中午吃饭时出现右侧肢体力弱,尚可持物及行走,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没有特殊病史。入院检查:T38.5℃,P97次/min,R21次/min,BP115/72mmHg,神志清,语言流利,脑神经无明显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Ⅴ级,肌张力低,感觉及共济运动基本对称,右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内科体检无明显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2×109/L, N 87%,L10%,RBC 4.6×1012/L,HB 112g/L,PLT 67×109/L,血凝指标及肝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头颅CT可见脑肿胀,未见其他异常。按照“颅内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入院当晚出现意识障碍,昏睡,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并癫大发作1次,第2天复查血常规PLT下降到58×109/L,肾功能正常,尿蛋白仍然(+),腰椎穿刺脑脊液基本正常,骨髓穿刺见红系增生,巨核系增多并成熟障碍。请血液科会诊后考虑TTP可能性大,转入血液科行3次血浆置换后,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次,体温恢复正常,神志转清,肢体肌力恢复,血常规恢复正常,痊愈出院。随访4年期间,出现一过性左下肢无力,约6h缓解,发作时肌力3级,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特殊治疗。
病例2,女性,48岁,主诉“发热,皮肤出血点5d,少尿1d”入院。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7℃,并发现双下肢出血点,自行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效果不佳,体温最高达39.2℃,出血点无明显变化。1d前出现少尿,24h尿量约300ml,恶心,无呕吐,以“发热查因”收住院。既往无特殊病史。神经科检查:神志嗜睡,轻度构音不良,脑神经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轻瘫试验(+),左病理征(±),右侧肢体正常。感觉基本对称,左侧共济运动稍差,脑膜刺激征(-)。内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头颅CT示全脑肿胀,右基底节可见1个点状低密度影。血常规:WBC 12.54×109/L, N 2%,L 5%,RBC 5.2×1012/L,HB 121g/L, PLT 74×109/L,血凝指标及肝功能正常,BUN 11.7mmol/L,CRE 205μmol/L,尿蛋白(++),骨髓象示幼稚巨核细胞增多。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血浆置换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家属因故拒绝。次日出现癫大发作并呈现持续状态,静脉用安定效果差,呕吐深咖啡色胃液,并双侧下肢及臀部出现瘀点,PLT下降到31×109/L,紧急行血浆置换2000ml后,未再发生癫,神志中昏迷,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病例3,女,45岁,代诉“咽痛7d,神志不清、四肢抽搐7h”入院。7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乏力,饮食少,精神差,体温不详,按“感冒”治疗效果差。7h前突然神志不清,四肢抽搐,数分钟后缓解,抽搐间断出现,期间神智不能恢复。来我院查头CT未见异常,以“抽搐查因”收住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T37℃,P92次/min,R24次/min,BP136/89mmHg,昏睡,不语,脑神经无明显异常,四肢均可活动,病理征引不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内科检查可见肩背部、右腋窝、双下肢散在瘀点。血常规WBC 7.97×109/L,N 85%,RBC 3.08×1012/L,Hb 99g/L,PLT 12×109/L,血凝指标、肾功及电解质正常,尿蛋白(++)。入院诊断“脑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当夜最高体温达38.5℃,持续上消化道出血,复查CT见全脑肿胀,血常规WBC 7.35×109/L,N 85%,RBC 2.57×1012/L,Hb 82g/L,PLT 4×109/L,血凝指标、肾功及电解质正常,尿蛋白(+++)。第3天体温达39.4℃,神智中昏迷,眼球浮动,瞳孔光反射迟钝,四肢软瘫,双侧病理征阳性,四肢及躯干出血点明显扩大。血常规WBC 6.78×109/L,N 83%,RBC 2.11×1012/L,Hb 67g/L,PLT 7×109/L。请血液科会诊后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入血液科行骨髓穿刺,可见巨核细胞减少,红系及粒系增生活跃,予以血浆置换2次,置换过程中反复癫发作,持续用安定静点,神智无恢复,血象无好转,家属因故出院。
2 讨论
TTP是临床少见病,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有些病人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常常以脑血管病、脑炎收住神经内科,我们也有2例患者没有早期诊断,为了提高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结合我们收治的患者及文献复习,总结其神经系统病变特点如下。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没有完全阐明。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的原因可查,少数患者有遗传、感染、妊娠、过敏、器官移植、肿瘤等因素与发病有关,但是这些因素是发病原因还是促发因素,目前还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或其他慢性刺激,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诱导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聚集成多聚体,而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严重不足,使vWF多聚体形成越来越多,诱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小板持续激活并消耗性减少,造成多个脏器功能障碍[14]。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49-01
随着城镇生活垃圾的增多,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逐步向着城镇方向深入,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趋于严格。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着重探讨两级DTRO在规模较小的垃圾渗滤液项目中的处理方法及应用优势。
1 小规模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
(1)色度。垃圾渗滤液的色度较大,通常在200-4000倍间及其以上,并具有高毒性,通常呈暗褐色、茶色或深褐色,味具浓烈的腐化臭味。
(2)渗滤液前、后期水质变化大。渗滤液的水质变化幅度很大,它不仅体现在同一年内各个季节水质差别很大,浓度变幅可高达几倍,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水质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3)重金属。因垃圾分类收集及填埋场的分捡不力,导致众多重金属废物残留于此,增加了渗滤液内部的重金属量。
(4)生物降解特性。垃圾填埋场初始阶段BOD/COD的值维持在0.4-0.5之间,此时的生物降解性能较佳;中、后期阶段,因BOD及COD浓度的降速各异,BOD/COD的值逐步下降到0.05-0.2。并存在未被生物降解的富里酸及腐殖酸,使生物降解特性每况愈下。
(5)氨氮浓度。由于大部分填埋场为厌氧填埋,堆体内的厌氧环境造成渗滤中氨氮浓度极高,并且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有时可高达1000~3000mg/l。当采用生物处理系统时,需采用很长的停留时间,以避免氨氮或其氧化衍生物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6)电导率。渗滤液的电导率持续偏高,一般在30000~60000μs/cm间。
2 工艺设计案例
(1)预处理系统
渗滤液的pH值随环境、场龄等各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成分异常复杂,包含各类硅、钙、镁、钡等难溶解盐,这些难溶的无机盐透过反渗系统之后,便被高倍浓缩,当其自身浓度高于该状况下的溶解度时,就会在膜外表产生结垢。而调节原水的pH值可抵抗碳酸盐无机盐的结垢,因此,在透过反渗系统之前,要调节原水的pH值。调节池原水通过提升泵进入反渗系统的原水罐内,在原水罐内调节pH值,并掺入酸性物,在原水泵压力增大的状态下,原水罐的出水进入到石英砂过滤器中,其过滤精度为50 μm。砂滤出水之后进入到芯式过滤器中,针对渗滤液级系统而言,因原水内钙、钡及镁等结垢离子及硅酸盐量较高,通过DT膜高倍浓缩之后,这一系列硅酸盐极易在浓缩液一端呈现过饱和态,因此,依照水质状况,在芯式过滤器前掺入固定量的阻垢剂,避免硅酸盐结垢,掺入量需根据原水的水质状况加以明确。
(2)两级DTRO系统
①一级反渗透。经由芯式过滤器的渗滤液直接入至高压柱塞泵内,DT膜系统的每台柱塞泵后端均设有一减震设备,主要用途在于抵消高压泵所产生的压力脉冲,并为反渗透膜柱提供稳压力。经高压泵后端的出水进至膜柱或在线泵,因高压泵的有限流量无法为膜柱提供水源,因此,经在线泵把膜柱出口的一批浓缩液回流到在线泵的入口处,借以确保膜外表拥有充分的流动速度及流量,有效地杜绝膜污染。
②二级反渗透。二级DT膜系统实质上是对一级DT膜系统的继续处理,通过一级DT膜系统处理之后的渗滤液不必掺入任何药剂即可被送至二级DT膜系统的高压泵内。二级高压泵设有频率变化控制设备,其输出的具体流量及运行频率可依照一级渗滤液流量传感仪器的反馈值自行配合完成,二级高压泵的入口管理处配备浓缩液自补偿装备,避免一级系统所生成的水量影响到二级系统的常态运行。二级浓缩液一侧配有一台伺服电机调控阀门,其作用是严控膜组内压及回收率,当透过液进至脱气塔时,以吹脱的方式可去除CO2等诸气体,使PH的值稳定在6~9间,实现达标排放。
③系统的清洗及冲洗。膜系统的清洗包含化学清洗及一般冲洗,目的在于维持膜片的高效,有效杜绝污染物质在膜片外表残余。化学清洗一般由电子计算机系统自行控制,能在计算机界面上设置清洗的具体参数,清洗时长通常控制在1~2 h,清洗中的残留液体要排放到调节池内。清洗的周期通常取决于进水污染物质的实际浓度,当进入条件恒定不变时,若膜系统的透过液量下降10%~15%,则要开展清洗,清洗的时长根据清洗方式的不同而各异。在系统常态运行的过程中,如若停机,可选用冲洗后再停机的模式;如若发生系统出现故障而停机,则需执行具体的冲洗流程。
3 工艺特征
(1)组件养护较容易,运行相对灵活 DTRO组件通常采用标准化设计工艺,方便拆卸养护,组件一经开启即可查看膜片及其余配件,维修较简易,当零配件数目不足时,组件可安装少量的导流盘及膜片而对其使用不构成妨碍,这也是其余样式的膜组件所不可比拟的优势。DTRO系统的开启速度快,运行较灵敏,可持续或间歇性地运行,也可尽快完成系统串并联方式的调整,并同另外的工艺搭配使用,以达到水质水量的规范要求。
(2)防污性能高。DTRO系统可对SDI指数达15~20倍的进水开展有序处理,且膜的防污抗结垢的性能依然维持在较佳的状态。
(3)系统出水稳定,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小。DTRO系统不受渗滤液的碳氨比及可生化性等诸要素的制约,可更好地适应各填埋时期的渗滤液水质,对于处理北方严寒地区及老垃圾场的渗滤液具有显著的优势,系统出水的水质较平稳。
(4)占地面积较小。DTRO系统属一类集成系统,其结构相对紧凑,附属设施均为型号较小的构筑物体,占地面积较小。
4 结语
DTRO系统开启时长较短暂,可满足我国北方严寒区域的需求及特征。实践表明,规模较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该工艺模式,均能合乎国家排放要求,并为工程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