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教育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明显增强
首先需要进一步适应相关的基础教学要求,能够增加相关的难度,实现《水氢》一章中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删除,为了进一步减少难度,此外还有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一章中的“溶解过程是动态平衡、结晶原理”等,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减少。
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如在《空气氧》一章中增加的“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的演示,能够进一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相关的条件理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考察。
其三是能够让学生适应相关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将持续发展的内容加强,实现自学。新教材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单独作为一节,把“水在人体的分布及动植物体的分布情况作为选学内容”,进一步通过实际的形象演示来证明这一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实现相关的原理认知,减少知识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知识和实践的通融性,将趣味性进一步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按照知识逻辑顺序,完整性体现清晰
首先要进一步实现教材的大纲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学生认知顺序的提升,能够使得知识的编排充满一定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需求,解决相关的顺序问题,主要的内容有氧气分子原理、水氢;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铁;溶液;酸碱欲。这些都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难,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进一步来看很多的分子和原子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来进行解决,初步对于化合物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加强,整个来看有着比较分明的层次,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相关的上升,进一步将化合物的认知情况提升,首先,第一章研究的是混合物及其组成的一种单质(氧气),学生尚未学习化学式。第二章研究的化合物及组成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氢和氧)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式之后。第五章就是在方程式之后又加强的巩固内容,也就是能够进一步将化学用语的认知进行巩固,实现对特征的了解,进一步过渡后期内容的要求,整体上能够实现相关的拓展,结构和生活问题为直线展开。对于研究新的教材来说,进一步能够体现出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将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现有目的的联系,完善针对性,要进一步解除题海战术带来的疲劳,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需求,很多的要求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定的,因此有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内容,进一步能够实现练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大体任务来说,就是要能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现相关的题目和知识点的灵活运转,进一步将练习的效率增强以便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有着比较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总是用相同的试卷来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因人而异展开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基础的巩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能力促进,此外,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片面性,能够将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突破,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目标,于此,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开展相关的工作,落实平衡,将个别的内容过于超标的、有难度的进行简化,给教学大纲带来更大的效率,要完善学习的步骤和指导的原则性,进一步能够改善相关课程的联系,实现接短性的内容,实现阶段性。例如,教材在讲CO2的性质时,首先画出了一幅与自然常识课及植物课中密切相关的大气“自净”关系图。
三、加强国情教育,育人性表现显著
要进一步将教学的人性化管理方面体现,首先是教学的方法提升,进一步就是思想教育的提升,还要注重思路的问题,比如在《空气》一节中新增了关于要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等等,这样就有了典范性。在气含量的测定”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拉瓦锡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教育学实验设计思路作好铺垫;在《co:的制备》一节生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中通过对。:、H,制取的回忆、归纳,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来开展相关的内容扩充,进一步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使得范围能够有所扩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相关的概念,出现关于教学大纲的研究g规律,进一步能够提升教育的效率,也能完善国情的需求,这样就能体现出教育的力度,也能为后续的力量培养出新的希望,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的现状。在《甲烷》、《铁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适应了“减轻负担”的性质乡、《黑火药》以及《酒精、煤和石油》等章的教材改革目标的需要。其中主要是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的成就弘扬,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荣耀感,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不断上进,拥有自豪感,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他们信心,使得他们能够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的到相关的介绍和结论,进一步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能够和保护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提升,对于学习的内容来说,实践性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进一步能够实现教育另一扇门的开放,比如介绍水资源的时候,就提到了要节约用书的问题,此外,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也就是教育学生要进一步保护环境,控制污染。
四、根基教学实际啊、弹性限度扩大
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改革思想政策才能够适应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进一步培养出高科技的人才,现在为了减轻相关的负担,要进行教材的改革和方法的创新。
有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使得义务教育变成一种更加丰富的形式,能够将介绍和要求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方面的成分,可以加强领导,用心打开知识之窗。
参考文献:
[1] 刘津;“合作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一次实验报告[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 徐远征;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0年10期
[3] 刘敬华;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4年06期
关键词:教师;结合;初中;特点;英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语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语言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的相互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吃透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创新,扩大视野,结合生活,学以致用。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培养、挖掘潜能
1、创造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淡化老师权威,培养学生对英语老师的良好情感。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情感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课堂上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监督者,教学态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有“亲和力”,创造一种开放、平等、多元的英语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借助音乐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不但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入手,借助音乐手段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兴趣,抓好英语课堂教学。《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词汇量大,对学生要求高。每个模块的教学任务重,如果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容易厌倦。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音乐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进入生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习英语的课堂变成说话的课堂。因此,在英语课上尽可能多地创设情景,把课本要求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人人参与教学中来。老师对学生的表演、汇报进行更正和点评,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更好发挥学习潜能。
如在教学What row are you in? I’m/We are in Row…这一句型时,先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询问What row are you in? I’m/We are in Row…学生对句型比较就悉以后,创设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的情景。
首先找三位学生配合老师示范表演找座位,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活动表演找座位。
A、验票员 B and C 观众 D、领座员
A:Excuse me. What row are you in?
Band C: We’ re in Row Five.
D: What row are they in?
A: They are in Row Five
D: OK. This way, please.
Band C: Thanks.
这个对话既简短,又贴近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对话操练积极,表演栩栩如生。通过愉快的对话表演,学生熟练掌握了 What row are you /they in?及回答We/They are in Row…的句型,学生对数字表达也更熟练到位。
三、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创新
中学生充满朝气和想象力,他们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不愿意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流于一般,希望自己出类拔萃。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提高能力。在课堂中抓住机会组织开放式讨论和辩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
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九(上)Module 4 Unit1 Paper and printing have been used for ages时,在学完对话后,就电脑这一发明的利弊展开一场辩论,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提出各式各样的,言之有理的新见解。在辩论中,同学们积极发言,阐述的观点明确合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课要点,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整堂课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创造性利用了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明显改善。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本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明确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创新型的教学活动,让师生更好地在课堂中互动,才能让语文学科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环境,是促进初中语文教育进步的第一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在过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代替学生做课堂中的主体,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自居,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学科知识,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一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没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是新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做课堂中的主导者与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第一探究者。
比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出“寻找课文中描述紫藤萝瀑布的句子”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一边寻找一边总结,在头脑中逐渐联想出紫藤萝瀑布的真实面貌,让学生在参与与探究中解决教学重点。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合作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消除学生的合作学习阻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能够促进其学习积极性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重视环境轻松性
学习环境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是突出初中语文教学新特点的必然举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丰富的途径去改善教学环境,给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当代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考虑学生的感受,重视师生互动。在课下,就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流,分享个人趣事。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能够促进良好人文环境的形成。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人文性环境的打造,会让语文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也能让学生的审美兴趣得以激发。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减小,能够更加自如地实施学习行为。
比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云彩图片,让学生对其对应的天气进行识别或者猜测。在形象化的图形支持下,初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也会更高。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扩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育力量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师生交流活动的开展。像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就“皇帝到底有没有穿衣服”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肯定,给学生参与的力量,让氛围更加轻松,更加和谐。
三、初中语文教学重视活动开放性
提高课堂活动的开放性,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限制,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突出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在课堂中开展教学,使学生的许多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课外活动,是对课内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的个人经历更加充实,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比赛活动或者参观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比如在讲解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内容时,只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翻译与死板的背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年级或者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一场古诗词背诵大赛,能够给学生提供古诗词学习的动力,更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古诗词背诵中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正视传统语文课堂不足,突出语文教学活动的学生主体性、开放性与轻松性,让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特点得以显现,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15-0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做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初中数学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反映了一些教学弊端,比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现状,在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改善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内容。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1、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科学教学工作开展后的结果。对于初中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标将被许多因素所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包含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目的,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就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想法来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对于数学产生浓厚的热情。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其中主要是代数、几何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是因为代数和几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最多的原因,而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还对高中和大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整个高中和大学数学的一个基础,而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大和改善。所以,因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将初中数学推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育家开始关注初中数学的重要原因所在。
3、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所针对的对象特点,将会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其头脑智力发展的特别迅速,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时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别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什么事情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对于知识也处于一种渴求的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但是,如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对,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抵触和消极的对待数学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对象的特点,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困难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1、讲授模式
教学模式是通过语言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对重点进行深入讲解的教学行为。虽然讲授模式属于基础教学模式,但并不排除使用教具,讲授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老师要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逐步划分,以便良好的控制教学过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学生可能会产生怀疑,设计适当的估算方法和情景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准确地使用语言将教学内容生动地表达处理,甚至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教的概念模型一般都是全面的,但是学生们并不熟悉。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先将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解释,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教的优势,就在于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保能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缺乏经验的新教师,不知道学生的疑问在哪,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有疑问,这样就失去了针对性。初中学生还在智力发展阶段,他们对数学缺乏抽象概念和结构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使用数学教具,以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问题。教师教授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活动少,但是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可以使用讲授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2、师生谈话模式
教师和学生谈话模式是指不是直接从教材上照搬知识,而是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师生谈话模式比较适合班主任发现问题,对学生向着预定目标进行诱导。例如,要定义一个概念,制定一个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此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将问题变成师生之间讨论的话题,教师成为谈话的组织者,学生则是谈话的讨论者。一般谈话的模式就是,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是一个多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了解明白问题的含义;其次,教师要平衡一个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研究,教师起到启发学生、扩宽学生思路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对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表达,无论对错,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让学生在谈话中学会数学知识。
3、学生独立探究模式
学生探究模式是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进行探索,最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不排除教师或其他学生偶尔的意见。通过阅读和调查,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实验、做练习的方式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在我国主要用于学生自己读课本,在自己的脑海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最后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必要的最后的总结和抽象的概括。在这种教学模式目前也被我国多个数学教育学者所运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学生的自主研发模式,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向全班宣布,给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设立目标,让学生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全自由选择。教导所花费的时间的一个学生到一个最大的一个独立的查询来完成同样的任务。由学生自己主导的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所运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是相对性。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就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好利与弊之间的平衡。
二是针对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自然,教师一般会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针对各种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三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综合选择,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既要重视示范、引导和点拨,又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只有有助于发挥两方面作用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二、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一是坚持启发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需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是坚持培养三维目标。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实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学习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对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
三、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些教学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可以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传递语文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本堂课的语文知识,包括课堂导入、课程引导、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讲授法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语文课,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而不敢开口讲,该讲则讲,而且还要讲透彻讲到位。
2.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是指教师把文章中的内容从字、词、句、段、篇章全部连贯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进行概括,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串讲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法中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三)常见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者疑问,在小组内或者班内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讲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妥善实施,都会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森梅.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25-126.
[2]苏敏.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76.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媒体不断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如今这些设备已经普遍地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特点进行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
1.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更符合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灌输,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对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存。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当积极找出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自己登录网站进行查询,这样能够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则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动机。
2.网络环境下增强了情境学习的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对新鲜事物也抱有极大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新课标下设置的课本内容也与日常生活有很大联系。这就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能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到这个五彩斑斓的真实世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对学生学习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引导,并使其学会在新的情景之下还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同时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对知识进行侧重性地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挥,同时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多层次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分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知识宝库,这些信息与人们的思维模式相一致的超文本结构模式组织到一起。网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管理有效的资源和内容。比如说,普通话语音是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利用网络上的一些软件我们就可以检测自己发音的错误和准确发音的方式,这就为准确地说普通话提供了教学工具;汉语课程作为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它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辈子的学习。此外,教师对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或者说是教学行为也是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强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研究、正确理解和有效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能力。《皇帝的新装》一课就是采用“网络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介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和研究来综合感受故事的内在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收集能力。学生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在语文的水平上有所不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指导他们针对性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文资料库。例如,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编制一个小组建立自己的作文资料库,组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粘进来,老师对内容进行检查,然后大家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对语文学习中薄弱环节的学习。这种能够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合作交流精神,也是锻炼学生有效学习的新理念。
2.开展主题式的教与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课程内容设立为包括生活、社会、自然等不同方面的专题,将教育和学习设定不同主题。例如,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课,主题可以由教师、学生自己或者教师依据课本定;题的方面可以是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或者科学自然方面等;题的目标可以是专门陶冶情操的,也可以是写作手法学习的;文本的来源可以是课本,教师选择或是学生共享都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能够显著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情感、思想、知识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之中,这也是西方美学中的主动介入心理过程,还容易使学生把握文本主题。同时对学生建立自主阅读和信息筛选习惯有积极意义。
3.科学处理好课本和网络资源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见,课本并不是学生应当学习的所有,也不是学习的唯一资源。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要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还要跳出来。现在的网络环境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收集网络资源时一定要保证学生远离消极的、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相对于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和便捷。但是网络教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尤其受众的主体是青春期的学生,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老师要更好地引导好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帮助他们处理好网络和课本的关系。
1.1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年经常关心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情况,常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感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阔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初中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他们对体育课和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及选择,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经、体操等;女生则更爱好动作强度不太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基于兴趣爱好一致的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来”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对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着少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对不同项目的选择。
1.2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初中生的情感丰富,易于冲动,情感表现强烈而鲜明,在体育活动与竞赛中尤为突出。他们为比赛的顺利而感到兴奋、满足,为集体和个人取得好成绩而狂喜、信心十足;为比赛的挫折或失败而急躁、烦恼或泄气、绝望;因裁判的不公正而争吵、动怒等。正由于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少年的情感表现得强烈和鲜明,也就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的情感逐渐趋向稳定、深刻,不再像小学那样肤浅,易于动摇。
在少年情感发展中,开始出现对异性互感兴趣的现象,有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但这种情感在少年身上却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矛盾形式,外表上表现出对异性的“轻视”“疏远”甚至“挑衅”,如不愿男女同桌,站队时故意离得很远,有意和异性争运动器材或场地,故意不理睬或挑剔对方等。对此,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长,加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可能性,初中生的意志有了明显的发展,具有小大人的特点。他们敬佩和喜欢模仿意志坚强的人物,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有时表现得十分惊人。他们敢于做较难而惊险的动作,尤其在有观众时更是如此;勇于承担较大的运动量,但常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加强保护和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1.3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
初中生一方面由于生理发展和性的成熟,另一方面由于和成人关系的改变(如成人对他们的平等态度和信任等),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成熟感”是少年个性结构中新的中心因素。它表明少年在社会关系方面新的立场;决定少年的巨大社会积极性及其内容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新的意图、体验和激情等。与“成熟感”紧密相联系的心理特点是少年的自尊心,初中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个性尊严、独立和平等等;要求信任和友谊,要求和成人建立新型的同志、朋友式的关系。如果教师还把他们当成小孩而处处加以监护,不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见,他们就会抱怨甚至反抗。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他们不再无条件信任和服从教师,要求独立活动,甚至喜欢另搞一套,但往往又不能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显得很稚气。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强勇敢,男孩好逞能和冒险;有时把不经思考当作果断,把蛮干胡闹当作勇敢,把执拗当作坚定等。少年心理特点的幼稚性表明,他们虽然力图摆脱成人的监督,客观上是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关心的。教师能按同志、朋友的方式,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把少年当作自己的助手,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又能机智地指导和帮助他们,使其维护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少年就会把教师看作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从而顺利地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通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或人际关系。
2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保护初中生喜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针对少年学习动机、兴趣和认识发展的特点,加强引导,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适宜的动机水平,克服错误动机。要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方式,不断巩固、加深他们学习、锻炼的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少年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以发展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创造精神。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全面发展他们的柔韧、速度、灵敏素质,以及协调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当发展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对话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到底何谓语文对话教学?如何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本文尝试根据对话教学的原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阐述了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策略、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旨在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的现状,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1 和谐性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和谐旨在使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孔子的“致中和”、道家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合和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滋润在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里,也自然滋润着我们的母语教育。和谐追求的是全面发展,“和乐如一”、“和之至也”、“使万民协和乐如一家人”是和谐的顶点。对话教学的和谐性是指对话的各要素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和谐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课堂,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美、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共享美、教学过程流畅美、教学内容丰富有效美。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座位、环境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条件适宜,就能各自将潜能释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语文对话教学追求诗意的栖居,首先要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相互接纳,相互帮助。对话的对象要以诚相待,每一位对话者要有博爱之心。师爱荡漾,民主人道,公平正义,保证每一位对话成员的对话权利,维护对话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秩序的对话行为规范。
2 发展性
正如彼得对吉所说“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对话教学是立足于充分尊重人性、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对话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结果的格局,非常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照,讲求在学习中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学习也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对话教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教学方式。对话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最终产品是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第一要务。对话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它却能使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相激励批判,使每一个人不断自省,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动力,不断使自己“成人”。
3 多维性
要落实好新课标,对教学来讲是一种机遇和挑战,教师不仅要熟悉并理解新课标中四个目标要求,更要懂得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和教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高.
一、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相比,新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和全面,更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具体变化有以下特点:
1. 全面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使用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 将实验版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课标核心是“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基本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实效性、普遍性和发展性. 课标改变学科本位和教学本位的观念,重视数学课程在实效、应用、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2. 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将以往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新课标的一条“教学活动”. 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所以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 这就更加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摒弃旧思维定式及做法,转变教学角色,尊重学生,和学生共同去学习、探索,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水平
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现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倡导了一种回归现实的教育,让数学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来自身边的事和物,体会到学习好数学的现实用处. 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真正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的彩图,有关于现实生活的,有关于历史人文自然元素的,有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些都带给学生视觉上和现实中无穷的遐想. 例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就通过世界著名建筑――意大利比萨斜塔去作为引入;较多的例习题是通过实物图作为题型的原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就是来自于学生常参与的篮球比赛而引申出来的. 还有:流感传染;扳手旋转;跑道设计;中奖概率;产值高低;调查统计谈节水;最省材料的环保设计方案……
4. 加大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就数学本身而言,所学内容有时会使人产生枯燥乏味感,长期学习较易使初中学生产生厌倦感,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对数学慢慢失去兴趣. 而教学中如果借助多媒体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换成具体的视听设计,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24.2.3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中,传统教学只是静态地画出五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要比较每种关系中d与R和r之间关系,学生就会感觉难理解. 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及Flash进行设计,就可轻松画出每种圆与圆的位置,可动态显示两圆位置的所有关系情况及d与R和r之间长短数量关系,并配以色彩及声音效果,在演示过程中,着重闪烁其中的关键点,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变化过程. 把以前学习的难点变成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
5. 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以往评价方式多数以书面考试作为唯一模式评价学生. 按新课标评价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这样可以从全方位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评价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的过程评价.
二、新课标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其理念,着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
1. 注重四个目标相互统一是关键
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发展眼光看,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具有健康心理、创新能力和活学活用数学能力的学生. 当今社会发展已摒弃以往这种“高分低能的产品”.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四个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运用. 在备、讲、批、辅、考几个环节中把握课标要求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体验、探索”等尺度,就会降低教学的随意化和低效化.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学会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洛克说过:“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教与学,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求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益. 根据新版数学教科书特点可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可要求学生制定好一期、一章、甚至一节的学习安排计划,包括时间、内容、目标等. 其次是预习,现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很适合学生作自我课前预习. 学生可先通览即将学习的内容,了解其主要讲哪些内容,要求掌握哪些要点,有哪些关键字词和未理解的地方.
课中:强调学生跟思路、专心听、认真记、勤思考、抓重点难点疑点,对预习、听课或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质疑,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课后:知识的巩固是靠有效的作业和练习. 要求学生从平时做起,充分认识到做作业练习是课堂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用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技巧及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过程,要形成独立按质按量完成的习惯. 对有疑问的问题要有钉子的钻研精神、足够的学习信心和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经常强调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复习、反思;做题过程中要形成认真审题、严密准确演算和推理.
3. 注重正确处理好教与学间的关系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师生应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以实现数学教学的四个基本目标要求. 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制定、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有效组织等都应突出“导”的核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我们倡导新的探究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认真审题、推理论证、准确解答. 这样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4.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何让“枯燥”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这就要改革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例如悬念式、矛盾式、故事式、疑问式和巧用多媒体等. 善于启发或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一个疑问情境:如何去测量一幢不能到达底部的高楼的高度.以此作为本节课的引入. 当时学生根据个人见解讲出很多种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由于这个来自生活,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5. 构建平等、朋友式师生关系
现在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在个人性格、心理承受力、相互协作等各方面难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所以应构建起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的模式.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情感上的朋友关系,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一起在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初小学生一般属于11—15岁这个年龄阶段,此阶段称为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一高峰阶段,是生理上蓬勃成长、急骤变化时期。这个时期男生以12—13岁为中心,女生以11—12岁为中心,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得到迅速发展。此时期初中生的性成熟已经上升,并由此引起了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改变过程。
1.身体形态方面
初中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音音、骨盆都在迅速增长:人的下肢的生长规律是开始增长慢,后来增长快;进入青春期后,下肢的长势达到最快阶段,这就成为决定高矮的关键时期,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长,肌肉被拉长,所以在13—14岁时,常常出现高个子长腿性的学生,由上下肢增长加快,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这对扩展活动范围,增强活动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少年多喜欢跑跳和踢的运动。在ll—16岁时期内,脊柱的增长速度较慢,在14岁左右,脊柱之间还充满着软骨,容易因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或身体长期的一侧处十紧张状态,或身体负重过人等造成弯曲变形。根据研究证明,人在11—15岁之间其正确的身体姿势容易受到破坏,初中学生由于身体突出长高,显得长手长脚,机能的发育,肌肉的增长,往往超过运动调节机能的发展;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能立即适应身体迅速的生长,所以致使机体内部或肌体与环境之间暂时失去丁平衡,给人以动作小灵活、不协调或笨拙的感觉。
2.身体机能方面
初小学生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自、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但由于血管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心肺机能提高的需要,所以往往发生机能,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头痛、容易疲劳等。初中学生的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还处纵向生长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加肌肉收缩力也不如成年,肌肉的申展性和弹性刚也比成年人差,肌肉工作耐久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
3.性征方面
性成熟的开始,是少年期生理变化的突出特征,性的成熟引起了身体外部一些生理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喉头突起,声音变粗。开始长胡须等;女孩子乳腺发育,隆起,骨盆增大等。生理上的变化,影响着心里上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成熟感”的产生和性意识的觉醒。
二、初中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1.间接动机日益发展
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初中生逐渐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少年的学习动机还不能够稳定,易于动摇,因而在学习与锻炼中常出现起伏现象。
2.兴趣广泛,不断分化
初中生由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仅关心课内的学习和锻炼,而且还关心课外活动和班级、校际间的各种比赛;许多少午还十分关心国际、国内重人比赛情况,常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感到振奋和鼓舞;有的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只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少年对体育的兴趣不仅具有广泛性,而而且有一定的深刻性。初中学生的兴趣不断分化,比小学生更具有选择性,他们对上体育课相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兴趣和选择态度,受性别、个性、原有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活动的传统,教师的专长与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女生则爱好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球类、跳绳、某些田径项目等。绝大多数少年都喜欢集体活动项目,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基于兴趣爱好和友谊,常要求按兴趣爱好和“合得拢”进行活动;多数少年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学校体育活功的传统村少年具有权大的吸引力;而体育数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相对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3.感加、记忆过程的智化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感知、记忆过程的智力化,是少年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是指少年在观察教师示范。听教师讲解和记忆动作顺序、特点与要领时、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只是简单地“看”、“听”、“、记”。而是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思考;不仅知道应怎样完成动作。而且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完成动作,即把感知和记忆过程提高到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少年能独立地、批判地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使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这是他们能顺利掌握动作概念、形成和灵活运用战术思维的基础。
4.情感丰富、强烈而鲜明,意志有明显发展
一、《牛津初中英语》的特点
笔者曾经使用过若干个版本的英语教科书,但是《牛津初中英语》让笔者眼前一亮。这套教材无论是从教法理念、授课结构还是在授课模式、课文页面布置上都有独到之处。
首先,英语课文的理念新。《牛津初中英语》严格遵守了国家下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于语法点的安排以及对于英美文化常识的巧妙安排,以及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技巧和英式情感策略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扩大知识面、获得知识。
其次,摆脱了以往课本“冷冰冰”“死记硬背”的态度,在内容设置和安排上更加富有人情味,同时由于课本所设置场景紧密贴合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以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其强烈的代入感。课文内容所讨论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场景:买东西、美容时尚、合理饮食、各种大型比赛(如世界杯),以及课本中出现的两条可爱小狗Hobo和Eddie的各种日常情境。
第三,课本中的英文文体采用了各种形式,方便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短对话、长对话、纸张的信件以及格式、E-mail及其格式、人物专访、诗歌……这些内容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技能,使学生获得许多文体常识。
第四是全书采用崭新的“用英语讲解英语语法”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属于一个新生事物,除了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以外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特点,直接使《牛津初中英语》从众多英语教材中脱颖而出,在这个自主选择教材的时代被众多地区的老师选用。从这些新颖的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
二、《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策略
1、放弃“唯课本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放弃应试英语的陋习,由“分数至上”转变成为“素质至上”。根据新课标的建议,教师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自主地灵活安排,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地重排、调整,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语言教学的规律,重视听说其次才是读写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在授课时过于注重能够迅速提高分数的单词、语法、阅读以及写作,但是却忽略了英语中最重要的环节:听力和口语。根据语言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对于语言的接受以及学习首先就是输入,即通过看、听进行对于信息的获知,并通过输出,即说、写对于一直信息进行反复强化并形成记忆烙印,这样才能对所知信息进行反复的强化,从而根据艾宾浩斯记忆理论,使语言知识点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就是说,在学习新单元的时候,老师采用传统的“单词讲解-课本朗读-长课文分析-语法点详解-测试”的教学模式,对于单元分配比较简单的教材,比如冀教版等可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针对的是对听说能力训练进行强化的《牛津初中英语》,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得教材的效果大打折扣。
3、仅仅是单纯为了讲课文而讲课文,忽略了教材本身的背景文化知识与授课时的背景环境的统一
教材的课文单元设置是遵循客观事实、大体符合授课环境的。例如,当课文讲到中秋节的时候,课程进度差不多也就安排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当讲“Happy New Year”的时候,元旦基本也就到了。但是教师往往对这些联系表现出一种漠然的态度,对于其中的进度视而不见,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以及授课效果的不佳。只有用课文结合当前的实际背景,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笔者在七年级上学期讲授第三单元“Let’s Celebrate”的时候,在第一个班级发现效果不佳,原因是万圣节作为一个对于中国来说比较冷门的节日,学生对其并不了解,因此上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于是笔者把对应的词汇表里关于节日的通用词汇单独提炼出来进行讲解,然后引出我国独有的一些节日——中秋节、春节、妇女节、儿童节等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讲授。由于内容比较熟悉,学生的积极性就被逐渐调动了起来。这时,笔者趁热打铁,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的鬼节引起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课文:万圣节。由于有了前期的普通节日预热以及刚才中元节的同类比较,学生很容易接受了万圣节的概念。这时候,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南瓜头、骷髅帽、“treat or trick”的传统……在概念的预热以及万圣节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单元的各类词汇以及万圣节的背景资料,同时还扩展了很多其他词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保证了知识面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