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无形资产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0 16:27: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无形资产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无形资产分析

篇(1)

一、引言

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资产要素,而且是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决定意义的资产要素。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凡伯伦把无形资产视为业“合成资源的核心”,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和质量所决定的。战略学派知名学者――波特甚至将无形资产称为“高等生产要素”和“特殊生产要素”,认为相比属于“通常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对企业竞争更具决定意义。薛云奎、王志台(2001)对我国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公司(1995-1999年度)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后指出:我国的上市公司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详细信息。葛家澎、杜兴强(2004)针对当前财务会计的诸多缺陷,对未来财务会计的趋势做了一些预测,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针对无形资产会计的改进。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李寿喜、李若山、洪剑峭(2005),邵红霞、方军雄(2006)等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以及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刘义鹃、潘一相(2010)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家外国公司2004年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无形资产信息的充分披露问题,提出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

上述文献没有系统的研究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及后果。既然无形资产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无形资产信息是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共同关注的核心信息,那么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为什么不能系统地反映和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呢?无形资产披露不足会产生什么社会后果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 一 )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且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本来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低,而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却占了将近一半,而在国外上市公司中占较大比重的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在我国上市公司报表中很少。赵敏(2009)以沪市制造业下的4个子行业:医药业(33家);电子业(14家);金属、非金属业(36家);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42家)共125家上市公司的资料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的行业特征。研究结论是:从无形资产内部结构比例看,这4个行业的共同之处是土地使用权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除了电子行业2006年、2007年土地使用权的比重分别为34.81%、47.27%,其他3个行业的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的比重均在75%以上。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总额中占了极大的比例,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以2007年为例,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司数均在90%以上,绝对领先于其他一些无形资产项目,其中医药业33家公司中有32家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占了96.97%;电子业14家公司中所有公司均拥有土地使用权;金属、非金属业36家公司中有34家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占了94.44%;石油、化学等行业42家公司中有38家公司拥有土地使用权,占了90.48%。其他相关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从本质上看,土地使用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形资产,而通过圈地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更不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渠道。而我国披露的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占了大部分,本文认为,考虑到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单独立项进行核算较为妥当。

( 二 )表外披露过少,存在利用无形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情况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简要说明了无形资产的所含项目、计价、摊销的方法及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部分公司说明了无形资产各组成部分摊销的年限,有些公司在年报中未计提提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只用了“期末,未发现无形资产有减值情形,故未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语带过。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导致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许多公司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对重大无形资产或其变更也不加以说明。无形资产的转出可能是因为合并范围的变更引起,也可能是因为处置无形资产引起,对大金额的无形资产价值变更不加以说明,很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与此相关的决策。如某ST公司在对其置换取得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如是说明:“公司本年对所持在的专有技术使用权己按账面余额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对该“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过程却未做任何说明,也没说明这种差额具体形成的原因。这种披露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性意义,还可能被公司当作进行盈余操纵的手段。所以,无形资产披露最主要的突出表现就是披露不足,很多上市公司没有披露或披露的无形资产极少,这与无形资产信息的重要性及战略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三、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一)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1)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表面原因。一是无形资产的知识本质等特征导致其难以用货币计量。无形资产的本质是知识,基本上都是在企业内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路径依赖性,特别是一些缄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因而无形资产具有组织依附性,无形资产价值创造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所依附的特定企业环境。无形资产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且其成本与价值非对称,价值具有易变性等,这些特征使其计量非常困难。目前众多的无形资产之所以没有在会计报告中进行确认和披露,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难以计量。因为人们看不到这些无形资产,不能直接计量无形资产,往往会采用间接地计量工具,通过衡量无形资产对其他可计量的变量的影响来衡量无形资产的作用和重要性。如众多学者从研发的投入与企业增长的关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映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二是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的缺陷。从形式上看,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主要是源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制约。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要求,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下,一个项目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才能进入会计系统,并在最终的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和报告(FASB,1985)。按照可定义性,一个项目只有当其(包括其所产生的未来收益)能够被企业完全拥有或控制时,才有可能作为资产确认入账,然而,无形资产一般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为无形资产的产权不是单一的,很多无形资产的最终产权都不能明确归属于企业,而是归属于企业家、经理和雇员等人力资本所有者本人或被多个产权主体所共同拥有。可计量性和可靠性也是制约无形资产确认入账的重要因素,按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要求,一个项目只有当其能够用货币可靠地计量时才有可能被确认入账,然而,无形资产一般却很难用货币可靠地计量,因为大部分无形资产是企业专属的默会性知识,既不存在有组织的、竞争性的市场,其所创造的未来收益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因此,无形资产信息很难纳入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进行充分的反映和披露。(2)无形资产披露不足的深层次原因。经济后果观认为会计准则会对不同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从而具有一定经济后果,导致会计政策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利益相关集团利益之争的结果。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变动也是由于其利益集团各自行为的结果。即无形资产信息舞台上主要参与者(管理层、审计人员和相关的财务分析师)复杂的动机及各自的利益驱动。一是管理层担心披露会削弱竞争优势和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公司的很多无形资产会涉及到公司的商业秘密,如对某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开发,企业大都是秘密进行的,如果将这些信息对外披露,将会使竞争者获悉,从而降低自身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向资本市场公开披露无形资产信息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会免费地获得这方面的信息,进而洞悉企业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泄露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Arya和Mittendorf(2005)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私有信息会让竞争对手获悉这些商业秘密,如果竞争对手了解这些信息并据此调整战略,将会消除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地位。因此,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管理层不会积极披露这部分无形资产。除此之外,管理者还担心会承担法律责任。因为会计法规定了公司应该披露真实的信息,否则相关责任人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由于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风险,其价值取决于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过早披露,可能会误导投资者,所以管理者不会轻易披露。二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师的利益驱动。审计师所关心的是其审计报告是否因未适当揭示风险而遭到投资者的法律诉讼。由于无形资产具有高风险性,尤其是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上市公司对其资本化并经营失败,很可能会导致不满股东的诉讼,从而也会增加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所以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数额越大,资产的整体风险越大,审计师可能遭到诉讼的风险也就加大,所以审计人员倾向于能降低审计风险的会计规则。对于无形资产的披露,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愿意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从而使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很多都未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财务分析师则主要利用自己的内部信息赚取收益,如果无形资产充分披露就失去了信息优势。财务分析师特别是与公司管理当局关系紧密的财务分析师,已经从公司经理人员那里获得了关于公司创新活动的足够的信息,所以,企业对外报告中是否充分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已无关紧要。如果这些信息在财务报表上公开披露反倒会影响信息优势。所以,并不是没有办法进行披露,只是参与并有权决定信息披露的利益相关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以无形资产难以计量为借口阻碍了无形资产信息的充分披露。

(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经济后果(1)误导投资者,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葛家澍(2004)认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导致的经济后果是“极度的信息不对称性的信息缺乏信号传递功能和缺乏透明度。……留给投资者一种浑浊、最小的、不充分的和缺乏透明度的信息”。这种“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缺乏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及企业价值的低估”。会计实务的此种现状严重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有关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和相应决策。由于企业的真实状况并未得到反映,会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危害资本市场公正。企业内部与外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内部人可以借此获得超额回报,而内部人的超额回报以其他投资者的相应损失为代价,这就使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步丧失,最终将导致大量资本逐步退出市场,造成市场萎缩。通过内部信息获取利润同样歪曲了一些管理人员的动机,他们可能会利用无形资产进行利润操纵,使他们做出对股东和社会并非最优的决策和行为。(3)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增加了企业价值的可变性,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报酬来进行补偿,从而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众多国外学者(Amihud and Mendelson,1986;Boone and Raman,2001;Shi,2003)的研究都表明,由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尤其是无形资产信息分布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需要用高额回报来补偿高交易成本。(4)妨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会加剧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整个社会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列弗等的研究表明,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增长的公司通常会被投资者系统地低估(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增长但收益增长率相对较低是新生的无形资产密集型企业的典型特征),然而,几年后这些企业一般都会产生高额回报。这种状况也说明由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果会导致能够产生高额回报的企业无法及时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四、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治理对策

(一)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透明度美国 SEC(IASC)“核心准则”声明中,提出“透明度”应作为“高质量”的属性之一。已有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大多支持“提高透明度是有利的”这一观点。Fama and Jensen(1983),Healy and Palepu(2001)的研究表明,企业借助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可以降低管理当局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轻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Fishman and Hagerty(1988)认为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可以增强股票价格的有效性,而股票价格的有效性可以引导公司的投资行为,提高管理者投资的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度,有利于降低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股票的交易,从而增加股票流动性,有利于降低股权资本成本。提高披露水平有利于外部投资者降低未来收益的预测风险,并且可以减少对内部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疑虑,投资者要求较低的风险回报,对股票出价更高,从而降低公司再融资成本(Handa and Linn,1993)。现有的实证结果,一般都支持股权资本成本与信息透明度负相关的理论推断。正如现有的文献所研究的,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会减少信息披露不足造成的危害,给企业带来好处,表现为公司声誉的增加、股票流动性的提高、机构投资者关注的上升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建立多层次的无形资产披露体系 美国的Paul B・W・Mille在《高质量财务报告》中指出:产生QFR(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径在于提供大量的补充披露信息,以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确认的和未确认的无形资产。同时应该使用这些补充披露来描述所有无形资产的来源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价值。当衡量无形资产时应该描述可能的价值分布。所以,无形资产的披露可以采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增强表外披露。(1)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相结合,鼓励自愿性披露。由于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能降低风险和资本成本,那些通过提高透明度能够提升公司价值的公司,应该更有动力去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张宗新等(2005)的研究认为,好的资产拥有者为了使自己的资产区别于劣质资产,利用信号传递原则,就会采取积极性的信息披露策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业绩好的信号。因此,政府和会计准则委员会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披露。由于强制披露,管理层可能会担心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要使无形资产信息充分披露,应构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无形资产信息报告体制。虽然是企业自愿披露,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捏造披露信息,披露的数据和资料应该真实可靠,要说明来源和根据和分析的方法。(2)定性和定量披露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无形资产的知识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人们在反映和报告无形资产信息时,更多地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潜能和战略实施能力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很难用单一的计量尺度――货币进行计量的,所以必须结合无形资产所依存企业的特殊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国际上无形资产披露的做法,进行综合反映和报告。一是完善财务报告的披露。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可以借鉴固定资产的披露方式,应该揭示无形资产原值、累计摊销价值和无形资产净值,即表上的“无形资产”项目以账户上的原始价值填列,“累计摊销”单设一项,作为“无形资产”项目的减项,两者之间的差额列在下边,作为“无形资产净值”。在利润表中对于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和对外投资收益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项目下设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明细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应将投资增加的无形资产价值和处置无形资产收回现金的价值单独列示,以披露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减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其次,在附注中应进行详细披露。具体包括:详细说明各无形资产的项目及其计价依据;适当披露每一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摊销方法、摊销金额和摊余价值;分别列明本期转让的无形资产账面金额及其转让收入和本期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账面金额及其增值或减值额;报告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安排和合作协议的重要条款,以及发生的费用和补偿性收益情况。最后,财务状况说明书披露。在企业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主要是增加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反映无形资产变动的指标包括期末、期初无形资产总额比较指标,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指标。二是建立无形资产计分表。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无形性、不稳定性、难以计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很难用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应建立无形资产补充报告单独地予以披露,这主要采用非货币计量的方式。目前常见的无形资产报告模型有:斯堪的亚知识资本浏览器、平衡记分卡、无形资产监控器、价值链记分板、价值创造指数等。这些无形资产计量报告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了细致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设计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各类渠道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处理,为无形资产报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我们可以立足中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已有的无形资产报告模型成果,来建立我们自己的无形资产计分表。这将是一个热门课题,现阶段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无形资产的计量和披露问题仍需要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篇(2)

纵观无形资产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迄今为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正在替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要素,这一事实已经无需争论。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信息披露,重点关注的是无形资产的数量,而对无形资产质量的研究却很少见。

一、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资产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资产质量与信贷风险、规模经济;企业资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等之间关系的研究。Harris和Raviv(1990)应用债务缓和模型(简称HR模型)研究了公司质量决定其资本结构,并最终影响企业价值。BernstEin(1996)对银行资产质量与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贷款质量对银行成本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资产质量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资产质量理论方面国内学者对资产质量的概念和特征作了一定的分析。如干胜道、王生兵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的综合体现。张新民认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满足企业对其预期期望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单独增值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等方面。同时指出,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要强调资产的相对有用性。企业所处时期不同、环境不同,资产的质量就不同。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K值(k=|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检验和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或企业价值同资产质量的关系方面(宋献中、高志文,2001;李嘉明、李松敏,2005等)。

可见,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开始研究资产质量问题,但专门针对无形资产的质量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在借鉴前人无形资产研究以及资产质量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企业无形资产质量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二、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种类

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巴鲁·列弗教授(2003)的观点,他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对未来收益没有实物形态或非财务性的要求权,比如:专利、商标或一种特殊的可以节约成本的组织机构(互联网基础上的供应链),并指出,“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这几个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一般,会计学的文献中使用无形资产的概念,经济学家使用知识资本的概念,管理学和法律学书中使用智力资本的概念。尽管在不同领域中对无形资产的称呼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概念所指的本质涵义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收益的非实物形态的要求权。巴鲁·列弗教授定义的无形资产可谓是广义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确实存在的无形资产,但由于会计确认及计量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广义无形资产中的很多无形资产种类没有纳入会计核算系统。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都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讨论,都强调了可辨认性和可控制性这两个约束条件,也就是将所有不可辨认、不可控制的无形资产都排除在外了。显然广义上的无形资产比会计中的无形资产的概念外延大得多。笔者先把研究范围集中在会计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的质量评价,或称狭义无形资产。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三、无形资产的基本质量特征

无形资产的质量特征既具有资产质量特征的某些共性,也有其特有的质量特征。

(一)无形资产首要质量特征——存在性

由于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这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是否存在是决定其资产质量的首要特征,如果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是客观存在的也就应该有价值。我们在关注无形资产的存在性质量特征时主要考察会计报表上列示的无形资产价值是否真实、是否充分,有无账外无形资产的可能性。

影响无形资产真实性的主要是虚构无形资产。虚构无形资产从何而来?无形资产的三种来源以及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和公开市场价格的特性,都为虚构无形资产大开方便之门。股东投入时虚构资产。很多企业的实收资本构成中,存在比例很高的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出于增加出资额的目的,部分股东投入时通过高估无形资产,甚至将根本不存在的或与公司经营无关的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导致股东投入时就产生无形资产的出资不实。1.外购时虚构资产。通过外购来虚构无形资产,往往是出于利润舞弊的原因,将虚构的利润固化在无形资产,比其他有形资产更具有隐蔽性。比如,将费用支出包装成购买无形资产,将虚构的收入转移至购买的无形资产等。2.内部开发支出虚构资产。新准则允许将公司内部开发支出资本化,为部分企业“制造”业绩大开方便之门。部分企业虚构开发项目,有意混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任意放大资本化的支出范围,通过资本化来虚构无形资产,可以轻松达到提升当期利润的目的。

无形资产的存在性特征首先要求报表上揭示的无形资产是客观真实的,不是虚构的。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无形资产价值披露的充分性。按照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我们在报表上看到的“无形资产”和“研发支出”披露的应该是由股东投入、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以及已经成功的开发支出。与自创无形资产关系密切的研究支出和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全部计入了期间费用。这样的会计处理很可能会导致账外无形资产的形成,因为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并不能影响自创无形资产的成功与否。长期以来,重视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就存在多项已开发成功的自创无形资产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的问题。因此对无形资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当考虑账内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充分性以及账外无形资产存在的可能性。

(二)无形资产根本质量特征——收益性

无形资产收益性强调资产在持有和使用过程中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根据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的定义可知,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本质目的就是要获得经济利益的流入,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入既可以表现为企业利润的增加,也可以表现为现金流量的增加。资产的收益能力越强,资产质量就越高。优质的资产是良好收益的必要条件,而良好收益是高质量资产的外在表现。因此收益性是资产质量特征的共性表现,也是无形资产的根本质量特征。资产的收益性不仅包括资产的收益能力,还包括资产的收益方式。资产的收益能力可以用统一的货币形式计量,但每种资产获取收益的方式可以互不相同。无形资产的收益实现方式和有形资产不同。对于一项专有技术企业可以利用它的先进性和有用性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但必须和企业的有形资产一起来创造价值,也就是说无形资产本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必须依附于直接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其内在的价值。无形资产在企业整体资产的运用中起到胶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它和其他资产组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三)无形资产不可忽视的质量特征——风险性

无形资产的风险性就是指它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收益是伴随而生的,在考察资产收益性的同时还要考察其风险性。虽然有形资产在创造价值期间也可能有不确定性,但是这种变化的发生频率、变化幅度和把握的难易程度都与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有非常大的差异。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相比,风险性更大。在评价其质量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质量特征。对于无形资产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预测难度大,受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无形资产与其相配套的资产有一定的要求,加上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中,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无形资产所面临的环境更是错综复杂、变化万千。所以对无形资产不确定性预测水平的要求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无形资产未来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无形资产的质量,使得收益的实现带有极大风险。因此,在评价无形资产质量时,要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

四、评价无形资产质量的三个维度及方法

(一)单项或分类无形资产质量评价

为什么要对单项无形资产或每一类的无形资产单独进行质量评价呢?笔者认为基于上述无形资产的基本质量特征,即便是会计意义上的几种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在存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这三方面的表现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如内部研发的非专利技术很容易被虚构或披露不充分。有实证研究表明(郭敏,2008),在会计上已确认无形资产的几种无形资产中,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等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表现出正的影响,而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使用权类无形资产表现出负的影响。这一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收益性是有差异的。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风险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有的是因为市场竞争、新技术的发展更新产生的风险,有的是因为替代品的出现产生的风险,还有的是因为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宏观政策的变动产生的风险。因此在评价企业无形资产质量时首先要注意单项资产或者分类资产在上述三个基本质量特征中表现出来的差异,逐项、逐类进行评价。

在进行单项或分类无形资产质量评价时可以采用会计上的计量方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考察它的存在性。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考察每一类无形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核心利润的价值相关性。用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来评估每一类无形资产的风险大小。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二)无形资产整体质量评价

在实践中经常会看到,两家企业有形资产的规模相差无几,但创造出的价值增值却差别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利润,当然这里面可能会包括还没有被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有必要关注企业无形资产整体对企业的价值贡献,来评价无形资产整体的质量。

采用CIV(Calculated Intangible Value)法来对无形资产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该方法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州的NCI研究所提出的一种计量企业无形资产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运用其有形资产获取超额收益的来源,可以通过对企业超额收益的资本化来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该方法以企业所在行业的有形资产收益率为基础,将企业收益中超出行业平均有形资产收益的那部分视为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润。该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企业过去三年平均税前收益。

第二步:计算企业连续三年年末有形资产平均值。

第三步:用企业平均税前收益除以平均有形资产得到有形资产回报率(ROA)。

第四步:计算同时期同行业的平均ROA。

第五步:用行业平均ROA乘以企业平均有形资产,再从税前收益中减去该乘积,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资产比同行业其他企业多出来的超额回报值。

第六步:计算三年平均实际所得税率并乘以超额回报,再从超额回报原值中减去这一乘积得到税后超额回报值——即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价值。

第七步:计算第六步结果的净现值。即用其除以合适的贴现率,这样就得到了无形资产创造的超额价值,而这个价值从未出现在资产负债表里。

CIV法是一种测算企业运用其无形资产创造超额价值能力大小的方法,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评价无形资产整体质量的高低,创造超额价值越大的企业,其无形资产的整体质量较高。如果超额价值较小甚至是负数则其无形资产的质量较低。

(三)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资产组的质量评价

前面在论述无形资产的收益性质量特征时曾经指出无形资产必须和其他有形资产组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可以把企业的资产总体看成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合在一起的资产组,评价这一资产组质量的高低。

对于由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组成的企业资产组的质量评价,可以借用托宾Q值的大小来判断。托宾Q值的大小常被用来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以及成长性。托宾Q值越大,上市公司的业绩越好,成长潜力就越大。托宾Q值等于上市公司资本的市场价值与总资产重置成本之间的比值,资本的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市值和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债务资本市场价值不容易取得时也可以用账面价值取代。总资产的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即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当托宾Q值大于1时,说明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价值高于其重置成本,托宾Q值越大,说明其资产组的市场价值越高,资产组的质量也就越高。

五、结论与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共同决定着其创造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无形资产的存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既有资产质量特征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本文基于无形资产的基本质量特征,试从三个不同的维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无形资产的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尚未对广义无形资产范围内的无形资产种类进行全面研究,对无形资产的风险性评价有待进一步深入和量化。上述评价方法能否有效地评价无形资产的质量,还需要实证研究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干胜道,王生兵.试论企业资产质量优化与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2000(5).

[2] 张新民.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钱爱民,张新民.经营性资产:概念界定与质量评价[J].会计研究,2009(8).

篇(3)

一、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一)强化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理解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速复苏,但经济增长过快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直到如今,我国多半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概念微弱,甚至没有相关的了解,对于专利技术,商标权之类的无形资产不闻不问,既不体现应有的价值,也不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在这种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应用与开发已经成了无稽之谈。要知道,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时代,无形资产在当前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是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一个“杀手锏”。因此,企业必须对无形资产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充分理解与把握[1]。

(二)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指的是企业长期或某一段时间使用的没有物质实体的资产,包含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与配方、商誉以及专营权等,企业利用此类的无形资产来为自身赢取更多的信誉以及效益。无形资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它的存在与价值的体现方法只能用思想观念来感觉,而无法用感官感觉到,这是无形资产与其他类型资产的明显差距。其次,它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从无形资产的的各个体现方面上,例如数量、功能以及存在形式皆具有单一性,在市场上不会有与之相同的无形资产。同时,它的损耗形式也同样存在着单一性,单一的无形消耗。再次,无形资产有一种未知性,未来所能带回的经济效益难以评估,人们很难对此进行预计。同时,由于并没有物质实体,对它与其他资产所带来的效益难以进行区分,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没有任何方式进行预估的,更为先进的专利技术出现,市场的竞争,市场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各个阶段的消费心理都是影响无形资产有效使用期限的重要因素。

(三)保护现有的无形资产价值

在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充分理解之后,还应针对无形资产展开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真正发展时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想要在国际社会上站稳脚跟,保护无形资产的任务就显得极为重要,积极了解国内外相关局势,对自身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定期收集,以免错失良机使得无形资产贬值。再就是应针对无形资产做出有效的保护工作,以免被别有用心的违法分子侵袭、盗窃而受到损失。虽说是无实质化的资产,正常情况下其经济价值是较为稳定的,但这并不能肯定无形资产就不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贬值。例如:产品质量问题,售后维权问题,宣传力度问题,信誉度问题以及生产能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会引发无形资产发生贬值。因此,企业应及时的对无形产业所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确保无形资产不出现因人为因素而出现问题,切实有效的保障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一旦企业的无形资产发生了损坏、被窃取情况。应通过相关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最大程度上保护自身资产。一个合格的企业,应在守住自己的经济来源,更要对无形资产做到优化更新[2]。

二、对无形资产正确评估

计算无形资产是否有一定的精准性,计算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切实有效。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效果。但因为无形资产是无实质性的存在,含有未知性与单一性,这类因素会使在企业运作时,会使得无形资产的费用与摊销杂乱无章,经过会计理论界与会计执业界多年来对无形资?a的探讨更具有深度与意义。

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有着三种不同的观点,首先是通过无形资产的成本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次是通过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来判断多具有的价值。再次,通过无形资产产生的效益来进行预估评判。但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来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能用货币来直观的体现,而通过无形资产的效益来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不够客观。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通过无形资产成本来衡量无形资产价值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篇(4)

纵观无形资产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迄今为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正在替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要素,这一事实已经无需争论。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信息披露,重点关注的是无形资产的数量,而对无形资产质量的研究却很少见。

1. 无形资产会计的难点

1.1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难以确定

外购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以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和位置以前的所有支出来计价入账。但自创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却难以确定,主要原因是:第一,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可能跨越多个会计期间,使得这些支出难以追溯到某一具体项目中去;第二,无形资产自创的支出规模与无形资产自创的成功之间没有比例关系,并不是无形资产自创支出越多,形成无形资产就越多,这就使得自创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核算必须采用与常规资产所不同的方法。

1.2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难以确定

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其成本应在受益期内摊销。但与有形的固定资产不同的

是,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因受更多的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受益期不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就难以进行摊销。

1.3商誉难以脱离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

商誉指一家企业或由于它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它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为此可以认为,具有一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零,低于—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负值,高于一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正值。商誉是一种相对的获利能力形成的价值,它是由特定企业的综合优势决定的,因而不能离开该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

2. 无形资产会计的一般惯例

与上述三大难点相对应,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也有其特有的惯例。

2.1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转移的速度。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的,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如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参考历史经验,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等。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2.2商誉的会计处理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商誉是企业具有的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所形成的价值。

按照一般会计惯例,由于自创商誉难以计量,企业通常不确认自己的商誉,只确认购入的商誉,即只有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才有商誉问题。

当企业间发生并购时,被购买企业商誉的价值并不是根据定义中所强调的实质来确定的,而是根据购买企业的收购价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平市价之差来确定的。用公式表示:

商誉=收购方的收购价—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平市价:收购方购买股权百分比

可见,商誉的价值并不一定准确地反映了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它的确认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易的结果,受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

3. 无形资产的披露惯例对报表分析的影响

3.1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和商誉的信息含义

由上述无形资产处理惯例可知,与自创无形资产相关的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中的不确定部分已经作为发生会计期间的费用,并没有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只有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才可以资本化处理。因此,报表中的“无形资产”主要反映的是外购无形资产的价值,“开发支出”反映自行研发并接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而商誉则反映的是外购企业带来的商誉而非自创商誉。

3.2重视研发的企业可能存在账外无形资产

研究支出和一部分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并不意味着自创无形资产一定不能成功。有些已经研制成功的无形资产由于平日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难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而是“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成为表外资源。因此,历史较为悠久并重视研究和开发的企业,就有可能存在多项已经成功且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账外无形资产。在报表分析中应额外考虑。

4. 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要点

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为在特定企业内部的利用价值和在对外投资或转让中表现出的增值价值。分析时应关注以下主要方面。

4.1无形资产的盈利质量分析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增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是象征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相当部分的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的账面价值,而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见,分析无形资产的盈利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类别、性质等情况的说明。不同项目的无形资产的属性相差悬殊,其盈利性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的时间,其盈利性相对较为容易判断。而像专有技术等不受法律保护的项目,其盈利性就不容易确定,同时也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4.2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质量

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源,自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必须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其内在价值。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企业可利用品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见,无形资产在与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增值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的盈利性,进而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质量。

4.3无形资产的变现质量分析

无形资产在市场上通过转让而变现,是其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或垄断性很强的特殊资源,它的变现价值确认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变现性主要考虑:是否可以单独进行转让,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可以进行公平交易,无形资产减值难以变动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可以单独转让且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无形资产变现能力强。一般来说,能够顺利变现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等。按照现行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为此,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来判断各项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当然分析时还应注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任意转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篇(5)

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体描述

近年来,拥有无形资产公司的数量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由2007年的94.83%增长到2011年的96.20%,几乎达到了100%。无形资产总额的增长也十分迅猛,从2007年的3014亿增长到2011年的近10649亿。从无形资产平均值一项可以看出,单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额基本呈递增趋势,2011年较2007年增长了112%,说明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见表1)。

然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相当小,从2007年到2009年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均不足5%,而固定资产比重却高达约30%。美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平均达到20%左右,我国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不仅如此,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目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50-60%,且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资产结构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经济的特征。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仍占有较大份额,这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是相悖的。面对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激烈竞争,我国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低水平现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整体较低,集中分布在0-5%的区间,随着这一比重超过5%,相对应的公司数量急剧下降。当无形资产比重超过10%时,相对应的公司数量再次大幅下降。超过30%的公司数量仅为1%左右。第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在0-5%区间内的公司比重始终在70%附近徘徊,这说明低比重公司的数量并未下降,而比重超过5%的公司数量也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明显增长。

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板块分布特征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是其最为重要的资产。因此可以假定,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应该较其他公司更为突出。

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以来的几年间,无形资产总额增长迅速,2011年无形资产总量和单个公司的无形资产均值分别达到约142亿元、0.5亿元,增幅分别为3200%、323%。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增长了近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板2007-2011年之间,无形资产总额从96亿增长到近751亿,增幅为680%,平均值增幅为141%。

无形资产比重方面,第一,A股上市公司整体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基本在4.6%左右,创业板的这一比率由1.55%迅速增长至4.33%,中小企业板则始终维持在不到4%,均低于主板整体水平。第二,从趋势上看,除创业板表现出增势,A股整体以及中小企业板的无形资产比重并未显著增长。

表3数据表明,创业板在无形资产方面增势迅猛,表现出了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和潜力,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高”、“新”的特点。

三、不同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特征

按照惯例,拟上市公司都遵循着“大去沪、小去深”的规律,本部分针对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企业规模与无形资产是否存在联系。如表4所示:

无形资产规模方面,沪市A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及单个公司的平均值都在不断上升,除了2010年占总资产的比重略有下降,其余年份均有增长。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总量及其占总资产的比重无论是与沪市还是与全部A股的平均值相比较,都处在较低水平;同时,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呈现出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分析,以大型企业为主的沪市在无形资产规模及比重上都要强于深市。

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行业特征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本文选取了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信息技术业、医药和生物制造进行分析。

表5表明,所选取的4个行业中,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信息技术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值均低于全部A股(4.54%),而医药、生物制造的这一指标均值比其他行业突出,达到了6.58%。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和增长趋势上都难以体现“高”和“新”的特点。

五、研究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量和比重偏低,“科技立国”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拥有无形资产公司的数量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无形资产总额的增长也十分迅猛。上市公司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额基本呈递增趋势。然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相当小,从2007年到2009年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均不足5%,而固定资产比重却高达约30%。美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平均达到20%左右,我国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达到了1064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73%,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占总资产20%左右的比例相比,与党的十报告提出的“要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差距十分明显。

第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板块未表现出“高、新”的技术特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是其最为重要的资产。从板块分布特征来看,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无形资产的总量及比重均低于A股整体样本,并未表现出“高”、“新”的特点。从增幅上看,创业板增长迅速,而中小企业板近年来并未显现增长趋势。

股票交易市场方面,沪市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状况总体上好于深市,单个公司无形资产规模远远大于深市,无形资产比重也略高,且基本呈递增趋势。而集中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市却未表现出高比例的无形资产。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行业差距较为明显,信息技术业和电子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就行业方面而观,无形资产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医药、生物制造6.58%,信息技术业3.94%,机械、设备、仪表3.91%,电子业3.74%。其中,信息技术业和电子业这两个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过低。近年来,我国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确实正面临着制造能力上升,但技术能力提升缓慢的窘境。“无核心技术”已经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梅良勇:《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基于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61期。

[2]崔也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绩效问题研究(第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崔也光、赵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3期。

篇(6)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越来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无形资产在经济资源中的比重、作用将越来越提高到重要位置,无形资产产权市场必将成为国内重要的资本市场。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就我国无形资产的分析评价等问题发表浅见关键词:无形资产;比重;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F253

篇(7)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70-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方向发展。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资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我国现行无形资产确认及计量方面的缺陷

1.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例如中国联想集团,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高产值和利润与集团的自创商誉有很大关系。但由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2.评估管理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曾挂靠政府部门,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评估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后,主要的问题就集中在:一是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二是垄断严重。三是评估机构的自利行为的选择。无形资产评估市场大,利润高,诱惑力强,评估机构纷纷出动,极力把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权限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各自为政,加剧了评估市场的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及权威的管理部门,所作结论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失去其权威性。

3.会计核算未重视实质流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费用与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相比注册费、律师费,研究与开发费用都是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经济实质部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自创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应当以研究开发费用作为价值计量的主体,而不是仅仅依据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计量。然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量原则却恰恰相反,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忽略了研究费用,违背了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歪曲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4.评估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资产评估工作涉及到会计学、工程技术、市场学、等多门科学,知识含量高,要求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而对于无形资产评估人员素质要求则更高,而我国目前不少执业人员是从行政机关分流的离退休人员及聘用人员,未经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审查,结果导致评估中操作不规范,鉴定不科学,数据不准确,评估质量不高。

二、无形资产确认及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

1.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要仅局限于《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而要从实际出发,对自创的商标、品牌、质量认证体系、绿色食品标志、环境管理体系等新的无形资产均进行确认,以全面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2.改革评估管理模式

在无形资产评估发展早期,我们把它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无论是评估机构还是对评估人员及评估事务基本上都是采取行政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不利于无形资产评估的发展的。西方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对市场中介机构一般都采用行业管理模式。如美国资产评估基本上是行业自律性管理。目前,我国评估机构“脱钩改制”还未最终形成一些行业自律性组织,如“中国评估者协会”等虽已建立,但还未完全转到以行业自律管理为主的轨道上来。为促使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走向科学化,应在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分别成立由上而下的无形资产评估协会。

以企业研发能力为会计核算基础,借鉴自建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模式。

结合企业自建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模式,设立“在研项目”中间核算科目与“研究开发费用”费用核算科目。通过“在研项目”与“研究开发费用”科目,合理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反映企业高科技研发资金投入量和研发能力。企业进行专利、非专利技术或商标等某项无形资产的研发时,将研发过程中投入的相关资金全部计入“在研项目”科目借方核算。研发成功了,将申请无形资产产权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借方,作为入账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将“在研项目”借方发生额全部转入“无形资产”,作为入账价值。研发失败了,将“在研项目”发生额全部转入“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计量“在研项目”借方发生总额以及“研究开发费用”期末余额,能准确了解企业在高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量,掌握企业研究开发的成功率。最终,较为客观地计量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解决当前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

3.提高评估人员素质

我国目前无形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从总体上来说,素质与实际需要还不相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执业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依法评估;二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评估的技术和水平;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执业人员能够提高自我约束力,不出现越轨、失职行为。

三、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得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3.

篇(8)

一、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国际准则综述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研发费用占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作出合理的处理方式将对企业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不同国家采用的方法有不同之处,总体来看,有三种,一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二是将其全部资本化;三是部分作为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部分进行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但是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当前国际上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费用化的处理方式和满足国际会计准则中一定前提条件的资本化的处理方式是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很典型的例子。

但是以美国为主的处理方式也有例外的情况,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而国际上的会计准则则是对其开发费用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这个阶段发生的支出与费用应在发生的当期认为损益,而在开发阶段必须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二、新旧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

(一)旧准则有关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规定

按照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应当按照依法取得时所发生的注册费和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依法申请取得前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该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旧准则规定下,内部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人管理费用,会计处理相对简单。

(二)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对无形资产定义的规定可知,基本费用化的做法不能如实反映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价值,违背了资产计价原则。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把取得该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大量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进行计价,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人无形资产的价值,违背了关于资产计价《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使企业自行所开发的无形资产得计价不充分,不能反映出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所以此种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

2.没有遵循会计配比原则。因为企业将大部分费用均计入当期损益,仅仅只有少部分注册费、律师费对无形资产后期的分摊,这样就虚化了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那么将对信息使用者造成了误导。

3.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因为企业记录的信息应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依据,以此做到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则是将少部分计入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少企业资产价值,造成开发期利润减少和使用期利润虚高,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成营果、财务状况。

(三)新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有关规定

新准则的有关规定如下: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无形资产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能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新准则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为新准则将费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究阶段,一是开发阶段,其阶段的划分并不是很严格,如果人为的将某一时点作为划分的准,则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且判断资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于这五条判断条件只是有了标定性的规定,如何客观合理的证明,准则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解释,所以,这种划分和判断资本化的条件均带有人为的主观性。

2.增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如前所述,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则企业就可以依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对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做出对本企业有利的分界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其还会影响税收工作和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当企业操纵了利润也就会相应的对税收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则有可能形成创造性会计,同样地阶段划分不明确,使得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新旧准则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不同的准则在我国不同的阶段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逐步的变化,在传统的农业、工业的经济下,在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相比之下,以专利权和商标权代表的无形资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就很小了。

在这种情况下,在重要性和谨慎性的原则下,对企业所自创的无形资产不则予确认。这样对于企业中比例不大的资产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以及利润的影响比较小,然而随之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逐步全球化发展,那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其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强,对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计量方式也应该所改变。在自创的无形资产的创造研发过程看,大部分的费用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将其计入期间费用是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发起人所拥有的自己所创的无形资产。在账面上只能够反映注册费、律师费等为数不多的费用。账面价值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所以顺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符合会计原则以及和国际准则的统一,我国放弃了原先美国那种完全费用化的做法。改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研发费用的处理方法。旧准则规定遵循了会计稳健性的原则,新准则规定主要是遵循了重要性和配比性的原则,有利于企业研究成果产生效益导致增加的收入与研发费用正确配比。而且,新准则的规定还符合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原则、谨慎性和相关性原则。由于新准则是与国际准则较为接近的,这是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是符合了我国国情的,所以比较有利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事情的两面性也让我们看到其也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周卫强.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改进[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2010.

[2]王巧兰.试论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会计之友,2009年第10期下.

篇(9)

作者简介:张璇(1981―),女,湖北宜昌人,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前无形资产的计量方式及信息披露方式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这使得利益相关者不能很好的认清企业的真实价值,也不利于对企业未来能力的有效预测,从而弱化了企业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能力。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的状况,分析披露过程中的不足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其信息披露的意义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 自19世纪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本德提出无形资产的概念以来,国际社会在无形资产的经营、会计处理及价值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形资产问题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但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迄今未在其基本概念、存在形式等基本问题上完全达成共识。屠海群(2002)从知识资本的角度来认识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刘景录(2002)认为,知识资本和无形资产所反映的是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有贡献作用的同一种资源,即知识资源,而无形资产是对这种知识资源的小部分在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不充分反映。杜万新(2002)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认识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企业资产,使现金流入企业,其载体是物而不是人。它表现为人类智慧和知识产权等。马传兵(2003)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的实用价值是帮助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于玉林(2002)将其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可以辨认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的非货币性资源。

由于对无形资产认识的差异,导致会计核算对无形资产的处理尚未统一,这也使得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刘小清(2003)认为,我国会计因考虑谨慎性原则,即使是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的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构成比例的披露也不够充分。吕玉芹(2004)认为,无形资产的披露范围与其价值在企业中的地位不符,企业实际拥有的许多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如经营秘密、商号、地理标志、服务品牌等,都没有纳入会计确认的范围。对于研究与开发(R&D)费用、商誉等难以货币化的无形资产争议较大。买忆媛、聂鸣(2003)认为,研发费用作为反映上市公司全年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资源,很少有上市公司在其年报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R&D的具体信息,缺乏足够的关于R&D方面的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杜兴强(2004)认为,对于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传统做法是将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直接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而在无形资产譬如专利权研究完成之后,则只将少量的注册登记费和聘请律师费公证的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此则极大的扭曲了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意义尽管无形资产在基本涵义等方面还存在分歧,但大多数学者对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认识形成了一致。汤湘希(2003)认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是无形资产的质与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体现为创造和提升无形资产能力的大小,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以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现状及弊端

(一)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整一般认为,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商誉。有的学者将无形资产的构成归纳为:市场性资产、智力成果型资产、应用型资产、方法型资产、基础性资产、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等(秦江萍、段兴民,2003);有的学者将无形资产的内容归纳为:专利权、发现权、科技技术进步成果、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商标权、商号、地理标志、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人力资源等(于玉林,2002)。而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中规定的无形资产多达14项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达29项,美国会计准则将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已支付广告的未来利益(Future Advertising Benefits)等都列入无形资产的范畴。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披露下列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考虑到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无形资产准则还要求企业披露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仍是有形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范围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特许经营权等,由于范围过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表中无形资产价值偏低的现象。另外,基于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导致与用户决策相关度较高的现时及未来信息披露不足,无法较好的体现无形资产被转让、出售或用于对外投资时的潜力,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依据有限的信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较好判断,无法辨识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缺失在各种无形资产中,企业投入巨大研发费用而形成的自创无形资产,在会计报表中难以反映。研发费用是柄“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拥有高新技术,市场资产及巨大的人力资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给企业未来带来超额获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巨大的风险。由于缺乏关于R&D的有效信息,使企业无法将其真正的实力展示给投资者,投资者也无法对公司技术革新及产品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使企业和投资者双方难以形成双赢局面。更有甚者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及企业价值低估的情况发生。

三、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披露状况分析

本文选取了汽车行业中23家(除农用车生产企业)整车制造类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05年年度报告为数据来源,整理收集这23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数量、构成的披露状况。样本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见(表1)。从(表1)可

以看出,样本公司均披露了无形资产,但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低,平均为1.86%。近50%的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包括“东风汽车”、“上海汽车”等我国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35%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60%~70%)相比,有很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最大的“ST松辽”是亏损企业,其超过8000万的无形资产全部都是“土地使用权”,这不能反映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的论断。从无形资产项目构成上看(表2),虽然我国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和特许经营权等项。除一家公司没有披露具体构成外,其余22家中无形资产所列科目多达几十种,多数是以具体事件名称代替无形资产科目,如“公司动态网站”、“人才测评应用技术”等。这种随意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无形资产的类别确定和理解造成了困难,也表明我国无形资产管理的混乱。在具体构成上,这22家公司的无形资产项目按由大到小排序是:土地使用权(包括房屋使用权)、软件(包括系统)、专有技术、商标、其他、专利、许可费及商誉,其中土地使用权占有极大的比例。某种意义上土地使用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固定资产,具有固定资产的一般属性,而不是完全具有无形资产的特性。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边缘无形资产”,即具有无形资产的某些特性。但不能与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同等确认和计量。因此,土地使用权的大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形资产的真实度。近年来由于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购买了大量软件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生产,因而外购软件比例也比较大。

从1985年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我国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研发费用不断攀升,国产化率越来越高。但从(表2)看,不仅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等核心技术所占比例不大,并且已取得的技术中也以外购方式为主,自行研制开发少,这也对正是近年来对我国汽车行业缺乏自主品牌。缺少独立研发整车及发动机能力的印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改进的对策

篇(10)

关键词:

公允价值;无形资产;计量

一、公允价值

财政部于2014年1月26日2014年7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对公允价值做了新的表述:“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使用的限制等,这些特征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市场参与者在计量一项非金融资产时,通常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使用功能、结构、新旧程度、可使用状况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市场参与者考虑对资产出售或使用的限制时应分为两种情况:该限制是针对该项资产的,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定价时应当考虑这一因素,因为这一限制对拥有该项资产的企业均产生影响;该限制是针对目前持有该项资产的企业的,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不考虑这一限制。

市场参与者还应识别当前市场情况下是否是有序交易,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要假定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负债这一交易,以此来确定在计量日的价格。因此需要全面了解市场环境和有关事实,获取相关信息,并运用专业判断分析该交易是否是有序交易。对有序交易的识别的意义在于:存在活跃的市场时才能识别该项交易是否是有序交易,识别过程中可以获得部分市场信息以判断市场大小、交易频率、交易规则和习惯、价格波动幅度及交易场所等信息。市场参与者根据以上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再进行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的识别。对有序交易及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的识别,是为了在计量日确定出售的资产或转移的负债的交易量最大和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确定输入值,以此来避免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出现的交易价格和公允价值不相等的情况:关联方交易、被迫进行的交易、进行交易的市场不是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计量两者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不同。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根据合理信息基于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有序交易确定的价格,因此需要运用估值技术,因为活跃市场上交易众多,交易的条件、资产负债的情况各不相同,无法简单做到一一对应。估值技术通常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法,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的信息进行估值。收益法,将未来的金额转换成单一限制。成本法,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企业应当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会用到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十九条规定,应当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可观察输入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假设,即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状况、所在位置及相应的限制特征能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的交易。就是说,可以根据合理信息,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是交易可以用来估算计量日出售的资产或转移的负债价格。不可观察输入值,应根据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在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假设的最佳信息确定,此时往往某些信息无法从市场获得。

对非金融资产来说,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还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将该资产出售给能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二十九条)。能实现该非金融资产的价值最大化用途即为该项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例如,手机制造企业的外观设计专利是一项无形资产,用于手机制造企业产生的经济利益比用于非手机制造企业产生的经济利益要大,则用于手机制造企业为外观设计专利的最佳用途;同一个手机外观设计专利,如果用于知名手机制造企业,要比用于普通手机制造企业产生的经济利益大,那么以公允价值计量这项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时,应考虑在知名手机制造企业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二、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分析

1.无形资产初始成本的确认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某项技术或是某种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无形资产必须是能区别于其他资产的可单独辨认的,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初始成本的构成也不同。无形资产取得方式有以下几种:外购取得、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内部研究开发形成及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不同,其初始成本的计量属性也就不同。无形资产根据具有信服力的证据进行初始成本的确认,并且在特殊取得方式中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通过外购方式取得无形资产,大多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入,按照购买价款的现值计量;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取得成本,合同或协议约定不公允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进行计量;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按照被合并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按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其他方式以公允价值及其他相关税费确定初始成本。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形成过程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的,发生的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这样的处理并不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特别是在当代知识经济状况下,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无形资产为基础产生的经济利益可能远大于依靠以上方法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本身。而且,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企业将要付出巨大的财力、人力,能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却只有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及研究阶段的支出作为费用处理,会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再加上一些企业对研发过程中的会计记录不重视,或没合理清楚地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等其他原因而导致会计材料不完整,研发支出无法准确划分发生在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因而研发支出被全部费用化。不仅会导致无形资产价值被低估,还会影响企业当期利润。

2.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准则规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但应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需要在估计的使用寿命内使用合理方法进行摊销,并且至少每年年终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及累计摊销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没有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来核算,仅仅在初始计量时部分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看出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无形资产的应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参照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理。按照准则要求可以推断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要达到几个要求:(1)存在有序交易的市场;(2)能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对达到要求的无形资产,可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但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估值技术。对企业来说,每个会计期间对无形资产进行估值,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资产评估的非专业人士来说也有难度;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估值,又会增加当期损益。在评估的过程中,很许多方面都需要评估人员的专业判断,如评估范围的确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剩余经济寿命、预期收益如何、折现率的选择、风险因素及货币的时间价值等。既考验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极大的考验。企业内部的评估人员能否做到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评估准则,将估值结果与自身经济利益分离,管理人员是否能做到无形资产价值确定与预期实现的经济目标分离,这些都取决于相关人员的判断。存在需要职业判断的地方,便容易给企业操纵利润创造空间。无形资产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大量存在,在数量上有一定局限,这样就会导致活跃市场可能不存在,或者增加获得相关合理信息的难度。没有活跃市场在估值时往往会用到层次低的估值技术,这样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有其优点,但目前我国市场条件尚未成熟,无形资产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在市场条件、估值技术、人员素质上都需要很高的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无形资产仍有一些难度。无形资产目前使用的计量方法虽然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在当下是比较适合的方法。现行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处理方法有其合理性,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的弊端也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应在遵守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如何更好地应用在无形资产计量上。创造更加活跃的市场环境,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再加上国家在法律方面进行规范,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S].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号)[S].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篇(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己经越来越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已由智力资本取代了金融资本,企业资产主体已从物质资本形态向知识形态转化,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因此,无形资产纳税筹划已成为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在遵循合法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无形资产纳税筹划,以降低企业无形资产的涉税成本,获得最大化税后收益,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本文用一个专利技术转让实例来说明无形资产纳税筹划技巧。

由于看好手机LCD显示屏的发展前景,神通公司决定出资购买生产LCD显示屏的专利技术――WGLCD显示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减少LCD显示屏功耗20%,增加LCD显示屏色彩饱和度15%,延长LCD显示屏寿命50%。经神通公司技术部编制的可行性报告预测,该专利技术预计每年能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0%,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后利润1,000万元。可以说,此项专利技术对神通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保持自身产品竞争优势、提高公司净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起着关键作用。

经与该专利技术持有人张某初步商谈,张某表示无法接受要其本人缴纳的数十万元的个人所得税等税费,要求该项专利技术转让收入净得500万元、凡是与专利技术转让有关的所有税费均由神通公司代为缴纳。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个人转让无形资产涉及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神通公司测算,本次转让需要交纳的税费如下:

1.营业税:500*3%=15.00(万元);

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5*10%=1.50(万元);

3.印花税:500*0.05%*2=0.50(万元);

4.个人所得税:500*(1-20%)*20%=80.00(万元);

合计应交税费97.00万元。

神通公司找到担任其财务顾问的某会计师事务所,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为本次专利技术转让提供纳税筹划服务。经过详细分析,注册会计师为神通公司制定了以下纳税筹划方案:

由张某用专利技术作价500万出资成立个人独资公司,独资公司再将专利技术卖给神通公司。

一、经过税收筹划后,张某专利权转让应交税费如下

1.投资环节

(1)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一条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张某用专利技术作价投资成立个人独资公司(或者可以和配偶成立公司),属于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利润分配、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该项投资不需缴纳营业税。

(2)成立公司费用:无形资产评估费不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验资费约0.30万元、公司登记费约0.20万元,合计1.50万元。

2.转让环节

(1)营业税:根据财税字(1999)273号规定,单位和个人转让技术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免征。本次转让不需缴纳营业税。

(2)印花税: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转让专利技术所订立的书据属于“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该印花税由持有书据的双方分别按全额贴花。本次转让需缴纳印花税0.50万元。

(3)所得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九十条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个人转让专利技术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收入500万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节税效果对比

单位:万元

神通公司拿着纳税筹划方案与张某再次进行专利技术转让协商,张某同意了神通公司提出的转让方案,并且也作了小小的让步,同意自付公司登记费用,但是需要神通公司预付300万技术转让费,因为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的货币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张某要成立公司,除了用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外,还需要货币出资。神通公司也同意了张某的条件。专利技术转让成功。

经过纳税筹划,双方皆大欢喜:张某转让专利技术,获得了500万现金,虽支付了少量的公司设立费用,但获得一家公司所有权;神通公司获得了急需的专利技术,除了500万转让费之外,未支付任何税费,达到了专利技术购进成本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