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绩效考核要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

篇(1)

2009年1月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在教师享有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也随之提到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绩效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现已移植到教育管理领域而广泛被采用。教师的绩效考核,即教师的绩效评价(评估)是指学校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获得足够的客观评价教师工作状况的资料,掌握了具有相当信度的信息后进行的评估活动。[1]绩效考核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它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绩效考核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一定时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德、能、勤、绩等的综合评定,把握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为职称、教育培训、岗位调整,以及提薪、晋升、奖励表彰等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评价可促使教师有计划地改进工作,以保证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绩效考核设计作为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长远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校绩效管理走在前列,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而中小学教育发展处于强烈的变革之中,为了保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更应该有与其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学校由于工作自身特点――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多因性、教育性、动态性等;教育主客体活动的多变性,这些给绩效考核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教师绩效考核设计带来了难题和困惑,难以把握考核的权重和可操作性。

一、中小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当下中小学在管理领域存在一定的绩效考核,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多因性和动态性决定着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一些难题,下面将详细探讨中小学绩效考核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没有建构完善的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有一定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学校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局限,不能准确把握教师绩效考核的特点,绩效考核框架难以定位,谈不上正确考核教师的绩效,但实际上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体系往往偏重低层次认知能力或单一类型智力的评估,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在管理层宏观上高度重视建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用科学、规范、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来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绩效考核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从认识和操作上只重视教师的终结评价,而忽视教师工作过程行为的考核即过程考核,这完全背离教育的特性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学校恰恰单纯地对结果进行一味考核导致教师又回到应试教育轨道上来。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味陷入“题海大战”,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端的扭曲。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代替对教师绩效的考核是不全面的,极其片面。这样教育工作只会陷于表面化,流于形式,忽视教育工作成效的提高。

(三)绩效考核与学校发展战略不匹配。

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绩效考核活动实质上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考核一系列活动应使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战略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的战略目标。但是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对于关键指标的选定不符合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和长远的利益。虽然一些指标能指导局部的利益和工作改进,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处于动态发展程度较高的阶段,其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要权衡利益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

(四)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的公开和公正性。

学校年度考核教师,并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档案,但由于绩效考核缺乏公开和公正性,使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同时,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定,大多出自学校领导的主见,教师参与绩效目标制定的机会很少,使得绩效目标的选定缺乏合理的基础。由于学校领导单方面制定绩效管理目标,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政策的透明度,使得教师本身对绩效考核活动缺乏热情,加上在绩效考核活动终结以后,管理者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把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公开。更谈不上学校和教师面对面地就教师考核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探讨,因而教师不知道学校对他本人的评价是什么,更不知道应如何改进工作。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应着眼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考核执行过程中应该是透明公开的,切不可暗箱作业。

(五)绩效考核标准随意性。

学校绩效考核一旦制定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人的因素,有物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等等。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双重特殊性本身决定着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要不断完善丰富,而不是学校管理者凭主观意志把绩效考核标准朝令夕改。即使当前不合时宜的,也只能进行微调,使其更趋于合理性,并及时公开透明。我们切不可大范围地进行调整,按人事画圈或彻底反转,这十分不利于绩效考核和今后管理工作的执行推进。

(六)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学期末或年终进行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了过程性的平时考核。有的甚至不执行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而年终对教师互评打分,“以分定音”,这对许多教师有失公允,包含很大成分的主观情感分,这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些领导做老好人,采取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实质精神,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

二、中小学绩效考核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学绩效考核制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探索建立适合学校、教师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具体来看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教师绩效工资实行毕竟时间短,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学校管理者的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学校发展成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同步提升,就势必会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学校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的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发挥主动性,从基础的工作分析开始,制定出规范合理的工作任务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依据,进而建立内容相对全面、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考核活动的全面进行打下基础。

(二)注重绩效考核的完整性即“过程+结果”。

目前,人们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给教师一个结论。然而这一结论来自对教师教育行为过程的整体评定。这要求管理者平时注意对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表现,有留痕,日积月累做好记录,教师考核的科学的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千万不能以“终极性考试”来定教师的考核结果,这对教师非常不公。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者要求把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作为全面考核,把教育过程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的主体。

(三)加强教师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就要保证效度和信度。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未来导向,它不仅要了解教师过去工作做得怎样,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促使教师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应该在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形成规范的反馈流程和相关的制度,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让教师尽可能早知道,从而作为以后改进工作和提升业绩的依据。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和工作调动确实联系在一起可使教师感受到绩效考核制度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教师参与绩效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度整个过程的积极性。促进公平的方法包括请管理者和员工参与设计系统、使用一致的标准对不同的员工绩效评估、要求反馈及时和完整、允许员工对评估质疑、就对绩效标准、评估和奖励的期望进行沟通[3]。学校管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平性体现教师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绩效考核和学校文化相互渗透。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4]而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我们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魅力以辐射全员,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高尚人格。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而绩效考核有时是无法进行考量的,这只能靠学校文化的力量来改进教师的思想观念,实现自我价值。

(五)注重绩效考核指标实绩。

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倾斜”的原则。教师绩效考核应注重实绩,切忌“一刀切”。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

(六)把握绩效考核可测评性。

教师的绩效必须是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或者通过某种工具、手段直接获得的可见结果。[5]这样的绩效才可以进行考核,否则就不具有操作性。如,教师的“德”方面考核,通过具体的工作表现和结果,才可判断其思想品质。

总之,中小学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校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绩效考核系统,学校管理不断地认识和了解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究绩效管理理论,加强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协调合作,以及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持续有效地沟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把绩效管理竞争机制广泛用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情绪,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有信心、有活力的状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催生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4.

[2]夏正江.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吗?(上)[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9.

[3]沈曙红.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EB/OL].2010-02-24.

[4]雷蒙德・A・伊诺(RaymondA.Noe)等著,雷丽华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篇(2)

1.绩效考核指标不全面。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当中,存在考核指标与目标管理指标不统一的问题。高职院校针对系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日常工作情况指标、共性指标和创新性指标。日常工作指标中有教学管理指标、学生管理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指标、科研管理指标、招生就业指标等。但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中只包括教学工作指标、科研工作指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只要求教师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维系好人际关系即可,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2.绩效考核控制不到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控制方法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前馈控制当中,仅包含考核内容,缺乏相应的优化措施,也缺乏清晰的时间安排。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场控制当中,由于检查人员数量少,往往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无法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在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反馈控制当中,也存在反馈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3.绩效考核支持力度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单纯局限于考核方面,没有重视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导致教师对绩效考核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步骤

1.明确目标。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需要制订总目标、各学院目标及教师目标,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标准、实施途径、实施财力与物力等。与此同时,要做好目标的分解工作。一方面,要实现纵向绩效考核目标体系的有效整合,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在不同层次的目标分解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交流,统一意见。另一方面,要实现横向绩效考核目标体系的有效整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人员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实现总目标。

2.组织实施。在制订好教师绩效考核目标之后要付诸行动。教师要发挥好自我管控的作用,创新与完善绩效考核目标控制体系,确保信息的畅通性,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不受控制与预估,因此在实际的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最初制订的考核标准,结合教师的工作完成情况,检查与评估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3.评估反馈。结合目标实现情况及完成标准,做好全面考查;结合目标实施与教师考核情况,做好评估反馈工作。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多级目标的实施情况,评估的对象是成果。目标评估,即对最终得出的结果加强考评,采取相应合理的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考核结果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我,使目标管理向更深层次的阶段发展。

三、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配套机制

1.师绩效考核管理思想。在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思想。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人员应落实好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方法的宣传工作,使教师深入了解绩效考核的价值、目标、途径,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思想、目标、有效途径的统一。

2.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在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必须成立专门的教师绩效考核小组,小组成员应仔细研究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讨论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这样可以使教师明确院校考核目标,思考自身教学情况与考核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改善教学工作,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篇(3)

绩效考核因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考评员工的工具,是薪酬的基础,是管理者的奖惩依据,而得以在各类组织中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应用绩效考核为时不短,到目前为止,各高职院校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系部的共同努力,已能熟练地运用绩效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年度、学期考评。但将视角聚焦到绩效考核在学院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促进作用方面,会意识到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任重道远。

一、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现状

绩效考核是高职院校为了实施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师岗位职责,运用一系列标准和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为院校做出的贡献等作出价值判断。

目前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有的是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管理、部门职责要求,凭借以往人事经验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设计,有的是各系部根据年终考核要求自行设制。虽无正规统一指导性文件,也缺乏一些规范依据,但一级考核指标皆能体现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这五个方面内容,差异从二级考核指标开始,更多出现在三级考核指标、权数、赋分标准方面。差异可显示各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特色,传递绩效考核目的、任务的信息,表明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程度,透露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关键事宜

通过学习绩效考核可知:不同的组织,不同考核目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方法等,将会左右绩效考核实施方向而收到不同的结果。如不同考评者的价值取向造就不同评价标准。所以绩效考核并不是众多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可做为高职院校顺应潮流、跟风推进的一种人事制度改革形式,学和做一些表面性知识及工作,就可收获预期成效。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将会面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所以有必要认真分析和斟酌一些问题。

(一)绩效考核应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专业领域内基本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师教书育人要求: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自我不断发展意识。高职院校的核心实力来自于教师整体水平,所以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逐步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

1.为打造强有力的高职教师团队服务

(1)有的放矢地发展教师的所长。人无完人、人的能力有长短,教育对人的培养不能搞“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应因材施教。对教师能力要求同样不能是一个标准模式:要求所有的教师同时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希望有所突破,这是与人的本质、发展特性相违背的,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都不轻,如果再强人所难地全方位要求,会使教师长期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造成任一方面的工作效果差强人意,而直接影响学院的整体目标。

(2)利于可持续性教师梯队形成。教师队伍是由不同阅历、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个体教师所组成,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工作成效的差异,所以应为教师提供个人能力逐步形成和不断提升的机会。如采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会使处在不同级别、岗位上的教师产生怨气和不满,滋生一些内部矛盾,是另一层面上对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原则的破坏。绩效考核要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则、教师培训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工具,必须纠正这种对教师队伍的梯队形成、结构优化等作用甚微的做法,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区别对待,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职业进步和个人需要。[1]

2.学术科研考核的正确定位

学术科研是高校的任务之一,自然成为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但高职院校的二、三级指标需认真具体分析和推敲:除正确反映教师科研数量、质量,鼓励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外,指标、权数、赋分标准设计还发挥着导向作用。学术科研是目前高校排名的主要因素,个别高职院校模糊了学术科研定位:如高职院校学术科研应立足于服务自身建设和发展,服务于本校的教学,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参照本科院校来制定,属强行拔高标准,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让许多教师在畏难情绪下产生负面、消极的应对方式。学术科研考核必须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二)学院制度与绩效考核相匹配

高职院校一旦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成为学院的一种管理制度,必须与学院现行的所有规章制度相融合、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如学院要解决学术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学术科研的考核力度,另一方面需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学术科研行为。如教师能利用的科研资源是否充沛;课题申请的条件难易;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及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组的机会是否均等;获取资料途径是否畅通等。缺少其他制度配合、保证,只是年终进行考核,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结果反而被形式所代替,甚至还引起学院上下对绩效考核的反感。

(三)强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借此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完成既定个人及组织绩效,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高职院校核心实力,来保证有效地实现学院发展目标。

1.满足教师需求的绩效考核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为知识型员工,有着混合交替式的需求结构。按激励理论可知:只有满足了教师与自己的贡献相称的报酬、个人成长与发展、尊重、自我实现[2]等方面需要,才能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产生凝聚力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缺乏激励需求理论的认识:一是考核指标苛求,干得多失误就越多,让许多教师避难就易;二是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失衡,造成教师只完成最低工作量,而把教学精力转移到校外,形成甲校的教师到乙校作为外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甲校的教学任务需乙校教师来帮助完成的一种怪圈。所以需对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重新审视、调整和完善,发挥应有的激励导向作用。

2.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它真正价值在于确保全体教师对学院发展和培养目标的投入,而不是仅为了奖励和惩罚教师。所以考核标准水平设置最好遵循正态分布:90%能完成绩效任务;5%达到优秀标准;5%需努力改进[3]。切忌两种趋向:一种把绩效考核当成管、卡、压的工具,让人人自危,或为自保而成为教师间互相攻击、激化矛盾的问题;一种是不伤和气,走走形式,低标准让大家都轻松过关。这两种情况都是对绩效考核的扭曲和否定。

3.客观处理绩效考核结果

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多采用360°考评方法:领导评价、专家与督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前三项不可避免有非常大的人际关系因素干扰;而后者不可排除对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教师借此报复的现象,最终造成教师为了教学质量的测评符合要求,反而放弃一些职业道德标准,成为“钻营”教师。所以,在三级指标设计上应尽量客观化:可根据考评者人数,确定去除最高分与最低分合理数量方法;建立无阻碍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尽量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误会,使考核结果更加接近事实。

(四)不断赋予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新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长期目标是为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短期目标是为了解决学院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服务。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所以绩效考核指标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适应新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涉及到教师当前的和长远的利益,只有不间断地跟踪、检验、诊断、反馈,处在逐步完善、应用开发过程中,才能保证考评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才能提高满意度,促成优秀绩效。

三、结 论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目标和实情,依据巴莱多二八定律,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最重要和精髓部分,才可步入绩效考核成功实施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徐文,胡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

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

[2] 邓玉龙,张龙,奚红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M].

篇(4)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8日

目前,新疆许多高校已将教师绩效考核作为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最终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考核部门及考核人员对于绩效的内涵界定不清,绩效考核仅停留于形式,导致绩效考核离目标越来越远;另一方面是设立考核体系时没有考虑到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新疆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研究起步晚,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管理等管理职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疆各高校同样存在。

(一)绩效考核定位模糊。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目前,新疆许多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期末发奖金或课时津贴,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这必然使得教师对考核形成负面的消极印象,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面对考核时不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评价总是偏高而且居中趋势明显,从而导致考核结论的信度和效度较低。

(二)绩效考核导向不合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入,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教学工作在高校的发展中占有中心地位,然而目前各高校之间的考评排名,都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SCI文章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则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发表了多少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完成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成为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进行学术研究、取得学术成果的考核上,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则不足。这样,不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且也导致了一些低水平科研成果的泛滥,滋生学术腐败,浪费学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如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杨颉教授通过对我国重点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科学领域,虽然2004年教师人均的论文产量是2000年的260%,但是重点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均价2004年比2000年减少了近一半,技术合同均价则减少了1/3。

(三)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不科学。绩效考核指标是学校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在教师这个具体对象上的分解,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该与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但新疆不少高校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而是直接由管理者通过讨论和研究制定,势必造成指标层次偏低或偏高、评价标准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状况等情况;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笼统,没有因人因岗而异;考核指标重科研,轻教学、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考评。另外,新疆多数高校现行考核方式往往较为简单,通常是集体投票表决或领导直接圈定,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过程缺乏完整性、连续性以及考核结果缺乏应用性。绩效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对绩效的考核工作也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不间断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在年末或学期结束时才进行。而实践中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都是在年末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集体考核,忽略了绩效的过程监控与行为考核,缺少对教师日常绩效评价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客观上造成了考核过程的不完整,导致考核结论的不准确和不合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是整个教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应用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新疆高校在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或没有反馈;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结合不紧密;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发展没有很好地结合。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成为空中楼阁。

二、完善新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对策建议

(一)树立发展性的考评理念。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并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从传统的以奖惩为目的考核转变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考核。一方面高校可通过绩效考评,找出教师现有能力与职业发展所需之间的差距以及影响教师绩效提升的因素,并据此来制定教师的培养计划,帮助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并提供给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使每个教师懂得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总之,要以绩效考评为契机,通过高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增强教师获得高绩效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不能照搬照抄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而是应该根据教师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考核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对不同的考核项目分别设定不同权重,以体现不同学科和专业教师工作的差异性。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如前所述的基本特点,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符合高校目标和定位,又要体现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还要符合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设置应坚持公开公正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和发展性原则、独立性和弹性原则。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地确定高校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教师应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来源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教师应以70%的时间完成教学,30%的时间从事科研和其他工作;而对高校专职科研人员,则要求有70%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30%的时间从事教学及其他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照上述标准,对不同职称的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所需完成的科研工作提出不同要求。

2、科学、合理地划分考核层次。考核应按照管理权限分类分级进行,将同类同级人员放在一起可增加考核的可比性,避免不同类别不同等级人员放到一起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3、确定具体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一般是根据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而定。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依具体情况、具体环境来确定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考核的内容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有关。并要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水平。其中,对教师的科研考核,由于各学科的差异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要求也应不同。

4、设置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可以相互贯通的指标。使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统一标准,使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转化,同等对待。也可实行“一票肯定”制度,灵活考评,鼓励突出。

(三)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流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流程是保证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建议分为以下步骤:第一,考核宣传。在绩效考核之前应广泛宣传绩效考核的重大意义:促进教师发展、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学校竞争力;第二,考核培训。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认真对待并顺利进行绩效评价。在考核开始前,应对所有的考核参与者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绩效考核程序和标准,使参与者充分了解绩效考评系统,培养其责任感;掌握绩效考评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尽量减少考核误差;第三,考评实施。在考评实施中一定要注意考评标准的充分解释和有效执行。比如,对院系领导的考核中,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标准必须在考核之前告知每位参与考评的人员,以便每位考核教师能有效评价被考核者。同时,强调考评的严肃性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申诉。绩效考核结束以后,高校管理者需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并与教师专门进行面对面的绩效反馈谈话。通过绩效考核反馈面谈,使教师了解本年度工作的考核结果,了解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以便进一步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建立必要的绩效申诉程序。即在考核结束后的一定时限内,给予对考核结果不满意或认为不合理的教师申诉的机会,且应建立由校长、各部门主管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绩效考核委员会,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听取各部门管理者的初步考评意见和汇报,纠正考核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考评尺度。

(四)绩效考核年度周期合理化。在目前高校实施的以岗位津贴为主要抓手的所谓绩效管理中另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注重实绩,强化考核”;并且考核的周期“年度化”。比如,某高校在实施岗位津贴中规定:“在聘期内,对所有受聘人员每年度考核一次,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等。对取得突出成绩者发放实绩奖励。院系教师如在聘期内年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中,连续两年成绩均名列本院系教师前5%的,下次聘任可上浮半级;连续两年考核评估成绩均在后5%以内且考核成绩在70分及以下的,下次聘任下调半级。对于年度考核两年均为基本称职者,进行教育警示,下次聘任时其职级津贴下调半级;对考核不称职者,除不发当年职级津贴的20%外,次年职级津贴下降到相应级次。”

“注重实绩,强化考核”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按时完成岗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并没有错,但是规定每年考核一次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迫使众多的老师在科学研究中不愿做长期的个人投入,考核年度化这种做法只能诱发学术研究急功近利的倾向,从而对学术和教育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绩效考核要重视同行评价。“就学术成果本身专业水平的评价来说,无论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科研论文、著作的学术水平评价,专业人员要求同行评价其工作,认为只有同行才能判断其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美国高校,同行专家评价被广泛用于学术评价工作中。”

对教师科研水平的考核应主要通过同行评议进行。首先,同行评议能够充分发挥评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同行专家一般都是该专业领域资深学者,他们渊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洞察力,能够在教学科研业绩评价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起到把关作用;其次,同行专家能够对被评议者起到指导和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作用。被评议者由于知道将接受同行专家的评议,从而产生压力和形成动力,这就促使教师以更大的责任心和更大的热情投入科研工作,在准备接受评议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实际的评议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观点的问题的公开提出和讨论,也有助于认清问题的实质、澄清疑问。当然,同行评议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同行评议主观性比较强,无法堵塞人情关系网,同行有趋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范式,不利于支持创新。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会产生较大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将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对教师的工作绩效做出全面科学的判断。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定性考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定性考评可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用教师自我考评、学生考评、同事考评以及领导考评等方式,以全面衡量被考评教师的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以及市场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疆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无疑高校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充分领会绩效管理理论的基本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和理论,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志强,朱永跃等.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2002年12月份,我国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走上了规范的道路。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办高校达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独立学校30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87所),民办高校从此开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公办高校的竞争压力,公办高校由于有政府的财政扶持,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导致了民办高校人才不断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面临关闭倒闭的风险。但幸运的是,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意识到: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是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民办高等院校必须有强大的内部师资人力资源管理力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内容和程序,公平合理的管理绩效,改善和提高师资待遇,这样一来,更多的教师才会选择并且愿意留在民办高校里工作。

1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绩效考核现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绩效考核是一套建立在高校和教职工之间的奖惩依据标准,同时,也是学校师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尺,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普通高校教师而言,民办高校教师的管理有其特殊性,如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实行合同聘任制。这样的聘任制,劳动合同的时间相当固定,如果合同到期,高校和员工个人都具有决定去留的自。教师的薪酬标准,在制定和调整上也相对灵活;其优点在于,选择教师时可以更好地结合和利用市场资源,减少了公办院校的层层上报审批的冗繁手续,在奖惩制度上也不用“论资排辈”,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优化员工结构。

除此之外,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也存在着师资结构比例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教师职称较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等问题,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也相应具有特殊性。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教师岗位将其教学工作量、质量和科研成果等赋值定分,按照各自所占比例计算总分;管理岗位则根据日常工作情况,依据考核项目打分和分等级。

(2)注重教师短期行为的考核,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在一个年度内需要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等。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大,因为学校和他们之间是合同聘用制,当合同到期后,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去留。学校意识到这一点后,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往往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为教师的长期发展采取相关激励措施,因此很少有教师可以留在民办高校支撑其长期发展的需要。

(3)有借鉴公办大学绩效考核模式的现象。我国的民办高校都是属于教学型的学校,所以工作重心理应放在教学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硬性的教师绩效考核应该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但是,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整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绩效考核更是探索发展,所以更多的是借鉴公办大学的考核模式。又因为科研和绩效考核在民办高校产生的效果不同,前者更容易看到成果,而在评定职称实施奖惩中,更多地注重科研成果的表现。所以在民办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往往是重形式轻内涵和质量。

(4)评价主体包括人事处、教学督导室、学院领导、同行专家及授课学生。

(5)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教师晋升、聘任、奖惩、辞退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

2我国民办高校师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的目的和导向不明确

绩效考核已被证明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也应当服务于我国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对是那些企业化管理的民办高校,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更是相当重要。目前,大多民办高校自有的专职教师力量薄弱,往往引进优秀教师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导致了前面引进人才、后面流失人才的现象不断发生。很多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体系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仅是机械地套用公办大学的考核管理办法。每年的绩效考核都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走走过场而已,高层领导几乎不会去深入基层听取教师对考核工作的意见。另外,部分民办高校的考核目标只是为了规范师资管理,而没有注重绩效考核的发展性作用。年度考核只是为了规范地走个过程,实现学校管理的组织目标,忽视了对教职工的激励和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

2.2考核方式和方法不完善

在实际考核工作中,考核方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分,以及教学督导室的抽查打分和教务处、科研处对其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打分;管理岗位由上级领导、同事间打分。虽然这种评分方式大体上可以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和效果,但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个人的人际关系及一些功利性倾向等非正常因素影响考核的公正性。由于民办高校绩效考核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缺乏对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当前多数民办高校沿袭了中国传统的考评指标体系,以“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指标,但是这四个指标中“德”、“勤”的指标比较抽象,考核起来不好把握,而“能”和“绩”也很难用数字衡量。

2.3往往忽视师德方面的考核

2014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首次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等都属于违反师德。同时明确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条件的重要指标,以及违反“红线”的责任追究等内容。该《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而现行的民办高校师资绩效考核指标中,虽然有“德”的部分,但往往所占比例很低,甚至部分民办高校就没有将此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2.4考核结果反馈环节不到位

很多民办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上不如公办高校那么严格规范,尤其是考核结果的反馈上表现很明显。一些民办高校在绩效考核开始的时候十分正式严格,兴师动众,但考核结果出来后,考核的反馈如石沉大海,只有学校、院系领导和人事部门知道结果,并把结果及时分类归档保存,作为考核对象的教师却不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自己是否做得比较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这些反馈都无法及时到达被考核对象那里。最终使得绩效考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同时,一些民办高校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客观分析,没有真正利用考核反馈来帮助教师提供业务能力,因此民办高校绩效考核的真实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大部分教师也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3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考核的改进对策

3.1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功能,明确绩效考核的本质目的

民办高校在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要逐渐由以往的人事管理向制度化、流程化管理转变。领导层要发挥带头作用,提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认清绩效考核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只有领导层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民办高校才会舍得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人事管理的考核逐步流程化、标准化。绩效考核的本质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优化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于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这一点需要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认清楚。

3.2设计科学合理实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师德要求层面:《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具体可以将教师甘为人梯、率先垂范、诚实信用、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生活等方面纳入师德的考核范畴。

(2)教学层面的要求:在教学层面,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方面:教学态度。本项考核指标应要求教师做到认真备课,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等。教学工作量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授课时数,完成一定的学生实验指导、论文课题指导,培养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等。教学效果这个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实际效果定期进行测评,通过考试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科研层面的要求:民办高校教师也是科学研究的参与人,科研考核指标理应成为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对于教师科研成果的评定要公开透明,教师的专利、实验成果,专业学术论文、编写的教材等可以纳入考核指标。

(4)社会服务层面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民办高校的服务功能已经涵盖了教学、科研、社会三大方面,然而部分高校的绩效考核仍旧局限于教学、科研、管理几个方面,无视或者轻视对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考核,这一方面既不能体现出民办高校自主灵活的优势,又不利于其融入现代社会,为地方建设做出贡献。

3.3提高普通教工的参与度

绩效考核的系统性在组织层面的就要求全员参与。在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应依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符合个人实际工资情况的绩效目标,并与部门目标、学校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普通教师通过参与制定绩效目标,能够提高自己对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及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教学、科研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自我满足感。

3.4拓展考核结果的应用,增强考核反馈的及时性、艺术性

考核结果的应用应更多地关注教师在工作中的心理感受、情绪状态和思想变化等在教师考核过程中的反应。同时,为提高考核的激励效果,教师绩效考核应加大结果的应用范围和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除了将考核结果应用于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和奖惩等方面之外,更多地运用结果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以高效、实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校内培训等活动,使其真正意义上达到提升和进步。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总结教师在工作绩效中存在的不足,还要探究导致工作绩效不足的深层原因,并通过对教师的有效指导、培训和支持,有效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技能、素质和知识,促进其发展,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 杨杰.关于绩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2001(2).

[2] 周春燕.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3] 胡学群.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浅探[J].企业家地,2006(6).

[4] 陈南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5] 何宇媚.广东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

篇(6)

一、KPI绩效考核的意义

KPI是起源于英国的整体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方法,也是致力于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新方法,其意义在于能够明确工作产出的定性和定量要素、绩效指标和指标权重分配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的划分,对于紧密围绕高校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战略发展目标具有同方向的促进作用。

KPI绩效考核方法具有突出高校绩效管理重点和明确高校绩效管理成果的特点,在对教师岗位工作范畴进行分析之后,逐步形成考核标准,通过定期的实施,可以对教师工作目标进行引导和帮助,并且有激励和鼓励的效果,对高校管理人员具有深入了解教师工作状态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功能,为日后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有缺陷

1. 绩效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

对于我国高校对于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言,现有的教师绩效考核与其呈现背离的发展方向。绩效考核的目的原本是应围绕着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这三者服务的,但往往出现了教师绩效考核的随意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出现,既不能围绕高校三种基本职能明确绩效考核的内容,又不能与高校战略发展的定位紧密结合。更有甚者,绩效考核最终的结果不是为了高校未来的发展战略,而沦为了决定教师奖金数额的一个工具。

2. 绩效考核的方法不够合理

我国高校目前尚未采取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法,普遍标准是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考核方法演绎套用过来的,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殊性缺乏有针对性的指标和范围,起不到应有的考核效果,同时对于应该量化的考核指标也不是很合理,对于关键性的考核指标也较为笼统和模糊,如未考虑到课率以及学生成绩与授课质量的影响等。

3. 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完善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成果、教学工作和个人素质。教学成果是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教学工作是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完成量的考核;个人素质考核是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身心健康程度的考核。在现有的三部分内容中,教学成果的中科研成果的比重较大,以至于高校教师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人才的培养,同时,社会活动内容和学生的教育质量被很多高校忽略,因此,绩效考核的内容亟待完善。

4. 绩效考核的主体缺乏公平性

我国很多高校是通过学生评分来进行教师绩效考核的。尽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个人素质的评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说服力,但将学生作为考核主体,易出现评分过于随意和打“友情分”的现象,缺乏公平性也未体现出足够的可信度。同时,教师为了提高绩效考核的成绩,对学生的需求一味地迎合,对课堂纪律和考试成绩也不敢严格要求,丧失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KPI应用策略

1. 明确绩效考核的定性和定量要素

从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来看,在绩效考核其职业产出时,应将定量和定性活动划分开来,定量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或岗位职责的履行程度,定性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持有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行为,不光要看结果,还需重视过程。

2. 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要让教师绩效考核方法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发展,前提保证是要明确绩效考核指标,这也是KPI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指标应从高校树人、科研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三个基本职能出发,分级设置指标,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分配各项指标所占权重。

3. 明确绩效考核标准

基于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各异,绩效考核标准需以多数教师容易达到的水平线作为考核的及格线,在此之上再划分优秀标准和卓越标准,并根据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而变化,实现定性和定量指标下的KPI绩效考核程序的推行。

4. 建立起绩效考核后的相应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帮助教师通过结果的反思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校应着重于这一点,加强鼓励教师找出工作上的缺陷,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进步的目的。而奖金的发放、各项评优措施以及职称职位的评选只是为了鼓励取得好成绩的教师,同时激励考核成绩较差的教师为下一次绩效考核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同勤学.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 决策参考, 2010(3) .

[2]刘世清,关伟.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开发与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5(5) .

[3]缪红.基于KPI 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5) .

篇(7)

高等学校的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工作能力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竞争力。当前国内外高校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的好与坏关系着高校的兴衰,决定高校是否能够持续的发展。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确保高校各项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是当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的目的模糊

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工作高效、人员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给高校教师创造一个进行教学与科研良好的环境;尽可能的激励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创造性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大学校的办学效益;建立有效的奖惩体制,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与优点。而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比较单一,绩效考核应该作为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增快高校发展,但往往被大多数高校作为年底岗位津贴发放的参考。

2、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现有的研究对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大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不全面,对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此规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提出了考核的重点。但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分解,过于强调定性,定量考核不足,从而使考核缺乏全面性、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样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量化的指标外,还应该考虑其它因素: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考核标准的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考核数据的偏差;被考核者有可能提供虚假的材料;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分析不认真不透彻,导致部分数据出现水分等。

3、绩效考核过程缺乏培训与监督

当前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时对考核者缺乏相应的培训。考核者大多数只有管理层和学生。管理层自身主观上的错误认识;管理层对考核过程以及考核标准不熟悉;管理层缺乏责任心和顾及同事之间的“面子”都会使得考核出现偏差。此外考核的过程缺乏一定有效的监督。“学生评分”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教师的授课。对教师授课的质量、优缺点应该是最为了解的。但是,大多高校基本未对学生进行教师考核的培训。使得学生对教师绩效考核不在意、不重视。这严重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不敢指出教师的缺点,也掩盖了考核的真实性。此外,还应该考虑其它因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考核标准的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考核数据的偏差;被考核者有可能提供虚假的材料;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分析不认真不透彻,导致部分数据出现水分等。

4、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

大多数高校在制订和运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能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使得考核形同虚设、意义大打折扣。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制定岗位津贴、加薪或者晋升,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发现不足,明确日后的改进方向。缺少反馈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高校考核部门应该将考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但是有些高校的考核部门并不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仅仅将结果反馈给院系一级的领导。再加上教师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认识,对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客观公平性表现出质疑。导致教师不重视绩效考核、不积极参与考核。

二、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发放津贴,教师绩效考核还应该具备其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

(1) 战略目的。

绩效考核是战略执行工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里,学校将长远的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日常行为的具体目标,在高校管理体系下将高校的长远的战略目标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行为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考核结果观察与分析能够知道高校战略的实施情况。让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为学校战略的实现服务,为高校的发展服务。

(2) 管理目的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能够让高校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教师更好按要求更好的服务学校、教书育人;可以让高校教师通过考核结果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让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反馈过程中与高校进行沟通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保持自身的优点;让高校能够方便的定期定量地考察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为今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能够高效的完成,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 开发目的

高校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多项环节的重要基础。

1.绩效考核是教师职务升降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分析教师的优势后,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绩效考核了解教师的使用情况,岗位分析与人员匹配程度的调查的手段之一,高校在进行人员调配与人员管理前能够依据绩效考核。

2.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其中也会存有一些不足,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绩效考核能够体现教师素质能力的不足,为高校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与如何发展以及制订培训计划作为重要的参考。

3.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客观依据,按劳分配是公认的分配原则,明确的知道教师“劳”的量,能够更好的发放教师的薪金。

4.绩效考核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计划,在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计划过程中,教师会沿着设计的发展道路,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低层次岗位上升到高层次岗位,直至达到也生涯目标。

5.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重要参考和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会暴露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缺点,为高校调整人力资源计划,调整预算提供依据。

2、明确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指标

高校在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考核指用数学模型或者数学方法对考核对象用数字评价;定性考核指对不方便量化考核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的办法进行考核。量化考核的标准是明确的,它能够保证教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的公平性、客观性,易于教师接受。但其也有缺点,量化考核如果过多过细,内容过多导致考核方式过于繁琐。只简单的凭定量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因此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时,还应该加入定性的指标。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应该遵循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明确特定的教师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教师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是指指标之间应该具有相关性,与教师的职责相关。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3、建立绩效考核培训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将绩效考核培训制度化。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前,学校对所有参与考核的各级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 可以使考核者明确考核的方法、 考核的内容、 考核的目的及考核的意义。 一般来说, 考核者也可以是被考核的对象, 组织考核培训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考核目的、 考核方法。 另外, 在学生给教师评分时, 参与评分的学生的价值观念、 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等因素对考核结果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高校应该在教师绩效考核之前对学生做好宣传动员以及参与打分的培训工作。 对学生做宣传动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考核, 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高校需要向学生说明学生参与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 作用及意义, 让学生知道他的一票或打分与教师有很重要的关系, 考核的结果能够作为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的一环, 还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其授课中的缺点后对授课质量、方式作出调整。要让学生认识参与教师绩效考核是权力也是义务,对被考核教师的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负责。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时间、地点、人员作出明确的设计和规定,参照考核标准严格的开展工作。

4、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

现代绩效考核强调沟通和发展, 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 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绩效考核的过程不是到给教师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考核结果应该应用于教师的薪酬调整、 岗位调整和晋级、 职称晋升等相关的组织人事决策,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考核的目的。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进行反馈与沟通可以使教师增强对考核工作的重视。人的行为结果越及时地反馈给他本人,对他的工作改善越有效。因此将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准确、有效地反馈给教师本人,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绩效,发现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是确保考核有效性的必要措施,通过沟通与交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进行交流,得知教师真实的想法、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工作绩效的提升。绩效面谈是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最有效的渠道。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可以促进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得教师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对自己的期望,高校也能够通过谈话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要求,有利于高校激励教师更快地提高绩效并相应地调整人事政策,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出建议的平台。考核结果公布后教师应在合适的时间,与管理者进行双向的沟通。高校管理层应该传递表扬或建设性批评的信息,要表扬教师在教学工作表现中的积极方面,也要与教师讨论如何做好绩效改进工作,帮助对方制订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近年来,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突破民办高职院校管理的瓶颈,更好的调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真正获得发展的时间较短,由于管理体制和学院本身的原因,其教师绩效考核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绩效考核认识不够充分

由于高等职业学院的发展时间短,各个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有些学院是企业办学的性质,带有明显的公司运作的特点,因此各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经验不足,院校间可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存在资金紧张而不得已压缩教学管理成本或者是低成本运作的管理思想而故意降低教学管理成本的做法,这样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在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时候虽然积极主动的去招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但是学院在用人的时候却忽略了对这些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主要体现在缺失建立健全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

(2)教师考核指标不科学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考核方案的不全面,考核指标难以量化,很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师绩效考核指标采取“德、能、勤、绩”,总的看来似乎很全面,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难于量化,最终考核是难免产生领导的印象分,最容易导致“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不客观考核结果的出现。

(3)教师绩效考核方法的过于单一

部分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的方法主要是来自于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督导的考核,教学督导采取随机抽查听课和检查教学资料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其次是学期期末结束时学院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理论上看来似乎是很公平、公正,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容易走样,学生和教师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老师为了能得到较高的考核分,在一定程度上会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学生的某些要求有求必应,而学生为了讨好老师在打分时也会考虑人情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严重的背离了公平、公正,对于刻苦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和从严教学的教师都是极大的不公平。

二、KPI绩效考核的基本内涵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英文的缩写,是衡量企业战略实际效果的关键性指标,也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关键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用于评价被考核者绩效的可量化或者是可行为化的指标体系,其内涵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素,一必须是起到关键性作用,即满足“二八原理”,其次是可以量化或者是行为化。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KPI指标的设计,有效的进行了工作任务的分解,实现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对组织员工既是行为的约束也是工作的导向,同时KPI体系的建立为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体系提供了客观公正的数据,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把KPI绩效考核方法引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目标的明确和考核的公平、公正、合理。

三、KPI在民办高职业院校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1)民办高职业院校KPI体系建立的原则

KPI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一定的原则,即SMART原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引入PKI体系,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要把这一原则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具体要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绩效考核的目标要具有导向性,要根据学院的发展战略,各系部的工作目标和教师个人的职业要求,KPI指标要体现学院、系部、教师个人成功的关键点。

其次是注重工作质量,教师的工作质量就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这是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竞争的核心,科研成果很容易量化,但是教学效果难于量化,因此对于教师的工作质量建立合适的指标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再次就是可操作性,民办高职院校KPI必须从技术上保证可操作性,对每一指标必须给予明确的定义,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

(2)民办高职业院校教师岗位KPI体系建立的程序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民办院校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其KPI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是确定教学产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产出是教师工作的重点,高校的战略目标就是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而承载这一过程的实现这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靠社会大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主导方应该在学校,因此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毕业生就是学校、教师最好的工作产出。

第二,是建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教学产出是建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由于教学产出可以是有形的产出,也可以是某种作为结果呈现的状态,由于高校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教师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教学产出和科研成果,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主要是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第三,细化绩效考核指标要求。在确定教学产出和科研成果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后,还需要考虑从哪些角度来衡量教学产出和科研成果,一般情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即数量、质量,具体见表1。

第四,确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民办高职业院校KPI绩效考核体系权重的确立是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权重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针对不同的考核主体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的作用和地位也不一样,因此在确定学院教师绩效考核权重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德尔菲法、排序加权法等方法,增强权重的有效性。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一级指标,教学、科研应该是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来看,教学的权重要明显高于科研的权重,整个过程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但总体不能违背“二八原理”。

第五,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审核。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审核目的是为了确认关键绩效指标是否能全面、客观的体现出被考核者的实际绩效,考核操作过程是否具有可行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考核指标的审核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观察或证明、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界定为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总和是否符合“二八原理”,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存在可超越标准的空间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通过笔者的总结分析不难发现,KPI作为关键绩效标准的制定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正确、合理、可行的KPI考评体系有利于调动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公办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力。

但是采取KPI考评体系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全部,由于各民办高职业院校之间寻在差异,而民办高职院校其内部教师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也不能机械盲目的照搬KPI绩效考评体系,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该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种绩效考评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考评方式的优势,避免其单一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学院、学生和教师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

[2]钟瑛,徐岸柳.基于KPI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6.

[3]张伟东,沈莉萍.KPI在我国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5.

篇(9)

项目基金: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重青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编号:CQY2013004

在2010年7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确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一、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

1.战略导向性。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考核改进教师绩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将教师的发展方向与学校的战略目标密切结合、实现学校办学目标。

2.对外竞争性。高校的薪资水平是吸引人才、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绩效工资水平结构与人才市场的平均水平比较,应具有一定竞争性。

3.经济效益性。在保有竞争性的同时,要根据学校的承受能力坚持可持续的观点,避免短视现象和短期行为。

4.激励优化性。绩效工资结构设计关键是激励效能的最大化,绩效考核体系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水平差距,根据教职工的实际贡献兑现报酬,让业绩较差的职工分析不足、改进绩效、争取进步。

5.均衡动态性。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结构水平应和岗位对学校的贡献一致,同时,绩效工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不同系列的岗位,还要考虑同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岗位,对教职工的差异进行有效调控。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教师具体工作岗位的变化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适时调整,达到考核效果最优。

6.全面可行性。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内容要全面合理,考核指标要反映教师工作的本质特征,除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考核,还要从工作状况、教师素质、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核。

二、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法的不尽合理、操作失当

现行的考核方法以上级领导考核和全方位考核两种方法为主,上级领导审查式的考核是一种较传统的考核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教师自己、上级、同事和学生等相关主体来掌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方法,对教师绩效的全方位考核,这会使考核变成发展个人人际关系的手段。

2.考核指标的笼统粗糙、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

现行的考核中普遍存在用简单评语评价员工政治思想、工作表现的现象,这影响了考核等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有一些注重了量化考核,引入了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和工作量评价,但却走向数字考核的极端,使考核机械化,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使没有量化的工作难以管理,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制订教师绩效考核计划时应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性,让教师树立与学校绩效目标一致的自我发展目标,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考核导向缺少鼓励教师学习发展的动态指标

对专任教师的绩效考核,不仅要发挥考核的甄别功能,还要发挥对教师的教育改进和激励优化功能,鼓励教师在绩效考核的促进中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鞭策和鼓励、获得更大发展。当前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缺乏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开发规划的指标。

4.考核结果反馈不足、有效利用度不够

绩效考核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对教师已有工作做出评价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为了推进未来工作的改进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工作缺少对考核对象的反馈交流,绩效考核较多流于形式,绩效考核的利用度严重不够。

三、对高校专任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建议

推行绩效考核是高校应对发展变化的教育市场环境的客观要求,通过考核实现高校发展目标,有赖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这需要针对高校专任教师的工作特点,构建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1.通过岗位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

通过岗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是绩效考核的前提和依据。为了提高考核指标的有效性,应首先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分析各院系、各类岗位要具备的特定技能、专业素质和具体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为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标准,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按照职能和等级对各岗位分类,设计指标体系框架,再根据各岗位的核心职能,对指标体系框架细化,设计出个性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机结合。

定性考核简单易行,但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定量考核结果准确客观,但分析过程繁琐,并且单纯的定量考核不能全面体现工作需要。教师绩效考核要注重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的结合,在坚持全面性原则的前提下,应充分考核院系特色与岗位实际要求,将“德、能、勤、绩”的指标细化,分别确定细项的分值和权重,使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

3.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分类考核。

学科是高校存在的重要基石,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应根据学科发展与时俱进。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平衡点,在教学中将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给同学,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中,教学和科研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素,针对教师个人所属学科和能力特点的不同,在教学、科研考核要素的权重设计中,应体现个体差异,尊重教师劳动。

4.构建多维度的考核主体。

不同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有不同的考核角度和内容,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要处理好考核主体与考核内容的匹配关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上级考核、下级评议、教师互评、学生考核、教师自评等方面,院系认为对教师的某些行为应予以规范和引导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鼓励教师发表意见,建立起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努力的合作型团队。

参考文献

[1]杨志兵,高校绩效工资结构设计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在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当下,社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量依然非常大。在这紧迫的情况下,尽快建立高效的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大事业单位纷纷开始效仿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高校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普遍引入“绩效”概念对教师进行管理。在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中,绩效考核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在充分借鉴平衡计分卡(BSC)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方案措施。对于高校而言,要想生存和发展,仅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作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在调动教师积极性、优化学校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究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及应用

全面了解国内外绩效考核的现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绩效考核改革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绩效考核发展历程,并从中进行分析总结。

自1940年,美国正式确立教师终身聘任制起,对于教师的考核也渐渐转变为教师是否具备从事优秀教学活动的能力[1]。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高等教育一下子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相对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指标开始在全球各国兴起。英国致力于建立保持教师职业对有才华青年有足够的吸引力的教师考核体系,提高教育水平[2, 3]。日本采取360°考核法,其考核结果在校长、教导主任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参考家长和学生的意见[4]。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5月,《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师考核工作全面展开。当前,许多高校也已出台教师绩效考核的方式。北京大学主要实施教师分类考核;湖南大学则实行年度考核和三年考核并举;电子科技大学除了教学科研的考核,还加入对德能勤绩的考核[5, 6, 7]。

二、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适用性

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 结合“未来组织的绩效衡量方法”设计出“平衡计分卡”。1996年,《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的正式出版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理论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平衡计分卡法不仅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在企业管理中也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本文认为,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司管理,还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

首先,高校绩效考核与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着共同点[8, 9]。从根本上讲,组织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群体。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司,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目标的组织,为实现目标,组织内部人员都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其次,高校绩效考核同样追求“平衡”。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不仅针对教师过去的表现进行奖惩,也强调平衡,诸如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的平衡,教学、科研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等。较为关键的是,平衡计分卡法的核心思想符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要求,即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可衡量的关键因素,明确管理不足并进行优化。然而,尽管高校与公司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两者之间依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高校的实际状况将平衡计分卡中的四个维度进行转换,并认真分析各个维度(转换后)之间的关系。具体转换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平衡计分卡法中四维度的转换

首先,高校没有明确的实物产品,但是高校产出的是被社会认可的劳动价值。因此,也必然要面对“顾客”和“市场”。从“顾客”维度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主要从学生、家长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其次,高校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益。新的替代指标必须能够发挥财务维度在平衡计分卡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原指标中“股东”的利益。每年高校要维持正常运行,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的投入者(包括国家政策、学生学费及社会捐款等)即是高校的“股东”。当这些投入的产出被投放到社会之后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效益即称为“社会贡献”,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社会贡献维度”来转换财务维度。此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的内部流程就是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并通过教学、科研等途径,将其转化为社会贡献,同时也使“股东”的满意度相应地提高。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高校教师最终能够实现社会和高校所赋予的使命。最后,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学习和发展主要是要求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学习、教学、科研过程中,不断创新,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三、平衡计分卡在某商学院绩效管理体系考核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校教师的绩效主要和“顾客”维度、社会贡献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维度相关,因此,本文建立以下相应的函数:

P=f(A,B,C,D)

在这个函数模型中,P所代表的是高校教师绩效,A代表“顾客”维度,B代表社会贡献维度,C代表内部流程维度,D代表学习与发展维度。该函数所表达的意思是A、B、C、D四个变量以战略为中心相互影响,并通过共同作用决定高校教师绩效水平。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绩效是“顾客”维度、社会贡献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加具体、直观地了解高校教师的绩效,除了多维度,我们还要力争多层次。结合这两点,本文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模型

如图所示,本文为学习与发展维度下设5个指标。其中,满意度是指高校教师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力是指教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培训的测试结果来衡量;创造力是指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创新;参训情况是指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学术研究与交流情况主要是指教师撰写的文章、专著,举办的讲座以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内部流程维度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反映,它是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工作效率主要指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周期和频率。工作质量主要指教师工作的优良程度,通过教学情况评价、科研成果奖励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等多个方面来衡量。沟通协作是高校内不同机关、不同院系老师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顾客”维度则结合前文对“顾客”的分析进行衡量。其中,学生方面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家长方面主要是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程度以及家长对高校的教师的评价。社会贡献维度主要是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两个指标考核。其中,教学工作量指课堂教学数量、带队实习工作量、学生论文、科研项目指导情况等内容;科研工作量指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数量和质量)、著作出版量以及专利的获得情况等。

四、小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纷纷开始效仿企业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然而,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目标明确且易于操作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一直受到学界的热烈关注。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知,平衡计分卡法具备诸多优势,例如: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目标明确化;注重各个流程的联系,使操作更加便捷;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使高和结果更加全面等。当前,许多公司都开始使用平衡记分卡法对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高校管理和公司管理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将公司常用的平衡计分卡法应用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来,通过对四个维度的转化,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新体系,并通过领导大力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做好培训工作等途径来保证新体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Marsh H W.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finding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7, 11(3): 253-388.

[2] Rhoades G, Sporn B. Quality assurance in Europe and the US: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framing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J]. Higher Education, 2002, 43(3): 355-390.

[3] Armstrong M. A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M]. Kogan Page, 2003.

[4] 贾汇亮. 教师评价: 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专业发展[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5): 66-68.

[5] 孙友然, 刘蒙. 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3(604): 4-8.

[6] 王光彦. 现行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改善[J]. 新华文摘, 2009, (8): 121-123.

篇(11)

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和进步最主要动力来源,各国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都离不开知识的创新,而知识创新能产生的强大拉动力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知识创新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在知识创新领域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越来越多,中国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知识所能带来的巨大成果已经有了足够清醒的认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所有人都已经将创新力建设列入了发展的首要目标和必备条件。

一、高校创新力的培养与意义

中国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知识与科技创新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着力推进新型社会和新型高校建设。中国的高校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高校既是科学研究与基础知识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引领中国创新力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高校中拥有数量巨大的大学生,他们拥有最聪慧的头脑、最活跃的思维和最具创新意识的思想,因此高校是中国创新力培养和发育的源泉。当高校具有了较强的创新力后,他们能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直接转化成产品与生产力,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为全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与科技支持。高等教育每年都能培养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各个高校做出更大贡献。我国高校创新力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既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国家在高校创新力培育中投资较少等因素有关,同样也与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较为落后有直接的联系。高校创新力建设事关重大,它不但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培养效果,更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因此人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创新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扎实推进创新力培养。

二、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概念与原则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是指对教师的教学成绩、科研效果及研究效益等各方面内容展开的综合考评。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它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有效引导员工工作方向,在进行绩效考核前,管理者通常会制定非常明确的奖惩制度,在完成考核后则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奖励或惩罚,进而使员工能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引导下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高校教师是高校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的一举一动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同样也是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会受绩效考核制度的引导做出不同表现,而高校的发展与进步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依赖,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帮助高校更加顺畅地实现自己战略目标。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绩效考核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是由高校教师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和科学的绩效考核原则。高校需要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一定要公平,确保绩效考核制度能涵盖高校教师的所有内容,避免出现考核不到位的现象。在完成考核后,高校需要对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公开,确保所有教师都能认可考核结果。最后绩效考核一定要科学合理,因为不同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学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保障所有教师的利益,使教师的工作成果能在考核结果中得到有效体现。

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加深入地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展开研究,为高校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作出更多贡献。

(一)高校教师主要工作

高校教师在高校中通常要担负着较重的工作任务。第一,教师要负责本科生及研究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所有大学教师都要履行的义务。教师既要教授学生们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为学生学习及科研提供指导和帮助。为相关课程发展制定总体纲略及具体实施细则,参与学校方面组织的课程建设工作和教育改革工作等。第二,教师需要从事科研工作,高校是中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很多高校都会申请国家、省市及企业的科研项目与资金,由教师主导展开相关研究。科研工作能有效体现高校教师自身的价值,为全社会间接地创造更大价值,这些科研成果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将转化为产品或生产力,而另外一部分也将成为一种知识积累,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三,高校教师能将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各种企业的发展,既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又能有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高校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选取内容及原则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所涉及的内容较多,通常可以分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师德以及教学管理等,在这些内容中,教育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用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由于教师工作内容及从事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应纳入绩效考核指标选取范围。师德则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大部分学校对于师德会采用一票否决原则,对于师德存在问题的教师坚决不予录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内容的选取原则有以下几点:1.全面性。在制定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标准时要尽量涵盖所有能进行绩效考核的内容,确保考核标准能充分考察教师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充分展示教师的工作成果。2.可操作性。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师的劳动成果转化成量化的考核数据,最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而得到最终的考核结果,因此考核标准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确保考核指标能得到数据支持。

3.导向性。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察和评价,这更是为了引导高校教师向高校需求的方向开展工作。因此,在选取绩效考核标准时要注重考核内容的导向性,将绩效考核与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4.动态性。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阶段的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会有所不同,因此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内容应做出经常性的改变,使绩效考核保持动态性,以便更好地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过程及结果运用

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前一是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及实施细则,并向所有教师公布这些内容,确保教师能准确把握绩效考核的重点,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工作。二是高校方面应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小组,由绩效考核小组负责所有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绩效考核的原则,客观公正的得到考核结果。对于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奖惩制度,确保教师能得到奖励或惩罚,这才能引导高校教师按照绩效考核制度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四、面向提升高校创新力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围绕创新力建设展开研究,而教师是企业创新力建设的最直接执行者与参与者,因此高校需要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引导教师为提升高校创新力做出更多贡献。

(一)面向高校创新力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绩效考核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校教师既要参与教学工作,也要参与科研工作,教师自身的创新力及其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将直接决定高校创新力的发展效果。因此,高校管理者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需要将这部分指标列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其中不但要包括一些显性数据,如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论文数量、成果转化等,同时也要包括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产品转化效果、生产力改善等隐性数据。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对教师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更能为高校创新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另外,在考核指标中也要考虑高校教师在学校管理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因为高校管理创新能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习氛围,这也是高校创新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从多元化视角对教师绩效考核进行改进

教师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校管理者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面向提升高校创新力绩效考核的根本目标是提升高校自身的创新力,使高校能在中国知识与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更多贡献。高校管理者在执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从多元化的视角对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展开深入研究,确保绩效考核制度能适应教师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及高校创新力发展需求,围绕这些目标适当调整和改进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考核能更加精准地引导高校创新力各个影响因素获得持续发展。

(三)通过创新力提升促进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发展

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于高校创新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促使教师根据创新力发展要求开展工作,为高校创新力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而创新力提升同样也对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创新力的提升标志着高校教师及高校学生创新力的全面提升,所有高校教师也将对高校创新力建设具有更加积极的认识,他们的工作目标将变得更加明确,工作方法及工作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在现有条件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而创新力的发展也正是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的有效保障,高校管理者同样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充分地体会到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展方向,为绩效考核体系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高校是创新力的最重要来源和产地,高校中具有最先进的科研力量和最活跃的创新思想,只有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才能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高校教师是高校的核心与骨干,教师对于提升高校创新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需要从提升创新力角度对教师绩效考核展开研究,为高校发展和中国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1]吕志霞,陈伟.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8).

[2]王晓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环境分析与路径选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