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培训学校教学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树立“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第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到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学期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生到教师的肯定。
3、真正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骗。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2、开设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3、对教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知识竞赛、评比、娱乐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救灾和安全事故防治能力。
4、普及安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强化大众化的安全“三不伤害”的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前言
教师的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她们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察言观色,他们影响并帮助着学生,也影响着国家兴衰的未来。无论在哪个地区,教师培训都是在盛大的举行着,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与管理,并且为教师提供发展学习的机会,提高专业的知识与专业的技能,影响着学生的后期发展,针对档案管理分出几个层面,以及档案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找出本质的问题,进行内力的分析,在看到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1教师培训概念的演变和界定
在早期,我们都将教师培训称之为教师进修,那时的教师进修因为各种的条件限制并不是去到外地进行学习,也就是在本土进行教师自学或者将教师进行集中一起学习,但是相对应的专业培训确实很少见的。在我国现在飞速发展的时期中,教师培训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培训不在禁锢在一个小的圈子里学习,而是可以发展去外地进行取经学习,有专门的培训,组织教育专业体系,建立教师专门培训队伍,为教师提高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素质最基本的培训。培训在基本意义上,为两个字组成,培有诸多字面上的潜意思,培育,培养,是对理论上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的了解与学习。训有训练,练习的含义,具有相对的动态性,培则是具有相对静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动静结合。教师的培训属于成人培训机构,主要起源于企业培训,但是却由于企业培训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存在,它主要是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教师的专业是公益活动,本质上是教师在进行培训,成长,其实在本质上,受益者依然是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专业素质,学生才能成长,进而学生的成长为企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使企业获得长远收益。所以说,教师的培训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组合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的学习活动。
2中小学教师档案管理
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档案是在工作以及各种载体上形成的,档案分为以下几个类别:2.1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学校的党政部门辅导学校工作,服务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①学校,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与图片。②学校或者行政管理中形成的资料。③学校后勤部形成的资料。④人事资源调动方面存在的资料。2.2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在中小学中占据有利地位的档案,他一般可以在:①教学活动中出现,例如教学计划总结,教学研讨会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报,举办活动形成的资料等。②学生会在进行管理时留下的文件资料,招生计划不招生的文件资料,招生计划一系列的文件文书,学生的奖惩制度。③教师评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2.3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相对真实,他是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真实的记录,包括老师的进修,培训,考核,综合测评,还有教师参加比赛的各种奖项形成的文件资料。2.4学籍档案学籍档案顾名思义记载学生记录的档案,对学生的真实写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行,奖惩,考核的材料存入档案中。2.5财务档案财务档案指的是学校在财务方面形成的档案,包括会计的证明,财务的出账进账的情况。2.6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是指设备,科学类,主要是指学校在建筑物建设中形成的文件,图表,及设备使用情况。2.7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在党,团委书记的各项活动中所录音,相片等文件。所以说,综合以上几种档案的管理方面进行总结,很多高校的教师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让人担心的现象,档案的整理不具体,较为分散,保管又不符合基本的要求,没有起到充分的档案存在性,档案执法人员没有深度探究,业务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造成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的混乱,所以要想改善这种局面就要从深入了解档案专业管理知识入手。
3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为什么要培训,它的意义何在。3.1教师培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教师培训的队伍逐渐壮大,同样在培训中,教师的素质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教师在正式进行培训之后,有机会进行上岗教书,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因为教师是教书育人,所以在承接下一代育人的任务,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教育培训,进行知识的成熟与成长。受益者将是学生。3.2教师培训是发展中的学生需要教师在不断培训适应学生,学生也在慢慢的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不等于以前了,他们有思想,有想法,不是你说什么都全部吸收听从的时代了,所以在教书育人中,教师担当的角度越来越复杂,不只是教书育人,还有父母的者,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心灵鸡汤,活动的组织者,作为教师理论上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生达成朋友合作关系,如果想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师培训与学习升华。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在过去的教学中,不讲究过程,只注重结果,培育出的学生对学习都严重缺乏兴趣,只是一昧的传输知识,所教出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社会,教师教书育人就要多注重实践,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建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新内容的传授方法,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老知识,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新的教书育人方法。
4教师培训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工作室为教师进行服务,学校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档案在需要的时候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工作,把需要的档案进行特定方式的整理,标明出处,以方便及时准确的应用。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适合时展需求的而不是停滞不前,脱离背景时代的存在。教师档案要服从于经营管理,进行教师档案的调整,争取将教师档案成为推动力。在管理教师档案中要注意几方面的事情存在:①深入开展档案的法规宣传和档案执法的检查活动:档案法制观念需要让人扎根在脑中,是各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领导重视不到的教师,意识不到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在教师档案的分类中受到胆敢违规的惩罚。②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及安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分为以下,成立校本部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档案,组织力量区管理档案的基本工作;将档案工作列日本小行政工作当中去,使档案工作在本质上有保证;及安全档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涵盖到各个工作环节上,一般运用在档案的移交方面。③找好档案专门的业务人员,弄好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在整理档案工作中,要适当提高档案工作管理者的素质,将知识水平进行提高,态度要求端正,认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要定期参加省里的培训,进行专业知识整理的讲座;在整理档案进行入库前,邀请档案工作行政部门进行审查。
5教师培训出现的不足
5.1教师对培训的认知度不高有一些教师认为培训就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有实际用处,有一些教师并不把培训当成升华自己的一个机会,而是认为这是教育机构布置的任务,所以有一些教师会丧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接受培训的自觉性,所以在这种想法下,教师的培训全然无效果,只是一昧的进入却没有对培训进行吸收。5.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较为单一一般有一些培训教师不了解接受培训的需求问题,只是一昧的进行讲课,I接受培训的教师觉得没有意思,缺乏对中小学教师辨识的精准度,没有真正把握到培训的真正意义的所在,加之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喜欢,所有培训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偏小。一些教师在被动地接受这种培训时,多持有不认真的态度,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在上课时都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既没有效果,又浪费了资源。5.3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考核评价形式化目前我国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制度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化,在相对意义上教师管理制度方面较为松散,没有对新知识形成全面的补充,对教材没有进行相对的探索和方法的贯穿,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培养教师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只单方面的进行课程的讲解,要活跃课堂的气氛,进行层次分明的培训。培训与考核是在教师培训之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普遍培训中,培训上课的教室在培训中都会做到管理严密,上课认真负责,下课布置作业少,在考试中,做到开卷考试,但是这种考核评价根本起不到教师培训的根本意义。
6结语
综合上述,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档案管理进行分析,知道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教师的的素质提高,专业知识的成长,最终受益的为学生,以及档案管理的种类及教师培训中出现的不足做出分析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白炳贵.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海社会科学,2013(4).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远程培训已成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9年以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在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种模式中,远程模式培训的教师数超过总培训人数的90%。实践证明,处于起始阶段的远程培训模式,在组织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如何构建有效的远程培训管理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制约远程培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了解远程培训情况,我们编制了网络调查问卷,邀请中西部地区实施“国培计划”的省份参与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参训学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员、辅导教师、培训机构管理员,共回收5411份问卷,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制约远程培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方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远程培训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培训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有覆盖面广、低成本、交互性强、方便灵活等特性。同时,教与学的时空分离,组织管理地方化也是其显著特点。当参训教师的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工学矛盾突显时,依靠行政权力的监管和督促是远程培训有序开展的主要手段。调查发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远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管理本地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但加强本地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管理松散,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还不完善。针对管理员、辅导教师和参训教师的激励措施与绩效考评机制等还不健全,对培训组织、过程督促、效果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组织松散和制度缺失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缺乏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 影响了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机构网络组班结构不完整
远程培训以虚拟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配置管理员和辅导教师,是目前远程培训平台组织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组班方式仅仅是考虑了教学的需要,忽视了远程培训实施过程中地方组织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跨区域的班级的学习率比不跨区域的班级要低,且跨区域班级的学习率与跨度(与班级管理员不在同一区域的班内学员人数与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成正相关。其原因在于,行政效力的组织管理往往遵循属地原则,跨区域的行政效力通常会失效。一些失去外在督促力量,学习自觉性差的学员就会掉队或放弃参训,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培训资源,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这是现有组班方式存在的缺陷,需要构建完整的组班方式,以兼顾平台有效组织教学和地方有效组织管理。
3.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
远程培训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含学习环境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学习环境主要是上网条件,有可登录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是远程培训的设备条件,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的网络条件相对落后,计算机数量极为有限,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参训学员造成学习上的时间压力,使原本自主、灵活的远程培训成为参训学员的额外负担。学习指导主要国家级教学辅导团队,省级辅导团队,班级辅导教师团队,从不同层面给参训学员以辅导和引领。学员登录平台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适时的指导和学习效果反馈,必然会产生“孤独”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动力。从近两年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各级辅导团队的指导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导致参训学员在“学习无助”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最终的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有效管理策略
基于系统论观点,从管理层面来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一个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学校三方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包含三个要素的管理系统。系统的功能是设计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课程、遴选参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管理培训过程和评价教学效果。远程培训是开放的培训模式,参训人数多且相对分散是其显著特点,在参训教师学习自觉性不高的现实情况下,过程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培训过程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管理就是控制,管理活动实际是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的两位一体”。我省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二元结构”的网络组班和“立体-互动”的学习支持的策略,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远程培训效果。
1.“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远程培训可持续
基于我省从2009年开始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的经验,远程培训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级教育行政的组织管理。在近两年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精心构建了“省、市、县、校”四级组织管理体系,省设远程培训项目执行机构,全面负责全省远程培训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各市(州、地)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设市级管理员全面负责所属区域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各县(市、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设县级管理员全面负责所属区域远程培训项目的监管;校级管理员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担任,是参训教师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培训效果的直接检验者。各县(市、区)的行政手段监管是远程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各级管理员既要能行使行政监管权力,又要熟悉远程培训业务操作。
2.“二元结构”的网络组班模式有效解决管理盲区
远程培训通过培训平台以虚拟班级为单位进行,各班配有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和学习指导。然而,在实施过程中,100人左右的虚拟班级经常有跨地区组班情况,尤其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培训中,也只有跨地区才能组班。实践证明,这种跨地区组班方式,往往导致班级管理员鞭长莫及,其督促监管效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针对这一问题,我省探索“二元结构”的组班模式,采用教学班和行政班,教学班可跨地区组班,行政班只能以行政辖区为单位组班。培训平台必须要适应这种组班方式,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培训过程中,管理员只需要监管所属辖区内的参训学员的学习动态,并能通过行政效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督促,消除远程培训监管的盲区,增强培训的实效。
3.“立体-互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培训质量
远程培训不仅要加强各级管理,更要做好学习支持服务。为此,我省着力打造了“三支队伍”,即业务管理员队伍、辅导教师队伍和指导专家队伍。业务管理员负责组织和督促学员学习;辅导教师负责指导学员的日常学习、组织研讨、答疑解惑;指导专家负责定期组织答疑和深度学习引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建了远程培训业务管理员、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和指导专家等多个工作QQ群。各QQ群间相互嵌套,形成一个QQ群网链,拓展了交流空间,增强了工作沟通的实效,最大限度优化了远程培训的管理过程,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能和质量。同时,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职责与奖励措施,有效激活“三支队伍”的工作动力,对远程培训项目的有效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57-01
1 传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经教育部师范司审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指定培训,课程专门针对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设计,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课程开发吸收了INTER未来教育先进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国外相关领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家已有的基础环境开发设计的。
中小学校教师直接面对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能力的提高更应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信息能力的核心是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应用的实践能力,所以,培育信息能力的过程还是提高学习者分析、收集、整理、归纳等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从信息意识教育、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者的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入手, 内容上综合考虑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和技能要求,采取“知识构建+活动+理论指导+应用案例+评价”的形式,注重专家引领与教师参与紧密结合,授导教学与体验学习紧密结合,教材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面授培训、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的紧密结合,逐渐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能力。
2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应注入的理念
2.1终身培训的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在更新,教育在革新,我们的教师教育培训只有真正落实在“继续”两字上,才能具有生命力。进行培训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讨论、训练、实践及研究等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2开放培训的理念
树立开放培训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灵活性。多媒体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空间,它是一个培训平台,也是一个应用的环境和工具,真正实现了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区域与区域之间的随机交互,实现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全天候、全方位共享,教师可以自主、快捷地获得和利用各种信息,打破了教师教育培训在时空上的束缚。
2.3主体培训的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的过程,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知识,进而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它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而应该给学习者创设情景,通过自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真正把知识融为自己的内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主体,既不是教师进修院校,也不是行政主管领导,而是广大一线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增强一线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培训中“要我学、被动学、强制学”的现状,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融合法”培训模式
“融合法”培训模式,就是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念、知识管理理论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很好的解决理论与技能相脱节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育技术培训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参培教师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参培者感兴趣,他们才会听的认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本身就很丰富,所以在教学中任何一部分知识都结合有趣的实例来讲解。在讲解图片资源的加工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适时在课件中讲述“网络小胖”事件,把网友们用Photoshop工具软件处理的一系列“小胖”展示给学员欣赏,让他们对图片的再加工处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一部分学员甚至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研究图片处理软件;再比如讲解网络应用环节时,必然会讲到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因为很多参培学员都用无线路由器,怎么选一个好的无线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无线网络安全等,对这部分枯燥的网络生僻名词,在讲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员都比较感兴趣;又比如在讲解word图文处理软件时,除了讲解一些基本操作外,培训教师应引导被培训教师应用word进行信息化教案的编写,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案编写产生兴趣,从而引人教育技术理论,并提出现代教师应具备编写信息化教案的能力。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是以任务为导向,希望解决具体问题,并希望看到学习成果。如果把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两者交叉进行,一方面缓解教师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还可使教师有一个消化理论的时间。这样,教师技能提高的同时,理论水平也逐渐上了台阶,理论与技能的相互结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教师如何接受培训将影响到他如何去教学生。
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将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各种理论融人到不同技能学习中的“融合法”培训既避免了理论与技术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现实”,也使技术操作有了理论指导,而且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与教学实际结合,使其所学能立刻应用,体现成人培训功利性和目的性强的特点,当然这也对培训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之,教育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教育的地方也必然要求有教育技术的存在,教育技术应该融合到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之中。教育技术不仅使教育本身发生了巨大裂变,而且影响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教育技术为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支持和推动力,它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不仅在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它们也非常重要。对于听,是排在首位的,学会了听,便学会了学习的基础。根据调查,对于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学习能力也很强,因为会听,所以他们会在课堂上听出老师所讲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东西,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分清主次,能够一边听一边理解所学知识。
一、贴近儿童心理的教材
在小学教材的选取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状态,顽皮好动的年龄段,更需要我们在选择教材上谨慎。培养他们的兴趣,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他们心理特性的教材。
贴近儿童化的教材,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明亮的色彩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用图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进而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力训练中,我们要求在教材上选择容易听懂的文章进行训练,语言简练易懂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小学课本里我们引入像“神笔马良”的文章,以卡通的形式讲述了马良拥有神笔的故事,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是我们进行听力训练的重要技能,拥有良好的听力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要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要求我们的思想要集中、专心,在与人交流时,一心一意去聆听别人的语言,进而去思考别人所说的话。
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集中精神,对不认真训练的学生及时纠正。老师也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不要呆若木鸡,要做出正常的交流状,有点肢体反应之类的。
听力习惯是靠培养的,在训练中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有助于沟通与交流。
1.1 教师进修学校是本辖区内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在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组织县域范围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推广等职能,开展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业务管理。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基础建设。从信息化建设着手,用先进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把中小学信息技术网络中心、服务中心建在教师进修学校,使其成为本县域内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成教师和校长的培训与管理中心;建成中小学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中心;强化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小教大专”和“专升本”学历提高培训的作用,建成实体化辅导站和业务管理机构。与教研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的指导和研究中心;与电教、仪器装备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育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2 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适应当前和未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办学条件要实现标准化,要有与教师培训相匹配的校舍、场地和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与设施,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
(2)实行教师培训经费统筹,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费用。按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可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2.5-5%用于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不得用于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经费支出。
(3)鉴于县教师进修学校主要面向义务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向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解决。
3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要按照独立设置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为教师进修学校配备年富力强、有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务实的领导班子,并享受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待遇。要选配好校长。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业绩的考核。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2)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职务要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科学设岗,明确各级职务名称、职责、工作量和工作条件,制定聘任方案,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聘任。兼职教师职务应是专职教师职务的二至三倍,可聘请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每一个聘期(一般为3年)应有15%左右的教师实行轮岗,所空出的岗位可公开招聘。
4 逐步建立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模式
(1)要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要形成县、乡、校相结合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要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送教上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的形式,教师进修学校要对校本培训给予指导,提供优质服务。要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实际开展培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在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举办或联合举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有偿服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对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7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以往参加过的多次培训,笔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势必会造成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下降,也达不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实际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些理论的讲授。再者,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只有通过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交流、研讨,或在亲身实践中加以理性化反思、分析,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成人学习者,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WwW.133229.coM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集中讲授方式,,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参训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少:其次,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与参训学员的学习特点相脱离,而培训教师通常一讲到底,缺少与学员互动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种“专家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的培训,83%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所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不能“言传身教”,教授教育技术却不能灵活使用教育技术参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这往往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许多看似追求高效益和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培训者往往没有安排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过程因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在疏离了培训对象直接体验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作为培训活动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在自身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教师培训耗资费时却事倍功半的状况。波斯纳(g,j,posner。1989)关于教师成长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中可以看出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培训中都没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动以上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培训效益和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我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适合教师群体的培训方式。
三、体验学习概述
什么叫做“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那么何谓“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学者davidko1b指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反思被抽象化为概念和普遍的原理,最后概念和普遍的原理被运用到新的情境当中检验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体验学习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而且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看作是“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因此,体验学习的引入将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体验学习理论,尤其是kolb的体验学习圈,笔者在参与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为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以下简称《培训教程》)过程中,亲身参加并总结实施了一些体验学习活动的案例,现与大家分享,也为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
游戏作为能大大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培训中,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员亲身参与,进而感受培训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要学习的知识。在《培训教程》模块三《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过障碍”的游戏游戏需要三位学员参与,分别扮演三个角色:盲人、哑巴、瘸子,三个人要一起合作跨越事先设置好的障碍。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时,瘸子向盲人描述障碍的形状以及应该怎样跨越,哑巴帮助行动不便的瘸子和盲人跨越有难度的障碍三个人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共同达到了游戏的目标——跨越障碍游戏带给学员欢笑并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游戏结束后,培训者马上引导学员切人本模块的主题——媒体的使用。很多学员都讲到,以前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培训者总讲“各种媒体应该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但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和体会,直到今天,才切身体会到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将各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模块中,没有死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学习的例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培训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案例二:
同样是一个利用游戏来进行体验学习的例子:在《培训教程》模块六《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我说你画”的游戏,要求学员5~6个人一组,每组一幅图片,其中一个人负责解释这幅图片的内容,其他人根据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片的内容,游戏要求学员在10分钟内完成游戏过程当中,所有负责解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同组内的其他教师解释图片的内容10分钟后,教师分别将自己画的内容与标准图片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画得完全正确。游戏结束后,培训者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在游戏后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而大发雷霆,认为学生很笨。经过游戏后,他才体会到尽管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经设计得很完美,而且自己的讲授也已经很清晰,但是如果缺少了对实施环节的有效设计,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去责怪学生,而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体验学习的例子,可带给培训学员的却是理论说教所不能带来的深刻体会试想,哪一位体验过这项活动的培训学员还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不理解而责怪学生呢?毕竟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经历
案例三:
自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以下简称标准),很多地区都组织了一线中小学教师或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下简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标准对教育系统中的三类人员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相应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目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方式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计算机操作考核和理论笔试相结合。计算机操作考核部分往往只考察一些简单的操作,理论部分往往只注重受训教师对一些教育技术理论的简单记忆。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考察培训的效果,进而影响最终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笔者尝试借鉴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中绩效技术的内涵,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绩效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形成培训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概述
(一)绩效评价的含义.
绩效来源于英文的perfomrnace.原意为成绩、表现、能力。绩效技术又称人类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目前,学者对绩效技术的概念、定义、基础理论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WwW.133229.CoM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从下面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类绩效技术:人类:组成一个组织的个人与团体:绩效:活动与可测量的结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与整体的方法。国内学者张祖忻则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目。
绩效评价,是绩效技术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领域,是将绩效技术的思想系统地运用于评价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行为。
(二)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相互促进的融合关系
绩效技术起源于教学系统设计,美国学者garyanglin认为“绩效技术包含了教学技术,绩效技术还涵盖了人类绩效问题的非教学法解决方案的设计。”94定义的作者西尔斯(b.seels)认为“(教学技术的实践也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焦点在于面向绩效的提高,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是教学系统设计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产物而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两者在相互补充中又略显差别,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将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是绩效技术重要组成环节之一,是绩效技术的重要领域,类似于教育技术的评价领域,也类似于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评价环节,绩效评价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关系.二者交叉发展的现状无疑为绩效评价在教育技术培训领域里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aect05定义中指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将94定义中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五大领域归结为创造,使用,管理三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当具备知识、能力、意识等教育技术素养。05定义强调绩效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并且突出强调教师意识和潜力在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意识和潜力层次是绩效评价强调的长远评价目标之一。
在教育技术学中如此重视绩效思想,突出教育技术工作者绩效的提高,作为教育技术领域之一的教育技术培训活动,尤其不能脱离这些思想。我们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中引进绩效的系统思想,采用绩效评价方式来评价受训者绩效的改变就显得尤为迫切,探讨绩效评价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绩效评价本身的许多优点。以及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不可分割的发展关系.为绩效评价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绩效评价乃至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本位回归。这种回归让我们思考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中如何运用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更好的对培训进行价值性评定。
二、培训绩效评价的原则及指标体系
今年上半年,笔者在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试论绩效评价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运用》一文,文中笔者提出了培训绩效评价的概念,并总结了培训绩效评价需遵循的六点原则。基于绩效评价的特点及绩效评价与教育技术相互促进的融合关系,结合标准,并依据培训绩效的培训原则,笔者提出了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设计培训绩效评价表,探究相关指标内容可行性,思考建立有关的绩效指标体系时.笔者结合当前一些现状,力求体系能够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1.该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维度)有三块内容,分别是知识、能力与潜力、意识。
2.提出参考权重的概念: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中将各维度所占的比例设置某一参考值。在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时,我们发现目前关于绩效评价运用于教育技术培训领域里的文献很少,而且教育技术的学者大多也局限于讨论绩效技术本身的发展、或者是绩效评价在商务领域里的运用、没有将具体的绩效评价方法借鉴性地引入到教育领域,尤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域。学者还没有尝试建立一套比较受欢迎的培训评价体系和权重比例,因此笔者在明确评价的主次和重点,设置能力和权重维度对应地占有较高的比例。学校在实施具体评价时,应当以发展为主.兼测目标的评价思想。绩效指标只是强调要将意识和潜力应当占有更大的比重。具体的权重,应该结合受训教师的特点、结合学校物力财力,灵活设置。
【关键词】 教育生态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0—0070—05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引起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1]。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4月,教育部又制定并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培训时间短、缺乏层次性、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培训方法单一等[2]。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只关注教师个体,没有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工具性价值取向明显,未关注教师身心和谐的发展;培训是静态的、封闭的,与教师的教学和学校日常生活相脱节,无法真正指导教育实践,整个培训处于生态失衡状态,这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能囿于教师专业素养、知识结构等教育学范畴,要研究和解决教师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情境和问题,必须超越单一学科思维方式的局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过程,与校内外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尝试从教育生态观的视角思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问题。
二、教育生态观为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培训提供理论参照
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理念的崛起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但发展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让人难以预料。当前,生态的理念已不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而是广泛渗透、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具备生态思想,几乎成了人们是否具有前瞻性、现代感和良好素质的一种标志[3]。国外学者首先用生态学的原理和观点来分析教育现象。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首次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4]。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前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论述[5]。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学科,力求借助生态学研究的观点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促进人的最优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益,促进教育功能得以最佳的发挥[6]。教育生态观强调对教育现象进行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整体和谐、动态开放、真实有效、追求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式[7]。运用教育生态学的观念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眼下研究的热点。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生态学为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参照。众所周知,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具有“高利害性”,即培训与教师利益挂钩,虽然教师通过培训可能获得一些利益,但这种工具性价值取向容易失去培训本身的意义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可以说,缺乏生态观的培养模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生态化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为全面提高安徽省安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安庆市师训中心于2011年正式启动实施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该计划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安庆市中小学教师完成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至2012年底已连续开展了四期培训,共有480名教师完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对前两期培训学员跟踪调查以及对培训计划的反思、总结,探索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生态化培训模式,该模式系统、动态地设计培训计划,重视培训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强调学习活动设计,在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不断成熟,其内心认知、追求也得到了和谐发展。笔者作为培训教师参与了培训计划的研制工作和生态化培训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一)培训分析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必须进行培训分析。首先需要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只有了解培训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在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培训目标分析和培训内容的分析。另外,培训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培训团队则显得尤其重要。最后,选择一个理想的培训场所也能为培训带来良好的效果。
1. 培训需求分析
当前,各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多是由当地教育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教育部门聘请高校教育技术专家担任培训主讲,培训内容由培训者根据经验设定。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计划中,一线教师在培训中处于缺位状态,培训者和受训者相脱节,培训者不了解受训者的需求,受训者不明白培训者的意图,培训效果受到限制。这种不关注教师内在需求的培训计划自然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迫于社会需求的评价机制的压力,为了拿到一纸证书参加培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7]。教育生态观将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关注教师的现实需要以及教师主体如何成就自我,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8]。教育生态观取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为培训计划应来自于受训者,而不是学校领导、培训者或是其他人,培训计划主要解决他们在教学中、学校生活中以及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获得解决。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我们在制订培训计划之初就和师训中心对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方面,43.6%的教师缺乏使用Office软件的相关技能,67.3%的教师不能胜任图片、音视频素材的处理,另有55.8%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77.3%的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面存在困难。在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方面,75.9%的教师希望学习教学软件的使用,65.5%的教师希望学习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方法,51.7%的教师希望学习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及案例。在培训方法方面,72.4%的教师喜欢案例分析的方法,69.4%的老师希望能与培训专家和其他学员进行沟通、交流,58.9%的教师希望培训过程中能给予实践的机会,只有9.2%的教师希望聆听专家讲座。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为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2. 培训目标分析
很多培训的失败源于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特别是师生之间没有就培训目标达成一致性认识[9]。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一方面,学校经常抱怨培训结业者只知道一些“事实”,却很少知道怎么做;另一方面,受训者也常常抱怨他们在培训中没有学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知识和能力。传统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知识对于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培训,学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正如有些学员提出的:“老师教给我们很多知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到底是用来干什么”,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真分析培训目标。生态取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教师能够知道些什么”,注重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与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谐性,帮助教师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在道德、情意、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最终实现了专业成长的成熟。
3. 培训内容分析
根据教育生态观的整体和谐、动态平衡的思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以教师的初始能力为起点,培训内容要与教师所处的教育生态系统相适应;强调培训内容对实际教学情境的指导作用,采用案例教学以展示真实的问题,使培训更具吸引力;倡导教师参与培训过程以及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建立。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对培训的需求分析将培训分为9大模块,课时安排、培训主要内容和培训方法(见表1所示)。
培训计划将教师进行分组,由于不同学科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在学校内创造一种自然而然的共享知识的文化环境[10]。在分组过程中打破学科界线,规定5-6人为一组,组内为同一学科的教师不能超过2人。这种分组方式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老师很受欢迎,因为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美术老师总能把展示课件美化得很漂亮。分组之后要求学员注册网络学习账号,以便后面的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包括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远程培训平台注册学习账号、申请E-mail、加入培训QQ群、开通QQ空间、在教师博客上注册个人博客等。
表1 培训模块分析
[模块\&课时
安排\&主要内容\&培训方法\&模块一:培训准备\&4\&了解培训计划、建立学习小组、完成网络学习用户注册\&操作示范、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模块二:初识教育技术\&4\&通过教学案例感受教育技术\&案例教学、讲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模块三:教学资源搜集与利用\&4\&教学资源搜集与管理的方法\&操作示范、自主学习\&模块四:多媒体课件开发与素材制作\&12\&PPT课件深度开发与教学应用,多媒体素材加工、处理\&操作示范、自主学习\&模块五:导授型教学设计\&4\&导授型教学设计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讲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模块六:探究型学习设计\&6\&探究型学习设计理论、方法与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讲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模块七:教学实施方案设计\&4\&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模块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方法\&讲授、自主学习\&模块九:成果整理与展示\&8\&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和PPT并进行班级展示\&交流讨论、协同设计\&]
4. 组建培训团队
培训团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培训团队需要具有多样性。我们的培训团队既有高校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的种子教师,又有中小学教学名师和信息技术老师。高校教育技术专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从宏观上把握教育信息化的脉络;种子教师能够带来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教学名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名师教学现场的观摩,能够提高学员教学能力;在实际培训中,学员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阻碍培训进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5. 选择培训场所
当前教育技术培训场所一般设在高校或者是某些教育机构,这些场所与教师实际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选择安庆一中作为培训场所,首先是因为那里有较为先进的网络教室,能够满足120人同时参与培训;其次,安庆一中坐落在市中心,方便学员参加培训;最后,安庆一中具有百年历史,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和谐的环境之中,容易造就教师认知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应当是培训分析的一部分,之所以单列出来探讨是因为教育生态观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常把参加培训的名额分配给各个学校,学校指定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有些参加培训的老师明确提出自己不想参加培训,是学校要求来的。带着这种被动的情绪是无法很好完成培训任务的。有些教师想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校却没有给机会,这就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我们的培训计划中,教师需要提交一份书面申请书、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和与之配套的PPT课件才能获得培训资格,申请书包含学员的基本信息,帮助培训者了解学员的基本特点、初始水平和培训态度,同时也保证了学员是自愿参加培训的。整个培训计划则是围绕培训前所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和配套PPT课件的修改、完善展开,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
(三)学习活动设计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主讲教师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主讲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显得沉闷、没有生气。教育生态观将教师放到一种动态关系中来理解,无论是在课堂情境中还是在教研室情境中,都将教师放在一种关系系统中进行研究,帮助我们透过表面现象去理解教师个体知识或行为发生的背景和原 因[11]。生态化取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要教师与他人合作,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创新培训方法,重视学习活动设计,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在教师熟悉的教学和学校生活情境中进行培训。网络的出现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学员们可以借助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E-mail与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在QQ群或BBS中就某个主题与其他教师展开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和教学心得,还可以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培训经历与心得,并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反思。
1. 课堂面授学习
课堂面授学习主要用于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主讲教师多为高校教育技术专家。虽然在培训计划中尽量减少课堂面授学习的成分,但它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课堂面授学习以培训教师控制为主,但这不意味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首先,培训教师可以凭借个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员的倾听。其次,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技巧增强培训效果,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引用最近发生的事情或流行的事物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采用聊天式或对话式的风格能够拉近与学员的距离。最后,课堂上应增强师生交互,培训教师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主题,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开放、思辨的问题引发思考,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通过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员对知识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2. 个别化自主学习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本培训计划中设定的主要学习方式,几乎所有的学习模块都设置了个别化自主学习。培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把任务和相关的资源在QQ群或课程论坛之中,学员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浏览、学习,完成设定的任务。个别化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培训中我们发现,学员一开始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这就需要培训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员逐步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3.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是学习者容易接受的一种培训方式,采用交流讨论可以加强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开拓学习者的思路,促使学习者自我表达,在人与人交流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训教师首先设定好讨论主题,组织学员进行讨论。主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主要采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类主题较为简单;另外一种是比较复杂的主题,需要给学习者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成讨论,在课下可以通过QQ群、BBS进行线上讨论。
4. 协同设计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的发展方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通过营造开放的、合作的教师文化,形成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在本培训计划中,小组最终要完成组内成员教学设计方案和PPT课件的修改和完善,并且每组至少选出两部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彼此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发挥了教师自身的潜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四)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要的环节,没有合理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是影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瓶颈问题,造成培训目标不明确,方向不清楚,进而影响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 [12]。本培训计划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评价。首先,由于小组交流讨论充分,并且学员通过协同设计学习完成一定的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完成的职责和作出的贡献是不同的,小组成员间的评价最为客观,因此,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强调加入学生间的互评,形成教师和学生两级评价主体。其次,将学习者参加培训前提交的教学设计方案和PPT与培训后经修改、完善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学习者成长情况。最后,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远程培训平台上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者评价的一部分,评价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四、取得的成效
培训组在对前两期培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生态化培训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用于后两期的培训之中,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前两期学员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优秀和良好率为27.9%,后两期的优秀率为17.5%,良好率为31.7%。另外,经过培训后,后两期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和PPT课件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第二,学习者对培训的满意度增加。前两期学员对培训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76.7%,后两期学员对培训满意或基本满意的达92.5%。另外,前两期学员认为“多媒体课件开发”模块设置最好,认为“学到了实际的知识”,其他模块设置意义不大。后两期学员认为每个模块的设置都很合理,没有特别偏爱某个模块,这反映出按照教育生态观基本理念制定的培训方案能让学员投入到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计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较好。
第三,建立了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教育生态观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促进教师自我意象的完善以及教师理想、追求的不断发展。教师参加交流讨论的积极性较高,在学习中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各学科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协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形成了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五、总结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个迫切的需要,当前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今后的培训将在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上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培训效果。本文从教育生态观的视角探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对其问题的思考,而如何让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则需要各级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晓燕,瞿堃.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112-115.
[2][10] 罗秀梅.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策探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8):77-80.
[3] 张晓黎. 论生态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J]. 嘉兴学院学报,2007,(7):98-100.
[4] 阮阳. 生态学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5] 任其平.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J]. 教育研究,2010,(8):62-66.
[6] [11] 文丽萍. 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7] 黄纯国.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6):60-63.
[8] 马香莲.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教师生态文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6):89-91.
[9] 林雯. 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与案例解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2,(5):62-65.
两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具体实例展开阐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
专家告诉我们不要用原来传统教育的眼光看学生,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教育的发展,换一种眼观看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出生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自各种亲人的爱,让一孩化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转变理念从尊重和赏识教育入手,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接纳你,相信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剩过许多教育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品顺温和的语言、文中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等无一不对学生有影响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少的构件。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或者是少先队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管理班级如同我管理班主任一样,我要想办法如何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动力的团队,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发展是当下主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我们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轻视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通过老师的讲授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