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技术应用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学案导学法概念浅析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复制品,它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而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学案不宜过分详细,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发现更有价值的答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
“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学案的设计与编写原则
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感知教材、研究教材,深入浅出,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
学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目标、查漏补缺、学习导引、归纳总结、当堂消化五个部分。编写学案应集中备课组的全部力量,博采众长,形成一套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的学案。编写学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学案应根据课时进行合理拆分,防止多个专题集中到一个学案里,让学生不堪重负。把不同专题平均分配到各个学案里,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化原则
学案应把教学要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焦点,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得问题的答案,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套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参与度原则
学案应力求邀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层次化原则
学案的编写要体现一定的梯度性,符合学生的常态化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使优秀学生有所收获,也要激励成绩一般的学生,更要让学习困难者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体验
具体来讲,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环节:
1.抛砖引玉,以案导学
课前,教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学生根据学案先行预习,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进行试探性思考并发现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述表格信息加工这一部分时,不少学生对表格数据加工知之甚少,教师可以在学案里设计一些问答题,如EXCEL常用方法恢复,虽然学生的接受能力、起跑点有所不同,但通过学案使没有基础的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同时,有基础的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
2.难点反馈,指点迷津
适当采取启发式教学,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问题得以解决后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任务合理划分为几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主动探索更深、更难的问题,直至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难点解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达标训练,举一反三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操作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既能掌握单一知识点又能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触类旁通。例如:可在学案中提供CNNIC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学生掌握建立图表基本方法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表达数据,并在学案中提供链接网址,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图形表达与CNNIC的专业图形,根据CNNIC调查实例展开课堂延伸,系统教授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4.反思评价、总结归纳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指导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特殊问题上升到一般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学习了EXCEL后,应对其他办公软件Word、Frontpage、PPT中的表格功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这几个软件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表格。从表格数据分析、加工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信息加工的一般规律,进而了解信息加工的目的,由点及面,加深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学案并非操作说明书,而是结合教学主题,针对关键点进行提示和点拨。学案注重方法和过程的引导,并非操作说明书似的照本宣科。因此,学案应层次分明,难度起伏,贴近学生实际,将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更高的水平。适当的时候教师要主动撤离,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又要及时出现。教师要灵活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利用学案巩固知识,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学案导学法”的特色是“课前下功夫,课堂得成效,课后获愉悦”,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最终的追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学习交流,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由于各学校条件各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学案导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具有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1.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学案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精心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矫正反馈等,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挥主体能力性建构知识,培养个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运用学案导学法传授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的学案必须科学合理,尽可能避免内容过细,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有价值问题。
2.学案导学法的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案导学法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而树立学习自信心努力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完善教案,在一定课堂时间内讲授必要内容;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在保证教学效率基础上可有效简化课堂讲授,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进行个别指导,满足其求知欲;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是学案导学法的根本目标,该教学方法可有效结合“教师教”和“学生学”,不仅能提高教学导学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实践
1.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前,教师将已编写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案同步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可明确学习重难点和目的,同时能从中思考并发现问题,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例如,教师在讲授Excel时,学生可对表格信息加工这一部分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增加表格数据加工知识。此外,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可指导其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制定良好的自学方法。在学习中,温故可知新,将新旧知识点连接起来,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可以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讲解信息技术重难点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自主由浅入深不断探索问题,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体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时,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同时对其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知识的积极性。
3.不断练习巩固并延伸知识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可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题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重难点,有效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以练习情况为依据,合理改善课堂教学方案。教师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触类旁通,延伸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学生掌握建立图表的基本方式后,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表达图表数据,同时利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
4.总结归纳新旧知识点间联系
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深远,因此会对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进行更大的关注与重视,所以学生的独立人格、综合探索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完善。而在这个背景下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将对信息技术课程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学案导学模式的提出,就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使得教学方式从传统教学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中。基于此,笔者将对高中信息技术展开相应研究,全面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我国高中教育水平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全面推进高中教学的发展。
一、学案导学模式定义
学案指的是在高中教师精心研究和设计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一项辅助材料,是和教师教案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生学习方案,在学案中包含的方面比较多,不仅包含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等,还有相关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测试等,对学生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案导学模式主要以学案为基本载体,通过导学为基本方法,把教师的教学作为主导方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或是探究过程中,以合作性学习为主体,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学案导学模式不仅对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还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较大帮助和积极影响。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案的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和完善,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形成更具特色的个陛化发展方式,使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充分对其自身的视野进行拓展,加强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一)学案多种媒体呈现
在一般学科的学案准备过程中其呈现的方式多为纸质的表达,并将文字作为基本的载体进行有效展现。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方式,通过和多种媒体方式的有效结合,在学案表达形式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中将学生自学的视频进行插入,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自学的时间中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进一步完成纸质学案中的相应内容,对于其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学案的完成方式较为丰富
常规学科由于其课时较多,因此给予学生的学案时间就会被相应压缩,需要其依靠纸笔完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中,一般都为一周一节课,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学案。在课程中的技能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学案进行体验,并通过相应知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进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挖掘。
三、对高中信息技术学案教学的相应评价
在笔者对相关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同行可以从以下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顺应现代教学改革的理念要求和发展方向
学案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为其根本教育谜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充分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并适当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将教学逐渐向着引导的方向发展,而学生也要将学习变为主动思考的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才能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过渡到主动学习。
(二)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有着明显帮助
学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由于学习内容的明确,对学生的学习也要求得到相应明确,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学案使得教师更明确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实际情况的了解,教师也将更好的对自身讲授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调整,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知识讲授,在更有限的时间内对学习任务进行达成。例如:教师在讲解“防治计算机病毒”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引入学案导学的模式,讲主要内容融入学案中,让学生预先查找相应的资料,然后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掌握相应知识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三)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60-01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案例”内容的“导学”,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并能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达到自我提升。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Word、PowerPoint、FrontPage这三款软件同是办公系列软件,在软件的整体布局和操作上存在类同性,所以笔者把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大模块,并以“美丽的家乡――天目湖”这一主题案例的实践、完善为主线,引导学生系统选择、学习、应用各种信息技能,深刻思考案例的发展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从而系统地掌握处理、信息的技术技能。同时,我又把这一大模块分设为以下三个小模块:分别制作一份《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的文选、多媒体作品、主题网站。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把三个小模块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主题的创新与制作。
一、主体式案例:完善思考,完成模块内知识整合――公共模块的学习
1. 学生自主创新,设计一份具有自我特色的文稿脚本并采集素材
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这三个章节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所以每开始一章节的讲授就让学生设计新脚本、体验新情境、采集新素材,不仅每次让学生重复学习,而且形成了学生学完一个软件丢一个软件的现象。把它们三个模块整合之后,统一以“美丽的家乡――天目湖”为主线,要求学生统一采集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并根据主题思想设计一个综合的脚本介绍家乡美。通过这种整合不仅免去了学生和教师的重复劳动,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统一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掌握软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三款软件的界面分布大致相同,是一个系列的软件,通过统一介绍,能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首先是各类工具的使用,它们的操作模式是类似的,一般都是插入对象、选中对象、通过工具面板中的各类工具对对象进行各类编辑。其次,教学生学会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通过“帮助”菜单寻求帮助的方法。
二、阶梯式案例:演变实践、自我提升――完成子模块的学习
总模块的设计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模式,但是没有对其进行综合的实践,由于每款软件在操作上的个别差异,故设计以下三个案例,对总设计进行三种不同形式的实现。
1. 案例1: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文选(设计应用文档)
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利用Word这些技能把“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的方案转变为作文选,并将其打印成文稿装订成册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信。通过案例1的实现,学生已能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自己和需求完美结合,把知识生活化。
2. 案例2: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多媒体作品(制作幻灯片)
经过案例1的学习,学生已经处于一个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即如何利用文档处理技术来完成主题的实现。学生在完成一个作品后,情绪上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时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制作的文选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能够“动”起来。即利用PowerPoint完成对主题的实现,在案例1实现的基础上在页面中添加声音、按钮、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对其中的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并且通过建立超级链接实现页面的相互切换。案例2的制作在案例1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案例2的制作能认识到本系列软件使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实现了自主提升。
3. 案例3: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网站(设计主题网站)
经过案例1和案例2的学习,学生已能灵活地掌握各种工具的运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设计主题网站是对该案例的进一步升华,在学生设计时可向他们提出需求:如何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介绍天目湖的美丽。
本案例在对前面案例涉及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回顾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向纵深方向发展。要求学生能利用FrontPage制作主题网站,在利用公共模块中介绍的工具编辑网页以外,新增如何利用表格布局网页、框架网页的实现等内容。网页之间的相互跳转可参照案例2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类推实现。在案例的最后,可要求学生把前两个作品放进自己的网站,实现模块之间的整合。
三、分层式案例:自主探索,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阶梯式案例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条主线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当前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自主拓展,以避免“吃不饱”现象。如在案例1中可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宣传天目湖的海报,在案例3中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做一个小型的留言板以实现与网友之间的互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案例性的迁移运用,探讨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都可以寻找到规律,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一些问题教师可不用讲,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提升、优化课堂教学。
1虚拟机技术的简介
所谓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计算机。虚拟机技术也就是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虚拟出来若干台计算机一种技术。这些虚拟出来的计算机和真实的实体计算机几乎完全一样,每台虚拟机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而且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系统设置,而不用担心对实体计算机造成损失。
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一般院校课堂教学没有网络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一些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演示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要求的问题。
2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实验演示环境
在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网络攻击典型手段等演示中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为了方便备课和教学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上同时启动多台虚拟机,对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大,在操作中也经常需要重新启动虚拟机,考虑到virtual pc在资源占用和简单易用上的优势,所以,在本课程的实验演示中虚拟机软件选用了virtual pc。
virtual pc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设置不是很复杂,但是在构建具体的实验演示环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虚拟机数量的选择问题。为了节约资源,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一般建立2个虚拟机就能满足实验演示的需要了。
2)旎拟机操作系统安装的问题。如果建立了2个虚拟机,一般一个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另一个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安装过程和操作与实体机上的操作一致。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演示木马的功能和危害还有网络攻击手段,因此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还不能全部打上补丁和安装杀病毒软件。
3)实体机的网络配置问题。virtual pc是通过在现有网卡上绑定virtual pc emulated switch服务实现网络共享的。对于win-dows2000或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如果实体机在课堂教学时网线没插或没有网卡的时候,要安装microsoft的loopback软网卡,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在virtual pc的global setting里,当有网卡并插好网线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现实的网卡;当没有网卡或网线没插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ms loopback软网卡,即可实现网络共享。
4)实体机的硬盘空间问题。在一个硬盘分区中,为每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预留足够的硬盘空间。windows2000 server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2.4gb , windows xp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1.sgb。如果启用硬盘undo功能,所需硬盘空间还要增加一倍。
文书档案是反映一个单位的正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收到的上级单位寄来的及下级单位报送来的文件材料,反映在某一时期领导的决策、部门建设、研究开发、问题处理等的过程和成果。随着计算机档案软件的引入,永乐电子文档一体化软件能让档案工作越来越便捷。
一、档案软件的优点
首先,我们档案人都应该知道此款档案软件,永乐电子文档一体化软件具有信息量存储较大,便于检索,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档案软件使用软件配套的U盘作为载体,将信息存储在上面。它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手工操作出现的信息收集不完整,出现漏抄,字迹不工整等问题,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准确性。档案软件在进行档案管理同时,还可以将文件进行收集、统计和查阅,时间大大缩短。
其次,传统的手工操作需要一张一张的整理文件,将材料都摞在一起,然后手工抄写卷内的每件文件的目录放在卷内的第一页,然后用牛皮档案纸装订好,不仅费劲,还易造成资源浪费,不易查找,浪费人力物力。而通过在软件上检索、查找,使利用更加便捷。那么档案软件的管理实现了从外部的目录管理到内部的内容管理,每年,我们交通运输系统的各家档案都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扫描,全文检索很方便了,不需要再去档案库房进行繁琐的查找。
最后,能大大提高了文书档案输入目录的安全性,避免丢失。不仅保证文书档案的及时传输,而且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不会造成档案的延误或者丢失。
二、档案软件的优点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的缺点。第一,无法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因为计算机输入具有可读写性,人们可以对电子档案进行反复的输入和修改,修改后的特殊标记也不会标在电脑页面上。电子档案上也没有印章和亲笔签名,相关单位也无法鉴别真伪。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网络的发展,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通过网络系统拦截电子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黑客通过特殊的程序可以拦截人们之间重要的数据信息内容,病毒的入侵使得人们的电脑瘫痪、信息丢失,假冒的非授权用户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三,文书档案管理的软件应用对档案人员的要求也高。文书档案的归档首先要求档案人会纸质文书档案操作的方法,还要求档案人能够熟练的使用电子计算机,要会操作档案软件,懂得数据传输的方法与技术。所以,档案工作者也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
三、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命脉,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可以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安全素质。何为信息安全素质呢?是指社会成员在信息安全领域所具备的基本信息素质。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更是集中于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能力。
2.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1)信息化管理意识欠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的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思想观念的陈旧使部分档案工作者仅满足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还有的人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没意识到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2)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档案工作者不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提升专业水平的制度要求和定期的培训机制,使他们的信息安全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的老的档案管理者不但缺乏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又缺乏档案管理知识,但是,年轻的档案管理者由于在其他问题上的主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使得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档案部门更加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对新进的档案工作者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安全素质等方面的的限制,各级档案部门会提高调入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对于档案界的老同志来说,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信息安全素质的不足就更加明显。
四、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者对工作责任心。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发挥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的综合功能,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
2.加强档案专业技能培训。无论是新入的人员或是已经从业多年的老档案管理者都应该掌握的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档案工作者因工作岗位、职责和承担的任务不相同,进行培训时应当对档案工作者区别对待。
3.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结合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挑选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员进入档案管理队伍。将信息素质考核纳入到档案工作者年度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以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为依据,在法规制度的具体管理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到岗位的差异,细化具体操作,以便于具体实施。
五、结语
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直接关系着电子文件的安全,并影响到国家的信息安全。目前,档案人还在正常使用着软件,这使得档案案人更加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档案人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信息安全素质,使档案工作者能够在信息化社会中有效地履行自己的历史责任,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化,科学化,现代化,使档案管理步伐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也以其独特的增长模式进入千千万万老百姓家里,并迅速成为了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内地家庭宽带普及率已超过30%。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通过计算机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已逐渐映入人们的视野。根据调查统计:仅2012年一年内,国内一级域名的网站被篡改就有28405个,其中教育类网站被篡改数为314个。而这还仅仅只是被人们发现的数据,仍有许多黑客是处于隐蔽性级高的状态,让人们根本无从发觉。据某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反映,其公司内部网络在管理员未曾察觉的情况下,曾被黑客入侵并控制时间长达几个月之久。同样在国际上也曾有过类似事件:全球计算机信息发展最为突出的美国也曾有10多家著名的互联网站因受黑网站攻击,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亿美元;而亚洲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日本,其最高法院也曾在3天内遭受到3000多次黑黑客攻击。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成为了全球性战略高度的问题。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两者的发展与应用是互相呼应的,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及技术成为了当代青年学者的基础技能之一。本文由收集整理就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而言,其可简单分为五大类:
2.1 数字签名以及认证技术:所谓数字签名及认证技术指的是创作者将数字编码信息用接收者的公钥进行加密后,与原文一同发送给接收者。而接收者则只可用自己的私钥方能解开被加密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需用函数hash对接收到的信息生成一个数字编码信息,与解密的数字编码信息对比。如结果相同,则说明此次传输过程安全没有被篡改,信息为完整的,反之则表明此次信息传输被修改过,故数字签名能验证数字编码信息的完整性。因此数字签名为加密过程,而数字签名认证则为解密过程
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公众网络与计算机内部网络分离开来的一道屏障,以此来实现用日常网络安全,将潜在的攻击性入侵尽最大可能隔绝开来,实际上它就是隔离技术的一种。
2.3 信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主要包含数据的传输加密与存储加密两大方面。其中数据传输加密时主要加密对象为正在传输途中的数据流,而常用的方式有三种: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和链路加密。而加密系统则分为:未加密报文(明文);加密后报文(密文);加密及解密设备;加密及解密密钥四部分组成。
2.4 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主要依靠ids入侵检测系统来完成,其作用是对防火墙不足的一个合理补充,主要帮助系统应对来自网络黑客的攻击,增强系统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而入侵检测大致可分为两种实时入侵检测与事后入侵检测。
2.5 访问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访问控制。按类型分可分为两大类自主访问控制以及强制访问控制。它所指的是按用户身份或其所属的某项定义来限制用户访问或使用某些信息项的权限,主要适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其服务器、目录和文件等资源在网络上访问权限。
3.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涉及到的学科纷繁复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目前主流网络系统中的安全设置、安全漏洞和安全协议,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会存在的一般安全问题及防御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就目前各大高校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情况并不理想,尚未达到开设课程时预期效果,现综合近几年的教学情况分析得出以下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且知识体系更新快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涉及到的学科纷繁复杂,其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论、应用数学和信息论等多种学科。它是一门经合性学科,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不仅需掌握基本的原理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及方案设计技能。总而言之,其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概述、密钥分配及管理技术、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属于大学时期综合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因此对于学习此课程的学生有着极高的基础知识要求,但由于2005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①以及2007年成立了“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②,致使各大高校内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纷纷开设信息安全类课程以及组建信息安全专业,而学校并未针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定位,导致有的学校原本应该出现在大三下期或大四的课程提前向学生展开,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及学习压力大大提升,且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也随之日新月异,同样黑客的攻击方式与防范手段也在不断提升。现在社会上不断出现了很多新的网络技术,如的如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2p网络技术等,同样许多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也在不断诞生。在学生刚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社会上又已开始出现新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教学中必需紧跟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且仍需随时准备对信息安全技术提出新挑战。
3.2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间的矛盾
就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内容本身而言,其中有绝大部分原理的描述非常抽象,使得此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极其来枯燥及难以理解。而目前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主要仍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课前预习→教师讲述→学生提问。但在这三个环节中,课前预习是处于一个无法有效检查到的项目,并且学生提问环节也一般少有学生进行提问,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
据调查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同实际应用的知识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距,使得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因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是一门新型学科,同时也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许多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的生活中已经对其有了初步而又浅显的接触,促使学生在刚触及到这门课程时对其抱有非常大的期望,然而随着教学进度的逐步向前,学生们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应用中有效的开展开来,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渐渐地下降。而就实践课程开设环节而言,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内开设的实践环节项目不能包含所教学的理论内容,原因为其总体数量过少。并且据某高校教师介绍,诸多已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仍旧无完善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以及相关实验设备,很多实验项目均无法进行。因此,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教学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教学成为了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4.新形势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课程的教学对策
4.1 区分专业贴合实际精选内容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计算机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高中信息技术受社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自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所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方法得到了认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热情不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改革,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案导学法”因易操作、高效率、实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法中学案的选择
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案的选择。教师在开展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案进行编写,学案内容要依据下一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主要结构进行构造。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对查阅和搜集的资料做详细注释。对课本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仔细钻研,特别是一些案例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合作。譬如,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对同学们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爱好、擅长科目等数据做出搜集,通过Access程序,对数据进行排版,设置检索,打乱数据之间的单位或标注,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类型的错误录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出数据库中的错误,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数据应当是真实有效的。通过对数据具体信息的询问,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对课程走一个形式。高中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通过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就能够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学案导学法中的自学监督力度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实践,教师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监督,对学生做出解答。在进行引导和监督的过程中,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的空间,而对学生的监督,能够有效调整整个教学进度,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譬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过程时,往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出现偷懒、玩耍、和别人交头接耳的现象,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可以让学生讲述他在讨论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另外,教师通过巡视,通过有效监督,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深入性学习,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有效的监督,还可以让学生处于紧张和放松之间,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发现学生的不足。
四、学案导学法中的总结与深化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对教育产生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包含“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即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机会,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一个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强化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备课时,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参与学习,还要考虑怎样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最佳的教学策略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的单调变得更生动有趣。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怎样的模样,他们是不清楚的。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改编的片段,通过情景再现,他们仿佛置身于湘西小城风光当中,自然对小说描绘的情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理解了文字的作用。他们对于湘西小城的样子,对于翠翠和傩送是怎样的样貌,都展开了丰富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生动、具体地再现时代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大多是文字。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对于中学生来说,肯定在接受程度上有难度。多媒体最大的作用就是将这些情境再现,能够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字内容。
比如我们学习一些小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说,对它的时代背景却不太清楚。《药》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能放一段影片,把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景再现,学生可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人物一下就领悟了。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一些问题由于客观的局限性只能言传却不能直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深入、更快捷地掌握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对于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情节、络线图并不熟悉,而利用计算机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GIFANIMATOR、AUTHORWARE、3DMAX等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人们想象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把人物关系基本上理清楚了,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理清楚了,难点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这是一般的教学媒体效果和计算机的效果无法相比的。
3.利用网络,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案例教学在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描述一个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讨论与决策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成了案例教学的主体,双方在合作、开放、互动的前提下,对问题和疑难情景进行分析研究。
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理念或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艺术性。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理念和思想,而案例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主要以企业发生的现实战略管理问题为探讨的核心,营造一个仿真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地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环境和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条件的实际问题。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各种各样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学习和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2 信息技术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是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相关的软件工具,借助科学的方法,对诸如图文声像等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技术。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指在教学中如何更充分地把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信息手段与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新兴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好的互动,从而促进合作精神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
3.1 案例收集与整理阶段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 开展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拥有数量众多的体现现实性、典型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特征的案例。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收集案例大多是年代久远的经典案例和近期发生的案例,教师之间因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部分案例被重复地用在不同的课程上,学生产生强烈的倦怠感。在战略管理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中,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大量战略管理案例的素材,进行深加工和修改,再分门别类整理形成案例库,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同时,容量巨大的网络空间为案例资源的存储提供了载体。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搜索引擎,其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工具,进一步提高搜寻有价值案例的速度和质量。
3.2 案例展示阶段
传统的教学中,案例材料怎样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难题。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用口头表述或文字资料的方式展示案例,展示时间很短且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仔细思考相关问题。学生对案例内容大多是简单聆听或是走马观花,案例展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难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没有很好地完成战略管理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战略管理案例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便利条件,学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利用课下时间对案例进行仔细阅读、收听和观看,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和把握案例的重点,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网络空间和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成为战略管理案例教学开展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不能仅充当发号施令者,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启发性和提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案例,思考案例中相关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充分体现战略管理应用性的特征。
3.3 学生学习阶段
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学习和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应用的程度。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探索通过什么途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案例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由、平等地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平台。学生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分析案例的效果。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为了避免雷同,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尽量用别人没用过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发他们的自主创造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指正和激励,公开公正地对有创新性的作品给予表扬,对雷同的作品要批评并督促改进。通过激励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为案例的分析讨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工具,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群组聊天、微博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推进案例教学工作的开展。
3.4 教学效果评价阶段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指实施了案例教学方法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定,制定什么样的评价衡量标准。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一大难题是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和公平性,避免学生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为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点评的理由要恰当充分,让学生有所感悟,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形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为了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允性,需要获取更直观的统计数据来佐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匿名投票,引导学生更加自由地对所有作品进行评判。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评价体系的改革,改变了单纯教师评价的方式,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进行浏览、分析和评判,真正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基金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钟曼丽.《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方式综述[J].企业导报,2011(1上).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以口语、板书为主要传授途径的传统技术和视听媒体技术两个阶段后,逐步进入信息技术新时代。它在为人们提供先进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变革。在公安院校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二、信息技术时代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因素走进教学过程,还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由此引发了世界性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公安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并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安院校作为公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担负着提高公安队伍素质的重任,应主动响应时代召唤,积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我国的公安教育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导致目前的公安教育现状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培养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公安院校毕业生,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是当前公安院校发展和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公安部“金盾工程”的建设和使用,信息技术将为警务工作提供辅助决策、实时动态实战应用平台,我国公安系统的工作重心正在逐步转向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创了情报主导警务的新工作模式,对解决警力不足、提高警务效率和减少警务开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情报主导警务将成为未来公安工作的主导方向,而警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决定了情报主导警务工作的质量。警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各警种的公安干警能掌握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工作的要求。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公安人才的重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注重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我国公安院校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多以传统讲授模式为主、教学媒体单一、教学资源相对封闭和不足、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反馈缓慢、文字教材一统天下、教学时空狭窄等,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公安专业的创新人才。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全国各公安院校都已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基本完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应用环境的建设,并开设了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也正在分层次分阶段地逐步展开,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安院校课程教学中,是公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个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公安院校都逐步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同时也在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探索更适合公安院校的教学模式。
1.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例如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将其放在校园网服务器、机房或教室的电脑上,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机上或从服务器上选择课件进行教学。
2.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系统
该系统由服务器、主机、教师和学生终端通过网络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网络中的每一个学生终端,可以与学生会话交互,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机接受教师指导并学习。这种模式主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内的网络环境及对应的教学软件实现信息广播、屏幕监控、语音传输、教学示范、分组讨论、文件传输、远程管理、在线考试等功能。
3.虚拟课堂教学模式
虚拟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与电视课堂模式相比,优点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更方便地实时在线交流互动。虚拟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接近,因此在我国的网络教学中非常流行。
4.因特网在线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在线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其授课内容展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学生可在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上课时间接受在线教育。教师定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聊天工具等进行辅导,这种教学模式与虚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间方面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这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以网络资源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5.客户化教学模式
客户化教学模式比前面几种模式更为先进,在这种模式中,客户(教师或学生)可以将要求提交给系统,系统会根据客户需要自动组合教材及学习资料,同时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这种模式比较智能,如何让系统自动分配最适合客户需求的学习资源是一个难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网络教学研究者正在研究的课题。
通过以上五种教学模式的介绍,不难发现多媒体课件教学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适用于讲授内容成熟的课程,但由于目前大部分课件交互性差,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与传统讲授模式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系统有较好的交互性,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有效渠道,但对于理论知识居多的课程来讲,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系统则无法体现其优势,且该系统操作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较高要求。虚拟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在局域网上开展,经济成本较低,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如果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时,可采用这种模式。因特网在线教学模式和客户化教学模式通常要依托因特网,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在于教学过程不受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网上学习,还可根据自身知识水平自由选择学习进度的快慢程度,这些优势能为日常工作较为繁重的一线在职民警提供极大的方便。
结合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虚拟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公安院校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在警体技能训练等方面有其优越性。如果学校有条件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应尽量发挥其作用,特别是对于计算机、外语听力及口语等学科的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如果公安院校的教师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课件,则能给大部分的课程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课程教学整合
进入21世纪,公安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毕业生,是当前公安院校发展和改革中的紧迫问题,而课程体系建设又是该问题的关键之处。信息技术背景下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当打破常规,结合信息技术与公安专业课程整合的趋势,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前沿特色,精讲多练,注重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课程整合是将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丰富教学环境的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各种资源和教学要素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这种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要主动变革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过程,其实质是公安专业课程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从而促进课程整体变革。
1.更新教育观念
由于公安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参与,而新的公安专业课程标准则要求在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革现有的公安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更新观念就是要改变公安院校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当前信息技术在大部分公安院校的应用仅仅体现在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演示教学内容,教师所做的课件也多是课本知识的展现,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要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就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2.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在公安工作中,信息就是资源,越来越多的公安一线干警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有效的信息,就会导致人力、财力消耗过大且警务效能低下。因此,在公安院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收集掌握信息的能力,比如对于某些概念或专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给予综合评价,在这种反复训练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质,还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为其将来进入公安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及时高效地处理公安工作中所遇到的复杂案件。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专题作业设置,由学生自主收集分析信息,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公安院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初源自普通高校,且很多公安院校的教师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教学岗位,缺乏公安一线的工作经验,导致目前我国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和公安一线工作脱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在公安一线没有用武之地。同时,大部分公安院校的实验条件都无法开展网络实践教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信息采集到网上办案、从警情信息研判到网上抓捕逃犯等公安一线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公安院校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最新成果与公安业务实践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公安专业,可根据其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加以调整,在体现特色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走上一线工作岗位后能尽快满足警务信息化的要求。例如对于治安学专业,可重点介绍治安管理综合系统、人口信息系统等的使用。对于侦查专业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则重点讲解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刑侦信息系统等知识。对于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介绍图像处理技术、交通指挥中心的功能、智能交通系统等。对于网络安全执法专业,则要求更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水平。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模拟实战环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对各种基层公安机关正在使用的管理系统做到熟练掌握。
4.鼓励教师运用网络化教学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教师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公安院校应大力宣传网络化教学的优越性,让教师了解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学校应注重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应该包括计算机操作水平、现代教育和教育技术理论等,帮助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5.加强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
目前一部分公安院校已经建设了网络教学系统,但并未在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仍需不断完善,且后期建设不足,对教学资料信息库的建设不够重视,造成系统闲置和浪费。网络教学系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后期维护及软件环境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公安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考验。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课程的合理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公安院校教学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公安院校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如何向公安一线部门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霆宇, 袁琼. 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公安教育的影像[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