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公司财务与会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司财务与会计

篇(1)

1.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其定义是指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负债清偿以及资产交换的金额。想要了解公允价值,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特征,本人认为公允价值的特征包括:假想交易(非实际交易)、公平公正(无外力迫使)、市场为唯一信息来源渠道。

(1)假想交易:是指没有进行现实交易,而通过基础分析其资产多少,鉴于市场交易的历史情况,建一个模型进行模拟交易来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析,最终评估分析出价值。

(2)公平公正:公允价值是在交易两方都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易主体为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没有外力迫使,保证资产计算、负债计算都是公正、公平且是双方都自愿的,而且交易是出于对己方利益最大化考虑,从而确保买卖双方能够在交易中各得其所。

(3)市场特征:公允价值一定是从市场上获得资产、负债的数据,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是不能得到合法的承认,所以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市场是唯一渠道。

2.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

目前,我们金融界普遍采用“市场法”和“成本法”来确认公允价值。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市场法”和什么是“成本法”。

采用“市场法”进行公允价值计算,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环境,从这个环境中获取负债、资产信息,通过运算最终得出公允价值,但是我们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1)这个基础市场必须是活跃且公平的,不能是经过人为操作经济走向的市场。

(2)这个基础市场中有与我们要评估价值类似的负债、资产交易存在,这才能给我们价值公允计算提供参考和模型依据。

(3)如果说这个市场基础是符合我们要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市场作为模拟运算的模型,将食资产作为我们计算参照物,通过显示的价格变动、资产运作等真实数据来模拟演算评估出公允价值。目前我国对于价值公允已经开始有规范的标准,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从过去的单一核算向国家公允价值核算转变,使用国外的核算方式来评估价值。

还有一种我们普遍采用的计算法是成本法。通过成本法来确定资产、负债价值需要遵守以下几点:

(1)采用与我们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资产属性相一致的样本(使用价值、使用效益),这样进行重置评估资产成本才是合理且误差小的。

(2)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资产不会在时间变迁中改变用途方向,在未来仍要采用现在或过去的使用方式来产生价值和收益(这防止因为其他因素造成资产缩水或增幅最终价值不在我们评估内)。

    (3)资产当中有一些物品性质特殊不能采用成本法来核算。比如说没有具体定价的古董、字画、文物等,其成本不能代表其价值。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同性质的资产要采用不同评估方法来评估。进行评估的资产负债满足以上这几个标准,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成本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了。

二、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的意义

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表示我国的价值观在转变,在我国过去的传统金融观念中主流观点是收益观,因为历史原因或文化原因,导致多数的企业都是考虑现实收益为主,认为收益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现,这很大程度上非常符合过去我国的经济环境,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行业也开始与国际接轨。国外的金融理念里,企业本身就甚价值,而国内的企业都是新兴企业,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没有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承。国外比如香奈儿、奔驰这些知名品牌,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传承,已经不算是一个企业,更像一个文化的传承,而收益观就不符合其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而其负债价值非常大,因为得到众人的认可,有品牌价值,且品牌价值甚至可能已经远远超过这个企业的成本。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也开始向传承式企业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资产评估采用更全面科学的评估方法。这是公允价值的作用体现。虽然看起来像是对历史局限性进行批判,但是这也是我们国内金融领域的一次变革,从收益观转向负债价值观。

三、对业内人员使用公允价值评估的建议

从当前我国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现状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方面早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有待加强,不断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为此,提出对业内人员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两点建议。

   1.正确的评估公允价值金融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目前我们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以FAS157和FAS159)。首先要看我们评估的资产在现实当中是否有类似的活跃市场,如果有活跃的市场可以参考,那么我们就直接从这个市场是找到相应的资产或负债作为模拟计算样本从而直接得出公允价值;如果这个活跃市场中没有和我们评估资产类似的交易活动,那么就要从市场中找出类似的负债资产样本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公允价值;如果我们在现实当中找不到活跃市场环境,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成本法和价值收益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评估。

2.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允价值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能理解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和方法了,那么实际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还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风险,要加强财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我们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确定获得的公允价值数额是准确无误的之后才可以在财务活动采用公允价值对企业事项进行核算和计量。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我们会计在财务活动采取公允价值进行企业各个事项核算的时候,绝对不能用公允价值来操控市场、操控企业受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规范和普遍使用,而我国目前对于公允价值还是属于观望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很谨慎的,目前我国针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已经制定出了非常明确且严格的界定,目前主流行业并没有普遍的推广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房地产行业中使用的比较多。因为房地产行业在国内的规模范围大’可参考的活跃市场多,且房地产行业也需要对自己的资产、负债等价值进行评估。而有了活跃的市场环境条件,又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实际交易样本,所以目前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评估主要采用了公允价值评估方法。

篇(2)

(二)文献的基本结构文献前言中谈及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财务会计信息、公司控制机制和财务会计信息治理作用等概念从理论高度进行了剖析;第二部分具体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层薪酬计划的作用;第三部分讨论会计信息在特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第四部分研究财务会计信息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根据分析指出公司治理研究与其他会计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利用提供建议;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信息与管理层激励合约基于具有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特征的公司的广泛讨论存在,公司治理研究便集中于能够缓和问题并支持现存经济组织形式的机制,高管薪酬研究居于首位。传统薪酬研究检验了管理层薪酬与规模,销售额,利润与业绩指标之间的关系,伴随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委托论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佳薪酬合约中的业绩变量问题,通过薪酬业绩敏感度以及努力边际贡献率的分析来达到风险分担与激励的平衡。激励薪酬会计研究大概有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薪酬业绩敏感度检验;第二,视合约为外生变量,检验合约结构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三,基于会计信息不同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薪酬合约可分为显性和隐形合约,在显性合约方式下,研究者主要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和部门经理的薪酬合约、日本与德国高管薪酬合约以及风险投资公司与企业家之间签订的财务合约对财务会计数据的使用,结果发现这些显性合约中均显著使用了财务会计数据。其中以每股收益,净利润和经营收益为最常用;而隐形合约中,真实的合约细节不被研究者所知,他们通过合理假设各种业绩变量,然后与高管们的薪酬进行回归,从而估算出各种薪酬业绩敏感度,事实上这种研究方法很可能会导致不同业绩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变量缺失等问题(Demski和Sappington(1999))。随着公司对管理者激励方案的不断变化,现行薪酬合约对会计数据的使用表现出如下三种趋势:一是高管现金薪酬的决定因素从会计数据转向股票信息;二是高管整体薪酬中现金薪酬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而相应更多的被股票和股份期权所取代;三是整体薪酬业绩敏感性在不断扩大。

基于对薪酬合约和会计数据的研究,文章提炼出了一个理论框架:从理论上说明合约的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决定因素变量在合约中的激励权重。高管薪酬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业绩指标的,其中包括会计指标。该理论模型对会计信息的合约作用做了清楚的分析和说明:首先,直接对管理者行为创造激励;其次通过其他业绩变量过滤普通噪音干扰;最后,再次平衡管理者在多项活动中努力的分配。因为在同时存在多项活动时,管理者对努力的分配基于e1/e2=P1/P2,而投资者希望管理者努力的分配基于e1/e2=v1/v2,其中e代表管理者的努力水平,p代表公司股价,v代表企业价值。因为P是市场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推断的股票价格而非真正得对管理者的贡献做出评价,从而导致P1/P2≠v1/v2,此时便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非股价信息来对管理者创造激励,使其努力分配平衡。

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对业绩变量激励权重大小的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委托理论为基础的薪酬研究发现会计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管理者当期行为的未来长期影响,故具有较小的合约价值,另外那些具有高成长性和丰富的投资机会的公司其高管薪酬对股票变现出更高的敏感性,从而会计利润的激励权重可能会随着股票激励权重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有代表性的相对激励权重研究有:Lambert和Larcker(1987),他们得出现金薪酬对股票收益的激励相关系数与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激励相关系数之比即相对激励权重,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与ROE的随机干扰项和股票收益的随机干扰项之比正相关,与ROE和股票收益的相关系数正相关,最后还与CEO持股份额负相关;另外,Sloan(1993)关注在高管薪酬合约中除了利用股价信息外利用会计利润信息的原因,他解释是因为会计利润可以保护管理层免受市场股价大幅波动的影响,从而起到过滤噪音的作用;最后,Clinch(1991)和Babe等人(1996)用研发支出(R&D)代替公司投资机会,研究发现随投资机会增长,薪酬在向股票基础型转移。

会计报告利润的两大基本作用是:决定股价(估价作用)和评价管理者努力并决定其薪酬(控制作用),两大作用彼此之间存在关联性,他们的连接点便是管理者当期行为的边际贡献。Bushman等人(2001)预测报告利润的估价权重与薪酬权重之间是正相关的,这是因为当管理者努力的边际贡献增大时,委托人自然希望管理者付出更多努力,于是便会在薪酬合约中给予会计利润更高的激励权重;另外,他们认为管理者当期努力具有多期影响,当期报告利润不能完全捕获管理者当期努力,而股价则是市场利用报告利润推测真实边际贡献后得出的。会计利润的不同构成部分对高管现金薪酬的影响也不一样,其差别通过分析哪些盈余构成部分在合约中被使用,并检验各使用部分的激励权重来得以证明。Clinch和Magliolo(1993)、Healv等人(1987)、Dean等人(1989)的研究综合表明薪酬委员会在制定薪酬时所使用的是经粉饰了的会计变量,另外Dechnw等人(1994)和Gaver(1998)研究表明薪酬委员会在决定高管现金薪酬使区分了净利润的不同构成部分,而做这种

区分也是受管理者们欢迎的。

实际薪酬合约对业绩变量的选择可能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简单,会计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管理者当期行为,合约中会利用到股价信息,但股价依然不能包括管理者努力的全部,于是便有大量文献研究薪酬合约中对其他业绩变量的使用。Bushman等人(1996)研究在决定CEO年度奖金时,对个人业绩评价(Individualperformance evaluation简称IPE)的使用,htner等人(1997)具体考虑了对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他们得出薪酬合约中所使用的某些变量是不能被市场所直接观察到的,董事会并未将CEO报酬的决定因素完全交给市场,而是引用某些私有信息对其进行了调整。

理论认为通过在合约中利用相关业绩评价(Relativeperformance evaluation简称RPE)可以降低薪酬合约中的外部干扰。Holmstrom(1982),Aggarawal和Samwick(1999b)分析得出,出于战略考虑,处在竞争程度越激烈的行业里的公司,其高管薪酬合约中给予竞争公司业绩变量更高的正项激励权重,其目的是为了缓和竞争,使其定价合理,最终促进公司间合作并为股东带来更大的财富;而DeFond和Park(1999)忽略战略考虑,认为行业竞争程度越强。RPE越能促进董事会察觉到本公司CEO差的业绩表现。

受到数据的限制,较少文献对公司中层管理者薪酬进行研究,但部门经理薪酬合约的设计却同样重要。组织激励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部门管理者薪酬合约来说,会计数据或许更有价值,因为像股价这类公司总体业绩指标中含有太多噪音。有关不同级别管理者的薪酬研究主要关注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及各部门对工作的分配。部门经理付出的努力不仅对本部门业绩有贡献,同时对公司整体业绩也有影响,Bushman等人(1995)和Keating(1997)研究发现部门经理薪酬合约中给予公司整体业绩变量的激励权重与给予部门业绩变量的激励权重之比与各部门之间的依赖程度正相关;另外Keating(1997)还发现部门经理薪酬合约中对公司整体业绩变量的使用随本部门管理者对其他部门影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公司成长机会和其他管理者对本部门的影响程度的增长而减小;最后Leone和Rock(1999)得出部门管理者的业绩预算依“棘齿”原则方式来改变。

(二)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公司治理机制多种多样,而且不同机制之间存在严密的相互关系。《治理》中主要讨论了如下三种机制之间的关系:第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薪酬合约以及管理层轮换对会计信息的利用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公司控制的市场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第三,董事会成员结构与高管轮换之间的关系。财务会计信息不仅被利用于薪酬合约,在其他治理机制中也得以使用。Deangeln(1988)研究了在存在权争夺时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持异议的投资者典型地引用差的利润表现来证明现任经理的低效率(而很少引用股价),而且现任经理们也利用他们的会计判断向投票股东展示他们将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绩效。另外其他的特定治理研究还包括接管,债务合同,股东诉讼和审计作用等。

会计信息的某些局限性迫使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变化,Laporta等人(1998)研究发现在那些会计和法律制度只能对投资者提供相对较差的保护的国家里,公司治理便会转向依赖昂贵的大股东监督。Bushaman等人(2000b)指出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导致董事会不得不进行更多成本高昂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活动。

(三)财务会计信息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

当今各国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均存在显著的跨国差别,同时不同国家现实经济效率也存在巨大差异,基于此,跨国分析模型便成为研究财务会计信息与经营业绩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治理》指出了未来研究财务会计信息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的四个方面:

一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经营业绩综合经济影响,Rajah和Zingales(1998a)、Carlin和Mayer(2000)通过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财务会计信息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国家和行业的影响后,高质量的会计政策通过降低外部筹资成从而促使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同时导致大量新公司不断涌入,另外低的权益资本成本与高质量会计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对鼓励高风险的长期研发支出投资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上述文献还存在许多新的发展空间,如考虑跨国筹资市场的形成可能对上述研究的影响,另外也可以考虑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经营业绩的其他各种渠道,最后可以尝试更换不同的经济业绩变量。

二是财务会计信息影响经营业绩的渠道,期待财务会计信息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渠道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渠道之间并不是分离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制度能降低外部筹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而财务会计信息所起到的治理作用(渠道2)只是几种渠道之一,进行渠道划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有机会分离出财务会计信息通过治理作用对经济的影响(渠道2)。

三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经营业绩产生作用的影响因素,财务会计信息对经营业绩产生作用时会受到其他制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审计制度、通讯基础设施、相关分析、财务结构、法律环境(包括保护投资者免受公司内部人侵权的法律的存在性,基本产权的执行以及合同权利)、除对投资者法律保护之外的公司控制机制、产业集中度、对商业活动的政治影响(包括通过政治程序对公司进行财富侵蚀的能力和嗜好)以及人力资本。如图2所示。

图2中的制度特征都将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图1中描述的三种渠道对经营业绩产生的效果,如高质量的审计制度可以提高经营者和投资者运用会计数据识别投资项目好坏的准确性(渠道1),提高会计数据规范管理者行为的效率(渠道2),还可以加强会计数据减少投资者逆向选择的程度(渠道3)。

四是高质量财务会计制度的性能。伴随财务会计制度的特殊性能,其经济影响将会发生改变。在已有经济及财务文献中,通常使用本国CIFAR指数代表财务会计制度质量特征,但CIFAR指数忽略了在年报中以不同形式披露的不同信息内容以及经营业绩所受期间披露频率的影响,还忽略了由于不同计量规则导致的不同会计数据信息内容。对会计研究者来说,可利用对财务会计问题的深刻理解,从而对财务会计制度质量变量进行重新定义。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已有研究均存在些许设计问题,如变量缺失,多重共线性,内生性以及低的自由度等,从而可能导致相关系数的估计有偏差。

(四)治理研究与其他会计研究的关系《治理》阐述了治理研究与实证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研究和资本市场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起源于Watts(1977)以及Watts和Zimmerman(1978),他们研究了基于财务会计数据的合约如何影响企业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文献通常将合约视为给定的,从而研究在合约

中会计数据的使用将如何影响公司的会计数据,因此,这类文章并不对会计信息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相对而言,公司治理研究则会考虑由财务会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及其缺陷将如何影响在合约中对他们的使用,以及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各种公司控制机制如何影响公司资源分配以及公司的生产能力。

管理会计和治理研究两者都分析为了控制目的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只是管理会计研究关注内部报告信息,而公司治理研究则关注外部披露信息,对外部披露信息的关注使得公司治理研究者将会考虑财务会计信息对外部控制机制(如:外部董事监督、公司控制市场、产品市场以及外部经理市场)的影响。

资本市场研究考虑财务会计信息在投资者评估和决策时获取便利方面的作用,以股价及投资回报、交易量和其他资本市场特征来反映相关信息。资本市场研究者关注图一中下半部分的渠道1和渠道3,相反治理研究则关注财务会计信息在规范公司管理者方面的作用(渠道2)。

篇(3)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传统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竞争和社会变革需求,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国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及财务会计管理的方法等都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强化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成为高校内部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提高高校财务会计管理的质量对于提高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没有有效发挥预算对资金的监控作用。在对预算的执行方面表现为执行力度不强、执行效果不理想。高校对本单位的预算缺乏科学、合理的编制,造成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准确。因此,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预算执行偏离预算方案。高校在一些业务招待、差旅、办公等方面的费用严重超支,高校预算控制监督作用的消减容易引发、的恶劣行为。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管理人员关注高校资产的使用,而忽视了对高校资产的管理。高校的领导者重视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忽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高校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出售、报废等方面,仅重视财务报表上的管理,在实际中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使用、保养等,意识的淡薄带来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现象。高校在资产核算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对于固定资产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核算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这对资产核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会计核算的基础问题

在高校财会管理中,会计基础知识对于财会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收付实现制的制约,高校在年度收支项目上存在许多问题,如项目的配比欠科学合理等。这导致高校在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时候无法实现收付实现制的完整性。

(四)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在人员的知识和结构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高校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财会专业水平和工作时间能力等方面与高校复杂的财会工作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在高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实中许多高校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工作经验缺乏,对专业性的会计软件操作不熟练,会计工作中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严重缺乏,无法胜任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达到行业标准,给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带来直接的消极影响。

(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于企业组织。高校的内部控制仅仅停留在会计控制方面和风险控制方面。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还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范围与高校内部管理需求不相适应,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适用性。另外,高校的内部控制形式大于实质。高校虽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建设,但是其目的并不是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而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因此,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中没有有效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配套的规则制度和执行措施。

二、强化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财务会计观念

强化高校财务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地转变高校财务会计的观念。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重视财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次,树立系统的全面的观念,应该认识到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高校财务部门的事情,而且关系高校组织系统和全过程。高校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财务会计信息化的良好运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最后,培养风险意识。在高校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应该提高应对高校财务会计风险的意识,促进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高校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必须增强会计基础工作。高校的管理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在当前环境下的重要性,在高校内部树立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为内部会计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高校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执行。其次,高校应该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配合内部会计控制部门完成工作,为内部会计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涉及各个员工,各部门和员工应该积极配合内部控制部门的工作。

(三)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全面应用提高了高校内部管理的效率,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新的风险问题。高校一定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出现的新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因此,高校在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检查和监控,建立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安全控制机制,对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定期地进行检测和监督,对高校核心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系统很可能遭受外来网络的攻击,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外部风险。高校的内部控制部门需要配置专门的网络安全人员,对于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保护。

(四)注重财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新形势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必须重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提高高校人才对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有效地打造高校的人才队伍,促进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高校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全面的计算机、金融、会计等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胜任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工作。高校应重视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尤其要提高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促使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财会审计能力

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提高审计部门的信息系统审计能力。首先,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很好地对高校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充分的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为高校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推动内部审计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充分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促进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尤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财务会计工作难度的提高,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需要受到重视。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财务会计工作,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上市公司是首批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单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刊编辑部在查阅大量资料并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就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问题一:由于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差异,特别是一些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很多理念和操作与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和实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尤其是在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正式实施前,会出现哪些不规范行为和投机行为?不规范行为或投机行为的范围有多大?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企业有没有可能极大地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上市公司的利润会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3月8日在列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全体会议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正在和有关方面积极磋商,以防范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突击调节利润。他说,新会计准则颁布后,要抓好实施前的衔接工作,抓好培训,防止规范颁布前的不规范行为。由于新会计准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利润发生较大变化,舆论担心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前突击处理财务数据。

比如,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这4项跌价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此政策将有效地防止顾雏军式收购中的利润操纵行为,收购时多计提跌价准备造成巨亏,收购成功后再将跌价准备冲回形成账面利润。但是,在此一年的空白期,一些早期已经大量计提4项跌价准备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大规模地将跌价准备冲回,从而造成一些每股收益较高的上市公司的“虚拟利润”。一些本来应当作4项跌价准备的上市公司,则尽量少计提或不计提,这样在2007年度之后可以视情况作不同的计提。

还有,由于明年后的存货发出计价将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今年便成为执行“后进先出法”的最后期限;一些上市公司的存货价格处于下降周期,仍会执行“后进先出法”使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当期利润增加。如果公司目的在于隐瞒利润而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也会抓住执行“后进先出法”的最后时机。同样道理,由于明年后同一控制人属下的企业合并,将以资产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今年成为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的最后一年,一些上市公司也会抓住机会加速合并,利用此名“公允”实难“公允”的手法操纵利润。出于合并报表目的之收购新公司、卖出老公司的活动将升级,将有更多公司推迟报表的。

或许会出现一个新趋势,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比原来预料的更多;更多的一年亏损公司会突击进行报表重组,因为连续三年亏损才摘牌,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突击“赢利”后如审计通过,又可以缓冲三年不摘牌,不然严格规范后操作利润更难。

这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但是具体还会出现哪些不规范行为,我们应该怎样防范类似行为的发生?还需做出大量的努力。

问题二:事物从来都有两面性,除了众所周知的与国际准则趋同、海外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将更容易读懂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融资时重编财务报表的成本也将大大减少之外,相对陌生的新会计准则还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比如有没有可能增加上市公司调节利润手段?要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同时,会不会真正地提高上市公司的含金量?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新会计准则将为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大幅变革,如更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等,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筹备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刻不容缓。但在过渡期,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朗。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新会计准则必然在不同方面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内在价值体现。具体到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上,在目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最高不过2元多的现状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有些公司每股收益将出现3至5元的新高。

在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仇彦英看来,新会计准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比如,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会计准则使得上市公司报表更“可靠”,但上市公司仍有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准则也增加了利润调节手段。例如,上市公司仍可以运用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非货币易(资产评估升值将被确认为收益)和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客观上增加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保郎先生认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从整体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业绩的含金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都是专业人士做出的有见地的意见,但具体影响会如何,也许还有待继续研究和实践的检验,而公司也应该着力进行调整和改革。

问题三: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账务处理会不会造成一定期限内、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的会计思维应该如何转换?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陈敏教授认为,新准则的颁布,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可能有:1.误解了新准则;2.新准则与以后针对新准则出台的“会计制度”不匹配;3.具体准则之间存在矛盾。如《资产减值》准则中第十七条提出:“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在《存货》准则第十九条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但是陈教授坚持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设,因为混乱与否,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企业财务人员对新准则的理解,对新准则变化点、变化内容、变化方法的挖掘与掌握。但如果前期对新准则的学习、领会、梳理、归纳、总结下功夫不够,混乱就在所难免。因此企业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和应对工作。

问题四:面对着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应对措施?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经过周密细致的研究、考证后建议,每一企业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评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工作计划,并及早开始行动。在各项工作进程中,如有需要,应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寻求他们的协助。

这些工作可能包括:

(1)对于有关管理层和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和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2)修订企业的会计手册,针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制定具体操作指引;

(3)确定新会计准则与以往会计准则和规定的差异,做出衔接调整;

篇(5)

二、加强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

(一)建立和健全工会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工会法》、《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逐条进行明确和细化,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业务比较简单,但五脏俱全,也必须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强化财务管理按

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与业务要求相适应的财务人员,同时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并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独立开设银行账户。财务人员应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办理各项收支业务,严格审核各项原始凭证,按时出具会计报表。工会财务人员更是要熟知所有的业务流程,熟练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严格操作,规范账务处理。

(三)强化工会经费的预决算工作,加强财务监督

基层工会由于经费不多,业务较少,往往不重视经费预算工作。而认真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既是工会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又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坚持民主理财,每年的职工大会公布经费的使用情况,以接受广大会员的监督。另外,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也应积极发挥审查作用,保证工会经费的规范使用。

(四)管好工会固定资产,防止财产流失

基层工会由于购买的资产较少,一些单位对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在着“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必须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管和报废制度要执行到位,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工作。不仅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还要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绩效。

三、收缴好经费,争取更多的工会资金

基层工会经费收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工会会员的会费、行政拨缴的工会经费、单位行政的补助收入。而拨缴经费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最大。随着对《工会法》的大力宣传及国税代收工会经费的推行和各单位对工会经费缴纳的重视,工会经费的足额拨缴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工会会员的会费如果自行收取的确较难,特别是对人员较多的基层工会,现在一般都是在职工工资中代扣,这样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保证了会费的及时到位,目前已得到会员的认可。在行政补助工会经费方面,多数单位都是通过开展活动申请单位行政给予活动经费,活动多一些那么补助可能相对多一些,对此,工会应积极与单位行政加强沟通联系。

四、管好用好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坚持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认真贯彻《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中所提的七项管理原则,做到每一笔开支都经主管财务工作工会主席审核签字,以保证经费使用原则的统一。

(二)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

1.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维护职工的利益。工会组织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碰到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上。在职工生日时送上祝福;职工生病时送去慰问金;经常开展“送温暖”给特困职工;对困难职工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适当给予帮助,“六一”儿童节给儿童们以关怀;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对育龄妇女给予特种癌症保险等等,更多地体现工会组织的作用。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及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焕发职工的热情,学习更多的知识。院工会把大部分资金都用在职工的活动上。院工会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摄影、歌唱及瑜伽等各种兴趣小组,工会给予适当的经费;每年举办各种球类竞赛,选拔出院球队,参加各种对外比赛,充分展示我院职工的风采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在“三八”节举行女职工跳绳比赛、女职工服装设计比赛;年末,举办迎新晚会增强职工的凝聚力;结合本单位业务的发展举办各种技能、知识竞赛,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 烟草公司 财务 会计 专业化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真实的对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汇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烟草公司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而在这样重要的企业当中,财务部门势必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彰显出其特色性。新疆烟草商业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实行集团化的管理。至2003年底,新疆烟草一步到位,在全行业内率先理顺产权关系,构建起了以新疆区公司为龙头,以资产经营管理为纽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母子公司体制,走在了行业的前面。新疆烟草集团各项工作的管理模式具有领头羊作用,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运作和管理都是走在前列的,这也就同时给我们财务人员在专业化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1.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结构有待于提高

随着新疆烟草企业财务集中式管理型财务信息“用友NC系统”的实施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开展,“会计电算化”已发展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财务会计人员出现知识技能老龄化的趋势,一些资深的会计人员思想观念专业知识比较陈旧,操作技能独立性差,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集与一身的财务会计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我们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现今,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注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每一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变革已经引起了会计的急剧变化,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迅速扩大,节省了财务人力物力财力,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尤其是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会计人员不仅要会计算机报表、绘图等基础工作,更是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软件、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的应用。因此,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递的方便和简洁化,信息管理与分析的迫切化,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另外,财务工作人员要深谙会计法律知识,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以身作则的做好财务监督工作。拥有过硬的会计法律知识和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也是合格会计工作者的重要条件。

2.高端财务会计紧缺,职能意识需要转变

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的管理职能有了发挥的舞台。虽然有的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思想意识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专业领域上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满足于现状,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所以高端的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和过硬扎实的专业知识的财务会计人员仍然很紧缺。

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更应该是把时间更多地花费在如何将从业务活动中收集而来的会计信息转变为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高端的财务人员关键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独到的见解,创新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以新的思路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企业财务规划有长远的眼光。再者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只局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才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财务会计人员实现专业化的标准

1.高素质

首先、财务会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不注意个人形象的人很难想象可以为公司创造效益。

其次、财务会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他们经常要向企业、投资者等汇报财务,他们要和方方面面的人面对面的协调沟,良好的语言表达也是财务会计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再次、专业知识要过硬,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会计人员仅仅只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企业应用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运用,又给我们财务人员出了一份新的考题……,目前高端的财务会计人员仍然匮乏,作为我们财务人员应该注重会计专业向研究生的方向发展。另外,财务会计特别重视实践操作的能力。财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金融和税法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非常专业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一些证书,如注册会计师、ACCA等中高级会计人才。

2.高绩效

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记录公司日常支出、财务核算、结账工作,负责与上级领导、银行、税务部门的财务申报工作,申请票据,购买发票,财会文件的归档和保管等。这就要求从业者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务、税务法规,熟练操作电脑软件,独立工作能力要强,擅长财务分析。财务会计人员要能高效的处理和保管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出现财务纠纷和财务流失等问题,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三、总结

总之,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烟草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人员的约束力。另外,还要提供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加强新业务和新法规的学习,推行各种促进人才发展的考核制度,做到人尽其才,使财务会计人员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整体素质迈向一个新台阶。

篇(7)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能源企业,分析和评价其财务绩效,对寻求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灰关联综合评价方法基本原理

灰关联分析的实质是比较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到理想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贴近度,列出关联序,即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评价标准是灰关联度越大,评价结果越好。由于灰关联分析对数据分布类型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无特殊要求,适用于信息不完全确知的小样本系统,因此,对企业的绩效评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灰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1)建立被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参评单位的指标集为:

为第个参评单位第个指标的原始数值。

2)构造理想化样本。把各评价对象中每一项指标的最佳值作为理想化样本的指标值。最佳值从参加比选的被评比对象中选取,对不同影响因素而言,有的指标以最大为好,有的指标以最小为好,有的指标以平均为好。基于最佳值,便可构造理想化样本的指标值。理想化样本为为第个指标的最优值。

3)将样本无量纲化。无量纲化,即通过简单的数学变换来消除各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设和分别为第个指标在所有参评单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本文采用极值化处理方法,极值化处理方法的公式如下:

为个评判结果的权重向量,表示第个参评单位的第个指标的指标值与其最优值的关联系数。

评价准则:越大,两序列发展趋势越相似,该序列与理想化样本的相对变化趋势越接近,则评价结果越好。

二、样本与指标体系的选择

本文选取8家大型电力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宝新能源、大唐发电、三峡水利、天富热电。选取四类八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重点考察电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所选取的指标如图1所示:

其中,X1为总资产利润率,X2为销售净利率,X3为总资产周转率,X4为流动资产周转率,X7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8为总资产增长率,这几个指标均为正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X5为资产负债率,X6为流动比率,为适度性指标,所以在分析前首先要进行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处理。

(二)指标类型的一致化处理

本文采用将各类型的指标都转化为极大型指标的做法,方法如下:

对于适度性指标,采用以下方法转换:

(4)

其中,为该指标的适度值,本文中资产负债比率适度值取50%,流动比率适度值取2。

(三)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对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后,还要进行各个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化,也称数据的标准化、规格化,它通过简单的数学变换来消除各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按照上述公式(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四)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采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确定指标的客观权数以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一是评价指标内的变异性,它表示了同一指标各个评价对象之间取值差距的大小,以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现,即的大小表明了在同一指标内各对象取值差距的大小,越大各对象之间取值差距越大。二是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指标之间的冲突性是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以的形式来表现,其中评价指标和之间的相关系

数,如两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两个指标冲突性较低。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确定就是以指标内的变异性和指标间的冲突性来综合衡量的。

设表示第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则可表示为:

越大则第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就越大,所以第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应为:

(五)利用公式(2)计算指标关联系数,如表2所示。

由本方法评估的财务绩效排序依次为:宝新能源、国电电力、三峡水利、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天富热电、国投电力。

四、结论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通过对反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不同角度进行因素调整,有效克服了单一指标分析的片面性,可以准确地评判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反映其综合实力。它为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差距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企业建立反映不同方面的财务绩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重视和提高经济效益,防止短期经营行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对电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绩效指标体系的灰色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8家电力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该模型不像其他统计分析方法那样追求样本量大小和分布状态,分析过程中信息退化小,评价结果客观性强,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耿庆峰.黄志刚.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广西金融研究,2008(5):

51-53.

[3]孙伟.基于灰关联分析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6(1):60-62.

[4]王生凤,唐晋,盛卫超.灰色分析法在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个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院报,2006(1):26-28.

篇(8)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22-01

1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利益相关者角度)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古典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都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近代社会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不能只注重市场,还要关注整个社会环境,它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决定于经济力量,而且决定于政治和社会力量,必须通过参与解决一些社会事务而确立自身的地位。而本人认为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财务绩效的关系是比较合适的。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向责任者

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企业,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本文中,员工必须归纳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中,因为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而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员工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公司治理。供应商是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坚实后盾,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使企业永远领先竞争对手一步股东是公司治理的原动力,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必须将其涉入其中。企业的发展,就是在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变化中求生存发展,甚至觅得领先地位的过程。而消费者是市场需求中最重要的因素。债权人也是企业的投资者之一。企业占用债权人的资金,理应对债权人承担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到期还本付息的责任,并为债权人提供借贷安全的责任。

2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与选取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的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10年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得750个数据样本。

2.2 变量设计与研究假设

2.2.1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变量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有很多。而基于代表性与容易获得性,本文选取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企业平均总资产,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营业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来构造评价变量Y1、Y2、Y3、Y4、Y5、Y6,分别体现企业对其主要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员工、供应商、股东、消费者和债权人。

2.2.2 企业公司治理、财务绩效的评价变量

对企业的公司治理、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有很多。而基于代表性与容易获得性,本文选取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企业资产规模(Size)、每股收益(Eps),20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滞后因素RoeLast)、独立董事人数比例(Poid)。

2.2.3 研究假设

(1)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关系假设:

假设1独立董事人数比例高的企业会更好地履行CSR;

(2)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假设:

假设2ROE与CSR呈现正相关关系;

假设3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履行CSR更差;

假设4每股收益与CSR正相关。

2.3 回归模型构造

对各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责任,仅仅为0.13%,最大的为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也只有32.86%。总体来讲,模型显著性不是很好。估计有以下可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社会责任方面,更多是

由政府承担,而不是赋予企业实现,结果可以认为是制度上的体现;所选数据是中国的上市制造业,而各区域以及制造业各细分产业的情况各异;所选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很多并没有通过检验,从而导致模型拟合度不足。但由于本文旨在通过证明4个假设,廖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财务绩效的关系,所以在这方面可以接受。

3 本文所作的工作与结论

(1)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变量没有通过政府、员工、供应商、股东、消费者社会责任和债权人社会责任的t检验。实证结果拒绝假设2,即,ROE与企业社会责任不呈现正相关关系。估计原因是现有的制造业大型上市公司多由国企转制,处于转型期,具有较大的经营任务,所以企业并未因为ROE的变化而更多或少的涉及社会责任领域。

(2)上一年的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变量却通过债权人社会责任的t检验,且系数为正。实证结果接受假设2,即当用债权人社会责任体现社会责任时,ROE与企业社会责任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绩效指标的确有其滞后性。同时,体现了债权人会因为企业的ROE改进而得到更多的“利益”,因为当财务业绩改善,企业会首先倾向改善负债问题。

(3)企业资产规模这一变量通过员工社会责任和债权人社会责任的t检验,且回归系数均为负。当用员工社会责任和债权人社会责任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时,假设3得证,即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差,很可能是因为规模过大,管理成本和冲突管理成本急剧增长,不利于企业对员工和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

(4)每股收益变量通过了政府、员工、股东、债权人的社会责任的t检验,但回归系数均为正。实证结果接受假设4,即每股收益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特别的是,每股收益变量对于股东的社会责任承担的系数是+35.79,也符合股东看重每股收益等股票收益指标的常识。

(5)独立董事比例没有通过检验,拒绝了假设1,即独立董事人数比例高的企业不一定能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独立董事没有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很多独立董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可能是因为独立董事与董事或者CEO等存在诸多牵连,使其受后者的限制。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152-02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定量研究致力于探寻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Ullmann回顾了27份相关研究。发现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无关或者关系不确定等多种结论,不同学者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而这种分歧并没有随着研究的积累而减小。Griffin等总结了发现得到二者之间负相关、正相关及无关的研究在与之前的总结在数量上大致相当。

国内对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也存在正多种观点。李姝认为对企业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经济绩效有提升作用。田虹提出当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与企业利润、企业成长和企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本文试图对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现状。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各期财务绩效的依赖程度,明确公司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方式。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至2010年24家新能源类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均值为11.07,最大值17,最小值6,标准差为2.20。样本企业的的社会责任水平较低,不同企业之间利润增长率亦存在较大差异。

进一步对构成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不同类别和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目前我国新能源类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点主要在供应商和债权人两方面;企业对股东的利益也很重视。员工是企业关注的第四大利益相关者群体,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薪酬、员工基本权益、员工培训三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两个生态环境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是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这与企业面对的同类产品的替代性威胁和政府社会的法律及道德约束有关。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1.滞后期模型的拟合程度为86%,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60,高于当期模型的拟合程度。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往期财务绩效存在密切关系。

2.企业当期利润增长率与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正相关:当期企业利润增长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2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与之前当期模型的回归结果相比,此时企业利润增长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影响更大。

3.往期的企业利润增长率会对当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产生正向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滞后性影响在一年后达到峰值,从滞后两年开始,该影响的T检验不再显著。

四、结语

本文对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建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能源类上市公司的整体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较低,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差距较大;当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与企业财务绩效密切相关:企业的利润增长率会对当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产生正向影响,总资产增长率对当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滞后期模型的拟合度明显高于仅包含当期指标的模型,当期的企业利润增长率会在当期以及今后一年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产生正向的

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们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一定的意义:企业是否能够积极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除了受当期经营状况的影响外,还与企业近几年的经营结果的积累有关,良好的积累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心。此外,本文也呼吁我国尽快建立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强化舆论监督和法律政策的强制性作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使他们真正意识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ULLMANN A.Data in search of a theory: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ocial performance,social disclosur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U.S.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3):540-557.

[2] PAVAM L,KRAUSZ J.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6,15(3):321-357.

[3] GRIFFIN J,MAHON JF.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Business and Society,1997,36(1):5-31.

篇(10)

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产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例,要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也可以在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全面的发展下去。

一、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先关制度,但是却没有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一些公司针对企业财务方面出现的风险的时候,会进行一些控制管理,但是大多都是一些短时间的控制管理目标,并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而公司制定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阻碍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不够合理

我国企业单位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划分,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收入等具体的几个部分。根据规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准则中净资产就是将总资产减去负债而得到的部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会计要素的具体性质。而全部资产减去负债之后,所得到的资金也没有被清晰的体现出来,不够直观。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的结余科目和净资产的要素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一来,科目表中的要素名称和科目明名称也就没有什么关联。

(三)公司的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有关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证其真实、可靠,但是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财务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造成影响,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会对其造成影响,甚至企业的领导是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的房地产公司收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一直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促进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会计核算基础要以责权发生制为核心

责权发生制主要针对的是收入和支出的相关费用,在交易发生的时候,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而会计期间实现的数额,可以由收入进行具体的反映,对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由具体的费用进行反映。责权发生制针对会计主体的具体的运营成绩和受托责任,向使用者综合的、全面的提供资源,对主体的财务状况和变动的具体情况也会给予合理的评价,对公司的业务收支和结余情况、职工工资、所需要承担的借贷款利息、资金运动等情况具体准确的反映出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惬意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

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就是会计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起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如果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就要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加强。而在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环境进行优化,使企业财务会计的建设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设置与此相关的基建报表

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待摊投资明细表和基建投资表都要适当的进行增设,在事业单位报表中要具体的设立,针对使用者,为其提供系统的、全面的、完整性的会计报表的详细资料,这样一来,企业建设的具体的收支情况就可以比较详细的表现出来。

(四)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要不断加强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无论是账目与账目之间,还是账目和实物之间,都要相互符合。企业财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要不断进行提高,每个财会人员都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其工作态度要不断进行端正,和企业的资产部门之间的沟通要不断得到加强,出现什么情况要及时和资产部门进行核对。除此之外,针对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具体的盘点制度,可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盘点和清查,及时将其中存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找出来,并及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房地产行业可以这么快速的发展,主要依附其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我国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是不够完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完善,使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可以不断完善,促进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会计法和会计工作的相关准则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更好的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以房地产企业为典型案例,对其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和发展策略,对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问题做出相关的阐述,促进我国企业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主要的研究路径

关于会计信息在管理报酬合约中的研究,大致围绕三种不同的途径。第一种最流行)借助于观察或统计估计得到的报酬一业绩的相关强度从横向检验委托一理论的预测前提(这一理论预测,为达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管理者与股东间的满意签约,需以可观察的、符合股东利益的业绩指标作为管理报酬的基础);第二种,没有直接讨论观察到的合约是否最优,而是把合约看成是外生的情况下,检验由合约结构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第三种,检验采用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激励计划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其重在关注会计信息的治理效果。

第一种研究路径主要依赖于Holmstrom(1979)提出的“言息含量原则”这一原则直观地认为,在给定其他可获得的业绩数据的前提下,任何关于经理行动的、具有增量信息的、无成本的业绩数据都应当包括在合约中。然而,对于我们将在实际的合约中观察到什么样的业绩指标却没有给出直接的指导。为经验地估计报酬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人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一种为直接就企业报酬合约中明确采用的显性”业绩指标进行统计和解释;另一种则是在并不知道报酬合约实际采用的业绩指标的情形下,设定一系列变量,并通过回归,估计其解释强度。这些研究总体上得出了与预测相一致的结论即报酬与业绩相关,但在相关的强度上却存在争议。

第二种则源自“实证会计理论”(Watts和Zimmerman,1986)的有关文献,这些文献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以承认会计数据在正式合约安排中具有价值的基础上,检验会计政策选择理论。这些文献的一个子集在将报酬合约视为外生的情况下,检验合约形式对经理人员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其代表为Heaty(1985)所作的年度奖金计划研究,它探讨了年度奖金计划中观察到的非线性现象,特别是在奖金支付有上下限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如何操控盈利以使自己报酬的现值最大化。其焦点在于分离出存在的盈余管理,但没有涉及薪酬合约设计的效率问题。这些文献被作为薪酬计划所引起的功能紊乱反应的证据在经济学文献中被引用(prendergast,Abowd,Kaplan,1999),但人们又提出质疑:为什么存在这些合约及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源自世界上最大的、最古老的企业,难道所观察到的这些企业的合约均非最优?所观察到的盈余管理的确是一种功能紊乱行为吗?对这一问题的经济学解释似乎应当考虑经验观察的一个均衡前提一一如果观察到的世界反映了满意的经济行为,那么在合约设计者理性地预期到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并将其反映在合约设计中这一均衡条件下,盈余管理将内生地出现。此外,根据阿尔钦安(1950)的经济达尔文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味着由生存着的组织系统运用的经营程序和订约技术是有效的,亦即盈余管理很可能也是企业有效订约的组成部分。

近期的一些文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存在着对盈余管理的均衡合约需求。由于委托人在管理交易中不可能承诺做到:不解雇经理人、不重新谈判合同、不棘轮般滚动提高业绩标准,因此盈余管理被作为一种信息抑制机制,通过这种信息抑制,可以缓解委托人上述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成本。(Arya等1998,Demski和Frimor1999,Indjejikian和Nanda1999)当然,盈余管理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信息抑制却可能在其他方面产生了效率损失如外部资源的误配等,这说明同样的会计行为在不同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一种会计信息可能对内部订约是有效的,但在外部决策上却是无效的,尤其在资本市场欠有效的情形下。

第三种着眼于特定的薪酬计划的采用,并检验了其对企业资源配置决策和经营业绩的影响。Larker(1983)发现采用以绩效为基础的报酬计划的企业(相对未采用的企业)在资本支出上显著的增长趋势,并且当宣布采用这一计划时,其证券价格呈现有利的反应。Wallace、Hogan和Lewis(1999)着眼于研究剩余收益,业绩衡量方法所带来的效应。Wallace(1999)发现相对控制样本而言,采用剩余收益业绩计划的企业,其新投资减少,资产处置、股份回购及资产周转速度(销售对资产的比率)增加。这些变化与剩余收益指标在激励计划中的使用能降低成本这一假定相一致,但它们也与一些次优决策联系在一起(如减少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以避免发生资本费用)。Hogan和Lewis(1999)同样证明采用剩余收益计划的企业在经营、业绩上有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发现相应的未采用剩余收益计划的样本企业在相同的期间内在经营业绩和股价表现上也实现了相似的变化。由此提出一个问题一所观察到的决策变化是否应归究于报酬计划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激励计划和公司决策的变化也许只是共同反映了企业环境的根本改变。基于此,有人认为,这类研究并未能指出所选择的报酬合约的内在优越性,而只是证明了合约与环境之间的满意配比。

二、会计信息在管理报酬合约中的运用及其趋向

有关管理报酬合约的研究表明:财务会计指标、特别是盈利能力指标在管理人员报酬合同中被广泛使用,最常用的有每股盈余、净收益和经营利润等。lttner(1997)年调查了317家美国企业1993—1994年度奖金计划中所采用的相关指标,发现有312家披露其至少使用了一种财务指标标。

此外,研究表明,过去30年来,会计数据在管理报酬合约中的使用呈现这样的趋向:1)会计盈利数据在决定高层管理人员现金报酬中的作用已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些报酬计划已转向运用可选择的其他业绩计量手段;2)现金报酬部分在高层管理人员总体报酬中的份额也在下降,近年来管理人员财富对股东财富变化的总体依存度已为薪酬构成中的股票及股票期权所支配。一种源自标准的委托一模型下的风险及激励权衡理论对这一变化作出部分的解释:如果会计数据指标中的噪音”相对其他业绩计量指标的噪音”更大的话,那么就应该对报酬合同中的会计数据进行替代。不过,这方面的证据也是混合的:一些研究发现了转移(从会计信息向其他指标)的证据,另一些研究却没有发现。这可能表明样本所使用的经验数据并没有捕捉到噪音的真正构成,或者强调风险-激励权衡的经典委托一模型并不能完全描述合约环境。除这些混合的结果外,有关文献还揭示了会计信息在何种情形下具有相对多或少的订约价值:例如,有证据表明当企业成长机会增加时倾向以其他备选的业绩计量指标替代会计盈余;盈余在薪酬合约中占的激励权重随着股价所包含的盈余的强度即盈余反应系数ERC的大小)而增加;在决定年度奖金时,董事会将区别线上项目”、线下项目”等盈余的构成(Gaverl998)等。

三、几点值得注意的结论或启示

管理报酬契约研究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思了财务会计信息在这一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影响其治理效果的诸多因素、改进的途径等。以下,我们归纳了几点值得注意的结论或启示:

1. 企业规模因素对报酬一业绩相关系数的影响。

有些研究发现报酬水平的横向差异相比盈利,与以销售额为代表的企业规模更相关;大型企业中存在较低的报酬一业绩敏感系数。这被看成是经理机会主义行为的表现,并用来解释80年代以来,西方扩张经理帝国”冲动下许多无效的兼并行为。但是,Baker(1998)等却指出:如果考虑经理努力的边际产出相对企业规模的弹性的话,则大企业中小的报酬一业绩敏感系数不一定意味着低的管理激励,因为经理人员努力的边际产出将随着企业规模而提高(通常控制的资源越多,同等努力的产出将更大)。因此,从理论上,实际的管理激励程度应等于报酬一业绩敏感系数乘以经理人员单位努力的边际产出。

2. 会计指标与股价指标在激励合约中的作用及相对权重。

在给定股东的目标是股票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为实现完全的利益相连管理激励似乎应当仅仅建立在股价的基础上。然而,证据表明管理报酬的支付实际上取决于主要由会计指标和股价指标构成的、复杂的业绩衡量指标的组合。这是因为在存在噪音的情况下,在传递管理努力的程度方面,多个信号的功能优于单个信号。在此,会计盈余数据实际上起到了屏蔽”(shield)管理报酬,使其免受市场范围内的整体波动施予个别股价的影响。至于会计指标(如ROE)和股价指标如股票收益率)在激励合约中的相对权重则取决于它们各自噪音的相对大小。盈余指标的噪音通常以盈余时间序列方差”、盈余的可持续性”等表示,股价的噪音则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方差”、布场系统方差”等表示。)例如,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尽管对各种类型的激励计划都有更多的需求,但重大的投资机会往往意味着盈利指标在反映经理人员当期重大行动的远期效果方面是无力的,因此将更偏重于股票期权等市场性激励指标。

3. 影响财务会计信息治理效能的横向制度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之间,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公司治理途径所起到的经济绩效有着显著差异。这与财务会计系统所依存的其他制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1)审计制度。严格的审计制度有助于提高会计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投资及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缓解经理对股东利益的侵害,减少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行为。2)通讯基础。普遍、快捷、廉价的通讯方式可以促进财务会计信息被更多的人分析、利用,从而其效应成倍地发挥。3)财务分析团体的成熟度。财务分析团体的追随和跟踪将会促进会计信息的解释和传播,从而增强高质量会计信息所带来的经济益处。4)企业融资结构。来自证券市场与中介机构的融资比重决定着公开财务信息被依赖的程度,在倚重紧密的银企关系的融资体系中,不仅客观上较少依赖于公开信息,而且低程度的对外披露还是防止潜在竞争者进入、维持这种关系的条件之一。(5)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障的程度。对投资者利益免受公司内部人侵害的法律保护及其他产权及合同权利的保障状况是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发挥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正当理由。6)企业活动所承受的政治影响。包括市场准入的成本、企业直接为政府所有或控制的程度、通过政治程序掠夺企业财富的能力和倾向等。这些均与财务会计信息所能起到的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小负相关。;)人力资源状况。教育程度及知识存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们对那些与会计信息、股价等指标相联结的、设计复杂的报酬激励合约及其他公司控制机制的理解与推行,从而间接地影响其治理效能。8)其他制度特征,如行业集中度等,也将对竞争中的会计信息治理效能发生影响。

四、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被定位为一一在有关控制机制中使用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数据,以提高治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业绩。这种治理效能的发挥,在现代公司制下是通过与资本市场股价信息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因为若市场足够有效的话,则股价可以识别出经理人没有带来实际价值增值的操控性盈余;与此相似,会计指标则可以滤去各种非经济因素施予股价的异常影响。而这种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国别之间不同的审计体制、法律环境、对企业活动的政治干预等诸多因素。我们用下图直观地表达了这一过程:

  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各有不同。从传统大型企业的发展可知,早期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政府许可获得行业准入证建立的,此后,企业先后通过品牌和营销、人才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今后,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将更多的依靠以业务重组支持的价值链战略(类似于哈默和钱皮1993年提出的企业再造BRP思想),即通过与上下游伙伴的合作和企业独特性的建立,营造徤康的企业生态圈。从这一点看,BRP与ERP的应用有走向结合的趋势。

在目前正参与全国性竞争的中型企业中,民营企业为数不少。这些企业不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它们将会较早的考虑竞争战略,而独树一帜的竞争战略将是创新以及通过虚拟组织的方法实现规模的扩张,这些将引发中型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还将表现在降低成本和管理客户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