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9 08:55: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银行发展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银行发展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银行保险合作(下称银保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银保合作也逐步发展成为扩展中间业务获得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银保合作涵义

从狭义理解:银保合作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来销售保险产品、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等保险业务行为。对银行而言,就是借助良好的信用形象代替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从中获取手续费的一种特殊中间业务行为;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保险营销中环节上的一种业务行为。

从广义理解:银保合作是指银行业通过购买保险业股份和保险业通过购买银行业股份方式建立银行与保险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立合伙营销公司,保险与银行共同建立销售策略,创新业务品种,开辟新的业务经营领域,共谋发展。

二、银保合作现状分析

(一)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现状

1996年,在国家政策允许和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环境中,保险业竞争激烈,一些新成设立寿险公司如泰康、新华等,纷纷和银行合作签订保险协议销售保险产品,迈出我国银保合作第一步。当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等寿险公司纷纷效仿之后,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合作才呈现出雏型。当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与银行业建立了保险业务合作关系。寿险公司主要是通过银行网点销售保险产品合作的方式;合作内容有销售保险产品、代收保费、代给付保险金、资金汇划网络结算、客户信息共享等方面。产险公司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职能部门提供保险资源由产险公司业务人员上门办理业务和销售短期人身保险产品合作的方式,合作内容有企业财产保险、短期人身保险、汽车抵押贷款保险、个人住房抵押和按揭贷款保险、安居综合保险、金锁安居家财保险等。

(二)我国银行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1.银行保险主要以“协议合作”经营模式为主。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银行和保险公司根据各自利益的需要建立合作关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大多数保险公司或银行都有一个以上的合作伙伴。在合作的层次上,银行保险已经从单一的银行作为保险公司机构向多方面发展,合作范围也已经涵盖了代销保险产品、代收保费、协议存款、资金汇划、网络结算、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等方面。但由于政策层面上我国银行、保险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模式,所以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这些业务合作仅停留在松散型“协议合作”的模式上。

2.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单一,消费者缺乏选择;变为投资工具的分红保险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分红的预期,使保险公司面临了相当的分红压力;加之我国银行保险的激烈竞争引发了银行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极大地削弱了银行保险产品的成本优势。由此而来,银行保险一方面迫使保险公司维持无利润或低利润运行;另一方面投保户实际得到的分红也达不到预期水平,引发了公众对银保产品的信用危机,致使2004 年以来银行保险在银行柜面方面的销售陷入困境。

3.监管的政策和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险法》中只有兼业方面的条款适用于银保业务,但随着银保业务的发展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兼业的关系,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银保业务方面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法规,这对于银保业务的监管是一个重大的潜在风险。

三、银行保险发展建议

银行保险充分发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的特点,是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中国保险市场应顺应世界保险发展的大趋势,既要吸取欧洲发达国家成熟的银保合作经验,又要根据我国国情,完善银行保险运作模式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银行保险的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

我国金融业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银行与保险在加速融合,随着银行业与保险业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银行保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要求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破除阻碍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二)加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前的银行保险业务过多地重视市场销售,忽略了在产品同质性强的情况下业务、服务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必须以差异化产品、人性化服务、现代化技术赢得市场。

(1)深化业务内容。除了现有合作内容,还可增加按揭贷款相联系的业务,与信用卡相联系的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等;简易标准产品既要有短期产品又要重视长期产品的开发。

(2)从方便客户出发细化量化服务。扩大产品宣传,突破只面对营业网点客户开展宣传的单一局面,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出击;提高投保周期、保单贷款、保单更改、理赔申请等工作效率。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053-02

一、碳金融的发展背景及其概念

1.碳金融的发展背景。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并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机制(I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并且允许各国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京都议定书》及与之相适应的各国国内的气候政策的重要意义在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京都议定书》以及各国国内的气候政策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从经济角度出发,这些法规和制度框架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或排放配额为主的权益交易市场。因此,可以认为碳金融是各国企业或机构在碳减排义务的压力之下或政府推动低碳经济的动力之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所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金融活动。

2.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的概念始于西方发达国家,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并定义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指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市场手段的一个重要方面,低碳金融近年来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中国处于碳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对碳金融并无统一概念,一般来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碳金融是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市场交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而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与“碳排放”有关的各类权益的交易及其金融衍生交易,也包括基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为强制性或自愿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企业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等。本文认为,所谓碳金融是指碳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碳排放权(CDM)和绿色贷款业务,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商业银行碳金融指的就是商业银行涉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业务活动。

二、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1.国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10―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到600亿美元以上。2009年6月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基于庞大的碳金融市场,国外银行围绕碳减排权已先行一步。如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洲银行等欧美银行不仅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开展碳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且成立专门的碳金融事业部来开拓碳金融业务,在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碳理财产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伴随着碳金融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碳金融发展的第二阶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碳金融高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地区也不甘落后,韩国和印度的商业银行在政府支持下也相继推出了“碳银行”发展的具体规划。

2.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对于国外银行的深度参与,尽管中国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碳金融市场及业务发展相对落后。据世界银行测算,如果发达国家2012年要完成50亿吨减排目标,其中至少30亿吨来自购买中国减排指标。中国每年可提供1.5亿~2.25亿吨CO2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的保守估计就可高达23亿美元。而中国金融业涉及碳金融领域最多的还是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等绿色信贷方面。除此之外,只有少数银行(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发展了CDM咨询中介及相关项目,个别银行(如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基于碳交易的理财产品。

由此可见,虽然国内银行业在碳金融方面有所动作,但都没有深入到核心部分,对碳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缺乏深度了解,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领域项目业务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碳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创新,碳金融业务难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使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业务策略选择

1.制定政策,鼓励碳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为应对国外碳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碳金融业务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实验、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金融业通过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12月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人民银行、银监会在2010年6月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中国金融论坛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低碳金融服务创新,要求银行业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2.创新碳金融业务模式,提高银行竞争力。中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融资支持。融资支持服务主要用于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包括CERs收益权质押贷款、有追索权保理融资、CDM项目所需设备的融资租赁等具体形式。国内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一般都遵循此模式。(2)财务顾问。财务顾问服务是在融资支持之外,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协助国内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或匹配国外CERs的购买方等。2009年7月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为项目业主争取交易价格并促成CERs买卖双方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RPA),为项目业主带来每年160万欧元的额外售碳收入[2]。(3)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服务是针对目标客户开发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就属于该类业务。(4)账户托管。账户托管服务是为满足碳交易资金管理需求,适应买家、卖家和中间商对资金监督、汇划需要推出的金融服务。国内拥有托管证券基金经验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参与碳托管业务。

3.利用市场机制,合作开发碳金融业务。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碳交易市场的整体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等除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同时逐步引进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与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合作,创新新的金融产品,如以结算和业务为突破口,协助交易所研究和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建立较完善的交易制度,并适时推出碳交易衍生工具,以此提升中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和议价能力。

4.熟悉规则,创新碳金融服务。按照国际规则提升绿色信贷,目前中国银行业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基本以绿色信贷为主,一些银行虽已制定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规划和操作规则,但由于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规则、价格标准仍主要由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把控,中国银行业处于竞争弱势。目前,首先,应当认清和细分中国低碳产业的主要客户(主要包括新能源板块和节能减排板块),同时注重不断培育新的客户。其次,应尽快制定行业普遍认同的环境影响评估标准。然后,不断探索碳金融融资的担保方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5.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碳金融的中间业务。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目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但比较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在产品的多样性和盈利性上都处于劣势,涉及碳金融业务的更是少之又少。

四、中国银行业发展碳金融应注意的问题

1.低碳经济的产业链通常比较长,子行业更多,市场边界更复杂,其投融资运行不仅要求传统的企业投融资合作、项目投融资合作,而且更需要大产业思维和多行业投融资合作,如政策性金融、银团贷款、产业合作基金、国家投资基金等高端投融资工具的突破和推进。

2.碳金融对市场的开放性、规范性和体系性要求更高,需要高等级的金融工具和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中国银行业应当努力提高对碳金融的认识和国际规则的熟悉运用,借中国将上海发展“两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同时可以允许部分外资商业银行适度参与“碳金融”衍生市场交易。

3.低碳金融的法律规范及实施细则目前尚未成熟,没有形成强制性要求。另外银行对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评估仍然没有标准化的标准,因此从政策层面上应当促进相关规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傅苏颖,刘明康.银行业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践行者和创新者[N].证券日报,2009-12-23(A2).

篇(3)

1.前言

自2007年1月12日银监会印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颁布以来,全国范围内已设立几百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它在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村金融竞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村镇银行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村镇银行的发展是关系我省新农村建设乃至“三农”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的金融机构,它的发展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直接面对来自以农信社为主的农村机构的竞争,更多地要面临农村信贷的小额化,分散化所带来的高风险,高成本。湖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到底如何?他们是否有效、便捷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课题组成员运用抽样调查法结合典型调查方法对我省村镇银行的开设和发展进行调查研究。

2.湖南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8年3月16日湖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湘乡市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挂牌营业,截止到2013年3月22日,湖南省现有村镇银行29家。

2.1 湖南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基本情况

在设立开业的29家村镇银行中,2008年批复开业3家,2009年批复开业2家,2010年批复开业4家,2011年批复业5家,2012年批复,15家,其中大部分是2011年2012年设立开业的(详细情况见表1)。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平均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根据我国村镇银行总行的分布情况,按照省级行政区的平均数来看,中部地区9省的平均数最高(约34家/省),湖南省的村镇银行发展在全国省份中居中下游水平。

从表1可看出,从2008年在第一家村镇银行正式对外挂牌营业到2011年,四年时间平均每年开业的村镇银行不到4家。2012年,湖南省村镇银行实现了一次量的飞跃,开业的村镇银行15家,占到了总数的51.7%。湖南省13个地市,1个自治州除怀化外其他地市自治州都已设立村镇银行,郴州和衡阳分别以5家和4家位居前两位。

湖南村镇银行发起行的性质和产权结构各不相同,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有政策银行也有商业银行。如韶山光大村镇银行是湖南首家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发起的;平江汇丰村镇银行是湖南省第一家由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发起的;汨罗国开村镇银行是由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湖南省村镇银行的设立具有明显的批量化设立的特点,这些主导行以沪籍银行为主。在湖南省的29家村镇银行中,上海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12家村镇银行分别布局在宁乡县、醴陵市、双峰县、涟源市、长沙县、永兴县、衡阳县、桂阳县、澧县、临澧县、慈利县和石门县,每家资本金为5000万元,由上海农商银行控股51%,其他由法人和自然人参股。湖南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最多的省份。除了上海农商银行之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湖南省先后发起设立了4家村镇银行。2009年,在湖南资兴发起设立了资兴浦发村镇银行;2012年09月,浦发银行在湖南批量设立茶陵、衡南、沅江和临武浦发村镇银行,4家湘籍浦发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共2亿元人民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出资占比为51%。

2.2 湖南村镇银行规模结构状况

从注册资本来看,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达人民币16100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额人民币5551.72万元,注册资本最低的为1000万元(1家),最高的为2亿元(1家),其次是1亿元(1家),其余的26家均为5000万元,注册资本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居于中等水平。除资料不详的1家村镇银行之外,其他的村镇银行都是发起行绝对控股(至少占股为51%),其中汇丰银行投资的湖南平江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哈尔滨银行投资的株洲县融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和耒阳融兴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发起行100%控股(具体见表2)。

从业务经营范围来看,湖南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

较为充足的注册资本有助于村镇银行扩大单笔业务的规模,有利于加快经营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有助于村镇银行保持较高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村镇银行与农村区域的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相竞争。由于湖南村镇银行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先试点、后推进”的原则,直面解决农户资金问题,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真正意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湖南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网络调查,及对JX村镇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湖南省辖内村镇银行设立时间较短,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分支机构,只有一个营业网点,服务范围有限,无法覆盖整个辖内区域的全部农户与中小企业,支农效果未完全显现,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各类银行业务的拓展。湖南村镇银行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3.1 宏观方面,政策瓶颈限制了业务发展

目前,湖南的村镇银行成立已有7年之久,发展现状良好,但增速缓慢,2012年湖南进入“批量扩张期”,且盈利能力较差,究其原因,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不明确,尤其在税收减免、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始终不明朗。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高新农产业和龙头企业仍然比较少,因此虽然湖南现在已经成立了29家村镇银行,但是如果没有政府扶持,仅仅凭个人之力要获得高效益项目的支持难度很大。

3.2 微观方面,筹集资金困难

课题组成员调查湖南省JX村镇银行发现,该银行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虽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该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二是JX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社会各界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相比,社会各界对其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将其误视为“草根银行”。三是原桃江县“农村两会一部和一社(城市信用社)”被撤销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村镇银行树立品牌形象起步艰难,自身吸收存款难度较大。四是JX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却只有一个营业网点,加之如上所述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湖南村镇银行还面临支付结算网络不畅、银行卡业务缺失、存款结构失调和信贷支农创新压力较大等困难。

4.对策与建议

4.1 国家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一是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和调节作用。充分考虑到村镇银行发展期的实际困难,建议对村镇银行实行“全免‘三农’贷款营业税和所得税免征”的优惠政策,以缓解“三农”信贷高风险、高成本矛盾,更好地激励村镇银行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建议地方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成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支农贷款时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提供资金给予涉农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补偿,并对农贷利息予以一定财政补贴。三是建立和完善政策农业保险制度。特别要开办多种形式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重点是健全农村房屋、畜禽等财产保险和农作物灾害保险体系。尝试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涉农企业、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担保费和理赔费用,并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这样,既可补偿农民因遭受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调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又可补偿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部门发放农业贷款无法收回而形成的贷款损失,消除其后顾之忧。四是积极发展面向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抵押融资担保体系,缓解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三农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作担保组织,并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适度分散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将农村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及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和农产品交易合同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实践。

4.2 努力拓展资金来源

一是根据再贷款管理的有关实施细则,村镇银行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以解决其自筹资金困难与支农信贷需求旺盛的矛盾。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将财政国库资金、政策性补贴、涉农资金、社保基金等统一归口村镇银行办理业务,迅速壮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势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引导社会公众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在继续争取股东、当地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重点在个人存款营销上下功夫,破解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增速慢的问题。五是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六是加快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

参考文献:

[1]谌争勇.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来自湖南省桃江建信村镇银行的调查与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湖南银监局课题组.探寻村镇银行未来发展之路——基于现状评估下的湖南村镇银行发展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金融,2012(14).

[3]裴绍军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何以创新促服务——以东丰诚信村镇银行为例[J].中国金融,2010(2).

[4]网站http://.cn/roll/20101203/01549047834.shtml.

项目来源: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0年度立项项目题《湖南村镇银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C0215)。

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70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34- 02

1 社区银行概况

社区场景成为当下各大商业领域的热点,从商超类社区O2O到上门服务类社区O2O,再到小区社交,物业O2O模式等,社区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中,金融行业与社区场景的切入点即社区银行。在北京,社区银行已经达上百家。虽然目前社区银行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为有效解决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社区银行在一些高档社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社区银行基本上都选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定位高端的住宅小区入驻,一般都设在社区内部或临街,通常面积不超过20~30 m2。为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缴费、电子银行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社区银行试点。

社区银行普遍主打“亲民、方便、基础金融”等招牌,布局结合社区特点:门口设立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银联便民自助缴费机、自助开卡机等电子设备;里面设立咨询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等便民区域,这些区域还配备电视、电脑、玩具、读物、急救箱等。有些社区银行还提供代收快递等服务,但需求量不大。

2 社区银行现状分析

2.1 主要特点

(1)社区银行普遍选取入住率高的大型高档社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档社区居住人口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具有稳定资产和收入,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二是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市区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老年人较多,对金融服务产品不甚了解,社区银行可以发挥亲民的优势,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社区银行相对安全、可靠,成为吸引社区客户的因素之一;三是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期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节假日就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办理。

(2)社区银行都以理财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社区银行一般配备员工3~5人,自助设备相对较多,国际汇款、对公业务等现金业务无法办理;二是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社区为个人居住生活场所,业务需求以个人对私业务为主,大多为存取款、个人理财等;三是社区银行对入驻社区周边情况、小区定位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小区客户群体可以合理定位,适合推出量身定做的产品。

(3)社区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手续较为灵活简便。因为社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比较了解,对借款人信息容易做到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

2.2 主要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中老年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可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产品推出要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安全、收益稳定。随着我国逐步跨入中老年社会,社区银行将具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社区周边市场,这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办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比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2.3 竞争战略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 信贷报告中得到“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 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客户,都应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在现有阶段的业务仅仅局限在存取和理财等几个少数的业务上,并没有实现社区银行O2O的最初设想。未来,社区银行将主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满足对客户的沟通、理财建议、辅导服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甚至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3.2 社区化和便利化

一是社区化,比传统网点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便利客户,挖掘出每个社区的用户偏好和习惯,更加贴近社区用户;二是便利化,加强与网银业务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远程视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社区金融服务。

3.3 探索与地产物业类合作模式

地产物业类社区O2O合作目前发展良好。地产物业一方面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社区银行推出符合社区定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产物业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下渠道,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3.4 加强安全隐私保障

对于社区服务这样的生活场景,安全隐私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社区银行不仅仅要保证居民信息的隐私性,更要保证线下的安全性。目前多数社区银行的线下安保措施不足,日后应该加强社区银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满足大家各类金融需求,实现银行和社区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3

1村镇银行兴起的背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加大了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提出了完善的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有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内容。为改变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无法提高,农民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文件)、《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文件)等相关文件,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11河南省濮阳县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华北平原南端,黄河下游北岸,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油气蕴藏面积300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330亿立方米。生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全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老城区个体工商户长期繁荣发展,现在有8537家,是濮阳经济的支柱和金融业发展的丰沃土壤。

濮阳县具备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空间。近几年来,濮阳县的经济持续增长。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24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43元,增长1064%。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金融服务供给增加相对缓慢,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银监部门的调查,2015年濮阳县各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势明显,达79亿元之多,增幅2605%,而贷款却相对增长迟缓,增加311亿元,增长1253%。由此可见,在濮阳县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濮阳县的金融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快速发展和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金融网点覆盖面窄,农村地区的储户存取款不方便,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贷款条件过高,获取服务不便限制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12濮阳鹤银村镇银行简介

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以发起方式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鹤壁银行出资2550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51%,企业持股不超过规定的10%,单个自然人持股不超过规定的5%。截至2013年3月,濮阳鹤银村镇银行共发放涉农贷款7495万元。

2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

21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资金来源匮乏。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信贷业务,满足“三农”对资金的需求,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农户的储蓄存款。然而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情况及外界条件的限制,其存款规模较小,因此村镇银行往往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以鹤银村镇银行为例,其目前成立时间较短,从农户中获得的资金来源较少,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

(2)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村镇银行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发展历程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商业银行比较短。由于属于新兴的金融机构,人们对村镇银行并不是很相信,对其信誉情况也持怀疑态度。因此,村镇银行面临着信誉度和社会知名度低的困境。出于这些担忧,农民不愿把钱存入村镇银行,这也造成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除了主发起股东外,村镇银行绝大多数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也造成了客户的不信任,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除鹤壁银行外,其他股东都为濮阳本地私人企业或自然人。

(3)村镇银行难逃网点扩张之嫌。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都在施行跨区域经营,而银监会对此要求较为严格,设立村镇银行似乎可成为其变相扩张之捷径。以鹤银村镇银行来说,发起单位鹤壁银行就是总部在濮阳市邻市的鹤壁市。借助村镇银行政策,鹤壁银行成功将网点建立在了濮阳。邻市银行因为地域关系而不熟悉本地业务,也是鹤银村镇银行初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4)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制约其盈利性。一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收入费用率通常为15%左右,农村信用合作社通常为22%~30%,而村镇银行则高达40%以上。在贷款管理方面,农户贷款通常为小额贷款,客户管理方面单位成本较高,加之村镇银行信贷人员多为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问题必然造成贷款管理成本的增加。

22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

多种风险并存风险管控能力亟待加强。村镇银行由于在设立时便严格限制其经营地域,仅在乡镇经营,许多村镇银行将其经营集中于当地个别行业,一旦出现地区性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村镇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与规避能力便会造成其整体风险的巨大损失。而在人员配置方面,大多村镇银行除董事长、行长等少数几人由出资参股银行金融机构选派,其他均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便予以上岗,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尤其两三人组成的部门难免会使经营治理制度流于形式,增加操作风险。比如鹤银村镇银行,于2015年公开招聘2名副行长,并且基层员工流动性也大,经常性招聘柜台人员。

3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31服务“三农”,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由于村镇银行主要的经营区域和服务对象都是农村地区,而农村金融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它们的金融需求也表现出多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产品服务,因地制宜地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题,濮阳鹤银村镇银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墨,量体裁衣,根据濮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积极推出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工作。

32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在业务和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由员工素质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和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此外,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社会认知度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鹤银村镇银行以“龙都贴心人的银行”为宣传口号进行品牌建设,就是有目的的建立品牌核心竞争力。

33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对于村镇银行面临的资金来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求缓解该问题。一方面,针对村镇银行,政府应建立专项的基金对其进行扶植帮助。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税收及与其相关的各项费用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

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对策

1投资银行的概述

中国投资银行其通俗含义为:中国的“投资银行”行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证券公司也包括金融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机构。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证券业务逐渐从商业银行业务中的投资业务部分离出来,蓬勃发展,形成以证券流通、交换为主的中介机构体系,至此,券商逐渐成为中国投资银行行业的核心。因此通常认为投资银行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投资银行的核心功能是金融中介并在经济体系中寻求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资金供需、企业调整、产业集散等作用。

2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经济的积极调控和人民投资意识的提升,目前我国投资银行处于繁荣的发展阶段。证监会全面支持新三板文件的出台、亚投行协议的签署,无一不在表明我国投资银行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轨道上前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比较,我国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在投资银行的产生和成长中,证券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滋养了投资银行这颗时代的种子。我们以证券公司的近况为代表可以更具体的反映我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2.1我国证券公司规模从2011年到2015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公司的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与之相应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净资本也逐年递增。4年半期间,证券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为14.68%,总资产增长率为426.75%,净资产增长率为106.35%,净资本增长率为147.83%。表1分别列出2011年到2015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公司的数量、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的具体数据,更能直观反映出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从2013年到2015上半年期间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的主体为买卖证券业务和证券投资收益。其中买卖证券收入为总收入的主体,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47.68%、40.32%、47.94%,相比于上年同期2014年买卖证券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下降,而与2014年相比2015年呈上升趋势。相比于上年同期2014年的净利润年增长率为119.34%,2014末至2015上半年的净利润半年增长率为58.66%,由此可见净利润的增长率小幅下降。下表是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收入的组成及相关数据,更客观反映出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的实际情况。

2.2我国证券业的监管法律法规我国证券法的内容不全面,对投资的对象、投资行为等规范的不够明确和具体。现行的相关法律仍是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证券法》。而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方面在现行的法律中还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法律的不健全将不能给证券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将影响投资银行发展的进程。

2.3对比国外投资银行我国投行存在的问题中国投资银行业从1987年才初见模型,而美国投资银行在19世纪中期已经存在。相比于成熟的市场,我国的投资银行的国际地位有待提高,尤其在当前历史时期,更需要借鉴国外投资银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2.3.1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史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在时间轨道中日趋完善。表4为我国投资银行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及发行监管制度,由此可以更加明晰我国投资银行所经历程。

2.3.2中信证券与摩根士丹利对比根据中美两国投资银行的在本国地位、业绩排名和知名度等,中国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美国以摩根士丹利为代表,通过对两国代表投行的公司规模和业绩结构等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投资银行进行探究。(1)公司规模。中信证券: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其子公司很多,如: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1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摩根士丹利:最初成立于1981年,前身要追溯到1924年。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它的区域办事处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美,主要办事处在伦敦、东京、中国香港等其他金融中心城市。客户群包括:公司、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2)业绩对比。截至2014年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收入为395亿元,净利润为161亿元,上一年同期净利润53亿元。截至2014年12月31日,MorganStanley全年净收入为343亿美元,上一年同期为325亿美元。全年持续经营业务盈利62亿美元,上一年同期盈利为30亿美元。相比于上年同期,公司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表现稳健,投资银行业务表现为强劲态势,固定收益及大宗商品销售和交易业务也呈上升趋势。(3)人才储备。中信证券在人才招聘更倾向于有经验人士,而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及培养方面不及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为吸引人才开展很多项目,如:在亚太区,率先推出与著名大学合办、致力于培养当地杰出年轻商业人才的“摩根士丹利商业精英培训计划”。由此可见摩根士丹利对发掘培养人才的重视。(4)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

根据以上中信证券和摩根士丹利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投资银行有很多不足,以下主要探讨我国投资银行规模、业务的发展、专业人才储备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①投资银行规模局限。我国投资银行目标定位局限于国内。国外大型投资银的行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遍布全球,而我国投行服务对象大多仅限于国内客户,公司设立地点多在国内,很少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市场的局限性这一因素也影响我国投资银行的规模,这也造成资源配置、利用不够充分,产品和资金运作缓慢。②缺少作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量。我国的投资银行目前处于低端业务过度竞争,高端业务涉足很浅阶段。国内券商业务基本以证券的本源业务为主,这种单一化的业务模式使券商之间竞争激烈,收益下降。目前,我国投资银行收入中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40.88%,而投资型、创新型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微乎其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投资银行收入比例明显不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的营业收入中创新型、投资型业务收入是总收入的主体。国内券商现有的主体业务过分依赖于通道,真正深入挖掘资源配置———投资银行的核心功能的业务偏少。③缺少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业务。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脑力密集度非常高的金融行业,专业的金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中国投行的精英比较匮乏,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人员多数是边学边干,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国内投资银行的研究人员大多来自于学府和政府机构,实践经验不足,在其研究的领域上总会有“学院派”、“传统派”的痕迹。有一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但不能将理论熟练应用于实践,专业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我国投资银行的创新型业务展开的进程很慢,绝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主力军仍是传统型业务。④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投资银行行业的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对行业的定位不够明确。如:《证券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用列举的方式界定,笼统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业务操作不规范等违法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有力惩治。在投资银行业高速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很难做到公平竞争,也无法给我国投行的发展提供稳定长久的保障。

3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对策

3.1目标定位在国际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应遵循“走出去,引进来”。打开国门,积极的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投行的市场占有率更能促进我国投行更好、更快的发展。投行向国际市场进军,更需要我们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而这些都可以在国外发达市场中找到参照获取经验。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适应市场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特色,准确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市场地位。

3.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活化剂。现今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敏捷的思维、创新能力及丰富经验投的行经营者和管理者是投资银行发展核心竞争力。我国可以通过外派学习、加强专业训练等手段提高现有投行人员的能力,同样也要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减少人才流失。

3.3扩大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应呈现“专”和“广”的发展趋势。成熟的行业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都会有一定深度。很多国外的投资银行,其业务范围宽泛、产品的种类多样而且会开创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如:高盛的招牌性业务是收购与兼并,摩根士丹利是股票的承销与资产管理。美国的一些小型投资银行也在探寻自身的发展路径,如:所罗门兄弟在资产抵押债券领域占据一定的专业优势。在丰富业务种类的同时也要加强业务的专业度并积极探寻适合自身的特色业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业绩。

3.4法律法规的完善利润与风险就像孪生兄弟,总是相生相伴。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排名前五的大投行中,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破产,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被迫转制为银行控股公司,它们的命运,充分显示出投资银行在发展中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必要性。虽然次贷危机给美国的经济造成重大创伤,但其恢复的速度相对来讲也很迅速,原因之一就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制。金融风险主要由两方面因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杠杆的过度使用。那么为保障中国金融业持续稳固的发展,一定要在这两方面做出具体的方案。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的同时更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及特色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范。

参考文献

[1]叶至夏.关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Z].黑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支行,2015-06-09.

[2]舒胜晖,李刚.经济转型期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探析[Z].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15,(04).

[3]程克群,栾敬东,曹彩龙.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03).

[4]李先龙,王立莹.浅谈我国投资银行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07-11.

[5]王旭.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5,(04).

[6]钱宇.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

[7]曹晓飞.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投行的启示•基于中信证券与高盛集团的比较分析[Z].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4,(08).

篇(7)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是指经国鱼脸批准,由原各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主要面向城市企业和个人并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政府及监管部门给其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初步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众多的农村信用社)三个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征

“具有地域化特征,但己开始淡化”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征。城市商业银行是以某一城市为服务区域的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服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地域性,在本地吸收的存款资金一般只运用于本地,减少了本区域内资金的流出,有利于本区域内经济的成长。同时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对城市基础建设支持力度相当大。

第二,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少,与客户联系密切,决策迅速,具有零售业务的比较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自身实力的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仅仅服务于地方城市金融的功能定位己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谋求在资本市场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开展跨区域经营。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又掀起了一轮更名热潮,尽管这些银行更名后还保留着地方区域特色,但己经明显地体现出淡化地方城市金融的特点以及逐步成为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趋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两极分化严重,并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各地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对不同数量的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的可以达到近百家,少的仅几家,加之各地经济,金融总量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迅速崛起,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内部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二)社会信誉较低

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后,都将自己定位为“市民银行”并为在市民中树立良好信誉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却鲜有成效,与其他银行相比差距巨大。

(三)市场份额较小

从市场格局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度非常高,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银行零售业务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巨无霸。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受限的情况下,又与四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业务相对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上,中间业务比例比较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实行存款全国通存通兑的情况下,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本地区实现通存通兑,由此分流了一部分本地客户。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系统存款不得存入中小金融机构的不恰当干预,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雪上加霜。从而导致大量存款从城市商业银行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大银行转移,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

(四)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

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之时金融当局就规定,地方财政对其持股比例在30%左右,单个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总股本的2%,从而造成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度―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控股地位;股权过于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之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比重也很大,而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

(五)市场定位摇摆不定,业务特色不突出

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采取的却是采用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业务发展与大银行存在“同质同构”现象,未能扬长避短,不能反映其特色。

(六)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较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品种一直停留在信用社时期的水平上,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历练了自身的生存能力。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脱胎于原城市信用社,虽然发展迅速,但既没能完全摆脱从原城市信用社沿袭下来的弱点,又在前进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限制。

(一)地方政府控股,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对于组建之初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30%左右的地方财政持股比例造成了地方政府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相对控股地位,从而为地方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表现如下:

首先,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大都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了对银行经营者的产权约束,但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绝对控股地位使得银行实际上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对银行的所有权,由此产生了城市商业银行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有些银行也会出现政府直接指派的现象,地方政府一股独大难以避免的会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而对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高管人员可能为了追求自身收入和效用最大化,置银行所有者和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银行资产的使用、处理和分配加以干预,甚至可能在银行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和分配方法等重大决策上出现个人独断现象,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偏离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而削弱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其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人手中,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利部门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无法对银行人行使有效的监督。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并不进行独立决策,而是通过听取行长报告来定度银行重大事项;行长的政府任命制,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无法制约高级管理人员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资本充足率仍未达标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实力的象征,对于防范银行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提高银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惯例,我国银监会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2007年1月1日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以上。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截至2007年底,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仍有17家资本充足率尚未达标。资本不足不仅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会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削弱竞争力。

(三)业务经营的地域限制

篇(8)

二、防范网上银行法律风险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协议

网上银行业务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能否避免和减少法律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内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网上银行的需要和发展,不断完善有关内部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业务协议规范,尽可能做到详尽和具体化;对于银行和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协议要明确约定;对于银行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的协议要明确约定。同时拟订的协议必须兼顾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体现公平、合理、合法。

2.加强对网上银行犯罪的打击力度

目前,利用互联网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作案方式也更加隐蔽和复杂,网上银行因其交易对象金融货币的特殊性,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犯罪日益渗透,危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较为粗疏、原则,量刑也较轻,对网上银行犯罪的威慑力较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顺应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针对新的网上银行犯罪问题进一步制定出更加具体细化、操作强的法律规定,加大对网上银行犯罪的打击力度,以确保网上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3.促进行业联合,共同发展

对于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其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充分利用了网络低成本高速度和跨越时空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共赢。网上银行的创立和发展,仅仅依靠一个银行或者一个组织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其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这包括了金融网络设施建设、网络安全维护、支付交易协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社会消费理念的转变等等。因此,强强联合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增加合并后组织和竞争力和抗风险力。同时,现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跨时空性和即时性等也为这种强强联合提供的必要的前提。因此,这就要求国内的银行要在传统银行的基础和条件下,依靠自身优势,制定简洁、快速、安全的网上银行运营策略,联合其他机构,全力打造有特色的网上银行。从而开拓未来市场,以求共赢。

4.加强内控,完善管理机制

网上银行具有经营层级少、管理链条短、运营效率高、客户交易自主性强等特点,势必对商业银行旧有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产生冲击。银行若要通过网上银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必须对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从垂直结构到交互式扁平结构的转化。当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通过集中化管理实现全行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使银行更加贴近市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实现银行各种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合。

5.切实解决电子银行的安全技术问题

篇(9)

1.国有银行“大投行”业务发展强劲

随着国有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投行业务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发债转变为应对客户多元化融资的多业务模式、多产品体系、多通道拓展的“大投行”策略。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强投资银行产品研发创新,并构建成了“结构化投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及投行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投融通”“私募通”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直接融资及结构化融资服务。大力推广债券融资、并购顾问、融智顾问、上市培育顾问、资产管理顾问等业务。2013年末,该行以财务顾问、股票经纪、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安排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投行业务总收入为94.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15%。

从农业银行投行业务来说:2012年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66期,募集资金2347.79亿元;积极牵头和参与大型银团项目,全年共牵头和参与各类银团项目185 笔,银团贷款余额3851.15亿元;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全年审批通过并购贷款17笔,新增并购贷款143.36亿元;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政策,继续保持并提升本行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优势。该行提供全程顾问服务的两笔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实现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突破。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并成功办理了“已注册减排量(CER)转卖顾问”、“合同能源管理(EMC)顾问及融资”等一批创新产品。

2.股份制银行架构升级拓宽业务范围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进行业务扩展及创新,不少股份制银行率先行动起来,通过结构调整、设置新型平台的方式发力投资银行业务。

比如:平安银行设立第四条业务线―投行业务线,主要为企业提供再融资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浦发银行在上交所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总行部分业务板块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该行此次调整将在投行业务、资金市场和金融同业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移动金融这五大战略选项上发力。

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投行业务方面加大了推广力度。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之所以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商业银行欢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收。一方面投行业务本身的资本消耗低;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顾问、结构性融资安排、上市服务等,可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现阶段,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调整的大趋势下,股份制银行反应最快,其主动创新,在多业务领域中有很多产品模式中脱颖而出,值得其他银行借鉴。

3.城商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对接客户需求

200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现阶段,基于城商行投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主要在特色投行和循序渐进两个方面加强投行发展。

具体来说,城商行在投行业务经营上虽然劣势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比如说大多数城商行有地方资源的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紧密度比较高、有些城商行在资金市场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等。因此,城商行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商行实际的投行业务经营模式,有序地加以推进,不断地累积投行业务经验和优势。其中,比较关键的两点是:

坚持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城商行发展投行业务不可能像大型银行一样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突破、成效,必须要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出发,围绕提高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通过做多投行业务,逐步培养运营重大项目的能力。

循序渐进地开展业务。在投行业务发展路径上,一是可考虑优先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如咨询顾问类、资产转让、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城商行现有资源优势,积累经验,实现规模经济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业务范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投行业务产品设计在逐步复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城商行在业务开展前期,应该从简单、传统的业务入手,注重积累经验、控制风险。三是推进自营与平台合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投行业务是综合性业务大类,具有不断扩展的内涵,很强的专业性及与其他业务广泛的关联性。因此,城商行开展投行业务要建立与行内外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发挥合力的作用。通过合作平台,城商行可将受业务资质、客户资源、专业性等方面限制无法自营的投行业务交给专业外部机构或以合作的方式操作,借助其他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篇(10)

关键词 手机银行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的金融服务方式。自2000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先后推出手机银行服务,该业务就凭借其方便、高效的优势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并在其余各家银行中推广开来。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1.手机银行发展迅猛

手机银行业务利用通讯技术,以其特有优势,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手机用户数量急速增长。特别是在2011年底,手机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更是提高了96.9%个百分点。同时手机银行处理资金规模也快速增大,截止2012年11月,手机银行处理金额已达8000亿,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65.3%。此时,各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继国有银行之后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扩展业务范围。根据易观数据,截止2012年,已有83%的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客户端,全面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2.手机银行业务范围广泛,使用形式多样化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与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手机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得到相应的扩展。以工行为例,目前其手机银行涉及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个人贷款、缴费业务、外汇业务、贵金属交易、理财业务、信用卡业务等多种业务。同时,手机银行的使用形式也是多元的。根据iResearch2012的调查数据,在wap、app、短信手机银行3种主要的使用形式中,用户使用过app的比例最高,达到64.6%。

3.国有银行在手机银行业务占据绝对优势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其他银行业务相同,比起其余中小银行仍占据绝对优势。根据2012年的调查数据,在所有手机用户中,使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客户最多,建行次之,分别达25.4%,21.8%。

4.多产业交叉

不管是与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网上银行相比较,手机银行都具有特殊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银行和手机生产商三者结合。它以移动电话为基础,电信网络为媒介,经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办理银行相关业务。

三、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程度高

各大银行均将手机银行看做是继网上银行之后的另一块金砖,但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导致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同质化程度特别高,大致都分为3个板块:查询缴费业务、购物业务、理财业务。

2.客户群体不均衡

由于手机银行的使用对用户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使得很少有低文化水平的人选择这种业务。因此,拥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人群是目前主要的手机银行客户。调查显示,手机银行客户主要是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群体,他们占到所有用户数量的67%。

3.便捷程度不高

手机银行的推出,降低了银行的营业成本,但实践调查表明,仍有许多用户反映,手机银行还存在许多系统上的缺陷,导致其便捷程度并不太高。像登录时间过久,操作界面复杂,响应速度缓慢这都阻碍了手机银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4.跨部门监管的问题

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由于手机银行有多产业相互交叉的特征,因此监管也是跨部门的,这增加了对手机银行管理的难度,如电信运营商与银行利润分配的问题以及安全防范责任的问题都成为跨部门监管的重难点。

5.安全机制的问题

由于安全防范手段的单一,同时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性,使得手机银行的安全成为许多客户担心的问题。调查数据表明,41.4%的用户表示安全程度是他们是否选择手机银行的首要因素。

四、加强手机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

1.拓宽手机银行业务范围

在目前手机银行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情形下,各大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业务,从而改善目前银行容易丢失客户的局面。

2.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由于用户群体的不均衡性,商业银行应针对手机银行这一业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保证适当利润的前提下,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业务类型,使手机银行的针对性更强,从而增加其客户群广度。

3.完善手机银行系统,重视客户体验

目前,仍有客户反映手机银行系统有许多漏洞,针对这一情况,银行方面应该组织技术人员寻找技术漏洞,完善银行系统。同时可以在各个网点开展用户体验活动,让用户更加了解手机银行操作流程,增加手机银行普及度。

4.完善利润分配机制,确认责任范围

由于手机银行主要是由银行和电信运营商两大系统支持,在利润分配问题上,两者仍有争端。因此,这两大行业应当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责任范围,从而提高手机银行产业的标准化程度。

5.完善手机银行安全机制

安全问题是手机银行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阶段虽然有一些针对银行业的法律,但手机银行这一特定领域,目前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系数。同时,银行也应该针对钓鱼网站、账号密码被木马盗取等相关问题,积极完善其安全系统,从而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手机银行:商业银行渠道建设的新动力.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3):43-45.

篇(11)

一、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种类繁杂。可以根据理财产品期限、产品发行规模、产品币种结构、产品类型、挂钩产品等进行科学的分类。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发行规模来分,主要是有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每年都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2010年至今,产品发行总量超过9000只,而2009年全年产品发行数量就为6302只。在理财产品发行能力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为前三名。中资银行依然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国家控股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其产品数量占到全部外币产品的80%,而外资银行发行产品的数量只有不到20%。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挂钩产品来分,主要挂钩品种有股、汇率、基金、利率、信用、指数、混合、其他等8个类型。挂钩类理财产品以中资银行来分析,2004年到2009年之间,中资银行以信用挂钩和汇率挂钩为主体,其中2008年和2009年信用联接类理财产品发展较快,所占比当年理财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和39%。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按类型来分,可分为保本型、浮动型、结构型。从2006~2009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占比例接近70%的市场份额。保本产品最受青睐,投资者收益需求凸显。理财产品发行的情况直接反映了市场的需求,更直接地说,是反映了广大投资者的喜好。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对策

1.我国商业银行在发行个人理财产品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设计多种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满足广大投资者在个人理财产品上的不同需求。在产品研发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投资理念与风险偏好,充分考虑各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均衡问题。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科学的设计,对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还要进行测试、修改和不断的完善。在产品以后,要对各投资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客户对产品在哪方面感觉不足,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信息,对理财产品进行改进,为下一阶段理财产品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个人理财产品树立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形象。

2.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不但在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销售行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广大的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应加快推动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披露时突出重点,找到一个既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又不影响银行利益的信息披露均衡点。

3.现阶段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高水平的金融人才。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较强的营销技巧,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要求我国各银行应加强员工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4.在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新研发的理财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商业银行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和广告、新闻等手段宣传营销。加大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树立银行的优势品牌形象。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