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女性语言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7 16:19: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女性语言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女性语言特点

篇(1)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着交际功能,同时语言的使用必然反映着社会观念、风俗。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传统观念、社会因素等影响,男女语言文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进行表达为主流社会文化所决定。本文试图分析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借以透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较之男性,女性语音往往更为标准和规范,在相同的年龄、阶层、地位及相类的教育背景下,女性通常能够比男性有更为准确的发音标准和规范。女性使用语言时,相较男性会更加注重语言的正规性,研究表明,女性说话时语言的发音标准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例如美国英语的元音中,r的发音有一定的特色,女性比男性在该发音中标准率更高。女性在说话时的语调更青睐用声调,充分利用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研究者们通过对以往的语言材料分析,发现女性在生活中喜欢用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女性礼貌和更加温柔的一面,同时表现出女性在生活中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着较大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社会依然是男性掌权的社会。例如同样使用“――May I come in?――Yes,please!”这一表达,女性在表达时、在说请时,更喜欢用升调,从而表现出女性客气和温柔的一面。

(二)词汇特点

1.多用恭维语

长久以来的观念所致,女性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少女性自视如此,因此,不乏女性有较强的依赖性。在交际过程中,女性会更多地采用恭维语维系关系和讨好对方,甚至使用那些有较强感性色彩的形容词进行赞同和评价,以赞叹、惊讶的语气附和对方。

2.多用闪避词和委婉语

在日常交谈中,女性对闪避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I guess,I think等,尤其是在涉及令人不悦的表达时,以闪避语进行模糊表达而避开正面回答,以此表达模棱两可的意思,包含着试探、迟疑的意味,这也是长久以来歧视观念所致的女性普遍心理。

(三)句法特点

在句法结构上,女性语言同样与男性存在差别,前者的句法结构更为严谨。通常而言,女性更多地使用标准句法形式,而疑问句的附加也体现出征询的心理状况,语言委婉而不具有攻击性。

1.多用虚拟语气句

知晓自身地位上的从属性质,相当一部分的女性在谈过程中均会刻意回避直接命令的方式,而更多地选用婉转的虚拟语气词。她们更多地回避直接命令,如在需要别人帮忙拿东西的时候,她们在女性的潜意识中,也认同女性的附属地位,因此在交谈时,一般会规避命令或请求的语气,使用更加恭敬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请求别人帮忙带东西,会用Could开头的句子,请求别人帮助时也会询问对方的意见的语气,同时说出自身想法的表达方式。

2.多用反义疑问句

女性在表达自身想法时,一般会采用委婉的方式。在陈述一件事情时,会在后面采用附加反义疑问句的形式,达到礼貌、客气的目的。男性在表达你可以这样做时,会直接说:You can do it.女性则会在后面加上一句询问的话。当称赞他人时,女性与男性的表达也有区别,例如“He’s a nice guy,isn’t he?”,类似这些表达的运用,都表现出女性不自信、不敢直接表达自身意见的性格特色。

每一N语言都是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中产生,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日常交际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体现于英语语言中则呈现出女性语言的多种特点,也体现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男性的特点。

二、英语中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以上叙述了妇女语言表达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妇女的地位属于附属地位。《圣经》如是说,亚当用一条肋骨即衍生出夏娃,夏娃是由亚当身上的骨肉而成的,因此称为woman。妇女附属地位,历时已久,表现在各个方面,亦包括语言中的女性性别歧视。下面详述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一)人际称谓

1.姓名称谓

姓名称谓,这是最典型的女性歧视语言。在西方诸多国家,婚前随父亲姓氏,婚后更改为丈夫姓氏。西方婚礼上,牧师宣读 “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新郎新娘步入教堂。由此句话可以看出,“man and wife”男子依旧是man,而女子则变成了wife,这种现象在女权主义者和职业妇女中亦是如此。所谓改名,不论怎么更改,都是要么随父亲姓,要么随丈夫姓。婚后从丈夫姓氏,将丈夫的姓氏冠于前,意味着婚后妇女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而存在的,所有权是丈夫,因此是和丈夫不平等的。

2.亲昵称谓

亲昵称谓主要体现在上下级关系上。西方,男性的上级可以以亲昵称谓称呼其女性下属,表示互相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常见的亲昵称谓有girlie,sweetie等。这些亲昵称谓适用于男性上级称呼女性下属,或者陌生男士对女子的称呼,反过来则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在英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受到的尊重远比男性少。

(二)男性词泛化

在英语中,有时男性词可以泛指人类,包括男女两性。例如man/mankind,salesman等。写信给他人时,在不知对方性别的情况下,使用的是Dear Sir的尊称,不会使用Madam。这些小细节,都体现出男性的地位。

(三)语言非对称

英语中的构词法同样体现着性别歧视。倘若表达较高职位及受人尊敬的职业,英语中,许多指女性的词语都是在男性的基础词上加前缀,例如female等,形成复合词。当职位较低时,则女性词作为基础词,前缀则变为male或者man,才指男性。如 male nurse,man secretary 。这些非对称特点无不体现着性别歧视,人们认为较好的职业仅有男性有资格从事。

三、避免性别歧视语的方法

(一)避免使用有意贬低、轻视女性的词语

在表达时,对女性不称其为the distaff(母系)或the second sex,对妻子的称呼表达为the little woman(小妇人)等类似的表达方式。

(二)慎用含有 man( men) 的词或短语

当这些词汇、短语所指无法确定为男性,或包含两种性别,一般可用下述短语、词替代。

如Manmade(人造的)synthetic artificial

Man(人)human being, human person, individual

Manpower(人力)workforces, staff, personnel, labour

四、结语

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是由于长久有起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究其根源,其出乎天然的弱势心理、生理因素及社会分工的反差造成了现如今的局面。英语语言的表达,说明人们对性别的歧视已经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将逐渐缩小。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语言中体现出的对性别的歧视,问题并非语言本身,而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男女在地位、权利方面存在歧视,语言中对性别的歧视便会一直存在。

参考文献:

[1]吴倩倩.英语语言中女性地位体现及语言特点分析[J].赤峰W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7):254-256.

[2]张洁.英语女性语言的特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194-195.

[3]刘甜.英语性别歧视现象分析[D].荆州:长江大学,2013.

[4]戴佳颖.女性社会角色对英语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篇(2)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语言既受社会的影响又会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语言又可以反映社会不同人群的分工地位,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女性的歧视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女性语言的特点,这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也是至关重要的。社会语言学女性语言性别歧视一、引言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同社会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与此同时,二者也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而这其中很大一部份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中的男女平等问题。的确,女性语言被忽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篇文章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在行为当中的不同表现。二、女性语言的语法特点(一)词汇的不同运用在我国的文化中,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当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时候,通常会把男性放在第一位,而女性往往会屈居第二,例如:男女老少;男女平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女性言语在语法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在不同的情景当中会使用不同的词汇,但是仍然按照特定的句法规则来执行。显然,没有人能强迫女性使用哪种言语,但是社会的确应当给予她们与男性同样的机会来参加社会和生活的决策当中。1.感叹词的不同使用除去一些具体的词汇(比如颜色词)之外,女性会更多的选择使用感叹词,而感叹词在语法当中通常会被视为无意义词汇。据统计,女性使用感叹词的频率是男性的两倍(孙汝建,1997)。而莱考夫(Lakoff,1975)指出,大多数情况下,女性不会使用很强势的咒骂式语言,比如“该死的(damn,shit)”,相反会使用一些柔和的鼓励性的语言,如“亲爱的(dear)”之类的话语。这种男女语言之间的同化差异会容许男性更有机会来表达强烈的情绪,而不受惩罚。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很容易看出哪句是女性所说。(1)Oh dear,you have put the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哦,亲爱的,你又把黄油放到冰箱里去了)(2)Shit, you have put the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该死,你又把黄油放到冰箱里去了)从这里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第一句为女性所说,而第二句是男性的话语。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些个性强势的女性也会选择(2)这种说法,但这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总的来说,人们更愿意接受男性采用(2)的方式说话,而女性这么做的话会被认为是很粗鲁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采取男性的说话方式,而男性却很少采用女性的说话方式。传统的社会意识认为,女性说话应该更为温柔,如果像男性一样,则违反了优雅温柔的原则。2.名词和代词的不同使用英语比其他任何语言都更引人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美国早期女权运动(Feminism)的影响。在英语语法层面上,缺乏中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特别是在使用不定代词之后更为显著。因此,相应的性别中性名词已经出现:human being(人类),people(人民)和 chairperson(主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词汇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女性的地位,但是的确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三、女性语言在行为中的体现(一)命名原则及称谓形式通过命名原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性别差异化的语言使用能够反映出社会的不同等级。性别歧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会在命名方式上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称谓语中尤为明显。通常情况下,女性的称谓语会以其婚姻状况决定,例如,Miss(小姐)指未婚的女性,Mrs.(夫人)指已婚女性。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位男士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他是否已婚,Mr.(先生)再加上他的姓氏都会是很得体的称呼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后的女性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虽然现在婚后改变姓氏这一习俗已经被废除,但是孩子们的名字总是以父亲的姓氏命名的而非他们的母亲。另外,从标记理论中我们也能很容易看出女性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体现。语言的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重要贡献之一。“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不对称的现象。”(沈家煊,1999)在一对语言单位当中,当其中某个单位被认为是缺少与其相对应单位的语言特征(语音,语义,语法)时,那么这一单位便可以认为是非标记单位(unmarked),而与其相对应的语言单位就是标记单位(marked)(赵荣晖,2003)。在英语当中,男性称谓词也就是阳性词汇都是非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指代男士,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女士。但是相反,女性称谓词也就是阴性词汇绝大多数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表示:在阳性词汇后面加后缀或者在其前面加woman等表示女性的词汇。比如女医生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woman doctor, female doctor, lady doctor。在我国有时候会听到“女强人”一词,但是却从来没听说过“男强人”的说法。(二)礼貌原则1983年,利奇(Geoffery 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利奇指出,礼貌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降低到最低,把一些对于听话人或第三者来说不太礼貌的话或是不说,或是婉转间接地表达出来。由此看来,礼貌是一种特殊的对待人的方式,礼貌的做事和说话方式是指充分考虑他人的感情。在言语交际中,女性更有礼貌,她们在说话之前会参考礼貌原则;而男士们则往往会就事实而交流,没有太多的限制。女性会更多的使用一些无实意的形容词(adorable,charming,nice)和反义疑问句(例如:The weather is really nice today, isn’t it?),这样说会更加委婉,听上去更有礼貌。四、结语总之,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认为男性的语言一定会优于女性的语言。二者都是语言学研究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诚然,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一同变化。由于一些先天的,历史的及社会方面的原因,女性语言在词汇选择、叹词、名词代词的使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女性的语言更加礼貌。性别对于社会的影响在不同文化当中也有差异,并且也会与说话者的社会特征相结合。因此,研究女性语言的特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李良栋.21实际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2001,(01).

[2]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92-01

一、女性用语的特征

(一)第一人称代词

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可谓形形,有说「わたし、「あたし,也有说「ぼく、「おれ。学校里教的「わたし是最普遍的称呼方式,男女可以共用。女性使用的第一人称有四种,最最郑重的是「わたくし,而「わたし这个词,比较一下男性和女性使用的场合,会发现男性用于郑重场合,女性用于一般的非郑重场合,男性使用「わたし、「ぼく的时候,女性使用「わたくし、「わたし。在女性中还有人使用「あたくし,「あたし一般是女孩子使用,不过大人有时也用,与「わたし相比,是非正式的表达方式。

(二)第二人称代词

现代日语经常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有あなた、あんた「、おまえ、「きみ,不过指代第二人称时,一般不仅仅局限于代词,象称呼「教、「医者、「弁士等被尊敬的对象时用「先生,最最广泛使用的称呼是在姓、名后面加上「さん、「さま、「ちゃん这些敬称、爱称。作为女性,最最郑重的形式是使用あなた,相当于「きみ这层意思的表达方式在女性用语中是不存在的。

夫妇之间一般使用あなた和「おまえ,丈夫称妻子为「おまえ,妻子则称丈夫为あなた。あなた比「おまえ要郑重,这反映了日本女性尊重男性这一社会现象,即使是夫妻之间,妻子对丈夫也必须有礼貌。不过,对地位高的人谈及丈夫时不使用「主人这个词。另外,指代丈夫的词语还有「宅、「うちの亭主等,这是关系亲近的主妇们之间使用的词汇,偶尔也有「うちのパパが…这种表达方式,这只能用在关系十分亲近的场合。

(三)终助词「わ、「の

终助词是表示说话者感情与心情的助词,在句尾加上终助词,能够加强说话者的语气与心情。有些终助词是男性专用,如「ぞ、「ぜ,主要强调自己的主张或提醒对方注意。女性则使用「わ、「の,「わ、「の具有使语气柔和委婉的功能。例如:(A)「あの人はすごい。(他真棒)。(B)「あの人はすごいわ。(B)句中由于句尾加了「わ,使原来简慢的语气郑重缓和,更能体现出女性的「女らしさ来。再如:「そんなことを言うと困るわよ。(讲那样的话真让人为难呀)わたしも行くのよ。(我也要去呀)在「よ的前面加上「わ、「の,就能柔和地、含蓄地对所表达的意思加以强调。另外,女性一般避免使用强烈的断定的语气,例如「これは本だ(这是书),女性的场合为「これは本だわ。「わ接在「だ后面,使原来明确、强烈的判断变成了委婉、柔和的判断。

(四)敬语

越是正式的场合,对方的地位越高,敬语就用得越多。由于敬语的使用给人以美和高雅的感觉,女性使用敬语的频率和程度都高于男性。如加在名词、形容词前的美化语お和「ご是男女通用的,不过女性更加频繁地使用。象「お水、「お、「お料理等在日常会话中大量出现,一般外来语前很难加上お和「ご,但「おビル、「おセット等成为女性习惯的表达方式。

(五)正确的表达形式与修饰语

女性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富于感彩,因此多使用语气柔和的感叹词,如「あら、「まあ、「うぁ。「あら、しばらく。まあ、いた。通过这些女性专用的感叹词,把意外、感动、吃惊等心情柔和地表达了出来。其实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的感叹词,不仅使用频率高,感叹词的种类也是女性的近两倍。女性往往频繁地使用既成的感叹词,而男性则随意地使用独创性的感叹词,客观地、高效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目的是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而女性则相反,从不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思,而是用「あの…、「その…表示自己犹豫的心理,从而减少给对方带来的压力。如「…のようでございます、「…で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ょうか这些表达方式,比起「…です,断定的语气要缓和得多。

二、结语

篇(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不仅侵犯与骨骼相连的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组织,还可影响到心、肺、血管等器官。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与古医籍中“历节病”、“鹤膝风”的描述类似。临床可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产后,且病情易反复,出现四肢关节畸形甚至致残的比例较高。笔者现从中医学角度对其发病特点进行分析。

1 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女性素体阳虚,所谓男女有别,是为阴阳之体现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以阳用事,从乎火而主动,动则诸阳生。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静则众阴集”;《外经微言·救母》认为:“女子阴有余,阳不足”。说明男子体为阳,女子体为阴,男子以阳气为本,阴有所不足,女子以阴血为本,阳有所不足。血亦属阴,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女科百问·卷上》指出“女子以血为源”。而肝主藏血,有调节血量的作用,故女子与肝关系密切。《孟河费氏医案·妇人》说:“女以肝为先天。”总之,女性的中医生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阳气弱于男子,以阴血为用,发病主要与阳虚和阴血不足有关;病理上常出现气郁和血虚。

2 病因病机

2.1 阳气亏虚,卫外不能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而阳气亏虚是其主要内因;其病机多为人体阳气亏虚,卫外功能减弱,因内虚而感外邪,导致气血不通,痹阻经络,筋骨皮肉失养,发为痹证。《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在治疗上,很多医家重视补阳法的应用,如谢海洲教授认为本病根本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疗上应多配伍鹿角胶、补骨脂、羊藿、巴戟天、葫芦巴、狗脊等温肾阳药物;而焦树德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亏阳虚督损,治疗应以补肾强督为要。

2.2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

肝血不足在类风湿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明代秦景明《幼科金针》曰:“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素问·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中医学认为,关节由筋所主,筋由肝所主,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才能发挥其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筋得血养,关节运动、转侧灵活有力,风寒湿热之邪不易侵入;反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抗邪无力,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痹阻气血而致疾病的发生。

2.3 肝肾同源,筋骨相连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肝血不足,肾中精气失其充养,日久则肾中精气不足,不能充髓养骨,骨失所养。由于肝不养筋,肾不养骨,筋挛骨弱而留邪不去,痰浊瘀血逐渐形成,造成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关节变形。《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3 女性发病特点

3.1 元阳不足,冲任虚损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主要与其生理学特点有关。女子生来阳气不足,而阳气亏虚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因。阳气不足,外受风寒湿之邪所侵,筋脉失养,痹阻经络关节而不利;同时,女子以肝为先天,胞脉系于肾,经、胎、产均可导致气血失调,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冲任空虚,风寒湿邪易乘虚侵入,相合为病,发为骨痹。故女子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于男子。

3.2 肝血不藏,肢体不养

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则血归于肝。”即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正常情况下,当机体活动时,肝脏把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气以行血,通达经络,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安静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部分血液归于肝脏。肝血充足,机体各部分得其濡养则功能正常;肝血不足,藏血功能失常,则引起机体失养而出现异常。肝主疏泄,调理气血。《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说明女子不足于血,血虚则四肢得不到气血的供养,不荣则痛,不荣则不仁,故临床表现为手指小关节的疼痛、麻木。

3.3 肝郁不舒,气滞血瘀

篇(5)

1.0 引言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早已引起语言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于女性语言的研究亦开展已久。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女性语言自有其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绯闻女孩》据美国作家Cecily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纽约上层社会年轻男女之间的故事。剧词展示了年轻一代的生活,女性语言特点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女性语言,对于研究男女性别语言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也有积极的意义。

2.0 女性语言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60年代女性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75年, 拉考夫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 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学者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女性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我国的学者们也较全面的介绍了女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

3.0 《绯闻女孩》中女性语言分析

3.1语音和语调

男女的语音语调存在差异,女性发音比男性更准确;男性发音则比较粗糙模糊。男性一般以降调结尾,语调坚定确切;女性一般用升调结尾,让人感到轻松。例如:

Serena: Oh my god! This is what I love about this city. You're always bumping into peopl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升调)

Dan: Oh, I'm just on my way back from my mom's. Dropping Jenny off up in Hudson. Picked up a couple of cubans for me and my dad...Sandwiches, not cigars. (降调)

女性语言在语调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女性在内心世界、心理体验和感彩上与男性不同的一面。对话中瑟琳娜在结尾采取的是声调,丹则相反。

3.2.词汇

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描述性词如形容词、副词和叹词等。女性表达思想或描述事物时比男性使用更多带感彩的词。这些词语使女性语言更具体明确。

3.2.1色彩词

英语中某些颜色的词是女性专用的如米色、淡紫色、紫红色等。男性往往有意回避使用这些词。故在交际中使用丰富的颜色词来精确描述事物也是女性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

Jenny: wow, Blair, it’s…..it’s beautiful. I mean, you look beautiful.

Blair: Lavender? It’s average, the color is last season…

Serena: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You’re the one that run away.

Dan: I don’t think so. Blonde hair, yellow dress, black furry thing?....

对话一中布莱尔使用了女性专用颜色词――淡紫色;在对话二中丹仅用了黄色这一大众颜色词描述米色的裙子,描述事物缺乏精确性。

3.2.2 感叹词

男性多用强感叹词甚至是咒骂词语,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很少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笔者对《绯闻女孩》第一季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布莱尔、瑟琳娜、内特和恰克感叹词shit, damn,the hell, oh god, dear me, goodness的使用频率和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女性在表达上主要使用弱感叹词,几乎不使用强感叹词,男性在剧中因其特殊社会地位和良好修养也很少使用强感叹词,但肯定的是剧中女性使用弱感叹词的频率要远高于男性。

3.3句法

女性倾向于使用试探性的方式,在女性语言中委婉和疑问的方式更受青睐,男性则相反。

3.3.1附加疑问句

附加疑问句有征求和询问的意味,女性表达观点时会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获得对方的支持以营造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笔者对剧中男女使用don’t you think,isn’t it等附加疑问句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了13次,恰克和内特为0。可以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附加疑问句。

3.3.2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对原有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使对话有回旋性。女性因自身话语风格的不确定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模糊限制语。笔者通过对剧中男女使用模糊限制语kind of \ sort of, you know, I think \ I guess \ I suppose, definitely, maybe, actually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145次,恰克和内特为40次。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同性对话中女性之间的使用频率也远大于男性之间。

4.0结论

本文选取《绯闻女孩》第一季中的部分台词从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和话语风格,旨在解析女性表达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的独特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篇(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文学作品受到了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海明威的文学作品,目前更多的是针对其“冰山原则”、“硬汉形象”和“战争死亡主题”进行研究,也有少量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特点的研究,但侧重点一直放在了小说语言的隐喻、修辞和措辞上,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对小说语言研究的则比较少。本文将在社会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对作者高超的文学创作艺术进行赏析。

一、有关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总体概述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莱斯曾经提出对语言研究的合作原则,即语言的数量原则、语言的质量原则、语言的关系原则和语言的关联原则。语言中的合作语言是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交谈的双方都应该遵守。语言的使用还具有很大的个人特点,不同性别所选择使用的语言有着鲜明的性别差异和词汇差异,从侧面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语言的使用还应该遵循礼貌原则,其中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策略准则、慷慨准则、称赞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二、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特点的总体概述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由海明威于1938年完成,小说主要围绕着才华横溢的作家哈利展开:哈利为了体验一种与城市的安逸、懒散和颓废不同的生活,决定和妻子海伦一块去非洲狩猎,希望可以在原始的大自然中找回在都市中迷失的自我和创作的灵感。不幸的是,哈利的左腿感染了坏疽,加上汽车抛锚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哈利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终被困在床上动弹不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哈利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百感交集,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对于这部小说,已经有很多人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冰山写作原则,小说的叙事手法和文体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整体上讲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主要是由小说的故事背景,弥留之际哈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的对话构成,作者用了众多的人物语言对话来进行形象地塑造,这些对话的篇幅占了整部小说的三分之一,在对男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作者使用了大约159段的对话,其中只有4段是男主人公和仆人之间的对话,剩余的全部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男女主人公使用的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以此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甚至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社会语用学视角下对《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特点的赏析

语言学家认为男女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性在语言的表达上经常避免使用一些情感表达强烈的句式,倾向于使用表示不确定的词语。男女语言特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和语用的策略上,其中语用的策略主要包括语言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一)词汇层面上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的赏析

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相比较,显示出更多的含糊不定,优柔寡断的特点,所以在句子表达中更多会使用可能、也许、大概、应该和表示礼貌的“请”等,而男性则很少使用这样的词语,因为男性感觉这样的词语有损他们的自信心和果断性,这些词语在小说中海伦的语言中有明显的体现,如下:

(1)海伦:“请告诉我应该为您做点什么?是一些我可以做到的事情。”

哈利:“你可以把这条腿卸了,那样我会怀疑它可能不会再听使唤……”

海伦:“请不要那样说。我可以读书给您听吗?”

哈利:“读什么啊?”

上面节选的四句对话只是男女主人公一次对话中的一小部分。在短短的几句对话中,女主人公海伦就使用了“应该”和“请不要”的情态动词,还使用了多次“请”,而男主人公哈利的话语中却使用了一个表示一级肯定的情态动词“可以”,这就说明了女主人公海伦说话的时候非常委婉,而男主人公的语气就显得比较果断和强硬。在海伦的话语中使用的多个情态动词则说明了他对自己丈夫的关爱和体贴,而哈利这样的说话方式则是在他临死之时,对自己人生未尽之事和创作没有完成的懊恼心理的一种真实反映。

(二)语用视角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的赏析

男女社交语言的差异不仅在词汇上有着差异,更多的在语用策略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会发现对于他人的问题,我们都不会采用直接的方式进行回答,而是使用一种比较间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从而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因此也就有了会话含义。下面我们就在语言的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指导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进行赏析。

首先是语言的合作原则,其中涉及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语言的数量原则、语言的质量原则、语言的关系原则和语言的关联原则。从合作原则来看,女性的遵循情况明显要好于男性,如下:

(2)海伦:“您现在是否可以吃饭了?”他看了下她身后整理桌子的仆人和正在吃饭的孩子。

哈利:“我想要写作。”

海伦:“您应该喝点汤,这样您的身子才会好得快一点。”

哈利:“今晚我就要死了!我还需要身子好点干嘛?有什么用啊!”

从上面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哈利被问到是否可以吃饭的时候,哈利并没有进行正面的回答是吃或者是不吃,而是告诉海伦他想写作。当海伦建议哈利应该喝点汤进行滋补的时候,哈利仍旧没有回答喝汤还是不喝汤,而是说他今晚要死去了。如果按照语言会话的合作原则,哈利不但没有遵循其中的关系原则,对海伦各种建议的拒绝也违背了其中的关联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性语言的强势特点。

其次我们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来对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两性的语言特点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讲,女性的语言要比男性的语言显得更有礼貌,女性语言的表达相对来说会更加间接和委婉,这也就显得女性更加有礼貌,而男性的语言则要逊色得多,这一点在男主人公哈利的语言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下面我们主要用礼貌原则下的赞扬原则和赞同原则对两个人的对话进行分析,如下:

(3)哈利:“我们过去在巴黎的时候住在哪?”现在在非洲的时候问坐在他椅子旁边的这个女人。

海伦:“在钟楼。你知道的!”

哈利:“我怎么会知道啊?”

海伦:“那是我们过去经常待的地方啊!”

哈利:“不,并不经常!”

(4)哈利:“你知道有一样东西我从没有丢失过,那就是我的好奇心!”他对她说道。

海伦:“你已经失去了一切!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完美的男人!”

哈利:“上帝啊,看看这女人知道多少啊?那是什么?是你的直觉吗?”

上面我们所节选的两段对话就将男女之间在礼貌上的差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3)的对话中,当海伦回答在钟楼这个地方的时候,认为哈利也是非常熟悉这个地方的;但哈利并没有同意海伦的说法,并且说:“我怎么会知道啊?”然后海伦解释那是他们过去经常生活的地方,可哈利却回答并不是很经常。从这样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哈利是知道海伦说的那个地方的,只是故意不同意海伦的答案,有意在违背礼貌原则中的赞同准则。在(4)的对话中,哈利一再违背赞扬的原则和谦逊的原则,而海伦还试图遵守。在第一句话中,哈利对海伦讲到:“你知道有一样东西我从没有丢失过,那就是我的好奇心!”从表面上看哈利遵循了谦逊的原则,实际上却是哈利在对自己一生进行回忆后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悔恨的真实写照;而海伦却赞扬他是这一辈子自己见过的最完美的男人。在第二句中,哈利讥讽海伦:“上帝啊,看看这女人知道多少啊?”暗含的意思就是男人才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这些话语体现了男性的自以为是和傲慢,同时也是对谦逊原则和赞扬原则的违背,而女性则是很好地遵守了这一原则。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主要写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哈利在自己的人生弥留之际对于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写作――遗憾和悔恨的心理,所以在和女主人公海伦进行对话的时候表现出不愿意合作和不礼貌的特点。虽然海伦也是一位新女性,但她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丈夫,在语言对话的时候更多表现出礼貌和合作的特点,以及对丈夫的赞扬。

四、结语

我们利用社会语用学视角下言语交际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不同性别语言特点的理论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男女主人公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男女不同性别的语言运用的新观点也为我们对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让我们领略到了作者海明威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周玲.净化与救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吕文斌,王守义.美国文学选读(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篇(7)

1.引言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的差异自古有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语言和性别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才逐渐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课题。本项研究主要从语言运用中一般的性别差异入手,简单介绍国内外与话语性别差异有关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在词汇、句式等方面体现出的性别差异问题。

2.背景简介

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关系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on于1922年在他的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用了整整一章详细阐述女性语言的特点,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关注。不过作为一名男性学者,Jesperson在书中流露了较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他认为女性的语言是有缺陷的。在过去的40年间里,语言学家们从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权力和文化角度出发分析性别话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形成了以Lakoff、Zimmerman、West & Fishman为代表的支配论(Dominance Theory)和以Goodwin & Tannen等人为代表的差异论(Difference Theory)两大理论体系。支配论认为男性在社会体制中通常占据着有权势的支配地位,女性则基本上处于没有权势的从属地位,而这才是造成两性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差异论认为两性的话语状况之所以会有差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及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期待与要求。这种期待与要求以固定模型的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使人自觉地或被迫地依照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Tannen把这种观点发挥到了极致,认为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文化世界,所以男女交际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在国内语言学界,语言性别差异的专门研究起初出现于一些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章节,如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等。随后的社会语言学著作都对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研究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理论介绍和综述、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交际的性别差异。

3.会话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从语言形式本身来讲,两性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几个方面。语音上的差异一般比较微弱,特别是在当代语言中,这种差异在不断缩小,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以剧本Friends为例从语调、词汇和句式三个方面进行。本文利用Friends中的语料,从非语言因素分析两性语言使用的差异。

3.1语调上的差异

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声调说出的,以英语为例,英语有五种基本语调: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和平调()。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还有语调意义。通常以降调结尾的句子被认为是陈述句,并且含有命令、肯定等含义,而以升调结尾的句子被认为是疑问句,具有礼貌、鼓励、不确定等含义。根据Labov的观点,女性比男性更加频繁地在句子结尾使用升调以示礼貌和鼓励。而根据对剧本Friends部分语料的分析发现,在第二、三季对话中有男性在77处使用以升调结尾的句子,占所有升调句子的61.11%,而女性仅有49处,占38.89%。由此可见男性升调的频率大大高于女性。

3.2词汇上的差异

词汇上的性别差异可以从闪避词(hedges)、修饰词(modifier)及空泛形容词(empty adjectives)三个方面说明。

Lakoff在《语言和妇女地位》一书中曾指出,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使用“闪避词”I think,sort of,kind of和“修饰词”very,so等。闪避词和修饰词往往被认为是“弱势”词语,因为这些词使说话人的语气委婉,但也表现出说话人缺乏自信,对所说的话不确定。修饰词的频繁使用也说明了女性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以及希望引起男性对她们观点和想法的注意的意图。在空泛形容词方面,女性更多地使用诸如nice,gorgeous,lovely,cute,divine,adorable等词来加强语气,表达感情,而男性倾向于使用great等具有力量象征的形容词。

我们就剧中部分闪避词如I think,I guess,Sort of,May be,修饰词如so,very和空泛形容词cute,nice的使用数量进行了收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对闪避词的使用数量接近(47.53% vs 52.47%)。闪避词的平均分布说明,地位在谈话中的影响作用在逐渐降低,而其他因素如人物性格、话题选择也影响着闪避词的使用。修饰词和空泛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基本和Lakoff对女性语言特点的论断相同。

3.3句式上的差异

附加疑问句是指放在陈述句末尾的简短的疑问套语。(戴维栋,1983)从语言功能上看,附加疑问句多表示犹豫不决、软化语气、避免冲突,是较为典型的女式英语句式(Lakoff,1973)。对一些语言材料的分析表明女子比男子更加频繁地使用附加疑问句。对于这个假说,Janet Holmes(1987)则认为对附加疑问句要从它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来分析其使用机制。她把附加疑问句分为具有情态意义(modal meaning)的附加疑问句和具有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的附加疑问句。情态意义附加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对某一看法的不确定,例如:She is coming around noon, isn’t she?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有支持、赞同的作用,如:The hen is brown,isn’t she ?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也有缓和自己话语负面影响的作用,例如:That was pretty silly,wasn’t it?

通过对《老友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地附加疑问句(57.14% vs 42.86%)。有关女性通过附加疑问句以现实试探性的弱势话语风格的论断就受到了挑战。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情态意义的附加疑问句,而女性更多地使用具有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在谈话中更具有合作精神。

4.结语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确地认识、理解英语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对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通过对Friends的分析、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性别因素仅仅是影响两性话语风格的众多变量之一,交谈者的性格、经历、交谈动机等都是影响话语风格的重要因素;2.两性在语言使用上更倾向于相同而不是相异。

参考文献:

[1]Cameron,D.et al.Lakoff in Context:The Social and Linguistic Functions of Tag Questions[A]. In Coates. J. & Cameron.D.(eds).Women in Their Speech Communities[C]. London:Longman,1989.

[2]Fishman,P.M.Interaction:the Work Women do[J].Social Problems,1978,(25):397-406.

[3]Goodwin,M.H.He-Said-She-Said:Talk as Social Organization among Black Children[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4]Holmes, J. Hedging, Fencing and Other Conversational Gambits:An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New Zealand Speech[A]. In Pauwel, A.(ed.). Women and Language in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ociety[C]. Sydney: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1987.

[5]Jesperson,O.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1920.

[6]Tannen,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London:Virago,1991.

篇(8)

在经济全球化和商品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商品品名已成为商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重要信息来源,而成功的品名翻译是对外推销商品、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重要保证。女性品牌化妆品名风格各异,或实或虚,或雅或俗,或古典或时尚,因此要翻译成何种风格,不仅要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群体心理、兴趣追求和语言倾向等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翻译目的论和化妆品名特点的阐述,对化妆品名翻译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翻译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行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获取经济效益)、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自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商品品名的交际意图十分明确,有一种明显的指示功能,即宣传某种产品或劳务,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因此,化妆品名的翻译要突出其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指示功能或祈使功能的再实现。

翻译目的论有三条基本规则:第一是目的规则。即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而该目的是由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向译者提出要求,并和译者协商决定的;第二为连贯性原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境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接受理解;第三为忠实原则,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化妆品名语言特点与翻译目的

化妆品是女性日用化学产品,其受众的美学特点决定了其产品译名的重要性。化妆品译名,首先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是由语言这个物质材料表现出来。从语言的存在形式看,化妆品名称表现为口头语音形式和书面文字形化妆品名称犹如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对语音、文字等进行精心设计,多选用声韵调非常和谐,化妆品品牌特点女性气质相适应的具有抒情或描写性质的字和词。但是化妆品名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考虑语言文化间的转换,更应该注意商业经济下产品销售这个商业目的。女性化妆品的消费对象是广大女性,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是女性购买商品的永动力。女用化妆品名的翻译应符合女性消费者追求高雅和美丽的心理。因此,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的翻译对美的要求更高。

化妆品品名的交际性强,原文和译文的最终目的一致,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翻译讲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化妆品的销售目标,因此化妆品名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问题,更是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功效,更多地注重翻译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equivalence),而是合适(adequacy)。这里指译文是否符合翻译行为以期达到的社会效果,亦即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其在语境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化妆品品名翻译是以取得社会效应为最终旨归,因此翻译的应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受众群体的接受和反应,即强化化妆品本身的美学意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是化妆品名翻译的目的。三、个案分析

化妆产品CLEANCLEAR的中文译名是“可伶可俐”,产品本身的英语词汇CLEAN(清除)和CLEAR(干净)点出了化妆品的特性,正好与它专治青春痘这一功能相合,让人联想到一张干净明亮没有青春痘的脸庞,而中文译名没有单纯的翻译为清除干净,而是用“可伶可俐”来代替,看似是音译,其实是基于对中国女性的温柔、委婉特点的认识,既利用了原名的谐音,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汉语中的双声,不仅读起来声音清脆,韵律和谐,而且节奏明快,富有乐感,又充分反映出商品的功能;再来看美国的洗涤用品“海飞丝”HEAD-SHOULDERS的中文译名“海飞丝”。海是HEAD的音译,丝是SHOULDERS的音译,合起来会让人联想到宽阔的大海和飘扬的发丝,将产品的功能巧妙地寓于美的意境当中。上海著名品牌“美加净”得宜于汉语单字表意的特点,取“美丽更添干净之意”,若译为“BEAUTIFUL-CLEAN”显得拖沓冗长,不符合商标名简洁的审美特点,译名MAXAM在发音上接近MAXIMUM(最大化),让人对产品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最大化”也许就是洗面奶洗得最干净,而且,首尾都是“M”也体现了原来汉语品名的“美”字。

“UP2U”最新流行的口红品牌,采用了英文与数字灵活组合的形式,同Uptoyou的发音一致,广受时尚青年的喜爱。Avon的中文译名是“雅芳”既考虑到了产品本身的英文名,还体现了女性对优雅和芬芳的追求。德国著名美发品牌schwarzkopf的中文译名有两个,一个是“黑人头”是品名的意译,而另一个“施华蔻”是品名的音译。两个译名各有千秋,前者是体现了产品的某些功效和应用领域,而后者是考虑到受众多是女性群体,用字趋于优雅温婉的女性化,试图吸引女性顾客。考虑到化妆品名的翻译目的,后者的翻译比前者要更胜一筹。化妆品牌amore的中文译名是“爱茉莉”前两个字是偏于音译,而最后一个字是顺承译名的第二个字而来。而不是简单的翻译为“艾莫尔”。译名的每个字又富有女性特点或是受女性钟爱的字眼特点,而译名本身又有一定的含义,便于受众记忆同时又带来美的感受,可谓一箭双雕。BIOTHERM的汉译名“碧欧泉”源语商标名内涵丰富,Bio-意为皮肤的生命,-therm是指矿物温泉,因为在法国南部山区就有一种矿物温泉,它对人体,特别是对肌肤有着特殊功效,而BIOTHERM产品的有机活性因子P.E.T.PTM正是从这种矿物温泉中提炼出来的。其汉译名中,“碧”使人联想到碧水蓝天、绿意盎然,“欧”、“泉”指代了产品的诞生之地更让人产生清新自然、优雅纯净的感觉。化妆品Maybelline,汉译名为“美宝莲”。“美”暗示其功能是使消费者更美丽,“莲”暗示其效果是使消费者如莲花般漂亮,既取其音,又取其义,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且发音响亮、寓意美好,不失为一上乘之作。

总之,化妆品名译名多采用“芳”、“黛”、“诗”、“兰”、“玉”、“姿”等汉字,给人以清新芳香、典雅纯洁、婉约美丽之感,迎合了广大女性的消费观念,考虑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汉民族的语言心理,选用内容美好、声韵娇甜的字词,且发音响亮、节奏分明,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美的享受。这种翻译以译文的读者为中心,既考虑到原品名,又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心理,打开了中国的销售市场。反之,在广告翻译中,如果不对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加以了解,然后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那么,即使质量:一流的产品也很可能无人问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使我们对化妆品名翻译有了更实际更准确的认识。化妆品品名是受众接触产品的第一信息,是产品吸引顾客的题眼。因此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的翻译,而产品的功能要求品名的译文必须接近读者,以读者为中心,从而达到宣传商品和劝购的目的。因此化妆品品名的翻译不单纯受语言文化的制约,还应该考虑到翻译目的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胡开宝陈在权: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与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0.5

[2]李存颉朱桂成:论审美价值、文化心理和社会影响力在商标翻译中的作用[J].河海大学学报,2006.3

[3]吕政:从受众心理角度谈商标的翻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7

[4]肖美清:女用商品商标汉译的美学原则和翻译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6

[5]张凌:化妆品商标翻译的语用失效现象[J].广西轻工业,2007.6

篇(9)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58-03

一、引言

按照科学的方法定义,语料库就是书写文本或口语转写的集合体。语料库是“电子机读文本的有限集合,从最大程度上代表了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1]

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新兴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支――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可根据需要,使用索引检索工具(concordancing programms),得到有关语言使用情况的频率和概率信息,再借助计算机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或描写有关的语言特征,或论证有关语言的假设。[2]通过语料库工具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利用直观的数据结果对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语言特点等做出更客观理性的分析。本文将使用语料库工具对长篇严肃奇幻系列小说《冰与火之歌》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二、小说背景介绍

《冰与火之歌》为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严肃奇幻小说,首卷于1996年出版后,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14年已出版完成五卷。该系列小说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世界里所发生的一系列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写作手法上马丁运用了POV(Point-of-View,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以轮流交换人物第三人称视点的叙事方式进行描写,从而推动故事的进展。[3]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Antconc 3.2.4w①作为语料库检索工具,以已经出版五卷的《冰与火之歌》的英文文本为研究对象,为文学人物鉴赏提供新思路。主要利用Antconc软件中的生成词表(Word List)和索引定位(Concordance Plot)两大功能,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语言特点、叙述视角、情节发展进行分析。

1.运用Word List和Concordance Plot对小说的分析。点开Antconc 3.2.4w软件,打开《冰与火之歌》英文版,点击菜单中的Word List选项卡,即出现文本中的用词频率表。

表一所示为Word List中出现的人名(包括姓氏)的频率排行表(前十二位)。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是Jon,除了POV人物Jon Snow(琼恩・雪诺)外,还有Jon Arryn(琼恩・艾林),即鹰巢城公爵。排名第二的名字是Ned,即临冬城公爵Ned Stark(奈德・史塔克),在第一卷中是绝对的主角,拥有15个POV章节,虽然在此卷末就不幸死去,仍然贯穿全书。第三位即Tyrion Lannister(提利昂・兰尼斯特),与前两者不同的是,Tyrion在卷五结束时依然活着。因此,结合Word List分析文本呈现的结果,足以证明前文所述的提利昂的主角地位,及拥有POV章节最多的人物这一事实。

下面再点开索引定位(Concordance Plot)选项卡,查看“Tyrion”一词的结果(如图一)。

如图所示,“Tyrion”的分布频率贯穿全文,中后段有部分留白,说明在此部分该角色并未出场,也没有被其他书中人物提及。这与除了第四卷没有提利昂的章节外,其余四卷均有提及这点相吻合。

POV人物中,詹姆・兰尼斯特(Jaime Lannister)和席恩・葛雷乔伊(Theon Greyjoy)并未处于高频人名列表(即表二)中,而高频人名中有两位Rob和Robbert并非POV人物。虽然詹姆・兰尼斯特的POV章节比频率位居第二的Ned(即奈德・史塔克)多出两个章节,但是出现次数(Hits)仅有146次,远低于Ned;Theon的出现次数也只有75次,远低于Ned、Robb和Robbert。

通过Antconc的另一主要功能索引定位(Concordance Plot),可以对比出这几个人名的出现频率及范围。如图二:

上图中显示的是从上到下依次为“Ned”、“Robb”、“Robert”、“Jaime”、“Theon”在全文的出现范围及频率。

如图可见,前三者的出现范围及频率均高于后两者,原因如下:后两者为POV的章节数分别为17和13,本就比其他几位少。虽然Jaime比Ned的POV章节数多两个,但Ned在第一卷是绝对的主角,而且故事的主线之一――发生在维斯特洛大陆上的故事也是从Ned及其家族和领地北境展开;同理还有Robb和Robert,虽并非POV人物,且死亡时间较早,但是一个是北境之王,另一个是前任国王,也是篡夺者战争的胜利者,所以身死之后二者仍频繁出现在人物对话及其他角色的回忆当中。

2.运用Word List和Concordance Plot对叙述视角和语言特点的分析。使用Antconc软件对本篇小说进行分析,点击软件上的Word List选项卡,出现了生成词表,该小说共有297583个词(token),下面图三为出现频率前120位的词:

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在开头前五位的分别为“the,and,to,a,of”,符合英文的使用习惯。位居第六的是“his”,而女性人称代词“her”还排在“he”(第八位)之后,位居第九,包括“she”和“She”的出现频率共有2869次,而“he”和“He”的频率总共有5408次,几乎是前者的两倍;再结合上文的Word List中出现人名频率表(表一),女性角色的频率也少于男性角色,所占篇幅较多的几个角色皆为男性,可以得出该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是以男性角色为主的结论,这与小说的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小说的故事主线之一发生在维斯特洛(Westero)大陆上,该大陆的设定基于中世纪欧洲,形状大致相当于将大不列颠岛横向镜面翻转,然后在东侧接上倒转的爱尔兰岛。该大陆上的七大王国对应的则是中世纪早期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5]在欧洲中世纪时代,女性没有地位,即使是女性贵族也不例外,被家族视为巩固家族地位的工具。这点在书中也有不少体现:比如贵为王后的瑟曦,临冬城公爵夫人凯特琳,提利尔家族的玛格丽及史塔克家族的珊莎等,她们命途多舛,甚至几番改嫁,都是男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从图三还可以看出,“I,me,you,You,we”等称谓的频率分别位居第十、第十三、第三十八、第五十一位和第一百零二位,而第三人称称谓“his,her,him,He,she,them,they,She”等第三人称出现次数比前者要多,分别位居第八、九、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三十一、三十三和四十。这说明本文作者是使用第三人称写作而非第一人称。上图列出的动词中,said位居第二十二位,共出现1947次,说明文章的对话描写也不少;图中列出的动词大多为过去时态,说明小说叙述的是过去的事。

图三中,“Ser”、“Lord”、“king”、“lord”也有出现,这些词分别为“爵士”、“领主,大人”、“国王”的意思,与小说的故事背景相吻合。此外,上图所示的120个词中,未出现与奇幻、魔法等相关的词,也说明《冰与火之歌》是一本严肃奇幻小说,作者遵从人的生命规律刻画书中的角色。

四、结语

上文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生成词表和索引定位对长篇系列小说《冰与火之歌》进行了分析,对其主要人物、语言特点和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虽然语料库检索工具对文本的分析结果比较直观,但如果在没有看过小说的情况下,仅依据分析结果对小说鉴赏下定论还是过于片面。不过,语料库检索软件为文学鉴赏提供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即从表格、图像、统计等量化方法分析小说,从而对文章有更加理性客观的理解。

注释:

①AntConc是日本早稻田大学Laurence Anthony博士实验室研发的基于Microsoft Window s操作系统的多平台的语料库分析工具包,具有界面简洁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并基本实现了Word Smith的所有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春艳.语料库语言学的特点[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3-47.

[2]潘永.语料库语言学的目的和方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篇(10)

一、公示语的简介

有学者认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就是公示语。[1]还有学者将公示语简述为:“就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文字语言。”[2]可见,公示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公示语翻译中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就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相应对策。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

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主要提倡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根据目的论,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的创始人之一赖斯将文本功能分为:信息功能(informative)、表达功能(expressive)和祈使功能(operative)。[3]就公示语而言,其主要功能有祈使和信息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就是祈使功能,也就是用这些语言影响、规范公众的行为,进而再作用于公众,使公众能够像公示语上所说的那样去做。指示和提示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常见的错误

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或不规范随处可见。万正方等学者通过调查认为这些翻译错误主要是由于忽略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和译出语国家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一味将汉语思维模式和审美需求强加于译文之上,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法结构对号入座,牵强附会地“套译”。[4]常见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公示语翻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错误。(1)单词拼写,大小写及符号的使用错误。“爱护环境 珍惜生命”翻译为“CLEAN SUYYOUNDINGS LIFE IS ONLY ONE”,暂不评论它的翻译谬误,仅是“SUYYOUNDINGS”这个词的拼写就会贻笑大方。改为“PROTECT THE ENVIRONMENT,TREASURE OUR LIFE”就能正确完整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2.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名词单复数,冠词,介词,动词,时态,语态等使用不当。如:男式休闲服译为“Man’s casual”明显不妥,应改为“Men’s casual”;又如:修理相机被译为“Repair a camera”,译文有修理一架照相机的含义,采用的祈使句型有发号施令之嫌,建议改为“Camera repair”。

3.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翻译公示语时,对所选词义理解不清,生搬硬套,有时也会给外国游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起他们的误解。例如在某银行挂着“对公业务”的牌子,被翻译为“To Male Service”,在这样的译文下,不仅公示语的提示、指令、参照功能不能实现,甚至会造成歧视女性的负面效应,难道女性就不能办理相关业务了?建议改为:“Public Service”。

4.文化不兼容。

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翻译公式语时,我们应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例如,“保护绿草,留住绿意。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the green color.Let the grass has life,please watch your step.”这种翻译很难让外国人看懂是什么意思。比较可取的翻译应该是:“Take care of the grass to keep the p lace green.Treading on grass is treading on life.”然而,这样的译文稍显冗长繁复,可直接借用英语中现成的说法“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公示语翻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进行翻译。

5.译名不统一。

这里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的英文译名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在城市公厕外的墙壁上有的写W.C.,有的还继续沿用Toilet,有的直接写Men’s或Women’s,甚至有的写Female toilet,Male Toilet,这都让外国游客感到一头雾水。以上的译文都不规范。据统计,美国使用Washroom,Restroom和Bathroom的频率较高,建议改为此。

四、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1.熟悉公示语的语言特点:简洁明了。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这就要求这种文体要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要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2.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借用已有成果。

许多公示语具备相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向国外借鉴他们常用的表达用语。戴宗显、吕和发认为:“功能对等,情景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一般标准,提出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动态转换尝试的建议。”[5]

3.必须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它的表达应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2]左樱.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06,(4).

篇(11)

“语言离不开社会, 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这是当代社会语言学家Romaine的重要论断。广告传媒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发展得最快,也最有影响力。它具有时代性,能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学者对广告英语的词汇,英汉广告的语言特征,修辞手段,译文等不同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样,把语言学中的一些理论同广告语言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社会语言学在广告传媒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英广告传媒语言特点分析

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行动(Action),这是美国著名学者E.S.Lewis提出AIDMA原则中关于一个精品广告所应当具有的宣传和吸引效果。能做到这五点,达到让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广告的要求自然很高。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对广告的反应不同,在听到或看到广告之后有人喜爱,有人厌恶,有人平静,有人疯狂,这一切都是由广告的语言特点决定的。无论中文广告,还是英文广告,通常广告语言有四大要点: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目的性强以及方便记忆。但从语言和文化差异来看,中英文广告除了共性之处,还有各自的特点。

(一)中文广告语中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化的国家,讲究谦和忍让、克己待人是历来被弘扬的美德,因此,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大量存在的是敬语,谦辞。因此,在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存在的“您的”和“我的”这样表示要独占利益的第一人称句式是不被社会所认同的,因此也是被排除在语言规范之外的句式表达。

这个文化语言特点表现在广告中:一是突出 “和”与“众”,强调个人的认同应当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以使彼此之间相互适应,由此在商品消费和广告中体现出一种从众心理。例如:中国联通的“一亿人的选择,亿万人的见证”,还有广州好迪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广告词莫不体现了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二是中国的广告习惯用固定的形式去给商品起名字,让商品的特征、功效和优点一目了然。比如像“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就是采用“品牌名+商品的主要功效+范畴词”的方式。三是广告别重视文化和权威崇拜,这种观念在些广告语中比比皆是,国家权威认证、指定专用等词语在广告中出现的频率极其高,如云南白药牙膏,国家保密配方等。这类广告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在商品质量的保证和可信度的增加。

此外,汉语广告中也有不少谐音现象,并且像谐音相关这类谐音多以成语和言语出现:“咳”不容缓—桂龙牌咳喘宁,随心所“浴”—玉环牌热水器。

(二)英文广告语中的特点

西方的价值观中更强调个体,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与此相应,文化语言突出的是个体倾向,注重个性与隐私。欧美国家消费者在商品购买中,出对众人兼用的商品兴趣不大。因此,在广告语言中很少用“all”这类词,而更多使用 “you”这类词语,这样的好处,一是加强了广告与消费者的互动性。二是符合文化心理,让消费者感到这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商品,而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例如:“We’ll leave a light on for you”(Motel 6)它所传递的是“You(the customer)will always be welcome”。

此外,在英语的认知模式中,给商品的名字只要一个名称单词即可,不必要加什么功效或特征之类的修饰语,如“Nestle”(雀巢咖啡),“Alps”(阿尔卑斯巧克力牛奶夹心糖)。当然英文广告中也有许多语言谐音的出现,如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 buy。这则广告恰是利用了“good bye”与“good guy”的同音异义吸引了顾客注意从而推销其产品。简练性和灵活性在英文广告语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Just do it(NIKE广告),Impossible mage possible(佳能打印机),Maybe she’s born with it —maybe it’s Maybelline(Maybelline化妆品广告)。正是这种广告语的精炼吸引了大多数消费者,同时,也实现了AIDMA原则。

二、社会语言学在广告语言中地位与作用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而广告语言真实生动地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语言学对广告传媒语言的研究在性别,年龄,以及语码转换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一)性别差异的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所产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按照性别的不同,男性与女性在消费心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来源于男女在生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思维模式方面的种种不同[9]。

因此其对应的广告语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针对男性的广告,应当把握住男性的需求和心理特征,突出阳刚、实力、品质这些关键性要点,在广告语言中一定要体现出“男子汉气概”,如:超人剃须刀,劲霸(男装)等等都体现了男性的阳刚气质。而针对女性的广告,则应把握漂亮、优雅、温柔等特质,突出对商品色彩与式样等方面内容的关注,这样才能引起女性的注意和好感,更容易接受和购买。像商品名字,就应该符合这些特征,飘柔(洗发水),淑女屋(服饰)等等,所有的词都给人一种柔顺,雅致的感觉。

(二)年龄差异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不同,青年消费者追逐新潮时尚、追求个性张扬、重情感易冲动;老年消费者更多综合考虑购买需求、欲望、购买力等,讲求实用价值。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的商品,广告语要会做出适当的改变与创新。可以想象,商家在针对中老年消费群的广告语中出现“给力”“神马”等一些新潮的网络词汇和语言,消费者可能会不完全清楚什么意思,会让为是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语言而非常反感。但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他们 “酷”劲十足,他们的消费主张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对“个性”张扬追求,所以广告语则应选用一些新词或者个性词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Hi-fi 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这则广告中使用了语言变体,将英语中发音相同的high 改换成hi,这样的表达会立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Attention)。再如,针对儿童商品的广告,要紧紧抓住天真,率性、好奇、快乐等特征,尽量形成简洁、明快,形象可感,充满童的风格。如甜甜的,酸酸的,娃哈哈AD钙奶等,都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语言风格。

(三)语码转换的影响

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在一般的情况下,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有一种是基础语,另一种是辅助语,基础语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广告语言中也经常使用语码转换,比如广告中采用方言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目的是唤起与增进沟通的认同感,比如,有的广告词用东北口音(赵本山的“不看广告、看疗效”)或者四川口音方言(“杠杠的”),特色鲜明突出,使人“产生亲切感,产生共鸣”。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双语广告,多语广告和语码混用。如:“海信电视,Hisense”;“酒的王朝,Dynasty”等。

三、结 语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西广告语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社会语言学要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广告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又生动地体现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将语言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中文广告语言还是英文广告语言,社会语言学在广告语言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广告语言的制造者与广告受众都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社会语言学对广告语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曹志耘.广告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3] 江波,景玮.社会潜意识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J].中国广告,2010(2).

[4] 靳梅林.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 李静.试论广告翻译的目标语文化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4).

[6] 谭卫国.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