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课题研究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引言
正确地设置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确保110kV及以下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城市电网 110kV 及以下配电系统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运行环境较为复杂的因素,导致电气故障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当系统中的设备发生短路事故时,由于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往往造成电气线路的致命损坏,甚至可能严重到使系统的稳定运行遭到破坏。
1 .110kV及以下 供电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1.1 可靠性是指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要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要可靠、运行维护要得当、系统应尽可能的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要求。
1.2 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1.3 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
1.4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
2 .110kV及以下 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它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能误动作。
2.1 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这种状况是指系统中各种设备或线路均在其额定状态下进行工作,各种信号、指示和仪表均工作在允许范围内的运行状况。此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完整、安全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2.2 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这种状况是指某些设备或线路出现了危及其本身或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运行状况。此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3 供电系统异常运行时这种状况是指系统的正常运行遭到了破坏,但尚未构成故障时的运行状况。此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及时地、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2.4 110kV 系统中应配置的继电保护按照变配电所 10kV 供电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在 110kV 的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上一般应设置以下保护装置:
1)10kV 线路应配置的继电保护 110kV 线路一般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当过电流保护的时限不大于 0.5~0.7s,并没有保护配合上的要求时,可不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自重要的变配电所引出的线路应装设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当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不能满足选择性动作时,应装设略带时限的电流速断保护。
2)110kV 配电变压器应配置的继电保护。当配电变压器容量小于 400kVA 时,一般采用高压熔断器保护。当配电变压器容量为 400~630kVA,高压侧采用断路器时,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当过流保护时限大于0.5s 时,还应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3 .提高 110kV 及以下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3.1 加强可靠性管理,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
3.1.1 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网络,把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可靠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指标分析会议,组织、指导、总结、分析可靠性管理工作,制订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有计划、有分析、有措施、有总结。
3.1.2 认真贯彻新规程,加强可靠性专业的培训,做好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工作、可靠性专责的分析报告,既分析供电可靠性指标、计划检修、协调停电、故障停电和重复性停电情况,又分析故障原因、故障设备以及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3 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完善,为编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提供详实、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电网可靠性评估提供计算依据。
3.1.4 强调专业间的配合,可靠性管理要广泛参与到配电管理、新增用户送电方案审批、停电计划会签与审核、计划外停电的批准、城网改造设计等各项工作中去。
3.1.5 加强停电计划的合理性、周密性。各基层单位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坚持计划停电“先算后停”,凡涉及供电可靠率指标的各种停电工作,均由设备运行单位统一申报月停电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召开检修计划会,进行协调、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同时,对重复性停电、临修、超时检修等各项指标重复考核,使可靠性考核力度大大提高。
3.2 重视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围绕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确定技术攻关项目,倡导有关部门与有关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状态检修、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都将为供电可靠性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3.2.1 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硅橡胶绝缘子、交联电缆等,减少因设备质量问题、试验周期短造成的不必要停电。同时,对变电所进行无油化改造。
3.2.2 不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改善城区 110kV 线路网络结构,逐步实现手拉手供电,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基本合理。并逐步进行配网自动化项目的试点。
3.2.3 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输、变、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通过在线检测、盐密指导清扫、带电测温、油务监督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科学的分析评估方法,掌握设备的性能,指导设备的检修:变电设备涂刷RTV,延长清扫周期。
3.2.4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带电作业。设立带电作业班。配备相应的带电作业车和带电作业工具。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能够实行带电作业的,尽量实行带电作业,如带电断接火、处理缺陷等,以有效地减少线路停电时间。
3.3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事故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1)针对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更换绝缘导线。2)在变电所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寻时间。3)积极进行职工技术素质培训,提高职工进行事故处理的水平。4)加强对用户的安全管理,指导用户进行安全用电,向用户推荐电力新技术、新设备,尽力减少因用户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5)大力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减少因外力破坏造成停电事故的发生。
3.4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在整定计算中要增强责任心。计算时要从整个网络通盘考虑,认真分析,使各级保护整定值准确,上下级保护整定值匹配合理。
3.5 从保证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方面考虑, 要求继电保护系统具备快速切除故障的能力。为此重要的输电线路或设备的主保护采用多重化设施, 需要有两套主保护并列运行。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一、理论概述
供电可靠率是考核供电企业持续供电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供电企业网架结构建设的最终效果的体现,更是电力供需双方关注的重点。供电可靠率是体现供电可靠性的综合性数据指标,影响该数据指标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人员素质、管理措施、技术能力、网架结构等方面。因此我局为实现年度可靠性计划目标任务,对供电可靠性数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统计,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改进,。
二、保证供电可靠性意义
供电可靠性是供电企业持续向用户供电能力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电企业供电能力的满足成度。现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一般是用供电可靠率进行数字化指标考核。
供电可靠率是供电可靠性的定量表示,记做RS-3。RS-3(%) =(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 100%,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可能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这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的期望相一致。
三、提高供电可靠性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方面
1、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调整垂直管理模式,对用电营销、配电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已服务为重点、面向用户、反应迅速、“配电营销合一”的组织管理结构,提高故障响应速度。加强对可靠率的指标考核,层层落实,引导职工树立自身的责任感,从而管控年度目标的落实。
针对近年来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我局积极探索需求侧管理方法,广泛应用负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错综复杂的用电环境,通过改善用电环境,减少限电拉路,线路掉闸,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
2、停电计划刚性执行
加强停电计划刚性执行,推行每月上报下月停电计划,按照工程建设和生产检修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停电检修及施工的工作方法。减少重复停电,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压缩停电区域。
3、强化优质服务
为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要加强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训,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操作水平。同时,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树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全局各部门间要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在停电、送电管理各个环节中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
4、充分利用春秋查开展外部消缺
用户侧要加强对新接入的用户设备提出重点要求,规范用户设备的入网标准。针对故障多发的老用户和区域进行细致检查整治,完善用户端设备缺陷管理监督流程和缺陷定级的标准,督促用户做好设备维护和消缺。
加强电力设施、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使其安全稳定运行,从而降低由自管设备引起的停电几率。供电企业应当积极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共同长期有效地保护电力设施,降低外力破坏导致的安全隐患,减少停电掉闸事故的发生。
(二) 技术措施方面
1、网架结构合理
首先要重视电网规划,从根本转变电网发展观念和工作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电网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各部门建立畅通的合作机制,保障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按照未来5年测算的经济发展局势与市规划局共同开展编制电网规划,预先将城市范围内规划的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走廊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项目储备,并每年进行滚动修编。
网架架构重点加强 220 千伏变电站双环网的网架构建,实现已500kV变电站电源点的全市布局。110kV输电线路以220kV变电站为电源点进行区域性分布,通过供电营业区域划分来分片供电。各供电区域相对独立,但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具备负荷转移接带的能力。城区配网主要是理清配电网结构,按照解决局部供电紧张的同时全面提升配电网的环网率和负荷互带能力,对故障率高、运行不稳定的老旧设备线路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坚强电网,供电可靠性将得到提升。
2、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供电企业电力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及相配套的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如设备发生故障,将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用户正常供电。推广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多采用免维护设备,做好预防管控工作和事故预想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有效办法。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护电气设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装置,所以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继电保护专业全过程管理,对不稳定的继电保护装置及时进行更换;建立档案制度管理开关定值档案,依据用电负荷性质情况和大小动态调整保护定值。确保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可控、在控,使继电保护的投入率达到100%,真正起到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3、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调度管控,及时转移、调整重载、过负荷的线路。即时监控线路负荷的变化情况,对超温、过负荷的电力设备进行及时检修,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建立电网事故应急抢修预案,对负荷高峰期有可能出现的电网事故,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已检验调度人员的事故应变能力,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的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047-02
1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1 配网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配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供电可靠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保证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减少社会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量,保证企业与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在实际的电力行业发展中,一般企业都比较重视电力主网的建设和管理,而对配网供电的管理比较少,最终会影响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降低了配网的供电效率,也就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配网供电建设中,需要管理人员加大对其管理力度,找到科学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当前我国的电量需求,保证电力行业的发展。
1.2 影响配网可靠性的因素
我国当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进行相应的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最终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他的供电可靠性,实现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般情况下,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配网因检修而造成的停电。通常电网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运行的整体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这样也就不得不进行停电,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2)配网如果出现故障也会造成停电。在故障停电中可以将其分为设备自然损害、绝缘损害、外力破坏等。这些设备的损坏,会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整体可靠性。(3)配网施工停电。在配网的施工中可以分为配网工程施工、用户业务扩工程施工、大修技改、市政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方式。在这样的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进行停电作业。(4)如果配网网路结构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供电系统的破坏,进而影响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2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实践措施
2.1 深化配网结构改造
在进行配网结构的管理时,除了提高配网的典型接线比例,还需要加大线路断路器位置的控制,提高位置的科学性,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配网的可靠性。(1)在进行系统供电时可以采用双回路供电和环形回路供电,并且要使用备用电源,从而提高配网的整体运行效果,改善配网结构状况。(2)实现配网的自动化,加大配网的重构。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配网质量,提高配网的自动化管理。除此之外,自动化下的配网,可以提高故障排查能力,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在这样的技术中,可以实现运行操作以及情报信息的自动化。可以自动采用便捷高效的配网,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果。(3)对于我国配网供电现状来说,国家对配网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从而导致配网质量和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时,应该增加配网建设维修资金,加大对其检修技改,不断提升配网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充足的的资金支持,最终保证配网供电的可靠性。(4)合理配置配电网无功补偿设施。在进行该项设施的配备时,需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来进行。从而减少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的状况。所以这样可以更好的节省电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这样的设备管理中,能够将变电站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能够将电网补偿和用户补偿相结合,从而充分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实现配网经济运行,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
2.2 完善停电检修工作
完善停电检修工作需要加强维修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从而保证检修质量,实现配网供电的安全运行。在进行相应的管理中:(1)应该制定相应的综合停电管理制度,检修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检修,从而保证配电设备的有效运行,提高配网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电力配网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修,这就会造成配网供电停止,所以企业做好全年年度检修和配网工程的停电计划有着重要性。这样可以减少一年内同一时间段一条线路的多次停电,同时它也可以将停电计划和设备巡查工作有机结合。(2)在制定相应的停电计划后,应该分解落实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及时调整配网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实现施工单位申请的施工停电。同时每一项停电计划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停电操作必须要在规定的停电时间内完成,以保证能够按时进行停送电,从而保证计划的有效性,提高配网的可靠性。(3)及时把握当地电网电量需求状况,做好需求管理,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状况,实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在需求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供电需求数据,根据数据变化,时时调整配网电力供应,最终实现电网系统的高效管理。
2.3 做好转供电管理
做好转供电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所以在加强其管理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配网的网络结构,比如提高10kV馈线环网率,同时还要对每个月份的停电计划做出相应的安排,找到可以进行转供电的设备尽心专供电,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停电范围,保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在对配网故障导致的用户停电中,应该要派出相应的施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最快的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必要时还要采取转供电的方式来对故障线路实现供电,从而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2.4 强化运行维护管理
强化运行维护管理,就需要供电管理部门做到以下几点:(1)实行年度巡视计划管理。配网的线路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所以管理单位就要做好相应的巡视检测工作,从而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实现配网供电的可靠性。(2)做好年度检修计划编制管理。为了保证配网供电,在进行相应的巡检后,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对其维护和完善,这就需要年度检修计划编制,实现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保证国家电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3)对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相应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并且进行更换,从而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保证当地生产生活。同时还要加大设备测验,提高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4)在设备以及电网系统的维护中,还要加大定检预试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停电现象的发生,提高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运行。(5)加强电力通道树障管理。在配网建设中,会出现一些树木,如果这些树木不能够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可能会带来安全事故。所以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树障的清理,从而维护好配网线路的安全性。(6)做好防外力破坏管理。在我国输电线路一般在地上,这样就更增加了受到外力破坏的可能性。所以电力管理部门还应该要坐好防外力破坏的管理,可以加强电力线路巡视,减少人为破坏。还应该做好防雷避雷工作,减少自然灾害的破坏。在大雪天气时,也要做好线路的维护,最终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实现电力行业的发展。(7)电力部门要加强运行分析和管理。对电网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于出现过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提升整个线路的运行质量,实现电网安全发展。同时在这样的分析管理中,还可以提高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但需要提高电力部门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电力服务。同时,在这样的管理中,电网系统得到优化和升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最终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3-00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3.020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现实意义。
1 变电安全问题简析
1.1 设备问题故障
设备故障问题是影响变电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如果处于长期的使用状态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老化问题,例如会出现一些电线表皮脱落现象和电缆断落事故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存在问题的设备在运行中没有及时地得到进更新与检查,则设备的安全性能则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并且最终会成为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会严重地影响到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以及整个变电设备的安全。
1.2 操作问题
操作问题通常是指人员操作的问题。通常来说在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人为的操作失误往往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人为的失误操作还可能对于人身造成伤害并且对于设备造成破坏。除此之外,操作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包括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发展并且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操作问题还体现在部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无法合理地做好相应的运行分析工作,并且很多时候无法较为及时地发现火电站与变电站中出现的异常,因此不对操作问题进行解决则无法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安
全性。
1.3 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是导致变电运行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部分电力企业中,其日常管理工作往往多是流于口头,并没有进行深刻的实践,这种管理态度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和故障危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管理两者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这意味着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加强需要安全管理的合理配合。另外,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管理问题还包括了部分管理者的工作思路并不清晰、管理目标也不明确,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无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表率作用,因此提升相应的管理力度对于提升变电安全性就显得极为必要。
1.4 规范问题
许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安全事故出现就是由于工作人员并不熟悉相应的操作规范与规程才导致的,因此熟悉有关规程才是正确进行事故处理的重要前提。通常来说,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中较为常用的规范包括了《电力行业安全运行规程》和《变电运行规程》以及其他有关变电运行的规程。而部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与遵守,这除了使得规范没法发挥其原本的效果外,还使得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整体安全性无法得到合理的保障。
2 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
2.1 及时进行检修
及时进行检修是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这意味着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应当注重实现资源的立体应用,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财、物等不同资源的最优程度利用。除此之外,由于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变电设备在自身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在及时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可以设置一个相应的设备检修组织和设备值班组织来轮流定期的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另外,在及时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当每隔一周或者是两周来进行一次检查工作,并且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作小组来进行,从而能够在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与认真度的同时促进变电运行设备的定期检修可靠性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得到了更好的运用。
2.2 提高操作水平
提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提高操作水平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当确保任何变电工作的员工在其上岗之前都进行过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始终坚持贯彻持证上岗制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变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提高操作水平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应当分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在上岗前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人事部门应当对变电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在确保员工掌握技术的同时更好地熟悉工作中的电气设备,最终促进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
2.3 进行安全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是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工作而言,相比设备和财物,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提供变电安全运行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当注重进行持续的安全教育,并且注重加强对于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员工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当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即加强安全生产需要将相应的纪律问题提上日程,并且只有在员工遵守纪律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将危险降到最低,最终促进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应用合理性的持续提升。
2.4 优化管理体系
优化管理体系是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发展过程中,随着电网的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持续投入运用和现代化火电站管理要求的持续提升,管理体系的优化在火电厂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开始有着越来越高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众所周知的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变电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应当对于变电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相应的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体系的职能应当包括了变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登记、故障信息记录等内容,从而能够使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的运行变得更加有序,最终促进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应用可靠性的持续提升。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力系统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安全运行可靠性措施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爱取可靠性措施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渲雅.综述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及加强安全管理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2,3(10).
[2] 高祥,李明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2).
[3] 陈琳.浅析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科技新技术,2012,5(8).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38-01
化学实验课在整个化学课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课主要教给学生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化学实验课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实验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1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安排的实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很难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在课堂上完成,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下文中,笔者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与新教材教学内容脱节
在高考理科综合卷中,化学实验的考试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进行,化学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还有高考的化学实验部分,这部分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和综合。而现今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仍然以传统教材所提供的实验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这些实验操作按部就班、机械枯燥,往往是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演示一遍,学生跟着机械的操作一遍就结束了,对学生来说没有实质意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付越来越灵活的考试内容会感到越来越困难,因此,实验内容与新教材脱节,使化学实验课的效果大大降低。
1.2 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和基础
现今的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准备的都是简单和基础的实验,在生活中,学生们对于这些实验原理都有着一些了解,甚至对其原理理解的已经很透彻。因此,再用这些实验来进行教学反而会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感到枯燥,影响课堂效率和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这也对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现象,创新思维产生阻碍,降低学生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1.3 探索教学成为形式
高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实情况是在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付了事,不认真的备课和讲课,走个程序就结束课程,甚至有的教师挤占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时间,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这样就导致了化学实验课成为形式,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2 改进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措施
实验课的质量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影响,因此,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要给予化学实验课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2.1 重新设计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
旧的教学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最新的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重新设计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要在新的教学内容上加上对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环节。例如,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除了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剂量等要求操作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探索在改变实验条件和添加试剂的剂量等方面时实验会发生的变化。这样,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2 重视化学实验课,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要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就要在思想上提高对其的重视,把好上课质量关。在化学实验课上进行的科学研究需要用到许多的仪器,器材等,这些仪器和器材的质量对实验的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保证所用仪器和器材的质量才能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端正态度,认真的备课,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到锌铜原电池这节时,课堂上学生们都学习了电池原理:在锌铜同时放到稀硫酸中时,锌会失去电子变成二价锌离子,稀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得到电子变成原子。实验开始前,教师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包括必要的试管、镊子、铜棒、锌棒、稀硫酸溶液等。学生依据步骤来完成实验,密切观察每一个现象。
2.3 科学合理的评价化学实验课
新课程赋予评价以特殊地位: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别发展。评价策略上,提倡“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用纸笔测试、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三种。在评价上,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评价促发展。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但它是终结性书面测验,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难以检测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进步。课程评价的功能是高考无法替代的。
课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考虑不同模块的具体特点。对有些模块应综合使用纸笔测试、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等方式,纸笔测试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的概念和原理,对某些模块的纸笔测试,不应死扣具体知识,在开放性、应用性上下功夫,考查学生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模块的教学中,开展辩论、角色扮演、调查、参观访问等进行表现性评价。有些模块在纸笔测试上力求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等过程进行评价。有些模块还需要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态度等方面予以考察。
3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参与国防科研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要全面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要加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方针。这为高校开展国防科技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高校通过参与国防科研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国防科研水平,为全面推动国防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涵盖了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全部国防主体行业。
相比“十五”期间,高校在“十一五”期间承担国防科研经费突破一百亿大关,获得了大量的国家级奖励和国防专利,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防科研团队,构建了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大部分直属高校都成立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科技研究院或军工办等专职管理机构,资质认证和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近三十所高校成为国防科研“三证”齐全单位,并有多所高校列入总装装备承制单位名录。
2 高校国防科研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教育部直属高校系统因为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和科研资源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高校固有的松散型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国防科研集中型管理的高要求。高校相比传统的军工企事业单位,有着学术自由、科研创新性强的优点,在人、财、物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同样也在人、财、物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使得政府部门和军队部门在给予重大项目方面更加倾向于军工企事业单位,导致了高校在与传统军工企事业单位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高水平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和项目人员管理方面。国防科研具备保密要求高、研制周期紧、质量管理细等特点,而高校在科研中体现出能者多劳的特点,骨干往往身兼多职,有着多个科研项目。对于高水平科研人才来说,有效调动其参与国防科研的积极性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国防科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上予以创新。再者,高校在国防科研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学生参与,学生作为科研人员的团队具备其不确定性,这给项目的保密、质量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问题。
2.2 经费问题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政府部门在国防科研项目中高度重视申报单位的前期工作基础,在一些重大项目中侧重于成熟稳定的技术,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自身优势,但在技术成熟度、应用方面无法与军工相关院所和企业比拟,往往在重大项目申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相关项目的前期研究是获取高级别国防科研项目的重要基础,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前期研究可以很好地促进自身学科发展,然而高校在预研经费来源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2.3 资源问题
高校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覆盖面广,与科研相关的人员、设施、设备等分布在各二级院系所,涉及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的学科面和人员范围更加宽广,因此高校在申报系统、型号级的国防重大项目方面还无法有效解决科研资源分散的问题。因此如何整合资源优势,做到集思广益、平台共享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2.4 管理体制弊端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管理上集中度高,对于开展保密和质量工作来说具备良好的条件。高校普遍采用松散性的管理体制,科研人员与设备、设施等相对较为分散,这给国防科研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高校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还无法满足国防科研的要求,在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方面,高校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科研生产任务,这对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贯彻和实施来说任务更加艰巨。这些管理体制方面带来的问题给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带来的诸多难题。
3 有效提升竞争力的措施分析
3.1 转变观念,积极寻求体制机制创新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高等学校参与国防科研工作,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加大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力度。这对于高校来说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然而受到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高校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军民结合”的大潮流中,高校所倡导的学术自由的氛围与国防科研的高度集中管理产生了一定矛盾。高校要适应国防科研高标准,严要求的特点,必须针对国防科研特点,积极去研究和制定行之有效、具备创新性和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确立良好的政策导向。
3.2 依托优势学科,积极瞄准国家重大专项
中图分类号:TN3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02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11
1 概述
西门子S7-1500是一款中高端PLC控制器,是专门为中高端设备和工厂自动化设计服务的新一代PLC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运动控制、工业信息安全和故障安全等功能。S7-1500具有下述优点:响应速度快,性能大幅提升,功能强大,有可供用户使用的充足的存储器空间,S7定时器、计数器分别有2048个。运动控制功能强大,最多支持20个速度控制轴、定位轴和外部编码器,具有高速计数和测量功能。S7-1500还可以采用PROFINET通信,可以保证确定的快速反应时间和高精度的系统响应,最短循环时间可达到250us。
PROFINET通信方式是开放的标准的实时的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它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方式。IO控制器最多可以连接256个设备,对于整个以太网网络节点是没有限制的。而且IO控制器间可以实现实时的PROFINET CBA通信,最小刷新时间为1ms。由于其开放性可以同时应用IT等服务,包括Web、Email等,并且可以同时传输文本、语音和视频等数据。节点安装非常简单,连接到交换机即可,这与办公室的局域网络一样增加和减少设备十分简单方便。可以无缝集成已有的现场总线系统,例如PROFIBUS、Asi、Interbus等。PROFINET同时支持故障安全系统,通过ProfiSafe行规进行安全节点间的通信。
PROFINET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时性,传统的PROFIBUS通信方式也可以实现上述的基本功能,不过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特别是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其高速的响应性能与PROFINET通信方式是无法相比的,无法像PROFINET一样实现最小实时周期为250us的精度。
PROFINET另外一个突出的主要特点是以太网通信,借用以太网可以同时传输TCP或IP数据或者数据、文本、语音、图像等数据,这是PROFIBUS所无法可比拟的。PROFIBUS的缺点主要体现在设备增加方面,局限比较多。而PROFINET使用以太网的连接通信方式,加入交换机,插入网线即可连接成功。这与局域网相似,需要增加设备的时候,只需要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即可。PROFINET通信方式和PROFIBUS通信方式主要不同还在于通信速度的不同,PROFINET通信方式的通信速度要快得多,数据传输的带宽最大为100Mbps,而PROFIBUS的通信方式的数据传输的带宽最大为12Mbps。并且数据传输方式也不同,PROFINET通信方式为全双工,而PROFIBUS通信方式是半双工。
本文设计的变频调速系统采用PROFINET通信方式,西门子S7-1500通过PROFINET控制G120变频器调节速度,也就是通过网络控制变频器调速,通过设置相应的控制字设定变频器的工作状态,然后通过网络将电机速度传给变频器,从而实现变频器控制电机调速的功能。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硬件组态
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通信方式,硬件组态如图1所示。组态硬件包括S7-1500、变频器G120、触屏TP700和交换机X-208。系统通过组网PN/IE_2连接起来,通过网络2完成各硬件的通信过程。本设计系统的触屏采用精致面板TP700。控制器PLC通过中间M存储单元建立其与触屏的连接,当触屏I/O域输入设定速度时,控制器s7-1500会通过中间继电器M,采集到触屏设置的转速,然后根据设定的转速经过程序运算,接着通过与变频器的通信端口将转速输出给变频器。变频器与控制器s7-1500的通信端口,在完成硬件组态时,会自动生成数据交换端口。电机会按照设定转数转动,当通过触屏改变转速时,电机的速度会随之改变。
2.2 触屏画面设计
通过触屏I/O域,将转数通过“设定转数”窗口设定,“实际转数”窗口是读取变频器的反馈速度。系统设计了两个按钮,启动和停止按钮,启动用于启动电机运行,停止按钮用于停止电机运行。
2.3 变频器参数设定
变频器参数设定通过博途Startdrive设定,如图2所示。设定变频器参数不需要通过手动设置,通过TIA博途软件就可完成对变频器电机参数的设置,通过软件设置完参数后,然后通过网络下载到变频器内部。本文设计的变频调速系统电机选用异步电动机,电机的基本参数额定电压为230V,额定电流为0.73A,额定功率为0.12kW,额定功率因数为0.75,额定频率为50Hz,额定转数为1350R/min,在设定重要参数时,最大转数必须设定为额定转数,如设定最大转数不等于额定转数,电机实际转数和设定的转数会不同,进而出现错误。
3 程序设计
变频调速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按下触屏上的启动按钮时,电机根据触屏设定的转速运行,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电机停止运行。
触屏的I/O域链接PLC的MW30寄存器,经过运算,将MW30里的设定转数转换成数字量存到寄存器MW20,然后通过端口地址QW14送到变频器。
供电可靠性能够较为直接地反映出来整个供电系统对于用户的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这也逐渐成为崭新一个供电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本文的研究结合聊城供电局现有状况作出深入分析,得出完善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
1、聊城电网供电可靠性基本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聊城电网的结构是较为坚强的,但是在转供电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诸多环节有待于完善。聊城城市配电网90%左右的停电都是内部停电,由各种故障引起,并且单次故障停电的持续时间为3.65h/次。
从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方面来看,聊城市配电网各类设备所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二者都属于架空线路的影响,其中,前者占据了42.6%,后者占据了26.7%。从停电的类型上面来进行划分,出了架空线路之外,聊城市城市配电网其他设备的预安排停电促使和停电率都超过了故障停电。
2、聊城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薄弱环节分析
从时间范围上来看,一般在年度和季度预安排停电的重复性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也是该区域内较为常见的问题,有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检修工作的管理方面,尽管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有待于完善,管理标准化程度差强人意,再加上设备和技术标准的不同意,使得修复时间难以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之内。配网运行设备厂家和品牌有很多,在选择方面又是一个难题,如果选择不当,就难以保障对于故障抢修的质量。并且现有的转电操作方案依旧有待于完善,仍然需要进行周密地制定和处理,很多时候还会存在线路允许但是实际不转带的情况。在用户这一方面,由于用户管理上面的不完善,使得用户自身原因所带来的停电现象屡见不鲜。就信息技术层面上的效果来看,现阶段已经逐渐引入了多套信息系统,但是培养GIS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和负控系统都存在着数据更新较慢的状况,难以在整个城市范围之内起到全面的覆盖。
3、提高聊城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归纳出来聊城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问题体现在:人员技术操作问题、设备巡视管理不带为、缺少GIS、MIS相关信息系统支持等诸多方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3.1.1 加强基础资料管理
所谓基础资料,主要涉及到的有可靠性管理文件、可靠性管理文献、输变电设施以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台账等,在数据报表上面,要保证一定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此外,已经要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即提高全体员工供电可靠性的意识,使其能够明白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作业。长此以往,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对于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加配电运行专工岗位,使得每一个重要的岗位都能够得到专人的负责。
3.1.2 加强用户管理
对于相应的处理方式,理应在一定时间周期范围内得到完善和拓展,其中不仅涉及到快速扩展新负荷,好包括其他的技术,无论采用哪种技术,都是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用户申请停电的次数。对于用户而言,在客户设备与电网相接的时候,无论是设备质量、维护水品,还是运行环境,都一定要经过相关权威的管理程序来进行认证。在接入了电网之后,要采用对于用户设备质量、维护水平和运行环境等诸多方面来进行控制。此外,理应强化对于用电的宣传工作,对于用户以及电工技术人员要多采用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用户设备理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将停电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1.3 提高供电可靠性信息管理水平
对于相应的可靠性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要定期做好维护工作,并使其能够有效覆盖与聊城全体范围内所有的相关数据和线路,要将聊城城区中心的线路统一纳入一套可靠性管理软件之中。在这一过程当中,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运行经验,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在工作当中的诸多方面得以广泛地运用,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库。
3.2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3.2.1 加强设备预试和定检管理
对于设备要做的定检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预防性试验、检修和消缺处理,从根本上消除返工的处理。并且相关负责人员已经要定时进行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尤其是在冬季的负荷高峰时期,一定要注意负荷的监测,一旦出现超负荷的现象,务必要做出有效地调整,避免出现设备烧损。
3.2.2 提高设备防外力破坏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主要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在重要区域的电杆上喷涂反光漆,也可以挂上反光标识,这样做能够减少反光为交通车辆带来的不便。在电缆的处理这一方面,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于电缆的直埋,对于不得不采用直埋的电缆,应当用标示来进行提示,并且力争将标示做到最标准,以此来避免周边其他的工程施工对于电缆造成的破坏。
3.3 加强故障抢修管理水平
3.3.1 加强故障抢修管理
在传统的电力抢修服务当中,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粗放式的服务方式,也就是单纯地将修复刻骨故障作为最终的目标。这样的方式避免就在于不能够统一内部考核机制和客户评价机制,难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想弥补这样一种避免,需要明确各个环节当中工作质量的要求,使得电力抢修服务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严谨的闭环管理。
3.3.2 提高故障抢修技术
在利用监测技术和查询故障点等方法对于故障进行抢修并逐渐恢复供电的过程当中,理应尽快恢复手故障影响用户供电为目标的抢修管理模式。故障抢修工作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较为高超的水平,也必然离不开崭新的工具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网供电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聊城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有很多,理应在完善的过程当中注重基础资料的管理和故障抢修的管理,以此来提高供电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传统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和体操等教学内容为主。这类体育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从小学开始便经常接触,因此,非常熟悉这类体育教学内容。在现实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以这类体育教学内容为主进行身体练习。在我国北方的冬季,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天气相对寒冷,学生在进行篮球、排球、体操等练习内容中,由于天气寒冷,学生双手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加之器材的表面相对较凉,则不利于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改以符合学生进行冬季体育练习的内容。冬季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低强度不间断的练习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身体温度,让学生在不断活动过程中的身体温度对抗外界寒冷的环境。常见的北方冬季的体育练习内容有足球、耐久跑、追逐类身体练习和班级性的游戏等。这类体育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面,让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以所产生的热量对抗严寒环境,从而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培养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调整教学时间,使体育教学在相对温度较高情况下进行
传统体育教学设计时间的安排相对凌乱,几乎没有任何规律而言,仅仅是将体育课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穿插安排即可,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会出现在间操的后面,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课的前面等。在北方冬季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课时时间布置不合理,给正常体育教学的进行带来一定困难。如有些体育课在上午第二节进行,在这一时间由于温度较低,不利于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再者很多体育课出现在间操和体活课的前后,这样学生在室外的时间便会加长,也不利于学生正常身体练习的有效开展。为了在冬季更有效地进行身体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冬季体育课的魅力,在现实体育教学安排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冬季的现实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对一些不合理的体育课时时间进行重新规划,将体育教学时间放置在上午的第四节课或者下午的第一或二节课的时间内。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温度相对较高,便于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可以选择在这一时间进行,更好地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三、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身体练习时间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技能的传授,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部分体育技能的重点、方法和一些规律讲授,除技能的讲授外,还要对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些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则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因此,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节课45分钟,则会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应用在教师的讲授上面。在冬季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法,加快讲解速度,精简讲解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原地不动,仅仅依靠自身体温对抗冬季寒冷天气情况的出现。调整教学方法就是降低教学过程中讲解法的比例,转而以练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生多动,教师少讲的体育练习方法为主。让学生在整节课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肢体活动过程,让运动过程中骨骼肌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对抗严寒。
【中图分类号】G633.6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首先就是要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这一概念通常的理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将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的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系统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设计都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根本没有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1]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也是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我国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的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信息堆积、静态知识梳理、学生被工具化等问题。这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实现"文本理解"、"动态思维历程"、"学生主体性回归"。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从"信息堆积"向"文本理解"转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堆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信息堆积通常是指在处理掌握的信息时不遵守任何结构的对信息进行处理。按照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教师对小学数学使用的教材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处理一般有两个过程,第一,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认识,第二,对于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以此为根据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在这两个阶段中以第二个阶段为主。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第二阶段进行信息处理显得无序且无结构,只是将一些教材中的信息进行没有目的的堆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信息堆积的问题主要就是数学教师在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时没有充分重视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思想和目的,没有区分的将所有内容都交给学生,更没有任何逻辑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造成教学过程的混乱和无序,最终造成学生只能靠机械记忆来维持会做题的基本表现。[2]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转变认识,就是说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进行文本理解。其实,教材所记载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编者的思想和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理解,就是与编者进行交流最终达成与编者的"视域融合"。因此,教师要做好文本理解方面的工作,切实认识课本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视学生为工具"向"学生主体性回归"的转变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满堂灌",在教学和学习中采用的方法是老师教课,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尤其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不能准确掌握这一知识时,老师可能已经讲到下一个知识点了,所以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让老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造成老师的不负责任,教学成为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责任心下降。
针对这一弊病,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其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学生如何作为一个主体那?其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地位是如何实现的那?表现形式有如何是我们应当重点探讨的。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推动教学的进行,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理解,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去解答,或者采用趣味教学等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但是无论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应当从教学方式、手段、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考虑,以此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三、实现从"静态知识梳理"到"动态思维历程"的转变
还应当注意到,所有的教材知识都是简单的、静态的知识结构,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只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去关注另外的一些内容,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的是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重点做到引导学生创新,提高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所有的方面,采用更加有利的教学手段,比如采用,问答的方式或者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懂得与学生交流。小学生还处于朦胧阶段,其对一些问题,社会环境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交谈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学。[3]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去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勇于挑战,开阔视野。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对静态的知识进行梳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载《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9期
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了影响各个领域生产经营和顺利运行的关键。面对全新的形势,档案管理必须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和进步,但就我国目前档案管理的情况来讲,在科学化的提升与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文就分析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发展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一、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化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低。近年来,档案部门开始充分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尽管如此,《档案法》等法律的执行能力仍旧不高,制约能力不强,最终只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往往被忽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仅关系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是否顺利,更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就目前来说,专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整体水平来说还较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手段,而有的档案管理则直接由其他领导或管理人员代替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这些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远远不够。
(二)缺乏完善的科学化档案管理基础建设。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开始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就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支撑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的条件,更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的关键。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提高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水平,我国在软件系统以及硬件设施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三)缺乏健全的科学化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国家非常重视档案管理,也因此针对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却没有明确档案管理的方案和手段,造成档案管理比较混乱。另外,档案管理没能形成标准化与制度化的体系,并且现有的规章制度中也没有明确的细节规定。再加上档案管理本身就属于复杂的系统,因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最终造成了档案丢失、管理不当甚至不规范等问题,这也为档案的查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需求。作为企业、单位以及机构等重要领域的关键内容,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非常多的问题,档案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是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机构社会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体现的是国民经济的软实力,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中,这也使得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逐渐变得网络化、数字化,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出现在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档案管理作为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的重要,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难免会造成一定的信息滞后,也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性的提升。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能通过科学的分类和完善的出库、入库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更有利于方便快捷的档案查找。
(三)是促进档案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的数量、种类以及规模增大,不断出现了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资供应、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方面的必要档案,更有劳动教育、党政科研等最重要档案的产生。因此,档案数量与规模的不断增加也给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和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较大的要求。总的来说,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促进档案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意识。众所周知,档案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不只是的单位或者企业的日常经营服务活动,更多的关系到档案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要想摆脱传统档案管理滞后、老套、缺乏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缺陷,就必须从档案管理的模式、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手段上来创新,以促进科学化的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首先,档案管理应立足在服务社会为主,要避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观念。必须抛开形式主义只求切实做到实效;必须按照单位或者机构的实际发展需要,选择灵活变通的档案管理方式。引进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革除已经不适应的管理模式。其次,还必须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做到以身作则,在执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时起到带头作用,成为有服务意识有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
(二)加强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是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先决条件,而发展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不仅需要扎实的人才基础和完善的制度,更需要较强的软硬件设施支持。通过加强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软硬件管理设备,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以保证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完善纸质档案的管理和载体管理,加强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减少纸质档案的存储空间,降低对存储空间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发展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更能降低对纸质存储空间的日常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对档案管理的直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