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保险公司业务举措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于国内的保险公司来说,这一政策首先带来的就是经营模式上的新的借鉴。相对于国外完善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市场,我国发展了五年多的交强险市场尚显稚嫩,外资公司可以凭借其积累的管理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在目前交强险的框架下带来一种借鉴综合后的经营模式,例如更加注重风险的防范和风险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国内的保险公司提供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理念[2]。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是一种经过实践摸索的更成熟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只需要对经营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就能适应国内市场,一旦适应,其运营的效率可能会更加突出,尤其体现在服务层面。我国的保险业一直以来在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上比较迟缓,外资公司的进入可以为我们提供直接借鉴经验和学习经营模式的平台,甚至可能在稍高的保费水平上带来更全面的保险保障范围,这对于我国保险市场的接纳能力和消费能力也会是一种新的考验。
另外,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也可能意味着保险市场格局的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主愿意承受更高的保费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保障,尤其是一些购买豪车的车主,即高端消费者,外资公司更有优势凭借其对于相应情况处理所积累的更多数据和经验,拿下高端车险市场[2]。由于高端车辆一旦出险赔付额较高,同时维修标准过高导致维修过程相对繁琐,利润空间不确定,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对于高端车险市场一直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外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考核更加严格,因此在核赔、赔付、伤亡处理、代位求偿和残值处理的工作上更能体现效率和规范,给能满足高端市场的更高要求。而且通过在国外经验的积累,外资保险公司对于高端车险市场的运营更有经验,需要的只是数据上的分析以做好精算定价。由于外资保险公司积累的良好口碑,很容易吸引那些愿意以更高的保费满足更加彻底保障诉求的高端人群,在外资保险公司自身优势和国内保险公司业务相对空白的特定现状下,外资保险公司打开高端车险市场会相对容易,这也可能成为外资保险公司在目前的国内车险市场首先拓展的基本业务。
即使在普通商业险市场,由于外资保险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也会吸引一定数量的投保人选择其保险产品,尤其是新车车主,因此将与国内的保险公司产生竞争的关系。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往往选择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新车购置率相比之下较高,高端投保者也相对集中。这种策略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其市场份额可以相应得到较快增长,以占领更高层次的保险市场为主,同时拓展普通商业车险市场,给国内保险公司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由于其在理赔效率方面普遍高于国内保险公司,回访机制和善后处理也更为全面化,这种高质量对国内车险市场普遍的赔付低效率可以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触动作用,从而带动国内市场的规范化和完善。国内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对比承保业务的选择和差别费率的分类而直接受益,学习其先进之处[3]。
在对于国内车险市场的业务创新方面,外资保险公司的加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启示。由于外资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可以做到更加全面,例如某些国家的保险公司的商业车险还包括精神损失补偿。外资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还能通过提供选择范围更多的附加保险,制定出更符合车主需求的个性化保单,这在交强险可变动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更具吸引力。这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手段之一,对于国内保险公司来说,外资公司对于附加保险项目费率的厘定可以起到一种示范性作用,作为国内保险公司开展类似业务的参照标准。目前国内很多已有保险项目保险费率的确定会以国外的同类保险为参照,因此也有理由期待外资保险公司在费率的厘定和保险产品的开发上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启示。
外资保险公司的加入在短期之内难以对目前国内的车险市场的结构和份额带来根本影响,但是其先进的经验和更有效率的运营模式却可以成为推动国内车险市场的一个动力。对于国内的保险公司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车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人们对金融变革脉搏的感受总是在机构改革和产品与服务创新中。而后者往往更有表现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副局长景学诚对此评价。
“负利率时代”投资偏好转向
自1996年以来,存款利率多次降息,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算上20%利息所得税,实际只有1.584%;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已经达到3.2%,这就意味着目前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为-1.616%即1.98%×0.8-3.2%,中国开始进入“负利率时代”。
在负利率时代,投资者将银行存款拿出来进行投资的理财需求大涨,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分流储蓄存款、分流客户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而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达9.9%,这种经济景气状况封住了利率下调的空间,也就封住了债券等固定收益工具因降息而升值的可能。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股票和股票基金类的资产无疑有许多优势。
另一方面,一季度全国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保监会官员表示这是保险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反映,但一个事实不容回避,即许多保险人感到保险产品不敌概念纷呈的开放式基金以及熊市转牛的股票,传统保险产品由于受固定预定利率2.5%所限,面对加息预期及轻微通胀,不少投资者失去长期投资保险产品的信心。
回报灵活投连产品回潮
负利率时代让保险公司忧心忡忡:从“负利率时代”到“加息时代”,传统保险产品由于受到固定预定利率所限,一旦银行利率上调,保险客户会认为以前购买的固定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不合算,因而大量退保。
4月11日,保险业以太平人寿为先行者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太平智胜”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连结类产品是新型寿险产品中的一类。投保人缴付的保费除少部分用于购买保险保障外,其余部分通过购买由保险公司设立的独立投资账户中的投资单位而进入投资账户投资账户中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投资专家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将全部分摊到投资账户内,归客户所有。
“当保险公司运营到具备一定的综合实力时,当市场投资者有强烈的长期理财需求时,才需要推出这种比普通保险产品更加复杂的高端金融产品。”太平人寿总精算师谭伟民表示,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负利率时代,且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随着《九条意见》的颁布已为期不远,推出此产品正逢其时。
1.有利于提升寿险公司行业形象。在保险营销员收付费阶段,由于保险营销员良莠不齐,公司内部管理不到位,行业内出现过保险营销员利用接触客户现金的机会伺机作案的现象,侵占了客户利益,损害了行业形象。推行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改善寿险行业形象,维护客户切身利益,促进寿险公司健康发展。
2.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推行银行转账可减少客户到公司网点办理业务的繁琐,节省客户的时间,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切实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保险利益,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客户对公司的认识,从而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3.有利于提升客户服务品质。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公司客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需求不断增强,公司及时大力推广授权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依托于银行现代化的结算手段,通过运行前客户信息与保单相关信息的核对,不仅可事前规避划账错误风险,而且可有效提高资金结算时效,确保客户资金安全,维护客户利益,从而达到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
4.有利于夯实收付费管理基础。收付费是公司后援运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合同成立,持续有效以及保险公司、客户履行权利义务的必要基础,构成寿险业务管理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衔接业务、财务的关键纽带。是遵循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执行前端业务或客户申请的收付指令,准确合规地进行资金收付操作,并在系统中正式记录保单实收实付信息的过程。授权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通过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书面协议,可从根本上确保客户按约定向我公司提供准确无误的相关客户信息,为公司后续收付费运行打下坚实基础,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5.利于有效降低公司经营管理成本。从柜面管理成本看,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柜面收付费管理工作量不断加大,人力不足的矛盾凸显,及时引导客户选择授权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办理保险收付业务,可有效提高公司收付费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有效精简人力、化解人力不足矛盾、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目的。
6.有利于满足监管环境的需要。为加强对保险公司收付费环节资金风险管理,保监会下发了保监发〔2008〕97号文件,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加强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控,大力推广银行转账结算方式,并要求各家保险公司按季度向保监局报送《收付费方式执行情况统计表》,将其纳入保监局对各家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水平考核评价范围,这是监管部门基于风险监管理念而采取的一项制度化、标准化监管方式。
7.有利于释放保险营销员的展业潜能。全面推广授权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实现银行转账率100%,落实柜面零现金收付是公司对收付费业务的管理方向。推行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实现保险营销员零现金收付费,将保险营销员以现金方式代客户收付的行为转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批量代扣代付,可以使保险营销员拥有更多的时间展业,从而有效提高个人业绩和产能。
二、推行银行转账收付费方式工作要求
1.销售部门负责及时组织向保险销售人员宣导授权银行转账方式的工作目标及相关政策规定。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关推动措施,强化组织落实;负责对销售人员落实授权银行转账收费推广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推动业务授权银行转账率的提升;负责授权银行转账签约推广工作的组织发动,要求销售人员利用新单展业和续期服务机会积极引导客户选择授权银行转账方式缴费,提升收费业务的转账签约率。
2.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强化对柜面服务人员的宣导与培训,提高其对授权银行转账收付方式重要性的认识。负责对新契约、保全、理赔等环节银行转账授权信息质量与合规性的管理监督与考核;负责区分不同业务对临柜客户进行授权银行转账收付方式的宣导,引导客户选择授权银行转账方式缴纳保费与领取保险金、赔款等;指导客户准确填写《保险费自动转账授权书》,加强授权信息与保单信息的审核,确保客户账户授权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合规性,提高转账成功率;核实、变更系统内的客户信息;及时核实转账不成功清单,根据不成功原因通知相关部门、岗位进行处理。
3.财务管理中心负责加大与合作银行的沟通,并积极搭建新的银行合作平台,为授权银行转账提供便利快捷的支持渠道,不断加快银行转账文件送盘与回盘结果反馈速度,为持续提升授权银行转账率做好渠道和后援支持。加强对系统各基层公司银行转账率执行结果月度分析,做好考核落实工作,为寿险公司各级领导提供可靠信息。
2021年上半年经营工作回顾
一、支行业务总体完成情况
(一)储蓄业务
4、截止6月30日,期末余额为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其中人民路支行余额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万元;新洲支行 万元,较上年末增长 万元。活期余额 万元,较上年增长 万元;其中人民路支行 万元,较上年 万元,新洲支行 万元,较上年增长 万元,营业部 万,本年净增 万;定活比 %,较年初减少 个百分点。手拉手活动数据()
(二)结算业务
1、信用卡业务
上半年我行信用卡发卡张,完成年计划的%。欠产 张
2、POS收单业务
上半年我支行共完成POS收单 户,完成年计划的 %,欠产 户。
(三)理财类业务
1、保险业务
支行半年完成新单保费万元,完成年计划的%,其中期缴完成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欠产 万元。人民路支行完成新单保费 万元,其中期缴 万元;新洲支行完成新单保费 万元,其中期缴 万元,营业部完成新单保费 万,其中期缴 万。
2、基金业务
2021年一二季度我支行共销售基金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超计划 万元。
3、人民币理财产品
2021年一二季度我支行共销售理财产品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超年计划 万元。其中财富日日升 万元、财富债券 万元,国债 万元。
5、全年我支行贵金属业务客户签约开户 户。
(四)外汇类业务
2021年我行办理国际汇入汇款 笔,新增绿卡通外汇帐户 户,个人外币存款余额 美元。
(五)公司业务
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我支行公司业务时点余额 万元。总开户数 户,其中基本账户 户、一般户 户、专户 户、现金管理一户。
(六)信贷业务
截止2021年6月30日,半年累计发放贷款 万元,支行贷款总余额 万元,其中小贷 万元,贴息贷款 万元,商贷 万元,二手房 万元,小企业 万元,和年初相比净增余额 万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止6月30日,小贷总逾期金额 万元,逾期率 其中不良贷款额 万元,不良率 %,确保了“清存量、降增量、保目标”不良贷款专项集中清收活动不良额和不良率双降目标全面实现。
二、业务发展主要举措
2021年上半年我支行围绕省、市分行“三强三富”战略工程目标,明确经营思路,细化发展目标,创新管理模式。按业务条块各个突破。
(一)储蓄业务:1、2021年上半年我支行负债业务完成情况良好,主要是以下几个工作抓了落实:一是“抢”旺季。早在2021年底,在市分行第六次工作会议前**支行就已经积极谋划2021年一季度的业务发展,及时出台了2021年“开门红”个金业务发展政策,分行工作会后马上召开了支行2021年业务发展动员大会,号召全行员工迅速行动起来集中抓好旺季个金业务发展;二是督办“勤”。从年初开始在支行建立周、月、季通报制度,通过台帐式管理让职工及时了解个人及部门各项业务完成情况,并按部门完成情况在支行内部排名,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用企业团队精神促业务发展;三是奖惩“实”。所有业务发展的奖励政策100%兑现。明确个人营销完成情况是中层干部任免的核心内容。季末行领导对业务发展较为落后的员工进行谈心活动,由其所在的部门经理负责,采用部门内部互相帮助的方式,督促完成。
2、将项目营销确定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工程”。
行领导班子牵头制订项目营销方案,比如:手拉手活动营销方案、开发区和近郊坼迁资金归行方案、等等。分管行领导多次带领项目营销小组成员到客户单位进行拜访、洽谈,通过“关系牌、朋友牌”的主动营销模式,一季度杉堰村高速公路土地补偿项目累计进账各项资金 余万元,一二季度近郊社区进账 万。沉淀资金共计 余万元。
3、针对去年我支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较为滞后的现状,年初支行沿用原信用卡小组营销竞赛活动办法。通过采取分片包干、团队营销的方式,实施阶段性突击营销,对营销小组专门核定奖励政策,每周通报各小组营销进度,在全支行实行部门业绩比拼。信用卡发展在我支行可以说营销起步晚但势头旺。半年统计光是小组营销就进件 张,占总进件量的 %,全年总进件 张,实际发卡 张。基本完成分行下达的信用卡发卡计划。
(二)信贷业务:从一季度开始,我行率先解决的是信贷逾期问题。“春雷行动”效果明显,自主清收 元,完成计划 %。分行进度排名第 。在发展上我支行主要是通过内部管理提升和加大宣传攻势促信贷发展。 一是搭建好了三个平台。即工信局、劳动局与个私协,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以及举办“走进工业园”活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支行小企业贷款发展有了较大突破,尤其是和工信局的良好合作,2021年小企业贷款来势较好,**支行做为小企业领军人物在分行经营分析会上做了经验汇报。二是综消宣传牌上墙。以市分行提出交叉营销为契机,我支行以信贷部牵头,举办**支行综消挂牌产品招标会,综消贷款启动后,在全市各单位、社区、信息中心都悬挂联络牌,与房地产评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汽车消费贷款迈出第一步。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本土并无符合我行可以合作的汽车经销商,支行提出信贷员要“走出去”,目前已经联系到常德博诚汽贸有限公司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第一笔汽车贷款已经成功放款,实现0突破。在内部管理上落实培训制度。根据业务需要,分三个层次组织了内部培训。一是一般员工及管理人员贷款业务的以考代训;二是信贷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三是对网点柜员进行业务宣传、受理业务、营销咨询话术的培训。最重要的是实施了激励措施。为充分调动信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信贷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了《**支行2021年信贷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信贷员不仅考核信贷业务发展,交叉营销完成情况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季度主要联系贴息贷款业务,社保局贴息贷款担保金400万已经转入,7月中旬启动贴息贷款业务。截至2021年6月,支行小企业放款 万,现结余 万,**支行信贷业务工作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公司业务
1、财政未能攻破一直是**支行公司业务发展的硬伤。 上半年,我支行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和修复与财政的关系。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最终赢得了地方政府和财政局领导的支持,非税业务上线工程已经完结。征缴专户已经开通;
2、电力局农电费的代收工作突破后,正尝试切入城区电费代收工作;
3、抓老客户的维护工作,使老客户的资金尽量留存在我支行,近期特别是对农场油脂厂、万安达有限责任公司及**鸿鹰祥有限责任公司的存款揽存,以及关联帐户的资金监管。
4、对小企业贷款户进行上门营销,针对新鲁包装、天盛华工、银盛纺织的销售款揽存。首先是开通网银,使各企业的销售款在我行循环流动。让交叉营销落到实处。
5、2季度与致远公司深度合作票据贴现1000万。完成全年计划指标。
三、强化内部风险管理
针对省分行内控评价行动和安保达标情况大检查,支行审计、风险、安保部门一是配合分行对口部室加大各网点的检查力度和对业务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内控工作的严肃性,按考评表的细项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加强教育培训,严格操作流程,强化日常管理,特别是加大对公司业务、小额信贷等新业务的检查力度,严防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发生;三是加强案件治理,确保了上半年资金案件为零;四是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五是认真做好电子稽查核销工作,对重要风险预警信息,结合风险排查要求,对规定限额的现金大额交易,通过现场核实后进行核销;六是坚持邮银安全联系会制度。
四、以党建工作促发展
党的十后。**支行把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季度末的冲刺,还是信用卡片区营销小组,以及个金、公司、信贷项目营销都要求党员带头完成。党员完成各项任务的情况是年度评先、中层干部考核的标准。正是因为党员带了头,带动支行员工掀起了比一比看一看,我为企业做贡献的热潮。
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项业务欠产严重,结构调整未达预期目标
主要原因是由于三大板块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目标,才造成单项收入缺口较大。其中保险业务全面欠产、公司业务长期徘徊不前、信贷业务未发挥强行业务、富行业务的作用,尽管实现了有效增长,但仍不足以形成规模,支行三大板块收入完成情况不平衡,如不加快发展,将对全年收入的完成带来巨大的压力。
2、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相对滞后
支行虽然在小企业发展上呈现亮点,但小贷业务在上半年形成负增长,一手房业务未能突破、二手房业务进展缓慢。相对其他兄弟行来说在信贷规模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我们几年来的业务发展萎缩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同志在发展小贷业务时存在畏难情绪。自从省、市分行去年为规避风险,加大了对贷款逾期率的考核后,支行信贷部放慢了贷款业务发展步伐,影响了业务发展;二是没有把握好管理与发展的关系,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发展。
3、保险业务发展处在瓶颈状态
从上半年我行各项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整体情况不佳,支行的保险业务仍处于全市落后地位,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满期支付客户与保险公司的纠份引发市场风险。二是网点营销力度不够,网点营业员对营销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够,对有效客户的把控不到位,从而直接流失了许多保险业务客户;三是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前台人员没有对保险业务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对产品不了解,员工不知如何去宣传、去营销,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发展。四是由于我行网点的定活比较高,定期客户资源贫乏,因此限制了我们的发展范围。
2021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21年下半年,由于总行结算利率的调整,收入结构的变化让我支行在个金发展上面临的任务很重,困难很多,压力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全行员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和观念,树立三大板块业务交叉发展理念,着力研究2级支行转型发展和效益提升问题。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才能缩短与先进兄弟支行的差距,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2021年下半年支行自定义各项经营指标
1、经营指标:
实现“1688”计划。即负债业务净增6000万元、公司业务时点突破8000万元、小企业放款突破1个亿、保险业务达到800万元。
2、安全指标:资金案件为零
1、经营工作
(1)持续平稳发展个金业务
1、根据省、市分行关于利率调整的文件精神明确全行业务发展方向,积极开展个金业务各项竞赛活动,紧抓全员营销、狠抓小组营销;重点抓好负债、保险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营销工作,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全面推行手拉手活动。实现下半年“增收补欠”工作目标。
2、继续跟进现有澹津、城东社区、灵泉乡和李家铺乡政府土地补偿款项目,做好安慈高速公路项目的继续洽谈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新项目的开发;
3、进一步加大信用卡的营销攻关力度,做好各单位信用卡团签开发工作,对优质客户单位的营销拓展工作做到“一次抓,反复跟”, 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逐户攻破,努力提高信用卡发卡通过率。
4、抓好现有保险品种柜台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协助保险公司做好保险满期给付工作,制定保险业务发展政策,发展保险业务,敦促借逾险增量。
5、全面落实我行VIP客户管理与维护工作,加强与VIP客户的沟通联系,提高对VIP客户服务质量,向四大商业银行学习,努力使我行VIP客户感受到VIP的尊贵服务。
(二)坚持不懈抓好公司业务。
1、要以兄弟支行为目标,奋起自追、缩小差距,不做长期下跌的“负翁”,要做存款立行的“富翁”。继续做好财政类存款单位的营销,特别是对财政局非税局、国库支付局的营销,非税业务上线后广泛发动员工,对非税征收单位进行揽收,与此同时,做好国库开户的营销工作,让非税资金进出都在邮储银行办理。力争在财政类存款业务上有更多的突破,确保对公存款余额的稳步快速增长。
2、依托项目营销小组,将农场限价房作为下半年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农场限价房计划建房300套,按照每套12万元的集资款测算,可吸收公司存款约3000万,预计可沉淀资金约1000-1200万左右。目前只启动第一期工程。我们必须做好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前期营销。
3、做好现有存量客户的续存工作,有针对性的走访相关客户,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尤其是票据业务,力争占踞5%-10%的市场份额。
4、以信贷资金监管为手段,资金在我行帐户上的流动情况是续贷的先决条件。走公司和信贷业务相结合之路,让交叉营销真正落到实处,见实效。
(三)争先创优开展信贷业务。
1、切实做好信贷转型。在学习其他商业银行先进信贷工作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我支行实际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初步实现信贷工作重点从小额贷款到抵押类、消费类贷款、小企业贷款的转型。对支行信贷后期展业打下基础。
一、旅游保险还未引起足够的注视
从需求的角度看,自2002年9月1日起《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开始实施,改强制旅行社为游客投保旅游意外险为强制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这一规定的改变使以前倍受冷落的旅行社责任险获得较大发展,财产险公司在旅游险市场中的份额大幅度提高,如按每个旅行社年交保费2万元计,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市场规模约为1.8亿元,占整个旅游险市场的15%以上;与之相反,游客自愿购买保险者寥寥,寿险公司旅游险业务增长缓慢,部分地区和公司甚至出现业务滑坡现象。旅游险市场总的需求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
从供给的角度看,旅游险市场上保险卡的种类有所增加,销售方式有所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险种少。当前,只有几家较大的寿险公司经营旅游保险,且可供游客购买的险种只有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人身意外保险、旅游景点人身意外伤害险、旅游救援保险、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险5种。而且他们大多数都不经营旅游景点人身意外伤害险、旅游救援保险和住宿游客人身意外保险,甚至有的也只经营旅游人身意外保险一种。产险公司除了经营旅行社责任保险外,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行李、证件丢失和盗抢风险至今尚无“货”上市,使这一风险处于无保障状态。整个市场不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而且,游客要想以中意的价格为自己获得较为全面的保障,就必须和几家保险公司接洽,很不方便。
2.保险对象范围过窄。以前,我国的游客是以团体游客为主。而且,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9月出台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的暂行规定》强制旅行社为游客办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各保险公司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从节约经营成本出发,推出了只以团体游客为保险对象的旅游保险,将自助游游客排除在保险范围以外。1999年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将“五一”、“十一”假期调整为7天。这一举措带动了旅游热,形成了所谓的“黄金周”。但是这股旅游热主要是受自助游的推动。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助游已经占到了整个旅游市场份额的80%以上。可是,在很多地区自助游至今仍游离于旅游险市场之外,无法买到合适的旅游保险。
3.保险对象细分不够。首先,旅游市场状况的变化和强制旅游意外险的取消,使得自助游在部分地区走进了寿险公司视野。有些公司已经修改了旅游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将自助游游客纳入保险对象范围,但是和团体游客适用相同的费率。少数公司甚至直接将团体旅游险保单向自助游游客销售。其次,部分公司为了争抢业务,拓展了保险对象的范围,推出旅行保险,将公务旅行者和普通游客一同纳入保险对象范围。这两种变化在提升保险公司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逆选择的可能性,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道德风险。因为:第一,团体游客出游时,旅行社派有专业的导游为其提供全程组织和服务工作,这无疑有利于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自助游游客来说,由于缺乏旅游常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出险的概率要比团体游客大。而且,对于自助游保险来说,由于业务分散,展业费用和其它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团体游保险。因此,两者不应该适用同一费率。第二,对于公务旅行人员和普通游客来说,由于出行目的不同,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往往不一样,结果在旅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也必然不同,两者同样不能适用同一费率。
4.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当前我国旅游险在保险责任的确定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保险责任过宽。很多保险公司在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中将死亡给付、伤残给付、意外医疗和急性病医疗列为主险责任。对于每个游客来说,只有选择是否投保的权利,没有选择不同保险责任的余地,不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需要的保障。殊不知其结果同样是低风险客户退出保险,而高风险客户都留了下来,产生逆选择。另一种倾向是保险责任过窄。目前,几乎所有保险公司都将游客的潜水、滑雪、探险等活动列为旅游险的除外责任,而又不提供此类专项旅游保险。而且,有些保险公司在经营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过程中发现医疗责任,尤其是急性病医疗责任的道德风险过大,部分地区发生经营亏损现象。于是修改条款,将急性病医疗甚至意外医疗排除在保险责任范围以外。这样的确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将大量有着较大风险保障需求的优良客户拒之门外。这显然有悖保险经营“保障客户,分散风险,获得利润”的初衷。
5.费率厘订缺乏性。目前,我国旅游险费率的厘订不是依靠精算技术,而是由条款制订人员凭经验来确定的。有的公司甚至模仿其他公司的条款,然后臆断地调整费率变动期间和费率大小。这样,在缺乏精算技术的支持下,为了保证经营的稳定性,保险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费率偏高确定。这种不科学的定价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抑制了保险需求,保险公司业务的增长。
6.投保渠道不畅。目前,旅游险的销售渠道没有大的改观。旅行社依然是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主要销售团体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和旅游救援保险;旅游景点主要销售旅游景点意外伤害保险;机票销售点主要销售航空意外险;适宜网上销售的险种相对较多,但是目前开通网上投保服务的只有泰康人寿、平安和友邦等少数几家公司;银行柜台销售尚处于尝试阶段。对于大多数自助游游客来说,投保仍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7.售后服务质量不高。旅游者的流动性较大,在短时间内,游客可能在一个地方投保而在另一个地方出险,甚至可能跨国出险,这对保险公司的核保、定损及理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跟不上,不仅对旅游者造成损失,也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
二、游客保险意识淡薄,保险险种单一,制约了旅游保险的发展
我国的旅游险市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游客保险意识淡薄。虽然说风险的存在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保险需求产生的必备条件,但是这两个条件所形成的只是保险的潜在需求。要想把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必须依赖于人们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意识的提高。当前,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普遍较差,很多游客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钱买旅游险。因此,旅游险的市场需求一直不旺。
2.保险经验缺乏,保险技术落后。在现有的经验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我国很多寿险公司的旅游险的核保在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尤其是急性病责任部分存在较为严重的逆选择现象。承保之后对医疗责任和自助游的风险控制更是束手无策。一方面,为了防范逆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急性病医疗排除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他们只能通过对团体的选择来代替对个人的选择,通过简单的承保程序达到为大量具有相同风险因素的人群提供保障的目的。旅行社在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的一个“关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迫只经营团体旅游险,而将自助游保户拒之门外。
3.相关数据资料短缺。由于险的经营时间短,我国的保险公司手中还缺乏与旅游险相关的各类资料。与其它寿险业务不同的是旅游险的发生概率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状况、游客的风险防范意识等关系密切,国外资料缺少价值。另外,据业内有关人士透露,很多公司的旅游险在展业、核保、定损、理赔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单证管理混乱。这样,即使收集了一定量的资料,这些资料也缺乏可靠性。这使得旅游险费率的厘订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
4.对风险和保险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够。保险公司对保险对象划分不清和保险责任确定不合理,实际上是其对风险和保险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够的反映。对自助游游客和团体游客、公务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在相同的费率水平下提供同等保障和将医疗责任列入主险条款,是保险人过分追求保险业务量而忽视风险防范的表现;而将游客的潜水、滑雪、探险等活动列为除外责任,将医疗责任从保险责任中剔除,是保险人过分强调风险防范而忽视业务增长需要的表现。
5.保险市场发育不充分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落后。2001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仅为2.2%,保险密度仅为168.8元,远低于很多家,保险市场的发育还很不充分。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现阶段,为了抢占先机各家保险公司忙于市场拓荒,比拼保费收入规模。而相对于其它险种来说,旅游险属于小险种,年保费收入占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较低。另外,目前在我国保险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几家保险公司要么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要么是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所有制所决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公司高层领导由政府选派,采用任期制,以公司业务发展规模和速度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针。高层管理者权责不对等,广人员工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称。这必然会引起企业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因为有保费规模就有费用规模,而费用规模与包括老总在内的员工利益攸关。结果,虽然旅游险在很多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中被列为A类险种,赔付率一般低于35%,但是仍然不能引起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激发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旧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进展缓慢,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培育市场主体,开发新险种,大力发展旅游保险
解决我国旅游险市场的现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方面,民众保险意识的培育是一个过程。这既需要保险经营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需要通过大量的风险事故来国民,强化其保险意识。这绝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需求能够创造供给,而潜在的保险需求向现实的保险需求的转化是以民众保险意识的提高为条件的。因此,在短期内我国的旅游保险需求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另一方面,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是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的难点,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我国旅游险市场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分业经营体制可以通过修改来改变;保险经验不足,保险技术落后可以通过来快速提高;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涉及各方利益的分配格局、保险经营的性质和国家的安全,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完成。这样,对于风险与保险的关系的认识也就难有突破;重视保费规模,忽视经营利润的状况也就难以改变,旅游险就很难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供给状况也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结果,整个旅游险市场也就不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从长远着眼,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民众保险意识的培育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
此外,还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速市场主体的培育,提高旅游保险市场的竞争程度,促使保险公司由拓荒式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2.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力度,把旅游保险服务延伸到吃、住、行、游各个环节,并为特定旅游项目提供专项保险,如峡谷探险保险、水流漂流保险、惊险游保险等,使游客在旅游全程都能够获得需要的保障。
3.对旅游险市场和旅游险条款进行细分,针对团体游、自助游及公务旅行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不同的保险条款,确定不同的费率,加强风险防范。
4.将风险较大的医疗责任部分制定为特约条款或者附加险,厘订专项费率。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又可以有效防范逆选择风险,全面提升旅游险的业务质量。
届时,一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参股两家同类保险公司的所谓“双牌照”问题,将被明令禁止。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没有明文禁止,但是监管部门通过与保险公司“私下谈话”的方式,实际已经执行禁令。这成为一些保险公司积极寻求整合的原因之一。
2010年2月1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的股权易主,成为第三家进行“双牌照”整合的保险机构。
业内人士指出,保监会正在起草《保险公司并购重组暂行规定》,在“双牌照”受禁的情况下,加快并购重组意味着另一些保险公司将被摘牌退市。一道“双牌照”禁令背后,实则为保险机构的新一轮机构调整拉开序幕。
曲折“双牌”
按照中国保险业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规定,中国监管部门原则上仅同意外资机构在华以合资的形式设立一家保险公司,即一家外资机构只能有一张保险牌照。“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外资保险公司过度挤占中资保险的发展空间。”前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
然而随着国际并购潮起,中国保险市场的这一限制被“曲线”突破。
美国大都会在2004年与首都机场联手获得中美大都会人寿的牌照后,在2005年又通过收购花旗集团旗下国际保险业务,获得了在华的另一张保险牌照――联泰大都会人寿。
无独有偶,在华已经拥有首创安泰人寿的荷兰国际集团(ING)也通过收购美国安泰人寿,将太平洋安泰纳入囊中。
另外,法国安盛保险、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等也是通过国际并购在华获得了保险“双牌照”。这一系列举措都拓展了保险市场对双牌照的想象空间。
就在市场一路畅行之际,监管部门对“双牌照”问题申明了立场。2008年,保监会在《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已获准在中国保险市场上投资的境外金融机构不得投资参股同类保险公司”。
2009年9月上述办法第3次征求意见,该条修改为“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受同一机构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保险业务”。
这实际上将的禁令,从外资保险机构延伸到了中资机构。在此次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涉及“双牌照”问题的机构都动作频频。
2009年末,ING把手中所持有的50%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了建设银行,交易目前已报监管部门审批。
与此同时,安盛保险把所持的泰康人寿15.6%股权摆上了出售的柜台。
2010伊时,纠缠美国大都会数年的“双牌照”问题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将所持有的中美大都会人寿50%股权转让给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
整合与退市
监管新规只是加速保险业整合的因素之一,除了这个因素外,拥有双牌照的保险公司“内部同台竞争之弊”,也成为加速整合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宏利金融在华曾拥有两张保险牌照,一张中宏人寿,一张恒康天安。但该集团早于2006年即谋求退出恒康天安人寿,多年来一直专注中宏人寿的经营,其转让恒康天安人寿50%股权的申请去年9月获保监会批准。
一位参与恒康天安股权转让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两家公司业务性质相同,只要布局全国就会出现豆萁相煎的局面,最终损害的是股东的利益,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初宏利金融选择决定转让一张牌照。”
1引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3月24日共同颁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保险业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营改增”会对保险公司的税负和业务模式等诸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将对“营改增”在保险营销中产生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措施,以促进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
2“营改增”对保险营销的影响
2.1产品价格的影响。对于财险公司而言,经营的绝大部分财产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都将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对于寿险公司而言,由于一年以上人身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被列为增值税免税政策适用范围,只有一年以下短期人身保险产品(主要是短期健康险、意外险)的保费收入将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因而,“营改增”对人身保险产品价格影响较小,对财险产品价格影响较大。由于保险产品的定价实行备案制,保险产品价格短时间内无法变动。“营改增”后企业购买短期人身保险产品和财产保险,同样支付100元钱,其中94.34元计入相关费用科目[100/(1+6%)=94.34元],5.66元计入应缴税金-应缴增值税(进项税)。而在“营改增”之前,支付的100元要全部计入相关费用科目。可以说“营改增”之后,保险产品“降价”了。2.2营销成本的影响。由于增值税价外税的性质,价格和税金是分离的,这一点与营业税是完全不同的。含税价和不含税价对公司的收入、成本和费用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手续费,以不含税价格为基础计算的手续费和以含税价格计算的手续费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保险公司原使用的保费收入考核、手续费佣金的计算、企划奖励方案等将面临重新测算。根据税法规定,将委托加工或者购入货物用于分配给投资者或者无偿赠予他人的,均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保险公司在日常营销中,都有很大金额的业务推动奖励、客户活动赠品等支出,这一部分支出产生的17%的销项税将分别计入佣金支出、业务宣传费等科目,增加了企业的支出。2.3营销模式的影响。目前保险公司的营销模式有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营改增”对直接销售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间接销售影响比较大。间接销售主要有个人人销售、中介渠道销售。由于保险公司个人人数量众多,但产能低,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相反,专业、兼业保险中介公司由于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3保险营销应对“营改增”有效策略
3.1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保险公司在制定业务推动企划方案、向客户赠送宣传品、召开产品说明会、举办业务培训、日常购买办公用品时,应充分考虑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带来的减税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优先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使用增值税普通发票;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其次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严格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有关规定,依法获取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3.2减少营销中的视同销售行为。根据税法规定,将委托加工或者购入货物用于分配给投资者或者无偿赠予他人的,均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保险公司在制定业务推动企划、赠送宣传品,采取以现金补贴代替实物发放。确需实物激励的,可以采取人自行购买或公司统一以人名义购买,公司给予现金补贴的方式规避视同销售行为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3.3重视使用中介渠道。根据《关于个人保险人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45号),保险公司可受托为人汇总代开增值税发票。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人突破700万人,但其中绝大部分月收入超不过小微企业标准,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抵税。对于财险业务和短期人身险业务,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险中介公司提供保险服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抵税,还可以要求个人人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成为个体工商户,并到税务部门办理涉税登记,从而可以委托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税。
4结语
保险业的“营改增”是重难点问题,保险企业应尽快适应增值税征税的新要求,根据“营改增”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企业的营销模式。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如“视同销售行为”的政策,给保险业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共同推动“营改增”后保险业健康、持续、高效的发展。
作者:王道萌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6-0067-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6.15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金融服务机构。2008年金融危机中AIG经营亏损达992.89亿美元,次年7月末,其市值由2006年末的1900亿美元下降至17.5亿美元。巨额亏损、股价暴跌、信用评级下降、交易对手追索抵押品……危机环环相扣,年近“90岁高龄”的AIG几乎陷入了绝境。然而,2012年12月11日,AIG正式对外宣布,美国政府已出清其所持有的AIG所有股票。不到四年时间,AIG不但完美“赎身”,还为美国政府赚得高达227亿美元的收益,这个近乎完美的结局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最经典的企业拯救案例[1]。从濒临破产到完美“赎身”,AIG凭借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逆转?本文对此略作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保险集团的风险管控有所启示。
一、AIG“完美赎身”的经过及其原因
(一)AIG“完美赎身”
AIG业务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包括保险公司、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如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友邦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金融租赁公司、瑞士友邦银行有限公司。集团化的经营模式虽然促进了保险业务“做大做强”,但也放大了风险,增加了风险管控的难度。据2008年公布的AIG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其寿险、财险等传统保险业务并没有多大亏损,真正把公司推入亏损黑洞的反而是份额相对较少的金融衍生品业务。2007年和2008年,AIG金融掉期业务(CDS)的亏损分别达到114.72亿美元和286.2亿美元,直接导致AIG陷入困境。最终,美国政府被迫向其注资,用1800亿美元拯救了命悬一线的AIG。
然而,短短四年,AIG便“咸鱼翻身”。2012年12月11日,AIG正式对外宣布,美国政府已出清其持有的AIG股票。不到四年时间,AIG不但完美“赎身”,还为美国政府赚得高达227亿美元的收益,成为美国政府拯救史上最经典案列。
(二)“完美赎身”之因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AIG发生逆转、取得如此成绩,无疑与宏观经济转好、公司正确的投资战略以及政府监管机构做出的努力与改革关系密切。
1.宏观经济复苏
随着经济复苏和全球股市债市回暖,全球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及投资收益两方面境况均得到极大改善。对此,大量学者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的解读,在此不再赘述。
2.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转变
AIG业务包罗万象,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保险行业,包括不少跨界投资业务。金融危机发生前,AIG运用证券公司的投资策略来经营“保险类业务”,非保险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致使风险大大增加,危机出现后AIG便深陷风险串联的漩涡。危机过后,AIG对集团业务迅速做出调整:剥离“有毒”资产,隔离风险进一步扩散;专注核心业务,加强公司风险管控;紧跟国际大环境,对业务适时进行收购与甩卖。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不但控制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也为公司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1)剥离不良资产,隔离风险进一步扩散。经过政府注资后,AIG采取收缩型战略中的剥离战略,成功剥离了大量非核心业务和海外资产,为其赢得了充足的现金流。2009年上半年,AIG先后出售了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私人银行、从事机械相关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等子公司或业务部,又大量剥离墨西哥、俄罗斯、台湾地区等子公司或业务部,这一举措将其全球业务汇拢在美国、欧洲等主体市场。通过收缩型战略,AIG不但剥离掉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获得了大量回流资金。
(2)加强风险管控,回归核心业务。“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获得喘息之后的AIG及时调整战略,将以剥离为主的战略调整为以扭转为主的战略。经过重新估价,将股价低迷的优良资产暂缓出售,对资产重新估价、重新定位,叫停了对以飞机金融租赁为主的ILFC的剥离。2010年之后,AIG不再进行大规模资产剥离,将主要精力用于整合已有资源、重新繁荣核心业务上。随着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和股债市转暖的大势,AIG旗下的SunAmerica金融集团等的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境况已大大好转,续保收入、养老金存款等也迅速得到了恢复。旗下的Chartis公司在2010年基本完成了业务重整,盈利能力大大增强,仅2011年第四季度就获利近3.5亿美元。核心业务复苏成为AIG快速“翻身”的关键性因素。
(3)适时收购与“甩卖”,时刻保持全球战略眼光。AIG保持全球战略眼光,时刻紧跟全球经济大势,准确把握了收购与“甩卖”之间的机遇。目前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每一个公司、集团都与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公司要想发展都不能只关注本公司业务而忽略外部环境的影响。2009年AIG领导集团对进行的剥离项目进行重新评估,一旦发现合适的交易机会,AIG领导层也会毫不犹豫出售优质业务而获得巨额现金流。凭借对市场的准确分析和判断能力,AIG在减持并出清友邦股权的过程中,最终获得了300多亿美元的现金。该现金不但成为AIG偿还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是集团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力量。AIG危机后主要采取收缩型战略,但遇到好的机会仍然不会放弃。如2011年AIG收购了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这一举措重拾集团股东信心,保持了AIG较高的股价,也为它下一阶段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3.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努力
(1)美国政府及时救助。美国政府对AIG的及时救助是其重获新生的关键。AIG陷入绝境后,美国政府一改先前放任雷曼兄弟破产的冰冷态度,果断出手,在一片质疑声中向AIG及时注资,拯救了这家命悬一线的金融保险服务集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AIG总计获得的政府救助金高达1823亿美元,几乎是美国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全部投入金额的一半,AIG也成为危机期间接受救助最多的单一企业。政府的鼎力相助和强大的后援力量不但保住了2008年岌岌可危的AIG,也点燃了AIG重获新生的希望。
(2)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为了应对AIG和其他多家金融机构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和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金融监管力度。2008年颁布的《现代金融监管构架改革蓝图》中将美联储的权利扩大到对整个金融系统负责,成为法定金融市场的监管者。2010年又出台《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中的职能集中于美联储,美联储成为最权威最核心的监管部门[2]。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最终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全面监管,填补原金融监管的空白和漏洞,保证美国金融集团的平稳有序发展。
AIG发生危机虽然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有关,但最重要却是集团化运营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公司的风险管控。引爆AIG危机的AIGFP成立于1987年,其为集团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却片面追求利润,忽视风险控制,完全不顾来自多方面的风险预警,单方面利润导向下的内控失调,使得风险迅速积累最终危机全面爆发。所以AIG危机爆发以后公司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没有维持已有的庞大集团,而是对集团进行积极“瘦身”:剥离掉不良资产,对集团业务进行整合和重组,控制集团风险扩散和转移,同时通过回归核心业务,保证主要保险业务健康增长。风险管控和防范市场风险成为AIG复兴之路上一直探讨的话题。
二、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发展历程
2006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推进保险集团化发展,《国务院关于保险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国十条”的颁布无疑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公司为了拓展经营领域、发掘潜在客户,实现规模经济相继成立保险集团,集团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保险公司的战略选择。
截至2011年末,我国共有保险公司130家,保险集团10家,其中人保、国寿、平安、太平洋、太平、阳光这六家大型集团的资产为42220亿元,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70%(见表1),且2011年这六家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为8762.9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61.11%。经过股改和资产重组后,我国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保险业(财产、寿险)为主,外加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养老保险等专业化子公司为框架的集团化经营格局[3],如人保、国寿、太平洋都设有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对保险资产进行专业化的运作,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收益性;养老险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依托集团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包括企业年金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在内的综合保险和金融服务。同时保险集团也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有选择地进入特定金融领域,如平安旗下包括平安银行、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以此来进行交叉销售、提高资本运作效率。
(二)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发展面临的风险
1.我国大型保险集团面临的一般风险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是保险集团面临的三大风险。其中,保险风险是保险集团面临的第一大风险,主要是由于集团对保险事故或给付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退保情况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史上有许多保险公司由于保险风险而导致偿付能力下降最终引发危机,如下文所提到的中华联合的偿付能力危机。由于保险集团与一般的保险公司业务有所不同,因此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特殊性。如我国保险集团大多都包含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保险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大的市场风险;保险集团一般会持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和股票,一旦外汇贬值或者股市状况不好引起股价大幅下跌等状况都会面临较大损失。包含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保险集团(如平安保险集团)又可能因为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信用状况的不利变动而造成巨大的信用风险损失。
保险集团面临的特殊风险有外汇风险、权益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等。这些特殊风险在整个保险集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4]。随着保险集团向金融领域延伸、拓展,新的现金流源源不断地流入集团,可用资金的杠杠比例越来越大,一旦出现投资失败、资产贬值等其他危机,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迫使整个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各大保险集团在收购子公司拓展经营领域过程中,必然也会带来新领域的风险,如同AIG,国内外多个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原因并非单一风险触发,而是多种风险串联造成。
(三)我国大型保险集团面临的具体风险
1.战略定位模糊,“跟风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保险集团所暴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集团发展战略思路不清晰,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比如,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允许和指导下,我国保险市场上第一梯队的保险公司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全部选择集团化经营[5]。这些大型保险集团成立以后不断追求业务的“大而全”,在经营产、寿险的同时还涉足健康险、养老险等其他险种业务,并提出在未来逐步开展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致力于组建综合性的金融保险集团。
2.规模盲目扩张,风险管控缺位
目前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存在着保险业务盲目扩张、风险管控缺位等问题。例如,2009年中华联合财产险公司亏损数十个亿被保监会接管,其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扩张太快、承保风险控制不当。公司为了追求车险巨额保费不惜以高佣金和低手续费为代价,并且未能很好地控制赔付率和成本费用,导致风险逐渐聚集并最终爆发。
3.海外投资经验缺乏
出于种种原因,我国保险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海外投资经验缺乏。从2007年10月开始,平安集团高调收购富通集团9501万股,直至成为富通单一的最大股东,这一收购标志着平安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和动力。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恶化,到2008年10月29日短短的几个月中,平安投资富通的238.74亿人民币已经亏损231.25亿,仅剩下7.49亿,缩水97.1%,由此导致了国内平安股票大跌,偿付能力出现急剧恶化。平安海外投资失败不但为平安集团敲响了警钟,而且国内多家保险集团也进行反思。我国保险集团发展依旧不成熟,海外投资虽然可以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甚至获得高额利润,然而我国保险集团由于海外投资经验不足,海外投资仍需谨慎,一旦投资失败会为整个集团带来致命性打击。
三、AIG的“完美赎身”对我国保险集团风险管控的启示
AIG是一个以保险为主的金融集团,造成此次危机并非因为保险业的风险,而是因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暴露。金融衍生品交易(CDS等)并非AIG主业,甚至只是整个集团的一个小部分,它的风险却造成整个集团的危机。因此保险集团的风险管理不能仅关注保险主业,而忽略其他金融业务的风险,保险集团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
(一)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共分为四个步骤:
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应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的流程(见图2),并且对集团的风险管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与流程,确保各类风险在相应的制度约束下得到有效管控[6]。目前我国大型保险集团大多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量化分析,以确定公司需要承担的损失,确保集团可承担的损失与收益相匹配,这是非常值得肯定与借鉴的。在新时期下,我国大型保险集团也应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产品创新、投资渠道拓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创新和多元化的利与弊,在做好全方位风险防控、保障市场稳定的根本前提下,继续稳步推进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谨慎扩展业务范围
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保险与银行业务之间的融合,我国的大型保险集团也非常注重银保合作,通过跨行业合作在一定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可深度开发客户资源、降低展业费用,共享协同效应带来的红利。中国平安率先收购深发展银行和中国人寿参股兴业银行以获得交叉销售的机会。虽然拓展业务范围是保险公司转向金融集团的必经之路,但是保险集团应结合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实力谨慎拓展业务范围。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都是负债经营的公司,财务杠杆比例较高,倘若集团对某一业务领域并不熟悉而盲目进行拓展必然会为整个集团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公司多年经营的品牌和信誉便会受到影响,客户资源必将流失。
(三)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
在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保险公司都希望通过集团化发展,发掘潜在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然而保险集团的业务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多元化业务体系中没有核心、没有特点、没有差异,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而是更加强调核心竞争力。没有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盲目“大而全”只会令保险集团淹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在集团化经营过程中,许多保险公司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却片面追求投资利润,忽视了规模扩大带来的潜在风险。2008年AIG危机是由跨界经营下的投资失误而引发。上述阐述AIG复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专注核心业务对企业风险管控和发展的重要性。法国安盛集团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其主要业务却始终立足于自身的“老本行”[7],集团专注于发展包括寿险、财险、国际保险在内的保险及相关业务,保费增长率一直较高,安盛就是凭借自己的核心业务跻身于世界级的金融行业巨头。我国的保险集团若想取得长足发展也应该立足于本公司的核心业务,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擅长什么,如何专注核心业务,如何将本公司的优势发挥到最大[8]。只有这样集团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最终在激烈的保险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行业监管
通过对AIG危机和复兴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监管对集团风险管控十分重要。“综合经营”是目前我国保险投资多元化、金融创新的平台,但也是造成保险监管混乱的根源。现行国内金融企业交叉经营及金融集团业务多元化必然要求对经营实体实施监管主体多元化[9],在现行分业监管的背景下,一旦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当很容易出现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复。
结合AIG发生危机后参议院将美联储定为全美最高金融监管权力机构,我国也应构建打破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界限的综合性监管体系,考虑建立金融一体化监管模式,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目标和监管体系。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只有具有前瞻性的监管理念才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雪君,张文峰.AIG缘何咸鱼翻身---从濒临破产到完美赎身[N].中国保险报,2013-02-25.
[2]黄雪梅.保险投资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由AIG危机所触发的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0(4).
[3]舒廷飞.中国保险集团公司风险管控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4]曹志成.我国保险集团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基于AIG危机的[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5]朱南军,何小伟,肖志光.中国保险集团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0(10).
[6]卓志刚主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保险类研究生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自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1997年保险市场上共有13家全国性保险公司,5家区域性保险公司,4家外资或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北京已有10多个国家的23家保险公司设立了100多家办事处。保险市场的开放改变了过去由人保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国外保险业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对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问题的另一面则是面临与国外保险业的竞争,有竞争就有风险。
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①经营风险。它是保险公司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因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引起的风险损失。这是我国保险企业最需要关注和化解的风险。因为我国的保险业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风险管理上技术水平和手段都相对落后。②标的风险。它是保险公司的主要风险。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金额高低不等,标的本身风险大小不同,对这类风险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共同保险和再保险方式加以分散,保证其经营的稳定性。③利率风险。这是保险公司面临的基本风险。保险公司的利率是根据国家银行的利率来确定。银行利率的涨跌,影响保险公司寿险储蓄利率的上升或下跌。当银行利率高于保险公司的利率时,人们对寿险的需求减少;当银行利率低于保险公司的利率时,人们又纷纷购买保单;保险需求量增加。今后随着利率市场化,将对寿险业的冲击和影响更大。④市场竞争风险。它是保险公司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主要是卖方之间为了争夺顾客而降低险种费率,提高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返还比例,从而影响保险公司抵御风险的准备能力,而且是一种潜在风险。以上四种风险中,标的风险和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利率风险和竞争风险是保险公司的外部风险。内、外风险的存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结果,它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
投保人是保险业发展的支柱。由于一些保险公司的员工业务不熟悉,经营基础差,许多投保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由此败坏了保险业的声誉,加之保险是一种无形产品,投保人支付了保费以后,并没有马上受益,而仅是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是未来的责任,是一种“承诺”,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承诺是长期的,如养老保险,期限长达十年以上。而保险人能否真正承担其保险责任,实现其承诺,取决于它在未来是否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已有立法,对保险业的有效监督已受到投保人的关注。
自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保险市场群雄并起,为了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尤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防止保险业的风险借鉴也不容忽视。在国内,因保险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承保额的剧增,对保险业的监督却比较薄弱,重审批、轻管理,监管的内容和方法较陈旧,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不明确,以及一些保险公司通过不适当地降低保费或其他手段扩大保险业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等,说明保险风险仍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
二
我国的保险业起步晚,几经坎坷,在发展规模、水平、程度上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为了保证我国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危机和防止竞争的自由化,保护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业务活动,加强对保险业的风险防范意义重大。
(一)加大人民银行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在1997年的“金融风险防范年”中,人民银行针对保险业监督工作,将监管重点放在清理整顿保险市场、监督准备金的提取、财务指标的落实及资金运用的风险。在今后的长期时间里人民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首先,人民银行要依法监管。1995年10月实施的《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职能、经营、投保人和承保人的权益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必须切实履行职责,严密监督,按法办事,对循私舞弊者依法严惩。其次,坚持商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各项准备金及业务、财务、资金运用状况人民银行有权检查,保险公司依法接受监督检查。再次,人民银行为了保证各家保险公司在市场中公平、合理的有序竞争,做到各家保险公司在收费标准、纳税、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三方面的统一。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心得体会
二、 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两周前带着继续学习基本功,学牢专业知识的心情来到安邦保险,在新的公司体验新的工作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感受新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接受新一轮的挑战,让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锤炼加以巩固。
一、实习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安邦保险车险条款,录单及出单以及整个工作流程
1、接待客户,向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做出保险方案计算保险费。
2、负责填写投保单;先收集好客户的行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新车则要提供购车发票和合格证,然后对照证件上的内容填写投保单,再用电脑进行录入。
3、经核保无误通过后,交强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商业险打印保险单和保险卡,核对确定准确无误后,将保险单交到财务,再用专门的笔记本把客户的资料登记好。
4、把单证按类别整理并装订,最后送至档案管理室并按月份将其归类。
二、 实习体会
(一)、通过进一步的对保险公司及行业的了解,也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2、在服务水平上,技术含量较低,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关系和人情的现象。基层公司在展业过程中,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的“关系网”拉业务,或者是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的“人海战术”开拓市场,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消费,坑害被保险人利益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业务人员忽视消费者心理状态而采取死缠滥打的推销方式。基层保险公司的“人海战术”和“关系业务”的过度膨胀,使国民对保险的作用产生误解,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厌恶心理,不利于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损害了保险业的社会声誉和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另外,基层公司在理赔服务过程中,有的为了稳固与大客户的关系不讲原则地进行人情赔付或通融赔付,有的为了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进行人情赔付和搞假赔款,而对一些非关系客户另眼相待,服务态度和质量差,违背保险经营的损失补偿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
3、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