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经营相关法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7 16:18: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经营相关法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经营相关法律

篇(1)

关键词:

创业教育;法律环境;法律教育

现有的创业培训中比较注重创业精神和品质的强化,更多地关注企管、金融、财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关注较少。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创业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创业过程中误入歧途。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为例,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让大学生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

一、创业中法律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创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强音符,创业也已转化为大众的迫切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诸多优势,也是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认识到创业是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培养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处事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品质。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创业者,从寻思创业伊始,必须充分认识分析创业环境,因为创业成败与创业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创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往往更重要。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习俗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创业者要全面考虑,能利用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不能违反的要严格遵守,创业者对社会环境利用得越好,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条件下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无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护之下才能正常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企业创业活动同样是在一定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的,创业者必须考虑法律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对其创业活动所面临的法制环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创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成功创业的预期目标。因此,加强创业中的法律教育与培训非常必要。

二、创业初始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经过一番踌躇满志的构想,开始准备创业,这就进入了创业初始阶段了,创业者首先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处理不当的话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纠纷,严重的话还会危及企业生存安全。创业者不必了解有关法律的所有内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关键内容与新办企业有关就够了,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主,要知道法律不仅对企业有约束的一面,也同样给予你的企业以法律保护。

(一)关于设立经营实体,进行行政审批的相关法律问题

设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如果从事特定行业的经营活动,还须先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比如开网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根据《民法通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常见。设立特定行业的企业,还有必要了解有关开发区、高科技园区、软件区等方面的法规、规章、有关地方规定,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创业地点,以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大学生创业需要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消防、卫生等行政审批程序的一些具体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这部分相关法律的教育与培训应重点放在各种不同经济组织的具体特点,包括责任形式、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区别、设立条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资协议、经营管理等内容,让大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组织形式并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具体规定准备资料,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二)关于资金、设备场地等相关法律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筹集创业资金时可能涉及银行贷款、财产抵押等问题。如果不是以货币资金出资,而是以实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或其他权益等出资,以及在企业经营也会涉及租店面及办公场所,这些都会涉及诸多的法律问题,需要了解有关票据、合同、担保、出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与培训,本着“必需、够用”原则,精简优化法律教育培训内容,让创业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和掌握应用关键的法律知识,至于较为完整的法律条文学习、熟悉及应用,有待引导大学生遇到具体的经营问题能够做到寻找相对应的法律文件,边学边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提升法律水平与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经营阶段的法律教育与培训

创业初期阶段以设立某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为主,完成行政审批企业登记手续,这仅仅是创业的开始,打好基础后,接下来要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同理,创业者不得不面对许多不可避免的法律问题,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视,极有可能使新设立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令企业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认识把握好下面几个法律问题无疑有助于创业成功。

(一)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

创办的企业进入经营阶段后,创业者也就是经营者要遵纪守法,履行好企业的法律责任;现有的法律体系已日趋完备,不少法律法规都或多或少从各个不同方面规范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现举二例说明履行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就展示了对创业经营阶段中法律教育培训的意义所在。其一,创业者必须依法纳税。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足额纳税是创业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创业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创业者要了解熟悉《税收征收管理条例》,明了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基本义务和权利,这些责任概括起来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开设银行账户、依法报送财会制度、依法设置财簿、依法报送财会核算资料、依法办理纳税申报、依法缴纳或解缴税款、依法实施发票管理、依法使用税控装置、依法结算税款或提供担保、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等。其二,创业企业务必尊重员工的权益。市场竞争、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员工的素质和积极性,在劳动力流动加快和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优秀的劳动者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争夺的重要资源,所以新开办企业一开始就要特别重视尊重员工的权益,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之道,自始至终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至于法律层面而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有相当多的条文明确规定了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应尽的法律责任义务,比如必须依法与员工订立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和安全、依法支付劳动报酬、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与纠纷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

进入创业经营阶段,利用企业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服务,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几乎都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创业者要尽可能地了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才有可能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和保障企业利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会使企业陷入歧途,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需要创业者了解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很多,这里着重强调几部法律法规,非常有必要作为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广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择其中一二说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创业者重点了解熟悉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以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教育培训中侧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避免竞争中触犯了法律底线;至于《产品质量法》的教育培训中则应强调创业者了解熟悉国家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要创业者熟悉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不得违反《产品质量法》的禁止性规定,履行作为性义务和不作为性义务。限于篇幅,其他相关法律不再累述。总的原则就是要精选核心的、与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概念与条文,有的放矢,让大学生易学易记,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转化为创业企业保驾护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决纠纷

创业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内开展管理活动,对外发生经济联系,都会产生各种法律关系,难免会有各种摩擦矛盾、争议纠纷。因此创业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处理争议纠纷,熟悉掌握法律中规定的具体诉讼程序,更要有积极收集相关证据的法律意识,还要有各种相关预防措施及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业利益。以《民事诉讼法》为例,在具体的法律教育培训中,要让大学生理解并掌握诉讼制度、原则、管辖概念、诉讼程序,实训模仿撰写诉讼文书,能够独立进行诉讼,最终具备用诉讼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作者:姚兴良 单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篇(2)

一、 现代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意义

现代企业是指适应社会化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及规范企业法人制度、责任有限、治理结构科学的新型企业。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或机构对企业经济全过程及资金运动的监督,目的是要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可比、真实相关,以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由于现代企业产权、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特征,企业债权人、所有者、管理者以及政府需要依靠会计信息来协调,所以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需要。首先,现代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需要加强会计监督,现代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管理者获得出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独立经营权,这就必然要求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其次,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必须加强会计监督,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责权利的安排,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在委托关系的基础上,在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存在着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监督是协调联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纽带。另外,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也是企业科学管理、自我约束的需要。

二、 目前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部分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无法相互制衡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缺陷,缺少应有的权利监督和制约;一些企业的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形同虚设,而总经理或董事长权利没有得到控制或约束,经营权强化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这样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当企业的会计行为受制于经营领导者时,会计就无法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正确的财务信息,人为去调节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等情况就无法避免,会计就成为经营者操纵的工具。

(二)经营自我约束及股权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处在发展的低级阶段,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经理市场,也少有企业采取业绩激励或者认购股权等方式对经营人员进行奖励。作为人力资本价值的所有者,经营人员的人力资本增值率及收益率与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没有太密切的关系,这就会造成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难以形成。

(三)会计人员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不对称

法人财产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利益具备了较高的排他性和独立性,强化了企业经营者的权利,而会计监督更多的应该是体现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然而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客观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制约,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好的制衡机制,会计人员的经济缺乏独立性,造成会计人员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不对称,会计监督目标就必然难以实现。

(四)企业外部监督不力

一是社会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业人员少,业务素质及职业素质不高,而且因为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注册会计师常常不由股东委托而直接由经营者聘请,这使得社会审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时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在为企业服务和监督成本之间找均衡点。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目前有财政、工商税务、法律、金融等多种监督方式,但是监督功能有交叉,标准不统一,造成监督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又因为缺乏横向的信息流通无法形成监督合力。

三、 现代企业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建议

会计监督若不力,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非常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使现代企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会计监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明确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及经营者各方的责任、各方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会计监督起到作用的基础;克服经营领导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才能为会计监督创造好的实施环境。要健全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法规制度控制,二是要明确企业经营者的身份,保证投资者对经营者的选择权,三是要使监事会真正发挥作业,形成制约力量。

(二)加强企业的会计责任

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存在双重委托关系,一是企业投资者委托经营者经营,经营者再通过会计人员代表其从财务上反映其履行责任的情况。二是企业投资者委托会计人员通过行使监督职能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这层委托关系的存在不利于经营者的利益,如果经营者能够影响上一层委托关系来解除或变更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那么会计监督职能就无法实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会计人员或机构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完整一致,消除会计人员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不对称现象,才能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得以实现。

(三)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是经营者、所有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所以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此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要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方法来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法律建设,通过制定会计准则和完善相关法律来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另外,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也非常重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加强现代企业会计监督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从源头上加强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法律意识教育,二是严格执行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准从事会计工作,三是加强就业后的后续教育及职业培训,四是强化会计师协会监督职能,使其能及时清理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五是应严肃法纪,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完善企业外部监督

要完善企业外部监督,首先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执法必严、有法必依,减弱人治强化法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经营者以及相关会计人员,应根据其违法性质、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或者公开。同时应协调各方外部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来促使相关外部监督部门适时适当地履行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应加强横向的信息流通,节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受法律、经济、政策等各方的原因影响,现代企业要加强会计监督是非常综合性的系统问题,必须要夯实基础、从战略上统筹规划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张震.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务会计.2011(5)

篇(3)

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针对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审时度势,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明确的目标,研究提出若干可选择的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的判断决定过程。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发展,决定企业的成败兴衰,因而必须重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必须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凭借其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法律根据,有效地协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2.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内容

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参加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前期谈判和承办相关法律事务,起草、修改、审核会签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相关法律文件。要想做好这些事务,企业法律顾问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法务工作经历、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竭诚为法律事业服务、为法制建设开拓创新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企业法律顾问必须非常熟悉并能准确适用有关决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把握企业经营决策的背景信息,理顺与企业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准确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提出有效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合同审查、管理

一个企业要想合理营运、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营运机制,企业的管理者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精通企业的奖惩机制等,但对于内部的法律风险防范可能就不那么在行了。比如:有的企业的合同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人都有机会动用合同专用章,甚至出现利用此管理漏洞联合第三方做出损害公司权益的事;对于员工承办合同的内容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当员工离职时,一旦对于工作交接不认真,合同履行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士从事合同业务,对合同进行专项管理,使其成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

1.合同审查

合同审查一般指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对合同进行的法律、经济、技术审查,即“三项审查”。合同的法律审查,是从法律方面为企业签订、履行合同进行把关,运用法律原理及相关规定,为企业设计交易方式、履行程序,确保合同内容不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合同不存在法律漏洞,实现合同目的,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合同审查主要包括合同合法性审查、合同严密性审查、合同真实性审查、合同公平性审查和合同程序性审查。经济审查是指企业内部经济或价款管理部门对合同价款的计价依据、取费标准和数量进行审查,确定其合理性及经济可行性。技术审查是指企业内部技术主管部门对合同技术条款、质量条款、验收条款及实现合同的相关措施、方案进行审查,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合同审查通常要经过申请合同法律审查、实施合同法律审查、提出合同法律审查意见三个程序。

2.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如何制订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或者控制因合同文本而引起的法律风险。它贯穿于合同实现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应当遵守依法管理、预防为主以及法律审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企业通过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对本企业签订、履行合同的事项进行有效监督管理,防范法律风险,维护交易安全。合同管理一般包括合同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教育培训、奖惩等方面。

篇(4)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企业迅速发展,我国企业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金融环境背景下稳步发展,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存在“重经济轻管理”的问题,企业的管理环节还未成熟,尤其是对债务以及债权的风险管理还不够重视,造成企业经常出现债权危机,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发展。所以,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债权风险进行合理的管控,通过相应的债权风险法律手段,完成对企业的债权风险管理,提升企业债权风险管控策略。

1企业债权的简要分析

企业债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权利,其主要是指有关于企业债务处理问题的相关权利。企业债权指的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在企业开展民事行为的活动中享有的债权。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企业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入、资金管控等重要资金链条环节,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债权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在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造成企业债权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企业债权产生过程中,合同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企业购销合同、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等内容,都是形成企业债权的主要因素。(2)企业侵权行为也是影响到企业债权的主要内容。侵权行为可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当事人一方只有因自己的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时,才负赔偿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就不须负赔偿责任。而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只要造成了他人的损失,不论责任主体是否存在过错,都要履行赔偿责任。(3)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货款、加工款、租金、交货、货物运输、技术服务等内容也是导致企业形成债权的主要因素。企业债权是影响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以及资金资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应该针对企业债权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更加合理有效。

2企业债权管理风险分析研究

企业债权管理风险具体是指在企业进行债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是指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影响到企业债务处理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对债权管理的风险控制,将会造成企业债权受损以及相关法律问题,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当前,在企业债权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企业自身缺乏对债权的管理意识,导致实际企业债权问题遭受法律风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发展。(2)企业缺乏法律意识。债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合法权益,对于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而言也产生一定的影响。(3)企业债权管理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造成企业债权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包括企业的合作对象信用情况、债权管理相关法律文献等相关内容,合理的债权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3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企业债权风险管理是当前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管理环节,对于企业的总体管理而言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企业债权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影响到实际的企业债权管理,以下是对其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阐述。3.1合同法律问题。合同企业形成债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企业与合作者之间通过合同达成了产品服务、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合作方承诺给予企业相应的报酬,从而建立了双方之间的债务关系,企业也形成了债权。同时企业在进行其他交易过程中,其合同也是形成债权的重要标准。而当前,企业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包括债权合同法律问题。企业进行债权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合同法律问题的处理,从而形成的法律问题。第一,在企业双方进行合同制定的过程中,其未完成双方利益互换或者服务提供的合同订立,因此二者之间的债权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应,对于后续的企业债权处理造成了影响。第二,企业债权处理过程中,合同订立不够规范也将引起债权管理风险问题。如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双方合同条款不一致等问题,都将影响到企业债权管理风险。3.2债权整体法律法规问题。债权是企业在我国境内以民事主体身份所享有的重要权利,对于企业的自身权利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对企业债权进行合理的保护,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建立了债权相关管理法规。但是,企业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债权整体法律法规的应用。部分企业对于法律相关问题以及法律制度不够重视,对于相关问题也不够了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债权管理。所以,在实际的企业债权管理过程中,国家应该完成相关法律文献的合理制定,企业应该对债权法律法规有必要的了解,确保企业债权管理工作实施更加有效。3.3债权法律处理问题。当前,企业在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其遇到的法律问题还包括债权事务法律处理问题。企业在发生债权纠纷或者债权不明等问题后,一定要使用法律手段进行债权法律管理。但是,在当前企业进行债权处理过程中,缺乏对法律处理问题的了解。如,当前我国法律体系针对债权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规定,其诉讼时效期达到2年,而如果企业对于债权诉讼处理的法律时效不够了解,将会影响到实际的债权处理效率,形成实际的债权风险问题。

4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中法律对策研究

企业债权关系到企业的相关债务资金回收,对于企业的债权相关问题处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企业债权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在实际的债权管控过程中,应该注重应用法律环节完成风险管控,确保债权风险管理更加有效,提升企业的债权有效管控。4.1债权风险提前规避。企业债权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发生债务等相关法律问题而形成的权利,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在与其他个人或者企业形成债权之前也要进行必要的风险管控,对债权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确保债权风险管理更加有效。第一,从法律角度而言,债权形成必须要有债权双方。所以,企业在债权形成时应该对本方的风险意识进行管控,提升债权风险方法。在实际的债权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自身应该完成对客户以及债务方的调查,了解个人或者企业的资金实力、信用状况等相关内容,确保企业良好控制债权风险,做好企业的风险管控。在企业进行实际的债权风险管控过程中,国家相关法律也有规定,要了解国家法律允许的资信情况,弄清对方的法律地位。对客户法律地位调查主要通过查验对方的执照,查阅工商登记档案来进行。第二,完成提前债权风险管控。企业应该建立债权风险管控机制,以财务部门为基础对企业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债权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风险管控手段,提升债权风险管控效果。4.2债权形成中的风险管控。企业债权以企业的相关合同签订作为债权形成标志,所以在债权形成过程中进行债权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债权合同进行合理的风险管控,确保企业债权管理更加有效[1]。首先,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手段完成对企业债权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债权管控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债权的管控效果。第一,合同起草以及合同订立阶段,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合同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对于合同订立的细节化法律内容有所了解,从而确保企业债权管理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债权风险管控。第二,合同起草订立阶段,应该根据双方实际交易内容以及发生的法律关系完成合同内容的详细制定。关于合同的利益分配、服务内容以及资金报酬等内容一定要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债权双方的关系清晰,内容明了,确保债权形成管控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债权管控效果。第三,合同起草订立阶段,如果双方因合同内容出现分歧一定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完成纠纷处理,通过对纠纷的有效处理,确保实际的企业风险管控更加有效,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效果。第四,企业双方相关债权合同订立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合同的文本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应,提升债权风险管控[2]。其次,企业债权风险管控过程中,应该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完成债权保障,合理地保护自身的债权,确保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利用担保法对债权进行担保。当前,我国法律制度中对担保法进行了完善,规定债权双方可以设定担保人,担保人具有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担保实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行债权保护的过程中,利用担保法要求交易对象找到担保人,可以预防交易对象出现资金问题,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现象。第二,债权人在自身债权保护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是企业债权合理保护的重要法律权利,对于企业的债权保护而言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的企业债权保护过程中,利用债权法更应该注重完成实际的债权管理控制,提升债权管理效果。企业应该对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内容有所了解,并学会合理利用权利完成不安抗辩权的保护,确保相关工作实施更有效果[3]。4.3债权法律事务处理中的风险管理。在当前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很容易出现债权法律纠纷问题,而在实际的处理环节,企业应该注重对债权法律事务处理进行风险防控,利用相关法律完成债权法律事务的合理处理,确保企业的债权等得到合理的保护[4]。首先,从法律角度而言,企业自身也具有完成债权追讨的权利,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完成对债权问题的处理,依法处理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而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以下两点内容:第一,企业应该对自身的债务权利进行明晰,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债权法律问题,才有权利追讨债务问题;第二,企业应该成立法律部门,以法律部门完成对债权问题的处理,这样具有合法性,也更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确保企业债权法律事务处理有效。其次,从法律角度而言,企业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手段完成债权追讨。企业在掌握有关证据后,可以向相关部门以及人民法院提讼,通过正规、合理、合法的法律手段完成债权追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委托追收的方式完成债权事务处理,通过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律机构完成委托管理,帮助企业完成对债权风险的有效管理[5]。

5结语

本文从企业债权风险形成前、债权形成中以及债权风险形成后三个方面阐述了债权风险管控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债权风险管理以及企业经营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章敏锋.论施工企业的债权风险管理[J].商讯,2019,183(29):100-101.

[2]宋雨玲.浅议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方式实现铁路企业债权风险的有效管控[J].铁道经济研究,2019(02):20-22.

[3]范光晖.国有企业债权债务财务风险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32):160.

篇(5)

会计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三种。行政责任主要表现为依法履行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则是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民事责任则是对于民事受托责任的履行。虽然我国自1985年就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1993年、1999年、2006年多次进行修订,期间还颁布了《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相关法规对会计责任进行不断的完善,但由于近年来我国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不断壮大、会计违法行为逐渐多样化等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责任制度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会计法律体系不健全

一是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判断没有科学的法律解释,以财务报表造假为例,会计工作人员严格依靠会计制度及准则的规定编制出的报表一旦与事实不符,仍然存在报表造假的嫌疑;二是对会计违法责任主体界定不明,会计法中主要是以社会管理角度划分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没有充分考虑权利关系及资产责任,因而容易使既得利益者逃脱法律的惩罚;三是法律责任中重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因而在越来越多的民事争端中难以发挥法律的作用;四是违法行为性质的界定不明确,在重大过失、普通过失和故意违法等性质的界定上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五是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协调,《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主要注重会计程序中的责任,而《刑法》、《公司法》等法律则更关注会计结果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矛盾。

2.会计市场运作机制学

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目标逐渐趋于多元化,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责任关系作出解释,同时也需要满足会计信息处理委托人的经营决策的需要。再者就是现阶段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相较计划经济体制下进一步的扩大,会计违法行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为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往往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而会计人员在巨大行政压力下往往也容易出现屈服。还有就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的思想认识不够充分,管理人员由于自身财会专业素质不足,而企业会计人员在岗位工作中缺乏热情,没有及时的对国家新推出会计法律细则进行学习。

3.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通过2003年“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造假案可以发现,会计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难以控制的。而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会计违法行为发生后的处理,因此在实际的会计法律责任管理上必须加强外部监督,从而达到事中控制。但我国的会计监督主要都是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实现的,而实际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不仅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管控,甚至对于外部监督进行干扰和阻挠,导致会计违法行为十分难以被及时发现。

二、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措施探讨

1.全面完善会计立法

一是针对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样化的会计违法行为来全面完善《会计法》的涵盖范围,从而保障会计司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重点加强《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细则的制定,明确划分会计法律的履行主体、情节、性质划分的依据;三是针对会计司法人员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避免交叉司法和司法盲点的出现。四是全面提升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标准,不仅要扩大会计违法追责的主体,还可以加大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力度。五是重点对会计民事责任的赔偿进行法律完善,从而提升会计法在民事责任中的巨大作用。

2.积极加强守法宣传

在会计工作人员方面,虽然在报考从业资格证时需要对会计法进行全面的学习,但一旦进入到工作岗位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的进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的再学习,因此十分容易出现无意性的违法行为。所以首先需要建立会计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和学习制度,时时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提升思想警惕性,明确违反会计法律的巨大危害。再者是对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会计相关培训,避免企业管理重经营轻财务情况的出现。还有就是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通过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和严格的会计处理规范避免违法行为的出现。

3.重点加强会计监督

篇(6)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69-01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依法治企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形势改革的必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别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明确指出“经济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行的调控措施和原则,企业要立足于现今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企基本方略,才能维护企业健康长久发展、促进企业高效稳步前行。

一、什么是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是指将我国法律法规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依据,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和规范。依法治企注重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在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从而促进全民法制化进程。狭义的依法治企指代根据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对于依法治企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不能表达依法治企方针的精髓所在。实行依法治企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以我国法律为根本依据发展企业、服务社会。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一种生产和经营有效结合的组织结构。无论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企业的社会使命都是为社会和自身创造经济效益。合理的运用企业资源在生产经营中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的。依法治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施,是规范企业健康发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企的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合法经营、依法决策、企业员工管理等方面,而且根据经营管理区域的不同依法治企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依法治企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封闭式自行管理的一种适应新时期经济形势的企业管理策略。坚持依法治企,将法制观念紧密融合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有利于企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之下稳步发展。

二、依法治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法律作为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一定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法律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一定的法制空间,实行依法治企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依照国家法律制定企业经营中的相关决策可以帮助企业远离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依法治企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依法治企是企业领导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职责的表现

在电力企业监管、审计、监督不断完善以及全民法律意识逐渐强化的前提之下,切实有效履行依法治企战略方针、全面提升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能力、杜绝企业违法经营是国家和社会对电力企业部门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的重要表现。

2、依法治企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如今我国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式的发展需求。切实履行依法治企方针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预防企业违法经营、强化企业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保障企业生产建设法制化起到重要作用。

3、依法治企是规范企业经营决策、保障企业合法经营的必要措施

依法治企是电力企业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切实有效实施依法治企的基本方针,有利于电力企业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依法经营、依法决策、依法建制、依法供电、依法维权。有力保障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全民用电安全,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4、依法治企有效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合法经营

企业是否发展良好取决于依法治企方针是否切实实行。离开依法治企的规范引导,企业的不合法经营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企业经营者关于企业发展没有进行依法决策,会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企业整体对于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的发展离开法律的约束和限制,必将走入违法的误区,不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依法治企对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随之增多而且更为复杂化。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法律,法律规范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全面落实依法治企,切实履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和法律义务,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发展的先决条件。

1、实行依法治企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要求

在社会法制化进程不断发展、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前提之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必须符合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必须保证合法经营、健康发展,才可以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行依法治企能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在电力相关企业中切实有效落实依法治企的重要方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依法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发展决策、围绕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依法治企方略,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高度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实行依法治企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和失误,保证经营管理者在法律的约束之下做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正确决策。

3、实行依法治企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依法治企方略与去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证管理监督的时效性,还可以保证企业自身的权益受法律保护。坚持依法治企,鼓励企业全员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效的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维护企业权益、保护企业效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打好基础。全面落实依法治企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四、如何有效落实依法治企的战略方针

依法治企不是一项简单、独立的工作,必须将依法治企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并且植根于企业快速全面发展。依法治企作为企业管理的宏观思想战略,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取得实效。

1、组织企业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强化企业整体法制观念;

2、将生产经营和依法治企有效结合、紧密联系;

3、坚持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完善管理制度,避免法律纠纷;

5、建立完善的法律顾问制度,保证企业合法经营;

篇(7)

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是根据一定时间内的财务数据通过合理有效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交易行为和经营效果做出数据性的统计。会计信息的作用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必要财务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同国际市场的接轨,本土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更多机遇的竞争机会。而一个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是对一个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关于会计信息的失真,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通常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仅仅制定了一定时期内的财务预算和相应的配套动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往的被动式计划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压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市场的动态,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财产,经济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保护企业的产业产权,规范企业的运行模式。理论上的企业会计制度要在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和规范经营。

2.非法收入和逃税行为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为了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经营过程中掺杂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反市场交易道德交易行为。企业中违约成本与违约收益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不断泛滥。而导致这种行为的越发张狂,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在某些部门在执法力度上的欠缺。法律规章的不够完善可以通过时间进行弥补,但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包庇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

首先,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产生过程,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可以分为由于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由于企业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两种会计信息的失真中,会计事项失真是由于财务管理中,会计事项的记录不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财务运作和经济活动的成果导致的,很多时候,会计事项失真代表了企业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存在歧义,只有会计事项的失真才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主观因素上考虑我们还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理解为主动和非主动两种,由于会计信息的统计和计算是处在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部门有可能对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存在主观上的认识偏差导致在会计信息计算的过程中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不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济经营情况。同时,也不排除人为的有意造假,在实际的企业公司中,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常常为了满足自身或者某些人的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串改,使最终企业决策层最终得到的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对于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着重点是在于当事人是否有意的进行欺诈行为。

在此基础上,会计信息的失真在部分情况下存在由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构上的缺陷导致的失真情况。所谓的会计处理,是指在不断得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处理步骤,将财务数据转变为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在实际当中,市场和经济行为都是处在动态当中的,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是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由于市场变化或者企业经营行为的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不适宜,都是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常见原因。

三、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要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企业内部,要加强会计系统的建设速度,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通过战略化的规划,细化会计信息的流通渠道。加强会计规范体系的建设,通过有纪律、有章程、有计划的会计信息处理机制,可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高速运转和真实可靠。而针对建设适合我国现有市场情况的会计信息处理制度,需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其中的管理方法,加强我国本土企业同世界市场的接轨。同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处理制度的切实有效,必须吸取国王的经验,听从企业各个部门中各个员工的意见,确保会计制度的实用性。同时,相关机构要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维护自身权威的严肃性,对于任何违反会计准则的违法行为都要予以重罚,使造假者消除造假的心理。

2.强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行为的约束力

在经济学中,针对交易双方有着“契约关系”的说法。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中,我们要考虑到企业交易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强化交易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增加企业违法行为的运作成本,降低企业违法行为的经济效益。通过减少违法者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减少违法者的违法动机,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而加强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要通过经济行为中,双方交易合同上着手。同时,要确保制定的合同真实有效,就必须在相关章程的执行力度上给予支持。这不仅仅需要一个科学合法的交易规范,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运作管理过程。同时,要明确加强交易双方的契约关系是建立在订立关系合同之上的,对于企业的交易行为不存在阻碍,为了加强管理而拖累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四、总结

会计信息是反映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制定决策的有效参考。致力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分析了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原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别进行了区分。如何在财务工作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要想对我国现行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进行总结与研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一点在于:何谓会计法律责任。从理论上来说,会计法律责任是指包括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在内的会计主体因从事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包括现行《公司法》、《会计法》、《证劵法》、《所得税法》以及《保险法》等等在内,侧重于《会计法》)相关规定而必须担负的法律责任与后果。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落实与完善能够有效抑制行为主体在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当中的各种不正当行为,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会计法》为出发点,在对现阶段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针对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现对其作出详细说明。

1 现阶段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会计法》中相关标准规范的问题分析。最显著的缺陷在于:现行《会计法》虽对企业会计责任主体加以了明确规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将单位负责人视作责任主体,然而在司法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具体责任人的落实长期处于“有凭无据”的尬尴处境当中。董事长虽说是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然而企业总经理缺失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直接执行人员,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是收到了总经理的直接受益。这样一来,会计违法行为的责任直接追究于董事长是有所不妥的。

1.2 《会计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协调性问题分析。该问题突出反映在《会计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执法标准的差异性上。这部分法律法规对于会计违法行为应罚款金额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执法机关并非无法可依,而是有法难易,各种差异性规定之间的漏洞也在无形当中滋生着会计违法行为的蔓延。

2 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

2.1 《会计法》中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措施分析。首先,现行《会计法》应当针对会计法律责任加以明确。具体而言,企业有关董事长、总经理以及监事会负责人为代表的各类经济责任主体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肩负的会计职责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在《会计法》相关条款当中作出明确规定;其次,视会计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以及其所导致的经济责任后果,健全相应的民事及刑事责任追究制度,配合赔偿责任制度的健全确保相关会计违法行为能够得到刑事及经济方面的严厉惩处。这就是说,现行《会计法》当中应当依照会计违法行为的类型对会计责任的举证范围、举证标准以及诉讼时效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约定。最后,现行《会计法》应当结合《刑法》中的相关规范性标准,制定各类会计违法行为的界定标准与量刑标准,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 《会计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协调的完善措施分析。一方面,现行《会计法》应当为其他相应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基本操作与专业性支持;另一方面,其他相应经济法律法规也应当为会计违法行为的界定与惩处提供民事、刑事责任追究及执行的支持。在《会计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相协调的基础之上,确保会计违法行为难逃法网。

2.3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作为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确保市场经济参与主体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所在,健全完善的会计监管制度同样能够为彻查会计违法行为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应将会计举报制度落实到实处。政府相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面向社会大众公开会计违法行为的举办方式,对举报人的信息加以保密,配备相应的有偿性举报奖励机制,确保各类型会计违法行为能够大白于社会大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当中;其次,应构建相应的重大会计事项报告责任制度。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创造者与提供者,应当以其在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当中所上报的会计报表为载体,在报表附注位置对企业该期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加以披露与说明,重大事项的制定与执行应当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上报。

3 结束语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会计问题因其能够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发展程度加以阐述与表示,因而受到了各方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有关会计法律责任制度的落实程度还不够到位,这使得会计违法问题无法得到了有效的追踪、界定与惩处。这对于企业参与之下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针对中国会计法律的责任制度及完善措施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进而维护整个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华.叶生英.单位负责人潜在会计法律责任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前沿.2010.(14).99-101.

篇(9)

社会环境的改变造成企业竞争和市场环境压力过大,因此最需要重视的是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时机。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国企业也持续呈上升状态,当然在国家政策、企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企业与国家制定更好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来改变现在的情况。扩大占地面积和增加人员都可以加速一部分大型和中型企业的发展,但在扩大企业的前提下需要注意企业的经营问题,没有相对良好的经营也会导致企业失败。为了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企业避免风险的条例,在条例上引导企业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来扩大发展。相关条例的出台证明了我国企业的风险得到了重视,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证实了企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更需要就企业的风险理论进行更新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二、企业管理及其法律风险

1.企业与企业管理

企业指的就是个人或是团体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所需要的东西,生产处人们所需的物品、资源等,并向市场进行提供和服务,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实现自主经营、独立承担商品发行过程中带来的一切利益或损害。企业管理又称为企业生产经营,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2.企业的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又可以称为法律性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刚刚发展时的预想与现实实际发生的产生差异,从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关的法律责任,并因此为企业带来的损失。看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商业性质的风险,一种叫做法律性质的风险,但商业性质的风险到最后往往也会演变成法律性质的风险。所以,法律风险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普遍、最容易产生的风险之一,他为企业带来的损害程度是企业无法预料的,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许多中国企业形成失败的原因就是法律风险。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并不注重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等到真的出现了相关的问题才想起应用就已经晚了。在现实意义上来说,有些法律风险是可以进行有效地实施从而防范他们的发生,可以为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三、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1.培养预防法律风险的能力

培养法律意识有益于企业避免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在发展扩大企业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并对企业实施相关法律的管理,所以企业发展和培养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同样重要。在企业管理中作为有引导作用的领导者,他们的法律意识决定了企业工作人员对法律重要性的认知。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代接轨,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一起发展,始终在不断学习的道路上,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企业发展的道路。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最直接的执行者,所以加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2.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企业在市场上的稳定发展,需要制定良好的企业经营制度。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国家在发展的同时法律也在逐渐完善,国家倡导法制社会,发展企业时需要更加注重法律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管理和防范制度,可以避免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也要注重了解下相关法律,以此降低投资带来的风险。因企业自身的管理系统不完善,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合理优化,优化的过程中了解并且监督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有发展前景、低风险的平台。

3.建立企业运营的法律体系

篇(10)

一、前言

税收筹划在目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不断加强楼市管控措施、对房地产行业严密监管的大环境下,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实现收益最大化和合法化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也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然而,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筹划也要在与国家税法和政策不相冲突的前提下,达到合理合法的避税目的。在房地产行业通过税收筹划获取巨大收益的同时,企业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压力也随之大大地增加。所以,房地产行业必须认真细致做好以下工作:对税收筹划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和专业的分析,全面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要义,制定出有效防范风险发生的应对措施,切实地执行税收筹划方案并进行严格监督,最大限度防止风险的发生。

二、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税收筹划的概念最初由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产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Savings)的经济利益”。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由税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组成。由于目前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税收筹划这门学科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而我国还处在税收筹划学习和运用的初级阶段。

三、房地产行业存在的税收筹划风险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由于可能触犯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也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各种困境而存在风险。

(一)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主要是税收筹划方案与国家税收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房地产行业难以完成税收筹划。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近几年房价的迅速飙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调控,税收政策将对房地产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出现了规章和税收规范数量要多于法律法规的现象,税收法令和政策不够透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政策也会发生改变,这就导致先前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与税收政策不同步,致使税收筹划方案难以或者无法执行。这是房地产行业时常会遇到的问题,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就存在时间上的矛盾,即矛盾具有时间性。

(二)法律风险

在国内,税收筹划业务尚未成熟,它不具有持久的合法性,会随着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产生变化;并且房地产企业实行的税收筹划究竟有没有违法,取决于国家的具体法律和规定。一旦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相关人员对现行法律和政策的理解与其真实要义之间存在误差,那么这种误差就会成为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法律风险。然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合理合法地避税,如果房地产企业对税收法令理解存在偏差,那么就可能导致税收筹划变成违法的逃税行为或者税收筹划方案无法执行,由此会给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行业之间的风险和财务风险

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会受到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影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从而房地产行业之间就存在许多复杂和相互的影响。那么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时候对行业也产生潜在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运转通常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支持,这就容易受到资金短缺的威胁。然而通常房地产企业大部分资金是通过融资或者贷款筹到的。因此房地产企业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税收筹划所获得的效益就可能越大,但是房地产企业要面临的资金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四)企业经营风险

房地产行业经营的不是单一的项目,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项目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企业税收筹划方案详细规划的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在项目经营多样化的行业中,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必定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这样就必然存在着多种经营风险。如果不对操作作出合理的规范,那么定制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就不合理,那么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合理避税,反而还会增加筹划风险。同时,如果没有合理控制实施税收筹划投入的成本,盲目进行税收筹划,势必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从而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项目的失败。

四、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进行风险控制,就要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并且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控制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应对:

(一)深入了解税筹划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之前,不仅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还要对现行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要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和各级政府对该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趋势。要全面地了解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带来的后果,而且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及风险最小化。

(二)税收筹划要与税法和政策同步

税法与房地产相关政策起着调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作用,它实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和调控,保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要全面深入理解税法和相关政策的相关规定,做出不同的缴税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选择,最终作出最全面最合理合法的的税收筹划决策。然而,税法和相关政策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要密切留意税法和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修改完善方案,及时调整方案的实施,使税收筹划与税法和政策同步。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基础,而且它自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税收筹划能否有效实现合理合法的避税。对于整个企业经营的过程,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始终贯穿其中,这些会计核算记录为纳税提供依据,也同样为税收筹划的实施提供前提和基础,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否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关系到谁税收筹划能否实现,以及能否规避风险。要严格对财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制定会计核算工作的细化标准和复核制度,制定相关工作的奖惩标准。

(四)确保税收筹划方案具有兼顾全局的综合性

税收筹划决策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具有整体影响作用。只有满足特定的条件,税收筹划才能成功。因为税收筹划不是某种单独的个税筹划,而是企业一项整体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各种项目和多种税种,如:基建,采购,销售和营业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等;因此税收筹划不能单单看某一方面税收的减少,更应该看到整体税费的降低,和企业整体效益。如果专注于某一个方面的税费减免,而忽略企业整体税务成本的变化,就会导致企业的持久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房地产行业税收筹划必须具有综合性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税收筹划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其背后潜在的风险也不能忽视。房地产企业应重点深刻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充分掌握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合理制定筹划方案,严格落实严格监督,不断完善,才能真正控制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胡娟,程树武.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0

篇(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显得日益重要,我国企业这几年经营状况不佳,而且呈恶化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会计作用不力应该是主要原因。虽然管理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如责任会计、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零基预算、净现值法等方法的实施颇有成效,但在大多数小型企业、商业服务类企业中却没有应用过管理会计方法。从应用效果上而言,并没有真正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中还存在相当的问题。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着较少,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有创新能力;对我国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也未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总结。这是我国管理会计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