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因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而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是传统的知识性人才,而是具有新观念、能够从事技术创新、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了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数学既是语言,又是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必须掌握的能力。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由教与学组成,教与学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只有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好教与学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掌握好教之道,又要教会学生学之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好初中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之前的应试教育阶段,教师只单纯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人类已有的知识。所以,应试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都是以考试为重,以考试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将学生拉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卷入被动学习之中,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只会死记硬背知识,只会机械性的做题。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才是真正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地对其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责任意识还不强的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教师仍旧采用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教学法,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是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1.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这里的事迹指的是数学家的故事,讲述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数学家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尊重数学家,而且能够让学生为数学家的努力而感动,从而更加用心地学好这门课程。
2.教师还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巧妙结合
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公理、定理等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解理论,会让数学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可以将枯燥乏味转变为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应试教育中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表明,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和点拨。教师应当向学生充分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中真正学会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好数学。
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愿望都必须有所提高,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教师应当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原本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事件来供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去猜想、推理、反思,最终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只有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成效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高得多。
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予学生一个与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没有顾虑地去问、去猜、去讲、去推理、去反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真正提高数学能力与应变能力。
三、重视鼓励对学生的作用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的赞扬往往会引起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是因为初中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他们衡量自己的标准。而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往往也来自于教师的赞许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当在民主课堂中,多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积极采纳学生的不同见解,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得到肯定,得到满足。
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受教师的观点影响。因此,教师时不时地赞许和支持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的赞扬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同时激发学生下一步成功的欲望,让学生更努力地提高自己,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赞扬学生,促进学生进步。那么,如果学生学习退步,或是做错事情,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忠告和适当的批评,同时,要给予学生鼓励,这样,能激励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时展的需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富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落实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初中数学教育中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探究性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本质,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抓住教材本质,将创新教育的目标具体到每节课堂中,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融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每一堂课程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动脑思考,自己发掘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只有做好初中数学教学,才能把学生打造成新世界、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重视鼓励,学生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之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数学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施亚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J],科学大众,2006(8)。
[2]于伟佳,关于教学活动的几点系统思考[J]农金纵横,1991(6)。
1 优化“结构”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对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改造、构建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的集约化处理,加强“结构”教学,以纠正学生机械零乱的堆积知识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使学生的认知向纵深方向发展。
1.1 突出核心知识的教学
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作图等是知识体系核心,只有把这些核心知识教活、教透,学生才能以此为框架,构建起立体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解垂径定理时,我们可通过电脑的动画演示,先让学生理解定理含义,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结合图形写出条件、结论并讨论证明方法,证明后再得到定理的一系列推论,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为“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评分弦、评分弦所对的一条弧,平分弦对的另一条弧,这五个条件中知其中两个,另三个也成成立。”这样一来,不仅把垂径定理这一核心知识讲清楚了,而且把它变得条理化、简单化。
1.2 注重知识的结构化
一方面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不同的关系,用推理、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等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学完一章一节后,注重根据知识体系的脉络,对错综复杂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知道学生画知识结构关系图,是知识的主干、枝干之间的联系清晰,来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 强化思维训练,增强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一个体会,讲授新课时,大家都有兴趣,学得也轻松,但课后应用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只重视数学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就知识的融会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知识才不是一种僵死的东西,才能被经常灵活地运用,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趣,学习负担才得以减轻。所以,培养思维能力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2.1 注重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是指某一数学问题提出后,经过观察思考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2.2 注重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思路的广阔,即是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能力。
2.3 注重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和快速性。敏捷性使人在紧迫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转化,看清问题的基本结构。在脑海里能迅速在现基础知识与经验,并不断积累,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4 注重思维严谨性的培养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能严格控制思维的方向和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设问、质疑、反例、错例的训练,使学生找到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来重新思考。
2.5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通过探索、尝试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知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用事例来激励学生树立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自己融入到创新的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失败,勇于探索新知。
3 利用“变式”练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数学教学中搞题海战术是造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主要根源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有一好办法,就是以用“变式”练习,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也就是说在变化条件,发散结论,改变形式,转换背景等方法中使题目更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概括出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实现一题向一类题、多类题的迁移。
对于负担,主要是看是否超过学生的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超过了这个“度”,学生的负担就不再是动力,而是阻碍了学生的成才,抹杀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失去创造的活力。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仍普遍存在着作业、记忆、心理负担过重,思维训练尤其是创新思维训练过轻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减轻学横的负担,不仅拘泥于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应该把精力放在微观的教学操作上,以减轻学生记忆、作业、心理方面的负担,增加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一、优化“结构”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对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改造、构建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知识的集约化处理,加强“结构”教学,以纠正学生机械零乱的堆积知识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使学生的认知向纵深方向发展。
1.突出核心知识的教学
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作图等是知识体系核心,只有把这些核心知识教活、教透,学生才能以此为框架,构建起立体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效地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解垂径定理时,我们可通过电脑的动画演示,先让学生理解定理含义,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结合图形写出条件、结论并讨论证明方法,证明后再得到定理的一系列推论,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为“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评分弦、评分弦所对的一条弧,平分弦对的另一条弧,这五个条件中知其中两个,另三个也成成立。”这样一来,不仅把垂径定理这一核心知识讲清楚了,而且把它变得条理化、简单化。
2.注重知识的结构化
一方面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不同的关系,用推理、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等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另一方面在学完一章一节后,注重根据知识体系的脉络,对错综复杂的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知道学生画知识结构关系图,是知识的主干、枝干之间的联系清晰,来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二、强化思维训练,增强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有这样一个体会,讲授新课时,大家都有兴趣,学得也轻松,但课后应用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只重视数学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就知识的融会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知识才不是一种僵死的东西,才能被经常灵活地运用,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趣,学习负担才得以减轻。所以,培养思维能力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1.注重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是指某一数学问题提出后,经过观察思考后,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2.注重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思路的广阔,即是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突破口的能力。
3.注重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和快速性。敏捷性使人在紧迫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转化,看清问题的基本结构。在脑海里能迅速在现基础知识与经验,并不断积累,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注重思维严谨性的培养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能严格控制思维的方向和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设问、质疑、反例、错例的训练,使学生找到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来重新思考。
5.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通过探索、尝试发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认知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用事例来激励学生树立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自己融入到创新的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失败,勇于探索新知。
三、利用“变式”练习,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数学教学中搞题海战术是造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主要根源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有一好办法,就是以用“变式”练习,让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也就是说在变化条件,发散结论,改变形式,转换背景等方法中使题目更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概括出问题的本质规律,从而实现一题向一类题、多类题的迁移。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对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知之甚少,不少学生认为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用处。此外,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样引导教育子女,有的甚至给自己的子女灌输“读书无用论”等思想。面对这种种阻碍和干扰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教学关键
改革后的数学教材对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增添了开放与思考探究性问题: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方案设计与决策型问题,信息与跨学科型问题,运动型问题等。这就要求每个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业务进修,加快业务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大量学习和搜集初中数学各种类型所需知识及解题思想方法。初中的教学在农村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村的师资水平本来就不高,再加上近年来有的县市因教师缺编,采取考调进城的办法,把大多数有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师考调或招聘进了县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更是下滑。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切实搞好农村初中学校的集中布点;加强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具备较渊博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准确无误地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如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保证。教师要博学多才,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除了具备数学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理化知识和其他人文学科知识,更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道德、情操、审美、修养等品性。实践证明,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和崇拜,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作用。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和情感的交融,走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觉得老师值得信任和尊敬,从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独立思考,勤于探究,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较强,大多数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或拓展的,学生先通过自学后,已知哪里有“绊脚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就会好得多,而且学生学起数学来就感到轻松得多。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也就不会感到数学难学了。
四、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23-01
一、首先需要教师做好初中阶段的启蒙教学,在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做好引导教学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影响深远。初中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上好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可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实物准备,引导学生利用数数来认识数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理解数学来源于我们周围的实物和生活。利用测温计,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存折等等的表示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在本节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为何会产生负数,有必要认识负数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其次教师要做好创新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催化剂,在教学中要灵活的取用教具,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与技能。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精力易于分散的特点,要求以“灵活的方式去教活泼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作为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引入是本节课美妙前奏,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灵活地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灵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教学“绝对值”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玩具车进行演示,提出:这辆小车向东(+)或者向西(-)行驶后又回到了起点,需用油吗?怎么计算小车的耗油量呢?与没有行驶是否同一回事呢?待他们思考逐一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演示,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尽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喜悦。在教学《数轴》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他们做我的操作员兼任秘书,一块儿将事先准备好的木条拿出来将一端削尖,规定这一端为正,在木条中部取一点,记为原点,再取适当的长度单位长度,用彩色笔做上记号,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木条上找出来并标上这些数,然后各小组进行比较,使得学生深化对数轴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和演示,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己,成长自己,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优雅的教态,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是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三、再次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明确出示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要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教学“近似数”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出示问题:①我校到校注册人数有3197人,今天约有3千人参加课间操,这个问题中那个数是近似数,那个数是精确数?②0.03020这个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它精确到了哪一位??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交流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法”时,可以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易于让学生记得牢,学有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最终达到学习兴趣的逐步养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演绎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科学计数法”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10,100,1000,1000,…,这几个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分别是几个10相乘,还可以怎么写这些数?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这种较大的数的规律和记法?。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养成改正错误的习惯。让学生准备一个数学错题本,这样对学生查缺补漏非常有帮助,让学生养成订正的习惯,当学生把这些错误的题汇总到一起,就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来。这样不仅仅改正了题目,也改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what time thinking
Shen Qiang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reform of society market economy of push forward,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chool in the mountain area,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ection become the weak link of teaching, shallow talk me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now of what time realize.
【Key words】Characteristics;Problem;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ing measure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山区初中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数学科的教学成了教学的薄弱环节,现浅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 山区初中学生存在如下特点
(1)由于时代的进步,中专学生、一般大专学生找工作困难,造成了他们的“读书无用论”观点。
(2)由于山区经济落后,供养子女读书,存在困难,造成初中生不思进取。
(3)数学基础差,解题能力低下。
(4)数学课不能认真的、持续的听讲,有意注意时间短。
(5)缺乏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记忆。
(6)课堂教学中学习思维迟钝,跟不上讲课思路。
(7)学习无恒心,经常遇到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造成不再思考,不再学习的倾向。
(8)在解题中思路混乱,计算过程缺乏依据。
(9)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缺乏自信心。
(10)依赖思想严重,只想老师把结果告诉他,或证明过程给他板书出来,懒惰思想严重。
(11)学习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2)家长不重视,任凭孩子学多少。
2 山区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中忽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化与统考有关的知识,造成“死读书,读死书”。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2)重视知识结论,原理的记忆,应用、演绎,不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产生过程,形成过程的培养。
(3)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不重视知识应该到哪儿去,怎样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
(4)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教学中未顾及学生层次。
(5)教学中只考虑进度,未考虑效益,考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6)不能正确评价学生数学学习,造成大量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使不少学生偿失自信心。经调查,初三学生偿失数学学习信心率占72.6%。
(7)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知识贫乏,知识储备不足,系统性不强,不能从更高一点的位置俯视学生,造成逻辑性不强,学生摸门不着。
(8)教学中未注意特长生的培养。
3 提高山区数学教学措施
3.1 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看到学生的点点进步,特别是学困生,教师更应该关注,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让学生乐于学习。特别是家庭残缺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教师要多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师生平等、协作关系,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4)教师要有持久的“成才观”,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每个正常人的智力相差是很小的,之所以千差万别,正是教育之故。
(5)教师要掌握爱学生的方法,爱得有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恒爱,而不是阵爱,是普爱,而不是偏爱。
3.2 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某些教学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造成教和学的适应,教和学的统一,努力改变用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倾向。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在认知结构相当完整的情况下教学,而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师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的种种情况,而寻找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薄弱环节,而设计出灵活可操作的学习活动方案。
3.3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特点。
(1)运用“超前诊断”了解学生在新知识学习前的知识准备状况,并由此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具体办法是:①以章为单位,编制整章知识为主、支结构,调整教学重点。②以章为单位编制知识网路倒向结构。③编制各章的预测性检测题。④预测并分析,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的障碍点。⑤由上确定实际目标和要求,组织教学的层次结构。
(2)执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①低起点:以加强“教师计算的形的概念”和为起点,将原有的教材体系分解降到适合学生的起点上。②小步子:教学的步子减小,速度放慢,尽量使学生每一步都能脚踏实地。③多活动:教学活动中注意师生活动的多种形式,有机地将每一节课分为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注意讲解,自学、回答、笔算、讨论、复习、提问、质疑、自批,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变换出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想大量地参与课堂练习活动。④快反馈:加快教学效果的反馈频率,变换反馈方式。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04-01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发现,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归类知识,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在数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数学课程内容不断丰富、知识体系日益完善,其中有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归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作数学日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知识的特点和应用,不断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了七年级数学的《有理数》一章内容之后,教师布置了数学日记的写作任务。这一章内容主要围绕着“数轴”展开,需要学生掌握数轴的三要素,学会在数轴上标出对应的点,加深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因此,笔者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画出数轴,并且标示出已知点的位置及数据,写出自己对数轴的认知和理解。由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大都能结合温度计上的刻度、不同地方的海拔高度、向两个方向不断延伸的马路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画出数轴,标出对应的数据。通过这样的数学日记形式,学生对数轴的三要素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并且通过借助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巩固了有理数的知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回顾过程,总结数学学习方法
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如数学概念、定理等,是由大量的事实推导出来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推导过程,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数学日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回忆,强化独特的数学学习体验,概括数学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生完成了七年级数学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章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数学日记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章学习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自由表达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想法,并且写出自己对数学课程学习方法的理解。由于教师明确了数学日记的写作内容和思路,大部分学生能在日记中谈到自己数学调查的方法,从样本的选用、调查的过程,再到数据的整理,最后作出统计图,根据图形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学生们普遍认识到了数学调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体验及学习方法。
三、拓展内容,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会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而应该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写作,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写出自己思考探究的过程,破除思维定势,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强动机、激兴趣”的原则,我们探讨了许多途径的“导趣法”.(1)引导发现法:应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旧知识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或通过旧知识产生联想,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学习新知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操作与演示,引导观察、归纳、抽象、发现其规律,从而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3)创设情景法:通过情景问题创设新知识情景,诱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4)练习指点法:对于新旧知识联系较紧,且可把学过的几类知识应用于解决新知识的内容,通过精要的点拨,直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判定公理SAS”时,提出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两块,现在要到商店里配一块儿大小一样的玻璃,将两块儿都带去吗?只带一块儿行吗?如果行的话带哪一块儿呢?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拨动了心灵,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开学初就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教材的自学、单元复习和测验作出正确的引导,坚持严格要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能力,排除依赖思想,克服那种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考我背的现象.在帮、放的控制下,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养成独立钻研的好习惯.同时经常运用“变式教学”的原则,既做到经常训练,又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
通过变式训练,可以把课内习题与课外数学活动连贯起来,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回味,变化,寻求简洁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好学生的“自学导引单”
根据“适当步子和铺垫”的原则,设计出具有启发思考,开拓思路,紧扣教材,符合学情特点的“阅读提纲”.阅读提纲要适应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的异步化.学生完成提纲,始终是在“爬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提高知识水平,增强自学能力,同时学习的意志也受到了锻炼.
四、充分尊重和鼓励学困生
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材,都需要精心培育的观点.备课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将新知识置于学生认识是最近发展区域.上课时创造一个“宽松、民主、获得成功”的课堂气氛,让各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心理调动起来,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达标.对学困生要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演板,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
五、增设教学层次,注重互学互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主体。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课堂更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场所,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提升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老师不能只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课堂上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重要性,但实践中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来是因为初中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担心时间不足,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还不够,经常出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教师的讲课重点无法对接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无法和老师的讲课节奏保持一致,就会失去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机会。
2.无法准确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只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经常会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然而,或者是出于经验的局限,或者是专业能力的限制,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仍存在问题。例如,教师创建的情境刻意或者牵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会创设和教学主题无甚关联的问题情境;有的情境则没有什么问题意识,质量一般,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知识;有的教师干脆本末倒置,让学生无法捕捉到课堂学习的重点。新课程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重视构建问题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创设相关情境也是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了解得更加直观,理解得更加深刻,印象更深,促发学生举一反三。
3.学生合作学习力度不强
合作探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善于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不再望而生畏,培养一定的问题意识,善于并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不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初中教学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注意了合作的形式,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结果是事倍功半。当下数学课堂上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分组没有根据,不够合理。班级范围内的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也就是说,各小组的整体水平要相当,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也要有所区别。第二,教师没有为各学习小组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学生讨论,那么小组学习就不能有良好的效果,合作教学模式也就只能沦为一种形式。
二、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的对策
1.提高备课的质量
很多教师已经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对于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熟记于胸,但是,由于学生的主体性太强,课堂的教学形势无法预料,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首先,深入全面的备课,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这是引导每节课走向的重要标杆。其次,要细致地对教学的每一项内容进行备注,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再次,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业水平,要结合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方法代表教学的重难点和详略点不同。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师资力量整体薄弱四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较低,在农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思想,这与新课改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使得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受落后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制约,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初中数据课堂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陷入困境。因此,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当前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瓶颈。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初中教师的知识面窄,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设置时系统性要求过高、课程缺乏弹性、占用课时偏多的现象较为普遍,设置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尽合理,使得多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准确理解题意存在困难。
4.师资力量整体薄弱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也使得初中数学教学陷入教学困境。就目前而言,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学历达标率低,教师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多数教师解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端正办学思想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多媒体互动,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另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采取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整理、认真练习、及时复习和总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合理设置数学课程
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对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教学至关重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数学课程。
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要求,具有乡土气息的数学题目,使学生明白数学存在于周围生活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开展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使农村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利鑫,靳万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
[2]徐碧珊.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的推行,使得初中数学课堂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避免只追求课堂气氛的教学
新课标实行以来,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认识到,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的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讲解逐渐向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形式转变,但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并不具有挑战性,往往是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选择性问题或者相对较简单的问题,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了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参与度的含义。其实,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越轻松越好,安静、有序、愉悦的课堂氛围,富于挑战性的课堂,才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环节下工夫,要在教学组织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避免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设计
新课标实行以来,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关于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时,也往往会设置大量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如果问题情境设计得好,学生就可以结合设计的情境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任务就可以通过解决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师课堂情境设计得并不很合理,其结果是为了设置情境而设置,背离了设置教学情境的初衷。教学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硬性的规定。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过于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反倒忽视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得设置的教学情境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仅仅是被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所吸引,但没有帮助其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没有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教学规律,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的情境应该是形式多样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设置的情境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避免学生的讨论形式化
新课标实行以后,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但是对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小组讨论还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学生分组,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讨论,三是要确定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四是要考虑多长的讨论时间比较合适。只有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讨论形式化问题,切实提高讨论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避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