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物理的思维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们知道,不管是在河里还是在海里航行,轮船不会被淹没,都处于漂浮状态。在竖直方向上,轮船处于静止状态,仅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轮船自身重力的大小,而轮船的重力不变,所以轮船在河里和在海里行驶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同的。
那么,为什么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不变,它却会上浮一些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因为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因而轮船在海中行驶时排开的海水体积比在河里排开的河水体积小,由于轮船排开的水体积变小,轮船由河里驶入海里,就会上浮一些。
二、“牛顿第三定律”推理法
由于轮船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在水上航行时,要对水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压力大小等于轮船重力大小;同时,水也要对轮船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是浮力。水对轮船产生的浮力和轮船对水的压力就是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如果按照“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因为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大了,所以轮船才会上浮起来一些”的肤浅认识来推理,轮船在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了,也就意味着轮船对水的压力变大了,也就是说,轮船的重力变大了。可是同样的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它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它对水的压力大小不变,水对它的作用力(浮力)也是不变的。
通过这样的推理,证明了这种肤浅的认识是站不住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因此只要能测出轮船在河里和海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就能比较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了。
可是要实地测出轮船在河里和海里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难度很大。我们可以利用代替等效法来证明,由于河水和海水的密度不同,我们可用煤油和水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来代替(密度差别较大,排开的液体体积观察较明显),轮船用塑料杯(在杯中放入小石块,目的是可改变物重)来代替。
实验方法:
如图1所示,在两个溢水杯中分别盛满水和煤油,把内装有石块的塑料杯分别轻放入水和煤油中,用两个空的小桶(质量相同,可用矿泉水塑料瓶自制)接溢出的液体,直到液体不溢出为止,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两个小桶所盛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在这个实验中,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大小都为0.8N,说明杯子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有力地证明了轮船在河里和海里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通过实验,学生还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杯子在水中排开的水体积少一些,在水中多上浮一些。这样,轮船所受浮力大小得到有效验证,排开的液体体积大小以及上浮或下沉一些也得到了更有力地证实。
四、“原理产生”实验法
(一)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差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物体,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常常是质点。
2.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复杂得多。比如:初中只研究二力平衡,而高中要研究多力的平衡;初中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常常研究的是变速运动;高中物理的物理量有标量和矢量,而初中物理不提及矢量。
3.初中物理比较浅易,而高中物理比较严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内容大多数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教材上的物理知识的叙述大体是相同的。而且,教材上的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涉及的物理规律很简单,计算也不复杂。而高中物理教材表述的方法很多,有文字的,有公式的,还有图像的。文字叙述的内容比较严密、抽象,由于叙述的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
(二)学习物理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不用推理,因为初中物理比较直观、形象,容易计算,学生只要能记点公式,就能应付物理的解答。一些学生因而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进度比较快,内容比较抽象,计算也比较复杂。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仍然采用初中学习物理的方法,因而学习效率低下,以致产生了悲观情绪,错误地认为高中物理太难,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料。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一进入高中时,就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纠正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初中物理所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比较简单的,很少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运算。而解高中物理题目时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要用到二次方程,有的要用到三角函数的运算,等等。很多学生的数学能力欠缺,影响了他们对物理题目的解答。
(四)某些初中的旧知识干扰了高中物理知识的接受
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大多数是与生活经验一致的,有时候学生只凭生活知识就能解答物理题目,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而高中物理很多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严密的推理,否则无法解答。比如,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平抛物体落地的时间与初速度有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如果类似的问题不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二
(一)加强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联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与初中物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有机地整合;对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高中物理的新知识要弄清楚哪些知识是和初中知识有联系的,哪些知识是存在着显著差别的。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同化,使学生建立新的物理知识体系。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利用第二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时,教师要加强直观性教学,通过各种模型、各种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就能加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从而缩短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时间。
(三)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备课时,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好各种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恰当或没有质量,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绝不能对他们进行打击,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一题多变,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
(四)加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仍然使用乱套公式的方法来解物理题目。而高中物理题目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常常混杂在一起。比如,力学中的连体题目常用“隔离的方法”来解决,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关题目常用“整体的方法”来解决,因为不需要考虑系统内部物体的相互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现象比较直观,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重在定性研究并以识记为主,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形象思维居多。现象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通俗易懂,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较初中深入许多,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来描述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教师因素
一般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常年在高一和高三之间进行“小循环”教学,很少老师是从初二教到高三进行“大循环”的。这使高中物理教师对学生们在初中时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习惯了解较少,对学生们初中物理的掌握程度了解较少。当学生们刚跨入高一,物理老师就是以高中物理的要求和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致使学生们缺少一个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形成学生们畏惧物理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因素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心理上的不适应
学生刚从中考备考的紧张气氛中释放出来,想松一口气,但是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这时学生处于较为陌生的环境中(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心理变化来看,高一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转折期,心理具有强烈的闭锁性。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在学习上缺乏交流,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致使学习上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这段时期学生情感易于冲动,如果对教学不适应,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自己解决,就容易出现“厌学”或“弃学”现象。
2.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思维习惯转变的不适应
心理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而在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因此,对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大多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就会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另外,在初中阶段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些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内容较少,涉及的问题简单、直观、具体形象,变化不多。在课堂上老师讲得细、练得多、归纳全。学生课后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记记例题类型,一般考试都没多大问题,养成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写什么就抄什么,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形成学生紧跟老师转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自我消化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注重理解,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物理思考方法。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
(2)用函数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一、树立学生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让学生回顾两年来在初中物理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有哪些提高,使他们在回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多举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例来说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对物理感到亲切,产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但不动摇,不懈怠,不放弃,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积极投入,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增多了,有自觉分析问题的习惯了,自己也就进步了。因此,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
二、指导学生,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总之物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首先要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思维。
其次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差异较大,学生必须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第一章力的教学时,对于按性质分类的第一个力——重力,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磨擦力。注意纠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时养成的思维定势而产生的错误认识,例如初中学习速度时,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结果不少学生误认为“物体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的平均速度等于路程跟时间的比值,一定不会等于零”。
三、加强方法指导,落实良好的自学复习习惯
首先,要切实理解每个知识点。理解的标准是“熟悉,清晰,准确”,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并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还要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真阅读教材: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理解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
(二)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更贴近学生。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利用问题,提高自学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问题,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弄清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同时让学生判断:“摩擦力是阻力,方向总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的说法是否正确。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是怎样建立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主要为: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难度和要求相差太大。初中物理多为定性地介绍物理知识和简单的物理规律,多以介绍科普知识的形式出现,而要求也只是了解并会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进行简单计算。而高中物理强调的是:加强物理的基础教学,把那些最重要、最基础的物理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时地有所更新。同时,还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两者的内容和要求来看,存在相当大的梯度。再者,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还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较高要求。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但学生由初中到高中的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都一时难以改变过来,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相关学科的知识也难以跟上。根据《标准》编写的物理教材的安排是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我们如果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顾教材规定的教学进度,自然会让学生跟不上,从而使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产生畏难的情绪。
作为高一物理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我们可以跟初中的物理教师搞物理教学研究活动,提倡在初中阶段就要有意识地注意高中阶段物理的教学方法。如适当教给学生掌握、运用研究物理的思维方式,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向学生适当渗透处理复杂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等。在能力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等。最为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习惯到了高中肯定是不行的。
当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在高一的开始阶段,物理教学应放慢进度,降低难度,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等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后,再适当地加快教学的进度。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技巧,并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够为高二、高三和以后继续学习物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物理实验和习题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以便增强物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另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习题训练是一个有效的环节。如学习“力”的知识,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题。在汽车、火车、飞机的客运站,常用输送带运送旅客、行李。如图1所示,图(a)为水平输送带,图(b)为倾斜输送带。当一个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应该是哪一项?A.(a)(b)两种情况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B.(a)(b)两种情况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情况(a)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情况(b)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D.情况(a)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情况(b)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以行李箱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两种情况中,行李箱只与输送带有联系。由于行李箱对输送带的压力作用,输送带对行李箱产生弹力,其方向垂直输送带向上。
如图2所示,在情况(a)中,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输送带对箱子不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图(a)中的行李箱仅受两个力的作用。在(b)中,行李箱虽然同样随输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时刻都有沿输送带下滑的趋势,只是由于输送带对行李箱的静摩擦力的阻碍作用才没有下滑,因此,图(b)中的行李箱受三个力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通过以上习题的训练和分析,学生能够加强对“力”的认识,掌握有关“力”的知识,同时认识到物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通过这样的训练,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对学生充满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62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以实验为前提下的科学论证。初中物理更是学生在物理这一学科的启蒙阶段,考虑到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这些学科。因此,最近几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物理的困难程度也大大降低;但纵是如此,学生依旧学起来吃力,只能懂得老师讲的简单的概念及公式,做题时不懂发散思维,只会死背硬记和套公式,即使这样,一些简单的题还会做错。这种现象不禁引起学校的重视和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者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对物理的掌握力度不够,又要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于是,笔者根据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及研究调查,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困难原因及应对措施做出了一下几点分析研究。
一、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对物理理解浅薄
实践是物理知识得以构建的基础,而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则是物理学习的目的。物理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它不会用过多的语言去验证它的理论,需要学生自行理解,没了过多的牵引,学生自然理解困难。同时,学生对初中物理认识浅薄片面,不够了解也就让学生产生了物理不重要的这一错误观念;加之虽然每一门学科知识皆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物理知识运用较少,就算见到了,也想象不到是运用了物理科学,更不知道是如何运用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能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物理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照搬课本,理解粗浅
初中生由于刚接触物理,并不具备应有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只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做浅显的了解,然后把公式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像学数学一样,考试或做题的时候只懂直接套用。自然而然,学生的物理知识得不到扩散,学习层次依旧停留在表面。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例如,学生在上课前不会预习、不了解一节课的基本框架、内容要点,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跟上老师的思维,甚至于造成所听非云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懒得做笔记,只单纯的听老师讲,认为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定会记住,可时间一长也就忘了,老师在课上讲过什么大概也记不得了。另外,学生学习较为死板,不懂灵活变通;他们在做练习题时,对可以直接套用公式的题目迎刃而解,可题目稍微换一换,相当于只换汤不换水的题,改个名字就不J识了。这就说明学生平常在学习的时候只懂“题海战术”,不知举一反三,思维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二、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的看法和理解
想要学好初中物理,就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明确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带领他们领悟物理的世界,帮助他们发现物理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如此一来,不仅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也使学生思维得到良好扩散。但是,教师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必须有好的方法。比如,给学生讲讲与物理相关的人物,介绍这些名人与物理有关的事迹;或者给他们放些与物理有关的视频或影片;又或者是带学生去生活中找找关于物理的应用。相信只要有好的方法就不愁学生找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不要照搬课本,要深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把老师的话和书上的重点当作圣旨,以为背下了便会做题了;于是在做作业或考试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套用公式的题目外,其他稍微需要转一下弯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就有了难度,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光提醒学生哪些是重点是需要把握的,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去证明这些公式是怎么来的,又可以延伸到什么地方;并且,老师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多多与学生互动,或者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些重点公式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力学原理这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学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就打开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可寻,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确是有的。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难度大,内容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这是由于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对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分析,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二是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认清高、初中物理的区别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知识点都是记忆性的,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高中物理问题,大部分不单是简单的计算,而且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比较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使他们直接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知识,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不再是直观的结论,而需要以实验基础,加以理解、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初中物理的问题多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关系;高中物理的问题则是多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是以假设、判断为主。解决问题时还要用递进归纳的推理逻辑手段。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要求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它要求我们同学必须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二、改掉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高一的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转折点。我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学得很用功,但其学习成绩却很不尽如人意,多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不会读题和审题: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会通过分析找出题中的重要信息。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根本没理解,只是凭着感觉答题。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太差。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即使简单运算失误也很多。⑤表达能力差:文字表达题不会答。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做题时粗心大意;②公式不会,字母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乱代数据;③语言表达不清,没有逻辑性,解题目的不明确,书写太混乱,数据带不准,不写单位。
三、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学习物理应从心理上降低自己学习的起点,从头开始。其次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条件允许的话自己动手做,通过各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由不懂变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课本中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仔细研究并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止于验证规律,而且能知道规律应该怎样运用,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息息相关。有意识地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是这样的密切。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最后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听课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成绩的优劣。关于听课的效率,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1.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预习环节,要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适时分散问题的难点,突出问题的重点。
有的同学不注重预习,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导致课上盲目地听课,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大,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它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还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另外,预习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前预习,不是课前的几分钟要做的,而是自习课或其他时间要做的,上课前必须准备好的。预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读教材:要从头到尾阅读教材,画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重点。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如何让高一新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我针对新课改对高一物理的要求,总结近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逐步摸索,认为要教好高一物理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初高中教材的梯度差异
高中物理教材和初中物理教材在梯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必须要处理好这一问题,才能在知识上完成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门,其对物理知识只是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辅做了浅显的解释,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物理,喜欢物理。初中物理实验也比较简单,比如天平的使用, 密度的测量等,都是基础性操作,是为以后高中更为复杂的实验研究做准备。教材的编写形式以生活观察与思考、动手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为主要形式,中间穿插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小实践、丰富生活的小制作、古今中外物理名人的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其内容的简单、形式的多样让知识程度较低的初中生很容易接受。
高一物理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的学习,尤其是在匀变速运动中的受力分析,会直接影响对高二、高三电学的学习。但是高一物理的教材梯度明显增大。比如说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一物理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初中学习的是速率和路程,而高一物理的要求是速度和位移,对物理量的矢量性进行学习。这样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的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很大。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掌握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高一物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高一物理教学的任务,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要做好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直观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的,而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首先要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衔接过渡。这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初中阶段只是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涉及现象本质,比如说初中阶段重力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有质量的物体就有重力,但不讲解重力的产生原理。学生习惯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活中一些经常看到的现象和经验形成一些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很大一部分刚升入高一的新生会很自然地认为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这种由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产生的物理知识的思维定势,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高中物理学习上的障碍。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突破学生这一学习上的障碍,在物理课堂学习中打破学生初中阶段形成的错误的思维定势。仍然以重力教学为例,高中学生学习了矢量的运算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后,会知道自然界当中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学生会理解清楚到底什么是重力,为什么会有重力,对重力的方向也会理解清楚,还会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重力会近似等于它和地球间的万有引力。这样会对以后的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来源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使学生对“力”“力的合成和分解”“重力”“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等形成系统化的联系,真正分析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尽快扭转学生在初中形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其适应高中学习
电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电路知识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重视,结合当代电路教学的基本定律和知识重点,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找到物理电路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寻找解决方法和解答技巧,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要学会合理运用和分析。本文主要依据初中物理常见电路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内容,对初中物理课堂电路故障分析和教学策略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 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
初中物理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入手,不断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教师要明白,物理的教学注重观察与实验过程,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核心内容,也是物理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在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兴趣,锻炼学生对“电路故障”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实质的实验训练,才能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充分动用思维能力,扩展想象空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真正从实验中走进物理,学好物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课堂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教学。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教师要合理地规划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严密的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如下的电路图中涉及到多个支路的工作流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条电路的工作运行机制,加深理解和忆。在该电路中,当S3闭合时,两个小灯泡由于被一条导线链接,故成断路状态。
二、 优化实质性的电路故障教学方案――训练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学习技巧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存在复杂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教师要优化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路”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把物理实验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综合发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积累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能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紧跟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传统的物理课堂呆板而缺乏新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对课堂的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在新时代的教学体制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努力让课堂物理“电路”故障问题变得更实际化,让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是物理课堂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催化剂”,如果课堂上没有实验,再强大的知识理论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就像鱼儿没有水,缺乏动力和活力。例如有一盏小灯,正常工作时流过的电流为2A,而电源电压为220V,求电路中的电阻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公式 进行计算,得到电路中电阻值为110欧姆的结果。
三、 完善科技性的电路故障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分析能力
1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力与运动,四章的基本内容就构成一个基本的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构建理想物理模型质点,从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从速度等矢量着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讲述力与运动,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就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孤立、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线索逻辑性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距离、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则更为深入,从理想模型质点出发,点到点的移动形成距离和位移的概念,描述点点移动的快慢引入了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接着总结了标量和矢量的区别,进而描述了速度的改变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知识的铺垫是层层递进的,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学知识体系。再比如弹力的形变原因和方向,摩擦力有无和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都是难点,“摩擦力总是要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发生在哪个面,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甚至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 初中物理注重学科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学科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首先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其次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再次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4 初中物和高中物理学习产生差异的原因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难懂,教师也感到难教,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定性的学习变为定量的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和教学都是对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遇到定量的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套公式,简单的运算,而高中的问题不光是定性的分析还要定量的研究和计算。
4.2 学科的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初中物理的学部分都是建立在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基础上,在现实的生活中几乎都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们通过感知、形象思维获得知识;步入高中则是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就目前教材的编写来看,虽然经过修整,但是坡度台阶还是有的,比如理想模型的构建,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定律等,都从抽象逻辑思维给与学生很大的磨练空间。再者很多初中生秉承了初中的形象思维,进入高一以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只会简单的套公式,没有定量的分析,所以出现一带公式就错的现象。
4.3 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越来越显得更重要。
5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5.1 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改变以前初中学习物理的观念和做法,彻底抛弃分数高就代表着会学物理,就代表着物理就能学好的陈旧观念,在刚开学的过程中会感到物理不是很好学,也不太适应,此时一定走出初中的学习光环,坚定信念,及时改变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使自己尽快的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生活,及时的爬上高中的坡度,培养自己学好物理的良好心态。
5.2 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47-01
初中阶段的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中,基本还不存在难、深、广的学习要求,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塑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正确的思考模式、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建立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从而对物理的学习也能产生一定的兴趣。任课教师,应特别注重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思维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物理的解题成功率。诚然,正确的思维模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培养学生多动、勤动、快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一、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思维模式的培养
初中是初步学习理科的阶段,物理学科是初二年级才开设。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情景下,任课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学生现阶段思维模式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成功率的高低。同时,新课改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任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好的思维模式是成功解题基础与关键性的一步。
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正确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大门。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努力朝着正确、规范与创新的道路前进。诚然,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任课教师教学大纲下的新领引。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阶段中,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样理论性与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多、太高与太深。在教师的教学大纲中,也规范性的表明:学生教学中突出的是快乐教学的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建立正确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能收获高效的学习成果,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二、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突破口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基础物理知识学习的起航,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项目。因为是在初级阶段的学习,因此,学习的重点便是能掌握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思维模式的培养。物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材的目录中,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都是基础学习项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任课教师正确而又细心的教导下,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阶段中,掌握物理学科要求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与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打好了,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便能游刃有余。在物理学习的领域中,不仅能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还能进一步发现物理学习领域的美好。譬如:定律、定理、公式的推到、物理现象的捕捉等等,善于观察与发现总是好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排除困难、发现新奇事物、从而获得学习乐趣。期间,思维模式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积极的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们,将不惧困难的学习态度传递给学生们,同时,还能与逆向思维模式进行互换,引导学生采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
三、思维模式在物理学习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思维模式直接决定解题质量、解题速度、解题准度这三方面的学习效率。思维模式是学生学习灵魂的所在,同时,从一个学生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态,可反映出这位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所有基本情况。悟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无疑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状态。而相反的,悟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也会相对地减弱与迟钝。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学习像物理这样实验性教学较强、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是十分吃力的。因此,新课改下,学会探究新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更加高效率的思维模式,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更深一步探究与研讨。
现目前,思维模式还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通过类比,可以将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的事物客观化;死板的知识深刻化;简单的教学生动化,从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留下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抽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别称,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也需要合理、科学地展开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科学地抽取事物的本质。